KR4h0168 全唐文-清-周紹良 (master)


欽定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0135-01a]


孫伏伽



伏伽。貝州武城人。隋大業末自大理寺史累補萬年縣法
曹。武德初上書高祖。擢治書侍御史。太宗即位。賜爵樂安
縣男。轉民部侍郎。拜大理卿。出為陝州刺史。顯慶三年卒。


諫大赦後遷配王世充竇建德黨與表



臣聞王言無戲。自古格言。去食存信。傳諸舊典。故書云。爾
無不信。朕不食言。又論語云。一言出口。駟不及舌。以此而
論。言之出口。不可不慎。伏惟陛下光臨區宇。覆育㣥生。率
[0135-01b]
土之濱。誰非臣妾。絲綸一發。取信萬方。使聞之者不疑。見
之者無惑。陛下今月二日發雲雨之制。光被黔黎。無所閒
然。公私蒙賴。既云常赦不免者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
罪。亦是與天下斷當。許其更新。以此言之。但是赦後。即便
無事。因何王世充及建德部下。赦後始欲遷之。此是陛下
自違本心。欲遣下人若為取則。若欲子細推尋。逆城之內。
誰無罪者。故書云。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若論渠魁。充等為
首。渠魁尚免。脅從何辜。且古人云。跖狗吠堯。蓋非其主。在
東都城內及建德部下。乃有與陛下積小故舊。編髮友朋。


[0135-02a]


猶尚有人敗後始至者。此等豈忘陛下。皆云被壅故也。以
此言之。自外疎者。竊謂無罪。又書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上古以來。何代無君。所以祗稱堯舜之善者何也。直由為
天子者實難。善名難得故也。往者天下未平。威權須應機
而作。今四方既定。設法須與人共之。但法者。陛下自作之。
還須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之。今自為無信。欲遣兆
人若為信畏哉。故書云。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
道平平。賞罰之行。達乎貴賤。聖人制法。無限親疎。如臣愚
[0135-02b]
見。世充建德下偽官經赦合免責情欲遷配者。請並放之。
則天下幸甚。


諫馬射表



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以此言之。
天下之主。不可履險乘危明矣。臣又聞天子之居也。則禁
衞九重。其動也。則出警入蹕。此非極尊其居處。乃為社稷
生靈之大計耳。故古人云。一人有慶。兆人賴之。臣竊聞陛
下猶自走馬射帖。娛樂近臣。此乃無禁乘危。竊為陛下有
所不取也。何者。一則非光史冊。二則未足顯揚。又非所以
遵養聖躬。亦不可以垂範後代。此祗是少年諸王之所務。


[0135-03a]


豈得既為天子。今日猶行之乎。陛下雖欲自輕。其奈社稷
天下何。如臣愚見。竊謂不可。


陳三事䟽



臣聞天子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諍子。雖無道。
不陷於不義。故云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
君。以此言之。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故也。隋後主所以失
天下者何也。止為不聞其過。當時非無直言之士。由君不
受諫。自謂德盛唐堯。功高夏禹。窮侈極慾。以恣其心。天下
[0135-03b]
之士。肝腦塗地。戶口滅耗。盜賊日滋。而不覺知者。皆由朝
臣不敢告之也。向使修嚴父之法。開直言之路。選賢任能。
賞罰得中。人人樂業。誰能搖動者乎。所以前朝好為變更。
不師古訓者。止為天誘其咎。將以開今聖唐也。陛下龍舉
晉陽。天下響應。計不旋踵。大位遂隆。陛下勿以唐得天下
之易。不知隋失之不難也。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動則
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既為竹帛所拘。何可恣情不慎。
凡有蒐狩。須順四時。既代天理。安得非時妄動。陛下二十
日龍飛。二十一日有獻鷂鶵者。此乃前朝之弊風。少年之
事務。何忽今日行之。又聞相國參軍事盧牟子獻琵琶。長
[0135-04a]
安縣丞張安道獻弓箭。頻蒙賞勞。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必有所欲。何求而不得。陛下所
少者豈此物哉。願陛下察臣愚忠。則天下幸甚。


其二


百戲散樂。本非正聲。有隋之末。大見崇用。此謂淫風。不可
不改。近者太常官司於人閒借婦女裙襦五百餘具。以充
散妓之服。云擬五月五日於元武門遊戲。臣竊思審。實損
皇猷。亦非貽厥孫謀。為後代法也。故書云。無以小怨為無
傷而弗去。恐從小至於大故也。論語云。放鄭聲。遠佞人。又
[0135-04b]
云。樂則韶舞。以此言之。散妓定非功成之樂也。如臣愚見。
請並廢之。則天下不勝幸甚。


其三


臣聞性相近而習相遠。以其所好相染也。故書云。與治同
道罔弗興。與亂同事罔弗亡。以此言之。興亂斯在。所與皇
太子及諸王等左右㣥僚。不可不擇而任之也。如臣愚見。
但是無義之人。及先來無賴。家門不能邕睦。及好奢華馳
獵馭射。專作慢遊狗馬聲色歌舞之人。不得使親而近之
也。此等止可悅耳目。備驅馳。至於拾遺補闕。決不能為也。


[0135-05a]


臣歷窺往古。下觀近代。至於子孫不孝。兄弟離閒。莫不為
左右亂之也。願陛下妙選賢才。以為皇太子僚友。如此。即
克隆磐石。永固維城矣。


朱子奢



子奢。蘇州吳人。隋大業中直秘書學士。武德四年授國子
助教。貞觀朝官諫議大夫宏文館學士。遷國子司業。十五
年卒。


請封禪表



[0135-05b]


臣聞天地之大德曰生。遂其生者元后。聖人之大寶曰位。
固其位者上元。豈可不對越壇場。欽若穹昊。雖復舜格文
祖。周變商俗。體淳德而揖讓。濟澆道於干戈。步驟之迹以
殊。損益之功斯異。誠有之矣。至於詔蹕梁父。張樂介邱。增
類帝之封。典射牛之禮。考績禋燎。繼蹤韶夏。豈殊道也。


諫將殺櫟陽尉魏禮臣表



臣伏見櫟陽縣尉魏禮臣。為斷河池縣令崔文康事失情。
奉勅解任。禮臣不伏。詣堂上表。稱御史阿曲。請更推問。若
一事有虛。乞戮都市。大理奉勅。更為勘當。今大理奏禮臣
枉御史不阿。勅令依其折辯。賜以極法。伏尋禮臣斷事乖
[0135-06a]
僻。止合解免。不知甘罪吞聲。更復上聞天聽。恩勅重問虛
實。乃確執不移。論其愚蔽。朝野同忿。然陛下君臨萬㝢。子
愛蒼生。一無失所。載懷夕惕。矜愚泣罪。帝王盛事。至如禮
臣橫訴。止當上表不實。律有明條。今便賜以極刑。恐傷過
重。且死者不可復生。斷者不可重續。縱欲思諐改謬。安可
得乎。所以矜獄念刑。歷代斯重。又聞禮臣母氏。年齒極高。
餘生垂迫。前途無幾。一旦逢此。情何可言。伏惟陛下日昃
忘勞。申理冤屈。所以四方士庶。咸湊闕庭。今欲遂殺禮臣。
悠悠之徒。惟言禮臣上表被誅。不知愚昧獲死。後有欲自
[0135-06b]
理者。必懷此懼。恐容納之道。或有所虧。謹以奏聞。伏聽勅
旨。


諫欲觀起居紀錄表



臣子奢言。今月十六日。陛下出聖旨。發德音。以起居紀錄。
書帝王臧否。前代但藏之史官。人主不見。今欲親自觀覽。
用知得失。愚以為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
善。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有未
喻。大唐雖七百之祚。天命無改。至於曾元巳後。或非上智。
但中主庸君。飾非護短。見時史直辭。極陳善惡。未必省躬
[0135-07a]
罪巳。唯當致怨史官。但君上尊嚴。臣下卑賤。有一於此。何
地逃刑。既不能效朱雲廷折。董狐無隱。排霜觸電。無顧死
亡。唯應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以聞乎。所以前
代不觀。蓋為此也。其或有未允。謹以奏聞。伏待刑憲。


立廟議



臣謹按漢丞相韋元成奏立五廟。諸侯同五。劉子駿議開
七祖。邦君降二。鄭司農踵元成之轍。王子雍揚國師之波。
分塗並驅。各相師祖。咸翫其所習。好同惡異。遂令歷代祧
祀。多少參差。優劣去取。曾無畫一。傳稱名位不同。禮亦異
[0135-07b]
數。易云。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豈非別嫌疑。慎微遠。防陵僭。
尊君卑佐。升降無舛。所貴禮者。義在茲乎。若使天子諸侯。
俱立五廟。便是賤可以同貴。臣可以濫主。名器無準。冠屨
同歸。禮亦異數。義將安設。戴記又稱。禮有以多為貴者。天
子七廟。諸侯五廟。纔與子男相埒。以多為貴。何所表乎。愚
以為諸侯立高祖以下。并太祖五廟。一國之貴也。天子立
高祖以上。并太祖七廟。四海之尊也。降殺以兩。禮之正焉。
前史所謂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此其義也。伏惟聖祖
在天。山陵有日。祔祖嚴配。大事在斯。宜依七廟。用崇大禮。


[0135-08a]


若親盡之外。有王業之所基者。如殷之元王。周之后稷。尊
為始祖。儻無其例。請三昭三穆。各置神主。太祖一室。考而
虛位。將待七百之祚。遞遷方處。庶上依晉宋。傍愜人情。


昭仁寺碑銘并序




大哉乾元。寒暑違而成歲。赫矣上聖。禪代乘而為道。斯則
淳源既往。弧矢開戡翦之利。天下為公。揖讓盛皇王之業。
是知聖無自我。不背時以成務。仁惟濟物。乃當流而義行。
[0135-08b]
豈好異哉。蓋因世而已矣。若乃執契提象。繼天理物。張八
極。叶五緯。坐元扈。遊翠媯。受昭華而錫天佩。觀榮河而巡
溫洛。補石於媧皇之世。奠山於文命之初。殊質文於車服。
改正朔於寅丑。順天地而財成。奄㝢縣而光宅。斯固神宗
與汜水一致。文祖將坶野同歸者也。隋政悖道。區夏殲潰。
星亡日鬬。天瘥地反。馭朽無秋駕之術。履薄罕春冰之懼。
竭人力於醉飽。輕神器於奕棊。玉杯非藜藿之用。金柱乃
驕淫之靡。旌蹕遍天下。馳道窮華裔。暴師韓濊。宿兵遼碣。
貪石田之地。忘金鏡之寶。盜騄之乘。騖崦山而不息。黿鼉
之梁。泛滄波其無巳。五嶽維塵。山川咸震。大盜負其扃鐍。
長鯨衝其漏網。介冑不能匡其禍。衣冠無以靜其亂。伊尹
[0135-09a]
去而夏亡。辛甲奔而殷滅。人怨神怒。衆叛親離。觸瑟無漢
臣之忠。夢驂成秦宮之酷。於是九畿幅裂。竊名假號。四方
圜視。蜂飛蝟結。赤眉起劉樊之衆。白梃奮陳吳之兵。徇趙
北而圖王。反淮南而稱帝。鈎爪鋸牙。遞相吞滅。茫茫禹迹。
溝壑無歸。蒼蒼彼天。何其罔極。若乃崇替相襲。天地恒其
道。靈貺所歸。三五更其運。是以秦人弛御。豐沛膺赤帝之
符。夏道云衰。景亳得白狼之瑞。殷憂啟聖。必將有主。撲原
靜海。上元有屬。我皇帝受之皇帝。兆出震之靈。稟樞電之
精。開日月之明。審正氣之貞。潛德而隱。凝元姑射之側。感
[0135-09b]
而遂通。應迹廟堂之上。乘龍之夢。夙符於神道。斷鼇之心。
早發於靈鑒。蘊風雲於藏用。納宇宙於胸懷。濡足受手。救
焚是急。於是御太一。把鈎陳。驅天駟。迴地軸。乾行岳止。雷
驚麟震。得兵鈐於元女。吞戎韜於黃石。龍飛晉水。鳳翥河
干。命蒼兕以泛流。麾鳥旗以長邁。以仁為本。扶義而西。傳
檄百城。轉鬬千里。戰無交兵之虜。攻無湯池之固。望鳳墟
而一息。登灞上而迴首。觀釁而動。俟天休命。壺漿溢陌。厥
篚盈塗。鬼神叶賛。華夷載佇。緤秦嬰於枳道。拜殷士於商
郊。璇臺之珠。畢散於邦國。諸侯之王。不留於服御。眷言兆
[0135-10a]
庶。企景來蘇。薛舉往因天隙。偷安隴坻。藉九州之險。成五
幡之暴。推鋒東嚮。結壘西夏。同惡如市。轉相煽合。帶州連
郡。豺虺為㣥。無竇融之先覺。有隗囂之迷謬。遊魂放命。豕
突豳梁。雖大風之作梗青邱。有苗之稱亂丹浦。均強比逆。
異代同年。豈不以道喪鶉居。讓王義隱。時惟龍戰。爭帝理
開者乎。是以軒轅五十一伐。殷后二十七征。翦暴壽華之
澤。戮凶絕轡之野。非文德之可綏。乃雄略之攸震。天子躬
御武節。親總元戎。灑沉災而括地象。正斗極而清天步。倚
長劒以肅威。佇中區以傍矚。運投水轉規之智。蓄禮樂慈
[0135-10b]
愛之兵。韜百戰百勝之謀。總天關天梁之險。驅駕韓白。鞭
擊雷電。命招搖以啟行。詔參伐以前掃。殉義之士。聽鼓鞞
而竊誓。蹈恩之衆。望旌笳而張膽。呼吸則河海沸盪。指麾
則崑岱掎拔。承聖上順天道好生之德。體周王掩胔之仁。
將欲克亂在權。善師非戰。兵交使在。宏其自革。而茅旌不
建。輿櫬莫從。告捨既違。行迷遂往。吠堯之犬。終成桀用。刺
由之客。俱為跖徒。鳥啄獸窮。來犯鋒刃。比角為城池之固。
召雨恣屈強之力。非折箠之可笞。豈亭長之攸制。於時攝
提在歲。黃鍾紀月。義勇同奮。賁育爭先。下神兵於九天。決
[0135-11a]
叡圖於萬里。逆順斯懸。轟然大潰。僵尸蔽莽。委甲成山。擁
秦涇而不流。投過㵎而自滿。焚巢掃窟。野無遺寇。正傾旻
於西北。紐闕地於東南。卷氛祲於辰象。反光華於日月。九
伐已施。載櫜於武庫。五兵罷用。偃伯於靈臺。分蒨斾於應
畢。誓山河於將率。帝圖咸舉。邦正斯澄。革汙俗於惟新。正
王風於舊物。鼓之以道德。懷之以仁義。春雨以潤之。秋陽
以暴之。解網深湯帝之慈。焚書下漢皇之詔。布以新政。刑
用輕典。四海之內。靡然嚮風。八荒之表。奔走無斁。卻塞蹛
林之北。開郡銅柱之南。苑蔥山而池鹽澤。踰盤木而跨熱
[0135-11b]
阪。鄒生環海。自入提封。方朔炎州。同歸三會。豈止菌鶴短
狗。西鶼東鰈之貢而巳哉。若夫至人忘巳。義期拯物。黃屋
非汾水之榮。元珪豈具茨之貴。聖道運而不積。神功為而
莫宰。雖復大橫固祉。長發啟祥。猶且置璽陳謙。避河為讓。
道外天下。情遺尊極。而巖廊餘事。人神之望難拒。符命儻
來。歷數之期安避。仰遵上元之心。俯順域中之請。然後履
乘石。握神珠。開黃玉之圖。臨紫宸之位。冠百王而稱首。與
三代而同風。巍巍乎。蕩蕩乎。粵不可名也。於是衢室闢扉。
賓門啟路。延攬英彥。鑒寐幽仄。用人不偏於世族。得賢無
[0135-12a]
棄於農瑣。故非熊非彲。致光景之佐。為舟為檝。獲營求之
士。等五臣之亮采。同六相之訐謨。崇臺非一木之支。珍裘
乃千金之麗。濟濟多士。皇家以寧。重以制禮作樂。移風也。
勝殘去殺。刑措也。藏書舜嶺。菲膳堯宮。雉裘非先王之服。
寶馬豈鸞旗之用。運元覽以照物。推赤心以期下。萬方罪
巳。軫推溝之慮。百姓為心。順天從之欲。若乃上嗣重光之
美。元良萬國。棣華璿萼之宗。本枝百世。咸幼陶慈訓。言提
自昔。奉審喻於宸極。得樂善於軒殿。非藉保傅之勤。寧因
師友之力。踰啟誦而高視。越郇韓而上征。既而休氣和年。
[0135-12b]
祥風薦祉。威鳳為寶。麟趾遊郊。若烟非烟。浮曉空而下映。
似月非月。麗宵天而成象。禎不絕書。靈無遁迹。猗歟偉歟。
事高圖史。至於登輿下輦。省方巡岳。應感必彰。形言彌著。
道盛金奏。每盈玉。叶叡思於泉涌。諧神功於日用。陋栢梁
之詞。掩南風之曲。聖作物覩。永貽千載者焉。抑又聞之。羲
農遐邈。軒頊悠緬。絕傳信於故老。非取接於聞見。百世可
知。斯言殆息。七代更立。求之豈易。今之視昔。遙然未覩。將
何以分素青於三后。辯天地於九皇。遂能歷選列辟。詳觀
㣥帝。得茂實於千古。驗英聲於萬葉。斯道何哉。將由孔
[0135-13a]
某登岱。紀金繩者七十。管仲對齊。陳玉檢者十二。亦有漢
廓帝圖。魏開王業。樹豐碑於泗水。譔貞石於繁昌。莫不垂
鴻名。騰顯號。播休風於六儛。歌盛德於九韶。與天壤而無
窮。懸貞明而可久。刊勒之美。不其懋歟。然則事止寰中。道
流物外。未辨西方之聖。莫知東被之法。求真之理。我則未
聞。雖御辨崆峒。非趨涅槃之岸。乘雲谷口。寧遊波若之門。
若不同陟耶山。俱沉業浪。生死無際。苦樂相因。詎照重昏
之日。誰翦稠林之樹。比夫真如實相。解脫妙津。道正三千。
功彌百億。何異吹劒首於雷門。巢蚊睫於鵬運者哉。是知
[0135-13b]
伊蘭無實。有為終假。漂溺四流。邅迴九結。踐畏塗而卒歲。
趨捷徑其長往。大夢無曉。可為歎息。粵若能仁。深宏慈奬。
雖寂泊為道。無來無去。乘機誘發。垣璽必追。住一子地。開
方便門。翔入正道。示如來藏。飄香風於有頂。灑甘露於無
邊。慧炬明而幽夜朗。法橋構而憑河息。但為仁由巳。履道
自衷。表立影從。因果非外。今我所以仰勝緣於千號。紀武
功於七德。真俗二諦。兼而兩之。皇上昔居因地。早宏誓力。
應迹忍土。荷負㣥生。屬憂火燎原。稽天方割。飇林無自靜
之木。震海豈澄源之水。東戡西翦。南征北怨。旄鉞所次。酣
[0135-14a]
戰茲邦。君輕散千金之賞。士重酬九死之命。莫不競淩鋒
鏑。爭蹈水火。雖制勝之道。允歸上略。而兵凶戰危。時或殞
喪。褰裳不顧。結纓荒野。忠為令德。沒有餘雄。同艱難於昔
晨。異歡泰於茲日。有懷亮烈。用切旒扆。仍於戰地。爰搆神
居。變穢土於寶城。開蓮花於火宅。高烽罷照。慈燈載朗。䳒
旌綴警。勝幡斯立。拔無明於棘林。導焦熱於渴井。盡諸有
結。永除苦際。雖復去順效逆。同歸各徒。中涓潁從。實惟義
重。而上忍所被。旃檀與利刃兼忘。大慈所覃。怨賊將義夫
齊指。俱潤法雨。同乘大轅。迴向菩提。無上平等。爾乃仰圖
[0135-14b]
景曜。東井[:#AS-8850:⿰足⿸厂⿱田坴]其分野。下料物土。西河限其封域。琱戈自錫。
尸臣啟邦之所。豳館斯開。公劉建都之地。梁山南枕。甘泉
東指。面雕雲之鬱蓊。想玉樹之青蔥。沃野千里。平原超忽。
先王之桑梓。西州之都會。於是詔司空。相原隰。四衢如砥。
八道傍通。考極星之曜。測土圭之景。選梓於南郢。徵琬玉
於西崑。匠石奮斤。公輸審墨。高門洞啟。層甍有亢。藻井瞰
烟霞之路。步櫩拖虹蜺之色。徘徊珠柱。陸離琁題。春牖右
臨。秋窗左闢。月殿含影。金波上而相照。日宮吐曜。羲和沉
而猶朗。何止四柱成臺。高多羅之樹。五王立寺。臨伽尸
[0135-15a]
之水。信足上圖駕御。傍擬醍醐。望鷲山而非遠。想雞林而
可即。法徒萃止。應供來遊。咸珠戒無缺。威儀莫犯。錫杖四
禪之林。攝三塗之路。有寶所焉。有名僧焉。至矣哉。伽藍之
為盛也。雖夫高天巳燼。大海成田。我皇基與淨剎。終永永
而長傳。其詞曰。


三界雲擾。六趣波揚。苦流方割。憂火炎崗。俱迷津濟。莫導
舟航。長夜無曉。非徒未央。於昭十號。四生是愍。道王大千。
智周上忍。慧刀巳裂。化城斯引。教有殊塗。乘無異軫。甘露
朝灑。慈雲夕布。品物以亨。㣥迷式悟。捷逕坦道。耶山啟路。
[0135-15b]
不有善權。誰澄惡趣。炎行弛德。廢道毀常。玉弩驚燄。金宿
騰芒。俯震瀛壑。仰紊乾綱。九野鯨奮。八極鴟張。亂離瘼矣。
孰濟生靈。黃星表曜。赤伏開禎。大君應歷。粵御神兵。乃聖
乃武。如雷如霆。於鑠王旅。除凶靜暴。關右長驅。唐郊大號。
壤裂逋醜。家離浞奡。刷野屠祅。空山剿盜。見危殞轡。懷忠
死綏。驚燐宵遠。窮魂夜飛。我有慈被。深仁莫違。建斯淨域。
永樹歸依。歸依伊何。俱消五縛。淨域伊何。同升妙覺。架漢
開宇。憑霞竦閣。木麗瓊丹。地嚴金雘。鷲山非遠。雞林可求。
七寶低樹。八解䟽流。瑞蓮開曉。天花不秋。戒定攸息。應供
[0135-16a]
來遊。凡厥慈衆。俱宏上善。稠林以闢。愛枝爰翦。九結冰泮。
四禪自緬。彼岸可歸。法輪恒轉。金剛不壞。璿祚惟長。慧識
常湛。皇基載昌。僧祗可算。恒沙易量。悠哉天歷。永配無疆。


崔仁師



仁師。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應制舉。授管州錄事參軍。以薦
拜右武衞錄事參軍。貞觀末累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以
罪配龔州。永徽初授州刺史。卒。神龍初贈同州刺史。


駮反逆兄弟從死議



自昔羲農以降。爰及唐虞。或設言而人不犯。或畫像而下
[0135-16b]
知禁。三代之盛。泣辜解網。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咸臻至理。
俱為稱首。及其叔代。亂獄滋煩。周之季年。不勝其弊。烈火
原於子產。峭㵎起於安于。韓季申商。爭持急刻。參夷相坐。
始於此也。秦用其法。遂至土崩。漢高之務寬大。未為盡善。
文帝之存仁厚。仍多涼德。遂使新垣族滅。信越葅醢。見嗤
良史。謂之過刑。晉魏至隋。雖有損益。凝脂有密。秋荼尚煩。
皇上爰發至仁。念茲刑憲。酌前王之令典。採往哲之嘉猷。
革弊蠲苛。可大可久。仍降綸綍。頒之九區。故得斷獄數。手
足有措。刑清化洽。未有不安。忽以暴秦酷法。為隆周中
[0135-17a]
典。乖惻隱之情。反惟行之令。進退參詳。未見其可。且父子
天屬。昆季同氣。誅其父子。足累其心。此而不顧。何愛兄弟。
既欲改法。請更審量。


崔敦禮



敦禮字安上。雍州咸陽人。武德中官通事舍人。貞觀中累
遷兵部尚書。永徽時擢侍中。封固安縣公。進中書令。顯慶
元年拜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卒年六十一。贈開府
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諡曰昭。


種松賦



[0135-17b]


崔子居山閒。種松於東岡之上。本舒而平。培土而密築。其
殖之也。若穉秧之插。其憂之也。若嬰兒之育。戢戢乎黃茅
之底。眇眇乎蒼岑之麓。有客過而嘆曰。勤矣子之種松也。
吾聞天施地生。雨露則一。草木之長。於松為嗇。經年僅益
於毫末。再歲尚湮於蓬棘。蓋屢補而莫齊。或百枚而得一。
形如偃葢兮。待千歲之久。化為伏龜兮。由百歲之積。今子
施種藝之功。竭壅培之力。以附土之寸根。待干雲於異日。
不其迂哉。余曰。噫嘻。客之言過矣。夫植之微者本必固。長
之吝者末必榮。木有亟茂而先顛。物有速蕃而驟零。栽桃
[0135-18a]
李者早華。種榆柳者易陰。柞薪析而愈盛。樗槱翦而還生。
然皆摧折於飛雪之後。憔悴於嚴霜之辰。隨寒暑以同化。
與糞壤以俱淪。迺若松之茂也。幹排風雷。根裂崖石。鱗蹙
百丈。髯蒼千尺。其柯參天。則鸞鳳棲其顛。其肪入地。則龍
蛇伏其窟。凜高節兮。四時不能易其操。建大厦兮。萬牛不
得輕其力。茲豈衆木之凡姿。與夫百草之弱質者所能比
哉。嗚呼。在物固然。於人亦爾。殖德者不貴其苟。種學者非
圖其易。嗇禮義之華實。毓性情之根柢。養其小以成大。蓄
諸微而至著。若曰名以暴集為榮。行以速成為貴。謂片善
[0135-18b]
為無益。以寸長為可棄。是猶冀合抱之材。而不養其拱把
之時。望十圍之木。而不植於徑寸之際者也。


杜淹



淹字執禮。司空如晦之叔父。隋大業末官御史中丞。王世
充僭號。署為吏部。洛陽平。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
學館學士。貞觀初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判吏部尚書。
參議朝政。二年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襄。


文中子世家



文中子王氏。諱通。字仲淹。其先漢徵君霸。絜身不仕。高尚
[0135-19a]
鎮天下。十八代祖殷。仕漢至雲中太守。以賢良稱。肇家於
祁。以春秋周易訓授鄉里。為子孫資。十四代祖述。克播前
烈。著春秋義統。公府辟不就。九代祖㝢。仕晉遭愍懷之難。
遂東遷焉。㝢生罕。罕生秀。皆以文學顯。秀生二子。長曰元
謨。次曰元則。元謨以武略升。元則以儒術進。元則字彥法。
即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宋歷太僕國子博士。以兄用武進。
常歎曰。先君所寶者禮樂。先師不學者軍旅。兄何為哉。遂
究心道德。博考經籍。以為功業不可以小成也。故卒為洪
儒。卿相不可以苟處也。故終為博士。曰先師之職也不可
[0135-19b]
墜。故江左號為王先生。受其道者曰王先生業。於是始稱
儒門。世濟厥美矣。先生生江州府君煥。煥生虬。虬始北仕
魏。太和中至并州刺史。創家臨河汾。惟曰晉陽穆公。穆公
生同州刺史彥。惟曰同州府君。彥生濟州刺史傑。惟曰安
康獻公。安康獻公生銅川府君。諱隆。字伯高。文中子之父
也。幽識遠悟。非禮不動。傳先生之業。所在教授。門徒常千
餘人。隋開皇初。以國子博士待詔雲龍門。時國家新有揖
讓之事。方以恭儉定天下。天子常從容謂府君曰。朕何如
主也。府君曰。陛下聰明神武。得之於天。發號施令。不盡稽
[0135-20a]
古。雖負堯舜之姿。終以不學為累。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陸
賈也。何以教朕。府君承詔。著興衰要論七篇。每奏。帝輒稱
善。然未甚達也。府君始求出。補樂昌令。尋轉猗氏。後遷銅
川。所在著稱。吏人敬愛。秩滿退歸。遂不仕。開皇四年。文中
子始生。銅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師。獻兆於安康獻公。公愀
然作色曰。素王之卦也。何為而來。地二化為天一。上德而
居下位。能以衆正。可以王矣。雖有君德。非其時也。是孫也。
必能通天下之志。而道不行。天所命也。遂名之曰通。開皇
九年。江東始平。銅川府君歎曰。吾視王道。未有敘也。天下
[0135-20b]
何為而一乎。文中子侍於側。始十歲矣。有憂色。銅川府君
曰。小子。汝知之乎。文中子曰。通嘗聞之夫子曰。古之為邦。
有長久之策。故夏殷以下數百年。四海常一統也。後之為
邦。行苟且之政。故魏晉以下數百年。九州無定主也。夫上
失其道。民散久矣。一彼一此。何常之有。夫子之歎。蓋憂皇
綱之不振。生人勞於聚斂。而天下將亂乎。銅川府君異之
曰。其然乎。遂告以元經之事。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春
正月。銅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子矍然再拜。敢
問夫子之志何謂也。銅川府君曰。爾來。自天子至庶人。未
[0135-21a]
有不資友而成者也。在三之義。師居一焉。道喪巳來。斯廢
久矣。然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翔而後集。文中子曰。請從
此行。於是始有四方之志矣。蓋受書春秋於東海李育。學
詩於會稽夏琠。問禮於河東關子明。正樂於北平霍汲。考
三易之義於族父仲華。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仁壽
三年。文中子蓋冠矣。慨然有濟蒼生之心。遂西遊長安。見
隋文帝。帝坐太極殿。召而見之。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
推帝皇之道。雜王霸之略。稽之於今。驗之於古。恢恢乎若
運天下於掌上矣。帝大悅曰。得生幾晚矣。天以生賜朕也。
[0135-21b]
下其議於公卿。公卿不悅。時文帝方有蕭牆之釁。文中子
知謀之不用也。作東征之歌而歸。歌曰。我思國家兮。遠遊
京畿。忽逢帝王兮。降禮布衣。遂懷古人之心兮。將興太平
之基。時異事變兮。志乖願違。吁嗟道之不行兮。垂翅東歸。
皇之不斷兮。勞身西飛。文帝聞而傷之。再徵之。不至。四年
文帝崩。大業元年一徵。又不至。辭以疾。謂所親曰。我周人
也。家本於祁。永嘉之亂。蓋東遷焉。高祖穆公。始仕於魏。魏
周之際。有大功於生人。天子錫之地。始家於河汾。故有墳
隴。於茲四代矣。茲土也。其人憂深思遠。乃有陶唐氏之遺
[0135-22a]
風焉。先君之所懷也。且有先人之敝廬在焉。家本儉約。茅
簷土堦。蕞如也。以避風雨。道之不行。則知之矣。捨此欲安
之乎。不如退而志其道。定居萬春鄉之甘澤里。乃續詩書。
正禮樂。修元經。讃易道。蓋有事於述者九年。而六經大就。
門人自遠而至。河南董恒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
南陽程元扶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元齡鉅
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咸稱師。北面受王佐
之道焉。其往來受業者不可勝數。蓋將千餘人。故隋道衰。
而文中子之教興於河汾之閒。雍雍如也。大業十年。尚書
[0135-22b]
召署蜀郡司戶。不就。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國子博士徵。並
不至。十三年。江都難作。而文中子有疾。召薛收而謂之曰。
吾夢顏子稱孔子之命而登吾堦。坐於牖下。北面援琴而
歌曰。禮樂既正。詩書既成。讃明易道。聿修元經。歸休乎何
必永厥齡。此殆夫子使回召我也。吾必不起矣。蓋寢疾七
日而終。門人薛收姚義等數百人共會議曰。吾師其至人
乎。自仲尼以來。未之有也。禮云。男生有字。以昭德也。死有
諡。以易名也。夫子生當天下亂。昭王不興。莫能宗之。故退
而刪詩書。正禮樂。修元經。纉易道。聖人之大旨明矣。天下
[0135-23a]
之能事畢矣。仲尼既沒。文不在茲乎。易曰。黃裳元吉。文在
中也。請諡曰文中子。絲麻設位。哀以送之。禮畢。悉以文中
子之書還於王氏。蓋禮論二十五篇。列為十卷。樂論二十
篇。列為十卷。續書一百五十篇。列為二十五卷。續詩三百
六十篇。列為十卷。元經五十篇。列為十五卷。賛易七十篇。
列為十卷。並未及行於時。遭代喪亂。盜賊奔突。先夫人用
藏其書於竹笥。扶老攜幼。東西南北。未嘗離身焉。大唐武
德四年。天下大定。先夫人得返於故居。復以書授於其弟
凝。文中子二子。長曰福郊。少曰福畤。


[0135-23b]


高馮



馮字季輔。以字行。渤海[:#AS-945B:⿱艹修]人。隋末殺賊報讎。率衆歸高祖。
授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貞觀末累遷中書令兼檢校吏
部尚書。賜爵[:#AS-945B:⿱艹修]縣公。永徽二年授光祿大夫行侍中兼太
子少保。卒年五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都督。諡曰憲。


上太宗封事



陛下平定九州。富有四海。德超邃古。道高前烈。時巳平矣。
功巳成矣。然而刑典未措者何哉。良由謀猷之臣。不宏易
之政。臺閣之吏。昧於經遠之道。執憲者以深刻為奉公。


[0135-24a]


當官者以侵下為益國。未有坦平恕之懷。副聖明之旨。至
如設官分職。各有司存。尚書八座。責成斯在。王者司契。義
屬於茲。伏願隨方訓誘。使各揚其職。仍須擢溫厚之人。升
清潔之吏。敦樸素。革澆浮。先之以敬讓。示之以好惡。使家
識孝慈。人知廉恥。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
於親族。杜其利欲之心。載以清淨之化。自然家肥國富。氣
和物阜。禮節於是競興。禍亂何由而作。竊見聖躬。每存節
儉。而凡諸營繕。工徒未息。正丁正匠。不供驅使。和雇和市。
[0135-24b]
非無勞費。人主所欲。何事不成。猶願愛其財而勿殫。惜其
力而勿竭。今畿內數州。實為邦本。地狹人稠。耕植不博。菽
粟雖賤。儲蓄未多。特宜優矜。令得休息。強本弱枝。自古常
事。關河之外。徭役全少。帝京三輔。差科非一。江南河北。彌
復優聞。須為差等。均其勞逸。今公主之室。封邑足以給資
用。勳貴之家。俸祿足以供器服。乃戚戚於儉約。汲汲於華
侈。放息出舉。追求什一。公侯尚且求利。黎庶豈覺其非。錐
刀必競。實由於此。有黷朝風。謂宜懲革。仕以應務代耕。外
官卑品。猶未得祿。既離鄉家。理必貧匱。但妻子之戀。賢達
猶累其懷。飢寒之切。夷惠罕全其行。為政之道。期於易從。


[0135-25a]


若不恤其匱乏。唯欲責其清勤。凡在末品。中庸者多。止恐
巡察歲去。輶軒繼軌。不能肅其侵漁。何以求其政術。今戶
口漸殷。倉廩巳實。斟量給祿。使得養親。然後督以嚴科。責
其報效。則庶官畢力。物議斯允。竊見密王元曉等俱是懿
親。陛下友愛之懷。義高古昔。分以車服。委以藩維。須依禮
儀。以副瞻望。比見帝子拜諸叔。諸叔亦答拜。王爵既同。家
人有禮。豈合如此顛倒昭穆。伏願一垂訓誡。永循彞則。



[0135-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