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57 佛國暦象編-日本-圓通 (master)





% BR4.1a
[004-01a]
佛國暦象編卷之四
平安東森隱士無外子釋圓通 撰
         雲陽      空谷子釋智轂 校
暦法第四之二 凡二十六條
回西二暦之大概
西洋恒星年回回太陽年偏就太陽過宮及其宿度
以修暦故恒星暦者太陽一周恒星日分三百六十
五日五時三刻三分四十五秒(時爲廿四)積四年而日下
分合成二十三時一刻(刻則爲九十六分爲一千四百四十)故閏年則
其閏一日加第二月爲二十九日恒星年暦日者正
% BR4.1b
[004-01b]
月三十一日(日本十一月)二月二十八日(日本十二月)三月三
十一日(日本正月下倣之)四月三十日五月三十一日六月
三十日七月三十一日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三十日
十月三十一日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三十一日總
三百六十五日五時三刻三分太(秒爲八萬六千四百)爲之常
年法乃太陽一周恒星日分也作之百刻法則爲三
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小餘八七五太陽
自斗四度至于斗四度爲之恒星年法○回回太陽
暦者太陽一周十二宮日分而自冬至至冬至之歳
也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秒爲之歳實周天
% BR4.2a
%[004-02a]
爲三百六十度一度爲六十分一晝夜爲九十六刻
一歳之氣盈二十四分二十秒積四年而成九十六
分八十秒故置閏一日遇宮分有閏年於雙魚宮加
一日凡三百六十六日(大論四十八日曰是歳三百六十六日周而復始摩登伽經
一曰凡歳三百六十五日日一周天是並曰太陽一周天之數此中大論者概日下餘分爲言經者畧餘
分云耳)○宮數 一白羊二金牛三陰陽四巨蟹五獅
子六雙女七天秤八天蝎九人馬十麿羯十一寶瓶
十二雙魚○宮日 白羊戌宮三十一日(日至此宮初度時此
方春分彼土以是日爲歳首正旦)金牛酉宮三十一日陰陽申宮三
十一日巨蟹未宮三十二日獅子午宮三十一日雙
% BR4.2b
[004-02b]
女己宮三十一日天秤辰宮三十日天蝎卯宮三十
日人馬寅宮二十九日麿羯丑宮二十九日寶瓶子
宮三十日雙魚亥宮(白羊爲正月如次雙魚爲十二月)是名曰太陽
年又巳上十二宮名曰不動之月○太陰年者偏就
太陰周天及與合朔以修暦○月分大小者單月大
雙月小凡十二月所謂動之月也月大三十日月小
二十九日凡三百五十四日乃十二月之日也遇月
分周閏之年於第十二月増一日以爲三百五十五
日是其大概也巳上三暦雖後世因循古法回西各
加精而其祖法並出於梵暦上巳悉焉又梵暦數品
% BR4.3a
%[004-03a]
亦上巳詳焉然諸經論多言閏月故知佛世所用多
是陰陽合暦而節氣從太陽緯度以定二十四節紀
年紀月從太陰晦朔以立月日置閏月定四時立法
率同神洲及支那之暦且引其一二立世阿毘曇五
曰具足五年有一遊伽即両閏月其一從月其二從
日五年中間十二日又九日又六日又三日又十五
日(是言閏餘之長短)此中日夜是其長短月者分別三用一
分別月二分別十五日三分別圓滿日者分別夜日
分別夏冬節分別年是三用從日得成(分別月者謂推遲疾
最高卑等分別十五日者謂歩月之大小等也分別圓滿者謂歩進望退望等也日之三用中分別夜日
% BR4.3b
[004-03b]
者推盈縮最卑等分別夏冬秋節者分別二十四節等分別歳差等也)閏月有両
者一從月二從日是閏月者從月所作四月日應作
両小月一小月者是第三中第二小月是第七半中
一年之中應六小月五年足少三十日此三十日應
補五年中若不作小月則月圓不當時是小月者從
日所作依世間説以三十牟休多決定一日夜分三
十牟休多爲六十分(回西並以度下分爲六十分由來久可以見)日行疾
故五十九分便周長餘一分(九執暦以日平行爲五十九分八秒回暦亦用
之回暦即梵暦可以知)因此事故二月則長一日又二月復長
一日乃至一年足長六日如是五年則長一月用是
% BR4.4a
%[004-04a]
一月補五年中是爲日家閏月若不作閏者時節及
年差壞不當
造暦大意(附諸用數)
造暦之法必先立元(古者推從演紀上元甲子距求年之積歳以爲立元是故其述
甚煩矣授時始從梵法立表測景以歩氣朔直以至元十八年歳次辛巳爲裁筧元上考徃古下驗將來
皆距立元爲筧周歳消長百年各一其諸應等類隨時推之不用上元甲子爲元)元正然後
定元法元法定然後度周天以定分至三者有程則
暦可成矣
日周九百是瞿曇氏暦及九執暦之法也 又一法
日周一萬出處有前文 又一法千四百四十回暦
% BR4.4b
[004-04b]
之法也
又一法千八百藏中間見此法探得梵暦立法不同
者十二元法隨不同今唯舉其三巳
歳實三十二萬四千瞿曇氏九執暦之法也
歳周三百六十五日餘二百四十五
六十爲法九百置實如法而一得十五羅婆又此
十五置實六十(此分下六十秒)爲法再如法而一則得二
十五(此羅婆下須曳也猶如剌下秒)以五十二乘之則得十三羅
婆唐書舉九執暦法曰日去没分九百分度之十
三是也便與回暦以日平行約分爲五十九分八
% BR4.5a
%[004-05a]
秒者正適當前言麻哈馬本據梵暦以造回暦者
於之可見其詳者當辨暦儀中
又法歳實五十壹萬八千四百
歳周三百六十五日餘三百九十二是回暦之法也
朔實二萬六千一百九十三分六二七三
朔策二十九日四百七十零分六十二秒七三一一
五是九執暦七百三分日之三百七十三之法也
若以此九執暦朔策之法作日周一萬之朔策則

朔策二十九日五千三百零五分八十三秒二四
% BR4.5b
[004-05b]
此朔策日分與清朝時憲暦朔策之日分密合時
憲者専以西法所造然西法精算本出九執摸範
於是亦見焉
又法朔實四萬二千五百二十四分零三九八三
朔策二十九日七百六十四分零三九八三是回暦
之法
氣策十五日二百一十八分五十四秒一六七是九
執暦之法也
又法十五日餘三百十二是回暦之法也
氣盈二百一十八分五十四秒一六七是九執暦之
% BR4.6a
%[004-06a]
法也
又法三百十二回暦之法也
朔虚四百二十二分四十七秒五一零六六九
是九執暦七百三分日之三百三十之法也若以
同法作日周一萬之法則得
朔虚四千六百九十四分一十六秒七八五二
與時憲暦之朔虚適當大足見西暦之摸範
又法朔虚六百七十五十九分六十零秒一六九五
是回暦之法也
望策十四日七百三十八十七分六十二秒五四五
% BR4.6b
[004-06b]
是九執暦之法也若作日周一萬之法則得
望策十四日七千六百五十二分九十一秒五四五
又法十四日千零九十一分十一秒九九一五是回
暦之法也
弦策七日三千八百二十六分四十五秒八十一微
是瞿曇氏暦法也 其佗諸用數略之
諸應者先從其地立表測景當定暦元元定然後諸
應隨而可得焉
土旺策三日餘六十五 瞿曇氏暦
又法三日百四十零八 回回暦
% BR4.7a
%[004-07a]
通閏十日零八百零六分三十七秒二二六二
瞿曇氏暦
月閏八百零六分三十七秒二六八八五 瞿曇氏

又法千四百十九二 回回暦
刻法十五 回回暦
凡造暦者先首求節氣然印度回西並以求春分白
羊宮初度爲起筧之端支那則以求冬至爲起筧之
端(立法各自共據首於冬至者主日之南至也然日行最卑之點去冬至今時或及五度六度惟春分
則日躔在赤道中心之點千歳不可復易故此法足以爲永䂓)在昔唐元和中西
% BR4.7b
[004-07b]
印度僧金倶吒凖支那暦日考歩九曜之宿度今爲
比例出黄道日躔定氣復爲撿歳差其尤并掲今歳
文化七年日躔定氣以便比較
  黄道日躔定氣
% BR4.8a
%[004-08a]
% BR4.8b
[004-08b]
% BR4.9a
%[004-09a]
是唐開元十二年天正冬至以後黄道日躔定氣也
曁于文化七年相去千八十有七年今則冬至日躔
在箕一度自斗九度至于箕一度相距十有八度也
由是推之則經六十年方差一度金倶吒曰推將來
% BR4.9b
[004-09b]
則八十三年而適當差一度大率言歳差者古多後
少如授時辨之倘欲據梵暦求節氣者金倶吒之所
推亦足乎法焉如經朔定朔等當就梵暦考之余尋
將造梵暦儀凡修密敎者不可不知梵暦余置之懷
久矣今幸得詳之亦是道業之一助耳按印度取列
宿之象與支那不全同雖然以義合故翻經三藏以
對譯之已摩登伽經宿曜經等雖説星象詳其象有
難指定者如辨于後與大集經舎頭諌經七曜星辰
別行法等參考則星圖宿度等非難知余尋將考定
海内同志之士請爲法務研之
% BR4.10a
%[004-10a]
又印度之紀月者就白月十五日太陰値之而滿宿
以命其月如宿曜經
太陰白道宿度
      黒愽叉(印度以黒月十五日爲前白月十五日爲後)
一日  軫 亢 房 尾 斗 虚 壁 胃 畢 參 柳 張
二日  角 氐 心 箕 女 危 奎 昴 觜 井 星 翼
三日  亢 房 尾 斗 虚 室 婁 畢 參 鬼 張 軫
四日  氐 心 箕 女 危 壁 胃 觜 井 柳 翼 角
% BR4.10b
[004-10b]
五日  房 尾 斗 虚 室 奎 昴 參 鬼 星 軫 亢
六日  心 箕 女 危 壁 婁 畢 井 柳 張 角 氐
七日  尾 斗 虚 室 奎 胃 觜 鬼 星 翼 亢 房
八日  箕 女 危 壁 婁 昴 參 柳 張 軫 氐 心
九日  斗 虚 室 奎 胃 畢 井 星 翼 角 房 尾
十日  女 危 壁 婁 昴 觜 鬼 張 軫 亢 心 箕
十一日 虚 室 奎 胃 畢 參 柳 翼 角 氐 尾 斗
十二日 危 壁 婁 昴 觜 井 星 軫 亢 房 箕 女
十三日 室 奎 胃 畢 參 鬼 張 角 氐 心 斗 虚
十四日 壁 婁 昴 觜 井 柳 翼 亢 房 尾 女 危
% BR4.11a
%[004-11a]
十五日 奎 胃 畢 參 鬼 星 軫 氐 心 箕 虚 室
(是黒月十五日也由月有大小故星軫箕三宿之外九宿者咸兼両日三宿獨不壘日者甚深致其壘
日者以三合可解謂前合並合後合是也)
白愽叉
一日  奎 胃 畢 參 鬼 張 角 氐 心 斗 虚 室
二日  婁 昴 觜 井 柳 翼 亢 房 尾 女 危 壁
三日  胃 畢 參 鬼 星 軫 氐 心 箕 虚 室 奎
四日  昴 觜 井 柳 張 角 房 尾 斗 危 壁 婁
五日  畢 參 鬼 星 翼 亢 心 箕 女 室 奎 胃
六日  觜 井 柳 張 軫 氐 尾 斗 虚 壁 婁 昴
% BR4.11b
[004-11b]
七日  參 鬼 星 翼 角 房 箕 女 危 奎 胃 畢
八日  井 柳 張 軫 亢 心 斗 虚 室 婁 昴 觜
九日  鬼 星 翼 角 氐 尾 女 危 壁 胃 畢 參
十日  柳 張 軫 亢 房 箕 虚 室 奎 昴 觜 井
十一日 星 翼 角 氐 心 斗 危 壁 婁 畢 參 鬼
十二日 張 軫 亢 房 尾 女 室 奎 胃 觜 井 柳
十三日 翼 角 氐 心 箕 虚 壁 婁 昴 參 鬼 星
十四日 軫 亢 房 尾 斗 危 奎 胃 畢 井 柳 張
十五日 角 氐 心 箕 女 室 婁 昴 觜 鬼 星 翼
    (月値角而滿)(月値氐而滿)(月値心而滿)(月値箕而滿)(月値女而滿)(月値室而滿)
(月値婁而滿)(月値昴而滿)(月値觜而滿)(月値鬼而滿)(月値星而滿)(月値翼而滿)
% BR4.12a
%[004-12a]
按印度以皇國二月爲歳首如前辨此中有三別一
者太陽年則直以春分爲歳首正旦二者從建寅正
月十六至建卯二月之十五爲歳首二月西域記等
諸説並皆從之三者以二月十六日爲歳首正旦也
今撿之太陽年春分爲歳首者固亡論其一二中第
三之説其義符合甚多宿曜經云上古白愽叉二月
春分朔于時曜躔婁道齊景正日中氣和梵天歓喜
命爲歳元是二月中氣明矣若爾者在正月中極無
其理故當從以二月十六日爲歳首正旦歟又惠嚴
傳曰天竺者以建辰爲正月若從二月中爲歳首則
% BR4.12b
[004-12b]
或曰卯爲正或曰建辰爲正両不乖也又以七曜暦
驗三月定望太陰之宿度連年並皆在角二月則不
然又驗日躔享保十二年三月朔太陽在婁二度太
陰亦在婁二度(是當印度白愽叉二月朔)文化六年三月九日日
在婁初三月朔月亦在婁初大約連年凖之漢二月
曰降婁豈非言之耶今回回太陽年以春分爲正旦
故大陰年亦以准之已凡此數條並足徴建卯歳首
雖然唐三藏在于印度所親見聞决無妄傳故今從
西域記以正月十六日爲歳首蓋五印度壤地廣大
故暦法不齊耳
% BR4.13a
%[004-13a]
略出日藏經暦法
正月○合角而滿○晝十五時夜十五時○日近北
行○日午之長六脚跡○張宿夜行(是言夜半中星)○
婁在日前○熒惑用事○日過白羊宮(日東正月十六
日至二月十五日)印度是月名角月○斗建卯位
二月○合氐而滿○晝十六時夜十四時○日行近
北○日午之影四脚跡○角宿夜行(是夜半中星下倣之)
○昴在日前○大白用事○日過金牛宮(日東二月
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印度是月名氐月○斗建辰位
三月○合心而滿○晝十七時夜十三時近北行○
% BR4.13b
[004-13b]
日午之影長両脚跡○氐宿夜行○觜在日前
○辰星用事○日過男女宮(吾神洲三月十六日四月十五日)
○印度是月名心月○斗建巳位
四月○合箕而滿○晝十八時夜十二時○日極行
北○日午之影長半脚跡○房宿夜行○日隨
井星○日過傍蟹宮○是時日光炎熾(吾神洲四月十
六日至五月十五日)○印度是月名箕月○斗建午位
五月○合女而滿○晝十七時夜十三時強○日近
南行○日午之影長二脚跡○箕宿夜行○心
在日前○日過師子宮(吾神洲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印
% BR4.14a
%[004-14a]
度是月名女月○斗建未位
六月○合室而滿○晝十六時夜十四時○日轉近
南○日午之影長四脚跡○女宿夜行○張在
日前○日過小女宮(日東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印度
是月名室月○斗建申位
七月○合婁而滿○晝十五時夜十五時○日午之
影長六脚跡○室宿夜行○角在日前○太白
用事○日過秤量宮(日東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印度
是月名婁月○是乃當秋分之節○斗建酉位
八月○合昴而滿○晝十四時夜十六時○日午之
% BR4.14b
[004-14b]
影長八脚跡○日行南陸○婁宿夜行○房在
日前○是時熒惑隨日○日過蝎蟲宮(日東八月十六
日至九月十五日)○印度是月名昴月○斗建戌位
九月 合觜而滿○晝十三時夜十七時○日午影
長十脚跡○昴宿夜行○尾在日前○歳星用
事得失諸事皆悉由之(言歳星係人事最重)○日過人馬
宮(日東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印度是月名觜月○斗
建亥位
十月○合鬼而滿○晝十二時夜十八時○日午之
影長十二脚跡○觜宿夜行○女在日前○辰
% BR4.15a
%[004-15a]
星用事○日過摩竭宮(日東十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印
度是月名鬼月○是冬至之辰也○斗建子位
十一月○合星而滿○晝十三時夜十七時○日轉近
北日午之影十脚跡○鬼宿夜行○危在日前
○辰星用事○日過寶瓶宮(日東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
日)○印度是月名星月○斗建丑位
十二月○合翼而滿○晝十四時夜十六時○日轉近
北○日午之影八脚跡○七星夜行○歳星用
事○日過雙魚宮(日東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印度是
月名翼月○斗建寅位
% BR4.15b
[004-15b]
據本經略出其暦法現行經本錯誤甚多矣閲者知
之又竺漢相去五萬八千里氣差不少(余別有考)
太陰宿度竺漢同異
二十八宿雖粗與漢合非全同也故畧擧舎頭諌經
文以對校日藏經摩登伽經宿曜經而與支那不全
同自見焉
名稱宿(此曰昴)與月共行三十時(藏經同今伽經昴爲十二時者准經後文
誤也)○宿曜經爲之前合○授時暦赤道宿度以昴
爲十一度三十分○梵法當十三度餘○昴有六
星形如散蕐(昴此方古圖或爲六或爲七今定爲七)昴竺漢星象似
% BR4.16a
%[004-16a]
全同○梵名訖㗚底迦(出義淨譯孔雀經)
長育宿(此曰畢)與月共行四十五時(藏諌伽皆同)
○經爲前合○授時暦赤道宿度以畢爲十七度
四十分○梵則當十九度四十分餘○畢漢爲八
星梵爲五星伽經曰形如飛鴈藏經曰形如立叉
諌經曰形如車行曜經曰形如車按言其象三角
西域車形三角故○梵名尸嚧■你(出義淨譯孔雀經)  =口+皿
鹿首宿(此曰觜)與月共倶三十時(伽經同今藏經爲十五時)
○經爲前合○觜授時爲無度五分○梵當十三
度餘○觜漢爲三星梵亦爲三星藏曜諌伽四經
% BR4.16b
[004-16b]
並曰形如鹿首大同漢星象伹言宿度大異○梵
名蔑㗚伽尸囉(出義淨譯孔雀經)
生養宿(此曰參)及月倶十五時(伽經與今同藏爲四十五時似誤)
○經爲並合○參授時爲十一度一十分○梵暦
六度三十分餘○參漢爲十星梵爲一星諌經曰
形類圓光色則黄○梵名頓達囉(同出孔雀經)
増財宿(井)與月而倶四十五時(藏爲十五時恐與參錯誤伽經同今)
○經爲並合○井授時宿度爲三十三度三十分
○梵則當十九度四十分餘○井漢爲八星梵爲
二星伽經曰形如人歩諌經曰其形對立○梵名
% BR4.17a
%[004-17a]
富那婆蘇(出宝星經)
熾盛宿(鬼)與月共同遊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並合○鬼宿度授時爲二度二十分梵則
當十三度餘○鬼漢爲四星梵爲三星藏曰三星
猶如諸佛胸前滿相(説如卍相故或是當曰五星)曜經曰鬼四
星形如瓶伽經曰鬼三星形如畫瓶諌經曰形像
鉤尺鬼漢爲五星◇形如此(或爲四星可亦知也)◇◇藏  ◇=図
經説爲滿相形蓋如此乎曜伽二經並言形如瓶
蓋應是曰瓶◇伽經曰三星恐似誤四爲三既曰
如畫瓶故諌經言像鉤尺者似取四中之三如取
% BR4.17b
[004-17b]
南斗六星中之四◇○梵名富沙(宝星經)孔雀經作
布灑
不覲宿(柳)與月不相捨離三十時(藏伽二經並爲十五時)
○經爲並合○柳授時爲十三度餘梵爲十三度
十一分○柳漢爲八星梵爲六星曜經曰形如蛇
頭諌經曰形如曲鉤○梵名阿失麗沙(宝星經)
以上七宿儅於東門(三經並同)史天宦書東井至軫七
宿爲南宦○諌伽二經並合七宿成二百二十五
時日藏爲百九十五時
土地宿(七星)及月而行三十時(三經並同)
% BR4.18a
%[004-18a]
○經爲並合○七星授時爲六度三十二分梵當
十三度餘○七星漢爲七星伽經曰七星五則顕
現二星隱没形如河曲藏經曰形如河岸諌經曰
形類曲河曜經曰星六星形如牆◇◇漢◇◇梵
又横圖出星辰別行法○梵名莫伽(宝星經)
前德宿(張)與月倶行三十時(三經並同)
○經爲並合○張授時爲十七度二十五分梵當
十三度餘○漢爲六星梵亦爲六星曜經曰形如
杵(形如獨鈷杵)星象全與漢合藏伽諌三經並爲二星
伽曰如人歩諌曰南北對立藏曰形如脚跡三説
% BR4.18b
[004-18b]
並同取六中之二歟○梵名破求(宝星經名初破求)
北德宿(翼)共月而行四十五時(伽同今日藏爲十五時)
○經爲並行○翼授時爲十八度七十五分梵爲
十九度四十分餘○漢爲二十二星梵則爲二星
諌曰二星南北對立伽曰形如人歩曜曰形如跏
趺藏曰形如脚跡四説其象並同取二十二星中
上之二歟◇梵◇◇漢○梵名破求(宝星經名第二破求)
象宿(軫)共月倶行三十時(三經並同)
○經爲並合○軫授時爲十七度三十分梵當十
三度餘○軫漢爲四星曜藏伽三經並曰軫五星
% BR4.19a
%[004-19a]
形如人手諌經曰軫五星形類象行◇漢◇◇象
跡○梵名阿薩多(宝星經)孔雀經曰訶悉須
彩畫宿(角)及月而行三十時(伽同今藏作十五時)
○經爲並合○角授時爲十二度一十分梵當十
三度一十分○角漢爲二星曜經亦爲二星曰角
二星形如長幢藏伽諌三經並角爲一星而諌曰
角有一要星形圓色黄◇◇漢◇○梵名質多
羅(宝星孔雀並同)
善元宿(亢)及月而行十五時(藏登二經並同今)
○經爲並行○亢授時爲九度二十分梵當六度
% BR4.19b
[004-19b]
三十分餘 亢漢爲四星◇◇梵皆爲一星曜經
曰形如火珠諌經曰亢有一要星形圓色黄 梵
 名薩婆底(宝星經)又孔雀經曰莎底並善元之義
善挌宿(氐)共月倶行四十五時(藏伽二經並同今)
○經爲並合○氐授時爲十六度三十分氐梵爲
十九度四十分餘○氐漢爲四星梵諸經皆曰形
如角◇○梵名蘇舎佉(宝星經)孔雀曰昆舎佉(並善挌之
義)○以上七宿儅於南門○諌伽二經並七宿合
 爲二百二十五時日藏爲百八十時史天宦書角
至箕七宿爲東宦
% BR4.20a
%[004-20a]
悦可宿(房)與月共倶三十時(藏伽二經並同今)
○經爲並合○房授時爲五度六十分梵爲十三
度一十分餘○房漢爲四星◇◇藏經曰房四星
形如瓔珞曜經曰形如長布伽經曰形如珠貫諸
説並與漢星象合◇◇○梵名阿奴邏陀(宝星經)
尊長宿(心)及月而行十五時(藏伽同今)
○經爲隨合○心授時爲六度五十分梵亦爲六
度三十分○心漢爲三星◇梵亦爲三星伽經曰
形如鳥◇藏經曰三星形如大麥諌經曰形類麥
邊小中大◇○梵名逝瑟吒(宝星經)孔雀曰跂瑟吒
% BR4.20b
[004-20b]
根元宿(尾)與月共倶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隨合○尾授時爲十九度一十分梵爲十
三度餘○尾漢爲九星梵曜經爲九星餘三經曰
尾七星形如蠍尾似梵漢全同曜經曰尾七星形
如師子項毛是亦其象相類○梵名暮羅(宝星孔雀並同)
前魚宿(箕)與月倶行十五時(藏伽並爲三十時)
○經爲隨合○箕授時爲十度四十分梵當六度
三十分餘○箕漢爲四星◇梵亦爲四星曜經曰
形如牛歩諌經曰箕四星形類象(疑脱歩字)南廣北狹
伽經曰如牛歩藏經曰如牛角其象皆相類◇按
% BR4.21a
%[004-21a]
梵漢全同○寶星經曰初阿沙茶(此云箕宿)孔雀曰前
阿舎茶(阿沙茶魚之梵語)
北魚宿(斗)與月同行四十五時(藏登同今)
○經爲隨合○斗授時爲二十五度二十分梵當
十九度四十分餘○斗漢爲六星梵爲四星曜經
曰斗四星形如象歩諌經曰其形類象南廣北狹
(箕斗曰前魚北魚形相類故歟)◇伽經亦曰如象歩藏經曰斗四
星形如人拓地(可知)○寶星曰第二阿沙茶孔雀曰
後阿沙茶
無容宿(牛)與月而共同行六時(藏伽並同今)
% BR4.21b
[004-21b]
○經爲隨合○牛授時爲七度二十分梵爲僅二
度三十分餘○牛漢爲六星梵爲三星曜藏諌伽
四經並曰牛三星形如牛頭◇◇漢◇梵○梵名
失羅婆(宝星經)孔雀曰阿苾哩杜
耳聰宿(女)共月而行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隨合○女授時爲十一度三十五分梵爲
十三度餘○漢爲四星◇曜經曰女三星形如犁
格諌曰女三星形類麥邊小中大伽經曰女三星
形如穬麥藏經曰女四星形如大麥粒◇梵名室
囉末拏(孔雀經)藏經爲四星可考
% BR4.22a
%[004-22a]
以上七宿主儅西門諌經七宿合爲百七十⼀一時
藏諌二經並爲百八十六時
貪財宿(虚)共月而倶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隨合○虚授時爲八度九十五分太梵爲
十三度餘○虚漢爲二星◇宿曜經曰虚四星形
如訶梨勒藏經虚四星形如鳥諌經曰虚四星形
像調脱之珠伽經曰形如飛鳥(似取壘壁陳西之四星)○孔
雀經曰伹你瑟吒(宝星經女虚梵名似錯誤)
百毒宿(危)及月而行十五時(藏伽同今)
○經爲隨合○危授時爲十五度四十分梵當六
% BR4.22b
[004-22b]
度三十分○漢爲三星◇◇曜藏諌伽四經皆爲
一星而諌經曰危一星形圓色黄◇○梵名舎多
毘沙(宝星經)
前賢跡宿(室)共月倶行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隨合○室授時爲十七度一十分梵爲十
三度一十分餘○室漢爲二星梵亦四經倶爲二
星而曜經曰形如車轅藏經曰形如脚跡伽經曰
如人歩諌經曰二星相遠對立諌經説最詳矣按
與漢室宿全同◇◇◇○寶星經曰第一跋陀羅
跋陀(跋陀羅賢之梵語跋陀跡之梵語)
% BR4.23a
%[004-23a]
北賢跡宿(壁)及月而行四十五時(藏伽與今同)
○經爲隨合○壁授時爲八度六十分梵爲十九
度四十分餘○壁漢爲二星四經皆爲二星星象
與漢全同曜經曰壁二星形如立竿伽經曰如脚
跡諌經曰壁二星相遠對立◇◇其象梵漢全同
○梵名第二跋陀羅
流灌宿(奎)共月而行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前合○奎授時爲十六度六十分梵爲十
三度餘○漢爲十六星曜經曰奎三十二星形如
小艇伽經曰奎一大星自餘小者爲之輔翼形如
% BR4.23b
[004-23b]
半珪星象似與漢全同諌經曰奎一星形圓色黄
當與伽經意同取其一要星而言耳藏經亦爲一
星當一意○梵名麗婆底(宝星經)
馬師宿(婁)共月而行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前合○婁授時爲十一度八十分梵爲十
三度餘○婁漢爲三星◇◇梵亦爲三星曜伽藏
三經並曰形如馬首諌經獨曰形類馬鞍而其象
皆同◇○梵名阿湿毗膩(此之婁宿宝星經)
長息宿(胃)共月而行三十時(藏伽同今)
○經爲前合○胃授時爲十五度六十分梵爲十
% BR4.24a
%[004-24a]
三度餘○胃漢爲三星◇曜經曰形如三角藏伽
二經並曰胃三星形如鼎足其象並同◇諌經獨
爲五星或恐寫誤又曰形類珂可考○梵名婆邏
尼(宝星經)
以上七星主儅北門諌經七宿合爲二百⼀一十時
日藏經亦爲二百一十時伽經七宿合爲百九十
五時二十八宿合成八百三十一時經且從大數
而説若詳則當八百二十六時三十分時之十九
分餘是即轉終日二十七日四百九十九分一十
一秒二九四六九五也星暦者固非吾法之急務
% BR4.24b
[004-24b]
是故徃古未曽聞審詳梵法星圖宿度者雖然傳
密者不可不知之也如日藏寶星及文殊儀䡄等
説宿曜之災祥陰陽星暦等者凡不下數十部豈
徒設者哉今雙擧四經對映彼此比較梵漢私考
度圖象大率雖既定其象有未的切者故直就天
象與經説對較以質其暦運則梵法亦可以得矣
頃試騐其六七宿其象與經合如符節◇斗梵云
北魚經曰北魚形類象歩南廣北狹◇即斗之東
四星是也其象灼乎無可復濫其佗若有難知者
騐以度數則亦可得知也
% BR4.25a
%[004-25a]
梵法百八足
印度別有一法分天度爲百八足宿曜經分列宿以
配百八足乃毎宮九足毎宿四足故合二十七宿(除牛
宿)爲百八足以太陰平行爲四足是故宿度太抵配
太陰平行是故於二十七宿中一晝夜與月倶行者
十六又一晝夜又一日與月倶行者六又一日與月
倶行者五又半日與月倶行者一也當知竺漢星度
大節雖不異細目不同此中足者演密鈔云足猶度
西洋今猶有度量名曰足者是亦倣印度耳
宿度三種合法
% BR4.25b
[004-25b]
宿曜經曰香味仙人問曰二十七宿有闊有狹皆以
四足均分則月行或在前或在後騐天與説差互不
同宿直之冝如何定得凡月宿有三種合法一者前
合二者隨合三者並合知此三合則宿直之時可知
也云何爲前合奎婁胃昴畢觜六宿爲前合也參井
鬼柳星張翼軫角亢氐房十二宿爲並合也心尾箕
斗女虚危室壁九宿爲隨合也凡宿在月前月居宿
後爲前合月在宿前宿居月後如犢子隨母爲隨合
宿月並行爲並合東爲前西爲後假如月在東宿在
西則是宿在月後月居宿前也(景風註曰凡天象之法東爲前西爲後此
% BR4.26a
%[004-26a]
前後者似從漢説而言一本作西爲前東爲後准下文初爲正)頌云 六宿未到名
前合 十二宿月左右合九宿如犢隨母行 從
奎宿直應當知 同經曰從奎下六宿月未到宿則
名彼宿直也從參下十二宿月左右合從心九宿如
犢隨母行者則配月爲母配宿爲犢則月居前宿居
後如犢隨母之像也騐之於天則宿月用之無差又
舎頭諌經曰此二十八宿三宿在前而道御行宿在
前行月則在後是謂道御何謂爲三流灌(奎)馬師(婁)
長息(胃)又從善元(亢)十二侍從矣從名稱(昴)下十二
與月侶行與宿曜經大同小異
% BR4.26b
[004-26b]
配百八足於宮宿
白羊宮九足配於三宿則婁四足胃四足昴一足○
戌位○熒惑位焉是時火星近日故云○降婁(是辰
漢云降婁宿曜經曰上古春分朔太陽躔婁義全與支那同) 太陽暦是月三
十一日太陽過是宮一宮一度三十三分十八秒
○太陰過是宮凡當六十七時半(約平行當此二日二時八百三
十三分)從吾邦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下倣之
金牛宮九足配於三宿昴三足畢四足觜二足○酉
位○大梁○太白位焉(言太白先於日也)○太陰過是宮
凡當八十二時半(是就一晝夜三十時法言也)
% BR4.27a
%[004-27a]
陰陽宮九足配爲觜二足參四足井三足○申位○
實沈○辰星位焉言先於日○太陰過是宮凡當
六十三時又一時三十分七分半○從吾邦三月
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
巨蟹宮九足配爲井一足鬼四足柳四足○未位○
鶉首○太陰位焉言太陰主儅是月○太陰過是
宮凡當七十一時又三十分時之七分半○太陽
暦是月三十二日從此方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
五日○從寶瓶至巨蟹總六宮屬太陰分故宿曜
經云月理陰位從柳宿逆行取鬼井參觜畢昴胃
% BR4.27b
[004-27b]
婁奎壁室危等一十三宿迄至虚宿之半恰當子
地之中分爲六宮也又云月光清凉物類相感以
陰蟲巨蟹爲宮神也
師子宮九足配爲星四足張四足翼一足○午位○
鶉火○太陽位焉言太陽主儅是月○太陽暦是
月三十一日○太陰過是宮七十一時三十分時
之七分半
雙女宮九足配爲翼三足軫四足角二足○巳位○
鶉尾○辰星位焉言水星行日前(水星爲月精)○太陰
過是宮七十八時三十分時之二十二分半○從
% BR4.28a
%[004-28a]
此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天秤宮九足配爲角二足亢四足氐三足○辰位○
壽星○太白位焉金星在日前而是時用事(金星風精
也)○太陰過是宮六十三時二十二分餘
天蝎宮九足配爲氐二足房四足心四足○卯位○
大火○熒惑位焉是時火星隨日用事○太陰過
是宮五十六時三十分時之七分半○從吾邦八
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太陽暦是月三十日
人馬宮九足配爲尾四足箕四足斗一足○寅位○
折木○太陰過是宮五十六時三十分時之七分
% BR4.28b
[004-28b]
半○從吾邦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太陽
暦是月二十九日
麿竭宮九足配爲斗三足女四足虚二足○丑位○
星紀○鎭星位焉是時土星近日用事○太陰過
是宮七十八時三十分時之二十二分半○從吾
邦十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太陽暦是月
二十九日
從師子至麿竭六宮總屬太陽故宿曜經曰天地
初建寒暑之精化爲日月烏兔抗衝生成萬物分
宿設宮管摽羣品日理陽位從星宿順行取張翼
% BR4.29a
%[004-29a]
軫角■弖房心尾箕斗女等一十三宿迄至虚宿 =亢? 弖!氐?
之半恰當子地之中分爲六宮也然日月天子倶
以五星爲臣佐而日光炎猛物類相感以陽獸師
子爲宮柛日性剛義月性柔惠義以濟下惠以及
臣而日月亦各以柛宮均賜五星以速至遲行度
緩急於斯彰焉
寶瓶宮九足配爲虚二足危四足室三足○子位○
鎭星位焉(土星日精)○是時土星近日用事○太陰過
是宮五十二時半○太陽暦是月三十日
雙魚宮九足配爲室一足壁四足奎四足○亥位○
% BR4.29b
[004-29b]
諏觜○歳星位焉(木精)是時歳星用事近於日前○
太陰過是宮八十二時半○太陽暦是月三十日
按宿曜經者除牛宿故雖與舎頭等有六時之差
今且從舎頭等配屬其時後更直就天象當撿其
宿度
日月諸星周天左右異説
日月星宿或爲左旋或爲右旋是古今異説竺漢差
目宋書云劉向五紀論云夏暦以爲列宿日月皆西
移列宿疾而日次之月最遲故日與列宿昬倶入西
方後九十一日是宿在北方又九十一日是宿在東
% BR4.30a
%[004-30a]
方又九十一日在南方此明日行遲於列宿也月生
三日日入而月見西方十五日日入而月見東方將
晦日未出乃見東方以此明月行之遲於日而皆西
行也同暦志上曰霍融上言諸暦不如夏暦密雖然
先儒多爲好詭不取也故宋書云夏暦七曜西行特
違衆法按史所載古暦有六謂黄帝顓頊夏殷周及
魯暦也然先儒多訝古暦並疏濶以爲偽妄是甚不
爾暦者泰不火之故漢興百有餘年猶用顓頊暦漢
書曰以張蒼言比六暦顓頊暦疏濶中最爲微近可
見漢初古暦猶具存何言偽妄霍融謂夏暦最密朱
% BR4.30b
[004-30b]
子曰古暦疏濶而差少後世暦法雖精密而遂差多
矣然夏暦以日月衆星皆爲西移是以從漢迨唐諸
儒咸不取洎于宋張渠朱子等名家潛取梵法復遵
於夏暦以爲日月衆星悉皆西移傳云天軆至圓周
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繞地左旋常一日一
周而過一度日麗天而少遲故日行一日亦繞地一
周而在天爲不及一度積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與天會是一歳日行之數也
月麗天而最遲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與
% BR4.31a
%[004-31a]
日會十二會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餘分之積又五千
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盡三百
四十八通計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
百四十八是一歳月行之數也歳有十二月月在三
十日三百六十者一歳之常數也故日與天會而多
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爲氣盈月與
日會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爲
朔虚合氣盈朔虚而閏生焉(朱子語類佛祖通戴等出之)孔子欲
行夏之時宋儒據於夏暦良有所以也○按印度亦
於曜宿旋轉有左右異義而聖經所説立世阿毘曇
% BR4.31b
[004-31b]
等以爲西移夏暦所言大約近梵暦如後詳今證印
度亦有西移之説者南山律相感通傳南山問天人
黄瓊曰經中咸言右旋右脇右遶等相今云左遶如
何答云天常法爾人常乃右也故日月星辰皆左行
也(今天學家謂西移爲左旋今文謂東移爲左行)天氣風轉遂從西没不見
月之始生也初在西方漸漸而東亦從西没漸上東
廻也西没風轉也地上蔓艸生必左旋此是天常也
今有西從日月之轉人謀也是知印度亦有曜宿東
旋之説同傳云弟子天人語同天竺如佛出世時人
天常交接而有彼此與聞所以今引以證之也
% BR4.32a
%[004-32a]
梵暦日月行度及合離法
立世阿毘曇曰日宮者行百八十路月宮者行十五
路(是日月南北緯度之數也)日十二路是月一路(是日月平行度)從極南
路至極北路二百九十由旬(是即南北緯度也赤道左右合而四十七度也)
日月兩路一者外路二者内路從閻浮提内路至北
倶盧洲内路相去四億八萬八百由旬周迴十四億
四萬二千四百由旬其外路相去四億八萬一千三
百八十由旬周迴十四億四萬四千一百四十由旬
彰所知論云北行六月南行六月行至中道曰日
月廻照輪歴徧謂之一歳今凖知閻浮提與鬱單
% BR4.32b
[004-32b]
越迴照輪相去四億八萬一千九十由旬周迴十
四億四萬二千二百七十由旬所謂是赤道也立
世不説之葢是略耳
其月行者傍行則疾周行則遲其日行者周行則疾
傍行則遲(若得此意則左旋右旋之論似倶得倶失也)日與月或合或離
一一日中日行四萬八千八十由旬合離皆爾若稍
合時日日覆月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此方
便(方便者言其漸次也)故十五日一切被覆月光不現(是自黒月一日
至黒月十五日此方十六日已後十五日也)若稍離時日日日行四萬八
千八十由旬是日離月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 BR4.33a
%[004-33a]
以是方便故十五日月大圓明如是數量日行周圍
疾速於月四萬八千八十由旬爾時世尊重宜此義
而説偈言 四萬有八千 八十諸由旬 日逐月
行爾 離月量亦然 已上説月日之經度
按積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十有五日則成
五十由旬恰當月之廣是故合離然也耳四萬八
千零八十由旬積三十日而十四億四萬二千四
百由旬是内路一周天之度也
梵暦黄白二道緯度
立世阿毘曇曰日恒行一由旬半又一由旬九分之
% BR4.33b
[004-33b]
一其一一日出時如是入亦如是(南行爲出北行爲入)六月日
中從内路出至於外路(赤道以北爲内路赤道以南爲外路)月恒行十
九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其一一日出亦如是入
亦如是十五日從内路至外路十五日從外路至内
路是就白道緯度而言其平行
一由旬半又一由旬三分之一積百八十日而成
二百九十由旬是赤道南北之度而乃半年之周
也月恒行十九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積十五
日而亦成二百九十由旬是即轉中分之數也此
中所言南北行度乃此方所謂與日月東移其義
% BR4.34a
%[004-34a]
便合矣○然今説不専爲暦算故惟言其大分不
詳審其小餘雖然推其理以測其數則得其布算
不亦難矣○若詳梵暦之法則盈縮遲疾之差最
易知其義甚明矣
重明日月合離及月光開覆
立世阿毘曇云云何黒半云何白半由日黒半由日
白半日恒逐月行一一日相近四萬八千八十由旬
日日相離亦復如是若相近時日日月圓被覆三由
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此事故十五日月被覆則
盡是日黒半滿日日離月亦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月
% BR4.34b
[004-34b]
日日開三由旬又三分之一以此事故十五日月則
開淨圓滿日月若最相離是時月圓世間則説白半
圓滿日月若共一處是名合行世間則曰黒白圓滿
若日隨月後行日光照月光月光麤故被照生影此
月影還自翳月是故見月後分不圓以此事故漸漸
掩覆至十五日覆月都盡隨後行時是名黒半若日
在月前行日日開淨亦復如是至十五日具足圓滿
在前行時是名白半
論月光異義
漢土西洋並言月固無光是日之魄映也聖敎説則
% BR4.35a
%[004-35a]
不爾謂日月宮者倶是天寶各有其光伹日宮者火
珠而熾月宮者水珠而微故爲日所映奪而生影故
言此月影還自翳月立世五云是日宮者厚五十一
由旬廣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十三由旬玻瓈所
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際火分復爲最多其下際
光亦爲最勝其上際金城圍繞城高一由旬殿樓悉
皆衆寶所成日天子與諸眷屬倶住於其中又曰月
宮者厚五十由旬廣五十由旬是月宮殿瑠璃所成
白銀所覆水大分多下際水分復爲最多其下際光
亦爲最勝其上際金城圍繞宮殿城門衆寶所成月
% BR4.35b
[004-35b]
天子與諸眷屬倶住於其中凡天寶赫■頗非夜光  =亦÷火
之類其僅小者尚能照于二萬餘里如前引况月宮
是勝果天寶何自無其光明今直以望遠鏡闚月體
其寶光玲瓏明徹目擊所存無復可疑矣
論日月宮之體及其神之有無(附月光開覆)
人多言月是陰精夫陰之精者厥體何爲若夫水者
水性濫溢今何故堅實而不流若夫氣者氣體輕浮
何故凝停而不散若夫土石者土石其質頑重何光
明之有抑誰御之運轉還復使之萬古無差乎人多
言日是陽精今謂陽精則火火性必傳物無物則不
% BR4.36a
%[004-36a]
傳傳則必燔燔則必盡盡則必解散無跡不審此火
依何煨燼萬世熾熖而永無窮盡也今見就日便得
火就月便得水是厥體爲水火珠也明矣而運動旋
移古今不易其轍是無其主宰安得如此哉夫山川
江河比之二曜則其大小及萬一而尚有神祗之鎭
其靈維新矣至聖欽望山川是虚設者哉况日月宮
者天寶所成厥質之大也非五嶽四瀆之類而嶽瀆
尚有神況赫靈耀焉無厥主宰吾金仙氏出興于世
也梵釋日月恒爲侍衛故諸部大經無日月諸天不
列其會佛眼所照十方塵刹猶如掌菓曷暗一須彌
% BR4.36b
[004-36b]
界中事耶雖然凡人所信惟耳與目巳除此之外咸
致疑無明翳障深掩其智悲哉若准聖教之説分月
廣五十由旬爲十五分黒月一日(此方十六日)覆其一分
乃至黒月十五日覆其第十五分其明是盡復白月
一日日離月又十五分之一乃至白月十五日離其
第十五分而月皆離其所覆故其明圓滿焉自影翳
月之理尤著明矣
太陽平行及閏月
立世阿毘曇云以三十牟休多(此云時)决定是一日夜
分三十牟休多爲六十分日行疾故五十九分便周
% BR4.37a
%[004-37a]
長餘一分因是事故二月則長一日又二月復長一
日乃至一年足長六日如是五年則長一月用是一
月補五年中是爲日家閏月
今謂日平行分爲五十九分者略小餘耳此論例
皆舉大率不説秒微下閏餘等並然若特爲暦術
則如瞿曇氏暦日平行爲五十九分八秒九執暦
亦日去没分九百分度之十三是適當日平行五
十九分八秒回回暦亦爲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
亦西洋暦太陽平行爲九十八分五十六秒四十
六微九十二纎八十二忽准梵爲之六分算則爲
% BR4.37b
[004-37b]
五十九分八秒一十九微四四奇是亦少加微纎
耳由是觀之西暦者寫回暦回暦者取九執暦者
灼乎明矣西暦潛取梵暦其類皆如是
四天下節氣差九十日
立世五曰東弗婆提八月十五日自恣日閻浮提是
五月十五日結夏時西倶耶尼二月十五日北鬱單
越是十一月十五日今驗之日與列宿倶入西方後
九十一日是宿在北方又九十一日是宿在東方又
九十一日在南方此明合立世所説足徴信佛説之
不謬也○又立世五云日光經度七億二萬一千二
% BR4.38a
%[004-38a]
百由旬周迴二十一億六萬三千六百由旬閻浮提
日出時北鬱單越日没時東弗婆提正中西瞿耶尼
正夜是一四天下四時由日得成
推歩天度日月諸用數
日行百八十路
是從冬至至夏至經百八十日餘復從夏至至冬
至亦爾合成三百六十日
月行十五路
日之十二路是月一路徃反成一月若日出入時
十二日所行路月出入時一日行所得之度也
% BR4.38b
[004-38b]
内外路距度二百九十由旬
是赤道内外之緯度也此方爲之四十七度餘是
從極南路至極北路度數也如詳之於後
内路四億八萬八百由旬
是從閻浮提日之極北路至北鬱單越極北路直
徑之數也
内路周迴十四億四萬二千四百由旬
是四天下内路極北周迴之度也周髀謂之内衡
又謂之内規
外路徑度四億八萬一千三百八十由旬
% BR4.39a
%[004-39a]
是從閻浮提日之極南路至北鬱單越日之極南
路直徑之數也
外路周迴十四億四萬四千一百四十由旬
是四天下日之極南路周迴之里數也周髀謂之
外衡古者又謂之外規
日月迴照輪徑度四億八萬一千零九十由旬
是從閻浮提赤道至北鬱單越赤道度
同周迴十四億四萬三千二百七十由旬
是所謂赤道也立世説内外路不説中路者可凖
知也李淳風註周髀以七衡六間爲三分謂之内
% BR4.39b
[004-39b]
規中規外規與今理全均周髀是名曰内衡中衡
下衡
天度經緯各分爲三百六十度(印度西洋回回並不用五度四分度之一)
毎度六十分毎分六十秒微纎以下倶凖之
一度便當四千零零九由旬零八三三
以三百六十度除迴照輪得之
太陽平行約分五十九分八秒
太陽經度平行十四億六萬四千四百二十二由旬
七七奇
日行過天度日二萬千百五十二由旬七七三三
% BR4.40a
%[004-40a]
日行平度三百六十五度十六分五十七秒二七奇
日平行過天度五度十六分五十七秒二七一太
一月之積百五十八度十七分十八秒一五一零
七一零四
太陽緯度日一由旬半又一由旬九分之一
此是以南北緯度二百九十由旬分爲百八十分
其一分之數也日從南路至北路其行已極爲之
夏至從北路至南路其行已極爲之冬至日至二
路中間爲之春秋二分周髀曰七衡周而六間以
當六月節六月爲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與立
% BR4.40b
[004-40b]
世所説其義全同以一度爲二百五十里則赤道
南北四十七度餘故廣當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
餘又一由旬爲四十里零五一七二四一太(准六朝里
法則恰當四十里與)則二百九十由旬適當一萬一千七百
五十里故兩數脗合焉此太陽緯度的當支那西
洋所言日行右旋之數也
太陰緯度平行十九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積十有五日而行二百九十由旬徃反成一月
太陰平行度十有三度一十零分三十五秒
是元瞿曇氏暦法而回暦用之西洋加精取其微
% BR4.41a
%[004-41a]
纎以爲一十三度一十零分三十五秒零一微一
十六纎一十四忽一十三芒是亦西暦出於梵法
可見舊法豈無微芒乎西儒特加之耳
轉實二萬四千七百九十九臘婆一十一分廿零秒
五十四微三十七纎三十三忽五十芒
轉終日二十七日四百九十九臘婆一十一分廿零
秒五四三七三三五
圭表
摩登伽經下曰月會諸宿六月中旬月在女宿未在
七星其一月中晝十七分夜十三分爾時當樹十二
% BR4.41b
[004-41b]
寸表量日中影長於五寸七月中旬月在室宿未在
於翼晝十六分夜十四分影長八寸八月中旬月在
婁宿未在於亢影十三寸晝夜各分爲十五分九月
中旬月在昴宿未在於房影十五寸晝十四分夜十
六分十月中旬月在觜宿未在於箕影十八寸晝十
三分夜十七分十一月中旬月在鬼宿未在於女中
影則有二十一寸晝十二分夜十八分臘月中旬月
在七星未在於危影十八寸晝十三分夜十七分正
月中旬月在翼宿未在於奎影十五寸晝十四分夜
十六分二月中旬月在角宿未在於胃影十三寸晝
% BR4.42a
%[004-42a]
夜十五爲三十分三月中旬月在於氐宿未在於畢
中影十寸晝十六分夜十四分四月中旬月在心宿
未在於參中影七寸晝十七分夜十三分五月中旬
月在箕宿未在於鬼中影四寸晝十八分夜十二分
如是等名月會宿法
晝夜三十時之名字(并測影)
摩登伽經明時品曰婦人紡線得長一尋是則名爲
刹那時也六十刹那名爲一羅婆三十羅婆名爲一
時此一時者日一分也凡三十分名爲一日夜此三
十分各有名字日初出分名曰四用二月一日日初
% BR4.42b
[004-42b]
出時人影長於九十六尋第二影長六十尋第三名
冨影長十二尋第四名屋影長六尋五名大冨影長
五尋六名三圍影長四尋七名對面影長三尋第八
名共於日正中影共人等第九名尺影長三尋第十
名勢影長四尋十一名勝影長五尋十二大堅影長
六尋十三婆修影十二尋十四端正影六十尋十五
凶惡九十六尋此是一日十五分名日没名惡二名
星現三名収攝四名安穩五名無邊六名忽七名羅
刹第八名眠第九名梵第十名地提十一鳥鳴十二
名才十三名大十四影足十五丘聚此是晝夜三十
% BR4.43a
%[004-43a]
分名 又舎頭諫經曰日初出時人自度影九丈六
尺其彼須臾名爲四六丈影須臾名曰爲勝一丈二
尺其影須臾名曰冨樂六尺須臾影名曰卧首五尺
影須臾曰冨安四尺影須臾名曰離樂三尺影須臾
名曰等善面日中須臾名曰金剛中後須臾名曰犂
訶四尺影須臾名曰強力五尺影須臾名曰得勝六
尺影須臾名曰皆實一丈二尺須臾名曰治業六丈
須臾名曰善仁初日入須臾九丈六尺影名曰最猗
而懷恐懼今吾當説向夜須臾日没須臾名曰凶弊
第二須臾名曰妙女次名家英次名憂合次名無底
% BR4.43b
[004-43b]
次名梵矣次名彩畫次名無懷次名棄意次名安樂
次名日火次名種火是要晝夜則有三十須臾
漏刻之法
摩登伽經曰漏刻之法如人瞬頃名一羅婆此四羅
婆名一迦啅四十迦啅名一迦羅三十迦羅則名一
刻如是二刻名爲一分一刻用水盈滿五升圓筩四
寸以承瓶下黄金六銖以爲此筩漏水五升是名一
刻如是時法我已説
印度測影之大概
佛説時非時經    (並舉日藏經及與摩登伽經以備對較)
% BR4.44a
%[004-44a]
冬初分(印度有三時四時六時之不同聖教多用三時)
第一(十五日七脚爲時七脚半非時
從八月十六日私三十日)
第二(十五日八脚爲時六脚八指非  (藏曰九月合觜滿晝十四時夜十六時日午之影長八脚
時從九月一日至十五日)    跡伽曰九月中旬月在昴影十五寸晝十四分夜十六分)
第三(十五日九脚爲時七脚六指非
時從九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四(十五日十脚爲時八脚三指非  (藏曰十月合鬼滿晝十三時夜十七時日午之影長十脚
時從十月一日至十五日)    跡伽曰十月中旬月在觜影十八寸晝十三分夜十七分)
第五(十五日十一脚爲時九脚四指
% BR4.44b
[004-44b]
非時從十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六(十五日十二脚爲時十一脚六  (藏曰十一月合七星滿晝十二時夜十八時日午之影十
指非時從十一月一日至十五  二脚跡伽曰十一月中旬月在鬼中影則有二十一日晝
日)                   十二分夜十八分)
第七(十五日十一脚半爲時十脚三
指非時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
十日)
第八(十五日十一脚爲時九脚四指   (藏曰十二月合翼滿晝行十三時夜行十七時日轉近北
非時從十二月一日至十五日)  日午之影十二脚跡伽曰臘月中旬在七星影十八寸晝
                       十三分夜十七分)
% BR4.45a
%[004-45a]
春初分
第一(十五日十脚爲時八脚少三指
非時從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
日)
第二(十五日十脚爲時八脚少三    (藏曰正月合角滿晝行十四時夜行十六時日轉近北日
指非時從正月十六日至三十)  午之影長八脚跡伽曰正月中旬月在翼影十五寸晝十
                       四分夜十六分)
第三(十五日九脚爲時六脚少三指
非時從正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四(十五日八脚爲時五脚少三指  (藏曰二月合氐滿晝行十五時夜行十五時日近北行日
% BR4.45b
[004-45b]
非時從二月一日至十五日)   午之影長六脚跡伽曰二月中旬月在角影十三寸晝夜
                      十五爲三十分)
第五(十五日七脚爲時三脚少三指
非時從二月十六日三十日)
第六(十五日六脚爲時三脚少四指  (藏曰三月合心滿晝行十六時夜行十四時日行近北日
非時從三月一日至十五日)   午之影長四脚跡伽曰三月中旬月在氐中影十寸晝十
六分夜十四分)
第七(十五日五脚爲時三脚少三指
非時從三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八(十五日四脚爲時二脚少一指  (藏曰四月合箕滿晝行十七時夜行十三時日近北行日
% BR4.46a
%[004-46a]
非時從四月一日至十五日)   午之影長两脚跡伽曰四月中旬月在心中影七寸晝十
七分夜十三分)
夏初分
第一(十五日三脚爲時二脚少四指
非時從四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二(十五日二脚爲時二脚少四指  (藏曰五月合女滿晝行十八時夜行十二時日極行北日
非時從五月一日至十五日)   午之影長半脚跡伽曰五月中旬月在箕中影四寸晝十
八分夜十二分)
第三(十五日二脚半爲時一脚少三
指非時從五月十六日至三十
% BR4.46b
[004-]
日)
第四(十五日三脚半爲時二脚少二  (藏曰六月合室滿晝行十七時夜行十三時強日近南行
指非時從六月一日至十五日)  日午之影長二脚跡伽曰六月中旬月在女其一月中晝
十七分夜十三分爾時當樹十二寸表量日中影長於五
寸)
第五(十五日四脚半爲時一脚半非
時從六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六(十五日五脚爲時三脚非時從  (藏曰七月合婁滿晝行十六時夜行十四時日轉近南日
七月一日至十五日)        午之影長四脚跡伽曰七月中旬月在室晝十六分夜十
四分影長八寸)
% BR4.47a
%[004-47a]
第七(十五日五脚半爲時三脚半非
時從七月十六日至三十日)
第八(十五日六脚爲時四脚半非時  (藏曰八月合昴滿晝夜各十五時日午之影長六脚跡伽
從八月一日至十五日)      曰八月中旬月在婁影十三寸晝夜各分爲十五分)
如是諸比丘我已説
十二月時非時
經説測影有異同者彼土疆壤廣而説經之地亦不
同故致測影不齊且傳譯不能儻無差謬加以或有
傳寫之誤今畧舉三經以備挍訂當測影以質之實
驗焉宋史暦志亦出頻年之測影又可合攷若能伺
% BR4.47b
[004-47b]
察則三國數萬里之氣差應目擊而知焉
印度交食術之一
問交食者驗暦之大端而最難測矣若所論則印度
當審詳其大概可得而聞耶曰暦術者雖不關佛出
世之事或爲有所塞於此者或爲特致問者有説及
於暦者如此編徃徃出之此外専明天文星暦地理
等者佛教十藏中有名器世界藏者又有龍樹所説
名大悲方便論者並未來此土且暦者國家之大典
而國有専官俛焉從事焉故傳譯諸師不敢急通之
且吾法偏事弘眞乘不意通世典是以經論雖事及
% BR4.48a
%[004-48a]
是者多直示其梗概耳而無一詳布算測量者是所
以梵暦難知而不傳於今也今粗探大藏雖一章一
句有言及於此者則摘以研覈之尤爲暦術之要領
者不爲不多漸集以考成凡關暦法之節目者其大
畧無一不説大藏中者如交食術者經論雖不説其
測算以既已説其交常度觀之佛出世時其法詳備
如前篇論之今又證彼地有厥精測則舊唐書暦志
李淳風鱗德暦求日月虧初及復末之時刻術中云
迦葉考威等天竺法先依日月行遲疾度以推入交
遠近日月食分加時日月触亦爲十五分去交十五
% BR4.48b
[004-48b]
度十四度十三度影虧不法触自此已下乃依驗触
十二度十五分触二分少強以漸差降自五度半已
上触既十四分強若五度無餘分已下皆触盡又用
前触多少以定後触分餘若既其後触度及分即加
七度以爲触度若望月触既來月朔日雖入而不注
触(是自非精暦術者所不能得而知也後世暦算家皆法之故孔穎達左傳註疏詳論無前月食既後
朔復食之理者蓋皆據之耳)若触半已下五分取一分若半已上
三分取一分以加來月朔触度及分若今歳日触度
及分然後可騐後触度分數多少(若今已下恐有錯脱)又云六
月依節一触白月十五日是月触節黒月盡是日触
% BR4.49a
%[004-49a]
節以亦吉凶之象驚告王者奉順正法蒼生福盛雖
時應触由福故也其触即退李淳風嘗從羅達等士
禀承梵暦於是亦可見同舊唐書云按僧倶摩羅所
傳斷日触法朔日度躔于鬱車宮者的触諸斷不得
其触據日所在之宮有火星在前三後一之宮并伏
在日下並不触若五星皆見又水在陰暦及三星已
上同聚一宿則亦不触凡星與日別宮或別宿則易
斷其鬱車宮者即中國降婁之次也(按印度者直近赤道下而降婁
之次亦當天之中央故其触分甚淺而且加時若當午則理應當触而不触况五星同度則雖触分深或
有不触者如支那吾邦距赤道遠矣故理不一準也)唐開元已後曁于元至元
% BR4.49b
[004-49b]
中當触不触者凡十次(見續弘簡録履謙之傳)必是今所言之
類矣哉識者若見今之所引則印度精於厥術不俟
辨自知矣今李淳風所引迦葉考威之術與授時大
統其交食之術全同是則由六朝已後印度暦術漸
于支那其法同根故也
印度交食術之二
西印度僧金倶吒七曜攘災決云羅睺遏羅師者一
名黄幡一名触神頭一名複一名大陽首常隱行不
見逢日月則触朔望逢之必触與日月相對亦触謹
按天竺婆毘麿歩之云爾漢説云日月同道月掩日
% BR4.50a
%[004-50a]
而日蝕天對日衝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暗虚暗
虚値月而月蝕二説不同今按天竺暦得其正理矣
對人本宮則有災禍或隱覆不通爲厄最重常逆行
於天行無徐疾十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一度十分度
之六一年行十九度三分度之一一年半行一次(即是
一宮也)十八年一周天(言周十二宮畢)退十一度三分度之二
凡九十三年一大終而復始(唐元和元年丙戌入暦正月在軫十度當吾邦
大同元年)羅睺有本行日左旋三分有奇本書略出九十
三年之推歩同七曜攘災決云計都遏囉師一名豹
尾一名蝕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陰首常隱行不
% BR4.50b
[004-50b]
見到人本宮則有災禍或隱覆不通爲厄最重常順
行於天行無徐疾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三度十分度
之四九月行一次(一次即一宮也)一年行四十度十分度之
七凡九年一周天(言周十二宮畢)差六度十分度之三凡六
十二年七周天差三度十分度之四(唐元和元年丙戌入暦正月在
牛五度當吾邦大同元年)計都有本行日右旋六分三十九秒有
奇本書略出六十二年之推歩而云推之考驗徃古
及今年所留宿度若應符契分毫無差也九曜五行
暦又同此説又一行梵天火羅云按聿斯經云凡人
只知有七曜不知暗虚星號曰羅睺計都此星在隱
% BR4.51a
%[004-51a]
位而不見逢日月即蝕號曰蝕神計都者蝕神之尾
也號豹尾按回回西洋等歩羅計以推交蝕者皆不
過其術從印度傳而私加精亦益於是見之何者西
法取之於回暦回暦者直是梵暦其義前已極辨今
亦撿回西二暦歩羅睺本行以爲日日左旋三分有
奇今與婆毘麿歩羅睺術全合滋見前辨不妄焉况
回西二暦直存梵語稱羅睺計都其從而所來莫明

印度交食術之三
大方廣文殊儀䡄經云十入息爲一滅分十滅爲一
% BR4.51b
[004-51b]
刹那十刹那爲一須臾一百須臾爲一晝夜分當須
了知此時分之量乃至如是六月爲羅睺障時十二
月爲一年十二年爲大年(自子至亥凡十二年陰陽各六而大年已畢竺漢其
義合如符契亦不奇哉)又云若婁畢胃此等星宿之分日月蝕
者一切人民生種種病若奎壁宿之分若有蝕者若
先月蝕後有日蝕者於半月中災乃至廣明日月蝕
及地動之徴應又云彼計都星作日月蝕共有如是
種種諸惡相現此經分明説羅睺計都作日月蝕人
多以羅睺障錯爲修羅障修羅則彼趣之通名而羅
睺者彼趣一王之別名也豈可混乎羅睺此云覆障
% BR4.52a
%[004-52a]
又云吸氣(玄賛翻云執日者就彼別號以義翻耳)又熾盛光陀羅尼經
云或被羅睺掩蔽日月薄蝕(文殊儀䡄熾盛光等諸經詳五星之陵犯九執
二十八宿十二宮神等示善惡徴應非明推歩者安得能詳其陵犯失度等哉)回回西洋等
之暦以白道之交點名羅睺指白道之中點名計都
月道自南遡北以交黄道之一點曰羅睺此點有本
行日日左旋三分有奇而羅睺正對之點爲計都所
謂龍頭龍尾又曰内道口外道口是也葢黄白二道
兩規斜絡其兩交之點必正對也而日月之行到于
羅計則必蝕焉太陰從入交初日或六出七入或七
出六入而會太陽其間乃當百七十有三日經約交
% BR4.52b
[004-52b]
常度爲言故舉以一晝夜爲百刻時分之量已而言
如是六月爲羅睺障時經則伹説暦之節目與曜宿
之徴應而不説其術者大聖偏以破惡證眞爲急而
不欲亘世法之瑣末且其術則在其家而存也
印度交食術之四(論羅計之義不一準)
按就交食稱羅睺者三其一以龍頭名羅睺以龍尾
名計都支那又謂之内道口外道口其二實爲別有
蝕神星名羅睺計都者而作日月蝕其三羅睺阿修
羅王作非常之蝕其義如詳第一卷印度謂爲障者
名羅睺羅如尊者羅睺羅障胎六年故云也羅睺羅
% BR4.53a
%[004-53a]
阿修羅王有時障日月之光故云也(羅睺具云羅睺羅故大論曰羅
睺羅阿修羅王)此中初説以白道之交點爲羅睺以白道之
中點爲計都而以爲此是月行難算故設諸道之交
點以便揆算其行度此名耳實非有其星也而及言
其月蝕欲詳所以爲其蝕者無徴焉是所以有種種
異説也支那説云天有虚道日有暗氣常與日對月
行虚道爲暗氣所衝是故蝕焉西説云天圓形地便
在中心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餘以周天
三百六十度記之自朔至望僅行一半月距日一百
八十度而日月正對望中間地球障隔月輪在地影
% BR4.53b
[004-53b]
之上日輪在地球之下日光不能照之故失其光而
謂之食漸出地影之外日能照之則漸復元光因知
月食則由地影之蔽此義甚非也若爾者當如北邊
地絶無月蝕據唐書等鐵勒回紇部在薜延陁之北
去洛陽六千九百里又有骨利幹既日没天色正曛
煮一羊脾纔熟而東方已曙如此地者以理推之當
日没于亥而出于丑故不見日過僅三十度之間而
日隱於地甚淺故地上猶有餘暉况如上天日月相
望處無地可隔何地影之有若爾者彼地當斷無月
蝕云何有其義骨利幹者即回回部落也而回回暦
% BR4.54a
%[004-54a]
推月蝕其術與竺漢無異者何也地影之説其非灼
乎明矣且西洋喜競勝誇奇創雖搆造地影障月之
義至歩其羅計猶不能易其術潛用印度之法者豈
不甚拙哉其事苟不踰人之隷而猥加私意於其間
者何也支那暗虚之説稍雖近不得其實何者羅睺
果有本行三分有奇計都有本行六分三十九秒餘
而羅計之徴應速於影響自古大畏懼日蝕者聖賢
有所深考也葢非暗氣作月蝕可以知也况於別有
羅計之測算乎故支那先人皆信其説而云羅計氣
孛謂之火土木水之四餘羅計見交食之影氣孛不
% BR4.54b
[004-54b]
常見見則有異是皆從印度之義者也蜜部經論説
羅計之徴應者多豈徒設者哉夫羅計爲變當日月
日月蝕當星星亡是天地間一大嚴誡豈徒任諸數
不畏而可哉如聖人畏蝕懼雷豈以處之愚哉
印度交食術之五(術交食大概又證高卑之説原起印度)
暦法疏密驗在交蝕其事著者有三一曰加時早晩
二曰食分深淺三曰起復方位取其密合不容偶然
推歩加時必本於躔離朓朒考求食分必本於距交
遠近懸知起復必本於地形方位人目邪直得之至
要唯在入氣盈縮入轉遲疾得其精當而巳若未得
% BR4.55a
%[004-55a]
其正則合朔不失之先必失之後合朔失之前後則
虧食時刻其能密乎况食分多寡起復時刻何由知
其正哉若合朔正則加時無早晩之差氣刻適中則
食分無加減之失其要在驗氣驗氣者必在陰陽消
息之間其氣由何見之惟候其日影進退則其機將
無所遁候之不過植表測影以窮其氣至之始是故
印度討覈分至顧歩光影其法甚詳然古者暦法不
得與天密合者不悟日月行度有盈縮故也六朝已
後䆮測焉未詳迨于唐其法大備矣然而猶尚迄于
明末無曉所以日月行度盈縮之理者也回回傅梵
% BR4.55b
[004-55b]
暦而専測七曜行度有高卑以究盈縮之理西洋亦
傅回暦而加精是所以精於授時大統而與天密合
也其功偏在詳最高卑明已前古人所未嘗測得也
今撿印度經論徃徃見有高卑之説日藏經云何名
爲日前後行上行幾影下行幾影影有幾歩名曰爲
轉初轉云何(西術求最高卑之年根者即今初轉之義)云何月北月南(是即
言最高最卑冬至夏至等)云何次第(是言損益之次第也)此經特言暦法故
文雖甚簡意最要矣又雖不關暦法有言高卑者多
論六云冬末八夜春初八夜是盛寒時所以爾者寒
勢浮盡必先盛後衰以日下近地故熱勢微少是故
% BR4.56a
%[004-56a]
寒甚又同論七云天竺冬末月八日春初月八日此
十六日寒勢猛甚多發冷病以冬春氣交爭故又日
在下道行光照處少故寒甚春末月八日夏初月八
日此十六日熱勢極盛多發熱病以日正在上故所
照處廣是故大熱夏末月八日冬初月八日此十六
日不寒不熱以日所行道不高不下故以寒熱倶發
冷熱病雜寳藏經八云問曰日之在上其體是一何
以夏時極熱冬時極寒夏則日長冬則日短斯那答
言須彌山有上下道(日繞須彌故云爾非須彌直有日道)日於夏時行
於上道路遠行遲照于金山是故日長而暑熱日於
% BR4.56b
[004-56b]
冬時行於下道路近行速照大海水是故日短極寒
此二文雖不特爲暦術高卑盈縮遲疾之理文甚著
矣瑜伽論二云日輪以火頗胝所成月輪以水頗胝
所成此二論中月輪行速及不定(言月行有遲疾故曰不定)畧纂
釋曰月行速者謂南北路速於日不定者繞山行遲
於日又瑜伽論云又復日行時有遠近若遠蘇迷盧
立爲寒分若近蘇迷盧立爲熱分即由此故没有遲
疾言朓朒之理甚分明也(瑜伽言月行經緯者與漢説不同如前辨之)測
五星高卑者如嘉祥仁王疏引印度三藏之所傅由
是觀之盈縮高卑之理當佛出世之時其説既已盡
% BR4.57a
%[004-57a]
矣大體明則推歩無惑印度暦術備而久於是可見
四方知暦者皆其波及爾耳稱印度曰神跡詭異理
絶人區者實非過與也今西術盛行海内専談地體
圓球而測其經度以爲不足僅三千五百里者(吾邦之里
法)證之以星度世人以其暦法與天密合惑其精技
是以遂信彼地球疑須彌或以爲虚誕破佛法之因
縁莫甚焉(通)之無似不忍聞之探大藏中撰梵暦以
顯日月列星繞于須彌而發斂無差交食不失而示
支那西洋不過原受梵暦之裔而加以私意彼西法
奇説百端豈止亂吾聖教乎壞亂支那聖典皇國神
% BR4.57b
[004-57b]
道請海内諸兄弟須務而闢焉矣
佛國暦象編卷之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