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SHENG)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他心智納息第三之六


諸預流者。於四顛倒幾已斷。幾未斷耶。答
一切已斷。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
正理故。謂或說有十二顛倒。八唯見所斷。
四通修所斷。如分別論者。問彼依何量作
如是說。答依契經故。謂契經說。於無常
起常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於苦起樂。於
無我起我。於不淨起淨想顛倒心顛倒見
顛倒。由此故知一切顛倒有十二種。於中
八種唯見所斷。謂常我中各取三種樂。淨中
各唯取見顛倒。四種通修所斷。謂樂淨中各
取想心二顛倒。此中見所斷者。苦類智忍現
在前時方畢竟斷。修所斷者。金剛喻定現在
前時方畢竟斷。為止彼意顯諸顛倒唯有
四種唯見所斷故作斯論。謂此問言諸預流
者於四顛倒幾已斷幾未斷。即止顛倒有十
二種。此復答言一切已斷即止顛倒通修所
斷無修所斷法預流已斷故。又若顛倒有
十二種通修所斷便違契經。如契經說。佛
告苾芻。若四顛倒所顛倒者。當知彼是愚夫
異生。此經既說有四顛倒。應知顛倒非十
二種。既說顛倒所顛倒者。當知彼是愚夫
異生。應知顛倒非修所斷。問若諸顛倒唯
[104-0537a]
有四種。分別論者所引契經當云何通。答想
心二種實非顛倒。親近顛倒故。顛倒相應
故。亦名顛倒。問若爾受等諸心所法亦應
名顛倒。彼與心想義相似故。答世間但於
心想二種說顛倒名。非受思等是故但說
心想顛倒。佛隨世俗而說法故。


問此四顛倒自性是何。答見為自性。問若爾
五見中幾見為自性。答此以見苦所斷二見
半為自性。謂有身見見取全。及邊執見中常
見。二見半非顛倒自性。謂邪見戒禁取全。及
邊執見中斷見。有作是說。此四顛倒於五
見中三見各一分以為自性。謂有身見中我
見是我顛倒自性非我所見。邊執見中常見
是常顛倒自性非斷見。見取中見苦所斷執
樂淨見是樂淨顛倒自性非餘見取。問何故
唯此是顛倒耶。答以三事故建立顛倒一
推度性故。二妄增益故。三一向倒故。邪見斷
見雖是推度性及一向倒。而非妄增益壞事
轉故。戒禁取雖是推度性及妄增益。而非一
向倒。亦於少分實處轉故。謂有色界道能
淨欲界有。無色界道能淨色界有。上地道能
淨下地。與無漏道斷染證滅義相似故。如
是名為顛倒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


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顛倒。顛
倒是何義。答於麁諦理顛倒而轉故名顛
倒。由此四顛倒唯見苦所斷。問何故四顛倒
唯見苦所斷。答由此唯於苦處轉故。見苦
諦時此便永斷。復次由此唯於果處轉故。
若見果時此便永斷。復次此四顛倒有是有
[104-0537b]
身見。有依有身見有身見斷時。餘亦隨斷
對治同故。由此四顛倒唯見苦所斷。復次苦
諦麁顯於中迷謬過失極重。賢聖所訶故立
顛倒。三諦微隱於中迷謬過非極重。不甚
被訶不立顛倒。如人晝日平地顛蹶。世共
訶笑非夜嶮處。復次諸瑜伽師現觀苦已心
無顛倒。故見苦時顛倒皆斷。設見苦已未
見餘三。便出觀者若有問言。此五取蘊為
常無常。彼便定答皆是無常。一剎那後必不
住故。復若問言此五取蘊為樂為苦。彼便定
答一切是苦如熱鐵丸。復若問言此五取蘊
為淨不淨。彼便定答皆是不淨如糞穢聚。復
若問言此五取蘊有我無我。彼便定答皆無
有我。定無作者。無遣作者。亦無受者。無
遣受者。唯空行聚。故四顛倒唯見苦所斷。苦
類智時一切已斷故。


問若爾亦有隨信隨法行者。已斷此四顛倒。
此中何故不說。而但說言諸預流者一切已
斷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
次隨信隨法行者有差別相有已斷盡。謂苦
類智已生。有未斷盡。謂苦類智未生。是故
不說。諸預流者無差別相。皆已斷故此中說
之。復次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偏說預流。謂
預流者。猶畜妻子處妙臥具。摩執女人著
妙衣服。塗飾香花驅役僮僕。捶打縛錄諸有
情類。同諸異生有見生疑未斷顛倒。是故
說彼已斷顛倒。一來准此故不別說。諸隨
信行隨法行者。有漏善心尚不現起。況起染
污無覆無記。於彼無疑是故不說。
[104-0537c]


問預流一來。於五欲境起染愛時。為起樂
淨想。為起苦不淨想耶。設爾何失。若起樂
淨想者如何非顛倒。若起苦不淨想者。如
何於境起染愛耶答應作是說。起樂淨想。
問若爾何故非顛倒耶。答先作是說。由三
事故建立顛倒。預流一來於境所起樂及
淨想。雖是妄增益。而非推度性。非見性故。
亦非一向顛倒。有少實事故。復次於諦理
所起樂淨想者是顛倒攝預流一來皆已斷
盡。於境事所起樂淨想者非顛倒攝。預流
一來猶未斷盡容有現前。有作是說。預流
一來於五欲境起染愛時。於彼唯起苦不
淨想。問若爾何故起染愛耶。答彼雖於境
知苦不淨。而無始來串習煩惱。燒然身心
熱痛所逼。不覺於境而起染愛。如有樂
淨婆羅門子。其指有時遇觸不淨。詣鍛師
所求火淨之。鍛師語言。幸有灰等洗以清
水足可使淨。何能忍苦求火鍛之。婆羅
門言。灰水等洗不能令淨。要當為我以火
淨之。於是鍛師以熱鐵鉗而鉗其指。時婆
羅門熱苦所逼。不覺振手內指口中。彼雖
審知指為不淨。苦逼不覺內置口中。預流
一來染愛亦爾。復次彼雖於境知苦不淨。
而無始來串習煩惱。燒然身心熱痛所逼。
為止息故於境染愛。如軟弱者身患癰瘡
苦痛難忍。醫語之言。汝可當以濕狗糞塗
苦痛可息。其人聞已速取塗之。彼雖審知
狗糞不淨。為止苦故而取塗之。預流一來
染愛亦爾。故彼雖起苦不淨想。而於五欲
[104-0538a]
起染愛事。諸預流者。於空無願無相三三摩
地。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問何故作此
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說。過
去未來無實自性。或復有說。無實成就不
成就性為遮彼意欲顯實有過去未來成
就性等故作斯論。答未來一切。過去若已滅
不失。現在若現在前。此中未來一切者具成
就三。過去若已滅不失者。隨一二三已滅
非練根故。失則成就過去爾所。現在若現
在前者。若隨一現在前則成就現在一。且道
類智初剎那時不成就過去。無一剎那已生
滅故。已生滅者得果捨故。成就未來三具得
修故。成就現在一。謂道無願此滅已不失。
若空現在前彼成就過去一。謂無願。未來三
現在一。謂空此滅已不失。若無相現在前彼
成就過去二。謂空無願未來三現在一。謂無
相。此滅已不失。若三三摩地隨一現在前。彼
成就過去未來三現在一。謂現在前者。


有三三摩地。謂空無願無相。然三摩地。或
應說一。謂心所中大地法內名三摩地。
又五根中名定根。五力中名定力。七覺支
中名定覺支。八道支中名正定。或應說
二。謂有漏無漏三摩地。或繫縛解脫。或
繫不繫三摩地。或應說三謂此所說。或
應說四謂三界繫及不繫。或應說五謂三
界繫及學無學。廣說乃至。若以相續剎那
分別。則有無量三摩地。問若爾世尊何故增
一減無量等。建立三種三摩地耶。答由三
緣故唯建立三。一對治故。二期心故。三所
[104-0538b]
緣故。對治故者。謂空三摩地是有身見近對
治故。問空三摩地有空非我二行相。有身見
有我我所二行相。此中以何等行相。對治
何等行相耶。答以非我行相對治我行相。
以空行相對治我所行相。復次以非我行相
對治五我見行相。以空行相對治十五我所
見行相。如對治我見我所見行相。如是對
治己見己所見行相。是我屬我行相。是己屬
己行相。應知亦爾。復次以非我行相對治我
愛。以空行相對治我所愛。如對治我愛我
所愛。如是對治己愛己所愛。我癡我所癡己
癡己所癡等應知亦爾。復次以非我行相
對治執蘊是我行相。以空行相對治執蘊
中有我行相。如對治執蘊是我執蘊中有
我行相。如是對治執處是我。執處中有我執
界。是我執界中有我。若總若別行相應知亦
爾。期心故者。謂無願三摩地諸修行者期心。
不願三有法故。問彼於聖道亦不願耶。答
雖於聖道非全不願。而彼期心不願三有
聖道。依有故亦不願。又彼期心不願五蘊
聖道。是蘊故亦不願。又彼期心不願三世
聖道。墮世故亦不願。又彼期心不願眾苦
聖道。與苦展轉相續故亦不願。問若爾何故
修聖道耶。答為趣涅槃故修聖道。謂修行
者作是思惟。究竟涅槃由何趣證。思已定知
必由聖道。故雖不願而要修之。如越瀑
流要憑船筏。所緣故者。謂無相三摩地此定
所緣離十相故。謂離色聲香味觸及女男三
有為相。復次蘊名為相。此定所緣離諸蘊相
[104-0538c]
故名無相。復次世名為相。前後名相上中
下等名相。此定所緣離世等相故名無相。
有作是說。三三摩地皆由對治差別建立。
謂空三摩地。近對治有身見。無願三摩地。近
對治戒禁取。無相三摩地。近對治疑。由此
為先對治一切。復有說者。三三摩地皆依
行相差別建立。謂空三摩地。有空非我二
行相。無願三摩地。有苦非常。及集道各四行
相。無相三摩地。有滅四行相。故三摩地唯建
立三。施設論中初作是說。空三摩地是空。非
無願無相。無願三摩地是無願非空無相。無
相三摩地是無相非空無願。所以者何。由此
三種行相別故。即彼論中次作是說。空三摩
地是空亦無願非無相。無願三摩地是無願
亦空非無相。無相三摩地唯是無相非空無
願。問何故空無願展轉相。亦而無相獨立耶。
答依初得時有同異故。謂若依空三摩地
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亦修無願。若
依無願三摩地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四心頃
亦修空故。空無願展轉相亦初得無相修自
非餘。復次依初對治有同異故。謂空無願
初對治時。俱能對治見苦所斷煩惱等故。無
相初對治時。獨能對治見滅所斷煩惱等故。
即彼論中復作是說。空三摩地是空亦無
願無相。無願三摩地是無願亦空無相。無相
三摩地是無相亦空無願。問此三何故一一
具三。答一一自體有三義故。謂此一一非
常非恒非不變易。非我我所故皆名空。
不願生長貪瞋癡等及後有故皆名無願。
[104-0539a]
離色聲香味觸女男七種相。故皆名無相。
是名三三摩地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
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三摩地。三
摩地是何義耶。答由三緣故名三摩地。一
平等故。二攝持故。三相似相續故。平等故者。
謂無始來煩惱惡行邪見顛倒。令心心所偏
曲而轉。由此定力令心心所於境正直平
等而轉。故名三摩地。攝持故者。謂無始來
心心所法於境馳散。由此定力方便攝持令
住一境。故名三摩地。相似相續故者。謂無
始來心心所法善染無記異類相續。由此定
力前後一類唯善相續。故名三摩地。復次
由三緣故名三摩地。謂住一境故。相續
住故。正審慮故。復次由三緣故名三摩地。
謂能持身令平等故。攝諸善法。令不散
故。能令善心平等轉故。復次由三緣。故名
三摩地。謂於所緣恒不捨故。任持種種勝
善法故。令奢摩他毘鉢舍那住一所緣平等
轉故。尊者世友作如是說。何故名三摩地。
攝持多種善心心所。令於一境平等相續
故名等持。復作是說。能持平等故名等持。
如能持嬰兒故名持。嬰兒者能持水故名
持水者。能持枰故名持枰者。此亦如是。
能持種種勝平等法故名等持。大德說曰。即
此等持亦名等至。此復多種。謂善法等至。不
善法等至。無記法等至。九次第等至。兩兩交
會亦名等至。於此義中。唯說能持善心心
所。令其相續平等而轉故名等持。不善無
記等非此所說。
[104-0539b]


三三摩地界者。若有漏是三界。若無漏是不
繫地者。若有漏在十一地。若無漏在九地。
所依者依三界相續。行相者空三摩地有二
行相。無願三摩地有十行相。無相三摩地有
四行相。問諸空三摩地皆作空行相轉耶。答
應作四句。有空三摩地非作空行相轉。謂
空三摩地作非我行相轉。有作空行相轉
非空三摩地。謂空行相轉空三摩地相應諸
法。有空三摩地亦作空行相轉。謂空行相轉
空三摩地。有非空三摩地亦非作空行相
轉。謂若唯說此種類者。即非我行相轉空
三摩地相應諸法。若不唯說此種類者即
除前相。如轉作四句。已轉當轉應知亦爾。
如空行相作三四句。非我行相應知亦爾。如
是空三摩地有六四句。無願三摩地有三十
四句。無相三摩地有十二四句。如是三三摩
地合有四十八四句。所緣者。空三摩地若有
漏緣一切法。若無漏唯緣苦諦。無願三摩地
緣三諦除滅諦。無相三摩地唯緣滅諦。念
住者。空無願三摩地各四念住俱。無相三摩
地唯法念住俱。智者空三摩地四智俱。謂法
類苦世俗智。無願三摩地七智俱。除滅智。無
相三摩地四智俱。謂法類滅世俗智。三摩地
者即三摩地。根相應者。三根相應。謂樂喜捨。
三世者。是三世。緣三世者。空三摩地若有
漏緣三世及離世。若無漏及無願三摩地緣
三世。無相三摩地緣離世。善不善無記者。皆
是善。緣善不善無記者。空無願三摩地緣
三種。無相三摩地唯緣善。三界繫不繫者。若
[104-0539c]
有漏是三界繫。若無漏是不繫。緣三界繫不
繫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緣三界繫及不繫。若
無漏唯緣三界繫。無願三摩地緣三界繫及
不繫。無相三摩地唯緣不繫。學無學非學非
無學者。皆通三種。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緣三種。若無漏唯緣非
學非無學。無願三摩地緣三種。無相三摩地
唯緣非學非無學。見修所斷不斷者。若有漏
皆修所斷。若無漏皆不斷。緣見修所斷不斷
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緣三種。若無漏唯緣見
修所斷。無願三摩地緣三種無相三摩地唯
緣不斷。緣名緣義者。空無願三摩地通緣名
義。無相三摩地唯緣義。緣自相續他相續非
相續者。空三摩地若有漏緣三種。若無漏及
無願三摩地唯緣自他相續。無相三摩地唯
緣非相續。加行得離染得者。皆通二種。曾
得未曾得者。皆通二種。


此三三摩地亦名三解脫門。問三摩地與解
脫門有何差別。答三摩地通有漏無漏。解
脫門唯無漏。問何故解脫門唯無漏耶。答有
漏有縛為解脫門不應理故。問依何義立
解脫門耶。為依入正性離生。為依盡漏。
設爾何失。若依入正性離生立解脫門者。
則應唯苦法智忍相應定名解脫門。若依盡
漏立解脫門者。則應唯金剛喻定名解脫
門。答應作是說。俱依二義立解脫門。然解
脫門總攝一切無漏定。謂一切聖道皆名正
性離生。得一切聖道時皆名為入。斷諸漏
時皆名盡漏。四道俱定皆有盡義。如世第
[104-0540a]
一法無間。苦法智忍現在前時。得空三摩地
名入正性離生。苦現觀無間。集現觀現在前
時。得無願三摩地。亦名入正性離生。集現
觀無間。滅現觀現在前時。得無相三摩地。亦
名入正性離生。餘位無間起無漏定時應
知亦爾。見道位中別起無漏三三摩地別
盡諸漏。修道位中總起無漏三三摩地總
盡諸漏。無學位中總起無漏三三摩地。總
遮諸漏。亦名盡漏。是故三解脫門總攝諸無
漏定。問何故名解脫門。答涅槃名解脫。依
此三三摩地。能趣證解脫故名解脫門。復
次如排楯故名解脫門。如鬪戰時先以排
楯防捍怨敵。後以利劍斷怨家頭。令墮
戰場隨意所趣。如是行者。與煩惱怨敵。共
鬪戰時。先以三解脫門排楯。防捍煩惱怨
敵。後以無漏慧劍斷煩惱成就性頭。令墮
不成就性地。如本所願趣向涅槃。如契經
說。定是正道。不定是邪道。定心得解脫非
不定心。是故無漏三三摩地是解脫門非有
漏定。施設論說空有多種。謂內空。外空。內
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邊際空。本性空。無
所行空。勝義空。空空。如是十種空如餘處
分別。問何緣諸處多分別空。答以空行相。是
二十種薩迦耶見近對治故。彼二十種薩迦
耶見能為一切煩惱根本。流注生死不趣
涅槃過患增上故。多說彼近對治法。
如契經說。若聖弟子。三等持鬘具足成就。能
斷一切惡不善法。修習善法速得圓滿。問
何故等持說名為鬘。答性端嚴故。可愛樂
[104-0540b]
故。如少壯者首冠花鬘形貌端嚴眾所愛樂。
如是聖者冠等持鬘。功德端嚴天人敬愛。又
如人首若冠花鬘。不為猛風飄亂其髮。如
是聖者冠等持鬘。諸勝功德掉不能亂。又
如人首冠以花鬘。隨所經行多獲勝利。如
是聖者冠等持鬘。於諸位中多獲功德。諸
位謂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永盡諸漏。又
如以縷結花作鬘。能令眾花久不散壞。如
是勝定持諸功德。雖經久時而不失壞。是
故說此名等持鬘。又如以縷貫結眾花。世
間於中共生鬘想。如是聖者以三等持攝
諸功德。諸天人眾於此共生等持鬘想。又
如以縷貫結眾花繫在一處。世間於中起
繫鬘想。如是以定攝諸善心繫在一境。諸
天人眾咸謂聖者繫等持鬘。是故等持以鬘
為喻。如契經說。空三摩地是上座住處。問
何故佛說空三摩地是上座住處耶。答上座
多住此空定故。謂三界中佛是第一功德上
座多住空定。獨覺是第二功德上座亦多住
空定。尊者舍利子是第三功德上座亦多住
空定。目乾連等諸大聲聞亦名上座。彼亦多
住空三摩地故。說此空定是上座住處。復次
空三摩地是諸內道不共住處。一切內道皆
是上座。一切外道皆是嬰兒。謂內道法中年
八歲者亦名上座。成就功德上座法故。外
道法中年八十者亦名嬰兒。成就過失嬰兒
法故。問外道豈有無願無相。而但說空是
不共法。答外道法中雖無真實無願無相。而
有相似。謂麁行相等相似無願。靜行相等相
[104-0540c]
似無相。九十六種外道法中。尚無相似空定
況有真實。故唯說空定是內道不共法。復次
空三摩地能引上座功德法故名上座住處。
上座功德法者。謂道及道果。空三摩地能引
彼力殊勝非餘。是有身見近對治故。復次空
三摩地能令身心安住不動。故名上座住處。
謂諸有情乃至未得空三摩地。身心輕躁猶
如風塵。若得此定身心不動安靜如山。是
故尊者妙音說曰。若知諸法是空非我身。及
覺慧皆不動搖。身心安靜故名上座。故說
空是上座住處。復次諸瑜伽師。若住空定其
心安住。不為世間適意不適意。可愛非可
愛。饒益非饒益。樂具苦具之所傾動。是故說
為上座住處。夫上座者心安住故。云何知
然。如契經說。尊者舍利子。生母命終同住
弟子還俗。有苞齒苾芻。常於尊者心有怨
恨。聞此事已。速告尊者舍利子言。汝母命
過弟子還俗汝意云何。舍利子言。我母命過
生死法爾。弟子還俗凡愚何怪。苞齒苾芻竊
作是念言。雖自慰心必燋惶時。舍利子多住
空故。雖聞是事而心不動。於日初分著
衣持鉢。入室羅筏城次第乞食。飯食既訖
還誓多林收衣鉢洗足已。以尼師檀
置左肩上。出所住處往詣闇林。坐一樹下
入於天住作是思惟。世間頗有可愛妙色
變壞之時。令我憂悲生苦惱不。自審觀察
都無是事。於日後分還誓多林。爾時阿難
見舍利子便問尊者從何所來。舍利子言
從闇林來。阿難復問尊者住彼入何等定。
[104-0541a]
答言我入有尋伺定。復問住彼何所尋思。
時舍利子具以上答。阿難遂問舍利子言。
尊者常說若佛世尊不出世者。我等便為無
目而死。佛是世間可愛妙色若當變壞。尊者
豈能不生憂悲苦惱事不。舍利子言若有
是事亦何憂惱。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
哉。世間眼滅誰能將導。阿難歎曰。善哉善哉。
尊者。善修空三摩地。我我所執及我慢等已
斷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頂。令彼於後永
不復生。世尊妙色雖當變壞有為法然何
所憂惱。由此故知住空定者其心安住。不
為世間違順傾動。是故說為上座住處。無
願無相勢力不然。故不說為上座住處
如契經說尊者舍利子於憍薩羅國住一
林中時有活命出家外道。亦住彼林隣近
尊者去林不遠。諸村邑中有時廣設四月
節會。時彼外道巡諸村邑。飽食猪肉恣情
飲酒。竊持殘者還至林中。見舍利子坐一
樹下。酒所昏故起輕蔑心。我今與彼雖俱
出家。我獨富樂而彼貧苦。尋趣尊者作是
頌言。


「 我已飽酒肉
 復竊持餘來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金聚」



時舍利子聞已念言。此死外道都無慚愧。乃
能無賴說此伽他。我今亦應對彼說頌。作
是念已即說頌言。


「 我常飽無相
 恒住空定門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唾聚」



今此頌中尊者舍利子作師子吼。說三解脫
[104-0541b]
門。謂於初句說無相解脫門。於第二句說
空解脫門。於後二句說無願解脫門。問時
彼外道身命尚存。何緣輕言此死外道。答應
知死言目鄙惡事。復次彼無慧命故說為
死。


此中無相三摩地者。謂無相聲說多種義。或
於空三摩地說無相聲。如是或於見道。或
於不動心解脫。或於非想非非想處。或即
於無相三摩地說無相聲。於空三摩地說
無相聲者。如契經說。有一苾芻得無相心
定。然根鈍故不知此定有何果報有何勝
利。彼作是念。尊者阿難佛及弟子。常所稱
歎我應往問。復作是念。尊者阿難善知聲
相。若得我問必還問我。汝已得此所問定
耶。若答言得。便為自顯所得勝法違少欲
行。若言不得。是虛誑語。若作餘言。便是惱
亂上座苾芻違越軌範。復作是念。我應隨
逐尊者阿難。若為他說此定事者我亦得
聞。遂逐六年竟不聞說。彼懷疑久俛仰問
言。若有獲得無相心定不沈不舉。攝持諸
行如水堤塘。解脫故住住故解脫。佛說此
定有何果報。有何勝利。阿難聞已便反問
言。汝得此定耶。彼作是念。我昔所慮今果
得之。便默然而住。阿難告言。佛說此定得
解果報得解勝利。解謂智生修道盡漏。汝亦
不久當得此事。此中不沈者已斷我見故。
不舉者已斷我所見故。又不沈者已斷五我
見故。不舉者已斷十五我所見故。如我我
所見己己所見我我所愛己己所。愛我我所
[104-0541c]
癡己己所癡應知亦爾。又不沈者。得涅槃
故。不舉者。捨生死故。攝持諸行者。多起
加行多用功力。極善作意得此定故。如水
堤塘者。如水從泉出流漫池中。堤塘堰之
不令流散。如是此定隨一境轉。遍滿此境
便住不散。解脫故住者。是自性解脫住故。
解脫者。是相續解脫此定觀無我我所相
故名無相而實是空。以彼苾芻專修此定。
能初證入正性離生。於最後時盡諸漏故。
法印經說若觀色聲香味觸相。而捨諸相
名無相定。彼觀境界相而捨有情相。謂
以空定觀色等法。捨有情想。於中都無女
男等故。由此尊者妙音說曰。諸有情想依
境界相故。觀境相捨有情想女男相無名
無相定。而實是空三摩地攝。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