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QISHA)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九十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見蘊第八中見納息第五之二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皆
以自在變化為因。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
苦所斷。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者顯彼自性。見
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彼等起云
何。謂有外道或因不正尋思。或因得定或
因惡友而起此見如前應知。然諸法生非
因自在漸次生故。謂諸世間若因自在變
化生者則應一切俱時而生。彼因皆有無
能障礙令不生故。若謂自在更待餘因方
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餘因故。若謂諸法皆
從自在欲樂而生故不頓起。自在欲樂何不
頓生彼生欲樂自在恒有無能障故。若謂
自在更待餘因方生欲樂便非自在。又應
無窮彼因復待餘因生故。又若自在生諸
法者因無別故法應無別。若謂自在生初一
法後從彼法轉復生多。彼法云何能生多
法亦如自在體是一故。又所生法亦應是
常果似因故。又自在體應不能生彼體是
常如虛空故。


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是無因
無緣。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此謗因邪見者
顯彼自性。見集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
[199-0993c]
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見諸世間因果
形相非定相似。諸有營求或不果遂便撥
所受無因無緣。然諸所受非無因緣。現見
諸法因緣生故非一切法一時生故。若無因
緣應皆頓起應一切法無差別故。若無因
緣。由何差別故諸所受非無因緣。


諸有此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
樂。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
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
邪見見集所斷。此非因計因戒禁取。及謗因
邪見者顯彼自性。見苦及見集所斷者顯彼
對治廣說如前。彼等起云何。謂無衣迦葉波
因緣是此見等起。彼無衣迦葉波昔在家時
曾為商主。數入海採寶最初入時逢諸海
難辛苦得出便作是念。此難苦者是我自作
坐入海時不洗浴故。彼於第二入時便自
洗浴。既入海已遇難如前辛苦得還復作
是念。此難苦者是他所作坐入海時不祠
天故。彼於第三入時便自洗浴。及亦祠天
既至海中如前遇難。困而得免。便作是
念如是艱苦自作他作。坐入海時洗浴祠天
不殷重故。彼於最後便極殷重洗浴祠天
然後入海。入已遇難亦復如前僅得迴還
便作是念。此所遭苦不由自他。但無因
得。彼由此故便見居家攝受過失。即往無
衣外道法中出家。後於王舍城見佛便問
苦由誰作。爾時世尊以四記論法而調伏
之。廣說如無衣迦葉波經。故彼因緣是此見
等起。前來所說諸戒禁取皆見苦所斷者。依
[199-0994a]
我常倒起於果處轉故。雖非因計因而見
苦所斷。謂戒禁取總有二類。一非因計因。
二非道計道。非因計因復有二類。一迷所執
我常法起。二迷宿作苦行等起。前依我常倒
亦於果處轉故。隨二倒見苦所斷後唯於
果處轉。果相麁顯易可見故。計因為因非
全邪故。既迷果相故亦見苦所斷。非道計
道亦有二類。一執有漏戒等為道。此迷麁
顯果相起故見苦諦時便能永斷。二執謗道
謗邪見等為道。此親違道於因果相不別
迷執故見道時方能永斷。謗集滅時既撥
所斷所證法相。若執為道便為無用。定依
所斷及所證法而立道故。又彼所撥與道相
異必無彼無間執彼為道者。若於後時執
彼為道定於果處而起道執。見苦諦時此
見便斷故。無戒禁取見集滅所斷。見取所執
無所待對但執為勝諸邪見後皆得現前
故通四部。此中所說諸戒禁取唯非因計
因故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我及世間常恒堅住無變易法正爾
安住。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此邊執見
常見攝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
廣說如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或因不
正尋思。或因得定或因惡友而起此見。如
前應知。然彼所執我及世間皆非常住。實
我我所不可得故。現見一切有情世間器世
間物有轉變故。因緣生故。諸有生者。一切
皆當有滅壞故。不應執我及世間常恒堅
等。言皆顯常義諸有此見諦故。住故我有我。
[199-0994b]
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諦故者。謂實義
故。住故者。謂法爾故。我有我者謂我恒有。此
邊執見常見攝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
彼對治。廣說如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
或因不正尋思。乃至廣說。諸有此見諦故住
故我無我。此邊執見斷見攝見苦所斷諦故
住故如前釋。我無我者。謂我當無。問此正
法中亦說無我而非惡見。彼外道亦說無
我何故名惡見耶。答此正法中於無我空
行聚。見空無我說言無我故非惡見。彼外
道於無我空行聚中妄謂有我。但說彼我
當來不有故是惡見。此邊執見斷見攝者顯
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
彼等起云何。謂有外道或因不正尋思。乃
至廣說。諸有此見我觀我眼色即我。此有身
見見苦斷。我觀我者謂有外道執我遍內
外法故。眼見色時謂我觀我眼根及色俱
即我故。諸有此見我觀無我眼即我色為眾
具。此有身見見苦斷。我觀無我者謂有外道
以眼是不共。又是內法故執之為我。色與
此相違但是我眾具故眼見色時。謂我觀於
無我諸有此見無我觀我色即我眼為眾具。
此有身見見苦所斷。無我觀我者。謂有外道
現見世間大地諸山經久不異。謂與我理相
應便執為我。眼與此相違但是眾具故眼見
色時謂無我觀我。問何故不說無我觀無
我。答以一切法實無有我。若說無我觀無
我者便是正見故此不說。問若有外道執
耳聲等是我非餘故。眼見色時說無我觀
[199-0994c]
無我此豈正見耶。答彼執耳聲等是我雖
是惡見若說無我觀無我即是正見是故不
說。此中諸有身見者顯彼自性。諸見苦所斷
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等起差別亦如前
應知。諸有此見此是我是有情命者生者養
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教者生者等
生者起者等起者語者覺者等領受者。非不
曾有。非不當有。於彼彼處造善惡業。於彼
彼處受果異熟。捨此蘊續餘蘊。此邊執
見常見攝見苦所斷。此邊執見常見攝者顯彼
自性。見苦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等
起差別亦如前應知。問初所說常論與此所
說有何差別。有說。初者依定此依尋思。有
說。初者是師後是弟子。有說。初是軌範後
是近住。有說。初是尊重後是學者。有說。初
是證者亦是說者。後是證者而非說者。有
說。初執我從前際至今際恒有後執我從
今際至後際恒有。是謂初後常論差別。問
云何建立如是六見。為以自性為以所依
所緣。設爾何過。若以自性者但應有二。
謂有身見邊執見。若以所依所緣者應有
十八。謂依眼色有三乃至依意法亦三。或
成三十六。謂依眼色有六乃至依意法亦
六。答此中以所依所緣故建立六種。問豈
不已說應成十八或三十六耶。答不爾。所
以者何。此中總依覺所覺根。根義有境界
境界差別行相而建立故。若依相續剎那差
別則有無量。今略說爾所。


諸有。此見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現法涅槃。
[199-0995a]
此取劣法為勝見取見苦所斷。諸有此見
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
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尋伺寂靜內
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
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離喜住捨
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說能捨具念樂住入第
三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斷樂
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
靜慮具足住名得第一現法涅槃。此取劣
法為勝見取見苦所斷。受妙五欲者。謂人
及欲界天。有說。唯欲界天以彼五欲極勝
妙故。現法涅槃者謂於現身所得涅槃。問
此何故成見取。答五妙欲有垢有穢有毒
有濁是鄙劣法。彼執同於出離等樂或涅槃
樂故成見取。問入四靜慮具足住是勝功
德。何故取為現法涅槃亦名見取。答世俗
靜慮有垢有穢有毒有濁是鄙劣法。彼執
同於離垢穢樂或涅槃樂故成見取。問亦
有外道執無色定為涅槃者。此中何故不
說。答彼諸外道多執靜慮為涅槃少執無
色。此中依多分說是以無過。復次彼執無
色為究竟涅槃。此中說現法涅槃故不說
彼。復次四根本靜慮是樂道所攝故。諸外道
計為現法涅槃。四無色是苦道所攝故。彼不
執為現法涅槃。復次無色定微細諸外道於
彼不了達故。謂為斷滅深生怖畏故不
說。為現法涅槃。以是故不說無色。此取
劣法為勝。見取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
顯彼對治。廣說如前。彼等起云何。謂有外
[199-0995b]
道聞說涅槃是勝妙樂。便謂若得欲界色
界五地樂者。即名已得現法涅槃故起此
見。有說。外道得世俗定見五地中諸有情
類受諸快樂。便謂獲得現法涅槃故起此
見。有說。外道由近惡友故起此見。問何故
此見取見苦所斷耶。答此見依我見轉執有
我體受涅槃樂故。復次此於果處轉執有
漏果為涅槃故。復次此迷苦諦以苦法為
樂故有九慢類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
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謂契經中說九慢
類而不廣分別。今欲分別故作斯論。問此
見納息中但應分別諸見。何故分別諸慢
類耶。答前已說一一蘊中說一切法。是故
一一納息亦說多法而無有過。尊者世友
說曰。此納息中正分別諸惡見。亦分別似惡
見諸煩惱中無似惡見如諸慢者。故於此
中亦分別慢。大德說曰。以諸慢類依有身
見。是有身見之所長養。有身見後而現在前。
已見諦者不復起故。由是此中正分別見
亦分別慢。尊者覺天說曰。諸見慢類俱令有
情難入佛法是以皆說。謂諸有情若無惡
見及諸慢類。則能歸依如來正法修習梵
行出生死苦得涅槃樂。由有見慢便不
歸依如來正法失於勝利。尊者妙音說曰。
惡見慢類俱障有情親近善士聽聞正法
如理作意。法隨法行過失尤重是以俱說。我
勝者彼於等謂己勝。是依見起過慢者。是
依有身見所起過慢。於等謂己勝是過慢
攝故。我等者彼於等謂己等。是依見起慢
[199-0995c]
者是依有身見所起慢。於等謂己等而高
舉是慢攝故。我劣者彼於勝謂己劣。是依
見起卑慢者是依有身見所起卑慢。於多
勝謂己少劣是卑慢攝故。有勝我者。彼謂
有他勝己。即是於勝謂己劣。餘如前說。
有等我者。彼謂有他等己。即是於等謂己
等餘如前說。有劣我者。彼謂有他劣己即
是於等謂己勝餘如前說無勝我者。彼謂
無他勝己即是於等謂己等餘如前說。無
等我者。彼謂無他等己即是於等謂己勝。
餘如前說。無劣我者。彼謂無他劣已即是
於勝謂己劣。餘如前說。此九慢類即七慢
中三慢所攝。謂慢過慢卑慢。依此本論所釋
如是。依品類足論我勝慢類中攝三種慢。
若於劣謂己勝即是慢。若於等謂己勝即
是過慢。若於勝謂己勝即是慢過慢。餘八
慢類如理應說。此九皆通見修所斷而此中
不說者。有說。以是傍論故。有說。彼非見
相似故。


諸有此見風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不注
胎不孕日月不出不沒。雜染清淨自性安
住不增不減。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此
邊執見常見攝者顯彼自性。見苦所斷者顯
彼對治廣說如前。彼等起云何。尊者世友說
曰。有諸外道因不正尋思執有實我。微細
常住遍一切處。於諸法中冥伏作動見風河
等吹流等時謂是我作。非彼能爾如見樹
動知風所為。機關動時知人所作。大德說
曰。有諸外道因惡尋思執有實我。微細常
[199-0996a]
住有勝作用轉變諸法。見風河等吹流等
時。謂我令彼現如是相。如樹等動見影亦
動。化主語時化身亦語。有說。外道得世俗
定見諸有情諸趣流轉相續不斷。見風河
等隨處隨時有無不定。便謂有我微細常住
有勝作用。令風河等種種轉變或有或無。
有說。外道親近惡友隨惡友教。發起此
見。


眾生執我作。乃至廣說。此中略釋諸契經中
呵責惡見伽他中義。執我能作等者。執內
身中有勝義。我能作能生能化諸物。執他能
作等者執外身中有勝義我。能作能生能化
諸物。能作者作內恒有法。能生者生外恒有
法。能化者化為內外非恒有法。復次能作者
作自身諸法。能生者生他身諸法。能化者化
為非情諸法。各謂一一非一切者。顯諸外道
一一別執非一切。同箭謂惡見能中傷故者。
顯此惡見行相猛利遠有所傷。猶如毒箭。
彼諸外道無明所盲。不能如實觀知過患。
當觀此是箭。乃至廣說。此中勸彼應觀
惡見是真毒箭。與老病死為前導故者。如
世毒箭引生眾苦。如是惡見引老病等種種
苦惱具慢眾生。乃至廣說。此中顯示具慢七
者慢所縛著故。於斷常見互相違逆不能
越度無際生死。七慢如上說。著者少分著。
多著者多分著。遍著者周遍著。縛等亦爾。問
著與縛何差別。答名即差別。復次義亦有別。
著謂堅著是難洗除義。縛謂纏縛是難解脫
義。復次著者是相應縛。縛者是所緣縛。謂七
[199-0996b]
慢類具二縛故。於彼眾生能著能縛。復次
著謂著其心縛謂縛其身。是謂縛著二義
差別。斷常見類互相違逆者。如在家者由貪
縛著故於所攝受互相違逆。諸出家者由
慢縛著故於斷常見互相違逆。無際生死者
諸趣諸生流轉不息是生死義。如是生死
無有前際不可知故。有先因故而有後
際以般涅槃為後邊故。復次生死其量長
遠不知得解脫時故名無際。得當得俱坌。
乃至廣說。此顯外道於已得當得蘊界處中。
為貪瞋癡塵之所坌故。於苦樂行二邊過
失不如實見。以不見故極沈極走沈。謂大
緩不能進趣。走謂太急不能達到。頌中餘
義如論具釋。


如契經說諸有沙門婆羅門等。各依勝解
起諸諍論。一切皆於五處而轉。何等為五。
一者執我死後有想。唯此諦實餘皆愚妄。二
者執我死後無想。三者執我死後非有想非
無想。四者執我死後斷滅。五者說有現法
涅槃。彼五即三三即彼五。彼五即三者。謂彼
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即此常見。
彼斷滅論即此斷見。彼現法涅槃論即此見
取。三即彼五者。謂此常見即彼有想論無想
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此斷見即彼斷滅論。此
見取即彼現法涅槃論。


又梵網經說六十二諸惡見趣。皆有身見為
本。六十二見趣者。謂前際分別見有十八。
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前際分別見有十八
者。謂四遍常論。四一分常論。二無因生論。
[199-0996c]
四有邊等論。四不死矯亂論。後際分別見有
四十四者。謂十六有想論。八無想論。八非有
想非無想論。七斷滅論。五現法涅槃論。此中
依過去起分別見名前際分別見。依未來
起分別見名後際分別見。若依現在起分
別見此則不定。或名前際分別見或名後
際分別見。以現在世是未來前過去後故。或
未來因過去果故。前際分別見中四遍常論
者。一由能憶一壞成劫。或二或三乃至八
十。彼便執我世間俱常。問彼何故作是執。
答彼計轉變或隱顯故。轉變論者。作如是
執乳變為酪。種變為芽。薪變為灰。如是等
類。若續彼而有者皆是彼所轉變。非彼法滅
有此法生故。一切法自性常住。隱顯論者。
作如是執。諸法自性或隱或顯。彼見此處先
有如是形顯分量大地洲渚妙高山王餘山
大海諸樹等壞。後於此處復有如是形顯
分量大地等成。便作是念。彼於中間不可
見者非性壞滅。然壞劫時彼性潛隱至成劫
位彼性復顯。又七士身常無動轉互不相
觸命不可害故作是念。我及所憶二俱是
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俱是常住。二由能
憶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百千生事。彼便執我世
間俱常。由計轉變或隱顯故。彼若能憶外
器壞成。由見此處先有如是形顯分量大
地洲渚。如前乃至命不可害。若不能憶外
器壞成執世間常理不待說。故作是念。我
及所憶二俱是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俱是
常住。問此與第一義有何異。答前雖憶多
[199-0997a]
而於能憶諸生無間未得自在。今雖憶少
而於能憶。諸生無間已得自在。三由天眼
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蘊相續。謂見死有
諸蘊無間中有現前。復見中有諸蘊無間生
有現前。又見生有諸蘊無間本有現前。本有
諸蘊分位相續乃至死有。譬如水流燈焰相
續。由不覺知微細生滅於諸蘊中遂起常
想故。便執我世間俱常。由計轉變或隱顯
故。如刀於鞘蛇於其穴人於闇室入出隱
顯。故作是念。我及所見二俱是常。由斯便
見我及世間俱是常住。四由尋伺不如實知。
謂我世間俱是常住。彼作是念。有法常有。
無法恒無無不可生有不可滅。彼執因果
從無始來性唯是一無滅無起。故是前際分
別見攝。彼若執色以為我者。由見顯形恒
相似故便執為常。若執心等以為我者。由
心等法無間生故相似生故恒時生故。不能
了知細生滅故。能憶往昔所更事故。前後
事業互相似故他不礙故。便執為常。彼由
如是虛妄尋伺。執我世間俱是常住。如是
四種前際分別執遍常論。由劫及生死生尋
伺四事而起。


四一分常論者。一從梵世歿來生此間。由
得宿住隨念通故作如是執。我等皆是大
梵天王之所化作。梵王能化在彼常住。我等
所化故是無常。二聞梵王有如是見立如
是論。大種無常。心是常住。或翻此說心是
無常大種常住同彼忍者或住梵世或生此
間。或展轉聞如是道理便作是執。我以大
[199-0997b]
梵天王為量。是故世間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三有先從戲忘天歿來生此間。由得宿住
隨念通故便作是執。彼天諸有不極遊戲忘
失念者在彼常住。我等先由極戲忘念從
彼處歿故是無常。四有先從意憤天歿來
生此間。由得宿住隨念通故便作是執。彼
天諸有不極意憤角眼相視在彼常住。我等
先由意極相憤角眼相視從彼處歿故是無
常。問如是諸天住在何處。有說。彼住妙高
層級。有說。彼是三十三天。如是四種前際
分別一分常論。由執大梵大種或心戲忘
憤恚四事而起。


二無因生論者。一從無想有情天歿來生此
間。由得宿住隨念通故雖能憶彼出無想
心及後諸位。而不能憶出心以前所有諸
位。便作是念。我於彼時本無而起。諸法如
我亦應一切本無而生。由斯便執我及世
間皆無有因自然生起。二由尋伺虛妄推
求。今身所更既皆能憶前身。若有彼所更
事今此身中亦應能憶。既不能憶故知彼
無。又作是念。若依彼生諸有情類必還似
彼。如酪中虫還似於酪。牛糞中虫還似牛
糞。青葉中虫還似青葉。父母生子還似父母。
非即酪等是虫等因。故知一切身及諸根覺
慧等法皆無因起。又作是念。現見孔雀鸞鳳
雞等山石草木花果刺等。色形差別皆不由
因自然而有。彼作是說。誰銛諸刺誰畫禽
獸誰積山原誰鑿㵎谷誰復彫鏤草木花
菓。如是一切皆不由因於造世間無自
[199-0997c]
在者由斯便執我及世間皆無因生自然
而有。如是二種前際分別無因生論。由無想
天虛妄尋伺二事而起。


四有邊等論者。一由天眼見下唯至無間
地獄。見上唯至初靜慮天。執我於中悉皆
遍滿。彼作是念。過此若有我及世間我亦
應見。既更不見故知非有。由斯便執我及
世間俱是有邊。即是二種有分限義。二由依
止勝分靜慮發淨天眼傍見無邊執我於
中悉皆遍滿。由斯便執我及世間俱是無
邊。即是二種無分限義。三由天眼及神境
通。由天眼通見下唯至無間地獄。見上唯
至初靜慮天。由神境通運身傍去不得邊
際。遂於上下起有邊想。於傍世界起無邊
想。執我於中悉皆遍滿。由斯便執我及世
間亦有邊亦無邊。即是二種俱有分限無分
限義。四非有邊非無邊者即遮第三為此
第四。彼作是念。我及世間俱不可說定是
有邊定是無邊。然皆實有。或有說者。彼見
世間橫無邊故。執我世間俱非有邊。彼見
世間竪有邊故。執我世間俱非無邊雖無
決定而實有我。復有說者。彼執我體或舒
或卷不可定說。舒無邊故說非有邊。卷有
邊故說非無邊。問如是四種既緣現在。云
何說為前際分別。答彼待未來亦名前際。
復有說者。此四由憶成劫壞劫而建立故。
皆得說為前際分別。謂第一論由憶過去
成劫之時。我及世間竪有分限故便起有邊
想。若第二論由憶過去成劫之時。我及世間
[199-0998a]
橫無分限故便起無邊想。若第三論由憶
過去成劫之時。我及世間竪有分限橫無分
限。起亦有邊亦無邊想。若第四論由憶過
去壞劫之時。我及世間雖不可得分量狹
廣。而是實有起非有邊非無邊想。有作是
說。執有邊者即是斷見。執無邊者即是常
見。執亦有邊亦無邊者。即是一分斷見一分
常見。執非有邊非無邊者。即是唯起薩迦
耶見。如是四種前際分別有邊等論。依前所
說多四事起。


四不死矯亂論者。不死謂天。以天長壽外道
執為常住不死。有諸外道求生彼天。聞
外道論作如是說。若有能答彼不死天。無
亂問者得生彼天。若不能答彼不死天。無
亂問者無得生義。然無亂有二種。一有相有
分別。二無相無分別。有真見者無相無分別
無所依故。無真見者有相有分別有所依故。
彼外道輩於諸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一
作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
諦。有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
知。彼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決定答彼所
問。便為妄語。由妄語故我便不得生於彼
天。彼怖妄語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
亂謂作是說。我於諸天祕密義中不應皆
說。或自所證或清淨道。二作是念我不如
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餘沙門婆羅
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若問我如是
義者我若撥無彼所問義便為邪見。由邪
見故我便不得生於彼天。彼怖邪見故於
[199-0998b]
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餘如前說。三作
是念。我不如實知若善若不善及四聖諦。有
餘沙門婆羅門等。於如是義求如實知。彼
若問我如是義者。我若不實印彼所問。彼
或詰問。我便不知。由無知故我便不得生
於彼天。彼怖無知故於不死無亂問中以
言矯亂。餘如前說。四作是念。我性昧劣不
能搆集矯亂言詞。又作是念。若一向執非
為妙善。以一向執非皆稱順諸有情心。若
於他心有所違逆。我便不得生於彼天。
故我應依不相違理。若有問我有後世耶。
應返問言。汝何所欲。若言欲有應印彼
言。我於後世亦許為有。如是問無亦有亦
無非有非無。或問如是或不如是或異或不
異。皆應返問隨彼所欲我便印之。又作是
念。我性愚癡。若違拒他彼便別我。怖愚癡
故於諸不死無亂問中。以言矯亂。問如是
四種是何見攝。答彼四於天起不死想皆常
見攝。計答他問為生天因是戒禁取。問此
四寧是前際分別。答此四皆於現在事轉。
待未來故立前際名。或有說者。此四皆緣
先所聞教。謂彼外道先聞自師所說至教。要
由如是答他所問生不死天。彼不死天要
由如是答問故得。故此四種皆是前際分別
見攝。如是四種前際分別。不死矯亂依怖妄
語邪見無知愚鈍事起。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十九


此卷第二十三幅十六行。戒禁取問之下善及染污乃至故說命根緣緣識三界四部隨眠隨增等一百四十六字者。即是此論第八十七卷。卷末文耳。宋藏錯寫焉。此中二本即云。此四寧是前際分別。答此四皆於現在事轉。待未來故立前際名。或有說者。此四皆緣先所聞教。謂彼外道先聞自師所說至教。要由如是。答他所問生不死天。彼不死天。要由如是答問故得。故此四種皆是前際分別見攝。如是四種前際分別。不死矯亂依怖妄語邪見無知愚鈍事起已上此一百九字。乃正文也之下
[199-0998c] 乃至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