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v0074 護國司南抄--沙門玄鑒 (master)




護國司南抄



整理者 侯沖



〔題解〕


《護國司南抄》,中國雲南僧人所編纂的漢傳佛教經典
疏釋。纂集者為雲南大長和國內供奉僧、崇聖寺主、義學教
主、賜紫沙門玄鑒。原書有疏釋五卷,《校勘錄》一卷。玄
鑒纂集該文獻的時間為雲南大長和國安國六年(公元908
年),今存本為大理國保安八年(公元1052年)釋道常抄寫
疏釋一卷。


隋唐時期的佛教撰述,「其疏之注釋常曰疏抄」,《護
國司南抄》就是玄鑒對良賁《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
(以下簡稱良賁《仁王經疏》)的注釋,所注並非良賁《仁
王經疏》的全文,而是其中的部分文句或字詞。玄鑒注釋良
賁《仁王經疏》,不僅引述漢地佛教經籍,也引錄儒道兩家
要籍,從中可以看出南詔時期雲南僧人的佛學水平以及中原
儒道思想和漢傳佛教對南詔文化的影響程度。玄鑒所引錄的
部分典籍今已不存,《護國司南抄》引錄這些書的部分內容,
保存了較為珍貴的文獻資料。玄鑒有「義學教主」之稱號,
故本文獻亦為我們瞭解中國古代義學僧人提供了難得的實
物資料。


本文獻未為中外歷代大藏經所收,也未為中外歷代佛書
著錄。1956年8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鳳儀北湯天董
[001-0069a]
氏宗祠發現,卷軸,高30.8釐米,當時已分作三段。其中首
尾兩段現藏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中間一段現藏雲南省
圖書館。由於分藏不同的單位,一般學者大都未見到原件,
而見到本文獻的人又不能仔細閱讀原文並作出正確的鑒
別,故前人有關本文獻的介紹大都有誤。如以玄鑒為密學或
密宗教主,以現存抄本為南詔時期抄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錯
誤。


隋唐時期的佛教經典傳抄,「經論則真書,而註疏則草
書」。雲南佛教唐初才經四川等地傳入,經籍的傳抄與漢
地當時的風尚相一致。故即使是大理國時代的寫經,亦大致
保留了南詔時期抄經的習尚,即經論用正書,註疏用草書。
本文獻或者因其為註疏之註疏,或者因其乃抄備個人使用,
故用更加簡便的草書乃至自創的略書寫成。所謂「略書」,
往往是一些字的偏旁部首,如「護國」作「戶口」,「波羅
密」作「皮羅宀」,「金剛」作「金刂」。這些略書過去因
為難於識讀而一直被誤為「白文」。由於現存的《護國司南
抄》用行草乃至略書寫就,且有不少字為抄者自造,頗不易
識讀,加之重抄疏釋存在不少錯誤,並有一些地方模糊不
清,故整理者雖數次抄錄辨識,但仍有一些字未能識別,有
些字的辨認亦無十分把握。當然,由於條件限制,未能一一
查對本抄所引諸書,亦是未能全部辨識本抄文字的一個原
因。因此,此次發表的整理本還存在種種問題,還有不少語
義不通之處。希望將來有高明能在這個整理本的基礎上整理
出更完善的本子。


本抄首段和末段據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所藏本文
獻的原件錄文整理,中間一段據雲南省圖書館藏縮微膠片錄
[001-0070a]
文整理,無校本。




〔錄文〕




□…□攝彼十字皈於一字,從廣至略,漸減漸
深。一字現前,同於法界,性相平等,至究竟故。


護國司南抄卷第一
內供奉僧、崇聖寺主、
義學教主、賜紫沙門玄鑒集



敘曰:般若寶經,義崇護國。仁王遵奉,道侶
任持。故得三寶光生,七難氛息。疏主三藏,業稱
內外,學洞古今。翻譯文潤於斯經,習共贊義皎乎?
茲疏文約而詣,理邃而彰,聰岫之雞,冠貫滄溟龍
頷。至如釋文體廣括群,鑒講習之流,卒難尋究。
今因演次,檢而錄之。繕寫既周,勒成五卷。防泣
路,備迷方,故目之云《護國司南抄》耳。並《校
勘錄》一卷,附第五末。但集經論豈述懷?幸諸忘
鑒,莫我瑕矣。時安國聖治六載甲寅歲朱夏之季月
[001-0071a]
也。



良賁
音秘。《易》曰:賁,飾也。《補闕鈔圖》云:
良賁,俗姓王氏,太原人也。博通經論,薄閑莊老。遭逢眾
難,息靜隱居。後於大明宮詔令修疏,時年八十二。鑽研諷
味,期歲方畢。


詔述
《切韻》云:詔,謂敕書也。述,修也。


稽首下據《補闕鈔圖》釋皈敬序分二:



*
初顯所敬境(「稽首」下至「盡敬禮」)分二:

*
初別明三寶,分三:

*
一佛寶(「稽首」已下至「無與等」),分三:

*
一法身(「稽首無上覺」)
*
二應身(「體遍相圓明」)
*
三化身(「應現」下至「無與等」)
*
二法寶(「所說」已下至「不可測」),分二:

*
一教體(「所說」下至「修多羅」)
*
二教用(「巧濟」下至「不可測」)
*
三僧寶(「住果」下至「聖凡」),分三:

*
一小乘僧(「住果勝果道」)
*
二中乘僧(「麟喻部行尊」)
*
三大乘僧(「五忍諸聖凡」)
*
後總結敬禮(「我今盡敬禮」)
*
後請威加護(「三寶悲智力」下至「利含識」)


稽首無上覺
稽首,鄭玄注《周禮》云:稽,至也;
首,頭也。以頭至地,故云稽首。此表敬之極也。《金剛經
道智抄》云:西國有三種禮,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
[001-0072a]


體遍相圓明
下經云:「同真際,等法性」。疏云
「真言真際,即是法身。若云同者,智同理也」,是智德
身,「此與法身非即非離,俱遍法界,常安樂故」名體遍
也。


所說甘露法
如下經云:「此經名為《仁王護國般
若波羅蜜多》,亦得名為《甘露法藥》。若有服行,能愈諸
疾。」《顯隱詞》云:諸天以種種名藥投於大海,四天王
十寶山研之,遂出精華,狀如凝蘇,食之長生,曰甘露。


住果勝果道
《三乘入道疏抄》云:住果謂四果也,
勝果道謂四向也。向謂趣求,果謂剋獲。道類忍前十五心名
須陀洹向,第十六心道類智處立為初果,進斷修或一品至
五,皆得名為第二果向,即此名為勝果道也。唯有初向不背
於前後之三向,皆有二義。一勝前果得名勝果,名勝果道,
道是因義。


麟喻部行尊
《顯隱詞》云:麟喻即獨覺出者,喻
如麒麟唯有一角,即出無佛世界,入末法中不見佛,不覩
教。此由過去宿習種子故。佛出世,天作是言:「佛欲出世,
各當滅度。」麟角聞已涅槃,佛方出世也。部行即是眾出者,
[001-0073a]
出有佛世,見佛聞法部類而也。


五忍諸聖凡
《顯隱詞》云:聖是如理僧,十地菩薩
也;凡是信解僧,資糧加行也。資糧是外凡,加行是內凡故。


讚真文
《切韻》:讚,明也,助也。


粵真理
下釋名起序分二:



*
初明能說教主三身,分二:

*
初通讚三身(「真理」下至「塵剎」)分三:

*
一法身(「真理」下至「之表」)
*
二應身(「智鏡」下至「之源」)
*
三化身(「德海」下至「塵剎」)
*
後別彰化體(「牟尼」下至「摩尼照物」)
*
後明所說法利用難測,分三:

*
初讚略八品(「所以」下至「窒諸欲者矣」)分二:

*
初別(「所以」下至「深誡」)分八:

*
一明序品(「所以」下至「法雨」),分二:

*
初總陳序品(「所以」下至「嵒谷」)
*
後略彰二護(「遂得」下至「法雨」)
*
二觀如來品(「宗陳」下至「俱寂」)
*
三菩薩行品(「啟五忍」下至「在目」)
*
四二諦品(「談二諦」下至「唯心」)
*
五護國品(「帝釋」下至「之悟」)
*
六不思議品(「花彰」下至「難思」)
*
七奉持品(「十三法師」下至「寰區」),分二:

*
初明十三法師奉持(「十三法師」下至「指掌」)
*
後明十六國王奉持(「七難」下至「寰區」)
[001-0074a]
*
八囑累品(「恐季葉」下至「深誡」)
*
後總(「若非大明」下至「窒諸欲者矣」)
*
次翻譯由緣(「皇唐八葉」下至「真風永扇」)
*
後造疏所以(「良賁」下至「庶照玄造矣」)



音越。《華嚴音義》云:發語之端也。


德海揚波,汩清流於塵剎
從真智德海,揚俗智
恩波。如下經云:「二利自在,如水與波。」疏云:「水
喻本智,波喻後智。」汩音骨。《周語》曰:汩決九流。注
云:汩,通也。清流,喻化身也。謂從本智德海,起後得恩
波。通清流化身塵剎中也。故經云:「乘一切智乘來化三
界。」動而寂,若清月淩空。《宗密疏抄》中據經頌云:譬
如淨滿月,影現一切水。月影雖無量,本月未曾爾。


語而默等摩尼照物
下經云:「如摩尼寶,體具
眾德。乃至若於闇夜置高幢上,光照天地,明如日出。此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疏云:「此則能為生死長夜、
大黑闇中寶炬智燈,令受持者發生三惠,破無明闇,如日出
故。」


住定興悲
經云「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靜」等,住定
也。經云「從三昧起」乃至「吾知十六諸國王等」,興悲
也。
[001-0075a]


光馳聚日
經云「身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等。《最勝王經》云:身光朗耀,如百千日。


波斯匿王等霧集煙凝
經云:「復有十六大國
王、波斯匿王等,各與若干千萬眷屬俱」等。


亂墜天花
經云:「是時欲界無量諸天雨眾妙花,色
界諸天亦雨天花,……時無色界亦雨香花」等。


坦夷嵒谷
《廣雅》曰:坦夷,平原也。經云:「香
如須彌,花如車輪。」故諸嵒谷花香填之,坦然無高下也。


宗陳護國
下疏云:「意明護國為經之主。」


乃理事雙彰
經云:「以諸法性悉皆空故,」是理;
「由世諦故」下,是事。


則境智俱寂
經云:「智照實性,非有非無。」疏
云:「明能照智,稱境而觀;非有非無,通境智矣。」又云:
「故聖人以無心真智,照無相虛宗。內外兩冥,境智俱寂。
即其照也。」


啟五忍而行位在目
《菩薩行品》啟五忍為四忍,
廣明行位。如經文云:「依五忍法以為修行」等。


談二諦而迷悟唯心
《二諦品》經云:「於解常自
[001-0076a]
一,於諦常自二。了達此一、二,真入勝義諦。」《楷疏》
云:真俗有二。初約心者,迷情妄執皆是俗諦;聖心語解,
皆是真諦。後約境者,一切諸法為四相所遷,無問有漏、無
漏,皆亦俗諦。真如法性不為四相所遷,皆是真諦。此約心
而言,故云「迷悟唯心」。


帝釋卻頂生之軍,普明開斑足之悟。
《護國
品》經云:「往昔過去釋提桓因為頂生王」等。又云:「昔
天羅國王有一太子名曰斑足」等。


花彰令德,力現難思
《不思議品》經云:「一
花入無量花,無量花入一花」等。令去音,美也,善也。


十三法師,文昭昭乎指掌
《奉持品》經云:
「從初習忍至金剛定,如法修行十三觀門,皆為法師依持建
立」等。昭昭,明白見也。


七難氛息,光炅炅乎寰區
下經云:「是諸國中
若七難起,一切國王為除難故,受持解說此般若波羅蜜多,
七難即滅」等。炅炅,《切韻》:古頂反;光也。


恐季葉彫殘,故永言深誡
《囑累品》經云:「今
誡汝等,吾滅度後」等。《文選注》:季,末也。葉,代也。


窒諸欲
《切韻》:窒,塞也。


皇唐八葉
《切韻》:皇,大也。《文選注》云:葉,
代也。《帝王目錄》云:高祖,諱淵。太宗,高祖第二子,
[001-0077a]
諱世民。高宗,太宗第九子,諱治。則天,諱華命。中宗,
高宗第七子,諱顯。睿宗,高宗第八子,諱旦。玄宗,睿宗
第三子,諱隆基。肅宗,玄宗第三子,諱亨。代宗,肅宗
長子,諱豫。


無垠
《切韻》:五根語,斤二反;岸也。


正形有截
《孝經注》云:形,法則也。《毛詩傳》
云:有截,整齊。言四海之外率服截爾。率,整也。


震頹綱
《唐韻》:震,起也。《切韻》:或作振舉也。


黔庶
《眾經音義》云:上黑也,下眾也。謂黑青眾人
也。


先哲
《切韻》:哲,智也。


有點清流
《切韻》:點,枉也。清流謂諸碩德名賢。
故《西域記》中諸少年僧輕脅尊者曰:「濫迹清流,徒知飽
食。」


叨接
《切韻》:叨,忝也,辱也。


謬膺
《切韻》:膺,當也。


幸揚
《切韻》:揚,對也。


天闕
《書》云:闕,缺也。闕在門兩旁,中間缺,各
為道。


竊玄珠於貝葉
是譯經時潤文兼筆受。又修疏時此
經也。


捧白壁
等,是修疏時捧此經也。或捧詔書也;故上
[001-0078a]
云:「幸揚天闕,親奉德音。」又《春秋》語曰:賜黃金
百溢,白壁一雙。


庶昭
《切韻》:庶,望也。昭,明也。


五常之首
《論語疏》云:謂仁、義、禮、智、信。
好生惡煞,博愛不愚曰仁;舉動合宜,除亂不害曰義;疏通
知遠,逆覩未來曰智;上下彰明,恭儉不煩曰禮;舉事無怨,
語無翻覆曰信。「此五德者,不可造次而虧,不可須臾而
廢。王者履之以治國,君子奉之以立身。用無暫替,故云常
也。」又云:就五行而論,則木為仁,火為禮,金為義,
水為智,土為信。人稟此五氣而生,則備有仁、義、禮、智、
信之性。人有博愛之德為仁,有嚴斷之德為義,有明尊卑敬
讓之德為禮,有照了之德為智,有言不虛妄之德為信。此五
者,人性之恒,不可暫捨,故謂之五常。又《弁正論》云:
此五常,「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嶽,在處為五方,在人為
五藏,在物為五行。」「不煞曰仁,主肝,木之位。春陽
之時,萬物盡生。正月二月少陽用事,養育群品,好生惡煞;
煞者無仁。不邪淫曰義,義主肺,金之位。七月八月少陽用
事,外防嫉妒危身之害,記憶體性命竭精之患,禁私不淫;
淫者無義。不飲酒曰禮,禮主心,火之位。四月五月太陽用
事,天下太熱,萬物發狂,飲致醉,心亦發狂,口為妄語,
亂道之本,身致危亡,不盡天命,故禁以酒;酒者無禮。不
[001-0079a]
盜曰智,智主腎,水之位。十月十一月太陽用事,萬物收藏,
盜者不順天,以得物藏之,故禁以盜;盜者無智。不妄語曰
信,信主脾,土之位。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央用事,制禦
四域,惡口傷人,禍在口中,言出則殃至,氣發則形傷,危
身速命,故禁以舌;舌者無信。」


    仁正月二月  春   義七月八月  夏


    禮四月五月  夏   智十月十一月  冬
    信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  中央


三才
《文選》云:體三才之茂。注云:三才謂天地人
也。


閫城
《切韻》:閫,苦本反;門限也。


識浪
《楞伽》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
諸浪識,騰躍而轉生。」業境界風動,生諸識浪也。


煩籠
有本作「樊」字。《毛詩注》云:樊,藩也,藩
籬也。《莊子音義》云:樊,籠離之所。


連綴
以教詮義,「如線貫花」。


攝持
以教被理,「如經持緯」。


區分
《顯隱詞》云:區,別也。又區域也。區
域不同,種類各別,故名區分。
[001-0080a]


序者
如宅無牆,一客來則不內外宅之淺深也。


彚聚
《顯隱詞》云:上云貴反,於也,亦云品別。
無差別中差別而說。


第一
《顯隱詞》云:第者次第,即非色心;一者一二,
即為數識。第之與一,並不相應行法攝也。


人法雙彰
仁王,人也,護也。


宗體
《止迷記》云:宗,尊也,崇也,主也,族也,
首也。意如客有十國,即一人為世尊。今說般若即以般若為
宗,如法師歸分別,鳥歸林藪,人歸屋宅,佛歸涅槃,百川
歸大海。


根緣
根純緣熟。


感赴
如《最勝王經》:「譬如日月無有分別,亦如水
鏡無有分別,光明亦無分別,三種和合得有影生。」「眾生
有感現應化身」,亦復如是。


處會
如說般若,處即四處,會即十六會也。


各對宜聞
對須菩提說般若空教,以須菩提解空第一
故。對虛空藏菩薩說三身品,疏云:以表佛身如虛空藏,隨
眾生意行財法施故。今對國王「廣陳二護」,是通聞也。


十四王
下經云:「世尊善說十四王」。疏云:三賢、
[001-0081a]
十地及等覺菩薩,為十四也。


有聖有凡
聖即十地,凡即三賢。


黎元
黎,眾也。元,善也。


全身尚輕,半偈斯重
義如下第五卷中具釋。


菩提涅槃,從生了因
《玄開疏》云:報化二身
相同,有為經能為生因,如種等芽,芽始生故。法身實性
名諸佛,覺法體是無為,經但為了因,如燈照物,物先有
故。四智菩提是報身,從生因所感;涅槃是法身,從了因
所感。


凝然相續
者,牒上菩薩涅槃也。菩薩是報身,是相
續常;涅槃是法身,是凝然常。故《顯隱詞》云:法身是凝
然常,所謂真如法性,湛然常住,無變無遷也。報身是相續
常,謂無量劫中修行六度萬行,得四智菩薩,於得土中為登
地已上菩薩說法,相續不斷名相續常。化身是不斷常,謂雖
示生王宮,現滅雙樹,只為眾生根性未熟,化身即來,喻如
盆水,若清月影即現,常應有緣不斷,名不斷常。


諒在
《切韻》:諒,力讓反;信也,實也。


重昌堯化
《帝王略論》云:陶唐氏名放勛,黃帝
之孫,姓伊祁。聰明文思,允恭克讓。以尹壽為師,許由
為友。堂高三尺,茅茨不剪,土階三等。夏日葛衣,冬日鹿
裘。有草生階,以月初一日生一葉,至十六日落一葉,至三
[001-0082a]
十日盡。若月小則一葉厭而不落,名蓂英,堯觀之以知旬朔。
又生莆音晡於廚,其形如萐,名莆萐,署月廚內常涼。《切韻》:
山輒反,瑞草也。又《玉編》云:孝德至萐莆,出堯廚,
樹名也。其葉不搖自扇,於飲食中清涼助供養。甘露降,醴
泉出,朱草生,鳳凰上逢。故仲尼云: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時有老人擊壤於路,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
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革弊
《切韻》:革,改也;弊,斃也,困也。


救焚
《液疏抄》云:拯溺救焚。往時萬姓如火焚燒,
如泥沈溺,苦之甚也。武王再詔,天下萬姓昭蘇如救焚溺也。


社稷
《白虎通》:土神曰社,穀神曰稷。非土不居,
非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偏敬;五穀眾多,不可一二而祭。
故封土立社,必有土尊;五穀之多,故封稷而祀之。


仙駕歸天
《釋詞》云:天子崩亡,褒之曰仙駕。謂
若群仙承龍駕鶴者也。


禮樂惟新
《白虎通》云:王者制禮作樂,節民之喜
怒也。樂以法象天,禮以法象地。人無不含天地之氣,有五
常之性者,故樂所以蕩滌反其邪惡也,禮所以防淫佚音逸。
淫,樂過也,節其侈靡《切韻》:上尺氏反,上聲;奢也。下文彼反;亦奢侈
。禮以安上治人,樂以移風易俗也。


明白四達
《老子》云: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注云:
人君能為雌靜則萬姓樂,推其德明白四照,猶須忘功不宰,
[001-0083a]
故云能無知乎?


恭嗣
《切韻》:恭,敬也,奉也。嗣,繼也。


惠洽
《切韻》:洽,霑也,知也。


融通
《切韻》:融,明也。


寇盜
《尚書注》云:群行攻劫曰寇。


允穆
《切韻》:上信也,誠也;下和也。


曠劫
《切韻》:曠,遠也。


月朔
《易》曰:月一日為朔。朔,蘇也,死而復蘇;
朔,始也,言更有終始也。


月望
《易》曰:望,月滿之名也。日在東,月在西,
猶君臣之相望也。


一轍
《切韻》:車迹也。


如《維摩經》不思議為宗
經文廣顯不思議理,
所以為宗。疏云:只如三千大千變現微蓋之內,得土穢土
回護品指之間;命高屋於東方,取香飯於上國;纖毫吞於巨
海,小芥納於須彌;呼吸風雲,擲弄日月。擎大會於掌內,
還論庵園;接妙喜於指端,遠安此國。


《法華經》以一乘為宗
經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顯隱詞》云:
乘有四種,一理二空真如,乘之性故。故《無性攝論》云:
或乘大姓,故名大乘。二教音聲,名句文詮,顯大乘故;三
行無偏六度,能運載故。《無性攝論》云:亦乘亦大,故名
[001-0084a]
大乘。四果菩薩涅槃,乘家果故。此之四種,對彼二乘名為
一乘。二既非二,一亦非一,非一之一,名為一乘故。


高祖
諱淵,在位九年。年七十。隋朝義寧二年戊寅
五月二十日受恭帝禪位,改為武德元年。


太宗
高祖第二子,諱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年五十
二。武德十年初改為貞觀元年。


高宗
太宗第九子,諱治。在位三十五年。年五十四。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崩,皇太子治即帝位,號高宗天皇大帝。
至貞觀二十四年正月一日改為永徽元年庚戌。永徽六年正月
七日改為顯慶元年乙卯。顯慶七年三月十七日改為龍朔元
年。龍朔五年正月一日改為麟德元年。麟德三年正月五日
改為乾封元年。乾封三年二月三日改為總章元年。總章二
年三月三日改為咸亨元年。咸亨五年八月五日改為上元元
年。上元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改為儀鳳元年。儀鳳四年六月
三日改為調露元年。調露二年八月三日改為永隆元年。永隆
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改為開耀元年。開耀二年二月十九日改
為永淳元年。永淳三年十二月四日改為弘道元年。


則天
諱華命。在位二十一年。年七十八。弘道二年
正月一日武氏監國,改為嗣聖元年乙酉。,至二月七日改為
文明元年,至九月三日改為光宅元年。光宅二年正月一日改
為垂拱元年。垂拱五年正月一日改為永昌元年,至十一月二
[001-0085a]
日改為載初元年。二年九月九日革命,國號大周。聖母臨
朝稱皇帝,改為天壽元年。天壽三年四月一日改為如意元
年,至九月九日改為長壽元年。長壽三年五月十一日改為延
壽元年。延壽二年正月一日改為證聖元年,至九月九日改為
天冊萬歲元年,至臘月十一日改為萬歲登鳳元年。萬歲登
鳳二年四月一日改為萬歲通天元年。萬歲通天二年九月九
日改為神功元年。神功二年正月一日改為聖歷元年。聖歷三
年五月五日改為久視元年。久視二年正月三日改為大足元
年,至十月二十三日改為長安元年。此非八葉所也。


中宗
高宗第七子,諱顯。在位五年。年六十。長安
五年正月二十五日中宗即位,改大周還為大唐,改為神龍元
年丙午。神龍三年九月五日改為景龍元年。


睿宗
高宗第八子,諱旦。在位三年。年五十五。景
龍四年六月四日,溫王重茂即皇帝位,韋氏監國,改為唐隆
元年,至六月二十四日溫王讓位於叔相王,睿宗即位,七月
二十六日改為景雲元年辛亥。景雲三年正月十九日改為太極
元年,至五月十三日改為延和元年,至八月七日又改為先天
元年。


玄宗
睿宗第三子,諱隆基。在位四十四年。年七十
一。先天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睿宗上室號與太子,為開元神武
皇帝,十一月一日改為開元元年甲寅。開元三十年正月一日
[001-0086a]
改為天寶元載。


肅宗
玄宗第三子,諱亨。在位六年。年五十。天寶
十五載七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至八月十五日改為至德元年
丁酉。二帝。至德三年三月改為乾元元年。乾元三年四月改為
上元元年。


代宗
肅宗長子,諱豫。在位一十七年。年六十。上
元三年五月改為寶應元年癸卯。寶應二年八月改為廣德元
年。至廣德三年正月一日改為永泰元年。永泰二年十二月
改為大歷元年。


南天竺
《西域記》云:詳夫天竺舊云身毒,或曰賢
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印度者,唐言月。其猶白日既
隱,雖有星光言照,豈如朗朗言明!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
凡御物,如月照臨,故謂言印度。五印度境周九萬餘里,三
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涅槃經音義》
云:印度名月。月有千名,斯其一稱。


執師子國
《唐三藏傳》云:國周七千餘里,都城周
[001-0087a]
四十餘里,人戶殷稠,穀稼滋實,黑小急暴,此其俗也。
國本寶渚,多有珍奇。其後南印度有女聘鄰國,路逢師子王,
侍送之人怖畏逃散,唯女獨在車中。師子來見,負女而去,
遠入深山,採果逐禽以用資給。歲月既淹,生育男女,形雖
類人,而性暴惡。男漸長大,白其母曰:我為何類?父獸
母人。母乃為陳昔事。子曰:人畜既殊,何不捨去而相守
耶?母曰:非不有心,但無由免脫。子後逐父登履山谷,察
其經涉。他日伺父遠去,即擔攜母妹,下投人里,至母本
國。訪問舅氏,宗嗣已絕,寄止村閭。其師子王還,不見妻
子,憤恚出山,咆吼人里,男女往來多被其害。百姓以事
啟王。王率四兵,簡募猛士,將欲圍射師子。師子見已,發
聲瞋吼,人馬傾墜,無敢赴者。如是多日,竟無其功。王復
賞告令,有能煞師子者,當賜億金。子白母曰:饑寒難處,
赴王募如何?母曰:不可。彼雖是獸,仍為汝父,若其煞者,
豈復名人?子曰:若不如是,彼終不去,或當尋逐我等,來
人村閭。一旦王知,我等還死,亦不相留。何者?師子為暴,
緣娘及我,豈有為一而惱多人?二三思之,不如應募。於
是遂行。師子見已,馴伏歡喜,都無害心。子遂以利刀開
喉破腹。雖加此苦,而慈愛情深,含忍不動,因即命絕。王
初聞歡喜,怪而問之:何因爾也?竟不實言。種種窮迫,方
乃具述。王曰:磋乎!非畜種者,誰辦此心?雖然,我先許
[001-0088a]
賞,終不違言。但汝煞父,悖逆之人,不得更居我國。敕
有司多與金寶,逐之荒外,即莊兩船,多置黃金及資糧等,
送著海中,任隨流逝。男船泛海至此寶渚,見豐奇玩,即便
止住。後商人將家屬採寶,復至其間,乃煞商人,留其婦女。
如是產育子孫,經無量代,人眾漸多,乃立君臣。以其遠祖
執煞師子,因為國稱。女船泛海至婆刺斯西,為鬼魅所得,
生育群女,今西大國是也。


竹林園、白鷺池
《止迷記》云:即迦蘭陀長者施
此竹林以為精舍。迦蘭陀者,云好鳥,類以鵠,群飛,多棲
竹林。昔有國王出城遊觀,息此竹下。王時正睡,有蛇來,
欲螫王。鳥見蛇來,一時驚飛以寤王睡。王因鳥覺得免蛇災,
便以竹林將養此鳥,乃命林主以時散食養鳥。


迦蘭陀鳥
故林主以養迦蘭陀鳥,時人謂之迦蘭陀長
者。林側有陀曰鷺棲集其中,謂鷺陀長者。於此池側建立精
舍,亦是如來說經之處。又依唐三藏說云:長者先以林將
施以外道,後生悔心,欲以施佛。是時地神知長者意,乃於
林中現龍蛇等種種怪異驚之,欲令出去。外道惶怖仍不出,
地神顯形而怒之曰:汝宜速出,不得住此,主人以林欲將
施佛。外道懷慚,捨之而去。外道去已,便將施佛。


最勝天王
《止迷記》云:他化自在天王,亦名最勝。


曼殊室利
《止迷記》云: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
[001-0089a]
是過去平等龍種上智尊王佛。


那伽室利
《止迷記》云:那伽,此云龍。室利,
此云吉祥。


盪洋
《切韻》:上緒朗反。盪,滌除也。非此之意,
合作「蕩」字。《切韻》:蕩,大搖放動也。又廣遠也。水在
河內也。下指音,水流音也。


渤澥
海別名也。


佛果久近,握鏡融心
時久成佛者,如下經云:
此十四忍「若佛菩薩不由此門得一切智者,無有是處。」
又如疏云:「大果難感,故經五忍;萬行難備,漸次而修。
從因至果為十四忍」,時近成。如下經云:「但斷三界無
明盡者即名為佛。」握,持也。融,明也。修行之人若遇
此經,即知成佛久近。加持明鏡,心中明白也。


淨信則福越河沙
如經云:「若有人於恒河沙三千
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以用為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羅漢
果,不如有人於此經中,乃至起於一念淨信。」


持讀乃災殃霧卷
如下經云:「若國欲亂,鬼神先
亂。鬼神亂故,即萬人亂。當有賊起,百姓喪亡。國王太子,
[001-0090a]
王子百官,互相是非。天地變怪,日月眾星失時失度。大
火、大水及大風等,是諸難起,皆應受持講讀此般若波羅蜜
多」,乃至「無量過咎,悉皆消滅。」


現迹王宮
現八相:生天、降神、納妃、出家、苦行、
成佛、轉法輪、入涅槃。


教理行果
教謂音聲言教,理謂法界,行謂般方便,
果謂淨土法身。


如意寶
者,《維摩疏》云:此四天下有一金翅鳥,
食四生龍,名曰正音,壽八千歲,日食一龍。命欲終時,諸
龍吐毒,不復能食。罪於金剛山頂,毒氣發火。難陀龍王恐
燒寶山,降雨澆之。身肉消盡,唯餘其心,大如人髀,純琉
璃色。帝釋得之,為髻中珠。


三寶於是現世間
疏云:覺道既成,佛寶也;法輪
即轉,法寶也;五人出家得道,僧寶也。


因犯制戒
如律中云:時阿那律迂行,有一女人隨
那律後。女人夫智求妻不得,復見阿那律後行。夫言那律共
其女人,其遂亂打那律。從此佛制比丘,不得共女人同道行
也。


梗概
《切韻》云:謂大略也。
[001-0091a]


雞薗
《西域記》云:王舍城東南「有屈吒阿濫摩僧
伽藍唐言雞園,無憂王之所建也。無憂王初信佛法也,式遵
崇建,修植善種,召集千僧,凡聖兩眾,四事供養,什物周
給,」造此伽藍所居之也。


無憂王
者,如來入涅槃後第一百年,有阿輸迦,唐
言無憂。舊曰阿育者,訛也。


阿㝹樓豆
阿那律,或云阿奴侯反樓豆。


《大術經》
《大術經》即是《摩訶摩耶經》。是佛
親生之母有大幻術,故名大術。


揚摧音崔
《莊子音義》云:粗略法門也。又云:摧,
略也。而揚,顯之也。


因或具闕
眾生因中具有實相性,闕觀照用。具實
相性者,如下經云:「一切有情,此為覺性」等。闕觀照
用者,有全闕者,有得者。若十信已前,有退有進,如輕毛
等。全闕觀照用,若十住已後,依五忍法以為修行。疏云:
[001-0092a]
「經說五忍,即是慧故。」分得觀照用也。


諒在
上信也,實也。


周星隱耀
客準《周書異記》云:周昭王二十四年甲
寅歲四月八日,神光五色貫入太微,先遍西方,漸入東夏。
問太史蘇由曰:是何祥也?由曰:有大聖人生在西域,一千
年外聲教被此。鐫石理之,在於西郊。佛生時也。《普曜
經》云:普放大光,照三千界。即《左傳》說恒星不現夜明
也。


漢日通津
《法本記》及《釋迦方誌》云:後漢明帝
永平三年夜夢金人,身長丈餘,項佩日月光,飛行殿前。
帝問:何瑞?傅毅答曰:臣聞西域有神名佛,陛下所夢,將
必是乎?敕遣郎中蔡愔上七蓋反,下於淫反博士秦景等,從雪嶺
南西入天竺,圖佛形像,尋訪沙門。摩騰法蘭同屆東洛。佛
滅至今大唐大歷十二年丁巳歲,計有一千七百五十六年。


勿懷取捨而欲指南
若取空捨有,須道一邊,非
契中道。如車上人常指南方,便著一邊也。《書》云:如□
□□□郊謁太清太廟。用指南車將引天子東西南北行,時車
上人常只指南。既知南已,即知三定所也。
[001-0093a]


仁王則請主,彰廣敬之令暮
仁王則請主者,
下經云:「時波斯匿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長跪而
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護佛果?云何護十地
行?』」疏云:「三業至誠利樂故問」。問:仁王何須為
請主耶?答:是彰廣敬之令暮也。故下疏云:「上行下
化。」令,去聲;善也,美也。又暮計有作謀、謨,皆同。


護國則所為陳博愛之鴻業
據《法華疏》,為去
聲,求也。護國則所為者,下經云:「世尊大慈,普皆利樂。
我等諸王,云何護國?」此護國之法,是仁王所願求者也。
故下《觀如來品疏》云:「次為外護,滿本所求。」又《護
國品疏》云:「遂諸王願,有此品故。」又《囑累品疏》
云:「此令三寶久住,非王不能建立誦讀之所。滿請主所
為,故囑付非餘。」問:仁王何須求護國法耶?答:是陳
博愛之鴻業也。博,廣也。鴻,大也。


有恩親故
親,愛也。


拱揖
《爾雅》云:兩手持為拱。又《論語疏》:拱,
[001-0094a]
宗也。拱,崇敬也。揖,讓也,謂讓位也。


遜接
蘇困反,懼也。



《音義》:嚴也。又果敢也。


儒者
儒者,濡也。夫習學事久,則濡潤其身,故謂
久習者為儒也。


《說文》王字德貫三才
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
而中貫之為王。三者,天地人也。有德者道貫此三,名為王
矣。


兆庶乂安
萬萬億曰兆。庶,眾也。乂,康也。《詞》
云:天子曰兆民、兆庶,諸侯曰萬民。


序者因由也
東西牆謂之序。此人作舍宅,先作東西
牆弁其內外,而為堂宇之由漸,又序別內外也。何者?如宅
無牆,客來則不別內外宅之深淺也。學者非覽序,終不測作
者之意、次第深淺也。故知見牆方委宅之內外,披序方知作
者之意。


由致
致謂引而至之。又到也。


鴻盧卿
九卿中一卿也。九卿者,太常卿主禮樂,衛
尉卿主甲仗,光祿卿主酒食,鴻盧卿主僧尼賓客,司農卿主
薗苑,正卿主宗室,大理卿主囚,太僕卿主馬,太府卿主庫
藏。
[001-0095a]


東夏西天,處雖懸曠
道安法師在東夏,親光菩
薩在西天,故云懸曠。懸,遠也。曠,廣也。


北首而臥
首,向也。


娑羅樹
者,此云堅固林,表示如來真身堅固不可破
壞。《涅槃經》三十七云:佛告諸弟子:「我今時至,舉身
疼痛,」「於七寶床右脅而臥。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
向西方,後背東方。」「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
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
雙在佛之足。」


梵壇治之
梵謂梵王,壇是宗法。默擯為是,梵壇
治也。為梵子有過,令諸梵眾默不共語。佛令比丘學梵王法,
故云梵壇治。又《顯隱》中有二解:一云梵王治惡性人法,
作壇令惡人壇中獨坐,不令共語;二云約二禪已上,廣如《司
南》第二中說。


梁武帝
姓蕭名衍,在位四十九年。雖億兆務繁而
[001-0096a]
卷不釋手,內外典籍皆為訓解。受佛得戒,崇信日增。自
與僧講《涅槃經》,制五時論,常供千僧。內並行六齋八戒。
三度捨身入常住,群臣奉贖。日止一食,永絕辛膻莒。蜀進
藕芋,言似肉味,制不得進。敕天下綾錦不許作鳥獸文,裁
剪之時,實所不忍。太廟祠祀,以蘇麥為三牲。


阿難過去作長者時,供養誦經沙彌
《金藏
要集》云:昔過去久遠,有一比丘畜一沙彌,常令誦經,晝
夜誡勅,無有休廢。若誦經少,即被呵責。至欲中時,復
遣乞食。若稽留誦經不充,恐師瞋責,此沙彌甚為愁惱。為
師乞食,且誦且行。時有長者怪而問之。沙彌爾時具以事答。
長者聞之即語沙彌:勿生憂惱!從今已後,常相供給。宜常
精勤誦習經典。時此沙彌賴此長者,不復乞食。專心誦經,
常得充足。爾時師長乃往過去光佛是,誦經沙彌今釋迦佛
是,施食長者今阿難是。由過去時常施誦經沙彌食故,有大
功德,智惠淵廣,多聞博達,佛所咨嗟,總持第一。


能自開智
開者,顯也。此本智起,顯真理二障,云
亡能自生起故。


如睡覺智
如人夢中作夢,唯自知故,餘人不了。此
智亦爾,唯佛自知,十地不了。


寫瓶有寄,故囑傳燈
《涅槃經》第二十八云:
[001-0097a]
師子吼言:「阿難,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為人開說正語
正義,猶如寫水置之異器。阿難,比丘亦復如是,從佛所聞,
如聞轉說。」


菩薩形異處疎
疎,遠也。佛剃髮染衣,菩薩寶冠
瓔珞,故云形異;菩薩隨緣利生,故云處疎。


羯尼迦樹
此云黃金花樹,似此方槐樹。其花稍似
花。又金花樹花色如金,含異香。將此花和巨勝押油塗身,
逆風五十步聞香。八戒中不得香油塗身者是。


頻毗娑羅
此云影肩,即阿闍世王之父。阿闍世此云
未生怨。其子名阿輸迦,又云阿育,此云無憂。


罹災
上音離,憂也。又罹者,被也。



以手禦人。又卻。


乃命太子
即阿闍世知東宮之事。命,囑也。


監攝
監臨,察明也。



法也。


時吠舍離主
吠舍離城去王舍城二百餘里。


戎裝欲襲
戎服。戎,武,軍也,兵也。襲者,有鐘
鼓曰伐,無曰討,掩其不備曰襲。


邊侯聞命
命,告也。



本也。



音止。足也。
[001-0098a]



即鵰也。鷲鳥黑色多子也。


釋迦菩薩化受鷲身
如來過去為鷲鳥,多取水穀
米,於此山中養育父母。今日成佛,於此說法,報昔日恩爾。


接北山之陽
山南曰陽,山北曰陰。若是河,南岸曰
陰,北岸曰陽。


孤標特起
近有諸小山,象頭山、毗富羅山等,此鷲
峰山最高,故云孤標。


垂五十年
垂,近也。


自麓音鹿之峰
麓者,山腳也。之,往也。山頂曰峰。


跨壑淩嵒
跨,越也。又逾陰曰跨,登峻曰淩。


一為下乘
「即王至此下乘」,彼法重人顯為後軌。


二謂退凡
一云凡者凡庶。意者是皇親帝戚即得同
往,不是者即簡退。二云凡者凡夫。有經說王宮總是初果聖
人,簡凡夫不令用往。


大軍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


如共一船,憂喜同故
《易》云:同舟而濟,則
胡越何患乎異?


印璽斯爾反
璽,印也。又曰天子之璽,以玉為之。古
者尊卑通用,自秦以來唯天子得其稱也。


法謂軌持
軌謂軌則,令生解故;持謂任持,持自性
故。
[001-0099a]


待眾緣故
待,藉也。


大蟒摸朗反
大蝦蟆也。或長二十里,或三十里,或四
十里,准下經長五百由旬。


田蛗
正作䘀房久反。蛗螽音終,秋蟲也。《法華疏》作
田蚥扶宇反。《玉燭》云:即旱地蝦蟆。蟲蛇水蛤等,皆是腹
行之類。此等皆上山聽經來。


慳儉巨險反
去奢縱約謂之險。


或眉間流照表示一乘
是《法華經》第一云:「爾
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
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乇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四
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得聞諸佛所說經法。」


或合蓋現奇,彰難思德
是《維摩經》:爾時毗
耶離大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
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佛之威神,令諸
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皇唐御歷,建寅為正。西國三際,際各
四月。即同往古,建子為正,黑半標元
《書》
[001-0100a]
云:周統天,以建子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養根於黃泉之下,
色尚赤。赤主太陽,太陽者天也,故稱天統。以夜半為朔。
殷統地,以建醜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始萌牙,色尚白。白
者陰氣,陰氣者地也,故稱地統。以雞鳴為朔。夏統人,以
建寅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敷甲而出,革變人眼目,色尚黑。
人得加功,故稱人統。以平旦為朔。《最勝王疏》云:三際
者,謂寒、熱、雨際。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寒際,
從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熱際,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
十五日為雨際。


間錯
錯雜也。


為經之主
主,謂宗主也。


明其報得
謂天帝釋、斑足王講讀般若。又「過去
復有五千國王常誦此經,現生獲報」等。


此兼人法,云觀如來
此《觀如來品》據羅什譯
本,云《觀空品》。


初一善哉,讚他心德
「吾知十六諸國王等咸作
是念」等。


次一善哉,讚起悲深
「吾今先為諸菩薩摩訶
薩」等。
[001-0101a]


涉有未始迷空
始,曾也。


於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
且觀阿耨池革竿大千
界。又云摩竭陀國西北有黑山,三大六小九黑山。北有雪山,
雪山北有香醉山。何云香醉山?香氣芬馥,人聞即醉。春夏
秋時人不得過,冬月方得,香氣歇故。


阿羅漢受變易身
《最勝王疏》第五卷云:雙賢法
將以前導,群聖象子而後隨。迦葉入雞山而不皈,阿難蹈恒
水而長往等,不入無餘涅槃,皆是變易身也。


雙賢法將以前導
者,《論》云二月十五日臨般涅
槃時,舍利弗不忍見佛涅槃,辭佛於羅閱城,於摩庾村本生
處入涅槃。目連見舍利弗入涅槃,亦辭佛於摩庾村本生處入
涅槃。此二尊者並才識明敏,位望崇高,夙契蘭芳,終嘗露
味。加以侍佛,即各居一面,和僧即共號雙賢。


群聖象子而後隨
者,《智度論》第二云:佛滅度
後,迦葉召千羅漢會耆闍山,將集法藏,時夏三月初十五日。
說戒時坐定,諸羅漢議云:誰能結集毗尼法藏?阿泥盧豆
言:憍梵鉢頭能知毗尼法藏。今在天上尸利沙樹園,住三十
三天上合棔樹,遣使請來。迦葉差下座比丘名善覺往召。彼
憍梵見來,非常怪異,問彼使曰:何事得來閻浮提中?不有
魔事,乃至佛滅不耶?我師和尚舍利弗在不?我同和尚目乾
連在不?使言:並不忍見佛涅槃,於先滅度。更問使言:佛
已滅度,更有何事?應盡說之。答言:佛已涅槃,結集三藏。
故請尊者,傳受律文。唯願慈悲,降臨彼眾。彼聞佛及本
[001-0102a]
師舍利弗、目連等已入涅槃,遂嘆無常。化火焚身,應時滅
度。火中流乳,乳中有聲,說伽他曰:憍梵鉢提稽首禮,妙
眾第一大德僧。聞佛涅槃我亦爾,如大象去象子隨。時使從
天收三衣鉢,還至石室。


迦葉入雞山而不歸
者,《賢劫章疏》云:迦葉在
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下生。將三衣鉢及十八種物現見彌
勒龍華會,助佛揚化。雞足山者,何云雞足山?三峰仰如雞
足,迦葉以神力入此山坐,還合此山。其十八種物,定力任
持。


阿難蹈恒水而長往
者,《付法藏傳》云:大迦葉
以法付阿難,阿難承命廣宣正法。有一比丘妄說《法句》,
阿難示教,彼不從命,因此感嘆,往毗舍離恒河中流入般涅
槃。又《西域記》第七云:阿難到殑伽河昇空入滅,化火
焚骸,骸中又析舍利,分為二分。一墮南岸與摩竭陀王,一
墮北岸與吠舍厘王。


帝釋往昔有三十二人以為同伴,有善法
夫人、歡喜園生人歡喜夫人、設支夫人同修
勝業,故生天中。有善法堂、園生樹、歡喜
園、設支夫人,此等因緣,如餘處說
帝釋過去
[001-0103a]
名繭兒,即是賤人。曹主艱貧,令其與人家作,為他守獄。
其性多慈,每見獄囚,心生不忍,方便安隱,令常歡喜。諸
囚賀鬼,如得出已,各留一事衣賞。不經年內財物盈家。曹
主見喜,遂放從良。其人得放已後,與朋友三十二人因茲
結會,同修勝業。相謂曰:宿種盜因,今為僕隸,從□宜阪
修尊勝業。每見險道,往來效力,平治修飭,日陪功多,不
經歲月,險路皆平。後有相君行此國境,至此縣境,見道平
坦,裁蒔蒙密,便問縣令宰君。答云:此縣有一賤人,結人
引修結善,非其□□。聞□己,乃為奏聞。得為本郡縣令。
後為本部縣令,遂聘一妻,目為善法夫人。勝心不止,又納
一妻,漸取至三。謂歡喜、園生、設支夫人。置立一堂,善
法夫人施寶瓶,須云善法堂。第二夫人種樹,名花異果供養,
感遂目為歡喜園。第三夫人復買地栽樹,既蘊清涼,林木繁
密,號為生樹。第四夫人唯事嬌妍,不修勝福。三個謂曰:
汝何不修福乎?第四夫人云:汝三個夫人既被輕賤,曲求
其意。所以修福,欲貪寵愛。我自得寵,何用福乎?其縣令
生忉利天中殊勝殿內,三十二人亦同生彼。於城西面各有八
宮,為帝臣釋,輔翼而住。即有善法法堂、歡喜園,園生樹。
時帝釋觀天眼,見設支作水札鳥,在於池邊,食諸水族。時
帝釋化其身為水札鳥同居,此鳥其後即將水札鳥上天,安其
架上。未盈暑夕,三介夫人同見,各述往因。禪鳥笑弄,鳥
慚無措,因即欲歸舊居。帝釋與三皈五戒言:第一不煞生,
是水札鳥或能持不?答言:能持。乃至四戒亦爾。既受戒已,
[001-0104a]
後帝釋禮之於上士,變化身為死魚,隨流而下,至於鳥藪,
如是忍餓不食七日,遂致命終。若持戒時心生念言:我若生
天,不如三界中□。為此之願,不生天中,乃於修羅宮中。
時帝釋觀察,見不昇天,生於何處?後乃於修羅宮中生作
美女,為帝釋夫人。餘家釋修羅女最妖嬈。天帝聞之,遣使
求索。修羅云:帝釋福德,令我得座七寶宮殿,我女與之。
帝釋以寶冠擬海,即成寶殿,修羅歡喜,遂即嫁與。因以帝
釋修羅相戰。


言修羅亦云執日
者執者,障也。修羅名曰非天。
四天王天先與其戰,日月天子放盛光明,射非天之眼。此為
非天前鋒,以手執日,障蔽其光,故曰執日。日月薄蝕,自
此而興。此事廣如《司南》第三內釋。此是略抄□□。


三焦咋焦反
音顀。


五聊反
國名也。人長一尺五寸。音堯。


阿難結集
今略陳綱要,以作五了。一結集時,二結
集主,三結集處,四結集眾,五結集人。


初時者,為佛涅槃,大地六種震動,江河倒流,暴風
卒起,百獸哮吼命盡,諸天人神號咷悲泣哽咽,法大聖人亦
皆滅度。佛滅度後,第一七日造棺槨成。第二七日佛在棺中,
於俱尸那城四門出入,一切大眾隨後往來。第三七日棺在香
臺,人天共燒,不能令燃。至第□七日,迦葉方來。更洗
佛身,千疊纏裹。入棺已後,內火自燃。一日之間,燒之都
[001-0105a]
盡。舍利八分,八國分之。將至本國中,各令起塔。比丘
自收燒佛灰燼,以為一塔;燒佛床座,以為一塔。後至四月
十五日,十塔一時成就。至十六日,安居結夏。總量舍利有
八石四升,香姓婆羅門,眾遣量之也。


二主者,如來涅槃,六欲諸天乃至遍得諸天,心自念
言:象王既去,象子亦隨。法商已過去,從誰求法寶?至迦
葉所,禮拜而說。先自年欲恚慢已除,其形譬如紫金柱。
上下端度妙無比,眼目清得猶蓮花。說偈讚已,白迦葉言:
人者不知,法城已頠,法海已竭,法幢已倒,法燈已滅,
行道者少,惡人轉盛。願以慈悲,建立佛法。時大迦葉心大
如海,證得不動,默然受請。遂即答言:我正欲作,汝今復
請。汝等今者且還所止。諸天奉命,各各而退。時大迦葉便
更念言:若結集者,應須施主。我今應往未生怨王所,令
彼具辦。迦葉進路,正逢王來。王見迦葉,從象墜下。迦葉
神力接之,令王免墮地。復聞佛滅,悶絕而死。迦葉先作七
木葉槽,知王聞佛滅,必定悶絕。以王於槽,周迴七返,王
方醒悟。因說結集,具備皆足。


三處者,《西域記》云:摩竭陀國古先君王所都之處,
城名矩奢揭羅,此云上茅,為此域中,多出勝上吉祥茅草,
故云上茅。崇山四周以為外廓。西通狹逕,北闢山門。東西
長,南北狹。周一百五十餘里。內宮子城周四十里。城北
門外行一里餘,至迦蘭羅陀竹林園。園西南上行五六里,南
[001-0106a]
山之陰,北山之陽,未生怨王為結集僧造斯石室。其室寬
廣,受千餘僧。四事所須,並皆充足。飲食百味,無一不周。


四眾者,《智度論》云:迦葉受請為結集故,至須彌山
頂,擊金揵槌而說偈言:諸大弟子,若念於佛,當報佛恩,
莫般涅槃。十方世界皆聞此語。諸大弟子飛來集會,至石室
所。迦葉告言:未來眾生深可憐愍,諸聖且待,莫入涅槃。
結集事訖,方可隨意。於時總得九百九十九人。唯除阿難猶
在學地。眾人白言:結集之人,事須無學。憍梵現在忉利天
上,應可囑之。一則數滿千人,二則堪受律藏。眾差一小羅
漢飛往命之。憍梵見來,非常怪異,問彼使曰:何事得來閻
浮提中?不有魔事乃至佛滅盡不耶?我師和尚舍利弗在
不?我同和尚目乾連在不?使言:並不忍見佛涅槃,於先滅
度。更問使言:佛已滅度,更有何事,應盡說之?遂答之言:
佛已入滅,結集三藏,故請尊者,傳授律文。唯願慈悲,降
臨彼眾。憍梵波提遂嘆無常,化火焚身,應時滅度。火中流
乳,至石室門。乳中有聲,說伽他曰:憍梵鉢提稽首禮,妙
眾第一大德僧。聞佛涅槃我亦爾,如大象去象子隨。時使從
天收三衣鉢,還至石室。是時一切國王四眾,圍遶石室十
二由旬。魔出畏聲,四眾驚怖。阿難迦葉,攝伏魔來,負
以三屍,人、狗、蛇等。魔被降已,結集方成也。


五人者,所謂慶喜及優波利。由慶喜身先住學地,迦
葉眾內先罰阿難如來在時五踈失事。一者佛意不度女人,由
[001-0107a]
汝請開,以是正法壞五百年,汝應須告罪懺悔。阿難答言:
三世諸佛,皆有四眾。二者如來俱尸耶城中背痛而臥,言
我須水,何不汲取?阿難答言:五百乘車截流而過,令水
濁故,由是不耶。迦葉復言:正使水濁,佛有神力,能令大
海水濁還清,汝何不取?是汝之罪,應告罪懺悔。三者迦葉
復言:佛問汝云:若有能修四神品者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我今好修。而不答。如是三問,而汝默然。由此令佛早取滅
度。阿難答言:由魔蔽故。四者踩僧伽梨衣,何故足迹?阿
難答言:風吹墮地,非懈怠故。五者佛涅槃後,以陰藏相示
諸女人,是為五見。阿難答言:彼諸女人等求署相故。懺
悔之中,一一如前。護度女人、不汲水、開修神足、足迹袈
裟、以陰藏相示諸女人五過,應須告罪懺悔。以出向外,令
修無學。阿難至外,徐步經行。初夜之間,見修都盡。既得
羅漢至石室門,迦葉令從鑰孔而入。入眾奉命,即令垂座集
修多羅藏。次差優波利結集律藏,復集論藏。羅漢有為阿
難。從是已來,聖教相續。界內結集,名上座部,迦葉為上
首故。界外結集,在後來者無別標首,但名大眾部也。或云
阿難一身,有三名別:阿難陀、阿難賢、阿難海,如次結集
毗尼、阿毗達摩、修多羅也。或聲聞、緣覺、菩薩藏藏等,
阿難如其次第結集也。已上明小乘三藏。大乘三藏,《智度
論》第二云:彌勒文殊將彼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菩薩三
[001-0108a]
藏,阿難主經,富樓那掌論,優波利守律。兩處結集,各有
三藏。所集之主,不離四人。小乘藏法,迦葉集也。


瘡疣
《顯隱詞》云:身上瘡,高出者為疣,為坎臼
者名瘡。又隨疏云:瘡疣,煩惱之異者。瘡是瘡疾;疣者贅,
謂剩肉也。煩惱中五鈍便名瘡,五利便名疣。或可分別名瘡,
俱生名疣也。


就命時到
命,盡也。又《賢愚經》云:就死時至也。


因緣俱勝
因謂發心,緣謂聞法也。


出家為道
為去音。,求也,證也。


如《法華經》彼龍女故
《法華經》第四云:文
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
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
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文殊師利言:有裟竭羅龍王女,
年始八歲,智惠利根,能至菩提。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
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薩道,未兼止息,觀
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
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傾便成正覺。時舍
利弗語龍女言:女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
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
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身猶有五障:一
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
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
[001-0109a]
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
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
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會眾皆見龍女忽
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
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
法。


違前二科三等無咎
《不思議品》須彌芥子何得
相容?須彌平無相,學體是空,以空納無相,何得不相容?
又須彌芥子相入如何?如碰不吸懺瑚珀捨草,卑麻油燃,燃
蛇影自現等。又科為二依內外違前二科:即前三品明其內護,
後之三品明其外護。又科為三依然引三等無咎:前三為內,第四
為外,下二為總。總彰經德,總明前二。又科為四依總中引
別如二文,總中分二。先顯經德示不思議,後總彰前具明
二護。又科為五依別中總:初二為內,內彰勝劣,次弁總依,
通前及後。次為外護,滿本所求。次因散花,表經奇特。後
總前四,內外依持。十三法師從因至果,十六國王等無上
寶故。又科為六依勝顯:開初因別果,別為六,合為一故。
依二判中,內非無外,外非無內,各依勝顯,彰內外故。
[001-0110a]


加行資糧二乘異生見有異也
《最勝王疏》第
五卷云:又變化分略有二種:一者小化王,一四洲異生二乘
資糧所見;二者大化王,三千界四加行位菩薩所見。


我今盧舍那
等者,《梵網經疏》云:「若依此經,
蓮華臺藏世界之中,坐花臺上實身成佛,名盧舍那。其千
花上千釋迦,則是千摩醯首羅天上各有一釋迦,此千釋迦
一一各化作百億釋迦故,有千百億釋迦於千百億國中菩提
樹下一時成佛。」


自受用身
者,能令自他受用種種法樂□。自即是
自受用身,受用力無畏等,種種法即樂故。唯佛即佛,乃能
知之。菩薩二千子,非可知也。他即他受用身,為十地[企-止+仁]便
令他菩薩受用法樂故也。


住解脫位
「望菩薩果名資糧,望涅槃果故名解
脫。」「解脫分故名解脫位。」「伏忍聖胎三十人,十住
十行十迴向,三世諸佛於中學,無不由此伏忍生」。四
曰種性菩薩。
[001-0111a]


習種銅輪二天下
修十住行,結為顯曰發心,治修
行生,貴具方便正心,及不退童真王灌頂。


三練磨心
《三乘入道疏抄》云:第一菩提廣大,屈
引他況已練,聞修大乘行,經三無數劫,不如三生六十劫,
四生一百劫取二乘因果也。引他況已練者,頌云:十方世界
諸有情,念念已發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三何自輕而
退屈。第二萬萬行難修屈省增修練,聞修施等心,便退屈謁
修施等萬行時,須頭與頭,須眼與等,極以難行,應求小果。
省已增修練者,頌云:汝已惡道經多劫,無益受苦省能超。
少行苦得菩提,大利不應生退屈。第三轉依難證屈引粗況妙
練者,頌云:薄比凡夫初發心,省擬欲求菩提果。汝已精進
經多劫,云何退屈苦沈淪?


性種性菩薩
「銀輪三天性種性」。十行結為頌
曰:「歡喜饒無違,無屈離癡亂,善現無難得,善法真實
行。」無著無縛等法界。


虛誑
謂妄語也。


離間
謂兩舌也。


粗惡
謂惡口也。


雜穢
謂倚語也。


由多荊確學為二音
確謂地瘦而硬,多諸石也。


果多辛辣來遶反
辛,甚也。
[001-0112a]


滅盡定
遶行地。隨疏云:即心、心所法,一聚悉皆
滅盡,故云滅盡也。


轉依義別略有四種
「一能轉道,二所轉依,三
所轉捨,四所轉得。如彼第十廣分別故。」


十三法師奉持文
者,「從初習忍至金剛定,如法
修行」,至「具一切智。」


十六國王奉持文
從「佛告波斯匿王言我滅度
後」至「信受奉行」。


對翻
咒何不講?凡諸咒法皆是密言。以此密詞能含
至理,加行念惠,勤而誦持,卻禍集福,革成聖故。無翻對,
亦不解釋。


火字二現喻一現業種
火字二不見,業種子不
可見。何以為喻?奉已見邊顯不見故。《因明論疏》云:謂
以所見邊與未見邊和合而說。所見邊者,謂以顯了分明;未
所見邊者,謂未顯了分明。以顯了分明顯未顯了分,令義平
等。順現法受者,謂此生造即此生熟;順次生受者,謂此
生造第二生熟;順後次受者,謂此生造從第三生後次第熟。
[001-0113a]
又業有三業,於時分定、異熟、不定,謂順現等三非定得
異熟。一者有業於異熟定時分定,謂不定業定得異熟。二
者有業於二俱定,謂順現等定得異熟。三者有業於二俱不
定,謂不定業非定得異熟。



〔錄文完〕



(方廣錩修訂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