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v0073 金剛禮-遼-通理大師 (master)




金剛禮



通理大師集整理者 達照



〔題解〕


《金剛禮》,中國僧人所撰懺儀典籍,作者通理,一卷。


通理(1048~1098)遼代著名高僧,法名恒策,字開玄,
俗姓王,通理為其賜號,西京道奉聖州樊山縣新安鎮(今河
北省涿鹿縣礬山堡鎮)人,他生於遼興宗重熙十七年,七歲
出家,活動于遼道宗咸雍、大康、大安年間,卒于遼道宗壽
昌四年。通理深受朝野敬仰,道宗對他非常器重,特賜紫袍,
皇室百官等100餘人禮他為師,門徒甚眾,德被遐邇。一生
以講經、傳戒、刻經為業,尤以續刻房山雲居寺遼代石經最
為傑出。


《金剛禮》為通理在續刻石經時所刻,他于大安九年
(1093)正月籌集刻經經費,主持刻經事宜,至壽昌元年
(1095)就停止刻經。所以,《金剛禮》最晚撰寫於他停刻
石經(即1095年)之前。由於歷代藏經均無收錄,因此它
的流傳情況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就其內容來看,屬於由念經
功德生發擴展而成的佛教「懺儀」類文獻,如文中說:「罪
障皆消滅,速圓般若海」。末後又說:「禮懺歸依竟,所集諸
聖因,施一切群生,皆共成佛道」。而通理在石經停刻之後
就到房山西北山區的蓮花峪結庵而居,後為道宗皇帝宣請為
「內殿懺悔主」。可見他對佛教「懺法」的精通。


《金剛禮》是依《金剛經》而創造的一種禮懺儀,共八
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標名《金剛禮一本》,作者「通理大師
集」,題注「作供、梵歎如常,依《慈氏禮》聲」。說明在舉
[001-0064a]
行「金剛禮」的儀式時,需要「上供」(即以精美的飯菜、
菓品等設立佛前,舉行一定的念誦儀式),念誦時的行腔、
接腔等(梵歎)與平常日用課誦的方式一樣,板點、節奏則
依《慈氏禮》的禮誦方法。可惜《慈氏禮》已經失傳,無從
考知《金剛禮》在念誦時的音調高低、節拍快慢。然行腔、
接腔與現在的佛教課誦似應無多大出入,如行腔者(一人,
即維那,僧職之一,在殿堂裏專務領唱)舉腔唱;「志心歸
命禮」,接腔者(眾人)接下來就唱:「法身非相,……一切
佛寶」。然後再舉腔,再接腔。這種禮懺方式,至今仍在漢
傳佛教圈裏頗為盛行,據說這種梵唄能夠反映出唐朝的梵唄
特徵。如田青教授說的:「從音樂上分析,讚類音樂先由『維
那』舉腔領唱,然後眾僧和之。舉腔之初,有腔無板。……
可視為唐樂遺緒」(參見《中國宗教音樂.中國漢傳佛教音
樂》,田青,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5月,第16頁)。


第二部分(即主體部分)是把《金剛經》的「三十二分」
的名稱彙集在一起,又把須菩提證得的「無諍三昧」放在末
尾,計三十三句,每句四字,共一百三十二字,再分為三類,
分別納入「一切佛寶、一切法寶、一切僧寶」之中,每類前
均冠以「志心歸命禮」,這與其他懺儀的形式是一致的,只
是在內容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第三、四部分是「發願、懺悔」,也是依《金剛經》的
內容而作的,如說:「三十二分滿」即指《金剛經》的三十
二分;「二十七疑遣」則指《金剛經》中的「二十七」處疑
難;又如:「先身有報障,今日受持經。暫被人輕賤,轉重
復還輕」。即依《金剛經》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
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
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而來,由此可見「金剛禮」是
《金剛經》中消業思想的具體展示。
[001-0065a]


第五、六、七、八部分與其他懺儀基本一致,分別為「唱
處世界」、「吟回向偈」、「志心普命」及末後的總廻向。


《金剛禮》作為佛教「懺儀」被保存下來,對中國佛教
的懺法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它用一種「楞嚴彎」
的形式雕刻,就給研究遼代版本提供了硬性的碑刻信息,同
時也是研究《金剛經》以及遼代佛教音樂的重要史料。此外,
本文獻對研究佛教的消業思想和信仰性形態都有其獨特的
參考價值。


陳燕珠女士曾對本文獻作過整理。需要說明的是,本懺
儀在房山石經遼代刻經中是以「楞嚴彎」的形式鐫刻上去的
(見「覆」帙,頁92下),這次為了合乎體例,依據佛教慣
用方法,把它轉寫成文本的形式,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




〔錄文〕


金剛禮一本


通理大師集



作供、梵歎如常,依慈氏禮聲




志心歸命禮:


「 法身非相,
 應化非真,
 福智無比,
 無為福勝,
 一相無相,
 化無所化,
 無斷無滅,
 法界通化,
 莊嚴淨土,
 如理實見,
 離色離相。
 一切佛寶。」



志心歸命禮:
[001-0066a]


「 善現啟請,
 尊重正教,
 無法可得,
 依法出生,
 一合相理,
 法會因由,
 大乘正宗,
 無得無說,
 持經功德,
 如法受持,
 非說所說。
 一切法寶。」



志心歸命禮:


「 妙行無住,
 正信希有,
 離相寂滅,
 能淨業障,
 一體同觀,
 威儀寂靜,
 究竟無我,
 知見不生,
 淨心行善,
 不受不貪。
 無諍三昧,
 一切僧寶。」




志心普奉為:


「 三十二分滿,
 一十八住圓,
 二十七疑遣,
 德海難思議。」



「 四恩並七趣,
 法界諸群生,
 罪障皆消滅,
 速圓般若海。」




志心懺悔



志心普懺願:


「 先身有報障,
 今日受持經。
 暫被人輕賤,
 轉重復還輕。」



「 唯願八金剛,
 清淨四菩薩。
 我今與眾生,
 速圓般若海。」


[001-0067a]



唱處世界



「 處世界,
 如虛空。
 如蓮花,
 不著水。
 心清淨,
 超於彼。
 稽首禮,
 無上尊。」




吟廻向偈



「 我以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廻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所。」




志心普命:


「 十身無礙佛,
 法報化三身。
 願共諸眾生,
 皆共成佛道。」



志心普命:


「 十藏甚深法,
 戒定慧三乘。
 願共諸眾生,
 皆共成佛道。」



志心普命:


「 十地聖賢僧,
 上中下三根。
 願共諸眾生,
 皆共成佛道。」



「 禮懺歸依竟,
 所集諸聖因。
 施一切群生,
 皆共成佛道。」





〔錄文完〕



(方廣錩修訂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