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71 重編諸天傳-宋-行霆 (master)


重編諸天傳下卷



大辯天傳



大辯天。乃略名也。光明經云。是說法者。我當益其樂
說辯才。令其所說莊嚴次第。善得大智。若散脂品中
乃云。不可思量智慧功德成就。大辯天經又云。廣宣
流布。乃至得聞是經。當令是等悉得猛利不可思議
大智慧聚。不可稱量福德之報。廣略之名。其義可見。
然最勝王經詳言其迹云。或在山嵒深險處。或在坎
窟及河道。或在大樹諸叢林。現為閻浮之長姊。身著
青色埜蚕衣。在處常翹於一足。常以八臂自莊嚴。各
持弓箭刀矟斧長杵鐵輪并羂索。帝釋諸天常供養。
皆共讚歎。盡歸依。師子虎狼恒圍繞。牛羊鷄等亦相
依。於一切時常護世。亦護一切眾生者。所言辯者。略
有四種。一者法無礙辯。百千名字分別不錯。即經云
善解無量種種方便。二者詞無礙辯。法流灌注而無
壅滯。即經云善能辯暢一切諸論。三者義無礙辯。諸
法究竟會行證真。即經云善知世間種種技術。能出
生死得不退轉。必定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
者樂說無礙辯。接物利生流通不倦。即經云我當益
其樂說辯才。乃至令不斷絕。夫超出三界疾至菩提。
以慧為先。故光明列品及鬼神品中皆以大辯在功
德天之前。此論正助為次也。散脂品中先功德而後
大辯者。以福慧為次。意謂由福以資慧。故大辯品中
[002-0429b]
云。能出生死。疾得菩提。功德品中以常在天上人中
受樂。值遇諸佛。速成菩提。散脂品中以人天之中常
受快樂。於未來世值遇諸佛。疾成菩提。是知正助則
以慧為正。以福為助。出生死故。超三界故。福若無慧
非波羅蜜故也。若以在人天中。必乃先福後慧。盖未
出三界以修福故。且離三塗而生在人天。然後以福
資慧。可至菩提。所以功德品云。三惡道苦。悉畢無餘。
散脂品中三惡趣分永滅無餘。古師謂。只欲求福。助
於說聽。良有以也。今之人推求福之心。但欲富樂而
莫存說聽之懷。良可鄙也。志於學者。得不仰大辯才
能與總持令不忘失者乎。讚曰。


「 大辯才天智慧主
 於說法人無總持
 令其句義無忘失
 文字次第使無違
 以大威神資四辯
 法義樂說及言詞
 此天所住依岩谷
 深險坎窟最幽奇
 泉澗叢林孤絕處
 身著青色埜蚕衣
 現為閻浮之長姊
 一足常翹一足垂
 八臂自在莊嚴具
 弓矟箭斧手持之
 寶杵鐵輪并羂索
 帝釋天眾共歸依
 師子虎狼牛羊等
 並來前後每相隨
 護諸眾生弘正法
 護世令安一切時
 有人若欲超三界
 當知智辯力難思」



功德天傳



梵語室利摩訶提毗耶。此云吉祥大天。涅槃及陀羅
[002-0429c]
尼集名功德天。皆其略也。光明散脂品中乃其云第
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舊傳釋云。第一威德。言
其體德也。成就眾事。言其功用也。其本因。則經云。我
巳於過去寶華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如來所。種諸
善根。其現益。則經云。是故我今隨念所視所至。方能
令眾生受諸快樂。若衣服飲食資生之具。七寶等。悉
無所乏。陀羅尼集云。鬼子母夫名德叉迦。女名功德
天。有妹名黑暗女。其居止也。光明云。於此北方毗沙
門天王。有城名曰阿尼曼陀。其城有園。名功德華光。
於是園中有最勝園。名曰金幢。七寶極妙。此即是我
常止住處。其天相也。陀羅尼集云。其身端正。赤白二
臂。𦘕作種種纓珞鐶釧耳璫天衣寶冠。天女左手持
如意珠。右手施無畏。於寶臺上坐。左邊𦘕梵摩天。手
執寶鏡。右邊𦘕帝釋天女散花供養。天女背後𦘕七
寶山。於天像上作五色雲。雲上安六牙白象。鼻絞瑪
瑙。缾缾中傾出種種物。灌於功德天頂上。天神背後
𦘕百寶花林。頭上𦘕作千葉寶盖。盖上諸天妓樂散
花供養。其像底下右邊𦘕作呪師形。著鮮白衣。手把
香爐胡跪供養。良由此天昔種善根之故。所感福報
如是。能令眾生成就眾福。護持一切令足所須。亦與
大辯四王等擁護四方。令無灾禍。又令稱金光明經。
為我供養諸佛世尊。三稱我名燒香供養。別以香華
種種美味供施於我。灑散諸方。即能聚集資財寶物。
我時慈念多與資生。若供施時。令誦其呪。讀誦通利。
[002-0430a]
七日七夜受持八戒。供十方佛。為自及他回向具足
阿耨多羅。智論云。昔有人十二年事於大天。遂感天
人賜與德缾。缾中出生一切珍寶。此人忽起憍慢。以
双足踏於缾上。其缾遂破。寶物皆無。古師嘗謂。凡求
福者助於說聽。所以經云。是說法者我當隨其所須
之物及餘資產。供給無乏。令心安住。晝夜勸樂。正念
思惟是經章句。分別深義廣宣流布。令不斷絕。是諸
眾生聽是經巳。於未來世常在人天。值遇諸佛。速成
菩提。四明云。若為自身受五欲樂。希望財寶。即輪回
業。眾聖所呵。尊天寧護。是知若世間福。雖感德缾。終
須破散。以福資慧。成出世因財。果滿二嚴。依正殊報。
凡興供者無時於斯。讚曰。


「 有天女號大吉祥
 成就眾事最為長
 寶華佛時種善本
 感應能隨所念方
 常在北天為止住
 阿尼城園號華光
 更有勝園金幢處
 七寶極妙數難量
 天身鮮白相端正
 坐在金臺高勝床
 纓絡花冠及鐶釧
 種種天衣及耳璫
 左手持珠右無畏
 梵天執鏡侍其傍
 背於寶山雲五色
 花林百卉盡芬芳
 白象鼻絞瑪瑙器
 缾中傾寶數無央
 灌其天頂莊嚴聚
 呪師跪伏兒端莊
 若或稱名而供養
 別敷好座具花香
 一切資生皆具足
 無論財寶及牛羊
[002-0430b]
 所求成就難思事
 意令法會善敷揚」



韋天將軍傳



靈威要略曰。天神姓韋。諱琨。南方天王八將之一臣
也。四王合三十二將。而為其首。生知聦慧。早離塵欲。
清淨梵行。修童真業。面受佛囑。外護在懷。用統三洲。
住持為最。亡我亡瑕。殷憂於四部。達物達化。大濟於
五乘。光明鬼神品中有韋䭾天神。梵語韋䭾。此云智
論。今此則以韋為姓。雖類華夏一經之裔。而其天神
隱顯其號。烏可惻量。唐高宗乾封歲。京師淨業寺道
宣律師。因覩韋天嘗問律相等事。律師述靈威要略。
并律相感通二傳。備載其實。如要略中。天神姓費。自
述云。弟子迦葉佛時生在初天。在韋將軍下。諸天貪
欲如醉。弟子以宿願力不受天欲。清淨梵行。徧敬毗
尼。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若有事至四王所。王
見皆起。自唐高宗巳來。諸處伽藍及建立熏修。皆設
像崇敬。彰護法之功。其間感應錄於文集者甚多。然
童真乃十住中第八住。而賢乎聖乎。孰可知之。讚曰。


「 四王三十二大將
 南方韋天以為先
 生知聰慧離塵欲
 清淨梵行威儀全
 修童真業持禁戒
 迦葉佛時志巳堅
 四部殷憂常守衛
 三洲護法應機緣
 名姓隨凡安可惻
 示迹唐朝遇道宣
 備言佛教深幽事
 律相靈威二集傳
 或見四王王起接
 是知無染所當然
[002-0430c]
 爰自乾封崇至化
 逮今名位列諸天
 每在伽藍或蘭若
 熏修之所現威權
 頭頂金兜橫寶杵
 合十指掌兒童年
 或警行人令進行
 或隨方所護其邊
 却除外障令無惱
 庶幾佛日照三千」



堅牢地神傳



地神乃總號。安住不動皆地神。故堅牢乃別名。揀非
他故。光明中品名與標人。左右其語。今依品名也。集
要引嘉祥云。堅牢者。理體不可壞也。如金剛王無能
破者。地者。依持出生。乃智用也。造化不測。故稱為神。
智者亦云。巳上諸天或住善權方便道。為眾生法父。
住善實智度母。為眾生母。譬如陰陽覆載萬物。智度
養育出生眾善無改變。曰堅牢。常也。能荷樂也。能生
淨也。名之為他德自在。戒也。稱之為神。此舊傳引四
德以釋其名也。觀佛三昧經有王問佛。汝之功德誰
為證明。佛即垂無畏手指地。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堅
牢地神涌出唱言。我是證明。金光明中。隨是經典所
流布處。是地分中。敷師子座。令說法者。廣演宣說。我
當在中常作宿衛。隱蔽其身。於法座下。頂戴其足。此
其護法敬人也。我聞法巳。服甘露味。增益身力等。此
其聞法得益也。而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悉得
眾味增長具足。豐壤肥濃過於今日。此其舉體依持
也。藥草華果美色香味皆悉具足。眾生食巳增長壽
命色力辯安。乃至隨其所樂。此其出生利物也。得是
[002-0431a]
威德。乃至聽受是經。此其令他獲益也。各應相慶。乃
至常生天上人中受樂。此其遇佛遠惡也。若說一喻
一句及稱首題。令其受樂。深信三寶。疾至菩提。此其
不退正信也。此土並略所述之文。以題其行其像也。
集要令作天女之相。花卉林木一時𥪰秀。地天合掌。
無量諸仙採時花果。前後圍遶。轉法輪經云。有諸地
天知波羅柰欲轉法輪。為佛置大圓轉殿。種種莊嚴。
縱橫七千由旬。虗空諸天以寶盖嚴飾。地藏經。佛告
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閻浮土地悉
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具從地而
有。皆因汝力然。流布經處。於說法人。以頂其足。於其
花果出生滋益。世出世法皆受其賜。而功亦大矣。讚
曰。


「 住善實智以為母
 荷負萬物使依持
 體性堅牢不可壞
 備彰神用以名之
 果實花卉因其力
 出生地味倍豐肥
 始自如來成道處
 便為作證現希奇
 初轉法輪置宮殿
 莊嚴異寶及琉璃
 洎向光明宣妙旨
 欲言宿衛每相隨
 於說法人頂双足
 由服甘露色充滋
 一切事業令成辦
 身心適悅每安怡
 聽是經者長深信
 值遇諸佛成菩提
 天像莊嚴天女相
 執華果從盡周圍
 百卉芬芳於大地
 群木森秀茂繁枝
[002-0431b]
 萬物出生皆地力
 況於成實總其司
 又向法門垂勝力
 敢忘孚祐致虔祈」



菩提樹神傳



梵語菩提。此云道。由此神守護如來成道之處菩提
樹。故以立其名。光明中乃連別名云道場菩提樹神。
名等增益。西域記曰。其樹在摩竭國尼連河西南十
里。本行集經云。菩薩將至道樹。色界諸天先以天繒
幡盖懸於樹上。用為幖幟。又慈恩傳。玄弉至彼。見其
樹枯顇。唯向東茂發一枝。色甚青翠。以表大教東流
之像也。西域記云。樹本名畢鉢羅。佛昔在世。高數百
尺。累經殘伐。猶高四五丈。華嚴經中言菩提樹王。即
此處也。其樹莖幹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每涅槃
日葉皆凋落。頃之復故。此天女不唯守護此樹。而乃
彰益。亦在佛因中為流水長者子。時現半身。讚隨名
定。實救十千魚。故光明會中凡四品經。佛獨與此天
說。于昔因而兼讚歎。而讚佛中女天自云。我常念佛。
樂見世尊。常作誓願。不離佛日。乃至亦常修行最上
大悲。至乎世尊讚云。善哉善哉。快說是言。是知大權
示迹微妙難思。舊傳約表云。依實相理地。一切種智
而為根莖。三十七品以為枝葉。開萬行因花。結四十
二位之果。四接覆陰於群生。現神身而佐嘉會。華嚴
表法廣有其文。諸經讚護亦非一二。讚曰。


「 摩竭提國西南隅
 去尼連河十里餘
 有菩提樹甚高聳
 上有天神於此居
[002-0431c]
 既乃守護令堅固
 立名因此著經書
 此即如來成道處
 至今垂陰尚扶疎
 佛始將往於其下
 諸天繒盖預高舒
 樹神別名等增益
 曾告流水乃其初
 應當隨名以定實
 枯池速救十千魚
 故今天子蒙授記
 信知因行果應如
 金光明會對揚處
 經文四品委談諸
 常發誓願樂見佛
 觀一切性皆空虗
 我佛即從三昧起
 善哉快說以稱譽
 因果互嚴於佛化
 端知真是大權歟」



鬼子母天傳



顯正論云。鬼子母。父名歡喜。夫名圓滿具足藥叉。姉
名炙匿。妹名摩尼鉢。鬼子母生一千子。在閻浮提最
小者名愛奴。偏所憐惜。常食人子。佛為化彼。將愛奴
鉢下藏之。母於天上人間覓之不得。佛遂化之。令僧
施食與之。鬼子母經云。有一千子。皆為鬼王。一王統
數萬鬼眾。五百在天上嬈諸天。五百在世上嬈帝王
人民。或自稱林木神水神地神船車宅舍。晝夜夢𥧌。
恐怖作恠。佛為受五戒。得須陀洹。白佛言。我欲止佛
精舍旁。呼千子。凡天上人間無子息者。我當與之。姊
名炙匿主人產。妹名浮陀羅尼鉢。主天上人間鬼。四
海船車治生財產。陀羅尼集云。鬼子母。夫名德叉迦。
大兒名唯奢叉。次兒名散脂大將。小兒名摩尼䟦陀。
女名功德天。寄歸傳云。西方諸寺𦘕天母抱一兒於
[002-0432a]
膝。乃四天王之眾有疾病無兒膝者饗食薦之。咸皆
遂願。其名號也。或云訶利帝母。光明中連稱訶利帝
南鬼子母等。及五百神。百錄云。訶利帝南鬼子母等
五百眷屬。今古多疑為二神。故多不同。今準孔雀經
云。散脂迦大將。訶利帝母。及五百子。則知只一神也。
又訶利帝母真言法云。𦘕作天女像。金色身。著天衣。
頭冠纓絡。坐寶臺上。垂下兩足。於足兩邊𦘕二孩子。
傍其臺立。於一膝上各坐一孩子。又在懷中抱一孩
子。於右手中持吉祥果。又其中自云。我本藥叉女。如
來授我三歸依。其𦘕像法與前寄歸傳文亦大同。是
知止是一天。主人間男女。而鬼主母由授歸戒。故旁
為呼千子。同依佛宇。不惱天人。讚曰有呪曰。唵弩弩莾哩迦呬帝娑
婆訶


「 訶利帝南鬼子母
 四王所統為藥叉
 父名歡喜居凡地
 夫乃圓滿德叉迦
 親生千子閻浮果
 半居人世半天魔
 女功德天吉祥者
 長男立字號唯奢
 妹名浮陀摩尼鉢
 主領財產及舡車
 小兒愛奴偏護惜
 或號之為尼䟦陀
 由茲鬼眾數無量
 食人男女日偏多
 我佛化之以方便
 取子琉璃鉢覆遮
 徧往四天無覔處
 却來佛所願回邪
 既授三歸持不殺
 令僧施食飽河沙
 旁招千子咸興善
 却依佛宇護禪那
[002-0432b]
 人有新產令無害
 求男女者裔其家
 此實一切鬼之母
 敢因法會薦香花」



摩利支天傳



梵語摩利支。或云大摩利支。此翻陽炎。由此天不可
見。不可捉。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如陽炎故也。舊譯有
摩利支天經一卷。大宋新譯有大摩里支菩薩經七
卷。廣略雖不同。而言此天神用不異。新譯文云。佛言
有菩薩名摩里支。恒行日月。不能得見。亦不能捉。不
能禁縛。火不能燒。水不能漂。離諸怖畏。無敢輕慢。諸
惡怨家皆不得便。我昔知彼名號。亦不能見其菩薩
身相。乃黃金色。作童女相。掛青天衣。手執蓮華。頂戴
寶塔。坐無憂樹下。孔雀經云。摩利支藥叉。羅摩脚磋
住。金光明鬼神品云。睒摩利子。皆梵音楚夏也。其經
中新譯七卷之者。廣出諸呪。能令有情隱身於路。或
水火王難盜賊軍陣皆可隱身。令不得便。諸呪之中
有六字最上心真言。曰。唵里支娑縛二合賀。
此真言印。二字合掌。十指微曲。如華開敷。却二大指。
屈捻二中指。如拳相。結跏趺坐。安印相於臍輪上下。
若求最勝上法而得用之。若中下事。不許用之。速能
成就。別明成就法。令行人想彼菩薩。坐金色豬身上。
著白衣。頂戴寶塔。左手執無憂樹枝。復有群猪圍繞。
作此觀巳。若速出道路。如有賊等大難。以手執自身
衣服。念心真言七徧加持衣角。復結彼衣角。冤賊等
難不能侵害。又有大摩里支降伏冤兵之法。文廣不
[002-0432c]
錄。復有觀想法。想菩薩身作忿怒。有三面。面有三目。
一作猪面。利牙外出。舌如閃電。為大惡相。身出炎𦦨。
偏袒青衣。身黃金色。種種莊嚴。臂有其八。右手持金
剛杵。金剛鈎。左手持弓。右無憂樹枝羂索。頂戴寶塔。
立月輪內。右足如舞蹈勢。左足蹈冤家。經中八臂執
捉不同。或云左手持弓索無憂樹枝及線。右手執金
剛杵箭。其三面者。正面作黃金色微笑。左面黑色出
舌顰眉。作大醜惡相令人怕怖。右面如同秋月圓滿
清淨。然此等皆有所謂而對治之耳。此經七卷之文
乃 宋朝大宗皇帝時西天譯經三藏大息灾所譯。
印呪壇場。文其周備。 大宗皇帝御製聖教序以冠
其首。故祈福之處參入天位。然印本舊譯。經後附入
感應。乃相州有人夜夢群猪繞一車。車中盡是文字。
一鬼牽其車。因問其鬼。鬼曰。此乃合殺戮兵戈之籍。
其人看之。盡錄人之姓名。遂問曰。有名字如何得免。
鬼曰。有大摩利支天經。若能誦之。并稱天名。可得免
也。及覺遂請其經。及日持聖號。不數月果有兵危。而
得免之。若爾則不思議力誠可依憑。得不崇心以祈
求安兵革者乎。讚曰。


「 有天號曰摩利支
 行日月前誰見之
 水火兵難及恐怖
 一切冤魔難執持
 身相乃作黃金色
 顏如童子掛青衣
 頂戴寶塔或端坐
 手執無憂花樹枝
 或執蓮華或八臂
 前後圍繞乃群豬
[002-0433a]
 或執弓箭金剛杵
 鈎索等物示靈儀
 或復正面金光聚
 或如滿月或顰眉
 現以三面面三目
 種種威容各對治
 呪法觀想令成就
 冤魔銷散免灾危
 由我皇朝經再譯
 徧令佛宇建靈祠
 每有感通垂化迹
 持名誦呪伏慈威」



或添作二十位者。更足成日月天子等四位。


日宮天子傳



梵語須梨耶。此云日。說文曰。日者實也。太陽之精。上
騰為日。中有金烏。下有大龍輔之。天文曰。日者陽星
之宗。張衡志云。日天之精也。金精火珠所成。能熱能
照。大威德經云。亦名百光熾盛。無上圓形。普化令喜。
勝意不瞋。無畏破暗。約有百名。若華嚴中日天子眾
號無量。今準法華云。日宮寶光天子也。十二遊經云。
成劫之時。人食香稻。黑暗便生。西方阿彌陀佛令寶
應聲吉祥二菩薩造其日月。開人眼目。異相云。日月
天子白佛言。當作何業為日月天。佛言。由四緣故。一
常喜布施。二修身持行。三奉持戒法不犯威儀。四然
燈供佛。次修十善不殺等行。得生其中。俱舍云。日齊
須彌山半。去地五十一踰繕那。阿含云。日天子城郭
縱橫五十一由旬。樓炭經云。日宮城郭方正二千四
十里。纓絡經云。日宮殿七重。相去各七由旬。牆高十
二由旬。有其千門。皆百寶所成。異相云。城方一百四
十里。高四十里。光射人目。見之若圓。五風運持。不令
[002-0433b]
停住。長阿含經云。日天宮殿高十六由旬。周帀欄楯。
行時百千諸天神導引也。前之所說。或有不同。由城
有內外見有小大。故見差別。樓炭經云。日天壽量與
四天王同。右遶書云。天輪左轉。日月右旋。其日乃自
西南東北而行。由日行遲而天輪速。故帶而轉遂。令
人間謂日自東南西北而轉。智度論云。右遶者自東
至南。自南至西。自西至北。自北至東。日月星辰圍遶
須彌亦復如是。因本經云。日天宮殿繞須彌山半。常
行不息。南閻浮提日正中時。東弗婆提日則始沒。西
瞿耶尼日將出時。北鬱單越正當夜半。六月北行漸
移向北。每日六俱盧舍。六月南行亦漸移向南。每日
六俱盧舍一俱盧舍乃六里也。在閻浮提最極南垂。他形狹近。
日過速疾於冬分時。晝短夜長。六月過巳。漸向北行。
每一日中移六俱盧舍。故在閻浮提洲處中而行。北
寬行久。所以晝長夜短。因本經云。須彌山外有佉提
羅伽山等山。日天宮殿六月此傳言。六月以六月陰。六月陽。如莊子六月息
者也。非謂定指季夏六月之中向北道行。照觸彼山。令生熟故。又

須彌山佉提羅伽山。二山之間有須彌留海。闊八萬
四千由旬。日天宮殿六月之中向南行時。照觸彼海。
令寒冷故。因本經云。日天子身光照閻浮檀。輦輦光
照。宮殿光明相接。而有一千光明。五百傍照。五百下
照其宮殿也。以天金及頗梨合成。起世經云。有五種
故。障其光明而暗。謂煙雲塵霧修羅手障。楞嚴經云。
惡業眾生同分妄見。遂見薄蝕。金光明中。由其國王
[002-0433c]
專行暴惡。不修善事。故二日並現。或日月薄蝕。日月
無光也。漢天文志云。日蝕。君王當修德也。夫日輪升
天。六合皆照。則光明破暗。洎成熟萬物。功實大矣。乃
日天子之賜。得不興供於法會焉。讚曰。


「 日之炎體太陽精
 寶光天子禦宮城
 或號熾盛及勝意
 如是共有百種名
 由人成劫食香稻
 遂即能令黑暗生
 無量壽佛遣侍者
 菩薩名為寶應聲
 來造日輪破長夜
 遂得眼目開昏盲
 其城高廣千門啟
 一一無非七寶成
 由光照輦及宮殿
 兩處交接映光晶
 所以明曜射人目
 世間皆謂是圓形
 晝夜周行四洲上
 五風運持不暫停
 六月南行六月北
 遂令寒暑有相傾
 晝夜短長寬狹異
 或時薄蝕有虧盈
 大哉照世光明主
 願臨法會赴虔誠」



月宮天子傳



梵語婆奴。此翻光者。又翻月也。釋名云。月者闕也。太
陰之精。陰星之宗。張衡云。水之精也。大威德經云。金
脂星主光者。空主宿王等。凡五百名。華嚴中月天子
無量。今依法華云。月宮明月天子。成劫之時。人食香
稻。黑暗便生。吉祥菩薩造月輪以照夜。其修因壽量
並同日光天子也。其去地也。俱舍論云五十踰繕那。
阿含云月天子城郭縱廣五十由旬。阿含云。月宮城
[002-0434a]
郭廣長一千九百六十里。俱舍云玻胝迦寶為體。水
珠所助。能照能冷。周一百五十由旬。立世阿毗曇云。
日月相去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日行疾三由旬。白月
初日在前。黑月初日在後。纓絡經云。以五風運持不
令停住。起世經云。月圓闕者有三義故。一背相轉。由
月天以天銀及琉璃合成。宮殿背相而轉漸圓者。白
銀見故。漸闕者琉璃面轉故。二青衣天所覆光。三日
光影覆。即日月相望及合璧而晦。因本經云。以何因
緣月宮有影。此大洲中閻浮提樹高大。影現月輪。以
此有影。蓮華經云。此樹有雞王。以棲其上。彼鳴則天
下雞皆鳴。法苑中云。婆羅痆斯國有三獸塔。是如來
修行時燒身之處。劫初有狐兔猿相悅為友。帝釋欲
驗修菩薩行者。乃化作一老夫。安慰三獸。乃曰。今正
飢乏。何以饋食。狐取鮮鯉。猿採果實。唯兔空迴。兔令
猿狐聚薪以火藏內。遂俟火熾投身火中。以身願充
一餐。老夫復帝釋身。感其心。故寄之月輪。傳乎後世。
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漢紀云。月行之道。黑道二
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東。立春
春分東從青道。立秋秋分西從白道。立冬冬至北從
黑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青赤出陽道。白黑出陰道。
若夏月失節度而妄行。出陽道則旱。出陰道則水。楞
嚴經暈適背玦負耳虹蜺。種種惡相。淨覺解云。此皆
日月邊之惡氣也。漢天文志云。日月薄蝕。怪雲變氣。
皆陰陽之精。本在地而上應於天者也。政失於此而
[002-0434b]
變見於彼。猶影之象形。響之應聲。又云。月者刑也。月
食修刑。是以說文凡禍福等字畫从示二。乃古文上
字也。小者古文作巛。即日月星辰三光也。天欲令人
悔過。必於三光以垂象。下示於人。令其知過必改也。
是知月光陰滋萬物。夜發光明。功次於日光者焉。讚
曰。


「 太陰之精號明月
 天子居于白銀宮
 成劫時人食香稻
 黑暗便生皆昏蒙
 吉祥菩薩之所化
 月輪於是乘五風
 玻胝迦寶水珠體
 能照能冷成陰功
 去地五十繕那許
 修因壽量與日同
 右遶須彌常不息
 與日遲速咸住空
 圓闕由于城面轉
 青衣天覆及曈朦
 閻浮提樹光影現
 上有天雞鳴其中
 佛作兔時曾結友
 猿狐異類交情通
 帝釋試之觀大器
 各持所食共來供
 唯有兔時無物至
 自投入火以身充
 帝釋感彼希有事
 月中寄迹傳無窮
 萬物賴月滋永夜
 宜尊寶像啟修崇」



娑竭龍王傳



大集等經中云。娑竭羅。大雲請雨經及光明經曰。婆
伽羅王。須彌藏等經曰。婆難陀。孔雀經云。娑薛羅。乃
梵音楚夏。此云鹹海。華嚴疏梵語三慕達囉。此云龍
王。即大鹹海之中龍王也。須彌藏經云。善住龍王為
[002-0434c]
一切象龍主。婆難陀龍王為一切蛇龍主。阿耨達龍
王為一切馬龍主。婆樓那龍王為一切魚龍主。摩那
蘇婆帝龍王為一切蝦蟇龍主。又孔雀經列一百七
十七龍王。今娑竭羅當第七位。居大海龍王之次。大
雲經列百七十餘龍王。當第三位。今所以獨供娑竭
羅者。一是蛇龍之主。為龍本類故。二是大權之中。每
對佛弘護故。三佛之法寶在其宮故。四自唐巳來徧
靈應故。由集要云。蛇龍乃其本類。餘皆旁類也。故知
為五龍之主耳。又如海龍王經.法華.華嚴.大集偏稱
此位。故知大權弘護力勝。又如龍樹入其宮。見法堂
無量。法華中文殊師利所化八歲龍女。即娑竭羅王
之女。大集亦云娑竭羅龍王有子。名青蓮華。面身相
端正等。處胎經云。吾於海中與龍說法。無數龍神龍
子得道。吾留金色全身舍利百三十枚令供養之。故
知佛之法寶在其宮中。又帝心尊者北塔銘云。唐大
宗朝大旱。諸處祈禱無感。遂遣中使命順和尚祈雨。
順令中使往抱腹山草庵中。有老僧著木履行道。可
云終南山杜順和尚伸意。天久不雨。願降甘澤。使至
果如其言。即述前語。老僧乃云。大凡降雨。須天符牒。
今雖無天符。順和尚有旨。則如天符牒無異。汝可速
回。使回至都。雨即隨至。太宗遣使往謝。順問老僧何
人。順乃云龍王也。遂遣使抱腹山。傳宣使至。止見草
木深林。初無草庵。遂賜順為帝心禪師焉。大凡諸龍
業報不一。如薰聞記說龍有四種。一守護天宮持令
[002-0435a]
不落。二興雲致雨。三蛇龍決江開瀆。四伏藏龍主輪
王及福德人藏。淨名疏云。龍是畜生道。正報似蛇。依
報七寶宮殿。與天無異。亦能變形。為端正人。通胎卵
濕化四種生。壽一中劫二十增減為一中劫。壽盡為金翅之鳥
所食。僧護經云。龍有五法不能隱身。一者生時。二者
死時。三者睡時。四者瞋時。五者交時。迦葉詰難陀經
云。龍有三苦。一者雖食百味飲。入口即化為蝦蟇。二
婇女端正。欲為夫歸。二蛇相交。三背道布鱗。沙石生
其中。痛乃連心。僧祇律云一。日之中三過皮肉落熱
沙薄身。海龍王經云。昔在人中作大福田。受天福故。
神受自在。不持齋戒。受惡報身。金翅鳥日食五百水
龍。一龍王能受八戒。則免斯害。具如菩薩處胎經說。
又若得袈裟一片一縷安於身上。亦可得免。僧祇律
云。往因布施。今日奉養。同天神力。廣大龍宮。飲食有
能盡壽銷者。有二十年銷者。有七年銷者。今娑竭羅
龍王乃大權菩薩現此龍身。故華嚴說位皆十地。住
不思議解脫。欲降雨時。三日之中先布密雲。所降之
雨不從口出。不從身出。端坐深宮。舉念之時其雨普
洽。竪亘六天。橫徧四域。以時雨霪無所夭害。位居十
地。迹示龍身。護法護民。其利博矣。讚曰。


「 娑竭羅王主蛇龍
 弘護佛法使興隆
 大唐巳來多感應
 故今法會仰深功
 有女八歲成正覺
 青蓮華子美儀容
 佛至其宮宣妙法
 金色舍利留其宮
[002-0435b]
 唐初昔年因亢旱
 曾蒙杜順指其蹤
 天使往見於僧相
 即時甘澤降靈空
 大抵群龍非一類
 胎卵濕化生非同
 正報乃蛇受天福
 金翅來吞而壽終
 三種苦相誠難受
 五不能隱事須從
 獨有大權垂化迹
 位居十地報難窮
 欲降雨時身不動
 先布密雲三日中
 舉念之間洽遐邇
 百穀咸秀使年豐
 如是利生無礙力
 願臨佛會賜靈通」



閻摩羅王傳



梵語閻摩羅。或閻摩杜羅。或夜魔盧迦。俱舍論云。閻
羅。或云琰摩羅。藥師經云。琰摩。乃經論互出不同。或
梵語之音楚夏。此翻雙王。亦云隻王。由兄與妹皆作
地獄之主。故名雙。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云隻。新譯
云靜息。俱舍譯云息諍。由此止息罪人諍故。或以業
鏡。或示罪惡之處。及與伴類。令明了故。顯揚論.正法
念經以鬼趣収。瑜伽論開地獄趣収。探玄記云。依諸
聖教。說有五種。一是地獄趣攝。如瑜伽第二說。二是
鬼趣攝。如瑜伽菩薩地說。更有經文不錄。三非二趣
攝。如華嚴經文。別有閻羅王趣故。四是變化如觀佛
三昧經第五說及二十唯識等說。五是菩薩作。如瑜
伽第七十七卷云。炎魔名法王。為利益為作損。應言
唯作益。故知是菩薩也。又正法念經中閻羅王為人
說偈言。汝得人身不修道。如至寶山空手歸。汝令自
[002-0435c]
作還自受。呌喚苦者欲何為。言地獄者。梵語捺落處。
此云苦噐。圭山修證儀云。順世間稱為牢獄。今以地
下有獄。故稱地獄。若正翻。當云苦噐。言盛貯苦人之
器。今義淨翻地獄也。淨土三昧經云。閻羅鬼王總治
一百四十地獄。正法念經云。閻羅王在冥司。三時自
受其苦。宮殿皆變炎熾鐵城。所食鐵丸銅汁等以酬
惡報也。過巳還舉善心。復見宮殿百寶莊嚴。以酬善
因也。阿含經云。閻浮提南有金剛山。山中有宮殿。縱
廣六十由旬。地獄經云。城廣三萬里。金銀所成。有十
八小王。淨土三昧經云。有三十獄王。十王經云。閻羅
於未來世作佛。號曰普王如來。集要云。閻浮洲南二
鐵圍山外。有閻羅王宮殿。縱廣六十由旬。七重墻壁。
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其外七重多羅行樹。臺殿園苑
種種可觀。王以惡業自然而有。赤鎔銅汁在前殿。即
變成鐵。五欲功德皆沒。王見此巳。怖畏不安。即走入
內。時守獄者取王高舉撲之。以鎔銅汁瀉置口中。次
第焦爛。從下而出。王作是念。所住宮殿等由昔作惡
悉皆隱沒。今受此苦。願捨是身。於佛法中出家入道。
既發善念。所住宮殿還復如舊。便得快樂。言其惡因
者。昔毗沙王與維陀始王共戰。兵刀不如。遂與十八
大臣及百萬眾同發願言。願我復生為地獄主。治此
罪人。今日惡報。願悉現前。其壽限也。俱舍說等活地
獄與四天王天等。其八大獄倍倍增之。嗚呼。善惡之
報如影隨形。端不虗矣。而其苦樂端由一念故。所以
[002-0436a]
閻羅善念纔興。苦相即滅。其由明來暗去耳。藥師又
云。一切眾生有俱生神。隨其善惡悉皆記錄。授與琰
摩法王之使。隨其善惡而處斷之。又五天使者經云。
閻羅見罪人必切齒相責。曾遣髮白目暗耳聾病瘦
無力五使者相報。云何不知則於警覺。於人誠大權
也。所以瑜伽稱為唯益。藥師名王之使。十王記為普
王如來。良有以也。此實冥府之主。地獄之尊。光明鬼
神品特列其名。既崇法會得不崇奉者乎。讚曰。


「 閻摩杜羅乃雙王
 主於冥府事多彰
 兄妹分治男女獄
 或稱鬼趣或分張
 或說化現或菩薩
 隨其識境現難量
 十八小王三十眾
 咸參治事考條章
 見罪人至必呵責
 自作自受苦須當
 所治苦噐地下獄
 所居宮殿類天堂
 其城住在閻浮下
 七重行樹七重墻
 三時惡報王亦受
 鐵丸吞食飲銅漿
 善心忽發祈依佛
 出家入道向僧坊
 所居还復同天報
 再羅侍從顯靈光
 五天遣使令知覺
 信應警䇿念無常
 佛曾親授當來記
 普王遍證菩提場
 大權今日司幽陰
 但增利益濟無央
 既有恩光利存沒
 是宜法會略稱揚」



傳後續辯



昔智者法師嘗曰。男天女天所以不同。盖彰慈威折
[002-0436b]
攝。然此論其相儀耳。非定男女也。如四王.金剛.韋天.
散脂.娑竭.閻摩之類。乃男天也。梵釋摩醯.功德.大辨.
地神.樹神.鬼子母.摩利支.日月天子。皆女天也。男天
故威而折。女天故慈而攝。然此亦大槩之論。且如大
辨.摩醯摩利支或現八臂。手執利噐。豈專慈也。韋天
作童男形。豈專威也。故在諸天慈威折攝無不具者。
就其勝而言之可也。


右辨慈威折攝。


摩醯首羅。色頂天主。亦三界主。故云尊極梵王。色界
天主亦大千主。故以有覺觀。故統上冠下。故云號令
主。帝釋地居天主。亦三十三天主。亦欲界主。此即智
論三天主也。四王四方四界之主。亦八部主。又二十
八部三十二將主。金剛密迹護千佛教法主。散脂二
十八部主。韋天三洲護法主。地神百糓主。樹神菩提
場主。鬼子母鬼王母主。護男女主。摩利支天救兵難
主。日月天子為晝夜光明主。娑竭羅五龍主。閻摩羅
幽冥主。此皆世間主也。獨有功德天主世出世福德。
大辨才主世出世智慧。乃二嚴主。所以光明獨於散
脂品中稱之。意在此也。百錄令特奉之。亦為此也。然
若列梵釋等世主。自當回護。欲以臣佐而居帝王之
上。恐不可也。


右辨眾天所主。


或云諸天之本莫非大權。故經云。一切皆是大菩薩
等。而迹示天身。然推其本。則何獨天神。所以常不輕
[002-0436c]
禮一切眾。唐飛錫念未來佛。而百錄之中不許僧禮
天者。盖就迹之顯了故也。談天之本迹者。當須察此。


右辯天本迹。


或云散脂密迹洎龍王閻羅地神樹神安得稱天。或
鬼趣藥叉品類別故。然法苑云。天有四種。一世間天。
諸國王受天福。二生天。四王巳上至非非想。三淨天。
須陀洹至菩薩。四解義天。於文義自在。又婆娑沙論
云。光明照曜故名為天。又天者自然自在為義。若爾
則雖娑竭龍身閻摩鬼趣皆受天福。宮殿百寶豈非
可以稱天乎。舊說云云。今所不取。


右辯通稱為天。


或云梵釋之尊。鬼趣之劣。安得同列此舊傳文。今謂如常
佛會。八部同臨。華嚴四十二眾。凡聖皆列。諸經廣有
其文。何獨至疑於此耶。


右辨尊劣同列。


近有偽書。號總聖錄。出十六天并韋天。昔因其間曰。
幾世為國王。幾世為長者等。考之藏典。並無所據。又
云一千二百卷在西竺。一百二十卷在唐土。皆不根
之語。若果西域有之而傳此方。合有譯師翻傳之事。
請見者詳之。


右辨總聖錄偽。


重編諸天傳下卷
[002-0437a]



武康德證萬歲寺比丘紹德。嘗聞諸天護法多諸
靈應。必有傳記載其本末。甲戌春偶得諸天列傳
於西余山大覺寺明上座。庶遂平生之願。於是捨
財刊梓廣其傳。


旹元統乙亥夏五日謹誌



諸天總呪曰。


唵路迦路迦佉羅耶娑婆呵




* 君 大梵尊天
* 臣 諸天皆臣屬
* 主 三目摩醯為大千主 帝釋主地居三十三天四王
* 賓 大辨在山澤功德在北天園中皆客寄耳
* 男 梵釋四王男天
* 女 功德辨才地神樹神鬼子母有女功德天有男散脂脩摩
* 本
* 迹
[002-0437b]



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八月二十一日。杭州上天
竺惠覺法師齊璧入寂。石林葉夢得銘其塔。嗣子
神煥甞考論諸天行位。以君臣賓主男女本迹為
綱目。謂大梵尊天君臨三界。統上冠下。諸天皆其
臣屬也。大梵為三界主。三目摩醯為大千主。帝釋
主地居三十三天。四王主領八部。雖君臣不同。要
各有主義。若大辨在山澤。功德在北天。園中皆客
寄耳。實無所主領也。梵釋四王是男天。功德大辯
地神樹神皆女天。不可使男女失序。況鬼子母有
女名功德天。有男名散脂脩摩。今子居母上。可謂
之以母從子。其可居天主之上乎。梵釋四王本是
地住菩薩。金剛密迹本護千兄成佛。不揣其本而
齊其迹可乎。知此四義然後始可與言天矣。


聖宗佛法源耳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