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7 六道集-清-弘贊 (master)


六道集卷二
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弘贊在犙輯


人道



梵語。那羅摩納。此云人。人者忍也。謂於世間違順之
境。情能安忍故也。立世論云。何故名人道。此有八義。
一聰明。二為勝。三意微細。四正覺。五智慧增上。六能
別虗實。七聖道正器。八聰慧業所生。又由先造作增
長中品身語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續。故名人
趣。又多憍慢。故名人。於五趣中。憍慢多者。無如人也。
又能寂靜意。故名人。於五趣中。能寂靜意。無如人也。
然人身難得。正法難聞。今人身巳得。復聞正法。不聞
正法。便纏世見。寧知三世六趣輪迴。修人天因。造涅
槃道。且光陰迅速。如白駒過隙。不謀早修。更待何時。
轉息即是來世。奚定生方。善因未建。惡果斯彰。一失
人身。非論劫數。故付法藏經云。人身不堅。腐敗危脆。
猶如聚沫。須臾變滅。無常既至。誰有存者。口氣不來。
青腫臭爛。髮毛爪齒。狼籍在地。故知人身惟苦無常。
復有愚智貧富貴賤。種種不等。悉由前生所造善惡
之業不同。故其果報非一。而所居處。亦復各異。是有
四大州。及八中州。諸餘小州之途分。然皆不免三災
八苦。智者觀之。理應生厭。速求解脫。原其始也。爰此
世界初成。大地為一海水。由風鼓激。和合一類。猶如
熟乳。既其冷巳。有凝結生。其海水後漸成於地。上有
地味。色香美味。悉皆具足。時彼色界光音諸天。或有
[002-0119c]
福盡來生。或樂觀新地來下。性多輕躁。以指甞其地
味。如是轉三。得其甜美。食之不巳。漸生麤肥。失天妙
色神足光明。冥然大暗。後有黑風吹彼海水。漂出日
月。置須彌邊。安日道中。遶須彌山。照四天下。時諸人
輩。見出則歡。見入則懼。自茲以後。晝夜晦朔。春秋歲
數。終而復始。劫初成時。諸天來下為人。皆悉化生。身
光自在。神足飛行。無有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名眾
生。食地味多者。顏色麤悴。其食少者。顏色光澤。遂生
勝負。因緣勝負。便生是非。地味稍歇。咸皆懊惱。又生
地皮。狀如薄餅。地皮又滅。又生地膚。地膚滅故。又生
自然地肥。地肥不生。便生兩枝葡萄。其味亦甘。久久
食多。共相形笑。葡萄不生。便生粇米。不種自生。無有
糠穢。長於四指。旦暮収刈。苗即隨生。至旦暮時。米便
成熟。雖復數取。而無異狀。以此充食。長壽而住。時彼
眾生。由段食故。滓穢在身。為欲蠲除。便成二道。遂有
男女根生。便生染著。故相親近。因造非法。諸餘眾生。
見此事時。競以糞掃土石。而棄擲之。不共同居。擯於
眾外。今時出嫁。以金銀蔴豆共擲。皆由昔日糞土棄
擲之原本。由彼時人。驅擯出故。樂行惡者。遂共聚集。
造立房舍。覆蔽其身。而作非法。此為最初營立家宅。
便有家室。時諸眾生。若日暮時。若日朝時。由饑取稻。
每日充足。不令餘殘。有一眾生。為慵懶故。旦起取稻。
遂乃兼將暮時稻來。至暮時。有一同伴。喚共取稻。此
人報曰。汝自取去。我旦來取稻。巳兼兩時糧訖。時彼
[002-0120a]
同伴。聞斯語巳。心便讚曰。此亦大好。我今取時。兼二
日糧來。如是彼此。遞相效學。取二日。三日。七日。乃至
半月。一月稻來。漸漸倍於前數。由此貪心。日增盛故。
遂令稻中生諸糠穢。一刈之時。更不再生。設生之時。
其實漸惡。於是諸人競來收採。以貪心積聚故。糠穢
轉盛。其稻無力。收採不生。或有遺餘。諸人見巳。更相
告曰。我等分取地界。便各各分之。因此義故。世間田
地。始為耕種。遂立疆畔。時一眾生。雖自有田。私盜他
穀。再三不休。遂推往眾中。陳說其事。彼反嫌言。為少
稻故。對眾辱我。由此緣故。大眾共集。遞相告曰。不知
二人。是誰有罪。我等意欲眾中。揀一眾生。顏色端正。
形容具足。智慧通達。立為田主。有過者治罰。無過者
養育。我等眾人所種之田。各各依法。六分之中。與其
一分。爾時眾中。揀得一具足德人。即立為地主。彼即
如法治罰。養育人眾。既眾立為地主。由此因緣。世間
有剎帝利王種也。時有一眾生。作是念言。世間所有
家屬萬物。皆為剌棘癰瘡。今宜捨離。入山行道。靜處
思惟。時彼入山。樹下思惟。日日出山。入村乞食。村人
見巳。加敬供養。眾共稱善。此人乃能捨離家累。入山
求道。以其能離惡不善法。守道居貞。潔白其操。因是
稱為婆羅門。由此因緣。世間有婆羅門種。彼眾生中。
習種種業。遷居逐利。以自營生。因是世間。故有毗舍
之種。商賈也又彼眾生中。肆力田隴。習諸雜藝。以自生
活。因是世間。有首陀羅種。農人也由此因緣。故有四姓。
[002-0120b]
而剎利為先。長壽共住。歲數無量。減至八萬四千歲
時。人身長八丈。過百年。減一歲。如是減至十歲。人高
一尺。復過百年。增一歲。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此一
減增。名一小劫。共有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如是二十
增減。名一中劫。共計有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然八劫
巳過。今當第九減劫。人壽當六七十歲間。人高六七
尺。當周尺也如是住滿二十小劫。則壞劫時至矣。初火災。
次水災。三風災。如是壞經二十小劫。山河大地。須彌
鐵圍。盡皆碎末。又空空經二十小劫。乃入成劫。復經
二十劫。方得成立。如是周而復始。運運無窮焉光音天。乃
色界二禪天也。人從梵天降下。故其語是梵語。書是梵書。自後人隨地轉。語音各異。今惟天竺存焉。婆羅門。此
云淨行。猶此方儒者也


宋。靜齋學士劉謐三教平心論曰。張橫渠。不信輪迴
之說。謂佛言有識之死。受生輪迴。為未之思。此即莊
子息我。以死之見也。意謂死則休息。更無餘事矣。殊
不知生死無際。輪迴不息。四生六道。隨業受報。而謂
之無輪迴可乎。南史載梁武帝。夢眇目僧。執手爐入
宮內。欲託生王宮。覺而後宮生子。繹幼即病目。醫療
不效。竟眇一目。是為元帝。名臣言行錄載范祖禹將
生。其母夢一偉丈夫。立於側曰。我漢將軍鄧禹也。覺
而產兒。遂名祖禹。以鄧禹內行淳備。遂字之曰淳夫。
以是證之。則儒家之書。固有輪迴說矣。乃以釋氏輪
迴之說為非。是何其不之察也。程明道。不信地獄之
說。謂佛為下根者。設此偽教。怖令為善。此即小人以
[002-0120c]
小惡為無傷之見也。意謂生作過惡。既死誰復窮治
哉。殊不知天地神明。昭布森列。賞善罰惡。如影隨形。
而謂之無地獄可乎。名臣言行錄載王荊公子名雱。
所為不善。凡荊公悖理傷道之事。多出於雱。及雱死
後。荊公彷彿見雱荷鐵枷。立於門側。於是捨所居之
半山。為鐘山寺。為修追冥福。以是證之。則儒家之書。
固有地獄之說矣。乃謂釋氏地獄之說為無有。何其
未之思也。若曰。因果之說。不足信也。則作善降之百
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必有餘慶。積不善必有餘
殃。儒家固以因果教人也。豈謂教不足行。謂暴為無
傷者。反為知道乎。若曰。齋潔之說不足取也。則不茹
葷者。孔子以為祭祀之齋。致齋三日者。禮記以為清
明之德。儒家固以齋潔教人也。豈垂肉為林。日食萬
錢者。反為美事乎。若曰殺生之戒非是。則成湯之祝
網。趙簡子之放生。皆是意也。齊宣不忍一牛。孟子謂
之仁術。宋郊救諸螻蟻。君子以為美談。儒家曷嘗不
以護生為盛德之事哉。若曰飲酒之戒非是。則大禹
之惡旨酒。光武之不飲酒。皆是意也。沈亂之酒。所以
干先王之誅。醉而號呶。所以致賓筵之刺。儒家曷嘗
不以沉湎為招禍之本哉。若曰盜取之戒。非儒家之
所尚。則伊尹所謂非其道也。非其義也。一介不以取
諸人。東坡所謂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是果何說也。若曰妄語之教。非儒家
之所急。則司馬溫公。至誠之學。自不妄語始。又其作
[002-0121a]
資治通鑑。謂秦孝公不廢移木之賞。齊威公不背曹沫
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是果何意也。若曰。邪婬
之戒為臆說。則美反正剌淫泆見於聲詩之所詠。是
儒家未嘗縱人邪婬也。若曰。布施之說為狂言。則賜
貧窮。賑乏絕。見戴禮之所記。是儒家未嘗禁人布施
也。若曰。死則永滅。不復有知。則繫辭云。遊魂為變。孝
經云。以鬼享之。左傳云。鬼猶求食。張睢陽云。死當為
厲鬼以殺賊。則是既死之後。固有見聞覺知之性也。
若曰死雖有知。不復有罪。則書曰。天道福善禍淫。易
曰。鬼神害盈福謙。左傳曰。有渝此盟。明神殛之。莊子
曰。為不善於幽閑之中也。鬼得而誅之。則是冥冥之
中。固有賞善罰惡之事也。世有發姦擿伏如神者。固
不致縱有罪。以長姦惡。況權衡予奪。真以神明司之
乎。彼聰明正直。不可掩蔽也。不可欺罔也。不徇世人
之私情。不畏陽間之權勢也。則有罪者。何以逃刑哉。
地獄之說。前既言之矣。至於死而變為畜生。見於儒
家之所紀者非一。鯀為黃能。彭生為豕。載於左傳。褒
君為龍。載於史記。趙王如意為犬。載於前漢書。是中
國未有佛教之前。紀載於儒書者如此。非釋氏剏為
此說也。賈誼曰。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搏。化為異物兮。
亦何足患。信斯言也。則知人有此身。不可以常保。背
善趨惡。不免為異類。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
今日乘肥衣錦。異時銜鐵負鞍。今日操筆弄墨。他生
戴角披毛。必然之理也。故佛以廣大之心。示五乘之
[002-0121b]
教。人乘者。教人持五戒。而常獲人身。不墮於異類也。
天乘者。教人修十善。而報得天身。不止於為人也。後
之三乘者。教人由聲聞。緣覺。以至於佛道。永斷生死。
常住不滅。證無上覺。還度眾生也。天下之大道遠理。
孰有過於此者。世有大道遠理。而懵然不知。方且恃
其聰明。矜其聲勢。謗襲聖教。多積過愆。而自趨於惡
道。其亦可哀也巳。大抵人有此身。其生也甚難。其死
也甚易。世尊握土。以示其徒。以為輪迴於四生六道
之中。得人身者。如手中之土。失人身。如大地之土。蓋
謂為善之時少。而謂為惡之時多。是以得人身時少。
而失人身時多。則其生也。豈不甚難哉。可不競競業
業。晝驚夕惕。為解脫之計乎。佛以解脫法門示天下。
凡有血氣心知之性者。皆可趨而入也。而惟根器不
凡。智識超卓。得正知見。不墮邪解。能知之耳。李士謙
曰。杜宇為鶗鳩。牛哀為虎。君子為鵠。小人為猿。黃母
為黿。宣武為鼈。鄧艾為牛。徐伯為魚。斯言皆出儒典。
豈釋教之所構哉。


正見經云。時有一比丘。名曰正見。有疑念言。佛說有
後世生。至於人死。皆無相報。何以知乎。此問未發。佛
巳預知。佛告諸弟子。譬如樹本。以一核種。四大包毓。
自致巨盛。芽葉莖節。展轉變易。遂成大樹。樹復生果。
果復成樹。歲月增益。如是無數。欲踧集華實莖節。更
還作核。可得以不。諸弟子言。不可得也。彼以轉變。日
就朽敗。核種復生。如是無極。轉生轉易。終皆歸朽。不
[002-0121c]
可復還。使成本核也。佛告諸弟子。生死亦如此。本由
癡出。展轉合成。十二因緣。識神轉易。隨行而使。更有
父母。更受形體。不復識故。不得還報。譬如冶家。鎔石
作鐵。鑄鐵為器。成器可還使作石乎。正見答言。實不
可成鐵為石。佛言。識之轉徙。住在中陰。如石成鐵。轉
受他體。如鐵成器形銷體易。不得復還。故識稟受人
身。更有父母。巳有父母。便有六閉。一住在中陰。不得
復還。二隨所受身胞內。三初生迫痛。忘故識想。四生
墮地。故所識念滅。更起新見想。五巳生便著食念。故
識念斷。六從生日長大習所新。無復宿識。佛言。識神
隨作善惡。臨死隨行所見。非故身。不可復還識故面。
相答報也。未得道意。無有淨眼。身死識去。隨行變化。
轉受他體。何得相報也。勤行經戒。深思生死。本從何
來。終歸何所。得淨結除。所疑自解。正見聞巳。歡喜奉
六閉。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中陰。如後釋


輪轉五道經云。迦維羅衛國。舍衛國。二國之間。有一
大樹。名尼俱類。樹高二十里。枝布方圓。覆六十里。其
樹生子。皆數千萬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
人民食之。眾病皆愈。眼目精明。佛在樹下。時諸比丘
取果食之。佛告阿難。天下萬物。各有宿緣。阿難白佛。
何等宿緣。佛言。夫人作福。譬喻此樹。稍稍漸大。收子
無限。夫人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為人大
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
強壯姝長。從持戒中來。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
[002-0122a]
一。見無不喜。從忍辱中來。為人精進。樂於福事。從精
進中來。為人安詳。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為人才明。
達解深法。從智慧中來。得人音聲清徹。聞者樂聽。從
歌歎三寶中來。為人潔淨。無有疾痛。從慈心中來。阿
難白佛。云何為慈。佛言。一慈眾生。如母愛子。二悲世
間。欲令解脫。三解脫道意。心常歡喜。四為能護一切
不犯。是名慈心。佛言。為人姝長。恭敬人故。為人短小。
輕慢人故。為人醜陋。喜瞋恚故。為人生無所知。不學
問故。為人專愚。不教人故。為人瘖瘂。謗毀人故。為人
聾盲。不聽法故。為人奴婢。負債不償。不禮三寶故。為
人醜黑。遮佛光明故。為人生在裸國者。輕衣入精舍
故。生馬蹄國者。著屐躡佛前故。生穿胸人國者。布施
作福。悔惜心故。生在麞鹿麂中者。喜驚怖人故。生在
龍中者。調戲忿怒人故。身生惡瘡癩疾難差。醫藥所
不治。苦痛難言者。前身喜鞭打眾生故。人見歡喜者。
前生見人歡喜故。人見不歡喜者。前身見人不歡悅
故。喜遭縣官閉在牢獄。杻械其身者。前身喜籠繫眾
生。不從意故。為人唇缺者。前身鈎魚口缺故。為人聞
說法。心不聽採。於中兩舌。亂人聽受者。後生作長耳
驢。及耽耳狗中。為人慳貪不恕已。好獨食者。死入地
獄。墮餓鬼中。出生為人。貧窮饑餓。衣不蓋形。食不供
口。為人好食獨啗。惡食施人者。後墮猪豚𧏙蜋之中。
為人喜剝脫人物者。後墮羊中。生被剝皮。為人喜殺
生者。後生為水上作蜉蝣之蟲。朝生暮死。為人喜偷
[002-0122b]
盜人物者。後生奴婢牛馬中。為人喜妄語。傳人惡者。
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犂之。後墮白鳩
[鴝-口+冰-水]鵅鳥中。人聞其鳴。莫不驚怖。皆言變怪。呪令其死。
為人喜婬他婦女者。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牀。
後墮婬色鵝鴨鳥中。為人喜飲酒醉。犯三十六失者。
死入地獄。墮沸屎地獄中。復墮猩猩獸中。後生為人
愚癡。故無所知。為人夫婦不相和順。數共鬬諍。更相
驅遣者。後墮鳩鴿中。為人喜貪人力者。後墮象中。為
人不潔淨者。從猪中來。為人慳貪不恕已者。從狗中
來。為人狠戾自用者。從羊中來。為人不安庠。不能忍
事者。從獼猴中來。為人尤惡含毒心者。從蝮虵中來。
為人好于美食。恐害眾生。無有善者。前身從豺狼狸
猫中來。餘如經廣明。此不繁錄。


優婆塞戒經云。佛告善生長者。善男子。眾生造業。有
其四種。一者現報。今身作極善惡業。即今身受之二者生報。今身造業。次後
身受三者後報。今身造業。次後未受。更第二第三生巳去受者。是名後報。婆沙論云。有一屠兒。
七生巳來。常屠。不落三塗。猶生人天往來。此由七生巳前。曾施緣覺尊者一食福力。故令七生不墮惡道。然此
人七生巳來所作屠罪之業。過七生巳。次第受之。無有得脫。善惡俱爾四者無報。猶無記等
業是此無報業。復有四種。一時定。報不定。現生後三時。決定不改。由
業有可轉。故報不定二報定。時不定。由業力定。報不可改。然時有可轉。故時不定

時報俱定。由業定。故感時亦定四時報俱不定。由業不决定。故時報亦不定也
眾生作業。有具不具。若先念後作。名作具足。若先不
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復有作不具足者。謂作業
巳。果報不定。復有作巳。亦具足者。謂作業巳。定當得
[002-0122c]
報。復有作巳。亦具足者。時報俱定。復有作巳。不具足
者。持戒正見。復有作巳。亦具足者。毀戒邪見。復有作
巳。不具足者。三時生悔。復有作巳。亦具足者。三時不
悔。如惡既爾。善亦如是三時生悔者。初作時。正作時。作巳時


道安法師二教論云。業有三報。所謂現報。生報。後報。
如經廣明。言後報者。或二生。或三生。百千萬生。然後
乃受。受之無主。必由於心。心無定司。必感於事。緣有
強弱。故報有遲速。故經曰。譬如負債。強者先牽。此因
果之賞罰。三報之弘趣。自非通才達識。罕得其門。世
或有積善而得殃。或有𠒋邪而致慶。此皆現業未熟。
而前報巳應。故曰。禎祥遇禍。妖孽享福。疑似之嫌。於
是乎在。斯則顏子短壽。運鍾在昔。今之積德。利在方
將。盜跖長年。酬於往善。今之肆惡。衰在未來。楚穆王
字商臣。楚成王之太子。世有殺父之愆。謚之為穆。名
實之差。起於此矣。此皆生後一報。非現報也。故經曰。
輕業故輕受。如歌利王之刖羼提。現被霹靂。末利夫
人供養須菩提。現為皇后。若斯之流。皆現報也。子云。
多殘為富貴之因。持戒為患疾之本。經有成通。可得
而言矣。或有惡緣發善業。多殺而致爵。或有善緣發
惡業。多禪戒而獲病。病從惡業而招。豈修善而得。貴
從善業而興。非坑殘所感。故論曰。是緣不定。非受不
定。受定者。言因不可變也。其猶種稻得稻。必不生麥。
雖不生。不可陸種。地為緣也。稻即因矣。然因果浩博。
諒難詳究。依經誠言。略標二種。一者生業。二者受業。
[002-0123a]
俱行十善。同得人身。生業也。貧富貴賤。聰鈍短長。受
業也。故施獲大富。慳致貧窮。忍得端正。瞋招醜陋。相
當因果也。惟業報理微。通人尚昧。思不能及。邪見是
興。或說人死神滅。更無來生。或云聚散莫窮。心神無
間。或言吉凶苦樂。皆天所為。或計諸法自然。不由因
得果。以禍福之數。交謝於六府。苦樂之報。迭代而行。
遂使遇之者。非其所對。乃謂名教之書。無宗於上。善
惡報應無徵於下。若能覧三報。以觀窮通之分。則尼
父不答仲由。斷可知矣。是故文子稱黃帝之言曰。形
有糜。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其變無窮。又嬴博之葬曰。
骨肉歸乎地。而神氣不無之。釋典曰。識神無形。假乘
四蛇。形無常主。神無常家。斯皆神馳六道之明證。形
盡一生之朗說。未能信經。希詳軒昊。因茲而觀佛經。
所以越六典。絕九流者。豈不以疎神達要。陶鑄靈府。
窮源盡化。水鏡無垠者矣梵語羼提。此云忍辱。即昔釋迦如來。被歌利王割絕
肢體也。刖音月。絕也。四蛇者。謂身假地。水。火。風。而成也。若言四報。詳見如上


五王經云。佛為五王說法。人生在世。常有無量眾苦
切身。今麤為汝等略說八苦。何謂八苦。一生苦。二老
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恩愛別離苦。六所求不得苦。七
怨憎會苦。八憂悲苦。是為八苦也。何為生苦。人死之
時。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處。普受中陰之形。父
母和合。便來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
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團。五七日。五皰成就。巧風
入腹。吹其身體。六情開張。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
[002-0123b]
之上。母啗一杯熱食。其身體如入鑊湯。母飲一杯冷
水。亦如寒冰切身。母飽之時。迫迮身體。痛不可言。母
饑之時。腹中了了。亦如倒懸。受苦無量。至其滿月。欲
生之時。頭向產門。劇如兩石峽山。欲生之際。母危父
怖。生墮草上。身體細輭。草觸其身。如履刀劒。忽然失
聲大叫。此是苦否。諸人咸言。此是大菩餘七苦。文多不錄。言中陰
者。亦名中蘊。又名中有。陰以陰覆本明真性為義。蘊以積聚為義。謂積聚無量塵勞煩惱。而受生死輪廻之苦。
有謂有生有死故也。今此現在之身。名為前陰。若人命終。煖氣盡時。名捨前陰。即有中陰身現。如三歲童子。皆
無所見。以香為食。游空而去。應至無量世界外受生。俄頃即到。二乘神通。未出一世界。中陰巳至無量世界外。
縱佛神力。亦不能遮令不徃。以彼業力定故。故於有緣處。見父母交會。欲火光時。即徃投胎。中陰之身便滅。攬
父母精血而為後陰。名羯羅藍。即肉團心。是最初識心。與父母精血和合名也。若父母不會。其中陰身。待至一
七日若七日不會。中陰一死復生。復待至二七日。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不會。中陰七死七生。或由先世惡業現
前。即生地獄。餓鬼。畜生道中。若前業報巳定。生地獄鬼畜。其中陰身即直徃彼生處。如牛馬猪羊諸畜生等。懷
胎有時。倘不遇時。即投山牛馬猪羊等胎。定不出四十九日外。故人命終。即當七七日內。供養三寶。修諸福事。
令中陰藉福託生人天。免墮三途。縱巳墮三途。由藉福故。即出三途。若巳生人天。由此福力。於人天中。皆增福
壽。今時陋俗。不解七七之義。宰殺生命祭祀。增其亡者三途劇苦。縱巳得生人天中。折福減壽。如或不信。閱後
地獄受報。即自見矣


善見律云。女人將欲受胎。月華水出。華水者。此是血
名。欲懷胎時。於兒胞處。生一血聚。七日自破。從此而
出。若血出不斷者。男精不住。即共流出。若盡出者。以
男精還復其處。然後成胎。故血盡巳。男精得住。即便
有胎。


雜事律云。佛告難陀。我為汝說入母胎經。汝當諦聽。
難陀。雖有母胎。有入不入。云何受生。入母胎中。若父
[002-0123c]
母染心共為婬愛。其母腹淨。月期時至。中蘊現前。當
知爾時。名入母胎。此中蘊形有其二種。一者形色端
正。二者容貌醜陋。地獄中有。容貌醜陋。如燒杌木。傍
生中有。其色如煙。餓鬼中有。其色如水。人天中有。形
如金色。色界中有。形色鮮白。無色界天。元無中有。以
無色故。中蘊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復
無足。隨其先業應託生處。所感中有。即如彼形。無色界天。
無有色身。故無中有。隨其先業。應墮何道。故感中有。如彼道形。傍生即畜生若生天中有。

頭便向上。人及鬼畜。橫行而去。地獄中有。頭直向下。
凡諸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猶如天眼。遠觀生處。
言月期至者。謂納胎時。難陀。有諸女人。或經三日。或
經五日。半月一月。或有待緣。經久期水方至。若有女
人。身無威勢。多受辛苦。形容醜陋。無好飲食。月期雖
來。速當止息。猶如乾地。灑水之時。即便易燥。若有女
人。身有威勢。常受安樂。儀容端正。得好飲食。所有月
期。不速止息。猶如潤地。水灑之時。即便難燥。云何不
入。若父精出時。母精不出。母精出時。父精不出。若俱
不出。皆不入胎。若母不淨父淨。若父不淨母淨。若俱
不淨。亦不受胎。若母根為風病所持。或有黃病痰癊。
或有血氣胎結。或為肉增。或為服藥。或麥腹病。蟻腰
病。或產門如駞口。或中如多根樹。或如犂頭。或如車
轅。或如滕條。或如樹葉。或如麥芒。或腹下深。或有上
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或復水流。或如鵶口。常開不
合。或上下四邊闊狹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內有蟲食。
[002-0124a]
爛壞不淨。若母有此過者。並不受胎。或父母尊貴。中
有卑賤。或中有尊貴。父母卑賤。如此等類。亦不成胎。
若父母及中有。俱是尊貴。若業不和合。亦不成胎。若
其中有於前境處。無男女二愛。亦不受生。難陀。云何
中有。得入母胎。若母腹淨。中有現前。見為欲事。無如
上說。眾多過患。父母及子。有相感業。方入母胎。又彼
中有。欲入胎時。心即顛倒。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父
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愛。於母生憎。於過去生。所造
諸業。而起妄想。作邪解心。生寒冷想。大風大雨。及雲
霧想。或聞大眾鬧聲。作此想巳。隨業優劣。復起十種
虗妄之想。云何為十。我今入宅。我欲登樓。我昇臺殿。
我昇牀座。我入草菴。我入葉舍。我入草叢。我入林內。
我入牆孔。我入籬間。難陀。其時中有。作此念巳。即入
母胎。應知受胎。名羯羅藍。父精母血。非是餘物。由父
母精血。和合因緣。為識所緣。依止而住。譬如依酪。瓶。
鑽。人功動轉不巳。得有酥出。異此不生。當知父母不
淨精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復次。難陀。有四譬喻。汝
當善聽。如依青草。蟲乃得生。草非是蟲。蟲非離草。然
依於草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青色。難陀。當知父
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
依牛糞生蟲。糞非是蟲。蟲非離糞。然依於糞因緣和
合。蟲乃得生。身作黃色。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
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棗生蟲。棗非
是蟲。蟲非離棗。然依於棗因緣和合。蟲乃得生。身作
[002-0124b]
赤色。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
和合。大種根生。如依酪生蟲。身作白色。廣說乃至因
緣和合。大種根生。復次。依父母不淨羯羅藍故。地界
現前。堅鞕為性。水界現前。溼潤為性。火界現前。溫煖
為性。風界現前。輕動為性。難陀。若父母不淨羯羅藍
身。但有地界。無水界者。便即乾燥。悉皆分散。譬如手
握乾[麩-夫+少]灰等。若但水界。無地界者。即便離散。如油滴
水。由水界故。地界不散。由地界故。水界不流。難陀。羯
羅藍身。有地水界。無火界者。而便爛壞。譬如夏月。陰
處肉團。難陀。羯羅藍身。但有地水火界。無風界者。即
便不能增長廣大。此等皆由先業為因。更互為緣。共
相招感。識乃得生。地界能持。水界能攝。火界能熟。風
界能長。難陀。又如有人。若彼弟子。熟調沙糖。即以氣
吹。令其增廣。於內空虗。猶如藕根。內身大種。地水火
風。業力增長。亦復如是。難陀。非父母不淨。有羯羅藍
體。亦非母腹。亦非是業。非因非緣。但由此等眾緣和
會。方始有胎。如新種子。不被風日之所損壞。堅實無
穴。藏舉合宜。下於良田。并有潤澤。因緣和合。方有芽
莖枝葉華果。次第增長。難陀。此之種子。非離緣合。芽
等得生。如是應知。非惟父母。非但有業。及以餘緣。而
胎得生。要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緣。方有胎耳。難陀。如
明眼人。為求火故。將日光珠。置於日中。以乾牛糞。而
置其上。方有火生。如是應知。依父母精血因緣合故。
方有胎生。父母不淨。成羯羅藍。號之為色。受。想。行。識。
[002-0124c]
即是其名。說為名色。名是心。即受想行識。色是身也此之蘊聚。可惡
名色。託生諸有。乃至少分。剎那。我不讚歎。何以故。生
諸有中。是為大苦。譬如糞穢。少亦是臭。如是應知。生
諸有中。少亦名苦。此五取蘊。色受想行識。皆有生。住。
增長。及以衰。壞。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長衰壞。即是
老死。是故難陀。於諸有海。而生愛味。臥母胎中。受斯
劇苦。復次難陀。如是應知。凡入胎者。大數言之。有三
十八七日。初七日時。胎居母腹。如榍如癰。臥在糞穢。
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
名羯羅藍。狀如粥汁。或如酪漿。於七日中。內熱煎煑。
地界堅性。水界溼性。火界煖性。風界動性。方始現前。
從二七日去。至三十七七日。一一皆有風名。及在胎位形相名字。文多不錄難陀。第三十
八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藍華。此風能令胎子轉
身向下。長舒兩臂。趣向產門。次復有風。名曰趣下。由
業力故。風吹胎下。令頭向下。雙脚向上。將出產門。難
陀。若彼胎子。於前身中。造眾惡業。并墮人胎。由此因
緣。將欲出時。手足橫亂。不能轉側。便於母腹。以取命
終。其母由斯。受不稱意。極痛辛苦。因此命終。設復得
存。與死無異。難陀。若彼胎子。善業所感。假令顛倒。不
損其母。安隱生出。不受辛苦。難陀。若是尋常。無此厄
者。至三十八七日。將欲產時。母受大苦。性令幾絕。方
得出胎。難陀。汝可審觀。當求出離。難陀。凡胎生者。是
極苦惱。初生之時。或男或女。墮人手內。或以衣裹。安
在日中。或在陰處。或置搖車。或居牀席。懷抱之內。由
[002-0125a]
是因緣。皆受酸辛。楚毒極苦。難陀。如牛剝皮。近牆而
住。被牆蟲所食。若近樹草。樹草蟲食。若居空處。諸蟲
唼食。皆受苦惱。初生亦爾。以煖水洗。受大苦惱。如癩
病人。皮膚潰爛。膿血橫流。加之杖捶。極受楚切。生身
之後。飲母血垢。而得長大。言血垢者。即乳汁是。難陀。
既有如是無邊極苦。無一可樂。誰有智者。於斯苦海。
而生愛戀。常為流轉。無有休息。云云詳如律文。若欲廣知。當閱彼律。
梵語難陀。此云歡喜。是佛親弟


舊雜譬喻經云。昔釋迦佛往到第二忉利天上。為母
說經。時有一天。壽命垂盡。有七事應現。一者項中光
滅。二者頭上傅飾華萎。三者面色變。四者衣上有塵。
五者腋下汗出。六者身形瘦。七者離本座。即自思惟。
壽終之後。當棄天樂。下生拘夷那竭國。受疥癩母猪
腹中作子。甚預愁憂。不知何計。得免此罪。有天語言。
今佛在此為母說經。佛為三世一切之救。惟佛能脫
卿之重罪。何不往歸。即到佛所。稽首作禮。未及發問。
佛告天子。一切萬物。皆歸無常。汝素所知。何為憂愁。
天白佛言。雖知天福。不可得久。恨離此座。當墮猪胎。
以是為毒。人趣受身。不敢為恐也。佛言。欲脫猪身。當
三自歸言。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歸命佛。歸命
法。歸命比丘僧。如是日三時。天從佛教。日夜自歸。於
後七日。天命壽盡。至維耶離國。作長者子。在母胞胎。
日三自歸。及生墮地。亦跪自歸。其母娩身。又無惡露。
母傍侍婢。怖而棄走。母亦深怪兒墮地語。謂之熒惑。
[002-0125b]
意欲殺之。退自念言。我少子息。若殺此兒。夫必罪我。
即白長者。夫言。止止。此兒非凡。人生百歲。尚不曉自
歸。況兒墮地。能自稱佛。好養視之。無令輕慢。兒遂長
大。七歲與其同輩。於道邊戲。時舍利弗。目犍連。適過
兒傍。兒言。我和尚。舍利弗等。驚怪小兒。能禮比丘。兒
言。道人不識我耶。佛於天上。為母說經。我時為天。當
下作猪。從佛受教。三自歸依。今得人身。舍利弗。即入
禪定。觀便知之。即為呪願。因請佛及僧供養訖。佛為
說法。父母及兒。內外眷屬。應時皆得阿惟越致。此是
自歸之福也阿惟越致。此云不退轉。即不退菩薩地也。拘夷那竭。即拘尸國。維耶離。即毗舍
離國。皆中天竺境


法句喻經及懊惱經云。爾時舍衛城。有一長者。財寶
無數。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為娶妻。未滿七日。夫婦
相敬。欲至後園。上春三月。遊戲園中。有一柰樹。高大
好華。婦欲得華。無人取與。夫為上樹。乃至細枝。枝折
墮死。居家大小。奔赴兒所。呼天號哭。聞者莫不傷心。
棺斂送還。家啼不止。世尊愍傷其愚。往訊問之。長者
室家。大小見佛。悲感作禮。佛語長者。止息。聽法。萬物
無常。不可久保。生則有死。罪福相追。此兒三處父母。
一時哭泣。懊惱斷絕。竟為誰子。何者為親。長者忘憂。
長跪白佛。此兒宿命。作何罪疊。盛美之壽。而便中夭。
唯願解說。佛告長者。乃往昔時。有一小兒。持弓箭。入
神樹中戲。邊有三人。亦在中看。樹上有雀。小兒欲射。
三人勸言。若能中雀。是世健兒。小兒意喜。引弓射之。
[002-0125c]
中雀即死。三人共笑。助之歡喜。而各自去。經歷生死。
數劫之中。所在相會受罪。三人中。一人有福。今在忉
利天上。一人生海中。為化生龍王。一人今日長者身
是。小兒者。前生天上。為天作子。墮樹命終。即生海中。
為龍王作子。即以生日。金翅鳥王而取食之。今日三
處。懊惱涕泣。寧可言也。以其前世。助其喜故。今三人
受報懊惱。小兒前世好喜布施。尊敬於人。故生富家。
喜獵傷生。故生命短。長者意解。大小歡喜。皆得須陀
洹道須陀洹。此云入流。謂入聖道之流。即果人也


律云。昔如來與諸比丘。於林中坐。有一獼猴。從樹來
下。取佛鉢上樹。盛滿鉢蜜上佛。佛不為受。彼即知佛
意。持往水邊。以水灑作淨。獻上佛。佛即為受。令阿難
分與眾僧。獼猴歡喜。騰躍却舞。墮坑而死。託生師質
長者家。形貌端正。出家。證阿羅漢。名曰摩頭婆肆吒
此云獻蜜上座


賢愚經及報恩經云。過去迦葉佛時。有年少比丘。見
一老比丘。常好讚誦。音聲鈍濁。自謂好聲。而言。汝今
聲如狗吠。時老比丘語言。汝識我否。我今巳得阿羅
漢道。年少聞巳。惶怖自責。即於其前懺悔。老比丘即
聽悔過。雖免地獄。由其惡言。五百世中。常受狗身。時
有商人五百。將一白狗。共詣他國。中路歇息。狗盜肉
食。商人斷狗四脚。投之坑中而去。時舍利弗。以天眼
遙見狗身。攣躃在地。饑餓困篤。命欲垂死。即持鉢飯。
飛至狗所。以慈愍心。施與狗食。活其餘命。食巳歡喜。
[002-0126a]
復為說法。七日後命終。生舍衛國。婆羅門家。字曰均
提。年至七歲。舍利弗化令出家。為說妙法。便證羅漢。
六通悉備。自見前身。是餓狗。蒙師舍利弗恩。今得人
身。并獲道果。自念當盡身供給師之所須。永作沙彌。
不受大戒。由其前生出家。持淨戒故。今值釋迦如來。
得阿羅漢果。


度狗經云。昔有沙門。見一屠兒。拘一狗子。持歸欲殺。
沙門語曰。殺生之罪。甚為不善。願將我鉢中食。貿此
狗身。令命得活。獲福無量。乃至殷勤曉諭。屠兒不肯
隨言。沙門即以飯飼狗子。以手摩捋。呪願。泣而告曰。
卿何罪所致。得是狗身。不得自在。為他殺食。願汝世
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為人。值遇三寶。狗子得
食。善心即生。踊躍歡喜。自知歸依。屠兒將歸殺食。狗
子命終。生大長者家。時沙門乞食。到長者門。其子見
之。歡喜禮足。供以百味。即隨出家。深解經義。便得三
昧。致不退轉。開化一切。發菩提心。畜生尚乃得道。況
人寧不獲果。


天竺



○南海之瀕。有一枯樹。五百蝙蝠。於中穴居。有
諸商侶。止此樹下。時屬風寒。人皆饑凍。聚積樵酥。蘊
火其下。煙𦦨漸熾。枯樹遂然。時商侶中。有一賈客。夜
分巳後。誦阿毗達磨藏。彼諸蝙蝠。雖為火困。愛好法
音。忍而不出。於此命終。隨業受生。俱得人身。捨家修
學。乘聞法聲。聰明利智。並證聖果。為世福田。近迦膩
色迦王。與脇尊者。招集五百賢聖。於迦溼彌羅國。作
[002-0126b]
毗婆沙論。斯並枯樹之中。五百蝙蝠也出西域記○南海。是南天
竺海邊。迦溼彌羅國。是北天竺之國。阿毗達磨藏。是大毘婆沙論藏。蝙蝠。南方謂之飛鼠。今之凡俗。尚不信人
死為六畜。況信為蠢動含靈。殊不知蠢動含靈。本具佛性。由惡業重故。漸漸頑癡至形微小。若業報漸消。漸靈
漸大。至復人身。即我釋迦如來。於前多劫中。曾為麞鹿鵝鴈魚鼈蝨等。故佛每為諸弟子說多生前世。曾為之
事也。第十祖脇尊者。如來滅度後五百年出世。當此周貞定王時也




泰山



○太傅羊祐。字叔子。西晉名臣。聲冠區夏。年五
歲時。嘗令乳母取先所弄指環。乳母曰。汝本無此。於
何取耶。祐曰。昔於東垣邊弄之。落桑樹中。乳母曰。汝
可自覓。祐曰。此非先宅。兒不知處。後因出門遊望。逕
而東行。乳母隨之。至李氏家。乃入至東垣樹下。探得
小環。李氏驚悵曰。吾子昔有此環。常愛弄之。七歲暴
亡。亡後不知環處。此亡兒之物也。云何持去。祐持環
走。李氏遂問之。乳母既說祐言。李氏悲喜。遂欲求祐
還為其兒。里中解喻。然後得止。祐年長。常患頭風。醫
欲攻治。祐曰。吾生三日時。頭首北戶。覺風吹頂。意其
患之。但不能語耳。病源既久。不可治也。祐後為荊州
都督。鎮襄陽。經給武當寺。殊餘精舍。或問其故。祐默
然。後因懺悔。敘說因果。乃曰。前身承有諸罪。賴造此
寺。故獲申濟。所以使供養之情。偏慇重也言前身。則不止一生
也。非得宿命通。豈知多生事耶。或從人道來。得人身者。有能記憶前生事。若墮餘道而來者。則不能記憶。所謂
不可復還使成本核也


瑯琊



○王練。字玄明。宋侍中。父珉。字季琰。晉中書令。
相識一梵沙門。每瞻珉風釆。甚敬悅之。輒語同學云。
[002-0126c]
若我後生得為此人作子。於近願亦足矣。珉聞而戲
之曰。法師才行。正可為弟子子耳。頃之沙門病亡。亡
後歲餘。而練生焉。始能言。便解外國語。及絕國之奇
珍。銀器珠貝。生所不見。未聞其名。即而名之。識其產
出。自然親受諸梵。過於漢人。咸謂沙門。審其先身。故
珉字之曰阿練。遂為大名。云云。


吳興



○向靖。字奉仁。河內人也。喪數歲女。女始病時。
弄小刀子。母奪取不與。傷母手。喪後一年。母又產一
女。女年四歲。謂母曰。前時刀子何在。母曰。無也。女曰。
昔爭刀子。故傷母手。云何無耶。母甚驚怪。具以告靖。
靖曰。先刀子猶在否。母曰。痛念前女。故不錄之。靖曰。
可覓數箇刀子。合置一處。令女自擇。女見大喜。即取
先者。曰此是兒許。父母大小。乃知前女。審其先身右三
出冥祥記


餘杭



○元興三年初。餘杭山沙門法志。常誦法華。有
雉翔集座隅。如聽狀。越七年雉殞。志瘞之。夜夢童子
拜曰。因聽經得脫羽類。今生山前王氏家。志詰朝遣
問之。如其言。王氏一日設齋。志方踵門。兒曰。我和上
來也。志撫之曰。此我雉兒也。解衣視腋下。果有雉毳
三莖。七歲令出家。十六落髮。以腋有毳。因名曇翼。後
感普賢菩薩示現出通載




武帝



○始登位。夢一道人。提鉢就乞。因而言曰。君於
前世施維衛佛一鉢之飯。今居斯位。帝遣問嚴公。徵
[002-0127a]
其虗實。嚴公即送七佛經。呈聞出弘明集○維衛佛。即毘婆尸佛


崑崙山



○曇諦法師。父姓康。名彤。康居國人。漢靈時。
移附中國。獻帝末亂。移止吳興。曾為冀州別駕。母黃
氏晝寢。夢見一僧。呼黃氏為母。寄一麈尾。并鐵鏤書
鎮二枚。眠寤。見兩物具存。因而懷孕生諦。諦年五歲。
母以麈尾等示之。諦曰。秦王所餉。母曰。汝置何處。答
云。不憶。至年十歲出家。學不從師。悟自天發。後隨父
之樊鄧。遇見關中僧䂮道人。忽喚䂮名。䂮曰。童子何
以呼老宿名。諦曰。向者忽言阿尚。是諦沙彌。為眾僧
採菜。被野猪所傷。不覺失聲耳。[丰*力/石]曾為弘覺法師弟
子。為僧採菜。被野猪所傷。[丰*力/石]初不憶此。乃詣諦父。諦
父具說本末。并示書鎮塵尾等。[丰*力/石]乃悟而泣曰。即先
師弘覺法師也。師曾為姚萇講法華。貧道為都講。姚
萇餉師二物。今遂在此。追計弘覺捨命。正是寄物之
日。復憶採菜之事。彌深悲仰。諦後遊覽經籍。遇目斯
記。晚入吳虎丘寺。講禮記周易春秋。各七徧。法華大
品。維摩。各十五徧。又善文翰。集有六卷。亦行於世。性
愛林泉。後還吳興。入故章崑崙山。閑居㵎飲。二十餘
載。以宋元嘉末卒於山舍。春秋六十餘出梁高僧傳


元魏



北代



○乘禪師。常受持法華。精勤不懈。命終託生河
東薛氏。為第五子。生而能言。自陳宿業。不願處俗。其
父任北肆州剌史。五郎隨任。便往中山。至七帝寺。尋
得前世本時弟子。語曰。汝頗憶從我度水。往狼山否。
[002-0127b]
乘禪師者。即我身是。吾房中靈几。可速除却。弟子聞
驗。抱師悲慟哀傷。道俗奇怪。將為大徵。父母戀惜。恐
其出家。便與納室。爾後便忘宿命之事。而常興厭離。
恒樂靜居出唐高僧傳


北齊



趙州



○僧安法師。文宣時。在王屋山。聚徒講涅槃經。
始發題。有雌雉來座側伏聽。僧若食時。出外飲啄。日
晚上講。依時赴集。三卷未了。遂絕不來。眾咸怪之。安
曰。雉今生人道。不須怪也。武平四年。安領徒至越州。
行頭陀。忽云。往年雌雉。應生在此。徑至一家。遙喚雌
雉。一女走出。如舊相識。禮拜歡喜。父母異之。引入設
食。安曰。此女何故名雌雉耶。答曰。見其初生髮如雉
毛。既是女。故名雌雉也。安大笑。為述本緣。女聞涕泣。
苦求出家。二親欣然許之。為講涅槃。聞便領解。一無
遺漏。至後三卷。茫然不解。於時始年十四。便就講說。
遠近咸聽。歎其宿習。因斯躬勸。從學者眾矣出續高僧傳


宣帝



○帝即位。嘗謁僧稠禪師。稠牀坐不迎。其徒勸
迎者。稠曰。昔優填王。懷惡心來。賓頭盧尊者下牀。行
七步迎之。七日後。王失國位。被鄰國擒捉鎖脚。囚禁
十二年。吾今雖寡德。冀帝獲福耳。俄以此被譖。帝銜
之。將復入寺。按其不敬誅之。稠巳知之。及帝來寺。預
出十里許候之。帝怪問。稠曰。恐身血汙伽藍。遠來就
刃耳。帝悚然悔謝。謂其臣楊遵曰。朕不明。幾妄黷聖
師。即奉之如故。帝問前身。稠曰。陛下前身。羅剎也。今
[002-0127c]
好殺。蓋餘習耳。帝問何以知之。稠請以盤貯水。自呪
之。命帝臨觀。見自形正羅剎狀。仍有羣羅剎隨之。帝
大驚。自是絕葷。終日坐禪。禮佛行道。如旋風焉出通載




元帝



○武帝第七子。諱繹。字世誠。初武帝夢僧眇一
目。手執爐云。託生王宮。巳而母夢月墮懷中。遂生帝。
帝幼即一目病。醫療不効。竟眇一目。首封湘王。即位
于江陵。捨宮造天宮寺及天居寺。每講法華經。解成
實論。壽四十七出梁史




博陵



○崔彥武。開皇中。為魏州剌史。因行部至一邑。
愕然驚喜。謂從者曰。吾昔嘗在此邑中為人婦。今知
家處。因乘馬入修巷。屈曲至一家。命叩門。主人公年
老。走出拜謁。彥武入家。先升其堂。視東壁上。去地六
七尺。有高隆。因謂主人曰。吾昔所讀法華經。并金釵
五雙。藏此壁中高處。是也。其經第七卷尾後紙。火燒
失文字。吾今每誦此經。至第七卷尾。恒忘失。不能記
得。因令左右鑿壁。果得經函。開第七卷尾。及金釵。並
如其言。主人涕泣曰。亡妻存日。常誦此經。釵亦是其
物。彥武曰。庭前槐樹。吾欲產時。自解頭髮。置此樹穴
中。試令人探樹中。果得髮。於是主人悲喜。彥武留衣
物。厚給主人而去。


太山



○大業中。有客僧行至太山廟。欲寄宿。廟令曰。
此別無舍。惟神廟廡下可宿。然而比來。寄宿者輒死。
[002-0128a]
僧曰。無苦也。不得巳從之。為設牀於廡下。僧至夜端
坐誦經。可一更。聞幄環珮聲。須臾神出。為僧禮拜。僧
曰。聞比宿者多死。豈檀越害之耶。願見護之。神曰。遇
死者將至。聞弟子聲。因自懼死。非煞之也。願師無慮。
僧因延坐談說。如食頃。問曰。聞世人傳說云。太山治
鬼。寧有之耶。神曰。弟子薄福有之。豈欲見先亡乎。僧
曰。有兩同學僧先死。願見之。神問知名。乃曰。一人巳
生人間。一人在獄罪重。不可喚來。若師就見可也。僧
聞甚悅。因起出不遠。而至一所。多見廟獄火燒。光𦦨
甚盛。神將僧入一院。遙見一人。在火中號呼。不能言。
形變不復可識。而血肉焦臭。令人傷心。神曰。此是也。
師不欲歷觀耶。僧愁愍求出。俄而至廟。又與神坐。因
問欲救同學。有得理耶。神曰。可得。能為寫法華經者
便免。既而將曙。神辭僧入堂。旦而廟令視其僧不死。
怪異之。僧因為說。仍即為寫法華經一部。經既成。莊
嚴畢。又將經就廟宿。其夜神出如初。歡喜禮拜。慰問
來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巳知之。師為寫經。始書題
目。彼巳脫免。今又生在人也。然此處不潔。不可安經。
願師還將送向寺。言說久之。將曉辭訣而去。送經於
寺。杭州別駕張德言前任兖州。具知其事右二出冥報記。此記
二卷。是唐朝永微年。吏部尚書唐臨撰


徐陵



○智威禪師。前身是陳時僕射徐陵。聽智者大
師講經。因立五願。一臨終正念。二不墜三途。三人中
託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墮流俗之僧。後生縉雲朱氏。
[002-0128b]
年十八。將納婦。路逢梵僧謂曰。少年。何意欲違昔誓。
因示其五願。威聞巳。不復還家。即往國清寺。投章安
法師。咨受心要。即證法華三昧。


天台



○國清寺僧智環。為直歲。將常住布十端。與始
豐縣丞李意及。久而不還。環死作寺家奴。背有智環
字。既而丞亦死。亦作寺家奴。背亦有李意及字右二出統
紀○天台縣。在隋唐時。名始豐




汾州



○劉善經。隰城人。少小孤。母所撫育。其母平生。
恒習讀內典。精勤苦行。以貞觀二十一年亡。善經哀
毀過禮。哭聲不輟。至明年。善經髣髴之間。見其母曰。
我為生時修福。得受男身。今生於此縣南。石趙村宋
家。汝欲相見。可即至彼也。言訖不見。善經如言而往。
不移時而至。彼於是日。宋家生男。善經因奉衣物。具
言由委。此男現在。善經恒以母禮事之。隰州沙門善
撫。與善經知舊。見善經及鄉人所說。為余言之。


相州



○滏陽縣。智力寺。僧言高。俗姓趙氏。其兄子先
身。於同村馬家為兒。馬家兒。至貞觀末死。臨死之際。
顧謂母曰。兒於趙宗家。有宿因緣。死後當與宗為孫。
宗即與其同村也。其母不信。乃以墨點兒左肋。作一
大黑子。趙家妻。又夢此兒來云。當與孃為息。因而有
娠。夢中所見。宛然馬家之子。產訖。驗其黑子。還在舊
處。及兒年三歲。無人導引。乃自向馬家云。此是兒舊
舍也。於今現存。巳年十四五。相州智力寺。僧慧永法
[002-0128c]
真等說之右二出冥報拾遺記。此記二卷。是唐朝終山郎餘令。字元休。龍朔年中撰


蘄州



○黃梅五祖弘忍大師。周氏子。生而岐嶷。兒時。
有異僧歎曰。是子闕七種相。不逮如來。林間錄云。四
祖大師。居破頭山。山中有無名老僧。唯植松。人呼為
栽松道者。嘗請於祖曰。法道可得聞乎。祖曰。汝巳老。
脫有聞。其能廣化耶。儻能再來。吾尚可遲汝。乃去行
水邊。見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
往求之。曰諾。女首肯之。老僧回䇿而去。周氏女歸輒
孕。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庸紡里中。巳而生一
子。以為不祥。棄之水中。明日見之泝流而上。氣體鮮
明。大驚。遂舉之。成童。隨母乞食。邑人呼為無姓兒。四
祖見於黃梅道中。戲問之曰。汝何姓。曰姓固有。但非
常姓。祖曰。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乃無姓耶。曰性空
故無。祖化其母使出家。時年七歲也。去破頭山。佇望
間。道者肉身尚在。噫。五祖出入生死。正其遊戲耳。自
非果位聖人。孰能若是乎出通載并林間錄


并州



○石壁寺。有一老僧。禪誦為業。精進練行。貞觀
末。有鴿巢其房楹上。哺養二雛。老僧每有餘食。恒就
巢哺之。鴿雛後雖漸長。羽翼未成。乃並學飛。俱墜地
而死。僧並収葬之。經旬後。僧夜夢二小兒白曰。兒等。
為先有小罪。遂受鴿身。比來聞法師讀法華經。及金
剛般若經。既聞妙法。得受人身。兒等今於此寺側十
餘里。某村某姓名家。託生為男。十月之外。當即誕育。
僧乃依期往視。見此家一婦人。同時誕育二子。因為
[002-0129a]
作滿月齋。僧便呼鴿兒。兩兒並應之曰。諾。一應之後。
歲餘始言出冥報拾遺○昔吳永平四年。天竺沙門耆域至洛陽。神異甚多。乃指沙門竺法淵
曰。此菩薩從羊中來。指竺法興曰。此菩薩從天中來。皆有驗。今此二兒。從鴿中來。誠不虛也


莊惠



○莊惠太子。武則天。抱示以神僧萬回。回曰。此
西域樹精。養之宜兄弟。安樂公主怙韋后。將謀逆。回
途遇之。望塵唾之曰。腥氣不可近。後安樂果被誅出統


登州



○文登縣。開元中。郭行妻王氏。生一女。鶴喙。後
臨終自言曰。吾酬先世甞齋之報。以此示人耳。


沙門



○釋牛雲。開元中人。少不聰慧。因詣五臺山。禮
文殊大士。初至東臺。見一老人問曰。何為而來。答曰。
願見大聖。求聰慧耳。老人曰。文殊居北臺。雲即往北。
而老人亦在北。雲意其即文殊。遂拜不巳。老人曰。汝
前生身牛也。以曾駝經故。得比丘報。汝性昏迷。胷中
有淤肉在。汝閉目勿開。為汝󰑁去之。即以󰑁鋤其胷。
不甚痛。覺心頓然開豁。及開目。見老人現文殊身。語
曰。與汝聰明竟。雲自是總持辯悟。為世導師焉右二出通


回向寺



○玄宗二十六年。沙門法秀。夢異僧勸置袈
裟五百領。施回向寺。及覺異之。遂丐人造。及其數。忽
一日遇僧曰。吾導汝入回向寺。隨之入終南山。見崖
半朱門高聳。榜曰回向。趨入。謁上方老宿。次諸僧。皆
奇偉。相勞問。秀出袈裟遍寺施之。老宿引入空房。呼
侍者取尺八。侍者持玉簫至。老宿曰。此唐天子舊室。
[002-0129b]
向居此。好音樂。故降為人主。久當復歸。授與簫并袈
裟。囑秀曰。汝持歸獻唐天子。秀還詣闕表上之。帝取
簫調弄。宛如宿御焉詳出高僧傳


壽州



○興元元年。淮西壽州安豐縣民。毛罕妻周氏。
生子猪頭。象耳。騾脚。魚腮。人身。父母欲淹死。遂作人
言。我為先世不信因果。曾於廬州開元寺。借用常住
錢五千文。蔴布二疋。不還。故遭此罰。望父母収養。待
長大送寺償報。至年十七送寺掃地。時時以鐵杖自
鞭。叫言還債。以賴債故。因名賴債。


興元間



○太尉中書令韋皋。初生時。其父飯僧祈福。
忽有聖僧至。齋畢。乳母抱兒。求呪願。僧起。謂眾曰。此
兒昔諸葛武侯也。他日有美政於蜀。宜以武字之。言
訖。忽然不見。其後皋游官出處節義功名。大槩與武
侯相類。治蜀二十一年。封南康郡王。有德在民。四川
至今奉祀之。雅好釋教。嘉州石像初成。皋為之記。


龍懷寺



○曇相禪師。臨終語其弟子會曰。吾報緣當
生廣漢綿竹峰頂楊家。後七年。汝來見吾。言訖而逝。
楊為道士。先生一女。名信相。生而知道。次生男名惠
寬。五六歲。日與相談論。俱非世事。父母錄之。其後會
頗忘之。一夕夢相責其負約。會驚寤。遂造峰頂。而扣
其扉。寬曰。扣扉者誰。會遽曰。弟子會也。寬笑曰。何以
知吾。而稱弟子。會曰。聞師聲。猶昔日聲也。遂相見。父
出所錄示之。蓋大莊嚴等論文。會即奉寬。再歸龍懷
寺落髮。由是神異日顯。俗呼為聖和尚。其姊亦隨出
[002-0129c]
家。甞入水觀。一室湛然。不見其形。惟見皆水。亦號聖
尼。寬十世為大僧。今十生記存焉。


衡嶽寺



○知辯法師。悟解絕倫。多所撰著。然寡徒侶。
每覽所撰。必一唱三歎。惜不遇賞音者。偶一日。有一
耆宿至。借著述而閱之。曰汝識至高。頗符佛意。今寡
徒眾。蓋缺人緣耳。可辦食鳥獸。後二十年。當自有眾。
言訖不見。辯遂賣衣單。易米炊之。散郊外。感羣鳥大
集。摶飯而去。祝之曰。食吾飯者。願為法侶。後二十年。
往鄴城開講。座下有千餘人。皆年少比丘也。


東都



○惠林寺。沙門圓澤。與隱士李源厚善。惠林即
源舊第也。父憕守東都。為祿山所害。源以故不仕。常
居寺中。與澤談噱終日。偶相率遊蛾嵋山。源欲自荊
州。泝峽以往。澤欲由長安斜谷。源以為久絕人事。不
欲復入京師。澤不能強。遂自荊州。舟次南浦。見一婦
人。錦襠負甖而汲者。澤望而泣曰。所不欲由此者為
是。源驚問其故。澤曰。婦人孕三稔矣。遲吾為之子。不
逢則巳。今既見之。無可逃者。公當以神呪助我令速
生。三日願公臨。以一笑為信。後十三年。於杭州天竺
寺外。當與公相見。源悲哀。具浴。至暮而澤亡。婦乳三
日。源往視之。兒見源。果軒渠而笑。即具以語其家。葬
訖。源返寺中。後如期。自洛之杭。赴其約。至期。於葛洪
井畔。聞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
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源曰。澤公健否。答曰。李君真信士也。然世緣未盡。且
[002-0130a]
勿相近。惟勤修不惰。乃復相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
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巳徧。却回煙棹
上瞿塘。遂隱不見。源復歸惠林。至長慶初。年八十矣。
穆宗下詔。以源守諫議大夫。不赴。尋以壽終右五出通載○
澤公預知三生事者。此或須陀洹初果聖人。極至七生七死。得盡煩惱諸漏。證阿羅漢。得無生果而出三界。不
復更受生死矣。今巳三生尚有三四生在。故云身前身後也。猶未得受生處。故云尋巳徧


吳郡



○齊君佐。貧遇梵僧與一棗食之。即悟前身是
講經僧。於座上廣說異端。及戒缺。乃投靈隱出家。名
鑑空出統紀




仁宗



○真宗晚子也。始生日。夜啼不止。有道人能止
啼。召入。則曰。莫叫莫叫。何似當初莫笑。啼即止。蓋真
宗甞龥上帝祈嗣。帝問羣仙。誰當往者。皆不答。獨赤
脚大仙一笑。遂降為嗣。在宮中好赤脚。此其驗也出綱


滁州



○參政張方平。出知滁州。至僧舍。見楞伽經手
迹宛然。知前身為書經僧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嚴首座。後身為王十朋。皆載
於傳記中


公亮



○宰相曾公亮。前身是禪門青草堂。


東坡



○蘇東坡弟轍。字子由。謫廣東高要縣。時洞山
雲菴與聰禪師。一夕同夢五祖戒禪師明至。遂與子
由出城迓之。巳而東坡至。三人說所夢。坡曰。八九歲
時時夢身是僧。往來陜右。又先妣孕時。夢眇目僧求
託宿。雲菴驚曰。戒公陜右人。一目眇。逆數其終。巳五
[002-0130b]
十年。而東坡時四十九。自是常稱戒和上右三出統紀


山谷



○黃山谷。謫涪陵。夢一女子云。是山谷前身。緣
棺朽蟻穴。係兩腋間。故山谷有腋氣病。因令啟其墓
改葬。則病除。果如言出月令


燕都



○慶壽寺。釋教亨。字虗明。濟州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濟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業。緇
素仰重。一日赴齋。於芒山村。乃倚樹化去。是夕示夢
於女弟馮自彭。村見其乘白馬而下曰。我生於西陳
村。王光道家。馮覺。語母。及其子。三人夢皆同。詰旦至
光道家詢之。其母劉氏。先夕亦夢安公求宿焉。是夕
果誕亨。乃拳右拇指。似不能伸。但瞬而未笑。次日有
同業僧福廣。福堅。聞而來謁。見即呼云。安兄無恙耶。
亨熟視。舉手伸指而笑。其母甞臥師室中。若有人誦
摩訶般若之聲。人皆呼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師
事。碑於石。紀其異。年七歲出家。十五參普照寶和尚。
一日忽聞打板聲。廓然證入。後出世。乃五坐道場。




紹興



○寶林寺。釋大同。字一雲。別峰其號也。越之上
虞王氏子。父友樵。母陳氏。妊師十月。父晝坐堂上。忽
見龐眉異僧。振錫而入。父起揖曰。和尚何來。曰崑崙
山。竟排闥趨內。急追。聞房中兒啼聲。父笑曰。吾兒得
非再來者乎。師幼俊爽。讀書輒會玄奧。初習辭章。翩
翩大有可觀。於是父歎曰。是子般若種也。詎俾纏溺
塵勞乎。遂命入會稽。崇勝寺薙髮。聞春谷法師講清
[002-0130c]
涼宗旨。郡之景德。往依之。盡得其傳。聞天目中峰法
道之盛。往參。便有終焉之意。中峰一日。召而勉曰。賢
首一宗。日遠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張之。毋久滯
此。特書偈讚清涼像。付以遣之。師大喜曰。吾今始知
萬法本乎一心。不識孰為禪。又孰為教也。還寶林。復
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隨命分座。講華嚴經。云云
右二出明高僧傳


浙江



○崇禎間。寧波府。管春。夫婦二人。在金陵打草
𩋘賣。無子。每日得錢銀。但取給足。餘投井中。年月既
累。頗不介意。時有一僧從乞百金。春曰。吾打草𩋘。日
充口腹。那得銀兩。僧曰。但肯捨。即有之。春曰。無不肯
也。僧遂倩人淘井。適得百金而去。後時管春。被雷震
死。有書生姓朱名元价。以硃題其背上云。佛不仁。三
字。价後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奉敕往高麗封王。王
姓李名倧。王謂价曰。吾誕一子。今巳八歲。竟不能言
笑。而背上有硃字。不審是何祥祟。价令抱出。見字曰。
吾冤屈汝也。遂即頓然言笑。价為王說其因緣。贊昔
年少在方外親聞。惟忘其二人姓名。康熈十九年。贊
年七十。至金陵禮報恩塔。遇河南周混源隱士。其父
祖明時皆官在朝。源詳聞其事。及見高麗王拜价帖。
其紙光澤堅厚。重如玉版。云云。識者。謂管春施福所
致。以後生惡報。今生一身償之。而得為太子。豈不快
乎。



[002-0131a]


羅定州



○東安縣令。韓允嘉。康熈己酉年。謂鐵橋曰。
余前生是泰嶽山某菴僧。來求吾家寄宿。父令其蔬
飯留之。出接不復見。而嘉巳㘞地一聲矣東莞張穆芝。別號鐵


惠州



○博羅縣。韓耳叔。文恪公之仲子。與張穆芝。劉
兩成為友。大清初。死於難。託生兩成為子。未生之前。
兩成夢耳叔入室。遂產。及能言。劉有姑。戲之曰。汝為
誰。頓然應聲曰。我父為官。我兄為和尚。我為人害。今
五年。不復記憶。穆因喜續三生之緣。以詩寄兩成曰。
流浪何無巳。重來亦可悲。寧忘當日語。賴見再生時。
夢幻真何定。恩仇且勿癡。吾慚空住世。尚是舊鬚眉
叔兄出家。字祖心。別號剩人。其母明末持齋。臨終謂家人曰。吾往廣州鄺緒生國學家去。後家人徃訪。果其誕
晨。即終日。為緒第五子。由佛山崔夫人。嘗徃韓宅。說鄺家合門。歸信三寶故也。或曰。人命終後。識神即往投胎。
今云何入室乃產。答曰。如上天神云。人稟七識。識各有神。心識為主。主雖前去。餘神守護。故見其現形也。或先
巳有在胎者。以惡業故。應在胎終。由母善業。別有他人來代之者。亦有人未死。而暴死者。甦巳見其在地獄受
罪矣


湖廣



○蓮胤長老。住端州法輪寺。向橋曰。吾師兄某。
住山獨處。日誦法華。恒有一雉。日來聽經畢。則便飛
去。後數日不見來。去山十里。有鄉紳某。遣使至山。謂
師曰。昨夢令徒。託生家主為子。今遣我來。相聞吾師。
然近來日夜啼不止。請師一過看之。師自顧無徒。惟
有一雉。輒來聽經。今不見數日。或是彼雉乘經功德。
得為人耶。遂往其家。彼抱兒出。即止啼歡喜。以此為
信焉。
[002-0131b]


潮州



○王教官。為福建教授。有一箍桶翁。每日得銀。
則以三分。買香燭供佛。及死無財以殯。王教授。哀其
無報應。齋中拈筆自書紙曰。箍桶日三分。燒香不顧
貧。天空佛不見。死可問閻君。王教官。聞州官生子。往
賀之。州官曰。得子甚怪。背有數字。問字何云。曰箍桶
日三分。王曰。余自書也。何為而現於此。令人趨往案
頭。取來更看。兒背字巳沒。託生之理。可為顯矣。斯與
吾莞縣尹。舒應龍子探花弘志。同書字於背也。志再
生為弘慈。其人今戊申五十餘歲猶存右四出鐵橋集


舒應龍。廣西人。子弘志。弱冠中探花。未幾而卒。龍以
朱書其背。願再生吾家。後果托生龍之田舍。見字。遂
送龍育字弘慈。中鄉試。公車經廣東。至東莞。拜龍生


附遺



譚景升



○南唐初。隱士譚景升。與陳搏為友。著化書。
百十篇。屬宋齊丘為序。其六十六篇。有曰。梓潼帝君
言。予受業報。為卬池龍。羇於積水之下。連年旱虐。水
復為泥。身既廣大。無穴可容。烈日上臨。內外熱惱。諸
鱗甲中。各生小蟲。咂齧困苦。一日晨涼。天光忽開。五
色雲氣。浮空而過。中有瑞相。紺髮螺旋。金容月瑩。山
靈河伯。萬眾稽首。讚歎歡喜。聲動天地。天香繚繞。隨
處生春。予乃仰首哀號。乞垂救度。萬靈諸聖。咸謂予
曰。此西方大聖正覺世尊釋迦文佛也。今以教法流
行東土。隨教化身。將往中國。汝既遭逢。宿業可脫。予
乃身自踴躍。入天光中。具陳往昔報應之理。世尊告
[002-0131c]
曰。善哉。帝子。汝於向來。孝忠國家。又復憫世。生護持
心。因果未周。仇敵相爭。以人我相。肆興殘忍。遷怒於
物。業債當償。今復自悔。欲求解脫。汝於此時。復有冤
親之想。與夫瞋恚愚癡之念否。予聞至理。心地開朗。
內外罄然。如虗空住。自顧其身。隨念消滅。復為男子。
得灌頂智。是予歸依然出蜀梓潼帝君廟記○見佛金容歡喜。故自感好相。得灌
頂智。故得聰睿。為文昌


南唐



○邊鎬。初生父母夢。謝靈運入室。故小名康樂。
仕南唐。以都虞侯。從查文徽克建州。凡所俘獲皆全
之。建人謂之邊佛子。及克潭州。市不易肆。謂之邊菩
薩。既而為節度使。設齋供。盛修佛事。潭人謂之邊和
出五代史


南宋



○高宗。徽宗第九子。徽宗夢武肅錢王入室。巳
而生帝出稽古略



音釋




音于。變也。



音戟。誅也。



同𩩌。音袞。禹父名也。


黃能
下乃帶切。音耐。三足鼈。謂之能。


鶗鴂
上音題。下音厥。一名子規。



音斛。黃鵠。鴻鵠。又音谷。小鳥也。


黿
音元。似鼈而大也。



音張。麋大於鹿有角。麞似麂而小無角。
[002-0132a]



音已。麋屬。


[鴝-口+冰-水]
音欣。鸇鳥。一名晨風。黃色燕頷。飛疾。擊鳩鴿食
之。



音洛。今之角鴟。一名鵂鶹。


五取蘊
色受想行識。色是身。餘四是心。心是名也。



音屑。



音池上聲。一名野鷄。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釆。
喜鬥。


岐嶷
上音奇。下音逆。謂小兒有知識也。



音誨。鳥嘴。



丘縛切。匡入聲。犬鉏也。



同辯。俗字。



極虐切。彊入聲。笑也。



音豫。頓首呼也。



音藐。一目小。


阿練
梵語具云阿練若。此云寂靜。是僧住處也。



音素。逆流而上曰泝。洄又向也。水欲下違之而
上也。


八難
一地獄。二畜生。三餓鬼。四長壽天。五北俱盧
州。六盲聾瘖瘂。七世智辯聰。八生在佛前佛後。此
之八處。雖感報苦樂有異。而皆障礙。不得見佛聞
佛正法。其長壽天。壽五百劫。外道修無想定。生此
天也。北州壽一千歲。以著樂故。不受教化。故佛法
不至也。世智辯聰。以世人邪智聰利。惟 耽習外書。
[002-0132b]
不信佛經因果之教。是為障難也。


三寶
佛。法。僧也。佛者覺也。生死長夜。人不自覺。惟
佛覺悟。於三大無數劫。修行六度萬行。福智圓滿。
故稱大覺也。法者。佛說三藏一切經書。令人去惡
修善。離欲出世。得無生滅也。僧者。清淨和合眾也。
是菩薩。及羅漢。乃至受佛二百五十大戒人也。無
犯故云清淨。六和同均。故云和合也。


緣覺
亦名獨覺。出無佛世。無師自悟十二因緣。而
出生死。是中乘聖人。梵語辟支佛是也。


阿羅漢
此云無生。謂後世不受生死也。亦云無著。
不著煩惱生死故也。亦云應真。此是小乘聲聞聖
人也。



音簪去聲。讒毀也。



音吹去聲。獸毛輭細者。



音孤。以篾束物也。



音鳥。懸物也。



音牒。重也。厚也。墮也。累也。積也。


三災
謂小三災。一刀兵。二疾疫。三飢饉。


八苦
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愛別離苦。
六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八大小諸橫禍苦。


宋郊
附後。



阿修羅道



梵語阿修羅。亦云阿素洛。又云阿須倫。華言非天。其
[002-0132c]
宮殿園林。皆七寶成。似天而非天也。又云無端正。謂
男醜女端正故。或云不飲酒。而有鬼。畜。天道也。其天
道攝者。居須彌山空處寶城之中。鬼道攝者。居大海
邊。或大山石壁之內。畜道攝者。居大海底。海水在上。
有風持如雲。不入其宮。如人觀天也。起世經云。須彌
山王東面。過千由旬。大海下。有鞞摩質多阿修羅王
國土。縱廣八萬由旬。大城中宮殿。名曰設摩啻。縱廣
一萬由旬。七重欄楯。七重金銀鈴網。七重行樹。莊嚴
校飾。七重城壁。皆七寶合成。園池華果。眾鳥和鳴。廣
如經說。此不繁錄。須彌山南面。過千由旬。大海下。有
踊躍阿修羅王宮殿。縱廣八萬由旬。須彌山西面。去
千由旬。有奢婆羅阿修羅王宮殿。縱廣如前。須彌山
北面。過千由旬。大海下。有羅睺羅阿修羅王宮殿住
處。廣大妙好。如前相似。侍女眷屬。不可稱計。共相娛
樂。恣情愛樂。自餘臣妾。左右僕使倍多。備如經說。不
能具述。阿修羅王。壽數不完。少出多減。本身長一百
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化身高十六萬八千由旬。立大
海底。與須彌山齊。有大幻術。常與忉利天鬬。日月放
光射其目。以手遮障。世人見之。謂日月薄蝕。由福不
如天。故常戰敗。即引兵竄入藕絲孔中。彼等皆由前
世持戒。好勝布施。作下品十善業之所感報。而心多
謟慢。不能忍辱。故受此身。由其持戒布施。故宮殿七
寶所成。由不忍辱。故生相醜惡。謟慢好勝。故常與天
鬬。業報差別經云。具十種業。得阿修羅報。一身行微
[002-0133a]
惡。二口行微惡。三意行微惡。四起於憍慢。五起於我
慢。六起增上慢。七起於大慢。八起於邪慢。九起於慢
慢。十迴諸善根向阿修羅趣。正法念經云。修羅居在
五住處。一在地上。眾相山中。七山金山。及諸石壁中其力最劣。
二在須彌山北。入海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曰羅
睺。統領無量阿修羅眾。三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修
羅名曰勇健。四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曰華
鬘。五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名曰毗摩質多。此
中出聲。徹於海外。云我是毗摩質多阿修羅。毗摩質多。此云
高響第一羅睺阿修羅王。有四玉女。從憶念生。一名如

影。二名諸香。三名妙林。四名勝德。即此四女。一一皆
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為眷屬。悉皆圍繞阿修羅王。
共相娛樂。恣情愛樂。不可具說。勇健阿修羅。威勢次
勝。華鬘阿修羅。威勢更勝。毗摩質多阿修羅。威勢眷
屬倍數。更不可稱計。自餘臣妾左右僕使。亦不可說。
即知貴賤懸殊。不可一槩而論。阿修羅。壽各各不同。
或有壽五百歲者。人間五百年。彼為一日一夜。或有
壽六千歲。人間六百年。彼為一日一夜。或有壽七千
歲。人間七百年。彼為一日一夜。其殿大小。各各不同。
復能變化其身。隨意種種能作。又云。修羅衣食自然。
冠纓衣服。純以七寶鮮潔。同天所餐。飲食隨念而有。
百味具足。與天同等。如大論說。彼之衣食。雖復勝人。
其若喫時。是則不如人也。謂彼凡所食時。末後一口。
要變作青泥。亦如龍王。雖食百味。末後一口。要當變
[002-0133b]
作蝦蟇。是故經說。不如人也。阿含經云。阿修羅有大
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
誓取日月以為耳璫。日月天子見巳。各懷恐怖。不寧
本處。以其形可畏故。日月威德。有大神力。住壽一中
劫。復是世間眾生福祐。日月不為阿修羅所觸惱。時
阿修羅。漸大瞋恚。即命舍摩梨。毗摩質多。二阿修羅
王。及諸大臣。各辦兵仗。往與天戰。時難陀。䟦難陀。二
大龍王。身繞須彌。周圍七帀。山動雲布。以尾打水。大
海浪冠須彌。忉利天曰。阿修羅欲戰矣。諸龍鬼神等。
各持兵仗。從次交鬬。天若不如。皆奔四天王宮。嚴駕
攻伐。先白帝釋。帝釋告上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無數天眾。及諸龍鬼。前後圍繞。帝釋命曰。我軍若勝。
以五繫縛毗摩質多阿修羅。將還善法堂。我欲觀之。
修羅亦曰。我眾若勝。以五繫縛帝釋。還七葉堂。我欲
觀之。一時大戰。兩不相傷。但觸身體。生於痛惱。於是
帝釋現身。乃有千眼。執金剛杵。頭出煙𦦨。修羅見之。
乃退敗。即擒質多修羅。繫縛將還。遙見帝釋。便肆惡
口。帝釋答曰。我欲共汝講說道義。何須惡口。觀佛三
昧經云。此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其兒長大。見於諸
天釆女圍繞。即白母言。人皆伉儷。我何獨無。其母告
曰。香山有神。名乾闥婆。其神有女。容姿美妙。色踰白
玉。身諸毛孔。出妙音聲。甚適我意。今為汝聘。適汝願
否。子言。善哉善哉。願母往求。爾時其母。行詣香山。告
彼樂神。我有一子。威力自在。於四天下。而無等倫。汝
[002-0133c]
有令女。可適吾子。其女聞巳。願樂隨從。時阿修羅子。
納彼女巳。未久之間。即便懷孕。經於千歲。乃生一女。
其女顏容。端正挺特。天上天下。更無有比。面上姿媚。
八萬四千。左邊右邊。各有八萬四千。前後亦爾。阿修
羅見。以為殊異。如月處星。甚為奇特。天帝釋憍尸迦
聞。求女為妻。修羅聞喜。以女妻之。帝釋立字。號曰悅
梵語舍脂諸天見之。歎未曾有。視東忘西。視南忘北。乃
至毛髮。皆生悅樂。帝釋至歡喜園。共諸釆女。入池遊
戲。爾時悅意。即生嫉妒。遣五夜叉。往白父王。今此帝
釋。不復見寵。與諸釆女。自共遊戲。父聞此語。心生瞋
恚。即興四兵。往攻帝釋。立大海水。踞須彌山頂。九百
九十九手。同時俱作。撼善見城。搖須彌山。四大海水。
一時波動。帝釋驚怖。靡知所趣。時宮有神。白天帝言。
莫大驚怖。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王當誦持鬼兵自
碎。是時帝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
羅蜜。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真實不虗。我
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於
虗空中。有刀輪自然而下。當阿修羅上。時修羅耳鼻
手足。一時盡落。令大海水赤如蜯珠。時阿修羅。即便
驚怖。遁走無處。遂入藕絲孔中。


西域



天竺



○清辯論師。雅量弘遠。至德深邃。外示僧佉之
服。內弘龍猛之學。靜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誰決我疑。
遂於觀自在菩薩像前。誦隨心陀羅尼。絕粒飲水。時
[002-0134a]
歷三載。觀自在菩薩。現妙色身。謂論師曰。何所志乎。
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曰。人身危脆。
世間浮幻。宜修勝善。願生覩史多天。於斯禮覲。尚速
得見。論師曰。志不可奪。心不可二。菩薩曰。若然者。宜
往南天竺。大安達羅國。城南不遠。有大山巖。執金剛
神所。至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者。當遂此願。論師於
是往而誦焉。三歲之後。神乃謂曰。汝何所願。若此勤
勵。論師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指遣來
請。成我願者。其在神乎。神乃授方。而謂之曰。此巖石
內。有阿素洛宮。如法行請。石壁當開。開即入中。可以
待見。論師曰。幽居無覩。詎知佛興。神曰。慈氏出世。我
當相報。論師受命。專精誦持。復歷三載。初無異念。呪
芥子以擊石壁。豁然洞開。是時百千萬眾。觀覩忘返。
論師跨其戶。而告眾曰。吾久祈請。待見慈氏。聖靈警
祐。大願斯遂。宜可入此。同見佛興。聞者怖駭。莫敢履
戶。謂是毒蛇之窟。恐喪身命。再三告語。惟有六人從
入。論師顧謝時眾。從容而入。入之既巳。石壁還合。眾
皆怨嗟。恨前言之過也出唐西域記○慈氏即彌勒。龍猛。舊云龍樹


中印度



○玄奘法師云。貞觀十三年。奘在中印度。摩
伽陀國。那蘭陀寺。見一俗人說云。有一人好色。每承
經言。修羅生男極醜。生女端正。聞彼山內。有阿修羅
窟。別有宮殿。甚精殊好。同天佳妙。其人思欲見修羅
女。共為匹對。常受持呪。精勤三年。三年將滿。所祈遂
願。其人先有弟子親友。臨去。召弟子相伴同去。弟子
[002-0134b]
於時亦隨同行。既呪有徵。遂到宮門。門首儅者極嚴。
至誠求請門人。令通夫人。門人為通。具述來意。修羅
女喜。報守門人云。來者幾人。報云二人。女報門人。誦
呪者來入。同伴者且住門外。門人來報。誦呪者引入。
弟子見引入巳。自身不覺巳到自家舍南門立。自爾
巳來。更不知彼人消息。弟子因此發心。捨家修道。願
在伽藍供養三寶。其人具向奘說。述此因緣印度即天竺


中天竺



○瞻波國。西南山石㵎中。有修羅窟。有人因
遊山修道。遇此窟。人遂入中。見有修羅宮殿處。妙精
華卉。乍類天宮。園池林果。不可盡述。阿修羅眾。既見
斯人。希來到此。語云。汝能久住此否。答云。欲還本處。
修羅既見不在。遂施一桃。與彼食訖。修羅語言。汝宜
急出。恐汝身大。窟不能容。言訖走出。身遂增長。形貌
麤大。頭纔出。身大孔塞。遂不出盡。自爾以來。年向數
百。唯有大頭。如三碩甕。人見共語。具說此緣。人愍語
云。我等鑿石令汝身出。其事云何。答云。恩澤。人奏國
王。具述此意。君臣共議。此非凡人。力敵千夫。若鑿令
出。儻有不測之意。誰能抗之。因此依舊。時人號為大
頭仙人。唐國使人王玄䇿。巳三度至彼。以手摩頭。共
語了了分明。近有山內。野火燒頭焦黑。命猶不死。西
國志六十卷。國家修撰。奉敕令諸學士畫圖。集在中
臺。復有四十卷。從麟德三年起首。至乾封元年夏末
方訖。臨。見玄䇿。具述此事出西國志


問曰。阿修羅道。人何少耶。答曰。其生修羅道者無報。
故人不得而知之。觀上經文。即自知不少矣

[002-0134c]
六道集卷二



音釋



羅睺羅
此云執日。



音爨。逃也。藏匿也。


那由他
此云萬億。


蝦蟇
上音遐。下音麻。俗作䗫。青蛙。俗名蛤蟈。


難陀。䟦難陀龍
難陀。此云喜。䟦難陀。此云近喜。


伉儷
上音康去聲。下音例。伉儷配偶也。


乾闥婆
此云香陰。天帝樂神。


四兵
象。馬。車。步。



含字上聲。搖動也。



當字去聲。正中也。



俗作匝非。


宋郊
少時隨父任應山讀書。見犬水漂蟻穴至郭。
編竹橋渡之。後以陰德中狀元。今渡蟻橋蹟。現在
湖廣應山縣治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