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5 兜率龜鏡集-清-弘贊 (master)




兜率龜鏡集卷中
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釋弘贊在犙輯


○中集 上生內院



上生經云。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
進。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
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
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
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
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
天。於蓮花上。結加趺坐。五千天子。作天妓樂。持天曼
[002-0058c]
陀羅花。摩阿曼陀羅花。以散其上。讚言。善哉善哉。善
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
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巳。
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
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
無上道心。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
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
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
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起。佛告優
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八部人等。是諸大眾。
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阿薩名者。聞巳歡喜。恭敬禮
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
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暗處。邊地邪見。諸惡律
儀。恒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天龍鬼神。若有欲
生兜率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
禁戒。一日至七日。思惟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
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
坐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
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千劫
生死之罪。若有禮敬彌勒者。除百億劫生死之罪。設
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
道心。佛說是語時。無量大眾。頂禮如來。及彌勒足。繞
百千匝。未得道者。各發誓願。我等天人八部。今於佛
前。發誠實誓。願於未來世。值遇彌勒。捨此身巳。皆得
[002-0059a]
上生兜率陀天。世尊記曰。汝等及未來世修福持戒。
皆當往生彌勒菩薩前。為彌勒菩薩之所攝受。作是
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金色獼猴



師子月佛本生經云。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
眾中。有一菩薩比丘。名婆須蜜多。遊行竹園間。綠樹
上下。聲如獼猴。或旋三鈴。作那羅戲。時諸長者。及行
路人。競集看之。眾人集時。身到空中。跳上樹端。作獼
猴聲。耆闍崛山。八萬四千金色獼猴。集菩薩所。菩薩
復作種種變現。令其歡喜。時諸大眾。各作是言。沙門
釋子。猶如兒戲。幻惑眾人。所行惡事。無人信用。乃與
鳥獸而作非法。如是惡聲。徧王舍城。王聞此語。嫌諸
釋子。即敕長者迦蘭陀曰。此諸釋子。多聚獼猴。在卿
園中。為作何等。如來知不。長者啟王。婆須蜜多。作變
化事。令諸獼猴。一時歡喜。諸天雨花。持用供養。為作
何等。臣所不知。爾時大王。前後導從。往詣佛所。遙見
世尊。身放光明。如紫金山。普合大眾。同於金色。尊者
蜜多。及八萬四千獼猴。亦作金色。時諸獼猴。見大王
來。作種種變。中有採花。奉上大王者。大王見巳。與諸
大眾。俱至佛所。為佛作禮。右遶三帀。却坐一面。白佛
言。此諸獼猴。宿有何福。身作金色。復有何罪。生畜生
中。尊者蜜多。復宿殖何福。生長者家。出家學道。復有
何罪。雖生人中。諸根具足。不持戒行。與諸獼猴。共為
伴侶。歌語之聲。悉如獼猴。使外道笑。惟願世尊。為我
[002-0059b]
分別。令我開解。佛告大王。諦聽。善思念之。乃往過去
無量億劫之前。有佛出世。名曰然燈。彼佛滅後。有比
丘。於山澤中。修行佛法。堅持禁戒。如人護眼。因是即
得阿羅漢。時空澤中。有一獼猴。至羅漢所。見於羅漢。
坐禪入定。即取羅漢坐具。披作袈裟。如沙門法。偏袒
右肩。手擎香爐。遶比丘行。時彼比丘。從定覺巳。見此
獼猴。有好善心。即為彈指。告獼猴言。法子。汝今應發
無上道心。獼猴聞說。歡喜踴躍。五體投地。敬禮比丘。
復採花散比丘上。爾時比丘。即為獼猴說三歸依。爾
時獼猴。即起合掌。白言。大德。我今欲歸依佛法僧。比
丘為受三歸巳。次當懺悔。具說罪業。我得阿羅漢。能
除眾生無量重罪。如是慇懃三為懺巳。告獼猴言。法
子。汝今清淨。是名菩薩。汝今盡形壽。受五戒巳。求阿
耨菩提。爾時獼猴依教受巳。發願巳竟。踴躍歡喜。走
上高山。懸樹墜死。由受五戒。破畜生業。即生兜率天
上。值一生補處菩薩。為說無上道心。即持天花。下空
澤中。供養羅漢比丘。羅漢見巳。即便微笑。告言。天王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終不相捨。獼猴天子白言。大德。
我前身時。作何罪業。生獼猴中。復有何福。值遇大德。
得免畜生。生於天上。羅漢答言。乃往過去。此閻浮提。
有佛出世。名曰寶慧如來。至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
比丘。名蓮花藏。多與國王長者居士。而為親友。邪命
謟曲。不持戒行。身壞命終。落阿鼻獄。如蓮花敷。滿十
八隔。具受諸苦。壽命一劫。劫盡更生。如是經歷諸大
[002-0059c]
地獄。滿八萬四千劫。從地獄出。墮餓鬼中。吞飲鎔銅。
經八萬四千歲。從餓鬼出。復墮牛猪狗猴中。各五百
身。緣前供養持戒。結誓重要。今復遇我。得生天上。持
戒比丘。即我身是。放逸比丘。即汝身是。獼猴天子。聞
此語巳。心驚毛豎。懺悔前罪。即還天上。佛告大王。彼
獼猴者。雖是畜生。一見羅漢。受持三歸五戒。緣前功
德。超越千劫。極惡重業。得生天上。值遇一生補處菩
薩。從是巳後。值佛無數。淨修梵行。具六波羅蜜。住不
退地。於最後身。次彌勒後。當成阿耨菩提。佛號師子
月如來。佛告大王。欲知當來師子月佛者。今此會中
婆須蜜多比丘是也。王聞此語。即起合掌。徧體流汗。
悲泣雨淚。悔過自責。向婆須蜜多。頭面著地。接足為
禮懺悔前罪。佛告大王。欲知此等八萬四千金色獼
猴者。乃過去拘樓秦佛時。波羅奈國。拘睒彌國。二國
之中。共有八萬四千比丘尼。行諸非法。犯諸重禁。狂
愚無智。如癡獼猴。見好比丘。視之如賊。時有羅漢比
丘尼。名善安隱。俱為說法。復懷忿恨。時羅漢尼見諸
惡人不生善心。即起慈悲。身升虗空。作十八變。時諸
惡人。見變化巳。各脫金環。散羅漢尼上。願我生生。身
作金色。前所作惡。今悉懺悔。時諸惡人。身壞命終。墮
阿鼻地獄。次第歷。至九十二劫。恒處地獄。從地獄出。
五百身中。恒為餓鬼。從餓鬼出。一千身中。常為獼猴。
身作金色。大王當知。爾時八萬四千犯戒尼。罵羅漢
尼者。今者會中。八萬四千諸金色獼猴是也。爾時供
[002-0060a]
養諸惡比丘尼者。今大王是。此諸獼猴。因宿習故。持
花持香。供養大王。爾時汙彼比丘尼者。今瞿迦梨。及
王五百黃門是。佛告大王。身口意業。不可不慎。爾時
王聞佛說。對佛懺悔。慚愧自責。豁然意解。得阿那含
果。王所將八千人。求佛出家。並成羅漢。餘一萬六千
人。皆發菩提心。八萬諸天。亦俱發心。八萬四千金色
獼猴。聞昔因緣。慚愧自責。遶佛千帀。向佛懺悔。各發
無上菩提心。隨壽長短。命終之後。當生兜率天上。值
遇彌勒。得不退轉。更過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祗恒河
沙劫。當得成佛。八萬四千。次第出世。共同一劫。劫名
大光。同一佛號。並名金光明如來古時禽獸能言語者。以彼墮落受畜
生身日淺。今不能言者。由其流轉地獄畜生道中日久。故不能解人言也


天女



首楞嚴三昧經云。佛告阿難。汝今見是二百天女合
掌敬禮如來者不。阿難言。巳見。佛言。是諸天女。巳曾
於昔五百佛所。深種善根。從是巳去。當復供養。無數
諸佛。過七百阿僧祇劫巳。皆得成佛。號曰淨王。是諸
天女。命終之後。得轉女身。皆當生於兜率天上供養
奉事彌勒菩薩。


童子



生經云。時有五百幼童。相結為伴。日日遊戲。俱至江
水。聚沙興塔。各言塔好。諸有善心。宿命福薄。時天卒
雨。江水暴漲。流溺而死。佛告眾人。五百童子。生兜率
天。皆同發心。為菩薩行。佛放光明。令其父母。見子所
[002-0060b]
在。佛遙呼五百幼童天子來。尋時皆至。住於虗空中。
華散於佛下。稽首禮言。蒙世尊恩。雖身喪亡。得見彌
勒佛。佛言善哉。卿等快計。知道至真。興立塔寺。因是
生天。見於彌勒。咨受法誨。佛為說經。咸然歡喜。立不
退轉。各白父母。勿復愁苦。努力精進。以法自修。父母
皆發道意。天子禮佛。右遶三帀。忽然不現。還兜率天。


禽獸



心地觀經云。過去世。迦葉如來。為諸禽獸。而說偈言。


「 是身為苦本
 餘苦為枝葉
 若能斷苦本
 眾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業
 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量
 雜類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
 一念求懺悔
 如火焚山澤
 眾罪皆消滅
 是身苦不淨
 無我及無常
 汝等咸應當
 深生厭離心」



爾時無量諸禽獸等。聞此偈巳。於一念心。至誠懺悔。
便捨惡道。生第四天。奉覲一生補處菩薩。聞不退法。
究竟涅槃。


野干



未曾有因緣經云。昔毗摩國。徙陁山。有一野干。為師
子所逐。墮一丘野井巳經三日。安心分死。自說偈言。


「 一切皆無常
 恨不餉師子
 奈何死厄身
 貪命無功死
 無功巳可恨
 復汙人中水
 我悔十方佛
 願垂照我心
 前代諸惡業
 現償皆令盡
 從是值明師
 修行盡作佛」


[002-0060c]


時天帝釋聞之。與八萬諸天。到其井側。曰不聞聖教。
久處幽冥。向說非凡。願更宣法。野干答曰。天帝無訓。
不識時宜。法師在下。自處其上。初不修敬。而問法要。
帝釋於是以天衣接取。叩頭懺悔。憶念我昔。曾見世
人。先敷高座。後請法師。諸天即各脫寶衣。積為高座
野。干升座。曰有二大因緣。一者說法開化人天福無
量故。二者為報施食恩故。天帝白曰。得免井厄。功報
應大。云何恩不及耶。答曰。生死各宜。有人貪生。有人
樂死。有愚癡人。不知死後更生。違遠佛法。不值明師。
貪生畏死。死墮地獄。有智慧人。奉事三寶。遭遇明師。
改惡修善。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死生天上。天帝曰。如
尊所誨。全命無功者。願聞施食施法。答曰。布施饑餓。
濟一日之命。施珍寶者。濟一世之乏。增益生死。說法
教化者。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得三乘果。免三惡道。受
人天樂。是故佛說。以法作施。功德無量。天帝曰。師今
此形。為是業報。為是應化。答曰。是罪非應。天帝曰。我
謂是聖。方聞罪報。未知其故。願聞因緣。答曰。昔生波
羅奈國。波頭摩城。為貧家子。剎利之種。幼懷聰朗。特
好學習。至年十二。逐師於山。不失時節。經五十年。九
十六種經書。靡所不達。皆由和尚之恩。其功難報。由
先學慧。自識宿命。由受王位。奢婬著樂。報盡命終。生
地獄畜生。自下云云。略而不述時天帝釋。與八萬諸天。從受十
善。欲還天宮。問曰。和尚何時捨此罪報。得生天上。野
干曰。尅後七日。當捨此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願生
[002-0061a]
彼天。多有菩薩說法教化。時野干一心。專念十善行
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終。生兜率天宮。復識宿命。復以
十善教化諸天野干。似狐而小。色青黃如狗。巢於絕岩高木上


須達長者亦名給孤獨



時須達共舍利弗。往舍衛城外。規圖精舍基址。須達
自手捉繩一頭。舍利弗自捉一頭。共經精舍。時舍利
弗。欣然含笑。須達問言。尊者何故笑。答言。汝始於此
經地。六欲天中。宮殿巳成。即借彼道眼。悉見六天。嚴
淨宮殿。問舍利弗言。六天。何處最樂。舍利弗言。下三
天色染。上二天憍逸。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恒有一生
補處菩薩。來生其中。法訓不絕。須達曰。我正當生第
四天中。出言巳竟。餘宮悉滅。唯第四天。宮殿湛然。襍
阿含經云。給孤獨長者疾病。佛自往看之。記其得阿
那含果。乃至命終。生兜率陀天。恒下來禮拜佛。聽法
巳。還歸天上此據迹中。說其得小果。若論其實。是大菩薩


無著世親菩薩世親舊云天親



無著菩薩。天竺健䭾邏國人也。佛去世後一千年中。
誕靈利見。承風悟道。從彌沙塞部出家修學。頃之。回
信大乘。其弟世親菩薩。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業。博
聞強識。達學研機。無著弟子佛陀僧訶。唐言師子覺者。密
行莫測。高才有聞。二三賢哲。每相謂曰。凡修行業。願
覩慈氏。若先捨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所至。其
後師子覺。先捨壽命。三年不報。世親菩薩尋亦捨命。
時經六月。亦無報命。時諸外道。咸皆譏誚。謂世親菩
[002-0061b]
薩及師子覺。流轉惡趣。遂無靈鑒。其後無著菩薩。於
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燈光忽翳。空中大明。有
一天人。乘虗下降。即進階庭。敬禮無著。無著曰。爾來
何暮。今名何謂。對曰。從此捨壽命。往覩史多天。慈氏
內眾。蓮花中生。蓮花纔開。慈氏讚曰。善來廣慧。善來
廣慧。旋遶纔周。即來報命。無著菩薩曰。師子覺者。今
何所在。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天樂。
無暇相顧。詎能來報。無著菩薩曰。斯事巳矣。慈氏何
相。演說何法。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說妙法。義不
異此。然菩薩玅旨。清暢和雅。聞者忘倦。受者無厭。云
今人皆謂師子覺耽著天樂。以此為病。然生兜率。本為求見彌勒。親承法誨。悟無生忍。豈求天樂。既無耽
樂之念。何患不生內眾。又其師子覺。初心發願。所祈誰知。既云密行莫測。豈可得而思議哉


道安法師



安姓衛氏。常山扶抑人也。少出家。驅役田舍。至於三
年。執勤就勞。曾無怨色。數歲之後。方啟師求經。師與
辯意經一卷。可五千言。安賷經入田。因息就覧。暮歸
以經還師。更求餘者。師曰。昨經未讀。今復求耶。答曰。
即巳闇誦。師雖異之。而未信也。復與成具光明經一
卷。減一萬言。賷之如初。暮復還師。師執經覆之。不差
一字。師大驚嗟。而異之。後為受具戒。恣其遊學。至鄴。
遇佛圖澄。澄見而嗟嘆。與語終日。眾見形貌不稱。咸
共輕。怪澄曰。此人遠識。非爾儔也。因事澄為師。澄講。
安每覆述。後住受都寺。徒眾數百。常宣法化。其所註
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諸經。並尋文比句。為起盡之義
[002-0061c]
及析疑甄解。凡二十二卷。序致淵富。玅盡深旨。條貫
既序。文理會通。經義克明。自安始也。時符堅遣使送
外國金像。結珠彌勒像。金縷繡像。織成像。各一尊。後
住長安五重寺。僧眾數千。大弘法化。初魏晉沙門。依
師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為如來大師之本。尊莫過
釋迦。乃以釋命氏。後獲增一阿含經。果稱四河入海。
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既懸與經符。遂為
永式。安每與弟子法遇等。於彌勒前立誓。願生兜率。
後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異僧。形
甚庸陋。來寺寄宿。寺房既窄。處之講堂。時維那直殿。
夜見此僧。從牕隙出入。遽以白安。安驚起禮。訊問其
來意。答云。相為而來。安曰。自惟罪深。詎可度脫。彼答
云。甚可度耳。然須更浴聖僧。情願必果。具示浴法。安
請問來生。所生之處。彼乃以手虗撥天之西北。即見
雲開。備覩兜率勝玅之報。爾夕大眾數十人。悉皆同
見。安後營浴具。見有非常小兒。伴侶數十。來入寺戲。
須臾就浴。果是聖應也。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告眾曰。
吾當去矣。是日齋畢。無疾而卒。初安生。而便左臂生
一皮。廣寸許。著臂。捋可上下。唯不得出手。後宣律師
問天神。乃知安是印手菩薩也。


竺僧輔法師



輔鄴人也。少持戒行。執志堅苦。學通諸論。兼善經法。
道振伊洛。一都宗事。值西晉饑亂。輔與釋道安等。隱
於濩澤。研精辯析。洞盡幽微。後憩荊州上明寺。單蔬
[002-0062a]
自節。禮懺翹勸。誓生兜率。仰瞻慈氏。時瑯琊王忱。為
荊州剌史。聞輔貞素。請為戒師。一門宗奉。後未亡二
日。忽云。明日當去。至於臨終。妙香滿室。梵響相係。道
俗奔看。來者萬數。是日後分。無疾而化。春秋六十。戒
臘未聞。


曇戒法師



戒。一名慧精。姓卓。南陽人。居貧務學。遊心墳典。後聞
法道法師講放光經。乃借衣一聽。遂深悟佛理。廢俗
從道。事安公為師。博通三藏。誦經五十餘萬言。常日
禮佛五百拜。晉臨川王。甚重之。後篤疾。常誦彌勒尊
佛名。不輟心口。弟子智生侍疾。問。何不願生安養。戒
曰。吾與和尚等八人。同願生兜率。和尚及道願等。皆
巳上生。吾未得去。是故有願耳。言畢。即有光照於身。
容貌更悅。遂奄爾遷化。春秋七十。仍塟安公墓右。


玄藻尼



藻本姓路。吳郡人。安荀女也。藻年十餘歲。身嬰重疾。
良藥必進。日增無損。時太玄臺寺。釋法濟。語安荀曰。
恐此病由業。非醫所消。貧道案經云。若履危苦。能歸
依三寶。懺悔求願者。皆獲甄濟。君能與女。並捐棄邪
俗。洗滌塵穢。專心一向。當得痊愈。安荀然之。即於宅
內設觀音像。澡心潔意。傾誠戴仰。扶疾稽顙。專念相
續。經七日。初夜忽見金像。高尺許。三摩其身。從首至
足。即覺沉痾豁然消愈。既靈騐在躬。遂求出家。精勤
匪懈。誦法華經。菜食長齋。三十七載。常翹心注想。願
[002-0062b]
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誦彌勒佛名。寂然而逝。


光靜尼



靜。本姓胡。名道婢。吳興東遷人也。幼出家。隨師住廣
陵中寺。靜少而厲行。長習禪思。不食甘肥。將受大戒。
絕穀[飢-几+因]松。具戒之後。積十五年。雖心識鮮明。而體力
羸憊。祈誠慊到。每輙感勞。動經晦朔。沙門法成謂曰。
服食非佛盛事。靜聞之。還食粳糧。倍加勇猛。精學不
倦。從學觀行者。常百許人。元嘉十八年五月遇疾。曰
我厭苦此身。其來久矣。於是牽病懺悔。不離心口。性
理恬明。神氣怡恍。至十九年歲旦。飲粒皆絕。屬念兜
率心心相續。如是不斷。至四月八日夜。殊香異相。滿
虗空中。其夜示寂。


慧瓊尼



瓊。本始鍾。廣州人也。履道高潔。不味魚肉。年垂八十。
志業彌勒。常衣芻麻。不服綿纊。綱紀寺舍。兼行講說。
元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瓊。瓊修
立為寺。號曰南永安寺。至二十二年。蘭陵蕭承之。為
起外國塔。瓊於元嘉十五年。剏造菩提寺。堂殿坊宇。
皆悉嚴麗。以元嘉二十四年。隨孟顗之會稽。敕弟子
云。吾死後不須埋藏。可借人剝裂身體。以食眾生。至
於終盡。不忍屠割。乃告句容縣令輿著山中。使鳥獸
自就噉之。經十餘日。儼然如故。顏色不異。令使村人
以米散屍邊。鳥食遠處。近屍之粒皆在。弟子慧朗。在
都聞之。奔馳奉迎。還塟高座寺前岡。墳上起塔云瓊一
[002-0062c]
生苦節。志樂彌勒。故得終盡異人。乃上生之明證也


淨秀尼



秀。本姓梁。安定人。祖疇征虜司馬。父粲之。龍川縣都
鄉侯。秀幼而聰叡。好行慈仁。七歲自然持齋。家中請
僧轉涅槃經。聞斷魚肉。即便蔬食。從外國沙門普練。
諮受五戒。精勤奉持。禮拜讀誦。晝夜不休。年十二。便
求出家。父母禁之。及手能書。常自寫經。至二十九。方
得聽許。為青園寺首尼弟子。事師竭誠。猶懼弗及。三
業勤修。夙夜匪懈。僧使眾役。每居其首。䟦涉勤劬。觸
事關涉。進止俯仰。必遵律範。善神敬護。常在左右。時
有馬先生。世呼為神人也。見秀。記言。此尼當生兜率。
甞三人同於佛殿內座。忽聞空中聲。狀如牛吼。二人
驚怖。惟秀惔然。還房取燭登階。復聞空中語曰。諸尼
避路。秀禪師歸。後時與諸尼同坐。一尼暫起還房。見
一人抵掌止之曰。莫擾秀尼。欲請暉法師講十誦律。
但有錢一千。憂事不辦。夜夢見鴈鵲鵒雀子。各乘車。
大小稱形。同聲唱言。我當助秀尼講。及至經營有七
十檀越。爭設妙供。宋元嘉七年。外國沙門求那䟦摩
至都。律範清高。秀更從受戒。麻衣藿食。同住十餘人。
皆以禪定為業。秀手寫眾經。別立經臺。在於寺內。娑
伽羅龍王兄弟二人。現迹彌日。示其擁護。知識往來
無不見者。每奉諸聖僧果食。必有異迹。又甞七日供
養。禮懺胡跪。攝心注想。即見二梵僧。舉手共語。一稱
彌佉。一稱毗呿羅。所著袈裟。色如熟桑葚。秀即以泥
[002-0063a]
染衣色令如所見。他日又請阿耨達池。五百羅漢。復
請罽賓國。五百羅漢。及京邑大德。見一梵僧。合眾疑
之。即借問。云。從罽賓來。始行十餘步。奄忽不見。又曾
浴聖僧內外寂靜。唯有[木*羲-ㄎ+乃]杓之聲。其諸瑞異。皆類此
也。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厚相禮待。供施無廢。年耆
力弱。復不能行。聽乘輿至內殿。五年六月十七日。苦
心悶亂。不復飲食。彭城寺惠全法師。六月十九日。夢
見一柱殿。嚴麗非常。謂兜率天宮。見淨秀在其中。全
即囑之。得生玅處。勿忘將接。秀曰。法師是丈夫。弘通
經教。自應居勝地。全聞秀病往看之。述夢中事。至七
月十三日少間。自夢見旛葢樂器。在佛殿西北。二十
日請相識僧會別。二十七日告諸弟子曰。我升兜率
天宮。言畢而寂。年八十九經云。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
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
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不求斷結者。是大乘菩薩。留
惑度生。非同二乘取證灰身。斷智涅槃。自出生死者。比也秀攝心注想。依經作觀。故聖境現也


彥琮法師



琮。俗緣李氏。趙郡伯人也。世號衣冠。門稱甲族。少而
聰敏。才藻清新。識洞幽微。情符水鏡。遇物斯覽。事罕
再詳。初投信都。僧邊法師。因試令誦須大拏經。減七
千言。一日便了。更誦大方等經。數日亦度。至年十歲。
方許出家。改名道江。以慧聲洋溢。如江河之望也。齊
武平初。年十有四。晉陽延入宣德殿。講仁王經。帝親
臨御筵。文武咸侍。皇太后。及以六宮。同昇法會。勅侍
[002-0063b]
中高元海。扶琮昇座。接侍上下。而神氣堅朗。希世驚
嗟。析理開神。咸遵景仰。及受具戒。專習律檢。進討行
科。時煬帝延入高第。令住內堂。講金光明。勝鬘。般若
等經。然而東夏所貴。文頌為先。中天師表。梵音為本。
琮乃專尋葉典。日誦萬言。故大品。法華。維摩。楞伽。攝
論。十地等。皆親傳梵音。受持讀誦。每日闇閱。要周乃
止。大業二年下敕。於洛陽上林園。立翻經館以處之。
凡前後譯經。合二十三部。一百許卷。制序述事。備於
經首。大漸之晨。即大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雖形羸
而神爽。問弟子曰。齋時至未。對曰。未也。還瞑目而臥
如此再三。乃迴身引頸。向門視日。齋時巳至。吾其終
矣。索水盥手焚香。迎彌勒畵像。合掌諦觀。開目閉目。
乃經三四。如入禪定。奄爾而終。持纊屬之。方知巳絕。
春秋五十有四。戒臘未聞葉典者。天竺以貝多羅葉書寫經卷。故曰葉典


慧頵法師



頵姓李氏。江夏人。於遠行龍泉二寺。造金銅彌勒像
各一軀。坐高一丈五尺。用結來生之緣也。有吳縣令
陳士綽者。排繁徙義。傾仰法音。請講法華。涅槃。文軸
纔竟。疲役增勞。即以麈尾付囑學士智奘曰。強學待
問。無憚慧風。師逸功倍。不慙屢照。誓言既止。怡然冥
目。以貞觀四年十月。終於通玄。春秋六十有七。學士
弟子等。千餘人。哀泗傷心。共樹高碑焉臨終怡然自若。乃上生之
明證誠結來生之緣。願力所致若是乎


玄奘法師


[002-0063c]


奘。本名褘。俗姓陳氏。漢太丘仲弓之後。祖康北齊國
子博士。父惠早通經術。長八尺。明眉目。拜江陵令。解
纓而退。師之兄。即長捷法師也。日授精理。旁謙巧論。
年十一。誦維摩法華。卓然梗正。不偶時流。口誦目緣。
略無閑缺。時東都盛弘法席。涅槃攝論。阿毗曇等論。
一聞不忘。見稱昔人。隨言鏡理。莫不鑿窮巖穴。時皆
訝其憶念之力。終古罕類也。年二十有一。私自惟曰。
學貴經遠。義重疏通。鑽仰一方。未成探賾。若不輕生
殉命。誓往天竺。何能具覿成言。時年二十九也。以貞
觀三年三月。西尋聖迹。徑往姑臧。漸至燉煌。路由天
塞。裹糧弔影。前望悠然。但見平沙。絕無人徑。迴遑委
命。任業而前。備經危難。達伊吾高昌。高昌王給以貨
資。傳送突厥展轉將送。雪山諸蕃梵國。具覩五天竺
境。經歷一百五十餘國。以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四
日。屆於京郊之西。道俗相趨。屯赴闐𨶮。數十萬眾。如
值下生。召入內殿。面奉天顏。談敘真俗。無爽帝旨。從
卯至酉。不覺時延。即陳翻譯。帝曰。自法師行後。造弘
福寺。其處雖小。禪院虗靜。可為翻譯。所須人物吏力。
並與玄齡商量。務令優給。又敕云。所須官人助翻者。
巳處分訖。其碑朕自作。及碑成。請神翰自書。蒙特許。
尅日送寺。京寺咸造幢葢。又敕王公巳下。太常九卿。
及兩縣妓樂。車從千餘乘。駐弘福寺。上居安福門。俯
臨將送。京邑士女。列於道側。自北之南。二十餘里。充
仞衢街。光俗興法。無與儔焉。奘生常以來。願見彌勒。
[002-0064a]
及遊西域。又聞無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頻祈請。咸有
願證。懷此專至。益增翹勵。後至玉華。但有隙次無不
發願。生覩史多天。見彌勒佛。自翻大般若經六百卷
了。惟自䇿勤。行道禮懺。麟德元年。告翻經僧。及門人
曰。有為之法。必歸磨滅。泡幻形質。何得久停。行年六
十五矣。必卒玉華。於經論有疑者。今可速問。聞者驚
曰。年未耆耄。何出此言。報曰。此事自知。遂往辭佛。先
造俱胝十億像。所禮懺辭別。告寺僧曰。奘必當死。經
云。此身可惡。猶如死狗。奘既死巳。近宮寺山。靜處藏
之。因既臥疾。開目閉目。見大蓮花。鮮白而至。又見偉
相。知生佛前。命僧讀所翻經論名目巳。總有七十三
部。一千三百三十卷。自懷忻悅。總召門人。有緣並集。
無常將及。急來相見。對寺僧門人辭訣。并遺表訖。便
默念彌勒。令傍人稱曰。南謨彌勒如來。應正等覺。願
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眾。願捨命
巳。必生其中。至二月四日。右脇累足。右手支頭。左手
䏶上。鏗然不動。有問何相。報曰。勿問。妨吾正念。至五
日中夜。氣絕神逝。迄兩月顏色如常。又有冥應。略故
不述。下敕塟日。聽京城僧尼。幢葢往送。於是素葢素
幢。浮空雲合。哀笳哀梵。氣遏人神。四俗以之悲傷。七
眾惜其沉寂。帝親臨城望送。勅同如來金棺銀槨。殯
塟於白花原。四十里中。後勅改塟樊川。乃又出之。眾
咸歎異。經久埋󰢍。色相如初。自非願力所持。焉能致
詳載本傳
[002-0064b]


道宣律師



宣。姓錢氏。丹徒人也。母夢月貫其懷而娠。復夢梵僧
語曰。汝所姙者。即梁朝僧祐律師。祐則南齊剡溪隱
嶽寺僧護也。宜從出家。崇樹釋教云。凡十二月在胎。
四月八日降𧩙。九歲能賦。十五厭俗。誦習諸經。依智
頵律師受業。十六落髮。專精尅念。感舍利現於寶函。
從智首律師受具。習律纔聽一徧。方議修禪。頵師呵
曰。夫適遐自邇。因微知章。修捨有時。功願須滿。未宜
即去律也。抑令聽二十徧巳。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
於終南。行般舟定。時有羣龍禮謁。若男若女。化為人
形。甞送異華一奩。形似棗華。大如榆莢。香氣馝馟。數
載宛然。又供奇果。味甘色潔非人間所遇也。上詔與
奘師翻譯。撰疏鈔等。二百二十餘卷。三衣皆紵。一食
唯菽。行則仗䇿。坐不倚牀。蚤蝨從遊。居然自得。甞築
一壇。俄有長眉僧談道。識者其實賓頭盧也。復有三
果梵僧。禮壇讚曰。自佛滅後。像法住世。興發毗尼。唯
師一人也。乾封年初。冥感天人來談律相。言鈔文輕
重。義中舛誤。皆譯者之過。非師之咎。請師改正。故今
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也。貞觀中。曾隱沁部雲室山。
人睹天童給侍左右。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
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遽問。何人
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北方毗沙門天王之
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曰。貧道
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
[002-0064c]
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捨。
敢不奉獻。俄授於宣。宣保持供養焉。復次庭除。有一
天來禮謁。謂曰。律師當生覩史天宮。持物一苞云。是
棘林香。爾後十旬。安坐而化。則乾封二年十月三日
也。春秋七十二。僧臘五十二。累門人窆於壇谷石室。
高宗下詔。令崇飾圖寫師之真相。葢追仰道風也。師
之持律聲振竺乾。師之編修。美流天下。是故無畏三
藏到東夏朝謁。帝問自遠而來。得無勞乎。欲於何方
休息。三藏奏曰。在天竺時。常聞西明寺宣律師。秉持
第一。願往依止焉。勅允之。至懿宗咸通十年十月。勅
謚曰。澄照。塔曰淨光。先所居久在終南。故號南山律
宗焉。


窺基法師



基。字洪道。姓尉遲氏。京兆長安人也。隋代州西鎮將。
乃基祖焉。考諱宗。唐左金吾將軍。松州都督。江由縣
開國公也。基母裴氏。夢掌月輪吞之。寤而有孕。及誕。
與羣兒弗類。數方誦習。神晤精爽。奘師始因陌上。見
其眉秀目朗。舉措疎略。曰將家之種。不謬也哉。脫或
因緣相扣。度為弟子。則吾法有寄矣。復念在印度時。
計回程次。就尼犍子邊。占得卦甚吉。彼云。師但東歸。
哲資生矣。遂造將軍之門。化令出家。父曰。伊類粗悍。
那勝教詔。奘曰。此之器度。非將軍不生。非某不識。父
雖然諾。基亦強拒。激勉再三。拜以從命。至年十七。奉
敕為奘弟子。學五天竺語。解紛開結。統綜條然。聞見
[002-0065a]
者。無不歎伏。年二十五。應詔譯經。講通大小乘教。造
疏計可百本。後遊五臺。至西河古佛寺宿。夢見山下。
有無量人。唱極苦聲。有天童子。持紙二軸。及筆投之。
及旦。過信度寺中。有光久而不滅。尋視之。數軸發光
者探之。得彌勒上生經。乃憶前夢。必慈氏令我造疏。
通暢其理耳。遂援毫次。筆鋒有舍利二七粒而隕。如
吳含桃許大。紅色可愛。次零然而下者。狀如黃梁粟
粒。基隨處化徒。獲益者眾。恒與翻譯舊人往還。屢謁
宣律師。宣每有諸天使者執事。或告雜務。爾日基去。
方來。宣怪其遲暮。對曰。適者大乘菩薩在此。善神翼
從者多。我曹神通為他所制故爾。以永淳元年壬午
示疾。至十一月十三。卒於慈恩寺翻經院。春秋五十
一。法臘無聞。基生常勇進。造彌勒像。對其像。日誦菩
薩戒一徧。願生兜率。求其志也。乃發通身光瑞。爛然
可觀。凡今天下佛寺圖形。號曰百本疏主。高宗製讚。
名諱上字。故云大乘基。今海內呼慈恩法師焉世有愚人。
謗宣師為小乘。故基至而天使者避去。言天使者。即南方天王將軍之使者。言善神者。或天將軍。或護法神王。
其使者。猶僕隸也。此其神之有尊𢍉。豈關人之有大小。言大乘菩薩者。乃使者尊基師之稱也。非謂宣師小。而
稱彼大也。昔宣師行道失足階下。北天王那吒太子。親為捧之。後示疾十月。天王奉候不少。況宣師與基師共
生內院同證不退。又何大小之分耶。愚人證見。私秪聖賢。自取殃累耳


法上法師



上。姓劉氏。朝歌人也。五歲入學。七日通章。八歲略覽。
經誥。博盡其理。九歲閱涅槃經。即生厭世。至於十二。
杸禪師道藥而出家焉。誦維摩法華。纔浹二旬。兩部
[002-0065b]
俱度。創講法華。酬抗疑難。無不歎伏。而形色非美。故
時人諺曰。黑沙彌若來。高座逢災也。後值時險。衣食
俱乏。專意涅槃。無心饑凍。故一粒之米。加之以菜。一
衣為服。兼之以草。練形將盡。而精神日進。乃投光而
受具焉。既慧業有聞。眾皆陳情。乃講十地。地持。楞伽。
涅槃等部。輪次相續。並著文疏。所得施利。造一山寺。
山之極頂。造彌勒堂。眾事莊嚴。備殫華麗。四事供養。
百五十僧。及齊破法湮。不及山寺。上私隱俗服。習業
如常。願若終後。覲覩慈氏。如有殘年。願見隆法。更一
頂禮慈氏如來。形羸微篤。設轝坐之。弟子扛舉。往昇
山寺。合掌三禮。右遶三周。便還山舍。誦維摩勝鬘。卷
訖而卒。春秋八十六。即周大象二年七月十八日也。


曇衍法師



衍。姓夏侯氏。南兖州人。初生之時。牙齒具焉。世俗異
之。七歲從學。聰敏絕倫。十五擢為州都公事。有隙便
聽釋講。十八舉秀才貢。過聽光公法席。即稟歸戒。棄
捨俗務。專功佛理。學流三載。績鄰前達。年二十三。投
光出家。即為受戒。聽涉無暇。乃捐食息。由是講事無
廢。毗贊玄理。以開皇元年。二月十八日。忽告侍人。無
常至矣。便念彌勒佛名。聲氣俱盡。於時正中。傍僧同
觀。顏色怡悅。時年七十有九。自衍之生也。殊相感人。
而立操貞直。但見經像。必奉禮迎送。道遇貧陋。必悲
憐垂泣。恒樂聽戒。生來兩闕。維摩勝鬘。日緣一遍。未
終之前。有夢見衍朱衣螺髮頒垂於背。二童侍之昇
[002-0065c]
空。而面北高逝。尋爾便終。時共以為天道者矣。


道丕法師



丕。長安貴胄里人也。母許氏。為求其息。常持觀音普
門品。忽夢神光燭身。因爾姙焉。及其誕生。如天童子。
七歲忽絕葷羶。每遊精舍。怡然忘返。遂白母往保壽
寺。禮繼能法師。尊為軌範。九歲善梵音禮贊。十九歲
學通金剛經義。便行講貫。至二十七歲。遇曜州牧婁
繼英。招丕住洛陽福先彌勒院。即晉道安翻經創洛
之地也。天祐三年丙寅。濟陰王賜紫衣。後唐莊宗署
大師曰廣智。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禮佛名經。法華。金
剛。仁王。上生四經。逐一字一禮。然其行頭陀十二行。
乞食時至。二弟子隨行。又立禮首楞嚴經二年。以顯
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十日令弟子早營粥食。
告云。今有首楞嚴菩薩眾多相迎。令鳴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僧臘四十七。首楞嚴菩薩。惟內院多。今
相迎。乃上生之明證也。


兜率龜鏡集卷中


音釋





與彫同。治玉也


音楷。好鐵也
球琳


上音球。下音林。皆美玉也


音誇。花榮也

事法


念佛。法。僧。施。戒。天。也


音商去聲。饋也。進食於尊也
[002-006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