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26 南海寄歸內法傳-唐-義淨 (master)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四


翻經三藏沙門義淨撰



* 三十一灌沐尊儀
* 三十二讚詠之禮
* 三十三尊敬乖式
* 三十四西方學儀
* 三十五長髮有無
* 三十六亡財僧現
* 三十七受用僧衣
* 三十八佛遮燒己
* 三十九傍人獲罪
* 四十古德不為


三十一灌沐尊儀



詳夫修敬之本無越三尊,契想之因寧過
四諦。然而諦理幽邃事隔麁心,灌洗聖儀實
為通濟。大師雖滅形像尚存,翹心如在理
應遵敬。或可香花每設,能生清淨之心;或
可灌沐恒,為足蕩昏沈之業。以斯摽念,無
表之益自收;勸獎餘人,有作之功兼利。冀希
福者,宜存意焉。


但西國諸寺灌沐尊儀,每於禺中之時,授
事便鳴健稚授事者,梵云羯磨陀那。陀那是授,羯磨是事。意道以眾雜事指授於
人。舊云維那者,非也。維是唐語,意道綱維。那是梵音,略去羯磨陀字,寺庭張施寶

蓋,殿側羅列香瓶,取金銀銅石之像置以
銅金木石槃,內令諸妓女奏其音樂,塗以
磨香灌以香水取栴檀沈水香木之輩,於礎石上以水磨使成泥,用塗像身,方持水
,以淨白疊而揩拭之,然後安置殿中

布諸花綵。此乃寺眾之儀,令羯磨陀那作
矣。然於房房之內自浴尊儀,日日皆為,要
心無闕。但是草木之花咸將奉獻,無論冬
夏芬馥恒然,市肆之間賣者亦眾。且如東
夏,蓮華石竹則夏秋散彩,金荊桃杏乃春日
[004-0226c]
敷榮,木槿石榴隨時代發,朱櫻素柰逐節
揚葩。園觀蜀葵之流、山莊香草之類,必須
持來布列,無宜遙指樹園,冬景片時或容
闕乏。剪諸繒綵坌以名香,設在尊前斯實
佳也。至於銅像無問小大,須細灰甎末揩
拭光明,清水灌之澄華若鏡。大者月半月盡
合眾共為,小者隨己所能每須洗沐,斯則
所費雖少而福利尤多。其浴像之水,即舉
以兩指瀝自頂上,斯謂吉祥之水,冀求勝
利。奉獻殘花不合持嗅,棄水棄花不應履
踐,可於淨處而傾置之。豈容白首終年,尊
像曾不揩沐;紅花遍野,本自無心奉薦。而
遂省嬾作,遙指池園即休;畏苦惰為,開堂
普敬便罷。此則師資絕緒,遂使致敬無由。
造泥制底及拓摸泥像,或印絹紙隨處供
養,或積為聚以塼裹之即成佛塔,或置空
野任其銷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為業。又
復凡造形像及以制底,金銀銅鐵泥漆甎石
或聚沙雪。當作之時,中安二種舍利:一謂
大師身骨、二謂緣起法頌。其頌曰。


「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
 是大沙門說。」」



要安此二,福乃弘多。由是經中廣為譬喻,
歎其利益不可思議。若人造像如穬麥、制
底如小棗,上置輪相竿若細針,殊因類七
海而無窮,勝報遍四生而莫盡。其間委細
具在別經,幸諸法師等時可務哉。洗敬尊
容,生生值佛之業;花香致設,代代富樂之因。
自作教人,得福無量。曾見有處四月八日,
[004-0227a]
或道或俗持像路邊,灌濯隨宜不知揩拭,
風飄日暴未稱其儀矣。


三十二讚詠之禮



神州之地自古相傳,但知禮佛題名,多不
稱揚讚德。何者?聞名但聽其名,罔識智之
高下;讚歎具陳其德,故乃體德之弘深。即
如西方,制底畔睇及常途禮敬,每於晡後
或曛黃時,大眾出門繞塔三匝。香花具設
並悉蹲踞,令其能者作哀雅聲,明徹雄朗
讚大師德,或十頌或二十頌,次第還入寺
中至常集處。既其坐定,令一經師昇師子
座讀誦少經。其師子座在上座頭,量處
度宜亦不高大,所誦之經多誦三啟,乃是
尊者馬鳴之所集置。初可十頌許,取經意
而讚歎三尊。次述正經,是佛親說。讀誦既
了,更陳十餘頌,論迴向發願。節段三開,故
云三啟。經了之時,大眾皆云蘇婆師多。蘇即
是妙,婆師多是語,意欲讚經是微妙語。或
云娑婆度,義目善哉。經師方下,上座先起
禮師子座。修敬既訖,次禮聖僧座,還居本
處。第二上座准前禮二處已,次禮上座,方
居自位而坐。第三上座准次同然,迄乎眾
末。若其眾大,過三五人,餘皆一時望眾起
禮,隨情而去。斯法乃是東聖方耽摩立底國
僧徒軌式。至如那爛陀寺,人眾殷繁,僧徒數
出三千,造次難為詳集。寺有八院、房有
三百,但可隨時當處自為禮誦。然此寺法,
差一能唱導師,每至晡西巡行禮讚,淨人童
子持雜香花引前而去,院院悉過、殿殿皆
[004-0227b]
禮。每禮拜時高聲讚歎,三頌五頌響皆遍徹,
迄乎日暮方始言周。此唱導師恒受寺家別
料供養。或復獨對香臺則隻坐而心讚,或
詳臨梵宇則眾跪而高闡,然後十指布地
叩頭三禮,斯乃西方承籍禮敬之儀。而老病
之流,任居小座。其讚佛者而舊已有,但為
行之稍別,不與梵同。且如禮佛之時云
歎佛相好者,即合直聲長讚,或十頌二十
頌,斯其法也。又如來等唄元是讚佛,良
以音韻稍長,意義難顯。或可因齋靜夜大
眾悽然,令一能者誦一百五十讚及四百讚
并餘別讚,斯成佳也。然而西國禮敬,盛傳
讚歎,但有才人,莫不於所敬之尊而為稱
說。且如尊者摩咥丁結反里制吒者,乃西方
宏才碩德、秀冠群英之人也。傳云昔佛在
時,佛因親領徒眾人間遊行,時有鸎鳥見
佛相好儼若金山,乃於林內發和雅音如
似讚詠。佛乃顧諸弟子曰:「此鳥見我歡喜,
不覺哀鳴。緣斯福故,我沒代後獲得人身,
名摩咥里制吒,廣為稱歎讚我實德也
摩咥里是母,制吒是兒也。」其人初依外道出家,事大自在
天。既是所尊,具申讚詠。後乃見所記名,翻
心奉佛染衣出俗。廣興讚歎,悔前非之已
往、遵勝轍於將來。自悲不遇大師,但逢遺
像遂抽盛藻,仰符授記讚佛功德。初造四
百讚,次造一百五十讚,總陳六度,明佛世
尊所有勝德。斯可謂文情婉麗,共天蘤而
齊芳;理致清高,與地岳而爭峻。西方造讚
頌者,莫不咸同祖習;無著、世親菩薩,悉皆
[004-0227c]
仰趾。故五天之地初出家者,亦既誦得五
戒十戒,即須先教誦斯二讚。無問大乘小
乘咸同遵此,有六意焉。一能知佛德之深
遠,二體制文之次第,三令舌根清淨,四得
胸藏開通,五則處眾不惶,六乃長命無病。
誦得此已方學餘經。然而斯美未傳東夏。
造釋之家故亦多矣,為和之者誠非一算。陳
那菩薩親自為和,每於頌初各加其一,名
為雜讚,頌有三百。又鹿苑名僧號釋迦提
婆,復於陳那頌前各加一頌,名糅雜讚,總
有四百五十頌。但有制作之流,皆以為龜
鏡矣。


又龍樹菩薩以詩代書,名為蘇頡里離佉,譯
為密友書,寄與舊檀越南方大國王,號娑
多婆漢那,名市寅得迦。可謂文藻秀發慰
誨勤勤,的指中途親逾骨肉。就中旨趣寔
有多意:先令敬信三尊孝養父母,持戒
捨惡擇人乃交,於諸財色修不淨觀,撿挍
家室正念無常,廣述餓鬼傍生、盛道人天
地獄。火燃頭上無暇拂除,緣起運心專求
解脫。勸行三慧,明聖道之八支;令學四真,
證圓凝之兩得。如觀自在不簡怨親,同
阿彌陀恒居淨土。斯即化生之術,要無以
加。五天創學之流,皆先誦此書讚,歸心繫仰
之類,靡不研味終身,若神州法侶誦《觀音》、
《遺教》,俗徒讀《千文》、《孝經》矣,莫不欽翫用為
師範。其社得迦摩羅亦同此類社得迦者,本生也。摩
羅者,即貫焉。集取菩薩昔生難行之事貫之一處也,若譯可成十餘軸。

取本生事而為詩讚,欲令順俗妍美,讀者
[004-0228a]
歡愛教攝群生耳。時戒日王極好文筆,乃
下令曰:「諸君但有好詩讚者,明日旦朝咸
將示朕。」及其總集得五百夾,展而閱之,多
是社得迦摩羅矣,方知讚詠之中斯為美
極。南海諸島有十餘國,無問法俗咸皆諷
誦。如前詩讚,而東夏未曾譯出。又戒日王
取乘雲菩薩以身代龍之事緝為歌詠,奏
諧絃管令人作樂,舞之蹈之流布於代。
又東印度月官大士作毘輸安呾囉太子
歌,詞人皆舞,詠遍五天矣。


舊云蘇達拏太子者是也。又尊者馬鳴亦
造歌詞及《莊嚴論》并作《佛本行詩》,大本若譯
有十餘卷。意述如來始自王宮終乎雙樹,
一代佛法並緝為詩,五天南海無不諷誦。
意明字少而攝義能多,復令讀者心悅忘
倦,又復纂持聖教能生福利。其一百五十
讚及龍樹菩薩書,並別錄寄歸,樂讚詠者
時當誦習。


三十三尊敬乖式



夫禮敬之儀教有明則,自可六時策念、四體
翹勤。端居一房乞食為業,順頭陀之行、
修知足之道,但著三衣不畜盈長,無生
致想有累全袪,豈得輒異僧儀別行軌式。
披出家服不同常類,而在鄽肆之中禮諸
俗流,撿尋律教全遮此事。佛言:「有二種
應禮,所謂三寶及大己苾芻。」又有齎持尊像
在大道中,塵坌聖容以求財利。或有鉤
身刺臉、斷節穿肌,詐託好心本希活命。
如斯之色西國全無。勸導諸人勿復行此。
[004-0228b]


三十四西方學法



夫大聖一音則貫三千而總攝,或隨機五
道乃彰七九而弘濟七九者,即是聲明中七轉九例也,如下略明耳。時
有意言法藏,天帝領無說之經;或復順語談
詮,支那悟本聲之字。致使投緣發慧各稱
虛心,准義除煩並凝圓寂。至於勝義諦理
逈絕名言,覆俗道中非無文句覆俗諦者,舊云世俗諦,義
不盡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為瓶解;聲無歌曲,漫作歌心。又復識相生時體無分別,無明所蔽妄
起眾形,不了自心謂境居外,蛇繩並謬、正智斯淪,由此蓋真名為覆俗矣。此據覆即是俗,名為覆俗。
或可但云真諦覆諦。然則古來譯者梵軌罕談,近日傳經

但云初七,非不知也,無益不論。今望總
習梵文,無勞翻譯之重。為此聊題節段,
粗述初基者歟然而骨崙速利尚能總讀梵經,豈況天府神州。而不談其本說。故
西方讚云:曼殊室利現在并州,人皆有福,理應欽讚。其文既廣,此不繁錄。夫聲明者,

梵云攝拖苾馱停夜反。攝拖是聲,苾馱是明,即
五明論之一明也。五天俗書總名毘何羯喇
拏,大數有五,同神州之五經也舊云毘伽羅論,音訛也
一則創學悉談章,亦名悉地羅窣覩,斯乃小
學標章之稱,俱以成就吉祥為目。本有四
十九字,共相乘轉成一十八章,總有一萬
餘字,合三百餘頌。凡言一頌乃有四句,一
句八字,總成三十二言。更有小頌大頌,不
可具述。六歲童子學之,六月方了。斯乃相
傳是大自在天之所說也。


二謂蘇呾囉,即是一切聲明之根本經也。譯
為略詮,意明略詮要義,有一千頌。是古博
學鴻儒波尼儞所造也。為大自在天之所加
被,面現三目,時人方信。八歲童子八月誦
[004-0228c]
了。


三謂馱覩章,有一千頌。專明字元,功如
上經矣。


四謂三棄攞章,是荒梗之義,意比
田夫創開疇畎。應云三荒章,一名頞瑟吒
馱覩一千頌,二名文荼一千頌,三名鄔拏地一千頌
馱覩者,則意明七例、曉十羅聲,述二九之
韻。言七例者,一切聲上皆悉有之,一一聲
中各分三蕱,謂一言、二言、多言,總成二十
一言也。如喚男子一人名補嚕灑,兩人名
補嚕𥳓,三人名補嚕沙。此中聲有呼噏重
輕之別。於七例外更有呼召聲,便成八
例。初句既三,餘皆准此,恐繁不錄,名蘇
盤多聲總有三八二十四聲。十羅聲者,有十種羅字,顯
一聲時便明三世之異。二九韻者,明上中
下尊卑彼此之別,言有十八不同。名丁岸哆,
聲也;文荼,則合成字體。且如樹之一目,梵
云苾力叉,便引二十餘句經文共相雜糅,
方成一事之號也。鄔拏地則大同斯例,而
以廣略不等為異。此三荒章,十歲童子三
年勤學方解其義。


五謂苾栗底蘇呾羅,即是
前蘇呾囉釋也。上古作釋其類寔多,於中
妙者有十八千頌,演其經本詳談眾義,盡
寰中之規矩、極天人之軌則。十五童子,五歲
方解。神州之人若向西方求學問者,要須
知此方可習餘,如其不然空自勞矣。斯等
諸書並須暗誦,此據上人為准,中下之流
以意可測,翹勤晝夜不遑寧寢,同孔父之
三絕、等歲精之百遍,牛毛千數、麟角唯一;
比功與神州上明經相似。此是學士闍耶
昳底所造,其人乃器量弘深文彩秀發,一聞
[004-0229a]
便領詎假再談,敬重三尊多營福業,沒代
于今向三十載矣。閑斯釋已,方學緝綴書
表、制造詩篇,致想《因明》、虔誠《俱舍》,尋《理
門論》比量善成,習本生貫清才秀發,然後函
丈傳授經三二年,多在那爛陀寺中天也或居
跋臘毘國西天也斯兩處者,事等金馬石渠、龍
門闕里,英彥雲聚商搉是非。若賢明歎善遐
邇稱俊,方始自忖鋒鍔投刃王庭,獻策呈
才希望利用。坐談論之處,己則重席表奇;
登破斥之場,他乃結舌稱愧。響震五山、聲
流四域,然後受封邑、策榮班,賞素高門更
修餘業矣。


復有苾栗底蘇呾羅議釋,名朱儞,有二十
四千頌,是學士鉢顛社攞所造。斯乃重顯前
經,擘肌分理;詳明後釋,剖折毫芒。明經學
此三歲方了,功與《春秋》、《周易》相似。


次有伐致呵利論,是前朱儞議釋,即大學士
伐㨖呵利所造,有二十五千頌。斯則盛談
人事聲明之要,廣敘諸家興廢之由,深明唯
識善論因喻。此學士乃響振五天德、流八
極,徹信三寶、諦想二空,希勝法而出家、
戀纏染而便俗。斯之往復數有七焉,自非
深信因果,誰能若此勤著!自嗟詩曰:由染
便歸俗,離貪還服緇,如何兩種事,弄我若
嬰兒。即是護法師之同時人也。每於寺內
有心歸俗,被煩惱逼確爾不移,即令學生
輿向寺外。時人問其故。答曰:「凡是福地,本
擬戒行所居。我既內有邪心,即是虧乎正
教,十方僧地無處投足。」為清信士身著白
[004-0229b]
衣,方入寺中宣揚正法。捨化已來經四十
年矣。


次有薄迦抧也反論,頌有七百,釋有七千,亦是
伐㨖呵利所造。敘聖教量及比量義。


次有蓽拏,頌有三千,釋有十四千。頌乃伐
㨖呵利所造,釋則護法論師所製。可謂窮
天地之奧祕,極人理之精華矣。若人學至於
此,方曰善解聲明;與九經百家相似。斯等
諸書,法俗悉皆通學。如其不學,不得多聞
之稱。若出家人,則遍學毘奈耶,具討經及
論。挫外道若中原之逐鹿,解傍詰同沸鼎
之銷凌,遂使響流贍部之中,受敬人天之
上,助佛揚化、廣導群有。此則奕代挺生若
一若二,取喻同乎日月、表況譬之龍象。斯
乃遠則龍猛、提婆、馬鳴之類,中則世親、無著、
僧賢、清哲之徒,近則陳那、護法、法稱、戒賢及
師子月、安慧、德慧、慧護、德光、勝光之輩。斯
等大師,無不具前內外眾德,各並少欲知
足,誠無與比。俗流外道之內,實此類而難
廣如西方十德傳中具述法稱則重顯因明,德光乃再
弘律藏,德慧乃定門澄想,慧護則廣辯
正邪,方驗鯨海巨深名珍現彩,香峯高峻上
藥呈奇。是知佛法含弘何所不納,莫不應
響成篇;寧煩十四之足無勞百遍,兩卷
一聞便領有外道造六百頌來難護法師,法師對眾一聞,文義俱領。又五天
之地,皆以婆羅門為貴勝,凡有座席並不
與餘三姓同行,自外雜類故宜遠矣。所尊
典誥有四薜陀書,可十萬頌。薜陀是明解
義,先云圍陀者訛也,咸悉口相傳授而不
[004-0229c]
書之於紙葉。每有聰明婆羅門誦斯十萬,
即如西方相承有學聰明法:一謂覆審生
智,二則字母安神,旬月之間思若泉涌,一聞
便領無假再談,親覩其人固非虛耳。於東
印度有一大士名日月官,是大才雄菩薩
人也,淨到之日其人尚存。或問之曰:「毒境
與毒藥,為害誰重?」應聲答曰:「毒藥與毒
境,相去實成遙。毒藥飡方害,毒境念便燒。」
又復騰蘭乃振芳聲於東洛,真諦則駕
逸響於南溟,大德羅什致德匠於他土,法
師玄奘𤀹師功於自邦。然今古諸師,並光
傳佛日,有空齊致習,三藏以為師,定慧雙
修指,七覺而為匠。其西方現在,則羝羅荼
寺有智月法師,那爛陀中則寶師子大德。東
方即有地婆羯羅蜜呾囉,南裔有呾他揭
多揭娑,南海佛逝國則有釋迦雞栗底
今現在佛誓國,歷五天而廣學矣,斯並比秀前賢、追蹤往哲。曉
因明論則思擬陳那,味瑜伽宗實罄懷無
著,談空則巧符龍猛,論有則妙體僧賢。此
諸法師,淨並親狎筵机飡受微言,慶新知
於未聞、溫舊解於曾得,想傳燈之一望,實
喜朝聞;冀蕩塵於百疑,分隨昏滅。尚乃
拾遺珠於鷲嶺,時得其真;擇散寶於龍河,
頗逢其妙。仰蒙三寶之遠被、賴皇澤之遐
霑,遂得旋踵東歸、鼓帆南海,從耽摩立底
國,已達室利佛誓,停住已經四年,留連
未及歸國矣。


三十五長髮有無



長髮受具五天所無,律藏不見有文,侚古
[004-0230a]
元無此事。但形同俗相,難為護罪,既不能
持,受亦何益。必有淨心,須求剃髮染衣、潔
念解脫為懷,五戒十戒奉而不虧,圓具圓
心遵修律藏。瑜伽畢學,體窮無著之八支
一《二十唯識論》、二《三十唯識論》、三《攝大乘論》、四《對法論》、五《辯中邊論》、六《緣起論》、七《大莊嚴論》、八《成業論》。此中
雖有世親所造,然而功歸無著也;因明著功,鏡徹陳那之八論

一《觀三世論》、二《觀總相論》、三《觀境論》、四《因門論》、五《似因門論》、六《理門論》、七《取事施設論》、八《集量論》也
習阿毘達磨,則遍窺六足;學阿笈摩經,乃
全探四部。然後降邪伏外搉揚正理,廣化
群物弘誘忘疲,運想二空澄懷八道,敬修
四定善護七篇。以此送終,斯為上也。如其
不爾,雖處居家不染私室,端然一體以
希出離,隨乞匂以供公上、著麁服而遮羞
恥,守持八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婬佚、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作樂冠花塗香、
七不坐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盡形壽以要心;歸敬三尊,契

涅槃而延想。斯其次也。必其現處樊籠
養育妻息,恭心敬上、慈懷念下,受持五戒、
恒作四齋黑月八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白月八日、十五日,要須受其八戒,方稱聖修。
若無前七而唯第八,獲福固其少焉。意在防餘七過,不但餓腹而已、忠恕在人、克勤

於己,作無罪事以奉官輸,斯亦佳也無罪謂是興
易,由其不損眾生。西國時俗,皆以商人為貴,不重農夫。由其耕墾多傷物命,又養蠶屠殺深是苦因,每一年
中損害巨億,行之自久不以為非,未來生中受苦無極。不為此業,名為無罪也。至如俗徒

蠢蠢不識三歸,盡壽遑遑寧持一戒?不解
涅槃是寂滅,豈悟生死是輪迴?鎮為罪業,
斯其下也。


三十六亡財僧現



凡有欲分亡苾芻物,律具廣文,此備時須
但略疏出。先問負債、囑授及看病人,依法商
[004-0230b]
量勿令乖理,餘殘之物准事應知。


嗢拕南曰:


「 田宅店臥具、
 銅鐵及諸皮、
 剃刀等瓶衣、
 諸竿并雜畜、
 飲食及諸藥、
 床座并券契、
 三寶金銀等、
 成未成不同。
 如是等諸物,
 可分不可分,
 隨應簡別知,
 是世尊所說。」



言隨應者,所謂田宅邸店、臥具氈褥、諸銅鐵
器並不應分。於中鐵鉢、小鉢,及小銅椀、戶
鑰、針錐、剃刀刀子、鐵杓火爐及斧鑿等,并盛
此諸袋。若瓦器,謂鉢小鉢、淨觸君持及貯油
物并盛水器,此並應分,餘不合分。其木器
竹器及皮臥物剪髮之具,奴婢飲食穀豆及
田宅等,皆入四方僧。若可移轉物,應貯眾
庫,令四方僧共用。若田宅村園屋宇不可
移者,應入四方僧。若有所餘一切衣被,無
問法衣俗衣若染不染及皮油瓶鞋屨之
屬,並現前應分。先云同袖不分,白衣入重
者,蓋是以意斟酌也。大竿可為贍部光像
處懸幡之竿言贍部光像者,即如律中所出。緣起元為世尊不處眾時,眾無威肅,致
使給園長者請世尊曰:「願作瞻部光像,眾首置之。」大師許作,細者可作錫

杖行與苾芻言錫杖者,梵云喫棄羅,即是鳴聲之義。古人譯為錫者,意取錫錫作聲。
鳴杖、錫杖,任情稱說,目驗西方所持錫杖,頭上唯有一股鐵捲,可容三二寸,安其[金*字]管長四五指。其竿
用木,麤細隨時,高與肩齊。下安鐵纂可二寸許,其鐶或圓或偏,屈各合中,間可容大指。或六或
八穿安股上,銅鐵任情。原斯制意,為乞食時防其牛犬。何用辛苦擎奉勞心,而復通身總鐵、頭安四股。
重滯將持,非常冷澁,非本製也。四足之內,若是象馬駝騾驢

乘,當與國王家。牛羊入四方僧,不應分也。
[004-0230c]
若甲鎧之類,亦入國王家。雜兵刃等,可打
作針錐刀子及錫杖頭,行與現前僧伽縱不普遍
從大者行。罟網之屬,應用羅窓。若上彩色又黃朱

碧青綠等物,應入佛堂擬供像用。白土赤
土及下青色,現前應分。若酒欲酸,可埋於
地,待成醋已僧應食之。若現是酒,應可傾
棄,不合酤賣。佛言:「汝諸苾芻!若有依我出
家,不得將酒與他及以自飲,乃至不合茅
尖渧酒瀝置口中。若將酒及糟,起麵并糟
羹之類食者,咸招越法之罪。」律有成制,不
須致疑靈巖道場常以麮漿起麵,避其酒過。先人誠有意焉。諸有雜藥
之屬,應安淨庫以供病者隨意通用。諸有
珍寶珠玉,分為二分:一分入法、一分入僧。
法物可書佛經并料理師子座,入僧者現
前應分。若寶等所成床榻之屬,應須出賣,
現前應分。木所成者,入四方僧伽。


所有經典章疏皆不應分,當納經藏四方
僧共讀。其外書賣之,現前應分。所有劵契
之物,若能早索得者,即可分之;如不能
者,劵當貯庫,後時索得充四方僧用。若諸
金銀及成未成器貝齒諸錢,並分為三分:一
佛陀、二達摩、三僧伽。佛物應修理佛堂及
髮爪窣覩波所有破壞,法物寫佛經料理師
子座,眾物現前應分。六物當與看病人。自
餘雜碎之物,准此應知,具如大律。


三十七受用僧物



現今西方所有諸寺,苾芻衣服多出常住僧,
或是田園之餘、或是樹果之利,年年分與以
充衣直。問曰:「亡人所有穀食尚遣入僧,況
[004-0231a]
復眾家豆粟,別人何合分用?」答:「施主本捨村
莊元為濟給僧眾,豈容但與其食而令露
體住乎?又復詳審當事並有功勞家人尚
自與衣,曹主何宜不合?以其道理,供食之
餘充衣非損。」斯乃西國眾僧大途議論,然
其律典時含出沒耳。又西國諸寺別置供
服之莊,神州道場自有給衣之所,亦得食
通道俗,此據施主無心,設令飡噉理亦非
過。凡是布施僧家田宅乃至雜物並通眾僧
衣食者,此則誠無疑慮之患。若無心作無
盡無障之意者,雖施僧家,情乃普通一切,
但食用者咸無過也,並由施主先心所期
耳。但神州之地,別人不得僧衣,為此孜孜
實成妨業。設使應供存命,非是不勞心
力。若其常住有食兼著僧衣,即可端拱不
出寺門,亦是深成省事。況乎糞掃三衣巡
家乞食、蘭若依樹正命自居,定慧內融極想
木叉之路,慈悲外發摽心普濟之津,以此
送終斯為上矣。然則常住之物,用作衣被床
褥之流并雜資具,平分受用不屬別人,掌愛
護持事過己物,有大者至輟小而與,斯乃
聖教佛自明言,如法用之誠無罪咎、足得
資軀,免追求之費。寧容寺家巨富,穀麥爛
倉、奴婢滿坊、錢財委庫,不知受用相共抱
貧?可否之宜,智者時鏡。或有寺家不立眾
食僧物,分以私飡遮他常住,十方邪命但存
一已。斯乃自行非法,苦報誰代當來。


三十八燒身不合



諸出家眾內頗有一途,初學之流情存猛
[004-0231b]
利,未閑聖典取信先人,將燒指作精勤、
用然肌為大福,隨情即作、斷在自心。然經
中所明事存通俗,己身尚勸供養,何況諸
餘外財。是故經中但言若人發心,不道出家
之眾。意者出家之人局乎律藏,戒中無犯方
得通經,於戒有違未見其可。縱使香臺草
茂,豈損一莖;曠野獨飢,寧飡半粒。然眾生
喜見,斯乃俗流燒臂供養,誠其宜矣。可以
菩薩捨男捨女,遂遣苾芻求男女以捨之;
大士捐目捐身,即令乞士將身目而行
施。仙預斷命,豈律者所為?慈力捨身,非僧
徒應作。比聞少年之輩勇猛發心,意謂燒身
便登正覺,遂相踵習輕棄其軀。何則十劫百
劫難得人身,千生萬生雖人罕智,稀聞七
覺不遇三尊。今既託體勝場、投心妙法,纔
持一頌,棄沙肌而尚輕,暫想無常,捨塵
供而寧重,理應堅修戒品酬惠四恩,固想
定門冀拔三有,小愆大懼,若越深海之護
浮囊,行惠堅防,等履薄氷而策奔駿,然
後憑善友力,臨終助不心驚,正念翹懷,當
來願見慈氏。若希小果,即八聖可求;如學
大因,則三祇斯始。怱怱自斷軀命,實亦未
聞其理。自殺之罪,事亞初篇矣。撿尋律藏,
不見遣為滅愛;親說要方,斷惑豈由燒
已?房中打勢,佛障不聽;池內存生,尊自稱
善。破重戒而隨自意、金口遮而不從,以
此歸心,誠非聖教。必有行菩薩行,不受律
儀亡己濟生,固在言外耳。


三十九傍人獲罪


[004-0231c]


凡燒身之類各表中誠,或三人兩人同心結
契,誘諸初學詳為勸死。在前亡者自獲偷
蘭,末後命終定招夷罪。不肯持禁而存,欲
得破戒求死,固守專心、曾不窺教。儻有
傍人勸作,即犯針穴之言;若道何不授火,
便招折石之過。嗚呼此事誠可慎哉。俗云:
殺身不如報德,滅名不如立節。然而投體
餓虎是菩薩之濟苦,割身代鴿非沙門之
所為。以此同科,實非其況。聊准三藏略陳
可不,進退之宜智者詳察。然恒河之內日殺
幾人,伽耶山邊自殞非一,或餓而不食、或
上樹投身,斯等迷途,世尊判為外道。復有
自刑斷勢,深乖律典。設有將為非者,恐罪
不敢相諫;若其緣斯致命,便誤一生大事。
佛因斯理制而不許。上人通識自不肯為,
古德相傳述之如後。


四十古德不為



且如淨親教師,則善遇法師也。


軌範師,則慧智禪師也。年過七歲幸得親
侍。斯二師者,並太山金輿谷聖人朗禪師所
造神通寺之大德也。俗緣在乎德貝二州
矣。二德以為,山居獨善寡利生之路,乃共
詣平林俯枕清㵎,於土窟寺式修淨居。
即齊州城西四十里許,營無盡藏食,供養無
礙。所受檀施咸隨喜捨,可謂四弘誓願共乾
坤而罔極,四攝廣濟等塵沙而不窮。敬修
寺宇,盛興福業。略敘法師之七德焉。


一法師之博聞也。乃正窺三藏傍睇百家,
兩學俱兼六藝通備,天文地理之術、陰陽曆
[004-0232a]
算之奇,但有經心則妙貫神府。洋洋慧海,
竟瀉流而罔竭;粲粲文囿,鎮敷榮而弗萎。
所制文藻及一切經音并諸字書,頗傳於世。
每自言曰:「我若不識則非是字。」


二法師之多
能也。巧篆籀、善鍾張,聽絲桐若子期之
驗山水、運斤斧等匠石之去飛泥。哲人
不器,斯之謂也。


三法師之聰慧也。讀《涅槃經》一日便遍,初
誦斯典四月部終。研味幽宗、妙探玄旨,教
小童則誘之以半字,誠無按劍之疑;授大
機則瀉之於完器,實有捧珍之益。昔因
隨季道銷,法師乃梗遷楊府。諸僧見說,咸
云魯漢體多貢卦,遂令法師讀《涅槃經》,遣
二小師將箸隨句。法師于時慷慨喉吻激
揚音旨,旦至日角三帙已終。時人莫不慶
讚請休、嗟歎希有。此乃眾所共知,非私讚
也。


四法師之度量也。但有市易隨索隨酬,無
論高下曾不減價,設有計直到還亦不更
受。時人以為雅量超群也。


五法師之仁愛
也。重義輕財遵菩薩行,有人從乞咸不逆
言,日施三文是所常願。又曾於隆冬之月,
客僧道安冒雪遠行腨足皆破,停村數日潰
爛膿流,村人車載送至寺所。法師新造一
帔纔始擐體,出門忽見,不覺以帔掩其膿
血。傍人止之曰:「宜覓故物,莫污新者。」法
師曰:「交濟嚴苦,何暇求餘。」時人見聞莫不
深讚。雖復事非過大,而能者固亦尠矣。



法師之策勵也。讀八部《般若》各並百遍,并
轉一切經屢訖終始。修淨方業日夜翹
[004-0232b]
勤,瑩佛僧地希生不動,大分塗跣恐損眾
生,運想標心曾無懈替。掃灑香臺,類安養
之蓮開九品;莊嚴經室,若鷲嶺之天雨四
華。其有見者,無不讚歎功德。躬自忘倦,畢
命為期。又轉讀之餘念阿彌陀佛,四儀無
闕、寸影非空,計小豆粒可盈兩載。弘濟之
端固非一品。


七法師之知命也。法師將終,
先一年內所有文章雜書史等,積為大聚
裂作紙泥,寺造金剛兩軀以充其用。門人
進而諫曰:「尊必須紙,敢以空紙換之。」師曰:
「耽著斯文,久來誤我;豈於今日而誤他哉!
譬乎令飡鴆毒、指徑嶮途,其未可也。廢
正業、習傍功,聖開上品耽成大過,己所不
欲勿施他矣。」門徒稱善而退。其說文及字
書之流,幸蒙曲賜,乃垂誨曰:「汝略披經史、
文字薄識,宜可欽情勝典,勿著斯累。」將欲
終時先告門人曰:「吾三數日定當去矣。然
於終際必抱掃帚而亡。我之餘骸當遺廣
澤。」後於晨朝俯臨清㵎,蕭條白楊之下、彷
徨綠篠之側,孑然獨坐執篲而終。門人慧
力禪師侵明就謁,怪聲寂爾,乃將手親附,
但見熱氣衝頭足手俱冷,遂便大哭,四遠咸
集。于時法侶悲啼若金河之流血灑地,俗
徒號慟,等玉嶺之摧碎明珠,傷道樹之早
凋,歎法舟之遽沒。窆於寺之西園。春秋六
十三矣。身亡之後,緣身資具但有三衣及故
鞋履二兩并隨宜臥具而已。


法師亡日,淨
年十二矣。大象既去無所依投,遂棄外書
欽情內典。十四得霑緇侶,十八擬向西天,
[004-0232c]
至三十七方遂所願。淨來日就墓辭禮,于
時已霜林半拱、宿草填塋。神道雖疎,展如
在之敬,周環企望,述遠涉之心,冀福利於
幽靈,報慈顏之厚德矣。


禪師則專意律儀
澄心定瀲,晝夜勤六時而不倦,旦夕引四
輩而忘疲,可謂處亂非諠、閙而逾靜,道
俗咸委,非曲親也。誦《法華經》六十餘載,每
日一周,計二萬餘遍。縱經隋季版蕩逐命波
遷,然此契心曾無有癈。現得六根清善、四
大平和,六十年中了無他疾。每俯㵎誦經,
便有靈禽萃止;堂隅轉讀,則感鳴鷄就聽。
善緣情、體音律,尤精草隷,唱導無盡。雖
不存心外典,而天縱其然,所造六度頌及
發願文,並書於土窟寺燈臺矣。乃虔心潔淨
寫《法華經》,極銓名手盡其上施,含香吐氣
清淨洗浴,忽於經上爰感舍利。經成乃帖
以金字,共銀鉤而合彩;盛之寶函,與玉
軸而交映。


駕幸太山,天皇知委,請將入內供養。斯二
師者,即是繼踵先聖朗禪師之後也。朗禪師
乃現生二秦之時、揚聲五眾之表,分身受供,
身流供者之門,隨事導機,事愜機情之願,
但為化超物外,故以神通而命寺焉。神德
難思,廣如別傳所載。當是時也,君王稽首、
僚庶虔心。初欲造寺,創入則見虎叫北川,
將出復聞馬鳴南谷,天井汲水而不減、天
倉去米而隨平。雖神跡久湮而餘風未殄。
及親教二師,并餘住持大德明德禪師等,並
可謂善閑律意、妙體經心,燒指焚肌曾無
[004-0233a]
此教,門徒訓匠制不許為。並是親承,固非
傳說。


又復詳觀往哲、側聽前規,自白馬停轡之
初、青象挂鞍之後,騰蘭啟曜作神州之日
月,會顯垂則為天府之津梁。安遠則虎踞
於江漢之南,休勵乃鷹揚於河濟之北,法徒
紹繼慧瀲猶清,俗士讚稱芳塵靡歇,曾未聞
遣行燒指,亦不見令使焚身。規鏡目前,智
者詳悉。


又禪師每於閑夜,見悲齠丱曲申進誘,或
調言於黃葉,令蠲憶母之憂;或喻說於烏
禽,希懷報養之德。汝可務紹隆三寶令使
不絕,莫縱心於百氏而虛棄一生。既而童
年十歲,但領其言而未閑深旨,每至五更
就室參請,禪師必將慈手賜撫弱肩,實
如慈母之育赤子,或飡甘饍多輟味見貽,
但有取求無違所請。法師乃恩勵父嚴,
禪師則慈申母愛,天性之重誠無以加。及至
年滿進具,還以禪師為和上。既受戒已,
忽於清夜行道之際,燒香垂涕而申誨曰:
「大聖久已涅槃、法教訛替,人多樂受,少有持
者。汝但堅心重禁、莫犯初篇,餘有罪愆設
令犯者,吾當代汝入地獄受之。燒指燒身
不應為也。」進奉旨日,幸蒙慈悲賜以聖戒,
隨力竭志敢有虧違,雖於小罪有懷大
懼,於是五稔之間精求律典。礪律師之文
疏頗議幽深,宣律師之鈔述竊談中旨。既
識持犯,師乃令講一遍方聽大經,乞食一
飡長坐不臥,雖山寺村遙亦未曾有廢。每
[004-0233b]
想大師慈訓,不覺流淚何從。方驗菩薩之
恩濟苦類,投炎熾之大火;長者之悲念窮
子,窺迮隘之小門,固非是謬。每親承足
下不行遠聽,便賜告曰:「我目下且有餘人
給侍,勿廢聽讀而空住於此。」乃杖錫東魏,
頗沈心於《對法》、《攝論》;負笈西京,方閱想於
《俱舍》、《唯識》。來日從京重歸故里,親請大師
曰:「尊既年老,情希遠遊,追覽未聞冀有弘
益,未敢自決。」師乃流誨曰:「爾為大緣,時
不可再。激於義理,豈懷私戀?吾脫存也
見爾傳燈,宜即可行勿事留顧。觀禮聖蹤
我實隨喜,紹隆事重爾無間然。」既奉慈聽
難違上命,遂以咸亨二年十一月,附舶廣
州舉帆南海,緣歷諸國振錫西天。至咸
亨四年二月八日方達耽摩立底國,即東印
度之海口也。停至五月,逐伴西征,至那爛
陀及金剛座,遂乃周禮聖蹤旋之佛誓耳。
可謂大善知識,能全梵行、調御誠教,斯豈爽
歟。大師乃應物挺生,為代模範,親自提獎
以至成人,若海査之遇將一目,即生津
之幸會二師也。夫以小善小惠尚播美於
絃歌,況大智大恩而不傳於文讚。云爾。


「 令哉父母,
 曠劫相持,
 粵我齠齓,
 携就明師。
 童年尚小,
 輟愛抽悲,
 學而時習,
 杖德箴規。
 儔命兩曜,
 比德雙儀,
 礪我慧鍔,
 長我法肌。
 提携鞠育,
 親誨忘疲,
 中宵廢寢,
 日旰停飢。
 上德不德,
 遠而莫知,
 埋光岱嶺,
 蘊德齊涯。
 洋洋慧海,
[004-0233c]
 欝欝禪枝,
 文藻粲粲,
 定彩曦曦。
 磨而不磷,
 涅而不緇,
 坐遷表異,
 鷄聽彰奇。
 年在弱歲,
 一留一遺,
 所有福業,
 並用熏資,
 酬恩死別,
 報德生離。」



「 願在在遭會而延慶,
 代代奉訓以成褫,
 積義利乎同岳,
 委淨定也如池。」



「 冀龍花之初會,
 聽慈氏之玄漪,
 遍四生而運想,
 滿三大之長祇。」



恐聞者以為憑虛,聊疎法師之所製。大師曾
因二月十五日,法俗咸詣南山朗公聖迹之
所,觀天倉天井之異、禮靈龕靈廟之奇,不
遠千里盛興供養。于時齊王下文學悉萃
於此,俱懷筆海並擅文峯,各競囊錐咸矜
匱玉,欲詠朗公之廟像,共推法師以為
先作。師乃不讓當仁、江池先溢,援翰寫壁
曾不停毫,走筆成篇了無加點。詩曰:


「上聖光茂烈,英猷暢溟海,空谷自棲遲,榮
命虛相待。萬古山川曠,千年人代改,真識了
無生,徒見丹青在。」諸文士既覩法師之製,俱
懷內恧之心,或閣筆於松枝、或投硯於巖
曲。僉曰:「西施顯貌,嫫母何顏!」才子如林,竟
無一和耳。所餘文章,具如別集。


義淨敬白大周諸大德,或曾聽受虛筵、或諮
論法義、或相知弱冠、或通懷中年,咸悉大者
和南、小者千萬。所列四十條論要略事,凡
此所錄,並是西方師資現行,著在聖言、非
是私意。夫命等逝川朝不謀夕,恐難面敘,
致此先陳,有暇時尋,幸昭遠意。斯依薩
[004-0234a]
婆多,非餘部矣。


重曰。


敬陳令則,恢乎大猷。咸依聖教,豈曰情求。
恐難面謁,寄此先酬。幸願擊轅不棄、芻蕘
見收,追蹤百代、播美千秋,實望齊鷲峯
於少室、並王舍於神州。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