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15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唐-海雲 (master)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下



略敘傳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教
相承付法次第記經題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梵云摩訶此翻云大毘盧
遮那此云光明遍照或云大日遍照正梵語應云吠無每反盧左曩毘盧遮那
者古譯也。依金剛頂義決中解。此毘盧遮那義翻為無邊廣眼聚如來。眼者智也。言此法身如來智惠
十眼無邊際故。神德智惠萬德已圓如虛空界量無邊際過數量故也或云毘盧遮

那成道經。梵云吠盧左曩三母弟婆灑多素
怛囕二合此云大日遍照尊經此經梵夾有三本。廣本十
萬偈。若依梵本具譯可有三百餘卷已來。
廣本在西國不到此土。梵經略本四千偈經。
更有略本。二千五百偈。中天竺國大阿闍梨
集今時所傳者四千偈+(經)ィ【甲】,+(經學)【丙】偈偈。釋迦沙門三藏善無畏開元七年奉詔譯。沙門一行筆授。即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是也。言此經
是毘盧遮那如來神通變化之所加持也。依
梵本。譯成六卷。又總集一部教持念次第共
成一卷。成七卷。共成一部。編入大藏經。時
[002-0786a]
毘盧遮那如來在金剛法界宮。與普賢等諸
大菩薩十佛剎微塵數金剛牛祕密主等十佛
剎微塵數諸執金剛護世主天等。其數無
量不可稱說。皆是毘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
海廣大法界之所加持也。經明修真言行菩
薩修無上菩提心。超越一百六十種忘念心。
住大菩提心。一念相應度三僧祇劫。初發心
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經依二
種修行。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
次明十緣生句。謂明修真言行菩薩了諸法
如幻從緣所生故。又依勝義世俗二諦。若依
勝義。修行建立法身曼荼羅。是故此經中說
先枰虛空中曼荼羅。是故本尊法身遠離形
色猶如虛空。住如是三摩地。若依世俗修行
依四輪以為曼拏羅。本尊聖者若黃色住
地輪曼荼羅其形方名金輪聖者若白色住水輪曼荼
其形圓名水輪聖者若赤色住火輪曼荼羅其形三角
者若青色若黑色住風輪曼荼羅其形如半月
曼荼羅安於八葉蓮華臺。五佛四菩薩安於
臺葉中。曼荼羅外。又三種曼荼羅。一一切
如來曼荼羅。二釋迦牟尼曼荼羅。三文珠師
利曼荼羅。總名為大悲胎藏曼荼羅。弟子受
灌頂法少曼荼羅極微細委曲餘部所不代。
此中修行供養兼存二種。事與理是也。此
經中說一百二十五種護摩爐。護摩火天有
四十四種。就中一十二種火為最勝。其中極
妙有五種智火。為初爐形。及木有乳果苦
練。所用不同。東西南北所願各殊。內外護
摩亦依五輪。求四種事。速疾成就。息災增益。
[002-0786b]
降伏敬愛。所謂火天各各不同。寂靜熙怡。忿
怒。喜怒。次第應智。苦依廣教行相。極多。今且
略敘大毘盧遮那大教王經少分意趣。其次
明從上相承師資傳法次第。但海雲慮恐大
教傳持師資斷續大法淪墜年多廢忘。三藏
善無畏云。此法從毘盧遮那佛。付囑金剛手
菩薩金剛手菩薩經數百年傳付中印度那爛
陀寺達磨掬多阿闍梨。達磨掬多阿闍梨次
付中印度國三藏釋迦種善無畏梵云輪婆迦羅僧訶。
唐云善無畏三藏學究五明教閑三藏五天藝業無

不備能。斛飯王五十二代之孫也。捨襲王
位。出家入道。開元七年從西國。將大毘盧
遮梵夾經等來至此國。玄宗皇帝禮為國師。
隨駕兩京。翻譯大毘盧遮那等經為大毘盧
遮那曼荼羅灌頂大阿闍梨。無畏三藏和尚
復將此大毘盧遮那大教王。付天竺國三藏金剛智三藏金剛智復將金剛界大教王授
三藏善無畏。互為阿闍梨。遞相傳授。三藏
金剛智梵云嚩曰囉(二合)吉孃(二合)曩此云金剛智三藏善解大小
乘。解聲明論。於一切有部。出家南天竺國國
王之子亦捨王位。出家來遊震且。誓弘聖
教。玄宗皇帝禮為國師。隨駕兩京。翻譯金
剛頂大教王等經。為金剛界曼荼羅灌頂阿
闍梨三藏金剛智復將大毘盧遮那大教王。
付大興善寺三藏不空智阿闍梨梵云阿目佉吉孃(二合)那
梵云不空智三藏和尚蘊五部五祕要。入普賢之

性海之心。住瑜伽則頓入佛乘。演真言。則天
魔摧碎。三朝國書天子稽首自玄宗肅宗
至于代宗。珍仰之心敬之如佛。代宗皇帝請
[002-0786c]
為灌頂大阿闍梨。所傳大教四十餘年。所翻
經論凡百餘部。大興善寺三藏和尚從大和
尚金剛智三藏傳授金剛界法。已復恐大教
未圓。自往南天竺國。親禮長年普賢阿闍梨
重更諮受金剛界五部百千頌法。將得十萬
偈經故此二本大教王祕密甚深堪傳者
稀。經數百年方傳一人自佛法流傳東夏
神州近一千餘年。所有持念祕密心地教門
流行不過此二本大教王即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及金剛界大教王
是也。統攝一切持念教門次有蘇悉地此云妙成就

教。廣明三部。亦攝論持念法。此中但明事成
就與金剛界及大毘盧遮那。義味相涉。亦是
至極要妙法。三藏善無畏所譯兼前二部大
教及蘇悉地共成三部大教。大興善寺三藏
和尚再譯流傳。時善無畏三藏復將此大
毘盧遮那大教王傳付大興善寺沙門一行
及保壽寺新羅國沙門玄超。沙門一行既
傳教已造大毘盧遮那義譯七卷成分為十四卷
譯二卷。大毘盧遮那形像圖樣壇儀一卷。標
幟壇儀法一卷。契印法一卷。造金剛頂經
義決三卷上卷有本。餘兩卷闕本大興唐寺一行和尚
博膽天文。學通內外。唐梵經史無不洞明。
每與玄宗皇帝行座相隨論理國及預翻經
不暇傳法。次沙門玄超阿闍梨復將大毘盧
遮那大教王及蘇悉地教傳付青龍寺東塔。
[002-0787a]


院惠果阿闍梨。阿闍梨又傳付成都府僧
惟尚又云惟明汴州辨弘。新羅國僧惠日。悟真。日
本國空海。當院僧義滿。義明。義證。義照。義
操。義愍。法潤付法傳阿闍梨灌頂位者數百十二人或有在京傳
持或有外方弘教。皆多淪沒次東塔院義
操阿闍梨傳付同學僧義真。景公寺深達。
淨住寺弟子海雲。崇福寺僧大遇。醴泉寺文
已上五人皆傳教傳付次阿闍梨位。次東塔院法
潤阿闍梨傳付淨法寺僧道昇。玄法寺法全。
惟謹。此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又名大悲胎藏
毘盧遮那者從如來大悲根本。發生大菩提
心從菩提心成菩提行。次證大菩提及涅槃。
皆從方便具足成就五智之身。即是長惡
字門故經云方便為究竟。能成諸佛事。如轉
輪聖王將欲受生託在聖后母腹。當知聖王
不久生也。修瑜伽者發菩提心。住阿字觀觀
法不生即是住毘盧遮那胎藏。如顯教大乘
仁王般若云。伏忍聖胎三十人十住十行十
迴向此名地前三十心。名住聖胎也。此約顯
教漸悟菩薩地前修行。經一大阿僧祇劫。始
名住聖胎菩薩。由名外凡夫修真言行菩薩
則不如是。於一念頃具足五智身。住大毘
盧遮那佛位。廊周法界為曼荼羅體纔住心
名入聖胎。觀至究竟名成佛位。是名超越
三僧祇劫而證菩提。上來具明眙藏教意。謹
依顯密二教界略敘其由。教意深廣難窮其底。
但海雲忝承佛蔭。得遇至教。親承法眼。傳
於大毘盧遮那蘇悉地從上相承至今七葉。
粗述宗旨。隨所見聞。略記次第諸有智者
[002-0787b]
幸請指示稽首三際一切智。普賢祕密持金
剛。迴茲讚演福群生。悉願同生安樂剎。


巨唐大和八年歲次甲寅十月上旬有八日
淨住寺傳教苾芻海雲集記〔之〕-【甲】【乙】之之



寬喜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寫了


金剛佛子


際辨交了


此書異本兩三有之歟。


永仁五年十一月晦日。以上件御本書寫
比校了。是則驚先師御名凌寒雪忘冷風
書寫了 慈心記之。


康安元年延文六三晦改之。四月七日於
東寺觀智院。以慈心上人本書寫了。但謬
字多多可直之 金剛資賢寶生二十九。


同十日以寫本加校合了。此記異本有之。
本朝圓仁圓載圓珍宗睿遍明等編載之本
雖有之。今本不載之。恐是根歟。此記既大
和八年撰集也。彼入唐學法大和以後星
霜稍隔。爭可載彼名字乎。以知後人所致
也。仍故所寫留此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