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14 朝鮮禪教考-朝鮮-朴永善 (master)


No. 1622
朝鮮禪教考
漢陽 朴永善 輯


佛法。以漢明帝永平八年乙丑之歲。始中國。


佛祖通載云。明帝永平四年。辛酉歲帝夢金人。遣中
郎將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西訪其道。至大月
氏國。遇摩騰竺法蘭二沙門。得經像歸于洛陽。盖
乙丑歲也。


後三百七年。始因苻秦。流傳于高勾麗壬申年


金富軾三國史云。高勾麗小獸林王二年。晉簡文帝咸安
二年秦王苻堅。遣浮屠順道。賷送佛像經文。夏六月

遣使迴謝時。高勾麗都。在平壤東黃城○後二年。小獸林四年僧阿
道來。建元十年越明年春。始剏肖門寺。以置順道。又創
伊弗蘭寺。以置阿道春二月○後十八年。至故國壤
王末年。東晉孝武時又下教崇信佛法○後二年癸巳。
廣開土王。晉孝武大元十八年創九寺於平壤秋八月○案。小
獸林王時。燕主慕容暐。降于苻堅。遼東之路。於是
得通。此秦僧所以至勾麗也。


勾麗。祟佛二十餘年。其後絕無聲跡者百餘年。至文
[001-0220c]
咨明王七年。更有創寺之文。


三國史云。勾麗文咨明王七年丁丑。南齊廢帝時創金
剛寺秋七月○案。平壤九寺之後。一百五年。始創金
剛寺。其間建寺。宜不止此。史不盡記也。


三國史云。勾麗長壽王六十三年。宋廢帝三年浮屠道
琳。自百濟還初長壽王。陰謀百濟。求可以間諜者。浮屠道琳。應募而徃。與蓋鹵王圍棊。
因勸築城起宮室。使人民究困。於是。道琳還告之。王發兵。圍漢城克之。百濟移都熊津○案。

是年乙卯。上距廣開土王二年癸巳。為八十三年。
勾麗佛法未絕。故得有道琳也。


後五十四年。至陽原王七年。勾麗之僧。歸于新羅。


三國史云。新羅真興王十二年辛未。梁簡文帝二年勾麗
惠亮法師。歸于新羅。王以為僧統。始置百座講會。
及八關之法 初。居漆夫。祝髮為僧。西覘勾麗。聞惠亮法師開堂說經。遂詣聽講。與之密
約。至是年。居漆夫伐勾麗。取法師同載而歸


後七十四年。至榮留王八年。遣使入唐。學佛老教法。


三國史云。榮留王八年乙酉。唐高祖武德八年遣使入唐。
求學佛老教法。帝許之○案。此云求佛法有。求其
詳也。非中絕而復求也。


後十七年。至寶臧王元年。勾麗之僧。東覘新羅。


三國史云。新羅善德王十一年壬寅。唐貞觀十六年勾麗
浮屠德昌。覘新羅。


後八年。勾麗崇信道教。勾麗之僧。南走百濟。


三國史云。寶藏王九年庚戌唐高宗永徽元年夏。盤龍寺
普德和尚。以國家奉道。老子道不信佛法。南移完山
[001-0221a]
孤大山○案。孤大山者。今之泰仁縣也。新羅大山縣
剛山。有普德窟。空庵尚存。欵亦普德和尚之所甞
捿隱也○又案。普德之後。十年而百濟亡。又八年
而勾麗亡源流。作普依字智法


後十八年。勾麗以軍事委之奸僧。卒亡其國。


三國史云。寶臧王二十七年戊辰。唐高宗總章元年李勣。
圍平壤月餘。泉男建。蓋。蘇文之子猶閉門拒守。以軍事
委浮屠信誠。信誠與小將烏沙饒苗等。密遣人詣
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勣縱兵登城皷噪。
遂滅勾麗○案。高勾麗者。今之平安道也。凡西土
佛寺創修之文。僧人現化之跡。皆當以此而徵信。
其有違舛者。不可信也 右高勾麗禪教始末。


流傳勾麗之後十二年。又因東晉。流傳于百濟。


三國史云。百濟枕流王元年甲申。晉孝武大元九年胡僧
摩羅難陀。自晉至。王迎之。至宮內禮敬之。秋七月
明年春。創佛寺於漢山。今廣州度僧十人春二月○三
國史職官志云。百濟聖王。初置僧官梁武帝之時○案。
枕流之時。雖創佛寺。漢山之外。未甞廣建。聖王之
時。雖置僧官。自枕流王元年。下至聖王元年。為百四十年泗沘之前。未
甞大行。至法王之後。百濟始行佛法矣。


崔致遠。撰曦陽山鳳巖寺知證大師碑銘云。西晉
曇始始之貊。謂春川如攝騰東入。謂摩騰勾麗阿度度
于我。詳見下如康會南行康居國人。行化于吳主孫權之國○案。
晉之時。貊人來據春川。自署為樂浪太守。或自稱
[001-0221b]
樂浪王。然。漢魏之時。每自中國。越海遣吏。盖以冽
北浿南。本是漢地也。曇始。此時亦越海至樂浪。而
佛法則未甞行也。


枕流之後。二百餘年。絕無聲跡。至法王元年。百濟復
行佛法。


三國史云。百濟法王元年己未隋文帝開皇十九年冬。下令
禁殺生牧。民家所養鷹鷂放之。漁獵之具焚之十二
○越明年春。創王興寺。春正月度僧三十人。大旱。

王幸漆岳寺祈雨是年法王薨○後三十五年唐貞觀八年
春。王興寺成。春二月其寺。臨鷄灘之水。彩飾壯麗。王
即武王每乘舟。入寺行香○案。法王之時。百濟巳都
扶餘。即所謂王興寺漆岳寺。亦當求之於扶餘矣
○又按。自枕流王元年。至法王元年。為二百十六
年。


法王之後。六十二年。佛宇妖孽屢興。百濟以亡。


三國史云。義慈王十五年乙卯唐永徽六年夏。騂馬入
北岳烏含寺。鳴帀佛宇。數日死○後五年即顯慶五年
夏。風雨暴至。震天王道讓二寺塔。又震白石寺講
堂。夏五月六月。王興寺眾僧見怪寺僧皆見。若有舟楫。隨大水入寺門
○案。是年百濟亡。


百濟既亡。浮屠道琛。倡義起兵。以圖興復。


三國史云。武王從子福信。甞將兵。乃與浮屠道琛。
據周留城叛。迎古王子扶餘豐。甞質於倭國者。立
之為王。西北部皆應。引兵圍劉仁願於都城。熊津城
[001-0221c]
其後。福信殺道琛。扶餘豐殺福信。百濟遂亡○案。
當時三國鼎峙。今漢水以北。浿水以南。本是漢地。
或中國遣吏。或土酋自立。今鐵嶺以北。為南沃沮。
其摩天嶺以北。為北沃沮。此所謂三分而五裂也。
百濟者。今漢水以南。京畿忠清其左道。屬于新羅全羅之
地也。當時。佛法先至勾麗。而平壤之外。不建佛寺。
次至百濟。而漢山之外。不建佛寺。其布散邦域。蟠
據名山。盖在新羅之末。前此。未甞然也○又按。三
國史云。新羅聖德王十八年己未唐開元七年秋。雷震
金馬郡今益山彌勒寺。秋七月又新羅之末。甄萱之子
神劒。幽其父於金山佛宇。今金溝今湖南佛寺之見
於三國史者。只此二寺。餘無所著彌勒寺。乃知命法師所創。見佛
祖源流 右百濟禪教始末。


流傳勾麗之後。五十餘年。又因勾麗。流傳于新羅。未
及施行。


三國史云。新羅訥祗王時。劉宋時沙門墨胡子。自高
麗至一善郡。今美山郡人毛禮。於家中。作窟室安置
時。梁遣使賜香。羣臣不知所用。墨胡子見之曰。此所以達誠於三寶。時。王女病革。王。使胡子焚香表誓。病
尋愈。王餽贈厚。胡子出見毛禮。以所得物贈之。俄而不知所歸○案。訥祇王。以宋

孝武駿大明二年卒。此時。中國非蕭梁也。此云自
梁賜香者。明有錯誤。其後毗處王時。即焰知麻立干有阿
道和尚。一作我道與侍者三人。亦來毛禮家。儀表似墨
胡子。住數年。無病死。其侍者三人留住。講讀經律。
往往有信奉者金富軾云。此據金大問雞林雜傳所記。書之也。奭韓奈麻金用行所
[001-0222a]
撰我道和尚碑。所錄殊異○案。勾麗小獸林王四年。中國僧阿

度。始至勾麗。其距毗處王元年。齊高帝建元元年為一百
五年矣。初到勾麗時。其秊必高。其至新羅。未必在
於毗處之元年。阿道之壽。安能如是。即所謂阿道
和尚。別是一僧。非前之阿道也。


至法興王十五年。既誅異次頓。始行其法。上距勾麗
流傳之初。巳一百五十有七年。


法興王十五年。梁武帝大通二年王欲興佛法。羣臣不信。
喋喋騰口舌。近臣異次頓。或云處道奏曰。請斬小臣。以
定眾議。僉曰。今見僧徒。童頭異服。議論奇詭。今若
縱之。恐有後悔。臣等雖即重罪。不敢奉詔。遂誅異
次頓。有血乳之異。眾怪之。不復非毀佛事○越明
年。下令禁殺生。


後十五年。創建佛寺。名曰興輪甲子年


真興王五秊。梁武帝大同十年創興輪寺。春二月許人出家
為僧尼高麗真靜國師天頙。作興輪寺大鍾銘云。青丘佛法。始興於茲寺○後五
梁武帝末年春。梁遣使與入學僧覺德。新羅僧。入學于中國者
送佛舍利。王使百官。奉迎于興輪寺前路真興王十年
○後二年。辛未勾麗惠亮法師至巳見上


真興之世。廣建佛宇。其最大者。曰皇龍寺。


真興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命所司築新宮於月城
東。王城東黃龍見於地。王疑之。改為佛寺。賜號曰皇
龍○案。真興王二十七年。皇龍寺始克畢功。見本紀
其宏麗瑰奇。可知。
[001-0222b]


職官志云。四天王寺。其官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
人。赤位一人。青位二人。奉聖寺。其官有衿荷臣一
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一人。感恩寺。其官如
奉聖寺。奉德寺。其官如天王寺。奉恩寺。衿荷臣一
人。大舍二人。靈廟寺。上堂一人。青位一人。祭祀志云。靈廟
寺南行五里祭永興寺。大柰麻一人。國統一人。一云。寺主真興王。以
惠亮法師為之都唯那娘一人。阿尼大都唯那一人。真興王。以
寶良法師為之。真德王加一人少年書省二人。元聖王。以惠英梵如二法師為之

州統九人。郡統十八人○案。新羅寺剎之見於三
國史者。又有三郎寺。芬皇寺。望德寺。泉林寺。哀公
寺。黃福寺。元延寺。鷲仙寺。加悉寺。祇園寺。實際寺。
巳上。疑在慶州地星州法定寺。晉州斷俗寺。居昌萬興寺。
陜川海印寺。又陜川清涼寺。智異山。雙溪寺。見崔孤雲傳南漢山莊義
寺。北漢山安養寺。雉岳山石南寺。今原州皆真興以
降。世世增建者也。其創修年月。王公事跡。多可考
徵。今姑略之又弓裔。於興教寺祝髮。王昌瑾於勃颯寺。見鎮星塑傳。皆新羅古寺也


真興以降。交聘中國。勤求佛法。使者織路。


真興王二十六年。陳文帝天嘉六年陳。遣使劉思。與僧明
觀來聘。送釋氏經論千七百餘卷○三十七年春。
安弘法師。入陳求法。與胡僧毗摩羅等二僧迴。上
稜伽勝鬘經。及佛舍利是年秋。王薨○後九年。真平王七年
秋。高僧智明。入陳求法陳後主至德三年○後四年春。圓
光法師。入陳求法是年。陳氏滅○後七年真平十八年春。高
僧曇育。入隋求法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後四年真平十二年
[001-0222c]
僧圓光。隋朝聘使柰麻諸文大舍橫川兩人也還去
加悉寺○後二年。高僧智明。隨入朝使上軍還。上軍亦人
王。尊敬明公戒行。亦僧也為大德○後三年隋煬帝大
業元年春。高僧曇育。隨入朝使惠文還○後八年秋。

隋使王世儀。至皇龍寺。設百高座。邀圓光等法師
說經○案。真興王。末年祝髮被僧衣。自號法雲。以
終其身。王妃亦效之為尼。住永興寺。崇信佛法。斯
可知矣。


李唐初。興慈藏法師。首入中國。以求佛法。


善德女王五年。慈藏法師。入唐求法○後七年。善德
十二年高僧慈藏。自唐還春三月○文武王九年。唐總章二
以信惠法師。為政官大書省。官名也唐僧法安來。

傳天子命。求磁石時。勾麗新亡。法安為勾麗人所殺○後二年秋。
唐總管薛仁貴。使琳潤法師。賷書致王○後三年。
以義安法師。為大書省。


是時。有元曉義相。比肩齊名。以興佛法。


文武王十六年。唐儀鳳元年高僧義相。奉旨創浮石寺
在順興○後五年。王欲新京城。義相諫止之是年。秋王卒
○案。義相入唐事。不見正史。


薛聰傳云。聰父元曉。初為桑門。淹該佛書。既而反
本。自號小性居士又聖德王十四年。召河西州龍鳴嶽居士理曉。祈雨於泉林寺


麗濟既亡。辰馬混一。佛法遂廣徧於國中。


孝昭王元年。唐武后長壽元年高僧道證自唐𢌞。上天文
圖○聖德王三年。唐武后長安三年金思讓自唐回。献㝡
[001-0223a]
勝王經○景德王二十二年。唐代宗廣德元年大柰麻官名
李純。剃髮為僧。為王創立斷俗寺居之在晉州


下逮哀莊之世。佛宇太廣。乃禁新創。


哀莊王三年唐德宗貞元廿八年秋。創伽倻山海印寺秋八月
○後四年。下教禁創佛寺。惟許修葺。又禁以錦繡
為佛事。金銀為器用○按。此令未必久行。然。諸寺
創修年月。有可以考覈者。


憲德王二年唐憲宗元和五年冬。遣王子金憲章。入唐献
金銀佛像。及佛經等。為順宗祈福○興德王二年
唐文宗太和元年春。高勾麗僧丘德。入唐賷經至此時勾麗巳亡。
丘德。盖西土之人○文聖王十三年唐宣宗大中五年春。入唐使

阿飡元弘。賷佛經。并佛牙來。王出郊迎之○真聖
女王二年。唐僖宗文德元年命大矩和尚。脩集鄉歌。


新羅之末。佛宇有妖。國隨以亡。


景哀王四年後唐時春。皇龍寺塔。搖動北傾○敬順
王三年後唐明宗天成四年夏。天竺國三藏摩睺羅。抵高麗
夏六月○案。新羅名僧。又有浮屠順憬。與金庾信同時浮屠
賢俊。姓崔氏。即孤雲之兄定玄禪師。即賢俊之友孝子聖覺。居星州一
利縣。為母刲股釋聰禪師。為弓裔所殺智炤夫人。金庾信之妻其事

跡。並見三國史。今始略之○又按。新羅者。今之慶
尚道也。麗濟既亡。遂混東邦。然浿水以北。平安道
嶺以北。不能得也 右新羅禪教始末巳上。專據金富軾三
國史為信文。他書所出。別錄于下方


又有新羅僧無漏禪師。見錄於中國佛乘。
[001-0223b]


佛祖通載云。唐肅宗至德元年戊戌。新羅景德王十五年
羅僧無漏。示寂于右閣門。合掌凌空而立。足去地
尺許。左右以聞。帝驚異。降蹕臨視。得遺表。乞歸葬
舊谷。有詔。護送舊居建塔。至懷遠縣下院。輒舉不
動。遂以香泥塑全身。留下院○案。戊戌。當丙申。


至若傳燈錄所載諸師。皆於中國禪宗。受其燈光。


新羅本如禪師南嶽讓禪師法嗣 無話句見第六卷


新羅洪陟禪師西堂藏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慧徹禪師西堂藏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無染禪師麻谷徹禪師法嗣 無話句崔孤雲碑文。見下


新羅玄昱禪師章敬〔憚〕禪師法嗣 無話句源流。稱鳳林玄昱


新羅覺體禪師章敬〔憚〕禪師法嗣 無話句巳上見第九卷


新羅道均禪師南泉願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品日禪師鹽官齊安禪師法嗣 無話句源流云。剏三陟三和寺


新羅迦智禪師大梅常禪師法嗣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云。待汝裹頭來。即與汝道○僧問。如何是大梅
的旨。師云。酪本一時拋案。此是長〔與〕寶林寺所祖。迦智山道儀大師也


新羅忠彥禪師大梅常禪師法嗣 無語句即新興寺冲彥禪師


新羅大茅和尚歸宗智常禪師法嗣 上堂云。欲識諸佛師。
向無明心內識取。欲識常住不彫性。向萬物遷變
處識取○僧問。如何是大茅境。師云。不露鋒。僧云。
為什麼不露鋒。師云。無當者巳上。見第十卷


新羅順支禪師仰山寂禪師法嗣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竪拂子。僧曰。莫遮箇便是。師放下拂子。問。以字
[001-0223c]
不成。八字不是。什麼字。師作圓相示之。有僧於師
前作五花圓相。師畫破。別作一圓相案。此即萬法歸一之意
○案。源流稱五臺山順支禪師。


新羅智異山和尚仰山寂禪師法嗣 一日示眾曰。冬不
寒臘後看。便下座巳上。見第十二卷


新羅欽忠禪師石霜諸禪師法嗣 無話句源流〔云〕敬懷暉法嗣


新羅行寂禪師石霜諸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朗禪師石霜諸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清虗禪師石霜諸禪師法嗣 無話句巳上。見第十六卷


新羅金藏和尚洞山价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清院和尚九峯䖍禪師法嗣 僧問。奔馬爭毬。誰是
得者。師曰。誰是不得者。曰恁麼則不在爭也。師曰。
直得不爭。亦有過在。曰如何免得此過。師曰。要且
不曾失。曰不失處。如何鍛鍊。師曰。兩手捧不起。


新羅臥龍禪師雲盖元禪師法嗣 問。如何是大人相。師
曰。紫羅帳裏不垂手。曰為什麼不垂手。師曰。不尊
貴。曰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曰。猢猻喫毛蟲。


新羅泊巖和尚谷山藏禪師法嗣 話句刪巳上。見第十七卷


新羅雲住和尚雲居膺禪師法嗣 無話句即照通和尚


新羅慶猷禪師雲居膺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慧禪師雲居膺禪師法嗣 無話句。


新羅龜山和尚長慶稜禪師法嗣 有舉相國裴公休。啟
建法會。問看經僧。是什麼經。僧曰。無言童子經。公
曰。有幾卷。僧曰兩卷。公曰。既是無言。為什麼却有
[001-0224a]
兩卷。僧無對。師代曰。若論無言。非唯兩卷已上。見第十八


新羅慧雲禪師白兆圓禪師法嗣 無話句見第二十三卷


又若拈頌所載諸師問答。亦賴丹霞淳公。播之於歌
見拈頌第二十六卷


新羅泊巖和尚 僧問。如何是禪。師云。古塚不為
家 丹霞淳頌。故國清平久有年。白頭猶自戀生
緣。牧童却解忘功業。懶放兒孫不把鞭泊巖。又因僧問。如何
是道。師云。徒勞車馬跡○又因僧問。如何是教。師云。貝葉收不盡○丹霞頌文。今刪之


新羅大嶺禪師 僧問。如何是一切處清淨。師云。
折璚枝寸寸是寶。㭊栴檀片片皆香○丹霞淳頌。
乾坤盡是黃金國。萬有全彰淨妙身。王女背風無
巧拙。靈苗花秀不知春。


新羅雲住禪師 僧問。如何是諸佛師。師云。文殊
聳耳○丹霞淳頌。無相光中未兆身。清虗渺漠豈
為隣。一輪明月當軒照。玉殿蕭蕭不見人。


孤雲四山碑銘。其於新羅名德。[宋-木+最]為實蹟。


無染國師 葆光塔銘云。無染。於圓覺祖師。為十
世孫。達摩謚圓覺俗姓金氏。武烈王八代孫長慶初。舟入唐遊。
歷佛光寺。問道如滿。即香山白樂天之空門友去謁麻谷寶徹
和尚。見上傳燈錄會昌五年來歸。咸通十二年。景文王十一年
召居尚州深妙寺。乾符三年。僖宗丙申復至王居。文德
元年。真聖王二年示滅塔在公州聖住寺


法性禪師 葆光塔銘云。無染大師。零染于雪山
[001-0224b]
五色石寺。有法性禪師。甞叩駿伽門。少乘法于中夏
者大師。師事數年。探索無孑遺。


釋澄大德 葆光塔銘云。無染大師。問驃訶健拏
華嚴經子浮石山。石順興釋澄大德。日敵三十夫。藍茜
沮本色寂照塔鉻云。智澄大師。就學于浮石山。即石澄大德也


昭玄大德 葆光塔銘云。無染示滅。門人照玄大
德。釋通賢。四天王寺上座釋慎符。請贈謚洎塔銘。
教曰可塔銘。又有詢。又圓藏。靈源。玄影等四人。得其清淨之法。僧亮。普慎。心光等三人。皆無
染之門人


崇唱禪師 崇福寺在慶州碑云。景文王。安身代邸。
太子時注意茲門。仍請芬皇寺僧崇唱。修奉梵居此唐
懿宗咸通年間人


決言大德 崇福寺碑云。景文王。遽命有司。虔修
法會。華嚴大德釋決言。承旨。於當寺講經五日咸通
六年事○碑文又云。釋門二傑。曰賢諒神解。督其事○源流云。決言與順應。剏海印寺于伽耶山


道義禪師 寂照塔銘云。洎長慶初。唐〔移〕宗年號有僧
道義。西汎賭西堂之奧注云。長慶五年己巳。道義。行化楓岳雪岳。至文德二
年已酉○慈弘案。道義大師。寶林之先德也


洪陟大師 寂照塔銘云。興德王之時。洪陟大師。
亦西堂澄心。南岳休足。注云。陟師法嗣。德興大王。宣康太子源流云。
道義彌陟。皆西堂智藏大師法嗣。


靜眾無相大師 寂照塔銘云。洪陟以降。為巨擘
者。可屈指焉。西化去中國靜眾無相。注云。靜眾在唐。玄宗禮敬
殊甚。柳宗元起影堂。李商隱為碑銘。其門人無住。亦名僧也常山慧覺。注見下

[001-0224c]
州金。鎮州金者是禪譜云。黃梅子金生石也


常山慧覺大師 見上注云。馬和尚。字慧覺。金雲卿之弟


太安慧徹國師 寂照塔銘云。東歸。則前所敘北
山義。即道義南岳陟即洪陟而降。太安徹國師。惠目育。
無可考智力聞。智力。寺名也雙溪炤。即慧炤神興彥。忠彥。見傳燈
湧泉體。覺體。見傳燈珍丘休。注云。玄昱覺休。即鹽官安法嗣雙峰雲。即覺
孤山日。品日。見傳燈兩朝國師聖住染。即無染菩提宗

注云。惠雲。即無染嗣○源流云。太安惠徹。字法寶。姓朴氏。慶
州人。謚寂忍。西堂法嗣碑。在谷城相裏寺


賢溪智證大師 寂照塔銘云。大師金姓子。寂照本智
證之塔號道憲。字智詵。長慶甲辰現于世。中和壬寅

歸乎寂。發蒙乎梵體大德。亶貝于瓊儀律師。探玄
于惠隱嚴君。即法師受默于楊孚令子即禪師○塔在曦陽山鳳
岩寺。而賢溪山安樂寺。師所甞居也


法朗禪師 寂照塔銘云。智證。以唐四祖。為五世
父。道信之旁出東漸于海。雙峰四祖號子。法明孫。慎行曾
孫。導範玄孫。惠隱末孫也。謂智證杜中書正倫纂銘
云。四祖銘遠方奇士。異域高人。無憚險途。來至珍所。
謂法朗肅宗皇帝。躳貽天什曰。龍叟渡海不憑筏。


玄亮禪師 寂照塔銘云。正法大統釋玄亮。聲九
臯獻康。大王允之。教南泉郡統僧訓弼。亦金姓標別
墅劃生場。


俊恭禪師 寂照塔銘云。沈忠。聞大師名白言。弟
子有剩地。在曦陽山。鳳巖龍谷。至中和幸丑年。教
[001-0225a]
遣前安輪寺僧統俊恭。標定彊域塔銘又云。門人性蠲。敏休。楊子
孚。繼徹等。咸得鳳尾○又云。門人英爽來促受辛


真鑒禪師 真鑒碑云。碑。在智異山雙溪寺師諱慧昭。俗姓
崔氏。全州金馬人。父曰唱元。貞元二十年。舟入唐。
行至滄州。謁禪鑒大師馬祖之旁傳削染。徒中目為黑
頭陀。元和五年。與鄉僧道義邂逅。太和四年來歸。
文宗庚戌年憩錫於尚州露岳長柏寺。又至康州知異
山。因於花開谷三法和尚蘭若遺基。纂修堂宇。師
乃曹溪之玄孫。是用建六祖影堂。魚山梵唄。即師之遺音
聖王時。示滅慧昭。一作慧炤


近所刻佛祖源流所載。新羅名德䮞駁。繆不可徵信。
今姑附見。以備參考。


阿度和尚 寂照塔註云。阿度。作桃李寺于冷山
中。


神行禪師 源流云。新羅兵部侍郎全献貞。撰神
行碑。在晉州斷俗寺寂照塔註云。憲德王十三年。北宗神行先導。南宗道義繼


穀成禪師 源流云。茲莊律師弟子三人。即僧實。
祖日。穀成。


無上禪師 源流云。普依大師。字智法。巳見上元曉
義湘。嘗在塔下。親稟涅槃經。有弟子十一人。曰無
上。寂滅。義融。智藪。一乘。水澤。四大。開元。明德。開心。
普明。


真表律師 源流云。剏邊山文殊寺。有弟子九人。
[001-0225b]
曰永心。融宗。信芳。體真。珍海。真善。釋忠。佛陀耶。


觀機禪師 道成禪師○源流云。江包山二聖也。
又有弟子七人。曰白牛。師檄。師楪。師道。義子。陽成。
梵令勿女。


圓安禪師 源流云。圓光法師弟子。


順應大德 源流云。與決言。剏海印寺。


其聲跡可尋者。亦不詳著其源委。


勝佺禪師華嚴宗主。以石髑髏十餘板。為其徒講論


和淨國師高麗平章事幹文俊。撰碑銘
廉居禪師長興寶林寺先德


迦智山普照禪師廉居法嗣。名體真。姓金氏。熊津人


玄光法師熊川人。行真大師法嗣
緣光法師智音大師法嗣


永才法師甞遇賊六十餘人。作歌化之。賊皆落髮為徒。同入智異山。不復跡世


智宗國師名勝妙。碑在原州玄溪山居須寺。高麗崔冲撰


朗空禪師碑。在昌原鳳林寺。新羅兵部侍郎崔仁衷撰


道詵國師碑在光陽玉龍寺。高麗崔惟清撰


洞真大師名度甫。姓金氏。靈岩人。碑。在光陽玉龍寺


表訓禪師剏建表訓寺
惠丘法師剏建邊山來蘇寺


安信法師剏建寶光寺
耽密禪師剏建寶賢寺


義照和尚剏建美黃寺
惠清禪師甞居芭蕉寺


南雲禪師甞居雙峯寺
順支禪師甞居五臺山


寂禪師甞居金山寺
僧統龍正禪師疑亦金山寺


通靈和尚甞居天冠山
覺真國師甞居佛岬寺


杜雲禪師甞居喬僧寺
能如禪師甞居喬僧寺


義信禪師甞居法住寺
[001-0225c]


其絕無聲跡者。開列名字。以偹後考。


寶讓和尚 去會長老 備虗法師 玄泰法師
 良志法師 惠業大彌 阿離拔麼 惠輪法師
 求等法師 玄恪法師 圓勝律師 大安法師
 玄游法師 惠宿法師 霛熈禪師 能仁禪師
 零照禪師 蛇福聖者 崇濟法師 浮雪居士
 神休禪師 惠空禪師 梵修法師 心地大師
 大賢瑜珈 法海華日 理貞大師 惠通和尚
 希浪祖師 繹結大師 密本法師 緣會大師
 明朗大師 朗智法師 安惠大師 朗融大師
 惠現法師 秀台大師 義安大德 廣學大德
 國教大德 波君大德 孔宏長者 迎如大師
 大緣大德 念佛大師 廣德法師 嚴莊法師
 景興國師 彥冲禪師 法州禪師 宏廓禪師
 瑞岩和尚 遵梵禪師 哲鑒國師 賢俊禪師
 烟起祖師 佛頂和尚 定賢禪師
 大無為禪師


補遺 無為寺迴微國師唐懿宗咸通五年生。照宗大順二年入中國。天
祐二年。重修基北。石晉開運三年立碑○無為寺。在康津


至若高麗禪教。本出杭州慧日之宗。年代未遠。今姑
略之。


佛祖通載云。宋太祖末年。杭州慧日永明智覺禪
師示寂。諱延壽師。著宗鏡錄一百卷。高麗國王。覽師
言教。遣使賷書。敘弟子禮。奉金縷袈裟。紫晶數珠。
[001-0226a]
金澡灌等。彼國僧三十六人。親承印記歸國。各化
一方○慈弘案。宋太祖末年。即高麗光宗末年也。
即開寶八年乙亥光宗戊辰。以僧惠居為國師。坦文為王
師。史云。王。崇奉緇流。以為師傅。自是以後。子孫相承。世為家法。多創寺剎此二人。亦
必在三十六人中。然則高麗禪宗。皆出於杭州慧
禪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