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07 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曇噩 (master)



No. 1597-1-a




我不識彌勒何許人。現示何世。明州人傳言。這胖和
尚。喫酒喫肉。布袋自隨。生大輕慢。以紙包屎物。示人
云。這是彌勒內院的。這是兜率陀天的。意氣薰布。惑
亂此方女男。前莆田令。好沒來繇。與渠往來。容通消
息。當時幸不遇我。遇我則問。渠是甚麼。待他放下布
袋。叉手向前。便驀頭一棒。他問。過在甚處。又與一棒。
曰打破布袋了。管教渠無言可答。且教他那十七八
個小孩子都哭啼呌腦痛痛去也。咄。 芳洲外史題

No. 1597-1-b


布袋老僧小序


聖人觀眾生心是般若智。生死海是涅槃城。昧而不
知。速須道破。念慈氏受釋尊之記。當末世開度生之
方。繇是降兜率。遊四明。觸處建光明幢。逢人施甘露
味。以布袋為佛事。以小子現童真。四儀神變莫測。六
時妙化無窮。登禪窟者。死偷心於絕解之處。活神機
[001-0042c]
於難辯之時。是故拈花悟旨。響應千古。笑談垂手。針
芥相投。俾放下布袋。默契玄宗。政不待言。思而得者。
教外別傳之旨也。噫。余以為補處。老僧贅千百載之
剩語耳。        居士沈一貫拜撰

No. 1597-1-c




吾聞聖賢之道。當人自具。豈假緣求。祇因塵勞自閉。
彼岸自迷。平白地屈陷於生死之中。飄泊於輪迴之
際。且阿逸多氏。釋尊授記佛乘。囑付佛事。故修途萬
品。總攝一宗。即妄顯真。就事明理。納諸佛法。叩於袋
中。運無量神通於掌內。直欲將諸人無始劫來業識
因緣。今日要於和盤翻轉。截却生死根源。徹悟無生
性智。即達全體彌陀。惟心淨土。只爭迷悟一著耳。故
傳云。即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玅用
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誠哉斯語也。


甬上達真居士包士瀛。百登讀彌勒傳。與常寂和
尚談禪得趣。輙撰數言。書於瑤光第一閣。
[001-0043a] No. 1597-1
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



大師不知何許人也。五季梁時。見於明州奉化縣。蹙
頞皤腹。形裁腲脮。世莫知其族氏名字。常自稱契此。
若長汀子布袋和尚。則以人之所見稱也。日夕寢食
無常處。而岳林寺則其所歸宿云。每以錫杖布袋自
隨。且有十八小兒謹逐之。然亦不知小兒何從來也。
行聚落田野間。見醯[醢-右+乞-乙+口]魚𦵔物。輒乞八口。餘以投袋
中。至闤闠處開袋。盡取撒下。謂眾云。看看。復一一拈
起。問人云。你道這箇是甚麼。如是良久。納袋中。荷而
去。常以紙包屎物示人云。這個是彌勒內院的。有時
云。這箇是兜率院天的。有僧徐行其前。師撫其背。僧
回首云。作甚麼。師展手云。乞我一文錢。僧云。道得則
與。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師一日居稠人中。僧問云。和
尚在這裡作甚麼。師云。待箇人來。僧云。我聻。師探懷。
出一橘與之。其僧擬接。師縮手云。汝不是這箇人。師
偶立街市上。僧問云。在這裡作甚麼。師云。化緣。僧云。
十字街頭化甚麼緣。師云。十字街頭正好化緣。僧擬
[001-0043b]
議。師荷布袋大咲而去。白鹿和尚問云。如何是布袋。
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問云。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荷布
袋便行。保福和尚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師放
下布袋而立。問云。只如此。更有在。師荷布袋而行。或
新成一廁於市中。師唱於廁前曰。募緣造到。不得於
此大小二事。師分衛所至。輒遮挽不得去。酒廬屠肆
皆恣其飲啖不厭惡。謂能使所貨倍售而獲利多也。
遇雨。晨起曳高齒木屐。竪股臥大橋上。是日必晴。遇
晴。繫草屨疾走。是日必雨。師甞以蒿草徧植田畝中。
明年。官有增稅課役丁夫之令。百姓逃亡。田疇至蕪
沒。師甞飯田家。其婦怒詈其夫曰。農忙時。又何暇恤
此風和尚耶。師即傾其飯桑下而去。巳而飯在釜中。
渭尋曰。責求懺悔。夏浴溪水中。脫衣置岸上。羣童戲。
歛衣走。師裸逐之。岸人聚觀。竊見其陰藏。葢童真也。
有陸生者。善畫。肖師像于寺庫院壁。師過之。唾不巳。
師之在閩中。有陳居士者。館遇甚謹。及游兩浙。與之
別。居士問曰。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﨟幾何。師云。
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這布袋與虗空齊年。
居士因謂師曰。和尚此去。若有人問。只恁麼對。不可
墮他人是非。師答以偈曰。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
量奈我何。寬却肚皮常忍辱。放開泆日暗消磨。若逢
知已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無絓碍。自
然證得六波羅。又問。和尚有法號否。師又答以偈曰。
我有一布袋。虗空無絓礙。打開遍十方。八時觀自在。
[001-0043c]
又問。有行李否。答以偈曰。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覩人青眼在。問路白雲頭。又問。弟子愚魯。如何得見
佛性。以偈答曰。即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又曰。和尚此去。
須止宿寺舍。莫依族舍而住。答以偈曰。我有三寶堂。
裡空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學者體不如。
求者難得樣。智者解安排。千古無一匠。四門四果生。
十方盡供養。居士異之。復作禮曰。願和尚再留齋宿。
以盡弟子恭敬之意。是夕。師復書一偈於居士之門
曰。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
刻。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
得。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
億。至四明。與郡人蔣宗覇遊。出處飲食。相往來尤密。
教其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為日課。世因呼宗覇為
摩訶居士。一日。與浴長汀溪中。使摩訶揩背。忽見師
背有四目。焹然光粲。摩訶驚駭。作禮曰。和尚是佛也。
師曰。勿說。吾與汝相聚三四載矣。可謂有大因緣。吾
當去汝。汝勿憂也。遂到摩訶家。徐謂之曰。汝欲富貴
乎。摩訶曰。富貴安能久遠。但願子孫久遠可也。師即
以布袋一隻。內有無數小者。并一箱一繩。以授摩訶
曰。吾以此物與汝別。乃汝後代事也。摩訶受巳。不解
其意。數日。師復來曰。汝解吾意否。摩訶曰。弟子不解。
師曰。葢欲令汝子孫如所遺物也。貞明三年三月三
日。示寂于岳林寺廡下磐石上。師無恙時。鎮亭長以
[001-0044a]
師不事事。遇則每加詬辱。且奪其袋焚之。明日師荷
袋。去來如舊。如此三奪三仍舊。雖亭長亦心異之。至
是買棺使殮。以贖懺其過。舁者雖眾。不能舉。別有童
氏素敬師。以棺易之。舁不加眾。而輕舉若羽。於是邦
人設大會。建塔於封山之原。其山皆巖石。石之窪穴
皆大師遺跡也。有卓錫處。有置鉢處。置鉢之穴。其深
淺小大如其鉢。而水常盈其中。雖大旱不少涸。可異
也。既滅之十年。會越師遣人使蜀。回至棧道。見師識
之。謂曰。四明有蔣摩訶者。幸為我寄聲。使加保愛。以
待相見也。時摩訶方築菴於跘跨山十二盤之高峻
處以居。畜一黃犬自衛。每米盡。則繫百錢犬頸上。出
東吳以糴。往來二十里。無所間。及蜀使致師命。摩訶
曰。我巳知之。即設齋會親友。沐浴趺坐而逝。晉天福
初。興化軍莆田縣令王仁煦。遇大師於江南天興寺。
後又遇於福州官舍。出懷中圓封書戒王曰。我七日
不來。則開以看。王如誠。開圓封無他語。止一偈也。偈
曰。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
識。後書九字云。不得狀吾相。此即是真。至是乃知師
是彌勒佛也。宋熈甯三年。莆田裔孫鑄尚能寶藏其
真跡。明年。晉安劉繼業摹其偈文。兼寫大師像。刻石
於宜春。而遺其九字。元豐四年。沙門宗尚得其本始。
摹刻於岳林寺後。三年。溫陵人呂振監明州市舶。出
莆田裔孫所藏九字真本。俾住持如恂刊於偈後。恂
以幻相非大師意。命去之。乃移偈於石。并九字刻之
[001-0044b]
以傳焉。盧釋祗者。甞令此縣。尤敬慕之。使人圖其像。
迎八縣署供養。即風雨隨至。祈禱殊有驗。因香火至
今。又有人見之東陽道中。持一履。囑之曰。我昔誤持
此以來。汝今可持之以歸。後開壙視之。果僅一履存
焉。師所作偈頌頗多。茲姑錄一二以警世。云。騰騰自
在無所為。閒閒究竟出家兒。若覩目前真大道。不見
纖毫也大奇。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心
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非聖非凡復若乎。
不強分別聖情孤。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
呼。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擕錫若登故
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巳而。有術士謂人曰。二百年
後。布袋和尚所居岳林寺道場復興。宋紹興間。住持
圓明。迺東林照覺之嗣子。福州陳居士之裔孫。既新
封山塔亭。馮斯道等。又施四圍山地。增廣其基。忽發
異光。掘之。獲黃色淨瓶.六環錫杖。制度奇古。觀者太
息。有司上其事。元符開元戊寅六月九日敕賜今謚。
崇寧三年。住持曇振勸鄉人董氏建閣於寺之後。鄉
人任氏塑師像於閣上。既而董氏以為我建閣。而置
任氏像。即自裝一像置其上。移任氏像於閣下。有術
者曰。董氏像。止六十年運。任氏像。過六十年。運始發
耳。逮紹興間。寺經回祿。而閣與俱竟。煨燼董氏之像。
時有饒道者。然一臂化緣。與沙門行中重建閣。乃迎
任氏像置其上。傴指而數。術者之言果信然。嘉泰初。
閣勢欲壓。一夕風雨驟作。雷電交至。遲明。屹然中正。
[001-0044c]
而題栱間。悉綴鱗甲萍藻跡。淮海肇禪師碑其事。以
詫神明扶助之功焉。逮皇元閣崩於至元十九年九
月九日。大師遺像獨不壞。巍然相好。出瓦礫中。几上
立像。亦復能躍至於後園藂林竹間。近遠士庶停業
罷市。作禮觀瞻感歎。十八年住山梵中遴材。嗣搆五
間。規模壯麗。觀者偉之。復以奉安任氏所刻之像。此
其跡也。若夫本者。則徧塵剎以皆存。歷沙劫而不朽。
正報既然。依報亦爾。微大師。吾誰與歸。


前天台國清禪寺住持無夢沙門曇噩撰

No. 1597-1-d


布袋和尚後序


恭聞法身無相。具含諸數之形。覺性無生。何妨起滅
之念。一切世界如虗。五蘊身心不實。以其不實如虗。
故世界即毗盧法界。蘊心即圓覺妙心。歷劫無生。萬
古無滅。廓爾深奧。湛寂靈明。斯一切如來與諸眾生
同證菩提之極果也。特其未悟天真。妄躭幻相。沉迷
苦海。自取輪迴。佛雖滅度。契經三寶充滿人寰。信樂
精持。如佛在世。智淺障深。對面千里。故聖人不得不
降御人間。度諸凡類。古稱四明三佛地者。過去維衛
佛示現啞女相。以柔和智德而感化。釋迦如來流布
舍利。特放光現瑞而利生。三佛傳載之詳矣。惟彌勒
世尊。紹釋迦佛位。依法式度生。觀因果經云。釋尊接
[001-0045a]
迦葉佛之道統。恒居兜率陀天。號曰護明菩薩。應期
降誕。轉大法輪。洪濟萬類。普利河沙。曾記彌勒。賢劫
佛之第五。故稱補處。非補瞿曇佛位。亦補釋尊天宮。
仍居兜率陀天。號曰慈氏菩薩。雖居兜率宮。化身十
方界。慈憫大千國土九界眾生。或修六度萬行。或縱
三毒四倒。或造地獄深因。或植人天小果。由是作大
帡幪。亭毒普化。一於六朝蕭梁時。降跡義烏。為傅大
士。建道場於雙林。有雙林語錄垂世。一於唐末僖宗
朝。偶現於四明。為布袋僧。袒腹含笑。隱德如癡。竟不
知其何許人也。儀形不恭飾。處世少範規。第吐詞葢
天葢地。布武非聖非凡。實而不虗。混而不鑿。恒以十
八童子環遶如戲。為諸根塵淨智。互現神通。常持布
袋。示佛宗猷。包攝無量密因。運出無緣妙用。凡見世
間縱心繓業極意貪圖者。師以隨方調順。展轉啟明。
令彼處仁守義。達妄即真。或分衛處。視其爭貪利路。
沉醉愛河者。師以和言巽語解其扄鐍。指向要關。稱
彼機宜。直譚覺慧。勉其尅[泳-永+剪]塵習。銷鑠邪風。人人被
法沾恩。恰似綠楊春意。遇道流時。唯善知識要須了
悟自已圓覺靈明。靈明廓爾無礙。無礙不動真如。真
如綿密無間。無間周遍圓融。圓融解脫自在。自在無
可不可。信口譚玄。超情絕解。沃斯旨者。個個心開智
淨。宛同杲日麗天。師遊北上。見屠兒宰畜。諫曰。一切
畜生是造業人果報。貪道無財能救。願諸長者饒此
生靈。教彼活命。蠢動含靈具佛性。仁者應須慈眼看。
[001-0045b]
非惟慈悲利物之德。更植菩提長壽之曰。復值宰牛
者曰。殺牛之人號羅利。殺他自殺誰驚怛。刀山斧砟
暨𨫼煎。何劫何時獲解脫。僧問。如何降伏妄心。師曰。
心是何物。徒勞調伏。妄本無根。放下無跡。諸緣擾攘。
一真寧寂。如如法界體堂堂。砍不破兮遮不黑。師指
流俗僧曰。汝本是佛。何滯凡情。當鏟剭諸緣。滌蕩塵
習。力究心體無生。須達妙明真性。果獲無礙圓通。便
是出塵羅漢。否則。屈殺丈夫也。師受田家齋。問道。答
曰。牛揑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
成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師於大橋上夜坐。忽有強人
窺探。師曰。貧道無財。君亦無妄。何貪財利。自蔽妙明。
歷劫生來。被貪所悞。枉受輪迴。汝何不省。暗懷攘竊。
無端造罪。何不反思自心。未遇境緣。貪無所起。則知
一念不生是汝真性。即汝安身立命之處。立刻究明
無生之旨。巳是蹉過若干好時節矣。偈曰。由貪淪墮
世波中。捨却貪嗔禮大雄。直截凡情無所得。圓明寂
照汝心宗。師出街衢。見市人擠擠。嘆曰。奔南走北欲
何為。日歲光陰頃刻衰。自性靈知須急悟。莫教平地
陷風雷。又曰。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
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王。鄉人問師。答何常
持布袋。答曰。包納乾坤。曰。意趣若何。師答以偈。圓覺
靈明超太虗。目前萬物不差殊。十方法界都包盡。惟
有真如也太迂。僧問。如何是頓漸法門。師曰。汝心即
正智。何須問次第。聖凡都不到。空花映日飛。師受關
[001-0045c]
主齋。問曰。今日出關。何時八關。若有出入。即非禪關。
若無出入。誰號禪關。有無一致。出入齊觀。無為直指。
菩提涅槃。偈曰。關非內外絕中央。禪思宏深體大方。
究理窮玄消息盡。更有何法許參詳。問師。如何化導。
答以偈曰。肩挑明月橫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遇聖
遇凡俱坐斷。寂光勝地可安居。師於寺前佇立。眾僧
問師。久立何為。師曰。我在此時個同參釋迦未生的
人。眾咲曰。釋尊說法利生滅度久矣。師曰。汝等徒知
佛之滅度。焉知佛之未生。苟知未生。定知無死。只知
無死二字。衲子家珍。當諦信不疑。皎然非物。爾我皆
如也。否則虗生浪死。偈曰。無生無死佛家風。不墮古
今莫定踪。觸處圓明常湛寂。龍華鷄足兩無從。僧問。
如何是道。師曰。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爾我不知
宗。須彌足底越。師見行者。担柴運水至。問曰。汝水若
還清。汝身被水溺。汝柴若還燥。汝身被火燎。燎溺病
同途。大夢原未覺。汝能鞭起懸空靈覺心。反覆看渠
非深奧。神光獨耀性真常。現成公案方知道。便能穩
坐毗盧頂上吹清調。師為講主曰。大道無名。大闡無
聲。大悟無道。大真無外。大覺無妄。大似無我。大寂無
定。大用無為。大法無乘。座主果能了却聖凡情。吾將
布袋連底傾。師遊化諸方。內秘般若沖玄之正智。韜
晦聖乘。外示落魄不間之中流。似同凡類。適僧俗會
於蘭若時問道。師曰。當絕攀緣。體會覺性。性本常住。
永無生滅。以無生性中。示現生滅之法。以生滅性中。
[001-0046a]
全體涅槃真如。汝自不審。認假為真。執著世諦。甘受
輪迴。空遭塗炭。猶未惺悟。若能回首知非。旋機破胆。
不越一念。洞見真源。故余觀師隨機答話。喚醒迷途。
備殫雪嶺宗風。直示西來大意。是故道人處凡世而
無染。道羣迷而無礙。的指萬法。生無所生。究竟寂滅。
滅無所滅。寂滅尚不存。何言可指示。斯乃最上禪宗。
達摩骨髓。又誰可得而擬議者哉。即如傅大士初見
梁武帝時。問曰。如何是道。對曰。即心是道。國主未陞
殿時。未起念先。本智妙明。輝今耀古。充塞太虗。萬古
無生。永劫無滅。非聖非凡。無縛無脫。斯是妙湛心體。
心外無別道。道外無別心。故曰即心是道。帝問曰。師
事誰也。對曰。師無所師。事無所事。從無所從。復告王
曰。國主是救世菩薩。應以無著為宗。虗懷為本。無相
為因。涅槃為果。其為國也。以正法治世。仁德化民。任
賢去奸。勝殘去殺。兵戈息而部伍寧。天位雄而太平
著。斯國主天機神妙。踐祚恒如。貧道之所至望也。劉
中丞見聖駕到。大士不起座。問曰。如何不臣天子。不
友諸侯。答曰。敬中無敬性。不敬無不敬心。貧道若動
身。則法地動。一切法不安矣。聖主請大士講經。大士
登座。默然良久。撫尺下座。太子問曰。如何不論義。對
曰。語默皆佛事。復何言也。復告王曰。貧道有如意寶
珠。清淨解脫。照徹十方。國主若能受者。疾至菩提。葢
一切諸法。不有不無。凡所有相。同歸實際。世間幻化。
莫不歸空。百川萬流。咸歸於海。世出世法。莫過真如。
[001-0046b]
實無生滅。故無涅槃。三世平等。十方清淨。以清淨平
等之法。饒益有情。同登覺岸。如是妙法度世。名大慈
悲主也。大士甫見經藏於雙林。俾諸眾等推挨轉運。
令初地凡夫當為轉經功德。緣於成佛正因。天下龍
藏祖法於此也。忽一日。見定光.金粟.釋迦從東方來。
寶光異香。集大士身。唱言當代釋迦說法。坐龍華勝
會。明指文殊垂普愍。慧集即觀音。輔揚秘密之淳風。
大施醫王之良劑。有回天轉地之功。起死超生之法。
須彌矗漠。奚妨日月之麗天。肉眼凡夫。妄分明暗之
相。石壁橫空。不礙大士之過地。拱高孚祖。自悔憍慢
之心。甫擊木槌。闕內閽門悉啟。拈起布袋。兜率內院
齊來。大爐韛前多鈍鐵。良醫門下饒病人。一粒真丹。
點鐵成金。一言法語。革凡成聖。是故帶水拖泥之禪。
度生急務。含垢和光之德。利物先鋒。八方湖海是圓
覺道場。總一家之受用。十類眾生具真如妙性。同一
子之眷情。發義天之秘奧。廣被迷途。開心地之玄宗。
普收利鈍。故師示眾云。萬像森羅。纖塵不立。一真法
界。百行紛紜。如如至理。動靜皆禪。一念契真。倐登彼
岸。斯乃布袋和尚.雙林大士。兩地同敷阿逸多氏之
慈風也。何傅大士自稱當來解脫善慧大士。何布袋
老人往復二十餘年。韜光晦德。不知所由。雖然隱顯
難量。順逆莫測。觀其拈一物示眾云。這是兜率陀天
的。師從北還。持一文錢示眾云。這是龍華會裡的。分
明指示人。人自不察耳。葢素鄙其禮貌疎闊。眾皆忽
[001-0046c]
之。故絕唱之詞。多不傳世。世卒無有能識之者。迨師
滅度數年。而寄書蔣摩訶。有偈云。彌勒真彌勒。化身
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識。乃始知其為彌勒
化現也。師若不道破。畢竟無能識。是以如意摩尼現。
誰人識本真。惟有蔣摩訶。慇勤奉事。以後蜀使寄聲。
跏趺而逝。亦非凡情可測。觀二師先後出世。僧俗權
機。任彼讚毀信疑。總屬龍華得度因緣。故此隨緣導
利眾生。應機隨汰佛性。對面彌勒。誰能甄別。故曰。現
凡脩聖道。果地集凡因。當說無所說。常度無度人。法
印無來去。宗途絕故新。余故憶其玄言要旨。實不下
於雙林。後數百年。大元佛懿大禪師曇噩傳其故事。
因觀師於閩中。陳居士盤桓問答。展轉啟明。句句法
雷獅吼。令人頓開心地。不一而足。讀之不覺汗下。廣
如性質凡愚。埋頭煅煉。禪宗一著未破。腦後一錐未
明。如喪考妣。何暇他論。因邇重建岳林寺之兩禪德。
復刊彌勒傳。力徵余再敘布袋宗由。固辭弗獲。輙稽
之別傳語錄。凡屬布袋語。彚而載之。代為慈氏一言
或通。則不妨無言而言。言之無礙。師剏岳林寺也。以
神通力願。不煩擾檀那。惟開鑿聖智。對迦羅越人云。
此古剎廢極。欲重建精藍。眾皆單從者。葢先感其預
容禍福之兆。人得受利於趨避之益。故歎善哉。師往
閩中化檀越一袋之木。此間井中取之無竭。眾皆驚
異。遂某也捨工。某也助糧。某也慫恿。不約而至。巍巍
勝跡。萬萬工程。大雄殿之千佛閣。兜率宮後兩退居。
[001-0047a]
經藏鐘樓對峙。浮屠寶塔凌空。四時焚修不懈。晨昏
鐘皷分明。叢林德業。頗稱盛矣。師東遊海濵。觀斥鹵
灣之坦塗。對鄉人云。此處我欲成田。眾咲其癡。師以
囊沙覆壘成塘。沙堤如石。以擁海潮。仍設三碶。以禦
旱潦。塘內成田二千餘畝。每歲收穫。供給僧徒。餘贖
命放生。至今沙堤永固無𣵪。遐哉聖蹟。安如泰山。相
期於龍華會裏。合稱腴田之美矣。師於南畔封山。指
點隱跡之處。至於朱梁均王貞明二年三月三日。對
眾云。明年今月今日。我取彌勒菓。供養大眾。果於次
年是日。跏趺盤石上。泊然而逝。眾方歎訝。憶之正合
是讖。結龕為窣堵波。賜額為定應塔。少俟熟脫之機
而出世。播揚定慧之宗而攝持。繇是八百年來福田
博被。善果崇登。不特一方之頂禮有加。即六字之仰
瞻弗替。然寺之興廢。必待其人。不恒其一。誰隆舊觀。
自木南和尚繼興之後。幾三百年。非惟梵剎傾頹。抑
亦聖容衰落。獨有龍目井安然如故。萬曆間。本寺住
持南禪師。紏寺僧萬金.萬全共出衣資。重新大殿。稍
稍落成。寥寥數祀。今守愚和尚。法緣明慈。恊力募資。
矢心興建。航海於閩。延木為事。回冐大海凉波。忽罹
強賊杻械。守愚梃然不懷生死。界之露宿風餐。綠林
自化。感夢梵僧。驚疑釋放。其杉木更被官兵所獲。竟
以興販誣之桎梏。法緣解道。雖遭塗炭。踞然幻化視
之。頃間吏部戴大檀書抵當道。審豁解纏。守愚亦脫
難而至。幸完璧歸鄉。恣其樹立。豈非慈氏菩薩冥加
[001-0047b]
威力所致也。世稱戴吏部布袋後身。號龍華居士。善
蹈覺路。冥合宗乘。真阿蘭若之屏翰也。迄今數年。大
雄殿之崇麗。千佛閣之崢嶸。俾然香散花。翹勤頂禮
者。往心整肅。正眼豁開。天真佛性。當體自明。人人證
本地風光。更從何處覓佛也。余復告曰。大用繁興時。
不干寂滅定。莊嚴佛淨土。覺性自無生。導引迷塗者。
頓令最上乘。滿目菩提道。端居不動尊。子明一著子。
何參布袋僧。      沙門 廣如 撰

No. 1597-1-e



補處慈風。充滿人寰。應期降跡。大轉法輪。宏濟萬類。
普度群生。在雙林為傅大士。在岳林為布袋僧。往來
二十餘年。袒胸微笑。隱德如痴。舉世人莫識其繇矣。
癸亥夏。楷庵老人大暢玄風於行道之際。拉銘同往
雲間。遨遊峰泖。募顧聞遠。助貲重鐫茲傳。適超果方
丈遇周易垂先生。談及斯舉。欣然序其事。乃知前代
沙門曇噩.廣如二公。俱從圓覺靈明處。寫出無數奇
緣幻跡於兜率宮中。大家團圞一笑。却也自在。


剡上璧城居士戴銘案王氏敬䟦并書
[001-0047c]

No. 1597-1-f


重刻彌勒傳略記


夫遊天下名山者。莫不記宇中之聖跡也。如余之遊
者。遊於造化之內。而不能如莊子遊於造化之外者
也。如余之觀者。觀於形骸之內。而不能如童子觀於
形骸之外者也。即此二者不備。又何能重開樓閣。覆
見彌勒之真耶。觀夫彌勒道場之所及目。羣公衙署
之所貫耳者。尠之有也。方今燦爛乎塔分三座。上中
下之宛然。彷徨乎寺列千尊。南北東之依舊。稽雙林
大士。不受千金之賜。攷剡水僧人。豈擔一文之賒。依
他遊戲。十七八箇笑笑嘻嘻。隨我神通。三四五雙哭
哭啼啼。撥海成田。聲震千里之外。聚沙作剎。名標四
境之中。煥然玉級。高出重霄。俄然清泉。下臨無際。生
臥橋頭。心隨流水緣到海。死坐石邊。性順寒冰覺至
槃。携錫杖以示人。齊物論之莫側。放布袋以警已。括
有篇之何窮。降兜率以權封山。會龍華而實雞足。兩
地雙樹。一乘獨顯。然傳之板。向藏書坊。遭時毀化。遇
難傾消。性公慮其失傳。於斯捐刊。以待將來之補。公
命序之。余勉應之。及觀其傳。諸大老序之詳矣。余又
何強臆膜之談。而紊獅弦之論耶。且大師云。不得狀
吾相。此即是真。這此一相一真。他也明明指出。但須
當人自別。不假緣證。故文殊云。執相迷真。對面千里。
[001-0048a]
丹經云。辛苦兩三年。快活千萬劫。是因覺迷相差。露
出萬般像狀。幸仰大悲。廣說方便。立三乘之教典。設
四諦之規章。說有說空。以至說默。惟明迷覺二字。截
斷生死根源。庶免覆萌之患。頌曰。


「 佛與眾生本同源
 始因迷覺續念遷
 常覺不迷源是佛
 常迷不覺巳沉淪
 覺先迷後眾生類
 覺後迷先聲聞證
 去來現在理會者
 端坐龍華待吾到」



雪山寺僧 惠智 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