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90 大光明藏-宋-寶曇 (master)



No. 1563-A


大光明藏序
冲虗道人史 彌遠 撰


橘洲老人蜀英也。有奇才能屬文。語輒驚人。一日忽
棄所業。參上乘于諸方。後造妙喜室中決了大事。犇
軼絕塵如空群之月題也。先父文魏王去玄鶴之鼎。
一見喜動眉睫。自是文交道契。相羊于東湖山水之
間。煙雲沙鳥外。意甚適焉。就南郭洲中央築淨院安
之。以尚其賢。遶舍樹萬橘。因自號。每一過庭。聞其講
明則心目通曉。當時兄弟亦樂從之誨飭砥礪。冀時
有所自立。於以夙興夜寐。恐不能盡其術。洎僕入
侍。其主仗錫巳。甞遣書來。曰氷崖絕壑之地。無所用
心。欲以平生所習。自先師傳法而至二十八世菩提
達磨。迄于震旦五祖師而下。具大眼目者。一一發明
之。如史法也。命之曰傳灯大光明藏。又得空文二禪
人相與討論。他日就緒。抱書以歸。先求印可。巳而以
母喪西邁。及再出關未幾。不起仗錫之席即入三昧。
後因其弟可宣得覽其書。且讀且懷。而筆力簡古。謂
正宗甚詳。皆鞭䇿後昆之法也。惜乎世放。不成大全。
吁嗟。橘洲老人生天地間。可謂不負於佛祖而負於
時矣。後之學佛者有能𨵃此。即飲倉公上池水。洞見
佛祖肺肝。要見橘洲則尚餘三舍。僕作此說。政如張
[001-0657b]
無盡所謂金剛王寶劒云耳。嘉定丙子六月上澣。


No. 1563-B



大光明藏。橘洲曇少雲秉史筆勾索佛祖機緣。摭而
為書。使學者詳其旨歸。於宗門非小補也。然後人傳
寫。爭寶之而真贗相半。四明明禪人校定元本。刊行
須得同志之士與賢士大夫相助發揮之。重說偈曰。


「 佛祖親傳真命脉
 橘洲筆底發淵源
 郁乎光𦦨十萬丈
 只貴知音一印傳」



寶祐乙卯自恣日 徑山石谿 心月 書


No. 1563-C



徑山明書記持傳燈大光明藏并石谿老子疏語。扣
知音刊行。不揣荒蕪。見義勇為。迅筆野語以壯其志
云。


「 佛祖單傳無盡燈
 分輝百億愈晶明
 曇孫饒舌添光釆
 共力流通正眼睛」



靈洞護國遠孫無門 慧開 贊成


[001-0657c]


橘洲作大光明藏。其製如史斷遺手澤五十餘年。傳
者多贗。石溪老俾四明竹窻禪人校訂刊行。巳刊四
分之一。余未免說偈勉其早成就。開發人天。為大地
在迷之人。豈小補哉。


景亥長至前兩日無所周 得住 皇恐。


「 默說當陽巳發輝
 羅紋結角罕曾知
 少雲枝上生枝節
 播土揚塵無了時」



讚曰。三尊宿所勉如糞金鑿道。其意遠哉。


No. 1563-D



竹院三十年熏灼之功而成此書。可謂祖庭龜鑑。人
或以未完。竊有巳論之譏。可為文字式非祖師意也。
吁。世無九方臯難識千里驥。時無刖足人孰辦連城
璧。是書之作也。發明佛祖事業。槩舉則有二十四門。
一則明門戶家世。二則明付受委託。三則明祖父氣
分。四則明囦辯廣略。五則明明修竊發。六則明超宗
軼量。七則明全機正用。八則明朋友箴規。九則明妙
叶敲唱。十則明格物副機。十一明毫𨤲間隔。十二明
露智絕待。又共十二者。一則識鑑先導。二則擿伏全
器。三則望氣求嗣。四則安禍就難。五則摧邪救弊。六
[001-0658a]
則外氣感動。七則固護密因。八則年譜先後。九則妙
悟遲速。十則風土休戚。十一規正師法。十二溫養應
化。今諸方拈提代別者。特其妙叶敲唱一門。於二十
三門則有缺如。蒙頃依徑山。因閱化城手澤。感激流
涕。患成浸滅。遂取諸家所錄參合。自長生之後。滅翁
補集。筆力骫骳。聞見既久。不敢輕去。亦與編次。持以
白佛海老人與說偈印可。使之流通因循至今。會同
道周無所携見。


寬湖先生趙公。公以魁偉英妙之姿。天縱神[聿-干+恭-共]。展卷
符契。慨施鋟梓。方成鄙志。豈非道因器傳而事與時
相假哉。謹識歲月併摭所見為綱目云。咸淳改元結
制後七日四明比丘 紹明 書于鳳山陳寺之客
櫩。




大光明藏目錄




卷上
   七佛
 毗婆尸佛 尸棄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葉佛
 釋迦文佛
[001-0658b]
   西竺二十八祖
 初祖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旁出一人末田底迦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七祖婆須蜜尊者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九祖伏陀蜜多尊者 十祖脇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馬鳴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十四祖龍樹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二十八祖達磨尊者
   震旦祖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二祖慧可大師
 三祖僧璨大師 四祖道信大師
 五祖弘忍大師
四祖道信大師嗣法
 金陵法融禪師
[001-0658c]
法融禪師嗣法
 二世智嵓禪師 三世慧方禪師
 四世法持禪師 五世智威禪師
 六世慧忠國師
智威禪師嗣法
 宣州安國寺玄挺禪師 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
 杭州徑山道欽禪師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
五祖一世旁出
 北宗神秀禪師 嵩岳慧安國師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
河北神秀禪師嗣法
 五臺山匡万禪師 河中府條山智禪師
 兖州降魔藏禪師 廣州道樹禪師
 淮南都梁山全植禪師
前嵩岳慧安國師嗣法
 洛京福先寺仁儉禪師 嵩岳破竈墮和尚
 嵩岳元珪禪師
前嵩山普寂禪師嗣法
 終南山惟政禪師
五祖大滿禪師嗣法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嗣法
 廣州志道禪師 廣州法性印宗禪師
 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 南岳懷讓禪師
[001-0659a]
 溫州玄覺禪師 司空山本淨禪師
 婺州玄䇿禪師 南陽慧忠國師
南岳懷讓禪師嗣法
 江西道一禪師
江西道一禪師嗣法
 越州大珠慧海禪師 洪州百丈山惟政禪師
 池州杉山智堅禪師 澧州茗溪道行禪師
 撫州石鞏慧藏禪師 朗州中邑洪恩禪師
 洪州百丈懷海禪師 䖍州西堂智藏禪師
 京兆府章敬寺懷惲禪師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伊闕在伏牛山自在禪師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
卷中
江西道一禪師嗣法
 毗陵芙蓉山大毓禪師 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
 杭州鹽官鎮國海昌院齊安禪師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 湖南東寺如會禪師
 廬山歸宗寺智常禪師 汾州無業禪師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五臺山鄧隱峰禪師
 烏臼禪師 潭州石霜大善禪師
 磁州馬頭峰神藏禪師 洪州西山亮座主
 大陽禪師 鎮州金牛禪師
 忻州打地禪師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
 洪州水潦禪師在後
 袁州楊岐山甄叔禪師在前 浮盃禪師
[001-0659b]
 潭州龍山禪師亦名隱山 襄州龐蘊居士
百丈懷海禪師嗣法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
 杭州大慈寰中禪師 天台平田岸禪師
 筠州五峯常觀禪師 潭州石霜山性空
 福州長慶大安禪師 福州古靈神贊禪師
 廣州和安通禪師
前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嗣法
 壽州良遂座主
京兆章敬懷惲禪師嗣法
 京兆大薦福寺弘辯禪師 福州龜山智真禪師
 朗州東邑懷政禪師 金州操禪師在政前
南泉普願禪師嗣法
 湖南長沙景岑禪師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
 終南山雲際寺師祖禪師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禪師 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
 衢州子湖岩利蹤禪師 宣州剌史陸亘大夫
 池州甘贄行者
永泰靈湍禪師嗣法
 五臺山祕魔岩和尚 湖州祇林和尚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嗣法
 鎮州普化和尚
歸宗常禪師嗣法
 新羅大茅和尚 五臺智通禪師
[001-0659c]
前溈山靈祐禪師嗣法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
 杭州徑山洪諲禪師 福州靈雲志勤禪師
 晉州霍山和尚 襄州王敬初常侍
福州長慶大安禪師嗣法
 益州大隨法真禪師 饒州靈樹如敏禪師
 泉州國歡慧日大師 浮江淥水二和尚
趙州東院從諗禪師嗣法
 洪州新興嚴陽尊者 楊州光孝慧覺禪師
 隴州國清院奉禪師 杭州多福和尚
 益州西睦收益和尚
衢州子湖岩利蹤禪師嗣法
 台州勝光和尚 紫桐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日容和尚
天龍和尚嗣法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嗣法
 關南道吾和尚
高安大愚和尚嗣法
 筠州末山尼了然禪師
下卷
前洪州黃檗山希運禪師嗣法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 睦州龍興寺道蹤禪師
 魏府大覺禪師 河東聞喜裴相國
[001-0660a]
臨濟義玄禪師嗣法
 魏府灌溪志閑禪師 鎮州寶壽沼禪師
 鎮州三聖院慧然禪師 魏府興化存獎禪師
 𣵠州紙衣克符和尚
睦州陳尊宿嗣法
 睦州刺史陳操尚書
魏府興化存獎禪師嗣法
 汝州寶應顒禪師
汝州南院顒禪師嗣法
 汝州風穴延昭禪師
清原山行思禪師嗣法
 石頭希迁禪師
石頭希迁禪師嗣法
 荊州天皇道悟禪師 鄧州丹霞天然禪師
 澧州藥山惟儼禪師
荊州天皇道悟禪師嗣法
 澧州龍潭崇信禪師
澧州藥山惟儼禪師嗣法
 華亭舡子德誠禪師 鄂州百顏明哲禪師
華亭舡子德誠禪師嗣法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
朗州德山宣鑒禪師嗣法
 鄂州嵓頭全奯禪師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
 泉州瓦棺和尚
[001-0660b]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嗣法
 澧州樂普山元安禪師
袁州洞山良价禪師嗣法
 澧州欽山文邃禪師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嗣法
 福州長生山皎然禪師
汾州太子善昭禪師嗣法
 南昌西山翠嵓守芝禪師
汝州葉縣歸省禪師嗣法
 舒州浮山法遠禪師
潭州石霜楚圓禪師嗣法
 袁州楊岐山方會禪師 洪州黃龍慧南禪師
袁州楊岐山方會禪師嗣法
 舒州海會白雲守端禪師
黃龍慧南禪師嗣法
 洪州泐潭真淨克文禪師
舒州海會白雲守端禪師嗣法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嗣法
 成都昭覺克勤禪師 舒州龍門清遠禪師
成都昭覺克勤禪師嗣法
 臨安徑山宗杲禪師



大光明藏目錄
[001-0660c]




No. 1563
大光明藏
住持慶元府仗錫山延壽禪院嗣祖比丘寶曇述


敘七佛



古佛應世。綿歷無窮。不可以周知悉數也。故近譚賢
劫有千如來暨于釋迦。但紀十佛。按長阿含經云。七
佛精進力。放光滅暗冥。各各坐樹下。於中成正覺。又
曼殊室利為七佛之師。金華善慧大士登松山頂行
道。感七佛引前。維摩接後。今之撰述斷自七佛而下。


先佛



毗婆尸佛



居般頭婆提城。坐波波羅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三十
四萬八千人。神足二。一騫茶。二提舍。侍者無憂子方
膺。傳法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
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棄佛



居光相城。坐芬陀利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二十五萬。
神足二。一阿毗浮。二婆婆。侍者忍行子無量。傳法偈
曰。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
[001-0661a]
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浮佛



居無喻城。坐娑羅樹下。說法二會。度人一十三萬。神
足二。一扶遊。二鬱多摩。侍者寂滅子妙覺。傳法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
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



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神足
二。一薩尼。二毗樓。侍者善覺子上勝。傳法偈曰。見身
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
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



居清淨城。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三萬。
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鬱多樓。侍者安和子導師。傳法
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
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迦葉佛



居波羅奈城。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神
足二。一提舍。二婆羅婆。侍者善友子集軍。傳法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
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寶曇曰。古今見忘佛法情。盡是此如幻三昧現前
也。先佛以是三昧如是悟入。如是住持。如是受生。
如是成道。本末先後。若執一劵。此佛之家法也。方
[001-0661b]
其一代說法如恒河沙。雖菩薩龍宮有不勝其載。
至授受之際卒至亡言。何其精一簡嚴如是。今傳
燈一千七百慧命。與凡古今聖胎親孕於先佛。而
下一百六十有八。珠回玉轉之言盛哉。不可不知
也。後世視此為如幻陳言耳。世豈乏是哉。忽略棄
捐。不翅墻角之置。如人數世而產萬金之子。竟不
知其鼻祖有田舍翁陰德耳。於戲。如幻如空如風
如聚沫。面目現在。即此面目是諸佛之所證。當知
幻無自性。幻離分別。幻無內外中間。幻絕去來。幻
離心意識。幻無境界。幻即諸佛諸佛即幻。是故佛
證一切智智。即一切法如幻三昧也。一切法亦證
如是三昧。日夜顯揚煥發以示於人。鵠白烏黚。松
直棘曲。法豈欺汝。而人不解方便。諸見熾然。以山
河大地自欺。色空明暗自欺。善惡取捨自欺。聖凡
染淨自欺。一欺於心。幻業成就。尚何如幻境界之
有。甞患近世經律論學者。妄議七佛所說之偈不
見譯人。政如天王賜與華屋而不能居。反詰匠氏
為誰。孤露寒苦尚奚恤哉。


釋迦牟尼佛



普集經云。菩薩於臈月八夜明星出時成佛。號天人
師。遂起道樹。詣鹿埜苑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
法輪而論道果。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弟子摩訶
大迦葉曰。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
正法。將付於汝。汝善護持。并勑阿難副貳傳化無令
[001-0661c]
斷絕。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
法何曾法。復告迦葉曰。吾將金縷僧伽黎衣傳付於
汝。轉授補處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


寶曇曰。學道者貴在乎入手。傳道者憂在乎授手。
此古今師弟子之通患也。釋迦老子曰。我實成佛
以來巳經無量無數那由它劫。是大法本來如是
也。正覺山前明星現時豁然悟道。與大地眾生同
時成佛。是證斯言之實也。故如來於一切處成等
正覺。諸佛眾生心中成等正覺。泥團微塵上成等
正覺。鑊湯爐炭裏成等正覺。懽喜煩惱處成等正
覺。棒下成等正覺。喝下成等正覺。如是則謂非初
心成正覺佛可乎。法華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
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如是則謂非最後成
正覺佛可乎。大抵成佛非難。而能盡佛事業為難
耳。是故謂之正法眼藏。惟佛自有亦得傳以授人。
如轉輪王家太子受職。王以四大海水手灌其頂。
類非它人所能。自一傳而至千萬傳。故道不可不
審也。


西竺二十七祖



初祖迦葉尊者



祖在耆闍崛山賓鉢羅窟覩勝光明即入三昧。以淨
天眼觀見世尊於熈連河側入般涅槃。迺告其徒曰。
如來涅槃也。何其駃哉。即至雙樹間悲戀號泣。佛於
金棺內現雙趺。祖謂眾曰。佛巳茶維。金剛舍利非我
[001-0662a]
等事。如來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當赴結集。於賓
鉢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後證阿羅漢果
由是得入。祖曰。阿難多聞總持有大智慧。常隨如來
梵行清淨。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佛所贊嘆
聦敏第一。宜可請彼結集法藏。大眾嘿然。祖告阿難
曰。汝今宜宣脩多羅藏。阿難聞語信受觀察眾心而
說偈曰。比丘諸眷屬。離佛不莊嚴。猶如虗空中。眾星
之無月。說是偈巳禮眾僧足。即陞法座而作是言。如
是我聞一時佛住某處說某經教。迺至人天等作禮
奉行。時祖問諸比丘。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
世尊所說。祖迺告阿難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將正法
眼藏付囑于汝。汝善守護。聽吾偈曰。法法本來法。無
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寶曇曰。靈山異時得道者如市。何故教外別傳一
事獨付飲光。我雖後出靈山而百萬人權衡重輕
皆縣於吾手。飲光殆魯國儒生也。觀其事佛。既久
聞道。甚至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亦同時
聞所未聞。惟其師資道同心眼相契。平時嘿相許
與者間不容髮。如是則飲光。佛目瞳子也。心竅穴
也。頂骨髓也。拈花破顏實第二義。然而不可無此
舉者。實欲人天共臨之。俾知大法付囑有在。且為
後世的傳張本。如一菽之火其勢必至於燎原。後
世子孫以其餘光燭天下。實二世之力也。此書不
載拈花一事。或謂事見於付法藏傳而宗門統要
[001-0662b]
因之有曰。世尊舉諸天所献之花以示人。有曰世
尊以青蓮花目[厂@既-旡-日+口*頁]視大眾。皆不在茲。愚恐異見邪
說者指為實在舉目拈花處。錯將鶴唳悞作鶯啼。
識者辨之。


二祖阿難尊者



祖於楞嚴會上辨見而降。得道結集而來。聞迦葉倒
剎竿話。大有超詣。遂於恒河中流將入寂滅時。山河
大地六種震動。雪山中有五百僊人。覩此瑞應蜚空
而至。致禮祖足胡跪白言。我於長老當證佛法。願垂
大慈度脫我等。祖嘿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
為諸仙眾說法。復念先所度者應當來集。須臾五百
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眾中有商郍
和修者。住胎六十年。祖知是法器迺告之曰。昔如來
以大法眼付大迦葉。而迦葉入定乃付於我。我今付
汝當聽偈言。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寶曇曰。楞嚴七處徵心八還辨見。正為阿難設也。
方其未入佛法。如埜馬駒不受覉馽。世尊以王良
造父之手善控制之。及其堂堂行九逵嚼囓金勒。
便有天閑十二氣象。大率渥洼之所產也。結集真
聖者之事。多聞總持為一藏之扄鑰。慧目明智是
大法之蓍龜。非文殊非飲光非阿難。雖神通第一
未足以語此。從是畢奏則如來萬鈞之負睥睨於
我矣。究其平生辛苦求道。遭佛呵譴懇切求哀涕
[001-0662c]
淚悲泣者。非一至是則袒肩荷負亦不為泰矣。後
世學者納足未穩而言巳盡先師之道。俊哉。


三祖商郍和修尊者



祖轉法輪。于摩突羅國青林降二火龍。尋至吒利國
得優波掬多。因問曰。汝年幾邪。曰。我年十七。祖曰。汝
身十七。性十七。曰。師髮巳白。為髮白。心白邪。祖曰。我
但髮白非心白耳。掬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祖
知是法器乃告曰。昔如來以無上正法眼藏付囑迦
葉。展轉相授而至于我。今付于汝勿令斷絕。偈曰。非
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四祖優波掬多尊者



祖制諸魔壘化導最多。每得一人則置一籌于石室。
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最後得長者香眾
出家求度。祖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曰。我來出家。非
為身心。祖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曰。夫出家者無我
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
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祖曰。汝當大悟心自通
達。宜具戒弘道。汝父夢金日生汝。可名提多迦。如來
以大法眼次第傳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聽吾偈曰。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寶曇曰。千人排門不如一人拔關。想見盈室之籌。
香眾不在茲數也。古之所謂證果者。其賤如大地
之土。得道者其貴如它山之玉。此言得道常少。證
果常多也。或疑吾祖同產佛土。得一人如得玉之
[001-0663a]
難。而東土之傳何其藉藉紛紛如是也。此無它。東
士器勝然耳。雖然自其山川土地而觀之。則震旦
於南洲之中又其傑者。是故達磨洞見始終隻肩
荷擔。不遠十萬里而至。六世之後駸駸方入於盛。
其廣大博厚巳不及古矣。而光明則過之。道因器
傳。器與時異。而法固自若也。後世情竇日鑿。知見
戶牖益開。求如掬多香眾之一言以為正法眼藏。
不可得也。


五祖提多迦尊者



祖至中印度。彼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率眾瞻
禮曰。昔與師同產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以仙法。師
逢十力弟子修習禪那。自此根分殊塗巳經六劫。祖
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虗。今可捨邪歸正。彌遮迦曰。昔
僊人授我記云。却後六劫當遇同學獲無漏果。今茲
相遇願聽度脫。仙眾始生我慢。祖示神通。於是俱發
心出家。乃告彌遮迦曰。昔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迦
葉。展轉相授而至于我。今付與汝善自流布。而說偈
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
法。


六祖彌遮迦尊者



祖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上有金色祥雲。歎曰。此道人
氣也。必有大士為吾法嗣。入闤闠間。一人手執酒器
逆而問曰。師何方而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
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不。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
[001-0663b]
曰。師還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汝試稱名
當示本因。彼說偈曰。我從無量劫至于生此國。本姓
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我師說世尊遊北印度語
阿難云。此國吾滅三百年。有聖人婆須蜜為第七祖。
彼置器。禮師側立。敘夙因記別。符師之說。即與披剃
具戒。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之傳其來久矣。今付于汝
勿令斷絕。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
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須蜜尊者



祖至迦摩羅國廣興佛事。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稱我
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
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伏。
曰。我願求道霑甘露味。遂與具戒。復告之曰。如來正
法眼藏我今付汝。當自護持。偈曰。心同虗空界。示等
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是無非法。


寶曇曰。證與悟二事耳。生死心絕。悟也。絕後再甦。
證也。維摩詰曰。亦不滅受而取證。是此證也。傳法
偈皆諸祖命脉。具擇法眼者所宜志之。無法無心。
無心無法。大略不過是數語人。徒見其枯槁淡薄
略無旨味如嚼蠟然。殊不知如綿包蒺䔧。當面一
擲則有洞胷碎首之患。舍是則何以為證語哉。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祖至提伽國城毗舍羅家。見舍白光上騰。謂其徒曰。
此家當有聖人。口無言說。不行四衢。真大乘器。言訖
[001-0663c]
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我有
一子名伏䭾蜜多。年巳五十。未甞言履。祖曰。如汝所
說。真吾弟子。蜜多遽起禮拜。曰。父母非我親。誰是最
親者。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祖答曰。汝言與心親。
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蜜多聞巳便
行七步。遂出家具戒。復告之曰。我今以如來正法眼
藏付囑于汝。勿令斷絕。偈曰。虗空無內外。心法亦如
此。若了虗空故。是達真如理。


九祖伏䭾密多尊者



祖至中印度。有長者香盖携一子瞻禮祖。曰。此子處
胎六十年。因號難生。嘗會仙者。謂此子非凡。當為法
器。今遇尊者。願以出家。易名脇。尊者及落髮授戒。祥
光燭坐感舍利三七粒現前。自此精進忘疲。既而師
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護念之。偈曰。真
理本無名。因名顯其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十祖脇尊者



祖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右手指地謂眾曰。此地變金
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地變金色。有長者富那夜奢
合掌前立。祖問曰。汝從何來。奢曰。我心非往。祖曰。汝
何處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邪。曰。諸佛亦然。祖
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祖說偈云。此地變金色。預
知於聖至。當坐菩提樹。覺華而成巳。奢亦說偈云。師
坐金色地。常說真實義。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諦。祖
[001-0664a]
即與具戒。乃告之曰。如來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善自
念之。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
行亦無止。


寶曇曰。一坐五十年。不履不言。非𥨊非覺。吾知其
在哆哆󳫘󳫘中也猶或可能。至跳下繩床。東西各
行七步。作大獅子吼。不可得而能也。釋迦老子至
今纔第二人住胎六十年。吾知其以法為身。以空
為座。忍為宮殿。慈為父。悲為母。行為同住。願為出
生。雖摩耶腹中不過如是。如是之說謂之鈍置。古
人要識渠儂。他家自有正法眼在。


十一祖富郍夜奢尊者



祖至波羅奈國。有馬鳴大士迎而問曰。我欲識佛。何
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曰。佛既不識。焉知
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彼曰。此是鋸義。祖曰。
彼是木義。祖曰。鋸義者何。曰。與師平出。曰木義者何。
祖曰。汝被我解。馬鳴豁然有省。稽首求度。乃云。昔如
來記云。吾滅後六百年。有賢者馬鳴於波羅奈國摧
伏異道。度人無量。繼傳吾化。今正是時。當以如來大
法眼藏付囑于汝。即說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
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尊者



祖至華氏國轉妙法輪。有老人仆地。祖謂眾曰。此非
庸流。當有異相。言訖不見。變為金人從地而出。復化
為女子與尊者說偈。又化為金龍奮發威神。復化作
[001-0664b]
小虫潛身座下盜法。尊著一一摧伏之。遂復本形悔
謝。祖問曰。汝名誰邪。眷屬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羅。眷
屬極多。祖曰。汝盡神力變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極為
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不。曰。何謂性海我未嘗知。祖
為說性海云。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茲發
現。彼聞與徒眾俱求剃度。祖召五百羅漢與具戒。復
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聽吾偈曰。隱顯即
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祖至西印度。太子雲自在迎至石窟。行數里逢大蟒
繞身。與受三皈而去。將至石窟。有老人先為蟒者素
服前謝。因問曰。此山更有何人。曰。去十里有樹蔭覆
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常為龍眾說法。祖至。樹王
出迎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
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彼嘿念曰。此師得訣定性明
道眼。不是大聖繼真乘不。祖曰。汝雖心語。吾以意知。
但辦出家。何慮不聖。彼聞誨謝。與五百眷屬俱授具
戒。復告之曰。今以如來大法眼藏付囑於汝。當自護
念。偈曰。非隱非顯法。說得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
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



祖至南印度。彼國人多信福業不信佛性。遂於座上
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一眾唯聞法音不覩師相。彼眾
有長者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不。皆曰目所未覩
[001-0664c]
安能辨哉。婆曰。尊者現佛體性以示我等。何以知之。
盖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虗明。言訖
輪相即隱復居本座。說偈曰。身現滿月相。以表諸佛
體。說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彼眾聞巳頓悟無生。悉
求具戒。先有外道五千餘人作大幻術。皆宗仰祖風。
即化之歸正。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當世。
廼告上首迦郍提婆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偈
曰。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
喜。


寶曇曰。馬鳴宗一百洛叉造摩訶衍論。而龍猛釋
之。又造大智度等諸論垂之當世。何其妙密如是。
至持赤幡曳僧伽黎入魔外道眾中。何其宏放如
是。一人而先後若此。豈宏放中有妙密。妙密中有
宏放邪。法固如是也。摩訶衍是治眾生心病之藥。
彼喪心之人視此而狂酲有之。或誣祖師以為未
出教乘網羅。是狂也不可救矣。


十五祖迦郍提婆尊者



祖以鍼投鉢水契龍樹之機。時現月輪相。祖以為現
佛體性。表說法非聲色也。巳而至毗羅國。有長者梵
摩淨德捨次子羅睺羅多出家執侍。至色連弗城。聞
諸外道欲障佛法計之久。廼執長旛至外道眾中。㭊
以無礙之辯。由是歸伏。廼告上首羅睺羅多曰。正法
眼藏而付於汝。聽吾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
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001-0665a]


寶曇曰。聲聞人見性如夜見月。菩薩人見性如晝
見日。又曰菩薩人眼見佛性。噫眾生不得而見也。
方龍猛現月輪相。而尊者以為現佛體性。是亦尊
者之見。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如人終日道火而未嘗燔其口也。然利害切於末
世。不得不辨。愚恐一類昏沉掉舉者。有不勝其習。
則起月輪之見。以為清涼休息之地。又恐一類灰
寒木槁者。無所事於見。則起月輪之想。以為光明
發越之所。皆妄想所致。至引馬祖與三弟子翫月。
長沙與仰山觀月。古人相似處遞相印可。如逐臭
之士不自惡惡。又出一等雲散天寬月出珊瑚之
語。以為指的。賺悞學者墮大暗處。彈指一生便落
邪塗。近時此類猶多。故愚不得而嘿。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祖至室羅筏城。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伺其定出問
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
有出入。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體常寂。
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有出入。曰。言
金動靜何物出入。許金出入金非動靜。祖曰。若金在
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曰。金若出井在者
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祖曰。此義不然。曰。彼義非
著。祖曰。此義當墮。曰。彼義不成。祖曰。彼義不成。我義
成巳。曰。我義雖成。法非我故。祖曰。我義巳成。我無我
故。曰。我無我故。復成何義。祖曰。我無我故。故成汝義。
[001-0665b]
曰。仁者師於何聖。得是無我。祖曰。我師迦那提婆。證
是無我。曰。稽首提婆師。而出於仁者。仁者無我故。我
故師仁者。祖曰。我巳無我故。汝須見我我。汝若師我
故。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於是命僧伽難提而
付法眼。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
內外云何起。


寶曇曰。觀二師問答往來各造其極。譬如魚川泳
而鳥雲蜚也。出入動靜始終一語耳。思議可盡。引
而至於不思議之域。不思議亦盡。盡處不立。然後
佛道始成。其去祖師猶一間也。至理昭晣若此。而
猶不免昧者之疑。待吾臂端聊一屈伸。古佛過去
久矣。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祖至摩提國。忽有涼風襲人。眾心悅適非常。而不知
其然。謂眾曰。此道德之風。當有聖者嗣續祖位。言訖
山舍一童子持圓鑑造前。因問曰。汝幾歲邪。曰。百歲。
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祖
曰。汝善機邪。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未若
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祖曰。汝手中者當何所表。曰。諸
佛大圓鑑。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即
出家受戒。名伽邪舍多。一日風吹殿角銅鈴聲。祖問
曰。鈴鳴邪。風鳴邪。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心復
誰乎。俱寂靜故。祖曰。善哉。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
法。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
[001-0665c]
亦復爾。


寶曇曰。風鈴。童子之見。風幡。老師之機。心復誰乎。
俱寂靜故。此一語拶出祖師骨髓也。雖使風旛二
僧於言下取證。亦未必具是大人相也。大抵所悟
廣大。則其言愈明白。所見揮霍。則其說亦漫漶。譬
諸青天白日與夫雲霧黑月。其道里險易固不難
知也。學者多入於險而昧於易。亦人情所同。然自
大鑑一傳而至南岳青原。再傳而為石頭馬祖。皆
平易之旨。下及五宗瓜裂星分。則險易並用矣。後
世益務為深刻。如舞文弄法者。致佛祖之道日入
於微。又有一等平實商量悞為平易之旨。故愚反
復論辨以正其誣。所謂差若豪𨤲謬以千里。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祖領徒至月氏國。見婆羅門舍有氣。將入彼舍。舍主
鳩摩羅多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
心神竦然。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羅多曰。此舍無
人。祖曰。答無者誰。彼聞語知是異人。遂開關延接。祖
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千年。有大士出現月氏國。紹
隆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羅多發宿命智。出家受
具。付法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
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祖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闍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
信三寶。而常縈疾瘵。營作不利。而隣家久為旃陀羅
[001-0666a]
行。而身常勇徤。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孤。祖曰。何
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主焉。凡人見仁夭暴壽。逆吉
義凶。便為亡因果虗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隨。毫釐靡
忒。經千萬劫亦不磨滅。闍夜多聞語頓釋所疑。祖曰。
汝雖巳信三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因識有。識依不
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無滅。無造無作。無報應。
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
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幻夢。闍夜多聞巳。發宿
慧命。付法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
得。何懷決不決。祖復曰。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
句。汝宜傳布。


寶曇曰。闍夜多智慧囦愽。是豈不知善惡報施若
形影然。第其中有輕重後先之殊。凡人不可不知
也。大士發為此問。為決其疑。尊者剖㭊昭然。自枝
葉而至本根。自眾生而至諸佛。不過數語。然非此
語中付法眼事。既說偈巳。曰此是妙音如來見性
清淨之句。豈故泄密因邪。當知祖師必無浪語。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祖至羅閱城敷揚頓教。有論首婆修盤頭。亦名徧行。
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祖問彼眾曰。頭陀梵行可得
佛乎。曰。精進可得。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歷劫
皆虗妄之本也。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
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
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欲。
[001-0666b]
心無所希名之曰道。徧行聞巳發無漏智。憶念七刼
前事。願求妙道垂示。祖曰。汝久植德本當繼吾宗。而
偈曰。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
理竟。


寶曇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至我不知足亦不貪
欲。於以見吾堂堂乎師也。決定具智證者然後可
與論此。不然則如醉者之扶東支則西傾。西起則
東仆矣。求道知足兩端耳。或者去兩端而執中便
謂得之。亦猶逃影而行日中。魍魎愈甚。佛祖之道
無中無兩端也。亦無得與不得。但等閑蕩蕩地磨
以歲月。則生死堅城不攻而自破矣。世尊曰。比丘
學道如調琴法。絃急則聲絕。絃緩則無聲。尊者亦
以是教其徒。盖有以也。世故有石火電光機變之
語。吾先師豈不知之。所謂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
法於貪弊將若何。其憂末世之深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祖自羅閱城至郍提國。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一名
摩訶羅。次名摩拏羅。謂祖曰。羅閱城土風與此何異。
祖曰。彼曾三佛出世。王國二師行化。王曰。二師者誰。
祖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神足大士出家紹聖位。即
王次子摩拏羅一也。吾雖德薄敢當其一。王曰。誠如
尊者言。捨次子作沙門。祖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即
與受具。付法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
其中。非今亦非古。
[001-0666c]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祖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度廼曰。至聖難逢。世樂非
久。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深加慰
誨曰。就此度人。即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郍比丘曰。
汝在彼國教導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彼見異香
成穗巳知師到。國王與鶴勒郍供養問曰。我何緣而
感鶴眾相隨。祖曰。汝第四劫中嘗為比丘赴龍宮會。
諸弟子欲隨之。汝觀無可任彼妙供者。諸弟子曰。師
說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遂令俱
赴會。以福薄故生於羽族。感汝之惠故來相隨。曰。願
尊者方便度脫。祖曰。我有無上法寶。今付于汝。汝自
化未來際。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
性。無喜亦無憂。


寶曇曰。自靈山鑄印以授迦葉。祖祖相授不敢輕
示於人。其印如連環。時見于祖父田園劵書而巳。
至是則印山河大地至浮幢王剎靡有孑遺。森羅
微細此印不大。虗空包愽此印不小。躐佛祖而上。
橫拈倒用間見層出。古今一人而巳。大哉印乎。自
隱光而至震旦六祖師。凡三十三傳。共三十三偈。
偈偈相囑。不失其傳。人人從上發明。以印本心。如
陞浮圖漸躡漸高矣。故愚前後互顯其旨。使知法
無定法。如盤珠坂丸豈有留影哉。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祖至中印度。以上足龍子早夭。有兄獅子。愽通強記。
[001-0667a]
事婆羅門。厥師既逝。弟復云亡。廼皈尊者而問曰。我
欲求道。當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
用心。誰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
即是佛事。經云。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獅子聞巳。
即入佛慧。時祖忽指東北問之曰。是何氣象。獅子曰。
我見氣如白虹貫乎天地。復有黑氣五道橫絕其中。
祖曰。其兆云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
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巳。今以正法眼
藏付囑于汝。善自護持。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
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二十四祖獅子尊者



祖至罽賓國。破攝禪觀禪定知見執相捨相不語五
宗。今見仁者非珠之類。遇一長者引一子問曰。此子
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祖視之。索曰。可還我珠。童子
遽展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吾前報為僧。赴西海供。
䞋施之珠付之。今還吾。理固然也。王以前緣。舍令出
家。祖曰。吾師記我罹難非久。今將正法眼藏并僧伽
黎衣傳付于汝。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即
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說巳令至他國行化。
祖以難不可免。遂留罽賓。時國有二外道。一摩目多。
二都落遮。以幻法欲為亂。廼假釋服潛入王宮。且謀
曰。事不成即罪歸佛。妖既自作。禍亦施踵。事敗王怒。
果毀伽藍。廼秉劒師前曰。師得蘊空不。祖曰。巳得蘊。
曰。離生死不。祖曰。巳離。曰。既離生死。可施我頭。祖曰。
[001-0667b]
身非我有。何恡於頭。王揮劒斷祖首。白乳湧高數赤。
王臂自墮。


寶曇曰。患難誠有道者槖籥耳。以大願風力。鼓生
死烘爐。烹湧躍不祥之金。靜而使之銷禍於未萠。
動而使之安禍於巳至。惟吾師子尊者無愧耳。方
其在學地。疑白虹沴氣而詰其師。遲遲接淅若處
父母之邦唯恐或後。至觸外道虐𦦨得摩尼故珠。
摩頂印心如蹈水火之急。既辦廼翁之事。然後低
回就死。而後世猶有謗傷者。悲夫。唐北山僧神清
著書詆毀曰。師子之後皆旁出。非正傳也。國朝永
安菴僧契嵩。疾其言。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奏之。
仁宗皇帝有旨入藏。佛法之際遇甚盛。若此正論
既定。而愚猶有說焉。尊者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
即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只此伽陁自然
驗得頭正尾正。彼達磨達靜定之旨。奚翅天淵相
邈哉。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祖至中印度。彼國王名佛勝。深加禮敬外道無我尊
疾。祖至索論義不勝。又於王前謂祖曰。我解嘿論不
假言說。祖曰。孰知勝負。曰。不爭勝負但取其義。祖曰。
汝以何為義。曰。無心為義。曰。汝既無心。安得義乎。曰。
我說無心。當名非義。祖曰。汝說無心當名非義。我說
非心當義非名。曰。當義非名誰能辨義。祖曰。汝名非
義此名何名。曰。為辨非義是名無名。曰。名既非名義
[001-0667c]
亦非義。辨者是誰。當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翻。外
道杜口信伏。祖忽北面合掌長吁曰。我師獅子尊者。
今日遇難斯可傷焉。辭王至南天潛隱山谷。彼國王
名天德。次子和柔而長嬰疾苦。祖為陳因果。王即釋
疑。有呪術師忌祖。潛置藥食中。祖知而故食。彼反受
禍。投祖出家。後六年。太子得勝即位。復信外道。致難
于祖。太子不如蜜多入諫被囚。問祖曰。予國素絕妖
訛。師所傳何宗。祖曰。王國昔來實無邪法。我所得者
即飲光大士親傳佛印。展轉二十四世師子尊者而
傳於我。王曰。師子比丘不能免刑戮。何能傳法後人。
曰。我師難未起時。密授信衣法偈。王索以焚之。薪盡
如故。王悔謝致禮曰。師子真嗣既明。廼赦太子出家。
祖曰。當為何事。曰。我若出家不為別事。祖曰。不為何
事。曰。不為俗事。曰。當為何事。曰。當為佛事。祖曰。太子
諸聖降迹。即為具戒。付法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
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蜜多再啟曰。法衣宜
可傳乎。祖曰。此衣為難。故假以證明。汝身無難。不必
其衣。化彼十方。人自信向。


寶曇曰。佛法患難自此而息。祖師信衣自此而傳。
以師子授受如此之明。中印南天如此之近。當時
猶有疑者。非般若靈驗信衣光明。豈有今日殊勝
哉。愚觀祖師困厄艱虞。是果為誰家事。後世謾不
知省。勇於自欺。曾無豪髮之知。便為了證。以佛祖
為奇貨。求售於時。後學初機指為師授。不知其當。
[001-0668a]
吾祖之世。復何望哉。先佛斥為增上慢人。不意吾
身親見之也。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祖至東印度。彼王與外道長爪梵志同覩白氣貫天。
曰何瑞也。梵志昧王曰。魔來之兆。即謀諸徒曰。不如
蜜多將入都。誰能挫之。徒曰。我等各有呪術。動天地。
入水火。何患哉。祖至。見宮墻黑氣。謂小難耳。直至王
前。王曰。師來何為。曰。度眾生。曰。以何法度。曰。各以類
度。梵志怒。化大山於祖頂上。祖即指山復彼頭上。廼
投誠。祖慜其愚惑。指而化之。為說法也。祖與王同車
而出。忽見瓔珞童子。無姓氏。稽首於前。祖曰。汝憶往
事不。曰。我念遠劫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
深修多羅。今日之事蓋契宿因。祖謂王曰。此童子非
他人。即大勢至菩薩也。此聖人後出二人。一人化南
印度。一人緣在震旦。遂以宿因故名般若多羅。吾今
付汝正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
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祖至南印度。遇彼王香至。崇重度越等倫。施無價寶
珠。王三子。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廼以施珠問
三王子。圓明有過于此者不。皆曰寶中無以踰也。非
尊者道力孰能受之。其季開士菩提達磨曰。此是世
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
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
[001-0668b]
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於
此。既辨此巳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
寶寶不自寶。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
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
心寶亦然。祖曰。於諸物中何物無相。曰。於諸物中不
起無相。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高。曰。於諸物中人我
最高。問。於諸物中何物最大。曰。於諸物中法性最大。
祖知是法嗣。既出家廼付法眼。曰。心地生諸種。因事
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寶曇曰。西天四七皆聖師也。根地穩實見於行履。
辯慧駿發見於詞氣。多見其師載道望氣而往求
之。如探故懷取所寓物。如將累世箕裘之業而𢌿
諸市人。聖聖相尋何其易也。淮陰謂漢高曰。陛下
善能將將。愚謂安得人人如蕭曹韓信為帝用哉。
是知大法東流要與凡夫共用。亦如小夫賤隸一
旦用命。自知亦有封侯之日。惟吾祖師去佛未遠。
應機說法大抵與佛語菩薩語無異。然其禪備眾
體。後世子孫各得其一亦足以名家。疾燄過風犇
流度刃。無不兆見於此。學者識之。


達磨大師破六宗



有相宗



師至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彼尊者薩婆羅曰。於
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師曰。一切諸相而不互
者。若明實相當何定邪。曰。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
[001-0668c]
諸相何名為實。師曰。諸相不定便明實相。汝今不定
當何得之。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
然。師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曰。
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師曰。汝今
不變何名實相。巳變巳往其義亦然。曰。不變當在在
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師曰。實相不變變則非
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薩婆羅心知聖師縣解。以手
指空曰。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不。
師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
色中不識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
實相。彼眾聞巳。心意朗然欽禮信受。


無相宗



師至問曰。汝言無相當何證之。彼眾中有智者波羅
提曰。我名無相心不現故。師曰。汝心不現當何明之。
曰。我明無相心不取舍。當於明時亦無當者。師曰。於
諸有無心不取舍。又無當者誰明無故。曰。入佛三昧
尚無所得。何況無相而欲知之。師曰。相既不知誰云
有無。尚無所得何名三昧。曰。我說不證證無所證。非
三昧故我說三昧。師曰。非三昧者何當名之。汝既不
證非證何證。波羅提聞巳即悟本心。悔謝往謬。復記
之曰。汝當得道不久證之。此國有魔不久降之。言巳
忽然不現。


定慧宗



師至問曰。汝學定慧為一為二。彼眾有婆蘭陁曰。我
[001-0669a]
此定慧非一非二。師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曰。在定
非定處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師曰。當一不一
當二不二。既非定慧約何定慧。曰。不一不二定慧能
知。非定非慧亦復然矣。師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
一不二誰定誰慧。婆蘭陁聞之疑心冰釋。


無得宗



師至問曰。汝云無得無得何得。既無所得亦無得得。
彼眾有寶靜者曰。我說無得得非無得。得當說得得
無得是得。師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
何得。曰。見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見不得名為得得。師
曰。得既非得得得無得。既無所得當何得得。寶靜聞
知頓除疑罔。


寂靜宗



師至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彼有長者
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師曰。本
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曰。諸法本空
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師曰。空空巳空諸法
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彼長者聞巳豁然開悟。


戒行宗



師至問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當此戒行為一為二。
彼眾有賢者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無染此名
戒行。師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
此二違背不及於行。內外非明何名為戒。曰。我有內
外彼巳知竟。既得通達便是戒行。若說違背俱是俱
[001-0669b]
非。言及清淨即戒即行。師曰。俱是俱非何言清淨。既
得通故何譚內外。賢者聞知即自慙服。既而六宗咸
誓皈依。由是化被南天聲馳五印。遠近學者靡然而
向風矣。


寶曇曰。外道去佛一間耳。力量如佛。議論如佛。現
神通如佛。唯其心外有法不得作佛。昔如來初越
王城之日。即入檀特象頭諸山從外道游。廼至六
年日飡麻麥。離九十六種赤旛之族。無不經歷。蓋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之謂也。暨成道說法巳。彼外
道者尚有魔佛之壘。往往拊佛之亢而搤之。吾目
眎耽耽之師譚笑固自若也。至有斬首求謝者。佛
滅度巳。諸師或遇負墮踵皷為之蔑然爾狗我天
從是而作。今吾祖達磨親佩般若多羅正印。而金
剛之鋒燄𦦨在手。所謂試小臣小臣斃。試狗狗斃。
其亦是類歟。今觀佛大勝多等六宗。異趣分徒各
封巳解。此與聲聞二乘尚爾不類。況擬與吾佛祖
為敵耶。嘗欲倒置其說晦其主名。以驗當世具正
見人。未必東土阿師果勝西天外道。


震旦禪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師至金陵。梁武帝召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
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契。遂屆洛
陽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人莫之測。時謂之壁觀
婆羅門。尋有僧神光來參。師端坐莫聞誨勵。立庭下。
[001-0669c]
遲明積雪齊腰。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惟願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師曰。諸佛
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豈以小德小智輕心
慢心。冀真乘哉。光聞巳。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
師廼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師曰。諸佛法印匪從人
得。曰。我心未安乞師安心。師曰。將心來與汝安。曰。覔
心不可得。師曰。與汝安心竟。又記之曰。汝但外息諸
緣內心無舛。心如墻壁可以入道。巳而九年欲返西
天。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各言所得。有道副對曰。
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師曰。汝得
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見。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
更不再見。師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
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師曰。汝得吾骨。慧可出。禮
三拜依位而立。師曰。汝得吾隨。師復告之曰。如來以
正法眼藏付囑迦葉。展轉囑累而至于我。汝當護持。
授汝袈裟以表法信。所謂內傳法印以印本心。外傳
袈裟以定宗旨。後代澆漓有華梵分。却後難生宜出
此衣證之。表明其化。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寶曇曰。吾祖之入中國也。初無放光動地之祥。亦
無雨法如雲之益。又無與世俯仰之事。當時望之
不過指為壁觀婆羅門。及其奮空拳而求實効。有
烏獲之力孟賁之勇。雖百摩騰竺法蘭。不爾較也。
遊梁未幾。嬰人主逆鱗而去。亦不遑暇䘏。然梁武
[001-0670a]
能為射侯之問。而不能受中鵠之矢。能挽人之強
以為力。而不能為嚙鏃之舉。深可哀也。如人學射
久久方中。碧眼胡豈不知之。自是少林則身自為
射堋矣。別記謂神光曰。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舛。
則是教之以身中規手中矩。心如墻壁可以入道。
則是謂其可以百發百中矣。九年之後。父子相得
心手相忘。吾不知神光之射少林。少林之射神光
也。射一法也。可以中皮。可以中肉。可以中骨。可以
中髓。[厂@既-旡-日+口*頁]為力如何耳。中皮者眾。中肉者寡。中骨者
什百無二三。中髓者萬萬中一人而巳。


二祖慧可大師



祖至北齊。有一居士不言名氏。聿來設禮而問曰。弟
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悔。師曰。將罪來。與汝懺。居士
良久云。覔罪了不可得。師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
僧住。曰。今見和尚巳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師曰。是
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曰。今日始知
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
也。大師深器之。即為剃髮受具。經二載大師乃告曰。
菩提達磨遠自竺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吾。吾今授
汝。并達磨信衣。汝當守護毋令斷絕。偈曰。本來緣有
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


寶曇曰。達磨之世巳有旁出門人。道副等是也。試
觀二祖禮三拜依位而立。與前三子各呈悟解所
見何如。瞿曇有云。譬如大海不讓小流。廼至蚊䖟
[001-0670b]
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所謂旁出。即隨機
授道之謂也。祖師豈不欲人人如可祖。而機器若
此為之奈何。駸駸末流未必正傳。有如旁出。


三祖僧璨大師



師因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師曰。願和尚慈悲乞
與安樂法門。師曰。誰縛汝。曰。無人縛。師曰。何更求解
脫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勤九載。後於吉州受具。侍奉
尤謹。師屢試以玄微。知其緣熟乃付衣法。偈曰。華種
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四祖道信大師



師于隋大業中至吉州。值群盜圍城七旬不解。萬眾
惶怖。師教念摩訶般若。時賊眾望雉堞間若有神兵
出沒。乃相謂曰。城內必有異人。不可攻矣。稍稍引去。
後一日往黃梅縣。路逢一小兒。骨相奇秀異乎常童。
師問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師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師曰。汝無姓邪。答曰。性空故。師嘿識其
法器。俾侍者至其家乞令出家。父母以夙緣故殊無
難色遂舍出家。以至付法傳衣。偈曰。華種有生性。因
地花生生。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寶曇曰。毉者能愈人之疾而不能予人和平。秦越
人則能之。信所謂良毉者也。信心銘。三祖所示心
要。佛病祖病俱遣。而大安樂大休歇之地盡在其
中。四祖是巳到家者。得之如食甘露味飯。究竟不
死。然後設為津粱。其未到家之人。如獲司南之車。
[001-0670c]
無復迷万之患。全偈可以畢大事。半偈可以了一
生。學者志之。


五祖大滿禪師



師止破頭山。咸亨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慧能自蘄州
來參。師曰。汝自何來。曰。嶺南。師曰。欲須何事。曰。唯求
作佛。師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曰。人有南北。佛
性豈然。師知是異人廼呵曰。著槽廠去。能禮足而退。
便入於杵臼之間。服勞八閱月。師知其授法時至。遂
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巳任。汝等各
自隨意述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並付。會下七百高
僧之上首神秀者。眾皆宗仰。書一偈于壁間曰。身是
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師因
經行忽見。知是秀公所述。贊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
勝果。遂各令誦念。能在碓坊聞知。與同學曰。美則美
矣。了則未了。學呵曰。庸流何知。勿發枉言。能曰。子不
信邪。願以一偈和之。同學不答相視而笑。至夜。能自
秉燭。令童子於秀偈下著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
臺。本來無一物。爭得染塵埃。師見曰。此是誰作。亦未
見性。眾聞師語。遂不云[厂@既-旡-日+口*頁]。迨夜乃潛令人召能入室。
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
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祕
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迦葉。展轉二十八
世至達磨屇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吾。今吾
并袈裟併付于汝。善自護持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
[001-0671a]
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再
啟曰。法則既受。衣授何人。師曰。昔達磨初至人未知
信。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乃諍端。止于汝身
不復傳也。


寶曇曰。震旦五祖師亦博地凡夫耳。一旦能辦聖
者之事。不計得失不[厂@既-旡-日+口*頁]利害。豈非真猛烈大丈夫
哉。或謂祖師皆賢聖中來。是使凡夫無分。予甞讀
達磨二祖傳。見其載二師出處傳道艱難之狀。為
甚備。私竊喜曰。而今而後其不以我祖自天而降
明矣。三祖而下。便有西土的傳氣象。向使少林無
斷臂之舉。則後世必按劒以疑。豈有今日哉。大底
如辛苦起家之人。造物必報之以英靈之子孫。使
大其業。此理之必然也。及觀佛祖授受之際。若無
難事。類人人可能及其身。之未必不如大山之覆
其前不覺顛殞。是知有百鈞之力。然後能負吾百
鈞之重。一奏千里更不回頭。真吾家汗血哉。


四祖大毉禪師嗣法



金陵法融禪師



師止牛頭山幽棲寺北岩石室間。有百鳥㘅花之異。
唐正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有異人。尋訪。有僧云。去
山十里有懶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祖廼入山。見師
端坐自若。曾無所[厂@既-旡-日+口*頁]。祖問曰。在此作甚麼。師曰。觀心。
祖曰。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便起合掌作禮曰。
大德高棲何處。祖曰。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師曰。
[001-0671b]
還識道信禪師不。祖曰。何以問他。師曰。嚮德滋久。冀
一禮謁。祖曰。貧道是也。師曰。因何降此。祖曰。特來相
訪。莫更有宴息處不。師引祖至小庵。唯見虎狼之類。
祖廼舉兩手作怖勢。師曰。猶有者箇在。祖曰。適來見
什麼。師無語。少間。祖坐于石上。書一佛字。師覩之竦
然。祖曰。猶有者箇在。師未曉。稽首請說真要。祖曰。百
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
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
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
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
之法汝今巳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
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顛。莫懷㵞慮。
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
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師曰。
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問佛。問
佛非不心。師曰。既不作觀行。於境起時如何對治。祖
曰。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
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
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
今付于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當有五人達者
紹汝玄化。既而師負米一碩八斗朝往莫還。供僧三
年不缺寒暑。


寶曇曰。牛頭未見四祖時百鳥㘅花以為献。見四
祖後百鳥不來矣。古今提唱甚多。唯南泉曰。直饒
[001-0671c]
不來。猶較王老師一線道。方是大毉行處也。佛法
利害至重。以異類而知牛頭。曾何後世之紛紛者
之不若也。夫道有正傳有旁出。正傳猶人子之為
父後者。旁出為季產也。父母之愛季子。人情所同。
然溫詞以詔之。恩意以容之。及其訓之亦終不以
盡。其待父後也則異於此必矣。誨飭砥礪使知有
君臣父子。箴規琢磨使知有兄弟朋友。季囑付授
使知有門戶家世。冀其有所自立。然後廼巳此教
子之法。善知識所當然也。苟善知識有䑛犢之愛。
則佛祖正脉危如綴旒。牛頭真大福德人。六世傳
燈巳見於記別。其後光明盛大有過其師。豈吾懶
融去山八十里負米一碩八斗朝往莫還之力哉。


法融禪師嗣法



二世智巖禪師



師在岩谷中入定。遇瀑漲怡然不動。其水自退。有昔
同從軍者二人。聞師隱山谷。尋訪謂師曰。郎將狂邪
何為住此。曰。我狂欲醒君狂正發。夫嗜色淫聲貪[曰/月]
寵榮流轉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太息而去。貞觀
中歸建鄴。入牛首山謁融禪師發明大事。巳而祖謂
師曰。吾受信大師真決。所得都忘。設有一法過于涅
槃。吾亦說如夢幻矣。一塵蜚而翳天。一芥墮而覆地。
汝今巳過此見。吾復何云。山門化導當付于汝。師稟
命為二世。以後付正法于方禪師。


三世慧方禪師


[001-0672a]


師洞明經論。後入牛頭山謁岩禪師咨詢秘決。岩觀
其根器堪任正法。遂示以心印。師豁然領悟。於是不
出林藪十年。謂眾曰。吾欲他行隨機利物。汝宜自安
也。廼以正法付囑持禪師。


四世法持禪師



師至黃梅席下聞法心開。復遇方禪師為之印可。乃
繼牛頭宗祖。及黃梅謝世。謂弟子玄賾曰。復傳吾法
者可有十人。金陵法持一也。後以法眼付威禪師。


五世智威禪師



師聞持禪師出世廼往禮覲。傳受正法。學徒犇走。中
有慧忠者來。廼曰山主來也。即感悟。有偈示之曰。莫
繫念。念成生死河。輪轉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忠以偈
答曰。念想由來幻。性自無終始。若得此中意。長波當
自止。師曰。余本性虗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
歸空處坐。忠曰。虗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
息。即泛般若船。乃付法化導。


六世慧忠禪師



師因巡禮威于具戒院。見凌霄藤遇夏萎悴。人欲伐
之。因謂曰。慧忠回時此藤再生。及回果如其言。即付
法訖。平生一衲一鐺。常有供僧穀兩廩。三虎為之守。
靈異甚夥。度人亦甚眾。示眾曰。人法雙淨。善惡俱忘。
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寶曇曰。牛頭所說之法。大體不奪其師之所𢌿授。
其一偈曰。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最為精絕。然
[001-0672b]
終不若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之。為要切也。逮
印記岩公一語。得非歲晚佛事邪。厥後五世父子
相傳。但能扶立牛頭正宗而巳。彼融威兩翁三世
猶有旁出。類正傳者。安國天柱徑山鳥窠其人也。
如海岸之沉地道熏烈。略無祖翁香味一銖。非從
夜摩善變化天來。未易及此。


智威禪師嗣法



宣州安國寺玄挺禪師



師因長安講華嚴。僧來問五祖。真性緣起。其義云何。
祖默然。時師侍立次。廼謂曰。大德。正興一念問時是
真性緣起。其僧言下大悟。或問南宗自何而立。師曰。
心宗非南北。


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



師因僧問如何是天柱境。曰。主簿山高難見日。玉鏡
峰前易曉人。問。達磨未來時還有佛法也無。曰。未來
且置。即今事作麼生。曰。某甲不會乞師指示。曰。萬古
長空。一朝風月。良久曰。會麼。自巳分上。干他達磨來
與未來作麼。他家來大似賣卜漢。見汝不會為汝錐
破。卦文才生吉凶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問。如何是
解卜底人。曰。汝才出門便不中也。問。如何是天柱家
風。曰。時有白雲來閉戶。更無風月四山流。


杭州徑山道欽禪師



師因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山上鯉魚水底蓬塵。馬祖
令人送書至。發緘見一圓相。於中畫一畫。封回。忠國
[001-0672c]
師聞知云。欽師猶被馬師惑。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
曰。汝問不當。曰。如何得當。曰。待吾滅後即向汝道。馬
祖令智藏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師曰。待汝回去時
有信。藏曰。即今便回去。師曰。傳語却須問取曹溪。代
宗詔至內庭。一日見帝起身立。帝曰。師何以起。師曰。
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



師因華嚴論師復禮示以真妄頌俾修禪那。師問曰。
初云何觀。云何用心。復禮久而無言。師三禮而退。代
宗詔國一至闕下。師廼謁授以正法。因棲樹上。時為
鳥窠。有侍者會通辭去。師謂曰。汝今何往。曰。諸方學
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曰。如何是
和尚佛法。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會通即悟。白居
易禮謁問曰。禪師住處甚危嶮。師曰。太守危嶮猶甚。
白曰。弟子位鎮山川何嶮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
不停。得非險乎。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五祖一世旁出



北宗神秀禪師



耶舍三藏誌師曰。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比肩三
九族。足下一毛分。師至蘄州雙峰東山寺。遇五祖忍
大師以坐禪為務乃歎伏曰。此真吾師也。誓心苦節
以樵汲自役。祖曰。吾甞度人多矣。至於悟解無及汝
者。得法住江陵當陽山。唐武后詔至敬安內道場。王
[001-0673a]
公大人莫不望風而靡。暨中宗即位尤加重焉。大臣
張說甞問法要。執弟子禮。師有偈曰。一切佛法。自心
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去。


寶曇曰。論人不可一槩而定。方秀公之在黃梅也。
未盡其師之旨。故有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之
語。後世因以疑之。及其道盛行。得人亦甚夥。啟發
之際無愧於其師。降魔藏之徒皆卓絕超邁。有大
過人處。古今所難。甞遣其弟子往曹溪誨之曰。他
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之。汝往決疑。他日
歸來當為我說。此殆見黃梅之力歟。參同契有云。
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真知言哉。


嵩岳慧安國師



師因坦然懷讓二人來參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何不問自巳意。曰。如何是自巳意。師曰。當觀密
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師以目開合示之。然於言下
大悟。更不他適。讓機緣不偶。辭往曹溪。武后徵至輦
下。待以師禮。與神秀禪師同加敬焉。武后問師甲子。
對曰不記。帝曰。何不記耶。師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環。
環無起盡焉用記為。況此流注中間無間。見漚起滅
者乃妄想耳。從初識至動相滅時亦只如此。何年月
而可記乎。


寶曇曰。余讀老安傳。見其為正宗甚明。何故書為
五祖旁出。心固疑之。及攷其見五祖歲年在唐貞
觀間。貞觀廼太宗年號。是時四祖猶在。至永徽辛
[001-0673b]
亥方始入滅。即高宗二年也。五祖見四祖却在武
德中。武德去貞觀才十年。今言老安見五祖於貞
觀中。是時猶未有六祖也。六祖在咸亨中始見五
祖。咸亨去貞觀巳四十五年。安化於神龍二年。六
祖示寂於先天二載。先天去神龍才九年耳。時老
安巳一百一十九歲。如是則當以老安為見四祖。
五祖會中如明與秀皆見稱。謂老安一代耆宿。獨
不見書此。又何如若以受衣為正傳。無衣皆非正
傳。大非祖師意也。愚意授衣之後方得其人。正宗
豈可廢哉。試觀四祖為懶安所說法門。融之所得
於祖者可驗旁出。若老安所用之機與其所度弟
子。如仁險破竉墮元珪諸師輩。皆證法無生。辯說
無極。豈苟然哉。余故於斯不得不辨。若傳燈巳定
次序。不敢輕動之。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



師陳宣帝之孫也。國亡流民間。以其王孫甞受署。因
有將軍之稱。依五祖無悟解。聞祖密付衣法與盧行
者。率同志十人躡迹追逐至大庾嶺。師先見。餘輩未
及。盧行者見師犇至。即擲衣鉢于磐石上曰。此衣表
信。可力爭邪。任君將去。師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蹰竦
慄曰。我來求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祖曰。不思善
不思惡。正恁麼時。阿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師當
下大悟。遍體汗下。連拜數拜。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
還更有密處不。祖曰。汝若反照自巳本來面目。密却
[001-0673c]
在汝邊。吾與汝說。即不密也。


寶曇曰。明南犇也。豈時至哉。五祖記。授衣之人命
若縣絲。大庾嶺頭幾至不免。明王孫也。有將軍之
稱。方僕僕然赬面研足而來。是不獨攘其衣。殆將
食其肉。盧老如閩人送蠱毒。行道之人逡巡舉之。
則蠱毒來矣。故一擊而死。再擊而活之。如試吹毛。
吾術靈矣。善知識故有實證實悟。而一生未甞得
人者。其病伊何。往往用力太過而亦有所不及。寶
應老曰。諸方只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
僧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曰。作家不啐啄。啐啄同
時失。其有旨哉。


河北神秀禪師嗣法



五臺山匡方禪師



師造北宗。秀禪師問曰。白雲散後如何。師曰。不昧。又
問。到此間後如何。曰。正見一枝生五葉。秀默許之。至
上黨寒嶺居焉。


河中府條山智禪師



師罷講。登武當山。見秀禪師印可。州牧衛文昇請住
新安院。牧因問曰。某今日後如何。師曰。日從濛汜出。
照樹全無影。使君初不能諭。拱揖而退。少選開曉。釋
然自得。與師來往二十年。


兖州降魔藏禪師



師七歲出家。時埜多妖魅惑於人。師孤形制伏曾無
小畏。得降魔之名。摳衣北宗。秀公問曰。汝名降魔。此
[001-0674a]
無山木恠汝翻作魔邪。師曰。有佛有魔。秀曰。汝若是
魔必住不思議境界。師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秀
縣記之曰。汝與小皡之墟有緣。遂入泰山。道化大行。


廣州道樹禪師



師遇秀公。言下知歸。晚成法器。結茅壽州三峰山。常
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譚詭異。於談笑外化作佛形。菩
薩形。天人形。或放光。或呈聲響。學徒罔測。涉十年後
無聞焉。師告眾曰。埜人作多伎倆眩惑於人。只消老
僧不見。其伎盡矣。


淮南都梁山全植禪師



師初聚徒開法本州長壽寺。州牧衛文卿問曰。將來
佛法隆替若阿。師曰。真實之物。無古無今無軌無躅。
有為之法。四相遷流法當陻厄。君侯可見。


前嵩嶽慧安國師嗣法



洛京福先寺仁儉禪師



此騰騰和尚也。唐天𠕋間。天后詔入內至殿前。仰眎
天后良久曰。會麼。后曰不會。師曰。老僧持不語戒。言
訖而出。翌日晉短歌十九首。天后覽而嘉之。


嵩嶽破竈墮和尚



師因嵩山塢中有廟甚靈。殿中唯一竈。遠近祭不輟。
午殺物命甚多。師一日領侍僧入廟。以杖敲三下咄
云。汝本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又打三下。竈
廼傾破。須臾有青衣峩冠設拜師前。師曰。汝是何人。
云。我本此廟神。久受業報。今日蒙師說無生法。得脫
[001-0674b]
此處。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強言。神再
拜而沒。侍僧云。某甲久在和尚左右。未蒙指示。竈神
有何所得遂獲昇濟。師曰。我別無道理。為他只向他
道。汝本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侍僧默然。師
曰。會麼。云。不會。本有之性為甚不會。侍僧禮拜。師曰。
破也墮也。


嵩嶽元珪禪師



師謁安國師頓悟玄旨。遂卜居岳之龐塢。一日有異
人峩冠袴褶而至。從者極多。輕步徐舒。稱謁大師。師
覩其容貌奇偉非常。廼諭之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
彼曰。師寧識我耶。師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
豈分別耶。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於人。師安得一目
我哉。師曰。吾不生汝。焉能死吾。吾視身與空等。視吾
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苟能壞空及壞汝。吾則不
生不滅。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
我亦聰明正直於餘神。詎知師有廣大智辯乎。願授
以正戒。令我度世。師曰。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
何。戒外無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
師戒。我身為門弟子。師即為張座秉爐正几與授五
戒酒肉淫殺盜等語。師曰。如上為佛戒。而無心拘執。
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如是則先天地生不為精。
後天地死不為老。廼至無汝及無我。無汝孰為戒之
語。神曰。我神通亞佛。師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
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神竦然避席跪啟曰。可得聞
[001-0674c]
乎。師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師
曰。汝能奪地祇。融五岳而結四海乎。曰不能。師曰。是
謂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
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能
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定業
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減。亘古無
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
無心。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
法爾。神曰。我誠淺昧未聞空義。師所授戒我當奉行。
今願報德。展我小神通。而使巳發心初發心未發心
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蹤。知有佛有神。有能
有不能。有自然非自然者。師曰。無為是。無為是。神曰。
佛亦使神護法。師寧隳叛佛邪。願如意垂誨。師不得
巳而言曰。東岩寺之障莽然無樹。北岫有之而北非
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神曰巳聞命矣。然昏夜
間必有喧動。願師無駭。作禮而退。師門送。嵐靄烟霞
紛綸間錯。幢幡環珮凌空出沒焉。其夕果有暴風迅
雷犇雲振電。棟宇搖蕩宿鳥聲喧。師謂眾曰。無怖。神
與我約矣。詣旦和霽。則北巖松括盡移東嶺。森然行
植矣。


寶曇曰。善知識豈特具正知見明識佛性而巳。當
知世出世間識為先導。善知識道德俱備而識不
明。非獨無以慰學者之心。而於佛法利害尤切。故
外重內輕之謗從是而興。人猶可欺而神不可欺
[001-0675a]
也。余觀岳神北面嵩岳一語巳知嵩岳之尊。神既
投誠然後廼為說法。戒一定之法。而嵩岳用之。如
盤走珠如珠走盤。出沒貫穿不見留礙不妨脗合
佛意。而亦善於應機以本分事而始終之。善知識
所當然也。神固聰明正直而識亦過人。及其不能
則徑以實對。報德之意至於再三。嵩岳拒之如却
賕賂。善知識識度若此。得不為天人之所嚮慕乎。
後世以癡福貪[曰/月]寵榮其身之不䘏。況於佛法乎。
況於鬼神乎。余故曰善知識當以識為先。有志之
士不可不學。


前嵩山普寂禪師嗣法



終南山惟政禪師



師得法巳。即入太乙山中。學者盈室。唐大和間文宗
嗜蛤蜊。㳂海官吏進送。人亦勞止。一日御饌中有擘
不張者。帝以為異。即焚香禱之。廼開。俄見菩薩形。梵
相具足。貯以金粟檀香合美錦覆之。賜興善寺令眾
僧瞻禮。因問群臣。斯何祥也。或言大乙山惟政禪師
深明佛法。愽聞強識。宜詔問之。帝遂下詔。師至。對曰。
臣聞物無虗應。此廼啟陛下信心耳。經云。應以此身
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身巳見。未聞
說法。師曰。陛下見此為常非常信非信邪。帝曰。希奇
之事朕深信焉。師曰。巳聞說法竟。時師之對。漏下十
一刻。皇情大悅。


寶曇曰。大疑之下必有大信。化菩薩所以啟文宗
[001-0675b]
信心也。此信一發則真佛現前。佛不自知惟信而
後知法。不自見惟證而後見。政公是證徹此法者。
故啟發人君如是之明。使文宗於延英漏下十一
刻有一剎郍反照之功。則此未必不為光明無盡
之福。惜乎止於皇情一悅而巳。夫佛法世法一道
也。其來有漸漬。其用在果斷。機會一失則時不再
來。愚觀文宗之用唐。亦猶聞道於政公不遠矣。


五祖大滿禪師嗣法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



師未時鬻薪於市中。聞客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
生其心。竦然有省。直抵黃梅東山。五祖見而器之。著
槽廠間。未幾因上首秀大師題廊壁有身似菩提樹
之語。師因秉燭令童子書其傍曰。菩提本非樹。明鏡
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祖於深夜召師入
室。密授衣法。令隱於懷集四會之間。儀鳳初屆南海。
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經。師寓止廊廡間。因
風揚剎竿旛動。聞二僧對論。一云旛動。一云風動。往
復數四曾未契證。師云。可容俗士預高論不。僧曰試
為說看。師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僧於言
下大悟。印宗竦然異之。起立問曰。行者定非常人。正
是誰師。更無所隱直敘所得。印宗執弟子禮。請授禪
要。廼告眾曰。印宗是具足凡夫。今遇肉身大士。即指
出盧居士。請出信衣。悉令瞻禮。至正月十五日會名
德為師剃髮受具。就菩提樹開東山法門。宛如夙契。
[001-0675c]
明年秋辭歸故隱寶林寺。韶之剌史韋據請轉法輪
於大梵寺。并受無相心地戒。門人記錄目曰壇經。盛
行于世。後復曹溪。大法雨施。學者雲合。神龍間降詔
云。朕請安秀二師奉安宮中。萬機之暇得究真乘。二
師並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可就
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速赴上京。師上
表云。埜性冰霜願終林麓云云。後有僧問臨濟云。石
室行者踏碓為什麼忘移却脚。臨濟曰。沒溺深阬。


寶曇曰。黃梅七百高僧。所傳衣鉢為負舂者得之。
秀公學者第一。而一四句偈為不識字者下之。是
知佛法不可以力爭而亦不可以勢取也。老盧墜
數碩之石沒溺深阬。後世唯臨濟知之。正如阿修
羅王拖動三有大城諸煩惱海。不自知其力然也。
持一炬之火倩人書壁。是挽秀公之臂而繫黃梅
也。當時唯黃梅知之。如澶淵夢中床子弩發不自
知其勢然也。達磨曰。我觀赤縣神洲有大乘氣。踰
海越漠為法求人。方一燈傳一燈。不翅一髮引千
鈞之重。至是則有盡大地人普請成佛之理。是阿
修羅手中床子弩機用得正滑也。達磨未甞隻履
西去。黃梅諸師亦未甞攝衣寂然。六祖去今纔六
百年。而強弩之機巳不能穿魯縞矣。於戲。悲夫子
孫固不能親見其人。但知不以心法殺天下。後世
學者亦庶幾其可乎。


六祖大鑒禪師嗣法


[001-0676a]


廣州志道禪師



師參六祖曰。學人初出家。覧涅槃經僅十餘載。未明
其意。願和尚垂誨。祖曰。汝何處未了。對曰。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生滅滅巳寂滅為樂。於此疑惑。祖曰。汝作
麼生疑。對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
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無常無知無覺。經云生滅滅
巳寂滅為樂者。不審是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
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段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
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
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
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
滅。若不聽更生。即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
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祖
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
汝所解。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
涅槃常樂言有身受者。斯廼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
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
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迁流。不知夢幻虗
假。枉受輪回。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
此故。廼示涅槃真樂。剎郍無有生相。剎郍無有滅相。
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
之量。乃謂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
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
斯廼謗佛毀法。聽吾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
[001-0676b]
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意虗假名。何為真實義。
唯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
外現音聲象。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皷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汝今舍邪見。
汝勿隨言解。許汝少分知。師聞偈踊躍。作禮而退。


寶曇曰。禪是佛心。經是佛語。故楞伽有佛語心品。
法華有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之義。涅槃有常樂我
淨之旨。皆一道也。譬如琵琶琴瑟雖有妙音。若無
妙指終不能發。指即妙音。語即佛心也。即妙音以
為指。即語以為佛心。豈不悖哉。古之人音與指相
忘。心與語縣契。如趙州曰。諸人被菩提使。老僧使
得菩提。便能捻土為金。捻金為土。皆吾心之常分。
不假於他術也。


廣州法性寺印宗禪師



師因往蘄春謁忍大師後。於廣州法性寺講涅槃經。
遇六祖能大師始悟玄理。以能為傳法師。又採摭自
梁至唐諸方達者之言著為心要集。盛行于世。


寶曇曰。真淨老人謂。印宗法師問盧行者。仁者在
黃梅有何言教指趣傳授。盧曰。彼指授者惟論見
性成佛。不說禪定解脫無念無為。宗曰。何故不說
禪定解脫無念無為。盧曰。況是二法。不是佛法不
[001-0676c]
二之法。宗曰。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盧曰。如仁者
講涅槃經明見佛性。是名佛法不二之法。真淨曰。
彼是小巧。禪道早是中半了也。如今叢林惟論禪
定解脫無念無為。且道六祖底是。如今底是。至哉
斯言也。真淨去今又八十彈指矣。後世禪定解脫
無念無為亦復無聞。其能穿鑿古今出沒名句。握
定死蛇以為活蝎者。便為正眼遞相印授。當世無
大知見人為辨正邪脫。或有之。眾楚一齊未易伸
喙。佛法至此得不為痛心者哉。


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



師往曹溪作禮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曰。汝
曾作什麼來。師曰。聖諦亦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器
之。謂有二祖見少林氣象。後住青原靜居寺。六祖將
示寂。有沙彌希遷。即石頭也。問曰。和尚百年後希迁
當依附誰。祖曰。尋思去。及祖順世。迁於靜處端坐。寂
然忘生。上首曰。汝師巳逝。空坐奚為。曰。我稟遺戒故
尋思爾。上首曰。汝有師兄行思和尚住吉州青原。因
緣在彼。師言甚直。汝自迷耳。迁聞辭去至靜居。師問
曰。子何方而來。曰。曹溪。師曰。將得什麼來。曰。未到曹
溪亦不失。師曰。恁麼則用去曹溪作什麼。曰。若不到
曹溪爭知不失。又問。曹溪大師還識和尚不。師曰。汝
今識吾否。曰。識又爭能識得。師曰。眾角雖多一麟足
矣。師令持書至南岳讓和尚。達書了速回與汝鈯斧
子住山。至彼未呈書便問。不慕諸聖不重巳靈時如
[001-0677a]
何。讓曰。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曰。寧可永劫受沉
淪。不從諸聖解脫。讓休去廼回。師問曰。子去未久送
書達不。曰。書亦不通信亦不達。師曰。作麼生。遂舉前
話了却云。去時蒙和尚許鈯斧子。即便請。師垂一足。
廼禮辭之。南岳有僧問。如何是佛大意。師曰。廬陵米
作麼價。


寶曇曰。青原得道時大有二祖見少林氣象。是時
方像季也。而溫厚之氣獨盛於東南。思出江西而
祖居南海。眎中國為東南也。雖佛法不以土地風
氣為休戚。然人挾天地中和以生。得天地之中和
而不能得道之中和者。未之有也。青原仁父祖也。
子石頭外而氣分感而為。諸孫藥山雲巖殆聖諦
不為處發生。龍潭德山是廬陵米價中流出。有父
祖之英烈。得天地之中和人。而不能為聖為賢為
嚴父師為法軌範。吾不信也。


南嶽懷讓禪師



師至曹溪。六祖問。什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什麼物
恁麼來。師無語。經八年忽然有省。白祖曰。某甲有箇
會處。祖曰。作麼生會。曰。喚作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
修證也無。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祖曰。秪此不
污染是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
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師執侍十
五載。唐先天二年居衡岳般若寺。示徒云。一切萬法
皆從心生。心本無生法亦無住。若達平地所作無礙。
[001-0677b]
非遇上根宜慎言哉。僧問。如鏡鑄像。像成後光歸何
處。師曰。如大德未出家時。相狀向什麼處去。曰。成後
為什麼不鑑照。師曰。雖然不鑑照。一點也瞞他不得。
有僧道一住傳法院庵。常坐禪。師知是法器乃往問
曰。大德坐禪圖箇什麼。一曰。圖作佛。師廼取一甎於
庵前石上磨。一曰。作什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甎豈
得作鏡。師曰。坐禪豈得成佛。一遽離坐問曰。如何即
是。師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又
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
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殺
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一聞示誨如飲醍醐。即禮拜
問曰。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師曰。汝學心地法門
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如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又問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見。師曰。心地法眼能見乎
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一曰。有成壞不。師曰。若以成
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
悉皆萠。三昧花無相。何壞復何成。


寶曇曰。證悟廣大。非一世可了。譬如須彌雖積塵
而成。與輪圍諸山初若不異。至四面俱起則盡輪
圍。百劫之力亦不能及。此無他。小大之勢然也。南
岳之道簡而易見明而易知。雖初心之人若可深
入。及一引手則有不可輕舉之力。至一舉武則有
不可苟踐之地。使人人如南岳如馬駒。則畟塞虗
空皆為有道者矣。大抵父祖勇決則子孫無削弱
[001-0677c]
之患。太公之治齊。周公之治魯。亦不免有後世寖
強寖微之論。可不戒哉。


溫州玄覺禪師



師詣曹溪。初到。振錫擕瓶遶祖三帀。卓然而立。祖曰。
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
生大我慢。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
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
是。于時大眾愕然。師方具威儀參禮。須臾告辭。祖曰。
返太速乎。師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
師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師曰。無
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師曰。分別亦非意。
祖歎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之一宿覺。翌日回
永嘉。著證道歌一首并禪宗悟修圓言。並行于世。觀
心十門。初則言其法爾。次則出其觀體。三則語其相
應。四則警其上慢。五則誡其踈怠。六則重出觀體。七
則明其是非。八則蕳其詮言。九則觸塗成觀。十則妙
契玄源云云。


寶曇曰。永嘉欲定宗旨。不得不為曹溪一來。及乎
一見投機。不得不留一宿而去。師資道盡。佛法見
忘。真龍門躍鱗。鷙鳥一鶚者也。同門如左溪朗東
陽筞輩。皆一時經論淵藪。朗宗智者而䇿見曹溪。
三人行必有我師。永嘉之謂也。永嘉聞道奇崛。古
今未有及者。末後一句是曹溪挨拶得來。古人云。
悟了直須遇人。若不遇人真成虗設。華嚴曰。觀法
[001-0678a]
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殆永嘉分別
亦非意之謂歟。證道歌。西竺謂之震旦聖者經。即
曹溪末後之旨。如天雨之水宛轉入海。還通於天。
惟乘槎者流然後知此。


司空山本淨禪師



師受曹溪玄旨。隸司空山無相寺。唐天寶中玄宗遣
中使楊光庭入山採常春藤。造丈室問曰。弟子慕道
斯久。惟願垂示。師曰。天下禪宗碩學咸會京師。天使
歸朝足可咨決。貧道隈山傍水無所用心。光庭泣拜。
師曰。休拜貧道。天使為求佛邪問道邪。曰。弟子智識
昏昧。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師曰。若欲求佛。即心
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師曰。佛
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云何無心
是道。師曰。道本無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心即道。
光庭作禮信受。回闕具奏山中所聞。十二月徵師住
白蓮亭。明年詔左右兩街名僧碩學與師闡揚佛理。
一一剖㭊如流。最後有安禪師問曰。既言一切是妄。
妄亦同真。真妄無殊。復是何物。師曰。若言何物。物物
亦妄。經云。無相似。無比況。言語道斷如鳥蜚空。與師
問辨者數人。繁而不錄。


寶曇曰。即心是佛。無心是道。佛祖並出無異說也。
無心是佛。即心是道。佛祖並證無異法也。是故於
中拶出石火放行電光以顯無心。捩轉天關掀飜
地軸以示即心也。所謂無心者。非絕聖棄智謂之
[001-0678b]
無心。非何思何慮謂之無心。非不勉而中不思而
得謂之無心。非自然非自然謂之無心。古德云。了
了常知是此無心也。熾然作用是此無心也。無心
如日。即心如雪。雪見睍曰銷也。即心如火。無心如
膏。膏見火即流也。即心無心之體。無心即心之用。
體用俱泯。佛祖兼忘。故能摧異論之鋒。發諸師之
見。真得即心無心之力也。


婺州玄策禪師



師因智隍禪師者。曾謁黃梅五祖。庵居二十年。自謂
正受。師知其所得未真。往問曰。汝坐於此作什麼。隍
曰入定。師言。汝云入定。有心耶無心耶。若有心者。一
切蠢動之類皆應得定。若無心者。一切草木之流亦
合得定。曰。我正入定時則不見有有無之心。師曰。既
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則
非大定。隍無語良久。又問。師嗣誰。師曰。我師曹溪六
祖。曰。六祖何以為禪定。師曰。我師云。夫妙湛圓寂體
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
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相。心如虗空亦
無虗空之量。隍聞此語未息疑情。遂造曹溪請決。六
祖意與師冥符。隍開悟。法席振于金華。楊億侍郎問
一僧云。隍公悟處。是得䇿公力。是得六祖力。試道看。
僧無語。


寶曇曰。一臠可知鼎味。況全鼎乎。䇿公自永嘉師
友囦源中來。瀹盡天台之波。而後飲曹溪之水。曹
[001-0678c]
溪波浪具此一滴中。隍公以其餘波。至撼動天人
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楊大年一矢竊發。適中
於余心也。惟痛定者廼可知之。


南陽慧忠國師



師因唐肅宗詔試驗西天大耳三藏他心通。師到三
藏作禮立左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曰。不敢。師曰。
汝道老僧只今在何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却去西
川看競渡。又問。汝道只今又在何處。曰。天津橋上看
弄胡孫。又問。汝道只今聻。三藏罔然。師叱曰。者野狐
精。它心通在何處。一日。三喚侍者。侍者三應。師曰。將
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南泉來參。師曰。甚麼處
來。曰。江南來。師曰。還將得馬師真來不。曰。只者是。師
曰。背後底。南泉休去。麻谷來參。繞禪床三帀於師前
振錫而立。師曰。既如是用。更見貧道作什麼。麻谷又
振錫。師叱曰。者野狐精出去。師示眾云。禪宗學者應
遵佛勑。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不了義者互不相許。如
獅子身中虫。夫為人師。若涉名利別開異端。則自他
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香象所負非驢能堪。
有南陽濆行者問。承聞和尚道無情說法。某甲未體
其意。乞和尚垂示。師曰。汝若問無情說法。解它無情
方得聞我說法。汝但聞取無情說法去。濆曰。只得如
今有情方便之中。如何是無情因緣。師曰。如今一切
動用之中。但凡聖兩流都無少分起滅便是出。識不
屬有無熾然見覺。只聞無其情識繫執。所以六祖云。
[001-0679a]
六根對境。分別非識。肅宗問曰。師得何法。師曰。陛下
見空中一片雲麼。帝曰見。師曰。釘釘着縣掛着。又問
十身調御師。乃起立曰。還會麼。帝曰不會。師曰。與老
僧過淨瓶來。如何是無諍三昧。師曰。檀越踏毗盧頂
上行。曰。此意如何。師曰。莫認自巳作清淨法身。問答
太多。不錄。


寶曇曰。無垢居士張九成常參大慧。先師論忠國
師說老婆禪。先師曰。國師法性寬波瀾闊。古今未
易到也。如僧問古佛心曰墻壁瓦礫是。若玄玅解
路。心不絕生死。命根不斷。大法不明。決定不敢如
此四稜塌地指示人也。一棒一喝一挨一拶。擊石
火閃電光却易。者箇說話却難。故於正法眼藏載
國師無情說法因緣。與洞山所悟。二老相屬意實
有在。甞觀震旦自六祖以下。佛法大海漸入漸深
矣。至是則洪濤際天地漫不見諸涯。雖其間亦有
風恬浪遲而魚龍出嬉。孰敢以扁舟輕犯其幾也。
無情說法話。非有大造悟則不能彷彿。僧問無情
還解脫法不。曰。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僧問。和尚還
聞不。曰。我亦不問。僧曰。和尚不聞。爭知無情解說
法。師曰。我若聞則齊於諸聖。汝則不聞我說法。此
兩轉語。真無情說法中骨髓。觀其與僧問答無慮
百十往返。其僧如蜂纏花未易麾去。國師花又不
損蜜又得甞。一滴波瀾便能漲起江西。如是而況
大海全潮乎。甞以扣當世所謂宗師者。或指寂默
[001-0679b]
或認音聲。了無一人親到無情地位。無情尚不可
到。況聞其說法耶。反以詰余。余曰。是真無情。便解
無情說法。


南岳懷讓禪師嗣法



江西道一禪師



師示眾云。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達磨大師從南
天竺國來。躬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
又引楞伽經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一
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
法門。又云。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
別心。不取善不舍惡。淨穢兩透。俱不依怙。達罪性空。
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羅萬象一法
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
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
是。於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
意廼可隨時著衣喫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
事。汝受吾教聽吾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亦只寧。事
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僧問。如何是佛。師云。即心是
佛。龐居士問云。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
師曰。者裏無水亦無舟。百丈問。如何是佛法旨趣。師
曰。正是汝放身命處。鄧隱峯辭師。師云。什麼處去。峯
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峯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遂到石頭。繞繩床三帀振錫而立。云。是何宗旨。頭云。
蒼天蒼天。峯無語。回舉似師。師云。更去問它。待它有
[001-0679c]
語。汝便噓二聲。峯去。依前問。石頭廼噓兩聲。峯又無
語。回舉似師。師云。向汝道石頭路滑。師問僧。什麼處
來。云。湖南來。師云。湖南水滿也未。云。未。師云。許多時
雨水尚未滿。有僧於師前依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
短。問云。不得道一長三短。離此四句外。請和尚答。師
乃畫一畫云。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僧問。和尚為什
麼說即心即佛。師云。為止小兒啼。云。啼止時如何。師
曰。非心非佛。僧云。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師云。向
伊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僧云。忽遇其中人來時
如何。師云。且教伊體會大道。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
便打。云。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小師行脚回。於師
前畫一圓相。就上禮拜了。師云。汝莫欲作佛不。云。某
甲不解揑目。師云。吾不如汝。有一講僧問。未審禪宗
傳持何法。師却問座主傳持何法。主云。講得經論二
十餘本。師云。莫是師子兒。主云。不敢。師噓一聲。主云。
此是法。師云。是什麼法。主云。師子出窟法。師嘿然。主
云。此亦是法。師云。是什麼法。主云。師子在窟法。師云。
不出入是什麼法。主無對。辭去。師召云。座主。主無對。
師云。者鈍根阿師。師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為
一方宗匠。轉化無窮。既而將寂示疾。院主問。和尚近
日尊位如何。師云。日面佛月面佛。


寶曇曰。大師乳一百三十九子。人人皆菸菟至角
而翼之。以布天下一嘯之地。清風凜然。其讖於般
若多羅。蓋讖此也。自磨磚巳往。父子擒縱得大自
[001-0680a]
在。如古司馬兵法不見促迫。字字句句皆其所證
法門。反復諦觀。自威音王巳來未有今日之盛者
也。其本大者其末茂。其器碩者其聲宏。有非常之
人然後能辦非常之事。愚常究其道大德備之狀。
想其牛行虎眎之容。其不謂如來像季而生斯人。
何以起吾宗也。即心即佛之旨。自烹煅佛祖外于
以蔭覆後世子孫。非死却現行。絕却心意識。未易
入作也。


江西道一禪師嗣法



越州大珠慧海禪師



師到江西。馬祖問曰。從什麼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
祖曰。來此擬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
[厂@既-旡-日+口*頁]。拋家散走作什麼。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
師遂禮拜問曰。阿郍个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
問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
外求覔。師於言下自悟本心不由知覺。踊躍禮謝。師
事六載。後以受業師老。晦迹藏用。外示癡訥。撰頓悟
入道要門論一卷。為師姪之所竊出江外。呈馬祖。祖
覧訖告眾云。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處
也。眾中有識者遞相尋訪之越上依附。師曰。我不會
禪。並無一法可示人。故不勞汝久立。且自歇去。時學
侶漸多。日夜叩擊。事不得巳。隨問隨答。其辯無礙。有
法師數人來謁曰。擬伸一問。師還答不。師曰。深潭月
影任意撮摩。問。如何是佛。師曰。清潭對面非佛而誰。
[001-0680b]
眾皆罔然。良久。其僧又問。師說何法度人。師曰。貧道
未有一法度人。曰。禪師家渾如此。師曰。大德說何法
度人。曰。講金剛般若經。師曰。講幾座來。曰。二十餘座。
師曰。此經是誰說。僧抗聲曰。禪師相弄。豈不知是佛
說邪。師曰。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是人不解
我所說義。若言此經不是佛說則是謗經。請大德說
看。僧無對。師少頃又問。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德。且道阿郍箇是如
來。曰。某甲到此卻迷去。師曰。從來未悟。說什却迷。僧
曰。請禪師為說。師曰。大德講二十餘座經。却未識如
來。僧再拜。曰。願垂開示。師曰。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何
得忘却。曰。是。是諸法如義。師曰。大德。是亦未是。曰。經
文分明郍得未是。師曰。大德。如不。曰。如。師曰。木石如
不。曰。如。師曰。大德同木石如不。曰。無二。師曰。大德與
木石何別。僧無對。良久却問。如何得涅槃。師曰。不造
生死業。曰。如何是生死業。師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
舍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治門
是生死業。曰。云何即得解脫。師曰。本自無縛不用求
解。直用直行是無等等。僧曰。如禪師實謂希有。禮謝
而去。有三藏法師問曰。真如有變易不。曰。有變易。三
藏曰。禪師錯也。師却問三藏。有真如不。曰。有。若無變
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三毒為三
聚淨戒。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為菩提。回無明為
大智。真如若無變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三藏曰。
[001-0680c]
若爾者即有變易。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
三藏曰。禪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真如不
變易。如何即是的當。師曰。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
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
變易。便作變解。說不變便作不變解。三藏曰。故知南
宗實不可測。有蘊光大德問。太虗能生靈智不。真心
緣善惡不。貪欲人是道不。執是執非人向後心通不。
觸境生心人有定不。住寂寞人有慧不。懷傲物人有
我不。執空執有人有智不。尋文取證人苦行求佛人
離心求佛人執心是佛人。此莫稱道不。禪師一一為
說看。師曰。太虗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
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
者慧沉。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
證者益滯。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
是佛者為魔。大德曰。若如是應畢竟無所有。師曰。畢
竟是大德。不是畢竟無所有。大德踊躍作禮而去。


寶曇曰。具足四無礙辯唯佛一人。觀達磨之破六
宗。是得法無礙辯。曹溪對諸弟子之問。是得義無
礙辯。國師無情說法是得樂說無礙辯。大珠應機
如湧泉。是得詞無礙辯。一人而具四辯。彼何修而
得之。自是而為佛祖之師。非此辯而何。大珠是佛
法大海之所出生。故能具足積集熾然無盡光明。
為海吞吐。為海長養。為海銷鑠。為海成就也。觀其
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親出其手。向之學者往往
[001-0681a]
寶之。後世或未之知見。亦深可哀。今此所收。尚其
一時對機之辯。況親執須彌之筆。吮大海之墨。擘
虗空之紙。而大書祖師西來意邪。吾將使最後成
佛之人諷誦詠歌而質之於毗婆尸乃巳也。


洪州百丈山惟政禪師



師一日謂眾曰。汝為我開田。我為汝說大義。眾開田
竟。師晚間上堂。僧問。開田巳竟。請師說大義。師下禪
床。行三步。展兩手。曰。為汝說大義竟。有老宿見日影
透囱問師曰。為復囱就日。日就囱。師曰。長老房內有
客。歸去好。師問南泉曰。諸方善知識還有不說似人
底法也無。南泉曰有。師曰。作麼生是不說似人底法。
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云。恁麼則說似人了
也。南泉云。某甲即恁麼。師曰。師伯作麼生。師曰。我又
不是善知識。爭知有說不說底法。泉云。某甲不會。請
師伯說。泉曰。我太煞為汝說了也。僧問。如何是佛佛
道齊。師云。定也。師因入京路逢官人命飯。忽見驢鳴。
官人召云。頭陀。師舉頭。官人却指驢。師却指官人。


寶曇曰。得一機而傳世行後。幾生般若之靈也。復
有機緣不見於世。猶得綴名於其師。曰某孠某。尚
其次也。其間姓氏鄉里與夫出處死生之狀。或失
其傳。古人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奚暇告
人。以幻滅幻生之餘事也。百丈開田說大義。可謂
直截。至酬酢南泉何其葛藤如是耶。學者當自拆
衷。
[001-0681b]


池州杉山智堅禪師



師初與歸宗南泉行脚時。路逢一虎。各從虎邊過了。
南泉問歸宗云。適來見虎似箇什麼。宗云。似箇猫兒。
宗却問師似箇什麼。師云。似箇狗子。宗問南泉云。似
箇什麼。南泉云。我見似箇大虫。師喫飯次。南泉収生
飯。云。生。師云。無生。南泉云。無生猶是末。廼行數步。師
召云。長老。南泉回頭云。作麼。師云。莫道是末。一日普
請擇蕨菜。南泉拈起一莖云。者箇大好供養。師云。非
但者箇。百味珍羞它亦不顧。南泉云。雖然如是。个个
須是償他始得。僧問曰。何是本來身。師云。舉世無相
似。


寶曇曰。一等心地法門。善知識所見各有大小淺
深之異。三人見虎巳作三惑。不知八十四人同見。
見復何如。同中有異而異中有同。道固如是也。如
一母所生之子。其間所受巳各不同。況悟入淺深
根器高下。雖大爐鞴不能使之齊也。裴旻見真虎
而却。葉公見似龍而喜。其真偽則有間矣。姑置二
師之見。敢問南泉之見何如。向去有一賢沙與僧
山行逢虎。僧曰。和尚虎。沙曰。是汝虎。五人之見為
異為同。毫𨤲有差。天地懸隔。


澧州苕溪道行禪師



師有時云。吾有大病非世所醫。後有僧問先曹山曰。
承古有言。吾有大病非世所醫。未審喚作什麼病。曹
山云。攢族不得底病。僧曰。一切眾生還有此病也無。
[001-0681c]
曹云。人人盡有。僧云。和尚還有此病也無。曹云。正覔
起處不得。僧云。一切眾生為什麼不病。曹云。眾生若
病即非眾生。僧云。未審諸佛還有此病也無。曹云。有。
僧云。既有為什麼不病。曹山云。為伊惺惺。僧問。如何
修行。師云。好个阿師。莫客作。僧云。畢竟如何。師云。安
置即不堪。又僧問。如何是正修行路。師云。涅槃後有。
僧云。如何是涅槃後有。師云。不洗面。僧云。學人不會。
師云。無面得洗。


寶曇曰。吾有大病非世所醫。此佛祖之病也。攢簇
不得底是曹山之病也。正覔起處不得是衲僧之
病也。人人盡有是凡夫之病也。均是病也。屬之佛
祖。屬之曹山。屬之衲僧。屬之凡夫。而何如人之養
狸。奴謂其疾如風遂字之為風。或曰墻能礙風即
字之為墻。彼人曰墻為鼠所穴即字之為鼠。彼又
笑曰鼠為猫所捕者。不若復字之為猫。曹山遶四
天下行一遭。依舊歸來。不妨還我茗溪住處。


撫州石鞏慧藏禪師



師昔為弋者。因逐群鹿從馬祖庵前過。問祖曰。和尚
見鹿過不。祖匿曰。汝是何人。曰。獵者。祖曰。汝解射。曰。
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幾箇。曰。一箭射一箇。祖曰。汝不
解射。曰。和尚莫解射不。祖曰。解射。曰。一箭射幾箇。曰。
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
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無下手處。
祖曰。者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師即毀弓箭截
[001-0682a]
髮投祖出家。一日在厨作務。祖曰。作什麼。曰。牧牛。祖
曰。作麼生牧。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
牧牛也。住持後常以弓箭接人。三平到。師作挽弓勢。
云。看箭。三平作避勢。師云。平生架一張弓一隻箭。只
射得半箇聖人。師問西堂。汝捉得虗空麼。西堂云。捉
得。師云。作麼生捉。西堂以手撮虗空一撮。師云。汝作
麼生。恁麼捉虗空。堂却問師兄作麼生捉。師把西堂
鼻頭拽。西堂作忍痛聲云。太煞。拽人鼻孔。直得脫去。
師云。直須恁麼捉虗空始得。眾僧參次。師云。適來底
什麼處去也。僧云。在。師云。在什麼處。僧彈指一聲。僧
到禮拜。師云。還將得那箇來不。僧云。將得來。師云。在
什麼處。僧彈指三聲。問。如何免得生死。師云。用免作
什麼。僧云。如何免得。師云。者底不生死。


寶曇曰。石鞏逐鹿而馬師得鹿。祖曰此子歷劫無
明直下頓息。此語有萬鈞重氣力也。一生牧牛是
此氣力。捉得虗空是此氣力。故達磨曰。從事上得
法者氣力壯。從事中見法者即處處不失。石鞏之
謂也。故其平生張弓架箭。自謂只射得半箇聖人。
不知馬師自來。當得一人不。


朗州中邑洪恩禪師



師因仰山為新戒。時到謝戒。師見來。於禪床上拍手
云。和和。仰山即東邊立。又西邊立。又中心立。然後謝
戒了。却退後立。師云。什麼處得此三昧。上云。曹溪脫
印子學來。師云。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什麼人。山云。
[001-0682b]
接一宿覺。却云。和尚什麼處得此三昧。師云。馬大師
處學得。問曰。如何得見性。師云。譬如有屋。屋有六窓。
內有一獼猴。東邊喚山山。山山應如是。六囱俱喚俱
應。仰山禮謝起云。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
只如內獼猴困睡。外獼猴欲與相見時如何。師下禪
床。執仰山手作舞。云。山山與汝相見了。譬如蜼螟虫
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頭呌喚云。土曠人希
相逢者少。


寶曇曰。大法不容方便者也。古人於無方便中建
立方便。一涉方便利害即之。如六囱喚山山。後世
必有弄精魂者死在向下矣。賴遇寂子。好手曾死。
却活山山。故能喚起老饕。活得死山山也。當時若
無後語。有甚中邑。自此山山亦能死却天下人。亦
能活却天下人。仰山之力也。


洪州百丈懷海禪師



師一日侍馬大師翫月次。祖問。正當恁麼時如何。西
堂云。正好供養。師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行。祖曰。
經歸藏。禪入海。唯有普愿獨超物外。一日師侍馬祖
行次。見埜鴨子蜚過。祖云。是什麼。師曰。埜鴨子。祖云。
什處去。師云。蜚過去。祖將師鼻孔便扭。師作忍痛聲。
祖云。何曾蜚去。師於言下有省。明日。祖陞堂。才坐。師
出捲面前席。祖便下座。師隨之方丈。祖云。什麼處來。
師云。山後來。祖云。還逢著一人麼。師云。不逢著。祖云。
為什麼不逢著。師云。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云。什麼
[001-0682c]
處得者消息來。師云。某甲罪過。祖云。却是老僧罪過。
師再參馬祖。祖竪起拂子。師云。即此用。離此用。祖掛
拂子於舊處。祖云。你巳後聞兩片皮。將何為人。師取
拂子竪起。祖云。即此用。離此用。師亦掛拂子於舊處。
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一日上堂云。靈光獨
耀逈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
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一僧哭入法堂。師云。作什麼。
僧云。父母俱喪。請師擇日。師云。明日來為你一時埋
却。問。如何是奇特事。師云。獨坐大雄峯。僧禮拜。師便
打。師上堂。眾才集。師以主丈趂下。却召大眾。眾回首。
師云。是什麼。黃蘗到師處。一日辭云。欲禮拜馬祖去。
師云。馬祖巳迁化也。蘗云。未審馬大師有何言句。師
遂舉再參因緣。蘗聞舉不覺吐舌。師云。子巳後莫承
嗣馬祖麼。蘗曰。不然。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大
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師云。見
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
之見。後溈山問仰山百丈再參馬祖因緣。此二尊宿
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大機之用。溈山云。馬祖出八
十四員善知識。幾人得大機。幾人得大用。仰山云。百
丈得大機。黃蘗得大用。餘皆唱導之師。溈山云。如是
如是。師一日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巳來多居律
寺。雖云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故常爾介懷。
乃曰。佛祖之道欲誕布化。元冀來際不泯者。豈當與
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邪。遂制叢林清規。禪門獨行。
[001-0683a]
由百丈之始。今略舒大要徧示後學。令不忘本也。其
諸軌度。山門備焉。


寶曇曰。百丈見埜鴨子悟道歸來。或哭或笑或問
其故。丈矍然曰。汝道哭即是。笑即是。便有駈耕奪
饑之手。至馬祖震威一喝。三日耳聾。如百鍊精金
最後入火。無復故金矣。學道至此。然後謂之百了
千當。甞觀百丈寶此金剛王久矣。未甞輕以示人。
一旦黃蘗輙嬰其鋒以眦睚一世。復用是以出臨
濟。佛法之盛實此老之力也。然以道德餘力綱紀
叢林。推原人情蘄合佛意。可以為萬世法。是故行
之後世得不弊也。愚謂其功不在制禮作樂下。昔
先儒有造慧林法席者。適觀僧飯井井。千百閴然
無聲。先儒曰。此三代之遺風也。其盛德休烈可勝
道哉。


䖍州西堂智藏禪師



師與大寂奉書至忠國師。國師問曰。汝師說什麼法。
師從東過西立。國師曰。只者个更別有。師從西過東
立。國師曰。者箇是馬師底。仁者作麼生。師云。早箇呈
似和尚了。尋又送書至徑山謁國一禪師。語載國一
章。僧問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祖云。
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得。問取智藏去。僧問師。師
曰。何不問和尚。僧曰。和尚教來問。師曰。我今日頭痛。
不能為汝說。去問取海兄。僧遂問海兄。兄云。我到者
裏却不會。僧舉似馬祖。祖云。藏頭白。海頭黑。祖一日
[001-0683b]
問。師何不看經。師云。經豈異耶。祖曰。然雖如此。汝向
後為人也稍得。師曰。智藏病。思自養。敢言為人。祖曰。
子末年必興于世。


寶曇曰。藏頭白。海頭黑。一語匊天下後世學者。如
透金剛圈。如吞栗棘蓬。曾不知大寂當時正是看
錮鏴著生鐵也。馬師大國楚也。遣使二老如聘虎
狼之秦。不為吞噬者幾希。藏公可謂使乎。使於四
方不辱君命者也。對李翱之問大寂。當為擊節。


京兆府章敬寺懷惲禪師



師因僧問心法雙忘指歸何處。師曰。郢人無污徒勞
運斤。曰。請師不返之言。師曰。即無返句。百丈和尚令
一僧來問。伺師上堂次。展坐具禮拜了。起來拈師一
隻靸鞋。以衫袖拂却塵了。倒覆向下。師曰。老僧罪過。
或問。祖師所傳心地法門。為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
非妄心。為是三乘教外別傳底心。師云。汝見目前虗
空麼。曰。信之。常在目前。人自不見。師曰。汝莫認影像。
曰。和尚作麼生。師以手撥空三下。曰。作麼生即是。師
曰。汝向後會去在。僧來遶師三帀振錫而立。師曰。是
是。其僧又到南泉亦遶三帀振錫而立。南泉曰。不是
不是。此是風力所轉。終成敗壞。僧曰。章敬道是。和尚
為甚道不是。南泉曰。章敬即是。是汝不是。


寶曇曰。南岳聞馬祖出世。遣一僧候之。問作麼生。
僧如其言。故馬祖有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
醬之語。南岳然之。今百丈驗其弟。惲公亦用此手。
[001-0683c]
故惲有老僧罪過之語。古人養子如養駿。平時過
都歷塊固巳熟其步驟矣。至是如不見者。數年中
心望其奔軼絕塵。使人察之。果然也。諦觀南岳馬
師用處如此。百丈惲公用處又如此。所謂大小淺
深之異。學者當自察之。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師因唐憲宗詔入內。於麟德殿論義。有一法師問。如
何是四諦。師曰。聖上一帝。三帝何在。又問。欲界無禪。
禪居色界。此士憑何而立禪。師曰。法師只知欲界無
禪。不知禪界無欲。法師云。如何是禪。師以手點空。法
師無對。帝曰。法師講無窮經論。只這一點尚不柰何。
師却問諸碩德曰。行住坐臥畢竟以何為道。對曰。知
者是道。師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安得知者是
道。有對曰。無分別是道。師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
一義而不動。安得無分別是道。有對曰。四禪八定是
道。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安得四禪八定是道耶。
眾皆杜口。師又舉順宗問尸利禪師。大地眾生如何
得見性成佛。尸利云。佛性猶如水中月。可見不可取。
因謂帝曰。佛性非見必見。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問。
何者是佛性。師曰。不離陛下所問。帝默契真宗。


寶曇曰。善知識其不八面受敵而能護法城者。未
始有也。愚觀國朝太宗皇帝垂示六問。當時學者
或不能對。後世善知識互為醻唱。意謂大檀越流
通此殊勝因緣也。說法。難事爾。古人猶有大眾威
[001-0684a]
德怖。況天威不違咫尺乎。善知識亦有德尊眼明。
平居法施雷動。有對人主而不能措一詞者。亦豈
偶然哉。今鵝湖被旨憲宗。賜對麟德殿與諸師問
答。游戲自在貫穿不窮。如上將軍不持一兵。直入
賊壘。䇿勳人主之前。真一代法施主盟也。其亦終
南政公之季孟歟。


伊闕伏牛山自在禪師



師與大寂送書與忠國師。國師問曰。馬大師以何法
示徒。對曰。即心即佛。國師曰。是甚麼語話。良久又問。
此外更有甚麼言教。師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
是佛不是物。國師云。猶較些子。師曰。馬大師即恁麼。
不審和尚此間如何。國師曰。三點如流水。曲似刈禾
鎌。師後隱于伏牛山。師一日示徒曰。即心即佛是無
病求藥句。非心非佛是藥病對治句。僧問。如何是脫
洒底句。師云。伏牛山下古今傳。


寶曇曰。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是馬大師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之旨。諸弟子中發明叵多。唯伏牛曰。即
心即佛是無病求藥句。非心非佛是藥病對治句。
僧問脫洒句。則曰伏牛山下古今傳。真得馬師骨
髓哉。青出於藍青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然後
為親出也。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



師示眾曰。心若無事萬象不生。意絕玄機纖塵何立。
道本無體因道而立名。道本無名因名而得號。若言
[001-0684b]
即心即佛。今時未得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踪
之極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夫
大道無中復誰先後。長空絕際何用稱量。空既如斯
道復何說。夫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
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禪德譬如擲劒揮空。莫問及
與不及。斯乃空輪無迹劒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
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禪德可
中學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
之無暇。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導師云。法本不相碍
三際亦復然。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鎻難。所以靈源獨
耀。道絕無生。大智非明。真空無迹。真如凡聖皆是夢
幻。佛及涅槃是為增語。禪德且須自看。無人替代。三
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璣不動亦
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師將順世告眾曰。
有人邈得吾真否。眾皆將寫得真呈師。不契。普化出
曰。某甲邈得。師曰。何不呈似老僧。普化廼翻筋斗而
出。師曰。這漢向後徹風顛為人去在。


寶曇曰。盤山肉案頭發明。歌鈴上徹去。真得法圓
滿自在者也。天縱之辯。如萬象中明月。眾山中須
彌。其自為高明不待㳂襲。後世因是而入流者。莫
知紀極。垂示大略有五。曰心若無事萬象不生至
學者勞形如猿捉影。一也。夫大道無中至道復何
說。二也。夫心月孤圓至復是何物。三也。譬如擲劒
揮空至始為道矣。四也。可中學道至更無餘事。五
[001-0684c]
也。不知者往往合而為一。遂至其言誵亂理亦稠
疊。學之者如墮網罟喪亂本真。愚甞於信心銘反
復論之。謂半偈可以了一生。全偈可以畢大事。今
於盤山亦云。


大光明藏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