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463 神鼎雲外澤禪師語錄-清-行澤 (master)


雲外禪師語錄卷第十四
侍者深如編


妄刻續燈諸錄說



僧問人王之嗣以長以嫡為正傳而庶出無不臣之
法王之嗣見過於師方堪傳授者也慨自禪燈世譜
之行而諸方所刻將十餘處各各自譽為正傳果孰
是而孰非乎師曰蟻垤培山而山不加大精衛填海
而海不聞枯適所以彰其暗短耳所以大慧云這些
子藥頭不問雲門下臨濟下曹洞下法眼溈仰下大
法若不明各宗其宗各師其師各父其父各子各子
只管理會宗乘熱大不緊夫古人創叢林立規矩其
志豈為欲已名之高掛傳燈以為榮乎為串習機鋒
語句求後昆之宗尚乎謀寺院鬧門庭祈子孫如閭
巷庸俗之所為乎蓋不忍眾生徇妄迷本我見熾然
各私其私結習纏縛流蕩生死故直引眾生令見無
私正大真實之性今乃昧其性而區區竊法門之名
以濟其私不知何所圖而為此也僧曰私刻固未必
行近有交結權貴上表章乞聖敕而刊定者是可行
乎否耶曰至道之在人心自有公是公非不可以機
巧矯偽者在如佛祖統紀續高僧傳豈非聖敕頒行
而非之者何限世史是非天子尚不能操其柄況道
脈乎昔楊大年內翰奉敕修纂傳燈猶且遍訪天下
墳菴草舍村落市廛一語片言皆所搜擇其手眼高
明收斥去取天下無有議其失千古無敢指其瑕者
蓋其法眼圓明大公無我之心千古聖賢之心也今
也正眼未明私情擾亂情好囑託賄賂私行本擬釣
譽名媚庸俗混宗派遂私情刻甫完而高人明眼呵
斥隨之矣則公是公非之在人心者不可欺也幽顯
神靈與夫天下後世又可以虛名情識而欺之乎夫
五宗鼎盛於唐波騰於宋宋祚之末四宗絕傳各有
[014-0324c]
定數不可強也四宗諸祖領眾匡徒豈無一二似今
時知識之輩而寧絕不以輕授非其種草之徒蓋識
法者懼決不肯以狐尾續貂慱一時之虛名誤後人
於無盡也今乃廣列非其種草於其後豈四宗諸祖
之所屑為哉況五宗本同一派一傳則血脈皆傳四
宗諸祖任一定之緣而不強以其道授之非其種類
之嗣其碩德高風亙古今而不絕者曷常絕乎中峰
廣錄曾荅四宗絕傳之問也曰聖人之道雖隱顯同
時亦由定分耳其時代延促人物盛衰化權隆替一
毫不能加損於其間昔吾祖未離西乾巳受般若多
羅預識此其可驗矣當青原南嶽未著之時五家巳
有定分矣五家方盛之頃修短之數安得無定分哉
特彼此昧略而不自知耳或謂臨濟道出常情為人
痛切機圓語活其煆煉人物速如反掌以故家聲久
遠不墜自餘反是宜乎其不永於世也此說不為誣
謗先哲臆斷是非亦乃昧天理之甚者然近代據師
位者不思等心垂化令法久住往往急於求嗣效閭
巷庸俗之所為以勢利相傾名位相誘物欲相勝情
妄相欺似此雖數千百傳繩繩不墜何益於理哉豈
惟無益實害之至也故月堂有日中灌瓜之喻石室
有鑽腋插羽之識具在典章不知何所圖而弗之顧
也如古之雲門得法於陳尊宿而宿使其終嗣雪峰
叢林逮今尊之又如慈受謁佛鑑蔣山室中有奇遇
欲易其所嗣鑑終卻之叢林猶歸美馬但恐我之道
不能廣被於人使異其所嗣何憾焉譬如分東家之
燈而照西室但取其破幽燭暗為美又安庸竟彼昧
吾燈之自來也耶曰然則正傳旁出之說無有乎曰
非無有也但非當世我見未淨之人各各自謀自刻
自譽自嫡而得正傳之名亦非先後付囑門庭鬧熱
之為正傳也自有至公無我之具眼英賢後起而判
[014-0325a]
定之觀其證悟機緣視其作用力量因材而篤豈容
加纖毫意見於其間哉正傳機用直截光明不乘言
不滯句自由自在殺活全提雷厲風行抽釘拔楔為
人之際不犯鋒鋩縱入水泥磅礡無礙此其所以為
正出也若夫旁出諸師明心見性直入靈源但其作
用多慈順理開示垂手接人左通右達著著截流引
導眾生令見佛性比全提機用略有差殊是以判為
旁出耳曰然則正傳只貴直截全提不涉理路耶曰
非然也若以不涉理路為正傳則傳燈所載如鳥窠
破灶俱胝打地等豈是有理路耶為什麼亦為旁出
若以說心說性有道理為旁出則龍樹馬鳴弘經造
論六祖壇經黃蘗心要等皆旁出矣當知正傳既不
在孤硬一機一境上亦不在無道理可行處但觀其
拖泥帶水處活潑潑地不滯一隅了無剩法這邊那
邊透徹無遺一句當陽全該理事說理說事稜縫全
消如大福人執石成寶如雞犀枕八面通同今人正
眼不明師資如鬥百草頭尾不知收放殺活不透牢
關渾侖吞吐不無相似語言細掬詳看旁出猶差萬
里皆由因地不真只欲會禪會說覓拂覓名元無決
定高遠真志撞著瞎眼宗師只圖一時鬧熱不顧遺
害無窮見學者稍具天資如籠生鳥一般生怕走了
別人家去不待其堅凝正念豆爆冷灰只要他會得
箇能轉動底許為得省發平常無事見印為末後功
急忙付拂付卷稱賞讚揚互相欺瞞互相諂諛記持
誦習傳院開堂人我愈深機械愈盛以祖宗招牌為
濟奸藏醜之具所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者雖
佛祖再生亦末如之何也巳矣法門大變日殆日甚
雖定分之使然亦含生之業感推此未常不涕下問
者於是作禮而退。


散話


[014-0325b]


圍爐次眾問天見水為琉璃人見為水鬼見為火話
此意如何答曰好箇入頭為甚不會眾請開示曰法
無定法隨機應現各各不同了之則物物成解脫之
門昧之則塵塵號生死之始不可執一以障真修水
本一物耳人見為之水天見為之琉璃餓鬼見為猛
火魚龍視為窟宅是果可以有定乎哉果可以無定
乎哉若果水也則天不應見為琉璃鬼不應見為火
矣蓋見水者定以水為真見指天鬼之見為妄見琉
璃猛火刀兵者亦然互相是非無有定止矣若能諦
觀離罪福緣畢竟何物不見釋迦老子曾為註破云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
來可說是知水亦非水琉璃亦非琉璃都盧喚作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斷四生路頭塞卻是非喉吻
了也而今吾人日用開眼合眼所見明暗色空人我
善惡等正與見水見琉璃無異第不知各各境界受
用如何耳若能直下掀翻有甚空華翳日。


友人有新嬰住持之任者告行而問以弘法立規之
要曰弘法莫妙於忘我化人必始於誠身何以言之
百丈巳前無住持事道人相尋於空閒寂寞之濱麤
食療形敗衣覆體當此之時寥如無法之可弘泊如
無生之可度規繩不設名利不沾同遊熙皞之天共
樂無為之化然而法以之而尊生以之而利故無弘
也乃其灼有以弘也至若近世摻行不軌而規條以
生名利競馳而住持斯立規逾多而叛逾眾法逾弘
而弊逾滋其故何哉蓋舉措煩而律巳之效薄耳是
以先德知其本之在巳也故勤律行以砥身循中和
以照物是以不行法而法行不化人而人化悅具道
而不敢違其言非冀功而勉善非畏苦而戢心蓋漸
染於至德薰蒸於聞見而不自知其然也故夫規約
之設所以鋤過而非以縛賢故化被五天名傳沙界
[014-0325c]
者豈有作而然哉真誠無巳之效之所化也故曰聖
人無巳靡所不巳其斯之謂歟子勉栴吾將拭目以
觀德化也。


有理學居士號赤城者以三教自負來訪與之坐而
話焉士遽問曰久聞和尚證最上乘融通三教肯綮
之旨可得聞乎曰山僧者裏一教且不可得何有於
三但就智量所見之大小不同所以無異成異耳士
曰然良久茶次士舉論語首章曰一部論語開章便
說箇時習二字若有一時不習即不得成熟矣曰時
習二字不得草草看過當知居士與山河大地俱出
不得這箇時字剎那流入心想情識便是虛度時光
豈時時習學之謂哉士曰三教釋氏理勝於孔老而
終不若孔子之實用吾所願則學孔子也曰居士所
言大有矛盾夫釋氏理既勝於二氏天下豈有無理
之用無用之理哉又云願學孔子是踐跡而行善人
且不能及而況能入孔子之室哉夫孔子之日用事
事恰當皆其生平精神無滲漏處得來若有心要去
學他便是鸚鵡學人語相似蓋他是無思無慮隨緣
應現不期然而自恰好豈是你勉強學得的士曰然
則三教之理同若是乎曰我暫如此說你便向這裏
作解若全收則非但孔老之教乃至諸子百家無不
同承此理恩力若剖析真偽大有逕庭烏得混而一
之哉居士四大師既言不同必須一一明示弟子輩
方能折服不然其何以辭過高嬌勝之議也曰固也
吾將語汝以古德之明辨也天古人之辨三教其不
同者固多今略舉其十以塞子之疑凝耳一始與無
始異謂我釋立生滅因緣無定初始儒道二教有太
初太始為物之先物自造化因緣為萬法之本興滅
由人其不同者一也二氣非氣異我教以心為法本
萬行憑緣老子以氣變為神無為自化自化則無修
[014-0326a]
無習棄智絕聖為教憑緣則必假修成萬行會本修
則無修此其不同者二也三有三世無三世異我教
以稟質色心靈爽相續隨緣起滅三世遷流儒老以
聚氣為生散氣為死死則歸夫天地不續不存既止
一身寧知三世此不同者三也四習與非習異釋教
以善惡由業愚智習生故多劫熏修靈智玄妙二氏
以善惡由分愚智自天稟純和則至聖至神稟渾濁
則為愚為暗縱言慎習止在一身豈說積功能資他
世此不同者四也五稟緣稟氣異我教以萬象森羅
並由緣起二家以富貴吉凶氣命所由稟氣者豈可
更易稟緣故廣勸增修此不同者五也六內非內異
我教以天地萬物內識變生二家以人物蝡動皆由
天地所變在我則可變染令淨所變由天則任彼高
低此不同者六也七緣非緣異我教以四相遷流浮
虛變滅皆由緣力非謂自然二氏以日化月移趣新
更故力負自爾非由我心此不同者七也八天非天
異釋教以果報因緣宗源斯二一者苦集二者滅道
滅道者不住不染離斷離常高出空有之巔迥脫生
死之外苦集者因心迴轉逐業高低往來六趣之中
留連三有之內是以厭乎苦者斷乎集忻乎滅者修
乎道孔老以吉凶禍福派流為二二者天地也地之
所為可得絕故謀未兆而散脆微天之所為不可
逃故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以安乎天者棄乎人絕
乎聖者從乎道此其不同者八也九染非染異老子
以仁毀於道絕仁而道自停不在於為也欲害於性
去欲而性自得不在於修也利累於生屏利而生自
成不在於益也禮出於亂棄禮而亂自除不在於作
也理由於道有道而理自至不在於聖也得在於時
時來而位自成不在於事也是以不求而自得不為
而自成為之必敗求之必失此老氏之教也我宗以
[014-0326b]
善為福道之本修善而受福人天不善為惡道之根
積不善而沉淪三苦慈為無害之路欲為生死之源
絕欲而生死必除修慈而壽命必永是以為善者必
得不為善者必失離欲者必昇不離欲者必墜此釋
氏之教與二子之教不同者九也十歸別歸異我教
以生死苦也從妄想生貪愛垢也因無明起因無明
故可剪可除從妄想生可塞可拔以其性假體妄故
息妄而證涅槃棄假而歸智覺於是控御一乘浮航
六度出生死苦海入火宅樊籠巋爾圓明混境智而
雙寂湛然常樂與虛空而並存此釋教之所歸也老
氏以生死命也悉是道之所為賢愚性也悉是天之
所為天與不可逃道為不可悍知天道不可逃悍者
則能安處生死而守全性情情性全而天不壞死生
處而道不虧道不虧則悅惡之慮消天不壞則喜怒
之心滅於是出囂塵之域埋道德之鄉理孤邵於寰
中神獨凝於方外澹然玄寂而累害不能干泊爾無
為而邪氣不能襲可以長生可以盡年此老氏之所
歸也所歸既異發軫復殊相去渺然豈堪同論此其
不同者十也然孔氏之教主乎世內釋氏之教專主
出世而旁通世內則所見有淺深之不同施設之各
異而其以利物安民之為務則一也胡可得而輕議
之哉子勉栴毋混慢於是居士嘸然曰吾乃今而知
北海之不可以望洋盡也微吾師之遇幾以河海之
見傲然一生也謝之矣。


客有問曰古來大老如中峰等尚云參究缺於悟明
今時插腳叢林率稱悟道而互相謗毀同室操戈致
令末流愈熾外教騰譏果孰是而孰非乎應之曰此
非我之所能答亦非子之所能知也汝但專精體究
一朝桶底脫落時是非自現不著問人也客曰乞師
略陳梗概俾知信向之方耳曰山僧這裏總不見有
[014-0326c]
古今迷悟況有是非可指陳哉若向這裏撒手便行
方知山僧嘮呾巳甚客再四請示因諭之曰夫中峰
諸老之不悟如金不博金水不洗水不似爾等之盲
無智眼為不悟不知也子不見仰山道悟則不無爭
奈落第二頭何今人之病正在以悟為窠臼而未到
無悟無證之實地耳至若是非謗譽全未可憑何則
以偏見分明作決定解之人各以同其局量所搆者
為是順意則喜譽艴懷則恚譏各由習種使然念念
變異而不自知其非也以不自知故聞讚則為喜風
所飄聞毀則為恚地所礙由斯取執故曰無明生滅
熾然人我角立智者了知意下丹青本無所有故主
宰不興塵塵自在憐彼癡迷枉自纏縛耳經云念彼
觀音力還著於本人者正此意也蓋觀音力則無受
自在之力而彼念念自生繫著豐非還著於本人哉
究而論之既無可取可捨之相又豈有不可是不可
非等可論哉若於此放身捨命則知古今凡聖等事
盡是汝屋裏閒家具耳。


居士問師言法無定法是則菩提然則聖人遊戲神
通六度萬行豈不枉為蓋以眾生即非眾生故也答
曰只為一切法各各無定相故可神通變化地可為
水水可為地水火刀毒亦復如之且如凡夫界中現
見酥蠟銅鍚得火即消為水水得寒為冰石汁作金
金敗為銅或復為石是堅軟無定相也有情亦爾善
可為惡惡可為善故菩薩知萬法無定相用神通力
而改變化度之是實非虛不同外道邪通衒惑不可
一切撥為小乘自招過咎蓋大士神通由離五欲得
禪定有慈悲不住定相而為眾生現諸希有令心淨
故多得度故所變諸物隨念現前於六塵中任意自
在於好能離於醜能樂又能離諸好醜想行捨心等
故菩薩得是神通遊諸佛國非有為也。
[014-0327a]


世出世間無非一大爐鞴上至諸佛下至地獄各各
平等受用無是無非無得無失愚者不了於中妄自
囚執取之捨之枉成限量隔礙不通殊不覺平等性
中無如是事但能念念不昧隨高就下入世出世無
不合宜未得如是便礙滯不通礙滯不通處即爐鞴
也若能返照借苦樂緣千煆萬煉自然無法不通無
理不透故住山有住山之煆煉涉世有涉世之煆煉
乃至若正若邪若定若亂名色所該無不皆爐鞴也
既然如是想念徒勞固必既無喜憂自寂逢聲遇色
谷響雲過則塵塵無非佛國步步盡證遮那苦樂爐
鎚夢中佛事耳。


友人習講者閱華嚴大疏而不明文即是字字即是
文義因告之曰疏不云乎名詮諸法自性句詮諸法
差別文即是字為名句之所依不能詮自性及差別
故又文能顯義而體非顯字者無改義又是功能功
能即體故言文即是字字即是文或字為初首即多
剎那聲集成一字集多字為所依次方成名詮諸法
體多名巳後方成句身詮法差別也如今不必多只
要識取最初一字從何處得來何等省力。


閱瑜伽論第八十一云諸契經體略有二種一文二
義文是所依義是能依此二總名一切所知境界即
依於六文顯於十義六文者名句字語行相機請十
義者地相作意依處過患勝劣所對能治略廣也此
明教義相成若不詮義教文何用故通取所詮為經
體云以余觀之凡可表義理者皆為教體如禮拜是
敬義罵詈是瞋義等乃至世出世間若善若惡諸佛
皆即以之為佛事如淨名經廣明者是名入一切諸
佛法門若入此門便知佛土本是就應之義好惡在
彼於我何殊所貴唯應生之寄耳既語默動靜皆說
則見聞覺知盡聽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依言說況
[014-0327b]
華嚴性海雲臺寶網同演玅音毛孔光明皆能說法
華香雲樹即法界之玅門剎土眾生本十身之正體
所以云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到這裏喚什麼作
禪又喚什麼作教合之且為增語岐之為二者寧可
哉。


淨業者宿問弟子會參雲棲受念佛三昧近閱華嚴
合論謂文殊是本心擇法妙慧普賢是諸佛無作行
願毘盧世尊是自體天真之佛人人本具不必更求
生淨土此意如何答曰子但誦其文而不究其實耳
且就子身以明之如子之畏生死苦而出家學道豈
非汝不動智佛而能之乎知萬法之唯心而不住於
心相乘念佛之方便以自煉自融豈非汝之文殊擇
法妙慧乎不離本智而念念度諸流識入薩婆若豈
非汝之普賢無作行願乎若行若慧皆不離本性天
真非毘盧佛乎日日增進漸漸證明如魚飲水冷煖
自知者非五十五位乎究竟融通津梁無盡非佛後
普賢乎豈息心滅念如木如呆而後為無作執空取
靜而後為無相起心動妄而後為揀擇哉且彌陀願
力攝受世尊勸誠叮嚀正自性力加持隨根器而三
輩往生是所謂佛種從緣起耳又何疑焉蓋眾生本
有佛性是正因以其無力不守自性故隨緣緣淨則
淨緣染則染如鏡之本光隨磨瑩之緣而淨現隨垢
染之緣而光昏瑩非外來昏非內發皆隨緣現不可
不知也。


有僧在旁進曰宗門上士頓悟直超佛祖不立何淨
土之可生乎余曰佛祖二字乃對治眾生之名句眾
生取相外求是以古人直下毒手呵其妄見破其著
情豈可作呵罵佛祖會死在句下而漸入邪徑也此
等說話如大火聚不容藏身汝若能直下翻身頓脫
窠臼四楞蹋地迥絕依倚逆用順行皆為佛事終日
[014-0327c]
作而無作終日生而無生念念與彌阤同現而無能
所之痕塵塵任運利生而無生相可得是為真實念
佛何妨親近如來遊戲神通淨佛國土若果宿根純
熟淨盡無餘萬死千生了無侵蝕愛風惡境無怖無
忻火獄冰河優游受用則處處道場塵塵佛國何須
更勸往生如或煩惱根深習情流注雖信自心佛性
爭奈現行依然麤重之愛見猶存微細之業流易染
不棄一生之操履恐貽隔陰之深憂是在諸公之自
揣何如耳。


孚公問祖師云忘機即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盛若全
無分別與斷見何殊曰以分別取相不得實相知有
限量也若不取相無所分別則得實法得實法故能
知一切眾生心心數法無有罣礙故名正偏知也雪
峰云世界闊一丈火爐闊一丈正明無戲論故離取
相故順逆縱橫無非真實若著因緣則正法亦成邪
見不著因緣即說無常了知即苦苦即無我無我即
空乃至一切法義悉入諸法空諸法空即實相也如
音聲語言分別本末觀其實相知音聲語言念念生
滅音聲巳滅而眾生憶念取相念此巳滅之音作念
謂罵謂讚而生悅惡心若知音聲生滅如響又如鼓
聲無有作者無作者故則無住處畢竟空故但誑凡
耳是名入音聲陀羅尼乃至諸陀羅尼三昧門等皆
如是也。


往迤𨓦行腳時猶及見有孤峻直諒之友曰遺聞上
座者其為人峭直清高俯視今時于千古而獨上混
於眾漠如也常遁跡於叢社居不過月輒遠徙以故
人莫能蹤跡之余客遊酉湖得之於鳳林煙柳間邂
逅一見神韻超然迓以同遊則欣然就舟呼茶酌公
公亦無拒飲啖之外毫無一語余益奇之抵暮邀歸
草廬即曰諾問有行李乎曰無之曰有所蓄書藉乎
[014-0328a]
曰何處不有要蓄作麼曰杖笠衣缽聻曰昔有之今
施卻矣因笑曰觀子所問皆粉囂之士非吾友也遂
欲登岸余慚謝而止同居月餘無日不譚無譚不快
生平領益當屈指首公一日偕遊山徑間見暮霞燦
爛倒影射波長光煜煜因撫掌大笑曰也大奇也大
奇不可以不遊余行矣遂去杳不知其所終。


余誅茆於匡山之明季而四方大亂米價踴倍囊笈
蕭然同居者皆託緣以去未幾有僧無生者來願為
余司樵圃余奇之時木陳和尚住黃岩余過訪留三
宿而後返則所謂無生者巳傾菴倒篋負之而趨矣
因題一詩於壁云屢朝無米噉山蔬務行癡人起惡
圖空卻菴中諸所有剛剛贏得一身孤友人過而見
之因大笑俄而傳至圓通有牧子上座客居於此聞
之嘆曰噫山高夜冷何堪際此乃解一衲寄余附之
以偈曰夏日炎炎送衲頭料應笑倒老風流道人非
不知時節廬阜山深別有秋余受而和之曰一偈媒
交會未面解衣遠寄病同流相知不必重相見千里
常同月下秋是年冬牧公竟寂於黃岩至次年夏曬
書次得其遺筆於笥中因書此以誌高誼。


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並無些子灣曲只貴
直下承當若肯承當無有不成之事故承當大者心
量愈大識見愈精承當小者見量亦小皆由心現不
可不知譬如做知縣者承領一縣之事則有一縣之
局量善惡利弊自然察知領知府時則有一府之心
量如是乃至地位愈高而心量愈大乃至承當國王
金輪聖主梵王諸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祖無非各各
自肯承當而巳矣故博地凡夫心量大者便肯承當
佛祖擔負其心以為盡虛空遍法界並無一法實有
一切眾生皆我心內之眾生我應度盡若有微蟲眾
生不得度者則是我心中一事之未了十方諸佛皆
[014-0328b]
我心內之佛我應承事供養勸請轉法輪利群有乃
至情與無情若凡若聖皆我心內之事有絲毫不得
其所者是我之怠慢因循耳故云道遠乎哉觸事而
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是故
一切大小事業必先認得題目分明然後行文自易
所以古今佛祖聖帝明王乃至百工技藝才有一念
承當皆自能善用其心占其地步取其截徑討其精
微也若不肯直下承當則三心二志或作或輟莫道
性命大事出世聖因則些小技藝亦終於無成而巳
矣。


俗官問死者人之所必不免而釋氏以了生死為言
性者人之所不可見而釋氏以見性為旨乃至因果
報應輪迴之說實有是理乎抑將借此以警愚民也
答曰是皆含生日用本然之理實語非虛居士自不
察耳夫死元於生生元於情情元於性性本無生焉
得有死而謂死者人之所必不免豈至論乎蓋性者
本也情者發於性而牽於習者也末也末不離本而
本徹乎末如波不離水水本徹波水不淨由波不寧
性不見由情不息妄情息而性自見不可以有無推
測也嗟夫群生之所以沉淪生死而莫知其所以然
者情為其封而性莫之悟也性莫之悟故觸向皆迷
情為其封而念念成業業愈深而情愈重性愈迷而
執愈深不思父母所生一塊頑肉未認作我時是何
境象即今去來動止步步不離是箇什麼肉塊爛卻
性命何居這段因緣豈宜不究而剌頭糟粕咬嚼古
人死語以當學問碌碌利名與蠢蠢群生同受六道
輪迴之苦有志之士甘如是乎且子今方壯時幼巳
過而老未來是今念念巳成三世矣而謂之無過去
未來之身世可乎又子今心心不住念念流轉輪迴
之因也四生六道輪迴之果也既迷法性認物為我
[014-0328c]
而謂之無輪迴得乎輪迴之境由情習善惡之所感
冥然與其髏相應不期成而自成此本然之理也而
謂之無報應可乎又將來之苦樂由今之所以修今
之窮通由巳往之所習可不辯而明矣謂之無因果
可乎居士曰旨哉久積之疑冰釋矣。


僧問教中云生死因十使而有乞和尚慈悲曲示以
斷疑根答曰經言十使者一身見二邊見三邪見四
戒取五見取六貪七瞋八癡九慢十疑凡夫迷理妄
執相續不出生死皆由此十如世公吏隨逐罪人名
之為使曰此十使者如何得去師曰內既無應外不
能為由眾生執有我見故外為六塵所劫我見若空
六塵何害昧正理而執斷常謂之邊見若能了知三
世因果五陰相續念念新生故非斷念念遷變故非
常離此二見故名中道三邪見謂謗無因果斷正法
因罪浮十惡四戒取有二一者以持戒修定為真道
二者不悟正理妄立是非五見取者以執世間有漏
善為道即名戒取若執為勝名見取如持戒執為清
淨名戒取結謂所執為真實餘皆妄言名見取結此
見堅執非聖慧力不能捨離能使眾生速入生死極
有力故名五利使六貪使謂愛自身他身妻子田宅
等或愛善法乃至愛佛菩提等依圓頓宗皆名為使
七瞋使謂惱憾嫉妒不悅等瞋能離慈重於貪欲如
經廣明八癡使謂癡暗之心邪心分別無正慧明故
曰無明能觀無性方得漸除九慢使有八一慢謂執
我見稱實勝彼等二大慢處處自謂為大等三慢慢
謂於上境稱巳勝彼過最重故四不如慢謂實不如
人而謂差不多等五傲慢不敬長上等六我慢於色
心無我法中執我自高此最難除觀理聖賢我見分
斷七增上慢於出世法中起心生慢未得謂得等八
邪慢謂無德惡人自高凌物等十疑使有二一疑事
[014-0329a]
如見樹疑為人及一切法不明而疑等大乘謂為暗
妄心招變易生死故名為使小乘不知故不名使二
疑理為疑自善根疑師疑法等障決定心學道故此
之十使上下皆有斷有難易見惑難識而易斷貪等
四使易識難除若能觀學無我初見理時即名初果
若總觀諸法皆假無性不見我人一念之中斷八十
八使即名見道若鈍根觀四諦次第漸斷八十八使
若就一人以論迷心唯是五見及疑愚者難識唯知
厭貪瞋癡慢而於我心及執戒等不知是病故名利
使智者直觀身心生滅分見無我煩惱薄時即知觀
智是斷德心中六使自無謂知色心生滅非人則無
我心邊見自斷以觀見理識聖道故正信無疑邪見
自斷觀慧是道戒定但是疏緣戒取見取自斷是故
六使難識易斷以難識故無始來迷以易斷故悟理
則盡不同貪等易識難斷以易識故人多不執以難
斷故那含亦有以貪等別緣事起唯妨修觀非親迷
理故諸小聖雖有貪瞋解理無疑是故智人唯修觀
慧除迷入道以無妄取故若不學解恒迷正道雖修
善法不除邪執反起謗諍故經云在家由取五塵故
相鬥諍出家由取諸見相鬥諍也是以宗門上士直
究心源心源既達則法法同歸即此身心是自由人
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一印頓圓拈一機即千機頓赴
舉一句即萬句齊彰何有五蓋十使之可斷哉。


俗士問我於禪宗實深信慕但不信今時知識有真
悟道者答曰此正居士之所以為深信也士网測曰
夫古今知識出世皆非欲人之信彼也以彼實無可
信故若有可信是自欺誑亦欺誑眾生豈有佛祖聖
賢而作如是心行乎士曰恁麼則弟子之惑滋甚若
不欲人相信出世何益種種勸化令人起信無乃為
佞耶曰非佞也善權巧便令人生善而實無善可生
[014-0329b]
令人滅惡而實無惡可滅以善惡性本自空無所有
故以無所有而得證眾生方起希有心若實有決定
佛可成決定祖可作決定善知識可信決定煩惱可
斷眾生可度者當知皆是妄語非真善知識也真知
識者只是各人自己自己是佛祖之母能成一切能
壞一切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一剎那間透入十
方國土隨處說法方便利生皆影像無實事為甚麼
如此只為自信自己更不信有纖毫古今凡聖迷悟
是非等故有此大力也居士果能如是自信則天下
知識到與不到盡皆委悉又何有法門之可信古今
之差別乎士曰弟子焉能如是但因世俗愚夫見僧
有過而并高明盛德開示亦并不生信心故發斯問
曰大林中固多不材之木大海中殊多不善之魚況
佛法衰微之際焉無邪頑寄我以偷安耶夫賢父兄
尚不能必賢其子弟況群居索處綦布星分而能一
一得明師友諄諄誨責之乎縱有師友而種性偏邪
亦付以末如之何而巳矣若因此輩而退失善心則
亦善根微小薄福無智之人耳。
雲外禪師語錄卷第十四終
[014-032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