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64 續古尊宿語要目錄-日本-道忠 (master)


No. 1317
續刊古尊宿語要目錄 龍華新寫




* 天集 總八十七丈

* 臨濟序一丈二十九板藏古卷四
* 汾陽昭六板藏古卷十
* 瑯琊覺三板藏古卷四十六
* 慈明圓一十二板藏古卷十一
* 翠巖真六板
* 黃龍南三板
* 死心新五板
* 晦堂心三板
* 泐潭英二板
* 兜率悅二板
* 草堂清四板
* 靈源清三板
* 湛堂準五板
* 長靈卓三板
* 地集 總八十七板

* 法眼益一板
* 雲門偃一十一板藏古卷十五至十八
* 法昌遇五板
* 雪竇顯四板
* 天衣懷四板
* 曹山寂五板
* 投子青八板
* 芙蓉楷六板
* 真歇了三板
* 宏智覺九板
* 古巖璧八板
* 天章楚一板
* 真淨文一十四板藏古卷四十二
* 隱山璨四板
* 妙湛慧二板
* 金粟智二板巳菴深附
* 日集 總八十七丈

* 楊岐會四板藏古卷十九
* 白雲端一十八板
[001-0344b]
* 保寧勇一十三板
* 五祖演一十二板藏古卷二十至廿二
* 南堂興一板
* 佛眼遠七板藏古卷廿七至卅四
* 圓悟勤一十九板
* 開福寧三板
* 佛性泰四板
* 月菴果三板
* 復菴封三板
* 月集 總八十九丈

* 佛心才六板
* 山堂洵九板
* 別峯珍九板
* 雲蓋本六板
* 虎丘隆二板
* 應菴華十八板
* 密菴傑五板
* 松源岳九板
* 曹源生四板
* 鐵鞭韶四板
* 破菴先六板
* 笑菴悟二板晦翁明附
* 無示諶三板
* 心聞賁四板
* 慈航朴二板
* 星集 總九十二丈

* 大慧杲七板
* 晦菴光四板
* 此菴淨九板
* 懶菴需一十五板
* 佛照光八板
* 誰菴演四板
* 遯菴演七板
* 竹原元四板
* 蒙菴岳三板
* 石菴玿六板
* 退菴先六板
* 混源密五板
* 空叟印四板
* 木菴永五板
* 柏堂雅五板
* 辰集 總八十六丈
[001-0344c]

* 雪堂行一十板
* 竹菴珪八板
* 晦菴光三板
* 別峯印一十三板
* 退菴奇一十板
* 東山空七板
* 廣鑒瑛九板
* 水菴一三板
* 別峯雲一十六板
* 或菴體七板


右天地日月星辰六策目錄畢


續古尊宿錄目錄濃州細目鄉臨滹山大仙寺所藏



享保七年。壬寅之秋。濃州北方邑。慈溪寺享宗和尚。輪住于妙心。與忠交承。忠預告慈溪。請借大仙
本。七月廿六日。享宗和尚。親持來附余矣


天集 總八十七丈



* 臨濟慧照禪師語序一丈廿九丈 卷一摺題 古天一至廿九
* 汾陽昭禪師語六板 同 古天卅至卅五
* 琅琊覺和尚語三板 同 古天卅六至卅八
* 慈明圓禪師語十二板 同 古天卅九至五十
* 翠岩真六板
* 黃龍南三板
* 死心新五板
* 晦堂心三板
* 泐潭英二板
* 兜率悅二板
* 草堂清和尚語四板 卷一摺題 古天七二至七五
[001-0345a]
* 靈源清三板
* 湛堂準五板
* 長靈卓和尚語三板 卷一摺題 古天八四至八六


長靈終題續開古尊宿語要集第一


大仙本。草堂長靈摺題。有七十二八十四等。其脫翠岩等八家明矣。以八家紙數填之。則能脗合摺


又長靈終。題續開第一。則此本亦天集。盡于長靈。全同心華本。次南泉巳下別卷也。余下辯之


地集



* 南泉普願和尚語十二板 全卷摺題 南泉
* 投子和尚語十四板 同 投子
* 睦州和尚語十八板 同 睦州
* 趙州真際語上二十板 同 趙上
* 趙州真際語中十四板 同 趙中
* 趙州真際語下十一板 同 趙下


右總八十九丈 鼓山本撰第一卷



* 首山念和尚語二十板 全卷摺題 首山
* 葉縣省禪師語二十一板 同 廣教
* 神鼎諲禪師語十六板 同 神鼎
* 承天嵩禪師語九板 同 承天
* 石門慈照鳳巖集十七板 同 石門


右總八十三丈 鼓山本撰第二卷 但本撰
首山前。有南院顒。而大仙本脫。


又大仙本。次第顛倒。今依鼓山本撰目錄正之。
其目錄。心華本天集首載今依雜華本移于正集首


大仙本。以葉縣石門趙州總八十三丈加天集。以首
[001-0345b]
山神鼎臨濟承天南泉投子睦州百十九丈。題裱紙
為地集。
蓋大仙本。元失地集。又天集中脫八家。
遂以鼓山本撰第一冊第二冊。填天地之闕而
巳。摺題。亦異天集日集等。可知。


相國本。自法眼益到金粟智。十六家。為地集。大
仙本全脫。


大仙本。自南泉願到石門聰。總九家。相國本全
不收。九家皆在今刊古尊宿錄。固鼓山本撰者。
而非續錄。不可加於續古尊宿錄也。


日集 總八十七丈日月二集與相國本全同


首題續刊古尊宿語要第三集目錄 



* 楊岐會禪師語四板 卷一摺題 古日一至四
* 白雲端和尚語十八丈 同 古日五至廿二
* 保寧勇禪師語十三丈 同 古日廿三至卅五
* 五祖演禪師語十二丈 同 古日卅六至四七
* 南堂興和尚語一丈 同 古日四八
* 佛眼遠禪師語七丈 同 古日四九至五五
* 圜悟勤禪師語十九丈 同 古日五六至七四
* 開福寧和尚語三丈 同 古日七五至七七
* 佛性泰禪師語四丈 同 古日七八至八一
* 月菴果和尚語三丈 同 古日八二至八四
* 復菴封禪師語三丈 同 古日八五至八十七


月集 總八十九丈


首題續刊古尊宿語要第四集目錄 
[001-0345c]



* 佛心才和尚語六板 卷一摺題 古月一至六
* 山堂洵禪師語九板 同 古月七至十五
* 別峯珍禪師語九板 同 古月十六至廿四
* 雲蓋本和尚語六板 同 古月廿五至三十
* 虎丘隆和尚語二板 同 古月卅一至卅二
* 應菴華和尚語十八板 同 古月卅三至五十
* 密菴傑和尚語五板 同 古月五一至五五
* 松源岳禪師語九板 同 古月五六至六四
* 曹源生禪師語四板 同 古月六五至六八
* 鐵鞭韶和尚語四板 同 古月六九至七二
* 破菴先禪師語六板 同 古月七三至七八
* 笑菴悟和尚語二板 同 古月七九至八十
* 無示諶和尚語三板 同 古月八一至八三
* 心聞賁和尚語四板 同 古月八四至八七
* 慈航朴和尚語二板 同 古月八八


星集 總九十二丈星辰二集依大仙本寫 興聖寺本闕


賾藏主云云


首題續刊古尊宿語要第五集目錄 



* 大慧杲禪師語七板 卷一摺題 古星一至七
* 晦菴光狀元語四板 同 古星八至十一
* 此菴淨禪師語九板 同 古星十二至二十
* 懶菴需禪師語十五板 同 古星廿一至卅五
* 佛照光和尚語八板 同 古星卅六至四三
* 誰菴演禪師語四板 同 古星四四至四七
[001-0346a]
* 遯菴演和尚語七板 同 古星四八至五四
* 竹原元菴主語四板 同 古星五五至五八
* 蒙菴岳和尚語三板 同 古星五九至六一
* 石菴玿和尚語六板 同 古星六二至六七
* 退菴先和尚語六板 同 古星六八至七三
* 混源密和尚語五板 同 古星七四至七八
* 空叟印禪師語四板 同 古星七九至八二
* 木菴永和尚語五板 同 古星八三至八七
* 柏堂雅和尚語五板 同 古星八八至九二


後附南泉和尚名普願云云


辰集 總八十六丈


首序敬覧 晦室老人云云


首題續刊古尊宿語要第六集目錄 



* 雪堂行和尚語十板 卷一摺題 古辰一至十
* 竹菴珪和尚語八板 同 古辰十一至十八
* 晦菴光禪師語三板 同 古辰十九至廿一
* 別峯印禪師語十三板 同 古辰廿二至卅四
* 退菴奇禪師語十板 同 古辰卅五至四四
* 東山空和尚語七板 同 古辰四五至五一
* 廣鑒瑛和尚語九板 同 古辰五二至六十
* 水菴一禪師語三板 同 古辰六一至六三
* 別峯雲和尚語十六板 同 古辰六四至七九
* 或菴體禪師語七板 同 古辰八十至八六


尾題續開古尊宿語要集第六
[001-0346b]


右大仙之本盡于此。總五百八十四張。


相國寺心華院。舊藏續古尊宿錄。余甞訪芳渚和尚
於大光明寺。得覧之。渚寂後。繼席者亦亡。余語京北
興聖伯瑛和尚。以是事。瑛曰。余曾就芳渚借之。寫得
秘珍焉。余喜請之謄寫。其本闕星辰二集。余疑懶廢
矣。享保七年壬寅之冬。雜華院別源座元。贖獲古刊
正續古尊宿錄。而示余。其本每卷有心華所藏之印。
余為之慘然。其續錄闕星辰二集。乃知瑛之不寫。為
元本脫。非懶廢矣。


余適借濃州大仙寺本。別源轉借
補寫星辰二集。余亦依心華本。完補大仙本地集全
天集半之逸者。


余亦以謂其正錄雖皆北藏古尊宿
錄所收入。然是鼓山本撰。足見舊面。遂借雜華本畢
寫功矣。


於是乎雜華龍華。各得古撰正續古尊宿錄。
豈不為奇哉。豈不為快哉。    道忠 識。



大仙本天地二集目錄顛倒



* 天集 百十一丈

* 草堂清四板
* 汾陽昭六板
* 瑯琊覺三板
* 慈明圓十二板
* 長靈卓三板
* 葉縣省廿一板
* 石門慈照十七板
* 趙州上二十板
* 趙州中十四板
* 趙州下十一枚
* 地集 百十九丈

* 首山念二十枚
* 神鼎諲十六板
* 臨濟照序一丈廿九板
* 承天嵩九板
* 南泉願十二板
* 投子十四板
[001-0346c]
* 睦州十八板





龍華所藏 古宿錄 與鼓山舊撰本對挍者



* 睦州在第六
* 首山在第八
* 石門在第九
* 承天在第十
* 南泉在第十二
* 趙州在十三十四
* 葉縣在廿三
* 神鼎在廿四
* 投子在卅六
巳上總九家在大仙續宿中。
龍華新寫 續古宿 天集全寫未得挍 大仙本脫此八家
* 翠巖真六板
* 黃龍南三板
* 死心新五板
* 晦堂心三板
* 泐潭英二板
* 兜率悅二板
* 靈源清三板
* 湛堂準五板
巳上廿九板


俟得別本挍讐。


龍華新寫 續古宿 地集 寫與未寫並未挍


地集未寫者



* 雲門偃十一板
* 雪竇顯四板
* 曹山寂五板
* 真歇了三板
* 宏智覺九板
* 真淨文十四板


巳上未寫者。四十六板 大仙本全脫地集。


後皆得心華本。挍於未挍。寫於未寫。完全無
所闕。

No. 1317-A



師諱義玄。曹州南華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頴異。長
[001-0347a]
以孝聞。及落髮受具。居於講肆。精究毗尼。博頤經
論。俄而歎曰。此濟世之醫方也。非教外別傳之旨。
即更衣游方。首參黃檗。次謁大愚。其機緣語句。載
于行錄。既受黃檗印可。尋抵河北。鎮州城東南隅。
臨滹沱河側。小院住持。其臨濟因地得名。時普化
先在彼。佯狂混眾。聖凡莫測。師至即佐之。師正旺
化。普化全身脫去。乃符仰山小釋迦之懸記也。適
丁兵革。師即棄去。太尉默君和。於城中捨宅為寺。
亦以臨濟為額。迎師居焉。後拂衣南邁。至河府。府
主王常侍。延以師禮。住未幾。即來大名府興化寺。
居于東堂。師無疾。忽一日攝衣據坐。與三聖問答
畢。寂然而逝。時唐咸通八年。丁亥孟陬月十日也。
門人以師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勅謚慧照
禪師。塔號澄靈。合掌稽首。記師大略。住鎮州保壽。
嗣法小師        延沼 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