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92 無依道人錄-清-徐昌治 (master)


無依道人錄卷下
武原無依道人徐昌治覲周甫著
南村釣雪氏僧鑑刪定門人弘量記錄


五燈嚴統序



粵自三教行而禪道至今日甚盛矣然禪統至今日
漸淆矣費隱本師有殷憂焉去秋未赴徑山時九月
既望自福嚴抵禾招余同詣雲間館于小崑山房與
士材李居士將舊本五燈推詳授受根究來繇抉從
前之疑窟訂向後之信傳光明正大為開闢來佛教
流通一大準則至洞宗如淨以後非無續刊然而影
承響接較儒家之魯魚亥豕更甚流而至評唱訓詁
之差訛咸得竊名正統殊增浩嘆余三人矢公矢慎
溯源析流採集五卷皆百禪師苦心遍索手錄成帙
者比時深憂任事無人募資乏力余目擊心賞慨焉
擔荷束卷南還輸金購梨鳩工寫劂旋到金粟與百
師又加釐剔親為較讎朝催暮逼至春初竣業而後
喜可知也共前翻刻計二十五卷總顏曰五燈嚴統
茲秋孟徑山老人寄士材序文至閱之朗朗揭日足
令售贗鼎者緘口余不諳且不文竊於命名至意不
能嘿嘿而處於此何也西竺五印禪脈也東旦五葉
禪宗也一分為五雖百千萬億會歸一元則正統當
覈五殽於一則建幢立法漸至不可思議則閏統當
稽況別戶分門慮不無長短簧鼓則合而分分而合
之統當辨夫覈也稽也辨也皆嚴也嚴與刻相反而
毋縱毋濫非我是人非以為嚴余幼習儒曾選刻歷
朝鑑燦典則芳摹經書二指行世可不負儒長而從
佛未登賢書之籍先廁密室之名亦為選刻諸經指
[002-0340c]
南高僧摘要醒世錄法華經卓解金剛經會解數集
今費老人與百禪師前引後接左挈右提事事相扶
心心相印箇中既通消息功名等若浮雲遂棄公車
猛圖佛乘所以茲編合掌承當跂足立就執鞭從事
以心之所欽樹天下萬世之防敢曰有功於禪庶幾
不負禪云。


序徑山志壬辰新夏日書于雙徑留玉樓中



天下名山惟徑山形勝鍾靈獨異天下古剎唯徑山
叢林 帝寵獨隆余素心慕未一登覽喜費隱老人
主席茲山因五燈嚴統鳩工未竣過余相商鹽城之
士大夫諸善信若赤子久失慈母各負米供養須臾
而纍百石費老人曰歲儉荷蒙多助心殊弗安不五
日而旋旆余不忍遽爾分袂一路伴行至檇李先大
司馬元仗兄曾孫輩攀留齋嚫捐粟盈秉抵塘棲沈
姓者裏糧以待縴纜而贈其至誠感人隨地輸將如
此四舟銜尾梯航而濟亦不五日而入山但見諸峰
環拱秀采迭呈夾道皆參天古木密布俱插地新篁
蒼蒼欲滴翠翠若流勢似奔而紋迴形似伏而神聳
應接不暇靄色可餐將入門而群賢屏列于巖側及
登堂而龍象交參于庭前余迤邐于後睹此肅肅威
儀整整法幢而後知有其人而山始靈有其法而人
始重非偶然也甫憩息間費老人持徑山志稿示余
陡誦因具悉國一祖師欽開山時神龍獻地而井樹
隆千古菩薩現形而巨石喝三塊代宗皇帝賜號禮
同弟子名臣三十二皈依稱列門人德宗璽檄憲帝
碑銘生而朢隆九重沒而流風百世後雖名師輩出
芳躅漸稀迨二十世而大慧禪師復振前徽為此山
[002-0341a]
中興法主縉紳入室有無垢不動諸軒衲子坐夏計
一千七百圍繞佛法冠天下聲名溢京師出山入山
無改節賜紫賜號有餘裒綱要五冊詔入大藏卓哉
盛事誰堪󱴹美幸元叟端禪師值至治壬戌徑山虛
席宣政行院奏請補住璽贈金襴袈裟適道家言上
章謁天帝為選徑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閽不開正
符其數師朝京夢山潭龍君持金匙舉食食師主法
席十八春秋亦其讖也自茲南楚禪師而下月林禪
師以上計八十七世歷唐宋來一燬于慶元已未住
持元聰新之兩災于昭定癸已淳佑壬寅無準禪師
營之及雲玅高之世至元乙亥已丑疊火屢捐衣缽
悉力營搆盡更舊規稍稍安居明正德以後越今幾
二百年主席不定宗乘久虛去來者等若傳舍負隅
者認為故居茲順治庚寅費老人赴眾檀護之請來
主斯席以實心行實事絕無人我是非以道力轉法
輪具見超佛越祖目擊宗祖之逼處西偏也為之建
祖堂于殿之左不忍碩德之無稱于後也為之建名
宿堂于殿之右方丈窄隘創于殿東亦規模不得不
如此初非居求廣也以山之靈振老人之法以老人
之大機大用煥目前之五嶽凌霄法席有餘燠山色
有餘煇座下英賢振鐸諸方大剎廣布聲施咸以祖
宗真血脈滴滴流傳宜其開拓宏而垂休遠也余遍
陟峻絕遠眺層峰不覺泫然淚下憶先君資善大夫
星魯公年踰九旬時頌此山為佛窟而弗克躡足二
先兄大司馬忠烈肩虞公拉余同游竟王事驅馳杳
焉齎志余雖不顧身家疏聞當宁上贈下廕際此一
游一不游能不撫心長嘆長兄光祿型唐公登眺尋
[002-0341b]
龍胍高低俱置不道能臥游諸勝然兀坐蓬窗余儒
而釋者也佛門大事外無大事竊欲以昔日靈山會
為今日徑山會舉四十九年吞吐未盡之機緣仗費
老人重重拈出余則以今日維世心印昔日維摩法
舉八十七代住持已成之公案俾余不肖一一追扶
近閱老人進山法語如追回臨濟家風捩轉列祖鼻
孔尊宿當年如寶集無窮三昧潑空流等語不覺鼓
掌大悅庶幾哉撐天立地于今見繼往開來永賴之
謹序。


百和尚全部語錄序



宗門之語。語法也。正所以語心也。蓋此心法。不容擬
議。不容限量。審時度節。隨因溯緣。或語地。或語人。或
語語。或不語語。乃稱獨步者。曹溪而上。莫以喻其前
頌開來者太白而下。反若窄其緒。而不知語雖不同。
心無二心。法無二法也。惟心法昭。而筆墨皆生動。齒
頰皆馨香。我法兄百翁。悉備而光大之。有才而若無
才。具識而若無識。捷得心印而若一無所得。廣傳賢
聖而若一無所傳。恂恂然一舉一動皆實心。一咳一
吐皆實意。真不可語。何嘗不語其似者。似不可語。何
嘗必語其似者。語所當語。何嘗不語其真而似。似而
真者。語所不當語。何嘗必語其真非真。似非似者。總
之千百年之血脈。流傳于此一語。千百世之肩荷。弘
護於此一語。此而猶得謂一人之事業乎。此而猶得
謂一世之文章乎。吾披閱再四。爽焉若失。西江之可
以一口吸也。茫茫大海。亦復如是。東山之可以小魯
登也。巍巍泰山亦復如是。吾深羨其如是。竟不知其
何以如是。建瓴之水。萬里濯足。倒峽之勢。千仞振衣
[002-0341c]
至於靜裏傳響。冷地發燄。尤在善解者迎其刃焉。


闢邪題詞



余佩服儒教。攻苦有年。蓋通晝夜寒暑。而行住坐臥
于此中。方以未得理道為憾。忍聽邪說亂之也哉。日
兢兢焉以一善之得。一隙之明。急為傳布。嘉與流通。
何帝典王謨。名臣烈士。貞夫節婦。不一一表章于帙
中。迄上古中古。當時君相。豐功偉業。咸密密裒崇于
言外。無非以大經。大法迪人心而開人目。使異說不
得乘而中也。偶於中秋。偕費隱禪師。連舟詣禾。迎密
老人。見其案前所列諸書。若痛斥夫邪教之以偽亂
真。貶佛毀道。且授儒攻儒。有不昭其罪。洞其奸。彰灼
其中禍于人。流害于世。胥天下而膺之懲之不已者。
南有宗伯。北有諫臣。𠳿𠳿疏論其猾稽蠱惑之奸。已
稱直窮到底。閩諸君子。浙諸大夫。侃侃糾繩。夫以技
衒巧以利誘愚。口誅創異。筆伐黨同。何啻張膽明目。
至于雲棲有說。密老有辯。費師有揭。邪之不容攛正
也。纚纚數千言。佛與儒同一衛道之心矣。費師又慮
巧偽易滋。除蔓匪細。不合諸刻。揭諸塗。使人人警省。
在在聳惕焉能戶為說而家為喻。因以數帙授昌治
編其節次。臚其條款。列其名目。一種憂世覺人之苦
心。洞若指掌。一段明大道。肅紀綱。息邪說。放淫詞。較
若列眉。于中刪繁就簡去肉存髓。凡一言一字。可以
激發人心。抹殺異類。有補于一時。有功于萬世者。靡
不急錄以梓。


百癡元曰。追金琢玉。字字光鮮。溯本窮源。言言慨
切。一以維持名教。一以輔弼祖庭世道人心。裨益
豈淺淺哉。子輿有言。吾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楊
[002-0342a]
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於覲翁見之。


序雲濤集



黃檗隱元禪師。費老人法嗣也。其悟道則有行繇。其
建幢則有語錄。不具論。祗如負擔走天童。登祖堂掃
祖塔。渡江而北。詣金粟覲師。不肖始得一接色笑。見
其巍巍器宇。稜稜俠骨。滿口珠璣。遍體德業。而後知
身任道法者。如山之峻。如海之汪。未易測度高深也。
未幾振鐸福嚴。結茆為廬。問道環堵。不肖于庚寅夏。
壽費老人于此山。而具悉其澹泊平易。不擇地而引
掖如此辛卯冬。良上人捧師雲濤集募刻陡誦。一字
一真金。一語一至寶。如復轉檗庭之淒涼。甘如飴。倏
焉盛大。履如素。點綴十二峰于紙上。人得披卷而領
略。剖示十四景于目前。隨在借喻以顯真。此津梁筏
也。此指南訣也。余喜而捐貲相助成帙且為一序顛
末。凡寓目者幸弗以寄情適意為一時酬對選勝之
書。而作文字會則幾矣。


題靈師語錄序



捐金建菴。供養大善知識者道真也。命名直指。廣示
人心見性成佛者。徑山老人也。奉法惟謹。守先待後
而提唱宗乘者。老人法嗣靈岳禪師也。余于鹽官領
其披膈。心為向往。茲于雙徑接其謦欬。益切神依。似
不能嘿嘿處此。然而不能無慨于今日也。有等認唾
餘作生涯。珍糞團為至寶。弁髦一切。我慢上人。呵呵
鼠喫貓兒飯推枕落地時活潑翻身轉一句半句從
何著乃誇多鬥靡。謬認見過于師。不顧籌可入室。而
止取肘滿縱橫。迴思築拳脅下。轉師黃檗者。究成往
事。一似主伯家。以亞旅為勝。朋黨中。以羽翼為先。那
[002-0342b]
知壯士展臂。獅子游行。渾身脫落漆桶底。窗櫺怎過
水牯牛。接引一淆。則龍蛇雜進。若廟若祠。盡做開堂
勝地。擎拳豎指。便稱說法宗風。承當既謬。演法日卑。
嗚呼。鴛鴦繡出從君看。金鍼終不度與人。遠之遠矣。
自此而依稀彷彿道場。便滋圖利。徇私外護。如缶醯
黃蚋。聚之有酸。盲以引盲。偽以附偽。彼此相蒙。日淪
污下。祖庭誰為撐扶。宗綱立見頹敗。此皆旁蹊曲徑。
舉光明正大直截現前之道。而故違之。宜老人有概
于中。汲汲指點而菴稱其名。靈師步趨其內。舉揚箇
事而名踐其實。正是象王行處絕狐蹤。一堂授受有
的據也。昔庖丁批卻導款。一朝解十二牛。而刃若新
發于硎。竊于靈師有厚望焉。雖然。余亦多此一番饒
舌。墻外鳥啼聲已碎。盡在搖頭不語中。是為序。


百癡元曰。鬧熱時病中。一帖清涼散。


序寫峰



天下叢林皆善知識說法度人之地恬退者必藉靜
室為憩息其未出山者亦每搆一椽創一址長養法
幢嫻習矩矱為他日大行廣布之始基如示方法姪
本師費老人之孫。孤雲兄之子也。建剎于鹽之北關
外。新篁密插。古柏高擎梅環于左。水流于右前有雉
堞。後有勺居。東濱大海。西峙浮圖。毛父母寓目心喜
題曰寫峰明明祇樹園而不寫明明舍衛城而不寫。
明明阿耨池而不寫。明明竹林精舍而不寫。而所寫
者峰也。豈以東南之秦駐稍遠西南之紫雲尚遙必
欲東北起一層巒西北障一天塹而百鳥銜花之異
竟在指顧間乎。一峰而該千峰萬峰。萬峰千峰而統
于此一峰。俱無暇論。總之有竹有梅。有泉有石。界東
[002-0342c]
藩為佛室。邈西舍若雲居。海濤與梵音同韻。松風與
林吼齊聲。莫道閉門不是深山也。


釣雪鑑曰。奇巧疊出。是蘇黃小品中最佳處。


法華經卓解敘



諸經皆修行軌則。獨法華妙義。殷殷開導。殷殷示方
便法門種種曉喻。種種現接引神力。務使未信令信。
未解令解。未善生善。已善增長。豎窮三際。橫亙十方。
在在醒人敬禮。處處肅人遵奉。借權顯實。而實之真
體。躍躍在吐露間。懸一通三。而三之指歸隱隱在趨
步外。予年屇八旬有五。精力日憊。資用日窘。回思大
恩未報。駒隙空延。急集法華諸論。而天台智師之科
註為詳。師詮藏。通。別。圓。四教而藏中菩薩乘。概隸為
小。不無遺議。復檢清涼國師小。始。終。頓。圓。五教。揭其
全宗。細將七卷句為逗。節為解。一登繕帙。便付剞劂。
彷昔賢豪。秉燭夜遊之意。亦俾速于披閱。心目蚤豁。
如杲日麗天。萬象靡不領其光。荷其炤。此經分疏明
了。自軌軌他。或得有功于法寶。有益于人心。有利于
天下後世焉。若介介擬議于如何玅法如何蓮華。是
不覷透本根。徒枝尋葉摘。奚補哉。


金剛經會解了義序



予於戊辰燕邸考授別駕時。誦起金剛經。閱今三十
五載。口為誦而心無解。欲以不解解之。初非此可解。
彼不可解。又非有可解。有不可解。竊嘆義味。何如是
深奧究竟。無淺如何有深。無顯如何有奧。大而世界
此也。細而微塵此也。明明可舉似明明。無可舉似繁
而生類此也。約而四相此也。實實有係屬。實實無所
係屬。法可說而法原無法。併說亦無說。物可度而物
[002-0343a]
無其物。併度亦非度。上而授記無授記。下而受持無
受持。中而演說四句偈。無從而演說。諸相不立。歸于
無我。造作不生。泯于無為。總之。無可住之法便無可
住之心。有住而無住之心即是不降而降之法。故護
念非不諄切而去來坐臥先無定。付囑非不叮嚀。而
夢幻泡影誰是真。予遍搜諸解。俱不過會文絜義。尋
章摘句爾巳。于其中煩者汰之。訛者訂之。晦者醒之。
倒者整之。前後呼應者暢其詞。虛實轉變者通其意。
謂直溯靈山會上。覿面吐露。覿面稟承。世尊不說說。
須菩提不聞聞。阿難結集于儼然未散時。而會取當
日情景。余則何敢。若以堅利喻金剛。余則曰堅莫堅
于此心。利莫利于此信法之心。心光即是佛光。人人
有現成般若。證佛不如證心。在在有捷徑六波羅蜜。
至于非名是名。正第一義難形容處。如云日出西方
夜落東。桃花雪白李花紅。何獨不然。



資聖募建雲水房疏




法門功德。齋僧為上。而接待行腳。使至者如歸。又齋
僧中喫緊事。近法兄破堂頭。闡化延納。四方參徒。食
訖即去。以無安單也。茲山東客僧。傳正。號澹菴目擊
屋窄地寬。發願叩募啟建數椽。一以便雲遊往來。一
以專學人觀聽。因此僧係先胞兄肩虞公。巡撫山東
時曾為屬吏。遇亂長剃。籍此功行。以了夙緣。浼予弁
首。予巳住靜南郊。一切付不聞不見。因以此僧懇請
之故。及與破和尚來諭。辭之不克。聊為捉筆。所謂供
養百千諸佛。不如供養無心道人。特以告諸具眼者。
[002-0343b]


重建真如塔疏



按忉利天城東有佛髮塔。城西歡喜園中有佛缽塔。
城中御駕園中有佛牙塔。至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
敕閻浮提及于海際。城邑聚落。滿一億家者。即為立
塔。此時欲得舍利供養。遂將四部兵眾。至王舍城。取
阿闍世王佛塔中舍利。又取七佛塔中舍利。以金銀
琉璃玻璃筐盛之。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盛此筐。從
來舍利有三種。骨舍利色白。髮舍利色黑。肉舍利色
赤。後孫權時。沙門康僧會。極言舍利。應現無方。權曰。
何在。會曰。佛神跡感通。祈求可獲。權即委會求。經三
七日。至誠禱請。遂獲瓶中。旦呈于權。光炤宮殿。權執
缾瀉于銅盆。舍利下衝。盤即破碎。權大驚異。會曰佛
之靈骨。金剛不朽。劫火不焦。槌砧不碎。權使力者盡
力擊之。槌砧俱陷。舍利不損。光明四射。以是知建塔
難得舍利又難。今又節法師。重建真如塔。殫思締造
四層。工程浩大。又三處得舍利五顆。因緣巧湊。出自
天助。豈人力哉。丙申春仲。詣鹽西林菴開講楞嚴尊
經。募諸善信。隨緣喜捨。以竟前功。洵是垂絲千尺鉤
還曲利物多方語帶悲。若不體究說法本意。恐說者
說到盡未來際也說不了。即聽者聽到盡未來際也
聽不了。故行到水窮處。還當坐看雲起時。願令如幻
如夢之眾。特發如饑如溺之心。圓成如金如剛之塔。
方為烈焰堆中撈得月。否則趨向真如亦是邪。


釣雪鑑曰。文節只造一座塔。覲翁便現出種種塔
樣。文節以土木瓦石為塔。覲翁以筆墨心華為塔。
且道誰優誰劣。具眼者試定當看。


塔塘橋序


[002-0343c]


聞之檀那六度。利濟為最上乘。故造殿裝佛。雖不漏
因。非見世事。繄渡口灘頭。絕流斷岸。雨夕風辰。黃昏
午夜。行人天塹。徬徨苦海。所謂人天路上。現前功德。
惟此特著矧塔塘橋匪僻處一隅。鹽邑抵郡固取道。
而七壤萬靈。率由利涉。陡然缺陷。插翅勿能。胥溺是
懼。此住持道人海澄。宏願遹新弗憚五體投地。借筏
彼岸也。我父侯快閣劉公。俠骨慈腸。生秉慧根。性具
上器。規政罔不嘉惠氓庶。此舉慨俞所請。捐廉為厥
指南。俾眾生仝脫迷津。悉躋覺路。則又不寧嘉惠余
鹽。將闔郡諸壤。咸利賴焉。余慚襪線能弗仰崔嵬。以
足高瞻沆漭而神遠乎。頃歲凶粟踊。朝夕不遑。余亦
何敢向窶子為不情語。語夫素封家。與其積之不散。
何如擲其必朽。造乃無量。昔人竹橋渡蟻。食報鼎甲。
夫蟻猶異類。善且天知。救我血氣膚髮。更當什伯。雖
然即不食報。見險道化金城。沙界盡攸往。必多懽喜
趣。然則宰官居士。隨其產力。或出金錢。或輸子粒。共
作懽喜想。雖寶筏金繩。󵎎以加茲。余不文為募引緣。
亦推廣父侯德意。而為大眾勸。併為海澄道人勸。但
得巳心堅似鐵。他心雖鐵也須穿。


送寧波總戎馬冏伯書



老親翁榮轉南中督。府方出奠海國。旋入衛邦都。事
業文章。古今來不少概見。弟辱在最契。雀躍胡可言
喻。未審何日錦旋。弟當走武林。道傍。摳迎。把晤。茲有
啟者。弟月之望。于禾干晤天童密雲老和尚。談及老
親翁。崇禮護法稱誦謂再來人。近因彼處一士夫不
合。飄然出游。曾無繫戀。今又為海道王老公祖。慰留
肫懇。使命交臨各邑鄉紳。致郵盈案。和尚慈悲忽發。
[002-0344a]
歡然就眾請焉。總之有道之人。去從皆理。喜怒無私。
弟皈依已久知莫可效讚嘆。但願台駕將發時。一俯
臨其地。便足重山靈。至若挽轍之道臺。乞揄揚其休
美。勸其永作鎮護更望台晤撫臺。備言和尚之品行
與化導。委委王法佛法。相為表裏。使秉鉞者亦起敬
心。一二鑠金。遂不得乘而中焉。老親翁之種福。與維
持調護者而俱深也。第一腔熱血。不覺言之娓娓。




木老人北遊集中



上問老莊悟處。與佛祖為同為別。老人云佛祖明心見
性。老莊所說。未免心外有法。古人判他為無因。濫同
外道。


上云孔孟之學。又且何如。老人云。中庸說心性而歸之
天命。與老莊大段皆同。予因眾議稍窒致書老人。乞
將段皆二字。易不相二字。便見孔孟與老莊大不相
同。老人復書不納。箴云。世上皆知孔孟不可及。予一
人何苦為他出氣。爭箇落處。諄諄尋孔孟落處。那如
汲汲諦審自已落處。況天地開闢。三教並興道本一
致。教立殊途。游夏不能贊一詞。予又何必置一喙。有
不明處不妨疑著。有不到處不妨歇著。種種辯說種
種枝節。


釣雪鑑曰。凡人不識自巳。所以不識孔孟。不識孔
孟。所以離枝脫節。并不識佛祖矣。三復覲翁語。使
人眉舒神豁。



[002-0344b]


辛丑年紀事



繼和尚之住金粟也。殉一人之見不謀于眾。不聞于
鹽。奔走當事。為壓服諸護法之計。且繼公曾受托。許
藏老人嚴統版八百餘塊。及攜板至靈巖。悉送杭州
銷毀。未免老人介意。因授遺稿。有二刻布告十方但
此嚴統內。前四卷末五卷。皆昌治捐資刻成。以此推
敲進院。遲至六月十五。方孺對張侗老召認。刻還我
板。因于十三十四日。那金購一新做塔樣。小而精巧。
此時河涸。止可力盪。復捐工費作料。匠人刻字人寫
字人。一齊入山。造成費隱容禪師舍利衣缽之塔。明
尊舊住持也。車和尚靈骨塔先居東首。此塔居西書
一扁燈傳處。塔成之日。適堂中末法老僧。不喜老人
建塔。破口背詈。塔成後。此僧經行塔院。一跌而死。豈
非天有威靈乎七月。造老人像入祖堂東邊。置一大
扁。張侗老題贈光。前裕後。昌治跋語顏額右曰。老人
住持金粟。十有一祀。兩值歉收。珠桂維艱。缽盂再弄
用飽禪和。困而益亨次逢 鼎革。人心惶惑。左右棘
荊。老人晝夜綏戢。內外訓諭。漸得平安。危而益定。戊
子出院。遍請鹽城紳衿善信及大眾。卜請住持百和
尚于伽藍神前。一聽龍天推出。公而益普後住天童。
住徑山。住維摩。住福嚴。時刻以金粟為念。身遠而心
益親。今尸祝祖堂。理固宜然。


中一間密老人。東次間費老人。西次間車和尚。三位廚像莊嚴煥發。治生歡喜心。因援筆而賦二
聯。浼干和尚大書于柱。父父子子。一條白棒接人天。中興濟北宗風。
兄兄弟弟。兩道寄眉掀日月。式擴越南法象。時千峰息乾示方爾微兩子一孫送
像歸家懽敘拈偈


畫艇停橈泊佛門。高臺三座映乾坤。八人賓主襄師事。斗室時披肝膽昆。
[002-0344c]


釣雪鑑曰。金粟為祖宗法窟。無論創自赤烏之年。
其來已久。即密老和尚以至于今。燈傳薪接。亦五
十餘年于茲矣。住持此席者固難。護持此山者更
難。 覲翁以大公無我之心。扶滹沱單提之令。俾
危者安。斷者續。自非具大願力。大手眼。曷能始終
若此。觀辛丑記事之文。具悉其婆心苦衷矣。





歷敘一生艱苦



予大父。誥贈資善大夫兵部尚書。定溪公。生予父最
晚。予父亦以仲兄貴。贈官如祖。初則蕭然清儉株守
士也。舉予時。父年三十有六。母年三十有七。同胞八
乳。予第六乳也。前兄五。間一留一。予與三兄。次第相
接。後又生弟。父母以予適逢間數。昕夕憂危者六年。
訓讀皆口傳。未嘗寓目。七歲即隨父館于硤石鎮陳
嶽雲鄭吉山家。課而不督。至十二。尚未開經。或咎太
遲。父輒鳴咽。對云一年未出痘。一年不責以成人事。
及十三見痘。父母憂危特甚。時值歲荒歉。無力延醫。
遇渴則療以黃連遇瀉則喂以肉果。閤家痘殤十三
人。而予獨全。皆吾父慈念殷殷。有格上蒼也。十四五
時。閱文試筆。便曉播弄。隨父館于浦漾黃九皋家。與
陸葆老總丱會藝。砥礪鼓舞。頗稱相愜。次年隨二兄
館于橫山張紹南家。與張睿老。朝暮相見睿老尊太
孺人。極重師傅。隆賓客歲時供饌頗豐。既而試苦府
關。幸杜父賞識。獎借郡侯。得同沈菁老游泮其年跨
鳳。適遇二兄鄉薦。髮妻許。克勤克孝。克相予讀。無珥
[002-0345a]
可脫。無生可謀。祇以紡織微貲。恪供堂上。及睹二兄
之褒封。而後知口腹之承。雖歡小孝爾。予意欲成其
大者。更攻苦罔懈。冀就厥志。巳酉長男乾貞生。壬子
不與觀場。退而結網。寒暑弗轍。甲寅錄科。宗師周。擊
節予文對七邑讚美。不啻舌敝。謂是秋定舉高魁而
四入浙闈。俱遭刖足。丁巳次子拱樞生。時先人分撥
鄉屋。予為欲依膝下。供甘旨。讓祖房于大兄。而卜居
于城凡四易市廛。始搆室烏龍潭西住之。辛酉三兒
升貞生。襁褓甫三。而偶喪上有兩高年。下有諸藐孤
俯仰俱困。睹聞皆慘。萬不得已。續弦大司空康禧屠
公之孫女。柔順孝敬。視前若出一轍。而寬和愛育。直
泯然于前後際焉。是年四兒蒙貞生。冬杪先母黃太
夫人辭世。值三先兄和州柩歸。連遭二喪。兄弟三人。
煢煢奉垂暮嚴君者。十有四年。予一椽雖搆。產止數
百。小試覺利。而大試輒鈍。苫塊餘生。選刻鑑燦。芳摹。
書旨者。無意青紫也。庠餼可捨。貢銜可考。而不即安
府倅。實不願一生窮經。竟登榜外戲場。爾二兄備兵
漁陽。一病幾殞。庸醫過表致虛。柴蓮老驟補患結。予
適到二兄執手流涕。口啞不能言。予兩者皆排。拜禱
于天。筮得七日來復。勿藥有喜。靜伴七日果愈。代為
料理軍政糧儲者浹月。皆當今浙閩總督陳公祖。時
在道廳。一一文移。商略批發。入都未期輒遇兵困。仲
季兩兒。不候平寧而急返。一甫八齡。一甫十二。予明
為之喪。膽為之裂。究獲扺家。張用僕承值之功。沈宗
老提挈之德。不容泯也。邸中楚囚相對者。吳石老。陳
芳老。錢貞老。楊泰老。四人耳。辛未二兄量移武德。監
軍入萊。拜巡撫 命。予適取道東省。方伯勞金老。目
[002-0345b]
擊時艱涕泣而談。予忘其為書生而慨焉。起澄清天
下之志。一時知有兄。不知有身。知有國。不知有家。舉
向來兵家之積弊。與目前掩敗之覆轍。縷縷指陳。歷
歷証據。南大冢宰謝珍予疏。一字不增減直達 睿
聽。濟南道葉。憂予危予。髮為白。冠為挂。二兄竟以身
殉城。予護兄家眷南還。卒得上褒下廕。藉此舉也揭并
疏附後。每見父愁日形于面。百般承順。終怏怏不樂。心

口自語。安得有繼武者。俾冷淡世情。不至當吾身而
親見予聞言鼓奮。即以誦讀當色養。誓不梯榮南國。
不為順親誓不焚膏刺史。不得回天。負擔走秣陵。入
試時。主內簾者。丁蔣兩老師。秉公持正。同坐同閱。予
房師易六房吳也。得予卷。大為踊躍。手不停批。口不
停讚。呈送兩師。兩師曰。機沈養到力厚調古。掄元之
作。急中。即此便是天相予處。即此便是予得天以挽
親心處。報捷之夜。吾父莞爾笑曰。癸卯。親見二兒浙
榜標名。癸酉。親接四兒南闈報錄。今而後喜可知矣。
丙子。因居窄。復式擴于楊橋之北首。菊月父躋九袟。
子孫家屬以千計。稱觴階前。陶然樂也。交冬。漸減飲
食。予心憂之。不赴公車。至丁丑仲月五日。坐臥自如。
忽發暈逾晷。醒而取誥命軸。交冢孫伯园。值伯园侍
衛京師。呼僮。一一展而授之。燕語自若。恬然而逝。予
與大兄。哀毀絕粒。奈人事雜稠。不克雞骨支床。勉為
哭泣備禮。越二載。安厝大蒲山之巔。遺產。四分各受
蕩田百畝。遺衣。悉賚戚友之不給者。予伏而思曰。賢
父賢祖。不得忝列。俎豆于心。何慊遂殫心力。叩諸當
事。凡三詳三勘。論定而後得。府縣並祀鄉賢。此庚辰
三月。正五兒頤貞所生月也。甲申。神京破。六月嘉興
[002-0345c]
破。八月鹽城亂兵鼓噪。府堂一炬登燼。延燒鄰房予
家止隔一衖。天反風。幸而獲免。筮得城外西北吉。即
出北門。到朱年兄修老家。次日到新行崔寧侯家。念
三日凡旅泊于豐山間者。大半遇害。予鄉居。資釜器
用舟楫。盡失一空。十月還城。食物用物。件件購辦。男
衣女飾。一一不周。予嘆曰。巢破偶存。復認安居。丁散
偶聚。復珍眷屬。口經食貧。復圖飽腹真。大惑不解之
人也。庚寅。憩郊園。適文節教師。在梵勝講楞嚴。朝往
暮返。大有會心。覺數十載全身護持金粟。皆外護。非
內護。猛然心徹宗乘。身擔佛法。未離世而竊不即世。
雖居塵而志不染塵。洒洒落落。笑傲園圃。如費老禪
師。百癡禪師。題園韻。予和曰。富貴非吾願。花鳥聊適
觀。斗居堪容膝。種地不求寬。戴笠幾忘暑。披裘可禦
寒。高賢時下榻。論古有餘歡。九月。損貲助。刻傳燈嚴
統五卷。辛卯竣業。親為之序。復蒙費老人以偈與拂
親承手授。因念肩任之重。遂將目前居室所有悉分
而給諸後人。因著脫家分家二偈。此身泊然。清淡孑
焉。赤條所可信者。此中曾不壞。今更自承當。迴視得
子而教。子長而婚。四成立者。各青其衿。三拔貢。五肄
業太學。頗知自勵。乾貞娶州守朱葵老女。孝廉如日
姊也。舉孫一秉節。豐山罵賊烈。死不啻奇。男子續配
許。庶生孫一。拱樞娶北兵副郎胡孝老女。舉孫一升。
貞娶陳子老女。孝廉子木公繼女也。舉孫二許出。蒙
貞娶孝廉朱迦老女。側出孫一。屠出。頤貞聘癸未進士
許元老女。庶生孫一李出。五姻之費固已不貲。一生課
讀婚嫁居住財用之累猶可言。心情之累不可言。處
順境而支撐猶易。際逆境而湊泊更難。予苦也哉。有
[002-0346a]
此身之為苦。今樂也哉。無此家之為樂。前後若殊觀。
身世總一視。天勞我我奉之。天成我我凝之。過此以
在。未之或知。








附疏稿



南京吏部尚書臣謝陞等謹
題為東事敗壞巳極有聞不敢不
告伏乞
聖明速賜
乾斷以救咽喉重地事臣等接得山東巡撫徐從治
胞弟徐昌治揭帖為奸弁賣
國督師欺
君萊危已極拼命直陳事據毛經魁賀允道云係胞
兄從治同登萊巡撫謝璉萊州差出眼見督師
劉宇烈屢次捷報皆屬欺誑萊必破滅敢冒死
陳之胞兄從治初奉監軍
命于正月二十五日八萊城二十九日奉巡撫
命于二月初一日在彼到任適湊總兵王洪早懷異
心與總兵楊御蕃尋釁生非扎營窵遠御蕃血
戰洪竟坐視不救以致營兵四五千人一鬨奔
逃楊總兵止帶回家丁二百闖進萊城即遭圍
困賊架雲梯抬板門儘力攻打城上亦儘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