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29 寶鏡三昧本義-清-行策 (master)


No. 1237
寶鏡三昧本義
荊溪釋 行䇿 述


寶鏡三昧者。洞山親印於雲巖而密授曹山者也。洞
下諸師恐屬流布。但於室中密授。以定宗旨。以防滲
漏。自朱世英得之老僧。始獲傳於世。文有三百六十
言。於中如離六爻偏正回互數語。為一篇之樞鈕。然
祕藏幽扄難開物解。間有一二尊宿出其義意。又支
離失旨。適以辱先宗而悞後學。近見人天眼目一書
載五家宗旨。而洞宗譌舛滋多。豈非迷此本源三昧
之故與。予友旅堂居士胡介見而傷之。屬予考正其
義。既而居士謝世。予蘊諸懷者數年。一日偶因禪者
勸請遂闔戶燒香三復遺言。覺三昧精義於重離一
卦中層見疊出。因抽繹其緒作六種圖說以發明之。
初一為總。後五為別。葢欲闡發幽微。非為世諦流布。
知我罪我所不暇計也。予既慨古說紕繆。且不欲負
旅堂之託。勉而述此。敢曰三昧本義。果如是乎。惟具
眼者辨之。六種圖說者。寶鏡三昧圖說。正偏回互圖
說。三疊分卦圖說。五變成位圖說。二喻顯法圖說。六
[001-0216c]
爻攝義圖說。


寶鏡三昧圖說





向上一竅。千聖不傳。隨義悉檀。故形文彩。此在儒乘
謂之太極。本不可名。強名太極。本不可狀。強作此相。
凡兩儀四象以至六十四卦。皆從此相生。此相從無
相生。無相無生無不生。今論此相。入我法中有種種
名。華嚴名此為一真法界。法華名此為一實相。涅槃
名此為祕密藏。六道眾生具此昧此。為第八阿賴耶
識。名如來藏性。三世諸佛轉此證此。為第九菴摩羅
識。名大圓鏡智。歷代祖師悟此傳此。為最上祕密宗
旨。名寶鏡三昧。一切教乘為能詮。此為所詮。一切宗
乘為能標指。此為所標指。然此中却無能所。無名相。
無言句。所謂混沌未分。黑白未兆。參玄上人當先了
此。若未了此而說正說偏說明說暗。猶如話月。豈能
[001-0217a]
照境。故知乖明淨之體。缺鑒照之用。雖終日寶鏡中
而三昧叵得也。雖然。作此相時巳屬染污。況復婆和。
姑置勿論。


正偏回互圖說





此圖兩儀既判。黑白巳分。以黑表正。以白表偏。所謂
正中有偏。偏中有正。回互之義本此。中間仍有一虗
相者。表向上事。今亦隱於黑白間也。黑白是奇偶二
數。即前太極相所生。為卦畫爻象之本。然論所表之
法。不惟偏正。今略配名義使不迷宗。所謂黑者於位
表正。於相表暗。於時分表夜。於界處表內。於人倫表
君父。於二家表主。於法界表理。於法門表體。於二德
表性。於二嚴表智。於二智表實。於二門表本。於四十
二位表果。所謂白者為偏位。為明相。為晝分。為外界。
[001-0217b]
為臣子。為賓家。為事法界。為用門。為修德。為功動。為
權智。為迹門。為因位。此諸二法雖各依位住。而飛伏
隱顯互相涉入。雖互相涉入而又各住本位未甞混
亂。此非意識之境。入此三昧。法如是故。此回互之義。
為一家之要旨。洞宗學者尤宜詳之。


三疊分卦圖說





此圖巳略見大意。卦有六爻。統惟奇偶二數。先聖取
其回互之象以立宗旨。伹其旨既幽祕。而形諸文者
復引而不發。意欲學者於入道後深思而自得之耳。
乃從上諸師異說紛紜。昧於三疊五變之言。向本卦
外別變五卦支離配釋。大非旨也。不知本文直云。如
離六爻是取正偏回互之象。非取離為心火之卦義
也。而本卦中自具三疊五變天成玄妙之趣。學者苟
不向外求索。於此爻象諦觀熟玩。思之思之又重思
之。則鬼神將為冥通而祖意無餘蘊矣。今不攻異端
直出本義。先將本卦六爻分為三疊以象三德。所謂
疊而為三者也。即初二兩爻為初疊。洞上之宗貴乎
[001-0217c]
回互。故順象正中偏。互象偏中正。與五變中初二兩
變之爻正同。象般若德也。以三四兩爻為二疊。回互
觀之。純陽無陰。但第四爻陽居陰位。是正偏妙叶。故
象正中來。即是三變之爻。象法身德也。以五六兩爻
為三疊。互象兼中至。順象兼中到。與四五兩變之爻
正同。象解脫德也。又內卦三爻陰陽住位。為自受用
三昧。外卦三爻陰陽易位為他受用三昧。其三德三
昧之義。後當廣明。


五變成位圖說





此即三疊六爻變為五位。以盡一卦理趣。所謂變盡
成五者也。就五位中開之則有十爻。以更互取象。故
仍不出本卦六爻之外。疊變之巧其在茲乎。然變有
二義。一變化義。二變易義。今但取變易義。例如四十
二位因果互易。謂之變易生死是也。既知變是易義。
則易爻不易卦。若別出五卦。與五位名義無涉。況位
次混亂。圖相不合。亦不思之甚也。且明說如離六爻
偏正回互。奚取於多卦多爻。千古病根只在錯看變
盡成五一句耳。洞山本意謂。易盡六爻恰成五位。既
誤易盡為化盡。又誤成五位為成五卦。以故支離配
[001-0218a]
釋愈出而愈謬也。略明五變竟。復次。若欲配位。不須
互取十爻。只就六爻。五位義足。今更悉之。謂以初一
爻為正中偏。葢全理即事。故此正中即有偏。但偏相
不可見。譬如朔日之月。暗中明相不可言無。故參同
契云。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覩是也。以是義故。不須
互取第二陰爻也。次以第二一爻為偏中正。葢全事
即理。故此偏中即有正。但正相不可見。譬如望日之
月。明中暗相決定是有。故參同契云。當明中有暗。勿
以暗相遇是也。以是義故。不須互取第三陽爻也。次
以三四兩爻為正中來。此位必須兩爻互取方成位
義。後當別明。次以第五一爻為兼中至。第六一爻為
兼中到。葢此二位在正中妙叶之後。故二圖雖純白
純黑。一是妙叶而發於用。為理事雙彰。一是妙叶而
歸於體。為理事雙泯。曰兼至。曰兼到。兼即互義。以是
義故。不須互取四五兩爻也。既爾。何故疊變中皆取
複不取單。葢以單爻義雖具而相不顯。回互之象不
得灼然昭著。且與正中來一位單複不等。以是義故。
捨單用複。然則據實言之。位位回互。爻爻回互。單即
具複。複即是單。單複複單彌顯重重無盡之義也。思
之。
[001-0218b]


二喻顯法圖說





此圖理趣較前愈妙。前約正偏單複以配位。今約總
別濶狹以顯法。總別是顯法味。濶狹是顯法相。所謂
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是也。以此二喻雙顯五位之法。
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今先明總別者。喻中荎
草為總。五味為別。法中離卦為總。五位為別。荎草即
藥中五味子。一物而具五味。喻一卦而具五位也。開
一為五。合五成一。五一執亡。開合無礙。大意如此。若
次第說者。天一生水是為初爻陽位。水曰潤下。象初
爻居一卦之下。潤下作鹹。故為鹹味也。地二生火是
為二爻陰位。火曰炎上。象二爻自下而上。炎上作苦。
故為苦味也。天三生木是為五爻陽位。木曰曲直。曲
與直反。象第五陰爻與陽位反。曲直作酸。故為酸味
也。地四生金是為六爻陰位。金曰從革。從與革反。象
第六陽爻與陰位反。從革作辛。故為辛味也。天五生
土是為中陽之位。土爰稼穡。象果地能生諸功德。稼
穡作甘。故為甘味也。又水以濡溼為義。象正中偏之
初沾理水。火以照暗為義。象偏中正之起行向果。木
以發生為義。象兼至之發於用。金以退藏為義。象兼
到之歸於體。土以堅靜為義。然有智震動。象正中來。
[001-0218c]
以重陽堅實而有微動之意。故約五行配五位味也。
又此五行之中。水與火對。金與木對。而土獨無對位
在中央。象正中來。妙挾前後四位。中正獨居尊貴之
位。不可有對。故洞山頌中誡令學者無觸當今之諱。
所謂錯然敬之則吉也。又喻中隨觸一味五味具足。
以總是一物故。法中一位纔舉五位俱該。以總屬一
心故。故借荎草以喻法味之妙也。次明濶狹者。喻中
濶狹易知。金剛杵者。力士所執之寶杵。其形頭尾濶
而腰獨狹。故取之以喻法相。法中濶狹者。重離六爻
雖分五位。不違三法。故以初二兩位合為一法。葢理
與事對。智與行對。如鳥二翼。如車兩輪。翼欲其比。輪
欲其竝。缺一則難翔空致遠。是故爻位雖有次第。法
相則無前後。二位竝融是真般若。是為法中頭濶。次
以四五兩位合為一法。葢體與用對。權與實對。如月
有影。如燈有光。彰則雙彰。泯則齊泯。離二則成狂見
戲論。是故爻位雖有次第。法相亦無前後。二位同時
是真解脫。是為法中尾濶。次以第三正中來位自為
一法。葢前兩位是望此位造入者。後兩位是從此位
轉出者。惟此位統前攝後。獨一無侶。理事智行體用
權實。入此位中皆悉如如。所謂一如無二如。無二如
故是真法身。是為法中腰狹。又喻中寶杵。舉頭則腰
尾連屬。舉腰則頭尾俱來。舉尾亦爾。此三處若一處
壞則不成寶杵。法中三法即是一法。名為祕藏。若約
本名。自具法喻。即名寶鏡三昧。此中說正偏。真般若
[001-0219a]
必具解脫法身。說正中。真法身必具般若解脫。說兼
中。真解脫亦爾。此三法若一法缺則不成祕藏。又喻
中寶杵是金剛。堅牢不壞故。究竟成濶狹之形。法中
祕藏即寶鏡三昧。圓淨無缺故。究竟具濶狹之相。故
借金剛杵以喻法相之妙也。次復應知此三昧中開
合之相。初分一卦為三疊。次變三疊成五位。今束五
位為三法。又融三法還成一法。而此三昧非一非三
非五。即五即三即一。疊而為三。明一即三也。變盡成
五。明一即五也。如荎草味。證五即一也。如金剛杵。證
三即一也。乃至非開非合。非總非別。非濶非狹。即開
即合。即總即別。即濶即狹。是為大三昧。是為甚深三
昧。是為不思議三昧也。又一卦五位互取十爻。前後
四位象同義異。正偏兩位則以下爻為主。上爻為互。
至到兩位則以上爻為主。下爻為互。此觀象者所當
悉也。本義巳彰。略攻異解。覺範變大過.中孚.巽.兌.重
離五卦。又改兼中至為偏中至以對正中來。而以兼
到一位獨居。後大悞學者。不可不辯。葢正中來一位
天然尊貴。為四位之樞鈕。猶如五方之中。五行之土。
豈容有對。況正中來圖象是圈內黑相。偏中至是純
白之相。全不相對。又兼中到是純黑之相。與兼中至
純白之相正相對。豈可謂兼到一位獨在後而無對
乎。又以偏中至對正中來。則中間有兩位。乖杵形喻。
又以五卦配五位。則五位非一卦中具。違荎草味喻。
是則於五圖二喻悉皆不合。全昧五位旨趣。覺範既
[001-0219b]
謬出五卦。又謂古來老師大衲皆用兼中至。不曉其
何義。所謂明眼人前有三尺暗。信乎。又永覺和尚變
既濟.未濟.損.益.重離五卦。雖所安五位麤合法相。然
以至到兩位居下。正偏兩位居上。此由錯變四卦。依
[001-0219c]
卦定位。故頭尾倒置。雖似是而實大非。嗟乎。二老者
所謂大老也。而於疊變之巧。二喻之妙。亦有所未知
焉。自餘卑識劣解無足論矣。
[001-0219d]


六爻攝義圖說




[001-0219e]


問。如上五種圖說。發明三昧妙義足矣。此復何為而
作耶。答。有二意。一是開蒙。二是攝義。良以智識昧略
之人。自謂不著言象。不求甚解。於此甚深義海不沾
涓滴之味。意曰夫重離六爻先聖偶然托喻耳。胡必
精研而深索之。果爾則華嚴為群經之王。何故處處
表法。方山長者製論。動輒以八卦五行陰陽義理配
釋。豈皆出偶然耶。且河豈偶出圖。洛豈偶出書。伏義
[001-0219f]
氏豈偶畫卦而數。聖人者妄著言象而玩索之耶。既
非偶然。即此重離一卦中圓具世出世間一切法。若
廣攝義類。則諸佛教綱列祖綱宗罄無不盡。今但略
攝大綱。令未解者稍知六爻義理分齊。若神而明之
觸類而長之。則存乎其人矣。所攝義類略說如左。


先取內卦三爻為自受用三昧者。葢初爻是純陽之
位。若參合教乘。象首創文殊根本智。如善財以童子
[001-0220a]
為純陽之人。初見文殊是純陽之友。頓明本理。發菩
提心。故為初心根本之智。於天台摩訶止觀五章大
意中。此當發大心也。若約本師一期化迹。則為王宮
初降之相。若參學人初始發心。痛念生死。遇真善知
識。開示向身心世界未形以前。隻眼豁開。頓明本有
者。配屬此位。若合諸祖。則此是初生法王之家。故為
誕生王子。久遠背覺。今始合覺。故為向無始巳來真
常理性。以智慧力今乍開發。故為正中偏也。所謂顛
倒想滅。肯心自許。


第二爻是陰居陰位。象道前普賢廣大行。攝五十二
位功勳。如善財自妙高峯證初住。後歷一百十城參
五十三善知識。差別門庭一一透過。是謂涉大功勳。
於止觀五章中。此當行大行也。若約本師。為出家苦
行之相。學人省悟後踐履此道。不以得少為足。就作
家爐鞴多方煅煉。深明差別日益玄奧者。配屬此位。
若合諸祖。此是徧歷階級而成大業。故為朝生。然與
石霜頌意稍異。彼是臣種外紹而不就位。此是王種
內紹而未就位者也。又位位進修不背。故為奉。位位
以無住行。趨求極果。故為偏中正也。所謂毫忽之差
不應律呂。即此二位智行互資。功位迭進。智得行而
繁興大用。行得智而念念無為。一即二二即一。不一
不二而一而二。故成般若德也。恐學人到此失照。故
取初疊二爻上下回互。以顯因慧之妙。所謂背觸俱
非。如大火聚。
[001-0220b]


第三爻又是陽居陽位。象巳證等覺後得智。承前位
以根本智進修大行巳臻極果。故人位皆正也。合前
二位以象學人從凡入聖徧遊果海。中中流入不退
不住。至此則轉功就位。自利行滿。故為自受用三昧
也。如善財南詢終至彌勒樓閣。不離當處而徧參。不
出一心而行畢。一生圓證佛果。剎那頓越三祇。理事
一如。體用皆正。是為到彼岸智。於止觀五章中。說當
證大果也。若約本師。為樹下成道之相。學人直了一
心。不存悟境。徹法源底。透末後牢關。所謂一生參學
事畢者。配屬此爻。若合諸祖。此是等覺最後之身。故
為末生。因涉大功勳而至。故為功。即就中功也。所謂
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然此中末生王子與洞山正中
來不同。此乃久歷功勳而方入位者。彼則巳在正位
而轉身者。須知正中來一位是於第三變互爻之中
意取次上第四一爻之象而立其名。以此三爻雖正。
無來義故。來即如來之來。言乘真如而來。此則從正
中妙叶而來。故云正中來也。從中來故。不同末生未
離正故。亦非兼至。如洞山頌云。無中有路隔塵埃。無
中是正有路故來。尚未離位。故與塵埃相隔。不達者
誤作出塵埃。一字之差便濫後位矣。洞山立言明妙
如此。而從上諸師或配同末生。或頌出功用。皆不得
旨。古惟曹山一人親承面稟。故五位頌得洞山之髓。
其頌正中來云。未離兜率界。烏雞雪上行。錯會者曰。
烏雞表正。雪表偏。是轉位就功。向偏位上利生接物。
[001-0220c]
故云雪上行也。又以圖相謬證云。所以圖為內黑外
白。是烏雞雪上之象。審爾則與兼中至何以別耶。且
既云未離兜率界。何得在白雪上行耶。須知曹山頌
意以烏雞表人。雪與兜率界同表正位。雪取一色義
不取白義。如頌兼至云𦦨裏寒氷結。𦦨取明義表偏。
不取赤色。氷取寒凝義表正。亦不取白色也。疑者曰。
何以圖相內黑外白。既五圖皆以白表偏。此何意獨
表正。不知此位圖相妙密難知。今不惜祕旨更為明
破。葢此圖在外圓相即是第三陽爻奇數所成。表正
位也。在內黑相即是第四陽爻。奇數以表正位中人。
是取二陽奇數表法。非取圈內空白處也。然此五位
圖頌惟始末二位無譌。中間三頌與圖位舛錯。諸本
互差。無人辨正。故今為出之於此。又見以君臣五位
如次配入此五位者。亦不可從。葢君臣雖具五位。開
合不同。學者當細心體之。至如臨濟三玄.三要.四賓
主.四料揀.四照用等。則皆兼至一位中事也。故知五
位宗趣最為廣大。豈惟一家建立無越於此哉。


次取外卦三爻為他受用三昧者。葢第四爻乃陽居
陰位。象妙覺逆流。回入生死海。將欲從體起用。分身
於法界之中。隨機普應。雖未入俗利生。巳運大悲。巳
垂冥迹。與前爻不同。故寄陰位以表之。學人到前位
巳證法身。能不住法身邊。不守枯樁處。不著無言說。
不為自了漢。誓願垂珍著敝入泥入水作大佛事者。
配屬此爻。若合祖意。以前三爻之陽是功窮位極之
[001-0221a]
陽。此是轉位就塗之陽。兩陽合觀。一鎮靜。一暗動。故
為正中來也。故謂夜半正明天曉不露。至此二位自
利巳滿天然尊貴。以法界法性為身。故成法身德也。
恐學人到此坐著。故取中疊二爻上下回互。以彰果
德之妙。所謂通宗通塗挾帶挾路。


第五爻是老陰居老陽之位。象道後普賢圓滿行。以
前位乘願涉俗隨類化身繁興大用彌綸法界。故體
偏而位常。正是佛果後行。與華嚴離世間品同旨。於
止觀五章中。此當裂大網也。若約本師。為轉大法輪
之相。學人福智巳足。時節若至。得座披衣。橫身為物。
向玄門要路殺活擒縱。賓主君臣投機合道。箭鋒相
拄啐啄同時者。配屬此位。若合諸祖。此是巳透法身
為物作則。故為化生。果後不捨因門。故猶為王子。諸
法竝興。萬機齊赴。故為共功。妙叶通塗敲唱雙舉。故
為兼中至也。所謂先聖悲之為法檀度。


第六爻是老陽居老陰之位。象究竟真如法界海。與
四爻體同而用異。四爻是以體涉用。此是攝用歸體。
外不住萬行。內不住一心。三際平等。十方坐斷。心佛
眾生了不可得。是為祕密藏。於止觀五章中。此當歸
大處也。若約本師。為入般涅槃之相。學人一則出世
能事畢巳。權實雙收。萬機寢息。退藏穩密。猶如𦏰羊
掛角者。配屬此位。若合諸祖。此是虗玄無著之宗。循
復還之。與第一位同體。故為內生。無生可度。無世可
興。乃無功之極致。故為功功。行位齊泯。不落有無。極
[001-0221b]
盡今時。還元合本。故為兼中到也。所謂潛行密用如
愚若魯。此上二位展則行彌法界。收則足跡難尋。即
展即收。絕思絕議。以其四句百非皆悉不到。故成解
脫德也。恐學人到此未得自在。故取第三疊二爻上
下回互以盡隱顯之妙。所謂但能相續名主中主。又
以前四爻是利他之願。五爻是利他之行。至此六爻
是利他行滿回途得妙。如大涅槃經云。安置諸子祕
密藏中。我亦不久自住其中。故合此三爻為他受用
三昧也。問。前內卦第三爻既證極果。則巳到涅槃彼
岸。巳住祕密藏中。返本窮源更無升進。今此第六爻
所到境界。與前第三是同是別。若同。何分五位。若別。
則應更深。此義云何。答。真如性海本無二源。但前是
本門還源。今是迹門還源。又前是功窮位極。人位皆
正。今是功亡位泯。人位皆無。故不同也。故知洞山立
位。於中間尊貴一位。不取第三還源之爻。而取第四
逆流之爻。以成位義。彌見祖意之妙。


又此重離六爻之象。究其起盡。循環無端。葢一真法
界渾無朕迹。無有能所。本不可說。初開理智二門。則
理為所證。智為能證。故有初爻象生。其圖為多黑少
白。多黑處即理。少白處即智也。以此當初住位。初斷
一品無明理障。具一分智德故。次智開因果二門。故
有第二第三爻象生。二是因。三是果。二爻圖為多白
少黑。多白處即因。少黑處即果也。以此從二住去。位
位中證一分真如果。故三爻圖為圈內黑相。此是果
[001-0221c]
海巳極。因位巳滿。智與理冥。故但成圓相也。次理開
體用二門。故有第四第五爻象生。四是體。五是用。四
爻體雖挾用。未離果海。故其圖即前圈內黑相也。五
爻不捨因行。大用現前。其圖為純白之相。此白相中
有白有黑。以黑白雙照故成純白也。若不照黑。非兼
至義。既至此巳展盡還收。攝體用為一理。泯因果為
一智。雙收理智歸一真法界。故有第六爻象生。其圖
為純黑之相。此黑相中無黑無白。以黑白雙亡故成
純黑也。若黑不亡。亦非兼到之義。然此一真法界。究
竟不可說。還與第一爻為體。元是最初理智未分巳
前箇一著子。到此所謂威音渾未曉。彌勒豈惺惺。故
知一卦六爻。取要言之。初爻是理智初開。六爻是理
智還泯。中開四爻。是因果體用。周而復始。如大圓鏡。
學人於此一眼覷透。全身拶入。則誰為生。誰為佛。誰
為宗乘。誰為教乘。又誰為洞上。誰為濟上。四生六道
一光中。一切聖賢同影像。是則鎔缾盤釵釧之金。都
盧成一箇大圓鏡。然後打破鏡來無物可得。法華所
謂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任他千聖出頭來
廣立綱宗。盡是鬼門貼卦。箇中無元字脚。喚什麼作
寶鏡三昧。所謂但形文彩即屬染污。


「 稽首淨覺尊
 寶鏡大三昧
 洞上諸賢聖
 及一切諸祖
 願各垂冥印
 令所說無違
 普願參玄人
 見聞同證入」


寶鏡三昧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