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26 臨濟宗旨-宋-慧洪 (master)


No. 1234
臨濟宗旨
明白庵居沙門 慧洪 撰


汾陽昭禪師示眾曰。先聖云。一句語須具三玄。一玄
中須具三要。阿那箇是三玄三要底句。快會取好。各
自思量。還得穩當也未。古德巳前行脚。聞一箇因緣
未明。中間直下飲食無味睡臥不安。火急決擇。豈將
為小事。所以大覺老人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想
計他從上來行脚。不為游山翫水。看州府奢華。片衣
口食皆為聖心未通。所以驅馳行脚。決擇深奧。傳唱
敷揚。愽問先知。親近高德。盖為續佛心燈。紹隆佛種
祖代。興崇聖種。接引後機。自利利他。不忘先迹。如今
還有商量者麼。有即出來大家商量。僧問如何是接
初機底句。答曰汝是行脚僧。又問如何是辨衲僧底
句。答曰西方日出卯。又問如何是正令行底句。答曰
千里持來呈舊面。又問如何是立乾坤底句。答曰。北
俱盧州長粳米。食者無嗔亦無喜。師曰。只將此四轉
語驗天下衲僧。纔見汝出來驗得了也。僧問如何是
學人著力處。答曰嘉州打大像。問如何是學人轉身
[001-0168a]
處。答曰陜府灌鐵牛。問如何是學人親切處。答曰西
河弄師子。師曰。若人會此三句。巳辨三玄。更有三要
語在。切在薦取。不是等閑。與大眾頌出曰。三玄三要
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
日菊花新。還會麼。恁麼會得不是性燥衲僧。作麼生
會好。又舉三玄語曰。汝還會三玄底時節麼。直須會
取古人意旨。然後自心明去。更得通變。自枉受用無
窮。喚作自受用身佛。不從他教便識得自家活計。所
以南泉曰。王老師十八上解作活計。僧便問。古人十
八上解作活計。未審作箇什麼活計。答曰。兩隻水牯
牛。雙角無[櫚-呂+貝]棬。復云。若要於此明得去。直須得三玄
旨趣。始得受用無礙。自家慶快。以暢平生。大丈夫漢
莫教自辜。觸事不通。彼無利濟。與汝一切頌出曰。第
一玄。法界廣無邊。森羅及萬象。總在鏡中圓。第二玄。
釋尊問阿難。多聞隨事答。應器量方圓。第三玄。直出
古皇前。四句百非外。閭氏問豐干。師乃曰。這箇是三
玄底頌。作麼生是三玄底旨趣。直教決擇分明。莫只
與麼望空裏妄解道。我曾親近和尚來。與我說了。脫
空漫語誑嚇他人。喫鐵棒有日。莫言不道。又因採菊
謂眾曰。金花布地玉蘂承天。杲日當空乾坤朗耀。雲
騰致雨露結為霜。不傷物義。道將一句來。還有道得
底麼。若道不得。眼中有屑。直須出却始得。所以風穴
云。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顰蹙。不立一塵。家國喪
亡野老安貼。於此明去。闍梨無分全是老僧。於此不
[001-0168b]
明。老僧即是闍梨。闍梨與老僧亦能悟却天下人。亦
能瞎却天下人。要知老僧與闍梨麼。拊其膝曰。這裏
是闍梨。這裏是老僧。且問諸上座。老僧與闍梨是同
是別。若道是同去。上座自上座。老僧自老僧。若道是
別去。又道老僧即是闍梨。若能於此明得去。一句中
有三玄三要。賓主歷然。平生事辨。參尋事畢。所以永
嘉曰。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又曰。臨濟
兩堂首座。一日相見齊下喝。僧問臨濟。還有賓主也
無。答曰賓主歷然。師作偈曰。兩堂首座總作家。其中
道理有分拏。賓主歷然明似鏡。宗師為點眼中花。無
盡居士謂予曰。汾陽臨濟五世之嫡孫。天下學者宗
仰。觀其提綱渠渠。唯論三玄三要。今其法派皆以謂
三玄三要一期建立之語無益於道。但於諸法不生
異見。一切平常即長祖意。其說是否。予曰。居士聞其
說曉然了解。寧復疑汾陽提綱乎。曰吾固疑而未決
也。予曰。此其三玄三要之所以設也。所言一句中具
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者。一切眾生熱惱海
中清涼寂滅法幢也。此幢之建。譬如塗毒之鼓撾之。
則聞者皆死。唯遠聞者後死。若不橫死者。雖聞不死。
臨濟無恙時。興化三聖保壽定上座輩聞而死者。今
百餘年猶有悟其旨者。即後死者也。而諸法派謂無
益於道者。即不橫死者也。祖宗門風壁立萬仞。而子
孫畏之。喜行平易坦塗。此所謂法道陵夷也。譬如衣
冠。稱孔門弟子而毀易繫辭。三尺童子笑之。臨濟伹
[001-0168c]
曰。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而巳。初
未甞目為句中玄.意中玄.體中玄也。古塔主者悞認
玄沙三句為三玄。故但分三玄而遺落三要。叢林安
之不以為非。為可太息。玄沙曰。真常流注為平等法。
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為之明前不明後。盖分證
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若知出格之量。
則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換落落地。言通大
道。不坐平常之見。此第一句也。古謂之句中玄。回機
轉位。生殺自在。縱奪隨宜。出生入死。廣利一切。逈脫
色欲愛見之境。此第二句也。古謂之意中玄。明陰洞
陽。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
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慈定之門。此第三句也。
古謂之體中玄。浮山遠公亦曰。意中玄非意識之意。
古不足道。遠亦迷倒。予不可以不辨。無盡頷之。又曰。
吾頃見謝師直稱。吳僧簡程者。有大知見。親見慈明。
蓋是真點胸。楊岐道吾之流亞接人。多舉汾陽十智
同真。願遂聞其說。予曰。十智同真與三玄三要同一
關捩。汾陽曰。夫說法者須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
同真。邪正不辨。緇素不分。不能與人天為眼目。決斷
是非。如鳥飛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斷絃。絃斷故射
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飛。弦壯翼牢空的俱徹。作麼
生是十智同真。與諸上座點出。一同一質。二同大事。
三總同參。四同真智。五同徧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
八同生殺。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又云。與什麼人同得
[001-0169a]
入。與誰同音吼。作麼生是同生殺。什麼物同得失。阿
郍箇同具足。是什麼同徧普。何人同真智。孰能總同
參。那箇同大事。何物同一質。有點得出底麼。點得出
者不悋慈悲。點不出者未有參學眼在。切須辦取。要
識是非。面目見在。今此法門叢林怕怖。不欲聞其若
何以言之諸方但愛平實見解執之不移唯欲傳授
不信有悟。借使汾陽復生。親為剖折。亦以為非。昔阿
難夜經行。聞童子誦佛偈曰。若人生百歲。不善水潦
鶴。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阿難就教之曰。不善諸
佛機。非水潦鶴也。童子歸白其師。師咲曰。阿難老昏
矣。當以我語為是。於今學者之前。語三玄十智旨趣。
何以異此。於是無盡嗟咨曰。然其旨趣豈無方便。予
作偈曰。十智同真面目全。於中一智是根源。若大咨
見汾陽老。擘破三玄作兩邊。又問。四種賓主亦臨濟
建立法門乎。予曰。三世如來諸代祖師。鍛出凡聖情
見之鑪鎚。非止臨濟用之。如龍山本見馬祖。洞山价
禪師初游方與密師伯者偕行。經長沙龍山之下。見
溪流菜葉。价回瞻峯巒深秀。謂密曰箇中必有隱者。
乃並溪而進十許里。有老僧癯甚。以手加額呼曰。此
間無路。汝輩何自而至。价曰。無路且置。庵主自何而
入。曰我不曾雲水。价曰庵主住山幾許時。曰春秋不
涉。价曰。庵主先住耶。此山先住耶。曰不知。价曰為什
麼不知。曰我不曾人天來。价曰得何道理便爾住山。
曰。我見泥牛鬪入海。直至而今無消息。价即班密之
[001-0169b]
下而[玨/下]之。問。如何是主中賓。曰青山覆白雲。又問如
何是主中主。曰長年不出戶。又問主賓相去幾何。曰
長江水上波。又問賓主相見有何言說。曰青風拂白
日。价再拜求依止。老僧咲曰。三間茆屋從來住。一道
神光萬境閑。莫作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於
是自焚其庵深入層峯。其後价住山。問僧。何者是汝
主人公。對曰現祇對者。价仰而咨嗟曰。此所謂馬後
驢前事。奈何認以為自巳乎。佛法平沉此其兆也。客
中主尚未明。況主中主哉。僧曰。如何是主中主。价曰
汝自道看。曰道得即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价良
久曰。不辭向汝道。相續也大難。予觀龍山老僧之意。
如蕭何之識韓信。豈有法哉。而价公之論如霍光之
立朝。進止亦有律度。嗚呼。後生之不見古人之大全
也。必矣价亦置主中主于胸中。可疑也。予甞至臨川
與朱世英游相好。俄上藍長老者至上蓋。謂世英曰。
覺範聞工詩耳。禪則其師。猶錯矧弟子耶。世英咲曰。
師能勘驗之乎。上藍曰諾。居一日。同游疎山。飯于逆
族。上藍以手畫案謂余曰。經軸之上必題以字。是何
義。予亦畫圓相橫一畫曰是此義也。上藍愕然。予為
作偈曰。以字不成八不是。法身睡著無遮閑。衲僧對
面不知名。百眾人前呼不起。上藍歸舉似世英。世英
拊手曰。孰為詩僧。亦能識字義乎。因同看汾陽作犢
牛偈曰。有頭無角實堪嗟。百劫難逃這作家。凡聖不
能明得盡。現前相㒵有些些。予謂世英曰。此偈又予
[001-0169c]
字義之訓詁也。世英問余。華嚴經曰。毗目仙人執善
財手。即時善財自見其身住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
到十佛剎微塵數諸佛所見彼佛剎及其眾會。諸佛
相好種種莊嚴。乃至或經百千億不可說佛剎微塵
數劫。乃至時彼仙人放善財童子手。即時自見其身
還在本處。此一段義何以明之。予曰。皆象也。方執其
手。即入觀法之時。見自他不隔於毫端。始終不移於
當念。及其放手。即是出定之時。永明曰。是知不動本
位。遠近之剎歷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時宛爾。世尊蓋
以蓮為譬。而世莫有知者。予特知之。夫蓮方開華時。
中巳有子。子中巳有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三世一
時也。其子分布又曾屬焉。相續不斷十方不隔也。又
問。法華經曰。世尊於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
相。上至梵世。極難和會。而解者曰。佛音深妙觸處皆
聞。超越聖凡。則其舌廣長高出梵世。此說如何。予曰。
此殆所謂隨語生解。非如來世尊之意。溈山曰。凡聖
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而學者不能深
味此語。苟認意度而巳。譬如眾盲摸象。隨其所得為
是。故象偏為尾為蹄為腰為牙而全象隱矣。般若經
曰。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者真常也。非凝然一物
卓然不變壞之真常也。舌相之至梵世。其可以情求
哉。唐僧玄奘至西竺見戒賢論師。賢時巳一百六歲。
眾所宗向。號正法藏。弉修敬。訖賢使坐。問從何來。對
曰從支那國來。欲學瑜伽等論。於是賢流涕呼弟子。
[001-0170a]
覺賢指以謂曰。我前所夢何如弟子。謂奘曰。和尚三
年前得疾危甚。如人以刀劃其腹。欲不食而死。夜夢
男子身金色曰。汝勿自厭其身。汝昔作貴。近多害物。
命當自悔責。自盡何益。有支那國僧來此學法。巳在
塗矣。三年當至。以法惠彼。彼復流通。汝罪自滅。我曼
殊室利也。故來曉汝耳。和尚疾損巳三年。而闍梨果
至。前夢有徵也。子涉世多艱。蓋其夙障。聞曼殊室利
之言以法惠人。則罪自滅。故有撰述佛祖旨訣之意。
欲以惠人而自滅夙障耳。非有他求也。


臨濟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