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83 無量壽佛讚註-宋-元照 (master)



No. 1466-A


無量壽佛讚註并引


大智律師所製讚詞。文約義豐。旨趣宏遠。唯心之道
盡於此矣。嘗慨吾宗二三豪傑註釋流行。隨言取解
暗乎指歸。有抑乎作者之意。深可惜焉。偶諸同道。以
愚曾習山家之教。薄究斯宗。再命箋註。愚雖不敏。有
異前聞。遂採經論格言。直申厥旨。庶幾少悟西邁之
資粮。非特沽出藍之譽也。覽者取長其理。無取長其
情焉。


庚午中秋日寓三江蘭若註No. 1466
無量壽佛讚註
拙庵 戒度 註


「八萬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彌陀。」
[001-0072c]


【初句舉彼果德。十六觀經相好光明各有八萬四
千。以本攝末故但云相。為表因中塵勞清淨。是故
相好以八萬四千為數。眾生亦具如是法門。但由
未顯翻作塵勞。諸佛巳悟則成勝用。維摩經云。八
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
此法而作佛事。然此相好皆是圓實。無作道品之
所修發。稱之為妙。次句指佛即性。果德高深。了知
生佛不離剎那。同一覺源。圓照諸法。現前一念即
是諸佛法界之身。以諸如來無別所證。全證眾生
本有妙性。金剛錍云。故知果地依正融通。並依眾
生理本故也。大經云。眾生即是佛。何以故。若離眾
生不得三菩提故。起信論云。所言覺義者。謂心體
離念。離念相者。等虗空界。無所不徧。法界一相即
是如來常住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是知果佛
圓明之體即我凡夫本具性德。全是眾生色心依
正。更無別體。既全我心。當處顯發。但觀自心即是
佛身。是故經云。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又般若經云。佛是我
心。是我心見佛。是我心作佛。如來藏經云。我以佛
眼觀一切眾生貪嗔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
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常無染污。德相具
足。如我無異。維摩經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
中求。斯即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終日觀心。終日觀
佛。全心是佛。全佛是心。良由法界全體作我一念。
[001-0073a]
亦復全體作彌陀身。既俱法界心佛無差。彼彼互
融不可思議。豈唯心佛。諸法亦然。是則世出世間
二死五住地獄色心依正因果。無非皆是法界圓
融三德秘藏。但由彌陀悟此理故。了性順修。圓證
三身。感四淨土。一切眾生迷此理故。背性逆修。恒
居三道。長埋四趣。雖全在迷。與佛所證未始暫乖。
但為眾生不知三障理全是佛。即以此理起惑造
業輪迴生死。長劫用理。長劫不知。不由不知而失
此理。現前苦果即是法身。三惑昏暗全體照明。結
業纏縛皆解脫相。故荊谿云。眾生無始。唯有煩惱
業苦而巳。即此全是理性三因。又云。且論無始苦
輪無際。與業煩惱不並不別。乃至云。是故三道及
以三德並無前後。性德三因無時不具。盖言三障
全是諸佛究竟果用。我輩今日既知此理。必須專
想彌陀依正。熏乎心性顯真佛體。雖托彼境。須知
依正同居一心。心具而生豈離心性者。一毫法見
從外來。則非大乘唯心境觀。又復。雖以彌陀一佛
為境。巳具諸佛。故經云。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
無量諸佛。良以諸佛同證三法秘密之藏。一佛秘
藏不少。諸佛秘藏不多。舉一即諸。全諸即一。經云。
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十萬億剎之遐方。的是唯心淨土。」


【初句指彼安養。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剎。有
世界名曰極樂。此即法藏比丘因中所取同居淨
[001-0073b]
土也。次句了土唯心者。良由現前一心本具三德。
名常寂光。湛然不動名之為常。性本離染名之為
寂。法界洞朗名之為光。即此全是唯心之體。故祖
師云。身土居于一心。故知心體即常寂光。寂光諸
土無二無別。遮那之身與土相稱。法興報應一體
無差。又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之自心。毗盧身土
不逾下凡之一念。但由心體本無自性。隨緣變造
起三土用。是故彌陀高棲安養。雖過十萬敻在他
域。悉我自心寂光理土。華嚴云。三界無別法。唯是
一心作。是故十方諸佛。一切眾生。過現未來虗空
剎土。唯心本具。全心發生。楞嚴云。妙覺明心徧十
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又
云。十方虗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
世界在虗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源。此十方空皆
悉消殞。良由此心圓具三德。周徧法界。同常寂光。
未有一法出我心外。未有一法非我心體。是故全
心是土。全土是心。心既無外。寧有淨土懸處他方。
能如是解。則見彼土純是自心。非他方也。終日取
土。故全性起修。則非自然。終日唯心。故全修即性。
則非因緣。修性俱泯。唯心體顯。又復應知。八萬相
好乃彌陀勝應之身。既達本性。則三身具足四德
無虧。即始覺之智也。十萬億剎乃西方同居之土。
若了唯心。即是寂光無非法界。即本覺之理也。始
覺滿足。本覺究顯。始本一合。無復分張。是知離身
[001-0073c]
無土離土無身。一法二義。何者。身亦三德。土亦三
德。既俱三德。俱是法界。法界一相。身土無差。又復
國土屬依。佛身屬正。依正既居一心。一心豈分能
所。是故彌陀身土不離我心。一念圓成全體即佛。
唯心淨土不待遠求。本性彌陀豈從外覔。如是解
者方契圓修。若但觀彼應佛依正。豈得謂之唯心
本性也。】


「淨穢雖隔。豈越自心。」


【躡上唯心淨土也。雖曰淨土唯我自心。奈何此心
全體穢染。彼佛國土淨妙莊嚴。淨穢宛然。唯心安
在。當知此是識心計度。若了唯心豈存淨穢。良以
淨穢諸土悉是寂光全體起用。物機妄執淨穢斯
分。究論法體豈其然乎。如淨名經。螺髻梵王呵身
子云。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
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仁者心有
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爾。又云。隨其心
淨則佛土淨。亦可例云。隨其心穢則佛土穢。迷法
性為無明。名之為穢。語無明即法性。名之為淨。此
乃一理之內而分淨穢。譬如清水濁水雖殊。濕性
無別。所以安養之淨。湛忍之穢。雖敻隔十萬之遙。
同常寂光。悉我心性。既知淨穢全是心性。心性本
空。淨穢無主。毗盧遮那徧一切處。一切諸法無非
佛性。豈容淨穢於其間哉。】


「生佛乃殊。寧乖巳性。」
[001-0074a]


【躡上本性彌陀也。彌陀巳悟。圓證三身。眾生在迷。
翻成三障。迷悟且隔。巳性有乖。斯是執情。何關至
理。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
形相。眾生三障全體是理。諸佛三身無非性具。世
間相常。眾生即佛。雖見思昏倒而有理在焉。若知
此心與佛無殊。則十方諸佛同趣我心。故金錍云。
佛果具自他之因性。我心具諸佛之果德。果上以
佛眼佛智觀之。則唯佛無生。因中若實慧實眼冥
符。亦全生是佛。不二門云。但識一念。徧見巳他生
佛。他生他佛尚與心同。況巳心生佛寧乖一念。良
以唯心本具。即心變造。全體起用。因果理同。能知
此者。始可與言心佛眾生無差別矣。】


「心體虗曠不礙往來。性本包容何妨取舍。」


【心之與性。或以真妄分之。如荊谿云。隨緣不變名
性。不變隨緣名心。今文心性並屬乎真。一體二名
耳。如楞嚴云。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又云。圓妙明心。
寶明妙性。心性之為體也。虗而通。寂而照。體性常
住。德量無邊。三諦圓融。一心具足。故輔行云。能觀
心性名上定。上定者名第一義。名為佛性。名毗盧
遮那。即此遮那性具三佛性。遮那徧故佛性亦徧。
故知三佛唯一剎那。三佛徧故剎那即徧。此則三
諦妙性妙心也。虗曠言其性徧。是示體量也。廣大
悉備。圓徧諸法。無有方所。金剛錍云。非內外。徧虗
空。同諸佛。等法界。則知此心徧一切處也。包容言
[001-0074b]
其性具。是示體德也。良由此性具一切法。即一切
法。包有萬德。靡所不容。故荊谿云。此徧性具諸佛
之身。一身一切身。如諸佛之感土。一土一切土。身
土相即。身說土說。大小一多亦復如是。則知此心
具一切法也。楞嚴云。如意點容十方三世一切世
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良以
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芥子常納須彌。微塵本含法
界。皆悉當處全是心性故也。譬如函盖盛貯他物
之謂乎。故天台云。多所含容而無積聚。斯則如來
藏理亡泯。諸法雖亡而存。諸法宛爾。常空常假。雙
空雙照。二邊叵得。中道不存。是大涅槃。名秘密藏。
心性若爾。詎有穢之可捨。淨之可往乎。良以往來
取捨淨穢身土皆是法界。即是妙心妙性。心性湛
然無一異相。彌陀依正全是自心。豈以心性復取
心性。譬如有人欲避虗空遠向他國。祇益疲勞。空
云何避。若其然者。則終日往來不移跬步。終日取
捨不步思惟。又復應知。往來取捨是緣生法。緣生
無性了不可得。故中論云。因緣生法即空假中。又
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
無生。既達三諦。復離四句。則往來之相取捨之心
無所寄矣。十疑論云。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
不可得。是真無生。此謂心淨則佛土淨。愚者為生
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
即無生。無生即生。能如是解。念念進修。上品金臺
[001-0074c]
一生可獲。】


「是以舉念即登於寶界。還歸地產之家鄉。彈指仰對
於慈容。實會天真之父子。」


【是以乃承上之詞。舉念.彈指喻其疾速。還歸者。楞
嚴云。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
歸道路。地即實相地。家即法性家。天真猶天然也。
父子者。生如來家為法王子。亦可遠取大通佛所。
彌陀為十六王子。時覆講法華經為父子義。究論
其本。居實際地。住佛性家。則與彌陀久成父子。一
迷鄉土。父子頓乖。今既了土唯心。悟佛即性。猶在
不失。舉足下足豈越故鄉。念茲在茲常親慈父。】


「幾生負德抂受沉淪。今日投誠必蒙拯濟。」


【幾生言其無始。負德語其起妄。本具三德。迷背不
覺。遂受生死。辜違父子之性德也。楞伽云。一切眾
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
明體。用諸妄想。此相不真。故有輪轉。又云。由諸眾
生違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必蒙
拯濟者。彌陀悟本。運同體悲。眾生迷強。受諸幻苦。
悲苦相對。感應道交。故楞嚴云。十方如來憐念眾
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
憶時。我今遭苦期心欲脫。必與彌陀悲體相冥。決
蒙拯拔。如人遇難求彼強援。必得脫免。】


「三心圓發。一志西馳。盡來際以依承。歷塵劫而稱讚。」


【三心即上品上生中志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也。
[001-0075a]
志誠即法身。深心即般若。迴向即解脫。三心實在
一念中具。全三是一。即一而三。故云圓發。一志等
者。經云。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又云。當起
想念。正坐西向。心多馳散三昧難成。專想不移往
生易得。盡來際者。如華嚴中盛談來際即實報土。
法性常住三際無餘。從今獲遇亘徹未來。決志親
承終無退轉。歷劫稱讚者。良以彌陀積劫勤求道
場。證得三身究顯萬德圓備。縱使辨才天女億劫
稱揚莫宣少分。應須諦了。能讚所讚皆是法界。名
徧虗空。一切眾生聞此偈句。十方諸佛受我詠讚。
於一言音演無量義。讚佛一德萬德溥收。四辨敷
陳不涉唇吻。八音競唱不落言詮。豁悟圓通。返聞
自性。如是讚嘆與不讚嘆更無異轍矣。】


無量壽佛讚註

No. 1466-B



澤錄錄餘生。與世浮沉。烏知有所謂安養徑捷法門。
曩嘗㳂幹慈水。邂逅懸胥徐鑑者。精進此道。因得勸
發。自此幡然有驚。謝去塵緣。寓于滄洲之等觀。憶念
修習。朝夕不敢墮。寒暑不知變者。盖有秊矣。凡有禮
念。必先嚴誦 大智律師之讚語。續得拙庵度律師
註解斯文。文義明白。深恐湮沒。敬募同志用鏤諸板。
[001-0075b]
誓與見聞咸希極證。吁。唯心本性固人人之所具。敢
問諸人。十二時中所謂心所謂性是何面目。


嘉定辛未秊夏月望唯心居士樓澤法名正因謹䟦

No. 1466-C



予在唐之昔。雖見修淨業者盛誦大智律師之讚語。
未知拙庵宗師之有註。今祐公將來。文字之中偶得
此文。冀即彫于板以廣其傳。適有僧覺住.淨光。平常
留心西方。卒見此文。感歎而舍淨財。命工開板。誓與
人人明于唯心本性。即登寶剎矣。


日本建保三年乙亥九月初三日入宋傳法比丘俊
芿謹識于洛東寶菩提之西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