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60 淨土簡要錄-明-道衍 (master)



No. 1155-A


淨土簡要錄序


淨土之教興始于典午之世樓煩大士來廬山集群
賢以創蓮社六時三昧清修淨念其往生之蹟如青
天白日終古不磨厥後仰而則之及其成功者代亦
多矣其赫赫然而名落宇宙者在後周則有南嶽思
在陳則有天台顗在唐則有善導法照少康在宋則
有永明壽慈雲式長蘆賾昭慶常之輩是矣至於賢
士大夫如晉之劉程之雷次宗唐之柳宗元白居易
宋之楊傑王古馬玗陳瓘江公望日休之流從之既
勤行之既驗各有著述發揮淨土之旨以勉其後進
故歷朝以來淨土之作論疏傳記山儲海積然通都
鉅郡名山勝剎始能家藏而戶蓄故學之者有師而
問焉有書而證焉庶不致騖於邪僻繆妄之塗矣今
夫窮鄉絕嶋善友良導之不過片言一字之不違縱
有學者無師可問無書可證其不騖於邪僻繆妄之
塗者盖幾希矣故雖仁人君子念而恤之無能為也
今年夏余客穹隆山中海雲精舍因𨵃淨土諸書以
銷長日遂將前賢所述讚頌之文䇿勵之言以事顯
[001-0412a]
理之談以真破妄之說圓妙明著者咸皆釆摭或全
其章或略其句僅若干篇萃為一卷名之曰淨土簡
要錄錄成用鏤于板以廣其傳矣雖然大方之家上
達之士豈足收覧焉若窮鄉絕嶋無師可問無書可
證者得此觀之抑亦可謂少資云爾。


洪武十四年龍集辛酉夏五月蓮華室主沙門道
衍序No. 1155
淨土簡要錄
吳郡沙門 道衍 編


廬山遠法師念佛三昧詩序略曰念佛三昧者何思
專想寂之謂思專則志一不撓想寂則氣虗神朗氣
虗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斯二乃是自然之
玄符會一而致用也是故靖秦間宇而感物通靈御
心惟正動而入微此假脩以凝神積習以移性猶或
若茲況夫尸居坐忘冥懷至極智落宇宙而闇蹈大
方者哉盧山集


天台智者大師有問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
今乃捨此求彼生西方彌陀淨土豈不乖理或又經
云若求淨土先淨其心心淨故即佛土淨此云何通
答釋有二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總答者汝若言求
生西方彌陀淨土則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執住
[001-0412b]
此不求西方則是舍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又
轉計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則斷滅見故
金剛般若經云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心
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菩提心者於
法不說斷滅相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
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
無所從來故名不生不滅者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
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
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為此
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
名中道義又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因是故知無生又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
空而常脩淨土教化諸群生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宮
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虗空終不能成諸佛說
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
生淨土達生軆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即
佛土淨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
無生解不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不達此理橫相是
非瞋他求生淨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
外道也十疑論


問十方諸佛一切淨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
念一切功德生一切淨土今乃偏求一佛淨土與平
等性乘云何生淨土。


答一切諸佛土實皆平等但眾
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繫一心一境三昧難成專
[001-0412c]
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專至得生彼國如
隨願往生經云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
何故偏讚西方彌陀淨土專遣往生佛告普廣閻浮
提眾生心多濁亂為此偏讚西方一佛淨土使諸眾
生專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
寬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
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
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故華嚴
經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
亦然又云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
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剎佛
身無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達一切月影
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影影無二故一佛即
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無二故熾然念一佛時
即是念一切佛也十疑論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
土出過三界具縛凡夫方何得生。


答有二種緣一者
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脩道實未得生淨土
是故瓔珞經云始從具縛凡夫未識三寶不知善惡
因之與果初發菩提心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
本受菩薩戒身身相續戒行不𨷂經一劫二劫三劫
始至初發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羅蜜等無量行
願相續無間滿一萬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
進至第七不退住即種性位此約自力卒未得生淨
[001-0413a]
土他力者若信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取念佛眾生
即能發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厭離三界身起行施戒
脩福於一一行中迴願生彼彌陀淨土乘佛願力機
感相應即得往生是故十住婆娑論云於此世界脩
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者在於五
濁惡世於無量佛時求阿鞞䟦致甚難可得此難無
數塵沙說不可盡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
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佗勝德三者顛到善果能壞梵
行四者聲聞自利障於大慈五者惟有自力無他力
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過數里極大辛苦謂自力
也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念佛三昧願生淨土乘彌
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
力故須臾即至千里謂他力也譬如劣夫從轉輪王
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轉輪王力也若言
有漏凡夫不得生淨土者亦可有漏凡夫應不得見
佛身然念佛三昧並無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隨分
得見佛身麤相也菩薩見微細相淨土亦爾雖是無
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發無上菩提心求生淨土常
念佛故伏滅煩惱得生淨土隨分得見麤相菩薩見
微妙相此何所疑故華嚴經說一切諸佛剎平等普
嚴淨眾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即其義也十疑論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
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既有此教當知女
人及以諸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


答為對凡夫肉眼
[001-0413b]
生死心量說耳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
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
即是生淨土時為此觀經云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
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得生彼不須愁遠又如人夢
身雖在床而心意識徧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
異也生淨土亦爾動念即至不須疑也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者但論生彼國無女人及無盲聾瘖啞
人不道此間女人根缺不得生彼若如此說者愚癡
全不識經意即如韋提夫人是請生淨土主及五百
侍女佛授記悉得往生彼國伹此處女人及盲聾瘖
啞人心念彌陀佛悉生彼國巳更不受女身而不受
根缺身二乘人但回心願生淨土至彼更無二乘執
心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非謂此處女
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故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云設
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號厭惡女身舍
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覺況生彼國更受女身
根缺者亦爾十疑論


有人謂求生淨土念佛脩觀皆是執著取相殊非超
越之法今謂佛言不著相者葢令不著我人眾生壽
者不住所脩法相遣蕩人法二執即達人法二空何
甞以繫念進脩而為著相乎今謂若脩念佛三昧定
非著相以佛身無相有何可著夫般若真空元為脩
六度人令不住相六度不脩般若焉用真學道者達
脩無脩了念無念終日脩而未始脩終日念而未甞
[001-0413c]
念故金剛經云無我人眾生壽者脩一切善法則得
阿耨菩提故知了達之士則何甞不脩善耶靈芝義疏入於
於此


慈恩窺基法師有問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
樂如何無眾苦耶答其國眾生蓮華化生無生苦四
序不能遷無老苦非分段身無病苦壽命無盡無死
苦無父母親疎無冤憎會苦所欲如意無求不得苦
顏貌端嚴無諸根缺陋苦四時一等無寒暑苦娑婆
世界有漏形軀四蛇迫身三龍害命乖張病惱報盡
死侵有愛必離無怨不會蓋迷至理橫受陰纏今茲
眾人永無此等故云無有眾苦豈唯近亡麤苦兼亦
妙果非遙彌陀通讚


問臨終作善便得往生何假預前脩諸勝業答人生
壽夭難測或即病困昏迷或即非時奄逝既闕生前
之善難逃後世之殃預作善緣恐防斯咎。


清涼國師云隨心念佛諸佛現前既了境唯心了心
即佛故隨所念無非佛矣何難見哉華嚴疏


釋善財初參德雲比丘所說二十一念佛門約能念
心不出五種一緣境念佛門念真念應若正若依設
但稱名亦是境故二攝境唯心念佛門即總相唯心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雖隨我心心業多種見佛優
劣故三心境俱泯念佛門即前遠離念佛門及不可
見門之一分及如虗空門四心境無礙念佛門即如
初門雙照事理存泯無礙故云普照五重重無盡念
[001-0414a]
佛門即稱前第十門而觀察故如微細等門亦是此
中總意念佛之門諸教攸贊理致深遠世多共行故
略解釋無厭繁說。


道綽禪師有問何因緣故一念佛力能斷一切諸障
答如經云譬如有人用獅子筋為琴弦一奏一切餘
弦悉斷若人於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一切諸煩惱
根皆悉斷滅亦如有人取牛羊驢馬諸乳置一器中
若將獅子乳一渧投之一切諸乳悉化為水若人於
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一切惡魔諸障直過無難安樂


善導和尚臨終正念訣知歸子致問於淨業和尚曰
世之大者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乃屬後世一念若錯
便墮輪回小子累蒙開誨念佛往生之法其理雖明
又恐病來死至之時心識散亂仍慮家人惑動正念
忘失淨因伏望重示歸逕之方俾脫沉淪之苦師曰
奇哉斯問之要也凡人臨命終時欲得往生淨土者
須先准備不得怕死貪生常自思念我現在之身多
有眾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舍此穢身即往生
淨土受無量快樂見佛聞法離苦解脫乃是稱意之
事如脫臭敝之衣得著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貪
著纔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須囑家
人看病人往來揖問人凡來我前但為我念佛不得
說眼前雜間之事家緣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安慰
呪願安樂之詞此皆是虗華不實殃及之語及至病
[001-0414b]
重命將不久之時家人親屬不得來前垂泪哭泣發
嗟嘆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教記取阿彌
陀佛一時高聲為我念佛守令氣絕待氣盡了方可
哀哭更或有明解淨土之人頻來䇿勵其理最佳若
如此者千萬往生必無疑慮也此是端的要急之旨
當信而行問求醫服藥應不用耶答此但論用心矣
其藥醫療不妨自求然藥只能醫病豈能醫命耶命
若垂盡藥豈奈何問神祇禍福求禱如何答人命長
短生下巳定何假鬼神延之耶世人迷惑變更求邪
殺害眾生祭祀神鬼但增罪業倍結冤讎變損壽矣
大命若盡小鬼奈何空自慞惶必無所濟切宜謹之
當以此文帖安堂前喫食之處及來往要路之間令
時時見之常記於心免見臨危忘失問平生不曾念
佛者還用得否答此法僧人俗人不念佛人用之皆
得往生決無疑矣余多見世人於平常時念佛禮拜
發願往生及到病患臨終但只怕死都不見言此事
直待形消氣絕識投冥界方始十念譬如賊去關門
濟何事耶而況死門事大須自著便宜一念蹉跎歷
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見樂邦文類


問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者有何意耶答眾
生障重境細心麤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
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如
上念念想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
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
[001-0414c]
順佛語故若舍專念脩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
希得三四何以故乃為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
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
故心不相續念報佛恩故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
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比見諸方道俗
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脩雜
不至心者千中無一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
巳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克巳晝
夜莫癈畢命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後
念即生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逕生
死豈不快哉。


釋三種心身禮拜彼佛口稱揚彼佛意觀察彼佛三
業真實故名至誠心以真實信心信知自身具足煩
惱流轉三界信知彌陀本願稱名下至十聲得生乃
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凡所作為一切善根悉
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具此三心必得生也
若少一心即不得生觀經疏


若人欲速得往生應起無間脩所謂恭敬禮拜稱名
讚嘆憶念觀察回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餘業相間
故曰無間脩又若貪嗔癡來間者但隨犯隨懺不令
隔念隔日隔時常使清淨亦名無間脩若能畢命誓
不中止決定往生大藏集諸經禮懺儀


永明智覺禪師有問一生習惡積累因深如何臨終
十念頓遣答那先經云國王問那先沙門言人在世
[001-0415a]
間作惡至百歲臨終特念佛死後得生佛國我不信
是語那先言如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因船故不沒人
雖有本惡一時念佛不入泥犂中其小石沒者如人
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犂中又智論問云臨死時少
許時心云何能勝終身行力答是心雖時頃少而心
力猛利如火如毒雖少能作大事是垂死時心決定
勇健故勝百歲行力是後心名為大心及諸根事急
故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名為健故知善惡無定因緣
軆空迹有升沉事分優劣真金一兩勝百兩之疊華
爝火微光爇萬仞之𧂐[艸-屮]萬善同歸集


問心外無法佛不去來何有見佛及來迎之事答惟
心念佛以惟心觀徧該萬法既了境惟心了心即佛
教隨所念無非佛矣般舟經云如人夢見七寶親屬
歡喜覺巳追念不知在何處如是念佛此喻惟心所
作即有而空故無來去又如幻非實則心佛兩亡而
不無幻相則不壞心佛空有無礙即無去來不妨普
見見即無見常契中道是以佛實不來心亦不去感
應道交唯心自見如造罪眾生感地獄相唯識論云
一切如地獄同見獄卒等能為逼害事故皆是罪人
惡業心現並無心外實有銅狗鉄蛇等事世間一切
事法亦復如是然則遮那佛土匪局東西若正解了
然習累俱殄理量雙觀。


問觀經明十六觀門皆是攝心修定觀佛相好諦了
圓明方階淨域如何散心而能化往答九品經文自
[001-0415b]
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一定心如脩定習觀上
品往生二專心伹念名號眾善資熏回向發願得成
末品仍須一生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常面西向
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
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
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
恩如斯至誠必不虗棄如或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
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
生但為業障所遮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
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虗
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故也如要臨終十念成就
但預辨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時念念不虧即無慮
矣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六
因所成五果所攝若一念心嗔恚邪婬即地獄業慳
貪不實即餓鬼業愚癡闇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
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
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
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臺寶樹淨剎化生
心垢即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
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軆維摩經云欲得淨
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又經云心垢故眾
生垢心淨故眾生淨華嚴經云譬如心王寶隨心見
眾色眾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大集經云欲淨汝界
但淨汝心故知一切歸心萬法由我欲得淨果伹行
[001-0415c]
淨因如水性趣下火性騰上勢數如是何足疑焉。


又曰但發心者決定得生秪慮信不堅牢前後間斷
神栖安養〔賊住〕


四明法智法師答楊文公請住世書略曰若求生安
養即於薄地能藉勝緣纔獲往生永無退轉聞慈利
益得不忻求乃用一心三觀為舟航復以六時五悔
為櫓棹求往惟心之淨土願見本性之彌陀然後運
同軆之大悲度法界之含識順佛權巧求生樂邦所
言儻存忻厭即起愛憎既萌取舍之心乃生能所之
見者起過之相誠如所言立德之緣今當略說盖以
忻厭取舍善能起過成功故馬鳴立為始覺之基智
者稱為淨土之漸維摩以見愛為侍者文殊以貪恚
為功能斯皆用之在人乘之有法且眾生曠劫住此
娑婆貪於麤弊色聲著於下劣依正既無厭離之念
伹增繫縛之緣縱有熏脩鮮有事遂以此土法多障
致道行難成故涅槃經云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
身者如大地土是故諸佛愍此眾生以願行功取清
淨土令起忻慕作受生因以苦切言說垢穢相令其
厭惡成出離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故非厭離舍此
無由不起忻求生彼無分教行錄


慈雲式法師往生略傳序略曰念佛功德比餘善根
優劣之相者經云若人以四事極好之物供養三千
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辟支聖人所得福德不如有
人一合掌一稱南無佛陀如彼大千聖福假使百分
[001-0416a]
千分百千億分筭數譬喻皆所不及一稱佛名者功
德無量一稱佛名功德尚爾況復十念佛者況復一
日一月一年一生念阿彌陀佛者所得功德耶復次
應知念佛之人現世安穩眾聖守護離諸災厄且近
校量今時風俗競祭鬼神求其福慶望得安穩信邪
殺命造罪結冤必無福慶而可利人虗招來生地獄
罪報易曰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殺生害命祖承祭
法非一朝一夕豈非積不善耶殃咎何疑也又鬼有
邪力事之既久物黨方類死墮其中世其迷哉且三
界大師萬德慈父歸之者罪滅尚之者福生諸經具
說若能暫歸三寶受持一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勝
利一者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并諸眷屬隱形守
護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
薩當隨守護三者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
放光明攝受此人四者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
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中五者一切火難
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六者
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者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八者
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為
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十者
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歡喜現前得見阿彌陀佛
及諸聖眾持金蓮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
受勝妙樂諸有智人請觀念佛所獲現世福利功德
[001-0416b]
豈同世人祠祀之法現無福利未來受苦耶金園集


晨朝十念法脩淨業者須每日清晨服飾巳後面西
正立念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氣為一念如是十氣
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
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
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
者顯是籍氣束心也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唯將
不廢自要其心必生彼國作此念巳發願回向。


大覺世尊以四種法度諸眾生一者示現相好令觀
察者發菩提心二者示現說法令得聞者聞悟入道
三者示現化事令見聞者獲諸法利四者名號流布
十方令其聞者執持繫念罪滅善生而得度脫今言
念佛者或專緣三十二相繫心得定開目閉目常得
見佛或但稱名號執持不散亦於現身而得見佛此
間現見多是稱佛名號為上如懷感法師一向稱阿
彌陀佛名號而得三昧現前見佛故今普示稱佛之
法必須制心不令散亂念念相續繫緣名號口中聲
聲喚阿彌陀佛以心緣歷字字分明使心口相繫若
百聲若千聲若萬聲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等但是
稱佛名時無管多少並須一心一意心口相續如此
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
難若恐心散須高聲疾喚心則易定三昧易成故感
法師決疑論中引大集日藏經云小念見小佛大念
見大佛論釋曰大念者大聲稱佛也小念者小聲稱
[001-0416c]
佛也斯則聖教有何惑哉明佛乘圓教此教詮旨圓
融因果頓足佛法之妙過此以往不知所裁也經曰
十方諦求更無餘乘唯一佛乘斯之謂歟是則大乘
中大乘了義中了義十方淨穢卷懷同在剎那一念
色心羅列徧收於法界並天真本具非緣起新成一
念既然一塵亦爾故能一一塵中一切剎一一心中
一切心一一心塵復互周重重無盡無障礙一時頓
現非隱顯一切圓成無勝劣若神珠之頓含眾寶猶
帝網之交映千光我心既然生佛軆等如此則方了
回神億剎實生乎自巳心中孕質九蓮豈逃乎剎那
際內其或事理攸隔淨穢相妨安令五逆凡夫十念
便登於寶土二乘賢輩回心即達於金池也哉徃生淨土
決疑門


孤山智圓法師曰夫求生淨土是假佗力彌陀願攝
釋迦勸讚諸佛護念三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甚易
如度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導加以便風必能速到
彼岸也若其不肯登舟遲留惡國者誰之過歟西資鈔
觀世人為善心輕為惡心重何以得生淨土請以現
事驗之對佛像則不如接大賓之恭謹學經法則不
如求財利之勤劬毀他則氣麤言滑讚彼則氣緩語
澁或以我惡之則覆善揚惡我好之則掩短美長或
為積惡怒他私說或作微善恨人不知於惡事則陰
費千金亦能緘口施善人則方營一食便自矜功凡
此用心方沉惡趣欲以少善而求生淨土者難乎哉
[001-0417a]
彌陀經疏序略曰吾佛大聖人得明靜之一者也乃
假道於智託宿於悲將欲敺群迷使復其本於是乎
無身而示身無土而示土延其壽淨其土俾其忻促
其壽穢其土俾其厭既忻且厭則漸誘之䇿行矣是
故釋迦現有量而取穢土非欲其厭耶彌陀現無量
而取淨土非欲其忻乎此則遣之彼則攝之使其復
本而達性耳故淨名曰隨所謂伏眾生而取佛土者
其是之謂虖乎雖寶樓金池為悅目之翫而非惑蕩
色而能遠唯心之境矣雖風樹鳥聲有入耳之娛而
非惉懘之音而能念三寶有歸矣夫如是則復乎明
靜之軆者如轉掌耳故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䟦
致是也閑居編


寂照法師有問見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念佛求生
耶答通昧它心聖凡安測除非徧知授記應難真脩
行人自當審察諸仁者汝觀自巳見性悟道得入師
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大三昧能如南嶽智者否宗
說俱通能如忠國師壽禪師否此等諸師皆明垂言
教深切勸往他豈悞人乎況佛金口讚歎丁寧昔賢
恭稟佛誨定不謬也又當自度命終得去住自在否
無始惡業不現前否捨此報身定脫輪回否三塗險
道中出沒自由否天上人間十方世界託生無礙否
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幸如之其或未然竊勿貢高
不脩淨土見直指決疑集


問六祖壇經云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東方
[001-0417b]
願西悟底人在處一種誌公云智者知是自性愚人
愛往西方若此道果是真正何故二大士排遣答佛
說法有隱顯教有權實人根有利鈍宗師有抑揚譬
如受病不同處方亦異今有病暍發黃方大狂亂醫
者必以寒藥治之豈可却讚乳石桂附有除寒起廢
之功耶有偏見人聞寒藥有治熱之功遂云乳石桂
附永不可用豈不謬哉達磨單傳心印誌公方贊大
乘當時人尚未信豈可又却教念佛求生淨土圓機
達士固自無疑求法初心定生猶豫俱絕意忘言融
通了解自無矛盾也。


淨覺岳法師曰所言極樂為權權必對實也請試陳
之為以小乘是權大乘是實耶為以有法是權無法
是實耶若謂小乘是權者且聲聞經中曾無一言勸
讚往生十方淨土故迦葉云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
薩法游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若謂
有法是權者何但極樂是權至於泥洹皆是權耳故
須菩提云若有法勝於涅槃我亦說為如幻如夢由
是言之忻泥洹而厭極樂亦猶逃岸赴壑但不免於
害也又若謂吾不取極樂亦不著泥洹曠然無朕不
可疑議若爾則滅後無生何殊外道斷滅之見復有
說云吾滅度後十方世界皆是我身何必定生西方
極樂若爾則便同聖人普現色像尚未證謂證大妄
語罪其誰當之義學編


又曰佛言末世法滅之後特留無量壽經百年住世
[001-0417c]
接引眾生以此證之如何芥眎往生之人蓁塞極樂
之路所損至大可不謹乎復引大珠和尚云舍垢取
淨是生死之業龐居士云若舍煩惱入菩提不知何
方有佛土以此句偈輕蔑淨土者固未可也且不垢
不淨之言即心即佛之義凡稟釋教者孰不知之安
以真如平等之談便廢因緣脩證之法六住大士尚
存分段之生四果真人亦有變易之死云何爼落永
謂泥洹須知菩薩未住妙覺巳還常以空心徧脩萬
行終日觀佛無佛可觀歷劫度生無生可度暫趣於
空華淨土權依於幻化彌陀破昨夢之塵勞入乾城
之地位乃至成佛雖自行冥寂而利他宛然故喻之
以明鑒之身現之以隨類之像世人弗詢大義惟欣
頓悟直入無生而不思永嘉一宿覺云若實無生無
不生既豁達而不取空恐莽蕩而招禍此類虖越中
習射不踰數步之間隴西學游翻沒洄波之內如斯
知識未可參尋。


樝菴嚴法師曰淨土非難易難易在人難者疑情咫
尺萬里易者信心萬里咫尺淨土脩因或對


或問曰多見人發願願命終時待佛接引超生淨土
若佛接引豈不是魔余謂世人發狂願耳對曰魔非
無也若謂發願求生淨土承佛接引必是魔者則佛
誤人生魔宮矣普賢教人發願云願我臨欲命終時
面見彼佛阿彌陀龍樹菩薩歷代聖賢著述豈俱令
人發狂願生魔宮耶子作此說斷佛種子非魔是何
[001-0418a]
淨土魔佛或對


靈芝照律師曰阿彌陀經念佛示期限一日七日隨
人要約理必依承大本觀經則無日限下至十念皆
得往生故脩淨業者先須斂念面向西方合掌正身
遙想彼佛現坐道場依正莊嚴光明相好自慨此身
久沉苦海漂流生死孤露無依譬如嬰兒墮在坑穽
呌呼父母急救危亡一志依投懇求脫免聲聲相續
念念不移雖後理事行殊定散心異皆成淨業盡得
往生不然則無記妄緣定成虗福耳彌陀疏


問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既是佛何須念他
佛耶答秪由心本是佛故今專念彼佛梵網戒云常
須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巳成之佛汝心佛者
未成佛也彌陀佛者巳成佛也未成之佛久沉欲海
具足煩惱杳無出期巳成之佛久證菩提具足威神
能為物護是故諸經勸令念佛即是巳未成佛求他
巳成佛而為救護耳是故眾生若不念佛聖凡永隔
父子乖離長處輪回去佛遠矣。


薄地凡夫業惑纏縛流轉五道百千萬劫忽聞淨土
志願求生一日稱名即超彼國諸佛護念直趣菩提
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誓從今日終盡未來在處
讚揚多方勸誘所感身土所化機緣與阿彌陀佛等
無有異此心罔極惟佛證知。


長蘆賾禪師曰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喧煩慕蘭
若之寂靜故有捨家出家則殷勤讚歎而娑婆眾苦
[001-0418b]
何止俗舍之喧煩極樂優游豈直蘭若之寂靜知出
家為美而不願往生其惑一也萬里辛勤遠求知識
者盡以發明大事決擇死生而彌陀世尊色心業勝
願力洪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願參知識而不欲見
佛其惑二也叢林廣眾皆樂栖遲少眾道場不欲依
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諸上善人俱會
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不慕清淨海眾其惑三也此
方之人上壽不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沉
睡眠常居太平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釋
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方之人
壽命無量一託蓮苞更無死苦相續無間直至菩提
所以便獲阿惟越致佛階決定可期流轉娑婆促景
而迷於淨土長年其惑四也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
生在欲無欲居塵不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軆悲回
入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惠或與少善相應便
謂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詆訶淨土躭戀娑婆掩目空
歸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擬
比大權菩薩其惑五也故經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則不信諸佛誠言不願生淨土豈不甚迷哉葦江集
父母信知念佛蓮華種植時也一心念佛蓮華出水
時也孝子察其往生時至預以父母平生眾善聚為
一疏時時讀之令生歡喜又請父母坐臥向西不忘
淨土設彌陀像然香鳴磬念佛不絕捨報之時更須
用意無以哀哭失其正念父母得生淨土受諸快樂
[001-0418c]
豈不嘉哉平生孝養正在此時寄語孝子順孫無忘
此事。


念佛不礙參禪參禪不礙念佛法雖二門理同一致
上智之人凡所運為不著二諦下智之人各立一邊
故不和合多起紛爭故參禪人破念佛念佛人破參
禪皆因執實謗權執權謗實二皆道果未成地獄先
辨須知根器深淺各得所宜譬如營田人豈能開庫
開庫人安可營田若教營田人開庫如跛足者登山
若教開庫人營田似壓良人為賤終無所合也不若
營田者且自營田開庫者且自開庫各隨所好皆得
如心是故念佛參禪各求宗旨谿山雖異雲月是同
可謂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門戶透長安。


惠覺玉法師曰或言淨土乃聖人之權方所以接鈍
根化凡器也苟能一超直入如來地何藉於他力乎
對曰佛世文殊普賢滅後馬鳴龍樹此土智者智覺
皆願生淨土應盡是鈍根乎釋迦勸父王淨飯并六
萬釋種亦願生淨土應盡是凡器乎此等聖賢應皆
不逮今人之利根勝器乎況若以此為權指何為實
權實之判非止一途自非教眼瞭焉何以甄別咨爾
有識當信佛言招報非輕切勿容易見樂邦文類


死心新禪師曰參禪人最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
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如受蔭宦不愁
落第爵祿現成有一等人說道我心好便是不用念
佛我且問你好心在何處讚汝則喜罵汝則嗔此等
[001-0419a]
邪見惑亂世人奉勸諸人十二時中不間公私幹辨
近賓接客忙中取靜鬧裡偷閑記取念阿彌陀佛或
百聲千聲萬聲以為日課畢世受持即生彼國不信
佛言何言可信不生淨土何土可生若不猛省波波
役成得甚摩邊事勸修淨土文


文法師曰凡脩淨土行者須善發心若為自巳厭五
濁忻九品則違菩提心是聲聞行不應發也若為眾
生起大悲心求往彼國希速成就道力神通徧歷十
方救度一切令共成佛道者則順菩提心是菩薩行
應當發也淨行法門


懺悔如勤磨古鏡旋消歷代之昏塵念佛如私遇明
君頓獲他時之徵拔春夏秋冬之內行住坐臥之間
勤思淨土莊嚴常憶阿彌陀佛如是則念佛三昧現
前。


草堂飛錫禪師曰浴大海者巳用於百川之水念佛
名者必成就於三昧亦猶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
不清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後心佛
雙亡心佛既亡則萬緣萬境無非三昧矣寶王論


世之人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槵為數珠吾則
以出入息為數珠稱佛名號隨之於息有大恃怙安
懼一息不還屬後世者哉余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
令昏𥧌含佛而𥨊覺即續之必於夢中得見彼佛如
鑽燧烟飛火之前相夢之不巳三昧成焉面睹玉毫
親蒙授記則萬無一失也。
[001-0419b]


真歇了禪師曰洞下一派皆務密脩其故何哉良以
念佛法門徑路脩行正按大藏接上根器旁引中下
之機經曰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
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極樂國土若是上根之士
向這裡一提提起一覷覷破阿彌陀佛是何面自彼
何境界豈不一超直入如來地中下之根全憑信願
繫念即生故一心不亂之說兼含二意曰理一心曰
事一心若事一心乃是第一義諦人皆可以行之即
楞嚴經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
得心開連攝中下二機之義也即一憶念如龍得水
似虎靠山若理一心亦非他法直將阿彌陀佛四字
做固話頭二六時中自晨朝十念之頃直下提撕不
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非有非無心念不以亦
有亦無心念前後際斷一念不生不涉階梯頓超佛
地所以行海 盡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專
脩淨土信知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脩淨業同歸一
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淨土說


問既是人人本具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何不直下承
當反求十萬億國之外乎對曰若會得唯心淨土本
性彌陀何憚十萬億國之程河沙國土亦未為遠豈
不聞普賢菩薩於一毛孔中舉一步巳過不可說世
界毛孔不狹世界不廣李長者云無邊剎海自他不
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故彌陀世尊
直示心中之一佛耳若指心之全體不值唯心淨土
[001-0419c]
唯心地獄唯心六道所由生也楞嚴經云十方虗空
生汝心內猶如片雲点大清裏又云空生大覺中如
海一漚發大哉心乎何法不具然心佛及眾生是三
無差別祖師悟處不落思量寧容擬議如上分別大
似刻舟求劍劍去久矣。


問既是圓融法界如何空指西方對曰只為法界圓
融故法法不離本位也極樂徧在一切處乃舉一全
收也如帝釋殿千珠寶網千珠光影咸入一珠一珠
光影徧入千珠雖珠珠互徧此珠不可為彼彼珠不
可為此參而不雜離亦不分一一徧彰亦無所在彌
陀淨土即千珠之一千萬佛國一佛國土各千珠之
一至若三乘人天下至地獄餓鬼一一無非千珠之
一聖人善巧方便專念阿彌陀佛乃千珠直指一珠
見一佛即見十方諸佛亦見法界眾生微塵剎海十
世古今一印頓圓無餘法矣。


清照亨律師因胡宣義病謗之曰吾平生與宣義相
善未曾語及末後一著大事豈可不知安身立命之
處乎宣義曰心淨則土淨也師曰宣義十二時中曾
有雜念染汙否曰既處世間寧免雜念師曰若如此
又安能心淨土淨耶胡宣義傳


天衣懷禪師問學者曰若言捨穢取淨厭此忻彼則
取舍之情乃是眾生妄想若言無淨土則違佛語夫
脩淨土者當如何脩復自答曰生則決定生去則實
不去見訥師惟心淨土文
[001-0420a]


桐江瑛法師有辨橫竪二出曰竪出者聲聞脩四諦
緣覺脩十二因緣菩薩脩六度萬行此涉他位譬如
及第須自有才學又如歷任轉官須有功效橫出者
念佛求生淨土譬如蔭敘功由祖父它力不聞學業
有無又如覃恩普轉功由國王不論歷任淺深於橫
出中有定散二善故善導和尚立專雜二脩文見于
前依此而行無不驗者見樂邦文類


山堂倫法師曰諸大乘經勸生淨土因通二種一定
二散定謂即心觀佛想彼西方依正主伴唯心本具
我心空故如來本空我心假故如來宛爾我心中故
如來絕待或想蓮華開合我居其中合表即空開表
即假四微體同即表中道故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
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
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乃
如來親示唯心三昧圓常觀體了彼淨土生佛依正
色心悉我自心性具功德即境為觀心外無佛性外
無土觀之不巳證無生忍二者散善用純實心信有
西方一心不亂繫念彌陀一日七日聲聲不絕念念
無間經云執持名號一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命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然事想彼國但無三
觀名散善耳故三種淨業回向願生咸登極樂吾祖
智者云根有利鈍行有定散觀佛三昧名定脩餘善
業說以為散散善力微不能滅除五逆此經明觀故
得往生是知若定若散或鈍或利皆淨土因咸趣無
[001-0420b]
生永無退轉矣念佛脩心術


思梵講主有問般舟經中令念念想阿彌陀佛此則
心有想也而經後乃云心有想則癡無想即涅槃前
後相違何耶答曰彼經初明觀想彌陀不可無念後
約三昧功成見十方佛住立空中此時當了我心佛
心同一真性不可思議故云有想則癡無想即涅槃
非謂從初不得觀想也又復無念無生之智佛地方
成今人未入未入觀行之門便說無生無念豈知馬
鳴所教從念至於無念從說至於無說文殊般若經
云如人學射久習乃巧後雖無心箭發皆中若人欲
入一行三昧專稱名字念念相續即於念中見十方
佛是知以念止念以言遣言皆佛祖脩行之正轍也
會宗集


海惠禪師一日有學人問曰願生淨土未審實有淨
土否師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
土淨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淨土譬如生在國王
家決定紹王基業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其心若
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淨穢在心不在國土也傳燈


圓辨法師曰唯心淨土一而巳矣良由彌陀悟我心
之寶剎我心具彌陀之樂邦雖遠而近不離一念雖
近而遠過十萬億剎譬如青天皓月影臨眾水水不
上升月不下降水月一際自然照映者也寶珠集


寂室曰游心禪定悟性宗人示以淨土必曰淨土唯
[001-0420c]
心我心既淨則國土淨何用別求生處今復問之且
淨名經中如來以足指按地見娑婆悉皆嚴淨而眾
會不見唯螺髻梵王得知今之脩禪者能如梵王所
見清淨土否況汝所居卑室陋屋必羨之以大廈高
堂脫粟藜羮必羨之以珍羞甘美弊袍短褐必羨之
以緯羅輕縠若云心淨則不消如上分別也況當老
病死苦世間遠情之時顏色與未悟者同則是口唱
心淨土淨之言身被穢土苦惱之縛其自欺之甚也
不然應須信教仰理於淨土一門擇善從而脩之見樂
邦文類


世人脩行淨業勿得言我今忙迫且得待閑暇我今
乏且待富足我今少壯且待老時若巳分定常忙分
定貧乏分定夭折即於淨業無緣脩習忽爾喪亡雖
悔何及是故奉勸諸人宜於即今安健之日努力脩
之。


世人但知生時將養此身營求資給而不思捨此身
巳神識不滅若無善因則淪墜苦塗何為生時愛惜
此身死後其心亦是汝者而不思救度何也又世人
專為妻子男女奴婢眷屬廣營衣食無有少怠而不
思命終之時妻子男女等雖愛徹骨髓不能相救唯
當獨往今勸世人不當以養生故而忘畏死不當以
為他故而忘自為。


楊次公天台十疑論序略曰愛不重不生婆娑念不
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
[001-0421a]
量彼土壽則無量矣娑婆備諸苦彼土則安養無苦
矣娑婆隨業輪轉生死彼土一往則永證無生法忍
若願度生則任意自在不為諸業轉矣其淨穢壽量
苦樂生死如是差別而眾生廼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無為集


又曰夫彌陀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聖
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
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能斷疑
故禪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易生遠諸染故布
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嗔恚故精進者
易生不退轉故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
惡巳作業報巳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眾善若無
誠信心無深心無回向發願心者則不得上上品生
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眾生不能持不能往
佛如眾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念彌陀生極樂二者
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嶽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


直指淨土決疑集序略曰大願聖人從淨土來來實
無來深心凡夫往淨土去去實無去彼不來此此不
往彼而其聖凡會遇而得交際者何也彌陀光明如
大圓月徧照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全體月非趣水
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捨水而遽去在
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舍去來故華嚴解脫
長者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
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
[001-0421b]
隨意即見是知眾生注念定見彌陀彌陀來迎極樂
不遠乃稱性實言非權教也。


又曰世有善士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
一曰吾當超佛越祖淨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淨
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極樂聖域我輩凡夫不能生
也夫行海無盡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脩
淨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讚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
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
龍猛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
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讚首稱十勝智者拆理明辨
十疑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
火車可滅舟石不沉現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而
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甦而證妙因世人
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自欺自慢
自棄巳靈流入輪回是誰之咎。


陳翁與明智法師論台宗三千法其間示唯心淨土
之義曰一念心起三千性相一時起一念心滅三千
性相一時滅念外無一毫法可得法外無一毫念可
得此方本性不遷之法中理圓明之體以如理為命
其壽無量非報得命根亦無連持本無名字而不拒
諸名名其土曰極樂名其身曰阿彌陀身土交參融
乎一妙所能說法之音不離彼土而廣長舌相具足
周徧其具如是是體具乎是佛具乎是眾生具虗乎
若有能知彼具之樂者其有不願往生者乎向實際
[001-0421c]
之中要在不往而往於方便之內何妨去巳還來機
熟感深足須成辦。


了齋集曰晁說之答趙子和書略有生有死而凡聖
殊有凡有聖而身土異有身則有土有土則有身孰
穢孰淨可不辨之耶我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憫
此眾生乃同一願力於無量無邊法門之外建立此
一法門釋迦賓之也彌陀主之也釋迦生之也彌陀
家之也釋迦於病藥之也彌陀使之終身不病也釋
迦之土猶逆旅也彌陀之土猶鄉閭也自西竺以望
安樂國與吾震旦之望安樂國一也見樂邦文類


江公望曰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無所六根杳寂
諸識消落法法全真門門絕待瞥爾遂成真如實觀
初機後學唯除賓客寒溫時大小便利時可暫停念
如或未免葷茹睡臥未至昏瞑乃至營辦家事種種
作務自不用舍亦自不相妨礙心口念念聲聲稱誦
聖號更有甚邪思惡慮敢萠於心自然純一無雜若
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過旬月便成三昧所謂是
心作佛是心是佛上根大器一念直超平展之流善
觀方便念佛方便文


黃鉞曰古人以懼心怵迫發矢入石怒氣激烈剌山
飛泉誠一由中無情能感況於裂除疑網凝結信根
念佛三昧精進不變淨土雖遠決定得生刻十疑論跋


王日休曰參禪大悟遂脫生死輪回固為上矣然至
此者恐少若脩西方則直截輪回萬不漏一故今勸
[001-0422a]
參禪之人每日留頃刻之暇脩於西方若果大悟得
超輪回去佛地尚遠更往見阿彌陀佛展禮致敬有
何不可若未得大徹悟者壽數忽盡且徑往西方見
佛聞法何患不大悟也若不脩西方則未免隨業受
異報也龍舒淨土文


參禪取大悟不肯脩西方如人有一品官而不受必
欲脩學為大魁其志甚美然大魁不可必得不如且
受一官然後一面脩學如得大魁則錦上添花若不
得則不失其為官人脩西方者且受一官之謂也一
面脩學兼參禪之謂也不得大魁者參禪未悟之謂
也不失其為官人者直說輪回之謂也既生西方為
有不大悟者哉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却
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脩
淨土之謂也抵昏暮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
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
先須備雨具驟雨忽來則無淋灕之患先備雨具者
脩淨土之謂也驟雨忽來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
灕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苦之謂也且先覓安下
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遠行是脩淨
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脩乎。


供佛齋僧造塔建寺念誦禮懺孝養父母兄友弟恭
宗族之間無不和睦鄉黨隣里恩禮相與事君則赤
心為國為官則仁慈利民為長則善以安眾為下則
勤以事上或指教愚迷或扶助一孤弱或捄人急難
[001-0422b]
或惠施貧窮或造橋砌井或施食散藥或減巳奉眷
以利人或臨財饒人以自省或教人為善或護善止
惡但隨所作世出世間一切善事不拘小大多少止
以一錢與人或以一水止渴至於毫芒之善並須起
念云願此善緣回向西方念心不斷必生上品也。


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
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盡者可謂
極矣善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時心念要去身則隨
去心欲念住身則隨住是身常隨念也亦有念欲去
而身被牽繫者至人死時唯一念而巳是以一念在
淨土蓮華中則必定託生況佛菩薩以大誓願招引
乎哉。


王仲回問楊次曰如何得念不間斷次曰一信之後
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仲回然其言於淨業轉加
精進王司士傳


淨土簡要錄

No. 1155-B



心外無法故曰唯心即心之法彊名淨土心法叵得
心法宛然互泯互存絕思絕議古之通人達士妙得
乎此向無佛無念處熾然常脩念佛三昧法爾皆生
極樂淨邦其來尚矣後之學者執情生著起偏空之
[001-0422c]
見墮無為之坑於無佛無念處執為死語不得妙用
不信佛言不求解脫甘於五濁長劫輪回如來說為
可憐憫者斯道禪師發軫於台衡究心於直指愽綜
內典旁通百家當壯年行道之日而專心致志於此
道其有得于此乎又歎以此道利益多人淨土簡要
錄於是乎作也是書之行十方各有恒沙諸佛舒廣
長舌說誠實言同音讚歎豈特虗空點首萬象賞音
而巳哉。


洪武辛酉夏法空道人 大佑 敬書於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