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16 阿彌陀經句解-元-性澄 (master)



No. 421-A


阿彌陀經句解序


夫同生五濁念佛勤求出離苟非解法逗根何以頓
釋疑情而獲大受用寓德藏琅函閣適正宗上人
出元稟天台妙觀越溪澄師句解佛說阿彌陀經一
袠集緣梓行遂一披閱開卷了然雖云至簡至易即
此可以融通至奧至深昔清涼判華嚴為極談天台
標法華最無上然二經皆以淨土終焉至永明延壽
禪師嗣法眼之宗著宗鏡錄一百卷研窮禪髓復立
四料簡懇懇以淨土為歸因斯流通快覩廬山遠公
蓮灟遍注寰區如曰徹法遡源詳具智者大師玄義
等諸詮正宗始自太虗師開發以清象先為兄又參
依妙峯法師有年波瀾授受的非孟浪雖然解誠妙
矣傳更廣矣惟願導之者忍耐洞達既不失之縱習
氣以動正念又不失之蓄纖疑以茁業根轉娑婆而
為極樂特在伸臂間爾頃因問序直以忠讜諗之云。


萬曆甲申圓通成道日方道成熏沐百拜譔
[001-0538c] No. 421
佛說阿彌陀經句解
「佛說阿彌陀經」
越溪沙門 性澄 句解


【夫天台釋經以五章釋總題三分分經文總別相
須教觀可識此經以單人為名實相為體勸脩行
願為宗捨苦得樂為用生酥大乘為教相。


第一釋名者諸經皆有通別二名通則經之一字
別則有七單三複三具足者一今經乃屬單人佛
即此土教主能說釋迦之通名阿彌陀即彼土教
主所說彌陀之別號經同一化故為通也初別名
者梵語佛陀此翻覺者又翻知者智論云知三世
眾生數非眾生數常無常等一切諸法菩提樹下
了了覺知故名為佛說者悅也孤山云得機設教
稱悅佛懷故阿彌陀翻無量壽佛有三身謂法報
應一法身者師軌法性以法為身二報身者脩行
感報以如如智照如如境也三應身者應同萬物
為身也三義皆有身壽量三今言其量必攝前二
無量者此是應身其實有量但其壽長人天莫數
故云無量具如法華文句四句分別云云然佛之三
[001-0539a]
身三壽三量不可並別一異法體融妙即一而三
即三而一也次通名者梵語脩多羅此翻契經契
理契機故訓法訓常十界同遵三世不易故言經
也。


第二辨體者即一實相為經正體無量功德共莊
嚴種種眾行之歸趣言說問答而詮辨譬眾星之
環北辰如萬派之宗東海故以實相為經體也。


第三明宗者此經以勸脩行願為宗由佛無問自
說不待發起故曰勸脩言行願者淨土之行要在
於願如此土人稟教脩行無往生願多致退屈故
佛勸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故以行願
為宗也。


第四論用者用謂力用此經以捨苦得樂為用以
欣厭二門依經脩習能捨娑婆之眾苦得安養之
極樂斯經力用其在茲焉。


第五判教相者此經部屬生酥大乘教攝二藏明
義菩薩藏收四教脩法正意在圓而通被四教之
機乃至博地凡夫稱名願生皆獲果遂蓋部屬方
等調機入頓故機雖有四教自是圓權巧方便其
妙若此淨名略記云三藏教中無淨土教通別二
教猶非正意秪可汎論以為格量或問教既是
圓前三教人如何用觀答雖未能稱性繫念以迴
向發願求生之心即是圓心雖被四機同一願行
此經凡有兩譯一什師即今本也二唐奘師譯名
[001-0539b]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釋題竟。】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秦有四今云姚秦即後秦姚氏也鳩摩羅翻童壽
什是華言以深善此方文字之什得名本丘慈國
人後秦弘始三年入長安譯經論凡九十八部合
四百二十一卷位證三賢南山感應傳云七佛巳
來譯經師也。


○初序分六。
△初所聞法體。】


「如是。」


【經前六事名證信序如來滅後阿難結集奉教安
列以為證信如是者指下一經所聞法體也天台
云諸法實相古今不異名如如理而說名是四明
云四教言理皆稱如是而有淺深唯圓初心即了
諸法一一中實當處皆如稱理而談無非曰是。

二舉能持人。】


「我聞。」


【阿難無見我慢我為傳化不絕順俗立名字我指
如是之法我親從佛而聞也。
△三聞持和合。】


「一時。」


【如來說法機應和合會在一時天台云今不論長
短說此經竟總為一時也。
△四明化主。】


「佛。」


【此云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一切智異外道慈
悲異二乘平等異小菩薩尊極名為佛。
△五論住
[001-0539c]
處。】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舍衛翻聞物謂具足欲塵財寶物多聞解脫人也
祇樹即祇陀太子所施之樹給孤獨園乃須達多
長者側布黃金從太子所買之園祇陀翻戰勝波
斯匿王之子須達多翻善勝祇陀施樹長者買園
共造伽藍請佛供養故云祇樹給孤獨園也。
△六
列同聞三初聲聞六。
初明類。】


「與大比丘僧。」


【與者共也今經阿難與眾同聞故云共也大有三
義謂大多勝天王大人所敬故大徧解內外經書
名多出九十五種上故號勝此等無學小乘中極
故云大也比丘翻乞士又破惡又怖魔僧者具云
僧伽此翻眾和合也。
△二列數。】


「千二百五十人俱。」


【三迦葉兄弟有千弟子身子目連共二百五十人
此等先並事火艱苦累載都無所獲翻邪入正一
遇見佛便得上果感佛深恩常隨侍佛為同聞眾。


△三明位。】


「皆是大阿羅漢。」


【阿羅漢含三義一應供為人天福田此乃乞士之
果也二殺賊斷盡煩惱故此乃破惡果也三無生
不受後有故此乃怖魔之果也。
△四歎德。】


「眾所知識。」
[001-0540a]


【天台云聞名欽德名知觀形敬奉為識或云見形
為知見心為識或云知即是識。
△五列名。】


「長老。」


【年高臘長學解廣深故通貫下文十六尊者也。】


「舍利弗。」


【翻身子母好形身身之所生故云身子又翻珠子
其母聰明相在眼珠以子顯母為作此名七歲登
議論床十六大國議論無雙至佛所七日徧達佛
法得阿羅漢。】


「摩訶目犍連。」


【摩訶翻大目犍連姓也翻讚誦神通第一。】


「摩訶迦葉。」


【此云大龜氏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
命族真諦翻飲光迦葉身光能暎物故頭陀苦行
最為第一。】


「摩訶迦旃延。」


【此翻文飾善分別義敷演第一。】


「摩訶俱絺羅。」


【此翻大膝舍利弗舅增一云得四辨才觸難能答
第一。】


「離婆多。」


【此翻星宿父母從星辰乞子既其感獲因星作名。】


「周利槃陀伽。」


【亦名槃特此云路邊生母懷孕還家路邊誕子因
[001-0540b]
名路邊出家以愚暗時久都無所解兄槃陀伽先
入道恠曰徒淹歲月全無知會遣歸俗舍弟倚寺
門嗟嘆流涕佛見令付掃帚每日誦習記一忘一
後乃省悟掃帚除穢令淨為義佛令我除斷身中
惑垢也因茲證果。】


「難陀。」


【此云善懽喜淨飯王偪十萬釋出家即一人也。】


「阿難陀。」


【此云歡喜淨飯王太子出家成佛王大歡喜白飯
王奏云生子舉國忻忻因名歡喜二十五為佛侍
者侍佛二十五年佛所說法記憶不忘。】


「羅睺羅。」


【此云覆障太子求出家父王不許殷勤不巳王言
汝若有子聽汝出家菩薩以指指妃腹却後六年
汝當生子在胎六年故言覆障佛索出家父王不
許耶輸將上高樓目連飛空來取佛度出家既出
家巳王位亦失故言覆障。】


「憍梵波提。」


【此云牛呞音寺增一云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
食後恒事虗哨餘報未夷唼唼常嚼時人稱為牛
呞。】


「賓頭盧頗羅墮。」


【上是名翻不動下是姓翻捷疾柰耶律云樹提長
者以旃檀鉢置於剎上告云有神通能取便與尊
[001-0540c]
者騁通取之佛呵責巳云汝自今後不得入滅留
身久住受請應供今時齊會所供聖僧是也。】


「迦留陀夷。」


【此云麤黑顏色因夜行乞食人驚戒禁夜行乞食。】


「摩訶劫賓那。」


【此云房宿父母禱房宿感子因名房宿又初出家
未見佛始向佛所值雨寄食陶師家後比丘來共
宿即是佛聞法得道從得道處為名也。】


「薄拘羅。」


【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言善容年一百六十歲無
病不夭有五不死報母置熬盤釜中水中魚食刀
破皆不死昔持不殺戒故九十一劫命不中夭。】


「阿㝹樓陀。」


【亦云阿那律此云無貧是解飯王次子出家多睡
佛乃呵責七日七夜眼睫不交因喪肉眼佛令求
天眼增一云我佛法中天眼那律第一。
△六總結。】


「如是等諸大弟子。」


【學在師後稱弟解從師生稱子弟則顯師謙讓子
乃明資尊仰。
△二菩薩三。
初明類。】


「并諸菩薩摩訶薩。」


【天台云具存云菩提薩埵什師嫌煩略提埵二字
菩提翻道薩埵翻心摩訶翻大此諸人等皆求廣
博大道又能成熟眾生是大道心之氣類故云諸
菩薩等。
△二列名。】
[001-0541a]


「文殊師利。」


【此翻妙德又妙吉祥。】


「法王子。」


【大論云佛為法王菩薩入正法位乃至十地悉名
法王子荊溪云文殊稱法王子此諸菩薩何人非
法王子答有二一於王子中德推文殊二諸經中
文殊並為菩薩眾首。】


「阿逸多菩薩。」


【阿逸多名也翻無勝彌勒姓也翻慈氏。】


「乾陀訶提菩薩。」


【此翻不休息行諸梵行過恒河沙劫然後授記心
不休息故。】


「常精進菩薩。」


【寶積經云是菩薩為一眾生經無量劫隨逐不捨
猶不受化無一念棄捨以身心俱進名常精進天
台云常精進者見法性常住成無作正勤。
△二總
結。】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靈芝云菩薩名通初後如上莫非深位補處或權
現影響故稱大也。
△三雜眾。】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釋提桓因翻能作能作忉利欲界天主三界天眾
甚多故云無量更兼道俗四眾天龍八部故云大
眾俱若據結文既云一切世間則何趣不攝耶。
[001-0541b]


○二正宗分三此下依慈雲科。
△初廣讚依正引
物忻求二初廣讚二報二。
初標列所讚。】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爾時者機應和合佛初說經之時也告舍利者經
家敘對告人也不告菩薩天龍者淨覺云應有四
悉意一是左面弟子大小法集多居其首故二由
智慧第一四眾八部罔不欽仰故三為令四眾聞
佛淨土自鄙絕分故四復欲小乘未取證者回心
向大故佛凡說法必獲四悉檀益。】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一佛土是大千界即過十萬億大千界也或問淨
土既居十萬億剎之外眾生一念安得往生曰有
二義故一者眾生念力十疑論云但使眾生淨業
成就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
是生淨土時如人有夢身雖在床而心意識徧至
他方生淨土亦爾動念即至不須疑也二者如來
願力四十八願經云設我成佛十方眾生至心信
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然此
二義不出感應皆由眾生心性本具塵剎雖十萬
億之遙無非性具此心如帝網之一珠影含眾珠
如大海之一浪具全潮體非但互具亦乃互即故
四明云若心性不具塵剎則生無感見之功佛無
應現之理。】


「有世界名曰極樂。」
[001-0541c]


【極樂者對此娑婆極苦而得名也或問四土各有
淨穢天台云五濁輕重同居淨穢體析巧拙方便
淨穢次第頓入實報淨穢分證究竟寂光淨穢今
云極樂於四種中何淨土耶答答所談依正屬同
居淨土若眾生念力淺深不同如病須藥本為身
安求得仙方脩合服之不但身安兼得輕骨身安
可喻生同居淨土輕骨可喻感上三土又復散心
稱念雖則多感同居淨土既生彼國任運增進感
上三土亦義通四種淨土也。】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佛有三身名法報應荊溪云法定不說報通二義
應化定說今言說法即是應身然淨土教主有二
不同如觀經所說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
乃他報尊特勝應身也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丈
六身佛乃劣應身也勝應之身乃圓七信之所感
見今經通被四機正是劣應常所見身繫念稱名
心存目想為所對境圓名字人雖知佛身全法界
作而見思尚熾事識彌隆所見佛身無非劣應圓
人尚爾況前三教若五品人能以一心三觀圓伏
五住煩惱雖未能見六十萬億勝應尊特之身以
三十二相常所見身相相達無邊故也。
△二正讚
依正二初讚依果四。
初珠網瓊林。】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初且徵名。】
[001-0542a]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總釋名義。】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


【寶樹周圍有七重欄楯也橫曰欄竪曰楯欄檻也
莊嚴寶樹繞圍華叢。】


「七重羅網。」


【瑞相經云無量寶網皆以金縷珍珠百千雜寶奇
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異曜
盡極嚴麗羅覆樹林。】


「七重行樹。」


【七重寶樹行列國中長開異華更無凋瘦。】


「皆以四寶周帀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四寶者金銀琉璃玻瓈也慈恩云欄楯羅網行樹
各有七重者表生彼國得七覺支故身口七支無
諸過故有七聖財故靈芝云凡佛菩薩居處皆然
非謂一國只有七重耳。
△二寶池蓮華。】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


【彼國有八池七寶所成池中之水亦七寶色。】


「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八德者天台云一輕二清三冷四軟五美六不臭
七飲時調適八飲巳無患清是色入不臰是香入
輕軟冷是觸入美是味入調適無患是法入故四
明云八德而對五入水流說法即聲入雖成六入
無非妙境故令行者速證無生諸疏所列八德依
[001-0542b]
稱讚淨土經列法相少不同經中輕軟為一天台
開為二經中開潤澤安和二天台合一不臭恐諸
譯不同今且依天台所列。】


「池底純以金砂布地。」


【觀經去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為底砂。】


「四邊階道金銀琉璃。」


【此云不遠以西域有此山至波羅奈城不遠山出
此寶故以名之。】


「玻瓈合成。」


【亦云頗胝迦此云水玉或云水精。】


「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瑙玻瓈𤥭璖。」


【如大車之渠故曰車磲謂車輞也。】


「赤珠。」


【佛地論云赤虫所出大論云真珠出魚腹中或竹
中或蛇腦中不必唯生蚌胎也。】


「碼碯。」


【此寶色如馬之腦因為其名。】


「而嚴飾之。」


【然眾寶且就此土釋其所出淨土乃自然而有者。】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


【靈芝云車有大小難為定準此方極大不過數尺
可依輪王為量十住婆沙云輪王千輻金輪種種
珍寶莊嚴其輞琉璃為轂周圓十五里準此未及
半由旬亦約小者耳或問觀經云一一池中有六
[001-0542c]
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何與今經優
劣不同耶曰觀經蓮華是第四觀觀力稍著行者
到此巳能圓伏五住當五品初心所見豈比今經
通被散心眾生忻樂求生之境大本云池中蓮華
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亦是被四教機約機所
見故有一由旬乃至百千之不同也夫佛之依正
本無數量約機淺深所見高下耳四明云大本中
說佛所浴池廣四萬八千里小本蓮華大如車輪
鼓音王等經說安養依正雖淨雖勝但與娑婆分
於五濁輕重而巳豈比觀經專明妙觀所顯法身
尊特身量相好逈拔非常耶。】


「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此列蓮華色香也。】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四十八願經云彼佛於大眾建此願巳一向專志
莊嚴妙土等功德者有功之德也功收願行德歸
三諦下文皆然。
△三天樂裓衣。】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


【觀經云無量樂器懸處虗空不鼓自鳴或林或幢
皆懸樂器悉自和鳴隨眾生意皆奏法音人天聞
者俱發道心或歌六度或讚三乘。】


「黃金為地。」


【準觀經彼國以琉璃為地以黃金繩雜廁間錯兼
以七寶界其分齊今言黃金乃地面莊嚴耳。】
[001-0543a]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彼國光明常照無日月光准大本經彼以華開鳥
鳴為曉蓮合鳥棲為夜曼它羅此翻適意又翻白
華。】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


【衣裓者真諦云外國盛華器也。】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蓋遊歷十方佛前聞法進登深位也此據生彼破
惑得道人言若未破惑未必能也如觀經九品唯
上三品皆云遊歷十方中三品下三品皆不云遊
歷未破惑故也。】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飯食者大本云宮殿衣服飯食猶第六天自然之
物若欲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
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自然飽足
食巳化去時至復現也。】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四化禽風樹二初化禽二。
初列。】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
雀鸚鵡。」


【此三可曉。】


「舍利。」


【此云春鶯或翻鶖鷺。】


「迦陵頻伽。」
[001-0543b]


【此云妙聲在㲉中其音巳起眾鳥。】


「共命之鳥。」


【兩首一身異神識同報命故名共命法華經名命
命。】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


【和雅謂音聲悅人演暢謂說法無滯。】


「五根五力。」


【五根謂信進念定慧也能生名根五根增進堪任
排障故曰五力。】


「七菩提分。」


【菩提翻覺分亦支也謂念擇進喜輕定捨。】


「八聖道分。」


【諸經或云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
進正定正念正命。】


「如是等法。」


【慈恩云三十七道品文缺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
足三科以等字兼之。】


「其土眾生聞是音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孤山云念佛如醫王念法如良藥念僧如瞻視人
三者既備則煩惱之病可瘥也此念別相三寶又
觀自心寂而常照則諸法炳然名念佛照而常寂
無法可得名念法寂照不二即存而亡亡存和合
名念僧此同體三寶也古崖云道品三寶皆通四
教隨機各解。
△二釋疑。】
[001-0543c]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


【恐身子心疑既有雜鳥則有畜趣此三惡道之一
何名淨土耶。】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大本法藏願云設我成佛國土有地獄畜生餓鬼
者不取正覺。】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大本云彼國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
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養。】


「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此增廣化事也豈唯珍禽說法抑亦風樹水聲皆
演妙音若非眾生性具安能果上色心互融依正
皆妙。
△二風樹。】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
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
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諸寶樹等即前七重樹網風動成音準觀經水流
成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驗此樹音無
不演法否則可令國中眾生聞音皆生念佛念法
念僧之心耶。】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二讚正報二。
初讚化主。】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審問別號既無所對故為釋通。】
[001-0544a]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
為阿彌陁。」


【梵語阿彌陀此翻無量一光明無量二壽命無量
義如經列或問只一梵語何翻二義私謂彌陀法
身體德明靜寂而常照故光而明照而常寂故靜
而壽光即般若壽即解脫即一而二即二而一法
相融妙故得經中二義釋之初無量光者大本云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
及是故號為無量光佛。】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故名阿彌陀。」


【二無量壽者大本云彼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假
使十方無量眾生皆成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竭其
智力百千萬劫悉共推筭不能窮盡又云聲聞菩
薩人天之眾壽命長遠亦復如是阿僧祇此云無
數然約光壽雖稱無量乃是三十二相常所見身
與觀經勝應尊特身不同。】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今經部屬方等乃是一時赴機之說若依法華顯
本必長以迹門所說彌陀既在十六王子之數釋
迦本門開顯壽量塵劫彌陀顯本壽亦難思也。

二讚眷屬二。
初列三乘。】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


【阿羅漢揀異前三果也不言緣覺攝在聲聞數中
[001-0544b]
亦可以弟子二字總收三乘也。】


「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聲聞兼藏通兩教菩薩則通四教或問今經正意
在圓何關二乘耶曰彼佛為慣習小者成就小果
示聲聞法然後引小入大或問往生論云二乘種
不生何耶天台云正處小行不生要由臨終發大
乘種亦乃得生以先學小故至彼聞苦空無常發
其本解先證小果證巳不住於小必還入大。】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靈芝云此亦彌陀所化來生彼國脩因證果為國
莊嚴。
△二生不退。】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䟦致。」


【眾生亦可義通九品阿鞞䟦致云不退轉十疑論
云彼國有五因緣故不退一彌陀願力攝持二佛
光常照三水鳥樹林常演說法四純諸菩薩為友
五壽命永劫。】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
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若此娑婆生彼土者多未破惑不論位次如前云
五種因緣故得不退若到彼巳聞法入真方可論
位行念三不退也若不爾者文云多有一生補處
豈此土初生之人便登等覺耶一生補處如觀音
勢至位隣妙覺次補佛處無量無邊亦顯其多也
廣讚依正竟。
△二勸修願行二。
初願。】
[001-0544c]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勸修行願正明一經宗要願行本一今先願後行
者揀異此土行人稟教脩行無往生願故於此土
聞法入真多致退失故須先願夫願有總有別菩
薩多發四弘及總願也今求生淨土乃別願也以
此土塵境麤強聖果難成願生淨土速證菩提。】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指上三乘聖眾欲顯此土三惡充滿皆
不善聚為可厭耳一處者古崖云雖是同居淨土
指此無非寂光理土而此寂光全是眾生三德理
藏不指此藏何得名一處哉。
△二行四。
初揀勉。】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少善根等者此土四教脩行之人若無正信迴向
發願求生淨土皆名為少少之一字貫下二句亦
云少福德少因緣善根明正行福德約助行如觀
經云欲生彼國當脩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
長慈心不殺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三者發菩
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等乃至立寺造像禮誦
坐禪懺念若行一切福業皆助行也因緣二字總
結正助正行為因助行為緣也下科經文但明正
行不明助行者蓋文義互現譯人之巧耳或問此
土脩圓頓者亦名少善根耶曰娑婆縱稟圓頓修
行亦多退失若不求生淨土亦名善根涼薄故勉
進須求生也。
△二正明行。】
[001-0545a]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即能脩之機該乎四教及博地凡夫。】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
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此正明脩行應有三意初明所念境二正明繫念
三制明限初意者先須了知彌陀世尊雖居十萬
億剎之外全我一心本具但為久迷背於本性今
欲稱念正為顯自心性此之心性不出三諦妙境
故果上所顯三身四土不離心性故經聞說阿彌
陀佛若不因聞妙解本具則佛從外來是因緣法
二正明繫念者經云執持名號即繫念聖號也言
一心不亂者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初事者先須歛
念面向西方合掌正身遙想彼佛丈六金容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現坐道場依正莊嚴光明無量自
慨此身久沉苦海漂流生死孤露無依譬如嬰兒
墮在坑穽叫呼父母急救危亡一志依投懇求免
脫聲聲相續念念不移感佛哀憐此心專注不為
塵緣之所擾亂故曰一心不亂二理一心者體達
事中一心稱名能念之心本無自性所念之佛當
體空寂聲相亦空呼響不實所稱能稱既絕思議
皆不可得名為即空雖即本空而我此心能成妙
感彌陀妙應全心所現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感
應道交任運顯益名為妙假假不定假空亦非空
空假不二顯於中道由此心性是毗盧體體非能
[001-0545b]
所亦非形相非不形相名為即中中以不偏為義
絕待為功既無待對空假叵得中道不存不一不
異思議泯亡故名一心不亂又分字解者圓觀妙
境三諦皆空三諦皆假三諦皆中體既無異故曰
一心雖則本融空彰蕩相假彰立法中彰絕待於
一心中有三德用不可混雜故曰不亂如是觀念
圓脩三觀圓念三身圓破三惑圓證三德豈但得
生同居淨土亦能分證寂光理體但觀有微著念
力偏強惑有厚薄故成觀行相似分證之殊又復
此文非但明於一念事理亦顯一心三慧具足如
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聞即聞慧執謂執受
在心即是思慧持謂任持不忘即是脩慧即聞而
思二慧導行任持不失故於一心顯圓三慧若無
聞慧無受潤因聞而不思無深旨趣思而不脩終
無證理三慧若備得道不疑三明期限者利根一
日鈍或至七故言若一日二日等七日行成縱未
破惑定為往生之因又此一心不亂之句文有兩
屬若論正明觀法一經唯指此句若論行成功顯
亦指此之一句以淨業既成故我一心不為煩惑
所亂得感臨終往生故曰臨命終時等則屬下科
得果也或問四教人稱名前三如何能脩三觀曰
前三稱名唯得事中一心則屬散善若圓人稱名
非但事理俱得亦顯事理不二則屬定善前三但
以迴向發願得往生耳。
△三得果。】
[001-0545c]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行者臨終以脩願行定力所持感佛來迎亦是彌
陀大願願力攝受大本云十方眾生至心發願欲
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在其前
者不取正覺靈芝云聖眾現前亦有多別或真佛
化佛觀音勢至隨其品位委在觀經或謂臨終見
佛以為魔者或謂自心業現無他佛來者斯蓋不
知生佛一體感應道交自障障他為過不淺矣。】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靈芝云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行無不發現
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貪戀或發猖狂惡相非
一皆名顛倒因前誦習罪滅障除淨業內熏慈光
外攝脫苦得樂一剎那間頓超樂土下文勸生其
利在此。
△四結勸。】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
當發願生彼國土。」


【此經無發起序不同他經當機辨道乃無問自說
故云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如竹菴云不待發起如
急救法也應當發願淨土之行要在於願故重叮
嚀。
△二六方引同敦勉生信二初引同二。
初釋
迦讚歎。】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
利。」


【欲明六方同讚先結釋迦稱揚故云如我今者等
[001-0546a]
功德不可同福德之名福德屬事功德屬理有功
之德故曰功德功收願行德歸三諦若不爾者安
云不可思議耶前文頻云功德莊嚴當依此釋。

二諸佛讚歎六。
初東方。】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


【唐譯具有十方秦譯略明六方亦有者領上之詞
非但我釋迦稱讚十方諸佛亦現稱讚諸佛別名
靈芝云相承不釋今以義詳或從色相或取言音
或約行業或從譬喻大略不出果德三身收無不
盡文或偏舉義必兼含古崖云凡釋經必約教觀
二義不約教則不識能詮之名被機之相不約觀
則如貧數寶於我何為如約教先明因緣事相考
尋經論所出及法門表對之義釋之阿閦鞞此云
不動不為二邊而動故。】


「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


【須彌翻妙高妙則三德圓融高則超過因位相與
大並表解脫斷德光表般若智慧也。】


「妙音佛。」


【語音圓妙說法稱機立名諸佛雖三身一體皆以
應佛當名。】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恒河亦云殑伽河其沙多而細佛近彼河說法諸
經故多引喻。】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001-0546b]


【慈恩云舌相廣長表無量劫口離四過凡證小事
即覆面門以至髮際今覆大千證大事故或問此
勝應耶劣應耶曰若論現相只表所說不虗不可
以舌驗身然必是勝應尊特也。】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


【慈恩云觀此經勢蓋他方諸佛告自國聽眾釋迦
轉引彼佛意言證彼西方令此會眾生信敬也靈
芝云正當釋迦說此經時十方諸佛同時勸讚令
信是經然二師之義皆通靈芝尤得經旨。】


「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十六字是舉經題唐譯依此題名稱讚淨土佛
攝受經不可思議者文中有四不可思議一者依
報雖是同居淨土此用即體無非寂光二者正報
雖是應身指應即法三者脩因四者感果七日持
名即感聖果因果不二亦不思議故今唱題名不
可思議功德也又此一題示五章義何者不可思
議即是經體願行功德即是宗要諸佛護念即是
力用護故捨苦念故得樂總此三義即是釋名稱
讚此四即當教相。
△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


【名日月燈表於三智。】


「名聞光佛。」


【名稱普聞如光徧照。】


「大𦦨肩佛。」
[001-0546c]


【肩表二智𦦨表照理。】


「須彌燈佛。」


【須彌是眾山之王自證之體燈表化他之用。】


「無量精進佛。」


【從行為名方便度生未甞暫懈眾生無量悲智亦
然。】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
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
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


【慈恩云儒宗尚不自伐其善何故彌陀自讚難思
答據文勢即是諸佛稱讚又設若彌陀自讚於理
何違引轉眾生令生勝意靈芝云同名甚多決非
法藏所成之彌陀也古崖謂二師之義皆通慈恩
又從容也。】


「無量相佛。」


【相好無量。】


「無量幢佛。」


【無量功德高峻如幢。】


「大光佛大明佛。」


【大光大明並喻佛智自行化他破障除惑。】


「寶相佛。」


【相好如寶可尊可貴。】
[001-0547a]


「淨光佛。」


【智光最淨。】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
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
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𦦨肩佛。」


【二智照理如肩發𦦨。】


「最勝音佛。」


【說法稱機梵音最勝。】


「難沮佛。」


【內證實相四魔不能沮散。】


「日生佛。」


【日表智慧從法身生。】


「綱明佛。」


【智慧如綱覆徧十方。】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
三千大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
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


【佛是眾聖之尊故以獸王比之又師子一吼百獸
惱裂聞之皆死喻佛說法魔外消亡。】


「名聞佛。」
[001-0547b]


【名稱普聞徧十方界。】


「名光佛。」


【名如日光徧照一切。】


「達磨佛。」


【達磨翻法約所證說。】


「法幢佛。」


【以幢表法高大熾盛。】


「持法佛。」


【以中道法雙持二邊。】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
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
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


【法音清妙聞者悅心。】


「宿王佛。」


【宿音秀星宿中王佛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香上佛。」


【如薝蔔林中不嗅餘香佛德之香更無過上者。】


「香光佛。」


【香喻斷德光喻智德二德能顯本有法身亦可德
香屬自行光有照明屬化他。】


「大𦦨肩佛。」


【二智如肩能照如𦦨照理廣大故也。】
[001-0547c]


「雜色寶華嚴身佛。」


【自行因華如寶莊嚴果德之身。】


「娑羅樹王佛。」


【娑羅翻牢固亦翻最勝。】


「寶華德佛。」


【常樂我淨德如寶華。】


「見一切義佛。」


【洞見諸法甚深義趣。】


「如須彌山佛。」


【須彌出眾山之上如佛為眾聖之尊。】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
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
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二勸信二。
初釋經題。】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自徵問經題之義。】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


【釋出聞受持者此三慧也聞即聞慧受謂執受即
是思慧持謂任持不忘即修慧也。】


「及聞諸佛名者。」


【靈芝云聞經受持者牒上二報莊嚴正明行法文
也及聞諸佛名者牒上六方引同文也。】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護謂覆護不使魔撓念謂記念不令退失眾生聞
[001-0548a]
經受持能順佛意故為諸佛所護念也。】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轉指上聞經念佛或事或理或定或散或淺或深
盡證不退故云皆得也阿耨多羅此飜無上三藐
翻正等三菩提飜正覺即無上正等正覺此即佛
之果號也。
△二正信。】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是故者結上之詞皆當者勸勉之語佛法如大海
信為能入如來金口無不實語更引十方果覺誠
言其鄭重叮嚀有如此者。】


「舍利弗若有人巳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
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巳即過去今即現在當即未來發願是過現未來
求生之因。】


「於彼國土若巳生若今生若當生。」


【生即是生彼之果三因三果分對可知。】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
生彼國土。」


【是故下總結勸欲生淨土者唯恐無願有願必生
定無漏失十疑論云生彼國巳悉得無生未有一
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等。
△二舉難況易便聞
者知歸二。
初諸佛互讚以況。】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
[001-0548b]
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


【古崖云若據上科六方之文乃是諸佛出廣長舌
同釋迦稱讚彌陀今此却云稱讚諸佛者何耶良
以彌陀與諸佛同一身智華嚴經云十方諸如來
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是故釋迦
稱讚彌陀即是稱讚諸佛也又經上文云聞是經
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亦是稱讚諸佛故今總結
也彼諸佛等亦稱讚我者既言諸佛則彌陀亦同
諸佛稱讚釋迦也。】


「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


【釋迦此云能仁牟尼此翻寂默能仁則大悲應物
寂默則大智冥理甚難希有事者一於五濁得菩
提難二為眾生說此難信法難舉此二難意顯淨
土脩行之易令聞者知歸求往生也初意者謂此
五濁障重而修行人多致退屈唯我釋迦能忍濁
惡脩行成佛可謂甚難第二意者七日持名下至
十念臨終感佛決定往生而獲聖果如此法門在
濁惡世為眾生說而令信受可謂甚難。】


「能於娑婆國土。」


【梵語娑婆此云堪忍以眾生堪忍受三毒故。】


「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明一於五濁得菩提難五濁者有體有相體者
劫濁無別體劫是長時剎那是短時但約四濁立
[001-0548c]
此假名眾生濁亦無別體攬見慢果報上立此假
名煩惱指五鈍使為體見濁指五利使為體命濁
連持色心為體相者四濁增劇聚在此時瞋恚增
劇刀兵起貪欲增劇飢饉起愚癡增劇疾疫起三
灾起故煩惱倍隆諸見轉熾催年減壽眾濁交湊
如水奔昏風波鼓怒時使之然是名劫濁相煩惱
者貪海納流未甞飽足瞋蚖吸毒撓諸世間癡暗
頑囂過於漆墨慢高下視陵忽無度疑網無信不
可告實是為煩惱濁相見濁者無人謂有人有道
謂無道十六知見六十二見等猶如羅網又似稠
林纏縛屈曲不能得出是為見濁相眾生濁者攬
於色相立一主宰譬如黐膠無物不著流蕩六道
處處受生或長或短或貧或富是為眾生濁相命
濁者朝生暮殞晝出夕沒波轉烟迴瞬息不住是
為命濁相眾生濁多不能具說。】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此明二於五濁為眾生說此難信之法令生信為
難意在敦勉脩證也。
△二釋迦結難以況。】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孤山云五濁行難行而得菩提其事巳難復說此
難信之法二事兼之是為甚難大本云若聞經信
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靈芝云念佛法門不
擇愚智不擇豪賤不論久近不選善惡唯取決誓
[001-0549a]
猛信臨終惡相十念往生亦是具縛凡夫屠沽下
類剎那超越成佛之法可謂一切世間甚為難信
也。


○三流通分。】


「佛說此經巳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脩
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一切世間者義該十界別舉三趣者以三善道多
受化之機故也又以前列眾望今巳該九界雖無
畜生一道必有八部在座但是文略以大眾俱兼
之唯缺地獄眾或是苦重乘戒俱緩不預法會或
一切之言兼之歡喜信受者歡喜則聞法得利信
受則脩習流通也。】


佛說阿彌陀經句解
[001-0549b]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呪


宋元嘉年求那䟦陀奉 制譯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跢音剁夜哆地音豸
他阿彌唎音里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
阿彌唎哆毗迦蘭諦阿彌唎哆毗迦蘭哆十一
伽彌膩十二伽伽那十三枳多迦隷十四莎婆訶十五


此呪五十九字十五句出彌陀不思議神力傳在
養字函世人持誦句字多誤合依藏本今在貞字
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呪者阿彌陀佛常住其
頂日夜擁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隱臨命
終時任運往生。


呪字音切




音掇


逸戈切音柂


都臥切


宅買切


音止


此經廼極樂之易簡秘書也自唐迄宋慈恩基師孤
山圓師淨覺岳師靈芝照師皆有疏記古崖新師復
有集註義釋備矣猶盧道俗未暇詳覽自惟衰耄去
日非遙輒取優長分文句解與眾結往生緣匪獵名
[001-0549c]
也。


至正元年解制日七十七歲苾蒭性澄後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