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87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宋-法悟 (master)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卷第四
中京報恩傳教寺崇祿大夫守司空詮圓
通法大師賜紫臣沙門 法悟奉 勑撰


「巳說無明住地門。」


【釋曰次眷屬無明住地門有三初結指。】


「此決擇中眷屬門。」
[004-0885b]


【釋曰次開章就麤細異分作兩重。】


「初門云何。」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微細眷屬門有三初徵起。】


「本曰則無境界。」


【釋曰次唱本。】


「論曰俱成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科分。】


「第一而得止住。」


【釋曰後決擇有二初總標略示門又二初牒釋復
二初法說末因本立本受末熏下養上資枝榮根
固或支持長養與力相承由互依持故得住止。】


「譬如相應不離。」


【釋曰後喻明子承父育父假子威愛養相因攝持
互在本末不覺義亦如然。】


「若如是說猶未斷故。」


【釋曰後問答問既本末相承而立如父子互依止
而住八九十地斷現轉生無明隨斷應同妙覺答
雖此三地各治一細然於業中有三生相未斷盡
故不名妙覺微細三相佛位斷故。】


「自此巳下果不離因故故。」


【釋曰後標釋俱成門有三初隨文顯示又三初業
相第一業相能所無差王所不分由無明熏令淨
心隱本覺隨緣動流成業亦可精細本覺從此熏
動即獨力隨相也隱鈍無明自斯流注即獨力業
[004-0885c]
相也此二和合成俱合動名為業相藉無明為因
起業相苦果依此即立變易生死具如當辨。】


「第二即無見故。」


【釋曰次轉相以依業相變作能見全攬動業流成
轉相。】


「第三無境界故。」


【釋曰後現相由依能見妄境現前如依鏡故眾像
皆現。】


「如是巳廣說故。」


【釋曰次指前廣明。】


「此中具足圓漏。」


【釋曰後依義科揀有四一三相具闕業相能所不
分轉相唯能無所現相能所具足。】


「根本名為無明故。」


【釋曰二二法同異有二初本末相濫問此難動業
與無明同業識無明皆無能所俱不明故若許爾
者本末無異若彼救云心體未動巳有無明故無
明位未名為動此則無明不濫業識若是無明熏
起發動當於此位立業識名是則無明不名為動
故知起動唯在業識何濫無明云何前難本末無
異耶如是說者復何乖理若此救者前義則違三
相分文以依不覺令心體動說名為業準此明文
說心體動何故前言心體不動名無明耶後義則
違校量分文忽然念起名為無明若準此文顯說
[004-0886a]
無明得名動起何故前救動起之義唯屬業識故
知動起通業無明當知此二復有何別還如前難
本末不分。】


「動起二文無相違過。」


【釋曰後能所各別答所動所起唯在業識能動能
起唯屬無明前說動起名業識者不約能起皆就
所動是故業識望於無明能所隔別本末無濫。】


「若爾自當顯說。」


【釋曰三動起因由問無明因何動心起念答聖賢
非測唯佛方窮不可妄談故依經說強名不覺假
說因緣欲具知由決擇當說。】


「業相不堪了說。」


【釋曰四徵釋動業門三細初一能所不分復何道
理以動釋業答無憑臆說須契佛經彼說鍵摩具
彰業識無能緣所緣心境不可分析無心王念法
王所不可隔別唯由精動隱流故說名為業識勿
設浮言妄生穿鑒。】


「巳說麤重眷屬門。」


【釋曰後麤重眷屬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不自在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非餘識法。」


【釋曰後作釋有三初定識體通指六相唯意識地
意地總收前七轉識從多從顯作此指陳苦果總
[004-0886b]
報應依現識或現識海轉作意識故此意識即是
現識依不異義說有總報非餘識法揀轉業故若
依前七說有總報過難尤多不繁具出。】


「所以者何當何說耶。」


【釋曰次敘經本有二初正明六相有三初徵釋生起。】


「謂分流無相亦無相。」


【釋曰次具引總文。】


「依此為明何義。」


【釋曰後分部別義有五一六麤緣起相有三初標徵。】


「謂欲顯示麤重相故。」


【釋曰次解釋現識海為因境界風為緣起七識浪
成六麤相。】


「如經騰躍而轉生。」


【釋曰後屬經法喻配合於文可見。】


「云何當如何耶。」


【釋曰二六境生識相有三初徵起徵彼境風形相
如何。】


「謂青黃等應審觀察。」


【釋曰次顯相有二初示境牽心其第六塵偏舉現
因及與來果欲勸眾生起修斷故理實三世因果
等法皆為法塵今不具者種種收故。】


「彼末那識故名為風。」


【釋曰後會違指喻第七末那意識細分通緣六塵
即是意識無別體故故不別說境如風者能牽引
[004-0886c]
故。】


「如經淡味眾華果。」


【釋曰後屬經。】


「如是心俱和合生。」


【釋曰三本末同異相藏識為本如日如水七識為
末如光如浪故非同異和合而生。】


「如是思惟諸相義。」


【釋曰四元從藏海變明此七識非別有體不從內
外中間而來全轉藏識變作七識如鼓海水變成
波浪。】


「如是無相亦無相。」


【釋曰五性相本融拂會相歸性融通拂跡。】


「此楞伽經云何異說。」


【釋曰後會釋二門有二初標徵列指門。】


「謂一本分別事識。」


【釋曰後分流大本通有二初三經異說又二初引
正文初本略三廣八次本略二廣八後本略四廣
七善須明記如次會通。】


「如是不可歸依。」


【釋曰後指真偽三經是正四經是偽下依大本但
會三正。】


「今當應審觀察。」


【釋曰後大本會通有二初指教誡觀。】


「初契經中即末那故。」
[004-0887a]


【釋曰後依次會釋有三初會初經有二初略三又
二初解三法體。】


「何故且略不示。」


【釋曰後略餘行相有二初問何略三中無七末那
及業轉識。】


「即有二門備數門。」


【釋曰後答有二初標徵列。】


「初門云何備數門。」


【釋曰後隨列釋有二初明初門舉兩顯三者一舉
三細中麤現識攝細業轉故二舉七識中強意識
攝劣第七故言雖三識義周八識。】


「後門云何備數門。」


【釋曰後辨後門率彼楞伽上節經文說轉業真轉
當轉識業當業識真當第七謂七於境作真解故
今將上節達於下文圓滿名字八識具足。】


「此契經中分七種故。」


【釋曰後廣八。】


「中契經中義如前說。」


【釋曰次會中經有二初略二有二初指二同前初
了別識即當現識分別事識當前六識亦無第七
及業轉識如前兩門會釋無殊故論指云義如前
說。】


「同說末那故名真相。」


【釋曰後會七異名初經說名真相即當第七中經
[004-0887b]
說智相識亦是第七以末那位始生慧數攀緣麤
境名智相識又於境界作真實解亦名真相。】


「此中八識比前可知。」


【釋曰後廣八列名如前。】


「後契經中且略不說。」


【釋曰後會後經有二初指四業轉現三分別事識
文相明者以第七識同事識故或舉強六攝劣七
故。】


「言七識者唯一識故。」


【釋曰後會七有三初六七同體釋第八前六名為
七識麤細意識摠為一故。】


「法界一體無別。」


【釋曰次六七異體難法輪經中說第七識與第六
識為所依根既分能所依異何言麤細體一。】


「經意立同種故。」


【釋曰後同異種別解有二初正據二經會彼法輪
經據別種說此楞伽經據同種說故無違失。】


「以何而得生起。」


【釋曰後偏依第八明有三初問起謂六七識既說
同種分別事識則無所依憑何文理不依末那六
識得起。】


「楞伽經中展轉為因。」


【釋曰次徵引有二初引證又二初引二經指徵可
知初經了別事識即是現識分別事識即是六識
[004-0887c]
此二互依不說例七後經所說現識事識展轉為
因互相資立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安危共同
依持平等不說第七為六依故。】


「由此不依末耶。」


【釋曰後成此文顯依所識不說末那。】


「復次相續而轉故。」


【釋曰後通證有二初六七依八轉第七細識第六
麤識現識為因境界為緣方得起故六不依七文
甚明矣。】


「以此義故波浪轉故。」


【釋曰後七緣六塵轉由前所說現識為因境界為
緣發起七識故知末那通緣六塵性相分歧文理
各據以經明說六鹿風所動七識波浪轉故。】


「復次不可指南。」


【釋曰後訶責㡿人妄說現識為七與六為依咄哉
非正。】


「巳說經本次釋論文。」


【釋曰後解論文有二初結指。】


「即此文中俱成門。」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總科。】


「以有具足轉故。」


【釋曰後別辨有二初總標略示門有三初牒指顯
一意識具六麤相現識為因境界為緣一意六麤
長相續轉。】
[004-0888a]


「若爾其理非無。」


【釋曰次徵通有二初問答略因義此六麤相既有
現識為因何故本論唯說境界為緣舉緣影因義
顯理周。】


「若爾末那故。」


【釋曰後問答即意義此舉例難或為比量量云現
識是有法應為末那故宗因云為彼意識親所依
故同喻如意根意根為彼意識親所依故意根是
末那現識為彼意識親所依故現識應末那答有
二義一者遮意遮彼梨耶不為末那以其第七望
八六識有別種故能與第六而為所依名末那故
前量因中犯隨一過以不許因有法轉故或望前
引楞伽中說意識唯依現相識轉不依末那同喻
無因準式又犯能立不成二者許意許彼梨耶為
末那故前量宗中犯相符過密顯六七是同種故
立量不成例難隨遣。】


「如是其理自顯。」


【釋曰後指下。】


「自此果報別相。」


【釋曰後標釋俱成門有三初二執因果智及相續
俱屬法執執取名字並屬人執初各俱生後皆分
別造業屬因受果屬報。】


「復次十信所離。」


【釋曰次三斷前後初地斷盡相續一相從二至七
[004-0888b]
同斷智相賢斷執取名字信離造業受果。】


「復次應審思惟。」


【釋曰後五重麤細約義更含初三細相後三麤相
初四細相後二麤相凡對分麤細者必遣拂麤細
故。】


「巳說決疑門。」


【釋曰後無明得有決疑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不覺相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決疑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上二句即初門下二句
即後門。】


「初門一切染法故。」


【釋曰後辨相有二初直示得有門如見林樹知有
種子見諸煩惱知有無明。】


「後門煩惱染法。」


【釋曰後釋相決疑門有二初問答一多。】


「以何不覺相故。」


【釋曰後問答本末。】


「從上真實本意。」


【釋曰後總薀諸法同異門有二初結指。】


「其相云何。」


【釋曰後開示有三初徵起染淨總歸同異者何。】


「本曰性染幻差別故。」
[004-0888c]


【釋曰次唱本。】


「論曰異相門。」


【體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


「為明何義當生滅門。」


【釋曰後辨相有三初略示二門其同相者欲明諸
法唯是一如成真如門其異相者欲明一如造作
萬法成生滅門。】


「如是二門當何說耶。」


【釋曰次廣引二教有二初躡問標徵。】


「謂彼不須重釋。」


【釋曰後引文指釋有二初證同能覺一相者配唯
見微塵即無相法者配不見微塵經云汝一仁者
非如是覺應云非汝一仁者能如是覺等一切巳
下攝為本論本來涅槃豈假修相本來菩提豈假
作相理智無得無色可見見有色相非同相門即
是異相隨染業幻所作色相以同相中智性色性
無可見故。】


「異相不須重種。」


【釋曰後證異唯汝一人等者應云非汝一人獨如
是見本論無漏攝諸淨法隨染幻差別故本論無
明攝諸染法性染幻差別故餘文甚顯不須廣釋。】


「此二應審思惟。」


【釋曰後誡思取捨出論本意正尚同相。】


「從上直釋因緣。」
[004-0889a]


【釋曰二直釋因緣義更不別解心生滅言名為直釋有二初廣大
末那門有三初十一末那門有二初結指解立義
分因緣二字。】


「本曰不斷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決疑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初門具六種因緣後門
以二門委釋此中因緣但依生滅細麤法體以辨
義門或望所依或自法體前後互望親者為因疎
者為緣。】


「初門生滅因緣。」


【釋曰後辨相有二初攝義顯宗生解門又二初正
明復二初六種因緣有三一初二重有二初徵列。】


「初重其理自明。」


【釋曰後廣釋有二初問答不相應三不相應染相
無明為因本覺為緣三不相應染識本覺為因無
明為緣故知覺礙各具因緣。】


「次重應審思惟。」


【釋曰後問答相應義三相應染現識為因境界為
緣若望三種相應染相現識為緣故論指云現識
體中又有緣義意在於斯若將現相望三識相亦
有因緣細思可解。】


「復次因緣義故。」


【釋曰二次二重六麤中識本覺為因無明為緣六
[004-0889b]
麤中相無明為因本覺為緣此名本徧三相應相
以業轉相為因三相應識以業轉相為緣其業轉
識望三相應相之與識準義亦有因緣二義此名
末徧現相現識此不說者初二重中後巳明故。】


「復次作因緣故。」


【釋曰三後二重無明為始為上果報為終為下節
節不越下下與力皆有因緣名為上下果報為始
為下無明為終為上節節不越上上與力亦有因
緣名為下上由逆順不同致始終各異。】


「復次不可得故。」


【釋曰後三復遣拂初依無常門遣即成假觀次依
無我門遣即成空觀後依相待門遣即成中觀三
觀一心於理可見。】


「如其次第應審思擇。」


【釋曰後指勸依三次第如理思之。】


「巳說決疑門。」


【釋曰後隨文散說決疑門有二初結指。】


「此中廣釋門。」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分門。】


「復次依心而轉。」


【釋曰後辨相有二初總標門心即所依正取本覺
意等能依乃是眾生聚十一意并及意識名為眾
生妄無自性唯依心立不同立義分中四聖名眾
四凡名生故。】
[004-0889c]


「巳說廣釋門。」


【釋曰後廣釋門有二初結指。】


「此中文相可見。」


【釋曰後廣示有三初指陳二轉梵語末那此云意
也不唯第七包十一種後意識中方收前六。】


「此義作釋散說。」


【釋曰次牒徵總指。】


「此意所建立耶。」


【釋曰後廣明意轉有三初指門十一意轉依何經
立。】


「謂顯了經略不別說。」


【釋曰次引釋有二初正立有二初具數闕名雖舉
總數不出引名。】


「是故不斷故。」


【釋曰後出名合論唯無明一不分相識餘業等五
分相識耳故二明識說此十一。】


「本地以為一故。」


【釋曰後會違更開本覺成十二故。】


「相識甚大別故。」


【釋曰後料揀有二初隨相分疏有四一相識義別
有三初略問答。】


「云何順於無明。」


【釋曰次重微釋凡諸染法各具二義一者神解神
解勢力本覺所發所成之識似本覺故二者闇鈍
[004-0890a]
勢力無明所發所成之相似無明故故分相識二
甚別耳。】


「是故了別識耳故。」


【釋曰後引教證生有心識知有佛性生具本覺故
具識耳雖然覺體橫竪咸周在於有情名為佛性
在於非情名為法性即揀非情不成覺者。】


「以何依止義故。」


【釋曰二神闇皆意通明十一具根身義。】


「以何由疎為緣故。」


【釋曰三染淨因緣望三細識本覺親因無明疎緣
故所生果神解似覺望三細相無明親因本覺疎
緣故所生法闇似無明然隨增勝以立其名齊時
因緣俱名相識。】


「何故無二別故。」


【釋曰四會通名義有四一意攝細分問上文既說
智相等六皆意識地即知智相及相續相俱在第
六意識細分何故今文皆於第七末那識攝答欲
顯六七無二體故。】


「若爾無所不作。」


【釋曰二意略麤分麤分意識何不為意若據盡理
實皆名意并具身根義故且略而巳經說末那無
所不作亦收麤分意識名意。】


「然別之法門故。」


【釋曰三別立意識問但言末那麤細攝盡論中何
[004-0890b]
故意外別開意識轉耶如論具答然此依中有唯
所依所謂本覺有唯能依所謂意識有通能所謂
十一意有非能所謂除前相。】


「舉此應廣通達。」


【釋曰四例知三相三相末那勢通離合離則三相
異末那三相目三細即是所依末那目六七即是
能依合則三相即末那遞互相望為能所依廣通
例同於斯見矣。】


「復次亦寂滅。」


【釋曰後契性融拂有二初解義通以七門融拂三
法三法即是藏意意識言七門者一無定門曲含
四種一總非三定二本末互通三互得三名四三
名皆拂二無常門如是無定故皆是無常三非實
門四幻化門五性空門六寂滅門七絕跡門如文
可見或以七門攝為三諦前之四門即為俗諦第
五六門即為真諦後之一門第一義諦於義亦通。】


「故金剛有見故。」


【釋曰後引文不可思等證前三法即一而三即三
而一能三能一非三非一難思議中難思議聚七
五不生八六寂滅者謂八寂滅而七不生也六寂
滅而五不生故八識遣拂九相空無言有空無有
無空無有者意云任是有空或是無空皆不可著
俱言無有欲使不滯故重遣耳下引經指心境俱
空境中復具法空人空如文可見身是所依尚自
[004-0890c]
是無見是能依云何得有或復總結心境俱空。】


「巳說差別門。」


【釋曰次相續業用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不覺妄慮。」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徧緣義。」


【釋曰後作釋有三初標三義。】


「初義令不失故。」


【釋曰次解三相有三初攝前不失義相續識者若
約自體不斷如前法執相續即識若約令他不斷謂惑業苦
相續之識今取後義此中屬當此識為能發煩惱
為所發諸業為所潤果報為所取為此業種從熏
發後念念常與取果作用取彼當果令成就故良
由此識發俱生惑潤無量世善惡業等令無息故。】


「中義無差違故。」


【釋曰次感果成就義此識又能發起俱生愛取等
惑潤巳辨業與果力用令現未世若樂妍媸長短
壽限形影無差故。】


「後義不覺妄慮故。」


【釋曰後妄慮徧緣義此識不唯住持故業成就舊
報亦能發起新新過失謂於巳經過去境界發忻
樂心不忻樂心復能攀緣現在境界起貪愛心不
貪愛心又能計度未來境界生追求心不追求心
徧於三世妄增分別。】
[004-0891a]


「如是相續識焉。」


【釋曰後結識名正顯此識連持生死此異熟既盡
復生餘異熟皆此識能名相續識。】


「巳說諸法門。」


【釋曰後唯心迴轉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法滅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三界虗偽究本唯真心
所作六塵幻化推源亦真心能現就末境從心起
不離於心故分別境界即分別自心謂無有少法
能取少法唯由心動虗妄迴轉心若不生諸妄頓
息。】


「論曰無餘法故。」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標徵唯心顯唯一心轉成萬
法此解本論初之四句。】


「所以不可得故。」


【釋曰後存拂自心有二初委辨有三初徵釋心有
無隨心有而法有隨心無而法無此解本論此義
云何至法滅故次重問答妄法不立唯心奚存別
解本論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若爾為心量故。」


【釋曰欲徵釋心無有此一問答及三復次總顯論
意智者應思問若說唯心不可得者心既不有唯
心寧立答緣生無性雖不可得無性緣生豈成斷
滅故引經說無心之心為心定量此證無心亦唯
[004-0891b]
心故。】


「復次亦不成。」


【釋曰後三復顯深玄第一復次論說心不可得意
說緣生無性故成大空經說無心之心意說無性
緣生故成幻有第二復次由大空義諸法得成法
鼓經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由幻有故空理
得顯又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第三復
次相待無定二既無二一亦無一不成亦不成難
思亦難議。】


「如其次第應審觀察。」


【釋曰後勸思初理事無疑次理事成顯後理事即
離依次尋之故可見耳。】


「巳說轉相門。」


【釋曰後分別事識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增長義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所依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


「揀擇依諸凡夫故。」


【釋曰後辨相有四一揀擇假者門揀聖取凡凡有
三種邪定凡夫無信善根如盲聾故不定凡夫信
心輕少喻若輕毛又如毛在地隨風飄轉又修如
毛頭成如麟角又角猶競也善惡心歒黑白為鬪
故談十信為難角故正定凡夫即三賢位成就人
[004-0891c]
空徒喻彰名金剛不變。】


「生起取著轉深故。」


【釋曰二生起麤重門有三初第一凡發業無休背
源不息故。】


「若據計我我所故。」


【釋曰次第二凡。】


「若據分別六塵故。」


【釋曰後第三凡此位猶有堅執法實故。】


「建立分別事識故。」


【釋曰三建立名字門隨順所依微細名字名意識
故隨順所依麤現名字名眼識等隨順所緣境界
名字名色識等今不緣如但緣事境論從總名判
為事識。】


「顯示增長義故故。」


【釋曰四顯示所依門見即分別修謂俱生修釋論愛
此二惑熏第八識遂令麤分意識增長相續住故。】


「從上不可思議之相。」


【釋曰三因緣殊勝相解立義分相之一字有因緣相有殊勝相亦前法體具我
相故有三初結指下辨無明所熏起識是故判為不

思議相。】


「本曰種種知故。」


【釋曰次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是名為五。」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
[004-0892a]


「第一是名為三。」


【釋曰後辨相有五一舉人顯示殊勝門初標徵次
釋相後結數於釋相初分滿俱絕邪定人中凡夫
愚深二乘慧劣餘文可見。】


「巳說無常常門。」


【釋曰二顯示深緣決疑門有二初結指科分。】


「言常不變故。」


【釋曰後依文示相有三初正顯二門初門之中從
是心下說本覺心常住不變從而有下被熏有染
無常變化名常無常後門之中從雖有下無常變
異從而常下常住不變名無常常。】


「是故總結殊勝。」


【釋曰次總結殊勝。】


「自此文相可見。」


【釋曰後指本釋上指屬本論所謂巳下釋前常住
門以不達下釋前無常門。】


「巳說對治分位門。」


【釋曰三舉障示治配當門有三初結指科分。】


「隨轉能離故故。」


【釋曰次依文辨相有二初隨轉對治門明六染心
始從十住初發心住至迴向終離彼第一執相應
染乃至妙覺方盡離彼細根本業不相應染色自
在地者八地菩薩於諸相上而得自在色相國土
隨心變轉故云自在心自在地者九地菩薩居法
[004-0892b]
師位善知眾生心行稠林知見無礙名心自在。】


「根本究竟離故。」


【釋曰後根本對治門根本無明從三賢位但修此
觀觀察無明摧伏其勢令漸微劣故云學斷初地
巳去隨分離用直至佛地大無明體究竟離故。】


「極喜應如是知。」


【釋曰後本隨治異有二初徵釋初地此位菩薩以
後得智正緣事境根本無明正迷於事治障相違
故後得斷其根本智正緣真理隨相染法正迷於
理行相相違故正智斷。】


「如說亦復如是。」


【釋曰後例指餘地二地巳上乃至佛地例同初地
本後對治。】


「巳說差別門。」


【釋曰四顯應不應差別門有二初結指。】


「云何心念法異故。」


【釋曰後剖分有二初相應義有三初消文復二初
總明先解義後合本於解義中心品即是本覺氣
分義當心王念法則屬不覺氣分義當心所心念
與力王所和合同念攀緣故曰相應染淨性異覺
闇依殊故云異耳。】


「念法同故故。」


【釋曰後別辨心依本覺念附無明有此不同相應
何在謂心王心所善不善等相應隨順名知相同
[004-0892c]
所緣境界王所定同心王緣色念必同緣名緣相
同。】


「大本不同故。」


【釋曰次引教三種相同者即三相應也異故成同
此句順明若同不同此句返釋由所依覺礙染淨
差別致能依心念知緣相同若所依無染淨差別
豈能依具知緣相同。】


「若爾無別意趣。」


【釋曰後會違若謂此三知緣相同名相應爾何故
彼經說相違轉然無明本覺在王所上逆推所依
染淨不同名相違轉知相緣相在王所下順觀其
境知緣共同名隨順轉不取違順上下轉釋所說
理同亦無別意。】


「不相應義應審觀察。」


【釋曰後不相應義謂隨染覺心之染及根本無明
之染二染不殊和合為一以極微細不離覺心及
無明故所以論云即心不覺常無別異三細不相
應既無三所異故無知緣同名為不相應問三細
之識依本覺發應為心王三細中相依無明起應
名念法既有王所必同知緣以此義故合名相應
答三細識相雖依染淨以極微細王所不分相應
難立且如業細能所未有流至轉細方具能緣運
至現細始具能所雖有能所未分心念由是三細
名不相應其相應者境風鼓水現海騰波七識浪
[004-0893a]
生六麤波湧以心對境具所及王知緣相同立相
應號三細反此名不相應。】


「巳說別障用門。」


【釋曰五立二礙別障用門有二初結指。】


「彼煩惱礙根本智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釋文又二初正明二相復二
初散動違真靜六種染心名煩惱礙由散動故障
根本智以真如智唯寂靜故。】


「彼智慧礙自然業智故。」


【釋曰後漠溟礙智明根本無明名為智礙由漠溟
漠溟即是昏闇之義障後得智以世間智極聰明故問根
本無明準上論說通障三法理智一心兼障二道
本後二智云何此說唯障後得世間業智曲有違
文恐繁不引又煩惱礙亦障法身如上論說智淨
相破大無明獨力業相顯法身故何以此說唯障
根本無分別智答此中二礙說障二智從偏增說
實理互通。】


「此義應審思擇。」


【釋曰後顯示因緣正出二礙徧障二智所以如論
可見故須二智對治二礙。】


「二障應如是觀。」


【釋曰後揀異巳明二障又開二礙有何差別重復
顯示由含妙旨故須別揀相教之權示性宗之實
所云二障即是二執智及相續當法執障執取名
[004-0893b]
字當人執障性相兩宗共許斷除若說二礙性相
兩宗有斷不斷性宗二礙歷位俱治若法相宗根
本無明智礙一種染煩惱礙三不相應說尚不及
道豈能斷是故論云立二礙門據斷不斷。】


「從上巳來決擇分巳焉。」


【釋曰後結前。】


「自此巳下之相差別。」


【釋曰四生滅相差別有二初標門釋立義分是心
生滅因緣相中相之一字前辨因緣殊勝相者意
顯無明所熏諸識唯佛能了示殊勝相今云相者
即是遷流動轉生滅義相即當共相與事本識作
能相故論言生滅之相差別意在此焉因論生滅
通該上下麤有六種細分十異今但顯麤內含其
細就義別明勿疑相濫一自相生滅此有四種一
微細過患二麤重過患三無常功德四常住功德
以斯四種各有生等四相法體患德雖殊攝屬生
滅功德自相得生滅名生滅既爾住異亦然二共
相生滅此有二種一麤重生滅謂在事識三種相
應染法之上與相應故二微細生滅謂在本識三
不相應染法之上不相應故三起盡生滅凡諸染
法即五有為皆具生起及滅盡故四隱顯生滅凡
諸淨法即四無為皆具顯生及隱滅故五始終生
滅以諸染法依因依緣從無始生又諸染法因滅
緣滅須有終盡雖同染法亦名生滅伹據始終義
[004-0893c]
與前別六本末生滅根本一心隱在生滅為善惡
因受苦樂俱若生若滅如伎兒故枝末九法謂有
為無為喪生隱顯正是生滅義善成故今取共相
明共相故。】


「本曰非心智滅。」


【釋曰後辨相有二初唱本。】


「論曰問答決疑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


「言標釋不相應故。」


【釋曰後派義有五一標釋俱成門有三初總別兩
復解分別事識對彼本識名為末末三位本識對
彼事識但名為末本釋論意麤重生滅雖是共相
然極麤顯與彼事識而共相應如大波濤與水合
故其相顯故微細生滅雖亦共相然甚細隱與彼
本識而不相應如平流水波相隱故不相應故此
應不應即契不契非同上論解三相應心王心所
知相緣相合契同故名為相應其不相應與上相
違此中所解以彼麤重生滅共相與彼事識顯作
遷流名為相應又以微細生滅共相與彼本識隱
作遷流名不相應故說本識非離生滅。】


「馬鳴菩薩如何說耶。」


【釋曰次具引三經證有三初徵起。】


「謂一本及相滅。」


【釋曰次正引有三一初經明二流注生等即細生
[004-0894a]
滅相生住滅即麤生滅不言異者經文略也。】


「又一本相續住。」


【釋曰二中經明二相滅生住亦麤生滅相續滅等
即細生滅。】


「又大本非離生滅。」


【釋曰三後經明二有縛細識三品生滅即細生滅
三品縛細如次即是業轉現識體雖微細皆是縛
故分別麤識分離面鏡即麤即滅面猶對也如鏡
對物即現其像事識緣境義亦如是。】


「如是三本差別相故。」


【釋曰後決擇。】


「於契經中不相應故。」


【釋曰後結義屬本論分契不契即應不應顯麤細
殊明生滅耳。】


「巳說是名為三。」


【釋曰二屬當假人門有二初結指明人。】


「初人凡夫境界故。」


【釋曰後開示別境有三一初人境三相應染總相
名麤執相應染三中最麤名麤中麤不退凡夫三
賢菩薩為所治境。】


「中人菩薩境界故。」


【釋曰二中人境後二相應對執相應名麤中細前
七地境現轉二染俱合一分對後最細名細中麤
後三地境。】
[004-0894b]


「後人是佛境界故。」


【釋曰三後人境俱合相中一分細染獨力業全名
細中細唯佛果人為所治境今據六染如是指陳
若依二礙復應說彼大無明念妙覺位中為所治
境。】


「巳說二者是別。」


【釋曰三麤細所依門有二初結指科分。】


「通者妄作境界義故。」


【釋曰後具明行相有二初釋本論通則麤細二種
生滅通依無明別則三種微細生滅無明為因作
所依故三麤生滅境界為緣作所依故。】


「今此論文如何說耶。」


【釋曰後辨依據有三初徵起。】


「謂分流事識因。」


【釋曰次正引有二初分流經不思議熏即無明熏
不思議變即本覺變或復反此又此熏變顯在無
明隱通本覺具熏變故現識因者舉麤現識影細
轉業種種塵者即六塵境妄想熏者即現識熏事
識因者緣名因故。】


「又大本廣說。」


【釋曰後大本經不離染因者三不相應可思議熏
變唯佛能知不思議熏變因位不了故分離染因
者三種相應猛風為緣現識為因。】


「何法變亦爾故。」
[004-0894c]


【釋曰後開釋有二初分流經心言罔及名不思議
因中凡聖不了熏故不思議變亦目無明變生三
細非思議故以熏例變理應爾故顯明熏變屬在
無明影此熏變亦通本覺。】


「大本還上之人故。」


【釋曰後大本經金剛還者因中凡聖皆叵思議金
剛上者果中大覺故可思議。】


「巳說對治次第門。」


【釋曰四本覺對治門有二初結指。】


「謂本覺智漸對治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解義門又二初逆次斷先斷
無明後斷滅相本覺對治法如是故。】


「然此中斷治道次第。」


【釋曰後不捨斷此中斷義應善觀察染淨本覺有
智淨相釋分二門今正同彼一不守自性隨緣門
二對治一切業障門謂此本覺不守自性隨緣成
染不捨所成本末無明從細至麤常照體空以為
其斷不同上轉染淨始覺猶明除闇若火焚薪故
此指云非以斷除而為斷故若爾巳下躡前徵斷
謂斷巳下正出所以斷煩惱心心目體也良由覺
照本末無明妄染心體了本空無如此名為斷除
不起亦不違前不捨無明以為其斷但照體空相
猶存故二覺治障逆順可知。】


「如本相應心滅故。」
[004-0895a]


【釋曰後合本論無明因滅三不相應心滅境界緣
滅三種相應心滅。】


「巳說文相可見。」


【釋曰五問答決疑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本覺名三六心故。」


【釋曰後依文派義有二初兩難閉關門又二初惑
亡覺滅難復二初覺同惑滅難謂三六種心由依
惑覺真妄合成今染障礙既永不起本覺智性不
能自有亦應隨無。】


「然若即是初關。」


【釋曰後覺應斷滅難若三六心滅許本覺同滅云
何上說本覺般若背聖向凡至邪定聚隨緣動轉。】


「若言是第二關。」


【釋曰後覺在惑存難若說本覺真體相續應不可
說三六心亡。】


「自此不須重釋。」


【釋曰後開通決疑門風息波停水性不滅礙盡障
亡覺心不泯決擇後難如理應思。】


「從上巳來不斷絕義。」


【釋曰次染淨熏不斷有二初結指。】


「本曰故無有斷。」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盡不盡別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分門。】
[004-0895b]


「第一門中云何為六。」


【釋曰後辨相有五一總標綱要門有四一總標徵。】


「一者陀羅尼義故。」


【釋曰二正解釋一對染成淨對淨成染染淨待立
故知似有言似有者假有之義二染淨之法本無
言詮接誘眾生權宜施設故非有性三染淨相待
無自體性故全空耳四染淨諸法自然非有故無
礙矣五染淨諸法有佛無佛相熏相生自然不斷
法性爾故六染淨諸法不守自性緣起無住總持
義故。】


「總標綱要門。」


【釋曰三伸結指。】


「如本起不斷絕故。」


【釋曰四合本論。】


「巳說染妄法相門。」


【釋曰二立名略示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所言真者謂六塵故。」


【釋曰後示相合本一真即是淨法真如本覺藏智
理性無差唯舉一真通收四種無為法故三妄即
是染因無明妄心業識妄境六塵性染多差故指
三妄雖陳三種收五有為舉一後有并兼中有者
謂三妄中後二妄染於三細中舉初及後兼有轉
相以諸染法無不皆具熏習事故。】


「巳說安立門。」
[004-0895c]


【釋曰三通釋熏習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比量則有香氣故。」


【釋曰後依門辨相有二初譬喻善巧門如人衣服
本無好香亦無惡香入鬼集林怖香熏故即帶惡
香入仙居林仙香熏故即帶好香班多伽耶娑叉
提鄔此云鬼集會末耶提此云怖香梵檀祇多那
此云仙居陀摩鍵多此云仙香。】


「法喻則有淨用故。」


【釋曰後合說安立門真如淨法無漏性德本明淨
故無垢染故由無明熏則有染相猶如衣服元無
惡香因熏故有本末無明有為藏海本黑闇故非
白淨故由覺如熏則有淨用亦如衣服元無好香
因熏故有是知染非實染淨非實淨幻化假立無
實自性。】


「巳說散說門。」


【釋曰四分剖散說門有二初結指。】


「於此門中說相可見。」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科分。】


「云何不斷義故。」


【釋曰後解釋有四一黑品有力門有二初顯宗門
又二初總問通問染法熏生不斷。】


「自此巳下應審觀察。」


【釋曰後總答有二初通指。】


「根本有於無明故。」
[004-0896a]


【釋曰後別明有四一無明依真起良以真性猶如
虗空與色非色及染非染至極總攝真實依主若
離於方則無迷故當知無明依真有故。】


「如是則有妄心故。」


【釋曰二反熏真起妄而此無明依真立巳展自力
勢還熏真如增加闇用流成業識如父生子法可
詳之。】


「如是現妄境界故。」


【釋曰三妄熏生惑境又此業識自既成巳反熏無
明令力殊勝增不了相如子養父遂使無明力勢
增長迷本一心轉識惑生現相境起生死海深圓
寂岸遠上第一重巳明變易生死過患下第二重
正顯分段生死過患。】


「如是身心等苦故。」


【釋曰四妄熏起業果所發境風復熏識海起七識
浪著六塵相造罪行福行等業受欲界色界等報
四毒賊者即生老病死或地水火風或生住異滅
或貪嗔癡慢言念著者念即法執初二麤也著即
人執中二麤也後二如名六麤具矣。】


「巳說散說門。」


【釋曰後散說門有二初結指。】


「就此門中漸次顯示。」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科分略指以初無明為後翻
後境界為初仍隨一中各開二故。】
[004-0896b]


「初熏增長取熏習故。」


【釋曰後依次廣明有三初境熏生二執以此妄境
熏習力故增法執念多執實故不達虗幻又此妄
境熏習力故長人執著計我有故不知過患因境
牽心恒沙障起增長互通念取別目取猶著也。】


「中重業繫苦故。」


【釋曰次妄熏生二苦業識妄心有二熏習一有上
熏力以彼無明在業識上而此業識還熏無明如
子養父轉熏本覺增長勢力於中含具因緣二惑
一生緣惑無明有發業用二生因惑本覺有虗妄
行由此因緣俱合細分立定壽限成變易果從無
始際至究竟位變易行苦微細墮滅此中即具有
有無有然此變易無始本具今從顯說三乘聖人
而能受細變易苦故二有下熏力以彼轉現分別
事識在業識下今此偏說業識熏習分別事識起
惑造業能令未得出離凡夫招分段苦無休息故
此分段苦遠因業識近因事識然正依附現識上
立有壽分限名分段苦。】


「後熏令得成就。」


【釋曰後無明熏初後有三初解義門無明有二一
自體本故自體即本體目無明當體建名自體之本自體目業從他受名能熏初
末初末即是業識妄心令成就故二通達徧故本
徧因緣能熏事識事識復藉所起見愛令成就故。】


「何故顯邊空故。」
[004-0896c]


【釋曰次通妨難有二初徵釋具闕問初謂業識後
謂事識不論轉現第七末那其故何耶答有二意
於文可見。】


「後義此義得成。」


【釋曰後引證後義唯邊成就非中成就意明中無
顯邊空故若據合本取邊成故。】


「如本分別事識義故。」


【釋曰後合本論。】


「巳說有力門。」


【釋曰二白品有力門有二初結指。】


「云何不斷義故。」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顯宗門又二初總問。】


「自此巳下始有建立熏。」


【釋曰後總答有二初通分。】


「無始之圓果故。」


【釋曰後別示有二初分解兩熏先分二覺後解二
覺。】


「本因果者無明故。」


【釋曰後辨明二熏有二初無始熏且就聖說從無
始來十本覺智十如實理熏障十地枝末無明此
中正順如實熏習滿足方便力故又以所入一法
界心無始熏習根本無明此亦符合法力無習滿
足方便力故據增勝明作如是說。】


「始因果者成自然業故。」
[004-0897a]


【釋曰後始有熏從邪定聚雖未入信以本熏力使
自心中猒苦求樂以此無始內熏之力能令妄心
還熏真性遂令自身從劣向勝發心修行入十信
位次第漸歷三賢十地乃至佛位頓斷無明成就
法身應化業用。】


「巳說淨法熏習門。」


【釋曰後散說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染法門中十一末那。」


【釋曰後依門釋義有二初妄染熏習門又二初科
指。】


「意識無上道故。」


【釋曰後徵釋有二初意識熏習四十心位及諸二
乘但能伏斷異滅二相故用意識本覺智分還熏
意識無明癡分發起始覺依附意識猒苦忻樂漸
向佛故由迷法空學斷無明未速趣故。】


「十一末那速趣涅槃故。」


【釋曰後末那熏習以十地中斷住生相唯以意中
清淨智分還熏意中染汙癡分速能證入大菩提
故以十地人親契法空斷無明故。】


「巳說開釋門。」


【釋曰後淨法熏習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總標門者用熏習故。」


【釋曰後依門解義有二初總標門。】


「開釋常恒熏習門。」
[004-0897b]


【釋曰後開釋門有二初科分。】


「所言具無漏法故。」


【釋曰後辨相有三初別明熏習有二初法身自然
熏法身自體本覺自相作自內熏不假師教及梵
王等他力作故。】


「所言作境界之性故。」


【釋曰後應化常恒熏復依本覺發過恒沙不思議
業在根心中隨應教化斷惡修善具百行之因滿
萬德之果或唯清淨本覺大義緣熏習鏡或通隨
染本覺二種相中不思議業。】


「如是發心修行故。」


【釋曰次總顯力用法身應化二熏不離一切時處
熏起信十信十住建立修行十行造作不轉十向入正後
地達真俗境十地無礙轉故如上論說隨染本覺智
淨相等究之可見。】


「由此義故顯了。」


【釋曰後結德本真法報化身本有理明。】


「巳說決疑門。」


【釋曰三問答決疑門有二初結指。】


「此決疑門應審觀察。」


【釋曰後開示有三初指重解相有覺無覺義理難
解惑一覺一文教俱隱無定通人豈能明了故重
作釋開曉行人次第問答宜應思度。】


「一切眾生如是說故。」
[004-0897c]


【釋曰次具陳妙旨有四一正明具闕初明生界皆
有本覺後明生界皆無本覺然皆有理俱佛說故。】


「此義無本覺故。」


【釋曰二徵釋有無然知聖說理趣者何謂生滅門
有本覺故若真如門無本覺故又此本覺具妙有
義故說有也具真空義故云無也以此義理佛說
有無良有以焉。】


「若依無別覺故。」


【釋曰三正難有無有二初有覺門有二初徵釋同
異且依初義若諸眾生皆有本覺其所有覺為同
為異同則一覺共徧生界體無異故異則多覺各
徧生界體不同故答意易知如文可見。】


「若爾眾生多故。」


【釋曰後連環問答有四一徵釋生覺一多有二初
生覺齊同問直例如文此或立量謂眾生是有法
亦應一故宗因云本覺一故同喻如本覺反難比
量準此而立。】


「此事不能同種故多。」


【釋曰後意趣等別答本覺心性平等無殊不能多
故眾生性類差別不等豈能一焉。】


「若爾能作熏習事。」


【釋曰二徵釋無明同異有六一異種違教難若謂
眾生差別性爾以諸眾生即一無明眾生既多無
明豈一一雲之喻當云何通。】
[004-0898a]


「有二義故無相違過。」


【釋曰一二義順理答有二初以義會通玄文偏就
自宗決定根本無明同一體故起信欲顯引攝決
定根本無明差別性故意以煩惱為眾生性非取
根身是有情體故本論云無明厚薄無量差別即
其義也。】


「是故相續之義故。」


【釋曰後引教證成有二初論證異義謂蓮葉無明
覆一器生令在纏月隱而不現餘器佛月惑蓮不
覆出障法身爛然現前法喻對明於文可悉今起
信論正同彼文顯示差別相續之義。】


「復次而得成立。」


【釋曰後經證同義聖說無明若唯一體懈怠眾生
則不修行謂彼作念無明唯一眾生極多彼人斷
盡我自無惑何須更勞勤苦修斷譬如諸將共戰
一賊眾力巳擒何須我害由是縱心不勤修道由
聞眾生無明各別如救頭燃似登山路令懈怠者
起精進故無明是一義得成立。】


「若爾斷絕過先故。」


【釋曰三體同餘斷難若諸眾生唯一無明且如一
人斷盡煩惱應餘多人煩惱皆盡以諸眾生一無
明故若一人斷餘不斷者豈可說言同一無明又
若一斷餘皆斷者則眾生界有斷絕故。】


「此事各各不同。」
[004-0898b]


【釋曰四身別不斷答無明雖一眾生身別如夜闇
一徧到十室若將燈照一室闇滅不可說言餘室
闇滅不可難言闇一室一室十闇十亦不應難燈
破一室闇盡之時餘九室闇不照亦盡又不可難
餘九室中無燈闇在一室燈照闇亦不除夜闇配
無明十室喻眾生燈況智慧故知無明唯一無二
但以假身有多差別斷與不斷各有理趣。】


「若一無有差別。」


【釋曰五性殊何一難若一眾生斷煩惱時本覺佛
性應名出離餘不斷者無明所覆應名被障若許
爾者此二佛性天殊地隔何言佛性同一不分其
體周徧生界平等一味一相無有差別。】


「而無明藏等無差別。」


【釋曰六思差理一答有二初決擇未斷無明眾生
佛性為染覆障巳斷無明眾生佛性離染覆障出
過在纏法界外故如是別者此伹攀緣慮知之心
依現凡情度量境界致見有殊非是自性遠離二
邊第一義諦中實理心而有異故以真實心無差
別故。】


「是故本覺亦如是。」


【釋曰後引證晦明雖異月輪無二覆離縱殊本覺
唯一。】


「一切到無上道。」


【釋曰三徵釋覺一生異有四一等有應齊難以諸
[004-0898c]
眾生本覺既一何故得有先後勤惰明昧等耶理
應一時發修成故。】


「本覺如是差別。」


【釋曰二性障不同答因佛性之強劣由無明之厚
薄致成有先後不同故根有利鈍差別。】


「若言不成立故。」


【釋曰三二俱有過難若言佛性強劣別故則違本
覺佛性功德無增減故若言無明厚薄別故則違
無明唯佛一地頓斷除故無明薄者因應盡故。】


「如是無關而巳。」


【釋曰四一理無豫答佛性雖然本無強劣依無明
薄說佛性強依無明厚說佛性劣亦依無明說諸
眾生有凡聖別故知無明一地斷義亦成立故就
至理中豈有強劣關涉而巳。】


「若如非明分位。」


【釋曰四徵釋明與無明有五一問答究竟始覺謂
如有一依生滅門斷惡修善從因至果極解脫道
起究竟覺如是聖者為明無明答因斷無明方圓
極智屬無明位非明分位。】


「若爾非明分位。」


【釋曰二問答清淨本覺若以佛果究竟始覺屬無
明位非明位爾清淨本覺不假修力德智圓具逈
超四句孤越五邊一增益二損減三相違四愚癡五戲論尚絕自然
猶離清淨如是本智為明無明答如斯本智依生
[004-0899a]
滅門對染淨本立清淨本因對不覺立此覺故屬
無明域非明分位。】


「若爾非明分位。」


【釋曰三問答後重所入若以清淨本覺亦屬無明
邊域後重所入多一心體非百非而能非豈千是
而可是名中實而不滯中實是義天而不著義天
辯談足斷審慮手亡如是一心為明無明答如斯
一心為生滅依屬無明域非明分位。】


「三自一心非明分位。」


【釋曰四問答前重所入謂以前重所入三自一心
摩訶衍法一心之名不在本法皆從能入以建其
名三自之稱影彰而說下各兩句釋此二名直論
所入第一義諦玄玄又玄非心所。測遠遠又遠非
口所。宣如是勝義為明無明答如斯勝義由對能
入三自一心生滅門說屬無明域非明分位此論
方隅舉一影一復應問云如有一人依真如門先
隨順修後得入證如是覺者為明無明如是覺者
是明分位非無明域以真如門無斷無縛由無所
治無明黑品是故判屬明分位攝又問體如離三
假相滿三實德說不可說念不可念離有離無唯
寂唯靜如是體如為明無明如是體如是明分位
非無明域又問後重一法界心一一心體絕非絕
是離中離邊超言超言亡慮亡慮離離泯離遣遣
無遣如是勝處為明無明如是勝處是明分位非
[004-0899b]
無明域又前重所入一體一心摩訶衍法本非自
名從門建號勝中最勝奇內幽奇湛寂湛寂絕滅
絕滅如是勝處為明無明如是勝處是明分位非
無明域以疏對論將真待俗如理思惟勿著邊域
兩重俗門并所入是無明域兩重真門并所入是明分位。】


「不二為明無明。」


【釋曰五問答不二大乘不二果海清淨法界離根
離教獨勝獨尊如是不二為明無明唯此一種有
問無答意顯不二離言果分非明分位非無明域
不可說分斯良證也。】


「巳說無覺門。」


【釋曰後無覺門有二初結指。】


「何故無所依本覺故。」


【釋曰後徵釋此有二解一云如前論辨熏習之義
於綱要中自有六意第三相待相成顯空意本覺
既空眾生亦空眾生既無本覺亦無從相待空說
無覺門一云六意第二本無性空非有意法性本
無名字非有眾生是染染本性離無染可離故無
眾生本覺是德德本性現無德可現故無本覺名
體非有立無覺門就真如門及真空義解無覺門
巳見上文。】


「率此二門應廣通達。」


【釋曰四指略知廣如說有覺無覺例知有惑無惑
諸如比類并可通達。】
[004-0899c]


「如本唯如來能知故。」


【釋曰後合屬本論。】


「巳說生解門。」


【釋曰四舉緣廣說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於第一門契合說。」


【釋曰後依門派義有二初軌則決定門又二初科
分。】


「又諸佛法應審觀察。」


【釋曰後解釋有三初法說一代時教不離因緣此
就因緣復決前疑謂諸佛法全賴因緣以法爾故
因即本覺內熏性種緣即師友權實別用權用所
謂諸佛菩薩現雜類身或復諸佛現為菩薩諸菩
薩等現諸佛身實用所謂佛現諸佛三賢十聖諸
菩薩等各自位身或可諸佛一切菩薩所現種種
同異類身總名權用因果聖賢能現之心大智悲
願總名實用因緣具足諸法成立。】


「巳說法說次說喻說。」


【釋曰次喻說有二初結指。】


「如木中火性燒喻。」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總明又二初牒屬。】


「所言喻於對治。」


【釋曰後配合火如本覺性能斷障燒喻對治始覺
除惑。】


「第一無有量故。」
[004-0900a]


【釋曰後別辨有四一木喻阿梨羅多等此云龍古
木法中無明具喻五事甚深等語配第一義枝末
不覺配第三義迷惑二字配第三義過失二字配
第四義無有量故配第五義或一切下通配後四。】


「第二本覺有無故。」


【釋曰二火喻喻七法七於文可見。】


「第三亦無方便故。」


【釋曰三人喻婆羅羅利多提者此云有巧方便那
尸阿多羅者此云無巧方便有方便人善知五事
故能得火無方便人非閑五事終不得火法中亦
要有方便人具知五事即能證果一知出性覺染
法木也二知善修行心慧鑽也三知頓悟漸修時
也四知所在身心處也五知信賢聖果次也有巧
權者盡得冥心無方便人終難尅果。】


「第四歸一心故。」


【釋曰四燒喻法中三種喻況可見。】


「巳說二者別說。」


【釋曰後合說有二初結指分門。】


「言總說者眾生亦爾故。」


【釋曰後依門辨相有二初總說門。】


「言別說者具足圓成門。」


【釋曰後別說門有二初釋意開門。】


「緣闕則無是處故。」


【釋曰後依門具釋有三初緣闕單因門木雖有火
[004-0900b]
久巳伏藏不遇方便終難得火無明藏中久含佛
性若不修行無以成佛修行軌範要憑師友訓授
為緣方自起行得證佛道。】


「因闕樂求涅槃故。」


【釋曰次因闕單緣門若於木中本無火性雖具方
便終不得火若人心中本無佛性雖具修行終不
成佛此意假說人無佛性由闕因故終不成佛正
顯此宗何有眾生不具佛性但以障厚內熏力微
且言因闕非實無爾故本論云雖有緣力而內淨
法未有熏力斯可證也既云未有非本無性。】


「因緣向涅槃道故。」


【釋曰後因緣具足門木有火性復遇鑽緣故令火
出燒木無餘若有眾生本覺內熏又逢師友示教
外助修百行因成萬德果三智周圓四德具足。】


「巳說二者別說。」


【釋曰後散示生解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就總說中外緣之力故。」


【釋曰後依門顯義有二初總說門此中能緣即應
化身屬能熏用義當本覺不思議業現諸境界引
攝根宜無有休息謂能與生作殊勝緣名為能緣
用熏習者者即是人復云所緣是佛所化一切生
界本論又云外緣之力乘文語便於此言之彼是
能緣本覺用故此辨所緣眾生界故論意欲顯用
熏習者能應化身恒與眾生作外緣力。】
[004-0900c]


「就別說中平等緣故。」


【釋曰後別說門有二初分門屬本以有揀擇解差
別緣以無揀擇解平等緣。】


「所言所緣之境。」


【釋曰後隨門辨相有二初有揀擇緣有三初能緣
所緣別有二初科分。】


「能緣得利益故。」


【釋曰後顯示能為緣人始自發心終至如來能作
此緣引攝根宜其所緣境即所化根謂邪定聚及
不定聚或復通化正定聚故具能緣人有所緣境
配文消釋於意可知。】


「自此巳下之差別。」


【釋曰次巳熟未熟引有二初科分。】


「謂有眾生久遠得度故。」


【釋曰後顯示。】


「自此巳下增果緣。」


【釋曰後遠近因果別有二初科分。】


「增因緣者受道緣故。」


【釋曰後顯示遠近二緣遲速有異俱增萬行因故
咸長萬德果故。】


「巳說二者是別。」


【釋曰後無揀擇緣有二初結指分門。】


「總說中常不捨故。」


【釋曰後隨門辨相有二初總說門有三初慈願熏
[004-0901a]
發諸佛菩薩竪窮三際橫該十方作境恒熏眾生
善根令增長故。】


「以同體智無有餘故。」


【釋曰次實智利樂諸佛菩薩以同體智即是始覺
照見自他本來無二平等利樂見聞根故即是實
者取同體智以為實故應化上佛謂法報身自在
無礙平等隨順時處宜事現八相身化諸生故。】


「所謂平等見佛。」


【釋曰後三昧觀佛此說眾生依三昧力平等見佛
從根所觀無別解故諸佛出世如角中毛角謂瓢
角即生成皮此眾生界內包多毛況諸佛身意謂
如來於眾生界累劫現身其數無量劫外凡夫不
修三昧修不見佛故說發心巳去菩薩以三昧力
觀佛法身平等無差同一真如見應化異唯在自
根非法性身真我自性有差別故所以說言平等
見佛。】


「巳說巳入正位。」


【釋曰後別說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云何與用相應故。」


【釋曰後依門辨相有二初未入正位四十心位并
諸二乘未得法空本後二智未證法空如實理故
不名正位此明所化凡夫二乘三賢菩薩以意熏
習及意識熏習唯依信力隨分修行未獲本智不
與體相應未得後智不與用相應故問上說地前
[004-0901b]
四十心位唯意識熏入地巳去方說意熏何故此
中信賢位人言意熏耶答有二解一云前據顯相
斷人執說唯意識熏此據兼修伏法執說故通意
熏一云前就地前能斷之智正依當位所斷惑說
唯意識熏此就能斷始覺之智不唯依淺麤意識
熏實亦依深細意而熏故無相違。】


「云何滅無明故。」


【釋曰後巳入正位十地菩薩內得本智與體相應
外得後智與用相應依本熏力修行證如斷無明
故二論互顯體用相資於義煥然在文妙耳。】


「巳說盡不盡別門。」


【釋曰五盡不盡別門有二初結指。】


「此門作業同故。」


【釋曰後正明有二初解義門三義解釋盡不盡別
初說妄染非合道理無始有終以諸淨法由契道
理有始無終次說真妄以極相違定不俱行染起
淨盡淨起染盡形奪之法理必然故後說真妄無
有勝劣拂盡真妄體相平等無有盡故。】


「如本無有斷故。」


【釋曰後合本論前三義中正當初一。】


「從上三種大義。」


【釋曰後生滅三大義有二初結指此中正解立義
分中自體相用故今論指分明顯示生滅門中三
種大義。】
[004-0901c]


「本曰用義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唱本。】


「論曰是名為六。」


【釋曰後作釋有三初開列章門。】


「今當應審思擇。」


【釋曰次指說令推。】


「復次體相二義。」


【釋曰後依次決擇有二初廣明三大又二初明體
相復二初總標略指。】


「自此別釋散說。」


【釋曰後別釋散說有二初指陳。】


「初說體大。」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自體大義門又二初總標。】


「云何唯一真故。」


【釋曰後別釋有二初五人平等門有三初解義門
人有勝劣真無增減凡小因果雖外體大曾何有
異故示五人立一平等真無增減義既如然無大
小等理應亦爾猒凡小異捨因果別相有五差真
唯一味。】


「是故有增減故。」


【釋曰次引教證如一金剛作五趣身形雖勝劣之
差實無增減之異。】


「如本有增減故。」


【釋曰後合本論。】
[004-0902a]


「云何又真實故。」


【釋曰後諸時不轉門有二初解義門真性不變覺
體凝常三際不移四相不轉寂又寂也真又真焉。】


「如本常恒故。」


【釋曰後合本論非前非後顯三際不動非生非滅
明四相不遷。】


「巳說大義門。」


【釋曰後自相大義門有二初結指。】


「圓滿無所少故。」


【釋曰後開示有三初圓滿功德門有二初牒指有
名無名功德具矣。】


「何等性義功德。」


【釋曰後剖具有二初有名數量功德有四一本論
說六分三初總徵釋。】


「云何為六。」


【釋曰次別徵釋有三初徵。】


「一者全徧性義。」


【釋曰次釋一除根本無明之闇立本覺智慧之明
二除無明迷亂法界性立本覺徧照法界藏三離
妄想虗假解量立本覺真實識知四離虗偽業惑
塵累妄識立本覺自性清淨心義非得他力顯自
性故遠離塵累釋前清淨契中實故解心義耳五
離彼𦦨幻四障立此二覺四德六離二生死熱惱
轉易障礙立二本覺清涼不變自在如鏡南北相
[004-0902b]
具隨違染淨本覺隨所熏染染現常虗如鏡之南
南取鏡面任對何物隨質現故清淨本覺不隨所
熏染法現染如鏡之北北取鏡背違質不現外物
影故。】


「是名為六。」


【釋曰後結。】


「如本自在義故。」


【釋曰後合本論。】


「廣大開四三故。」


【釋曰二二經開多有二初圓滿經次文委示不煩
豫出。】


「復次開十一故。」


【釋曰後清淨經。】


「如是三數別相云何。」


【釋曰三總徵三相。】


「馬鳴總立為六。」


【釋曰四開會名意有二初會論意總問三數此答
初數其意有三反顯後二亦具三矣一顯略具廣
總持說故二欲攝多別總持說故三名相繁多恐
迷真故。】


「言十七者是名十七。」


【釋曰後開經名有二初徵釋十七種。】


「言二十五如分明說。」


【釋曰後徵釋二十五變德二者解脫道巳去一切
[004-0902c]
諸佛名為上流金剛心巳還一切眾生名為下流
今此本覺恒周因果在佛不失轉易變化之德在
生不失轉易變化之德不思議業緣熏習鏡即斯
德也不德八者中觀論云不生亦不滅不常復不
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元康廣解恐繁不引。】


「巳說功德分。」


【釋曰後無名過量功德有二初結指。】


「本覺過於心行。」


【釋曰後剖釋有四一總明過量有二初超言越心。】


「以何恒沙故。」


【釋曰後會數合本。】


「如是不離故。」


【釋曰二別明三義有三初不離問謂多別答唯一
心雖一心法有二種用自不離彼即心不離德彼
不離自即德不離心合斯二種為不離故。】


「如是不斷故。」


【釋曰次不斷性德妙有無時斷故淨體功德非他
染故。】


「如是不異故。」


【釋曰後不異終異自者玉溪引論終字之下有一
不字謂顯淨德不異體故性德全是一法界故不
離異殊者蓋親疎別故。】


「如是不思議故。」


【釋曰三依人辨勝有二初非餘境界明此性德菩
[004-0903a]
薩小凡心不思故絕之又絕言不論故遠之又遠。】


「三人佛法故。」


【釋曰後唯佛境界顯此性德唯佛軌故。】


「如是法身故。」


【釋曰四顯德本圓指此性德從具縛地至大覺地
一無少闕無始本有非緣立故如來藏者隱覆名
藏在纏之稱從具縛地立其名故如來法身依止
名身出纏之稱從大覺地立其名故。】


「巳說解釋門。」


【釋曰次問答決疑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問者云何相違。」


【釋曰後依門辨相有二初略問門又二初解義門
有二初釋意徵起。】


「所謂故以為難。」


【釋曰後引文結難真如中說正舉體如遠離三假
相圓滿三實德唯是一心離差別相更無多德相
大中說有名功德略云六種無名功德廣有恒沙
故上說體如離一切相此說覺體具一切德前後
相違若為會通。】


「如本功德故。」


【釋曰後合本論。】


「巳說二者是別。」


【釋曰後廣答門有二初結指分門。】


「於總說相可見。」
[004-0903b]


【釋曰後依門示相有二初總又二初指二門。】


「答曰無相違過。」


【釋曰後明二相有二初真如總又二初明真遣妨
雖實相大說具諸德但是生滅對染之德據真如
門無染所治不立多德以為能治唯是一相平等
性故。】


「自此無異異故。」


【釋曰後作緣決疑由真如門遠離分別法法同同
無有二故。】


「自此不同應知。」


【釋曰後生滅總有二初科指。】


「初重以疑異門焉。」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略說分又二初徵問既說諸
法平等一味獨存真理更無二體復依何義建立
多德即舉真如門以難生滅門。】


「自此文相可見。」


【釋曰後答釋有二初標門指相以生滅門對染立
德異真如門無染治故。】


「以依即是總答。」


【釋曰後依文釋義有二初牒本標指依目無明業
即業相識謂轉現分別事識生滅相者俗門總名
示謂顯示相翻立故以之一字貫於三處略伸此
指廣如當辨。】


「謂真如門即是大意。」
[004-0903c]


【釋曰後述義對答有二初真妄對顯明大意以真
如門無過恒沙染法所治不立恒沙淨德能治是
故真如無有二體此生滅門有過恒沙染法所治
立過恒沙淨德能治故說本覺具無邊德。】


「次當當緣由故。」


【釋曰後本末相翻解緣由顯示淨法翻染而立染
法無邊略不過二一有名數以依業識三法是也
謂一者無明二者業相三者諸識二無名數即生
滅相三字是也一切染法不出此故論中以字流
下三讀謂以依以業以識也不流至於生滅相者
蓋彼乃是無名數量顯異於此故不流彼因此二
染以為緣由致令功德有爾數量。】


「巳說二者是答。」


【釋曰後廣說分有二初結指科分。】


「此中其所由故。」


【釋曰後依文辨相有二初略問。】


「自此說相應觀。」


【釋曰後廣答有二初標科指勸。】


「以一切法而非心故。」


【釋曰後依料釋義有三初自宗正理謂翻染顯淨
先明淨法所依本體諸法唯心是正理故除一心
外皆是邪道故智論云唯除諸法實相正理其餘
一切皆是魔事。】


「而有無明地故。」
[004-0904a]


【釋曰次非道邪行本末無明迷真執妄起心變境
皆墮邪故。】


「自此對量差別。」


【釋曰後具舉對量有二初標門。】


「如上建立顯示。」


【釋曰後派義有二初真妄相翻又二初有名數量
功德復二初躡前徵起六相功德對何過立。】


「所謂光明義故。」


【釋曰後次第對立有六一對立第一德無明熏心
發業等識隱實智明增迷亂闇明以等者對此不
覺能知心性寂滅無起即立本覺慧明功德謂對
愚立智對闇立明如是道理甚極分明下有四句
準斯可見自下合本多不別科學者應知。】


「自此不見之相故。」


【釋曰二對立第二德有二初舉染由起妄心唯見
妄境即不能了真實境故故本論說若心起見則
有不見相故。】


「自此法界義故故。」


【釋曰後成淨本覺真心由離妄見通達諸法無不
同故即立徧照法界義故。】


「自此非真識知故。」


【釋曰三對立第三德由無明熏令心有動起顛倒
解無有了達對此即立心性寂靜真實識知順理
德故於本論中舉妄影真下皆準此。】
[004-0904b]


「自此無有自性故。」


【釋曰四對立第四德由諸妄法本來無體對此即
立本覺自性清淨心故。】


「自此非淨故。」


【釋曰五對立第五德由諸妄法具此四過故於本
覺對立四德二自在者謂人與法二真我故。】


「自此不自在故。」


【釋曰六對立第六德以諸妄法熱惱衰變實不自
在故立本覺清涼不變自在德故。】


「自此相義示現故。」


【釋曰後無名過量功德有二初對立過恒沙德以
所治染數越恒沙故立淨德數越恒沙。】


「自此如來之藏故。」


【釋曰後對立結圓滿德若是一心許有動轉則令
本覺德不圓滿由此性德雖無邊量唯是一心終
無二體故結縛位名如來藏於解脫位名為法身
方表圓滿德無少故。】


「染淨作如是說。」


【釋曰後法喻教證有二初表實等喻有三初問答
生起。】


「爾時可了真妄理。」


【釋曰次正引經文阿祇多遮那尸帝此云無邊一
從樹謂無邊果表實相依一皆齊等故立是名一
即等也從猶依也。】
[004-0904c]


「今此自立法故。」


【釋曰後解釋義理有二初總明相賴經顯真妄相
待立故。】


「所言如果中故。」


【釋曰後別顯法喻有二初釋表實。】


「云何是名十等。」


【釋曰後辨十等有二初喻難別解具徵釋結如文
可見。】


「舉喻不須重釋。」


【釋曰後法合易詳有名無名真妄齊故。】


「復次應知等意。」


【釋曰後德闇等喻如涅槃經聖行品說功德天女
隨妹至處能作吉祥黑闇天女隨姉至處能作灾
禍二女相隨恒作損益彼喻生死此喻真妄法爾
真妄如同德闇相依均等不相離故。】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