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87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宋-法悟 (master)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卷第三
中京報恩傳教寺崇祿大夫守司空詮圖
通法大師賜紫臣沙門 法悟奉 勑撰


「巳說心真如門次說心生滅門。」


【釋曰後心生滅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不覺義。」


【釋曰後正示有三初生滅因緣相有四一釋前心
生滅有二初略顯兩重總別相又二初唱本依如
來藏故有生滅心即初重總別所謂不生不滅巳
下即後重總別。】


「論曰應觀察。」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科分。】


「謂生滅門為依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標配兩重第一重多一心為
所依總相生滅門為能依別相第二重攝主梨耶
為所依總相覺不覺義為能依別相將釋對本文
周義顯。】


「先說初門。」


【釋曰後依次決擇有二初第一重能所又二初標
門。】


「心生滅者者唱上立下故。」


【釋曰後辨相有二初牒指正牒立義心生滅言。】


「依如來藏生滅門故。」


【釋曰後釋成有二初略辨二門如來藏言名通十
[003-0865c]
種此取第三所入十名此當第六二處皆是與行
與相若配一心是多一心上心下降名如來藏以
為總相言下降者上云心者洞照靈明之義今云
藏者攝藏隱覆之義減其勝名彰乎劣名故云下
降其生滅心具四無為及五有為以為別相。】


「今當依經何所攝耶。」


【釋曰後應明初一有二初標徵。】


「頌曰與行與相攝。」


【釋曰後通釋有二初結頌。】


「論曰云何為十。」


【釋曰後開示有三初總指徵起。】


「一者攝持故。」


【釋曰次列名教證有十一大總持此下十藏初一
為總義當前重根本大乘後九為別皆是後重能
所諸法若欲料揀知法體者第二即是真如所入
第三即是生滅所入第四即是真如門理次五唯
是生滅門藏第五唯取生滅門中性真如理第六
唯取覆淨煩惱第七唯取被染覆德第八唯取本
覺佛性第九唯取所斷染法第十通二或多一心
隱沒染中故或本覺心沈沒染中故其如來體第
一義諦真如本覺隨應屬故初一第九攝持名藏
攝持有二初一攝持咸能包故第九攝持皆所斷
故第二第四無雜名藏雖同無雜門法別故第三
五六七八與十隱覆名藏雖同隱覆義各別故且
[003-0866a]
初藏中先舉名略示次引教廣明後徵義具釋下
皆同此無繁各出大總持藏盡與一切諸如來藏
為所依故如主如王同天同地故當前重根本大
乘但非不二性海果分此帶言故彼離說故。】


「二者無雜故。」


【釋曰二遠轉遠縛真如所入一一心體離生滅門
諸流轉法惑因惑果名為遠轉根本為因枝末為
果或二礙及業為因所感依正為果離隨染心諸
慮知縛覺因覺果名為遠縛本覺為因始覺為果
或等覺巳還為因妙覺巳去為果餘文可見。】


「三者令覆故。」


【釋曰三與行與相生滅所入多一心體於惑與力
出現生死之法名為與行行者遷流義故於覺與
力出現涅槃之法名為與相相者真實體故或復
反此與覺名行清淨行故與惑名相闇鈍相故然
如來藏平等與力若望因緣行相別故譬如巳下
解前伎兒。】


「四者無他故。」


【釋曰四真如真如謂真如門唯理理故非建立有
非誹謗無平等一味無差別故。】


「五者被染故。」


【釋曰五生滅真如生滅門中不生滅理證之成聖
離無常故。】


「六者立其名故。」
[003-0866b]


【釋曰六空藏生滅門中恒沙染法幻化無實隱覆
法身真體性德從能藏染立空名故。】


「七者立其名故。」


【釋曰七不空生滅門中恒沙功德被染隱覆名如
來藏從所藏淨得不空名。】


「八者立其名故。」


【釋曰八能攝生滅門中能攝淨心所攝功德三智
具足四德圓明由無明覆都不覺知從能所淨立
能攝名。】


「九者攝持故。」


【釋曰九所攝生滅門中究竟始覺攝諸染法咸能
斷故。】


「十者未出現故。」


【釋曰十隱覆此有二解一多一心體法身如來徧
諸染淨不顯現故二本覺淨心法身如來沉沒染
中未出現故。】


「是名為十與行與相。」


【釋曰後結指屬當初句通結如是巳下明此正要。】


「論巳說如來藏門次說阿梨耶識門。」


【釋曰後第二重總別有二初結指。】


「所謂言未足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所依總相門又二初牒指不
云業等略去分名但言梨耶建立滿名不生滅等
義雖不闕語未周圓顯說下熏影彰上轉故言未
[003-0866c]
足。】


「此中所說分際云何。」


【釋曰後解釋有四一明下轉又四一六字顯有無
為有三初明分際有二初問。】


「頌曰之總相故。」


【釋曰後答凡諸無為不生滅攝以常住故凡諸有
為俱生滅攝是無常故。】


「如是何等名字。」


【釋曰次辨名數有二初問。】


「頌曰是名為五。」


【釋曰後答。】


「且四無為有何等用。」


【釋曰後顯體用有二初別明二法又二初四無為
復二初問問且四無為何法何義為體為用。】


「頌曰隨釋應觀察。」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於其體用各具通別。】


「論曰是名二依。」


【釋曰後釋文有三初別解二依四種通依一心為
體通體無殊四種別依俱在門中靜理本智隨他
無事如次為體。】


「復次是名二用。」


【釋曰次各明二用通用隨緣義當染淨別用不變
義當清淨。】


「此中所說自當顯說。」
[003-0867a]


【釋曰後辨義勸指通謂他義即多一心及四染淨
別謂自義即門中體及四清淨廣在下明略此可
悉。】


「五種有為有何等用。」


【釋曰後五有為有二初問。】


「頌曰隨釋應觀察。」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


「論曰是名二依。」


【釋曰後釋文有三初別解二依五種有為通依皆
是一心本法以為體故別依俱在生滅門中大力
住地為無明體業相細染為生相體轉現及智并
相續染為住相體執計麤染為異相體業果麤染
為滅相體。】


「復次是名二用。」


【釋曰次各明二用別用礙事五種俱同通用力勢
五種各異謂除初後中三上下隨其多少與力別
故於滅相中通用於上與力易知及自與力其相
云何以業及果同是滅相業果招酬互望與力名
自與力影取住異自與亦然。】


「種種別相自當顯說。」


【釋曰後指文當辨。】


「以何義故作如是說。」


【釋曰後通證一心有二初問答指說有何所以生
滅門中有為無為一心為體。】
[003-0867b]


「爾時不可思議。」


【釋曰後正引經文有二初法說論言具備重置恒
沙顯有為無為各差別故謂攝主梨耶具足九法
以誰為本而得依生佛答諸法生處殊勝所以者
何一心本法非有為無為所生之法通有為無為
故云殊勝不可思議能作一心即中道諦所生之
法即真俗諦亦猶明鏡本非青黃而能對現青黃
之色法合可知。】


「復次廣說故。」


【釋曰後喻合初喻庶民之子有二所依一者是王
如一心本法二者父母如寂靜理等後喻所生草
木有二所依一者大地況一心本法二者種子況
寂靜理等。】


「與和合者勝劣故。」


【釋曰二三字示能所熏有二初牒指徵釋以不生
滅為所熏即無力故通取生滅為能熏即有力故
能所熏發互相與力染淨和合勝劣異故。】


「今當作二門不出此二。」


【釋曰後廣明行相有三初總指若五有為能熏有
力即成下轉若四無為能熏有力即成上轉名數
雖九成轉唯二故生滅門不出此二。】


「如是二門云何差別。」


【釋曰次別明有二初問。】


「頌曰得成而巳。」
[003-0867c]


【釋曰後答染淨互熏黑白交鬪妄勝真劣背自本
覺約位所指十信巳前俱成下轉真勝妄劣向自
心源約位所指十信巳去俱成上轉。】


「今當先說初下轉門。」


【釋曰後廣解有二初標門。】


「根本無明而作熏事。」


【釋曰後示相有二初正明又二初無明熏習有三
初伸二問一問何法為所熏二問何時正作熏。】


「頌曰如契經明說。」


【釋曰次結頌答三句答前問二句答後問一句指
教說。】


「論曰及四無為。」


【釋曰後依文釋有三初答前問有二初所熏法數。】


「熏一法界非他所依故。」


【釋曰後廣明熏相有二初熏一法界先問後答答
中復有頌答論釋引經作證於一心法有二自在
無明唯熏有為自在一心之法本非有為伹從能
熏以受其名以是有為之自在故無為自在立名
亦然。】


「熏真如法非後用故。」


【釋曰後熏四無為無明唯熏真如通用餘三無為
亦熏通用。】


「作熏時量非別取故。」


【釋曰次答後問正熏時分非初中後一時俱取初
[003-0868a]
中後故或據一念初後或就一期始終約迷亂說
俱一時故。】


「此中所說名為所熏。」


【釋曰後解熏義有三初徵釋熏習能所熏義其相
云何能熏有九引彼所熏而與自體同共和合俱
行轉故所熏無力還與能熏常相隨順不逆違故
所言熏者擊發之義其猶水乳相投和合遞相不
逆非同法相熏成種故。】


「謂五有為法同事俱轉。」


【釋曰次指法顯示通明五種有為熏四無為并一
法界所熏五法與能熏五不逆不違俱行俱轉成
熏義故。】


「是故說言生滅和合。」


【釋曰後合歸本論。】


「如大無明應如是知。」


【釋曰後例餘熏習如大無明能熏一心有為自在
又能熏發四種無為通達作用義既如是餘四有
為熏五亦然。】


「如是等義其理分明。」


【釋曰後指下。】


「非一非異差別故。」


【釋曰三四字明同異義有二初牒指顯五有為與
四無為同異義相。】


「云何開示。」
[003-0868b]


【釋曰後徵釋有二初問起。】


「所謂顯示名為非異。」


【釋曰後分疏有二初通別用異受熏同二種自在
二種作用相望不同名為非一一心法界有為自
在及四無為通達作用與五有為能熏相合義理
無差名為非異此中不說五種有為二種作用不
同理故名為非一又亦不說五種有為唯通達用
作能熏事與所熏法無別理故名為非異應細詳
之方委知耳。】


「復次所熏名為非異。」


【釋曰後能所熏異一心同所熏無為能熏有為染
淨不同故名非一能染所淨不離一心第一義諦
故名非異。】


「名為圓滿字。」


【釋曰四五字結藏識名十梨耶中正取初一兼或
通十故名圓滿。】


「巳說下轉門次說上轉門。」


【釋曰二證上轉有三初結指。】


「若欲成立他來依我故。」


【釋曰次指引所引經文具有二轉。】


「此經文即是上轉。」


【釋曰後徵釋有二初總問答。】


「此義云何是下轉門。」


【釋曰後別解釋有四一辨下轉初句總徵次下略
[003-0868c]
釋謂明本覺受無明熏成下轉門文顯可知。】


「若欲成立則存斯詞。」


【釋曰二明上轉再安論句重整佛經迴下轉而作
上熏順自文而援他據妙之至矣孰不欽歟。】


「馬鳴菩薩闕失過咎。」


【釋曰三出論意。】


「上轉門義其理自明。」


【釋曰四指具處。】


「巳說上轉門次說該攝安立門。」


【釋曰三安立門有二初結指。】


「諸識差別幾種識。」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問諸識有幾數何經說幾種。】


「頌曰分明顯說故。」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通依一代聖教增數說識
始從一種乃至成十所云歸本等者合言一心等
以此十識乃是一心阿梨耶等經中列釋非是歸
本契經說故歸本但是百本一數應悞書爾。】


「論曰差別經。」


【釋曰後釋文有三初總指總徵指十種故徵十相
故。】


「一者云何為四。」


【釋曰次別立別釋有十一一識有三初標徵。】


「一者非建立焉故。」


【釋曰次別釋有四一依一心經多一心識具二自
[003-0869a]
在有種種力無所不作故立一識非立餘焉。】


「二者為總相故。」


【釋曰二依梨耶經此當攝主阿梨耶識具障礙義
即五有為無障礙義即四無為九法通依即大攝
主。】


「三者無所不作故。」


【釋曰三依顯了經此末那識具十一種謂大無明
五相五識無所不作故。】


「四者無餘七事故。」


【釋曰四依七化經此一意識具七轉變如一幻師
變作七人愚見謂七智見唯一意識幻師義亦復
然。】


「是名建立四種契經。」


【釋曰後結據。】


「二者廣說故。」


【釋曰二二識梨耶引證名了別識具業轉現意識
引證名分別事攝前七識故。】


「三者廣說故。」


【釋曰三三識梨耶收業等三末那唯目意根意識
總攝前六引證與列名異體同。】


「四者廣說故。」


【釋曰四四識上三識前加一心識引證易了。】


「五者徧轉識故。」


【釋曰五五識更加隨順徧轉識者屬體義當隨染
[003-0869b]
本覺即下所引楞伽王識或可即是大攝主識於
有為無為徧轉隨順故。】


「六者作如是唱故。」


【釋曰六六識佛為小根說前六識以密就實意中
包含性相諸識具一切故。】


「七者分別之依故。」


【釋曰七七識前六識上加末那識此第七識有力
能作第八識用故有力亦作前六識依故。】


「八者不出此數故。」


【釋曰八八識。】


「九者入唵摩羅故。」


【釋曰九九識前八識上加本覺識唵摩羅者此云
本覺。】


「十者異說契經。」


【釋曰十十識前九識上加多一心故此十識包含
無量是名巳下乘文帶結。】


「如是十種云何安立。」


【釋曰後以彼屬此有二初問通前十識向此論中
何文該攝何文安立。】


「頌曰屬斯論總言。」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


「論曰屬當論言。」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總指。】


「所謂義加前說。」
[003-0869c]


【釋曰後別屬有五一攝一心說一法界攝者即前
本論依如來藏生滅所入名多一心名一法界舉
異名攝不爽正意。】


「阿梨耶識不覺義故。」


【釋曰二攝梨耶說第二重中所依總相阿梨耶識
攝彼總識以具覺義不覺義故引別相者欲顯總
故。】


「顯了契經廣說故。」


【釋曰三攝顯了說謂此論中根本無明五相五識
共十一意攝彼末那故。】


「七化契經廣說故。」


【釋曰四攝七化說三種凡夫麤分意識攝七化經
總一意識。】


「如是如是應如如配。」


【釋曰五指餘九說從楞伽二識至法門十識令諸
學者法前體例以此論文攝彼經識以義昭著故
不具出。】


「巳說該攝割字門。」


【釋曰四藏識門有二初結指。】


「阿梨耶識屬何等處。」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伸問此中有三一問名數二
問名相三問攝處。】


「頌曰隨應各配屬。」


【釋曰後述答有二初結頌初二句答數指教次十
[003-0870a]
句答其名相後四句答於攝處。】


「論曰云何為十。」


【釋曰後釋文有三初總指總徵。】


「一者義如前說。」


【釋曰次別列別證有十一攝主識如前所謂不生
不滅乃至名為阿梨耶識即是此中大攝主識。】


「二者廣說故。」


【釋曰二無明識先標名釋義次引教顯相後屬論
攝處下八皆然不繁具出此論不覺即攝彼識。】


「三者廣說故。」


【釋曰三清淨本覺此論四鏡即攝彼識。】


「四者廣說故。」


【釋曰四染淨本覺喻況甚顯當此論說自性清淨
心因無明風動等即攝彼經楞伽王識。】


「五者不離因故。」


【釋曰五業相識以生相位根本業相若以無明而
為根本根本之業相若對轉等而為根本根本即
業相又此業相及與業識皆具包藏名為梨耶餘
例此知然業相識能緣所緣心王念法不可析別
唯由精動隱流義者此有二解一云本覺淨心名
之為精由受染熏淨心則隱但隨染緣成動成流
名相名識持染名藏故下論云如是動流祇由不
覺若覺不動動則有苦二云精者細也屬業相識
自體至細微隱流動唯佛能了餘不能知鍵摩云
[003-0870b]
識即業相耳。】


「六者則無見故。」


【釋曰六轉相識有見見轉者謂於此位有能了見
見起名轉意目此位具能緣見此即正攬前位動
業成斯見也無見見起者覺體不動名為無見隨
熏動轉名為見起。】


「七者則無境界故。」


【釋曰七現相識別異別異者謂能緣心行解差別
有多種故相異相異者即所緣相境界不一具無
量故或復翻此或復雙通上據生法次第而論下
就招生分段而說故指現識正是異熟無記之法
淨白之相以依現識方能成就業繫苦相總報之
果所招果相不離能起現相識故依此現識建立
分段生死報故略辨如前委陳在下此論攝彼於
文可見。】


「八者真如攝故。」


【釋曰八性真如理是性識攝非相識故此說淨覺
所證果攝。】


「九者即同本覺故。」


【釋曰九清淨始覺謂二淨覺彼此不離法爾隨逐
常俱轉故體用有殊名非同種尅性無差名非異
種論攝可知。】


「十者廣說故。」


【釋曰十染淨始覺二染淨覺彼此不離治惑次第
[003-0870c]
上下別故論攝可知。】


「如是等義今略而巳。」


【釋曰後指廣如下謂前諸識末那意識具如下文。】


「巳說藏識圓滿門。」


【釋曰後能依別相門有二初結指。】


「此識圓滿相故。」


【釋曰後開示有三初牒本標以覺不覺攝有無為
顯殊勝識具圓滿相。】


「此義云何諸過患故。」


【釋曰次委徵釋四種無為諸淨功德望與覺性自
不離彼彼不離自名為不離又此功德一向妙有
非除遣法名為不斷唯以覺義能攝生故五種有
為諸染過患由於覺性恒違逆故名為若離又此
過患由於覺性恒映蔽故名為若脫唯以不覺能
攝生故。】


「如是種種分明顯示。」


【釋曰後指下辨相攝相生熏習別相如下具明。】


「巳說總識散說門。」


【釋曰後廣釋後重能依相有二初結指。】


「本曰非究竟覺。」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別說功德過患門有二初兩
覺決擇安立門又二初略說兩覺安立門復二初
唱本。】


「論曰始覺門。」
[003-0871a]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懸敘門又二初科分。】


「云何無斷絕故。」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略辨體相又二初明二覺相
復二初徵釋本覺本有法身有不變義具德常明
故自性淨心有隨緣義受染熏轉故。】


「云何不能離故。」


【釋曰後徵釋始覺無漏性智有不變用不受染熏
故始覺般若有隨緣用善受染熏故。】


「如是亦復如是。」


【釋曰後辨二理體有二初承前問答本始四覺證
何理體二如二空為所證故。】


「云何亦復如是。」


【釋曰後就別徵釋清淨二覺所證二理離染熏故
染淨二覺所證二理受染熏故。】


「以何其相云何。」


【釋曰後廣明字事有三初明二覺有二初本覺分
三初清淨本覺有二初問。】


「頌曰謂根鏡等義。」


【釋曰後答有二初偈頌對本具根等十義覺具鏡
等十義。】


「論曰本覺各十。」


【釋曰後長行釋有三初解初後句有二初總標。】


「云何是名為十。」


【釋曰後別顯有二初本十義本字偏就法身體解
[003-0871b]
初一約喻後九就法訓釋多端不局常例委辨義
名亦無相濫。】


「云何是名為十。」


【釋曰後覺十義覺字偏就般若慧解初一喻況後
九法說以義屬名如文可悉。】


「如是無別而巳。」


【釋曰次明中二句事義差別分十本十覺性智無
殊唯一體一相。】


「此中非染淨本覺。」


【釋曰後結淨非染。】


「染淨依向應知。」


【釋曰次染淨本覺十本十覺不守自性即是此中
離性本覺十種字事。】


「如是皆非而巳。」


【釋曰後總辨同異非同者不變隨緣各不同故同
故者以二本覺體無別故非異者本性尅體無別
異故異故者以其不變隨緣別故或同或異前二
偏句或非是同或非是異解前非同及非異故皆
是乃屬俱是句故皆非即當俱非句故。】


「以何其相云何。」


【釋曰後始覺有二初清淨始覺又二初問。】


「頌曰故名為始覺。」


【釋曰後答有二初偈頌對無始無惑今始初覺。】


「論曰故名始覺。」
[003-0871c]


【釋曰後長行釋有二初解頌法爾通治無諸惑時
理常今初故名始覺。】


「如是非染淨始覺。」


【釋曰後顯淨。】


「染淨染淨始覺。」


【釋曰後染淨始覺有問答釋而於釋中無惑時用
不守自性能受染熏由隨緣故立染淨名此之四
覺本唯一體所以者何十梨耶中清淨始覺依清
淨本離不變體無不變用故染淨始覺依染淨本
離隨緣體無隨緣用故今覺義中染淨本覺全淨
本覺即體論體隨緣成故染淨始覺全淨始覺即
用論用隨緣成故驗知四覺曾何四體不唯四覺
元是一體三十二種法體無殊但義異故。】


「以何其相云何。」


【釋曰次辨二理有二初真如又二初清淨真如復
二初問。】


「頌曰故名為真如。」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性平等故無一多故。】


「論曰名為真如。」


【釋曰後釋文有四一解頌以離同異緣故無一多
相。】


「如是親所內證。」


【釋曰二配智二種淨覺法爾親證。】


「復次表示而巳。」
[003-0872a]


【釋曰三述義有二初各十字事此真十義梯本十
義人法不離故本與真同名表示又如十義梯覺
十義理智相應故覺與如同名表示。】


「所以作如是示。」


【釋曰後徵釋重示此有二解一云真理為因有法
身德如理為因有般若覺二云法身能為顯真方
便般若能為顯如方便以此重示義分明故。】


「此中所說非染淨真如。」


【釋曰四顯淨。】


「染淨真如染淨真如。」


【釋曰後染淨真如有二初伸問述答淨理隨緣受
染熏故。】


「如是真如比類應知。」


【釋曰後配智指勸染淨本始親所證故次下例指
同前清淨本覺真如十本十真十覺十如但當染
淨相應不離故。】


「以何義故無別而巳。」


【釋曰後虗空有二初清淨虗空又二初伸問述答
長行標徵列釋總結義差體一如文可見。】


「此虗空理非染淨虗空。」


【釋曰後配智顯淨清淨二覺法爾親證二種空中
謂淨空故。】


「染淨虗空染淨虗空。」


【釋曰後染淨虗空淨空隨緣受染熏故。】
[003-0872b]


「能熏所熏其理具顯。」


【釋曰後指餘門真妄互熏立義徵誹斷證門等廣
如下辨。】


「巳說字事隨釋門。」


【釋曰後隨釋門有二初結指。】


「所言差別說故。」


【釋曰後正辨有二初牒總對明總中通收唯淨通
染始本覺故。】


「就別句中說相可見。」


【釋曰後就別解釋有二初豫指清染二覺染淨二
覺指本論中依此次明。】


「謂心體清淨本覺。」


【釋曰後隨釋有二初清淨二覺又二初淨本覺有
三初直明覺體義又三初牒指。】


「心謂即是故言離相。」


【釋曰次廣釋不變淨心不變淨體遠離根本迷妄
念故遠離生住異滅相故。】


「過於恒沙示眷屬皆空。」


【釋曰後顯具淨本何故唯離五染以過恒沙分別
俱生煩惱所知五為根本根本尚無枝未安在。】


「離念相者者即人故。」


【釋曰次具德顯人勝有四一標假人者字目人非
是牒詞。】


「等虗空界虗空理故。」
[003-0872c]


【釋曰二契空理覺者證空能所同故。】


「法界一相無差別故。」


【釋曰三證真如覺者證真能所一故。】


「即是如來自性自體故。」


【釋曰四勝法身證二理人即是如來自性法身。】


「依此法身本覺稱故。」


【釋曰後依身立名字依自性德立淨覺名。】


「巳說清淨清淨始覺。」


【釋曰後淨始覺有三初結前生後。】


「何以故作如是請。」


【釋曰次依文辨相有二初請問有四一牒指為欲
建立清淨始覺先伸徵問。】


「問相云何名本覺耶。」


【釋曰二解問謂有難云法身本來具性功德即釋
本義常恒明淨常恒自在即解覺義若依此義名
本覺者未審此覺何時何以具性功德立名本覺。】


「若作是說而得成立。」


【釋曰三徵釋有三初徵非本覺先牒他救後難他
救若說此覺有智斷惑能圓德者即此本覺未斷
時有惑功德則隱斷盡時方覺功德則顯寧符本
來常明淨義又既前惑後覺前隱後顯豈順法爾
恒本有義。】


「若作是說非彼本覺。」


【釋曰次徵是始覺亦先牒救然後難救若常斷而
[003-0873a]
即本斷又常具而即本具者此伹始覺何關本覺
故本覺義亦不成立所以者何良由本覺無始覺
之功德故無不覺之過患故若離此二即名本覺
故次論云清淨本覺或非過患或非功德今說德
患何成本覺德若本具更不須具患若本斷更不
須斷唯是始覺何預本覺。】


「是故名為本覺。」


【釋曰後引教證成。】


「以何義故言何以故。」


【釋曰四結問因何法身自性德中歸投依託說名
本覺。】


「本覺義者直決彼疑。」


【釋曰後決疑有二初通答又二初牒指。】


「謂馬鳴師心行處滅。」


【釋曰後廣釋有二初絕言滅念論主通云淨本法
爾無諸生滅非立有而則有非謗無而則無過患
功德相待俱寂名言心念詮緣並絕。】


「而有言說本覺之稱。」


【釋曰後因始顯本說圓性德名本覺者因淨始覺
發智及定窮時周處治過圓德對淨始覺立淨本
覺故本論云本覺義者對始覺說。】


「以始覺者示本覺故。」


【釋曰後對示淨本何因對彼始覺立名由淨始覺
與淨本同故對始覺示淨本覺。】
[003-0873b]


「如是二覺其相云何。」


【釋曰後明二熏習有二初問二種淨覺熏相若何。】


「頌曰唯有自家德。」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清淨二覺非他染熏不無
二淨自互熏習准下論說此二淨覺亦容熏他諸
染法故。】


「論曰謂白白故。」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廣釋二種淨覺他染非能熏
自淨非所熏以無染淨相待互熏唯有二淨自互
相熏徧因果位淨熏不歇是故名為具足轉熏淨
熏重重故云白白。】


「三身無分轉故。」


【釋曰後引證唯有德熏者以二淨覺德互熏故無
患德熏者染非能熏名無患熏自非外淨所能熏
故名無德熏唯有滿轉者二覺徧通五十一位念
念常熏圓滿轉故非同染淨本始二覺歷位歷惑
分分轉故。】


「巳說離性二覺。」


【釋曰後染淨二覺有二初結指。】


「始覺離性始覺。」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明二覺又二初牒指。】


「此義云何。」


【釋曰後顯示有二初徵染淨二覺義相若為。】


「本覺離性之義。」
[003-0873c]


【釋曰後釋有二初正明離性淨本隨緣恒受染熏
令諸染法常得依住淨始隨緣因被染誑方起智
斷是故名為染淨始覺。】


「始覺證得理故。」


【釋曰後徵釋誑離有二初誑義始覺斷障證德何
言被染誑耶蓋以無過作過斷故其猶夜杌空花
闇盡翳除於何所見又實無德作德證故何異鏡
燈水月燈去月亡影何所有染誑之義於茲明矣。】


「若爾到無念故。」


【釋曰後離時離妄直須到究竟位於此時中得無
念故。】


「滿分二事下當顯示。」


【釋曰後指分滿解論心源覺不覺別立滿分名如
次廣明。】


「巳說決擇門。」


【釋曰後廣說兩覺決擇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同一覺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廣說始覺決擇分有二初唱
本。】


「論曰立隨覺門。」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建立門又三初科分。】


「四相常住有故。」


【釋曰後辨相有二初略顯二門分三初立門屬當
有二初四相門二種過患長短時別究體無差二
[003-0874a]
種功德新本義殊推源無異不出理智為所依故。】


「隨覺覺不覺故。」


【釋曰後隨覺門滿覺即顯究竟始覺契同無二一
相覺故分覺即顯因位始覺待前名之為覺對後
名不覺故。】


「云何本來有故。」


【釋曰次徵前剖釋有二初徵釋四相麤相長時自
信至果能盡離故細相短時據初成時剎那具故
又以過患起時功德隨轉故立四種無常德相又
始起功德推體本有故立四種常住德相此四四
相於五位中正說斷除麤四相故若是過患未究
竟盡功德四相二種仍俱若至極位過患盡處功
德四相亦不可立以諸過患是所治境故諸功德
是所知境由後惑熏未達淨德故諸功德是所迷
境既是境收非能覺攝所不知德通依理智能未
知心唯屬始覺下就相待畢竟咸空對過患而稱
功德待無常而名常住過患既遣功德隨亡無常
巳拂常住奚存患德四相故並空無爾時唯有一
種覺故。】


「云何或不受故。」


【釋曰後徵釋隨覺謂一種覺無其因位覺與不覺
二種別故或五十種因位分覺對後滿覺名為不
覺唯究竟位名為滿覺此覺不覺尅論體性唯一
始覺到極合本唯同一覺無有二故後辨分覺隨
[003-0874b]
何位覺待前稱覺更無前位染法熏故復隨何位
對後即立不覺名故以受後惑染法熏故仍由不
知所斷染法本性清淨實功德故如下論指熏離
俱相復次顯示覺與不覺互相即通是一味故則
斯義也。】


「如其次第說相可觀。」


【釋曰後指說勸觀此豫指下令講尋者對文配屬
於義照然。】


「此中據亂持故。」


【釋曰後廣明四相有二初標列牒釋彼無時中等
者先斷滅相後斷生相有差別故彼有時中等者
生細在前滅麤居後時無別故據其無明迷亂真
界一時成就四種相故。】


「俱有麤細故四。」


【釋曰後重廣次第有二初俱有次第又二初總解
復二初問答俱有先細生相後麤滅相一時釋俱
有麤細釋次第但向一時具前後故。】


「此中俱有四相。」


【釋曰後徵釋一時所取一時無明熏真一念具四
迷惑實性隱覆淨心生死無窮流轉不巳。】


「何故其相云何。」


【釋曰後別明有四一生相分二初總舉四相問生
等四種義相若何。】


「頌曰立初生故。」
[003-0874c]


【釋曰後別就生相答無明熏心生三細相獨力業
相無明所發微細之用獨力隨相本覺所發微細
之用二用各別故名獨力俱合動相取彼業隨和
合動相若離業隨無有俱合猶離風水無波濤故
以法對喻各具三矣此三始起故名生相當三細
中初之一細十一意中業相業識五有為中生相
有為六種染中業不相應。】


「住相非麤分故。」


【釋曰二住相三細中後二六麤中初二十一意中
後八六種染中中四四種住相住義各別轉相住
持能見心識熏習上下現相住持自體色法熏習
上下智相住持分別染法能障二地乃至七地六
漸次故非取六麤及六染故其相續相住持事識
染不斷故雖四住相內含麤細然對異滅故當細
分又於事識顯六隱七揀麤取細以唯法執名為
細分。】


「異相而起著故。」


【釋曰三異相六麤內中二六染中初一若執取相
即從能緣行解立名執取即相故云異自成異由
緣種種別相即起種種執著能緣自差故名異相
計名字相從其所緣境界建號名字之相計即是
相謂其凡愚依名起著就所緣差故名異相此二
人執從能從所增勝立名準賢首疏執取即俱生
計名屬分別。】
[003-0875a]


「滅相故名滅相。」


【釋曰四滅相所發之業所招之果壞前執取及計
名字令受苦故或受果時滅眾善故或起業時損
性善故欲顯滅義互通故述因果前却。】


「巳說俱有次說前後。」


【釋曰後前後次第有二初結指。】


「其相云何。」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問。】


「頌曰增減不同。」


【釋曰後答有二初頌對論釋斷時次第從滅至生
先麤後細自信之果隨智增減對治異故。】


「此義增減不同。」


【釋曰後配位具闕十信位人治滅相故三賢位人
治異相故前九地人治住相故十地位人治生麤
分果滿位人治生細分四相盡處究竟清淨。】


「巳說隨釋門。」


【釋曰後隨釋門有二初結指。】


「依彼四相果滿位。」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決擇五位又二初科分略辨
復二初標徵列位從所斷相立位差別。】


「前四位中說相應觀。」


【釋曰後具事多少論主誨示講學之人明記四三
至文屬配。】


「第一名為覺者。」
[003-0875b]


【釋曰後依位廣明有五一十信位有四一趣向行
者能修行人十信菩薩未入正定故名凡夫巳出
邪定亦名覺者。】


「覺知覺滅相義。」


【釋曰二修行因相未入信前不知不覺作業受果
是大過患造種種業網招一一苦輪五趣無休四
生不息今逢善友淨則良緣拔邪見之稠林入功
德之信位業為苦種果是毒源畢有餘殃竟無實
樂欲彰信位能了滅染對後正止惡之心詺此為
行因之相。】


「故能止息不起。」


【釋曰三行因果相此有二解一云故謂特然作意
之義信心始起治道極羸發上轉之門離此岸之
路苟涉懈易還預下熏儻在慇懃頓超聖位云故
能者意在此焉二云故謂所以因由之義以前不
覺常種惡緣此後深知永營白業愧能懼惡他不
染於𠎝尤慚以崇賢自無干於過咎後義釋故意
在茲焉言因果者前覺滅而求斷即名行因此止
惡以不生乃稱為果。】


「雖復熏離俱相。」


【釋曰四熏離俱相有二初牒指熏離之言即解覺
義熏俱之言釋不覺故。】


「所謂故言熏離。」


【釋曰後解釋有四一知過對治由知滅相實是過
[003-0875c]
患故發覺心止絕滅事後念不起故名熏離。】


「彼滅相品故言熏俱。」


【釋曰二迷德不了巳覺滅相雖然熏離未覺異等
仍由熏俱致不了知滅相本來體性清淨實是功
德。】


「此中於第十地。」


【釋曰三流至十地雖復名覺此當熏離但能對治
過患四相即是不覺此當熏俱顯未了知功德四
相準此論指因位分覺後惑熏俱未合本覺直至
滿覺無後惑熏方知四相體性清淨本來實是功
德四相患德相盡分滿覺亡爾時唯有一覺轉故
故下論云實無轉勝漸次之異亦無圓滿究竟之
極乃至契同無二一相覺故故此論指雖復名覺
即是不覺流至十地唯除果位無熏俱故。】


「復次是一味故。」


【釋曰四顯體一味恐人妄認此中不覺謂是本末
無明不覺故重委示覺與不覺玄通一味此唯始
覺對前名為覺覺過患故對後名不覺迷功德故
如雜礦金望離少分麤砂礦故雖復名金仍帶其
餘細砂礦故猶名礦金出礦之金與在礦金無二
體故法合之中離惑之覺與在惑覺唯一味故。】


「第二地之海故。」


【釋曰二三賢位有四一趣向行者二乘之人屬邪
定聚不求菩提無大心故今取二乘人空觀智同
[003-0876a]
三賢位故名相似此論所指三賢位中執取計名
不分先後種現差別總相分為九十分障以道對
惑品數均等比觀無漏分分成就人空覺智位位
自在隨所斷惑各無疑畏又或行者至迴向位第
十出心方始斷盡異相人執人空無漏至賢位極
無所疑畏若準賢首義分齊說寄惑顯位并斷惑
門賢位伹伏麤惑現行入見道時能頓斷種曾同
此論義亦無違道力自在斷留無礙為益自他故
須留矣故攝論云若不斷上心即不異凡夫若不
留種子即不異二乘兼順上論對治最中頓斷見
等四住地故又顯二乘皆含佛性盡蘊靈知終修
萬行之因畢尅三身之果究竟流入薩般若海故。】


「覺於覺於念異。」


【釋曰二修行因相謂計名上熏於執取種種之境
界攀緣執取下助於計名一一之言相分別上下
與力彼此相熏人人思慮更增我我所執轉盛昇
沉三界出沒四生不以熏修於何止息而今正起
人空始覺又得法空方便現前知本覺之淨心眠
無明之大夜夢於異相迷其法實欲除縛纏要憑
治道分分發於治覺漸漸破於妄心了異念之夢
虗起相似之覺道運茲勝行故曰修行因耳。】


「念無極喜離故。」


【釋曰三行因果相由前覺了引起正念正念明來
異相闇謝次出所以何故正念纔生便令異相速
[003-0876b]
滅以意識中有二分別一者麤二者細麤貪嗔等
緣順違境即煩惱障執取計名是異相攝細法執
等恒流注故即所知障謂相續相是住相收不論
智相者彼是俱生故今伹對治麤貪嗔等非細法
執故正念生致異相滅其相續相初地離故。】


「故名相似覺焉。」


【釋曰四熏離俱相正結覺名兼顯離俱不委解釋
故云并麤有本麤字即是兼字以麤為兼於義為
善熏離熏俱如前可解異類相似以小似大同類
相似以比似證。】


「第三法身菩薩。」


【釋曰三九地位有四一趣向行者後二僧祇前九
地人真如為身般若為心兩種法執垢累巳出若
身若心清淨明白二細梨耶縛障悉斷於境於智
無礙自在既垢縛而出斷又理智以融合故得名
為法身菩薩善順上論如實修行歸十地僧指屬
可解。】


「覺於覺於念住。」


【釋曰二修行因相未入地前四種住相恒起法執
遂令本覺眠在無明住相夢中無所覺了始覺日
輪既出住相夜夢皆除明闇相違不能俱轉又始
覺是正無分別性住相是亂有分別性正亂相違
有無不並斷道現前故覺念住先須加行名修行
因。】
[003-0876c]


「念無各離一相。」


【釋曰三行因果相由前覺了引起正念正念纔生
住相便滅次出所以恐此住相濫彼生相故住對
生迷亂分別極麤重故又住相四中其相續相於
極喜斷智相一種別障六地從二至七隨地斷故
過三有者即是七地謂能超過三有由是此地立
遠行名故唯識云出過世間二乘道故今過三有
即過世間此論略無出二乘故八地斷現九地斷
轉如其次第各對治故。】


「故名未出離故。」


【釋曰四熏離俱相正結覺名兼顯離俱逐難別解
熏俱相云業相細念未出離故仍有此惑熏隨分
覺致不覺知功德四相前後熏俱准此可解。】


「第四無對治道。」


【釋曰四因滿位五果滿位合分為二初二人合辨
地盡之中正學地盡名因圓滿無學巳得名果圓
滿因滿斷除俱合動相一分麤惑果滿斷除獨力
業相及大無明准下論指亦斷一分障果細惑俱
合動相獨力隨相本覺業用非自性染無能斷道
問既屬六染五有為數云何不斷答無明既斷本
覺不生約義亦說不生名斷若望前來巳發起者
獨力隨相與業俱亡非自性斷。】


「自此巳下圓滿者焉。」


【釋曰後二滿別釋有二初總指陳。】
[003-0877a]


「滿足而標彼人。」


【釋曰後別決擇有二初因滿因滿位人有二種定
一者方便金剛當加行道即論上句二者正體金
剛當無間道即論下句亦可方便一念相應為加
行道滿足一念相應為無間道舉所起道顯能起
人亦可於此兩句含後三事方便定為修行因相
正體定為行因果相既許對治俱合動相巳屬熏
離仍有細惑大無明熏又是熏俱不違前論因各
具四。】


「覺心無生覺故。」


【釋曰後果滿有二初果圓行相有四一具明三相
舉道取人即能圓滿者智起惑亡即對治行相令
解脫道究竟始覺鏡智現前周徧通達無有與等
業相無明不復得有等空絕相何有念哉以遠離
下滿究竟相了知四相本來清淨實是功德由離
細念得見心性所以得到無生覺故。】


「是故佛果無念。」


【釋曰二證離二念有二初顯無妄念謂其行者到
佛果位解脫道時離無明念細業相念極解脫道
不俱行故是故說言佛果無念當知是人趣佛地
故。】


「若無應審觀察。」


【釋曰後明有正念遠離妄念不墮空無唯有正念
十德相應極解脫道初剎那中俱行俱轉名為正
[003-0877b]
念。】


「又心起者令生勝解。」


【釋曰三除疑生解有二初牒指。】


「謂有如是疑故。」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述疑謂疑至果合本覺智於
細生相為知是有為知是無若知有者佛果位中
即非無念以有生相微細念故若知無者佛果滿
覺即應不有以無初念對何立覺。】


「今自通言知初相耳。」


【釋曰後通答馬鳴通云所知初相本來性空能知
始覺法爾不起心境元無何初可知今言知者顯
無念故雖法性湛寂本絕能緣所緣而真覺靈明
證達無心無境但拂微細有二之相何礙通達無
二之覺無所有覺即究竟覺都非空無顯非斷滅
故依此理言知初相。】


「是故名為佛故。」


【釋曰四成立無念舉眾生而有念顯諸佛而無念
文雖反顯意在順明。】


「自此周徧圓滿。」


【釋曰後始覺境圓有二初標門。】


「謂大覺者生住異滅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辨境周圓佛果始覺徧知趣
生但依一心轉成四相。】


「以何以無念等故故。」
[003-0877c]


【釋曰後釋成所以有三初徵知顯等佛無四相何
義知耶以佛證得自無念時與諸眾生平等得故
由是能知無量趣生心作四相。】


「以何有本覺故。」


【釋曰次自他轉釋有二初難異答同何以佛得無
念而說眾生同得蓋佛與生本覺一故。】


「此義無所不至故。」


【釋曰後重徵再釋佛之滿覺同本覺時徧同生界
本覺心故故佛證得自無念時一切眾生皆同得
故。】


「清淨亦有始覺。」


【釋曰後問答斷證有二初返覆難詰佛得無念眾
生亦得者佛斷無明眾生亦斷耶若許佛斷時眾
生同斷者何故上言金剛巳還生未離念不名為
覺若許眾生未離無明而與諸佛同得無念者無
念等義有言無實其猶璞自成器礦全為金但有
虗言都無實義豈謂眾生皆有本覺便須亦令皆
有始覺無念等義若為會通。】


「決斷望別決斷。」


【釋曰後自別對決有二初標門。】


「自宗亦同得滿。」


【釋曰後牒解有二初自宗答又二初正釋此論所
說宗尚眾生同一本覺相續無差故得佛斷生斷
佛得生得。】
[003-0878a]


「是故是名二等故。」


【釋曰後引證果滿始覺非唯依佛自本覺起徧依
眾生本覺而起良以覺體性無二故是故佛起即
生起故佛若斷時即生斷故。】


「望別無相違過。」


【釋曰後望別答有二初正決前疑若但依前自宗
本覺同體義答仍未通釋金剛巳還心猶有念故
須望別異體義決蓋以生佛迷悟心異致有因果
染淨見殊諸佛悟心見眾生界諸法清淨俱無障
礙浪息水澄風停樹止無念等義而得成立眾生
迷心見無上尊入無明藏無所覺知迷東謂西執
石為玉故金剛還有念義成。】


「舉此一隅應廣觀察。」


【釋曰後依弌例餘如上顯說生佛一對染淨相融
聊示方隅影顯深理。】


「自此令同本覺。」


【釋曰後融通諸覺有二初總標融分滿覺唯同一
覺。】


「謂五十一同一覺故故。」


【釋曰後別釋有二初釋義合本依相立覺相盡覺
亡對俗名真俗絕真遣謂以相中對過患而立功
德過患既遣功德不存又於覺中對分覺而立滿
覺分覺既無滿覺何有是則患德四相皆空分滿
諸覺咸泯故無有二唯一覺耳。】
[003-0878b]


「大總持不名為正故。」


【釋曰後引教證釋證中汎指四相有時始覺亦有
四相無時始覺隨無四相無中具該患德釋中就
顯待染立覺無染不能立其覺故對智稱惑無智
不能治其惑故以諸始覺無過作過斷無德作德
證俱時俱轉熏離熏俱既總不正故皆非有以始
冥本始覺不立本覺寧存故說非有勿謂心性一
向斷滅亦猶百川朝海眾鳥翔空雖無本跡本名
豈泯空性濕性。】


「巳說本覺決擇分。」


【釋曰後廣說本覺決擇分有二初結指。】


「本曰得利益故。」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廣說隨染本覺門又二初唱
本。】


「論曰隨釋應配。」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指分開門。】


「本學立名而巳。」


【釋曰後依文辨相有二初顯隨染名揀淨本覺不
受染熏此染淨本受無明熏能隨是淨所隨名染
今從所隨以立名故。】


「自此巳下不相捨離故。」


【釋曰後示所生相有二初指牒略解本覺為體二
相有用體用法爾不相離故。】


「如是其相云何。」
[003-0878c]


【釋曰後問答廣明有二初性智門又二初不守自
性隨緣門義當此處承前本覺隨染文故巳具辨
訖後對治一切業障門分二初正辨對治又二初
問。】


「頌曰名智淨相。」


【釋曰後答有二初頌對論釋依法力熏習破無明
等障顯法身故依如實修行滅俱合等障顯智淨
故。】


「斷一切障不始而起。」


【釋曰後解本拂疑有二初釋本論有四一能治二
力法力熏習即當一法界心就偏增說熏本無明
如實修行即當十種真如十種本覺熏末無明初
力在果後力屬因法爾當熏非始起故。】


「如是并相續相。」


【釋曰二所除二障一法界心力對治智礙獨力業
相更合對治俱合細分如實修行力對治生相俱
合麤分三細中後二六麤中前二。】


「破根本淳淨明白。」


【釋曰三顯出二德破無明等顯法身故滅俱合等
顯智淨故。】


「如本智淳淨故。」


【釋曰四合歸本論。】


「何故分明顯故。」


【釋曰後遣殘疑有五一徵釋地前三賢治異相十
[003-0879a]
信治滅相此智淨中何略不示以說佛地治惑顯
德故知信賢合具理明耳。】


「何故悟次第故。」


【釋曰二徵釋治障問本覺因何先斷無明後斷滅
相答簡異始覺先斷滅相後治無明下上轉殊本
始斷異本覺治惑實在同時望惑細麤分前後故
及對始覺顯逆順故。】


「何故以法爾故。」


【釋曰三徵釋上下始覺本覺向聖向凡如火之勢
猶水之濕以法爾故本覺治則自內之外從本至
末始覺治則自外之內從末至本以法爾故。】


「如是即無前後。」


【釋曰四徵釋前後尅性則別無體相論時乃寧有
後前蓋不離於一心故難分於二際。】


「如是如何說耶。」


【釋曰五引經總證有二初問答徵起。】


「謂彼證說答問巳。」


【釋曰後正引經文有二初顯廣問答菩薩一徵如
來十答問有十千答還十萬。】


「即告問於如來。」


【釋曰後方宣二事有四一佛勑令問仁者漏徵佛
慈警問。】


「爾時隨宜開示。」


【釋曰二承威啟請佛雖巳說眾盡生疑。】
[003-0879b]


「爾時本覺般若。」


【釋曰三誡聽方說開始本覺治上下惑決去疑雲
廓開慧日以其本覺從離淨藏發究竟智斷滅相
品出法界心入無明海問此既斷染復何成染答
以此本覺有多功用且說二用一斷惑用即智淨
相恒斷染故二成惑用通用一分常成染故本覺
雖一二用無違是故常斷不礙常成耳問何故斷
滅相言發究竟智答如師子王上擒香馬下撮狐
狸盡自力能不輕為故法合可知又本覺智下轉
治惑至滅相位發究竟智從所斷染究竟盡處名
究竟智。】


「於是亦是實有故。」


【釋曰四眾聞了悟總持大眾心開意解覺一相而
無相知一體而無體元無言相能遣亦絕唯見法
性離虗妄故離遷流故離猶預故離假幻故方知
前頌兩處我字非世流布乃是本始二覺真我尅
體無二或契一心皆是同時於何疑哉。】


「自此破滅二義。」


【釋曰後別釋散說有二初標解前破滅總問意云
前說諸相有何過失而須二力對治破滅總答意
云以諸心識無明發起對境念著覆法身故隱智
淨故由彼全是不覺氣分故須二力破滅二礙所
謂巳下總明八識或法執念惑著巳下別明二執
或人執著如是等法皆是無明之氣分故過失尤
[003-0879c]
重故須除斷。】


「自此何所疑。」


【釋曰後徵釋斷不斷有二初伸難又二初總徵反
詰汎問無明為定可斷為不可斷反詰之云斷與
不斷二種俱通有何疑慮。】


「若可斷者過失亦大。」


【釋曰後別難俱違若許無明可斷本覺亦應合斷
以真妄和合俱行轉故猶如一人或眠或悟俱行
俱轉若斬眠人隨傷悟士若存悟士不無眠人以
身一故若執眠人全異悟士眠人若亡悟士仍存
違世間故過失大故若許無明不可斷者本覺淨
心常被妄覆環巡三界輪轉四生出離無時過失
亦大。】


「如是亦可斷除。」


【釋曰後通答有二初附本解有三初法說又三初
總解釋同體非斷異體可斷眠悟一身義非均等
不可舉彼以難於此。】


「諸法知此名世智。」


【釋曰次引經證有二初證不斷兩頌同相諸染是
道體妄即真名出世智又後二句指前六句三毒
等中知無佛道故名世智。】


「本智法身徐出顯。」


【釋曰後證可斷漸約用說頓據體論就因就果分
漸分頓。】
[003-0880a]


「如本非不可壞故。」


【釋曰後合本論。】


「自此作種種波故。」


【釋曰次喻說有二初喻迷真妄立大海喻藏識者
大海具水風故藏識攝覺迷故水喻淨心風況智
礙波合諸識水風相依喻真妄相資水非動性喻
本覺離縛但以隨緣作諸識故。】


「若風止滅終不壞滅故。」


【釋曰後喻妄滅真存風止波停喻無明先滅諸識
後亡濕性不壞喻妄息真存非斷滅故。】


「自此應配屬焉。」


【釋曰後合說巳見上文不繁別配。】


「大海風水尾末而出。」


【釋曰後轉徵釋有四一喻說有三初出處水勝從
頂而生風劣自尾而出。】


「何故由法爾故。」


【釋曰次徵釋。】


「此義由法爾故。」


【釋曰後重解初句總徵二事餘論別答二事先釋
同類唯取和合互有不取淨水外風後解法爾於義分明在文易
見。】


「無明勝妙形相。」


【釋曰二法合有二初出處合異相以尾風況妄舉
頭水顯真耳。】
[003-0880b]


「彼水大中有本覺佛性。」


【釋曰後互有合同類以風水更通況真妄交徹。】


「此論隨釋應觀。」


【釋曰三指勸以前本論說非可壞據同相門非不
可壞據異相門若準顯文先同後異如推本意先
異後同宗欲顯性會異歸同故令學者於此應觀。】


「諸佛所能知故。」


【釋曰四引證謂真妄交徹唯聖賢能知。】


「巳說無礙門。」


【釋曰後業用門有二初結指。】


「謂此門中無礙自在。」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解義門又二初隨順機根契
當門性智常現六根境界如次能為六種如來窮
時周處利物無私。】


「不動一念作佛事故。」


【釋曰後不動本性常寂門即本論中自然巳下當
常寂門不動而徧不分而周不動不分顯性常寂雖應用繁
興然本性常寂。】


「如本得利益故故。」


【釋曰後合本論。】


「巳說性淨本覺門。」


【釋曰後廣說性淨本覺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隨念示現故。」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唱本。】
[003-0880c]


「論曰如淨鏡故。」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別解文義有二初解總標者
字目人即本覺人是真我故者字若牒將欲解釋
先牒定故謂覺體相上具四種大義一者等空二
者同鏡自下偏立鏡名舉一影取空義。】


「云何其相云何。」


【釋曰後別解釋有四一如實空鏡有二初總釋名
義又二初問問其如實空同鏡等空二種之義行
相如何。】


「頌曰舉一示一故。」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初一句指體次四句釋名
隨用一句各解一字後一句彰顯亦如亦實如實
即空望喻如鏡皆持業釋。】


「論曰故名為空。」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解前五句有三初釋如實空
本覺性中離八種慮知之識名如離萬差虗妄之
境名實示唯一味真實相故所云空者即遠離義。】


「鏡謂喻名皆遠離故。」


【釋曰次辨喻法合摩奢趺娑此云種愛安珠一處
置物四邊謂積青白等石甘苦等食金玉等具同
類珠鏡而其種愛珠中餘物不現唯能現彼同類
珠故法合亦然離過患故問既諸眾生唯一本覺
何容更現同類覺耶答實唯一覺隨身說異非許
覺體有多性故。】
[003-0881a]


「如來無法可現故。」


【釋曰後合顯本論離心名如離境名實無法可現
即解空字是遠離義。】


「何故兼示一義故。」


【釋曰後明後一句有二初徵釋略空意。】


「若如是者亦復如是故。」


【釋曰後徵釋等空義喻中空性煙雲塵霧四障不
覆去來現在三世不攝法中覺體生住異滅四相
不覆巳當今現三世不收。】


「非覺照義無照達義故。」


【釋曰後別解離緣石等鄙穢無光潤故珠鏡不現
染法闇鈍無照達故心鏡不現。】


「云何其相云何。」


【釋曰二因熏習鏡有二初問其因熏習同鏡等空
義相如何。】


「頌曰空容受徧一。」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熏三世間為一覺體嚴大
法身名因熏習第七句同鏡第八句等空因即熏
習因熏習如鏡並持業釋。】


「論曰因熏習鏡。」


【釋曰後釋文有三初問答名義有四一顯名義有
二初依文釋熏彼三種為此一覺又熏嚴果故立
名因。】


「云何是名為三。」
[003-0881b]


【釋曰後逐難解其智正覺名世間者有三義解一
云世者可破壞義從所統化器界生界得世間名
二云世者即隱覆義此中有二一者正覺自體隱
在有為二者正覺自性能覆有為此上二義皆智
正覺即世間故三云世者即生滅義以智正覺居
生滅門具有顯生隱滅義故亦智正覺即世間故。】


「此中熏令平等故。」


【釋曰二辨鏡義輪多梨華者此云明耀珠若對此
鏡周置諸物由熏力故悉皆明淨其猶鳥翥寶山
俱同一色又此所熏一切淨物華中現前既無遺
餘其能熏珠於眾物中還復現前亦無有餘如鏡
交光遞相傳耀因熏本覺亦復如是熏三世間皆
令平等嚴一法身無不清淨。】


「復次大虗空故。」


【釋曰三解空義一云空容諸色無礙猶覺熏彼諸
法故二云空徧諸色同一況熏同為一覺故。】


「如來悉於中現故。」


【釋曰四合本論。】


「如是常住一心。」


【釋曰次離過顯實有二初正明離滿離出入失壞
四種過患具徧純淨常四種功德由遠四邊恒止
一心。】


「自此即真實性故故。」


【釋曰後顯離因緣覺中諸法何離諸過以諸法等
[003-0881c]
皆實性故。】


「自此令清淨故。」


【釋曰後作緣決疑有二初伸問答三世間中眾生
世間具足染法流轉不息如是異生現於本覺何
言清淨故論通云凡諸染法不染實智淨覺熏生
令清淨故。】


「如本熏眾生故故。」


【釋曰後合本論。】


「云何其相云何。」


【釋曰三法出離鏡有二初問。】


「頌曰空出離色義。」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離過滿德同鏡等空銷鍊
頗梨此云離珠法即出離法出離如鏡并持業釋。】


「論曰名法出離。」


【釋曰後釋文有三初顯名有二初總明。】


「云何淳淨明故故。」


【釋曰後別解有二初患德各別釋無明染品即見
愛煩惱俱合動相即業等諸識理實二礙是染皆
收為明三德別說俱合。】


「出離何過法爾故。」


【釋曰後患德相對解染礙障淨智礙障明戲識障
淳相對離成法應爾故。】


「此中住思應觀。」


【釋曰次鏡喻若以此珠淪深埿內出虗空中如置
[003-0882a]
濁池便成清水若安臭林能袪穢氣由自性淨能
離多非不假瑩治方顯具德本覺一心出前三染
義亦如之不假修習法爾清淨福多伽者義當臭
林。】


「等空亦復爾故。」


【釋曰後空義淨空遠離大種色故淨覺遠離二礙
識故。】


「云何其相云何。」


【釋曰四緣熏習鏡有二初問。】


「頌曰如法應觀察。」


【釋曰後答有二初結頌於諸生界出應化身熏兩
輪華結萬德果同鏡應珠等空隨順[瑔-水+井]中頗梨此
云應珠緣同眾生感動之緣緣之熏習作依主釋
緣目應化與生作緣緣即熏習緣熏習如鏡俱持
業釋。】


「論曰隨應建立故。」


【釋曰後釋文有二初鏡空喻合謂將種種雜色之
珠周迊安置頗梨珠側隨彼色珠皆能變現此本
覺鏡出生大小應化之身利益法界無邊含識普
使發心咸得解脫又如虗空有自在力於諸眾生
所作事中隨順成立緣熏習覺有自在力於諸眾
生修行事中隨順建立。】


「如本隨念示現故故。」


【釋曰後合歸本論。】
[003-0882b]


「如是具足圓滿。」


【釋曰後通顯勝能總明四鏡通徧五人橫該十方
竪窮三際欲辨其由固難思議住照通至如次配
前四種鏡義或屬當段四界之文或復總顯廣大
圓滿。】


「巳說無明住地門。」


【釋曰後本上無明略說門有三初根本無明住地
門有二初結指。】


「本曰自相可說。」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唱本。】


「論曰散說門。」


【釋曰後作釋有二初科分。】


「初門云何。」


【釋曰後顯示有二初異說相應契當門又二初總
明說六有三初總合明有二初問。】


「頌曰據體無別。」


【釋曰後答佛一代教說六無明隨義立六據體無
二此說六種根本無明究竟唯以大攝主識而為
體故。】


「明無明者其相云何。」


【釋曰次各別釋有六一明無明有二初問何義名
無何義名明。】


「頌曰言總意別。」


【釋曰後答有二初通對清淨二覺并取隨染圓滿
[003-0882c]
始覺究竟無餘通達顯了無境有迷無法不明又
此亦攝隨染本覺照惑本空無不明故此初一種
約能知智。】


「光明實智廣說故。」


【釋曰後引證初按經伸難後㡿小別明五義解無
五義解明尅論當體無明即明若約揀別明之無
明下五作釋例此可解。】


「闇無明不知不覺故。」


【釋曰二闇無明偏說障智立以闇名實亦障理及
一心故此一唯目能迷之心法喻合證如文可解。】


「俱是非一故。」


【釋曰三俱是無明一種無明二人見異眾生沉迷
成生死闇大覺了悟成圓寂明譬如夜闇雖唯是
一其眼赤鳥見光明色其人同分見黑闇色此一
唯取所觀之境境體是一隨見成差迦羅鳩奢那
此云眼赤鳥。】


「俱非無始無明故。」


【釋曰四俱非無明染淨性空心言路絕四句別問
一字總非勿以此非便是無明答亦非也何以然
耶謂此性空無可明故。】


「空無明所執性故。」


【釋曰五空無明正顯妄宰體用俱空名之為無虗
義道理爛然而現名之為明即是徧計所執性故。】


「具足廣說故。」
[003-0883a]


【釋曰六具足無明起染易知偏證起淨如大攝主
為無明種出覺生淨至解脫域不覺生染入繫縛
地能攝能生淨法染法是故建立具足名焉於上
六種應作四句一淨而非染謂明無明二染而非
淨謂闇無明三亦淨亦染謂俱是無明具足無明
四非淨非染謂俱非無明及空無明。】


「如是且略而巳。」


【釋曰後顯具略馬鳴具顯龍樹略陳倣法四經所
指一識別取本論上下安立今測其由粗述屬當
明無明者取彼圓滿般若之日即本論云謂心體
離念相離念相者等虗空界無所不徧法界一相
即是如來平等法水等通該四覺但於隨染始覺
之中偏取滿覺於一一法無不明故闇無明者覆
彼慧明令不生故即本論云謂不如實知真如法
一故不覺心起等俱是無明者即五有為及四無
為眾生見之能作幻質成黑闇法如來了之能作
德質成智慧明如本論云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
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梨耶識等俱非無明者唯
取相待緣生性空離心絕言無可明事如本論云
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待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
切法從本巳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釋
論亦解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等空無明者迷無體
用猶如兔角徧計所執本性全空即本論云念無
自相不離本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於方則
[003-0883b]
無有迷眾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則無不覺
等具足無明者能生染淨令增長故即本論云此
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等此六與
三分別異者第三俱是法體是一隨生隨佛有迷
有悟所見法體遂成幻德第六具足說彼法體出
生染淨染沉三界淨昇五位自體不隨他見異故。】


「且闇無明其數幾有。」


【釋曰後別辨第二有三初總明有十文中有二初
問未及具示故且顯闇就闇伸問其相可知。】


「頌曰唯一闇無明。」


【釋曰後答有二初頌對隨其義用於一說十。】


「論曰應審觀察。」


【釋曰後論解先釋前二句次辨次七句後明後三
句釋名如下不繁預述。】


「見一處所能斷故。」


【釋曰次別解十義文中有十一見一處住地問相
可解答中有二先頌後釋後釋又二初解後證下
九準此見屬滿覺一處即是一心法界能見滿覺
從所見境一心法界以立其名一處之見住地即
是根本無明今所斷惑從能斷道以立其名作依
主釋亦可見之一處見一處之住地從所障理以
立其名亦依主釋。】


「報恩無盡住地故。」


【釋曰二報恩無盡住地問頌釋證準前可解報即
[003-0883c]
無盡答荷無窮故恩即住地成佛之因故是報無
盡之恩住地前二持業後一依主問佛圓滿覺斷
盡無明無明巳滅若為報恩答約佛自行酬昔為
緣故窮未來不忘報義非有無明為所報故又實
義者法界眾生唯一無明隨相續各異說斷不斷
別佛斷無明餘生猶有如一室燈破一室闇非不
照室亦無闇故今就一體餘生猶有報義得成又
或所報無明染法即眾生也由佛在昔利物興悲
因此為緣造於果道由是眾生於佛有恩生界無
窮報亦無盡是知報無明者即報眾生恩也。】


「無始有終故。」


【釋曰三無始有終住地逆推過去不見本際故曰
無始順觀未來智可斷除故曰有終無始有終即
住地故作持業釋。】


「無等一時生長故。」


【釋曰四無等等生住地諸染法中獨超勝故名為
無等即是體也能令諸惑同時起故名為等生即
是用也無等即等生體持用故亦無等亦等生二
用俱故無等等生即住地故並持業釋。】


「生得名為生得故。」


【釋曰五生得住地所生三相業隨俱合三相不一
名為子子無明於彼能成立故生之得故若將生
得望其住地作持業釋若據引證生得二字屬所
起立望於住地作依主釋。】
[003-0884a]


「觀滿名為觀分故。」


【釋曰六觀滿住地極解脫道究竟始覺名為觀滿
所斷無明從能斷智以立其名所謂觀滿之住地
故。】


「智礙廣說故。」


【釋曰七智礙住地漠冥智礙正障後得一切種智
是智之礙所謂智礙即住地故。】


「不覺廣說故。」


【釋曰八不覺住地眾生本具三身四德無明纏覆
都不覺知所謂不覺即住地故般若無知者以無
慮知分別之識猶如明鏡無心現像故契經云聖
智無知而無所不知諸戲論識即是知無者由虗
妄心無彼離念真實之知故曰知無故肇論云夫
聖心虗靜無知可無可曰無知非謂知無惑智有
知有知可無可謂知無非曰無知無知即般若之
無也知無即真諦之無也乃至廣說。】


「覺了無明故。」


【釋曰九覺了住地唯佛能了餘不盡知所覺無明
從果立名所謂覺了之住地故。】


「子藏如天網故。」


【釋曰十子藏住地藏謂攝持猶諸種子芽未發生
名持隱子芽巳出生名持顯子其隱顯了況麤細
相亦如天網包羅無餘是子之藏所謂子藏即住
地故。】
[003-0884b]


「何因緣故其相云何。」


【釋曰後徵釋總名有二初問根本無明何名住地。】


「頌曰廣說故。」


【釋曰後答無明力勝能持諸染譬如大地能持四
擔五住地中無明㝡大餘四住地偏舉通名通名
有愛者有謂三有愛謂俱生四別名者謂見一處
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初一即是三
界九地分別煩惱見道位中一處斷故後三三界
俱生煩惱如次即是欲色無色之煩惱故第四有
愛即無色界雖標總稱即受別名復云數者謂四
住惑皆在有愛法數中故。】


「巳說散說門。」


【釋曰後隨次別釋散說門中有二初結指。】


「所言一切不覺。」


【釋曰後開示有二初牒指五種有為俱名不覺。】


「自此巳下應審觀察。」


【釋曰後略示有二初粗述本末又二初總明多文
廣明根本不覺一句略解枝末無明。】


「謂不如之起因緣。」


【釋曰後別辨有二初根本又二初牒指。】


「根本而不如故。」


【釋曰後別示有四一問答因法迷覆三法無明得
起。】


「言不如者即所依體。」
[003-0884c]


【釋曰二徵釋行相違礙逆覆名為不如實知一法
即是四覺真如一法即收四理一心一法即是理
智所依無盡一法界體。】


「於此三法不覺心起。」


【釋曰三以義合本。】


「彼三種法通名為一。」


【釋曰四別解一字實知一味真如一相理智二種
同依一心故此三法皆守一中。】


「自此皆得有故。」


【釋曰後枝末無明既立眷屬隨生此中之念即是
九相。】


「自此巳下無力門。」


【釋曰後略明真妄有二初科分。】


「歸德即無不覺故。」


【釋曰後解釋有二初成幻門依本覺德真為有力
成無明幻妄為無力此中念當根本無明不離本
覺即當法說喻明合本文並可見。】


「攀妄自相可說故。」


【釋曰後顯真門藉妄顯真妄為有力彰真假妄真
為無力喻明合本義亦可知。】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卷第三




亨繼切更代也。
[003-0885a]



禺璠切引也。



疎兩切明也差也烈也猛也貴也。



同上。



於敬切明也。



同上。



甫制切障也隱也暗也。



土雞切木階也。



古鐶切以木橫持門戶也扃也。



同上俗。



無兩切亦作罔羅也。



力為反弱也病也瘦也劣也。



去乾切過也失也。


[宇-丁+天/心]
同上。


𠎝
同上俗。



於計切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