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23 菩薩戒本-唐-彌勒菩薩 (master)



No. 1501
《菩薩戒本》出《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薩說
沙門玄奘奉 詔譯


若諸菩薩已受菩薩所受淨戒,應自數數專
諦思惟,此是菩薩正所應作,此非菩薩正所
應作。既思惟已,然後為成正所作業,當勤修
學。又應專勵聽聞菩薩素呾纜藏,及以菩薩
摩呾理迦,隨其所聞,當勤修學。


若諸菩薩住戒律儀,有其四種他勝處法。何
等為四?


若諸菩薩為欲貪求利養恭敬,自讚
毀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現有資財,
性慳財故,有苦有貧無依無怙正求財者,來
現在前,不起哀憐而修惠捨。正求法者來現
在前,性慳法故,雖現有法而不捨施,是名第
二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纏,
由是因緣,不唯發起麁言便息,由忿蔽故,加
以手足塊石刀杖,捶打傷害損惱有情,內
懷猛利忿恨意樂,有所違犯。他來諫謝,不受
不忍、不捨怨結,是名第三他勝處法。


若諸菩
薩謗菩薩藏,愛樂宣說開示建立像似正法,
於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隨他轉,是名第四
他勝處法。


菩薩於四他勝處法,隨犯一種,況
犯一切,不復堪能於現法中,增長攝受菩薩
廣大菩提資糧,不復堪能於現法中,意樂清
淨。是即名為相似菩薩,非真菩薩。


菩薩若用
軟中品纏,毀犯四種他勝處法,不捨菩薩淨
[001-1110c]
戒律儀。上品纏犯,即名為捨。若諸菩薩毀犯
四種他勝處法,數數現行,都無慚愧;深生愛
樂,見是功德,當知說名上品纏犯。非諸菩薩
暫一現行他勝處法,便捨菩薩淨戒律儀,如
諸苾芻犯他勝法,即便棄捨別解脫戒。


若諸
菩薩由此毀犯,棄捨菩薩淨戒律儀,於現法
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芻住別解脫戒,
犯他勝法,於現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薩安
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有違犯及無違犯,是染
非染,軟中上品,應當了知。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日日中,若
於如來,或為如來造制多所;若於正法,或為
正法造經卷所,謂諸菩薩素呾纜藏,摩呾理
迦;若於僧伽,謂十方界已入大地諸菩薩眾,
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諸供養具而為供養,下
至以身一拜禮敬,下至以語一四句頌讚佛
法僧真實功德;下至以心一清淨信隨念三
寶真實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若不恭敬嬾墮懈怠而違犯者,是染違犯。
若誤失念而違犯者,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謂
心狂亂;若已證入淨意樂地,常無違犯。由得
清淨意樂菩薩,譬如已得證淨苾芻,恒時法
爾於佛法僧,以勝供具承事供養。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其大欲而
無喜足,於諸利養及以恭敬生著不捨,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謂為
斷彼生起樂欲,發勤精進,攝彼對治,雖勤遮
遏,而為猛利性惑所蔽,數起現行。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耆長,有
[001-1111a]
德可敬同法者來,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
惱心,不起承迎,不推勝座。若有他來語言談
論、慶慰、請問,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
不稱正理,發言酬對,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非憍慢制,無嫌恨心,無恚惱心,但由
嬾墮、懈怠、忘念、無記之心,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謂遭重病;或心狂亂;或
自睡眠他生覺想而來親附,語言談論、慶慰、
請問;或自為他宣說諸法論義決擇;或復與
餘談論慶慰;或他說法論義決擇屬耳而聽;或
有違犯說正法者,為欲將護說法者心;或欲
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或護僧
制;或為將護多有情心而不酬對,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來延請,或
往居家,或往餘寺,奉施飲食及衣服等諸資
生具,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至其
所,不受所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由嬾墮、懈怠、忘念、無記之心,不至其所,不
受所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
犯者:或有疾病;或無氣力;或心狂亂;或處懸
遠;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
安立善處;或餘先請;或為無間修諸善法,欲
護善品令無暫廢;或為引攝未曾有義;或為
所聞法義無退;如為所聞法義無退,論義決
擇當知亦爾;或復知彼懷損惱心,詐來延請;
或為護他多嫌恨心;或護僧制;不至其所,不
受所請,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持種種生
色、可染、末尼、真珠、琉璃等寶,及持種種眾多
[001-1111b]
上妙財利供具,慇懃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惱
心,違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捨有情故。若由嬾墮、懈怠、忘念、無記之心,違
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
違犯者:或心狂亂;或觀受已心生染著;或觀
後時彼定追悔;或復知彼於施迷亂;或知施
主隨捨隨受;由是因緣定當貧匱;或知此物
是僧伽物、窣堵波物;或知此物劫盜他得;或
知此物由是因緣多生過患;或殺或縛、或罰
或黜、或嫌或責,違拒不受,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來求法,懷
嫌恨心,懷恚惱心,嫉妬變異,不施其法,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忘
念、無記之心,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謂諸外道伺求過短;或
有重病;或心狂亂;或欲方便調彼伏彼,出不
善處安立善處;或於是法未善通利;或復見
彼不生恭敬,無有羞愧,以惡威儀而來聽受;
或復知彼是鈍根性,於廣法教,得法究竟,深
生怖畏,當生邪見,增長邪執,衰損惱壞;或復
知彼法至其手,轉布非人;而不施與,皆無違
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暴惡犯
戒有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由彼暴惡犯戒
為緣,方便棄捨,不作饒益,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棄捨,由忘念故,
不作饒益,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何
以故?非諸菩薩於淨持戒身語意業,寂靜現
行諸有情所,起憐愍心欲作饒益。如於暴惡
[001-1111c]
犯戒有情,於諸苦因而現轉者。無違犯者:謂
心狂亂;或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為
將護多有情心;或護僧制;方便棄捨,不作饒
益,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
如薄伽梵於別解脫毘奈耶中,將護他故,建
立遮罪,制諸聲聞令不造作,諸有情類,未淨
信者令生淨信,已淨信者令倍增長。於中菩
薩與諸聲聞應等修學,無有差別。何以故?以
諸聲聞自利為勝,尚不棄捨將護他行,為令
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長,學所學處,何況菩
薩利他為勝。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如薄伽梵於
別解脫毘奈耶中,為令聲聞少事少業少希望
住,建立遮罪,制諸聲聞令不造作;於中菩薩
與諸聲聞,不應等學。何以故?以諸聲聞自利
為勝,不顧利他,於利他中少事少業少希望
住,可名為妙;非諸菩薩利他為勝,不顧自利,
於利他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得名為妙。



是菩薩為利他故,從非親里長者居士婆羅
門等,及恣施家,應求百千種種衣服,觀彼有
情有力無力,隨其所施如應而受,如說求衣,
求鉢亦爾。如求衣、鉢,如是自求種種絲縷,令
非親里為織作衣。為利他故,應蓄種種憍奢
耶衣,諸坐臥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拘
胝,復過是數,亦應取積。如是等中少事少業
少希望住制止遮罪,菩薩不與聲聞共學。安
住淨戒律儀菩薩,於利他中,懷嫌恨心,懷恚
惱心,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忘念、無記之心,
[001-1112a]
少事少業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
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
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菩
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謂如菩薩,見惡劫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
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已,
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
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
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
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
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
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
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
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
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
堵波物,取多物已,執為己有,縱情受用。菩薩
見已,起憐愍心,於彼有情發生利益安樂意
樂,隨力所能,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是財故,
當受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所奪財寶,若
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物還窣堵波,若有
情物還復有情。


又見眾生,或園林主,取僧伽
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
思擇彼惡,起憐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業,當
受長夜無義無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菩薩
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功德。
[001-1112b]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見有女色,現無繫屬,習
婬欲法,繼心菩薩,求非梵行。菩薩見已,作意
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隨其欲,便得自
在,方便安處,令種善根,亦當令其捨不善業。
住慈愍心,行非梵行。雖習如是穢染之法,而
無所犯,多生功德。出家菩薩,為護聲聞聖所
教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行非梵行。


又如菩薩,為多有情解脫命難、囹圄縛難、刖
手足難、劓鼻刵耳剜眼等難,雖諸菩薩為自
命難,亦不正知說於妄語,然為救脫彼有情
故,知而思擇,故說妄語。以要言之,菩薩唯觀
有情義利,非無義利,自無染心,唯為饒益諸
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說異語,說是語時,於菩
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為惡友朋之所攝受,親
愛不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
意樂,隨能隨力說離間語,令離惡友,捨相親
愛,勿令有情,由近惡友,當受長夜無義無利。
菩薩如是以饒益心,說離間語,乖離他愛,無
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
麁惡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出不善處安立
善處。菩薩如是以饒益心,於諸有情,出麁惡
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諸有情,信樂倡伎吟詠歌諷,或
有信樂王賊飲食、淫蕩街衢無義之論。菩薩
於中皆悉善巧,於彼有情起憐愍心,發生利
益安樂意樂,現前為作綺語相應種種倡伎
吟詠歌諷、王賊飲食淫衢等論,令彼有情歡
[001-1112c]
喜引攝,自在隨屬,方便獎導,出不善處安立
善處。菩薩如是現行綺語,無所違犯,生多功
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生起詭詐
虛談現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無
有羞恥,堅持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無違犯者:若為除遣生起樂欲,發勤精
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時時現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為掉所動,心
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諠譁紛聒,輕躁
騰躍,望他歡笑,如此諸緣,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若忘念起,非染違犯。無違犯者:
若為除遣生起欲樂,廣說如前;若欲方便解
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愁惱;若他
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敬順將護,隨彼而
轉;若他有情猜阻菩薩,內懷嫌恨惡謀憎背,
外現歡顏,表內清淨;如是一切,皆無違犯。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是見,立如
是論:菩薩不應忻樂涅槃,應於涅槃而生厭
背;於諸煩惱及隨煩惱,不應怖畏而求斷滅,
不應一向心生厭離;以諸菩薩三無數劫,流
轉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說,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何以故?如諸聲聞,於其涅槃
忻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惱深心厭離;如
是菩薩於大涅槃忻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
煩惱深心厭離,其倍過彼百千俱胝。以諸聲
聞唯為一身,證得義利勤修正行;菩薩普為
一切有情,證得義利勤修正行。是故菩薩當勤
修集無雜染心,於有漏事隨順而行,成就勝
出諸阿羅漢無雜染法。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
[001-1113a]
淨戒律儀,於自能發不信重言,所謂惡聲惡
稱惡譽,不護不雪。其事若實而不避護,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事不實而不清
雪,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
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
修善行,謗聲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謗
聲流布,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
律儀,見諸有情,應以種種辛楚加行,猛利加
行,而得義利,護其憂惱而不現行;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觀由此緣,於
現法中少得義利,多生憂惱。


若諸菩薩安住
菩薩淨戒律儀,他罵報罵;他瞋報瞋;他打報
打;他弄報弄;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有情有
所侵犯;或自不為,彼疑侵犯;由嫌嫉心,由慢
所執,不如理謝而生輕捨;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若由懶墮、懈怠、放逸、不謝輕
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
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若
是外道;若彼希望,要因現行非法有罪,方受
悔謝;若彼有情性好鬪諍,因悔謝時倍增憤
怒;若復知彼為性堪忍,體無嫌恨;若必了他
因謝侵犯,深生羞恥,而不悔謝;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所侵犯,彼
還如法平等悔謝,懷嫌恨心,欲損惱彼,不受
其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雖復於
彼無嫌恨心,不欲損惱,然由稟性不能堪忍,
故不受謝,亦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
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一切,如前
[001-1113b]
應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謝,不受彼謝,亦無違
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懷忿,相
續堅持,生已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無違犯者:為斷彼故,生起樂欲,廣說如
前。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貪著供事增
上力故,以愛染心管御徒眾,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不貪供侍,無愛染
心管御徒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嬾墮懈怠,耽
睡眠樂臥樂倚樂,非時非量,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遭疾病;若無氣
力,行路疲弊;若為斷彼生起樂欲,廣說一切,
如前應知。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愛染心,談
說世事,虛棄時日,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若由忘念虛棄時日,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見他談說,護彼意故,
安住正念須臾而聽;若事希奇,或暫問他,或
答他問,無所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為令心住,欲
定其心,心懷嫌恨,憍慢所持,不詣師所求請
教授,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嬾墮懈
怠而不請者,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遇疾病;
若無氣力;若知其師顛倒教授;若自多聞,自
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已得所應教授;而不
請者,無所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貪欲蓋,忍
[001-1113c]
受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
犯者:若為斷彼生起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猛
利,蔽抑心故,時時現行。如貪欲蓋,如是瞋恚、
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及與疑蓋,當知亦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貪味靜慮,於
味靜慮見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斷彼生起樂欲,廣說
如前。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是見,立
如是論:菩薩不應聽聲聞乘相應法教;不應
受持;不應修學;菩薩何用於聲聞乘相應法
教,聽聞受持,精勤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何以故?菩薩尚於外道書論精勤
研究,況於佛語。無違犯者:為令一向習小
法者,捨彼欲故,作如是說。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菩薩藏未
精研究,於菩薩藏一切棄捨,於聲聞藏一向
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現有佛教,於
佛教中未精研究,於異道論及諸外論精勤
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
犯者:若上聰敏;若能速受;若經久時能不忘
失;若於其義能思能達;若於佛教如理觀察,
成就俱行無動覺者,於日日中,常以二分修
學佛語,一分學外,則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越菩薩法,於
異道論及諸外論研求善巧,深心寶翫,愛樂
耽味,非如辛藥而習近之,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
[001-1114a]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菩薩藏,於
甚深處最勝甚深真實法義,諸佛菩薩難思
神力,不生信解,憎背毀謗;不能引義,不能引
法,非如來說,不能利益安樂有情,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如是毀謗,或由自內非
理作意;或隨順他而作是說。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若聞甚深最
甚深處,心不信解。菩薩爾時應強信受,應無
諂曲,應如是學,我為非善,盲無慧目,於如來
眼隨所宣說,於諸如來密意語言而生誹謗。
菩薩如是自處無知,仰推如來,於諸佛法無
不現知,等隨觀見,如是正行,無所違犯。雖無
信解,然不誹謗。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人所,有
染愛心,有瞋恚心,自讚毀他,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摧伏諸惡外
道;若為住持如來聖教;若為方便調彼伏彼,
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淨信者發生淨信,已
淨信者倍復增長。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說正法論
義決擇,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
往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為懶
墮懈怠所蔽,而不往聽,非染違犯。無違犯
者:若不覺知;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知倒
說;若為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說義,
是數所聞所持所了;若已多聞,具足聞持,其
聞積集;若欲無間於境住心;若勤引發菩薩
勝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聞
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不往聽者,
[001-1114b]
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說法師,故
思輕毀,不深恭敬,嗤笑調弄,但依於文,不
依於義,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有情所
應作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為助伴。謂於
能辦所應作事,或於道路若往若來;或於正
說事業加行;或於掌護所有財寶;或於和好
乖離諍訟;或於吉會;或於福業;不為助伴,是
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為嬾墮懈怠
所蔽,不為助伴,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有疹
疾;若無氣力;若了知彼自能成辦;若知求者
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義能引非法;若
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先許餘為作
助伴;若轉請他有力者助;若於善品正勤修
習不欲暫廢;若性愚鈍,於所聞法難受難持,
如前廣說;若為將護多有情意;若護僧制,不
為助伴,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遭
重疾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往供事,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為嬾墮懈怠所
蔽,不往供事,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自有病;
若無氣力;若轉請他有力隨順令往供事;若
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勢力,能自
供事;若了知彼長病所觸,堪自支持;若為勤
修廣大無上殊勝善品;若欲護持所修善品
令無間缺;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
所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若先
許餘為作供事。如於病者,於有苦者為作助
[001-1114c]
伴欲除其苦,當知亦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為
求現法、後法事故,廣行非理,懷嫌恨心,懷恚
惱心,不為宣說如實正理,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所蔽,不為宣說,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自無知;若無氣力;若
轉請他有力者說;若即彼人自有智力;若彼
有餘善友攝受;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
前;若知為說如實正理,起嫌恨心,若發惡
言;若顛倒受;若無愛敬;若復知彼性弊𢤱戾,
不為宣說,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先有恩諸
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懷嫌恨心,不欲
現前如應酬報,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若為懶墮懈怠所蔽,不現酬報,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勤加功用,無力無能不獲酬報;若
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欲報恩而彼
不受,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墮
在喪失財寶眷屬祿位難處,多生愁惱,懷嫌
恨心,不往開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若為嬾墮懈怠所蔽,不往開解,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應知如前,於他事業,不為助伴。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飲食等資
生眾具,見有求者正來悕求飲食等事,懷嫌
恨心,懷恚惱心,而不給施,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放逸,不能施與,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現無有可施財物;若
彼希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欲方便調彼
[001-1115a]
伏彼,廣說如前;若來求者王所不宜,將護王
意;若護僧制;而不惠施,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攝受徒眾,懷
嫌恨心,而不隨時無倒教授、無倒教誡;知眾
匱乏,而不為彼從清淨信長者居士婆羅門
等,如法追求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緣醫藥
資身什物,隨時供給,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放逸,不往教授,不往
教誡,不為追求如法眾具,非染違犯。無違犯
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護僧制;
若有疹疾;若無氣力不任加行;若轉請餘有
勢力者;若知徒眾世所共知有大福德,各自
有力求衣服等資身眾具;若隨所應教授教
誡,皆已無倒教授教誡;若知眾內,有本外道,
為竊法故來入眾中,無所堪能不可調伏,皆
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於
他有情,不隨心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放逸,不隨其轉,非染違
犯。無違犯者:若彼所愛非彼所宜;若有疾病;
若無氣力不任加行;若護僧制;若彼所愛雖
彼所宜,而於眾多非宜非愛;若為降伏諸惡
外道;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不隨心
轉,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他
實有德不欲顯揚;他實有譽不欲稱美;他實
妙說不讚善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若由嬾墮懈怠放逸,不顯揚等,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將護彼意;若
[001-1115b]
有疾病;若無氣力;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
如前;若護僧制;若知由此顯揚等緣,起彼雜
染憍舉無義,為遮此過;若知彼德雖似功德
而非實德;若知彼譽雖似善譽而非實譽;若
知彼說雖似妙說而實非妙;若為降伏諸惡
外道;若為侍他言論究竟,不顯揚等,皆無
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
可訶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懷染污心,而不
訶責;或雖訶責,而不治罰,如法教誡;或雖治
罰如法教誡,而不驅擯,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放逸,而不訶責乃
至驅擯,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了知彼不可
療治,不可與語,喜出麁言,多生嫌恨,故應棄
捨;若觀待時;若觀因此鬪訟諍競;若觀因此
令僧諠雜;令僧破壞;知彼有情不懷諂曲,成
就增上猛利慚愧,疾疾還淨;而不訶責乃至
驅擯,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具足成就種
種神通變現威力,於諸有情應恐怖者能恐
怖之,應引攝者能引攝之;避信施故,不現神
通恐怖引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知此中諸有情類,多著僻執,是
惡外道,誹謗賢聖,成就邪見,不現神通恐怖
引攝,無有違犯。


又一切處無違犯者:謂若彼心增上狂亂;若
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淨戒律儀。當知
一切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從他正受戒律儀已,由善清淨求
[001-1115c]
學意樂,菩提意樂;饒益一切有情意樂,生起
最極尊重恭敬,從初專精不應違犯。設有違
犯,即應如法疾疾悔除,令得還淨。


如是菩薩一切違犯,當知皆是惡作所攝,應
向有力,於語表義能覺能受小乘大乘補特伽
羅,發露悔滅。


若諸菩薩以上品纏,違犯如上
他勝處法,失戒律儀,應當更受。


若中品纏,違
犯如上他勝處法,應對於三補特伽羅,或過
是數,應如發露除惡作法,先當稱述所犯事
名,應作是說:長老專志,或言大德,我如是
名,違越菩薩毘奈耶法,如所稱事,犯惡作罪。
餘如苾芻發露悔滅惡作罪法,應如是說。



下品纏,違犯如上他勝處法,及餘違犯,應對
於一補特伽羅發露悔法,當知如前。


若無隨
順補特伽羅,可對發露,悔除所犯。爾時菩薩
以淨意樂,起自誓心,我當決定防護當來,終
不重犯。如是於犯,還出還淨。


復次,如是所犯諸事菩薩學處,佛於彼彼素
呾纜中隨機散說,謂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
益有情戒,今於此菩薩藏摩呾理迦,綜集而
說。菩薩於中應起尊重,住極恭敬,專精修學。
《菩薩戒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