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09 四分律-姚秦-佛陀耶舍 (master)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譯
受戒揵度之四


時諸新受戒比丘,和尚命終,無人教授。以
不被教授故,不按威儀,著衣不齊整、乞
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或受不淨鉢食、
[034-0803b]
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無異。時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
已去聽有阿闍梨、聽有弟子。阿闍梨於
弟子當如兒想,弟子於阿闍梨如父想,
展轉相教、展轉相奉事,如是於佛法中倍
增益廣流布。當作是請阿闍梨,偏露右臂、
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作是言:『大德一心
念!我某甲,今求大德為依止,願大德與我
依止,我依止大德住。』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彼當言:『可爾!與汝依止,汝等莫放逸!』」時
諸比丘聞世尊制戒聽作依止,彼新受戒
比丘與他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
不案威儀,著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
受不淨食、受不淨鉢食、在大食小食上高
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諸比丘聞,其
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
呵責彼比丘言:「世尊制戒聽受人依止,而
汝等新受戒比丘,云何受他依止而不知
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著衣不齊
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受不淨鉢
食、在大食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
法。」呵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
比丘僧,呵責彼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
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云何比丘,世尊制戒聽受人依止,汝等新
受戒比丘受他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
授故,不按威儀著,衣不齊整、乞食不如
法、處處受不淨食、受不淨鉢食、在大小
[034-0803c]
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世尊
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
聽十歲比丘與人依止。」彼諸比丘聞世尊
制戒聽十歲比丘與人依止,彼十歲比丘
愚癡無智慧,便與人依止,不知教授。以
不教授故,不按威儀、著衣不齊整、乞食
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受不淨鉢食、在
大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
戒、知慚愧者,嫌責彼比丘:「云何世尊制戒,
聽十歲比丘與人依止,而汝等雖十歲,愚
癡,與人依止不知教授。以不教授故,不
按威儀,著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
不淨食、受不淨鉢食、在大小食上高聲大
喚,如婆羅門聚會法?」呵責已往白世尊。世
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言:
「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
順行,所不應為。云何我制戒,聽十歲比丘
受人依止。汝等雖十歲,愚癡,受人依止,不
知教授。以不教授故,著衣不齊整,乃至
如婆羅門聚會法耶?」時世尊以無數方便
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十歲智慧比
丘與人依止。」時諸比丘聞世尊制戒聽十歲智慧比丘與人依止,彼自稱言:「我十歲
有智慧。」便與人依止。然彼與依止已,不
教授。以不教授故,著衣不齊整、乞食
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受不淨鉢食、在
大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會法。時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
[034-0804a]
戒、知慚愧者,呵責彼比丘:「云何世尊制戒
聽十歲有智慧比丘應與人依止,而汝輒
自言:『我有智慧。』便與人依止,既與已而不
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著衣不
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受不淨
鉢食、在大小食上高聲大喚,如婆羅門聚
會法?」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
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
緣集比丘僧,呵責彼比丘:「汝所為非,非
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
為。云何我制戒聽十歲有智慧比丘與人
依止,而汝自言:『有智慧。』與人依止。既與依
止,而不教授。以不教授故,不按威儀,
著衣不齊整、乞食不如法、處處受不淨食、
受不淨鉢食、在大小食上高聲大喚,如
婆羅門聚會法?」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
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制阿闍梨法,
使行阿闍梨法。阿闍梨於弟子所,當作
如是法,應如是行。」阿闍梨於弟子所行阿闍梨法,一一如上和尚於弟
子所行和尚法。弟子於阿闍梨所行弟子法,一一亦如上弟子於和尚所一一行弟子法,文同不異,
故不出耳


爾時諸弟子,不承事恭敬和尚,亦不順弟
子法。時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
當與作呵責。」彼不知云何呵責,佛言:「聽以
五事呵責,和尚當作如是語:『我今呵責汝,
汝去!汝莫入我房,汝莫為我作使,汝亦莫
至我所,不與汝語。』是謂和尚呵責弟子
五事。阿闍梨呵責弟子,亦有五事,語言:『我
今呵責汝,汝去!汝莫入我房,莫為我作
[034-0804b]
使,汝莫依止我住,不與汝語。』是謂阿闍梨
呵責弟子五事。」世尊既聽呵責,不知當
以何事呵責。諸比丘往白佛,佛言:「弟子有
五事,和尚阿闍梨應與作呵責:無慚、無愧、
不受教、作非威儀、不恭敬。弟子有如是
五事,和尚阿闍梨應與作呵責。復有五
事:無慚、無愧、難與語、與惡人為友、好往
婬女家。復有五事:無慚、無愧、難與語、與惡
人為友、好往婦女家。復有五事:無慚、無愧、
難與語、與惡人為友、好往大童女家。復
有五事:無慚、無愧、難與語、與惡人為友、
好往黃門家。復有五事:無慚、無愧、難與語、
與惡人為友、好往比丘尼精舍。復有五事:
無慚、無愧、難與語、與惡人為友、好往式叉
摩那沙彌尼精舍。復有五事:無慚、無愧、難
與語、與惡人為友、好往看捕龜鼈。弟子
有如是五事,和尚阿闍梨應與作呵責。」世
尊既聽呵責弟子,彼盡形壽呵責,佛言:「不
應盡形壽呵責。」彼竟安居呵責,佛言:「不應
爾。」彼呵責病者,和尚阿闍梨不看,餘比
丘亦不看,病者困篤,佛言:「不得呵責病者。」
彼不在前呵責,餘比丘語言:「汝已被呵責。」
彼言:「我不被呵責。」佛言:「不應不現前呵責。」
彼不與出過而呵責,時諸弟子言:「我犯何
過而見呵責耶?」佛言:「不應不出其過而
呵責。當出其過言:『汝犯如是如是罪!』」彼
既被呵責已便供給作使,佛言:「不應爾。」彼
與作呵責已,便受供給作使,佛言:「不應爾。」
彼被呵責已故依止,佛言:「不應爾。」彼與
[034-0804c]
作呵責已與依止,佛言:「不應爾。」彼被呵
責已不懺悔,和尚阿闍梨便去,佛言:「不應
爾。」彼被呵責已,便於餘比丘邊住,不與
和尚阿闍梨執事,亦復不與餘比丘執事,
佛言:「不應爾。」彼被呵責已,無人為將順、
或遠行、或休道、或不樂佛法,佛言:「聽餘人
作如是意受,為其和尚阿闍梨,欲令懺悔
和合故受。」爾時六群比丘,誘將他弟子去,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不應誘將他弟子去,
若將去應如法治。」彼和尚阿闍梨,或破戒、
破見、破威儀、若被舉、若滅擯、若應滅擯,於
沙門法無利益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聽
作如是意:『所以誘進將去,欲令其長益沙
門法故。』」彼被呵責已,不向和尚阿闍梨懺
悔,佛言:「被呵責已,應向和尚阿闍梨懺
悔。當如是懺悔,偏露右臂、脫革屣、右膝著
地合掌,作如是語:『大德!我今懺悔,更不復
作。』若聽懺悔者善;若不聽者,當更日三時
懺悔,早起日中日暮。若聽懺悔者善;若不
聽者,當下意隨順,求方便解其所犯。若彼
下意隨順無有違逆求解過,師當受,若
不受當如法治。」


時有新受戒樂靜比丘,當
須依止。彼觀看房舍,見阿蘭若處有窟,彼
作是念:「我若得依止,當於此處住。」語諸
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新受
戒比丘,樂閑靜須依止者,聽餘處依止即
日得往還。若不得,新受戒比丘樂靜處者,
聽無依止而住。」爾時新受戒舊住比丘須
依止,彼作是念:「世尊有制,不得無依止
[034-0805a]
而住。」彼輒捨所住處去,住處壞。時諸比丘,
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有新受戒
舊住比丘須依止,聽無依止住,為護住
處故。」時有比丘,決意出界外去,不作還
意。而彼出界外,即其日還。諸比丘白佛言:
「此失依止不?」佛言:「此失依止。」彼和尚阿闍
梨決意出界外去,作不還意而出界外,即
其日還。諸比丘白佛言:「此失依止不?」佛言:
「失依止。」時有比丘白和尚阿闍梨,暫出界
外,出界外,即日還。諸比丘白佛言:「為失
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時和尚阿闍梨
念言:「暫出界外。」出界外即其日還。諸比丘
白佛言:「為失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



時諸比丘,將受戒人出界外,喚六群比丘
來授戒。彼六群比丘不來,不得受戒。時諸
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若
作波利婆沙、本日治、摩那埵、阿浮呵那、作
羯磨。若立制、若受戒、若眾差人、若有所解,
如此眾事,喚應赴。不赴,當如法治。」爾時
諸比丘,將欲受戒者出界外,語上座言:
「作白羯磨。」報言:「我不誦。」復語中座下座言:
「作白。」亦言:「不誦。」便留難不得受戒。諸比丘
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五歲比
丘當誦白羯磨,若不者當如法治。」時有比
丘,將受戒者出界外,語上座言:「作白。」上
座報言:「我曾誦,今不利。」復語中下座言:「作
白。」亦言:「我曾誦,今不利。」便不得受戒。時
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
五歲比丘當誦白羯磨使利,不者當如法
[034-0805b]
治。」爾時有比丘將受戒者出界外,聞有
賊來皆恐怖,從坐起去不得受戒。諸比丘
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有八難
事及餘因緣,二人、三人聽一時作羯磨,不
得過。所謂難處者,一王、二賊、三火、四水、五病、
六人、七非人、八失梨𧋊虫。所謂餘因緣者,有
大眾集坐具少、若多病人,聽二人三人一時
作羯磨。若有大眾集房舍少,若天雨漏,聽
二人三人一時作羯磨。」爾時尊者優波離即
從坐起,偏露右臂、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
白佛言:「若有諸重事,得過二人、三人一
時作羯磨不?」佛言:「不得過。」彼遣使受依
止,佛言:「不應爾。」彼遣使與依止,佛言:「不應
爾。」時和尚阿闍梨出界外行,弟子念言:
「和尚阿闍梨行不久當還,我即依止而住。」便
無依止而住。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佛
言:「自今已去聽和尚阿闍梨出界外行日,
即日應受依止。若不受當如法治。」彼諸弟
子出界外遠行,彼自念言:「我等行不久還,
即以此依止和尚阿闍梨住。」便無依止而
住。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自今
已去,聽新受戒客比丘須依止者,不得
先洗足、不得先飲水,先當受依止。」爾時客
新受戒比丘須依止,彼作是念:「世尊制言:
『新受戒客比丘須依止,不得先洗足、不得
先飲水,當先受依止。』」當受依止時迷悶倒
地便得病。爾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
佛言:「自今已去,聽客新受戒比丘須依止,
先洗足、先飲水、小停息已受依止。」彼不選
[034-0805c]
擇人受依止,而師破戒、破見、破威儀、若作
呵責、作依止、作擯、若作遮不至白衣家、
若被舉,無有長益沙門行,佛言:「自今已去,
不得不選擇師受依止。」彼不選擇與依
止,而弟子或破戒、破見、破威儀、若被作呵
責、若擯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
佛言:「不得不選擇與依止。」爾時新受戒比
丘病,須依止,彼作是念:「世尊制言:『不依止
不得住。』」即日捨住處去,病增劇。時諸比丘
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新受戒比丘
病,須依止,聽無依止得住。」時瞻視新受戒
病比丘者須依止,彼作是念:「世尊制言:『無
依止不得住。』」彼捨病人去,病者命終。諸比
丘往白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聽瞻視新
受戒病比丘者,無依止得住。」彼諸比丘和
尚阿闍梨,眾僧與作羯磨,與作呵責、作擯、
作依止,作遮不至白衣家、作舉。諸比丘念
言:「為失依止不?」佛言:「不失依止。」彼諸弟
子眾,僧與作羯磨,作呵責乃至遮不至白
衣家、作舉羯磨。諸比丘念言:「為失依止不?」
佛言:「不失依止。」彼和尚阿闍梨,眾僧為作
滅擯羯磨,諸比丘念言:「為失依止不?」佛言:
「失依止。」彼諸弟子,眾僧為作滅擯羯磨,諸
比丘念言:「為失依止不?」佛言:「失依止。」


爾時
世尊遊羅閱城。時欝毘羅迦葉將諸徒眾
捨家學道,刪若弟子將二百五十弟子捨
家學道,羅閱城中有大富豪貴家子亦出家
學道,如此大眾等住羅閱城。時諸大臣自相
謂言:「今諸外道出家學道,春秋冬夏人間遊
[034-0806a]
行;此沙門釋子,聚住此間不餘處遊行,將
由此處為最勝故。」爾時諸比丘聞已,以此
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告阿難:「汝往房
房勅諸比丘言:『世尊今欲至南方人間遊
行,若有欲侍從者各隨意。』」阿難受教,往
房房語諸比丘言:「世尊今欲往南方遊行,
諸比丘若有欲侍從者各隨意。」時有信
樂新受戒比丘,白阿難言:「若我等和尚阿
闍梨去我當去,若不去我等不去。何以故?
我等新受戒比丘,若去須依止,還此復當
受依止,人當謂我輕躁無志。」爾時世尊,將
少比丘遊行南方,後還王舍城。時世尊觀
南方遊行比丘眾少,知而故問阿難:「諸比丘
何以故少?」阿難具以上事白世尊。世尊爾
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自今已去,聽
五歲有智慧比丘,十歲有智慧比丘。五歲
比丘應從十歲比丘受依止。若愚癡無智
慧者,盡形壽依止。有五法失依止:一師
呵責、二去、三休道、四不與依止、五入戒場上。
復有五事:一者死、二者去、三休道、四不與
依止、五若五歲若過五歲。復有五事:若死、
若去、若休道、若不與依止、若見本和尚。復
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與依止、
若和尚阿闍梨休道。復有五法:若死、若去、
若休道、若不與依止、若弟子休道。復有五
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與依止、若和尚阿
闍梨命終。復有五事:若死、若去、若休道、若不
與依止、若弟子命終。復有五事:若死、若去、
若休道、若不與依止、若還在和尚目下住。
[034-0806b]
是為五事失依止。有五法不成就,不得
授人具足戒:戒不成就、定不成就、智慧不
成就、解脫不成就、解脫知見不成就,此五
法不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若成就五法
者,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復有五法成就,
不得授人具足戒:自身戒不成就、不能
教人堅住於戒、自身定智慧解脫解脫知
見不成就、不能教人堅住於定智慧解脫
解脫知見,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
五法成就,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復有五
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無信、無慚、無愧、
嬾墮、多忘,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
有五法成就,得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復
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破增上戒、
破增上見、破增上威儀、少聞、無智慧,成就
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有五法成就,得
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復有五法成就,不
得授人具足戒:不能瞻視病弟子、不能
使人瞻視乃至差若命終、若弟子不樂住
處方便當移異處、若有生疑事不能開
解其意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如法除之、不
能教使捨惡見住善見、若減十歲,成就
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有五法成就,得
授人具足戒即反上句是。復有五法成就,不
得授人具足戒: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
若輕若重、減十歲,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授
人具足戒。若成就五法,得授人具足戒
即反上句是。復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
不知教授弟子、增上威儀、增上淨行、增上
[034-0806c]
波羅提木叉、白羯磨,成就此五法者,不得
授人具足戒。成就五法,得授人具足戒
即反上句是。復有五法成就,不得授人具足戒:
不知增戒、增心、增智慧、不知白、不知羯
磨,成就此五法,不得授人具足戒。成就五
法,得授人具足戒:知增戒、增心、增智
慧、知白羯磨,成就此五法者,得授人具足
戒。」如是不得與依止、得與依止,不得畜
沙彌、得畜沙彌,盡如上。


爾時佛在羅閱城。時城中有裸形外道,名
布薩,善能論議,常自稱說言:「此間若有沙門
釋子,能與我論者來。」時舍利弗言:「我堪與
汝論。」時諸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論
有四種:或有論者,義盡文不盡、或有文盡
義不盡、或有文義俱盡、或有文義俱不盡。
有四辯:法辯、義辯、了了辯、辭辯。若論師有
此四辯者,而言文義俱盡,無有是處。今舍
利弗成就此四辯,而言文義俱盡,無有是
處。」彼裸形即難問舍利弗義,舍利弗即還
答遣。時彼裸形以五百迫難難舍利弗,舍
利弗即稱彼五百迫難,而更以深義難問,
而彼裸形得難問不解。時彼裸形即生念
言:「甚奇!甚特!沙門釋子極為智慧聰明,我今
寧可從彼出家學道耶?」即往僧伽藍中,遙
見跋難陀釋子生此念:「沙門釋子少知識
者,猶智慧乃爾,況多知識者,豈得不多耶?」
前至跋難陀釋子所白言:「我欲出家學道。」
時跋難陀即度為弟子,授具足戒。後於異
時,問跋難陀義,而不能答。時彼裸形復生
[034-0807a]
此念:「沙門釋子愚闇無所知,我今宜可休
道。」即著袈裟入外道眾中。時諸比丘,以此
因緣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與外道眾
僧中四月共住白二羯磨,當作如是與。先
剃髮已,著袈裟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教
作如是言:『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歸依佛
歸依法歸依僧,我於世尊所求出家為
道,世尊即是我如來、至真、等正覺。』如是第二、
第三說。『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法僧已,從如
來出家學道,如來是我至真等正覺。』如是第
二、第三說。當教受戒,『盡形壽不殺生是沙
彌戒,乃至盡形壽不畜金銀寶物是沙彌
戒,此是沙彌十戒,盡形壽不得犯。』彼外道
應先至眾僧中,偏露右臂脫革屣禮僧
足已,右膝著地合掌教作如是說:『大德僧
聽!我某甲外道,從眾僧乞四月共住,願僧
慈愍故,與我四月共住。』如是第二、第三說
已,安彼外道著眼見耳不聞處,眾中應差
堪能作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
彼某甲外道,今從眾僧乞四月共住。若僧
時到僧忍聽,與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白如
是。』『大德僧聽!彼某甲外道,從眾僧乞四月
共住,僧今與彼四月共住。誰諸長老忍僧與
彼四月共住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
與彼外道四月共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彼外道行共住竟,令諸比丘心喜
悅,然後當於眾僧中受具足戒白四羯磨。
云何外道,不能令諸比丘心喜悅?彼外道
心故執持外道白衣法,不親比丘親外道,
[034-0807b]
不隨順比丘誦習異論;若聞人說外道不
好事便起瞋恚,若聞人毀呰外道師教亦
起瞋恚;聞說佛法僧非法事便踊躍歡喜;
若有異外道來,讚歎外道好事,歡喜踊躍;
若有外道師來,聞讚歎外道事,亦歡喜踊
躍;若聞說佛法僧非法事,亦歡喜踊躍。是
謂外道不能令諸比丘喜悅。云何外道能
令比丘喜悅?即反上句是,是謂外道共住
和調心意令諸比丘喜悅。」爾時有一外道,眾
僧與四月共住,當與共住時,得正決定心。
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若得正
決定心者,當白四羯磨與授具足。」時裸形
布薩聞此語,便作是念:「沙門釋子智慧聰
明,我今寧可還彼出家學道耶?」即詣僧伽
藍中語諸比丘言:「我欲出家學道。」時諸比
丘以此事白佛,佛言:「此壞內外道者,
於我法中無所長益,若未受具足戒者,
不應與授具足。已受者當滅擯。」


爾時世
尊遊羅閱城。時摩竭王瓶沙告語國人言:
「欲於沙門釋子中能出家學道者,聽如來
法中善修梵行盡諸苦際。」時有一奴來詣
僧伽藍中,語諸比丘言:「我欲出家作比
丘。」時諸比丘即與出家為道,漸漸人間乞
食,為本主所捉,舉聲喚言:「止莫捉我!止
莫捉我!」左右諸居士問言:「何故喚耶?」報言:
「此人捉我」。即問彼人言:「何故捉耶?」報言:
「是我家奴。」諸居士語言:「汝放去,不應捉!汝
或不能得此人,或為官所罰。何以故知?摩
竭王瓶沙先有教令,若有能於沙門釋子
[034-0807c]
中出家學道者,聽如來法中善修梵行得
盡苦際,莫有留難。」其主即放,大喚瞋恚
言:「禍哉,是我奴而不得自由。如今觀之,
沙門釋子盡是奴聚。」時諸比丘以此事往
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奴,若度者當
如法治。」爾時有賊囚,突獄逃走,來至園中
語諸比丘言:「我欲出家學道。」時諸比丘輒
度出家與受具足。時監獄官,撿挍名簿問
守獄者言:「某甲賊囚今為所在。」守獄者報
言:「某甲賊囚突獄逃走,從沙門釋子出家。」
時監獄官皆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外
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今觀此
沙門釋子!盡是賊聚。」爾時諸比丘以此事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賊,若度者
當如法治。」爾時有負債人,逃避債主,來至
園中語諸比丘言:「度我出家為道。」時諸比
丘輒與出家,受具足已人間乞食,為財主
所捉,高聲喚言:「止莫捉我!止莫捉我!」左
右諸居士聞,即問言:「何故喚耶?」報言:「此人
捉我。」問其人言:「汝何故捉耶?」報言:「負我財
物。」諸人語言:「汝放去莫捉,汝既不得財,或
為官所罰。何以故?摩竭國王瓶沙先有教
令,若有能出家學道者,聽善修梵行得
盡苦際,隨意莫有留難。」財主即便放之,
而生瞋恚言:「負我財物而不能得,以此
推之,沙門釋子盡是負債人。」時諸比丘,以
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度負債
人出家,若度者當如法治。」


爾時佛遊羅閱
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十七群童子共為親
[034-0808a]
厚,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
八十百千,最貧者八十千。中有一童子,名
優波離,父母唯有此一子,愛之未曾離目
前,父母念言:「我當教此兒學何等技術?我
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乏短。」即自念言:
「當教先學書,我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
乏短,不令身力疲苦。」復作是念:「教兒學
書亦有身力疲苦耳!更教學何等技術?我
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乏短,身力不疲苦。」
念言:「今當教此兒學算數技術,我等死後,
快得生活,無所乏短,身力不疲苦。」父母念
言:「今教兒學算數亦有身力疲苦耳!今當
更教此兒學何等技術?我等死後,快得生
活,無所乏短,身力不疲苦。今當教此兒
學畫像技術,我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乏
短。」復念言:「今教此兒學畫像技術,恐兒眼
力疲苦。當教此兒更學何等技術?我等死
後,快得生活,無所乏短,眼力不疲苦。」即
念言:「沙門釋子善自養身,安樂無眾苦
惱。若當教此兒於沙門釋子法中出家為
道,我等死後,快得生活,無所乏短,身不
疲苦。」後於異時,十七群童子語優波離童
子言:「汝可隨我等出家為道。」答言:「我何
用出家為?汝自出家。」十七群童子,第二、第
三語優波離言:「可共出家為道。何以故?我
等今共相娛樂,於彼亦當如是嬉戲,共相
娛樂。」時優波離童子語諸童子言:「汝等小
待!須我白父母。」優波離童子即往父母所
白言:「我今欲出家為道,願見聽許。」父母報
[034-0808b]
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愛念,乃至不欲
令死別,況當生別。」優波離童子如是再三
白父母言:「願聽我出家。」父母亦如是報言:
「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愛念,乃至不欲令
死別,況當生別。」爾時父母得優波離童子
再三慇懃,作如是念:「我等先已有此意:『當
教此兒學何技術?我等死後,令兒快得生
活,無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即作是念:
『若教學書乃至畫像,我等死後快得生活
無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而恐勞兒身力
眼力以致疲苦。』念言:『唯有沙門釋子!善自
養身無眾苦惱,若令此兒在中出家,快得
生活無有眾苦。』」時父母報兒言:「今正是時,
聽汝出家。」時優波離還至十七群童子所
語言:「我父母已聽我出家,汝等欲去者今
正是時。」時諸童子即往僧伽藍中,白諸比
丘言:「大德!我欲出家學道,願諸大德!見與
出家為道。」爾時諸比丘即與出家受具足
戒。諸童子小來習樂,不堪一食,至於中夜
患飢,高聲大喚言:「與我食!與我食!」諸比丘
語言:「汝小待須天明,若眾僧有食,當共汝
食。若無當共汝乞食。何以故?此中先都
無作食處。」爾時世尊,夜在靜處思惟,聞小
兒啼聲,知而故問阿難:「中夜何等小兒啼聲?」
阿難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告阿難:「不
應授年未滿二十者具足戒。何以故?若年
未滿二十,不堪忍寒熱、飢渴、風雨、蚊虻、毒虫,
及不忍惡言,若身有種種苦痛不堪忍,
又不堪持戒及一食,若度令出家受具足
[034-0808c]
戒者,當如法治。阿難當知,年滿二十者,
堪忍如上眾事。」


爾時摩竭國界五種病出:一
者癩,二者癰,三者白癩,四者乾痟,五者顛
狂。彼國人有此病者,皆詣耆婆童子所語
言:「唯願見為治,我等當與如是如是財物。」
耆婆童子報言:「我不能治汝。」時病者復語
言:「唯願救濟,我等當以家一切所有,身及妻
子供給使令。」耆婆報言:「我不能療治汝患。」
時諸病者自相謂言:「此人意正必不與我
等治病,我曹當往至彼所欲樂治處。」時諸
病者,來至僧伽藍中,語諸比丘言:「我欲出
家學道。」時諸比丘輒度出家。時耆婆童子療
治佛及比丘僧,給與吐下藥,或可與羹者
作與,不可與者不與作,或與野鳥肉作
羹,隨病者所食,蒙此轉得除差,既得除
差已,皆還休道。時耆婆童子在道行,見罷
道道人在道而來,見已語言:「汝先不出家
耶?」報言:「曾出家。」問言:「汝何故休道?」報言:「我
先有患,詣汝所求治言:『當與汝如是如
是財物。』而汝報我言:『我不能治。』我復重求
汝治,當以家一切所有及身妻子供給使
令,而汝猶意正不見為治。我等自相謂言:
『此人意正必不為我等治病,我曹當更往
至彼所樂治處,而必為我治。』我等為此病
故,往僧伽藍中,權求出家治病,本無信
心於佛法眾所出家。」時耆婆聞已不悅,即
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
言:「昔我先療治眾僧病故捨王事,而諸比
丘度五種病者:癩、癰、白癩、乾痟、顛狂。唯願
[034-0809a]
世尊見愍,為勅諸比丘,自今已去勿復度
此五種病者為道。」爾時世尊默然可之。時
耆婆知世尊默然可已,從坐起頭面禮足
遶三匝而去。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
僧,告諸比丘:「汝等當知!耆婆童子先療治
眾僧病苦故捨於王事,而諸比丘輒度五種
病人。自今已去,不得度五種病人授具
足戒,若度者當如法治。」


爾時佛在羅閱城。
城中有一比丘,字難提,常樂坐禪得世俗
定心解脫。彼從四禪起,時魔女來在前立,
彼比丘捉欲犯,魔即出外,比丘亦隨出外。
彼魔出屋欄外,比丘亦隨出屋欄外。彼
出中庭,比丘亦至中庭。魔復出至寺外,比
丘亦至寺外。寺外有死騲馬,時魔至死馬
所即滅,天身不現。時難提比丘即於此死
馬所作不淨行,行不淨已,都無覆藏心,便
作是念:「世尊與比丘制戒,若比丘作不淨
行,波羅夷不共住。我今犯不淨行,無有覆
藏心,將不犯波羅夷耶?我今當云何?」即語
親友比丘言:「世尊與比丘結戒,若犯不淨
行者,得波羅夷不共住。今我犯婬不淨
行,都無覆藏心,將無犯波羅夷耶?善哉
長老!與我白世尊。若有教勅,我當奉行。」
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
因緣集比丘僧,告言:「僧今與難提比丘波
羅夷戒白四羯磨。作如是與,使難提比丘
到僧中,偏露右臂、脫革屣、禮僧足、右膝著
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難提比丘,
犯不淨行都無覆藏心。今從僧乞波羅夷
[034-0809b]
戒,願僧與我波羅夷戒,慈愍故。』如是第二、
第三說。眾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
是白:『大德僧聽!此難提比丘,犯不淨行
無覆藏心,今從僧乞波羅夷戒。若僧時到
僧忍聽,僧今與難提比丘波羅夷戒。白如
是。』『大德僧聽!此難提比丘犯不淨行無覆
藏心,今從僧乞波羅夷戒。僧今與難提
比丘波羅夷戒。誰諸長老忍僧與難提比丘
波羅夷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與難提比丘
波羅夷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與波羅夷戒已,當事事隨順行之。隨順行
法者,不得授人具足戒、不得與人依止、
不得畜沙彌、若差教誡比丘尼不得受、
設差不應往教誡、不應為僧說戒、不應
在僧中問答毘尼、不應受僧差使作知
事人、不應受僧差別處斷事、不應受僧差
使命、不應早入聚落暮還,當親近比丘、
不得親近外道白衣、當順從比丘法、不得
說餘俗語、不得眾中誦律若無能誦者聽;
不得更犯此罪,餘亦不應,若相似、若從此
生、若惡於此者;不得非僧羯磨及作羯磨
者,不得受清淨比丘敷座、洗足、水拭革屣、揩
摩身,及禮拜迎逆問訊,不應受清淨比丘
捉衣鉢,不得舉清淨比丘為作憶念作
自言治、不應證正人事,不得遮清淨比丘
說戒自恣、不得與清淨比丘共諍。與波羅
夷比丘,僧說戒及羯磨時,來與不來,眾僧
無犯。」諸比丘作是言:「若與波羅夷戒比丘
[034-0809c] ,彼比丘重犯婬不淨行,復得更與波
羅夷戒不?」佛言:「不應爾,應滅擯。」


爾時佛在釋翅搜迦維羅衛城尼拘律園。
時世尊時到著衣持鉢入迦維羅衛城乞
食,乞食已還出城。於時羅睺羅母,與
羅睺羅在高閣上見佛來,語羅睺羅言:
「彼來者是汝父。」爾時羅睺羅疾疾下樓
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時世尊
以手摩羅睺羅頭,羅睺羅自念:「從生已
來未曾得如是細滑柔軟樂。」佛問言:「汝能
出家學道不?」答言:「我能出家。」爾時佛舒一
指與羅睺羅捉,將至僧伽藍中,告舍利弗
言:「汝度此羅睺羅童子。當如是度,與剃髮、
教著袈裟,偏露右肩、脫革屣、右膝著地、
合掌,當如是說:『我羅睺羅,歸依佛、歸依
法、歸依比丘僧,我於如來所出家學道,如
來是我至真等正覺。』如是第二、第三說。『我
羅睺羅,歸依佛法僧竟,於如來所出家學
道,如來即是我至真等正覺。』如是第二、第三
說。當教受戒言:『盡形壽不得殺,是謂沙
彌戒,乃至不促金銀寶物,是謂沙彌戒,此
是沙彌十戒,盡形壽不得犯。』」時舍利弗答
言:「如是。」受教度羅睺羅童子已,將至如來
所,頭面禮足已在一面立。時舍利弗白世
尊言:「我已度羅睺羅竟。云何與沙彌房舍
臥具?」佛言:「自今已去從大比丘下次第與。」
時小沙彌等大小便吐污泥織繩床座臥具。
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不得令沙
彌坐臥此織繩床上。若能愛護不污聽坐
[034-0810a]
臥。」舍利弗白佛言:「若眾僧得施物時,云何
與沙彌分?」佛告舍利弗:「若眾僧和合應等
與,若不和合當與半。若復不和合,當三
分與一分。若不爾眾僧不得分,若分當如
法治。」舍利弗白佛言:「小食大食,云何與沙
彌?」佛言:「隨大僧次第與。」


爾時輸頭檀那王
聞佛度羅睺羅出家,悲泣來僧伽藍中至
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一面坐
已白世尊言:「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而難
陀童子當為家業,而世尊復度令出家。難
陀既出家已,我復有少望心,羅睺羅當
為家業紹嗣不絕,而今世尊復度出家。父
母於子多所饒益,乳養瞻視逮其成長,
世人所觀。而諸比丘,父母不聽輒便度之。
唯願世尊,自今已去勅諸比丘,父母不聽
不得度令出家。」爾時世尊,默然受王語。王
見世尊默然受語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
遶三匝而去。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
僧,告諸比丘:「父母於子多所饒益,養育乳
哺冀其長大,世人所觀。而諸比丘,父母不
聽輒便度之。自今已去,父母不聽不得度
令出家,若度當如法治。」


爾時佛遊拘睒毘
瞿師羅園中。時有巧師家兒,來至僧伽藍
中,求諸比丘出家為道。諸比丘輒與出家度
為道。時其父母啼泣來僧伽藍中,問諸比
丘:「頗見如是小兒來不?」不見者報言:「不
見。」即便於諸房中求覓得。時諸長者皆共
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而作妄語,外
自稱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今度我
[034-0810b]
小兒已,皆言不見。」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
白世尊,世尊言:「汝等善聽!自今已去,若欲
在僧伽藍中剃髮,當白一切僧。若不得和
合,房房語令知已與剃髮;僧若和合當作
白,白已然後與剃髮。當作如是白:『大德僧
聽!此某甲,欲求某甲剃髮。若僧時到僧忍
聽,與某甲剃髮。白如是。』若欲僧伽藍中度
令出家,當白一切僧,白已聽與出家。當
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出
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出家。白如是。』
作如是白已與出家,教使著袈裟,偏露
右臂、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教作如是
語:『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隨如
來出家,某甲為和尚,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
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說。『我某甲,歸依佛法
僧,隨如來出家竟,某甲為和尚,如來、至真、
等正覺是我世尊。』如是第二、第三說。當受
戒:『盡形壽不殺生,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
「能。」』『盡形壽不盜,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能。」』
『盡形壽不婬,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能。」』『盡
形壽不妄語,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能。」』『盡
形壽不飲酒,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能。」』
『盡形壽不得著花鬘香塗身,是謂沙彌戒。
能者報言:「能。」』『盡形壽不得歌舞倡伎及往
觀聽,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能。」』『盡形壽不
得高廣大床上坐,是謂沙彌戒。能者報言:
「能。」』『盡形壽不得非時食,是謂沙彌戒。能者
報言:「能。」』『盡形壽不得執持生像金銀寶物,
是謂沙彌戒。能持者報言:「能。」』『此是沙彌十
[034-0810c]
戒,盡形壽不得犯。能持者報言:「能。」』」


時有
小沙彌,眾僧不聽入近村寺及阿蘭若處
住,沙彌遂為豹所害。諸比丘以此事往白
佛,佛言:「不得兩邊遮小沙彌。」彼時或村邊
寺無阿蘭若處遮沙彌,佛言:「不應爾。」彼阿
蘭若處無村邊寺彼遮沙彌,佛言:「不應爾。」
彼復遮沙彌不聽至多人處、溫室、食堂、經
行堂,沙彌無有止宿處,佛言:「不應遮入多
人處,乃至經行堂處。若閣上多人宿處、閣下
多人行處、閣下多人宿處、閣上多人行處,
聽語言:『莫入我宿處。』」時沙彌不為和尚阿
闍梨作使,亦不為餘人作使,而彼遮不
與沙彌僧中利養物。佛言:「不應遮,此是施
主物。」佛言:「自今已去應語沙彌言:『汝應如
法供給和尚阿闍梨及眾僧。若僧作使次
至應作。』」


爾時有長老比丘,將兒出家已,將
入村乞食。若到諸市肆前,見有餅飯舒手
言:「與我餅,與我飯。」時諸長者見已,皆共嫌
之:「沙門釋子!不知慚愧,犯梵行,外自稱
言:『我知正法。』云何出家,故生兒而將自隨,
如是有何正法?」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
世尊。世尊言:「自今已去不得度年減十二
者。」


爾時阿難,有檀越家死盡,唯有一小兒
在,將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佛知而
故問:「此是何等小兒?」阿難以此因緣具白
世尊。世尊告言:「何故不度令出家?」答言:「世
尊先有制,不得度年減十二者,是以不度。」
佛問阿難:「此小兒能驅烏、能持戒、能一食
[034-0811a]
不?若能如是者,聽令出家。」阿難報言:「此小
兒能驅烏、能持戒、能一食。」佛告阿難:「若此
小兒盡能爾者,聽度令出家。」爾時跋難陀,
有二沙彌:一名罽那,二名摩佉。無慚無愧,
更互犯不淨行。時諸比丘白佛,佛爾時呵責跋難陀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不
得畜二沙彌。」爾時有一比丘兒,來至僧伽
藍中看。時比丘即為說法言:「當知地獄苦、畜
生苦、餓鬼苦,佛出世難值,如優曇鉢花時乃
一出耳,汝何不出家為道?」彼報言:「若大德
即為作和尚者,我當出家。」而彼比丘先有
沙彌,念言:「世尊制戒,不得畜二沙彌。」彼疑
不畜二沙彌。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
佛,佛言:「若能教持戒、增心、增慧、學問、諷誦,
聽畜。」爾時有年不滿二十者,受具足已後
便生疑,諸比丘往問佛,佛言:「自今已去,若
受具足已,有如是疑,聽數胎月、若數閏
月、若數十四日說戒日,若得阿羅漢,即名
為出家受具足。」


時有欲受戒者至界外,六
群比丘往遮受戒。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
佛,佛言:「汝等善聽!自今已去,不同意未出
界,在界外疾疾一處集結小界,作白二羯
磨已授戒。眾中當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
如是白:『大德僧聽!僧集一處結小界。若僧
時到僧忍聽,結小界。白如是。』『大德僧聽!今
此僧一處集結小界。誰諸長老忍僧一處集
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結
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不同意
者在界外遮不成遮,彼不解界便去,餘
[034-0811b]
比丘疑白佛,佛言:「自今已去,應解界去,不
應不解界而去。作白二羯磨解,眾中當
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
今眾僧集解界。若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
是。』『大德僧聽!今眾僧集解界。誰諸長老忍
僧集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解
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爾時無和
尚受具足戒,佛言:「不得受戒。」「二和尚得受
戒不?」佛言:「不得受戒。」「三和尚得受戒不?」
佛言:「不得受具足。」「眾多和尚得受戒不?」
佛言:「不得受具足戒。」爾時和尚九歲受戒,
得名受具足戒,而眾僧有罪。


爾時佛遊波
羅㮈國,時國土飢儉米穀勇貴,乞求難得人
民飢色。時佛及眾僧多得供養,有一年少
外道,見佛眾僧多得供養,見已便自剃髮,
著袈裟出家受戒,後僧供養斷。諸比丘語
言:「汝往入村乞食。」問言:「眾僧無食耶?」報
言:「無。」彼言:「我當云何?」比丘報言:「汝當乞
食。」彼言:「若乞食,此亦乞,彼亦乞。我當彼間
乞食。」其人即休道。爾時諸比丘以此因緣
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先與四依。」爾時
復有一年少外道,來詣僧伽藍中,語諸比
丘言:「我欲出家。」諸比丘即與出家,先與
四依法。彼外道報言:「大德!我堪受二:依乞
食、依樹下坐,我堪此二事。納衣、腐爛藥,我
不堪此二事。何以故?誰能自觸己物。」即便
休道不出家。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
佛言:「此外道不出家,大有所失。若出家者
當得道證。」佛言:「自今已去,先受戒已,後受
[034-0811c]
四依。」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
有一勇健大將,來至僧伽藍中,語諸比丘
言:「我欲出家為道。」時諸比丘即與出家
受具足戒。於異時波斯匿王土界人民反
叛,即遣軍往伐,逆為彼所破,重遣軍往,
復為彼所破,王即問言:「我健將某甲,今為
所在?」報言:「從沙門釋子出家為道。」時王即
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多欲無厭外
自稱言:『我知正法。』云何度我勇健大將出家
為道,如是何有正法?以此推之,沙門釋子
盡是官人。」時諸比丘以此因緣具白佛,佛
言:「自今已去,不得度官人,若度者當如法
治。」


爾時與無衣鉢者出家受具足戒,諸比
丘語言:「汝入村乞食。」彼言:「我無衣鉢。」時諸
比丘,以此事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無衣
鉢者,不得受具足戒。」時有借他衣鉢受
具足戒,受戒已其主還取,裸形蹲羞慚。時
諸比丘以此因緣往白佛,佛言:「自今已去
不得借他衣鉢受具足戒,若與衣者當
令乞與,不與者當與價直。」


爾時眾多比
丘,從拘薩羅國道路行,往黑闇河側。其中
一比丘言:「此中曾有白衣,與著袈裟者共
行婬。」眾人問言:「汝云何知?」答曰:「我即彼之
一數。」爾時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若
犯比丘尼者,於我法律中無所長益,不
應與出家受大戒;若出家受大戒者應
滅擯。」


爾時佛在波羅㮈國,時國界米穀勇貴,
乞求難得人皆飢色。時佛及比丘僧多得供
養。時有一年少外道,見佛及僧多得供養,
[034-0812a]
便生此念:「當以何方便得此食而不出
家?」彼即自剃髮著袈裟手執鉢入眾中
食,諸比丘問言:「汝為幾歲?」彼不知。復問:「汝
何時出家?」彼言:「不知。」「汝和尚誰?阿闍梨誰?」
亦言:「不知。」復問言:「汝是誰耶?」答言:「我是某
甲外道,見佛及僧大得供養。見已便生此
念:『以何方便得此食而不出家?』是故我便
輒自剃鬚髮著袈裟入眾中求食。」時諸比
丘以此因緣具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賊
心入道者,於我法中無所長益,不應與
出家受具足戒;若出家受具足戒應滅擯。
是中賊心入道者,或至一比丘、二比丘、三
比丘眾僧所共羯磨說戒,或至一比丘、二比
丘、三比丘眾僧所共羯磨不說戒,或至一比
丘、二比丘、三比丘眾僧所不共羯磨說戒,或
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所,不至眾僧所,
不共羯磨說戒。或至一比丘二比丘所,不
至三比丘眾僧所,不共羯磨說戒。或至一
比丘所,不至二比丘、三比丘眾僧所,不共
羯磨說戒。是中賊心入道者,至一比丘所,
不至二比丘三比丘眾僧所,不共羯磨說
戒。如是人若未出家受具足戒,不應與
出家受具足戒;若已與出家受具足戒,
聽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賊心入道
者,至一比丘、二比丘所,不至三比丘若眾
僧所,不共羯磨說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
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與出家受
具足戒,聽即名為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賊
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所,不
[034-0812b]
至眾僧所,不共羯磨說戒,若未出家受具
足戒,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與出
家受具足戒,聽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中
賊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若眾
僧所,不共羯磨說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
者,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與出家
受具足戒,聽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是中賊
心入道者,至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眾僧所,
共羯磨不共說戒,若未出家受具足戒,不
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與出家受具
足戒者應滅擯。是中賊心入道者,至一比
丘、二比丘、三比丘眾僧所羯磨說戒,若未
出家受具足戒者,不得與出家受具足
戒;若已與出家受具足戒者,應滅擯。」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