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09 四分律-姚秦-佛陀耶舍 (master)



《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譯
十三僧殘法之二


佛在舍衛國,時迦留陀夷聞世尊所制戒,
不得弄陰墮精、不得身相摩觸,便持戶
鑰在門外立,伺諸婦女若居士家婦女來,
語言:「諸妹!可入我房看。」將至房中已,向
彼以欲心麁惡語。諸女樂者笑其所言,不
樂者瞋恚罵詈出房,語諸比丘:「大德當知!
今我所見事,非善、非法、非宜、不得時。我常
謂是處安隱、無患、無災變、無怖懼處,今
日乃更生畏怖身毛為竪。我等本謂水能
滅火,而今火從水生。何以知之?迦留陀夷
見將入房,婬欲意麁惡語見向。我在家時
夫主作麁惡語向我,猶不能堪忍,況今出
家之人惡口如是。」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
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迦留
陀夷,廣說如上已,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
因緣集諸比丘,於大眾中知而故問:「云何
迦留陀夷!汝審有此事耶?」答言:「如是。」時世
尊呵責:「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
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世尊以無數方
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迦留陀夷癡人!多
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諸比丘
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
[003-0581c]
當如是說:若比丘婬欲意,與女人麁惡婬欲
語,隨所說麁惡婬欲語,僧伽婆尸沙。」


比丘
義如上。


婬欲意者如上。


女人者亦如上。


麁惡者,非梵行。


婬欲語者,稱說二道好惡。



自求、若教他求、若問、若答、若解、若說、若教、若
罵。


求者,言與我二道作如是如是事,若復
作餘語。


教他求者,若天、若梵、水神、摩醯首
羅天祐助我,共汝作如是如是事,若復作
餘語。


問者,問汝大小便道何似?汝云何與
夫主共事?云何復與外人共通?若復作餘
語。


答者,汝大小便道如是,汝與夫主外人
共通如是,若復作餘語。解者、說者亦如是。


教者,我教汝如是治二道,汝可令夫主外
人敬愛,若復作餘語。


罵者,若言:「汝破壞、腐爛、
燒燋、墮落與驢作如是。」若復作餘語罵。



比丘與女人一返麁惡語,一僧伽婆尸沙。隨
麁惡語多少說而了了者,一一僧伽婆尸沙;
不了了者,偷蘭遮。若與指印書、遣使作相,
令彼女人知者,僧伽婆尸沙;不知者,偷蘭遮。
除此大小便道,說餘處好惡,偷蘭遮。天女、
阿須羅女、夜叉女、龍女、畜生女能變形者,黃
門、二形,麁惡語令彼知者,偷蘭遮;不知者,
突吉羅。若指印、若書、若遣使、若現知相令
彼知者,偷蘭遮;不知者,突吉羅。畜生不能
變形者,向說麁惡語者,突吉羅。若向男
子麁惡語,突吉羅。


若比丘欲意,麁惡語麁惡
語想,僧伽婆尸沙;麁惡語生疑者,偷蘭遮。非
麁惡語麁惡語想,偷蘭遮;非麁惡語疑,偷蘭
遮。人女人女想,僧伽婆尸沙;人女疑,偷蘭遮;
[003-0582a]
人女非人女想,偷蘭遮。非人女作人女想,偷
蘭遮;非人女疑,偷蘭遮。


比丘尼,偷蘭遮;式叉
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
若為女人說不淨惡露觀:「大妹當知!此身
九瘡、九孔、九漏、九流。」九孔者,二眼、二耳、二
鼻、口、大小便道。當說此不淨時,彼女人謂
說麁惡語;若說毘尼時言次,及此彼謂麁
惡語;若從受經、若二人同受若彼問、若同誦、
若戲笑語、若獨語、若疾疾語、若夢中語、欲
說此錯說彼,一切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
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三竟


佛在舍衛國,時迦留陀夷已聞世尊制
戒,不得弄陰墮精、不得與女人身相觸、
不得向女人麁惡語。便執戶鑰在門外
立,伺諸婦女若居士家婦女來,語言:「諸妹!
可入我房看。」將入房已自讚歎身言:「諸妹
知不?我學中第一,我是梵行、持戒、修善法人。
汝可持婬欲供養我。」時喜樂者默然笑其
所言,不樂者罵詈而出,告諸比丘言:「大德
當知!我等向所見事,非善、非宜、非法、不得
時。我常信,此處無患、無災變、無恐懼處。
云何今日乃更生畏怖,身毛為竪。我本謂
水能滅火,而今火從水生。我在家時夫主向
我作如是語猶不堪忍,況出家之人乃作
如是言。」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
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迦留陀夷:「汝
云何聞世尊制戒,不得弄陰失精、不得
與女人身相觸、不得婬欲麁惡語。」呵責廣
說如上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003-0582b]
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
集諸比丘,知而故問迦留陀夷:「汝審爾不?」
答言:「爾。」爾時世尊呵責迦留陀夷:「汝所為
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
所不應為。」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
比丘:「迦留陀夷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
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婬欲
意,於女人前自歎身言:『大妹!我修梵行、持
戒、精進修善法,可持是婬欲法供養我,
如是供養第一最。』僧伽婆尸沙。」


比丘義如
上。


婬欲意者如上。


女人者如上。


歎身者,歎
身端正好顏色,我是剎帝利、長者、居士、婆羅
門種。


梵行者,勤修離穢濁。


持戒者,不缺、不
穿漏、無染污。


善法者,樂閑靜處,時到乞食、
著糞掃衣,作餘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摶食、
塚間坐、露坐、樹下坐、常坐、隨坐,持三衣、唄匿、
多聞、能說法、持毘尼、坐禪。


作如是自歎譽
已供養我來,不說婬欲者,偷蘭遮;若說婬
欲,僧伽婆尸沙。若在人女前,一自歎譽身,
一僧伽婆尸沙。隨自歎身多小了了者,一
一僧伽婆尸沙;說而不了了者,偷蘭遮。若手
印、若書信、若遣使、若現知相令彼知者,僧伽
婆尸沙;不知者,偷蘭遮。除二道,更為索餘
處供養,偷蘭庶。天女、阿須羅女、龍女、夜叉女、
餓鬼女、畜生女能變形者,向自歎譽身說而
了了者,偷蘭庶;不了了者,突吉羅。若指印、若
書信、若遣使、若現知相,歎說身令彼知者,
偷蘭遮;說而不知者,突吉羅。畜生不能變
[003-0582c]
形,向彼自歎譽身者,突吉羅。向男子自
歎譽身,突吉羅。人女人女想,僧伽婆尸沙;人
女疑,偷蘭遮;人女作非人女想,偷蘭遮。非人
女作人女想,偷蘭遮;非人女疑,偷蘭遮。


比丘
尼,偷蘭遮;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
謂為犯。


不犯者,若比丘語女人言:「此處
妙尊最上,此比丘精進、持戒、修善法,汝等應
以身業慈、口業慈、意業慈供養彼。」諸女意謂
比丘為我故自讚身;若為說毘尼時言說
相似,而彼自謂讚+(歎)【三】【宮】讚+(歎)【宋】【元】【明】【宮】讚身讚身;若從受經誦經、
若二人共受誦、若問若同誦、若戲笑語、若
疾疾語、若夢中語、若欲說此錯說彼,不
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
纏。四竟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羅閱城中有
一比丘名迦羅,本是王大臣,善知俗法。彼
作如是媒嫁,向男說女、向女說男。時羅閱
城中諸居士,欲有所嫁娶盡往諮問迦
羅。迦羅答言:「須我至彼家先當觀視。」觀
視已,往諸居士家語言:「汝欲與某甲為婚
者隨意。」時諸居士即如其言與作婚娶。
時諸男女婚娶得適意者,便歡喜供養讚歡
言:「令迦羅常得歡樂如我今日。何以故?由
迦羅故使我得如此歡樂,令迦羅及餘比
丘亦得供養。」若彼男女婚娶不得適意者,
便作是言:「當令迦羅常受苦惱如我今日。
何以故?由迦羅故令我嫁娶受如是苦,
令迦羅及諸比丘亦受苦惱不得供養。」時
羅閱城中不信佛法僧諸居士自相謂言:「汝
[003-0583a]
等若欲得與大富、多財饒寶為婚者,可往
沙門釋子中問之,隨時供養親近恭敬可得
如意。何以故?此沙門釋子善知媒嫁,此男
可娶彼女、彼女可與此男。」時諸比丘聞,其
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
呵責迦羅比丘:「云何媒男與女,媒女與男?」
呵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
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
丘僧,知而故問迦羅:「汝審爾媒嫁不?」答曰:「實
爾。」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為非,非威
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
為。我以無數方便與諸比丘說離欲事,汝
今云何乃作和合欲事?」訶責已告諸比丘:「此
迦羅愚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
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
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往來彼此媒嫁,
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若為成婦事、
若為私通,乃至須臾頃,僧伽婆尸沙。」


比丘義
如上。


往來者,使所應可和合者是。


女人
有二十種:母護、父護、父母護、兄護、姊護、兄姊
護、自護、法護、姓護、宗親護、自樂為婢、與衣婢、
與財婢、同作業婢、水所漂婢、不輸稅婢、
放去婢、客作婢、他護婢、邊方得婢。母護
者,母所保。父護者,父所保。父母護、兄護、姊護、
兄姊護亦如是。自護者,身得自在。法護者,
修行梵行。姓護者,不與卑下姓。宗親護者,
為宗親所保。自樂為婢者,樂為他作婢。與
衣者,與衣為價。與財者,乃至與一錢為
價。同業者,同共作業若未成夫婦禮。水
[003-0583b]
所漂者,水中救得。不輸稅者,若不取輸稅。若
放去婢者,若買得、若家生。客作者,雇錢使作,
如家使人。他護者,受他華鬘為要。邊方得
者,抄劫得。是謂二十種。男子亦有二十種,亦
如是。


母護男、母護女,遣比丘為使,語彼言:
「汝為我作婦、若與我私通。」若言須臾間、若一
念頃、若比丘自受他語、自往語彼、受彼語
還報者,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語、自往語
彼、遣使持報語還,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
語、遣使語彼、自持報語還,僧伽婆尸沙。若
比丘自受語、若遣使語彼、遣使持報語還,
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語、自作書持往彼、
自持報書還,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語、自
作書持至彼、遣使持報書還,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受語、遣使持書至彼、自持報書
還,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語、遣使持書至
彼、遣使持報書還,僧伽婆尸沙。指印、現相
各作四句,亦如是。若比丘自受書持至彼、
自持報書還,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書持
至彼、遣使持報書還,僧伽婆尸沙。若比丘
自受書、遣使持至彼、自持報書還,僧伽婆
尸沙。若比丘自受書、遣使持書至彼、遣使
持報書還,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書、自
持指印往彼、自持指印還報,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受書、自持指印往彼、遣使持指
印還報,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書、遣使
持指印往彼、自持指印還報,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受書、遣使持指印往彼、遣使持
指印還報,僧伽婆尸沙。現相四句亦如是,受
[003-0583c]
語四句亦如是。指印十六句亦如是,現相十
六句亦如是。若比丘自受語、自持書至彼、
自持指印還報,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語、
自持書往彼、遣使持指印還報,僧伽婆尸
沙。若比丘自受語、遣使持書往彼、自持指
印還報,僧伽婆尸沙。若比丘自受語、遣使持
書往彼、遣使持指印還報,僧伽婆尸沙。若
比丘自受語、自持書往彼、自持現相還報,
四句亦如是。若比丘自受語、自持指印往
彼、自持現相還報,四句亦如是。若比丘自受
書、自持指印往彼、自持現相還報,四句亦
如是。若比丘自受語、往彼、還報,僧伽婆尸
沙;自受語、往彼、不還報,偷蘭遮。若聞語、往
彼說、不還報,偷蘭遮。若與語而不受、便往
彼說、還報,偷蘭遮。若受語、不往彼說、不還
報,突吉羅。若聞語、不往彼說、不還報,突吉
羅。若不受語、往說、不還報,突吉羅。若言已
嫁與他、若言至餘處、若言死、若言賊將去、若
言無,一切偷蘭遮。若言癩病、若癰、若白癩、乾
痟、瘨狂、若痔病、若道有瘡、若有膿出不斷,如
是還報此語,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一返媒嫁
人女,僧伽婆尸沙。隨媒嫁多少說而了了,一
一僧伽婆尸沙;若說不了了,偷蘭遮。若書
指印、若現相來往說,僧伽婆尸沙。若現相令
彼知,僧伽婆尸沙;不知,偷蘭遮。除二道,說
身處處支節媒嫁者,偷蘭遮。天女、阿須羅女、
龍女、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能變形者,黃門、二
根、媒嫁,說而了了者,偷蘭遮;若不了了,突吉
羅。書指印、現相令彼知,偷蘭遮;不知者,突吉
[003-0584a]
羅。若畜生不能變形,媒嫁,突吉羅。媒嫁男,突
吉羅。若比丘來往媒嫁作媒嫁想,僧伽婆尸
沙;媒嫁疑,偷蘭遮;媒嫁作不媒嫁想,偷蘭
遮。不媒嫁作媒嫁想,偷蘭遮;不媒嫁疑,偷蘭
遮。人女人女想媒嫁者,僧伽婆尸沙;人女疑,
偷蘭遮;人女作非人女想,偷蘭遮。非人女
作人女想,偷蘭遮;非人女疑,偷蘭遮。若比丘
持他書往,不看者,突吉羅。若為白衣作餘
使,突吉羅。


比丘尼,僧伽婆尸沙;式叉摩那、沙
彌、沙彌尼,突吉羅。此是犯。


不犯者,若男女先
已通而後離別還和合、若為父母病患、若
繫閉在獄看書持往、若為信心精進優婆塞
病、若繫在獄看書持往、若為佛為法為僧
為塔、若為病比丘看書持往、如是無犯。



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五竟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爾時世尊聽諸
比丘作私房舍。時有曠野國比丘,聞世尊
聽諸比丘作私房舍,彼即私作大房舍。彼
作大房舍功力煩多,常行求索為務言:
「與我工匠巧人,給我車乘并將車人,給我
材木竹草繩索。」以比丘乞求煩多故,時諸
居士遙見比丘迴車遠避,或入諸里巷、或
入市肆、或自入舍、或低頭直去,不與比丘
相見。何以故?恐比丘有所求索故。時復有
一曠野比丘,欲起房舍自斫樹。時彼樹神
多諸子孫,彼作是念:「我今子孫多,此樹我
所依止,為我覆護。而此比丘斫截壞,我今
寧可打此比丘。」彼鬼復作是念:「我今不先
撿挍便打,恐違道理,今寧可至世尊所,以
[003-0584b]
此因緣具白世尊;若世尊有所教勅,我當
奉行。」念已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
立,以上事具白世尊。世尊讚歎言:「善哉!乃
能不打持戒比丘,若打獲罪無量。汝今速
往恒河水邊,有一大樹名曰娑羅,有神始
命終。汝可居止!」時彼神頭面禮世尊足,遶
三匝已即沒不現。


時尊者摩訶迦葉,從摩竭
國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來至曠野城止
宿。明旦至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行步端
嚴視瞻不斜,屈伸俯仰與眾有異。時城中
諸居士遙見比丘便避,入里巷及入市肆,
或自入舍或低頭直去,不與比丘相見。迦
葉見此事已便問一人言:「此諸居士何故
見比丘各逃避不與相見耶?」彼人答言:「迦
葉!世尊聽諸比丘作私房舍,乞求煩多,以
是故諸人逃避耳。」時迦葉聞此語已悵然不
樂。爾時世尊從羅閱城,將諸比丘千二百
五十人詣曠野城,各敷座而坐。時迦葉往
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偏露右臂
胡跪合掌白佛言:「向者入城乞食,見諸居
士遙見諸比丘,各自逃避不與相見。」廣說
如上已,頭面禮足遶三匝而去,出曠野城。
何以故?恐曠野諸比丘生瞋恚心故。世尊
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我憶昔日,在此
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一神來詣我所,
頭面禮足已在一面立白我言:『世尊聽曠
野比丘作私房舍,多所乞求廣說如上。』我
今問汝等,審爾私作房舍多所乞求不?」答
言:「審爾。」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諸比丘:「汝
[003-0584c]
云何以我聽作私房舍而便作大房舍,多
所乞求、非法而乞,此物難受。」呵責彼比丘
已告諸比丘:「往昔此恒水側有一䗍髻梵
志,常居此水邊,顏貌憔悴,形體羸瘦。時我詣
彼與共相見,問言:『汝何以形體羸瘦,顏貌憔
悴?』彼即報我言:『此河水中有一龍王名曰
摩尼揵大,自出其宮來至我所,以身遶
我頭覆我上。時我作是念:「龍性暴急恐害
我命。」我以此憂患致使形體羸瘦,顏貌憔
悴耳。』時我語彼梵志言:『汝欲使此龍常在
水中,不出至汝所汝意住不?』梵志答言:
『實欲使此龍不來至我所。』我即問梵志:
『彼龍有瓔珞不?』梵志答言:『頸下有好珠瓔
珞。』佛語梵志:『若此龍出水來至汝所,時當
起迎,語言:「龍王且止!持汝頸下珠瓔珞
與我來。」并為說偈:


「 「『「我今須如此,
 頸下珠瓔珞;
 汝以信樂心。
 施我嚴好珠。」』」



「時彼梵志受我語已,後龍王從水中出至
梵志所,遙見即起往迎,語言:『止,止!龍王!願持
汝頸下珠瓔與我。』而說偈言:


「 「『我今須如此,
 頸下珠瓔珞;
 汝以信樂心,
 施我嚴好珠。』」



「爾時龍王復以偈報梵志言:


「 「『我所致財寶,
 緣由此珠故;
 汝是乞求人,
 不復來相見。
 端正好淨潔,
 索珠以驚我;
 不復來相見,
 何為與汝珠。』」



「於是龍王即時還宮,止不復還。」


爾時世
[003-0585a]
尊即說偈言:


「 「多求人不愛,
 過求致怨憎;
 梵志求龍珠,
 便不復相見。」



「汝等比丘當知,乃至畜生尚不憙人乞,而
況於人多求無厭而不憎惡?云何曠野比丘
癡人!私作大房舍多所乞索?」廣說如上已。


世尊復告諸比丘:「吾昔一時在舍衛國祇樹
給孤獨園,時有一比丘來至我所,頭面禮
足在一面坐。我慰勞問訊:『汝曹住止安樂
不?不以乞食為苦耶?』答我言:『我等住止
安樂,不以乞食為苦。我所住林間正患眾
鳥,於夜半後悲鳴相呼,亂我定意,以此為
患。』佛告諸比丘言:『欲令此鳥不復還林
止宿不耶?』比丘白佛言:『大德!我等實不欲
令此鳥還林止宿。』佛告諸比丘:『汝伺彼鳥
還林宿時,語鳥言:「與我兩翅來,我今急須
用。」』比丘報言:『爾。』時彼比丘受我教已,便伺
彼鳥還林宿時,夜欲過半至彼鳥所語
言:『我今急須汝兩翅與我來。』時諸鳥心自
念言:『此比丘從我乃乞如是。』即出林去,更
不復還。」


佛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乃至鳥獸猶尚不
憙乞索,況復於人多所求索而不憎惡?
曠野比丘癡人!私作大房舍多所求索。」廣
說如上已。


復告諸比丘:「昔有族姓子名賴吒婆羅,出
家為道,乃至父母家終不乞求。時父語賴
吒婆羅言:『汝知不?我自省察,希有人不從
我乞者,汝親是我子,何不從我乞耶?』時賴
[003-0585b]
吒婆羅為父說偈言:


「 「『多求人不愛,
 不得懷怨恨;
 是故我不乞,
 恐生增減故。』」



「比丘當知,賴吒婆羅自於父母家尚不
從乞,況汝等比丘乃在諸居士家多所求
索令彼不喜。」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諸比丘,非時乞
求、不耎乞求、不正乞求。世尊無數方便稱讚
知時乞求、柔軟乞求、正乞求已。告諸比丘:
「曠野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
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
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自求作
屋,無主自為己,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十二搩手、內廣七搩手。當將餘比丘指授
處所,彼比丘當指示處所,無難處、無妨處。若
比丘有難處、妨處,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己,不
將餘比丘指授處所,若過量作者,僧伽婆
尸沙。」


比丘義如上。


自乞者,彼處處乞索。


屋者,
房也。


無主者,彼無有人,若一、若兩、若眾多。


自為己者,自求索、自為作也。


應量者,長佛十二搩手、內廣七搩手。


難處者,有虎狼、師子、
諸惡獸、下至蟻子。比丘若不為此諸虫
獸所惱,應修治平地,若有石、樹株、荊棘,
當使人掘出。若有埳溝、坑陂、池處,當使
人填滿。若畏水淹漬,當預設隄防。若地
為人所認,當共斷,當無使他有語,是謂
難處。


妨處者,不通草車迴轉往來,是謂
妨處。


彼比丘看無難處、無妨處已,到僧中
脫革屣、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作如
[003-0585c]
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自乞作屋,無主
自為己。我今從眾僧乞,知無難、無妨處。」如
是再三說。爾時眾僧當觀察,此比丘為可
信不?若可信、即當聽使作;若不可信、一
切眾僧應到彼處看。若眾僧不去,遣僧中
可信者到彼處看。若彼處有難、有妨處,不
應與處分;若無難、有妨處,不應與處分;
若有難處、無妨處,不應與處分;若無難、無
妨處,應與處分,應如是與。眾中應差堪能
作羯磨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誦律若不誦
律,應作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屋,
無主自為己,今從眾僧乞處分無難、無妨
處。若僧時到僧忍聽,當與某甲比丘處分
無妨、無難處。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
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己,從僧乞處分無
難、無妨處。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
處。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
無妨處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
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作房應知初安,若石、若土
墼、泥團,乃至最後泥治訖是。若不被僧處
分、過量、有難、有妨處,二僧伽婆尸沙、二突吉
羅。僧不處分、過量、有難、無妨處,二僧伽婆尸
沙、一突吉羅。僧不處分、過量、無難、有妨處,
二僧伽婆尸沙、一突吉羅。僧不處分、不過
量、有難、有妨處,一僧伽婆尸沙、二突吉羅。僧
不處分、不過量、有難、無妨處,一僧伽婆尸沙、
一突吉羅。僧不處分、不過量、無難、有妨處,
一僧伽婆尸沙、一突吉羅。僧處分、過量、有難、
[003-0586a]
有妨處,一僧伽婆尸沙、二突吉羅。僧處分、過
量、有難、無妨處,一僧伽婆尸沙、一突吉羅。僧
處分、過量、無難、有妨處,一僧伽婆尸沙、一突吉
羅。僧處分、不過量、有難、有妨處,二突吉羅。僧
處分、不過量、有難、無妨處,一突吉羅。僧處分、
不過量、無難、有妨處,一突吉羅。僧不處分、過量、無難、無妨處,二僧伽婆尸沙。僧不處分、不過量、無難、無妨處,一僧伽婆尸沙。僧處分、
過量、無難、無妨處,一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僧
不處分、過量、有難、有妨處,自作屋成者,二僧
伽婆尸沙、二突吉羅;作而不成,二偷蘭遮、二
突吉羅。若使他作成,二僧伽婆尸沙、二突吉
羅;作而不成,二偷蘭遮、二突吉羅。若為他作
屋成,二偷蘭遮、二突吉羅;作而不成,四突吉
羅。若作屋以繩拼地應量,彼作者過量,作
者犯。若比丘教人按繩墨作,彼受教者言
如法作而過量,彼受教者犯。彼教人案繩
墨作,即如法作,不還報,作者犯。若教人案
繩墨作,即如法作,教者不問:「如法作不?」教者
犯。若僧不處分作不處分想,僧伽婆尸沙;
若僧不處分疑,偷蘭遮;僧不處分作處分想,偷
蘭遮。僧處分作不處分想,偷蘭遮;僧處分
有疑,偷蘭遮。過量亦如是。若有難有難想,突
吉羅;有難疑,突吉羅;若有難無難想,突吉羅。
若無難有難想,突吉羅;若無難疑,突吉羅。妨
處亦如是。


比丘尼,偷蘭遮;式叉摩那、沙彌、沙
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如量作;減
量作;僧處分作;無難處、無妨處作;如法拼作;
若為僧作;為佛圖、講堂、草菴、葉菴;若作小
[003-0586b]
容身屋;若作多人住屋,如是者不犯。



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六竟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中,時優
填王與尊者闡陀親友知識,語言:「欲為汝
作屋,隨意所好,何處有好地堪起房舍
亦任意作。」報言:「大佳。」爾時近拘睒彌城
有尼拘律神樹,多人往反,象馬車乘止息其
下。時尊者闡陀往伐此樹作大屋。時諸居
士見皆譏嫌言:「沙門釋子無有慚愧,斷眾
生命,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
法?有如是好樹,多人往反象馬車乘止息
其下,而斫伐作大屋。」時諸比丘聞,中有少
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闡
陀言:「有如是好樹,多人往反象馬車乘止
息其下,云何斫伐作大屋?」爾時諸比丘呵
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
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諸比
丘,知而故問闡陀:「汝實爾不?」答曰:「實爾。」
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為非,非威儀、
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有如是好樹,多人往返象馬車乘止息其
下,云何斫伐作大屋?汝不應斫伐神樹,若
斫伐得突吉羅。」世尊以無數方便訶責已,
告諸比丘:「闡陀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
自今已去為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
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欲
作大房,有主為己作,當將餘比丘往指授
處所,彼比丘應指授處所無難處、無妨處。若
[003-0586c]
比丘有難處、妨處作大房,有主為己作,不
將餘比丘往看指授處所,僧伽婆尸沙。」



丘義如上。


大者,多用財物。


房者,屋也。


有主
者,若一、若二、若眾多人。


為己者,自為己身作。


難處者,師子、虎狼、熊羆下至蟻子。若比丘不
為彼所嬈者應平治地,若有樹株、若有
石、若有刺棘應除去,若有坑坎泥水應填
滿平治,若畏水應設提防,若有人識認
者應先斷了,是謂無難處。


無妨處者,中間
容草車迴轉,是謂無妨處。


彼比丘作無難、
無妨處竟,應至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
禮上座足、胡跪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
我某甲比丘欲作大房,有主自為己,今從
僧乞指授無難無妨處。」如是第二、第三說。眾僧應觀察彼人,為可信不?有智慧
不?若有信、有智慧,即信彼,應與羯磨。若
無信、無智慧,應舉眾往。若遣有信、有智慧
者,往指授處所。若彼處所有難、有妨處,不應
指授;若有難、無妨處亦不應指授;若無難、
有妨處亦不應指授;若無難、無妨處,應與
指授。應作如是指授。眾中應差堪能羯磨
者如上,應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
丘欲作大房,有主自為己,今從僧乞指授
無難、無妨處。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比丘
指授無難、無妨處。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
甲比丘作大房,有主自為己,從僧乞指授
無難、無妨處。今僧與某甲比丘指授無難、無
妨處。誰諸大德忍僧與某甲比丘指授無
難、無妨處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
[003-0587a]
某甲比丘指授無難、無妨處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彼作房者應知初安石、安土
墼、泥摶,是房竟者乃至泥治訖者是也。



僧不差指授、有難、有妨處,一僧伽婆尸
沙、二突吉羅。僧不處分、有難、無妨處,一僧伽
婆尸沙、一突吉羅。僧不處分、無難、有妨處,一
僧伽婆尸沙、一突吉羅。僧處分、有難、有妨處,
二突吉羅。僧處分、有難、無妨處,一突吉羅。僧
處分、無難、有妨處,一突吉羅。僧不處分、無難、
無妨處,一僧伽婆尸沙。若比丘僧不處分、
有難、有妨處起大房,有主自為己,作竟,
一僧伽婆尸沙、二突吉羅;作而不成者,一偷
蘭遮、二突吉羅。若教人作成者,一僧伽婆尸
沙、二突吉羅;作而不成者,一偷蘭遮、二突吉
羅。為他起房竟者,一偷蘭遮、二突吉羅;作而
不竟者,三突吉羅。僧不處分作不處分想,僧
伽婆尸沙;僧不處分生疑,偷蘭遮;僧不處分
作處分想,偷蘭遮。僧處分作不處分想,偷蘭
遮;僧處分生疑,偷蘭遮。有難有難想、有妨有
妨想,各五句亦如是。


比丘尼,偷蘭遮;式叉摩
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僧
處分、無難處、無妨處作;為僧、為佛圖、講堂、草
庵、葉庵、小容身屋;為多人作屋,不犯。


不犯
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七竟


爾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尊者沓
婆摩羅子得阿羅漢,在靜處思惟,心自念言:
「此身不牢固,我今當以何方便求牢固法
耶?」復作是念:「我今宜可以力供養,分僧臥
具、差次受請飯食耶!」時沓婆摩羅子晡時從
[003-0587b]
靜處起,整衣服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坐,白世尊言:「我向在靜處,心作是
念:『是身不牢固,以何方便求牢固法?我今
寧可以力供養,分僧臥具,及差次受請飯食
耶!』」世尊告諸比丘:「差沓婆摩羅子分僧臥
具,及差次受請飯食。」白二羯磨。眾中應差
堪能羯磨者如上,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
時到僧忍聽,差沓婆摩羅子分僧臥具、差
次受請飯食。白如是。」「大德僧聽!僧今差沓
婆摩羅子分僧臥具、差次受請飯食。誰諸長
老忍僧差沓婆摩羅子分僧臥具及差次
受請飯食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差
沓婆摩羅子分僧臥具差次受請飯食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時尊者沓婆摩羅
子,即為僧分臥具:同意者共同;阿練若阿練
若共同;乞食乞食共同;納衣納衣共同;不作
餘食法不作餘食法共同;一坐食一坐食
共同;一摶食一摶食共同;塚間坐塚間坐共
同;露坐露坐共同;樹下坐樹下坐共同;常坐
常坐共同;隨坐隨坐共同;三衣三衣共同;
唄匿唄匿共同;多聞多聞共同;法師法師共
同;持律持律共同;坐禪坐禪共同。時羅閱祇
有客比丘來,沓婆摩羅子即隨次第所應
得臥具分與。時有一長老比丘向暮上耆
闍崛山,時尊者沓婆摩羅子手出火光與
分臥具,語言:「此是房、此是繩床、是木床、是大
小蓐、是臥枕、是地敷、是唾壺、是盛小便器、此是
大便處、此是淨地、此是不淨地。」時世尊讚言:
「我弟子中分僧臥具者,沓婆摩羅子最為第
[003-0587c]
一。」


時有慈地比丘來至羅閱城中,時沓婆摩
羅子為客比丘分臥具,隨上座次第隨
應得處與。時彼慈地比丘眾中下座,得惡房
惡臥具,便生㥲恚言:「沓婆摩羅子有愛,隨
所憙者與好房好臥具,不愛者與惡房惡
臥具。不愛我等,故與我惡房惡臥具。眾僧
云何乃差如此有愛者分僧臥具耶?」時尊
者沓婆摩羅子,夜過已明日差僧受請飯食。
時羅閱城中有檀越,常為僧一年再作肥
美飯食。時慈地比丘被差次至其家。彼檀越
聞慈地比丘次來受食,便於門外敷弊坐
具施設惡食。時慈地比丘得此惡食,倍復
㥲恚言:「沓婆摩羅子有愛,隨所憙者與好
房好臥具。所不憙者,與惡房惡臥具。不愛
我等故,與惡房惡臥具。今日以不愛我等
故,復差與惡食。云何眾僧乃差如是有愛
比丘,為僧分臥具、差次受請也?」


時羅閱城
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慈,是慈地比丘妹。聞
慈地比丘來至羅閱城中,即至慈地比丘所,
在前立問訊:「遠行勞耶?不疲極耶?」作如是
善言問訊。時慈地比丘默然不答。比丘尼
言:「大德!我有何過而不見答?」彼答言:「何
須與汝語,為沓婆摩羅子觸嬈我而不能
助我。」比丘尼言:「欲使我作何等方便,令沓
婆摩羅子不觸嬈大德?」慈地比丘言:「汝伺
佛比丘僧會時,便往眾中作如是言:『大德!
此非善、非宜、非好、不隨順、所不應、不合
時。我本所憑無有恐懼憂惱,云何今日更
生怖懼憂惱?云何水中生火?此沓婆摩羅子
[003-0588a]
乃來犯我。』眾僧即應和合為作滅擯,如是
便不來嬈我。」比丘尼言:「此有何難?便可作
之。」時慈比丘尼往至僧中如上所說。
《四分律》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