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94 大乘四法經釋-- (master)




No. 1535
大乘四法經釋



一言立所宗者,世間宗見,惣有其二:一外;二
內。彼外宗見雖有眾多,不出二種,謂斷及常,
廣說如論。內宗見者,大師在世,同一師學無
有差別;佛滅度後,大小乘宗分成多部。小乘
宗見有二十二,如《宗輪論》一一廣明。大乘宗
見分為三別:一、勝義皆空宗;二、唯識中觀;三、
法性圓融。此三宗見一一廣說,如中、廣、百、三
十論等。今此經者,厥有菩薩名為世親,位皆
加行,造論釋故。是故當知唯識中觀宗之攝
也。


二言明歸乘者,如來大悲引接群迷隨機
設教,有說三五。言說三者:一、聲聞乘;二、緣
覺乘;三、菩薩乘。言有五者,更加天乘及人
乘也。如是五乘所有行議,廣如餘處經論分
別。今此經者,一一唯明菩薩行故,是大非小,
是故當知大乘宗收。


三言明歸分者,諸佛菩
薩及以聲聞所說言教雖有眾多,以類相從
有十二分,謂契經等,一一行相如餘處明。今
此經者,無請說故,自說分攝。不捨無上菩提
[001-0365a]
心等,是其菩薩廣大行故,方廣分攝。有伽他
故,應頌分攝。是了義故,論議分攝。具譬喻
故,譬喻分攝。是故當知五分攝也。


四言辯歸藏者,如上所說十二分教,惣而言
之歸其三藏:一、素怛攬藏,此云契經,貫穿連
綴,所詮定學,契理契機益他故。藏者攝也。
二者毘奈耶藏,此云調伏,所攝戒學,調和三
業制伏惡行而攝益故。三、阿毘達磨藏,此云
對法,所詮惠學,對向涅槃、對觀四諦而攝益
故。契經等分,云何三藏而相攝耶?對法集云:
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此是聲聞素怛
攬藏。緣起、譬喻、本事、本生并伽眷屬,名
毘奈耶藏。方廣、希法,此是菩薩素怛攬藏
之所攝也。若唯了義,亦阿毘達磨藏攝,如理
應思。


次當釋經之正文。門分為二:一、釋經
題;二、釋正經。初釋題者,一切聖教夫立名
者,皆約四種而立其名,謂人、處、法、喻。今此經
者,約法立也。言大者,有七大義:一、所緣大,
般若等經所明,一切難行苦行廣大境界,是
其菩薩所緣境故。二、修行大,廣修自行及他
行故。三、智大,能了人法二無我故。四、精進
大,三無數劫行難行故。五、方便,不住生死及
涅槃故。六、業大,盡生死際能作諸佛一切業
故。七、成就大,而能成就十力、無畏、不共法等
大功德故。以此七大而起二乘,故言大也。言
乘者,運載之義。生死為此岸、涅槃名彼岸、有
情名中流。此經所說四種法船,運載有情超
生死海,令至涅槃,故名為乘。言四者,數也。
何故列數?論中自明。言法者,軌持為義。下經
[001-0365b]
所說四種行法,即是菩薩軌則故也。言經者,
梵言素怛攬,乃四義,謂依、綖、廗、經。今取綖義,
如綖穿花風不散,能以教貫義,邪不能除。如
經「持律方織物,成以教攝生,令得聖果故」。以
教法目乎綖經,若真實論說有五義:一曰潒
泉;二稱繩墨;三名結鬘;四謂出生;五號顯
示。若准此方經者,常也、法也、逕也,古今不
易故、揩定正邪故、津通物理故。《莊嚴經論》云
「示處及於相,法義名為經」。釋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