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75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後漢-嚴佛調 (master)




No. 778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佛言:「欲學菩薩道者,當從此始:一、數,二、隨,三、
止,四、觀,五、還,六、淨。」


佛言:「一、數,為檀波羅蜜。數
息者,神得上天,為布施身中神,自致得須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得作佛,是
為內檀波羅蜜,為布施得度。」


佛言:「二、相隨,為尸波羅蜜。意與心相隨俱出
入,不邪念、意不轉,為不犯道禁,是為內尸波
羅蜜,為不犯道禁得度。」


佛言:「三、止,為羼提波
羅蜜。意欲、婬怒、瞋恚能忍不為;口欲、甘肥、美
味、身欲得細滑,自制意能忍、不受,是為內
羼提波羅蜜,為忍辱得度。」


佛言:「四、明觀,為惟
逮波羅蜜。內觀三身,體外觀萬物,皆當壞敗,
無有常存,不復貪心。向道,念無為、常分別、不
懈怠,是為內惟逮波羅蜜,為精進得度。」


佛言:「五、還,為禪波羅蜜。斷六入、還五陰。何謂
六入?色入眼為衰,聲入耳為衰,香入鼻為衰,
味入口為衰,細滑入身為衰,多念令心衰,
是為六入,亦為六衰,亦為五陰。何謂五陰?色
陰、痛痒陰、思想陰、生殊陰、識陰,是為五陰。還
身守淨,斷求念空,是為內禪波羅蜜,而守一
[001-0714c]
得度。」


佛言:「六、淨,為般若波羅蜜。知人萬物皆當消
滅,意不淨向生死,愛欲斷,心淨潔,智慧成就,
是為內摩訶般若波羅蜜,從黠慧得度。」


問曰:
「何等為檀?何等為尸?何等為羼?何等為惟逮?
何等為禪?何等為般若?何等為波羅蜜?」


佛言:
「檀為布施,尸為持戒,羼為忍辱,惟逮為精進,禪
為棄惡,般若為黠慧,波羅為從生死得度,
蜜為無極,是為六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羅蜜?」


佛言:「用人有婬怒、瞋恚、愚癡故,行布施為除
惡貪,持戒為除婬怒,忍辱為除瞋恚,精進
為除懈怠,一心為除亂意,智慧為除愚癡,用
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羅蜜。」


佛言:「人有六匿賊盜,斷惡故,作檀波羅蜜主
制身,尸波羅蜜主制眼,羼提波羅蜜主制耳,
惟逮波羅蜜主制鼻,禪波羅蜜主制口,般若
波羅蜜主制意。」


問曰:「何以故身應檀波羅蜜?」


佛言:「人索頭,與頭;索眼,與眼;索肉,與肉。投身餓
虎,是為布施故,屬檀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眼應尸波羅蜜?」


佛言:「眼不隨色,意不亂念,是為持戒,故屬尸
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耳應羼提波羅蜜?」


佛言:「耳聞惡聲,不瞋恚,是為忍辱,故屬羼提
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鼻應惟逮波羅蜜?」


佛言:「鼻知息出入,常守不離,是為精進,故屬
[001-0715a]
惟逮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口應禪波羅蜜?」


佛言:「口不罵詈、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是為
寂然,故屬禪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意應般若波羅蜜?」


佛語:「阿難!汝曹為道,常當曉了知定諸垢濁
穢、清淨自然,不起不滅,悉斷諸根。諸根斷已,
不得復生。為道者,當發平等廣度一切,施
立法橋,當令一切得入法門,廣作唱導,無
端無底、無形無聲、無邊無際、無上無下,立教當
施,本無之中持法當使,如來求道,當在於心,
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當於本無之中,垢
濁以除,內外清淨,從淨見明,以致自然已現,
是空之淨。淨而復淨,空而復空,空無所有,是
乃為道。道之本無,無所倚著;上無所攀,下
無所據;左無所牽,右無所持;自然而立,清
淨為本;空空之空,故曰泥洹。於有而無所有,
故為有;於無而不無,是為無;於得而無所得,
是為得也。」


「 第一發意菩薩、
 第二持地菩薩、
 第三應行菩薩、
 第四生貴菩薩、
 第五修成菩薩、
 第六行登菩薩、
 第七不退轉菩薩、
 第八童真菩薩、
 第九了生菩薩、
 第十補處菩薩。」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