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39 楞伽經通義-宋-善月 (master)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六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四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菩薩
聲聞緣覺滅正受次第相續若善於滅正受次第相
續相者我及餘菩薩終不妄捨滅正受樂門不墮一
切聲聞緣覺外道愚癡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
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告大慧
六地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緣覺入滅正受第七地菩
薩摩訶薩念念正受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聲聞
緣覺諸聲聞緣覺墮有行覺攝所攝相滅正受是故
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無差別相非分得種種相
性覺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無善念正
受大慧八地菩薩及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妄想相滅
[006-0214a]
初地乃至七地菩薩摩訶薩觀三界心意意識量離
我我所自妄想修墮外性種種相愚夫二種自心攝
所攝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虗偽習氣所熏。」


【滅定正受其名一也不問以辨之安知入者之淺
深十地次第其位一也不言以示之孰知歷者之
共別故大慧問以三乘同入滅定而有次第淺深
歷於十地而有相續共別苟善其相則於大滅定
而不捨於小正受而不墮問文可知答中位相進
否多途凡四義初以六七對明淺深則六地三乘
同入滅定此位最淺故菩薩所得定未異二乘七
地菩薩念念正受等者念念則出入無間離一切
性自性相正受則不取攝所攝一切相故不同二
乘墮有行覺必滅諸相然後為定是故七地為非
念正受謂非彼住念之正受也又曰得一切法無
差別相則覺一切法善不善性相無有差別非彼
二乘於其定中分得一兩相者故曰非分得種種
相性是為無善念正受謂至七地尚不住於善況
不善念乎則其為無差別相正受可知矣據此七
地巳過二乘唯言菩薩而於後地復存二乘者今
以意求當是一往欲辨六七異相且約共別存沒
言之非謂後位不兼二乘亦可望前六地俱名菩
薩故所異者異前二乘爾明教眼者更詳二約七
八以辨異相即心意識妄想相有滅未滅故過德
不同謂八地三乘妄想識滅故唯德若初地至七
[006-0214b]
地觀而未滅離而能修則猶存過德之間謂離我
我所自妄想修者德也墮外性種種相而為愚夫
有無二心所攝者過也所以過則由向無知惡習
所熏故勝劣於是可知。】


「大慧八地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涅槃菩薩者三昧
覺所持是故三昧門樂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來地
不滿足弃捨一切有為眾生事故佛種則應斷諸佛
世尊為示如來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聲聞緣覺三昧
門得樂所牽故作涅槃想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
意意識相善修我我所攝受人法無我生滅自共相
善四無礙決定力三昧門地次第相續入道品法不
令菩薩摩訶薩不覺自共相不善七地墮外道邪經
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心現量
所謂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行愚夫所不覺愚夫所
不覺者謂我及諸佛說地次第相續及說三界種行。」


【三明八地三乘同一涅槃而有取不取異則曰菩
薩者三昧覺所持等謂如幻三昧覺力所持故雖
入三昧門樂而不取涅槃若不持者反以不持顯
持者之德言如來地不滿足則自行虧也棄捨一
切為眾生事則化他失也自他既失則佛種應斷
故諸佛為示不思議功德所以勸進也二乘反是
所以失也我分部七地下總結示意謂即七地兼
前望後分別部類有善不善滅不滅等異意令善
修心意意識相則達識性本空除其妄想也善修
[006-0214c]
我我所了人法無所著則攝受二無我性不墮生
滅自共相善四無礙決定力三昧門則定慧均等
無偏過之失由是地次第相續入道品法則進入
後位之資也不令菩薩等者則是不令不善者墮
於七地為愚夫二邊邪徑所攝此地相次第所以
立也言修有善不善者謂離相則善著則不善故
善修者雖心意意識我我所等亦足為入道之所
苟為不善雖定慧等法亦不無偏失故知善與不
善在人而不在法故曰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
心現量等謂前所分別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
行如四禪八定等雖前後轉進若有生滅除自心
量建立本無其實而愚者不覺謂是佛所施設豈
理也哉故今所不與推是而言凡佛有所說一依
眾生心量分別其於佛法何有乎。】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滅三昧門樂醉所
醉不善自心現量自共相習氣所障墮人法無我法
攝受見妄想涅槃想非寂滅智慧覺大慧菩薩者見
滅三昧門樂本願哀愍大悲成就知分明十無盡句
不妄想涅槃想彼巳涅槃妄想不生故離攝所攝妄
想覺了自心現量一切諸法妄想不生不墮心意意
識外性自性相計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生
得如來自覺地如人夢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覺覺巳
思惟為正為邪非正非邪餘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種
種習氣種種形處墮有無想心意意識夢現。」
[006-0215a]


【四示八地復有共別按台宗明義應分二種一者
三乘共行則菩薩有共二乘證得而不免過者四
一同為滅定所醉而不能化他益物二不善自心
現量為諸法自共相習氣所障三墮人法無我起
法攝受見正言著法之見也四於涅槃起著想故
非究竟寂滅覺竝如文云云所謂鈍同二乘是也
但明共位有進退爾云云二者別立忍名則曰菩
薩者見三昧門樂等一一翻前過相以彰八地利
智獨菩薩德文離不次對釋可知既一切妄想不
生則無復生因故曰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生謂
以成就佛法為因則生非是則不生隨智慧則生
非是亦不生是則未甞生未嘗不生惟道是從有
生不生終於究竟得如來自覺地皆以此理也如
人夢中下譬上自他法也大意則謂夢時非無覺
巳無有而實非實非虗以喻八地菩薩始於見法
終於度生一以如幻三昧建立故如夢時作用及
得無生忍顯無功用道如覺巳無得而言未度而
覺者位未極故未到彼岸也為正為邪者審其虗
實也非正非邪者極言其理也故自覺巳言之孰
得謂之實自夢事言之孰得謂之虗言餘無始見
聞覺識因想者然真淨界中無佛無生尚何修因
度生之有但未復真淨尚餘無始覺識以為因想
則到夢之由也因其以種種習氣而有種種眾生
形處於其境界墮有無想故有心意意識夢事隨
[006-0215b]
現若無始覺識因想滅則一切法無有如覺巳皆
不可得也。】


「大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第八菩薩地見妄想生從
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攝所
攝心妄想行巳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
菩薩涅槃方便不壞離心意意識得無生法忍大慧
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無所有此住及佛地去來及現在三世諸佛說
心量地第七無所有第八二地名為住佛地名最勝
自覺智及淨此則是我地自在最勝處清淨妙莊嚴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熾𦦨不壞目周輪化三有
化現在三有或有光時化於彼演說乘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亦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


【此下合上譬也謂是菩薩見妄想生即所夢生死
大河之譬也從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
幻等方便即能度方便義也度攝所攝妄想行巳
即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義也作佛法方便未
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復度他亦猶未度者令度
義也此是菩薩涅槃方便不壞者正言菩薩雖得
涅槃而不壞方便度生事也離心意意識得無生
法忍者即至第八地得無功用道如覺巳無得之
譬也是亦結示忍名故曰得無生忍此共別相非
[006-0215c]
一宗教門莫識旨歸亦見此經兼該通乘此其三
也於第一義下結示上所說地次第相續等其文
葢略正應言於第一義無次第中說有次第無相
續中說有相續無所有妄想中說妄想寂滅法良
以第一義諦中一法不可得況次第相續乎然皆
依眾生心量方便化門於本無中分別說爾心量
苟盡則第一義空逈無所有猶如太虗不存鳥跡
所謂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者亦無名相中假名
相說爾能契此理說本無說也偈初八句先總次
別別者謂七地猶存心量八地則無所有故約七
八對明分齊偏得住名八地雖無所有猶有定住
唯以佛地名為最勝則因果歷然教道之說不同
後文皆如來地證道所說無有定次自覺智及淨
下別頌佛地功德殊勝如婆伽婆六義此見其五
謂自覺智及淨者名稱也最勝處者吉祥也餘三
名義顯然可知既具其五豈不尊貴乎云云不壞
目者謂如來光明雖復熾盛而俯同萬物等一照
燭不同日電等光奪壞人目也周輪化三有者亦
曰周流謂如來周流三界化過現世間及被未來
演說諸乘故曰於彼皆是如來地者則又頌上於
第一義無次第相續故曰十地則為初等即以不
次顯其圓融究竟而言寂滅真如有何位次不同
教道定有次第也
○右第五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
[006-0216a]
常為無常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
謂二俱有過若常者有作主過常者一切外道說作
者無所作是故如來常非常非作常有過故若如來
無常者有作無常過陰所相相無性陰壞則應斷而
如來不斷大慧一切所作皆無常如瓶衣等一切皆
無常過一切智眾具方便應無義以所作故一切所
作皆應是如來無差別因性故是故大慧如來非常
非無常復次大慧如來非如虗空常如虗空常者自
覺聖智眾具無義過大慧譬如虗空非常非無常離
常無常一異俱不俱常無常過故不可說是故如來
非常復次大慧若如來無生常者如兔馬等角以無
生常故方便無義以無生常過故如來非常復次大
慧更有餘事知如來常所以者何謂無間所得智常
故如來常大慧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畢定住聲
聞緣覺諸佛如來無間住不住虗空亦非愚夫之所
覺知。」


【前言常無常者屢矣而獨未明如來所證果法為
常為無常以理言之前諸所說豈復外此苟不別
明惑者昧焉故復為未了者請答中先言果證非
常非無常葢其所證理絕百非圓離眾過異彼外
計故言雙非二俱有過若常有作主過者謂如來
尚無我相豈容保常有作主宰之過又曰常者一
切外道說則邪計作者為常是有所作也而如來
說作者無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有作之常為有
[006-0216b]
過故若如來無常者有作無常過正言無常同於
有作若同有作則是五陰相所相其相無性故陰
壞則斷而如來之常不應斷又曰一切所作皆無
常如瓶衣等者謂若一切皆歸無常如世間瓶衣
等物則顯如來修德無功故曰一切智眾具方便
皆應無實義若同所作則一切所作皆應是佛以
無別因性故故結云云然性德圓離雖曰俱非而
果證亦得是常但常義多途故復遮二種非義則
曰非如虗空等常謂虗空之常頑虗無義非同如
來自覺聖智眾德修顯縱以空性為言而空離四
句不可偏說若同無生常者如兔馬等角亦本無
生無方便等義豈同常德故二皆有過然則果以
何義言如來常邪即以三義故知之故曰謂無間
所得智常等即金剛後心無礙道所得智以是顯
德一證永常一也二法畢定住故謂一切諸法畢
定住於常寂之理所謂有佛無佛性相常然而唯
如來能顯所以常也三間無住故即向如來種性
四法無間皆得常住則非住於虗空而兼言二乘
者示各有種性以因顯果也此三亦可義配三德
云云一。】


「大慧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識彼諸陰
界入處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實妄想所生如
來不從不實虗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無常非
不二不二者寂靜一切法無二生相故是故如來應
[006-0216c]
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大慧乃至言說分別生則有
常無常過分別覺滅者則離愚夫常無常見不寂靜
慧者永離常無常非常無常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
義而說偈言。


眾具無義者生常無常過若無分別覺永離常無常
從其所立宗則有眾雜義等觀自心德言說不可得。」


【將以無常顯常以二法顯不二故復陳三義明之
則所謂常及雙非皆究竟果德名偏義圓其理一
也言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熏者謂修德之智全
性德般若之所熏發不同九界心識為彼陰入等
熏又言如來不從不實虗妄想生則唯從真實功
德生以因驗果理無差忒此以無常顯常也又曰
以二法故有常無常非不二者謂若以生死涅槃
為二法則有常與無常非所謂不二而如來既證
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則不二寂靜故無二種生相
是即非常非無常以二顯不二也然言至於此可
謂極其理矣而執言者墮分別言想則二與不二
待對不忘猶為不寂故復遣之曰乃至言說分別
生財有常無常過極言亦應有非常非無常過惟
言語斷覺想滅無所分別則離愚夫等諸見過永
離諸見過熏文從略說互見言之是為究竟寂靜
慧者但離諸見雖常無常無非玅用況非常非無
常乎或本多不字殊乖文旨偈言眾具無義者謂
凡非如來脩德所顯故常無常皆悉有過則以聖
[006-0217a]
奪凡也若無分別覺永離常無常則以理泯情也
從其所立宗者如外道所計邪常及七種無常見
皆所謂眾雜義也若夫以等觀心了自心量心量
無有則生死涅槃本來平等故一切言說悉不可

○右第六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世尊更為我說
陰界入生滅彼無有我誰生誰滅愚夫者依於生滅
不覺苦盡不識涅槃佛言善哉諦聽當為汝說大慧
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
能徧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
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
為無始虗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
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離於我論自性
無垢畢竟清淨。」


【陰界入生滅前文固言之矣而大慧復有疑請者
意謂陰界入法有迷有解以解則彼無有我誰為
生滅以迷則愚夫依於生滅不覺苦盡不識涅槃
凡夫何由出生死邪故請云云佛答中先總次別
總文有法譬不言陰界入直告以如來之藏是善
不善因蓋如來藏者本也陰界入者末也以末而
不以本是迷與解相循為難終莫能解以本而不
以末是迷解同出一理故迷解之外有未嘗迷解
者為迷為解即如來藏隨緣為善不善因能徧興
造一切趣生故有十界迷解之異迷則為生滅解
[006-0217b]
則為無我此惑智所以相翻雖互為有無而理不
相悖即酬問之大旨也譬如伎兒下譬也喻上隨
緣造法猶如伎兒變現諸趣而本離我我所是則
生滅無我理在其中亦猶伎者能變諸形而無有
我故也次別又二先言如來藏有覺不覺以不覺
故則有生滅故曰不覺彼故等謂不覺彼藏識性
離於三緣合處計以為我或計為作者從是有生
有滅皆由無始習氣熏如來藏轉名識藏生無明
住地言其始起也與意等七識俱則復起餘四住
地煩惱可知故曰如海浪身常生不斷則自本而
起末由八識而至六識身亦即六道身也故自末
言之唯無常我見而巳若由聞教還依藏理了本
真常離於我論則但除其末理自復本故曰自性
無垢畢竟清淨此則八識之起滅也。】


「其餘諸識有生有滅意意識等念念有七因不實妄
想取諸境界種種形處計著名相不覺自心所現色
相不覺苦樂不至解脫名相諸纏貪生生貪若因若
攀緣彼諸受根滅次第不生餘自心妄想不知苦樂
入滅受想正受第四禪善真諦解脫脩行者作解脫
想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藏七識流轉不滅所以者
何彼因攀緣諸識生故非聲聞緣覺脩行境界不覺
無我自共相攝受生陰界入見如來藏五法自性人
法無我則滅。」


【次言諸識有生滅者謂餘意意識等念念有七則
[006-0217c]
起必俱時也因不實妄想等謂六識也以六識取
境故有種種形處謂六塵也六塵既形著諸名相
而不覺是八識自心所現色相則以末而迷本不
覺苦樂等正言七識自相謂不覺苦樂則不同六
識不至解脫則不同八識亦曰不受苦樂因及非
涅槃因等即其義也但著名相與貪相生至於發
起六識則為彼因及彼攀緣皆所謂生相也言滅
相則曰彼諸受根滅及想行等次第不生唯餘自
心微細妄識入滅想正受即四無色定及第四禪
唯一心支而亦言不知苦樂者此以滅想云爾善
真諦解脫脩行者即聲聞所脩於此滅定作解脫
想非究竟滅也不離不轉下總判結答也即總判
前諸識有離不離轉不轉之異故曰不離不轉者
如來藏識也謂不離意意識等而未始有轉以具
隨緣不變二義故也不離而轉者識藏也即第八
貪藏種子識葢不離藏識而轉為諸識所依故也
以顯七識亦離亦轉故曰七識流轉不滅亦離者
以藏識雖未始離七識而七識自離是亦情離而
體不離也而亦轉者以七識與六識為因及彼攀
緣生於諸緣故言流轉不滅等二乘於此但知作
解脫想而不知轉依八識實不可滅故非其境界
不覺無我等者正酬結所問謂若於此不覺無我
以自共相攝受生陰界入法則猶生滅非生滅盡
若見如來藏則五法自性皆無我相豈陰界入而
[006-0218a]
不滅互故知若明其本末將自除所以本末實相
顯發由是明之總別相貫本末交映如來酬答文
旨若此可不究其始末乎。】


「地次第相續轉進餘外道見不能傾動是名住菩薩
不動地得十三昧道門樂三昧覺所持觀察不思議
佛法自願不受三昧門樂及實際向自覺聖趣不共
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所脩行道得十賢聖種性
道及身智意生離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欲
求勝進者當淨如來藏及識藏名大慧若無識藏名
如來藏者則無生滅大慧然諸凡聖悉有生滅脩行
者自覺聖趣現法樂住不捨方便大慧此如來藏識
藏一切聲聞緣覺心想所見雖自性清淨客境所覆
故猶見不淨非諸如來大慧如來者現前境界猶如
掌中視阿摩勒果大慧我於此義以神力建立令勝
鬘夫人及利智滿足諸菩薩等宣揚演說如來藏及
識藏名七識俱生聲聞計著見人法無我故勝鬘夫
人承佛威神說如來境界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
如來藏識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是
故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識藏當勤脩學莫
但聞覺作知足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二種攝受生智者則遠離
如鏡像現心無始習所熏如實觀察者諸事悉無事
如愚見指月觀指不觀月計著名字者不見我真實
心為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為伴侶妄想觀伎眾。」
[006-0218b]


【由前所悟得入初地次第轉進依位顯德餘外道
見所不能動即第八不動地也得十三昧道門樂
即此地證十種三昧數如別列自願即本願也以
本願故不受三昧樂及住實際則起化利物也十
賢聖者望極位故聖亦名賢如普賢之例身智意
生者分得三身謂一身一智法報也意生則應身
也離三昧行者仍上意生言之雖由三昧而無作
行也當淨如來藏及識藏名者如來之藏本無可
淨淨其覆者爾識藏以名言者謂如來藏變起妄
識無別體故特其名而巳若無識藏名則轉妄識
復本藏理故無生滅凡諸真妄名轉體不轉者見
於是矣然則聖無生滅邪故曰然諸凡聖悉有生
滅言脩行者還約因位言之謂諸因聖雖得自覺
聖樂而不捨方便故亦有生滅此言方便有二種
謂一者自行增道方便二者化他益物方便皆有
生滅義也二乘於此方便既皆無有則見應淨邪
故復曰此如來藏等謂二乘雖無彼生滅而心想
猶在客塵所覆見猶不淨非如來究竟清淨也故
知言自性清淨者在法不在人亦有生滅者在人
不在法反而言之亦復何定即不定處理在是矣
又曰如來者現前境界等謂若如來見如來藏不
離現前境界了無所覆亦無見相無見而見其猶
掌果雖然畢竟是箇甚麼我於此義下指經顯證
也然如來之說本不假證但於彼經巳廣明竟故
[006-0218c]
此略文得以指之抑文有與奪故託勝鬘以言之
爾而言如來藏識等諸識俱生者凡夫也聲聞於
此計著無我曾不知執無我者正是於我為此所
蔽故於如來藏非其境界若如來藏無我相者我
亦不可得故勸脩覺良在於此偈言甚深如來藏
等者頌上如來藏心以無始惡習所熏故與七識
俱乃至由自共相二種攝受則有陰界入生若見
如來藏人法無我則滅故曰智者則遠離也如鏡
象現心等譬上法也謂八識心體本來無物由無
始妄熏故有七識等法生如鏡象之現也若如實
觀察稱性遠離則象事本虗故曰諸事悉無事次
別出指月喻以喻假名實法有得有失苟不能遣
言契理政如觀指而不觀月也心如工伎兒等追
頌上喻可以意得
○右第七章。】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五法自性識
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我及餘菩薩摩訶薩於一切
地次第相續分別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
乃至如來自覺地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大
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識二種無
我分別趣相者謂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脩行者脩
行入如來自覺聖趣離於斷常有無等見現法樂正
受住現在前大慧不覺彼五法自性識二無我自心
現外性凡夫妄想非諸聖賢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
愚夫妄想生非諸聖賢佛告大慧愚夫計著俗數名
[006-0219a]
相隨心流散流散巳種種相像貌墮我我所見希望
計著玅色計著巳無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巳貪恚
癡所生業積集積集巳妄想自纏如蠶作繭墮生死
海諸趣曠野如汲井輪以愚癡故不能知如幻野馬
水月自性離我我所起於一切不實妄想離相所相
及生住滅從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時節微塵勝玅生
愚癡凡夫隨名相流大慧彼相者眼識所照名為色
耳鼻舌身意意識所照名為聲香味觸法是名為相
大慧彼妄想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如此不異象馬
車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


【五法向雖巳明而未嘗約諸地分別示其所以入
一切佛法至如來地者故復請之答中先通示五
法迷悟相謂脩行者趣入則五法通是悟相故曰
若脩行者等若反是不覺則五法通是迷相故曰
不覺彼五法等故知法無自性迷悟在人此特發
其緒言爾所以趣入等相備見後文次徵釋中先
別約名相等三就凡夫法以示迷相謂依六塵等
俗數名相起諸分別其心流散不能自反墮我我
所見希望計著玅色色非麤玅著則成麤玅體本
融達之即離因妄想生於三道即無知覆障等惑
也所生業積集等業也墮生死海等報也如蠶作
繭者為自纏縛之譬也如汲井輪者為受輪回之
譬也如幻野馬等為不知幻性離我我所之譬也
起於一切不實妄想者謂於六塵等名相處起諸
[006-0219b]
妄想成於三道夫妄本不實起於幻相幻相本離
故離相所相亦無生住滅可得則歸諸自心而巳
然心不自心亦不從外道諸異因生還自愚夫依
名相生故曰愚癡凡夫等是名相妄想互為生起
抑由不知幻相故妄想生若知幻相妄想即滅此
文所以反覆言之也又曰彼相者追釋名相二法
不出六識取彼六塵名之者名也所取者相也顯
示施設諸名相者妄想也故曰如此不異等如象
馬車步四兵及男女等名相既立一一分別此如
是此不異於無定法生於定見則妄想而巳矣此
之謂凡夫法。】


「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猶如過客諸識不生不
斷不常不墮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之地復次大慧菩
薩摩訶薩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捨離二
見建立及誹謗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大慧菩薩摩
訶薩住如如者得無所有境界故得菩薩歡喜地得
菩薩歡喜地巳永離一切外道惡趣正住出世間趣
法相成熟分別幻等一切法自覺法趣相離諸妄想
見性異相次第乃至法雲地於其中間三昧力自在
神通開敷得如來地巳種種變化圓照示現成熟眾
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滿足十無盡句為種種意解眾
生分別說法法身離意所作是名菩薩入如如所得。」


【次約正智如如就聖賢法以明悟相則曰正智者
等謂彼名相不可得則各相等義在其間以本無
[006-0219c]
自性通皆屬悟不起斷常等見是為正智言如過
客諸識不生者過客猶路人也以譬名相初無自
性而有智者終不於彼生諸分別故曰諸識不生
聖賢正智視彼名相亦復如之菩薩以此正智不
立名相者謂菩薩以正智破名相妄想而亦不自
立其名相自若不亡還為所破然則既曰正智豈
非名乎不斷不常豈非相乎故曰非不立名相但
其為正智既捨離二邊不墮二謗則其性不生以
不生者即如如義菩薩住如如下示如如所得相
夫既曰如如豈有得乎然以無得而得亦得自他
因果之法故曰得無所有境界即菩薩歡喜地也
不離而離離一切外道惡趣無住而住住出世間
之正趣無分別而分別了一切法皆悉如幻無證
而證證自覺法趣相亦離諸妄想見性異相即能
見及異相也前文所謂相見俱離是也葢菩薩將
自淺階深以至於極故凡能所同異一切俱離而
入一如法爾然也至於三昧力等種種功德由之
開發自果及他由之建立從始洎終究竟法身任
運稱性離意所作一□如如而得成辦故曰是名
菩薩入如如所得。】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為三種自性
入於五法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三種自性及八
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
[006-0220a]
種相各別分別持是名緣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
不可壞故名成自性復次大慧自心現妄想八種分
別謂識藏意意識及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我
我所二攝受滅二無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聲聞
緣覺菩薩如來自覺聖智諸地相續次第一切佛法
悉入其中復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
慧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若彼有如
是相名為瓶等即此非餘是說為名施設眾名顯示
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畢竟不可得
始終無覺於諸法無展轉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真
實決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諸佛隨順
入處普為眾生如實演說施設顯示於彼隨入正覺
不斷不常妄想不起隨順自覺聖趣一切外道聲聞
緣覺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種自性
八識二種無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當自
方便學亦教他人勿隨於他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與八種識二種無有我悉攝摩訶衍
名相虗妄想自性二種相正智及如如是則為成相。」


【既申五法即三自性義在其中如前後會攝故復
問其攝入之外亦有自相宗邪答中先答總入可
知次別配法相初以名相對妄想者從所因言也
以彼妄想反屬緣起者從所起說也即依忘想生
心心法是其所起故既俱時生則如日光持種種
[006-0220b]
相而分別不謬故曰各各分別持即日光以譬妄
想種種相以譬緣起正智如如以配成性其義可
知五法攝八識者即自心現妄想一也而通八種
分別謂識藏即妄想之本意則執我妄想之主意
識及五識妄想之相故八識雖異皆妄想也若亦
兼餘義則如此分別者八識之名相也了知識性
不墮二邊而卒於不生者即正智如如是五法亦
可通配八識也我我所二攝受滅故二無我生者
由妄想等即有我我所以滅即無我則正智如如
是則識等雖異同歸五法無別自相宗明矣又曰
聲聞緣覺乃至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者總結示也
如前三乘及如來地自他因果一切佛法亦悉入
今五中了無剩法然猶約有法言之若乃五法無
法餘法亦無孰為入者則一切佛法道在其中矣
復次五法下重示異義則列名釋義復自一途大
同小異不無所以相名反上不出名實互有前後
餘二前後者前約自行故先智後如此兼化他則
反其次故曰我及諸佛隨順入處者如如也普為
眾生如實演說等正智也故知此文兼於化他言
瓶等心心法者謂因瓶等名相則有心心數法能
緣妄想始終無覺等者示名相不可得處即如如
義謂名相妄想各不相到故始終無覺知者而彼
諸法各各自住故無展轉續待之相以是推之法
無自性故離不實妄想則如如也真實決定等者
[006-0220c]
重指如相是諸佛入處依於自證如實演說不斷
不常非凡小偏邪所得故名正智又曰一切佛法
悉入其中者約互攝義通結四種故與上異勸文
言勿隨於他者隨他則失於自巳偈言摩訶衍者
大乘也謂上四法攝受一切大乘反而言之一切
佛法亦徧攝今四法也
○右第八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句過去
諸佛如恒河沙未來現在亦復如是云何世尊為如
說而受為更有餘義惟願如來哀愍解說佛告大慧
莫如說受三世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過世
間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計常外道妄想長養惡見生
死無窮欲令厭離生死趣輪精勤勝進故為彼說言
諸佛易見非如優曇鉢華難得見故息方便求有時
復觀諸受化者作是說言佛難值遇如優曇鉢華優
曇鉢華無巳見今見當見如來者世間悉見不以建
立自通故說言如來出世如優曇鉢華大慧自建立
自通者過世間望彼諸凡愚所不能信自覺聖智境
界無以為譬真實如來過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
為譬大慧然我說譬佛如恒河沙無有過咎。」


【三世諸佛如恒河沙經教言之多矣往往聞者必
曰其數云爾大慧意其別有所在故復請云云佛
答中先止其非曰莫如說受謂止言數而巳蓋諸
佛數量過於此故亦過世間心量所望故非譬所
譬豈特恒沙而巳文先寄曇華以開譬端示凡譬
[006-0221a]
喻義不一揆也則曰凡愚計常等謂彼凡外有未
受化者生死無窮如來為說諸佛易見非如曇華
令其不生退想息方便求而求佛道此則反喻以
難顯易所以進之也又曰有時復觀諸受化者為
說佛難值遇猶如曇華令其希慕求道此則順譬
所以䇿之也進之䇿之所以誘物其致一也然皆
化用邊事非謂建立自通則又結示能喻所喻有
難有易故曰優曇鉢華無巳見今見當見則能喻
唯難見如來者世間悉見則所喻有難易文但言
易亦法譬互見爾所謂自通等者即如來自覺聖
智境界真實法身則非難非易過世間望故非凡
愚所信亦非心意識量之所能見無譬為譬此其
為自通境界也然則譬佛如恒沙何也抑言之過
邪故復宗釋疑正酬所請曰無有過各凡略有七
義所以言之如次文。】


「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魚𩻪輸收摩羅師子象馬人獸
踐踏沙不念言彼惱亂我而生妄想自性清淨無諸
垢汙如來應供等正覺自覺聖智恒河大力神通自
在等沙一切外道諸人獸等一切惱亂如來不念而
生妄想如來寂然無有念想如來本願以三昧樂安
眾生故無有惱亂猶如恒沙等無有異又斷貪恚故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
不捨自性與火大俱生故其餘愚夫作地燒想而地
不燒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來法身如恒沙不壞大
[006-0221b]
慧譬如恒沙無有限量如來光明亦復如是無有限
量為成熟眾生故普照一切諸佛大眾大慧譬如恒
沙別求異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
無生死生滅有因緣斷故大慧譬如恒沙增減不可
得知如是大慧如來智慧成熟眾生不增不減非身
法故身法者有壞如來法身非是身法如厭洹沙油
不可得如是一切極苦眾生逼迫如來乃至眾生未
得涅槃不捨法界自三昧願樂以大悲故大慧譬如
恒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是大慧如來所說一切
諸法隨涅槃流是故說言如恒河沙如來不隨諸去
流轉去是壞義故大慧生死本際不可知不知故云
何說去大慧去者斷義而愚夫不知。」


【一沙不念彼惱亂故以譬如來聖智無念不生妄
想如文可知二沙性不壞以譬如來法身常住言
是地自性者有事有理以事則同一堅性故為沙
為石是堅之至者以理則與彼堅濕煖動均一真
性亦離異不異如前不生之性故劫盡燒時燒一
切地而彼地大不捨自性正謂此性也故地之性
即火之性地大生時與火俱生火事滅時而性不
滅若火大即性亦得云火事如故又曰火因者謂
火無所依必因地而有是地與火為相續體故地
無火而不燒火無地而不續惟其不自焚故兩不
相壞此地所以不得而燒而愚者見為燒爾若以
堅濕煖動為自性者此則政相凌奪安得俱生而
[006-0221c]
不燒邪三沙無限量譬如來光明無量四無異沙
譬如來無分段之生死及變易之生滅以內外諸
有因緣斷故五沙無增減譬如來以智慧成熟眾
生而於法身體無增減不同色身之法有壞滅故
六如厭沙無油譬如來雖為眾生極苦逼迫而不
捨本願如油不可得七如恒沙隨流愚人但見沙
流而不見水以智觀之非無水也譬如來說一切
法隨順涅槃有如順流而非去義故曰如來不隨
諸去流轉謂於法悟性不隨相轉故不同去流以
去是生死壞滅義故若以法顯譬而流亦無流以
前後流均一水故又曰生死本際不可知者是復
以生死對涅槃若以本際言之則皆不可知覆釋
上不隨去流義以其生死本際際於涅槃理極事
徧徧一切法故無去來之異此以不知而釋不去
故曰不知云何說去若以去者是生死後際永斷
之義固非愚夫所知是亦不知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眾生生死本際不可知者云何
解脫可知佛告大慧無始虗偽過惡妄想習氣因滅
自心現知外義妄想身轉解脫不滅是故無邊非都
無所有為彼妄想作無邊等異名觀察內外離於妄
想無異眾生智及爾𦦨一切諸法悉皆寂靜不識自
心現妄想故妄想生若識則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
義而說偈言。


觀察諸導師猶如恒河沙不壞亦不去亦復不究竟
[006-0222a]
是則為平等觀察諸如來猶如恒沙等悉離一切過
隨流而性常是則佛正覺。」


【大慧因以生死解脫對問知不知義葢二者迷悟
前後之際極其理既等云何一可知一不可知答
中先示解脫之由由於妄想身轉故曰無始虗偽
等謂以妄想習氣因滅故自心現知外義正言以
自心現知於外境則自心現妄想身轉故而得解
脫故妄想轉即是解脫而解脫實不滅惟其妄想
解脫本只一體不見有際畔可得故曰無邊無邊
則不可知義雖不可知而以妄想不轉而轉則解
脫亦無得而得故曰非都無所有等謂非無為彼
妄想轉處作異名者異名即解脫也是亦可知義
台宗所謂名轉體不轉者頗與今文合以彼釋此
其義善成然以佛出生死是亦可知但了生死無
生死故知而不知然而知不知之外復誰知邪觀
察內外者向以自心現知外義則外無外想還以
此理而照內心則內外一如離於妄想矣唯一真
如更無別法亦無眾生可異智及爾炎了無待對
一切諸法平等一切則寂靜也不識自心現者重
結示釋成要哉斯言其妄想生滅唯於自心識與
不識而巳矣苟識自心妄無不滅然有言識而妄
不滅者是未為真識故也偈言觀察諸導師等略
頌上譬中諸義存沒不次帖釋可知亦復不究竟
者然以佛為究竟則假名得對終乖一如非所以
[006-0222b]
平等故復遣之法應爾耳
○右第九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諸法
剎那壞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剎那佛告大慧諦聽諦
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謂善不
善無記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有罪無罪有漏無漏
受不受大慧略說心意意識及習氣是五受陰因是
心意意識習氣長養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
樂三昧正受現法樂住名為賢聖善無漏大慧善不
善者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識藏心意意識
及五識身非外道所說大慧五識身者心意意識俱
善不善相展轉變壞相續流注不壞身生亦生亦滅
不覺自心現次第滅餘識生形相差別攝受意識五
識俱相應生剎那時不住名為剎那。」


【夫剎那者時之最促念之極微者也故以心念起
滅不停為剎那又物之無常變壞者亦曰剎那是
皆眾生虗妄識相如來示之意在即剎那無剎那
了性真常爾而大慧請說剎那壞相豈能當如來
之意手亦責之如後然因請故得詳其說於中先
示一切法謂善不善等始言三性則法之有為故
繼言無為以配之餘世間等各以類言至於言受
則攝上諸法言不受則有無皆非不受亦不受獨
得其至此法非法之大凡也次明剎那非剎那相
先略說者為下廣明張本謂心意意識及色等習
氣為五受陰因以是識習長養善不善妄想故有
[006-0222c]
六凡有漏剎那言修三昧樂等即無漏因果惟空
與定則是三乘無漏非剎那也次善不善者下廣
明二相名雖疊上實則通示能生八識故曰謂如
來藏等名識藏□指第八妄識如前識藏名是也
而是八識名相出於正教故非外道說言五識身
者正明剎那相謂心意意識俱則能生雖通所生
則別故正約五識示之即眼等五識俱彼心心意
識同時取境有善不善相或次第起或間雜起故
曰展轉變壞相續流注根境之間未始間斷從本
言之亦自八識不壞身生而亦生亦滅由不覺自
心所現唯依五根有生有滅故曰次第滅餘識生
攝受五塵形相差別故五識生時意識俱生故曰
俱相應生不俱則不能分別也以是識故起滅不
停不於此則於彼無時暫息故曰剎那時不住即
剎那之想也。】


「大慧剎那者名識藏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剎那無
漏習氣非剎那非凡愚所覺計著剎那論故不覺一
切法剎那非剎那以斷見壞無為法大慧七識不流
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大慧如來藏者受苦樂與因
俱若生若滅四住地無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覺剎那
見妄想熏心。」


【剎那者下重結前起後是二種相雖通依諸識生
起而所從則別故曰名識藏等是則以諸識從識
習氣者剎那也從無漏習氣者非剎那也然善無
[006-0223a]
漏法本唯空空而猶名習氣者謂其體是七識執
想猶在故雖非剎那未為究竟真常無漏要是三
乘聖賢境界故曰非凡愚所覺彼凡愚此唯作剎
那論計著不唯不覺非剎那亦不自知其為剎那
以全體在剎那故也脫或凡外塵勞念息幾至無
為則又計為斷見故曰以斷見壞無為法惡識所
以無為者哉又曰七識不流轉者承上無漏之義
對明七八異相則七識以三義故異餘諸識而非
剎那謂不流轉不受苦樂故異六識非涅槃因故
異八識教門一往以對二乘良有以也然向言七
識流轉今何反之亦以二義故前後不同一者克
體則唯妄想執我而巳如今文是也二者從緣雖
不自有為以從緣故亦與諸識流轉不滅如前文
是也如來藏者正明八識以不變性本非剎那而
以隨緣受熏轉為識藏變起諸識則反上三義故
受苦樂亦與因俱若生若滅一也為五住煩惱所
醉凡愚不覺成剎那見故亦流轉二也而以妄想
熏發本心故或致涅槃因三也然皆如來藏所從
出則流轉非流轉剎那非剎那涅槃非涅槃染淨
二熏本一而巳此所以異於七識也。】


「復次大慧如金金剛佛舍利得奇特性終不損壞大
慧若得無間有剎那者聖應非聖而聖未曾不聖如
金金剛雖經劫數稱量不減云何凡愚不善於我隱
覆之說於內外一切法作剎那想。」
[006-0223b]


【然以剎那則有損壞非則反是理之然也如來本
答剎那而直以不可損壞言者亦相顯爾於中先
喻言如金金剛佛舍利得奇特性終不損壞者夫
奇特□有事有理如金金剛以百鍊故鑛朴俱銷
唯一精剛物不能壞則得事中奇特性也若佛舍
利以萬行熏修垢妄都盡唯一精真無能壞者則
得理中奇特性也如來所得真常亦復如是故曰
終不損壞意言汝問剎那壞相豈不以生滅妄想
故也若亦真常終無損壞此則答違上問法中言
若得無間有剎那者謂我以無間道所證真常豈
有剎那而不正言故寄言反顯爾則曰聖應非聖
等夫聖未有不聖之理則知一證永常其無剎那
明矣故合云云云何凡愚等者結斥不善如來密
旨正顯諸法性非剎那聞者只合於起滅不停處
了悟無生復本寂靜亦顯如來所得性常此則說
剎那之密意也奈何不善於一切法作剎那想所
以寄斥凡愚實責所問大慧領悟意必頓消

右第十章。】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六波羅蜜滿足
得成正覺何等為六佛告大慧波羅蜜有三種分別
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大慧世間波羅蜜者我
我所攝受計著攝受二邊為種種受生處樂色聲香
味觸故滿足檀波羅蜜戒忍精進禪定智慧亦如是
凡夫神通及生梵天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聲聞緣
[006-0223c]
覺墮攝受涅槃故行六波羅蜜樂自巳涅槃樂出世
間上上波羅蜜者覺自心現妄想量攝受及自心二
故不生妄想於諸趣攝受非分自心色想不計著為
安樂一切眾生故生檀波羅蜜起上上方便即於彼
緣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羅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攝
所攝是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精勤方便隨順修行
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棃耶波羅蜜妄想悉滅不墮聲
聞涅槃攝受是禪波羅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觀察
不墮二邊先身轉勝而不可壞得自覺聖趣是般若
波羅蜜。」


【剎那生滅者生死此岸之事也真常不壞者涅槃
彼岸之理也然則自此岸而達彼岸由剎那而究
竟真常者其六度之功乎抑前章明不壞有四佛
舍利其一也又曰住於正法得如來智具足斯由
六度所熏大慧所以承是請問也答中言六度有
三初世間六度言我我所攝受計著等者謂凡夫
所修其過有四即計我我所著於二邊為求勝報
樂著六塵夫計我我所則無為生之念著於二邊
則不足以達中道彼岸為求勝報則不免於生死
樂著六塵則非所謂無住相施凡夫神通及生梵
天亦由修事度而得故因出之出世間六度即二
乘所修雖依諦緣亦行是行故曰墮攝受涅槃故
則但為自度而求涅槃故異菩薩出世間上上波
羅蜜者即圓頓所修謂妄想量攝受者六塵也及
[006-0224a]
自心二者內心與境為二也覺唯自心現則二而
不二故妄想不生依是而修檀波羅蜜所修離相
則不墮諸趣所攝故曰非分其於色等既皆自心
則不復計著雖對六塵而無所有尚何行施之可
得乎唯為安樂眾生而修是度皆反過為德即初
檀度之意也亦兼通意則上上之方便也既了通
巳歷別爾修即以上善修之心於持戒等緣亦妄
想不生一一稱性而持者戒也又曰是尸波羅蜜
者重結究竟也故如是而行檀則無慳無施如是
而持戒則非持非犯如是而安忍則不違不順如
是而精進則何進何退如是而修定則無定無亂
如是而習般若則非愚非慧自然不即二邊不離
二邊安於中道直濟彼岸是謂上上波羅蜜相忍
中言知攝所攝者恐脫一空字進度凡兩言方便
者一則別相謂誦經等一則通相即兼五度皆須
精進而行禪度言不墮聲聞涅槃攝受者謂聲聞
定力偏多及為涅槃修禪故也而一一度言妄想
不生或言悉滅非性等是則六度雖異率以離妄
為本苟能離妄何行不成若不離妄無一而可此
不可不知也先身轉勝而不可壞者謂六度增進
乃至般若所得慧身轉勝前五不可破壞得自覺
聖趣則又般若之至者於是三品雖通中下意實
在上修者擇焉。
○右第十一章。】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006-0224b]


空無常剎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燈種子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寂靜離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
物生則有滅不為愚者說無間相續性妄想之所熏
無明為其因心則從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間有何分
相續次第滅餘心隨彼生不住於色時何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不如實因生云何無所成而知剎那壞
修行者正受金剛佛舍利光音天宮殿世間不壞事
住於正法得如來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何見剎那
揵闥婆幻等色無有剎那於不實色等視之若真實。」


【此偈合置前剎那想下文差間爾偈言空無常剎
那者謂虗空相常了不可得況言剎那起滅乎首
言此者以見諸法體性本來寂靜猶如虗空而愚
夫妄想或作常計或作剎那想如河流等是豈知
空性本無也哉剎那息煩亂等正頌出隱覆義謂
能了剎那則可以息煩亂體寂靜則自然離所作
故一切法無生所以為說剎那之義也物生則有
滅固生滅常理若為愚者說適滋名相如是說破
生滅法文先示生相為所破謂無間相續性則剎
那生滅由妄想所熏無明為固故剎那心相從彼
而生次正破中初破生相言乃至色未生中間有
何分者即承上心雖生而色未生中間自無所依
之分是心無色而不生次第相續滅者謂色雖巳
生而心續滅是色心不相待縱餘心隨彼色生苟
心不住於色復何所緣而生為其念念不住亦不
[006-0224c]
取故是心雖有色亦無生性抑若從彼生則自無
實性可得故曰不如實因生次破滅相者由向推
之於中求剎那成不可得況知剎那壞乎壞即滅
也既破生滅則復本真常故次頌不壞中初不壞
法有四謂修行者正受一也金剛二也佛舍利三
也光音天宮殿四也此天三災不壞復為後劫生
成之如即二為世間法不壞二為出世法不壞次
示能得人言住於正法得者謂如來以種智具足
莊嚴比丘以平等正受皆以正法而得也餘二非
此故亦有壞然一往爾云何見剎那者反頌上結
斥謂苟不如上作剎那見當以何理見剎那邪故
示之曰揵闥婆幻等即幻色固非剎那而於虗假
之色當視若真實了本無生庶幾乎得矣右本屬第十章
之四。】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記阿羅漢得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諸菩薩等無差別一切眾
生法不涅槃誰至佛道從初得佛至般涅槃於其中
間不說一字亦無所答如來常定故亦無慮亦無察
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說識剎那展轉壞相金剛力士
常隨侍衛何不施設本際現魔魔業惡業果報旃遮
摩納孫陀利女空鉢而出惡業障現云何如來得一
切種智而不離諸過。」


【舊釋此文凡作十問答往往文外穿鑿疣贅今以
問答始末參照止應有六文先疊問初問記阿羅
[006-0225a]
漢得成佛道與菩薩無異然於何處記邪或據前
文三昧樂住聲聞當得如來最勝之身者若即其
文則顯此經唯化佛說此復不可抑文別有謂如
向釋今謂當是大慧別有所聞故特於此以發授
記聲聞之意復當更明二問始終無說文先言一
切眾生即涅槃相故法不涅槃使誰至於佛道而
言從初得佛復誰入於涅槃而曰至般涅槃乃至
始終不說一字耶因復再徵若以如來常在定故
無說者則五十年所說皆應化佛施作邪三問說
識壞相亦由上文有言無漏非剎那又曰七識不
流轉則七識無漏不當壞滅何得復說識諸剎那
展轉壞邪四問佛何假乎護五問何意不施設本
際施設猶顯示也此因前文有言生死本際不可
知果不可知則是不施設本際故復問其所以六
問如來九惱事緣如別出意謂如來萬德普備眾善咸
會安有至聖復嬰過難耶答如次文。】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
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為無餘涅槃故說
誘進行菩薩行者故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者樂聲
聞乘涅槃為令離聲聞乘進向大乘化佛授聲聞記
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記諸聲聞與菩薩不異大慧
不異者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煩惱障斷解脫一味非
智障斷大慧智障者見法無我殊勝清淨煩惱障者
先習見人無我斷七識滅法障解脫識藏習滅究竟
[006-0225b]
清淨。」


【以次答釋中初言為無餘涅槃故說者即聲聞子
果二縛盡生無餘依界以非究竟故說彼授記巳
復須行行而意不在彼所以誘進始行者令行菩
薩行故則曰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等謂菩薩中
有始修大行復樂小果為其說授記事以䇿進之
使其自反進向大乘即此經言記聲聞之意故台
宗有曰楞伽密對菩薩方等斥奪聲聞即其義也
唯是法華正記二乘獨超一化今以二義區別其
說曰一者所記為此不為彼義如上說二者能記
是化而非法故曰化佛授聲聞記非是法佛言化
佛則權言法佛則實故知二意同異明矣又曰與
菩薩不異者一往約同斷煩惱障故得解脫一味
云爾非謂無明智障斷也抑此經所說三乘多槩
言之亦所以密與其進也次出異相則曰智障斷
見法無我等約二無我以辨淺深而言先習見人
無我斷者謂聲聞人先得人空故先所習見人無
我智但斷見思煩惱而巳而未斷無明故未見法
無我智此一異也又曰七識滅法障解脫者亦以
七八識滅而論二障有脫未脫二乘但滅七識故
未盡淨此二異也是知同異未易輙論而末學欲
以一槩盡局哉難矣。】


「因本住法故前後非性無盡本願故如來無慮無察
而演說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無慮無察四住地
[006-0225c]
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二煩惱斷離二種死覺人法無
我及二障斷大慧心意意識服識等七剎那習氣因
善無漏品離不復輪轉大慧如來藏者輪轉涅槃苦
樂因空亂意慧愚癡凡夫所不能覺。」


【次答第二問言因本住法故前後非性者謂本住
法則性無增滅故前無佛道可得後無佛可涅槃
中間亦無法可說故曰前後非性非性之性法界
平等故云無說爾然以無盡本願為眾生故無說
而說則曰無慮無察而演說法謂佛以無為智定
寂而常照圓鑑法界如鏡現象如印印泥故不待
慮而說察而知則未甞無說正智所化等復言無
慮無察者由於正智所化寂念不妄故也又曰四
住地等謂究竟果人所斷者二障所離者二死所
證者二無我法門深極如是豈化佛之所為乎是
亦抑大慧之問也心意意識下答第三問謂心意
識三未始不俱而說識剎那有壞不壞者所從言
異爾若以諸識從剎那習氣因則有壞從善無漏
品則不壞以其性離非剎那故不復輪轉即不壞
義然則剎那習氣者六識之分也善無漏品者七
識之分也此猶六七對明壞不壞異若約七八相
望則七識執我想心未亡故猶可壞唯八識不壞
故特言眼識等七意存八識不壞故也次別顯藏
識者謂如來藏在輪轉則與之為輪轉在涅槃亦
與之為涅槃與之為苦樂而未始不淨與之為涅
[006-0226a]
槃因而未始淨方其即則未始不離方其離則未
始不即既非即非不即亦未始壞不壞故非凡小
所覺言空亂意慧即指二乘義兼與奪謂以空亂
意奪也而猶名慧與也。】


「大慧金剛力士所隨護者是化佛耳非真如來大慧
真如來者離一切根量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及外道
根量悉滅得現法樂住無間法智忍故非金剛力士
所護一切化佛不從業生化佛者非佛不離佛因陶
家輪等眾生所作相而說法非自通處說自覺境界
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
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四住
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


【答第四問中文有對有別對論則佛有真化故曰
金剛力士所隨護者化佛也離一切根量等真佛
也言離一切根量則不墮自他陰界入法得現法
樂住無間法智忍故則究竟住於智斷功德法身
常與定俱故不須護別論者雖化亦不護凡二意
故葢化謂化現亦應也又無而歡有曰化皆隨宜
應現不同凡夫隨實業生則不待護一也又曰化
佛者非佛不離佛則從真起化故非一非異亦不
待護二也但由化用必因眾生眾生有作須眾緣
具故佛亦以緣具說法故曰因陶家輪等正取緣
具義也然則不護而護而金剛力士獨得非化乎
非自通處者不同真佛唯說自覺境界答第五問
[006-0226b]
者非無本際可示但為眾生未能出自妄想外故
於本際有所不知極其妄想不出斷常故曰愚夫
依七識身滅等即限彼所知極於七識之外無所
知故因起斷見而不覺識藏無盡見其念念相續
故起常見由其自妄想內而不及外故不能知必
待妄想轉滅即解脫等當自知爾故曰自妄想滅
而言慧滅者示妄不自滅必由慧而滅夫然則五
住二死究竟咸亡金剛法身豈復有魔業等事故
自四住地下答第六問然皆為眾生故文便示現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乘亦非乘如來不磨滅一切佛所記說離諸過惡
為諸無間智及無餘涅槃誘進諸下劣是故隱覆說
諸佛所起智即分別說道諸乘非為乘彼則非涅槃
欲色有及見說是四住地意識之所起識宅意所住
意及眼識等斷滅說無常或作涅槃見而為說常住。」


【偈言三乘亦非乘者非實乘也如來不磨滅者謂
真佛也惟其非乘故與授一乘記惟其是真佛故
說離諸過惡即間頌初後二答亦兼頌第四問答
也為諸無間智等覆頌初答意可知諸佛所起智
者頌答次問也謂從初起道樹所得智後即分別
說道此以其說頌無說非曰不說以非性言之故
乘而非乘涅槃而非涅槃云不說爾欲色有及見
頌四住地也意識之所起者頌第五答文謂意由
[006-0226c]
八識而起而八識意之所住故喻之如宅以是言
之自不容以七識身滅而起斷見彼又於第六識
等斷滅處說無常或作涅槃見者此皆凡外自妄
想見故不知本際如來為是說常住也
○右第
十二章。】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與葱飲食為云何
惟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愚夫所貪著臭穢無名稱
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諸過不食為福善
惟願為我說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薩說偈問巳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
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於現在未來當為
種種希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彼眾生慈心相向
得慈心巳各於住地清淨明了疾得究竟無上菩提
聲聞緣覺自地止息巳亦得速成無上菩提惡邪論
法諸外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聽食
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
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
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
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巳來展轉因緣
甞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驢騾駱駝狐狗牛馬
人獸等肉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不淨氣分所生長
故不應食肉眾生聞氣悉生恐怖如旃陀羅及譚婆
等狗見憎惡驚怖羣吠故不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
[006-0227a]
心不生故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淨無善名稱
故不應食肉令諸呪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以殺生
者見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
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
應食肉空閑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令飲食無
節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
甞說言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
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復次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
蘇陀婆食種種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謀反斷
其奉祿以食肉者有如是過故不應食肉復次大慧
凡諸殺者為財利故殺生屠販彼諸愚癡食肉眾生
以錢為網而捕諸肉彼殺生者若以財物若以鈎網
取彼空行水陸眾生種種殺害屠販求利大慧亦無
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魚肉以是義故不應食肉大慧
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經一切種一
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尚
無所食況食魚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視一切
眾生猶如一子是故不聽令食子肉爾時世尊欲重
宣此義而說偈言。


曾昔為親屬鄙穢不淨雜不淨所生長聞氣悉恐怖
一切肉與葱及諸韮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亦常離麻油及諸穿孔牀以彼諸細蟲於中極恐怖
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從覺生貪欲是故不應食
由食生貪欲貪令心迷醉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
[006-0227b]
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呌呼獄
若無教想求則無三淨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
彼諸修行者由是悉遠離十方佛世尊一切咸訶責
展轉更相食死墮虎狠類臭穢可厭惡所生常愚癡
多生旃陀羅獵師譚婆種或生陀夷尼及諸食肉性
羅剎猫狸等偏於是中生縛象與大雲央掘利魔羅
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肉諸佛及菩薩聲聞所訶責
食巳無慙愧生生常癡冥先說見聞疑巳斷一切肉
妄想不覺知故生食肉處如彼貪欲過障礙聖解脫
酒肉葱韮蒜悉為聖道障未來世眾生於肉愚癡說
言此淨無罪佛聽我等食食如服藥想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厭離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者我說常厭離
虎狼諸惡獸恒可同遊止若食諸血肉眾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無慈慧永背正解脫
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
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肉。」


【佛說心品將未大慧復請垂誡酒肉等以終之葢
吾佛說化以一性平等為本以慈悲同體為心以
為人入道為宗故莫先於清淨離過以濟物度生
為事故莫上於罪福因果是以楞嚴正宗之後具
明四種明誨三種漸次而於此經誡之彌篤亦可
以之擬流通焉文先請通誡次請別誡佛答中備
列不應食肉者凡十七緣云云次示遮制通局中初
言小教方便或開五種謂見聞疑殺等自餘宜若
[006-0227c]
開食或制十種謂人蛇象等而不及餘類似應通
許者然尤謹言之但曰遮制而巳曾無開許之□
縱有一時方便亦不得巳爾次言此經開除方便
一切悉斷其言可謂深切矣而論者猶以聽制食
肉為一疑難葢記者有言曰此經菩薩不應食肉
故知仍存小教中開遂謂此經但制菩薩仍存小
教開許者或謂記者之誤今謂非也正言楞伽當
四阿含之後故存漸教之說異乎梵網頓制以見
此經部當方等如是而巳所謂存者特其文耳何
謂猶存其事且以為誤邪不然經云一切悉□□
言何謂乎嗚呼大為之防嚴為之制而世猶或□
之況不為之誡乎有以見業習之深也至有不復
讚歡梵行亦令他人入不律儀者吾知斯人自詒
厥咎然此經言一切法唯自心現苟知善惡唯心
奈何順妄想而違聖教哉戒之勉之。
○右第十三
章。】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卷第四竟」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