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39 楞伽經通義-宋-善月 (master)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四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卷第三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三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別通相
我今當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
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
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
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進相得
三種身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
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
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
受意生身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
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
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玅華莊嚴迅疾
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
[004-0184a]
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
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大慧云何種類
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
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大慧於彼三種身相
觀察覺了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言。


非我乘大乘非說亦非字非諦非解脫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三摩提自在種種意生身自在華莊嚴。」


【向以八地無生為得意生之終今以種類極於佛
地而兼明其始又與前文喻數互有廣略名相通
別之異蓋上下相顯也列文言修行者了知初地
上上增進相即今三種具約十地始終明矣以覺
法當八地則種類一種任運增勝然則十地分分
齊者多是通位亦教道說釋中言三昧樂正受者
三昧以定性為樂異乎苦樂等受故曰正受以位
則三地以上真空三昧不言餘地者略爾此在菩
薩故不同三乘為相風所動種種自心寂靜者心
無種種種種自彼若識自心種種寂靜故曰安住
心海以不同凡夫則六識波浪不起了一切境界
唯自心現則知外性非性即初意生相也覺法自
性文釋顯矣言如幻等法者謂了一切法如幻故
無所有而身心亦幻故能轉變無礙是為如幻三
昧及無量相力自在明者即三昧所得法門如玅
華之莊嚴也其身迅疾如意如幻夢等之無礙也
[004-0184b]
不同四大實造故曰非造非所造而非無幻假之
相故如造所造一切色等通達自性法故者即以
如幻為法自性菩薩通達以建化本是名覺法自
性義種類俱生言覺一切佛法者前二空幻猶是
二邊今覺中道故一切法皆名佛法佛法非他故
云自得自得之樂樂之至者故言樂相義當八地
以上得一身無量身三昧普現如鏡現象故名種
類俱生不由作意名無行作或以作字綴下則猶
未免作意亦從譬為言爾勸文可知偈初四句約
如來自證離相故皆以非言之謂如前分別雖是
大乘而非我所乘我所乘者離諸名相無證無得
而亦非無境界可示故曰非說亦非字等亦可以
說字等句用配三軌云云三軌和合為一大乘即
初句也非捨而弗乘之謂直如向說一乘性本亡
泯詎容三種名相乎然以機緣故非乘而乘即後
四句約果後化用亦一時中乘摩訶衍三種大乘
故曰三摩提自在等文不次第彰一時爾如上對
位約機證入復自一途言各有當也。
○右第一章。】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若男
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佛告大慧諦聽
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
然受教佛告大慧云何五無間業所謂殺父母及害
羅漢破壞眾僧惡心出佛身血大慧云何眾生母謂
愛更受生貪喜俱如緣母立無明為父生入處聚落
[004-0184c]
斷二根本名害父母彼諸使不現如鼠毒發諸法究
竟斷彼名害羅漢云何破僧謂異相諸陰和合積聚
究竟斷彼名為破僧大慧不覺外自共相自心現量
七識身以三解脫無漏惡想究竟斷彼七種識佛名
為惡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無間事者名五
無間亦名無間等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


【五無間業逆惡之極也以報名業曰五無間亦作
惡時以增上心無間故也如來一時甞縱言之曰
亦有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獄者無擇猶無間也
大慧未達於是乎問佛答中先據事列名次約法
徵釋名雖從逆法實惟順所以言之者蓋彰法無
定名理無定說逆順在心而不在事善惡惟實而
不惟名亦是以惡假名而詮至理其五無間業皆
解脫相之謂乎如來說法雅有深致大慧請問理
不徒然謂愛更受生者即十二因緣中現在之愛
更從受生而與未來貪喜俱皆有生義故如緣之
母立立亦生義或恐生字之誤也愛必先於無明
故以無明為父由是貪愛生六入十二處等聚落
若斷貪等根本即害父母義彼諸使不現如羅漢
巳斷正使鼠毒發諸法鼠毒義如別出如習氣猶在諸法
之言謂不染汙無知凡有種種諸法故也若究竟
斷彼習使即害羅漢義僧者和合為名故以斷陰
相和合為破僧不覺外諸法自共相是自心現量
是猶迷八識而唯存七識指七識妄覺為七佛義
[004-0185a]
非無漏行莫之能斷故以三解脫智斷彼七識既
皆曰究竟須從極說則不止於小乘無漏既盡識
相根本亦不止於出血義而巳無漏本善而云惡
想者亦順事中惡心為言五無間事事亦業也又
曰無間等謂如是之業與證實法時無間智等據
後則報亦名等謂其與業等而無異也。】


「復次大慧有外無間今當演說汝及餘菩薩摩訶薩
聞是義巳於未來世不墮愚癡云何五無間謂先所
說無間若行此者於三解脫一一不得無間等法除
此巳餘化神力現無間等謂聲聞化神力菩薩化神
力如來化神力為餘作無間罪者除疑悔過為勸發
故神力變化現無間等無有一向作無間事不得無
間等除覺自心現量離身財妄想離我我所攝受或
時遇善知識解脫餘趣相續妄想爾時世尊欲重宣
此義而說偈言。


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覺境識為佛諸使為羅漢
陰集名為僧無間次第斷謂是五無間不入無擇獄。」


【此下兼明外無間事有權實滅不滅進否之異夫
外以對內即指前為內內心也以實作為外外事
也若聞外無間事業報不差則不墮邪見亦不惑
於向說故曰不墮愚癡先所說者謂餘時所說事
中無間也行於外者不得於內得於內者能除於
外故曰若行此者等謂若實行是外無間業則不
得三解脫中無間道等法亦猶行於內者不得外
[004-0185b]
報特逆順反覆爾除此巳者起後權行也謂佛菩
薩示現無間權必引實葢權行者易轉實作者難
除故示為易轉之迹令其除疑悔過而發心也然
則彼實行者如蒙引發其無間業果得滅否曰但
恐疑不實除過不實悔苟能之也孰曰不然然未
有實作是業而幸免其報者故曰無有一向作無
間事等則又以因果不失正其邪見也一向之言
則業之定者除後不定則非一向所以不定者三
故曰除覺自心現量則了起滅唯心者一也離身
財妄想等則內不見身外不見財等妄想離我我
所攝受達造逆緣空者二也或時遇善知識則勸
發開導之力使其不續餘趣妄想報三也捨是三
者未見其有能滅則業之定矣抑從業有輕重則
逆惡定也餘業不定也若納心說無論輕重但得
其理則定可使不定不得其理雖不定猶定餘業
准之惡之業理不可槩論亦大約如是爾偈言覺
境識為佛者謂能覺境者識也以識為佛斷以無
漏即害佛義無間次第斷者謂貪愛等必由無間
道故能斷亦以斷故而得無間斷必一時而言次
第者亦從事云爾
○右第二草。】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之知覺
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
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
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
[004-0185c]
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向言一乘覺道其說猶略而未甞言所覺知者何
法所斷離者何妄所證得者何理故於是請說佛
之知覺佛答以覺二無我是為覺了知二障是為
知惟其覺人法無我故離分段變易二種死知二
障本空故二煩惱斷是則二障即二煩惱別則煩
惱及智名二障見思無明等名二煩惱名雖通別
體實不異若作三法相釋即覺人法無我者是無
業道以有我必有業故知二障斷二煩惱是無煩
惱道離二種死是無苦道既三道究竟離則三德
究竟顯而不言三德者但言所離則所證可知亦
彰無證而證得而無得此則一乘覺道唯在於佛
如前章所云而曰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
此復與進縱之之言也意謂彼二乘者若得此法
亦可名佛推此而言至於六道凡外使得此法亦
本不異惟其小志狹劣於人法無我等有不能盡
故曰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唯佛獨得此文與大
論云諸法實相三乘皆得言同而旨別也云云
所以與之恐二乘之自鄙也所以奪之恐上慢之
將濫也一往雖爾有得不得究竟而言無得不得。


○右第三章。】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於大眾中唱
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及種種受生我爾時作曼
[004-0186a]
陀轉輪聖王六牙大象及鸚鵡鳥釋提桓因善眼仙
人如是等百千生經說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
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
那含牟尼迦葉佛云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
是名四等以四種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
唱如是言云何字等若字稱我為佛彼字亦稱一切
諸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云何語等謂我
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
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無增無減無有差別
迦陵頻伽梵音聲性云何身等謂我與諸佛法身及
色身相好無有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
故示現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云何法等謂我及
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說佛法無障礙智是名
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爾
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以此四種等我為佛子說。」


【三世如來無不皆同以其理極也其理極故事無
不等故曰我是一切過去佛又曰受種種異生者
夫既曰佛矣則合名言身說一切皆同而又異其
形生何也大慧所以持兩端為問佛直告以四等
之說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等猶同也是以其事
同示夫理同所以酬上我是過去諸佛之問又曰
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故如前百千生經
所說者所以酬上異生之問然猶有等之等非所
[004-0186b]
以盡等惟其不等之等則無往而不等雖為機緣
設迹或殊會其歸趣亦一而巳所謂以世諦故說
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故餘本以四等為密
意以其在彼而不在此也而古師立四種意趣平
等意趣此其一也由是明之不至極果則巳至極
則無不皆等言六十四種梵音者如密跡力士經
云云法身色身無有差別者謂佛佛皆有生法
二身所以等也抑法報常同應身則隨緣不定雖
復不定三身體一故亦無別餘文可知而言佛法
無障礙智者謂得是四等則於一切佛法無所障
礙亦不迷於如來化迹同異也。】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
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亦不巳
說當說不說是佛說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說
言不說是佛說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云
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
故我如是說云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
之無增無減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字
二趣云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
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
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受
如意樂大慧於意云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耶
答言不也佛告大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
亦復如是是故說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
[004-0186c]
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巳說當說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緣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說彼佛及與我悉無有差別。」


【夫如向示猶涉言迹非所以亡言泯迹之為等也
故大慧復問始終不說一字之義以謂不說之說
是如來說意發如來不言之玅顯今究竟至等之
談如文云云佛答則曰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謂
緣自得法則證極之名及本住法則性德之稱證
極則性德也性德則證極也理一而巳矣夫惟證
極則無彼無此體無增減故曰彼如來所得我亦
得之以究極故其性亡離故離言說文字能說所
說之二趣不唯自證之玅言所不及縱種種言之
亦所不解如人食蜜雖甜可說而所以甜則不可
說如魚在水雖冷煖可知而所以冷煖唯自知可
也惟彼彼各證如兩鏡相照直示之而巳者為得
之矣夫惟性德則天然本有非造作所成故曰謂
古先聖道即先佛本所住法法也如金銀等性譬
也本自堅剛非銷鍊所得故法界常住若如來出
世等合也所謂有佛無佛性相常然尚不得而加
損況得而說示乎法界常住凡兩言之一則從事
一則從理此譬合所以異也又曰如趣彼城道等
則又兼譬二法歸乎一致所謂古城平坦正道則
本住法也士夫行之而至者緣自得法也惟其本
[004-0187a]
有正道故得隨之而入入巳安之皆非外物故曰
彼作是道等耶答言不也謂其皆固有故非造作
成以譬二法本有之性非言說所及所以五十年
中一大藏教不說一字者非曰不說說所不到也
是亦遣言非言則無言無迹三世諸佛理歸一揆
亦無等無不等所以為至等也偈頌可知
○右
第四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有無有
相令我及餘菩薩摩訶薩離有無有相疾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
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此
世間依有二種謂依有及無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
相大慧云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緣生非不有從
有生非無有生大慧彼如是說者是說世間無因大
慧云何世間依無謂受貪恚癡性巳然後妄想計著
貪恚癡性非性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故謂
諸如來聲聞緣覺不取貪恚癡性為有為無。」


【有無有見者凡外偏計也離有無相者佛法正宗
也苟不辨其偏何以知其正故大慧請說有無有
相意則離彼偏見而達乎正道也於中先示二種
依義則曰世間依有二種等凡凡夫情見未甞獨
立不依於有則著於無所指有無是所依境不唯
依之而巳而又墮性非性欲見欲謂樂欲其見必
偏本不能離而作離想是謂不離離相亦猶前文
[004-0187b]
不出出覺是也云何世間下徵釋也謂依有者計
有世間因緣生是生與所生皆有仍遮其非曰非
不有從有生正言所生世間是有也非無有生言
能生因緣是有也故佛折之曰無因論蓋世間有
無必相因故如彼計有從有生則有為無所因無
因之有則邪見巳其計無者謂先受貪恚癡性巳
而後妄計其性非性非性則無也佛折之曰若不
取有性等意謂先有所受後有所非是猶有取非
不取也若不取者則其性相本來寂靜如諸如來
等不取貪恚癡性為有為無則不取有無於其間
始可謂不取然則二乘本求斷破而此同如來不
取者所以蜜喻彼意亦令其勿取爾。】


「大慧此中何等為壞者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貪
恚癡性後不復取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大
慧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為壞者於聲聞緣覺及佛亦
是壞者所以者何謂內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
故大慧貪恚癡若內若外不可得貪恚癡性無身故
無取故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佛聲聞緣覺自性解
脫故縛與縛因非性故大慧若有縛者應有縛是縛
因故大慧如是說壞者是名無有相。」


【如來將復計其非說因問此有無取不取之間何
等為壞滅者大慧答以如彼次說以不取為非性
是即壞義佛印其說而有與奪抑縱之論所以印
者與其言次說之當也所以奪者以其不取之說
[004-0187c]
濫故若直以不取為壞者雖佛亦不取抑何以異
焉故曰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為壞等所以者何下
正揀異相一往不取之言同而其所以異故曰內
外不可得故等謂佛能了知貪恚癡等諸煩惱性
於內外法非異不異則其性本虗故無實身可得
如是不取則不同彼定有壞者故覆結示曰非佛
聲聞緣覺是壞者以其本來自性解脫故無脫則
無縛故縛與縛因非性則皆不可得若彼於貪恚
癡性先受而後不取則巳有所縛故曰若有縛者
等謂縛是其果果必有因是應指貪等為因有縛
必有壞則曰如是說壞者是名無有相是必斷滅
墮於空見而為壞爾斥失如後。】


「大慧因是故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無所有
增上慢空見大慧無所有增上慢者是名為壞墮自
共相見希望不知自心現量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
壞陰界入相續流注變滅離文字相妄相是名為壞
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無是二邊乃至心境界淨除彼境界平等心寂滅
無取境界性滅非無所有有事悉如如如賢聖境界
無種而有生生巳而復滅因緣有非有不住我教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餘因緣所集起云何而得無
誰集因緣有而復說言無邪見論生法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復無所滅觀此悉空寂有無二俱離。」


【既正其失於是極言以貶之曰寧取人見如須彌
[004-0188a]
山等是以其至大況其至小則空見之失甚於人
見葢人見者其惡有止若增上慢空見則無法不
棄是所謂壞滅者也言增上慢者凡執有一法以
為增上成見慢者皆是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即其人也墮自共相見希望者此本著有而以斥
空見者葢唯一機故惟其不能忘有則必滅有以
為無故不知自心現量見外性無常以為壞滅反
顯若覺自心究竟不著者則空有兩亡矣又曰離
文字妄想者是亦著文字相故必求離相所以為
失若達文字性離即是解脫則亦何離之有是文
字相亦本無定性也偈言有無是二邊者頌上所
依有無則二邊而巳極其至處本唯一心所謂自
心現量境界也夫二邊之與一心本不相遠但淨
除彼二見妄想則心境平等不見一法可得則寂
滅矣無取境界性者頌上不取之義惟其不取彼
境界性故雖滅而非無雖有而非異故曰有事悉
如如所謂如賢聖境界者如是而巳無種而有生
等追頌上二種依義不出依世間因緣計有計無
仍以正教非之故曰不住我教法凡我所謂生法
者非佛非外道所作亦非神我及餘異因所造乃
由正因緣和合生故曰因緣所集起等然自其所
起言之不得謂之無求其集之者不可得則既本
無矣豈更破有言無邪故知邪計有無皆為妄想
若達生無所生滅無所滅自然妙契空寂不墮有
[004-0188b]
無即正酬所請也
○右第五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我及諸菩薩
說宗通相若善分別宗通相者我及諸菩薩通達是
相通達是相巳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隨覺
想及眾魔外道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
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
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大慧宗通者謂
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
地自相遠離一切虗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
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云何說通相謂說九
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
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汝及餘菩
薩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宗及說通相緣自與教法善見善分別不隨諸覺想
非有真實性如愚夫妄想云何起妄想非性為解脫
觀察諸有為生滅等相續增長於二見顛倒無所知
一是為真諦無罪為涅槃觀察世妄想如幻夢芭蕉
雖有貪恚癡而實無有人從愛生諸陰有皆如幻夢。」


【欲善化道必宗說兼通方能誘物而至於道葢宗
者道之本說者教之表宗所以明趣趣不明則失
其所歸教所以言理理或昧則瞢其所入故宗通
說不通理雖精而必壅說通宗不通言雖辯而非
要抑說苟不通則宗為未至宗苟不通則說為未
明是二者實相濟為道其為定慧之形容解行之
[004-0188c]
標準矣大慧請說宗通相而不及說者舉其要也
宗通則說在其中矣答中兼言者必二而後備也
宗通有三曰極曰次曰又其次文言緣自得勝進
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者對後趣無漏界覺而又
曰勝進相即如是如來所證法如文殊普賢諸大
士深入如來境界者則宗通之至極者也言趣無
漏界自覺地自相等即悟住地菩薩所證法門如
華嚴善財於諸知識得種種法門助其次也又曰
緣自覺趣光明輝發者謂除上八極果法凡能發
悟自巳光明輝輝古今如從上諸祖傳宗明道者
則又其次也三者雖異率皆自得自覺而遠離有
深淺降伏有能否及須不須此皆宗通之相乃知
此事誠未易言今人於此未少有所得自謂宗通
者誤矣抑欺也說通者此既依教不必分異然亦
非無淺深謂說九部即十二分教除因緣譬喻論
議之三猶兼小故則大唯九部亦有通別進否
以是教法導利機緣仍須離異不異等謂於自

行離四執巳方可隨宜為他四說所謂善別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者始曰可矣不然亦難哉偈初
三句茲約宗說通相對說間言之不隨諸覺想等
謂得二通相者則不隨外道之覺想及愚夫實性
之妄想也云何起妄想者因上徵釋所起覺想謂
或以非性為解脫或於有為起二見或以一是為
真諦或以無罪為涅槃如後涅槃見中出其相然
[004-0189a]
皆顛倒無知之見故以今宗趣觀彼妄想如幻夢
芭蕉則不隨可知雖有貪恚癡等覆釋如幻之義
謂雖有三毒而無其人明無能起則無所起又能
生愛等既幻則所生陰有亦然二者交明如幻益
顯。
○右第六章。】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不實妄想相
不實妄想云何而生說何等法名不實妄想於何等
法中不實妄想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如是
之義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憫世間一切天人諦聽
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
然受教佛告大慧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
生大慧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
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計
著我我所生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種種義種種不實
妄想計著妄想生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
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
數妄想我我所計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種種義相墮
有無相離性非性離見相世尊第一義亦如是離量
根分譬因相世尊何故一處妄想不實義種種性計
著妄想生非計著第一義處相妄想生將無世尊說
邪因論耶說一生一不生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
不生所以者何謂有無妄想不生故外現性非性覺
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大慧我說餘愚夫自心種種妄
想相故事業在前種種妄想性相計著生。」
[004-0189b]


【窮妄想者必極其致示真性者必盡其源葢盡其
源則真性自明極其致則妄想何有故大慧請說
不實妄想相凡致三問一問妄想云何生二問何
法名妄想三問於何而妄想佛以次答釋初答言
種種義者凡外法有種種相義皆妄想因之而生
故有種種不實妄想計著生知其生則知所以滅
也次答言攝所攝計著者謂於根境計著而不知
是自心現量及於心外墮有無見依是增長諸外
道見皆妄想法知其法則知所以妄也後答言妄
想習氣等者即上所因是其處也又曰心心數妄
想計著我我所生者即我我所是其處也知其處
則知所以起妄之本處既不實妄即滅矣大慧曰
佛言下復疊領上義以生後問意謂若於外種種
義墮有無相者及而言之有墮則有離亦應離性
非性有無相及離諸見相是亦知其墮則知所以
離也因復例第一義既離根量等一切相亦應有
離則有墮故結問云何故一處妄想等言一處妄
想則不容有二生使無二生何以於二義有生有
不生耶答中先遮所難次徵釋所以生不生者謂
處本無二但覺則不生愚者謂生故曰有無妄想
不生故等文對下愚夫則此為覺者以了有無妄
想不生故於外現性非性有無之境覺自心現量
自然妄想不生即不生處是第一義非別有第一
義故不生自餘愚夫不覺此理以自心種種妄想
[004-0189c]
相故見事業在前即有外種種義妄想計著生是
為不實義非別有不實義故生故曰我說餘愚夫
等亦是以不生故即不實處是第一義以生故即
第一義是不實處究言二義初無定法但迷覺異
有生不生。】


「云何愚夫得離我我所計著見離作所作因緣過覺
自妄想心量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地如來自覺
境界離五法自性事見妄想以是因緣故我說妄想
從種種不實義計著生知如實義得解脫自心種種
妄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因及與緣從此生世間妄想著四句不知我所通
世間非有生亦復非無生不從有無生亦非非有無
諸因及與緣云何愚妄想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
如是觀世間心轉得無我一切性不生以從緣生故
一切緣所作所作非自有事不自生事有二事過故
無二事過故非有性可得。」


【據向所答則愚夫一向在迷何由得離諸見過不
離我我所則作所作因緣等皆過相故復示之曰
覺自妄想心量等謂但覺妄想皆自心量則有無
迷悟一切唯心不為外物所轉而能轉於外物由
是身心轉變自迷之悟究竟明解一切地義到如
來自覺境界離五法自性上事見妄想事即名相
見即妄想所治既離能治亦亡五法尚離豈我我
所等計著見過而不離邪此特從本通示離過而
[004-0190a]
巳若別推破因緣及作所作離過相如後偈故結
示曰以是因緣故等謂以妄想從不實義則妄想
生以如實智契第一義則得解脫自心妄想可知
矣然則實不實義亦約情智假立異名爾自偈初
至非有性可得頌上離作所作因緣過於中先推
因緣則曰諸因及與緣等謂凡諸世間法莫不從
因緣生而妄想者於因緣法著有無等四句見不
知如來所通無生之理故曰世間非有生等即離
性執四句也又曰諸因及與緣等仍責前非有等
四句亦是妄想即非非有等離相執四句也具如
大論性相二空云云如是觀世間心轉得無我者
謂轉彼性相二執心而得人法二無我智一切性
不生者謂性實不生從緣故有亦結前起後義次
推作所作者則曰一切緣所作等謂若由緣所作
則非本自有若非本有而自生者則是事自生事
有二事過故事亦果也如必無二事過則須於事
亦無性可得所謂世緣起法亦本無生則作所作
因緣過任運離也。】


「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
量者自性處緣性二俱離性究竟玅淨我說名心量
施設世諦我彼則無實事諸陰陰施設無事亦復然
有四種平等相及因性生第三無我等第四修修者
妄想習氣轉有種種心生境界於外現是世俗心量
外現而非有心見彼種種建立於身財我說為心量
[004-0190b]
離一切諸見及離想所想無得亦無生我說為心量
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離謂彼心解脫我說為心量
如如與空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此下至盡偈頌上覺自妄想心量顯如來自覺境
界於中又二初八句略頌始終心量始離攀緣所
緣雖無能緣之心而存能無之心是無心之心量
則自生而巳故曰量者自性處若猶有處性則未
亡必須緣性俱離始謂究竟玅淨然有能離者在
是亦心量施設世諦我下二十八句廣示心量亦
是頌上離五法自性凡五重初約世諦施設而有
假名我約五陰施設而有實法我以自共相求之
無實事可得則法皆平等因有四種平等見相謂
五陰則相與非相平等相必有因則因性與果性
平等因果具故有我則我與無我平等推無我者
是脩則脩與脩者平等文標三四而不言一二者
略爾然皆妄想習氣次第轉生有種種心相因有
種種外境界現內外待對即世俗心量亦五法之
名相一也外現而非有者謂外境本無由心取之
見種種相即五塵等是謂五識身財身之財故故
曰建立於身財即妄想心量二也離一切諸見者
謂縱離一切見想無得無生則性而巳矣既曰無
生即正智之心量三也然遣性者非性也非性亦
非此二俱離謂是解脫猶有謂者心量四也遣至
於此則如如矣空際涅槃法界等同出異名皆意
[004-0190c]
謂所生種種義身非向所謂意生但未離名相待
對是皆心量不亡即如如之心量五也五法俱離
於是見矣然則孰為非心量者置之
○右第七
章。】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菩薩摩訶
薩當善語義云何為菩薩善語義云何為語云何為
義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
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云何為語謂言
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齒齗頰輔因彼我言說妄
想習氣計著生是名為語大慧云何為義謂離一切
妄想相言說相是名為義大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
義獨一靜處聞思脩慧緣自覺了向涅槃城習氣身
轉變巳自覺境界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是名菩薩
摩訶薩善義復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訶薩觀語與
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
不因語辨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


【向言如如空際等於理可謂極矣而猶墮心量況
餘言說乎因有善語義之問答中先別明語義謂
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等處及彼我言說妄
想生者名之為語離是二者別有一法顯示名之
為義故曰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相要由契證方名
善義不然猶語而巳矣故次明脩契之道則曰於
如是義獨一靜處等言獨一則無待對以靜處則
言想雙絕於如是處隨其所聞以向所謂如如實
[004-0191a]
際等名義思脩觀察一一緣自覺了智隨順涅槃
悉令契合轉前言說妄想習氣身歸自覺境界至
於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如是趣入乃名善義然
善義者固當善語徒善語者未必善義故復兼明
善語與義則曰觀語與義觀義與語非異非不異
謂若語異於義則不應因語以辨義苟以語入義
如燈之照色是因而不異也然亦應云燈能照色
色實非燈因語入義義實非語是亦不一也由是
覈之非異非不異則本無自性離諸分別孰得以
語義定之乎果不可以語義定即文字性離言說
尚是況第一義諦乎但如是會未名為善。】


「復次大慧不生不滅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
如緣言說義計著隨建立及誹謗見異建立異妄想
如幻種種妄相現譬如種種幻凡愚眾生作異妄想
非聖賢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彼言說妄想建立於諸法以彼建立故死墮泥犂中
陰中無有我陰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復非無我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若如彼所見一切應見諦
一切法無性淨穢悉無有不實如彼見亦非無所有。」


【如緣言說計著者雖聖言說未免墮謗故曰不生
不滅自性涅槃等此皆理性名言若謂實有則墮
常見若謂定無則墮斷見況其餘乎言異建立異
妄想者謂因名言差別建立而作異妄想計若如
幻有種種現便作異相分別曾不知雖幻種種而
[004-0191b]
無有實譬如來差別言教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
生而凡愚不了執以為實非聖賢也反是則為誹
謗妄想文略不言爾偈言彼言說妄想者然以言
說建立諸法未必失也惟其以彼邪計建立誹謗
則為過矣故曰死墮泥犂中夫罪莫大於毀方等
謗般若今結是報不為過也陰中無有我等三偈
因上斥外計復寄此以示墮相言陰中無有我又
曰陰非即是我者其文總略具應該有無非即四
計總不出斷常而皆墮我見故正斥之曰不如復
妄想謂不如彼我見而亦非無我葢我無我俱離
也又曰一切悉有性等常見也若實有性應須見
諦彼不見諦而言有性則妄計而巳又曰一切法
無性等斷見也斷則一切無有故非之曰不實如
彼見等正言不如彼見之不實也是斷與常皆非
正見惟無所見法亦何常
○右第八章。】


「復次大慧知識相今當說若善分別知識相者汝及
諸菩薩則能通達知識之相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
云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云何出世
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希望計著云何出
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
離有無品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得生大慧彼生滅
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復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
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復次長養相是識非
[004-0191c]
長養相是智。」


【辨諸法之真妄明語義之是非莫若乎知識故如
來於此不待請問而語之曰知識相今當說夫知
識之名有通有別通言如世出世間皆可名智如
八識等皆可名識別則識之極盡凡智之極唯聖
故以智言之無法不是以識言之無法不非欲知
諸法之是非審其智識而巳初明智有三種約十
界能知言也言智則識兼之於世智言有無者二
見也出世智言自共相者即二乘人觀陰界入有
總別相如前分別云云上上智言無所有法者夫理
智之極無以名言強示之曰無所有法既曰無所
有矣則觀何所觀照了諸法是畢竟空即是見不
生不滅離有無品一切異名別說皆趣此理而特
出此等名相者亦為下對格張本以智為內證故
皆緣自得生非別有所謂不生不滅等則自覺聖
智境界也然其義猶通故別約三對以的揀之則
生滅等凡屬九界者是識不生滅等凡屬佛界者
是智雖兼通別今意在別以教言之亦是偏圓對
明則前三屬識唯圓名智相無相中兼言相因者
據理三雙各通因果特發此中以見前多從因後
多從果但文略爾長養相是識者正約對人法無
我言之前文所謂色等長養心者即其義也凡假
外塵資養於內皆識也唯無所資待而自得於內
者則智而巳矣。】
[004-0192a]


「復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知自共相知不生不滅復
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復次三事和合
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復次得相是
識不得相是智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
月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採集業為識不採集為智觀察一切法通達無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則名為慧縛境界為心覺想生為智
無所有及勝慧則從是生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
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寂靜勝進忍如來清淨智
生於善勝義所行悉遠離我有三種智聖開發真實
於彼想思惟悉攝受諸性二乘不相應智離諸所有
計著於自性從諸聲聞生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淨。」


【次明三智者約一人所知有三照後偈文即如來
所知之三猶其有五眼而實能知則一也故與前
異以其相猶通淺深則又約三義的顯極智故曰
無礙相是智等謂於前三智一心融泯故無染礙
之相反是為識也言三事和合生方便相者如前
由根塵等三緣合生是方便識相非自性相若自
性相則一念靈知不假緣生故曰無事方便自性
相是智也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者相一而巳而
見有離著故得不得所以異也金剛般若云凡所
有相皆是虗妄等即其義也所謂如來自得聖智
境界則如來所開發都非礙等三相而亦不離礙
等境界無以名狀故曰不出不入如水中月則不
[004-0192b]
即不離也此可智知難以言示偈言採集業為識
者略頌上智識二義採集義如上解此以八識為
識則識之極也反上不採集為智即如來藏是也
觀察無所有等頌上上智也而智亦名慧識亦名
心等皆異名也故曰縛境界為心等四句義見前
解此言覺想生為智者謂覺想轉而為智心想及
與識者識也遠離思想法者智也得無思想法則
反識為智是菩薩而非聲聞言智之始也寂靜勝
進忍者即如來所得寂滅忍智言智之終也從善
勝第一義生故所行處悉遠離也我有三種智等
頌上所知之三是如來所開發故雖所知生滅等
亦皆真實法華所謂開佛知見大論所謂三智一
心是也於彼想思惟等重出前二以顯極智謂彼
凡夫以妄想思惟攝受諸生滅性二乘反是故不
相應離諸所有而猶計著自性則聲聞智而巳若
如來極智清淨則超度一切心量何直異二乘世
智而巳哉
○右第九章。】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
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
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
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云何形處轉
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
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如
是妄想乃至事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
[004-0192c]


【法有變不變異者非實有不同見之者異也如外
道計九種轉變論謂形相因成等不出四大五陰
等法彼見其生滅異相故計有轉變而正教則曰
緣生曰如幻曰自心現外性非性及不變等則未
甞定謂邪正得失於是見矣形謂形處異見文釋
顯然相謂生住滅相因謂因漸成熟成謂成必有
壞見謂隨物遷改性謂生生不息緣謂因緣變滅
作謂造作不常事謂有為之法顯而易見復曰分
明因見生論理之當然因是起有無者謂自有之
無或自無之有皆轉變相亦終歸於有無而巳徵
釋言形處轉變者按後偈文即四大諸根形質處
也彼見其形隨時異謂有轉變而神我不變如金
變諸器器有種種故異相顯現性則不變又曰一
切性變亦如是者例餘相等諸法變轉亦如此譬
然非謂其性變也疊破彼計中先片引譬之非如
金變諸器即前經所謂金莊嚴具是也本譬非如
非異而彼計以為異又以其性不變為如故知彼
言如異出於妄想故由是言之定計如異者義必
不兩立非如非異者其理固常融今以理融破彼
定計此內外得失所以異也。】


「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
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
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
若滅如見幻夢色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004-0193a]
言。


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中陰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勝於緣起非如彼妄想然世間緣起如楗闥婆城。」


【次例破一切性變等亦先以譬示則曰當知如乳
酪等次第漸熟者此亦不然但轉變妄想爾以理
奪之本無有實故曰彼亦無有轉變等其實有無
等法皆自心現故外性非性則如幻而巳安有乳
酪等實轉變哉故結片曰如是凡愚等謂凡見有
生滅轉變者皆自妄想自性又宿習所生非實法
體然也又曰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者
正謂本由不實故見如幻夢未有實法生滅見如
幻夢者例乳酪等本無轉變其理亦爾推而言之
亦可凡愚見如幻作生滅不見生滅為如幻若見
如幻則無生滅豈有轉變乎然則於生滅而不生
邪見者世諦也見生滅而起計著者外道也見如
幻夢者觀行之通者也見法法皆自心現了外性
非性者此經之正者也是則佛法異於外道明矣
偈言形處時轉變者略頌上形變義亦可以時字
兼於餘計莫非時故中陰謂轉變之始最勝於緣
起等謂佛於緣起則見如幻化故曰如楗闥婆城

○右第十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相
續義解脫義若善分別一切法相續不相續相我及
諸菩薩善解一切相續巧方便不墮如所說義計著
[004-0193b]
相續善於一切諸法相續不相續相及離言說文字
妄想覺遊行一切諸佛剎土無量大眾力自在通總
持之印種種變化光明照耀覺慧善入十無盡句無
方便行猶如日月摩尼四大於一切地離自妄想相
見見一切法如幻夢等入佛地身於一切眾生界隨
其所應而為說法而引導之悉令安住一切諸法如
幻夢等離有無品及生滅妄想異言說義其身轉勝。」


【法無自性未始有相續不相續相分別由人故說
有相續不相續者因是言說其義生焉然則相續
者凡夫妄想也不相續者解脫異號也於相續而
了無相續者方便善者也於本無相續而因起相
續者情著深者也其有一念能斷則解脫矣至哉
斯言其解脫生死之本乎所以大慧請說一切法
相續及解脫義解脫葢反相續者也於中先祈願
致請文有自行有化他自行中言若善分別等即
因說致益謂由說故而得分別由分別故善解不
墮如所說義計著者義見後文惟其善諸法相及
離言說文字妄想覺故則能隨方增道故曰遊行
一切諸佛剎土等力自在通總持之印則所獲功
德法門也種種變化等則起諸化用也名義如別
云云言無方便行者即向無開發方便行猶如日
月行空而無所依著如摩尼隨現而無自性如四
大周徧而不相妨礙皆菩薩化道之相至於歷位
證入則曰離自妄想相見等按後文即地地各有
[004-0193c]
自妄想相皆悉須離極至入佛地身則自行祈願
滿也化他文中誘物致益亦略如向所得益相故
曰於一切眾生界等異言說義者即向不墮如所
說義計著而後化功歸巳則自他法身轉更增勝
。】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無量一切諸法如
所說義計著相續所謂相計著相續緣計著相續性
非性計著相續生不生妄想計著相續滅不滅妄想
計著相續乘非乘妄想計著相續有為無為妄想計
著相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自妄想無間妄想
計著相續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三乘一乘
無間妄想計著相續復次大慧此及餘凡愚眾生自
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
絲自纏纏他有無有相續相計著復次大慧彼中亦
無相續及不相續相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
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復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
心現相無所有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有無一切性無
相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


【答中先示諸相續相言無量者謂內則一身外則
萬法大而虗空小而一塵粗而言說極於無言推
其著心蓋無適而非相續故曰隨所說義計著即
所謂隨語生解是也於中為三初約世間法謂相
即五陰緣即所緣塵境性非性生不生等皆相反
[004-0194a]
為義而相續成著者也意謂凡愚妄想縱不於性
等計著而又於非性計著其著相不斷如此餘義
例然次言出世法者乘謂三乘非乘則遣於乘者
亦謂人天等道有為無為則二種解脫地地自相
妄想者謂於自地各有著相所謂法愛是也三約
凡聖相對言自妄想即前世間法無間即出世法
有無品即外道所依斷常三乘一乘除自證得若
作待對是亦妄想相續非相續斷此及餘凡愚等
結前別斥即一此字結前內教弟子也往往其著
猶輕次別斥凡愚正謂外道其著尤重故曰如蠶
作繭莫能自出卒歸於有無相續而巳然亦一往
使彼宿種一念能斷未必不反是也彼中亦無下
次明不相續智夫將明智斷必先示境無使境而
不無雖智亦不斷是智雖有能斷之功要由境無
而稱於智故曰彼中亦無相續不相續相境也謂
如上明諸相續相但是妄想謂為相續而本無相
續之實故見一切法寂靜時妄想不生者則境稱
於智也又曰覺外性非性等智也謂雖覺是相若
不隨順觀察是境亦不能斷故見相續寂靜時了
無相續不相續相則智稱於境也文雖前後理實
一時一念斷處諸見悉滅即解脫矣而亦言無不
相續相者謂若存其一則猶相續故須雙遣方為
寂靜論至於此未曰亡言。】


「復次大慧彼中無有若縛若解餘墮不如實覺知有
[004-0194b]
縛有解所以者何謂於一切法有無有無眾生可得
故復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續謂貪恚癡及愛未來有
喜愛俱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彼相續者續五趣大
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相復次大慧三和合
緣作方便計著識相續無間生方便計著則有相續
三和合緣識斷見三解脫一切相續不生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真實妄想是說相續相
若知彼真實相續網則斷於諸性無知隨言說攝受
譬如彼蠶蟲結網而自纏愚夫妄想縛相續不觀察。」


【此下再約縛解義覆疏也然以不續為脫則相續
為縛本同一理彼既雙遣此亦俱亡方彰一揆之
意故曰云云夫本自無縛何解之有唯實智能契
自餘墮不如實覺知者如偏小凡外則有縛有解
皆非究竟所以者何下徵釋雙出有無之意惟其
於一切法有則有眾生可縛有縛則有解無則反
是今從後說故無縛無解然則向言解脫何也曰
為斷相續故對言之既得解脫自會一如寧存縛
解之異又曰愚夫有三相續者是亦成顯上義前
諸相續特約法言之而不知所以相續者在此不
在彼故復出三相續義一約三道謂貪恚癡等即
三世煩惱也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有即業也續
五趣者報也而斷亦雙遣故曰云云二約三和合
緣義見上解謂以作方便緣則有計著識相續無
間生於其間由是二者續續不斷故曰方便計著
[004-0194c]
則有相續有亦業也若三合緣離則相續識斷即
三合處見三解脫無別解脫故續則不生亦是以
緣故生識識斷則緣離然皆以識為主也偈言不
真實妄想者頌上續不續義不出真妄而巳妄故
有於相續真則其斷可知所以真實即諸法一如
豈容續斷於其間然則曰斷者亦對妄云爾理而
言之本自無續何斷之有言於諸性無知則諸法
本無自謂分別之知但由凡愚隨言取著觸境生
迷計以相續由不觀察故也反而觀之續復何有
不續則斷也有如觀之而不斷者則觀道未力也

○右第十一章。】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
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
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為世尊如是說煩惱清淨無性
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佛告大慧如是如是
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
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


【一言而盡幻妄之本者其妄想自性之說乎若達
妄想性而非性其本既亡末將自去譬如空華其
翳既消華亦自殞況得有彼彼自性邪故曰以彼
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此由前文有諸妄想相續之說故大慧以意領文
為復設難張本彼彼之言正謂諸相續相而妄想
緣之故曰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而彼諸法本
[004-0195a]
無自性但歸之妄想爾然猶有疑者謂若但妄想
自性非彼諸法有性自性與妄想相待者將非世
尊所說煩惱涅槃染淨等法亦有無性之過邪以
一切法唯妄想自性本非性故此結難意正以一
切法無自性妄想有自性為難佛答中先印其說
成上非有彼自性之義以例煩惱等法亦應無性
是則謂諸法無自性是也謂妄想有自性非也故
如來直告之以妄想亦無自性故曰非如愚夫性
自性妄想真實蓋今所謂妄想正為智者點迷即
悟說離謂實之妄想故不當同彼愚夫計性自性
謂實之妄想則又曰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
然言其非有實性直皆無性爾如知其無性則妄
想何有然則有兩妄想邪曰妄想本一愚智之異
愚人謂實其妄難除智者知虗其妄易轉今為智
說所以異也。】


「大慧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眼如是性自
性知大慧白佛言若使如聖以聖知聖見聖慧眼非
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
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聖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顛倒
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聖事性故不見離有無
相故世尊聖亦不如是見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
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不
說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異境界非如彼等如是
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
[004-0195b]
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


【如來恐其未悟故復以聖性自性反而喻之曰如
聖智有聖性自性聖知汝當如是知例聖見則有
聖慧眼夫聖性自性知者聖人實知實見也知一
切法性非性故以例妄想亦當如是而知故曰如
是性自性知此則如來全以自證境界示之可謂
明矣大慧於是曉然領悟曰若果如聖知非凡知
聖見非凡見則非如愚夫之妄想矣既深領悟因
復對世尊難疑釋結文凡五重述示愚夫所以離
妄想者而佛皆默印一無所詰乃知其說頗當聖
心初謂愚夫既不覺向聖性事何由得離妄想難
也此下竝伏一疑一釋凡三疑釋意其不覺是顛
倒邪故釋曰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所以者何下
復自徵釋謂不覺聖性事故非不顛倒不見離有
無相則如事而見故非顛倒又曰聖亦不如是見
如事妄想者意其方以如事而見為非倒而聖亦
不如事妄想見應反倒邪則又釋曰不以自相境
界為境界故謂聖雖不如事見而不隨境界自相
所轉故非顛倒又曰彼亦性自性等意其不為境
所轉而非倒者是聖人未嘗無性自性也使聖而
有性自性則愚夫固亦有之故曰妄想自性如是
現則又釋曰不說因無因故謂如來固亦有性自
性而不說因與無因故不墮性實彼既說因說無
因則墮自性相見故如來所見異境界者謂異於
[004-0195c]
凡見之境界不如彼等差別之境界也故結斥曰
如是無窮過是則翻前所疑皆為過相故曰無窮
唯一不覺性自性盡之矣而是相不覺妄想自性
亦非因彼性自性相直自妄想而巳故復宗結難
曰彼云何得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邪還是結
前云何愚夫是妄想之難爾。】


「世尊妄想異自性相異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
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實知然為眾生離
妄想故說如妄想相不如實有世尊何故遮眾生有
無有見事自性計著聖智所行境界計著墮有見說
空法非性而說聖智自性事佛告大慧非我說空法
非性亦不墮有見說聖智自性事然為令眾生離恐
怖句故眾生無始以來計著性自性相聖智事自性
計著相見說空法大慧我不說性自性相大慧但我
住自得如實空法離惑亂相見離自心現性非性見
得三解脫如實印所印於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
離有無事見相。」


【將申答釋先結示二異謂妄想異虗實不同故自
性相異覺不覺殊故此所以為不相似因妄想自
性相然則虗而能覺者智者之不妄想也實而不
覺者愚夫不如實知也故復徵曰彼云何各各不
妄想等各各云者謂於前二異各非妄想也還約
愚智對難以起復釋則曰然為眾生離妄想故等
意謂愚智雖異不可以人異異於妄想但愚者不
[004-0196a]
知自謂為實故說妄想不如實有以覺愚夫令其
離妄故曰云云是則說妄不實正為凡愚離謂實
妄想故知虗實雖異理實相符苟達妄想不實而
不以情蔽者何患乎不離此本如來為物深旨但
前既奪愚夫實有故此不應復與其說理不容自
釋特託大慧以發之然亦承佛力而言也世尊何
故下復難其偏墮謂若果妄想不實何故又遮有
無偏見是事自性計著則成以實難虗也謂聖智
所行境界者如前明聖智自性之境界也於是計
著則墮有見又說空法非性而與所說聖智事乖
則有無相反也佛答中先雙拂彼難言離恐怖句
故者謂眾生無始怖空著有以怖空故為說聖智
事自性以導之夫聖智事因非有無也而以著有
故起著相見說空法以治之是則凡說空有率為
眾生未嘗說有實法也故曰我不說性自性相即
示自住之法曰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即本住畢
竟玅空也不墮邪例故離惑亂相見而常居中道
故離自心現性非性見又曰得三解脫等者即以
其所證成顯上三義而巳
○右第十二草。】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薩摩訶薩不應立是宗
所以者何謂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說一
切法不生宗彼宗則壞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壞者
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壞相
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大慧有無不
[004-0196b]
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無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
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壞以有無性相
不生故不應立宗五分論多過故展轉因異相故乃
為作故不應立宗分謂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
如是一切法無自性不應立宗大慧然菩薩摩訶薩
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
切法如幻夢性除為愚夫離恐怖句故大慧愚夫墮
有無見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訶衍。」


【一切法不生則言想都絕言之巳非況妄立宗乎
如彼外道立不生宗則是於一不生反生枝葉其
不可者此也如來所以誡菩薩者不應立是宗凡
有多違過故所以者何下徵釋其義謂宗一切性
非性故者意言宗必有主若宗一切性性自非性
其宗義安在凡言不生必因生立既有待對則不
生成生自壞不生義其不應立宗一也又彼宗不
生必入一切法若同諸法應有壞相若不壞相不
生不應言一切法進退皆非故不應者二也又曰
有無不生者前直以無為不生此縱轉計入一切
性有無皆不生是亦不然縱加有無性相皆不可
得是亦不生義自不容立宗如前難三也言五分
論多過故者正為彼立宗分展轉因異相故則有
多過義如別出及墮有作為故政同此責其不應四也
又曰謂一切法不生亦曰空曰無自性等若皆立
宗則乖於名實豈有空無自性而立宗邪既不定
[004-0196c]
一應有多宗宗可多乎則又不應五也然菩薩下
復自釋疑且示說有可否之義如說一切法如幻
夢豈非不生其相不常亦應有過何獨責彼立不
生宗邪故曰現不現相及見覺過故謂幻現則有
不現則無言夢迷則見覺則無見是皆不常之過
為斷此疑故曰當說如幻夢性性離有無則為無
失然又當審其可否則曰除為愚夫離恐怖句故
方可說之葢愚夫者墮有無見若聞說如幻夢性
不有不無彼則應怖有遠離不受大乘之失故亦
不應說推此而言凡所說法尚須鑒達物機知其
損益況因說立宗而可易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自性無說無事無相續彼愚夫妄想如死屍惡覺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無所生性緣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覺者悉除滅
譬如翳目視妄見垂髮相計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施設於三有無有事自性施設事自性思惟起妄想
相事設言教意亂極震掉佛子能超出遠離諸妄想
非水水想受斯從渴愛生愚夫如是惑聖見則不然
聖人見清淨三脫三昧生遠離於生滅游行無所有
修行無所有亦無性非性性非性平等從是生聖果
云何性非性云何為平等謂彼心不知內外極漂動
若能壞彼者心則平等見。」


【偈言無自性無說者頌上一切法不生言無自性
[004-0197a]
則無說無說則無事無事則無相續施設是本末
皆不生而彼愚夫妄想立宗有如死屍而復起惡
覺人其信諸不生若此豈外道所得宗乎此不生
論且欲折諸外道固不可與常途同日語也究竟
而言性本不生緣所成就而緣亦不可得故覺慧
者尚不作不生想況作生想是生與不生皆不生
豈得對生而立宗邪譬如翳目視下以明邪正之
別翳目垂髮並譬非有而有夫三有本無性妄想
現愚夫邪妄見有三有於無所有施設種種相事
自性復由思惟而起妄想以相事而設言教言教
謂假名也使意地紛然極於震掉則散動之甚者
佛子能超出者謂菩薩能離是性而曰非水水想
愛重舉渴鹿譬以彰所離聖人見清淨等則又言
妄想不生而智慧生之義三脫慧也三昧定也定
慧生滅相反為道故定慧生則生滅離聖人以是
游焉修焉皆如虗空故無所有求有無不可得則
性非性平等復乎實際此佛果所從生又曰云何
性非性等復究其所以有無平等要不出迷解二
心迷故不知內外一如遂至於有無漂動故有性
非性見解故能壞彼見則復本心見平等矣

右第十三章。】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
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
非性以無攝故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云何世尊為
[004-0197b]
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為自相共相
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為山巖石壁地水
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為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為老
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覺自共相
異不異智不得者不應說智應說無智以有事不得
故若復種種自共相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者彼
亦無智非是智世尊有爾𦦨故智生非無性會爾𦦨
故名為智若山巖石壁地水火風極遠極近老小盲
冥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應是無智以有事
不可得故。」


【有知而知知彼所知者凡夫妄識之知也無知而
知知而無知者般若之真知也夫無知而知則無
不知知而無知其相亡也大慧因前有云不得相
是智故以義度其言即是智不得所緣境相故曰
如世尊說等謂攀緣事則所緣之境智即能知之
智不得猶不見也果所不見而云智者但是施設
量中假名建立本無其實也故曰所攝受非性等
謂攝所攝則根境是巳言非性則皆不可得豈有
智於其間故智則不生是如施設假名耳凡致數
端為問意在破妄知顯真知故一一挾妄為疑初
云為不覺性自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者謂於所
攝受性都不覺知有自共相異不異故云智不得
邪若爾則是應無智以於所緣事境不得彼相故
結問云云又曰為自共相相隱蔽故者即彼種種
[004-0197c]
自其相性更相隱蔽如上相奪義故智不得邪信
如所疑正當了法無性此不名智更指何乎故知
此中巳露消息而且結問者亦假設云爾又曰有
爾炎故智生者正謂有爾炎所知之事故有智生
非全無彼性會於爾炎之知而名為智是必合能
所故有知則猶以障為智非般若獨照之智據下
正釋乃成反顯其意假設之義彰矣極近而不見
者目睫是也小而不見嬰兒是也餘文可知。】


「佛告大慧不如是無智應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隱
覆說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覺自心現量
有無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於爾𦦨不
生順三解脫智亦不得非妄想者無始性非性虗偽
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於外事處所相性無
性妄想不斷自心現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攝受計著
不覺自心現量於智爾𦦨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
觀察不得依於斷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諸攀緣事智慧不觀察此無智非智是妄想者說
於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障癡及遠近是名為邪智
老小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實有爾𦦨是亦說邪智。」


【答中先拂彼難曰不如是直據問端只知有智之
智曾不知無智之智是智之至者故曰無智應是
智即非智之智而智體復不可得則又曰非非智
此猶通說若約台宗依準大論以明智者謂無智
者空也應是智者假也非非智者非前二智直彰
[004-0198a]
中道第一義智如是三智一心中得得而無得則
不得空不得假不得中道三智融泯是為智慧不
得又曰不得相是智皆其理也言我不如是隱覆
說者重拂彼難辭夫如來之說直說也顯露說者
也豈有本無其實徒為隱覆施設建立邪然亦固
甞隱覆說矣如後文云云但宜隱則隱宜顯則顯
今非隱覆故也覺自心現量有無有下正顯真智
也謂達境有無唯自心量也外性非性者知法本
虗也如是而知知而無知為事不得非曰不得了
性本虗心外無法故不可得也夫不得也者智於
爾炎既不生而爾炎於智亦不生是兩皆無生則
其體本空順三解脫而智亦不自得然則真知若
此其可以知不知得不得而云乎言非妄想者揀
妄知也謂非同妄想以無始有無妄習之智而唯
事物之知是雖能知彼而不自知則喪智於物故
於外境有無妄想不斷則常見也自心現量建立
說者謂以向所謂覺自心現量建立言之則有無
有等皆自心量而妄想者以我我所相攝受計著
不覺是自心現量故於前外境妄想不斷計為常
見於後智體見有能所轉為爾炎而起分別妄想
於外性非性有所知則有所不知即不知處計為
斷見故曰於智爾炎等殊不知觀察不得處正是
智宜善思之偈言智慧不觀察者正頌上智慧不
得之義非不覺察妄其所以知也而謂此無智非
[004-0198b]
智者妄想說爾又曰而實有爾炎者正謂諸根冥
等言彼雖不見而實有所智者是亦邪智非正智

○右第十四章。】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