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39 楞伽經通義-宋-善月 (master)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二


復次大慧如來以二種神力建立菩薩摩訶薩頂禮
諸佛聽受問義云何二種神力建立謂三昧正受為
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及手灌頂神力大慧菩薩摩
[003-0169a]
訶薩初菩薩地住佛神力所謂入菩薩大乘照明三
昧入是三昧巳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為現
一切身面言說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及餘如是相
功德成就菩薩摩訶薩大慧是名初菩薩地菩薩摩
訶薩得菩薩三昧正受神力於百千劫積集善根之
所成就次第諸地對治所治相通達究竟至法雲地
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
摩訶薩眷屬圍繞眾寶瓔珞莊嚴其身如黃金薝蔔
日月光明諸最勝手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座上
而灌其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
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大慧是名菩薩摩訶薩二種
神力若菩薩摩訶薩住二種神力面見諸佛如來若
不如是則不能見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凡所分別
三昧神足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來二種神力
大慧若菩薩摩訶薩離佛神力能辯說者一切凡夫
亦應能說所以者何謂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樹木
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
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瘖瘂無量眾苦皆得
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眾生大慧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應供等正覺菩薩摩
訶薩住三昧正受時及勝進地灌頂時加其神力佛
告大慧為離魔業煩惱故及不墮聲聞地禪故為得
如來自覺地故及增進所得法故是故如來應供等
正覺咸以神力建立諸菩薩摩訶薩若不以神力建
[003-0169b]
立者則墮外道惡見妄想及諸聲聞眾魔希望不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諸佛如來咸以神力
攝受諸菩薩摩訶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言。


神力人中尊大願悉清淨三摩提灌頂初地及十地。」


【佛有大神力能建立機緣菩薩以善根成就加被
力然則佛不以神力建立則不足以神其化菩薩
不由加被則不足以成其事而速進菩提是以佛
得機故如魚之念子菩薩以應故如蜂之念玉其
相濟相攝之道有如此者前章明如來禪能成辨
眾生不思議事未顯所以成辨者果何事耶故此
告之以如來二種神力謂三昧正受及手灌頂力
則二皆在佛又曰菩薩住佛神力者謂必由佛力
能成感見之功復由菩薩三昧善根乃能感應一
際故曰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照明則取能見為
義由是三昧故能感諸佛身面言說如金剛藏即
華嚴中加被之一以一例諸故曰及餘又曰於百
千劫積集善根及通達諸地對治相如華嚴十住
等品所明此又能感灌頂善根力也所謂聖雖有
力加於可加非由善根亦不能感同類菩薩皆法
身大士也譬如自在等重出灌頂事也若不如是
則不能見者總反結示謂若不內由三昧善根力
外假佛神力則不能感應一際成就見相也凡所
分別下覆釋上加被相仍起後反覆況釋之意謂
[003-0169c]
菩薩凡所辨說三昧等法皆由住佛神力即以凡
況聖而反釋之正言菩薩若離神力則不能有所
說況凡夫乎苟得神力雖無情之物亦皆有用況
有心者而不得以脫苦邪所謂佛若與知昆虫亦
知佛不與知等覺不知即其義也而言一切凡夫
不住神力者亦且一往以聖奪凡理而言之眾生
不少佛亦不捨則又曰如來有如是神力等葢神
力者出於三昧正受即如來禪大寂定也寂而常
照住運稱性施設萬端無不可者亦豈有意於其
間哉大慧復白佛下復問其所以加被者答不出
以此四義故列釋可知不然反是則損益見矣偈
頌可解。
○右第八章。】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即
是說因緣不自說道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
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
說有問悉檀無間悉檀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
尊亦說無有生生巳滅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
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
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
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
窮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
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大慧若攝所攝計著
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
[003-0170a]
緣起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正眼不明異端為惑邪說既作疑似必辨是不可
不知也大慧於是以佛說與外道之說竝難文先
以因緣竝則曰佛說緣起等謂緣起即因緣義而
不別言建立所以故曰不自說道如外道說勝自
在等故諸性生豈非亦說因緣義然與如來所謂
因緣生諸性悉檀之說有間異耶無間異耶次以
無因竝則曰外道亦說有無有生謂有從無有而
生則無因而巳而佛亦說無有生生巳滅如無明
緣行等豈非佛說亦無因耶三以雜亂難則曰世
尊建立等意言佛嘗說此有故彼有則是一時非
建立漸次生是不唯竝齊而巳亦以見外道之說
勝蓋其說異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則因果條然
可見佛說異是如說觀因有事等既互相有則成
雜亂有展轉無窮之過答中先總遮彼難而次釋
通佛言此有故彼有者謂此有六根故彼有六塵
楞嚴所謂由塵發知因根有相則是根塵相由而
起使不相因起則攝所攝非性如是覺知出於自
心現量則空而巳不爾適彰外道不見此理有如
是過何關今說緣起邪故曰非我說緣起所謂觀
因有事者即由觀過去因而有現在事事猶果也
復由現果而有未來因正是三世緣起之相何雜
亂之有經雖不釋餘文有之此故略也云云又曰
我常說因緣和合者正詶無因之問是安得而同
[003-0170b]
邪既辨二異則因緣之並自然可知不別示也。】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
若無性者言說不生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佛告
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
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
切性者汝論則壞大慧非一切剎土有言說言說者
是作耳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
有動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剎土或動搖大慧如
瞻視及香積世界普賢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
薩得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
切性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眾生無有言說
而各辨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偈言。


如虗空兔角及與槃大子無而有言說如是性妄想
因緣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實知輪回三有宅。」


【上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因疑言說有性而亦有
一切性邪反而言之若無性者言說不生使俱有
性則成性實豈今因緣之謂乎此難義含進退有
妨佛答以無性而有言說謂因緣本無性不妨以
言說示之豈必言說之為性耶如世間現言龜毛
兔角亦本無性而有言說則非性非非性言非性
則非實言非非性則亦得有其言故曰但言說耳
結斥云汝論則壞者謂俱有性之說壞也是不唯
因緣無性而言說亦不常有則又曰非一切剎土
有言說正言未必皆言說也既不恒其說但是隨
[003-0170c]
緣施作作則不常豈有性邪或有佛土瞻視顯法
等斯皆隨彼化事不同不專言說而六塵體備故
皆可以顯法入道如禪家有拈槌竪拂揚眉瞬目
以接人者蓋亦出此謂無是理則不可而不知是
亦教也彼直以言說為教局哉又曰如瞻視者即
不瞬世界前但通標此方別出其土及香積世界
以眾香為佛事等例餘塵設化可知伹以瞻視者
還復明上土相化事爾何直聖人設化為照至於
有情微細物類亦有不假言說而辨事者故曰見
此世界蚊蚋蟲蟻等故知剎剎塵塵下至極微各
有至化在焉由是言之所謂言說者直世諦一端
耳何足以定性實乎偈言槃大子者按唐譯即石
女兒與兔角等皆喻本無而有言說亦猶法本無
性而妄想云性故曰如是性妄想等以例因緣和
合法爾凡愚妄想不能稱性如實而知故有輪回
三有之事
○右第九章。】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
說佛告大慧為惑亂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
大慧如春時𦦨火輪垂髮揵闥婆城幻夢鏡像世間
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現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
非惑亂作無常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大慧云何
離性非性惑亂謂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


【常聲對於無常惑亂生於幻境然不以無常而說
常則常為無辨不以幻境而言惑亂則惑亂為無
[003-0171a]
因此常聲所以為惑亂惑亂所以因於幻境也觀
今此文遽問常聲者何事說意其前聞言說不常
然則但事而有常聲之說邪佛答以為惑亂則正
為惑亂故說常聲非謂常聲常於言說也夫惑亂
者因幻境而致倒見惑為無常故即境以示常令
達幻境無非常性離無常倒故乃其意也先通明
常無常義則曰以彼惑亂等謂幻境本一而聖凡
見異有常無常所謂彼惑亂者即下文如春時炎
等然於諸聖分上非不現此幻境故曰諸聖亦現
但不執以為倒故而非顛倒非倒即常也言如春
時炎等正出幻境凡有此諸譬相世間凡愚惑為
顛倒是即無常雖非明智者所達然非不現則性
常而巳故雙結示曰彼惑亂者有種種現即凡夫
惑以為倒也非惑亂作無常即聖人見以為常也
見以為常知其境本非倒惑以為倒知其幻本是
常然於幻境而猶名惑亂者葢示倒不離境令知
境本無倒所以者何下徵釋其義而曰離性非性
故者謂幻不可以有無定其實故離性非性之有
無是則常性也然既曰離性非性矣而又見為惑
亂者愚夫境界爾故曰云何離性非性惑亂等。】


「如彼恒河餓鬼見不見故無惑亂性於餘現故非無
性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是故惑亂常謂相
相不壞故大慧非惑亂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亂
常大慧云何惑亂真實若復因緣諸聖於此惑亂不
[003-0171b]
起顛倒覺非不顛倒覺大慧除諸聖於此惑亂有少
分想非聖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說非聖言說。」


【仍上愚夫所見因舉恒河餓鬼為喻雖近恒河而
不見水有見不見異而彼性河體常自若故無惑
亂性謂不以見故而有不以不見而無自其見者
言之非無恒河故曰於餘現故非無性如是惑亂
等正釋惑亂常義謂諸聖以離倒不倒見故即彼
惑亂體是常住以其相相不壞故非惑亂種種妄
想相壞而為常是則常性在境不在人就聖能稱
於境故亦在人反顯倒見在人不在境以在人故
彼惑亂者有種種現以不在境故非惑亂作無常
理而言之無在無不在捴彰法無自性人豈得有
定見乎人而定見則倒而巳矣然則聖離倒見可
也那復亦離不顛倒見曰凡以得事之實為不倒
否則為倒見聖以得理為不倒否則為倒見若使
聖實有見見即成倒為彰得理見而非見故須雙
遣如前以聖為非倒葢對惑亂約事言之今克就
聖論唯從理說是故併非二例明真實義則曰云
何惑亂真實等謂常即真實故例常云爾夫惑亂
境本真實而凡夫莫知因託諸聖為見實因緣以
示之若亦如彼於惑亂處不起倒不倒覺則惑亂
真實不特在聖也例此而言前明惑亂常不獨對
說而巳亦即寄聖顯凡若專在聖下凡絕分矣故
知因緣之言深有旨哉而又曰除諸聖者此復揀
[003-0171c]
其謬濫謂雖因緣諸聖以示其端言實則未也使
除諸聖直就凡論非盡情想亦莫能契故曰除諸
聖於此惑亂有少分想非聖智事相豈遂便為真
實乎又言凡有者正謂有少分想者而欲同聖智
事真實相者則愚夫妄說非聖言說也。】


「彼惑亂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謂聖種性及愚
夫種性聖種性者三種分別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云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謂自共相計著起聲
聞乘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大慧即彼惑亂
妄想起緣覺乘種性謂即彼惑亂自共相不親計著
起緣覺乘種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謂
覺自心現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種性是名
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
夫種性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大慧即彼惑
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
名為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
一切想。」


【三出種性義謂倒即愚夫不倒即聖賢亦可除如
來種性餘皆名倒而二皆言妄想者從所因說正
如大論云佛及眾生二法皆從妄法生是也起聲
聞等種性亦言愚夫妄想者本於愚夫而非愚夫
種性亦對佛種性而言故知二乘義有形奪也言
自共相計著者即聲聞於五陰等法著自共相不
能了本性空而生厭離是為聲聞種性緣覺亦云
[003-0172a]
自共相者所離義同但樂脩遠離加不親之言異
爾佛種性中特云智者別二乘故覺自心現量等
義見前解又種種事性者即愚夫種性由惑想心
隨事計著以成其性彼非有事等者通結示前諸
種性義雖復種別而彼惑亂本非有無實事可得
但迷悟向背此所以不同故曰是名種性義又曰
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等者覆示佛乘種性不特
於惑亂不妄想而巳亦於心意意識過患習氣等
法皆悉轉變轉變之極而至於性故無非一如前
文所謂一切自性習氣乃至見習轉變名為涅槃
異其文爾但是九界心想無不皆離故說如離於
心亦離於想而言此句者即離心絕想之句也大
論所謂真如離念向則心絕是也既曰真如矣則
一切法皆真皆如故無遣無立今何而言轉變及
離心想安在其皆真如乎曰轉變乃所以入真如
也不由轉變安契如如契如如巳如亦自亡況言
離乎亦約當體無離而離爾。】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亂為有為無佛告大慧如幻無
計著相若惑亂有計著相計著者性不可滅緣起應
如外道說因緣生法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亂如幻
者復當與餘惑作因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過故
大慧幻不起過無有妄想大慧幻者從他明處生非
自妄想過習氣處生是故不起過大慧此是愚夫心
惑計著非聖賢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003-0172b]


聖不見惑亂中間亦無實中間若真實惑亂即真實
捨離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為惑亂不淨猶如翳
復次大慧非幻無有相似見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
言世尊為種種幻相計著言一切法如幻為異相計
著若種種幻相計著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
如幻者所以者何謂色種種相非因世尊無有因色
種種相現如幻世尊是故無種種幻相計著相似性
如幻佛告大慧非種種幻相計著相似一切法如幻
大慧然不實一切法速滅如電是則如幻大慧譬如
電光剎那頃現現巳即滅非愚夫現如是一切性自
妄想自共相觀察無性非現色相計著爾時世尊欲
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幻無有譬說法性如幻不實速如電是故說如幻。」


【次徵難又四初難惑亂有無向以惑亂為常為實
又以為妄想然則果有無邪故問云云佛答以如
幻無計著相意謂若定言有無則有計著計著則
性不可滅故以如幻言之雖有惑亂而性不可得
故無計著相使有著相則緣起同於外道矣二難
惑亂如幻者復躡當文若以惑亂為如幻惑亂起
過則如幻亦當與餘惑作因邪答中言非幻惑因
者正言幻非惑因文特倒爾蓋一言幻者有三謂
幻事幻法幻觀雖三不同皆不起過故知其幻而
無有妄想者觀也又曰幻者從他明處生者法也
此通二解按彼二譯竝作幻法從呪術明生即五
[003-0172c]
明之一若幻觀之幻則從智明生不同自妄想習
生故皆非惑因言此是愚夫心惑計著者正謂惑
亂幻事亦不起過但心惑計著為過爾聖賢則非
也偈初四句頌幻無計著相謂聖於惑亂能了如
幻故於其中不見有實法可得若真實者反言若
有計者則惑亂性不可滅遂成實法矣此固不同
上惑亂真實也次四句頌幻不起過謂若了如幻
則捨離一切惑亂相不見有一法可得若猶有相
生者是亦惑亂未盡其猶目有翳故見為不淨復
次大慧下重示幻非無有由上文言如幻無有計
著等恐惑者謂幻即無有故取譬如幻因復遮之
曰非幻無有相似云見一切法如幻謂幻不與無
有同也所以生下不實如電之譬大慧因起第三
問為該諸法同一幻相而言為亦有異相計著邪
若計同相如現見諸法未必盡如陽炎等不實故
曰有性不如幻者若槩言之則凡諸色相應無別
因然世間未有有因之色悉如幻者此既以異難
同亦應以同難異文略爾答中正遮同相而亦不
取異義直以一切法不實速滅如電斯如幻爾故
曰譬如電光等然幻巳是喻而復以譬顯譬剎那
起滅之速唯聖智能了非愚夫所覺現相如是一
切性下合顯也謂一切法自妄想體上以自共相
觀察無有實性故如幻非取現見色相同異計著
言也偈言非幻無有譬者譬亦似義正謂非以幻
[003-0173a]
為無有無譬也。】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一切性無生及如幻將
無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耶說無生性如幻佛告大
慧非我說無生性如幻前後相違過所以者何謂生
無生覺自心現量有非有外性非性無生現大慧非
我前後說相違過然壞外道因生故我說一切性無
生大慧外道癡聚欲令有無有生非自妄想種種計
著緣大慧我非有無有生是故我以無生說而說大
慧說性者為攝受生死故壞無見斷見故為我弟子
攝受種種業受生處故以性聲說攝受生死大慧說
幻性自性相為離性自性相故墮愚夫惡見相希望
不知自心現量壞因所作生緣自性相計著說幻夢
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惡見希望計著自及他一
切法如實處見作不正論大慧如實處見一切法者
謂超自心現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生作非性有性攝生死觀察如幻等於相不妄想。」


【四難所說相違亦因前說一切性及無生如幻是
三言者殆於有無相違邪答中先總次別總中言
生無生者夫理一而巳隨義有三謂生即性義覺
自心現量有而非有即如幻義外性無性則無生
理現即無生義既三者互即則理一無違此總意
也次別中初釋無生有二義故一為壞外道因生
故如彼計種種異因生故說一切性無生破之又
欲令有自無有生則直計無因而巳非自妄想計
[003-0173b]
著緣生今則不爾凡言生不生者有事有理理則
生即無生故曰我以無生說而說無生非彼無因
生事則從妄想生非彼異因生斯不亦與外道異
乎次釋性義者謂說一切法有善惡性凡三義故
一為攝受眾生生死有歸故二為對破外道斷無
見故三為內教弟子知隨業受生故如文云云性
聲猶前常聲云釋幻中凡二義一為知性離故故
曰說幻性自性等夫知幻自性即離自性故說幻
所以為離也圓覺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是也二
為破愚夫取著相故此復有三故曰墮愚夫惡見
等謂彼不知自心現量一也壞正因緣所作生法
二也緣自性相作實有計著三也故說一切法幻
夢相破之不令愚夫下結過顯德謂不令取著自
他一切法則反上第二三失不令於如實處作有
無不正論則反上不知自心現量失是皆令其不
墮也又曰如實處見一切法者謂稱實而見則一
切法非復一切法故超自心現量不然則猶存自
他有無之間非所以破異見彰實理也然前復文
竝云覺自心現量此特云超者亦不相違蓋知而
未超猶有心在超而復離始為至極超何所超亦
一如而巳矣抑為對迷著於外境故以自心示之
及知自心自然內外俱泯始知二義其理一也偈
言無生作非性者頌無生義謂無生而生則法法
非性作亦生也餘頌二義可知
○右第十章。】
[003-0173c]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
訶薩隨入義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是覺巳覺一切眾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
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
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又形身者謂長短
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得
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
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
應當脩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身與句身及形身差別凡夫愚計著如象溺深泥。」


【名句形身對聲色之實是為一實三假假非實而
不立實非假而不彰兩者相為因依為一切言教
之通體具詮顯性離之德而有得有失得則由義
趣而至菩提失則執語言而成戲論得失形而損
盇見其可不深明所自乎言隨入義句形身者謂
隨入義趣之句非無義之句於是悟入菩提不遠
以之覺他無非此理名身謂依事立名即名詮自
性也句身謂句有義身即句詮差別也言自性決
定究竟者凡句以詮義差別為自性故決定究竟
不相混濫則句身之功也形身謂顯示名句者形
或曰文謂文字也即由文字以顯名句亦積名句
以成文所謂文即是字為二所依而皆言身者以
類積聚為義又形身者以譬顯也謂如人之形有
長短高下猶依文以知句也又句身謂徑跡者如
[003-0174a]
因跡而知象馬等所行猶尋句以得義也此特以
形句對言之若名及形身相對言者即如五陰謂
四陰無色故唯名而巳色自相現故說有形亦猶
有文則義顯也抑又有說焉蓋將覽諸名相歸乎
自巳不離五陰無非教體依而思脩是亦台宗約
法相觀之意也故勸脩學莫宜於此不然如象溺
泥之責深可思之。
○右第十一章。】


「復次大慧未來世智者以離一異俱不俱見相我所
通義問無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問謂色等常無常
為異不異如是涅槃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
造見所見塵及微塵脩與脩者如是比展轉相如是
等問而言佛說無記止論非彼癡人之所能知謂聞
慧不具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令彼離恐怖句故說言
無記不為記說又止外道見論故而不為說大慧外
道作如是說謂命即是身如是等無記論大慧彼諸
外道愚癡於因作無記論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
離攝所攝妄想不生云何止彼大慧若攝所攝計著
者不知自心現量故止彼。」


【佛說離四句意在所通而不在能通但遮所非不
言所是故智者因能通而得所通愚者反是則迷
悟於是別矣言當以離四句相問彼世人意示所
通若直下識得則離句絕非超情越想從是而入
如良馬見鞭影即著正路不亦快乎其無智者不
達答曰此非正問又曰是佛無記止論嗚呼真藥
[003-0174b]
現前而不能服其亦可悲也巳良由聞慧不具故
謂雖聞而無慧不能推測句下之義也然四句猶
通故別約五陰等言之謂色等常無常為異不異
亦應云為俱不俱行謂能顯涅槃之行按魏譯則
有為之行相有能所正謂所相見有能所正謂能
見求那謂依亦作也造謂四大造色塵及微塵即
泥團微塵也脩與脩者即人法也是等二法皆應
作四句問故曰如是比展轉相苟能因是反求其
實四句不可得即所通可知而言是佛說無記止
論者即不達者謂異不異等無定一說則無記也
且問而不答則止論而巳豈其理哉抑不知所以
無記止論者有正有邪正則曰令彼離恐怖句故
葢彼所計邪執是可怖句如來為是設無記論以
矯其情不為記說以益其執令其離著而巳此又
設無記論之餘意也又曰止外道見論者使隨一
一義如實為說彼必隨語生解執為見論故皆止
而不說俾思之自得如世尊甞因外道請問而默
然良久即其意也邪者如外道說命即是身本非
一異彼既一之而無所辨又言因則有無不定是
皆反墮無記而不自知而獨謂佛說可乎曾不知
我所說四句意在離攝所攝不墮根境四句則妄
想不生故與外道異然則何不直如是說而復止
彼何邪因自釋曰為彼於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
現量了一念本空雖說之何益所以止之令其反
[003-0174c]
而自得是又說不如止之之深也。】


「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以四種記論為眾生說法大
慧止記論者我時時說為根未熟不為熟者復次大
慧一切法離所作因緣不生無作者故一切法不生
大慧何故一切性離自性以自覺觀時自共性相不
可得故說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來不可
持去以自共相欲持來無所來欲持去無所去是故
一切法離持來去大慧何故一切諸法不滅謂性自
性相無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滅大慧何故
一切法無常謂相起無常性是故說一切法無常大
慧何故一切法常謂相起無生性無常常故說一切
法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記論有四種一向反詰問分別及止論以制諸外道
有及非有生僧佉毗舍師一切悉無記彼如是顯示
正覺所分別自性不可得以離於言說故說離自性。」


【因上復明四種說法以見如來隨宜答問之大體
也四種如後列止論即其一也不唯止彼外道為
根未熟者亦時用之故曰我時時說等如上言止
彼者亦根未熟故也通言記者謂皆可以記錄而
無記不與者非答之例也復次大慧下重以諸直
實名義結顯所通之旨葢發問在上結顯在此文
旨相映率由離句故也謂一切法離所作等凡七
句具存應各有標徵釋結參對可知互有缺略者
文特刪簡爾一切法離所作句有標有釋也一切
[003-0175a]
法不生句有釋有結也何故一切性離自性徵第
三句也以自覺觀時者釋也謂以自覺智觀察時
了自共相不可得故合結云離自性而言一切法
不生者惟離自性所以不生亦互顯爾言何故一
切法不可持來持去者徵第四句也自共相等釋
也以事言之非無來去但以四句求自共相不可
得故不見有來去之跡淨名所謂來者無所從來
去者亦無所至等皆此理也是故一切法下結也
後徵釋等例然一切法不滅句言性自性相無故
等者謂一切法性相本無故不可得但有可得則
有滅無得則無滅也言一切法常無常句其言雖
偏而理則圓謂若性有常性相則不起不起而起
是無常性故曰相起無常性又相起無常本無生
性無生性故無常亦常故曰相起無生性等偈言
記論有四種者一向謂直答反詰亦曰反質答分
別即隨問分別止論即置答以制諸外道多用止
論有及非有生者即彼所計有無等皆今無記論
攝故曰一切悉無記僧佉毗舍師出彼計者作如
是有無等顯示爾按唐譯謂數論及勝論未計正
覺所分別者謂佛所說則無自性故離四句言說
亦兼頌上離自性句所以格彼外論也
○右第
十二章。】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諸
須陀洹須陀洹趣差別通相若菩薩摩訶薩善解須
[003-0175b]
陀洹趣差別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方便相
分別知巳如是如是為眾生說法謂二無我相及二
障淨度諸地相究竟通達得諸如來不思議究竟境
界如眾色摩尼善能饒益一切眾生以一切法境界
無盡身財攝養一切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今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聽受佛告大
慧有三種須陀洹須陀洹果差別云何為三謂下中
上下者極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
彼生而般涅槃此三種有三結下中上云何三結謂
身見疑戒取是三結差別上上昇進得阿羅漢大慧
身見有二種謂俱生及妄想如緣起妄想自性妄想
譬如依緣起自性種種妄想自性計著生以彼非有
非無非有無無實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種種妄想自
性相計著如熱時𦦨鹿渴水想是須陀洹妄想身見
彼以人無我攝受無性斷除久遠無知計著。」


【法必徧知雖人天小善有所不捨況聲聞法乎行
須造極雖偏漸權乘有所不取況聲聞法乎然則
行須造極者為自行言也法必徧知者為化他言
也故大慧為菩薩請說四果法曰須陀洹須陀洹
趣者謂果及向也例後亦爾至阿羅漢以方便言
他經或曰道則因而巳而不以果與之為未至究
竟無學故也差別通相者謂四果等各有同異相
也分別知巳如是如是者謂如是分別如是而知
而後為眾生說此法故曰謂二無我相及二障淨
[003-0175c]
則四果之所證得至於度諸地相究竟通達不思
議境界則自此勝進也故對果上如□□摩尼一
切法門無不具顯以其因中徧知徧學故以一切
法境界為無盡身財攝養一切眾生此其請說之
竟也佛答中先委明初果相言極七有生者名義如別
本初果以上所斷思惑故有受生多少之說今於
此言之以後顯前辨三根性爾三結正當初果所
斷惑與八十八使廣略之異云云亦言有上中下者
以結從人也上上升進得阿羅漢者於此斷證具
有三斷四超義云云今約大超根性言也身見者謂
於五陰身作主宰見此分二種俱生則與身俱生
如前身見妄想復依見而起如後邊見故曰如緣
起等謂依緣起故起妄想自性以彼非有下正釋
上妄想身見以本非四見而有四見則是無實妄
想相如彼緣起而愚夫以妄想故起種種妄想自
性計著故譬之如熱時𦦨非水謂水即其相也彼
以人無我攝受無性者即初果向人以人無我觀
了本無性故其惑即斷言無知者謂染汙無知也
。】


「大慧俱生者須陀洹身見自他身等四陰無色相故
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轉相因相故大種及色不集故
須陀洹觀有無品不現身見則斷如是身見斷貪則
不生是名身見相大慧疑相者謂得法善見相故及
先二種身見妄想斷故疑法不生不於餘處起大師
[003-0176a]
見為淨不淨是名疑相須陀洹斷大慧戒取者云何
須陀洹不取戒謂善見受生處苦相故是故不取大
慧取者謂愚夫決定受習苦行為眾具樂故求受生
彼則不取除回向自覺勝離妄想無漏法相行方便
受持戒支是名須陀洹取戒相斷須陀洹斷三結貪
癡不生若須陀洹作是念此諸結我不成就者應有
二過墮身見及諸結不斷。」


【俱生身見者本依自他身生身有五陰而四陰無
色故俱從色推凡三義故求身相不可得謂色生
造及所造故若離能造即無所造一也展轉相因
相故是造與所造展轉相因則本無自性二也大
種及色不集故則性無和合三也由是觀之五陰
有無皆不可得孰為身見故曰有無品不現身見
既斷貪亦不生是因身見所生貪等亦斷也疑相
者文以不疑反釋於疑謂得法善見相故者即初
果人於四諦法諦了無惑即善見相及先二種身
見妄想斷故則無所蔽自然明別邪正不復於餘
外道處起師想為淨不淨則不於佛處疑善不善
也是為疑相不生不生則斷然三結本見惑斷必
俱時此云先斷者為示惑相次第言爾戒取者非
戒謂戒也而初果人不取彼戒謂善見彼受生處
苦相故即見其果報徒勞苦行故不復取重釋取
者明外道受習之非如持雞狗等戒是也為眾具
樂故求受生者謂假五欲等眾具為樂非同三昧
[003-0176b]
之樂也雖求樂果其實何有哉彼則不取是戒為
其無實也而非無自戒以其亦修實行也故曰除
回向自覺勝等即彼所修回因向果無漏相行故
亦受持戒支支謂支分如七覺支五支戒等是也
雖不取乎彼而有取乎此以大教言是亦取也又
言三結者見也因斷見故貪癡等不生即見中思
亦不復生若作是念此諸結我不成就者此斥須
陀洹人有不得意者謂我不成就猶言我無是也
即墮我見有我即身見猶在一過也本之不除末
何由去則諸結亦不斷二過也凡有是見而曰不
墮與能斷者無有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說眾多貪欲彼何者貪斷佛
告大慧愛樂女人纏綿貪著種種方便身口惡業受
現在樂種未來苦彼則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
樂故是故彼斷非趣涅槃貪斷大慧云何斯陀含相
謂頓照色相妄想生相見相不生善見禪趣相故頓
來此世盡苦際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大慧云何阿
那含謂過去未來現在色相性非性生見過患使妄
想不生故及結斷故名阿那含大慧阿羅漢者謂諸
禪三昧解脫力明煩惱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羅漢。」


【佛說貪欲義亦多種故復問其斷何等貪佛舉其
大者言之則餘當可除亦意存乎教誡也故曰云
云所以得初果巳常離女身及四趣生者蓋能絕
其本故所謂受現在樂種未來苦率由於此然現
[003-0176c]
在之樂未必樂未來之苦斯為苦是樂亦苦苦亦
苦可不審哉然則果何以易此唯三昧樂則可以
易之故曰得三昧正受樂故所以不生雖奪彼與
此猶未能盡貪愛根本則又曰非趣涅槃貪斷圓
覺所謂伏我愛根為涅槃故必也枝本兼除方究
竟斷楞嚴所謂必使婬機先斷斷性亦無於是見
如來之善誘矣次明二果相即初果後重慮緣真
唯一空觀頓照五陰色相妄想不同初果修四行
觀故得頓名生相見相不生者謂諸結即生相妄
想即見相彼不生故唯無漏智加修禪定則善見
禪趣相進斷欲思至盡六品唯餘一生故曰頓來
此界盡苦際等阿那含者謂觀色相性非性非性
即空但加三世異爾生見過患即前二相知其為
過則斷不復生故曰使妄想不生及結斷故即後
三品斷也阿羅漢謂諸禪三昧等者即所修智定
及所證法以是照了煩惱苦等三道非性斷上二
界思盡證無學道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說三種阿羅漢此說何等阿
羅漢世尊為得寂靜一乘道為菩薩摩訶薩方便示
現阿羅漢為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靜一乘道聲聞
非餘餘者行菩薩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願故於大
眾中示現受生為莊嚴佛眷屬故大慧於妄想處種
種說法謂得果得禪禪者入禪悉遠離故示現得自
心現量得果相說名得果復次大慧欲超禪無量無
[003-0177a]
色界者當離自心現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現
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禪四無量無色三摩提一切受想滅心量彼無有
須陀槃那果往來及不還及與阿羅漢斯等心惑亂
禪者禪及緣斷知見真諦此則妄想量若覺得解脫。」


【三簡四果名相通別所以辨權實也言四果則前
三可知故但從極示所謂三種者標列如經今言
三中之一故曰得寂靜一乘道聲聞非餘謂非餘
二種權行也言一乘者謂三乘之一非開顯之一
若密對菩薩亦得言之巧方便本願者即餘二種
以本願故示現羅漢莊嚴佛眷屬者所謂影響嘉
會是也於妄想處說得果得禪者謂於眾生界俾
其修證故說示之雖說得禪而不住於禪雖亦隨
心量示現得果而不住於果故曰禪者入禪悉遠
離故謂禪者即能入之人入即所入之禪不生味
著故悉遠離以例得果亦應須離則不同於實行
既二俱不住是即超禪故次示超禪相令其捨彼
得此故曰欲超禪等禪謂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
當離自心現量相心量既極則如來禪爾然則滅
受想定豈不亦超心量乎故復揀曰不然為其猶
有取滅受想者是亦心量故須一切悉離反求超
者離者滅者皆不可得圓覺所謂照與照者同時
寂滅庶幾得之矣偈言諸禪四無量等頌上起禪
[003-0177b]
相也言心量彼無有者彼之一字深可思之須陀
槃那果等頌上所離四果以大斥之未免惑亂是
故須離禪者禪及緣即上能入所入及禪所緣境
與夫斷苦知集而見真諦皆寂滅性中妄想心量
若覺無所有則究竟解脫亦無得而得也
○右
第十三章。】


「復次大慧有二種覺謂觀察覺及妄想相攝受計著
建立覺大慧觀察覺者謂若覺性自性相選擇離四
句不可得是名觀察覺大慧彼四句者謂離一異俱
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
離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觀察一切法應當修學。」


【向言若覺得解脫是覺道亦大矣使其相不明明
之不盡其理雖欲至解脫得乎故復明二種覺義
一往列名雖若真妄之異然以結文曰菩薩成就
則皆大士所觀而真俗不同故初覺真諦之覺也
次覺俗諦之覺也良以菩薩觀真不捨俗照俗不
遺真據其一以行其二修其二以顯其中真俗雖
異而實相符焉始可曰正觀矣釋相中言若覺性
自性相者覺猶觀也謂以實觀照性自性相則從
本言之又曰此四句觀察一切法則從末言之合
而為語即觀一切法之自性此性本來離相不可
以一異等四句分別揀擇故曰選擇離四句不可
得若曰此性一耶異邪俱不俱邪乃至常無常邪
是墮四句中非所以覺性自性今皆求而叵得則
[003-0177c]
離彼四句故曰彼四句者謂所離一異等四句也
此四句者即能離彼之四句也又曰此四句離名
一切法者謂能離亦離復本稱性見一切法之自
性盡理言之何所不離何所不即但如是觀則離
離者任運泯合楞嚴所謂離四句巳此句方名無
戲論法故知只一切法凡情緣之墮四句見二乘
觀之但離有等今從極說稱性俱離要之但有一
豪情念未盡皆非今覺故結勸云云是則此四句
者乃去境上見塵之具見塵苟去復本玅明一切
諸法唯一覺性覺性無性亦假名爾。】


「大慧云何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謂妄想相攝受
計著堅濕煖動不實妄想相四大種宗因相譬喻計
著不實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
是名二種覺相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二覺相人法
無我相究竟善知方便無所有覺觀察行地得初地
入百三昧得差別三昧見百佛及百菩薩知前後際
各百劫事光照百剎土知上上地相大願殊勝神力
自在法雲灌頂當得如來自覺地善繫心十無盡句
成熟眾生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聖樂三昧正
受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
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薩摩訶薩作是覺彼真諦者四
大不生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巳覺名相
妄想分齊自心現分齊外性非性是名心現妄想分
齊謂三界觀彼四大造色性離四句通淨離我我所
[003-0178a]
如實相自相分段住無生自相成。」


【二建立覺者謂以妄想相攝受依是建立四大如
是而覺也覺義如後明夫如前所覺則一切離相亦無
世間四大可得故菩薩為是依四大性堅濕煖動
立四大種宗因譬等五分論議雖是不實建立以
世諦故而建立之則真俗兩行不相妨礙真化之
門於是立矣此其大旨也而妄想不實等言皆自
彼得非菩薩也若菩薩下結二覺成相以初覺成
故於人法知無我相以次覺成故了無我相不離
人法故曰究竟善知方便無所有覺者還即二種
覺觀歷於行地而後得入初地凡三昧見佛等皆
百言之二地以千三地以萬竝教道增勝之說十
無盡句者如華嚴十地品住初歡喜地有十不可
盡句云云亦如普賢十行願皆言無盡以此善繫
其心成熟眾生亦令得是益相則菩薩行願至矣
復次大慧下追釋四大造色相向雖略立言之未
詳故覆示之為二初明能覺觀則曰菩薩作是覺
等言彼真諦四大不生者理也亦承上觀察覺言
之然理非無四大直彰無相故曰不生即菩薩作
如是不生觀察不生而生是生四大之本故有四
大名相妄想分齊謂四大各有名相即妄想之分
齊究四大所自起亦自心現之分齊謂三界唯心
是也惟其覺四大無非心現了外性非性是即觀
彼四大造色性離觀性離者無生四句也以是四
[003-0178b]
句通淨四大亦即四大圓離四性由是離我我所
則一切皆離離故復本復本故法法不失自體故
曰如實相自相分段住謂如實相則同相也自相
分段住則異相也性其同異不相妨礙即無生自
相如是而成此能覺之智也。】


「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
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飄動妄想大種
生內外風界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內外地界色及虗
空俱計著邪諦五陰集聚四大造色生大慧識者因
樂種種跡境界故餘趣相續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
等有四大緣非彼四大緣所以者何謂性形相處所
作方便無性大種不生大慧性形相處所作方便和
合生非無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次明所覺法者復躡上文徵釋其相彼四大者對
真諦而言則四大為彼四大亦以真諦為彼言四
大種生於造色者即大種為能造如前堅濕煖動
是也四大為所造如後內外水大等通名為色是
也若楞嚴則交互而起如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
有風輪等云云今各從類造故以津潤大種生於水
大等葢一往文別理則皆通夫言造法莫不因性
而有相由徵而至著相因想成末由種起所以發
生萬類本乎一心所謂津潤堪能飄動斷截者各
隨四大性分說也又津潤等亦可約四分煩惱言
之頗似有理故一一皆曰妄想想也大種種也此
[003-0178c]
皆發於徵者也及其既著則為內外四大即眾生
正報為內依報為外俱徧一切而與空俱故曰色
及虗空俱等則又兼言空識二大空者如前虗空
是色隨入色種外道於此計著邪諦或計有無或
起分齊巳如前斥繼言五陰聚集四大造色生者
即由上四大造色故有五陰因陰而有六根識生
其間亦次第然也故曰識者因樂種種跡境界謂
六識樂識塵境出入履歷故復名跡惟其識著妄
境因成幻業六趣所以相續餘者謂六趣中以一
為本他皆名餘又曰地等四大及造色有四大緣
者示四大不獨造必兼於緣而不專在緣故曰非
彼四大緣所以者何下徵釋其義謂性津潤等性形相
四大色相因也處及所作方便緣也若因無生性雖緣
亦不生故曰大種不生則不在緣也如必由眾緣
和合成形非無形者則亦在緣也既無在無不在
則本無實性無性而生即因緣之義彰矣而云外
道妄想非我者此與前計著邪諦之語皆因而斥
非謂此四大造色相不同外道妄想分別故曰非
我或謂是外道之說非我法者因此一句咸失所
宗今謂當審理之所在何必惑文雖然如魏譯何
彼云外道虗妄分別四大及四塵非我法中如此
分別曰直如上釋亦不相違況二譯文義不無同
異故知此文未必盡然頗關教意更試詳之。】


「復次大慧當說諸陰自性相云何諸陰自性相謂五
[003-0179a]
陰云何五謂色受想行識彼四陰非色謂受想行識
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異相大慧非無色有四
數如虗空譬如虗空過數相離於數而妄想言一虗
空大慧如是陰過數相離於數離性非性離四句數
相者愚夫言說所說非聖賢也大慧聖者如幻種種
色像離異不異施設又如夢影士夫身離異不異故
大慧聖智趣同陰妄想現是名諸陰自性相汝當除
滅滅巳說寂靜法斷一切佛剎諸外道見大慧說寂
靜時法無我見淨及入不動地入不動地巳無量三
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達究竟力明自
在救攝饒益一切眾生猶如大地載育眾生菩薩摩
訶薩普濟眾生亦復如是。」


【次明五陰自性相陰本數法理則非數故以陰體
本如言之則聖凡理一不待捨陰以求實也文先
言數謂色非色各有四數故曰彼四陰非色又曰
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異相謂四大不同通名為
色則色亦有四也次言非數者即色無色皆非數
也且約無色示之為便故曰非無色有四數如虗
空正言無色四陰本非有四譬如虗空亦本非一
過數相離於數者謂一十百千等數也過則多少
相待數與無數猶未離數離則體自非數如曰佛
身無為不墮諸數又曰無有量巳過量則無不過
無不離也而妄想言一虗空者豈虗空之謂哉如
是陰等合也自陰言之正當數相而言過且離者
[003-0179b]
約陰體如實則孰為一孰為四所謂陰入本如來
藏故無苦可捨尚何數非數之有哉故曰離性非
性等則不墮有無及四句亦猶虗空之非數也數
相者下約聖對凡以示離相謂佛菩薩了陰如幻
雖現種種色象而離異不異施設故不起一異等
見亦如夢影中現士夫身其理皆然由是明之則
聖以智趣故離異不異想凡以妄現故墮數相而
不覺非數雖迷悟之異其陰理同故曰聖智趣同
陰妄想現言其理一也故結勸云云是知但除妄
想即陰體本來寂靜故說是寂靜法亦以斷一切
外道見而言佛剎者葢示佛魔外道未始不俱又
曰說寂靜時者即證理之時無說之說不見有法
可得故見法無我淨入不動地無得而得得無量
三昧等一切法門普濟羣品亦如大地之載育矣

○右第十四章。】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謂性自性
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
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是名諸外道四種
涅槃非我所說法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
槃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佛言建立大慧
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佛告大慧彼
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
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
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
[003-0179c]
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
故意識滅七識亦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言。


我不涅槃性所作及與相妄想爾𦦨識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意趣等成身與因者是心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波浪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常樂我淨謂之涅槃無所不極豈以一道一端而
能盡乎哉然此以妄想識滅為涅槃直為對破外
道故也彼計涅槃有四謂性自性非性等准後偈
文云性所作正計作者為涅槃相謂五陰等相亦
以非性為涅槃或可反前性等指所無言也第三
則兼對前二唯計一能覺想第四計諸陰相及流
注斷處者是皆固執我人不離妄識故佛直以妄
想識滅言之所以破外顯正也非謂如來涅槃止
於如此然言識滅亦何所不至言近旨遠有見於
此大慧意以識滅之言有進有退進疑八識之不
立則曰不建立八識邪退疑七識之不滅則曰云
何離意識非七識佛答亦建立八識以諸識之本
不可滅故而非不滅七識故曰彼因及彼攀緣故
七識不生謂七識者執我而巳若彼識所因及所
攀緣全在六識故六識滅則七識亦不生亦可彼
因在八識緣在六識故亦滅亦不滅意識者下通
示諸識展轉相因未始不俱則體一而相異也不
出有四一者意識從境界分段計著生則六識由
[003-0180a]
六塵而生也二者意識生時習氣長養藏識意俱
則六識不離七八識也三者我我所計著思惟因
緣生即第七執我所識從思惟彼因及彼緣生則
又七識不離六識也四者不壞身相藏識謂八識
也因攀緣自心現境界則是八識因於六識能緣
還緣自心所現境界則六塵也以計著故而生六
識心聚謂其能總諸心故曰心聚是則八識與六
識宛轉相生故知諸識實相因依抑又有本末之
義謂從本則自八識轉現自末則近依六識而起
故曰展轉相因譬如海浪等者海以譬八識浪以
譬六識以自心所現六塵為境界風邊吹八識心
海轉識浪生故有諸識若生若滅亦獨依海而有
風因風而鼓浪展轉之相其義愈明故復宗結顯
云云而不言八識滅者理而言之但相因而生必
相因而滅雖八識所起亦滅且從近言故意識滅
則一切妄想識滅惟無所因生則無所從滅此則
如來藏識不生不滅究竟涅槃者也偈言我不涅
槃性者正言我不以性等為涅槃唯以妄想爾炎
識滅為涅槃爾炎即妄想所知彼因彼攀緣者本
言七識由意趣因等成六識身故六識滅七識隨
滅自本言之與彼為因者還本八識心為諸識所
依故是亦以八識為因也水大流盡等重以譬顯
此意與上反上以六識滅故七識不生此以七識
水流盡故六識波浪不起亦法譬相顯爾然則水
[003-0180b]
盡故波浪不生識滅則涅槃斯現理之所在宜深
思之。
○右第十五章。】


「復次大慧今當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若妄想自性
分別通相善分別汝及餘菩薩摩訶薩離妄想到自
覺聖外道通趣善見覺攝所攝妄想斷緣起種種相
妄想自性行不復妄想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別通
相謂言說妄想所說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
想因妄想見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續妄
想縛不縛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別通相大慧云何
言說妄想謂種種妙音歌詠之聲美樂計著是名言
說妄想大慧云何所說事妄想謂有所說事自性聖
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說妄想是名所說事妄想大慧
云何相妄想謂即彼所說事如鹿渴想種種計著而
計著謂堅濕煖動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
云何利妄想謂樂種種金銀珍寶是名利妄想大慧
云何自性妄想謂自性持此如是不異惡見妄想是
名自性妄想大慧云何因妄想謂若因若緣有無分
別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云何見妄想謂有無一
異俱不俱惡見外道妄想計著妄想是名見妄想大
慧云何成妄想謂我我所想成決定論是名成妄想
大慧云何生妄想謂緣有無性生計著是名生妄想
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謂一切性本無生無種因緣生
無因身是名不生妄想大慧云何相續妄想謂彼俱
相續如金縷是名相續妄想大慧云何縛不縛妄想
[003-0180c]
謂縛不縛因緣計著如士夫方便若縛若解是名縛
不縛妄想於此妄想自性分別通相一切愚夫計著
有無。」


【妄想之機一也隨所遇境計則無量略出十二特
舉大端究而言之無適非妄知而不惑貴乎分別
覺而能斷分別亦亡此其大旨也文先總明分別
益相言妄想自性者即三自性之一一不獨一三
義具焉是亦廣上三自性義若善分別則不為所
惑故離妄想能到自覺聖境界亦善見彼外道通
趣之極極於妄想而巳覺攝所攝妄想斷者如後
所明雖復種種總不出一根境妄想但覺攝所攝
空則妄想斷餘緣起等亦不復生今以一喻示之
緣起如大地妄想如種子自性所起之行猶如枝
葉但絕根本餘妄自除曉然可見也次別列釋文
凡十二言所說事自性者凡所說事極其所以自
性唯聖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起說妄
想相妄想者即彼所說事上有如堅濕煖動等相
愚者以渴鹿想取相計著而不知其性本融例一
切性妄想計著亦爾此性即法也自性妄想言持
此如是者持謂執持即於諸法起自性定見執以
為是謂餘皆非此則不異惡見以執性實故也因
妄想者謂於因緣有無等法妄生分別各有異因
相生是亦邪妄見妄想者不出有無等見如外道
妄想之所計著不生妄想者言一切性本無生直
[003-0181a]
謂本無生性如龜毛兔角或見有所生則計無種
因緣生即無因之身也相續妄想謂彼俱相續者
即心與彼法俱相續而起如金縷者按唐譯則曰
遞相繫屬如金與線若以縷為線是應以金為針
以二物不獨用故有如彼俱相續也縛不縛妄想
言縛不縛因緣計著者雖諸本不同當以今文為
正以理言之法本自離何縛之有情著成縛不可
云無彼於縛不縛因緣而定見計著故皆成妄想
如士夫方便者獨人以方便作用若有縛解之異
此妄想如之亦可謂雖縛不縛而計著者如今人
有膠固聲色而自謂無著此又妄想之尤者也餘
可見者略之通言謂計不出有無故結云也。】


「大慧計著緣起而計著者種種妄想計著自性如幻
示現種種之身凡夫妄想見種種異幻大慧幻與種
種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幻非種種因若不異者幻與
種種無差別而見差別是故非異非不異是故大慧
汝及餘菩薩摩訶薩如幻緣起妄想自性異不異有
無莫計著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縛於境界覺想智隨轉無所有及勝平等智慧生
妄想自性有於緣起則無妄想或攝受緣起非妄想
種種支分生如幻則不成彼相有種種妄想則不成。」


【前直分別妄想自性未明其所計著者故次明緣
起如幻所以示妄想之本虗也故曰計著緣起等
即幻以譬緣起種種身以譬妄想凡愚不了但見
[003-0181b]
種種而不知幻故示之曰幻與種種非異非不異
覈示例前可解總顯法無自性於緣起妄想了不
可得故不應作異不異有無計著如文云云偈初
四句通約迷悟述一頌之旨心縛於境界者正謂
以心迷故外境得以縛如前十二妄想皆由外境
所縛生而實外境何縛哉亦猶為物所轉以心倒
故轉物亦未甞轉也覺想與智本無二法以隨境
故智轉為想若了法無所有而及於最勝處者則
想復轉為智故曰平等智慧生即向離妄想到自
覺聖智是也妄想自性有下十六句頌上二種自
性於中初八句言妄想緣起互為有無法不兩立
故有法有喻初四句法謂妄想自性若有種種而
緣起應無法可得亦不待緣起而成妄想若以妄
想為能攝受取彼境界成妄想者則緣起自非妄
想又何能成於妄想邪後四句喻謂如幻人幻作
種種支分若先巳生則不待幻而後成猶前初二
句也若因彼幻相而有種種則妄想自無種種故
妄想亦不成此又反前次二句顯皆不可得由是
覈之若一有一無則不成二法若有二自性自性
則應乖云何二法離得成一妄想求之不可得所
以無實性。】


「彼相則是過皆從心縛生妄想無所知於緣起妄想
此諸妄想性即是彼緣起妄想有種種於緣起妄想
世諦第一義第三無因生妄想說世諦斷則聖境界
[003-0181c]
譬如脩行事於一種種現於彼無種種妄想相如是
譬如種種翳妄想眾色現翳無色非色緣起不覺然
譬如鍊真金遠離諸垢穢虗空無雲翳妄想淨亦然
無有妄想性及有彼緣起建立及誹謗悉由妄想壞
妄想若無性而有緣起性無性而有性有性無性生
依因於妄想而得彼緣起相名常相隨而生諸妄想
究竟不成就則度諸妄想然後智清淨是名第一義。」


【此下八句復言二者相因而成又二初四句正示
謂彼緣起相則是過者由心縛故所以成過心縛
則妄想也妄想若離緣起亦無所知於緣而起妄
想爾後四句結即初二句結前次義後二句結前
初義由是言之緣不自緣由妄想而成緣想不自
想由緣起而生妄想雖相由藉實未始前後反顯
各離則二皆叵得世諦第一義等即前二既立故
邪正之所從出蓋有因有緣而有因果者世諦也
了因緣不可得不生不生者第一義也直計無因
生者外道論也對前二故則外道為第三若是其
與外道類邪曰不然正言佛法唯明二諦捨此則
外計爾而後結成三種自性則曰妄想說世諦等
謂妄想世諦即前二自性也此二斷故則聖境界
成自性也亦可謂妄想說世諦異乎佛說之二諦
則若真若俗無非實諦依教委明具七二諦云云
如修行事下凡四喻以次譬三自性初譬言脩行
事者如禪有十種一切處謂青黃赤白等皆徧一
[003-0182a]
切其境本一以心想故有種種現喻妄想如之但
彼以定力此以妄成為異爾種種翳喻緣起者翳
本無色妄見色現故無色非色之實緣起不覺相
如之譬如鍊真金等二喻竝譬成自性也無彼二
自性故如金之無垢空之無翳故曰妄想淨亦然
無有妄想性等覆釋上二性不唯不當定有亦乃
不當定無言定有者墮建立言定無者墮誹謗悉
由妄想所以壞也故次互明各不成就謂妄想若
無性而有緣起性則無性而有性無性義不成有
性無性生有性義不成亦應反云緣起若無性而
有妄想性例如此覈又曰依因於妄想而得彼緣
起緣起義不成相名常相隨而生諸妄想妄想亦
不成宛轉窮覈皆無實義故曰究竟不成就一念
斷時度諸妄想則智淨理明矣。】


「妄想有十二緣起有六種自覺知爾𦦨彼無有差別
五法為真實自性有三種脩行分別此不越於如如
眾相及緣起彼名起妄想彼諸妄想相從彼緣起生
覺慧善觀察無緣無妄想成巳無有性云何妄想覺
彼妄想自性建立二自性妄想種種現清淨聖境界
妄想如畫色緣起計妄想若異妄想者則依外道論
妄想說所想因見和合生離二妄想者如是則為成。」


【初二句結頌二數總歸一如十二如上列既即妄
想而言緣起則六數不出六塵如言說妄想聲也
相即四大則色等四塵餘通諸塵例之可見或作
[003-0182b]
六因釋者非自覺知爾𦦨者還指向智為自覺知
知彼所知名為爾𦦨所知雖復種種而自覺之智
則無差別推此而言所謂五法三自性亦皆真實
如大脩行者以無分別智照了諸法無非一如故
曰不越於如如雖不出如而名相妄想不少一法
則又曰眾相及緣起等相即緣起而言及者其文
猶略正言眾相及名俱為緣起彼名及相皆起妄
想其次二句即妄想緣起還互相生以覺慧觀察
了無緣想即上自覺知及修行者所分別唯一圓
成實性逈然獨脫不與諸妄想合到此性自無性
覺亦自亡故曰成巳無有性云何妄想覺是覺與
妄想俱遣亦可謂結前生後即後諸句無非依覺
說妄則曰彼妄想自性建立二自性謂名相事相
二種自性也而種種妄想亦不別有全現聖境界
中故如畫色起於本無色象本無色象者聖境界
也而有色象者妄想也妄想本於緣起緣起本無
分別計緣起而生妄想其為妄想如是若異是而
言妄想則外道論計故曰妄想說所想因見和合
生即三緣合生非正教也離二妄想者總結二自
性併名妄想離則成自性矣
○右第十六章。】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自覺聖
智相及一乘若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我及餘菩薩
善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不由於他通達佛法佛告大
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
[003-0182c]
受教佛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菩薩
摩訶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於他離見妄想上
上昇進入如來地是名自覺聖智相大慧云何一乘
相謂得一乘道覺我說一乘云何得一乘道覺謂攝
所攝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覺大慧一乘
覺者非餘外道聲聞緣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
如來以是故說名一乘。」


【夫三世諸佛得阿耨菩提自其名言論之曰法身
曰菩提曰涅槃曰般若曰解脫曰智斷二德等異
名別說則若法門深廣難及以理言之一而巳矣
如此經說自覺聖智及一乘道覺的論其要不過
妄想無性又曰如實處不生妄想苟能依而體會
直下承當則如來地無上覺道不遠而復也且曰
不由於他通達佛法者正謂是二法本諸性德故
也言前聖所知轉相傳授者觀此二句良未易明
及言所知所授則曰妄想無性而巳往往今人聞
之必謂無甚遠理殊不知佛祖授受之道有在於
此雖然此特示其入處爾須知妄想無性外別有
事在要須自得非語言所到故有獨一靜處下修
進契悟一著誠知此事不可誣也不然談何容易
哉所謂一乘相者非智外別有即彼根境攝所攝
處當體如實不生妄想究竟寂滅無一絲毫待對
相是為一乘道覺如是而巳大慧一乘覺者下對
餘凡小等以簡得否唯除如來一乘獨悟餘皆不
[003-0183a]
得然有圓頓初心與佛同趣者亦得解悟但文略
。】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三乘而不說一乘佛告大
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以一
切聲聞緣覺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自
巳力是故不說一乘復次大慧煩惱障業習氣不斷
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不覺法無我不離分段
死故說三乘大慧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及覺
法無我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三昧樂味著非性
無漏界覺覺巳復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滿足眾具
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天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我說此諸乘
乃至有心轉諸乘非究竟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引導眾生故分別說諸乘
解脫有三種及與法無我煩惱智慧等解脫則遠離
譬如海浮木常隨波浪轉聲聞愚亦然相風所漂蕩
彼起煩惱滅餘習煩惱愚味著三昧樂安住無漏界
無有究竟趣亦復不退還得諸三昧身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覺彼覺法亦然得佛無上身。」


【次問如來說三不說一乘之意佛答以三義故不
說二乘人一乘謂不自般涅槃法故則不能體本
來寂滅一也言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者謂其不
了生死本空必待授調伏法而得解脫則非出乎
[003-0183b]
自力二也又曰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者即前文
所謂起煩惱及習煩惱不斷三也惟其不斷習等
煩惱則無明猶在不覺菩薩法無我相則不離分
段生死故說三乘以導之彼諸一切下反以得顯
失正示得一乘者其所斷惑等義皆反上以煩惱
習斷故不為無明所醉了三昧樂味著非性故得
無漏界覺以位言之凡自分證至究竟如來地皆
是也言無漏界即入法性土受法性身乃至上上
無漏界即究竟寂光滿足眾具則二嚴具備也當
得如來法身即究竟一乘矣偈初六句頌上一乘
非餘故曰乃至有心轉意謂若使如來有心可轉
亦非究竟況餘乘乎惟其轉變之極一切心量滅
盡無能乘所乘亦無有乘可建立者是為一乘若
望法華則彼通此局彼通三乘開顯此唯究竟佛
界分別雖爾一乘無異引導眾生故者頌上說三
之文以三種解脫對一法無我則大小一三於是
別矣而言煩惱智慧等則惑智平等縛脫不二其
遠離之解脫乎譬如海浮木下喻聲聞人依八識
心海雖不為五塵所動而溺三無為坑以空相亂
意則猶未離法塵影事故曰相風所漂蕩又未能
斷根本無明故為習煩惱所愚為是著三昧樂而
無進趣住無漏界而不退還至以三昧身窮劫不
覺故復譬雲如昏醉人為無明酒困必待經劫根
轉而得發心所以酒消然後覺如大經五佛子發
[003-0183c]
心即其事也此亦教道斥奪之說未必盡然彼覺
法亦然者頌上覺法無我究竟當得如來法身故
曰得佛無上身
○右第十七章。】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卷第二竟」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