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111 持世經-姚秦-鳩摩羅什 (master)




《持世經》卷第三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十二入品第四



佛告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十二入?菩
薩摩訶薩正觀擇十二入時,作是念:『眼中眼
入不可得,眼中眼入無決定,又眼入根本不
可得。』何以故?眼入從眾緣生顛倒起,以緣色
故繫在於色,二法合故有。因色有眼入,因色
說眼入,二法相依故說名眼色。所謂眼色,色
[003-0654c]
是眼入門與緣故,眼是色入門與見故,是故
說入。以色緣故說眼入,以眼見故說色入,
但以世諦故說,其實眼不依色、色不依眼,眼
不依眼、色不依色,但從眾緣起,色作緣故說
名眼入;又從眾因緣起,眼所知見相故,說
名色入。云何為說?隨世俗顛倒法故說,第一
義中眼入不可得,色入不可得。智者求諸入,
不見有實入。但以凡夫顛倒相應,以二相說
是眼入、是色入。是眼入、是色入,即示虛妄
入,欲令眾生如實知諸法實相故,說是諸入
皆從眾因緣生顛倒相應行,此中諸入實相
不可得。何以故?若眼入若色入,不在內不在
外不在中間,眼入色入,亦非過去,非未來
非現在,但現在因緣知色故說眼入。如凡夫
所行,智者通達諸入皆是虛妄無所有,從憶
想顛倒分別起,知見非入是入,不說諸入性,
諸入無決定相,但以眾因緣生故說。


「如來說
是諸入知見相,所謂是諸入虛妄無所有,屬
諸因緣顛倒相應行,諸入無有作者,無使作
者,眼入不知不分別色入,色入亦不知不分
別眼入,二俱離相。若法離相,此中不可分別
說是入相,皆從因緣生,如凡夫顛倒,如賢聖
所通達,是眼入色入,無生無滅,不來不去相,
眼不知眼、眼不分別眼,色不知色、色不分別
色。何以故?二俱空故,二皆離故。眼不知眼性,
色亦不知色性,眼色皆無性無法,此中無一
決定相。眼不自作,眼亦不自知,色亦不自
作,色亦不自知,二俱無所有故。眼不作是念
我是眼,色亦不作是念我是色,眼色性如幻
[003-0655a]
性,以虛妄假名故,說是眼是色。諸菩薩摩訶薩觀擇眼入色入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
觸亦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觀擇意入?菩薩摩訶
薩觀擇意入時,作是念:『意入中意入不可得,
意無決定入相,意入無根本。何以故?意入
即是眾因緣生,從顛倒起,繫法入緣,二法和
合能有所作,是意入因法、入起因法、入可分
別說。是二相依,意是法入處,意是法入門,法
入是意入門,是故說名法入,緣法入門故說
是意入,示意相門故說是法入。以世諦故
說,其實意不依法法不依意,因緣生故以諸
法為緣故說意入,因緣生故示意相故說法
入。隨世諦顛倒故說,第一義中意入不可得,
法入亦不可得,智者求諸入不見有實。但凡
夫顛倒相應,以二相說是意入是法入。』是意
入法入虛妄無所有,如來如實通達故示是
諸入。如是諸入從因緣生,顛倒相應行,此中
意入法入實不可得。又意入法入不在內不
在外不在中間。又意入非過去非未來非現
在,但能覺現在因緣故,說意入法入,隨凡
夫心故說。智者通達是意入法入虛妄無所
有,從憶想顛倒分別起,非入是入。何以故?諸
入中無決定入相。智者通達是諸入虛妄無
所有,意入法入自性不可得,亦不得是意入
法入所起實相,是意入法入但因緣生。


「如來
說是諸入知見相,是諸入虛妄無所有,顛倒
相應行屬諸因緣。意入法入無有作者,無使
作者,意入不知不分別法入,法入亦不知不
[003-0655b]
分別意入。何以故?二俱離故,若法離相此中
無可分別,是諸入皆從因緣生,隨凡夫顛倒
心故說。


「如賢聖所通達,意入法入不生不滅
不來不去,意入不知意不分別意,法入不
知法不分別法,二俱空故二俱離故。意不知
意性,法不知法性,是二性無所有,此中無一
決定法。意不能成意不能壞意,法不能
成法不能壞法,二俱無所有故。意入不作是
念我是意入,法入不作是念我是法入,是二
俱空皆如幻相,但假名字故分別說。菩薩摩
訶薩觀擇意入法入如是。


「持世!何謂菩薩摩
訶薩正觀擇內六入、外六入?所謂是十二入
皆虛妄,從眾緣生顛倒相應,以二相故有內
外用。凡夫不聞真法,不知十二入如實相故,
貪著眼入,我是眼入,我所是眼入;貪著色入,
我是色入,我所是色入;耳聲、鼻香、舌味、身觸、
意法亦如是,我是意入,我所是意入,我是法
入,我所是法入,以貪著故為十二入所縛,馳
走往來五道生死不知出道。


「菩薩摩訶薩於
此中正觀十二入時,見是十二入虛誑不牢堅,空如幻相,不貪著眼入若我若我所,乃至
不貪著法入若我若我所,以不貪著故,不憶
念分別。菩薩如是善知十二入。


「持世!菩薩摩
訶薩得如是諸入方便,於一切十二入中不
繫不縛,亦證諸入而能分別諸入,亦以眾緣
生法通達十二入,亦以無相相壞十二入,亦
不墮是諸入所依道中,亦知諸入性則是無
性,亦知諸入方便究竟到邊。


「持世!譬如機關
出水四面俱灑,十二入亦如是,內外因緣能
[003-0655c]
有所作,此中實事不可得。是十二入先業機
關所繫故能有所作。


「持世!所謂入者,是諸凡
夫無知見者煩惱所入門。眼是色門,以生愛
恚故。色是眼門,以生愛恚故。耳鼻舌身意
是法門,以生愛恚故。法是意門,以生愛恚故。
如是十二入,與愛恚共合故不知實相。持
世!菩薩摩訶薩於此中善知諸入性,知是諸
入實相故,不為愛恚所制。持世!菩薩摩訶薩
善知諸入如是。


《持世經》十二因緣品第五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觀擇十二因緣?菩
薩摩訶薩觀擇十二因緣,所謂無有故說名
無明,於無明中無法故說名無明,不知明故
說名無明。云何不知明?不知無明決定法不
可得,是名無明。何以故?說無明因緣諸行,
諸行無所有,而凡夫起作故,說無明因緣諸
行。從行起故有識生,是故說諸行因緣識。
名色二相,是故說識因緣名色。從名色生六
入,是故說名色因緣六入。從六入生觸,是故
說六入因緣觸。從觸生受,是故說觸因緣受。
從受生愛,是故說受因緣愛。從愛生取,是故
說愛因緣取。從取生有,是故說取因緣有。從
有生生,是故說有因緣生。從生有老死憂悲
苦惱聚集,是故說生因緣老死憂悲苦惱聚
集。如是大苦惱聚,於此中為集何法?但知
顛倒與明相違,無明聚為後身愛,依止喜染
求處處生,則是愛集。


「持世!世間如是,為十二
因緣所繫縛,盲無眼故,入無明網墮黑闇中。
無明為首故,具足起十二因緣。諸菩薩如是
[003-0656a]
思惟觀無明實相,知無明空故本際不可得。
何以故?無明無故本際無,智者觀非際是本
際,則不分別本際,斷憶想分別故。不貪著無
明,知一切法無所有,是法不爾如所說。若說
一切法無所有,即是說知見不明,能通達一
切法無所有,是為即得明。於此中更無餘明,
但知見無明是名為明。云何為知見無明?所
謂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所得,一切法虛
妄顛倒,一切法不爾如所說,是名知見無明。
知見無明即為是明。何以故?明無所有故。


「無明因緣諸行者,諸法無所有,凡夫入無明
闇冥中,狂惑作諸行業,是行業無形無處,是
無明不能生行業,無法而起作故,說無明因
緣諸行業。諸行業無有聚集,若是處若彼
處來諸行業,亦非過去亦非未來亦非現在,
無明無明性空,行業行業性空,諸行業無所
依,但依無明起諸行業。諸行業不依無明,
無明不依行業,無明不知無明,行業不知行
業,如是無明諸行業,以顛倒故從無明生,
此中不得無明,不得諸行業,不得無明性,
不得諸行業性,但以闇冥數名闇冥。以是
無明闇冥故,分別說行業從無所有法而起
作故,無明行業皆無所有。


「行業因緣識者,識不依行業,亦不離行業
生識,行業亦不生識。何以故?行業不知行業,
行業亦無持來者,但顛倒眾生從行業生識,
是識不在行業內,不在行業外,亦不在中間。
是識無有生者,亦無使生者,但緣行業相續
不斷故有識生。智者求識相不可得,亦不得
[003-0656b]
識生,識亦不知識,識亦不見識,識不依識。


「識因緣名色者,名色不依識,亦不離識生名
色,是名色亦不從識中來,但緣識故。凡夫闇
冥貪著名色,識亦不至名色。智者於此求名
色,不可得不可見,是名色無形無方,從憶想
分別起,是名色相識因緣故有,識性尚不可
得,何況從識緣生名色?若決定得是名色性
者,無有是處。


「名色因緣六入者,是六入因名色起,名在身
中,故有出入息利益身及心心數法,是六入
皆虛誑無所有,從分別起有顛倒用。


「六入因緣觸者,是觸依色而有,觸不觸色。何
以故?色無所知,與草本瓦石無異,但從六入
起故分別說觸。何以故?六入尚虛妄無所
有,何況從六入生觸?觸空無所有,從憶想顛
倒起,是觸無方無處,觸空以無觸性故,觸不
知六入,六入亦不知觸。


「觸因緣受者,是受不在觸內,不在觸外,不
在中間,是觸亦不餘處持受來,而從觸起
受,是觸尚虛妄無所有,何況從觸生受?諸
受無一決定相,諸受皆無所有,從顛倒起有
顛倒用。


「受因緣愛者,是受不於餘處持愛來,受亦不
與愛合,受亦不知愛不分別愛,愛亦不知受
不分別受,愛不與受合。是愛亦不依受,亦不
離受有愛,受中尚無受相,何況受因緣生愛?
愛不在受內不在受外不在中間,愛亦不在
愛內亦不在愛外亦不在中間,愛中愛相不
可得,是愛但從虛妄憶想顛倒相應故名為
[003-0656c]
愛。是愛非過去未來現在,是愛非以縛相故
起,是愛亦非縛相,但以因緣相續不斷故,
說受因緣愛。智者知見是愛無處無方,空無
牢堅,虛妄無所有。


「愛因緣取者,愛不於餘
處持取來,愛不與取合,愛亦不能生取,有愛
故說名取,隨因緣和合故說。取不與愛合亦
不散,愛不與取合亦不散,取不在愛內不在
愛外亦不在中間,愛尚無有,何況愛因緣生
取?諸取決定相不可得。智者知見是取虛妄
無所有,取中無取相,是取非過去未來現在,
取不在取內不在取外不在中間,是取但
從顛倒起,因本緣生,今眾緣故有取。無有
法若合若散,是取無有根本,無一定法可
得。凡夫受是虛妄取,是諸行皆虛妄故。世
間為取所繫縛,智者通達是取虛妄空無牢
堅,無有根本,無一定法可得。


「取因緣有者,是
取不持有來,是取不能生有,而說取因緣
有,是有不在取內不在取外不在中間。有不
依止取,取不與有合亦不散,但以眾緣和合
故說取因緣有。取不能生有,取不分別有,取
尚虛妄無所有,何況從取因緣生有?有無有
持來者,有中有不可得,有不在內有不在
外有不在中間,是有非過去未來現在。智者
通達是有虛妄,顛倒相應無合無散。有無所
知無所分別,是有無處無方,是有無前際無
後際無中際,是有非有故、非無故,但隨順十
二因緣故說是有。智者通達有相空、無牢堅。


「有因緣生者,是有不持生來,生亦不與有合
亦不散,是生不在有內不在有外不在中
[003-0657a]
間。有不能生生,亦不離有有生,但示十二
因緣相續,說有因緣生。有與生非緣非不緣,
有尚不可得,何況從有生生?智者通達是生
不依於有生,生中無生相,生中無自性,生
中無根本,無一定法可得。智者通達是生無
性無所有,但示十二因緣和合相續,故說有
因緣生。生無有法若合若散,生不在有內不
在有外亦不在中間,是生非過去非未來非
現在,是生前際後際中際不可得,是生根本
不可得,智者通達從眾因緣生,顛倒相應、虛
妄無所有、如幻化相。


「生因緣老死憂悲苦惱者,是生不持老死憂
悲苦惱來,生亦不能生老死憂悲苦惱。老死
憂悲苦惱,不在生內不在生外不在中間。老
死憂悲苦惱,亦不依生,以生故老死憂悲苦
惱可說,但示眾因緣生法故。生不與老死憂
悲苦惱合亦不散,生中生尚不可得,何況生
因緣老死苦惱?老死苦惱中老死苦惱不可
得。何以故?老死苦惱不在老死苦惱內,亦不
在外亦不在中間。老死苦惱非過去非未
來非現在,老死苦惱不與老死合亦不散,但
顛倒相應眾緣和合,具足十二因緣,故說生
因緣老死苦惱。老死苦惱無所依止,老死苦
惱決定相不可得,老死苦惱前際後際中際
不可得。智者通達老死苦惱,虛妄無所有、顛
倒相應、無有根本、不作不起不生。


「如是觀十
二因緣法,不見因緣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
在,亦不見因緣相。但知因緣是無緣,無生
無相無作無起無根本,從本已來,一切法無
[003-0657b]
所有故。通達是十二因緣,亦見是十二因緣
無有作者受者。若法所從因生,是因無故是
法亦無,菩薩隨無明義故,一切法不可得。入
如是觀中,無緣即是十二因緣,此中無所生。
菩薩觀十二因緣是虛妄生,隨順無明義,通
達十二因緣。若法無者是法亦無,是故說隨
順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無明是不生不作
不起、無根本、無一定法、無緣無所有。菩薩爾
時不分別是明是無明,無明實相即是明,因
無明故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緣無憶想
分別,是故隨順無明義,通達十二因緣。


「持世!
是名菩薩摩訶薩十二因緣方便智慧。若菩
薩能如是通達十二因緣合散,是名菩薩善
得無生智慧。何以故?以生滅觀則不能善知
十二因緣,若觀十二因緣集散,是名得無生
智慧。若得無生智慧,是名通達十二因緣。


「持
世!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入通達、欲證無生智
慧,應當如是勤行修集是十二因緣智慧,
則能觀證十二因緣無生相。


「持世!若菩薩摩
訶薩知無生即是十二因緣者,即能得如是
十二因緣方便,是人以無生相知見三界,疾
得無生法忍。當知是菩薩於諸現在佛得近
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菩薩不久當
得受記次第受記。


「持世!如是善人因與受記
得安隱心,於一切法旨趣方便中,得智慧光
明,是人通達十二因緣是無生,是人得近現
在諸佛,是人於諸惡魔無所怖畏,是人度生
死流得到陸地,是人得度無明淤泥,是人得
到安隱之處。


「持世!若我今世若我滅後,若
[003-0657c]
聞若信若讀誦若修習是十二因緣方便者,
我與是人授記不久當得無生法忍,我亦記
是人不久當於現在諸佛所得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


《持世經》四念處品第六



佛告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四念處?菩
薩摩訶薩觀擇四念處:順身觀身,順受觀
受,順心觀心,順法觀法。


「何謂為順身觀
身、順受心法觀受心法?


「持世!菩薩摩訶薩
順身觀身時如實觀身相,所謂是身無常苦
如病如瘡,苦惱憂衰動壞之相,是身不淨
可惡惡露,身中種種充滿其內,九瘡孔中常
流臭穢,身之不淨猶如行廁。如是正觀身
時,不得是身一毫清淨無不可惡者,知是身
骨體筋纏,皮肉所裹,從本業因緣果報所起
集取所縛。何等為集?何等為取?從先因緣起
是身,是名為取。今以沐浴飲食衣被床臥被
蓐醫藥,是名為集。如是現在因緣為集取所
縛,本業果報力故有用。又是身四大所造無
決定實,色陰所攝數名為身。


「何故說名為身?
能有所作故,說名為身。貪著依止處故,說名
為身。隨意有用故,說名為身。從憶想分別起
故,說名為身。假合作故,說名為身。與業合故,
說名為身。是身不久終歸壞敗,無常無定變
異之相。是身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不在中間,
是身不知身,亦不見身。是身無作無動無有
願求,亦無有心,與草木瓦石等無有異,身中
無有決定身相。


「如是正觀擇身,知是無有作
者,亦無使作者,是身無前際無後際無中際。
[003-0658a]
是身無一常定堅牢之相,如水沫聚不可撮
摩。是身八萬虫之所住處,是身百種諸病之
所侵惱,以三苦故是身為苦,無有救者,所謂
行苦、壞苦、苦苦,是身眾苦之器。


「如是正觀身
時又復思惟:『是身非我非彼,不得自在不得
隨意作是不作是,是身無根本,無一定法可
得,是身性空無一決定相。是身虛妄所起,
繫於機關作法,從本業因緣起,不應於身中
生我我所想,我等不應惜身壽命。』


「菩薩如是
觀時,不得身若合若散,不見有所從來、去有
所至、有所住處。不分別是身若過去、若未來、
若現在,則不依止身命,不貪惜身若我若我
所,常離身受。是菩薩觀身空無我無我所,是
身中我我所不可得故,是身相不可得。是菩
薩若不得身相,即不願身入,身不起作道。
云何為入?是身無有作者無有起者,是身不
作不起相,從眾因緣生,是因緣能和合身,而
是因緣亦虛誑無所有,顛倒相應空無牢堅。
亦以是因緣故是身得生,是因緣亦無生無
相。如是觀身即入身無生相中,入已觀身無
相,以無相相觀身,知是身無相,相不可得故
無生。是身過去相未來相現在相不可得。何
以故?是身無根本,無一定法可得,是身若此若彼不可得。如是觀時,知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即入身不生不滅道。


「持世!菩薩摩訶
薩如是順身觀身入如實相,於身欲染則
能除斷,疾令其念正住身中,是名順身觀
身。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順受觀受?菩薩
摩訶薩觀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見是三受,
[003-0658b]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但虛妄緣合,本業果報
所持顛倒相應,知諸受虛妄,從憶想分別起。
菩薩如是觀諸受,不得過去受,不得未來受,
不得現在受。是菩薩見過去諸受空,無我無
我所,無常無牢堅,無不變異相。如是觀是
過去諸受空相,寂滅相無相相,觀未來諸受
空,無我無我所,無常無牢無堅,無不變異
相。觀未來諸受空相,寂滅相無相相。


「是菩薩
如是觀時作是念:『諸受無決定相,無有根本
無一定法,不相似故,新新生滅無有住時。』菩
薩作是念:『是諸受無作亦無作者,但凡夫顛
倒相應心中起三種受,屬本業因,今世緣合
故有是諸受,是諸受皆空無有牢固,虛妄之
法猶如空拳。』如是觀受,心住一處。


「菩薩爾
時得通達諸受集沒滅相,見諸受不合不散,
又受中不見受,作是念:『諸受空,性空故。』即通
達諸受無生相。此諸受無生無滅無有成相,
是諸受皆無相無成相。如是思惟,受諸受時
皆能不著,如實知見諸受相,離諸所受,於此
諸受亦無所依,於諸受中心皆放捨,則疾得
捨三昧。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順受觀受。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順心觀心?菩薩摩訶
薩觀心生滅住異相。如是觀時作是念:『是心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但識緣相故生,無有根
本無一定法可得,是心無來無去無住異可
得。是心非過去未來現在,是心識緣故從憶
念起,是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是心無
一生相,是心無性無定,無有生者無使生者,
起雜業故說名為心。能識雜緣故說名為心,
[003-0658c]
念念生滅相續不斷故,說名為心,但令眾生
通達心緣相故。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已來
不生不起性常清淨,客塵煩惱染故有分別。
心不知心亦不見心。何以故?是心空,性自空
故,根本無所有故。是心無一定法,定法不
可得故。是心無法若合若散,是心前際不可
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是心無形無能
見者,心不自見,不知自性。但凡夫顛倒相應,
以虛妄緣識相故起。是心空無我無我所,無
常無牢無堅,無不變異相。』如是思惟,得順
心念處。是人爾時不分別是心是非心,但善
知心無生相,通達是心無生性。何以故?心無
決定性,亦無決定相。智者通達是心無生無
相,爾時如實觀心生集沒滅相,如是觀時,
不得心若集相若滅相,不復分別心滅不滅,
而能得心真清淨相。


「菩薩以是清淨心,客塵
所不能惱。何以故?菩薩見知心清淨相,亦
知眾生心清淨相,作是念:『心垢故眾生垢,心
淨故眾生淨。』如是思惟時,不得心垢相,不得
心淨相,但知是心常清淨相。持世!菩薩摩
訶薩如是順心觀心。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順法觀法?菩薩觀
一切法,不見內不見外不見中間,亦不得諸
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但知諸法從眾緣
生顛倒起,諸法無有決定相,所謂是諸法屬
是人,諸法本體於諸法中無諸法,諸法不在
諸法內,不在諸法外,不在中間。諸法不與
諸法合亦不散,一切法無根本無一定相。諸
法無所有故。不動不作,一切法如虛空無所
[003-0659a]
有故。一切法虛誑如幻,幻相無所有故。一切
法常淨相,俱不污故。一切法是不受相,諸受
無所有故。一切法如夢,夢性無所有故。一切
法無形,形無所有故。一切法如像,性常無故。
一切法無名無相,名相無所有故。一切法如
響,虛妄所作無所有故。一切法無性,性不可
得故。一切法如焰,知無所有故。


「菩薩如是觀
一切法時,不見諸法若一相若異相,亦不見
法與法若合若散,亦不見法依止於法。如是
觀時,見一切法無所從來,亦不見一切法住
處。何以故?一切法無住無依無起,一切法無
住處,住處無所有故,住處不可得故。


「持世!諸
法無有差別,一切法無分別相,從眾生顛倒
故有用。是諸法無處無方,智者得諸法非一
相、非二相、非異相。何以故?持世!一切法不
生不作不起,無能作者,一切法離根本,一切
法無自性,過諸性故。一切法無歸處,諸歸
處無所有故。如是觀諸法,善知諸法無我無
人,觀擇諸法性空。是諸法皆空,性自空故。諸
法無相,不見相故,於諸法中不起願。即時觀
擇一切法無生,作是念:『此中實無有法若生
若滅。』如是觀時心住一處,爾時便得通達一
切法無生,亦知見一切法集盡滅,亦能入一
切法離相離性。何以故?持世!一切法無決定
性,智者通達諸法無相離相。


「持世!菩薩摩訶
薩順法觀法。如是觀者,於法無所得無所
受,於法不為生不為住不為滅故行,而見一
切法盡滅相寂滅相。


「持世!是名菩薩摩訶薩
善觀四念處。何故說名念處?念處者,即是
[003-0659b]
一切法無處,無起處無所有處,能如是入一
切法則念不亂,名為念處。又念處,是一切法
不住不生不取,如實知見處,名為念處。


《持世經》五根品第七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善知諸根?菩薩摩訶
薩正觀出世間五根。何等五?所謂信根、精進
根、念根、定根、慧根。菩薩修習五根時,信一
切法皆從眾因緣生,顛倒所起虛妄緣合,似
如火輪又如夢性。信一切法無常苦不淨無
我,如病如瘡無有堅牢,虛偽不實敗壞之
相。又信一切法虛妄無所有,猶如空拳如虹
雜色誑於小兒,憶想分別假借而有,無有本
體無一定法。又信一切法,非過去非未來非
現在,信一切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信一切
法空無相無作,信一切法無生無作無起無
相離諸相,而信持戒清淨,禪定清淨,智慧清
淨,解脫清淨,解脫知見清淨。


「菩薩如是成就
信根得不退轉,以信為首故能信持戒。是信
常不退不失,成就不退法安住不動,信中常
隨業果報成就信人,斷一切邪見,不離法求
師,但以諸佛為師,常隨諸法實相,知僧行正
道,住清淨戒成就忍辱,得如是不動不壞信,
增上信故,名為成就信根。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正觀精進根、成就精
進根、善知精進根?菩薩摩訶薩行精進不休
不息,常欲除五蓋故勤行精進,乃至為聽如
是等深法,名為精進。是菩薩求法不休不息
精進不退,亦欲斷諸障礙法故,勤行精進而
不怯弱,亦為斷種種惡不善衰惱法故勤行
[003-0659c]
精進,又為增長種種善法故勤行精進。是菩
薩決定成就精進,不貪著是精進,而入是平
等精進,成就不退精進。是人為正方便,通達
一切法故發行精進,於精進中不隨他人,於
精進中得智慧明成不退相。能得如是不退
精進增上精進故,得名成就精進根。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能得念根?善修習念
根,菩薩摩訶薩常攝念一處,布施柔和具
足梵行,持畢竟清淨戒、眾定、眾慧、眾解脫、眾解
脫知見,眾常思念淨身口意業,常思念究竟
其事,常思念一切法生滅住異相方便,常思
念知見苦集滅道諦,常思念諸根力覺道禪
定解脫諸三昧方便,常思念一切法不生不
滅不作不起不可說相,常思念欲得無生智
慧,常思念欲得具足忍智,常思念離智滅
智,常思念欲得具足佛法,常思念不使聲聞
辟支佛法入心,常思念無礙智慧,常不忘不
失不退是念,入如是觀中而不隨他。是人得
如是堅牢增上念故,名為成就念根。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能得定根、能得定根
方便?菩薩摩訶薩於聖地中常行禪定,不
依禪定、不貪禪定,善取禪定相,善得禪定方
便解,善生禪定,亦能行無緣禪定。悉知諸禪
定門,善知入禪定,善知住禪定,善知起禪定,
而於禪定無所依止。善知所緣相,善知緣真
相,亦不貪受禪味,於諸定中自在遊戲而不
隨他,亦不隨禪生。於諸定中得自在力,於諸
定中不以為難不以為少,隨意所欲。是人得
如是增上禪定故,名得定根,得定根方便。
[003-0660a]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成就慧根、得慧根方
便?菩薩摩訶薩能成就通達慧根,所謂能正
滅諸苦。是人成就是通達慧,處處所用皆得
離觀捨觀,成就隨涅槃智慧。成就是慧根故,
善知三界皆悉熾然,善知三界皆是苦,以是
智慧不處三界。是人觀擇三界一切皆空,皆
無相無願,無生無作無起,見出一切有為法
道,為具足諸佛法故,勤行精進如救頭然。是
菩薩智慧無能沮壞,以是通達智慧能出三
界,亦不依止三界事,斷一切有為法中喜,
一切可染可著繫縛法中心不貪嗜,於諸五
欲心皆厭離,心亦不住色無色界,成就增上
智慧,成就無量功德猶如大海,以是智慧於
一切法方便中無有疑難。是人以是智慧,通
達三界,於三界中心無所繫,得是增上慧故,
說名度慧根,得慧根方便。


「持世!何故名之
為根?增上義故說名為根,不動義故說名為
根,無能壞故說名為根,無能退故說名為
根,不隨他故說名為根,不退轉故說名為根,
無能牽故說名為根,隨順正法故說名為根,
不貪著故說名為根,不雜故說名為根。


「又,持
世!菩薩摩訶薩善知眾生諸根,亦能善學
分別諸根。菩薩知染欲眾生諸根,知離染欲
眾生諸根;知瞋恚眾生諸根,知離瞋恚眾生
諸根;知愚癡眾生諸根,知離愚癡眾生諸根;
知欲墮惡道眾生諸根,知欲生人中眾生諸根,知欲生天上眾生諸根;知軟心眾生諸根;
知上眾生知中眾生知下眾生諸根;知壞敗
不壞敗眾生諸根;知勤修不勤修眾生諸根;
[003-0660b]
知巧不巧眾生諸根。


「知有罪無罪有垢無垢,
知瞋礙不瞋礙,知隨順不隨順,知障礙不障
礙眾生諸根;知欲界行,知色界無色界行眾
生諸根;知厚善根薄善根,知畢定不畢定邪
定眾生諸根;知慳貪離慳貪,知戲調不戲調,
知狂惑不狂惑,知輕躁不輕躁,知瞋恚不
忍,知柔軟能忍,知深厚慳,知具足施眾生諸
根。


「知信者知不信者,知恭敬者知不恭敬
者,知具足持戒,知清淨持戒,知具足忍辱;知
懈怠知精進,知散心知得定,知無智慧知有
智慧,知闇鈍知不闇鈍,知增上慢知不增
上慢,知行正道知行邪道,知忘念知得念安
慧。知散根知攝根,知壞根不壞根,知淨根不
淨根,知明根,知發小乘根,知發辟支佛乘根,
知諸菩薩根,知發佛乘根。是菩薩得度如是
諸根分別方便,於如是等眾生分別諸根智
慧中方便,不隨他故,說名得諸根方便,亦
名不為他所牽,亦名不可破壞,亦名不退
轉,亦名得方便力,亦名得人根,亦名得諸天、
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非人等根,亦名得最自在,亦名得不
壞不動,亦名到彼岸者。成就如是功德者,於
一切法中,疾得自在力。
《持世經》卷第三
[003-066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