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g0013 涅槃經玄義文句-隋-灌頂 (master)



No. 656-A


大般涅槃經玄義文句會本序


蓋聞大般涅槃之為教以續常住之命然苟血氣旺
臟腑壯六氣之迭衝五味之交嬈適足以養其軀而
奚命之須續也及其衰也風雨霧露外侵甘酸哀痛
內傷治表肝脾乘陵補中寒熱增劇如欲排邪扶正
氷玉留年非阿伽陀之玅靡能濟焉方夫佛日照高
山平地而后當午無影之時法運赫盛尚奚憂慧命
之不續也佛鑑叔末澆漓溷濁輒陷邪見公畜不淨
辟之穀貴而賊侵其伶俜且病者乎急執悶絕小心
徐引憔悴法身張之踽踽凉凉弛之莽莽蕩蕩當是
之時面欲戒捉定愛服餌甘露以續慧命非扶律談
常莫收功焉是教也接邪誘小從漸入頓又即無常
而修於常邐迆參差畢會乎常帝網之珠千燈之光
無微不具無物不融則塵芥神昆蟲靈小彌大邪彌
正能令伶俜疾苦悉佩長生符是為最上阿伽陀要
之莫非救衰世也章安惟念渴飲甘露入山泝江想
盲思狗情之不巳廣尋舊疏陰林席箭具嘗百苦始
成玄疏其所以如此莫非救衰世也暹師覽叔季根
[001-0010c]
薄才謭要賴此典而玄疏又幽不指之方其必泣岐
所以文句以批大却莫非救衰世也然句則屬無何
有疏則被禪人莫糊粵有守篤大和尚者早浴王泉
流嚴持瓔珞珠教觀該深述作極富視此疏如此慨
歎莫巳遂復舊雪冤分會精粹和尚雖寂繼志者多
校讎益勤宋明和本無不勘契由疏及玄由玄及句
亡羊是尋畢於橫川鷄足獲其寫本使予校會其為
書也其閻浮河中金乎今及刊行敢告學人夫眾彥
所以致力此典莫非救衰世也今也則衰運極矣伶
俜疾苦接武聯袖而此玅良藥擣簁和合見在于茲
矣乃不肯服夭傷慧命其於佛祖先達苦心如何哉。


寬政壬子春二月
權僧正慈等謹序


凡例




* 原本玄義二卷文句一卷今會本亦二卷故玄義則卷際有標及上下目而文句則無今全仍其舊伹昂低一字以分玄句耳會本乃予所私題焉。
* 古目錄云涅槃玄義文句一卷道暹撰而其文湮之久矣今幸得焉而讀之撰者必然雖然原本不列撰者今不敢署焉。
* 文句原本首標曰文句終乃曰抄今不敢改作。
[001-0011a]
* 玄義有明藏本有和藏本有機要本有寫古本四本校勘莫善明本故今一循明本其有異文格上標之曰和和藏本也曰要機要本也曰一寫古本也然伹存是者可者而其必非者不復贅焉。
* 文句則今僅得一本葢古物也惜乎多添脫魚嚕而又無他本可以挍焉今竊附管窺於格上後之獲善本者請訂之。
* 昂一字者玄義也低一字者文句也以△者科也然有科無釋別標則太𤨏者今乃入諸本文之後。
* 文句科語或前後具闕詳略或與釋文連而不可分劈別行則可分會則不可者葢作者不初有意於分會故也若從義而次比文則不帖然乃今一循原文一字不增損及移次其闕者略者乃於格上或補或詳伹邇易見不復標焉覽者能一前後而不失於別行文勢則庶乎免割裂之失矣。
* 文句葢多錯文脫字云今不敢改添第科語之有脫則有妨於分會故敢補之分書以別原文。
[001-0011b] No. 656
大涅槃經玄義文句會本卷上



【涅槃經玄義文句】


「大涅槃經玄義卷上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釋題五義與法華玄義伹是廣略之異用彼廣
銷此略於義無失以二經同一味故就文為二一
略釋經題五章深旨二從玄義下開章廣釋。

為五一通明事理顯三德義二伹眾生下明機教
不同三皆能仁下明教主權實利物以得宜四今
此大經下明說教時異五此經若具下略解經題。


初又二初正釋次此則下結法同譬。
初又二
初標性德之理體次無始下解釋。】


「夫正道幽寂無始無終妙理虗玄非新非故。」


【初言夫者發語之端也正道明種智體幽寂明涅
槃體妙理下辨體虗玄量同法界無明生死亦復
如是。


△次釋又二初通明事理次此經乃下今經事理。


初又二先釋始終次無明下釋新故。】


「無始而言其始者謂之無明生死無終而語其終者
即是種智涅槃。」
[001-0011c]


【初言無始而言其始者約修以顯其性謂以智觀
方識無明故云而言其始無終而終者約修成以
故云而語其終是則種智涅槃名理無明生死屬
事又修得種智涅槃為事性種智涅槃理也文意
專依初一義以釋。


△以無明下釋新故。】


「無明生死本自有之名之為故種智涅槃修因方克
目之為新。」


【例爾。


△次此經下正別明今經事理因果之相為四初
釋依非始終而立始終以顯因果之相。】


「此經乃於非始之始分別佛性三因之殊還就無終
之終辨於涅槃三德極果之別。」


【言殊別者筆語從便其義一也。


△二若佛性下釋因果體如顯新故。】


「若佛性之因非因涅槃之果非果是則因如不異果
如果如不異因如若因如不異果如非止涅槃之如
非新佛性之如亦復非新若果如不異因如非止佛
性之如非故涅槃之如亦復非故。」


【△三是則佛性下結歸不二。】


「是則佛性涅槃因果之如皆是非新非故。」


【△四非新下結成修性。】


「非新非故之理即是法身非新而新之果即是摩訶
般若既有非新而新種智之圓極則非故之故無明
[001-0012a]
生死患累究竟斯亡目之解脫。」


【亦云事理以顯三身三德之相爾今經旨趣。


△次此則下結法同譬中。】


「此則三德之義宛然不縱不橫妙等伊字。」


【云不縱橫者謂因時三德不縱不橫果時亦爾法
與譬令妙等。


△伹眾生下二明機教不同中。】


「伹眾生利鈍不同是以大聖赴緣之教亦有頓漸之
別頓則譬於忍辱之草牛食即得醍醐漸則五味階
級次第圓滿或有不定根緣為赴此機所說教門非
頓非漸喻之置毒於乳也。」


【言或有不定者只不定一言兼於顯露祕密二不
定義又云非頓非漸者以不定教不專頓漸故著
雙非之言。


△皆是能忍下三明教主得宜中。】


「皆是能忍妙窮權實巧赴根緣化他利物罄無乖爽。」


【云妙窮權實者謂即實而權即權而實故能巧赴
逗物所宜爽者。


△今此大經下四明說教時異於中二初述所為
意。】


「今此大經為欲開通往昔教門顯發如來方便密義
故於娑羅雙樹大師子吼。」


【△次師子下釋相。】


「師子吼者名決定說決定說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
[001-0012b]
性如來畢竟不入涅槃不入涅槃即是入於無上大
乘大般涅槃。」


【皆可見。


△此經若具下五略解經題又二先正釋次若具
下重釋以顯題旨。
初文二初標二音。】


「此經若具依梵本應云摩訶般涅槃那修多羅摩訶
言大般涅槃那此翻滅度。」


【△次釋又二先正釋次修多羅下指廣。
釋中又
二初標列。】


「釋此三字具依兩義一別二通。」


【△次釋又二先釋次別通下結。
初又二先別次
通。
初別中。】


「第一別釋者大即法身故此經云所言大者其性廣
博猶若虗空其性即法性法性即法身也滅者即是
解脫解脫二種煩惱生死永滅免斯因果患累即解
脫義也所言度者即是摩訶般若故大論云信為能
入智為能度當知別以三字標今經之目即是三德
之異名也。」


【云信為能入者由有大信能入佛法則令大智能
度三惑二死之此岸至三德涅槃之彼岸。】


「第二通釋大者謂大法身大般若大解脫也滅者即
是三德皆寂滅也度者即是三德皆究竟圓滿也故
通以三字標名表三德皆大寂滅究竟也。


別通之義雖殊然竝是用非果之果無上祕密之極
[001-0012c]
果以標一教之首也。」


【△次指廣中。】


「修多羅即是聖教之總名有翻無翻事在別釋。」


【事在別釋者如下四句釋又如法華玄義卷第八
廣釋。


△次若具下重釋中為三先標次大若下正釋三
義三總攬下離三法以對五章標極教首。】


「若具依梵本應言摩訶般涅槃那今翻為大滅度。」


【初如文。


△次正釋文自為三。】


「大若虗空不因小相又其性廣博多所容受又名不
可思議諸佛之法界是為三義釋大也。」


【初若虗空者即般若畢竟空又其性下即解脫又
名不可下即法身是則一名之下皆具三義。


△次滅中。】


「滅者滅二十五有及虗偽物又得二十五三昧種種
示現又生滅滅巳寂滅為樂是為三義釋滅也。」


【初云滅二十五有者即畢竟空虗即假名物即實
法內外假實皆忘方名畢竟空又得下解脫又滅
生下法身滅生滅滅巳即真諦涅槃忘寂滅為樂
即中道涅槃體本法界亦不可得。


△三明度中。】


「度者度於不度又度於度又度此彼之彼岸亦度非
彼非此之彼岸譬如神龜水陸俱度是為三義釋度
[001-0013a]
也。」


【先法次譬法中云度於不度者般若也三惑二死
不度之者而皆度之又度於下解脫也入空出假
悉令安置解脫法中又度此彼下法身也生死為
此真諦為彼中道體顯任運亡照故云亦度等。


△三對五章者。】


「總攬三法三目三點名大般涅槃金剛寶藏滿足無
缺不縱不橫不竝不別微妙祕密以當其體常住不
變恒安清凉不老不死以當其宗置毒佛性徧五味
中味味殺人震大毒鼓雖無心欲聞聞之皆死八大
自在我以當其用常住二字無上醍醐與諸典別決
定之吼以當其教名含體攝常宗毒用極教之相也。」


【初對釋名金剛下對體皆可解對宗中云常即常
德恒安即樂德清凉即淨德不老等即我德初後
常觀四德行道自因之果故云以當其宗用等可
知極教之相者若非圓常極教無此毒用宗則非
常體不徧攝諸法名豈含於三德祕藏澤明云釋
此經略為六門一明說經意二明經宗旨三明體
性四釋經時代五釋經題六釋經文初門分二一
總明說經意寶法師云諸經中說諸佛菩薩發心
願行皆為欲令一切眾生當得成佛今經亦爾一
切菩薩信眾生悉有佛性當得成佛二別明說經
意等如彼廣釋不具記。


△玄義下次開章廣釋文為二初標列。】
[001-0013b]


「玄義開為五重。


一釋名 二釋體 三釋宗 四釋用 五釋教。」


【△次解釋於中大文自為章。
初釋名文為二先
標列。】


「釋名又五謂翻通無假絕。」


【△二解釋於中又二初正釋次總結下結歸圓極
四門絕言之教。
初正釋文自為五初翻名又二
先明正翻次釋其義下釋名下之義。
初又二先
標列。】


「翻者四說謂無有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次初言下解釋為三初示五竺輕重不同次如
言下正辨不同相三其各下敘舊。】


「初言無者天竺五處不同東南中三方奢切小殊西
北兩處大異。」


【初如文。


△次不同中三初述彼類此次有人下岸謬三毗
婆下引證以顯正義。】


「如言摩訶摩醯泥曰泥洹此則三方如言洹𨽻槃那
般涅槃那此則二方類如此間楚夏耳。」


【初如文。


△次岸謬中。】


「有人以泥曰目雙卷泥洹目六卷涅槃目大本是義
皆不然雙卷明八十無常六卷明金剛不毀豈可以
方言簡義。」
[001-0013c]


【云豈可至義者夫翻名從義豈可以方言能定邪。


△三引毗婆娑者。】


「毗婆沙云涅槃那今經無那字葢譯人存略耳肇論
以摩訶涅槃為彼土正音古今承用。」


【十住毗婆沙也。


△三敘舊中二初文自為四句次出開善四釋。


初又二先出四句以示相次今明漢人下今家略
非以顯正翻。
初文自四初明無翻又二先標。】


「其各說者凡有五家。」


【△次一廣下列釋五家。】


「一廣州大亮云一名含眾名譯家所以不翻正在此
也名下之義可作異釋如言大者莫先為義一切諸
法莫先於此又大常也又大是神通之極號常樂之
都名故不可翻也二云名字是色聲之法不可一名
累書眾名一義疊說眾義所以不可翻也三云名是
義上之名義是名下之義名既是一義豈可多但一
名而多訓例如此間息字或訓子息或訓長息或訓
止住之息或訓暫時消息或訓報示消息若據一失
諸故不可翻四云一名多義如先陀婆一名四實關
涉處多不可翻也五云秖先陀婆一語隨時各用智
臣善解契會王心涅槃亦爾初出言涅槃涅槃即生
也將逝言涅槃涅槃即滅也但此無密語翻彼密義
故言無翻也。」


【如文。
[001-0014a]


△次有翻中二先引梁武例論可翻次明十家所
說。】


「二云有翻者梁武云佛具四等隨其類音溥告眾生
若不可翻此土便應隔化四等亦是不徧引釋論般
若尊重智慧輕薄既得以輕代重何得不以真丹單
別翻天竺兼含。」


【初梁武意者涅槃若不可翻此土則無法可以施
化佛教唯被西土故云便應隔化四等亦是不徧
謂慈悲喜捨諸經皆翻名若例涅槃不可翻者義
亦不徧此土。


△次明十家又三先標意。】


「既可得翻且舉十家。」


【△次一竺下列釋。】


「一竺道生時人呼為涅槃聖翻為滅引文云聞佛唱
滅悲哀請住魔王所以勸令速滅云云二莊嚴大斌
翻為寂滅引文云生滅滅巳寂滅為樂前家止滅於
生後家滅生復滅於滅故言寂滅云云三白馬愛翻
為祕藏引文云皆悉安住祕密藏中云云四長干影
翻為安樂引文云如人病差名為安樂安樂名涅槃
五定林柔翻為無累解脫既無創疣即無累也六太
昌宗翻為解脫引四相品云涅槃名解脫迦葉品云
慈悲即真解脫解脫即大涅槃七梁武翻為不生引
文云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八肇
論云無為亦云滅度九會稽基偏用無為一義為翻
[001-0014b]
也十開善光宅同用滅度引文云大覺世尊將欲涅
槃引六卷云大牟尼尊今當滅度彼此兩存正是翻
也。」


【△三例大下例結。】


「例大本稱娑羅雙樹六卷云堅固林又引法華長行
云中夜當入涅槃後偈云佛此夜滅度又引華嚴云
古來今佛無般涅槃除化眾生方便滅度又引遺教
佛臨涅槃略說教誡又云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為
十家明有翻也。」


【竝如文斌府巾反文質也。】


「三明亦可翻亦不可翻者叡師云秦言謬者定之以
方冊梵音不可變者即而書之匠者之公謹受者之
重慎今經翻摩訶為大般涅槃三字存梵音是則一
字可翻三字不可翻梵漢雙題正應在此。


四云大名不可思議故非可翻非不可翻。」


【三四二句竝可解。


△今明下次略非以顯正義。】


「今明漢人多不曉梵即有眾說莫知孰是世既咸用
開善未能異之今雖同其翻不用其義同翻者摩訶
此翻為大般涅此翻為滅槃那此翻為度是為大滅
度也有翻無翻四家竟。」


【可解。


△次開善為三先述彼四釋次觀師難三今師一
一難破。】
[001-0014c]


「次出開善四解一云滅據法度據人生死之法滅巳
還無生死之人轉而作佛二云滅名目無滅有還無
故度名目有從此至彼故實法道邊人法俱滅相續
道中人法俱度三云滅是有餘度是無餘有餘涅槃
既未究竟止可是滅無餘永免方得是度四云滅是
本有今無之義而加之以度者是永免之名欲明凡
夫之死亦得是滅而非永免不得稱度。」


【初言實道者果地法也相續道者謂修因向果時
人法俱度如此因果令是。】


「觀師難初解云若生死之法滅無生死之人附何而
度若生死假人轉得成佛生死之法何不轉為涅槃。」


【△三今研者於彼一一解皆約四教破之尚不成
藏等三教之義何況得成圓教菩薩義邪於中為
二先示四番研相次若具下結意。
初番為二先
研不成四教菩薩義。】


「今研初解是何等義若依聲聞法者三果生死未併
滅假人不永度若第四果凡法因雖滅凡法果未滅
假人猶未度若灰身滅智假法俱寂寂則不論度又
不得作佛若菩薩法者凡法都不滅假人又不度是
誰法滅何等人度如此往推非三藏義也若依聲聞
菩薩共法者三乘之人同以無言說道斷煩惱入第
一義即體生死法是涅槃法不論滅與不滅即生死
人是涅槃人不論度與不度既無法可滅何用以滅
目之既無人可度用度目誰如此推之則非通教義
[001-0015a]
也若獨菩薩法非但滅生死之譌法亦滅涅槃之真
法非但度生死之凡人亦度出世之聖人彼師言不
涉真法語不論聖人以此往推非別教義也若就佛
法者滅之與度不縱不橫無二無別彼師分滅異度
離法論人如此往推非圓教義也。」


【△次既非下結非。】


「既非小非共非菩薩非佛竝非先聖之法言不敢道
云云。」


【竝如文。


△次研第二解為二先案三權一實研次既非下
結非釋失。】


「今研第二解若以滅目無以度目有者若受此有無
猶是苦諦執此有無猶是集諦修此有無猶是道諦
盡此有無猶是滅諦滅諦之真尚不可以有無名之
云何以有無名大涅槃如此往推非三藏真義。


若以滅目無以度目有若雙目生死生死本自不然
今則無滅生死既無滅以滅目誰生死本自不然那
得是有非有則無度法亦無度者度復目誰既不可
以滅度目於生死云何以滅度目於涅槃疆以疣贅
累彼虗空以此推之非是聲聞菩薩共法。」


【初二如文。


△三明別教中三初約名法研。】


「若以滅目無以度目有者此以名召法以法應名名
物尚字為見所縛云何以見義釋大涅槃。」
[001-0015b]


【△二約二門研。】


「若以滅目無門以度目有門者為目小門為目大門
小門能通拙所通譌貧住化城久巳被棄云何以拙
能通釋大涅槃。」


【△三約真俗。】


「若以滅目無以度目有明真俗二諦者此是偏邪二
邊云何以二邊釋中道大涅槃如此往推則非菩薩
法也。」


【△四約圓教。】


「若以滅目無以度目有有不關無無不關有滅非是
度度異於滅縱橫狼藉劫掠群牛不解鑽搖醬猶難
得況酥醍醐如此往推則非佛法。


既非小乘非共乘非菩薩乘非佛乘是何等義邪
。」


【△研第三解。】


「今研第三解若有餘涅槃既未究竟止可是滅無餘
永免方得稱度者亦應滅度四住非是究竟滅度塵
沙方得稱度又滅度塵沙亦非究竟滅度無明方得
稱度又滅度無明亦非究竟滅度究竟滅度方得稱
度以後望前前非究竟第二第三亦非究竟何得以
初番滅度釋大涅槃云云。」


【唯約別教漸次以破。


△研第四解。】


「今研第四解凡夫巳有還無得是滅亦應凡夫從此
[001-0015c]
至彼便應是度若凡夫非度凡夫亦復非滅若聖人
巳有還無亦得是滅聖人從此至彼復應是度若凡
聖俱度俱滅若為論異若同凡聖則近陿非高廣若
異凡聖亦非高廣非高故則非無上非廣故則有邊
涯云何以此釋大涅槃。」


【專約圓教融即以破。


△次結中。】


「若具研四解應作四四十六番今但十番而巳餘皆
可知明哲自解何俟多言時人以開善為長故薳研
之餘人置而不言耳翻名巳如前說。」


【云但十番者第三約別教第四約圓并前第一第
二各四但成十番。


△第二釋義為二初釋三義次今依下簡示今經
涅槃。
初文自三就釋大義為四初標列次釋論
下引證釋成三今言下正釋四於一下結成祕藏。】


「釋其大義者大有三義一理大二智大三用大。」


【初云理大智大用大者此與法華十妙名略而義
同者理智二大當彼自行因果五妙用大當彼化
他能所五妙又彼妙即是此大家之妙此大即是
彼妙家之以義同故。


△次引論者。】


「釋論謂大多勝大取包廣多取含攝勝取秀出。」


【大多勝三與彼對義小異彼以勝對法身大對報
身多對應身體同對異以義通故。
[001-0016a]


△三釋中。】


「今言法身法界徧一切處是廣大義報身智境照發
相應不可窮盡是含攝義應身自在無能遏絕是勝
出義。」


【云胎藏相應者謂智照境境發智故云相應應身
自在等者機興則應機息則滅無方大用彌輪法
界無能遮止。】


「於一大字三法具足不縱不橫不可思議名祕密藏
祕密藏者即大涅槃。」


【△二滅為四初標列次性滅下正釋三如是下結
成顯大涅槃四於一滅下結法同譬。】


「釋般涅為滅滅有三義謂性滅圓滅方便滅。」


【初如文。


△次釋中。】


「性滅者理性至寂非生非起生起不能喧動故名性
滅圓滅者照無不徧發無不足明窮境極故名圓滅
方便滅者權巧妙能逗必會取必克故名方便滅。」


【云理性至寂者此約契於極果滿以說故云至寂
非生非起者從因契果為生理顯名起只是性滅
生不能喧起不能動故云非也發無不足者此明
境發於智由境發智智無不圓故云足也明窮下
釋智境照發之相逗必會者稱適機宜故取必剋
三密引之無不入實。】


「如是三滅即三解脫無縛無脫是性淨解脫因果畢
[001-0016b]
竟是圓淨解脫巧順機宜無染無累是方便淨解脫
於一滅字三脫具足不縱不橫不可思議故名三點
三點者即大涅槃。」


【△三釋槃那為四先標列次正釋三如此下結歸
四於一度下結法同譬。】


「釋槃那為度度有三義謂實相究竟度智究竟度事
究竟度。」


【初槃那者亦名息息有三義一息生死有為因果
趣入無為名息二修行契實名息下文云若能斷
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槃三息化歸真名
息。


△次釋中。】


「實相度者諸佛之師也非此非彼亦非中流非能非
所無始無終故名實相度佛師度故諸佛亦度論云
智度大道佛善來智度大海佛窮底即其義也智度
者如如智稱如如境函大葢大照發相應故名智度
論云智度相義佛無閡即其義也事度者自度度他
彼我利益無不究竟慈悲誓願一切周悉故名事度。」


【云非能非所二乘及三菩薩能也非所者非兩二
乘及三菩薩所度涅槃也次智度者有三先法次
函下譬顯三照發下合言智度相義者謂如法相
解也。】


「如此三度即三般若實相般若是一切種智與諸佛
同體觀照般若即一切智與諸佛同意文字般若即
[001-0016c]
道種智與諸佛同事。」


【△四結中。】


「於一度字三智具足不縱不橫不可思議故名面上
三目三目者即大涅槃。」


【云面上三目者智是能照目能見故用譬之。


△今作下次簡示中二先簡次第不融非今經意。】


「今作三番九義淺深別異各各不同者雖復多含攝
勝未是今經正意文云法身亦非那可單作三身釋
大文云解脫亦非那可單作三脫釋滅文云般若亦
非那可單作三智釋度故知單釋非今經意。」


【△次今經意下明今經三法互融成大涅槃又二
先明九法互融成大涅槃。】


「意者文云三法具足名大般涅槃三法即三智三智
即三點三法即九法九法即三法三法即九法是不
縱九法即三法是不橫不竝不別亦復如是不三而
三不一而一所以名祕密藏攝一切法悉入其中是
諸佛體是諸佛師都名總號乃為具足稱大涅槃意
在此耳。」


【△次一智下結法同譬顯大涅槃。】


「一智三智三智一智所以名一面三目涅槃亦耳一
脫三脫三脫一脫所以名伊字三點涅槃亦爾體意
及事不得相離不得相混不可言言不可思思故名
大涅槃。」


【皆可見。
[001-0017a]


△二釋通名為二先釋次料簡。
初又二先明通
意。】


「二釋通名者涅槃之名徧布諸處安樂一意亘十法
界皆稱安樂。」


【△次梵行下別經示相為五先引經以示通相次
達磨下別同三若依下判四若擘下斥有餘義不
成五又若下斥通義不可依。
初示中。】


「梵行品云寒地獄中若遇熱風以之為樂熱地獄中
若遇寒風以之為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獼猴得酒
則能起舞騰枝躍樹秋水卒至河伯欣然魚鼈噞喁
歕沬戲沼如是安樂亦名涅槃餓鬼飢渴得水食飽
滿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修羅怖畏得歸依
處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貧得藏如病得
差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檀提婆羅門飽食
撫腹我今此身即是涅槃此計欲界果報法為涅槃
阿羅羅仙得無想定此計色界法為涅槃鬱頭藍弗
得非想定此計無色界法為涅槃文云斷欲界結則
得安樂乃至斷無色界結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
涅槃此多用善因為涅槃也若三十三天常樂我淨
用善果為涅槃也若修二乘者多貪欲人得不淨觀
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乃至數息慈心念佛
因緣亦如是此計二乘方便法為涅槃也若斷三界
煩惱八萬六萬四萬二萬一萬住處則得安樂如是
安樂亦名涅槃此計二乘果法為涅槃也釋論云菩
[001-0017b]
薩從初發心常觀涅槃行道初心菩薩亦名涅槃此
文云十住菩薩雖見不了了亦名涅槃諸佛法王聖
主住處乃得名為大般涅槃也涅槃之名隨情逐事
浩蕩若此葢是通名也。」


【噴普悶反吐氣也文云多用善因者謂因於現善而得於
樂名為善因又三十三天用善果者三十三天有
不死甘露君臣共服譬常樂我淨此則用於十五
果法為涅槃也。


△次引同中三先引經釋相次二乘下判屬三昔
滅下結昔非顯今是。】


「達磨鬱多羅此翻法勝解云煩惱滅名有餘涅槃引
經云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於生死名無餘涅槃引
經云離諸有者乃名涅槃此就所滅釋二種涅槃也。」


【初如文。


△次判中。】


「二乘所得二涅槃若於如來皆是有餘唯佛乃是無
餘引勝鬘云二乘是有餘如來是無餘。」


【云二乘是有餘者未斷變易故。


△三結昔非顯今是。】


「昔滅是盡今滅非盡經云不應生滅盡想涅槃非滅
非滅故常也。」


【昔滅是盡者明真諦涅槃是有盡法以未見中故。】


「若依鬱多之解乃是通涅槃今昔相對一途之說。」


【△四斥中。】
[001-0017c]


「若擘肌分理義則不然何者二乘有餘無餘所滅則
異真諦則同若於如來皆是有餘唯佛是無餘者若
爾二乘既是有餘涅槃子縛斷破無明入菩薩位見
佛性生死身謝即應同佛入無餘涅槃何事被訶言
非不斷煩惱不到彼岸破除草庵若此等皆無分者
云何對佛是有餘涅槃。」


【云肌者彼也斥意者若分別有餘無餘涅槃無為
之理隨教不同義皆有在不同古人一槩判之大
小無歸故云不然言所滅則異者滅子縛得有餘
滅果縛得無餘又聲聞觀四諦以滅子果二縛支
佛觀十二因緣以滅子果二縛又聲聞伹滅正使
支佛兼滅少習故云所滅異也若爾二乘至見佛
性者難意者佛及二乘有餘無餘各別何得相望
釋之。】


「又若二乘有餘無餘對佛而得是有餘涅槃者自地
獄以上至菩薩巳還例應如此若諸涅槃皆不可得
然二乘安是故知鬱多羅之說不可依也。」


【△次料簡中二先問。】


「問安樂之名通十法界佛性四德名復云何。」


【△次答於中三一答佛性通二答四德通三然名
下示須三番四句料簡。】


「答經云一切諸法中悉有安樂性一切眾生悉有佛
性豈非佛性通邪。」


【初如文。
[001-0018a]


△次四德通中。】


「文云二十五有有我不邪答言有我寱言刀刀又楊
樹黃葉等豈非四德通邪。」


【云二十五有有我不邪者具足應云有我樂淨常
不邪寱言刀刀者外計邪常等四也楊樹譬妄常
黃葉譬妄淨木牛馬譬妄樂木男女譬妄我故云
等也。


△三四句料簡中四初明名義通故須三四料簡
次釋三前一下結三番爾齊四問如此下正料簡。】


「然名乃該通義不得混應作三番四句料簡。」


【初如文。


△次正釋自為二先標列四句。】


「初四句謂通別亦通亦別非通非別。」


【△次通下釋文自為四初通。】


「通者如向說。」


【如向前六道二十五有皆通有涅槃是。


△次別。】


「別者各有所以六道以安身適性為安樂猶起煩惱
惡因招生死苦果安樂義不成要斷煩惱使苦樂不
復隨身憂喜不復隨心得有餘無餘灰身滅智隔別
生死入于涅槃者則與六道別也。」


【可見。


△三兩亦句中。】


「菩薩從初心為一切眾生觀涅槃行道望二乘是別
[001-0018b]
望佛猶通即是亦通亦別也。」


【云望佛由通者由與小共復屬通途未階究竟大
涅槃故名為亦通。


△四兩非句中。】


「諸佛究竟大般涅槃非六道之通非二乘之別即非
通非別之安樂也。」


【亦應云非方便教菩薩之別又無者略。


△又安樂下第二番為二先標列。】


「又安樂之名或是病非藥或是藥非病或亦藥亦病
或非病非藥。」


【△次釋自為四句。】


「是病者長者沒巳劫掠群牛𤚲乳自食漿酪醍醐一
切皆失如來去後鈔竊正法常樂之名如蟲食木偶
得成字不識是非廣起顛倒沈淪生死隨其流處有
種種名或辛或酸故知三界四倒伹是病而非藥。


為治此病說四非常倒瀉此病病去惑盡名入涅槃
文云三種病中無三種藥三種藥中無三種病此小
涅槃伹藥而非病。


雖復病去而藥不亡還執此藥而復成病文云其後
不久王復得病當知四非常亦藥亦病也。」


【初二三句可見。


△第四句又二先明以小斥劣。】


「治此病故還用常樂我淨而倒瀉之故斥無常病說
於新伊是勝三修不同凡夫之倒病不同二乘之偏
[001-0018c]
藥故名非藥非病。」


【△次又新下重釋。】


「又新伊伹是藥而非病正法正性非藥非病之安樂
也。」


【竝如文。


△又小而下第三番亦二先列句。】


「又小而非大大而非小亦小亦大非小非大。」


【△次釋自為四初小。】


「小者二乘也雖斷煩惱猶有習氣我身我衣我去我
來謂佛與巳等唯有常淨無有我樂三寶差別則是
習氣所以為小也。」


【如文。


△大句中。】


「云何名大諸佛如來竪出九界橫收一切無邊底故
常大丈夫故常能化度一切故常不可思議故常具
八自在故我斷苦樂故樂大寂故樂一切知故樂身
常故樂有大淨故業淨身淨心淨是故名為大涅槃。」


【云無邊底者表橫竪不二。


△三兩亦句。】


「菩薩望下為亦大望上為亦小。」


【可見。


△四兩非句。】


「凡夫六道不斷通惑故非小無四德故非大例前應
就理為非小非大互顯令易解耳。」
[001-0019a]


【為二先釋次例竝可見。】


「前一番從地獄巳上料揀次一番從外道巳上料揀
次一番從二乘巳上料揀。」


【△四正料簡中二先問。】


「問如此料揀六道二乘既非安樂何故強說為涅槃
邪。」


【△次答。】


「答通有四悉檀因緣故則作通說云何更別問邪所
以作通說者為悅眾生故引導生善故破壞諸惡故
顯昔第一義故通說無咎又佛常依三諦說法依俗
故說六道安樂依真故說二乘安樂依中故說佛菩
薩安樂又不離俗而有真中尚得即俗即真即中何
意不得六道說通安樂是涅槃邪龍樹云因緣所生
法即空即假即中是其義也。」


【為五初正答有四悉因緣故須通說次所以下別
示四悉益相三又佛下明佛說必依諦故須通四
又不離下明達俗即真中故須通五龍樹下引證
言因緣所生法者六道法也即空者六道有二乘
法也即假者六道有菩薩法也即中者六道有佛
法也故云何意不得六道為涅槃邪。


△三釋無名為三先敘舊次初家下破三今言下
正釋。
初為二先標。】


「三釋無名者先出舊解。」


【△次釋。】
[001-0019b]


「一云真如實際等是真諦名佛果涅槃常樂我淨等
是俗諦名而言涅槃無名者無生死患累之名而有
美玅之名也引互無為證涅槃無生死之名生死無
涅槃之名耳二云真諦涅槃俱無名無相名相所不
及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引肇論江河競注而不流日
月歷天而不周豈有名於其間哉三云真諦無名佛
果涅槃雖復冥真猶是續待二假故涅槃不得無名
也。」


【又自有於真善玅有之名然古人皆約所無以釋
涅槃無名次家名相所不及者謂言語道斷故名
所不及心行處滅故相所不及又引肇論有四句
謂旋嵐[這-言+?/晏]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
而不動日月歷天不周此四句是彼物不遷論文
彼明俗諦三世無來去今用衍門初義釋者應云
江河競注謂俗諦而不流謂俗如幻如化餘三句
例爾正當今文約有即空無生真諦明矣第三家
云猶是續待二假者由因滅果即相續假佛果涅
槃異菩薩所得即竪待唯佛得之眾生未得即橫
待因成是所破故不說之。


△次破中三先騰執次若定下破三然三藏下結
判。】


「初家真俗俱有名第二家真俗俱無名第三家真無
名俗有名應更有第四家執真有名俗無名未見執
者。」
[001-0019c]


【初如文。


△次破中二先破墮倒以能為所故。】


「若定執此墮四倒見若以四為方便正是三藏四門。」


【△次何者下釋文自有四。
初文為二先判墮小
有。】


「何者若引互無有美玅之名者斷奠是三藏有門。」


【△次能通下釋。】


「能通是有所通是非有何得用小乘能通釋大涅槃
所通指荒塗為寶所認魚目是明珠大無所以。」


【於中云指三途為寶所者若以二乘能通釋大涅
槃狀當指三途為寶所等。】


「若言真諦涅槃皆無名者秖是三藏空門。


若言真諦無名佛果涅槃猶是續待二假者秖是三
藏亦有亦無門。


復應有計非有非無門者未見其人也。」


【二三四門可解。


△三結判中文為四初判失次縱令下約教縱之
三將此下結非四問答釋疑。】


「然三藏涅槃既非數法尚不是一何得有四四者能
通之門耳不可以能通為所通。」


【初如文。


△次縱中。】


「縱令跨節是通教四門者亦不可以通教能通為通
教所通何得以共能通釋別所通又跨節為別教能
[001-0020a]
通者亦不得以別能通為別所通那得以別能通釋
圓所通。」


【云跨節者只是越藏用通等。


△三結非中。】


「將此望之節節無意窈然大遠故不用此無名釋大
涅槃云云。」


【云杳然大遠者去大涅槃途遠也。


△四釋疑為二先問次答。】


「問古來傳譯什師命世升堂入室一肇而巳肇作涅
槃無名論其詞虗豁洋洋滿耳世人翫味卷不釋手
意復云何。」


【初問意者論與前諸意復云何邪。


△次答為六先謙恭以示旨趣次其論下釋四句
相三然其下示論元意四辨差下判其所屬五夫
通下斥失執共能通而求別所終不得可六然綱
下結非。】


「答高僧盛德日月在懷既不親承其門難見鑽仰遺
文管窺而巳觀其旨趣不出四句。」


【初云高僧者謂肇公也。


△次釋相文因為四初有句中。】


「其論云有餘無餘涅槃者良是出處之異號應物之
假名若無聖人知無者誰若無聖人誰與道遊即其
有句也。」


【其論有餘無餘者只緣云有餘無餘涅槃則成通
[001-0020b]
義何以不云三德涅槃又良是出處者出是有餘
處是無餘也。


△次無次無句中。】


「寂寥虗豁不可以形名得微玅無相不可以有心知
豈有名於其間哉即其無句也。」


【云不可以形名得者謂不可以身說得也。


△三兩亦句中。】


「果有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無故
不可得而無耳恍忽窈冥其中有精本之有境則五
陰永滅推之無鄉則幽靈不竭即其亦有亦無句也。」


【云果有其所以者皆以上句證無故云所以不有
下句證有故云不可得而有又恍忽窈冥無也其
中有精亦有也本有下例爾。


△四雙非句中。】


「然則有無絕於內稱謂淪於外視聽之所不暨四空
之所昏昧而欲以有無題牓標其方域者不亦邈哉
即其非有非無句也。」


【論者沒也暨其菓反及也亦居未反縣名在會稽四空者只是四句
皆忌耳邈者遠也。


△三爾無意意在共乘。】


「然其作論談大意不在小不可謂是三藏四句也文
云超度有流言不涉界外之流大患永滅不滅涅槃
之患故不可謂是別圓四句也。」


【△四判其所屬。】
[001-0020c]


「辨差中云三車出於火宅俱出生死無為一也此以
三三於無非無有三如來結習都盡聲聞結盡習不
盡盡者去尺無尺去寸無寸修短在於尺寸不在無
也智鑒有淺深德行有厚薄雖俱至彼岸而升降不
同彼岸豈異異自我耳以此推之歸宗指極在於三
人同以無言說道斷煩惱入涅槃文義孱然何可隱
諱故知是通教四句也。」


【論中有辨差十演也此以三三於無者意云能無
則有三乘所無唯一真諦去尺等者積寸以成尺
故去尺無寸如結習都盡也。


△五斥失中。】


「夫通教詮理非有非數而以有無四句為通道之門
若執門求所通其失一也叉通教體法之觀非如來
本懷隨自意語乃是俯提枝末隨他意語故嬰兒行
云不知苦樂晝夜親疏等相不能造作大小諸事名
曰嬰兒不知苦樂是泯憂喜不知晝夜是齊明暗不
知親疏是等憎愛不作大小是亡巨細三人同學體
觀喻之以嬰兒俱證無為喻之以入水論其智德喻
之以三獸論其斷德喻之以灰斷宗在他經要非此
典那忽將彼釋此其失二也又法華教起巳破化城
一切諸菩薩疑網悉巳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佛開通教方便之門示真實相云何追欣三獸更建
草菴其失三也又聾瞶之徒不在法華席者於哀歎
品中更為分別汝先所修悉是顛倒我先所說亦非
[001-0021a]
實語斥故顯新指劣明勝云何違經波動水浪握捉
瓦礫持作月形其失四也。」


【文自為四初失如文次失中云俯者就下也提者
誘也如嬰兒失故鄉俯提弱喪即其事也第三失
如文第四失中齪測角反不齊也


△六結非者。】


「然綱維既闕網目安寄執佛法之遺棄謂是真實徒
施於十演終非三德明矣。」


【若開權顯實示圓常佛性即今經綱維如彼所釋
伹是綱維之外網目而巳故云安寄等十演者論
有十演九折。


△三正釋文為六初標意次無名下明今涅槃從
所離得名三無如是下示圓四門從所得以顯體
四無名之下結開權顯實明今經圓常涅槃故云
超度等五諸師下斤失六梵行下引文以顯今經
涅槃無名。】


「今言涅槃無名涅槃者指三德涅槃也。


無名者無六道安樂之名也又無三藏有門見有得
道獲有餘無餘涅槃之名亦無見空得道亦無亦空
亦有得道亦無非空非有得道獲有餘無餘涅槃之
名也又無三乘共行十地有門得道獲有餘無餘涅
槃之名也亦無空門亦空亦有門非空非有門得道
獲有餘無餘涅槃之名也又無別教有門得道常住
涅槃之名也亦無空門亦空亦有門非空非有門得
[001-0021b]
道獲常住涅槃之名也。」


【初二如文。


△三示圓門中。】


「無如是等諸方便之名從所離故故言無名從所得
故故言涅槃此即圓教有門之意也又非離諸名外
別一涅槃即諸名無名便是涅槃故言涅槃無名此
圓教空門意也又從所離故故言無名從能離故故
言涅槃能所合稱故言涅槃無名此圓教亦空亦有
門意也若有能所則大有名何謂無名今無能所稱
為涅槃無名此是圓教非有非無門意也門雖有四
涅槃非四也云云。」


【初有門約相待釋次空門約開權絕待釋兩亦門
約雙用釋雙非門約雙非第三以顯第四門相。】


「無名之意超度爾許諸涅槃名然後乃顯圓當四門
大般涅槃。


諸師都未嘗分別一兩節目即道無名無何等名名
曰無名疑誤後生今所不用也。


故梵行品云無緣慈者不緣眾生亦不緣法緣於如
來故名無緣今亦例此無六道之名無四聖之名而
有祕藏涅槃之名故言涅槃無名也。」


【△第四釋假名文為七初引德王徵責為立名之
由次加葉下明為緣假設三智度下引同四亦如
下舉例釋成五是大涅槃下明今經三假相六當
知下結前諸意七大論下引同。】
[001-0021c]


「四釋假名者德王初云涅槃非名非相云何而言可
得見聞不可見故無相不可聞故無名佛以佛眼佛
耳尚不見聞況復下地及與凡夫而能見聞大悲方
便動樹訓風舉扇喻月能令機緣而得見聞其見聞
者實無見聞而言見聞。」


【初又二先引經明無次大悲下釋得名之意。


△次迦葉下明假設。】


「迦葉品云涅槃一名有無量名亦名無生無出乃至
亦名甘露亦名吉祥凡列二十五種示其無量悉為
眾生而假施設文云如坻羅婆夷名為食油實不食
油無有因緣強為立名名為食油如經廣說涅槃亦
爾無有因緣強為立名名為涅槃。」


【又二亦先引經立意次文云下明為緣強立引物
入實。】


「智度云名假施設受假施設法假施設實非色心而
言色心是法假施設於色心上更設五陰十二入十
八界等是受假施設於陰入界上更立張王李趙等
是名假施設。


亦如攬色香味觸是法假施設於四微上更作根莖
枝葉等是受假施設根莖之上更立楓柟柹柏等名
是名假施設。」


【△五明今經三假。】


「是大涅槃亦復如是強指此實法名為佛師是佛祕
藏是法假施設於佛師上更復分別法身般若解脫
[001-0022a]
三點是受假施設於三點上更立名字大般涅槃是
名假施設或復呼為洲渚窟宅或復呼為乳麋玅味
或復呼為醍醐上藥或復呼為一闡提或復呼為一
破戒明鏡譬說虗空不可得無障閡如是豈非名假
施設。」


【又二先釋三假相次或復下出異名竝可解。】


「當知從地獄以上至佛巳還皆言安樂者悉假名也。」


【△七引同中二先引同。】


「大論云眾生無上者佛是法無上者涅槃是。」


【△次所以下釋意於中為八一為令達俗悟二空
理次涅槃下明涅槃體徧三智度下引論遣執達
真四此經下明今經依不思議以三稱五伹依名
下明權引入實六涅槃亦爾下明新伊四悉以益
物七假立有下餘三名例八應說下結意。】


「所以設此假名者欲令眾生知名非名名不在內亦
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亦不常自有大品云菩薩菩薩
伹有字佛佛伹有字是字不住亦不不住是字無所
有故。」


【初又二先明性空次大品下明相空竝可解。


△次文中。】


「涅槃亦爾涅槃不在法身文云法身亦非又涅槃不
在般若文云般若亦非又涅槃不在解脫文云解脫
亦非三德中各各求皆不可得三法合求亦不可得。」


【云三法中合求者以一德即三德故。】
[001-0022b]


「故智度云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是
亦為破縛若人見般若是為得解脫若不見般若是
亦得解脫法身解脫亦如是譬如幻化物不可見而
見見而不可見是事為希有。


此經名為微玅不可思議伹假名字名此三身為祕
密藏涅槃伹假名字名此三般若為摩醯三目涅槃
伹假名字名三解脫名三點涅槃伹假名字具足三
法名大涅槃。


伹假名字引導眾生譬如空拳為喜小兒為引小兒
為止啼兒為教黠兒其事辦巳散指舒拳拳無拳矣
涅槃亦爾以新伊悅之以新伊引進之以新伊破之
以新伊悟之是為假名四種利益得利益巳寧復執
名而起諍乎。


假立有名既爾假立無名假立亦有亦無名假立非
有非無名亦如是云云。」


【△八結意者。】


「應說將跨來因緣云云又如治噎法云云。」


【應知當分跨節開權無非假名因緣引物人實如
治噎法者只是假想耳。


△五釋絕名為二先正次今以下料簡。
初又二
先述他解次將此下約教斥偏。】


「五釋絕名者有人以無釋絕亡有而存無無則不絕
非今所用有人以離釋絕言涅槃之中無有諸有此
尚非小乘義亦所不用有人以滅釋絕言滅諸煩惱
[001-0022c]
悉無所有猶如火滅存於涅槃者經稱是邪解邪難
此豈可用邪有人引經云如大香象頓絕覊鎖自恣
而去。」


【初云無有諸有者無二十五有因果也。


△次文又二先非其偏。】


「將此釋絕者此乃三修比丘偏歎菩薩所絕一邊義
未具足同上無名之意非今絕名也。」


【△次若言下約教以示絕徧於中自有四教。

藏教為四初非其待對非絕次若知心下明賢位
修絕三若入見下明聖位發絕四指此下結絕意。】


「若言語相逐對無說有乃至對有無說非有非無等
待對不息言則不絕若以心分別介爾動念心起想
即癡心亦不絕心既不絕言那得絕。」


【初云心起想即癡者謂心有想即癡無想即泥洹
心亦不絕者心為想因故。】


「若知心是攀緣三界攀緣三界生滅是無常苦空無
我息此攀緣心無所得心絕故其言亦絕此乃脩習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真絕也。


若入見諦苦忍明發世諦死時名生不生身子云我
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亦是解脫之中無有分別此
則真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葢三藏絕意。」


【△四結意中。】


「指此一絕凡絕幾許人法況復餘邪。」


【云凡絕幾許人法者謂三宗六宗外道小乘內外
[001-0023a]
凡位人當教四門法及人空法空一切皆絕無不
悉人真諦況復餘邪者況通別之絕非古人所知。


△然入真下次明通教為二先斥藏梏。】


「然入真時絕出觀不絕何者真俗異故一絕一不絕
待對宛然云何名絕。」


【△次若能通下正釋於中二亦先明賢位修絕次
若空下明聖位發絕。】


「若能道遠乎哉即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見色
與盲等聞聲與響等其說法者無說無示其分別者
無所分別無絕無不絕而名為絕此亦方便道中言
語道斷心行處滅。」


【初云聖遠哉者謂道非遠觀五陰即真故體之即
神者達心即理故。】


「若空慧相應入第一義豁然清淨無能絕無所絕無
絕者無絕法此通教絕名意也。」


【△此雖冥下三明別教為二亦先斥通所通非遠
次正釋。】


「此雖冥真未冥中雖斷通未斷別淨名云結習未盡
華則著身下文云無明未吐迴轉日月如瘧病者對
界內說界外想通惑對別惑是則不絕。」


【初云如瘧病者謂一日發一日不發巳斷通惑如
發未斷別惑如不發故以瘧病譬之。


△次正釋中二先賢位修絕。】


「若能以大涅槃心修行五行具十功德是時一向專
[001-0023b]
求大涅槃行無復界內之心無復界內之說如是方
便亦名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未是冥中。」


【△次若發下聖位證絕。】


「若發中道所得功德不與聲聞辟支佛共昔所不得
而今得之昔所不絕而今絕之葢是別教絕名意也。」


【即從向後修中入地證中不與聲聞等六者亦應
云不與方便菩薩共。


△然證絕下四明圓絕為二亦先斥別次正釋。】


「然證絕之時乃同圓極而修時梯隥江河迴曲何者
發心不能徧法界故法界外更有法故不名絕法拙
行不能行一行是如來行如來行外更有行故不名
絕行非無上方便方便上更有方便非絕方便。」


【初云江河迴曲者謂先空次假後中故爾法界外
有法者中外由有空假及圓融三諦法故。


△次正釋中三先明賢位次若謂開下聖位證絕
三然諸經下引同。
初又二先明開三教四門入
圓次是圓下明圓四門絕觀。
初又五初引經立
境。】


「若圓發心觀大涅槃諸心法界法界外更無復法界
獨一法界故稱絕法界又如經復有一行是如來行
如來行外更無復行故名獨絕行又如經正直捨方
便伹說無上道尼俱耶洲直入西海猶如直繩是絕。」


【方便。


△次絕方便者下開藏入實。】
[001-0023c]


「絕方便絕者如經斷絕一切疑網心故名為解脫三
藏四門即是法界即如來行即上方便何者生死即
是涅槃況聲聞法生決定心寧起疑網。」


【△三通下開入實。】


「通教四門亦即法界共乘疑網斷故。」


【△四別下開別。】


「別教四門即是法界菩薩乘疑網斷故。」


【△五是明下結意。】


「是名斷絕一切疑網之心名獨絕解脫唯說一法界
不說餘法界唯思一法界不思餘法界是為方便道
中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次圓四門中。】


「是圓方便亦有四門若謂一切法絕是法界唯一法
界此約有門絕名也若謂法界尚無法界寧有其餘
此約空門絕名也若謂法界微妙一法即三法三法
即一法此就亦有亦無門絕名也若謂法界不可思
議此就非有非無門絕名也此皆方便道。」


【云一法即三法者謂三法宛然名亦有同一法界
體無復三名亦無。】


「若謂開示悟入如以金鎞抉其眼膜二指三指了了
分明是名究竟絕言言滿法界而無一言心滿法界
而無一念是為圓教絕名意也。」


【△三引同中四先引大部證絕。】


「然諸經絕名其旨非一華嚴云如執虗空風如畫虗
[001-0024a]
空中說之巳自難何況以示人淨名云諸法不相待
一念不住故又諸菩薩言於言文殊言無言淨名杜
口絕言。」


【△次善吉下引小聖及菩薩論證絕言。】


「善吉云我無所說不覺不得龍樹云若法為待成是
法還成待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法。」


【今則無因得下正用此句證絕無也。


△三今經下明今經絕待之大。】


「今經云譬如虗空不因小空名為大也涅槃亦爾不
因小相名大涅槃云何小相從二乘所證乃至生死
安樂皆是小相不因此小而名大也又云譬如有法
不可稱量不可思議乃名為大涅槃亦爾不可稱量
不可思議故名為大。」


【△四當知下結正。】


「當知絕名涅槃其義顯矣斯文甚多逗緣亦異不可
一槩。」


【△次料簡中三先標列次云何下釋三云何絕絕
下重釋絕。】


「今以四句料簡謂不絕絕非絕非不絕絕絕。


云何不絕如前六道安樂等云何為絕如三藏通共
等云何非絕非不絕如引四門等云何絕絕圓四門
是也。」


【初二如文。


△三重釋中。】
[001-0024b]


「云何絕絕絕能絕所故言絕絕從別教四門以下名
為所絕從圓教四門名為能絕以能絕絕所絕能絕
亦絕如前火木然於草巳亦復自然當知絕名與無
名為異義在此也故言絕絕。」


【云能絕亦絕者今所絕是絕所即法界豈更有能
故云能絕亦絕又亦復自然者始從觀行火木即
與草木同然名觀行絕。】


「△次總為五初標五重意。


次總結釋名一章開為五重都是圓教四門意也。」


【△次若大涅槃下正釋。】


「若大涅槃名真善玅有本自有之非適今也此是有
門義故作翻名同名釋之若大涅槃空迦毘羅城空
此是空門義故作無名釋之若大涅槃亦色非色此
是亦空亦有門義故作假名釋之若大涅槃名為中
道遮二邊故此即非空非有門義故作絕名釋之。」


【△三夫涅槃下辨異名。】


「夫大涅槃者尚非是一云何為四四者門也門以標
理有種種名如天帝釋有千種名解脫亦爾多諸名
字。」


【△四名字下引證。】


「名字功德品云涅槃是名其餘稱歎是則為字。」


【△五若爾下徵釋。】


「若爾涅槃是總而當機立之為名三點等及餘一切
皆屬於字若法身當機是總巳復為名涅槃及一切
[001-0024c]
物巳復屬字若爾更互無定雖復無定今既定以涅
槃為名若定不定若總若別皆無待對悉是不可思
議悉是大絕故名絕大涅槃也。」


【悉如文。


△大章第二釋體為二先敘舊次今明下正釋。


初三初約二諦釋次古來下約三聖釋三古來復
下約三性釋。
初又二先敘四家次有人下難。】


「第二釋涅槃體先出舊解莊嚴云佛果涅槃出二諦
外非真俗攝凡夫以惑因感果是浮虗世諦假體即
空故是真諦佛果非惑因所感故非世諦不可復空
故非真諦引仁王經云超度世諦第一義諦住第十
一薩雲若地也開善云佛果涅槃還為二諦所攝體
是續待二假故是世諦即此二假可空故是真諦佛
果靈智亦復冥真也冶城秀云佛果涅槃非世諦是
真諦微玅寂絕故云世諦死時名生不生龍光云佛
果涅槃具相續相待二假即世諦乃即真之義而不
冥真若冥真同頑境即無雲智故非真諦也。」


【初自為四初莊嚴又二先正釋次引仁王下引證
如文餘二師竝可解四龍光中云頑境者二乘偏
空名為頑境。


△次難中為四初正難破次論云下引證隨非三
肇意下判屬外計非正涅槃四經云下證同謬執。】


「有人難此四解若佛果出此二諦外即應非有為非
無為汝義中那云佛果一向是無為若為二諦所攝
[001-0025a]
佛果應是亦有為亦無為若佛果是真諦真諦不可
說於眾生無用若佛果是俗諦佛果一向是有為此
皆成論師說自相矛盾都不愜人情亦不稱肇論。」


【初云都不愜人情者尚不愜世人情何得稱聖法
之論。


△次墮非中。】


「論云不可形名得不可有心知言之失其真知之反
其愚有之乖其性無之傷其軀。」


【云知之反其愚者只是反成其愚耳。】


「肇意推之墮在四見佛法邊外尚非小涅槃門況小
涅槃體尚非小涅槃門體焉得是共別涅槃門體尚
不是共別門體何得是大涅槃體耶。


經云是諸人等春陽之月乘船遊戲失瑠璃寶即共
人水競捉瓦石歡喜持出謂瑠璃珠都非真寶是珠
澄渟清淨故在水中猶如仰觀虗空月形超然獨遠
非眾人所執亦非眾盲所觸。」


【△三約三聚為三先正釋次有人下難三如是下
結非。】


「古來復約三聚論涅槃體言佛地一向有心聚一向
無無作聚色聚亦有亦無無麤色有玅色引經因滅
是色獲得常色六卷云玅色湛然常安隱云云又一
解色是頑閡不可研進故佛地無色無無作唯有靈
智獨存經道色者能應為無窮之色又玅果顯現義
說為非色引文願諸眾生滅一切色入於無色大般
[001-0025b]
涅槃又分別兩界有色一界無色又四空無色者無
麤色耳三界竝有色界外變易則無色六地巳還身
在分段故有色七地巳上身在界外則無色又七地
是兩國中間獨有光影色八地巳上則無色又言金
心猶有色故經言意生身者雖無一期壽命伹有念
念生滅名為變易故言意生身身者猶有色也唯佛
地無復色耳無作者金剛巳前皆有無作唯金心無
心無無作也。」


【初文為五初正辨三聚有無次又一解下明無色
唯心三又玅下引證四又分別下約所依分別有
無五作下釋無作悉如文。】


「有人難此義若涅槃定有色應有長短質像須依食
住處若定無色心無所依豈可有心而無色若色頑
須離心是取相何意不離。


如是等釋皆是妄語猶如盲跛見佛亦盲跛王語諸
臣我庫藏中無如是刀不須多難也。



大般涅槃經玄義卷上。」
大般涅槃經玄義文句會本卷上



音釋




悲巾切
創疣
創初良切與瘡同疣疑求切贅也

俞芮切

朱芮切疣贅瘤


羽委切
瞼喁
險疑檢切喁魚容切險喁魚口上見也
歕沫
歕鋪魂切吐也
沫音末涎沫也


研計切寐中有言也

力灼切奪取也
𤛗
居候切取牛羊乳也

伊鳥
[001-0025c]
切深遠也


墨角切遠也

鉏山切

五恠切聾也
柟柹
柟如占切梅也柹鉏
里切果木名


居宜切繫也

邊迷切掠器也

於穴切剔也

未各切翳膜也



詰叶切快也

補火切足偏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