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153 華嚴普賢行願修證儀-宋-淨源 (master)


No. 1473
華嚴普賢行願修證儀
宋 晉水沙門 淨源 集



* 通敘緣起第一
* 嚴淨道場第二
* 淨身方法第三
* 啟請聖賢第四
* 觀行供養第五
* 稱讚如來第六
* 禮敬三寶第七
* 脩行五悔第八
* 旋繞稱念第九
* 誦經規式第十


通敘緣起第一



昔清凉之疏行願也。恢廓妙源。窮深際遠。唯定慧
祖師。章灼權實。拔幽極微。撰義鈔以廣之。故天下
駕說者。皆由其辭而通其旨焉。至若研磨九會之
奧。讐校十行之蘊。則存乎圓覺懺儀。而規式備矣。
淨源。常患近世。傳吾祖教觀者。反習他宗諸懺之
文。又何異乎其先祖有善。而不知者。亦君子之所
恥也。熙寧二秊冬。因再治圓覺懺法。遂得熏毫滌
硯。刪集斯文。求諸同志。以習以修。既而推寄有本。
故用經名品目。而題其首。貴使來者。究定慧之宏
功振清凉之茂德。立言更濟。而垂諸無窮者也。
[001-0370a]


九會十行。皆載廣懺儀文。自下九門。依圓覺懺。但開
合小異耳


嚴淨道場第二



夫欲啟請聖賢。又須嚴淨壇場。不潔則道心不發。
無所感降。是故應當嚴檀。供養三寶。求哀懺悔。過
去世中所有惡業。其檀場方法。先須揀地。離於喧
襍穢惡。及諸障難。若得深䆳巖谷。幽僻林泉。最為
殊妙。若在人間。須去一二尺舊土。以香泥塗地。懸
諸幡花。當中置盧舍那像。兩伴置文殊普賢二像。
佛前安普賢行願經。以函盛之。如其有力。依經考
疏。彩畫七處九會圓㡧。周圍挂之。點蓮花燈。焚百
和香。諸莊嚴具。唯要潔淨。不必彌貴。各隨力分。奉
獻供養聖賢。祇為表自䖍誠。豈賢聖有好惡也。其
安置方法。任自隨便。亦無局定之儀。初修方便。并
其正修。皆用六齋日。此日四天王使者。諸天善神。
來下人間。檢察善惡。見修行者。安慰守護。為獻瑞
相。令人見者。心生歡喜。益諸根矣。


淨身方法第三



夫衣服身形。皆是行人心所依處也。若欲修此圓
頓大行。先須禮懺。禮懺之法。必須淨心。心不孤起。
必藉依緣。依緣清淨。心即清淨。故須嚴淨衣服身
形也。然出家者。本合護淨。若料常時。護之不謹。即
臨入道場。著新淨衣。如無新者。洗浣故衣。次須澡
浴身體。身若穢觸。豈堪近於聖賢。雖諸佛無嫌。而
[001-0370b]
神祇不衛。神祇不衛。則邪魔惱亂障難生也。非唯
淨身。猶須淨心。絕諸緣念。專稟一心。念所修法。晝
夜六時。禮請三寶。不得託事放逸睡眠。亦不剎那
念世襍事。宜在密防。勿令萌動。三業如此。縱遇障
緣。無退失矣。


啟請聖賢第四



行者初入道場。稱念普賢菩薩。旋繞一匝。至法座前。
敷尼師壇。正身合掌佇立。應先慈念一切眾生。誓興
救拔。次超慇重心。恭請三寶。雖諸佛賢聖。無所不在。
若不䖍請。對而不現。故經譬如日出。普現世間。於一
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佛日亦爾。普現法界。無前無
後。一切眾生。心淨器中。佛無不現。今應一心正念。慎
勿散亂。五體投地。禮一切三寶。聲德者首喝云


一切恭敬自下眾同唱



*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


總禮三寶一拜。胡跪巳。執手爐。燒眾名香。恭請聖賢。
但每且一請。餘時不用。然諸家禮懺。皆先香花供養。
今依圓覺儀式。皆先請耳



* 一心奉請。南無十身初滿。正覺始成。不離閻浮。而昇天上。無盡身雲。本尊毗盧遮那佛每請一拜
* 一心奉請。南無普攝穢國。修大願王。皆蒙授記。阿彌陀佛。盡華嚴經中。華藏世界。反來會內。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 一心奉請。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剖裂玄微。一乘別教。汪洋悉修。十二分經。
* 一心奉請。南無華嚴經主。不捨因門。發明行願。徧收玄妙。普賢菩薩摩訶薩道場懺主。三請三拜
[001-0370c]
* 一心奉請。南無七處九會。互彰主伴。文殊師利菩薩。賢首菩薩。及諸品中。微塵菩薩摩訶薩。
* 一心奉請。南無華嚴經中。末會之主。五十五員。真善智識。百城求法。一生克備。善財等菩薩摩訶薩。
* 一心奉請。南無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馬鳴龍樹。諸祖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 一心奉請。南無末會之中。舍利弗等六千比丘。盡虗空界。微塵剎中。有學無學。一切聲聞緣覺聖僧。
* 一心奉請。南無華嚴會中。常發大願。安人護法。梵釋四王。天龍八部。執金剛神。主虗空神。廼至諸世界中。主執神等。及此國內。主善罸惡。護伽藍神。守正法者。一切賢聖此段但請不應禮拜。白衣無妨


觀行供養第五



供養。稱讚。禮敬。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等八重。是
修行人之本事。非別行法。世尊於離垢慧菩薩。所問
經中具引也。亦是趣入華嚴之要門。故經文廣說諸
佛功德妙用巳。後云。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
廣大行願。西域本宗道流。皆于經中錄出。別行[言*奉]念
修習。前後三譯。一晉朝佛陀跋陀羅。二唐朝不空三
藏。三貞觀中。華嚴疏主等譯。其十行願。即是此供養
等八也。但於勸請中開出轉法輪久住世二門。又於
回向中。分出隨佛學。順眾生二門。故成其十句。請三
寶竟。願慈悲應感。赴我機緣。仰想諸佛。及諸聖賢。雲
集道場。徧滿虛空。知見我等。志心懇請。我等應當香
華供養。聲德者執爐唱云


是諸眾等。各各互跪。嚴持香花。如法供養。


至此停唱。巨手擎花。應起觀行。依經想云。所有盡法
[001-0371a]
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
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
繞。我以普願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
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花雲。鬘雲。天音樂雲。天
傘盖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
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一一燈
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
具。常為供養。想巳散花唱云


願此香花雲。徧滿十方界。微塵剎土中。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聲聞緣覺眾。悉成妙花香。種種供具雲。
而常為供養。普願諸三寶。受此香花雲。以為光明臺。
廣於無邊界。無邊作佛事唱舉起立。聲德者云
供養巳一切恭敬同禮一拜


按觀佛三海經。道場中。當獻草木之花。今行人多獻
繒綵花者。盖霜雪時耳。餘時依彼經。求之。恭献三寶


稱讚如來第六



既供養巳。即應正身威儀。一心佇立。同讚諸佛。普賢
微妙功德。是故經中。引微塵數佛巳。次云。我當悉以
甚深信解。現前知見各巨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皆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掦讚
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云。深信者。觀智力也。此是自
因。亦是普賢法力為緣。故經云。而虛空界。乃至煩惱。
無有盡故。我讚歎無有窮盡。十種行願。總結皆然。當
知必須觀。行明白。方得能讚所讚。皆廣深無盡也


「 智慧光明如淨日
 眾行具足猶滿月
 功德常盈譬巨海
 無垢無礙同虗空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剎那中悉嚴淨
 以妙音聲轉法輪
 普徧世間無與等
 普賢身相如虗空
 依真而住非國土
[001-0371b]
 隨諸眾生心所欲
 示現普身等一切
 普發無邊功德願
 悉與一切眾生樂
 盡未來際依行願
 常勤修習度眾生」



讚巳。當述建懺之意。隨自
智力。端願陳之。毋致游辭


禮敬三寶第七



既讚歎巳。亦起觀行。依經想云。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
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
常修禮敬。一一佛所。常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
塵數身。一一身。徧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
佛。虗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
敬。無有窮盡。乃至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 一心頂禮。十身初滿。正覺如成。不離閻浮。而昇天上。無盡身雲。本尊毗盧遮那佛。
* 一心頂禮。普攝穢國。修大行願。蓮花化生。皆蒙授記。阿彌陀佛。
* 一心頂禮。發辭讚定。普現其前。同名法慧。功德林等一切諸佛。
* 一心頂禮。眉間放光。勸說十地。與金剛藏法門辯才十方諸佛。
* 一心頂禮。出現品中。稱讚大行。皆說此法。同名普賢。微塵數佛。
* 一心頂禮。盡華嚴經中。華藏世界。微塵剎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 一心頂禮。大方廣佛華嚴經。剖裂玄微。一乘別教。汪洋悉備。十二分經。
[001-0371c]
* 一心頂禮。菩提場中。佛果會主。發明十願。徧收玄妙。普賢菩薩摩訶薩說行願主。此當三拜
* 一心頂禮。普光明殿。十信會主。十首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忉利天宮。十住會主。十慧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夜摩天宮。十行會主。十林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兜率天宮。十向會主。十幢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他化天宮。十地會主。金剛藏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重會普光明殿。顯彰因圓果滿。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三會普光明殿。開發進修成行。善慧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逝多林中。證入法界。如來之前。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末會之主。五十五員。真善知識。權實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圓根上器。修證軌範。百城求法。一生克備。善財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應跡淨邦。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馬鳴龍樹諸祖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 一心頂禮。會末之中。舍利弗等六千比丘。盡虗空界。微塵剎中。有學無學。一切聲聞緣覺賢聖僧。


修行五悔第八



然此五中。先明懺悔者。以罪有性遮。懺有事理。事懺
[001-0372a]
如方等佛名等經。通於萬行。必須懇禱禮敬。十方諸
佛。披陳罪相。責心媿切。理懺如淨名經。觀罪性空。不
在內外。但發菩提心。自然推滅。恒沙煩惱。理事雙明
然後利他。修餘四悔。耳


一明懺悔法



既禮佛竟。正身威儀。䖍敬胡跪。右膝着地。燒諸名香。
存想普賢菩薩。無量莊嚴。眷屬圍繞。為懺悔主。如對
目前。一心一意。生重慚愧。發露無量劫來。所造一切
惡業。既除業障。成淨戒善。是故經文。徧名懺業。實則
三障四障。無不皆懺。應一心想云。我與眾生。無始所
作。一切罪障。惟願三寶。哀憫拔濟。頓袪愚業。翻作淨
因。身心齊空。罪福無主。了見真性。等佛法身。三業罪
愆。成三解脫。六根重障反作六通。想巳萬朗聲唱云


普為四恩三有。及法界眾生。悉願斷除諸障。歸命懺
悔。


唱巳起拜。當運逆順十心。默想清凉偈云。自從無始
起無明。亦直惡友增我情。無隨喜心善永滅。縱身語
意惡漸生。心心徧布觸處染。念念相續日夜營。不欲
人知藏過失。不畏惡道任縱橫。無慚無愧魔羅網。撥
因撥果闡提坑。如是順流背本巳。生死苦海浩然盈
幸識由來長者子。今欲逆流捨貧里。正信因果破闡
提慚愧人天破無恥。恐怖惡道破不畏。發露罪業破
覆[土*此]斷想續心破常念。發菩提心破徧起。修功補過
破縱恣。守護正法破無喜。念十方佛破惡友。觀罪性
空破結使上之六偈。初三順生死十心。以為所治。後
三逆生死十心。從後翻破。應當熟誦默想。次作是言


我比丘某甲至心懺悔。我與法界。一切眾生。應當自
念。巳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
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虗空界。不能容
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徧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
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
[001-0372b]
德。我今又念愚痴所盲。造罪無窮。障佛法因。開闡提
路。違背聖意。隨逐惡緣。棄捨菩提。躭玩生死。於出離
法。無一念心。諸苦毒因。長夜積習。染汙無學。及親非
親。於出家人。搖罵責訶。惡法交游。污穢塔寺。毀犯齋
戒。縱蕩身心。嫉諸善人。逆害師長。有愛有痴。無慚無
愧。我等自惟微善。報在人倫。幸值釋迦像季。遺法出
家學道。未能發明教觀淵旨。自利利他。雖為義學。講
習章門。取相乖宗。違文背理。譽自毀他。虗消信施。解
脫律儀。常多缺犯。或為四重。或為偷蘭遮。乃至重輕
一切罪障。當淪苦趣。惟願三寶。本尊毗盧遮那。行願
懺主。普賢菩薩。哀憫護念。愛我懺悔。翻三毒心。成三
秘藏。普與眾生。咸登真界。


起立聲
德者云


懺悔巳。歸命禮普賢菩薩。及一切三寶同禮一拜


二明勸請法



此下行願。並依行願偈文。昔慈雲式師。集往生淨土
儀。亦釆此經諸偈。以為方法耳。然慈勸請。除謗法障。
起慈善根。聲聞自度。但懺而巳。菩薩愍眾。必須勸請
諸佛普雨。自他沾洽


我比丘某甲至心勸請。


「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勸請巳。歸命禮普賢菩薩。及一切三寶。
[001-0372c]


三明隨喜法



經文隨喜四類功德。由昔不喜他善故。
今隨喜。為慶悅彼。除嫉妒障。起平等善


我比丘某甲至心隨喜。


「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隨喜巳。歸命禮普賢菩薩。及一切三寶。


四明迴向法



經文正明。廻向眾生。令成菩提。除挾
劣障。生廣大善。盡於法界。義同實際


我比丘某甲至心迴向。


「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廻向巳歸命禮普賢菩薩及一切三寶


五明發願法



若按經文。十種皆明廣大行願。故此發願。
除退障。得總持諸行。速成佛果矣


我比丘某甲至心發願。


「 身口意業恒清淨
 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
 願我與彼皆同等」



發願巳。歸命禮普賢菩薩。及一切三寶。


旋繞稱念第九




* 南無十方佛
* 南無十方法
* 南無十方僧
[001-0373a]
* 南無十身初滿盧舍那佛
* 南無皆蒙授記阿彌陀佛
* 南無華藏世界微塵諸佛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 南無發明行願普賢菩薩
* 南無洞彰信解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七處九會諸大菩薩
* 南無諸善知識善財菩薩
* 南無十方一切菩薩摩訶薩


稱諸佛菩薩名字。旋繞三匝。或七匝畢。
然後誦經。誦經規式在後。誦經畢唱云



*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 和南聖眾


誦經規式第十



若脩一席懺法。祇於道場中諷或誦十重梵網戒相。或誦行願。應
當覺了誦經之聲。性空身寂。如雲如影。舉足下足。
心無所得。不住行步之相。幻影全空。即真法性。故
我此身。影現十方。充滿法界。無不普徧。誦經既畢。
當至佛前。唱三歸依。右旋而出。若於新歲之初。聖
制之前。以七日為期。乃至七七日。隨意堪任。須於
道場外。別置禪觀堂。諷誦經文。當使文句分明。言
辭辯了。運此法音。徧至十方。供養三寶。普施眾生。
令其悉證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法
[001-0373b]
界海旋。


華嚴普賢行願修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