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177 金剛錍科-宋-仁岳 (master)


No. 933


科金剛錍序


宋 雲間沙門 淨岳 撰


科分大經章段。起自關內憑小山瑤。前代未聞也。吾祖章安作疏益詳。至荊溪將迦葉品分正緣了。別指方隅。則
權實進否曉然而明。可謂善乎派深。良哉析重也。余復以佛性周徧三千具攝而分今文。分而又分。賓主問答。引
文釋義。略無混亂。雖短脛亦可以厲法流孺子。敢當荷負矣。或曰猶牧女之添水。將非澆漓於乳味乎。不然乳益
乳也。苟能鑽搖醍醐可獲。豈仍乳而巳耶。



* 科文分

* 初總題

* 初正標題
* 次述人號
* 次別文

* 初序分

* 初通敘佛性旨歸

* 初積學潛心
* 二意成解行
* 三喻法顯要
* 四思修則契
* 次別敘今文緣起

* 初假夢
* 二寄客
* 二正宗

* 初正示佛性體周徧

* 初略領客問

* 初問
* 二領
* 次廣釋客難

* 初釋涅槃瓦石佛性
[001-0507a]

* 初釋非性文難
* 二主約大小教判

* 初縱
* 二判
* 三客迷部難教
* 四主復宗大小教釋

* 初明涅槃進否權實

* 初斥他不解
* 次明今立宗

* 初示立意
* 二正立宗今立
* 三引經釋義

* 初釋迦葉品

* 初佛性進否

* 初正釋

* 初引示正因性

* 初約因明正性

* 初引文
* 二釋義
* 三結在因
* 二約果明正性
* 三兼前雙結
* 次引示緣了性

* 初迦葉難

* 初示難意
* 二引經文
* 二如來答

* 初標
* 二引

* 初先順問答

* 初權順問

* 初引經
* 二反難客
* 三示經意
* 二正因結難

* 初引經
* 次出經意
* 三迦葉竝空

* 初標示引經
* 次明經竝意
* 四敘佛捨喻從法
* 五復釋結難示正因徧
* 六復釋捨喻示緣了局
* 次復宗明空

* 初示意
* 二引經

* 初破邪計

* 初破心所

* 初引經
* 二釋義
* 三斥世同邪
* 二破光明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三破住處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四破次第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五破三處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六破可作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七破無礙處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八破與有竝合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九破器中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 十破指處

* 初引經
* 二斥世同邪
[001-0508a]
* 次總斥無常
* 三釋邪正
* 四結復宗
* 三結斥

* 初斥同邪計
* 二斥同迦葉
* 三斥謬斅習
* 次結斥
* 二教之權實○
* 二泛示諸文○
* 次依現未直立圓融○
* 二釋智論無情法性○
* 三釋三因種徧○
* 四釋屢聞別見○
* 五酬四教判情性○
* 二仍約三千顯具攝○
* 三流通○



* ○次教之權實

* 初正示權實

* 初帶權
* 二說實若頓
* 三釋帶權意



* ○次泛示諸文

* 初佛性進否

* 初通標故涅
* 二別列

* 初報應佛性

* 初引經
* 二試質野客
* 三預防轉計

* 初難主有果性

* 初以果德難因性
* 次以因性難果德
* 次難但有法性
* 二四句辨性

* 初引文又復
* 次難不了子云
* 三五味難性

* 初引經
* 次難不了
* 四道品見性

* 初引經
* 次難不了
* 三總斥故子
* 次教之權實

* 初客難
* 次主答

* 初通示涅槃權實意

* 初為未熟用權蘇息

* 初機劣未堪
* 二緣了不徧
* 三三因俱局
* 四結用權意
[001-0509a]
* 次防末代權實竝明

* 初却示一代顯頓
* 二示大經帶權
* 三斥客權實俱迷
* 二別示涅槃權實文

* 初客問客曰
* 次主答

* 初通答余曰
* 二別答

* 初權實并明
* 二一向權
* 三一向實
* 四泛例權實
* 五終舉實文斥他如云
* 三結斥此世人下



* ○次依現未直立圓融

* 初明二經顯實

* 初法華顯實如二
* 次涅槃顯實故涅
* 二令依二經破立今搜
* 三斥他不曉教義他不
* 四斥他反自疑心
* 五示生佛一體
* 六曉諭無差之旨
* 七結斥不知權實進否
* 八重示立論所以
* 九重約大小判斥
* 十結斥勸信

* 一約法故子
* 二約喻

* 初事理相對

* 初立喻
* 二合法
* 三約法斥他
* 四直示法體
* 五以事理結
* 次事理各論

* 初喻

* 初唯理若唯
* 二唯迷若唯
* 二約有情略合
* 三以無情例合



* ○二釋智論無情法性

* 初客難於是
* 次主答

* 初斥世謬傳
* 二泛通其義
* 三客反徵客曰
[001-0510a]
* 四廣徵各

* 初客斥余曰
* 二約佛即法徵
* 三佛法相須徵
* 四以即否定大小
* 五廣以異名難客

* 初總真定如法性
* 二難真如
* 三難法性

* 初牒計
* 次引經難

* 初證有報佛性
* 二證有應佛性
* 三證有法佛性
* 四誡勸免迷
* 四正示名體同異

* 初名異體同

* 初體同

* 初□□□□□□

* 初正釋
* 次引證故佛
* 次法性與真如同

* 初引文示義
* 二例餘名
* 三結斥
* 二義異

* 初廣明義異

* 初泛約三類明異
* 次別示從因所以
* 次的示涅槃佛性

* 初徧名之意

* 初正明經義
* 次斥世不了
* 次性徧所由

* 初由煩惱心
* 二由生死色
* 三結由心色一如
* 次名同體異

* 初結前生後
* 二引示名同
* 三勉釋舊疑
* 五總示世失

* 初牒計
* 二斥失
* 三觀生新解



* ○三釋三因種徧

* 初客難
* 次主客

* 初原他不决之由
* 二定今開導之法
* 三主問攻通

* 初攻解

* 初約佛性
* 二約無常
* 三約唯心
* 四約眾生
* 五約佛土
* 六約果成
* 七約真如
* 八約譬喻
* 次攻行問行
* 四示立問之意

* 初略示
* 次委示

* 初客問
* 次主答

* 初示問意該攝
* 二約對鈍根
* 三及對六即
* 四復示互融
* 五客述信解

* 初五番徃復領大教之旨

* 第一番

* 初客述客曰
* 次主徵余曰
[001-0511a]
* 第二番

* 初客述
* 次主徵
* 第三番

* 初客述
* 次主徵
* 第四番

* 初客述
* 次主徵
* 第五番

* 初客述

* 初領二無差別
* 二領諸教大旨
* 三領果德之意
* 四領佛現之由
* 次主印證
* 二二番徃復審修證之法

* 第一番

* 初客問
* 次主答
* 第二番

* 初客問
* 次主答
* 三客重仰慕誓為仗託客曰善哉



* ○四釋屢聞別見

* 初客疑
* 次主釋

* 初推原諸師過由

* 初約法斥

* 初不知大小
* 二亡佛圓宗
* 三傳習之謬
* 四不曉出沒
* 次約喻斥
* 次令反問諸師



* ○五終酬四教判情性

* 初客問
* 二主却
* 三客并問
* 四主許示

* 初許
* 次示

* 初以偏圓判情性

* 初判偏教伹云無情
* 次明圓人心外無境
* 二以造等釋偏圓義

* 初迭論通局
* 二以徧釋具
* 三總結通局
* 三以偏圓結造等相

* 初歷教揀造
* 二對揀反具



* ○二仍約三千顯具攝

* 初依方便品

* 初三千體量

* 初客問
* 二主答
* 二三千所出

* 初客問
* 二主答
* 三三千名相

* 初客問
[001-0512a]
* 二主答
* 二明通亘二部是故
* 三結唯在法花由前
* 四示為諸法本當知
* 五勉勸修進子得



* ○三流通分

* 初客請於是
* 二主答

* 初汛示佛經方軌

* 初知根
* 次不知根
* 次正喻今文流通

* 初勉護順子應
* 二正示方軌

* 初為未稟者

* 初為開解

* 初示種性
* 二示體量
* 三示體德
* 四破伹清淨性
* 五破但正因性
* 六總結種等
* 次令修行
* 二為巳稟者若巳
* 三為散心者
* 四為觀心者
* 五為憚教者
* 三證令謙喻
* 四勸信流通余今
金剛錍科文


維時延寶龍飛已未以明藏科本謄寫焉 沙門慧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