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76 法華經擊節-明-德清 (master)


No. 610
妙法蓮華經擊節
明海印沙門釋 德清 述


原夫世尊唯以此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
示一切眾生各各本有佛之知見。令其悟入。即得現
前實證。唯此一事。更無餘事。悟此知見即登佛地。故
名一乘。既如來出世唯為此一大事。故所說之法唯
有一乘。更無餘乘。而一代時教其所顯者。唯一乘理
行因果而巳。由前四十年中根機未熟。故所開示者
特三乘理行。由顯理未圓。故行匪真行。而果非真果。
皆非究竟佛慧。但為資發前導。皆為方便權設。以為
入佛智慧之門耳。然言雖方便。而意實指歸一乘寂
滅場地。如標月指。故云我今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
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方便力而
為說法。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是則凡所
言說皆為一乘。奈彼劣解之機。如言取執。不得離言
之旨。故佛於般若會上。多方淘汰。根機漸熟。故前此
於楞伽會上。說離心意識自覺聖智境界。以破外道
妄想之見。以袪小乘名言之執。直示究竟一乘實相
離言之道。直欲眾生現前頓證諸佛自覺聖智之地。
今則巳蒙直指人人本有佛之知見。即是諸佛自覺
聖智。則諸聞者易信易入。根機巳熟。故於此法華會
[001-0516b]
上。依前智境。直示妙行以為真因。將欲依此真因。頓
契真果。故最初建言即云說無量義經。入無量義處
三昧。於無量義者。殊非多多之謂也。葢顯示此一乘
自覺聖智境界。離心意識限量故。此則頓以離言之
智。直示眾生。令其默識而悟入之。可謂先以定動者
矣。然此智境。非中道妙智不能入。故放眉間白毫相
光。要顯示眾生日用根塵識界。即諸佛自覺聖智境
界。故光照萬八千土。然生死涅槃。本來平等。故光中
圓現法界事相。生佛始終。昭然在目。意在顯此實相
心境。乃諸佛所證。眾生所迷。即今欲令眾生現證。故
直指現前。纖毫不昧。至若天雨四華。地搖六震。可謂
通身吐露。徹底掀翻。意要人人不言而悟。當下薦取。
由吾人未離心識。依然眼鈍頭迷。難免分別。不能諦
信。以依識分別。故彌勒騰疑。所以必問文殊者。意顯
此實相妙境。非智莫證故也。及啟問文殊。廼引燈明
之本始。證今日之瑞相。此則曲唱傍通。巳為指點分
明說破。可謂後以智拔者矣。奈何吾人知見未忘。故
於不言之道。終難領會。仍須復以言說而開導之。是
則凡涉語言。皆方便也。故世尊出定。不得巳而又假
言說以窾啟之。爾廼明告之曰。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不獨一往四十年中所說皆為
智慧之門。即今日入定放光現瑞之事皆入智慧之
門也。惟此離言之道。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殊非心識
思量分別可到。既曰無量。豈心量可知耶。昔時曲說。
[001-0516c]
容可不悟。今特直示。尚爾瞢然。信乎。此智慧門真難
解入也。何者。以前無量無邊方便。譬喻因緣。種種言
詞。皆為顯示一乘。欲令究竟皆得佛智慧故。奈何聞
者隨語生解。畢竟不能悟入今日之事。以化緣將畢。
涅槃時至。勢不容巳。故如來極盡神力。而大發揚之。
直欲眾生明見自心。了悟實相。見本法身。各各現證。
盡捨如言之執。究竟自覺聖智離言之處。故始於一
光東照。顯法界之真機。終於四法成就。證普賢之常
德。由是觀之。則全經二十八品。通為發揮開示悟入
佛之知見四字而所敷演者。皆光中境界而巳。此外
何有剩法耶。所以然者。由眾生本是佛之知見。奈何
本有而不知。觸目而不見。今欲返妄歸真。必須先悟
本妙明心。故先示理境。然後依理起行。淨治塵沙無
明之惑。方能證入。然此真理。非智莫照。故先依文殊
大智以創始。非行莫證。故後以普賢妙行以成終。故
前二十二品。皆顯示一乘圓理。意將依此圓理而為
真因。後六品。皆顯示一乘妙行。意將依圓理而起妙
行。依妙行而成妙德。智行冥合。理智一如。方證妙果。
故以普賢四行以收功。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
還歸此法界。故華嚴以信解行證為成佛之基。此經
以開示悟入為成佛之本。由方便言說開示而發信。
從信而發解。依解而起行。行成解絕。方能證入。二經
始終一貫。意實相符。由是觀之。其顯理之文。皆信解
之旨也。
[001-0517a]


然顯理有二十二品。其序品者。乃總示法界之真機。
令其開悟而證入者也。其從方便至法師。九品經文。
雖曰三周說法。授三根記。其實別為大開一切眾生
平等佛慧也。以此佛慧各各具足。無欠無餘。但能知
此。無不頓證。故曰凡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若有以
此法而教人者。即為大法師。意顯此事雖則人人具
足。故如高原。凡有鑿者無不得水。此但正因佛性耳。
是須必藉緣因方能顯了。而法師者即緣因也。但能
心契佛心。行契佛行。所謂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
來座。意顯能信解受持此等法者。即是法師也。故曰。
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是則緣緣之中。慧命不斷。
則可終期實證。至若譬喻因緣種種之說者。皆欲顯
此常住佛性。第一義諦。一心之妙。皆光中之境。吾人
日用之事耳。故但有能信此法者。即入法位。所以乃
至持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菩提之記。故
皆一一授記成佛。唯是但因方便開曉令生信耳。非
由解行而證入也。故唯授記而巳。然雖授記。而又經
多劫者。葢顯理則頓悟乘悟併消。事非頓除因次第
盡。所謂頓悟漸修者也。以一念頓悟自心與佛無二。
即名見性成佛。尚有無始以來歷劫塵沙煩惱無明。
未能頓淨。故須經歷多劫。方能究竟。苟能當下一念。
頓斷無始無明。即名歷多劫矣。所謂觀彼久遠猶若
今日。以此法中一念不生。三際頓斷。古今一際。凡聖
齊平。故法師巳前十品經文。總為大開眾生佛之知
[001-0517b]
見也。


然但以言開曉。聞者唯信其言而巳。未能明見自心
之妙。即有所悟。乃應化之跡耳。非見法身境界也。所
謂猶處門外。止宿草菴。終滯權跡。故須宣示法身實
報真境。使令頓見自心之妙。方為實證。是則現寶塔
品。乃頓示自心。以顯法身之象也。所謂開方便門。示
真實相。欲令眾生知此見此實相真境耳。吾人苟破
無明。頓開心地。即此五蘊身心。便見法身真佛。故見
七寶妙塔。湧現其前。高五百由旬。此真實相妙法。乃
法身所演。以說無所說。故於塔中出大音聲。以妙契
法身。故多寶印證。宗本無住故塔處虗空。聞無所聞。
故怪未曾有。以此佛性常住不滅。故塔中有如來全
身。以體即無生。故凡有說此經處即皆現證。以淨智
妙圓。故白毫光照十方。以此智性人人本具。各各不
無。故分身諸佛一一蒙光照燭。以心心寂滅。故徹照
十方世界。盡是寂滅道場。以法法皆真。故三變八百
萬億多國。通為一佛淨土。到此則根境雙亡。善惡齊
泯。故三途頓空。天人不見。恒沙性德。本自圓成。依正
互融。自他無礙。故十方分身諸佛。齊集其中。然雖如
是。猶在半途。以生滅之見未忘。取捨之心未泯。此所
以願見多寶而未及見也。此正古德所謂直饒做到
如寒潭皎月。靜夜鍾聲。隨扣擊以無虧。逐波瀾而不
散。猶是生死岸頭事。何以故。由生死幽關未能迸裂。
是須以無依智。隨順覺性而開發之。此所以釋迦住
[001-0517c]
虗空中以右手指開七寶塔戶也。直使無始無明一
念頓破。㘞地一聲。虗空粉粹。故如却關鑰開大城門。
如此。則本有法身。一念頓現。故多寶如來。全身不散。
如入禪定。以感應道交。故為聽是經而來至此。以生
滅情亡。真應不二。故釋迦多寶。共同一座。惟此因緣。
人人本具。各各不無。故大眾願見多寶。第以生本無
生。非情識可到。故佛座高遠。以住本無住。故接大眾
皆在虗空。此乃眾生之性德。故直示如此。令其共知
共見。現證不疑。斯則諸佛之本懷巳露。利生之能事
巳畢。然雖如是。廼空華佛事。水月道場。豈實法耶。故
即便唱言如來不久當入涅槃。欲令此法常住。終古
同遵。意在得人。期慧命無窮。永永無盡。故曰。佛欲以
此妙法。付囑有在。由是觀之。則現寶塔一品。正乃直
示一切眾生日用現前佛之知見也。


然此甚深妙法。乃諸佛自證境界無上第一秘密之
藏。所謂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者
此也。故偈文廣讚此經。最為第一。若有持者。即得佛
道。方是真佛弟子。且曰能解其義者。則為人天眼目。
況實證乎。斯則由信發解。因開示而了悟此心。故此
巳下。從提婆達多。至如來壽量。五品經文。皆發悟自
心之象也。然其此法巳蒙開示。人人本具。各各不無。
奈何迷之巳久。煩惱根深。我法纏眠。頓難悟入。是必
借因緣而悟。苦求而得。是則提婆達多品。乃顯悟無
易難。亦無愚智。至若如來大智。尚從多劫勤苦中來。
[001-0518a]
此悟之難也。若龍女八歲。當下頓證。又何易易。意顯
有求者徒勞多劫。亡心者悟在剎那。只於生死海中
一念轉變之力耳。唯在法愛情忘。分別念息。自然了
悟。便登不退。故龍女獻珠之頃。即往南方無垢世界。
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也。若夫憎愛之念未忘。取捨之
心未泯。斯皆法執未盡。我見未消。是故不能悟淨圓
覺。此其鶖子智慧。難免懷疑。故說持品。以顯上乘不
堪受持此法。難於涉俗利生。意須上根利智。廣大悲
心。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妙契無生。不言而喻者。方堪
涉俗。故如來默視八十萬億那由佗菩薩。此正激發
小機。昭廓大見耳。而此菩薩頓契佛心。便師子吼。而
願往返十方世界。如法修行。種種苦行。皆當能忍。且
曰。佛自知我心。所謂師資雅合。水乳相投。是則巳得
其人矣。雖有堪荷之人。若求而不得其方。亦不能悟。
以煩惱根深。最難調伏。故說四安樂行。以示悟之之
方。意令悟此法者。先以三業清淨性戒為尊。必須心
契佛心。以大悲為首。故要入如來室。行合佛行。以忍
辱為先。故要著如來衣。然佛智如空無所依。是必住
依佛住。安住法空。故欲坐如來座。方能頓悟此法。故
涉俗無難。煩惱方能易破。故如戰勝有功。而得髻珠
之賞也。是須自信自心。自參自悟。方堪紹佛家風。故
從地湧出品。乃顯自心開發之象也。所謂從門入者。
不是家珍。向自巳胸中流出。方始葢天葢地。所以他
方來者。雖是菩薩。猶尚不堪。故云。不須汝等護持此
[001-0518b]
經。我自有六萬恒河沙眾。是時大千國土。應聲震裂。
而無數菩薩。同時湧出。惟此恒沙性德。本自圓成。只
在人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應用不缺。故有六萬恒
河沙眾。身有無量光明。以根塵同源。縛脫無二。故先
盡在此世界之下。以中間無實。故若交蘆。故云虗空
中住。以現前煩惱皆從法性所流。故云先所教化。以
事事皆真。頭頭盡妙。故云。大眾皆是唱導之首。以一
行徧融一切行。一法徧含一切法。故一一皆有多多
眷屬。凡有所作。皆回向法身。故各詣虗空。奉覲多寶
釋迦二佛。頭面禮足。以此妙契佛心。故問訊世尊。種
種安慰。而世尊印許。如此方能得聞是經。入於佛慧
也。斯乃法身邊事。非心識可到。故彌勒與八千恒沙
大士皆起疑心。而如來至此。方大開秘密。直示本元
常住心地。故云。如來今欲顯發宣說諸佛智慧。諸佛
自在神通之力。諸佛師子奮迅之力。故說壽量一品。
以示法身壽量竭盡本懷。以顯妙明常住真心不動
周圓徧十方界。隨緣普應。妙化無方。修短隨緣。隱顯
無礙。以明如來智慧甚深無量。以種種方便示現利
生。以明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之意也。且云我處靈山
常在不滅。大火所燒此土安隱。以顯實相真境。此非
佛之知見。又何能知此見此哉。此佛之真知見力自
覺聖智境界。所以大地三乘以思量心不能測度也
宜矣。是則提婆達多。持品。安樂行。從地湧出。如來壽
量。五品經文。皆令眾生悟佛知見也明矣。若夫分別
[001-0518c]
功德。以極顯妙悟自心無為功德之勝益也。然持經
功德勝剎寶施福者。此激勵小乘起慕大之心也。多
劫修行五波羅蜜。不如聞如來壽量之功德者。此䇿
進權教菩薩。令其捨權證實也。其有一念隨喜功德
福報難思者。正顯此法以信得入也。其有一念毀謗
之罪窮劫不盡者。所謂不信之罪眾罪之上。此勸發
闡提外道。令發大乘正信也。若有修行之功。其福又
不可量者。意在專令凡夫一生取辦。不生佛道長遠
之怖也若。能精持流通此經之法師。則得六根清淨
之功德者。此廼揭示現證之一班。以明精持利益。又
過於一念隨喜者也。若常不輕。可謂了悟平等真如
深造而自得者。故以佛性種子。普觀四眾。而授記也。
到此揀擇情忘。是非執謝。可謂妙悟之極。如此方能
堪荷大事。故說神力品。以顯悟心功德難思之象也。
故地湧之眾。至此方誓持經。如來極盡神力。而大發
揚之。以顯悟心功德廣大不可思議也。吾人苟能到
此徹悟。唯心境界。則無一事而非佛法。故如來於大
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天也。無一色而非
佛身。故遍身毛孔放無數色光。遍照十方諸佛之身
也。至此境界。則依正互融。自他不二矣。所謂無邊剎
海自他不隔於毫端。故十方諸佛亦復如是放無量
光也。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故諸佛亦現神力
滿百千歲也。如我按指海印發光。咳唾掉臂皆冥真
際。故謦欬彈指之聲。徧至十方世界也。到此則一切
[001-0519a]
眾生皆證圓覺。有情無情齊成佛道。故彼十方八部
天人皆遙見佛說此妙法華經也。苟能了悟自心。則
轉煩惱之具皆作成佛之真因。故所脫嚴身之具皆
成寶帳。徧覆此間諸佛之上也。心境廓徹。限量消忘。
故十方國土通達無礙。如一佛土也。然吾佛極廣大
之神力。盡眾生之界門。若欲以此顯示妙悟之功德。
經無量劫。猶不能盡者。以顯自覺聖智殊非心識之
境界也。以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
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此所
以極言一切有為莊嚴功德。總不若受持此經之勝
也。然所心廣讚持經功德之勝如此者。言雖顯法勝
妙。其實發起二乘樂大之心也。直欲人人極證心源。
方堪荷負大法耳。故云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故
此以後即說囑累品。以終如來出世說法之本意焉。
然世尊從法座起。即以右手摩從地湧出無量諸菩
薩頂。安慰而囑之曰。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
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如是三摩諸
菩薩頂囑當受持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者。以一切眾生各各本具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
智慧。一向迷而不知。今如來於此經中盡與開示無
所秘吝。所謂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也。且云未
來世中若有一人能信如來智慧者。即當演說此經
使得聞知者。為令其人即得佛慧故也。苟能如此方
[001-0519b]
便度生。可謂報佛深恩矣。由如來叮嚀之意也殷。菩
薩奉持之心也切。故菩薩各各歡喜益加恭敬。乃至
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勑當具奉行。願不有慮也。是
則如來出世。本為開示眾生佛之知見令其悟入而
巳。今重重開示巳至忘言。而聞者解悟之心亦巳洞
徹。此則眾生悟解之心巳極。在如來之能事巳周。若
夫起行造修。是在各人自肎耳。故令十方諸佛各還
本土各隨所安也。尚有行證未圓。故留多寶佛塔還
可如故也。此其二十二品通擬開示悟門。以成信解
之資。故後六品通是以行成德。是所謂先依圓理以
發圓行。後依圓行以證圓理。解行相資。方克究竟之
果。以顯入佛知見之極致也。


藥王菩薩本事巳下。至普賢勸發六品經文。皆明以
行成德。以顯入佛知見之象也。然發行之初必以藥
王發揮者。以觀智之藥治煩惱之病。智起惑亡。應念
化成無上知覺。得大自在。故稱藥王。眾生所以不自
在者。以有我法二執為礙故也。二執有二。一分別。二
俱生。今既悟妙心。以即心止觀之力。淨破分別我法
二障。即登初地。故藥王然身。破我執之象也。喜見然
臂。破法執之象也。欲破二障。非淨智不能。故所師之
佛。名日月淨明德。了悟本有法身。證平等真如。故得
現一切色身三昧。此從初地以至七地之象也。以此
真如內熏。故服諸香油。以頓捨藏識。故光照八十萬
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讚歎。如此方名是真
[001-0519c]
精進。是名真法供養也。然前七轉識既消。則根塵俱
泯。故其身火然千百二歲。此則入正法位不離佛家。
故復生於日月淨明德佛國中。以常光照明。故云彼
佛今故現在。此入八地之象也。然而至此雖破俱生
我執。尚有俱生法執未忘。而法身之見未泯。故白言
世尊猶故在世。以法身不許彼此迭相見故。雲門云。
直饒透過得到法身邊。若法執未忘巳見猶存。亦是
光不透脫。此亦須泯。故本佛於夜後分入於涅槃。而
喜見菩薩即捨兩臂。此分破俱生法執之象也。所謂
分別二障極喜無。法執俱生地地除。以但破其執。不
破其法。故兩臂還復如故。此皆資法華實相三昧之
力。故廣讚此經功德真實妙利。凡有修者無不獲益。
故如寒得火。如裸得衣。如病得醫也。


若此法華三昧止觀之力。深進不巳。從八地出。當九
地十地居法師位。說法利生。妙應無方。所謂清淨妙
法身湛然應一切。故說妙音菩薩品。以示現一切色
身三昧之實證。此示妙行出真入俗之象也。問曰。說
此品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
白毫相光。徧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陀恒河沙等諸
佛世界。過是數巳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
淨華宿王智者何耶。


答曰。此舉果以驗一乘真因
之象也。按楞伽說如來最上一乘禪巳。乃云。若聲聞
緣覺能除一切過習。覺法無我。是時乃離三昧所醉。
於無漏界而得覺悟。既覺悟巳復入出世間上上無
[001-0520a]
漏界。滿足眾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此法身
即意生身也。又云有三種意生身。一三昧樂正受意
生身。謂初地乃至八地盡真如際。巳捨藏識。斷俱生
我執。安住心海。起識浪不生。自心寂靜。住三昧樂。知
自心現境界無性。是則前喜見者。乃住三昧樂意生
身之象也。而彼現一切色身三昧者。乃了唯心境界
之象。證三昧樂之意生身也。此但能受三昧中樂。故
不能現一切身。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從八地觀
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得如幻三昧。及餘
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
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
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
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三謂種類俱生無行作意
生身。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
無行作意生身。由是觀之。而妙音菩薩品。乃示第二
覺法自性性意生身之象也。然眉間白毫者。表中道
妙智。乃因心之象也。頂上肉髻。乃無見頂相。無上果
覺之象也。以八地菩薩證一心真如。進至九地發真
如用。得如幻三昧。現身說法。居法師位。故名妙音。以
真因心契會果覺。故肉髻白毫二光齊放。以入出世
間上上無漏界。故光徧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陀恒
河沙等諸佛世界。以法報齊證。故名淨光莊嚴。以清
淨真因妙契果體。故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因果
冥會。則能以一音演無量法。得十無盡句。故此國菩
[001-0520b]
薩名妙音也。此位得如幻三昧及餘三昧門。故得妙
幢相三昧等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大三昧也。以果
地覺為本因心。故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也。以此位
菩薩。能憶念本願。隨入一切佛剎大眾化。通自性德。
故願往娑婆見釋迦佛及諸菩薩也。以此地菩薩能
現無量自在神通。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故不起于
座身不動搖。以三昧力。先於座前。化作八萬四千眾
寶蓮華也。此菩薩非身現身。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
造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足具足莊嚴。故
目如廣大青蓮華葉。正使和合百千萬月。其面貌端
正復過於此。身真金色。無量功德莊嚴。威德熾盛。光
明照耀。諸相具足。如那羅延堅固之身也。以此地菩
薩十方諸佛所有法雲法雨悉能含受。故所師之佛。
名雲雷音王。以根根塵塵周遍法界。具足法樂。普於
塵勞隨根示現。故萬二千歲以十萬技樂并奉八萬
四千七寶鉢。而能承事十方諸佛。淨佛國土。故親近
供養多佛也。不動本際而作度生事業。故現種種身
處處為諸眾生說此經典。此正當九地十地以極等
覺之象也。以此示眾生日用現證之象。故與俱來者
八萬四千人。皆得現一切色身三昧。而此娑婆世界
無量菩薩亦得是三昧及陀羅尼也。以用不離體。故
還歸本土圍繞白佛也。然此神通妙用。只在四大根
塵之間身心轉變之力。故四萬二千天子皆得無生
法忍。此正覺法自性性意生身之象也。以出入三昧。
[001-0520c]
故有往來之相。若夫觀音普門示現。齊觀並照。則無
彼此去來之跡。是則觀音妙應。乃示種類俱生無作
行意生身之象也。然此意生身。乃從等覺入於妙覺
果海。巳得諸佛自覺聖智善樂。深入妙莊嚴海。逆流
而出。現十界身。無思而應。所謂妙相莊嚴聖種類身
一時俱現。猶如意生。身土自他無障無礙。故云種類
俱生無作行意生身。此乃入妙覺後。大圓鏡智平等
顯現。故名普門示現神通之力也。由觀音大士以如
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力。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
然超越世出世間。即得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
與六道眾生共一悲仰。故能以一身普應一切。故能
三十二應四不思議十四無畏十九說法。八難二求
無不感應。此妙行圓滿。法華三昧之成功。妙極於此
矣。冥心聖旨。可謂理極忘情謂。如何有喻齊。到頭霜
夜月。任運落前溪。信乎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惟
深造自得者諦信不疑耳。由是觀之。至此妙行既圓。
因契佛心。故感三種加持。防非離過。使行人外魔無
擾。內習無餘。方能得二轉依克全妙果。故說後三品
以終其會也。三種加持者。謂神力加持。法力加持。現
身面言說加持。如次三品當三種加持。則陀羅尼品。
廼神力加持之象也。楞伽唯二種加持。謂現身面言
說及手灌頂神力。以此經由開示悟入故須法力耳
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乃一
心之異稱。而云神呪者。乃一切諸佛秘密實相心印。
[001-0521a]
即如世之大將兵符耳。然大將而能風行八表坐靜
妖氛。掃除蕩淨而能致太平氣象者。兵符之力也。且
知淮陰之智勇。非握高帝之符。又何以破秦楚而成
定漢大業之功哉。是故上根利智修行之士。能一超
直入。奈何無始習氣微細幽潛。雖以止觀之力而消
磨之。葢有深固幽遠殊非智力可到者。苟非仰仗諸
佛如來秘密。心印呪輪而攻擊之。倘內習一發則外
魔易侵。如此又何能出生死證真常。而入寂光淨土
哉。是故修行者無有一人不仗秘密神呪收功故也。
葢行有顯密。前正觀之力。所謂顯行。此陀羅尼。乃密
行耳。首楞嚴云。若修行人習氣未除。應當一心誦我
悉怛哆鉢怛囉秘密神呪。此所以法華三昧妙行功
圓。世尊憂愍末法。復說此陀羅尼品以深防邪誤。是
所謂以神力加持也。首楞嚴云。十方如來因此呪心。
得成無上正徧知覺。十方如來執此呪心。降伏諸魔
制諸外道。十方如來乘此呪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
十方如來含此呪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十方如來
持此呪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十方如來依此呪心。
能於十方拔濟群苦。十方如來隨此呪心。能於十方
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恒沙如來會中為法
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呪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
小乘於秘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呪心。成無
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十方如來傳此呪心。於佛
滅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又云。
[001-0521b]
汝等眾生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呪。
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噫。諸佛尚
然。況此未法業垢眾生乎。以此神呪。廼佛佛心印。故
皆云六十二億恒河沙等諸佛所說。而說呪藥王為
初者。以此密印為妙行之首故。次即毗沙門說者。以
天王。為護世四王。乃生死界之主。毗沙門乃北方之
天王也。北方之卦為坎。坎者陷也。以一陽陷於二陰
之中。以示生死險難之象。故行人於生死險難之中。
而欲頓證菩提。非神力加持。又何以濟眾難。出險道
乎。次即持國天王者。持國乃東方之天王。東方之卦
曰震。震者動也。東為群動之首。易曰。吉凶悔吝。生乎
動也。論云。動必有苦。是則行人於生死動亂之中。而
作至靜之行。苟非神力加持。又何以臻寂滅之境哉。
至若南方之卦為離。離者麗也。虗明之象。西方之卦
為兌。兌者說也。若夫虗明悅豫之境則無庸加持。故
彼二天王。不須說耳。而此繼之以羅剎女者。羅剎乃
幽昧之鬼。且飛行而食人肉者。女則陰邪之至。此示
無明羅剎業習戕害法身。今以止觀研窮。化無明而
作妙明心光。故羅剎女。亦以身自擁護受持讀誦修
行是經者。頓令無明三毒淨盡無餘。所謂令得消眾
毒藥也。以妙契法身。潛通法界。故香供為尊。一切煩
惱應念化成無上知覺。故種種諸燈供養而為第一。
此則六根清淨。八識圓明。故六萬八千人皆得無生
法忍。此皆神力加持之益也。神力加持外魔既消。苟
[001-0521c]
非法力內熏。又何能淨除內障。證二轉依哉。故說妙
莊嚴王本事品。以示法力加持之象也。楞伽經云。若
不以神力建立者。則墮外道惡見妄想。及諸聲聞眾
魔希望。不得無上菩提。是故初地至七地。有相觀多。
若不加者則墮外道惡見。其八地巳上。無相觀多。若
不加者。則墮聲聞二乘之地。九地十地等覺不加。不
能入妙。由是觀之。則前神呪加持。廼從初地至七地
之象也。故但言遠諸魔事。今此品者。廼九地巳上入
妙之象。故言二子轉父邪心而同出家。乃本覺出纏
之象也。何以明之。妙莊嚴王者。乃如來藏在纏之象
也。今顯發本真。故曰本事。以如來藏本是妙嚴果體
故。今迷之而為阿賴耶識。名八識心王。由此而有前
六七轉識。造種種業。受種種苦。若轉六識而為妙觀
察智。則藏識無染污可受。故名淨藏。若轉七識而為
平等性智。則分別之見即消。見分亦泯。即得法眼清
明。故名淨眼。此轉染令淨之象也。轉此二識。全仗止
觀之力。故淨德夫人者。止觀之象也。以夫人坤德也。
柔順之至。多內助之力。又始覺之象也。以止觀內資。
隨順覺性。淨治無明。名曰淨德。故所生二子。能轉父
王之邪心耳。葢以此止觀之力。乃法身菩薩。得無分
別心。與諸佛智用相應。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習真
如。滅無明故。故所師之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其國
名淨光莊嚴也。以無依智淨自心體。故二子涌身虗
空。現諸神變轉父邪心也。以六七因中轉。故二子先
[001-0522a]
請出家。而藏識中種子習氣。蒙止觀熏習之力。皆轉
染令淨。故王後宮八萬四千眷屬。皆堪任持妙法華
經也。然如來藏所以不出生死苦趣者。皆由六識所
造業力牽纏故也。今六識既轉則八識之生死因絕。
以本來無染。故淨藏菩薩巳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
達離諸惡三昧也。所謂無作無造無受者。以本無性
故。以始覺有功本覺乃顯。故其王得諸佛集三昧。能
知諸佛祕密之藏。以六七既轉。而五八一時俱轉。則
四大根塵無不轉者。故與王及群臣。并四萬二千人。
一時共詣佛所也。由轉染令淨。解脫纏縛。故解頸瓔
珞以散佛上也。以妙契法身常樂我淨涅槃妙德。故
於虗空中化成四種寶臺。臺中有大寶牀。敷百千萬
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也。葢虗空恒一。真常德也。
天衣適體。真樂德也。有佛趺坐。真我德也。放大光明。
真淨德也。四德之象。居然可見。至此止觀功圓。同時
出纏。故王與夫人二子眷屬。一齊出家。此葢借法力
熏習真如。乃緣因佛性耳。故云二子以神通變化轉
我邪心。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如來。此二子是我
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此
其善知識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此皆顯示
資緣因熏習之力也。圓覺經云。譬如銷金礦。金非銷
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不復重
為礦。故云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
瞋恚諸惡之心也。一切塵勞應念清淨。故爾時八萬
[001-0522b]
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然非法力內
熏。又何以臻此哉。故此品為法力加持之象也明矣。
今行人既仗神力加持。令外魔無撓。資法力加持。令
內障不生。內外清淨身心解脫。妙行功圓。則所證真
如與法界等。是皆借果德以為因心之力也。因心既
圓。果德亦滿。故說普賢勸發品以終其會焉。


普賢勸發品。乃現身面言說加持。以顯入佛知見之
象也。以稱法界心。修普賢行。初發心時即仗此為真
因。故終得妙契常果。然普賢有二。一謂道前普賢。乃
等覺位。謂行彌法界曰普。隣極亞聖曰賢。此因位也。
二道後普賢。謂稱真法界曰普。彌綸萬化曰賢。此入
妙覺果海。不住涅槃。逆流而出。雖居果位。不捨因門。
廼今之普賢也。以初發心時即悟此體。依此起行。行
起解絕。故曰勸發。然此普賢。以法界為身。遍在一切
眾生動亂妄想塵勞之中。與一切人天神鬼諸魔眷
屬而為勞侶。故從東方而來。與無量大眾各現神通
之力。到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也。以法身真際。
乃離心識處。故云在寶威德上王佛國。此離言之道。
今以法力熏習而由言說通達。故曰遙聞此娑婆世
界說法華經。與諸大眾而來聽受。所謂雖復不依言
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故云唯願世尊當為說之也。
然而普賢如此請問。世尊更無一言加答者。正顯離
言之道。不容聲矣。此正忘言絕證之象也。故普賢即
問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經。向來一往諸大菩薩
[001-0522c]
但問讀誦受持而巳。然未聞有言得之者。今普賢即
云得是經者。足知由前解行。於此證入。所謂此品顯
入佛之知見明矣。然世尊所答得處不多。亦不在多
劫修行。唯在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經。如此
而巳。四法者。一諸佛護念。二植眾德本。三入正定聚。
四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
必得是經。且既曰當得。而又曰必得。是真實決定不
易之辭也。然此四法者。果何意哉。而成就之速如此
耶。起信論云。分別發趣道相者。謂一切諸佛所證之
道。一切菩薩發心趣向義故。略云。發心有三種。一者
信心成就發心。二者解行發心。三者證發心。由前云
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得成佛道。又云。汝舍
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然而此經諸佛知見甚深
秘藏。非心所測。唯許以信得入。由是觀之。此四法者
乃信心成就發心者也。華嚴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
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即得菩提。此信心成就之謂也。
論曰。信成就發心者。發何等心。略說有三種。一者直
心。正念真如法故。此所謂為諸佛護念也。二者深心。
樂集一切諸善行故。此所謂植眾德本也。三者大悲
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此所謂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也。又云。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
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此所謂入正定聚也。既
許以信得入。是則以文殊大智止觀之力。照自心源。
諦信唯心。無外境界。以此研窮是謂妙行。以此妙行
[001-0523a]
契乎妙智。智行妙圓。所謂正因相應。其必得是經也
宜矣。是則前開解行不出信心。信極道圓。入乎妙覺。
正所謂啟明東廟。智滿不異於初心。此妙符華嚴。始
終無二。故此普賢所勸發者。唯此信心。故言得經之
道。而如來示之以此四法而巳。又云。是菩薩功德成
滿。於色究竟處。示現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
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而有不思議業。
能現十方利益眾生。故如來滅後有能持是經者。我
當守護。與大菩薩眾而自現身供養。安慰其心。其人
若有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還令通利也。論云。如
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
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故云得見我身。又云。菩
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
此所謂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
斯正現身面言說加持也。又云。若有眾生能觀無念
者。則為向佛智矣。故云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
尼。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
羅尼。此究竟之實證也。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謂總
一切法持無量義。乃一心真如之異稱也。論云。心真
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
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
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巳來。離言說相。離名
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
一心。故名真如。此所謂旋陀羅尼也。又云。一切言說
[001-0523b]
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此所謂百千萬億旋
陀羅尼也。又云。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
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皆同真故。以
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
真如。此所謂法音方便陀羅尼也。旋者。楞嚴觀音耳
根圓通云。旋倒聞機返聞自性。旋。漩也。水之急流最
深而有洄旋。謂之漩澓。以當急流而力能迴流漩澓。
淵。源也。謂念念生滅急流中。而能念念隨順真如。不
隨妄念流轉。故如水之漩澓也。論云。若知一切法雖
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
離於念名為得入。然無念者。正念也。故終誡以應當
一心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正憶念者萬行之
本。信心之至也。故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
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也。以一乘實相佛之
知見備殫乎此。法身慧命不外乎是。故普賢願以神
通力守護是經。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
不斷絕。而如來即許之曰。若有持受讀誦正憶念修
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
從佛口聞此經典。以極種種讚歎。廼至不久當得菩
提。其効之速既如此。若有不信輕毀之者。其所得惡
報之重又如彼。是終許其以信得入也。所謂信為道
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惟此甚深秘藏無上法
門。唯許以信得入。正謂發心畢竟二無別。如是二心
先心難。故此經以文殊為唱導之首。普賢為勸發之
[001-0523c]
終。此如來說法始終一貫之極致也。
法華經擊節

No. 610-A



萬曆乙未春。予以弘法罹難被逮。圜中達觀禪師
在匡盧。聞報驚歎。乃願誦
妙法蓮華經百部。以求
諸佛神力攝受之也。頃予蒙
恩宥遣之雷陽。是歲冬。道經白下達師。遲予於江上。
相晤于旅泊菴。中夜談及此。且曰。願以我之心。用
公之舌。可乎。予笑而唯唯。及丙申春。抵戍所。正值
饉劫。居不遑處。且即從事
楞伽。而又奔走行間。未暇了此公案。然在
白毫光中。不離無量義處三昧也。戊戌夏日。菩提樹
下弟子。來從遊者十餘輩。相與結夏於穹廬。同誦
此經幾二百部。予時為舉揚此事。以開示之。休夏
自恣曰。弟子性澄。請益其綱宗。予因提絜吾
佛言外之旨。以示之。且將以報達師知予所轉
妙法華經如是而巳。老盧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
華。然不涉唇脗一句。正不在紙墨文字間也。時會
聽者。各各歡喜受奉行。梓之以廣法施。普願見
聞隨喜者。同得現一切色身三昧云。


萬曆戊戌除日憨山道人德清書於楞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