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69 法華經合論-宋-慧洪 (master)



玅法蓮華經合論卷第三
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論 宋寶覺圓明禪師 慧洪 造
附論 宋丞相無盡居士 張商英 撰


「玅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爾時世尊一切智地。」


【論曰佛言如來方便知見之力者解迷遣惑之智
也然必因言以發之眾生迷惑如欲渡而不知津
者聞佛言教如得筏而獲濟既獲濟矣筏則當棄
金剛般若經曰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
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尚應捨者捨筏也然凡夫二
乘愛見因緣種種戲論隨佛所說而生執著聞其
[003-0387b]
說有則起有見聞其說無則墮斷見不知所以說
有滅斷見故所以說無滅有見故如經初說火宅
之喻非但較量三乘亦以對治凡夫欣求天人玅
果之執也又說窮子之喻非但親近隨順亦以對
治二乘有學起自所乘與佛乘等不復更求之執
也又為巳信大乘者特起唯一佛乘元無二乘之
執也於是佛乃今為說一雨所潤三草二木便知
有三乘之異而佛所說之法平等則無異也故經
言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虗也皆不虗
猶言皆有以不虗發也如人遠託異國俱其僮僕
來歸故鄉道路脩阻經歷險艱疲劣者為減負載
健捷者為增輕重逗留城邑者勸發其進是人於
諸服役施其方便豈有他哉欲其疾至故鄉耳故
經言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
悉到於一切智地。】


「如來觀知一切智慧。」


【論曰中觀偈曰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
無因是故說無生若言自生心豈復生心若言他
生自尚無體寧曰有他若言共生自他俱無以何
為共若言無因生者有因且不言生況復無因如
是推求四者皆無系屬即證無生無生即唯心所
現心為諸法之所會故經言如來觀知一切諸法
之所歸趣者以此凡夫以天人之樂為求二乘以
禪悅之樂為求菩薩以六度萬行之樂為求佛洞
[003-0387c]
見諸三乘人種種心行而能隨其所欲解脫成就
故經言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者以
此又於諸法究盡明了者疊前歸趣之義斷是一
心示諸眾生一切智慧者疊前通達無礙之義知
是智慧。】


「迦葉譬如名色各異。」


【論曰三千大千世界同為一地而山川高下谿谷
險邃以譬同一佛土而有三界等故諸趣苦惱之
異然卉木叢林及諸藥草一地所生而種性若干
名色差別以譬法性本一而有天人三乘菩薩之
殊卉則有叢木則有林藥則出於卉木而獨言草
者以譬天人三乘對菩薩為小耳種則種子類則
族類名則稱謂色則形相以譬天人三乘菩薩根
性伴助名狀體號亦有差別也。】


「密雲彌布各有差別。」


【論曰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以譬如來出
世以大音聲普遍沙界天人阿修羅眾一時等澍
其澤普洽以譬雨大法雨無不充足卉木叢林及
諸藥草根莖枝葉隨求所受之小大而滋茂之以
一切眾生種性體相好樂欣慕之不等一雲所雨
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以譬一音說法隨
類得解任力所能而成道果雖一地所生一雨所
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以譬眾生俱是一相一味
之法而有天人三乘菩薩之差種性即上根莖偈
[003-0388a]
又言如其體相即上枝葉皆互相見華果敷實言
華敷果實亦欲錯以成文耳。】


「迦葉當知各得生長。」


【論曰智度論曰師子坐必踞臥必右脇日唯一食
累足而臥以其筋為絃彈之他絃皆絕以其乳滴
驢乳中皆化為血生三歲即能哮吼百獸怖懾其
種性猛利而無所畏也佛號人中師子者以於諸
法得無所畏故經言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是如
來乃至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
說道者噫於大菩薩天人阿修羅眾之前有所畏
者能如是乎此哮吼之聲也經言隨其所堪而為
說法者隨其住趣而免苦厄是謂現世安隱由惡
趣而生人天由人天而生佛國是謂後生善處或
以十善道或以四諦法或以十二因緣或以六波
羅蜜以自娛樂是謂以道受樂於所生處復得見
佛聞所未聞是謂亦得聞法則人天當斷事障以
入二乘菩薩之道二乘菩薩當斷理障以入菩薩
之道是謂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
道此皆佛自以法合其所喻故經言如彼大雲雨
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
各得生長。】


「如來說法一切種智。」


【論曰捨外塵邪執得意言分別意言分別猶為識
想捨唯識想得真法界真法界是為智境經言如
[003-0388b]
來所說法一相一味者顯發智境無假法者智境
既無假法則是解脫何必言解脫相邪曰以華嚴
論曰一切眾生現行無明即是如來根本大智故
然智體清淨而能容受一切智體既言能容受一
切則是離何必言離相邪曰以首楞嚴經曰譬如
虗空體非羣象而不礙彼諸相發揮故以智性無
性不妨緣起無性智性既言不妨緣起無生則是
滅何必言滅相邪曰以維摩經曰不生不滅是無
常義然則何謂究竟至於一切種智乎曰前三義
以相言者所謂智相至於窮極則猶名種智種智
者心相也以是微細念故起信論曰遠離微細念
故得見心性自是而觀則智與得猶為障礙而不
自在般若經曰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


「其有眾生難解難知。」


【論曰如凡夫聞佛所說則念惡趣之苦思所由濟
修十善道希天人之果二乘則念捨煩惱趣寂滅
修四諦十二因緣希所證涅槃之報菩薩則念眾
生之苦思起大悲修六波羅蜜希登無上正等正
覺而凡夫二乘及諸菩薩所得功德則不自覺知
其材之大小性之美惡但濯濯然而密茂欣欣然
而敷榮而巳而佛能盡知之故經言唯有如來如
實見之明了無礙以合一雲之布一雨之潤也故
又言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問曰所謂解脫相
[003-0388c]
離相滅相皆疊前三義於此變一切種智之名為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而特言終歸於空何也曰佛
之方便難解難知然亦特見其端夫法之一相一
味則是解脫解脫即是離離則是滅而必言相者
豈非為對三乘說知其根性之殊遮之而言相也
歟如下文曰佛知是巳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
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護之猶言遮之也又問曰
審如所言則卒明告曰終歸於空何也曰先以方
便遣其執執盡矣則見自亡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鏡垢巳盡則明非外來執盡見亡則雖不言終歸
於空亦可然根性未熟則遮之既巳純熟則明告
法施之式如此。】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令得正見。」


【論曰首楞嚴經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又曰
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殞然則虗空亦
生滅法也顯此虗空必由色法該諸色法總名為
有葢甞深觀之有若真實則不可破不可破則空
有不遍之處何以故以真實有體為間礙故有若
可破則非真實既非真實則便可言無何必更名
破有哉曰論必有旨也言破以明有非實有言有
以明空非斷空故經言破有法王出現世間有之
字從月月無光光之者日也從又又手也執而有
之凡有如此舊疏曰有者即三有也能破一有謂
[003-0389a]
三界為一業有之所有故或破二有謂本有中有
故或破三有即是三界故誤矣。】


「迦葉當知悉當成佛。」


【論曰經言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故偈中
言之曰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
便言慧雲含潤何也曰慧雲以譬應身以能具微
塵沙數修多羅教故言含潤又應身皆智之光如
電故言晃曜修多羅教曰文身句身句身皆慧之
辯如雷故言遠震使九十五種邪光不現故言掩
蔽除九十八種熱惱故言清涼然以此身現于世
間示同三有雖可即之而不可取故言如可承攬
舊疏曰慧雲含潤者慈心龍所起之雲此龍將施
雨必先七日布以雲陰候眾事辦乃雨故稱含潤
審如疏所論則經乃不言慈雲而言慧雲邪夫佛
應身全是智慧故。


無盡居士論曰須菩提既說貧子喻摩訶迦葉重
說偈世尊稱其能信能受然而先愚後智先貧後
富先失後得先迷後悟未能盡知如來無量無邊
阿僧祗功德故又示之以一相一味之法譬如大
雲遍覆一切則孰為先後孰為廣狹電光晃曜劉
虬所謂類應身之顯知見雷聲遠震劉虬所謂類
應身之發鴻唱其雨普等四方俱下其雲所出一
味之水者以明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相常
寂滅相何法不爾卉木藥草上中下樹各得生長
[003-0389b]
根莖枝葉各得滋茂潤於人華各得成實生長之
茂盛之成實之所稟各異所潤是同斯則無一趣
而不攝無一類而不度無一法而不周非若貧子
得財之喻鄙先心而存二見也。】


「玅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告諸比丘其事如是。」


【論曰迦葉號大迦葉者耆年於眾中身光吞飲一
由旬佛稱其慈悲禪定神通三昧之力與我同甞
分座使之坐故以為大也始於䟦耆聚落見佛獻
寶衣佛以糞掃衣授與囑曰此大衣大聖所衣無
以麤重生怠想迦葉曰當作師想塔想不敢首奠
矧覆臥邪何以故此衣大進我行故佛以維摩詰
臥疾毗耶離城令往問疾迦葉曰我不堪往也憶
念我昔於貧里行乞時偶遇見之謂我言有慈悲
心而不能普捨豪富從貧乞迦葉住平等法應次
行乞食不為食故應行乞食為壞和合相故應取
其食為不受故應受食以空聚想入於聚落所見
色與盲等所聞聲與響等所齅香與風等所食味
不分別受諸觸如智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
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迦葉若能不捨八邪入
八解脫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養諸佛
及眾聖賢然後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煩惱非離煩
惱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間非住涅槃其施
[003-0389c]
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為益不為損是為正入佛道
不依聲聞迦葉若如是食為不空食人之施也我
時得未曾有佛聞此語亦不強之行佛將入滅以
法付之曰汝能為一切眾生作依止如我在世有
頭陀行如汝我法則存不然法則滅汝真荷擔大
法者付法竟乃般涅槃諸天請結集法藏以偈讚
曰耆年欲恚慢巳除其形譬如紫金聚上下端嚴
玅無比目脩清淨如青蓮結集畢登忉利天禮佛
髮塔為諸天人說法曰為善生天為惡入淵五欲
無常如華上露見日則晞於是諸天為泣下良久
問曰大迦葉何為披此抖擻邪曰玅衣求時若得
時復畏失既失又生惱此衣糞掃之餘無此過若
多畜則有沈縫負載之勞故甘被一衲也又問曰
何為常乞不受食邪曰受食有僧事役故乞食殘
食小食擾動喪時故一食多食難消生睡故小食
飢劣乏力故應量食食器多持滌費功故一鉢食
飲多數起故不飲又問曰何為不時經行而長坐
邪曰舍宇令人生著故止於樹下樹下久復然去
居塚間又起悲憂皆妨道乃露地而休即便欲臥
臥則增懶故常坐耳言訖乃去諸天歎曰里巷寒
酸苦厄羸劣貧窮孤露彼常憐愍今棄而去誰覆
護我哉佛在世時比丘有問者曰大迦葉身光剡
浮那陀金色不及此金在濁水光徹波上何修而
臻此乎佛曰毗婆尸佛時迦葉為鍛師有貧女見
[003-0390a]
塔像壞丐金使鍛修飾之因喜約為夫婦九十一
劫人中天上身常金色今佛授記當作佛佛號光
明國名光德葢其因地所致然也。】


「爾時大目犍連二十小劫。」


【論曰須菩提者性慈順敬愛常修空行入空定住
無諍三昧樂於閒林石窟燕默而坐有來親近者
為剖析空義眾生供養必獲現報故號善吉然能
護眾生意不令生念礙謂如不欲其行即住不欲
其住即行無事於去留佛坐夏忉利天夏休下降
人間億萬之眾爭先願見蓮華色比丘尼犯眾接
足而禮時須菩提方端坐石室念諸法空曰色非
佛乃至識非佛眼非佛乃至意非佛豁然而悟佛
語蓮華色比丘尼非汝先見我須菩提乃先見我
也蓮華色比丘尼白佛曰何為乃爾倒植邪佛曰
汝禮我色身須菩提則見我法身也佛甞遣詣維
摩詰所問疾須菩提曰我不堪往也憶念我昔入
其舍從乞食維摩詰取我鉢盛滿飯謂我言若能
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亦等如是行
乞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斷婬怒癡亦不與俱不
壞於身而隨一相不滅癡愛起於明脫以五逆相
而得解脫亦不解亦不縛不見四諦非不見諦非
得果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聖人非不聖人雖成
就一切法而不離諸法相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
見佛不聞法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梨賖
[003-0390b]
棃子刪闍夜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
鳩䭾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師因其出
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若須菩提入諸
邪見不到彼岸住於八難不得無難同於煩惱離
清淨法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
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為與眾魔共
一手作諸勞侶汝與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於
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誘諸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
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時我世尊聞此茫
然不識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鉢欲出其舍維
摩詰曰取鉢勿懼於意云何如來所作化人若以
是事詰寧有懼不我言不也維摩詰曰一切諸法
如幻化相汝今不應有所懼也所以者何一切言
說不離是相至於智者不著文字故無所悸也何
以故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者則諸
法也以是不堪彼佛默然而止初須菩提生時家
諸倉庫器皿皆空又平生修空行說空法今授記
作佛佛號名相國名寶生觀其因地以空法而至
果位則名相與寶葢有為法也因空果有其亦顯
發無住義故。】


「爾時世尊莊嚴其國。」


【論曰迦旃延者有慧辯善說法要於大眾中以解
義稱第一甞宴坐樹下有外道來作禮問曰以我
觀世人但有此世更無他世可得然乎迦旃延曰
[003-0390c]
今此日月為天為人為此世為他世耶若無他世
則無日月矣外道俛首良久曰我見人死無有還
者知無他世也曰如有罪者彼囚寧得還耶又問
曰若死者生天何不歸乎曰如人墮廁得出寧肯
復入廁耶且上天一日人間百年彼生未終日而
汝骨巳壞寧能知之乎又問曰我以罪人鑊煑之
不見其神出故知無他世也曰汝晝睡時傍人有
見汝神出游者乎又問曰我以人臠肉粉骨求神
竟無有故知無他世也曰如人折薪寸斷之寧有
火可得耶又問曰我以人秤之皆輕於死者若神
去應輕而反重故知無他世也曰凡鐵在火則輕
出火則重人生有神則輕既死失其神則重何以
異此乎又問曰我以將死者剎那求神不可得故
知無他世也曰汝聞貝聲寧能剎那求得之耶於
是外道慘悴而言曰汝種種破壞我所執然我執
此久竟未忍捨之奈何迦旃延笑曰汝見採穭者
乎採穭而見麻即取麻捨劣能勝人之情也汝獨
不欲爾耶又問曰眾人所見皆然非止我獨如是
汝豈得專以我為非乎曰昔有二人同行見鬼詒
曰君牛人俱徤前即豐草茂穀處更載芻米何益
哉一人聞其語即棄芻米一人曰我見豐草茂穀
處乃棄之前棄芻米者行三日飢無所得為鬼所
噉眾人所見者如鬼詒汝也而汝不受我語如棄
芻米也外道者伏地扣頭曰我不能捨我所所執
[003-0391a]
更復見難當大瞋怒也曰我非難汝但記昔有人
家畜猪多因行見路旁糞收置笥頂戴而歸中途
遇雨穢液流面路人勸其疾棄之其人恚曰汝家
不養猪耶正汝類也於是外道屈伏歡曰我始聞
日月之論則巳解但欲深聞智辯故敢喋玅哉大
士善開迷雲也佛甞遣詣維摩詰問疾即白佛言
我不堪往憶念我昔因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我
即於後敷演之謂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
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洞
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於
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生今則無滅是
寂滅義以是故不堪行迦旃延之辯能拆外道而
不能迯維摩詰之訶大乘二乘之宗異故然今佛
授記當作佛佛號閻浮那提金光而但曰其土不
言國名豈非義無量而名不足以盡之耶。】


「爾時世尊汝等善聽。」


【論曰目犍連號大目犍連者羅夜那名同者多故
以大別之性豪爽矯然出羣以神通稱第一佛臨
阿耨池池之龍念曰此眾乃不見舍利弗耶佛勑
目連往祇洹精舍呼之舍利弗方補衲顧見謂目
連曰汝先行我補竟即去於是目連引手摩其剌
處衣即成舍利弗以針之餘線置之地曰汝能舉
此乎目連盡其神力不能舉自疑失其神通又促
[003-0391b]
之乃去以屈伸臂頃至佛所舍利弗巳在座前矣
有耆域者生忉利天未久目連登天遇諸天出遊
於中途見域乘車不下目連駐之使不得行耆域
合爪謝曰我受天樂方美未暇謁尊者也車乃得
行因入天宮宮女皆逃羞目連念其著樂火其宮
殿令崩壞乃為帝釋說法帝釋喜俄金碧樓觀儼
如故佛梵音無極目連戲尋其音盡其神力西過
恒河沙國土梵音尚在耳邊至一國值比丘眾方
食目連息其力登食鉢之上經行眾大驚曰何從
得此人頭蟲耶彼佛曰此葢東方無量佛土釋迦
牟尼佛神足弟子尋聲至此耳佛甞遣詣維摩詰
所問疾即白佛曰我不堪往也憶念昔入毗耶離
城為諸居士說法時維摩詰謂我言為白衣說法
不當如仁者所說夫說法者當如法說法無眾生
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
死故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法常寂然滅諸相故
法離於相無所緣故法無名字言語斷故法無有
說離覺觀故法無形相如虗空故法無戲論畢竟
空故法無有我離我所故法無分別離諸識故法
無有比無相待故法不屬因不在緣故法同法性
入諸法故法隨於如無所隨故法住實際諸邊不
動故法無動搖不依六塵故法無去來常不住故
法順空隨無相應無作離好醜法無增損法無生
滅法無所歸法過眼耳鼻舌身意法無高下法常
[003-0391c]
住不動法離一切觀行唯大目連法相如是豈可
說乎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
如幻士為幻人說法當建是意而為說法當了眾
生根有利鈍善於知見無所罣礙以大悲心贊于
大乘念報佛恩不斷三寶然後說法世尊我畏其
辯故不堪任也調達者常引五百比丘為其徒眾
目連厭之令睡於是調達鼾聲齁齁瞿伽離以脚
蹴之不寤舍利弗為五百人者說法皆回心歸佛
而調達始欠伸目連以手擎去僧乃得和合今佛
授記當作佛佛號多摩羅䟦栴檀香如來劫名喜
滿國名意樂西北方二佛一多摩羅䟦栴檀香神
通香神通之譬也然大迦葉所行之因光明欲其
果亦光明者證成因果等故須菩提所行之因空
而所得之果不空者顯示無住義故迦旃延所行
之因則分別名相義句而所得果報之境不立名
字葢發明義理非名字所能盡故大目犍連所行
之因以神通而所得之果號栴檀香示法喻齊故
是四大弟子泛觀其為象則神通光明法相空寂
也問曰唯授記為佛決定之說乃以象釋之自非
上根敢逃疑謗乎曰然涅槃經曰若有聞說隨順
樂入速得成佛心生輕賤授以遲記若言佛難得
久受勤苦然後乃成為此人故授以速記又善根
熟者授以速記善根未熟授以遲記如四大弟子
之得記皆於三百萬億佛而供養之謂四人者善
[003-0392a]
根未熟聞佛所說獨不隨順樂入可乎維摩詰甞
謂彌勒菩薩曰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
耶現在耶若過去生巳滅若未來生未至若現在
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即時亦生亦老
亦滅若以無生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
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
勒受一生記乎美哉維摩詰之言亦可以深觀之
也。


無盡居士論曰佛既以藥草喻為摩訶迦葉等說
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修菩薩道必
有其果成佛必有其名佛出必有其劫應劫必有
其國故授記以迦葉於未來世奉覲三百萬億諸
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廣宣大法於大莊嚴劫光
德國成佛名曰光明如來十號具足須菩提於當
來世奉覲三百萬億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常修
梵行具菩薩道於有寶劫寶生國成佛號曰名相
大迦旃延於當來世以玅好供具奉事八千億佛
又復供養二萬億佛成佛號曰閻浮那提金光大
目連供養恭敬八千二百萬億諸佛於喜滿劫意
樂國成佛號曰多摩羅䟦栴檀香我諸弟子其數
五百皆當授記於未來世而成佛夫生老病死苦
人之所大怖畏也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苦其惟
修菩薩道成佛乎過去佛日月燈明亦如是見在
[003-0392b]
佛釋迦世尊亦如是未來佛授記聲聞亦如是然
則佛無生無死而有前佛後佛彼劫此劫彼國此
國何也曰虗空無邊世界無邊國土無邊而宿世
因緣或在此世界或在彼國土佛於無量無邊浩
劫應緣而現釋梵諸天四眾見其滅度而佛實非
滅度也見其正法住世像法住世有若干劫而法
實無正像也劫實無久近也故於閻浮那提金光
佛則但曰成佛而不言其何劫何國例此思之則
佛之意深也。】


「玅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而說偈曰。


我念過去世通達無量劫。」


【論曰大通智勝如來者能證無量義處三昧之佛
也以大通智三字攝三重法界以如來知見力入
三重觀門故又以勝之一字足其義乃言觀於久
遠猶若今日初入真空絕相觀偈曰若人欲識真
空理身內真如還徧外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
同真法界故經於此言大也次入理事無礙觀偈
曰只用一念觀一境一切諸境同時會於一境中
一切智一切智中諸法界故經於此言通也次入
周徧含容觀偈曰一念照入於多劫一一念劫收
一切時處帝網現重重一切智通無障礙故經於
此言智也以此三重妙觀而入三重法界以顯此
三昧出情離見一切諸三昧無能及者故經於此
[003-0392c]
言勝也華嚴經曰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
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
昧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現如來身清淨無礙無
所依止者即是此大通智勝如來也又曰無有攀
緣住奢摩他最極寂靜者國名好城也以此最極
寂靜住處非化城故又曰具大威德無所染著能
令見者悉得開悟隨宜出興不失於時常住一相
所謂無相者劫名大相也以此一相無相之相非
證空小果故經必言過去滅度者以明其體常寂
滅故必言觀於久遠猶若今日者以明古今不移
一念故。】


「佛告諸比丘三藐三菩提。」


【論曰垂得猶言俄將得也經十小劫結跏趺坐身
心不動者禪定三昧也禪定三昧而諸佛法不現
在前何也曰諸佛法不屬禪定三昧何以故智身
無有住處故若有住處則普賢常行之行應有止
息也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得現前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者以明智身出諸功用故何以故以
智身不與一切染法相應故凡微細惑習殊勝禪
定皆是垢淨染法故華嚴論曰成佛果德巳後常
行普賢行常處世間十方六道無有休息如十地
道滿欲見普賢行以十地中三昧力倍倍入無量
三昧畢竟不見普賢身及境界普賢菩薩即智身
也十地道滿以十地中三昧力倍倍入無量三昧
[003-0393a]
者經十小劫過十小劫之謂也畢竟不見者諸佛
法而不現在前之謂也如論則稱如來常憫會中
一切諸大菩薩求覔普賢不見其身及座佛令各
生想念殷勤三禮普賢菩薩方以神通力如應現
身明智身不可以三昧處求也為智體無所住無
所依故若生想念願樂即如應現身無有處所依
止故猶如谷響但有應物之音若呼之則應無有
處所可得故有欲見普賢者但生想念而巳。】


「其佛未出家而說偈言。


世雄無等倫當轉無上輪。」


【論曰唯識論曰眼耳鼻舌身五識及分別事識意
識阿賴耶識為八種起信論曰依阿賴耶識說有
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
說為意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一者名為業
識謂無明力二者名為轉識依於動心能見相故
三者名為現識所謂現一切境界猶如明鏡現於
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以
一時任運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為智識分別染
淨法故五者名為相續識以念相應不斷故又為
八種以阿賴耶生滅因緣共十六種皆是眾生生
死之趣十二有支之區宇十明論曰十二緣生者
是一切眾生逐妄迷真隨生死流轉波浪不息之
若海其海廣大甚深無際亦是一切諸佛聖賢寶
莊嚴大城以此十二有支無自性故隨順無明即
[003-0393b]
入生死隨順智慧即證覺道經言其佛未出家時
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即十六種識名相
起於阿賴耶阿賴耶即智積種種珍異玩好之具
即雜染微細煩惱也經言聞父得成菩提皆捨所
珍往詣佛所者隨順智慧以證覺道也則以同體
之悲哀怜眾生故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又以無
緣慈感攝眾生故言其祖轉輪聖王佛以父喻慈
此言其祖祖則大父葢無緣之慈即大慈也又以
四無量心三十七助道品種種法道以隨從之故
槩言一百大臣及餘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隨
至道場華嚴論曰十住初心便名見道若有餘習
則以如來知見之力而用治之經言十六王子偈
讚佛巳勸請說法者淨治餘習之意故有多所安
隱怜愍饒益之辭問曰所示唯識八種名字體相
曉然而起信八種義濫難分願詳為言之曰五識
為阿賴耶相分故曰依阿賴耶識說有無明不覺
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此三種識相分說也若
有分別則方屬意收故曰起念相續故說為意也
又問曰雖明告此意復有五種知不與阿賴耶相
分二種相濫然業識轉識現識與能見能現能取
境界又何異哉曰所以言相分者以未有分別也
若剎那流入意地則分別生分別生則有精粗故
謂之業識者動之至微細者轉識現識皆相次而
形以其行相如此故知不濫前阿賴耶相分三種
[003-0393c]
也。】


「佛告諸比丘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徧照於十方。


爾時五百萬億以偈頌言。


世尊轉法輪無量劫習法。」


【論曰化城一品名為䇿發二乘疲墮而說其實破
序品如言之執而續未盡之義何以知之無量義
處三昧者諸佛剎那際定也為此經之宗宗之微
玅無以寄之而寄之於無量義處三昧而巳恐學
者機思不玅作如言執故前段示大通智勝佛雖
十劫坐道場而其佛法不得現在前過十小劫乃
得現前耳佛放眉間之光但照東方者密示無量
義處三昧之相如指飢者以甑飢者但見甑而不
見飯故在會之人如彌勒者亦所不知其端而問
曰文殊葢佛意不在放光照東方而巳恐學者機
思不玅作如言執故此段示自然之光普照十方
而諸梵天推尋此光自十方來隨其所向皆得見
佛而佛無定住之處證成智身不可以三昧處求
以無處所依止故如觀駭雞犀枕面面皆正也凡
上所示皆破如言執也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
八王子隨父出家因玅光菩薩教化皆得成佛而
其成佛有速有遲以示八識轉成四智若以知見
力觀六七觀則因中所轉成佛之速者也若五八
識則必果中所轉成佛之遲者也然義未盡故今
[003-0394a]
言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王子因父成道
隨往供養尋復出家諸母泣送其祖及諸眷屬共
詣親近見其成道葢增前所示八種識名相為十
六種以隨順親近之而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諸
玅功德長養成熟故十六王子之成佛不言先後
也日月燈明佛之八王子成佛但是玅光文殊然
燈彌勒者但見根身轉依之義未見器界轉依之
意故今以十六王子當成佛道隨方得名以示器
界亦轉依隨方成佛也然根身器界既俱轉依矣
五蘊巳成三苦之區十二緣微細行相猶未剖析
故又詳敘三轉四諦十二因緣其文皆在下故凡
此所論皆續未盡之義也。】


「爾時大通是苦滅道。」


【論曰三轉者一示相轉二勸修轉三作證轉示相
轉者示其相狀謂是苦乃至是道也勸修轉者勸
其令修謂苦應知乃至道應知也作證轉者引巳
證彼謂苦我巳知不復更知乃至道我巳修不復
更修三轉四諦是為十二又曰十二行謂令聞法
者發生無漏真聖慧眼於每諦中觀三世為總又
於每諦中觀過去為智未來為明現在為覺別為
四諦如是一轉總別四行三轉四諦凡十二行也
輪有摧研之用唯教無行豈能摧惑必須立行方
有輪義故名十二行法輪經言若沙門婆羅門若
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者以我所得法轉入
[003-0394b]
他心令不斷故辟支佛雖自悟而口不能說聲聞
則因佛說而知故沙門所不能轉婆羅門若天魔
梵雖聞其名而不解其義亦所不能轉則餘世間
可知也。】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


【論曰三轉十二行法輪本為四諦而言廣說十二
因緣法者明此十二因緣即是細觀四諦法而廣
說之也約苦集則有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約
道滅則有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老死滅也
十二通名因緣者本因為因緣因為緣因如因丘
緣如緣木無明為本因緣無明之因而為行行為
本因緣行之因又為識如是展轉相為因緣維摩
詰曰若知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
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則十二因緣者出世之
要道辟支佛有自悟者佛當其機而為之說如維
摩詰所言則菩薩所觀者也。】


「無明緣行憂悲苦惱滅。」


【論曰華嚴經十地品第六地金剛藏菩薩曰三界
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
從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
是識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
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
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
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佛子此
[003-0394c]
中無明有二種業一令眾生迷於所緣二與行作
生起因行亦有二種業一能生未來果報二與識
作生起因識亦有二種業一能令諸有相續二與
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種業一互相助成二
與六處作生起因六處亦有二種業一各自取境
界二與觸作生起因觸亦有二種業一能為觸所
緣二與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種業一能領受愛
憎等事二與愛作生起因愛亦有二種業一深著
所愛事二與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種業一令諸
煩惱相續二與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種業一能
令於餘趣中生二與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種業
一能起諸蘊二與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種業一
諸根變異二與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種業一能
壞諸行二與不覺知故相續不絕自是觀之則十
二有支相因而成無有作用無有體性伹如磁石
鐵不謀而合磁石豈有知思哉而注發動轉若有
使之者故涅槃經曰磁石不曾吸鐵鐵亦不吸磁
石而磁石與鐵見必相合無明不吸諸行諸行不
吸識心亦得名為無明緣行識等故經言無明滅
則行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滅者如此。】


「佛於天人于今不盡。」


【論曰大通智勝佛受十六王子勸請說法過二萬
劫乃說此經經八千劫未曾休廢則經之句偈以
阿僧祗阿難陀海亦不能記持以阿僧祗迦旃延
[003-0395a]
辯亦不能演說唯自證者神而明之若欲深入三
昧求之雖大通智勝佛宴坐經八萬四千劫終莫
能睹若欲盡其辯慧傳之雖十六王子樂說經八
萬四千劫終莫能授葢宴坐三昧不過乎默樂說
辯慧不過乎語夫自證者思慮所不能及語默豈
能形容哉然十六王子始稱王子漸次出家則稱
沙彌勤苦得道乃稱菩薩者示此經必須自成熟
而悟非可以三昧求語言傳也。】


「諸比丘我今三藐三菩提。」


【論曰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二佛一名阿閦在歡
喜國二名須彌頂震動也動而怖懼也阿閦此言
無動而在歡喜國者也須彌頂則又無動之極也
齊乎巽巽東南方也巽為進退為不果則不能無
所畏者也二佛一名師子音則其音無畏者也二
名師子相則其相無所畏者也相見乎離離南方
之卦也萬物皆相見則其相於此辯也二佛一名
虗空住二名當識虗空住則於相無相也常滅則
從本巳來常寂滅也致役乎坤坤西南方也坤也
者地也萬物皆致養也二佛一名帝相則雖差別
假名無非帝相也二名梵相則雖藏疾納汗無非
梵相也說言乎兌兌西方也以出乎震反之則萬
物之所入也二佛一名阿彌陀二名度世間苦惱
阿彌陀此言無量壽則不見其有出入相而度世
間一切無常之苦惱也戰乎乾乾西北方之卦也
[003-0395b]
二佛一名多摩羅䟦栴檀香神通二名須彌相多
摩羅䟦此言無垢賢香則不與萬物戰者也神通
則非萬物之所敵也須彌相則毀譽不動而其相
之可見也勞乎坎坎水也北方之卦也萬物之所
歸也二佛一名雲自在二名雲自在王雲自在則
不滯於水者也雲自在王則又自在之至也成言
乎艮艮東北方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原始
反終故知死生之說而壞世間之所怖畏也佛名
壞世間怖畏則不見其有生死怖畏也第十六我
釋迦牟尼佛於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釋迦牟尼此言能仁寂默娑婆此言堪忍唯能
仁寂默所以於萬物終始之際不厭生死不住涅
槃而於忍土成無上正徧正覺救諸苦趣眾生也
問曰佛於耆闍崛山說此經計支那國易書未具
也而以此方之易卦釋中印祕言乃不自疑乎曰
一切法分四重無礙一曰理無礙二曰事無礙三
曰理事無礙四曰事事無礙若以中印支那語言
為不可交相釋則事事為礙也安能達一切法乎
華嚴論曰閻浮東北艮位也文殊師利童子游行
居止之所以明啟蒙之首故名童子菩薩其實為
十方諸佛無性玅慧成佛必由之門眾生皆具而
以迷理自惑不見欲見者現行分別是也以定慧
照之即明故艮為止也又曰南無佛陀者南方離
卦離虗其中自心之象也南無此言救我而論釋
[003-0395c]
以理方隅定位而論[媲-囟+色-巴+囚]以法是真達事事無礙之
旨者也。】


「諸比丘我等而說偈言。


大通智勝佛引入於佛慧。」


【論曰如前偈曰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
無佛皆巳成佛道但一稱佛之名則佛道巳成何
其易哉今此偈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
不現前不得成佛道經十劫而坐猶不成道又何
其難也豈一經首尾自相違戾耶經必有旨耶曰
一佛乘唯論知見唯以佛之知見開悟眾生故鄙
陋功力取證也華嚴經曰如來常愍會中一切諸
大菩薩求覔普賢不見其身及座者以功力取證
者也又曰令各生想念殷勤三禮普賢菩薩方以
神通力如應現化者以知見之力了達者也葢智
身不可以三昧處求為智體無住無所依止故若
生想念願樂即如應現化無有處所依止故猶如
谷響但有應物之音若呼之即應無有處所可得
經言寶所在近不言方所者以此也金剛般若經
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釋者
曰若住善法即是善法成就若住惡法即是惡法
成就善惡之法既各成就則真心自應隱沒若不
住一切處則真心顯露故經過險道止息化城之
眾方於自心之外妄見息滅之境作滅度想其可
以語寶所在近之旨哉問曰論稱化城一品雖名
[003-0396a]
䇿發二乘疲墮而說其實破序品如言執續未盡
之義然何意特於授記品之後說之耶曰一佛乘
之宗建於序品故眉間之光密示此宗無量義處
三昧顯說此宗夫密示顯說之意既巳傳然神頴
玅契者不可以人人求之故又方便譬喻說之既
巳信解授記則是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者畢矣
而破如言之執續未盡之義次於其後固其所也
尚何疑哉。


無盡居士論曰聲聞大弟子既授記於未來成佛
然過去現在佛以何為證佛即為說過去無量無
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勝我以如
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偈言曰大通智
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何也
十六王子十方梵天請轉法輪佛雖許之而說時
未至故佛法不現前也初轉法輪宣說四諦十二
因緣度六百萬億眾阿羅漢而巳再轉法輪千萬
恒沙眾於諸法不受亦得阿羅漢而巳至十六王
子出家作沙彌請佛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受請過二萬劫巳乃說大乘經名玅法蓮華
經如恒河沙偈佛法現前則向之十六沙彌今謂
之十六菩薩巳六祖曰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
被愚迷染苟非弟子與師宿世因緣正念常住未
甞生滅則何以植德本於沙界種善根於曩劫猶
如今日也且釋迦文佛自大通智勝佛時出家教
[003-0396b]
化至此而後聲聞授記何其悠久也葢人之貪著
未易遣拂厭苦則欣慕欣慕則著小法佛以是故
說化城採寶之喻先以二乘涅槃息其疲懈而終
示之以佛寶也然則四諦十二因緣者化城也息
於化城而得佛寶故偈曰是十六王子皆得成佛
道法不妄起數不虗設通此則通彼知喻則知實
矣。】


玅法蓮華經合論卷第三



音釋




音緇

去聲

楚委切

音魯

凶入聲

音愈

音屑

上聲


去聲

奇寄切音忌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