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211 仁王經科疏科文-明-真貴 (master)



No. 515-A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科疏并敘


聞夫。真際寂寥。絕染淨於色心之域。法性空廓。超
修證於理智之階。冲虗靈鑑。妙粹凝常。獨露萬
象而非多。卓立十方而匪異。良繇非一多之緣
起。染淨齊峙以融通。惟修證之體空。因果兩忘
而交徹。是以空有空。空不空。有空有。有不有。不
有有。有非常。不空空。空非斷。非斷故乃真空。非
當故即妙有。然則妙有真空之道。同時相容而
互即。一念交攝以相含。至於含攝雙忘。容即兩
立。玄同真際。妙等法性。誠勝義諦中。真勝義性。
逈出三乘。高超八部。乃此經窮微盡化之極譚。
妙絕言思之玄唱也。故我
世尊。象駕俄臨鷲嶺。龍天列侍獅床。聖眾雲擁道場。
王臣風趨理窟。入定湛智海澄波。放光皎性天慧
日。他方大士。妙花香燈作供。此土世主。寶幢幡
葢投誠。變淨土於塵沙。現寶臺於百億。佛踞金
蓮。流徧恒沙國土。共譚般若。攝歸一派靈源。斯
王念請護國。吾佛言答護心。示離相以明真。觀
體空而行化。達身佛同一實相。標理事總一靈
玄。乃護國之樞機。安邦之要徑也。既悟護果觀
空。須達修因行化。故明性與無性。本一靈知。五
[001-0190b]
十二位真修。一十四門玄趣。寄位權化。伏斷證
修。至於三假俱空。一相無實。頭頭聳般若妙光。
步步踏實相理地。二護既明。一真當顯。故諮二
諦有無。意明本非一二。斯王偈讚。如來述成。為
行法所依理體。果德能照智用耳。二護理事抗
行。般若體用無二。是以斯王重諮護國。如來復
示真慈。云國土。眾生共業招感。禍福。人心別業
變現。心正則天清地寧。心邪則災殃禍祟。欲使
千災頓息。萬禍潛消。須百法師。以持般若。嚴一
道場。供諸聖容。故帝釋修持頂生即退。普明講
演班足棄榮者。良有以也。然諸王領解。各各依
真獻華。華變珍臺。佛佛共譚般若。或現一華多
土。多土一華。大小染淨。互相攝入。誠謂罄宏廓
之幽宗。盡難思之海會。故知一念淨信之福。勝
化證恒沙小乘。舉心受持之功。超施七寶大德
者。信不誣矣。向譚護果。未盡行因。復於五忍十
地。詳示伏斷證修。度生數量。時劫短長。至令五
方金剛。說呪往衛。意令因行大成。護國誠念究
竟。是以依之護國。當念世道康和。仗之護果。頃
刻菩提妙證。若夫祈
皇圖而永固。祝
聖壽以無彊。舍此般若。其孰與焉。然念請護國。先說
護果者。葢以護果正念。為護國金湯。令國中七
難潛消。五常彌布。即此護國深心。作轉凡妙藥。
[001-0190c]
俾果上四智圓明。三身頓證。此則護國護果。無
出乎忍地證修。相為用矣。乃至玄微既闡當時。
勝益應霑末世。如來預憂法滅
王臣力能護持。諄諄示誡。切切叮嚀。時王領誨。泣撼
三千。即誓行道。不制四眾。經名甘露法藥。信服
却病延年。受持功德。福等虗空。能護
國王。功高城壍。可謂一極悲心。大哀曠濟者也。大哉
此經。三根普攝。五味俱含。仰夫秦譯幽秘。天台
疏闡玄微。竊惟唐翻靈篇。後哲未窺其奧。加以
言空言有而義圓。名同有空而體異。後昆有所
未達。故貴從之為解。自
神祖戊午夏。因禮清涼山回。驚聞奴賊跳梁。失陷撫
順。蒿目之憂。流注寤寐。誓弘此典。上報
國恩。不揆膚受。筆錄成篇。時門人敬賢忠公。關中人。
留心較梓。其志未滿。早作古人。去年己巳。虜薄
都城。貴潛質山巖。亦被圍困。重整先心。希殄災厄。
仰蒙
佛庇。法孫海濶。率徒寂妙等。捨命忘軀。夜扶老體。同
戒密觀。還居本寺。後有門人湛一肫公。營山人。
精嚴教理。見圍厄巳解。憶弘經念深。再四迫余。
災木償願。遂再參詳。欲辭達義通僣名科疏。庶
覧者有秉燭之觀。無尋枝之厭。藉此以通經。經
通而意得。意既得矣。則般若智體。昭昭然於心
目之間。晃晃乎於色塵之內。如是則靈山不離
[001-0191a]
當處。仁王即我
聖皇。五忍 朝中玉柱擎 天。十地塞外金梁架海。
四夷消氛於無何有鄉。八表歸心於
大明上國。聊盡報
國福民之葵誠。莊嚴聖教之丹悃也。疏成。非敢布諸
講肆。取哂高明。唯便八十老人。自備遺忘耳。

明崇禎三年。歲次庚午。佛成道日
京師慈慧寺開山嗣賢首宗第二十五代前
欽依皇壇承
旨講經論
賜紫玉環比丘蜀東普真貴謹序
[001-0191b]


仁王經科疏目次





* 卷首

* 科文
* 懸譚
* 卷第一

* 序品第一
* 卷第二

* 觀如來品第二
* 菩薩行品第三
* 卷第三

* 菩薩行品之餘
* 二諦品第四
* 卷第四

* 護國品第五
* 不思議品第六
* 奉持品第七
* 卷第五

* 奉持品之餘
* 囑累品第八



仁王經科疏目次
[001-0191c]
[001-0192a] No. 515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科疏科文
明京師慈慧寺開山比丘 蜀東普真貴 述




* 將釋此經

* 初歸敬請加稽首
* 二開章懸敘

* 初舉數列章將釋
* 二依列牒釋

* 初釋教起因緣

* 初諸教因緣初中
* 二本經因緣

* 初正明因緣二別
* 二明十利益若一
* 二釋藏教所攝

* 初明藏攝

* 初明三藏第二
* 二明二藏二藏
* 三明藏相攝三明
* 二明教攝

* 初總明諸師次明
* 二別明五教

* 初五教師宗二別
* 二五教法相若約
* 三明教相攝五教
* 三釋諸宗對辯

* 初敘師承三諸
* 二列三宗

* 初列法性一唯
* 二列法相一三
* 三列破相三破
* 三明宗相攝三相
* 四釋分齊幽深

* 初明有境智

* 初引論觀總標四分
* 二依標別釋

* 初引起信五重

* 初論經合辨今初
* 二通釋妨難難云
* 二引法界三觀

* 初標列科目二引
* 二依標別釋

* 初攝歸真實初中
[001-0193a]
* 二彰其無礙第二
* 三周徧含融第三
* 四結成深玄上之
* 三再釋妨難再釋
* 二明離境智後明
* 五釋教所被機

* 初牒章總標第五
* 二依標別釋

* 初約揀非器初中
* 二普收是器後普
* 三結前成種然上
* 六釋總辨教體

* 初列數類簡第六
* 二依數牒釋

* 初釋聲名句文體初中
* 二釋通攝所詮體二通
* 三釋諸法徧空體三諸
* 四釋會相歸性體四會
* 五釋理智無礙體五理
* 三結屬今經以上
* 七釋明經宗趣

* 初敘義總標第七
* 二依標牒釋

* 初通明諸宗初通
* 二別明此經

* 初約理智為宗趣二明
* 二約五對為宗趣若就
* 三約十義為宗趣然此
* 四約心觀為宗趣若會
* 八釋會通地位

* 初敘義分科第八
* 二依科別釋

* 初引諸教不一

* 初引始教

* 初正引位次

* 初引唯識唯識
* 二引瓔珞瓔珞
* 三引地持地持
* 四引金剛金剛
* 二舉數簡異然前
* 二引終教若約
* 三引頓教若約
* 四引圓教

* 初約行布若圓
* 二約圓融二圓
* 五結揀諸位

* 初配對結屬此上
* 二結括他宗即知
* 二明證真不二

* 初立理標本次明
* 二互相攝屬若諸
* 三結歸觀心此中
* 九釋顯法護國第九
* 十釋部類品會

* 初通示大部第十
* 二別顯今經

* 初通明二經傳譯二別
* 二別敘今經疏解然秦
* 三唐譯御製經序仁王
* 三正釋經文○




* ○三正釋經文

* 初釋經總題仁王
* 二譯主時德唐三
* 三崇古科判

* 初法會繇致

* 初證信序

* 初當品名題序品
* 二入經詳解

* 初信聞時處如是
* 二標列大眾
[001-0194a]

* 初輔翼圓滿眾

* 初三乘賢聖眾

* 初無學眾與大
* 二有學眾復有
* 三菩薩眾複有
* 二三界人天眾

* 初人眾

* 初入道眾

* 初五戒入道眾復有
* 二七賢入道眾復有
* 二國王眾復有
* 二天眾

* 初欲界天眾復有
* 二色界天眾色四
* 三諸趣修羅眾諸趣
* 二變化流通眾復有
* 三總結眾集有如
* 二發起序

* 初定瑞開發

* 初時定光彩爾時
* 二當機助發

* 初覩瑞興疑

* 初時眾罔知爾時
* 二匿王請決

* 初知必說法時室
* 二問眾無酬即問
* 二作樂覺悟波斯
* 二光明徧覺

* 初放光現化爾時
* 二光被有緣

* 初總顯普益是佛
* 二別明來眾

* 初標方列名彼他
* 二持供禮佛持種
* 二正演玄微

* 初分科略敘此下
* 二依科釋文

* 初內護佛法顯理虛玄

* 初略開二護

* 初當品名題觀如
* 二正解經文

* 初預知請意爾時
* 二略開誡聽善男
* 三領誡讚供是時
* 二問答廣釋

* 初當機正問時波
* 二如來垂答

* 初明自利答第一問

* 初正觀空理

* 初正演真空
[001-0195a]

* 初標宗正釋

* 初正釋

* 初指所化境佛告
* 二能化之智

* 初正觀蘊空不觀
* 二徵釋喻顯所以
* 二結行是為
* 二問答重釋

* 初明三種般若

* 初實相般若

* 初問何相化生波斯
* 二不住相化

* 初真則無化佛言
* 二俗則有化

* 初明因假故有繇世
* 二明執有迷真大王
* 二觀照般若

* 初智照相違問波斯
* 二理智一如答

* 初略標宗答佛言
* 二廣徵釋答

* 初所觀俱空

* 初總顯性空所以
* 二歷觀諸法

* 初正明法空是即
* 二釋成空義是諸
* 二明能觀雙照

* 初觀照有無

* 初真實般若以甚
* 二相似般若諸有
* 二明其得失

* 初邪觀則失善男
* 二正觀則得

* 初以理正觀若於
[001-0196a]
* 二具足聖位聖智
* 三文字般若

* 初多佛共說大王
* 二舉事況勝若有
* 三明信解相

* 初正明文字相空所以
* 二兼明行位俱空何以
* 二明依教發觀

* 初凡夫邪觀大王
* 二智者正觀

* 初人天染淨空有情
* 二聖賢斷證空三界
* 三說聽法性空善男
* 三總結答意大王
* 二總結答意
* 二別觀佛身

* 初如來垂問爾時
* 二匿王敬答

* 初總顯真空波斯
* 二別明離相

* 初離世間法無前
* 二離對待法明無
* 三離度蔽法非施
* 四離業報法非來
* 三結歸真際心行
* 三印許令觀佛言
* 三時眾得益說是
* 二明利他答第二問○
* 三二利雙修答第三問○
* 四明二護所依真理○
* 二外護國難顯法妙利○
* 三報恩供養顯果難思○
* 四弘經相貌顯教無盡○
* 三遐芳萬古○




* ○二明利他行答第二問

* 初當品名題菩薩
* 二正釋經文

* 初當機請問爾時
* 二如來垂答

* 初答前二問

* 初正答二問

* 初正答前問明利他

* 初略答佛告
* 二廣答

* 初伏忍位

* 初習種性善男
* 二性種性復次
* 三道種性復次
* 二信忍位復次
* 三順忍位復次
* 四無生忍復次
* 五寂滅忍

* 初因果對辨復次
* 二別明果相一切
* 三依宗明異

* 初指攝生分齊善男
* 二斥邪說難憑若有
* 三引昔說證今大王
* 三總結是為
* 二答後問兼自利

* 初總牒前問佛言
* 二再為垂答

* 初略標地行菩薩
* 二廣申義相

* 初歌喜地若菩
* 二離垢地若菩
* 三發光地若菩
* 四燄慧地若菩
* 五難勝地若菩
* 六現前地若菩
* 七遠行地若菩
* 八不動地若菩
[001-0197a]
* 九善慧地若菩
* 十法雲地若菩
* 三結顯道同是為
* 二說偈讚佛

* 初時眾供贊爾時
* 二匿王偈讚

* 初總頌三寶

* 初頌三寶業用

* 初讚佛三業清淨世尊
* 二讚眾聞法得益時眾
* 二頌五忍深玄

* 初因果同依五忍
* 二果位獨超唯佛
* 三含攝三寶佛法
* 二別頌五忍

* 初頌伏忍

* 初正頌忍位

* 初頌十信位十善
* 二頌住行向位習種
* 二別頌忍德

* 初結前忍位伏忍
* 二頌後勝進

* 初明出生因果三世
* 二明心相功能若得
* 二頌信忍

* 初正頌信忍

* 初頌初地忍

* 初頌寄位功能歡喜
* 二頌入位功德入理
* 二頌二地忍離垢
* 三頌三地忍發光
* 二總結信忍歡喜
* 三頌順忍

* 初正頌順忍

* 初頌四地忍𦦨慧
* 二頌五地忍難勝
* 三頌六地忍現前
* 二總結斷證𦦨慧
* 四頌無生忍

* 初頌七地忍

* 初頌地位行相遠行
* 二頌斷惑分齊進入
* 二頌八地忍不動
* 三頌九地忍善慧
* 五頌寂滅忍

* 初頌下忍位

* 初正頌十地法雲
* 二結忍分齊寂滅
* 二頌上忍位

* 初頌蕩無纖塵無明
* 二頌富有萬德寂照
* 三頌超絕因位三賢
* 三頌結讚佛德

* 初頌佛慈蔭物如來
* 二頌說法無畏口常
* 三頌眾喜頂禮塵沙
* 三時眾獲益
* 三如來讚述

* 初讚能說甚深

* 初指王昔跡爾時
* 二印王勝解如是
* 二嘆所說甚深

* 初正讚所說

* 初讚不可思議

* 初指法難思善男
* 二假徵廣釋

* 初就佛化身明不思議何以
* 二就眾生明不思議

* 初正釋難思

* 初人法對辨明不思議

* 初正明法空善男
[001-0198a]
* 二明人空一切
* 二境智合辨明不思議

* 初辨境空法境
* 二辨智空善男
* 三結上四義總顯難思是以
* 二總結名義如是
* 三雙結因果名不思議是故
* 二釋不可稱量善男
* 三釋唯佛乃知三世
* 二勸如理修

* 初正嘆勸修善男
* 二推徵廣釋何以
* 三大眾讚益是時
* 二答第三問○
* 三時眾獲益說是




* ○三二利雙修答第三問

* 初牒前問意爾時
* 二正答其相

* 初標義略答菩薩
* 二申宗廣釋

* 初所化如幻

* 初明法假

* 初明夢識能為識本然諸
* 二明本識能生色心從初
* 三明色心能成陰等色名
* 二明受假善男
* 三明名假善男
* 四相續假諸法
* 五相待假諸法
* 六因成假諸法
* 七緣成假一切
* 二能化如幻善男
* 三總結名義是為
* 三時眾獲益說是




* ○四明二護所依正理

* 初當品名題二諦
* 二正釋經文

* 初問答明旨

* 初明二諦不二

* 初匿王請問爾時
* 二如來垂答佛言
* 三引證昔說

* 初正申二諦

* 初明無作二諦爾時
* 二明無性二諦法性
* 三明圓融二諦無無
* 二正答所問

* 初理智相對遣一異有無
* 二理智相對遣情執解心
* 三理智相對入真義於解
* 三結成上義

* 初世諦有無世諦
* 二聖見有無幻化
* 三結成正觀若了
* 四釋成二諦

* 初明常二義大王
* 二明常一義

* 初標能所以明一佛及
* 二約境智以明一以一
* 三約染淨以明一菩薩
* 二明說法不二

* 初當機啟請波斯
* 二如來垂答

* 初明說空佛言
* 二明修空

* 初正辯修習大王
* 二逐難重釋三乘
* 三總結前文大王
* 三法門不二

* 初機教相違問波斯
[001-0199a]
* 二教繇機異答

* 初雙標總答佛言
* 二微釋不異

* 初約機器明二諦何以
* 二約觀照明二諦若菩
* 三結答不二是故
* 二勸持功德○
* 三時眾獲益說是




* ○二勸持功德

* 初嘆教同說大王
* 二舉益勸持汝等
* 三較量顯勝

* 初舉能較量

* 初佛佛無盡大王
* 二般若無量是諸
* 二舉所較量

* 初以一分較全分於諸
* 二以一念較解持若有
* 三結顯成佛即與
* 四時眾得益說是




* ○二外護國難顯法妙利

* 初當品名題護國
* 二正演玄微

* 初誡聽許說爾時
* 二廣釋本義

* 初廣明護法

* 初護國功德

* 初所護之時一切
* 二能護之法

* 初標法勸持汝等
* 二建立福田嚴飾
* 三講聽難滅每日
* 三明護法體大王
* 四顯所護難

* 初明所護六難若國
* 二明能護般若是諸
* 二護福功德若於
* 三護難功德疾疫
* 二引古證今

* 初引天事證護國

* 初頂生興惡滅帝大王
* 二天帝依法得樂時彼
* 二引人王證護國

* 初引昔難事大王
* 二明能護難

* 初請假修福其普
* 二正明護難

* 初依教請佑其王
* 二說偈開心

* 初正說偈文

* 初說無常理時彼
* 二說俱苦理生老
* 三說皆空理有為
* 四說無我理識繇
[001-0200a]
* 二聞者獲益

* 初王聞悟解爾時
* 二復行轉教其王
* 三開覺邪心

* 初斑足開解時斑
* 二諸王還國汝各
* 三斑足棄位時斑
* 三結示勸持

* 初明過去依法獲報大王
* 二明現在應當受持汝等
* 三明未來亦應受行若未
* 三時眾得益說是




* ○三報恩供養顯果難思

* 初當品名題不思
* 二正演玄微

* 初散華供養

* 初聞法歡喜爾時
* 二散華顯妙

* 初散行華散百
* 二散般若華復散
* 三散妙覺華復散
* 三諸王敬願時波
* 二嘆教歡持佛言
* 三現通利益

* 初變現難思

* 初標章舉數爾時
* 二別敘神變一華
* 二時眾獲益當佛




* ○四弘經相貌顯教無盡

* 初當品名題奉持
* 二正解經文

* 初正明奉持

* 初匿王見佛爾時
* 二正申請益

* 初讚法難思白佛
* 二請問奉持云何
* 三佛為垂答

* 初說長行

* 初總標忍行

* 初標法指人佛言
* 二勸令供養汝等
* 二別明忍相十三

* 初習種性

* 初標位指人善男
* 二發心利物修十
* 三根純德善聞讚
* 四別顯不定善男
* 二性種性

* 初標位示住復次
* 二顯其行業

* 初別明觀修捨財
* 二治倒復真對治
* 三入位時行中品
* 三道種性

* 初標位示修復次
* 二觀行差別

* 初觀法無生觀諸
* 二觀修全性所修
* 三觀性起修住無
* 四觀法皆如善觀
* 五示受生處雖常
* 三入位時行上品
* 四歡喜地

* 初標位超出復次
* 二智行差別
[001-0201a]

* 初通明二智住平
* 二斷除惑障斷諸
* 三方便起修

* 初總明修習大悲
* 二別明方便非證
* 四重明二智

* 初實智離相善男
* 二權智自在方便
* 三法喻合顯如水
* 三入證時節

* 初刦行分齊於四
* 二智願自在此地
* 三修檀利生念念
* 五離垢地

* 初標名示位復次
* 二本地行業四無
* 三證入時節於五
* 六發光地

* 初標名示跡復次
* 二明其行業住無
* 三入證時節於六
* 七燄慧地

* 初標示名迹復次
* 二當地行業

* 初觀忍斷證行修行
* 二修習助道行修智
* 三成就勝進行為欲
* 三入位時行於七
* 八難勝地

* 初標示名位復次
* 二本地觀修

* 初自利行以四
* 二利他行

* 初能利之行為利
* 二所利之益但為
* 三入位時節於八
* 九現前地

* 初標示名跡復次
* 二本地觀修

* 初總顯住斷得上
* 二別觀因緣大悲
* 三入位行時於九
* 十遠行地

* 初標示名位復次
* 二本地觀修

* 初總明斷證行修無
* 二別明不住行住於
* 三入位時行於十
* 十一不動地

* 初標名示位復次
* 二當位修證

* 初明寂滅忘緣住無
* 二明悲願雙運

* 初佛加起行由本
* 二悲利羣生以十
* 三入位時行於千
* 十二善慧地

* 初標名示位復次
* 二本地行業

* 初略顯斷證住上
* 二別明業用具大
* 三入位時行於萬
* 十三發雲地

* 初標示名位復次
* 二本地行業無量
[001-0202a]
* 三對位顯勝

* 初伏斷差別

* 初總標伏惑善男
* 二別明漸斷無相
* 二因果差別金剛
* 三約證道修別

* 初約無間道善男
* 二約解脫道若解
* 三總結忍義善男
* 二重偈諷○
* 二別勸奉持○
* 三時眾獲益○




* ○二重偈頌

* 初總頌伏忍位爾時
* 二別頌四忍十一

* 初頌歡喜地初證
* 二頌離垢地遠離
* 三頌發光地滅壞
* 四頌燄慧地清淨
* 五頌難勝地如寔
* 六頌現前地觀察
* 七頌遠行地方便
* 八頌不動地住於
* 九頌善慧地得四
* 十頌發雲地智慧
* 十一頌佛地滿足




* ○二別勸奉持

* 初護國勸持

* 初略嘆難時

* 初舉滅勸持佛告
* 二明般若力用一切
* 三釋付囑所以我以
* 四別付匿王是故
* 二廣嘆諸難

* 初標除難福生大王
* 二別問答廣明

* 初匿王請問波斯
* 二如來酬答

* 初略明七難

* 初日月失度佛言
* 二星辰失度二者
* 三大火四起三者
* 四時序改變四者
* 五暴風數皷五者
* 六天地亢陽六者
* 七賊盜蜂攢七者
* 二總結無量大王
* 三勸令持經一一
* 三諸王驚問爾時
* 四佛答所因佛言
* 二讚名勸持

* 初讚名殊勝

* 初約法讚德大王
* 二喻况顯勝如摩
* 三以法合顯此般
* 二勸興供養

* 初標示供養之法汝等
* 二別明無間供養若欲
* 三喻明供養極功如事
* 三釋勸持所因

* 初因過去福力故大王
* 二恐現生福衰故若王
* 三作未來利益故
[001-0203a]

* 初明人王護法為因大王
* 二明佛聖遣護為緣

* 初標指其數我令
* 二別列光印

* 初東金剛手東方
* 二南金剛寶南方
* 三西金剛利西方
* 四北金剛藥义北方
* 五中般若金剛五中
* 三結顯其益是五
* 三明菩薩說呪護國

* 初菩薩興慈

* 初本願須護

* 初在處護經爾時
* 二法在國安令其
* 二呪力能護

* 初呪力神速世尊
* 二正說神呪即於
* 二佛聖讚善

* 初諸佛共護爾時
* 二不久得果不久
* 四稱名付囑大王




* ○三時眾獲益

* 初眾願不生難國時諸
* 二諸王出家得忍時十
* 三人天散華得法爾時
* 四菩薩散華得忍

* 初得定住忍無量
* 二利生成道無量




* ○三流通分

* 初當品名題囑累
* 二正演玄文

* 初付囑誡勑

* 初正明付囑

* 初付囑其時佛告
* 二付囑人法此經
* 二別明誡勑

* 初誡滅法過

* 初舉滅法時大王
* 二明滅法人一切
* 三辨滅法過

* 初制止四正制我
* 二建立三邪白衣
* 四結滅法過當知
* 二誡壞四眾行大王
* 三誡禁不依法大王
* 四誡自相破滅

* 初誡自毀大王
* 二誡起惡壞我
* 三招殃報當墮
* 五誡非理苦役大王
* 六誡謬信橫制

* 初示修善大王
* 二示作惡而惡
[001-0204a]
* 三示謬信其王
* 四示時過橫立
* 七誡自作自咎大王
* 三結成不盡若具
* 二依教奉行

* 初依法奉持

* 初諸王感傷

* 初正明傷感爾時
* 二依教護法時諸
* 二大眾咨嗟爾時
* 三請問經目爾時
* 四佛為垂答

* 初正答經名佛告
* 二讚法廣大大王
* 三功德護國若有
* 二結會喜持佛說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科疏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