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90 般若心經註解-清-敬止 (master)


No. 57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


【世尊在靈鷲山中。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提。
舍利子白觀自在菩薩言。若有人欲修甚深般若
法門。當云何修學。觀自在遂說此經。即佛說大般
若精要。傳至中華。今從玄奘所譯。般若者智慧也。
波羅密多者。華言到彼岸。眾生由迷慧性。居生死
曰此岸。菩薩因修般若。悟慧性到涅槃。曰彼岸。心
者般若心也。此般若心。人人本具。說此經者。欲令
眾生。斷除妄心。顯發本性故也。經者法也常也。經
路也。此經以單法為名。實相為體。觀照為宗。度苦
為用。大乘為教相。此五者。經中所說之旨也。單法
者。即般若波羅密多也。實相者。即諸法空相也。觀
照者。即照見五蘊皆空妄也。度苦者。即度一切業
報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薩所行甚深般若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觀自在。能修般若之菩薩也。般若波羅密多者。菩
薩所修之法也。菩薩因修般若。觀慧照了。自心清
淨。圓融無礙。故稱自在。此自行也。復念世間受苦
眾生。令其修習此法。改惡遷善。離苦得樂。無不自
在。此化他也。】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001-0945a]


【照者觀也。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蘊者積聚也。謂
日積月累。妄想眾惡。藏於性內為蘊。空者真空也。
色者色身也。即人身也。受者領納也。想者思想也。
行者造作也。謂造作諸惡也。識者分別也。謂分別
一切境界好醜也。識即心王。受想行是心所。度者
度脫也。一切苦厄者。世間業報眾苦厄也。菩薩由
觀照五蘊空寂。離生死苦。復憫在迷眾生。顛倒妄
想。悖理亂常。不忠不孝。十惡五逆。致受眾苦。說此
法門。令其修習。皆得解脫也。】


「舍利子。」


【佛之弟子。智慧第一。因其為眾請問。故呼其名而
告之。】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色即四大幻色身也。空乃般若真空性也。眾生由
迷真空性體。而受幻色妄身。譬如水之成冰。堅固
無用。菩薩由修般若。觀慧照了。幻色即是真空法
體。猶如融冰為水也。然色之與空。其體無二。故曰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冰不異水。水不異冰。復恐
鈍根眾生不明了。猶存色空之見不忘。故曰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如冰即是水。水即是冰。若受若想
若行若識。莫不皆然。此一經之要。般若之心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諸法者。指前五蘊也。空相者。即真空實相也。菩薩
[001-0945b]
復告舍利子云。既了諸法當體。即是真空實相。實
相之體。本無生滅。既無生滅。豈有垢淨。既無垢淨。
豈有增減乎。】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此真空實相之中。既不可以生滅垢淨增減求之。
故總結云。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即空也。】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真空實相之中。既無五蘊。亦無六根六塵。此空十
二入也。】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既無十二入。亦無十八界。十八界者。六根六塵六
識也。有六根對六塵。成六識也。五蘊十二入十八
界。不出色心二法。為迷心重者。說為五蘊。為迷色
重者。說為十二入。為色心俱迷者。說為十八界。以
上三科修學之人。隨人根器。但修一科。即能悟人。】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此空十二因緣也。無明者癡暗也。謂於本性。無所
明了。非瞢然無知。乃違理強覺之謂也。無無明等
者。菩薩以般若智。觀此無明。其性本空。無生滅相。
故云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也。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者。義與前同。生相者。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
也。滅相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是
也。此十二因緣。亦名十二有支。生從無明生。則一
切生。滅從無明滅。則一切滅。若無無明種子。根莖
[001-0945c]
何來。因此十二因緣。妄想生滅。纏縛自性。受苦無
有休息。頭名無明。亦名煩惱。亦名種子。二名行。謂
造作諸業。此二支前世所作。惡業種子也。三名識。
謂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名名色。從托胎後。漸生
諸形相也。五名六入。於胎中成六根。而通竅也。六
名觸。謂出胎後六根。對六塵而生喜好也。七名受。
謂領納世間好惡等事也。此五支現在所受之果
也。八名愛。謂貪染世間五欲等事也。九名取。謂於
諸境好醜。生取著心也。十名有。謂作惡業。造有漏
之因。能招來世之果。此三支現世所作之惡因也。
十一名生。謂受來生五蘊之身也。十二名老死。謂
來世之身。既老而死。此二支來世當受之果也。葢
此十二因緣。該通三世因果。何見人生禍福。巳定
此善惡因緣。不肯脩行。妄求富貴安樂。何益不造。
無業無縛。即得清淨法身。若造惡業。展轉因依。如
輪旋轉。無有休息。一切眾生。迷而不知。良可悲也。
故菩薩說此心經。勸誘於人。依而行之。可出苦輪。
此本緣覺之人。所觀之境。大乘菩薩。徹照此境。皆
無實性。故云無也。】


「無苦集滅道。」


【無苦集滅道者。觀四諦清淨也。苦即生死苦果。集
是惑業苦因。此二者世間之法也。滅即涅槃樂果。
道即道品樂因。此二者出世之法也。說此四諦者。
令眾生知苦斷集慕滅脩道。離苦得樂也。此本聲
[001-0946a]
聞之人所觀之境。大乘菩薩照了此境。當體空寂。
故云無也。】


「無智亦無得。」


【智般若之智也。菩薩以智照境。既無五蘊及四諦
諸法。即人法皆空。智境俱泯。如病去藥忘。故云無
智亦無得也。】


「以無所得故。」


【此結前起後之言。】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菩提薩埵者。能依之人也。般若波羅蜜多者。所依
之法也。菩薩之人。依此法門修學。功成理顯。故得
心無業縛。因無業縛。故無生死恐怖。既無生死恐
怖。則無顛倒煩惱。此三障既空。三德乃顯。故云究
竟涅槃。涅槃者。華言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
度即般若。此三德非別有即三障。是迷即三障。悟
即三德。所謂生死即法身。煩惱即般若。結業即解
脫。然雖障即是德。自非般若之功德不能顯。譬如
磨鏡垢盡明現。斯之謂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三世過去未來現在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此言非惟菩薩如此修證一
切諸佛。莫不皆修般若。得成正覺。】
[001-0946b]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


【前是顯說般若。後是密說般若。然既顯說。而又密
說者何。良以。眾生根器不同。所入有異。曰神呪者。
葢言般若功用。能破魔障。名大神呪。能滅癡暗。名
大明呪。能顯至理。名無上呪。極妙覺果。無與等者。
名無等等呪。】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


【此結般若功用廣大。除苦得樂。決定無疑。令諸眾
生信受奉行也。】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
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