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86 般若心經如是經義-清-行敏 (master)


No. 567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梵語。華言大也。此大法即聖凡共有般若心
也。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此大智慧體。乃聖凡同具。
但其中有迷悟之差。迷者即愚。悟者即智。然般若
本無迷悟。若人能言外了然。則迷悟本虗。又□□
□□□波羅蜜多。梵語。華言到彼岸。一切眾生。□
□□□□□無明所蔽。輪迴生死苦海。不得到□
□□□□□□觀自在能行之人。以告身子智慧
□□□□□□□身中本有摩訶般若大智慧□
□□□□□□□□若而越煩惱中流。竟到波羅
蜜多□□□□□□□大智慧菩提涅槃玅心。經
者。猶徑也。□□□□□□道。所謂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一句。總顯能行甚深般若之人。為下
一經綱領觀字。即大智根本之體。自在二字。即般
若相也。以根本智體。照見五蘊色心等法。無有少
法可得。無有少法不可得。真俗渾融。交涉無礙。即
此般若大相。自在法門也。菩薩。梵語。華言有覺有
[001-0929b]
情。以有覺故。依般若波羅蜜多。而心無罣礙。遠離
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以有情故。依般若波羅蜜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
由是因果交涉。萬德咸備。纔得此觀自在菩薩之
名也。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有二義。一理深。二事深。
事深者。謂觀自在行斯般若。深無不極。道者以之
而歸。大無不包。乘者以之而運。所以舉一行深之
言。以醒凡夫。□□□□□□□行而錯徑者二乘
雖是正行。尚滯□□□□□□□在菩薩行深般
若波羅密多。意正□□□□□□□學菩薩行深。
使其頓破煩惱。頓斷□□□□□□□槃。故曰事
深也。理深者。以圓照法界無盡□□□□般若甚
深法門。體用無方。猶澄江一月。三舟共覩。一舟停
住。二舟南北。南者見月千里隨南。北者見月千里
隨北。停舟者見月不移。自在之行。類此可知。即體
之用。無不普應。去住皆緣。心無動靜。故曰理深也。
照者。指觀智而言。見者。指心性而言。五蘊。即色受
想行識。凡夫執五蘊為實有。二乘又執之以沉空
趨寂。俱不達妙有真空。觀自在菩薩。以觀智照之。
以心性見之。故當下了達五蘊等法。即是妙有真
空實相般若故曰照見五蘊皆空也。六道眾生。妄
起三惑搆造生死苦緣。二乘亦被無明所蔽。愛見
所纏。雖斷輪迴生死。尚住偏空厄緣。自在菩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以金剛證定。頓斷生相無明。
[001-0929c]
頓入妙覺果海。五住皆盡。二死永亡。故曰度一切
苦厄也。】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想行識。亦復如是。」


【此承觀自在菩薩所行甚深般若體用。以召□□
□子而授之。佛以無有聽者。終無有說。故特告□
□□言顯示令一切凡眾。皆知自有甚深般若。非
第一智慧身子。不能修也。色不異空以下二十四
言□□□機頓悟頓證甚深般若妙旨謂舍利子
所說照見五蘊皆空者。是何五蘊。謂即是色不異
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謂汝既巳知
蘊空之初。堅固色體。如是而巳即知虗名之受。融
通之想。幽隱之行。罔象之識。亦復如是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
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
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
無得。」


【此一段總說五蘊以擴充諸法。同一真空實相圓
明心體。本無生滅垢淨。聖凡增減惑智等法也。是
□□前五蘊諸法。由空觀中。照見聖凡等法。纖毫
絕迹無有少法不是實相。故云是諸法空相。不生
者。□□□所有俱是妄想。一切諸法。俱是幻言。心
生即□□□即佛亦無佛無不佛。無生無不生。不
[001-0930a]
滅者。□□□□法無一不是真空般若。本無有生。
又何可滅。□□□云。云何說諸蘊。諸蘊何有性。蘊
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
然。佛及諸佛法。自性無所有。平等同一相。即是不
滅義。故曰不生不滅也。不垢者。謂真空法性。本無
有染。何垢之有。大經云。如淨摩尼寶。本性無染垢。
隨緣生諸蘊。不為蘊所覆。譬如青蓮華。雖居於淤
泥。根性恒清淨。故云不垢也。不淨者。謂諸佛雖知
自性本來清淨。於清淨法中。無有一念可淨。故云
不淨也。不增不減者。謂法性既同。設一切眾生。一
時成佛。生界不減。佛界不增也。是故空中者。承上
無垢淨增減般若心體。而標出所以諸法之名。謂
何等諸法。即是無色受想行識等。真空體中。既無
五蘊色心。焉有六根。故曰無眼耳鼻舌身意。既無
六根。則知內根寂寂。外境如如。何有色蘊六塵。故
曰無色聲香味觸法。有根方有境。境具方發識。既
然根境尚無。則所發識界。從何而有。故云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真空實相體中。本無凡夫等法。則
三乘之法。從何而有。若在大乘。說惟心為因。癡愛
為緣。若在小乘說癡愛為因。業等為緣。今真空絕
相。心境兩忘。直顯本體。故曰無無明。既然真空體
中。本無流轉之無明。又以何無明而盡哉。故曰亦
無無明盡。生死苦。因無明而起。可剪可除。貪愛垢。
[001-0930b]
從妄想而生。可塞可拔。塞拔由乎性假。除翦由乎
體妄。知體妄者。息妄而證涅槃。達性假者。棄假而
歸寂滅。於是控御一乘。浮航六度。出生死苦海。越
火宅樊籠。逈登般若之臺。妙入涅槃之苑。湛然常
樂與虗空而並存。嶷爾圓明。混境智而雙寂。是故
空中本無三行之因。何有二種之果。故曰無老死。
真空之中既無流轉之果。則斷無明之因。生死苦
果方盡。無復繫累。永絕生死之鄉。獨澄無為。蕭然
淡泊。即煩惱而為大悲之因。即生死而為大悲之
緣。於此因緣。當體即是妙有真空。何有還滅老死
而盡哉。故曰亦無老死盡。上為中根所修因緣等
法。於真空實相體中。本無所有。則知下根所修四
諦等法。焉有實哉。故曰無苦集滅道。苦以逼迫為
義。集以增長生死為事。滅以無累為名。道以除患
為功。所以二乘有苦可知。有集可斷。有滅可證。有
道可修。迷則苦集生而真道滅。悟則苦集滅而真
道生。今般若觀智。頓然五蘊皆空。頓斷生死苦厄。
故云無苦集滅道也。無智者。從凡夫起智破惑。乃
至聲聞緣覺自然智。無師智。菩薩一切智佛果一
切種智。真空理中。本無一照。故云無智也。無得者。
亦從凡夫所得。乃至諸佛所證法界真理。於般若
真空尚空空也。何理可得乎。故佛頂云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故云無得也。】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
[001-0930c]
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空竟涅槃。」


【無所得故者。以真空體中。無有少法可得。即是一
切諸佛菩薩不生不滅。故中論云。諸佛說空法。為
離於有見。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故知非有非
無。非無非有。又云。無中無有二。無二亦復無。三界
一切空。是則諸佛見。此即以無所得故也。菩提薩
埵者。即觀自在是也。依般若波羅蜜多者。即依此
無所得而得行深般若。至度一切苦厄者也。由依
此甚深般若。故下纔得心無罣礙等功效。心無罣
礙者。謂菩提薩埵。依此甚深般若。所以空一有即
絕。心方行隨滅。經云了知諸法性空寂。如鳥飛空
無有迹。心行隨滅。不礙於相。故云心無罣礙也。無
有恐怖者。以菩薩依甚深般若。得心無罣礙之故。
所以不同凡夫為三毒驅役。起惑造業。生有無量
驚恐。死有無量怕怖。法界之內。凡屬有知。無能免
者。亦不同二乘之人。畏三界生死之恐懼佛道長
遠。久受勤苦之怖。又不同道前菩薩。於真空而有
三疑之恐。畏佛果難以疾證之怖。由是菩薩。以緣
心自在。圓照法界。如是多種恐怖俱悉離之。故曰
無有恐怖者也。遠離顛倒夢想者。經云。於諸世閒
法。不生分別見。善離分別者。亦不見分別。無量無
數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無念。如是見世閒。無量
諸國土。一念悉超越。經於無量劫。不動於本處。由
是自在者。因離顛倒見。又謂世閒出世閒。聖凡染
[001-0931a]
淨。雖有多種差別。其實能想之念。所想之境。俱為
一夢想。普賢行品云。了達諸世閒。假名無有實。眾
生及世界。如夢如光影。此因眾生未能了達五蘊
色心等法如夢故。不能遠離夢想。今菩薩了達眾
生實法如夢影等。則何夢想而不遠乎。故云。遠離
顛倒夢想也。究竟涅槃者。承上般若無所得之功。
遠離顛倒夢想之效。以證涅槃。究者窮究。竟者畢
竟。涅者不生。槃者不滅。因自在菩薩窮究生死畢
竟之地。即是不生不滅之涅槃。故曰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三世諸佛。總攝三際。統該十方。依般若至得菩提。
總言法界諸佛。得菩提者。莫不由斯依深般若而
得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華言無上正等
正覺。謂真性也。以真性無得而上之。故云無上。然
上自諸佛。下至蠢動。此性正相平等。故云正等。其
覺性。不為業染纏縛不墮邪妄。故云正覺。得此性
者。為得佛果。故三世諸佛。皆依甚深般若。而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故說般若波羅
蜜多呪。」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一句。承般若觀行因果。以結
體相用三大義。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觀照世閒五
[001-0931b]
蘊等法。皆是真空實相。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
神呪。又見出世閒三乘因緣。四諦智理等法。俱不
可得。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明呪。此二句。結體
大義也。因此菩薩以觀照之智。照見世閒出世閒
等法俱不可得。故即能度一切苦厄。由是以無所
得故。菩提薩埵依之。即能遠離諸苦而得涅槃真
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呪此句。結相大義
也。因知般若。是無上呪。所以三世諸佛亦依之而
得無上正等正覺。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無等等
呪。此句。結用大義也。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二句。
總結般若之功。令眾決疑。頓信廣大甚深般若也。
能除有二義。謂如來說一切眾生。定有世閒輪迴
等苦。非妄非虗又說以摩訶般若甚深之智。能除
一切苦。非妄非虗。由是三世諸佛。知般若是大神
呪。乃至是無等等呪。復知此呪。能除一切苦。能得
一切樂故。方說此般若波羅蜜多呪。】


「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
婆訶」


【此呪。不訓字解釋。乃五不翻中。尊重不翻也。忘文
絕義。不生情解。如摩尼寶鏡。體本無持無受。不妨
萬像森羅。無法不持。無法不受。是以無受為受。無
持為持。鏡何受像。像何入鏡耶。
○學般若人。當知
本心本體。本來是佛。不假修成。不屬漸次。不落邊
見。無有一法可得。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001-0931c]
故佛云。我於菩提。實無所得。默契而巳。若人能觀
五蘊皆空。四大無我。心本太虗。無往無來。湛然圓
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
繫。便遠離一切苦厄。為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
趣向。若見勝妙善相來迎及種種現前。亦無心隨
去。若見惡相種種現前。亦無心怖畏。但自忘心。同
於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也。
○張拙因禪月
大師。指參石霜和尚。霜問秀才何姓。曰。姓張名拙。
霜曰。覓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張忽省悟。隨呈偈
曰。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
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破除煩惱重增病。趣向
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總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