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73 般若心經貫義-明-弘贊 (master)


No. 554
心經貫義



此經。本觀自在菩薩所修之妙行。所證之究竟涅槃。
妙行即行深般若。涅槃。體具三德。所謂法身般若解
脫。般若。即照見。法身。即蘊空。解脫。即度苦。故曰照見
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而佛欲人之得。同菩薩之得。
故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復恐空色名生。不知當體
即是。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有欲得此者。直下
一念不生。體露真常。即名觀自在。其迷此者。身心熾
然。是為六道四生。如或於此未能一念相應。即當秉
起大丈夫志。截斷心意識路。不落卜度知見。以無分
別智。凝然在前。照此如幻身心。當處寂滅。即是真空。
真空獨露。是曰法身。法身無著。名為解脫。法身體離
生滅虗妄等相。故無世之根塵識。法身前後際斷。故
無三世十二因緣。法身不屬世出世間因果。故無苦
集滅道。法身本自圓成。初離能所修證。故無智亦無
得。法身離一切相。而非斷滅。故以無修而修。是依般
若波羅蜜多。以無證而證。是證究竟涅槃。以無得而
得。是得阿耨菩提。出入六根門頭。周遍法界。靈而莫
測。故曰是大神呪。靈光獨耀。故曰是大明呪。出於數
量之表。故曰是無上呪。非三賢十聖可比。故曰是無
等等呪。離名絕義。故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
[001-0876b]
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貫義


附 大般若經受持功德



佛告善勇猛菩薩言。若諸菩薩手執如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相應法教。是諸菩薩。設不現前
蒙佛授記。當知巳蒙佛授記。或復不久當蒙佛現前
授記。如是菩薩。若手執如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
知鄰近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定無疑惑。速坐妙菩提
座。又速獲一切智智。乃至云。菩薩若以般若波羅蜜
多相應法教。施有情類。心無恡惜。當知不久得為法
王。於一切法。皆得自在。又菩薩現得般若波羅蜜多
精勤修學。是諸菩薩。當知不久。一切智智之所潤沃。
善能趣入一切智智。常能開顯一切智智。由斯潤洽
一切有情。分別開示無上法寶。善勇猛。如日輪出。蔽
諸光明。如是菩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出現世間。一
切外道悉皆隱沒。若諸菩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出
現世間。與有情類。作法明照。若諸菩薩出現世間。作
諸有情善根明照。與有情類作淨福田。一切有情皆
應供養。一切有情皆應歸趣。一切有情皆應稱讚。若
學般若波羅蜜多。於諸學中。最勝第一。為妙為微妙。
無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又能令一切學。皆到究竟
[001-0876c]
普能受持一切所學。於一切學。皆能開示摧伏一切
他論邪學。若諸菩薩能學般若波羅蜜多。則能修行
三世諸佛諸菩薩行。


又佛告憍尸迦。若善男子善
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
勤修進。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
女人等。現在不為毒藥所害。刀兵所傷。火所焚燒。水
所漂溺。乃至不為四百四病之所夭歿。除先定業現
世應受。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遭官事怨賊
逼迫。至心誦念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若至其所。終不
為彼譴罰。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威德
勢力。法令爾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有欲
至國王王子大臣等處。至心誦念如是般若波羅蜜
多。必為王等歡喜問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何以故。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常於有情發起慈悲喜
捨心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常得成就如是等
類現在功德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
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
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隨所生處。
常不遠離十善業道。若四靜慮。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若布施波羅蜜多。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一切三摩
地門。陀羅尼門。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墜地
獄傍生鬼界。除願往彼成熟有情。隨所生處。常具諸
根。支體無缺。永不生在貧窮下賤。工師雜類。屠膾漁
獵。盜賊獄吏。及補羯娑。旃荼羅家。若戍達羅。貿易卑
[001-0877a]
族。隨所生處。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圓滿莊
嚴。一切有情見者歡喜。多生有佛嚴淨土中。蓮華化
生。不造眾惡。常不遠離菩薩神通。隨心所願。遊諸佛
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親近供養諸佛世尊。成熟有
情。嚴淨佛土。聽聞正法。如說修行。漸次證得一切智
智。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當成就如是等類未
來功德。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得如
是現在未來殊勝功德。乃至無上正等菩提者。應常
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此般若波
羅蜜多甚深經典。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
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
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旛葢。諸妙珍奇。伎樂燈明。而
為供養。天帝姓憍尸迦。名釋提桓因。此云能天主。俗稱玉帝


復次憍尸迦。若
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
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
善男子善女人等。隨所居止國土城邑。人及非人。不
為一切災橫疾疫之所傷害。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
子善女人等。隨所住處。為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餘十
方無邊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并諸
龍神。阿素洛等。常來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不令
般若波羅蜜多有留難故。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
女人等。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呪王。置清淨處。供
養恭敬。尊重讚歎。雖不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
理思惟。亦不為他開示分別。而此住處國邑王都人
[001-0877b]
非人等。不為一切災橫疾疫之所傷害。何以故。憍尸
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呪王。隨所住處。為此三
千大千世界。及餘十方無邊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
乃至色究竟天。并諸龍神。阿素洛等。常來守護。供養
恭敬。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呪王。有留
難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但書般若波羅蜜
多大神呪王。置清淨處。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尚獲如
是現法利益。況能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
惟。及廣為開示分別。當知是輩。功德無邊。速證菩提。
利樂一切。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怖畏怨
家。惡獸災橫。厭禱疾疫。毒藥呪等。應書般若波羅蜜
多大神呪王。隨多少分。香囊盛貯。安寶筒中。恒隨逐
身。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怖畏事。皆自銷除。天龍神
鬼。常守護故。阿素洛。即阿修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或諸天子。及諸天女。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經其
耳。善根力故。定當漸次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
憍尸迦。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及諸弟子。一切皆學如
是般若波羅蜜多。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入無餘依涅
槃界。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普攝一切
菩提分法。若諸佛法。若菩薩法。若獨覺法。若聲聞法。
皆俱攝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暫聽如是般若波
羅蜜多。聞巳書寫。讀誦受持。思惟修習。是善男子善
女人等。速出生死。證得涅槃。摩訶般若經云。若人為
佛起七寶塔。滿三千大千世界。皆高一由旬。盡壽以
[001-0877c]
香華纓珞伎樂供養。所得福德。不如有人書寫受持
是般若經。恭敬尊重讚歎。華香乃至伎樂供養。其福
甚多。時諸天。及天帝釋。白佛言。世尊。若人受持般若
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我等視是人即是佛。若次佛。佛
言。若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書持經卷。華
香供養。是人為父母所愛。宗親知識所念。諸沙門婆
羅門所敬。十方諸佛菩薩。辟支羅漢。乃至須陀洹所
愛敬。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羅等愛敬。乃
至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天發菩提心者。皆來到
書持經卷所在之處。見般若經。讀誦供養。禮拜而去。
若有但書寫此經卷。於舍供養。不受不讀。不誦不說。
不正憶念。是處。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若受持供
養般若。勝於供養十方諸佛。及弟子眾。復有人書般
若經卷。與他人令學。其福甚多。又人欲見十方無量
世界中現在佛法身色身。應聞受持般若。讀誦正憶
念。為人廣說。是人行般若。亦應以法相應。修念佛三
昧。若求佛道。緣覺道。聲聞道。皆應供養恭敬尊重讚
歎般若波羅蜜。若化恒河眾生。令得六通。不如書般
若令他讀誦。又以此令他讀誦般若之福。不如正憶
念般若波羅蜜。又此正憶念般若之福。不如為他說
令易解。天帝釋白佛言。菩薩但行般若波羅蜜。不行
餘波羅蜜耶。佛言。菩薩盡行六波羅蜜法。以無所得
故。行施波羅蜜。乃至行般若波羅蜜。又若菩薩不發
阿耨菩提心者。不能學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001-0878a]
若不學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能得阿耨菩
提。智論釋云。視是人即佛者。法性身。住不退轉地。得
無生法忍。乃至十地。次佛者。肉身菩薩。能說般若。及
其正義。問曰。般若在佛身中。若供養一佛。則供養般
若。何以言供養十方佛。不如供養般若。答曰。供養著
心。若供養佛。取人相。人畢竟不可得。以取相故。福田
雖大。而功德薄少。供養般若者。則如所聞般若中。不
取人相。不取法相。用是心供養。故福德大。又般若。是
諸佛母。及諸佛師。諸佛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
光明神通變化。皆是般若波羅蜜力。以是等因緣。故
勝供養十方諸佛。非不敬佛。帝釋意念。若般若是究
竟法者。但行般若。何用餘法。佛答。菩薩行六波羅蜜。
以般若波羅蜜。用無所得法。和合故。此即行般若波
羅蜜。若但行般若。不行五波羅蜜。則功德不具足。不
美不妙。譬如愚人。不識飲食種具。聞醬是眾味主。便
純飲醬。失味至患。行者亦如是。欲除著心。故但行般
若。反墮邪見。不能增進善法。若與五波羅蜜和合。則
功德具足。義味調適。雖眾行和合。般若為主。若布施
等諸法離般若。則有種種差別。至般若波羅蜜中。皆
一相。無有差別。問曰。行般若波羅蜜。受誦乃至正憶
念。此事為難。書般若經卷。與他人為易。功德尚不應
等。云何言勝。答曰。獨行誦讀正憶念雖。難或以我心。
故功德小。以經卷與人者。有大悲心。作佛道因緣。無
吾我故。功德為大。復有人於大眾中。廣解其義。其福
[001-0878b]
勝前。當視其人如佛。若次佛。


如是種種讚歎受持
讀誦般若。現世他生。所獲功德善根。不可備錄。廣如
大般若經說。昔玄奘法師。往天竺。路經莫賀延磧。長
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
是時顧影。唯一心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初法
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臰穢。衣服破污。愍將向寺。施
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心經。囑曰。凡
遇難緣。當誦之。師因常誦習。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
狀異類。遶人前後。雖念觀音。不得全去。及誦心經。發
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


音釋



補羯娑
即除糞。担屍。賤類人也
旃荼羅家
殺人家
戍達羅
農人

波羅蜜
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