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b0063 舊雜譬喻經-吳-康僧會 (master)



《舊雜譬喻經》卷下


吳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三五)



佛為諸弟子說經。時有射獵人擔弩,及
負十餘死鳥,過往觀佛,其意精銳,願聞說
經心欲聽受,佛則止不為說之。獵人退去,
便言:「若我作佛,必普遍為人說道,無所違
逆。」阿難問佛:「此人撰情欲聽典教,何以逆
之?」佛言:「此人是大菩薩,立心深固。昔為國
王,於眾婇女意不平均,不見幸者共鴆殺王。
王生射獵家,諸婇女皆墮鳥獸中,今畢其罪,
後又成就。若為說經,恐其意懼墮羅漢道,故
不為說耳。」


(三六)



昔佛寺中有金釜,以烹五味供給道人。時
有凡人入觀見金釜,欲盜取之,無所因,詐
作沙門,被服入眾僧中。聞上座論經,說諸
罪福生死證要,影嚮之報不可得離之證。盜
人意中開悟,懷慚悔,撰情專心則見道迹。
思惟所由,釜是我師,特先禮釜繞之三匝,
為眾沙門具自道說。夫覺悟各有所因,心專
一者莫不見諦也。


(三七)



昔阿那律已得羅漢,眾比丘中顏容端正
有似女人。時獨行草中,有輕薄年少,見之
謂是女人,邪性泆動欲干犯之,知是男子,自
視其形變成女人,慚愧欝毒自放深山,遂不
敢歸經踰數年。其家妻子生不知處,謂已
死亡悲號無寧。阿那律行分衛往至其家,
婦人涕泣自說其夫不歸,乞匃福力使得生
[002-0517a]
活。阿那律默然不應,心有哀念,乃至山中
求與相見,此人便悔過自責其身,還成男子,
遂得還歸,家室相見。凡得道人不可以惡向
之,反受其殃也。


(三八)



昔有比丘,於空閑樹下坐行道意。樹上
有一獼猴,見比丘食,下住其邊,比丘以餘飯
與之,獼猴得食,輒行取水以給澡洗。如是連
月。後日食忽忘不留飯,獼猴不得食大怒,
取比丘袈裟上樹悉裂敗之。比丘忿此畜生,
以杖捶,誤中墮地,獼猴即死。數獼猴並來譟讙,共輿死獼猴到佛寺中。比丘僧知必有以,
則合會諸比丘,推問其意,此比丘具說其實。
於是造教:自從今日,比丘每食,皆當割省留
餘以施蠕動,不得盡之。檀越匃飯由此為始
也。


(三九)



昔有鱉遭遇枯旱,湖澤乾竭不能自致
有食之地。時有大鵠集住其邊,鼈從求哀乞
相濟度,鵠啄銜之飛過都邑上。鼈不默聲,
問此何等?如是不止,鵠便應之,應之口開,
鼈乃墮地,人得屠裂食之。夫人愚頑無慮,
不謹口舌,其譬如是也。


昔有沙門,令凡人剃頭,剃頭已,頭面著地
作禮言:「願令我後世心意淨潔,智慧如道人。」
道人言:「令卿得慧勝我。」其人作禮而去。後
命盡生忉利天上,天上壽盡來下,生大姓家
作子,後得作沙門,智慧得見道迹,此至
意所致也。


(四〇)



昔有梵志從國王匃,王欲出獵,令梵志止
殿上,須我方還。乃出獵追逐禽獸,與臣
[002-0517b]
下相失,到山谷中與鬼相逢,鬼欲啖之,王
曰:「聽我言。朝來於城門中,逢一道人從我匃,
我言:『止殿上待還。』今乞暫還,與此道人物已,
當來就卿受啖。」鬼言:「今欲啖汝,汝寧肯
來還?」王言:「善哉誠無信者,我當念此道人
耶?」鬼則放王,王還宮出物與道人,以國付
太子,王還就鬼。鬼見王來,感其至誠,禮謝
不敢食也。師曰:「王以一誠全命濟國,何況
賢者奉持五戒?布施至意,其福無量也。」


(四一)



昔阿育王常好布施飯食沙門,令太子自
斟酌供具,太子默恚言:「我作王時,悉當殺諸
道人。」道人心知太子瞋恚,謂太子言:「我不
久在世間。」太子驚曰:「道人明乃爾,知我心
意。」即反念:「我作王時,當供養道人勝我父。」
心遂和則去惡就善。道人言:「比卿作王時,
我生天上已。」太子曰:「聖哉沙門!」後作國王,
以五戒十善為國政,遂致隆平矣。


(四二)



昔有四姓取兩婦,大婦日日以好飯供養
沙門,沙門日往取飯,小婦患毒之。明日沙
門復來,小婦則出取鉢,以不淨著鉢中,以
飯置上授還沙門。沙門持去,於山中適欲飯,
見不淨則澡洗鉢,後不敢復往。小婦口中及
身體則俱臭,人見皆走避,後壽終墮沸屎
地獄,如是展轉三惡道數千萬歲,罪畢得
為人,常思欲食大便不得,腹中絞痛。後為人
婦,夜起盜食大便。如是數數,夫怪之,便往
尋視,見婦食屎。此宿命行所致也。


人有四難得成:一者塔,二者招提僧舍,三
者飯比丘僧,四者出家作沙門。是四事以立,
[002-0517c]
其福無量。所以者何?三界時有耳。已得作
人,復有財產,能拔慳貪之本,應時施惠,功
業純立,是亦難得。誰能知此福者?唯佛耳。


佛言:「比丘不以飯食轉相呼為親道,唯以經
法轉相教誡為親耳。比丘以飯食美味轉相
貢施,見世於比丘善名,後世無所應,於佛
得惡論。何以故?外行家見比丘言:『佛弟子
但以美飯食好衣轉相施耳,誰教者?是佛也。』
於佛得惡論。比丘以經戒道法轉相請乃為
大親厚耳。何以故?外行家見比丘言:『佛弟
子但以經戒道法轉相施耳,無他相與。』於比
丘現世得善名,後世得解脫,於佛有善論。
何以言之?佛是比丘師,教弟子但以經道,
是故不必以飯食為惠也,但以善言轉相施
上耳。」


佛言:「比丘當知足,何等為當知足?謂趣求
一衣一食,常在經行念,不念外求,能止不亂
意,是為知足。亦不當知足計,所謂經戒,逮
得四禪及四空定,須陀洹、斯陀含,未可計知
足也。如是為不當計足矣。」


(四三)



有比丘分衛,道住促迫卒失小便,行人
見之,皆共譏笑言:「佛弟子行步有法度,被服
有威儀,而此比丘立住失小便,甚可笑也。」
時有外行尼揵種,見人譏笑此比丘,即自念
言:「我曹尼揵種裸身而行,都無問者;佛弟
子住小便,而人皆共笑之。如是者,我曹師為
無法則,故人不笑耳。將獨佛弟子法清淨、有
禮儀,易為論議故。」便自歸佛所作沙門,即
得須陀洹。比丘譬如師子眾獸中王,人中師
[002-0518a]
所語當用法,行步坐起當有威儀,為人法則
不得自輕,自輕自毀以辱先賢也。


天王釋及第一四天王,十五日三視天下,誰
持戒者?見持戒者,天即歡喜。時以十五日,
天王釋在正殿坐處,自念言:「天下若十五日
三齋者,壽終可得吾位矣。」邊諸天大驚言:
「但十五日三齋,乃得如釋處。」有比丘已得阿
羅漢,即知釋心念,白佛言:「寧能審如釋語不?」
佛言:「釋語不可信,為不諦說。何以故?十五
日三齋精進者,可得度世,何為釋處?如是
為不諦說,為未足信。誰能知齋福者,唯佛耳?」


(四四)



海中有大龍,龍欲雨閻浮利地,恐地無
當此水者。龍意念:「地無當我雨者,還自海中雨耳。」佛慧弟子威德甚大,欲以施外行
九十六種道家,恐無能堪者,是故佛弟子展
轉自相惠耳,譬如龍自還雨海中也。


(四五)



昔有梵志年百二十,少小不妻娶,無淫
泆之情,處深山無人之處,以茅為廬蓬蒿為
席,以水果蓏為食飯,不積財寶。國王娉之
不往,意靜處無為。於山中數千餘歲,日與
禽獸相娛樂,有四獸:一名狐,二名獼猴,三
者獺,四者兔。此四獸日於道人所聽經說戒,
如是積久,食諸果蓏皆悉訖盡。後道人意欲
使徙去,此四獸大愁憂不樂,共議言:「我曹
各行求索,供養道人。」獼猴去至他山中,取甘
果來以上道人,願心莫去。狐亦復行化作
人,求食得一囊飯[麩-夫+少]來,以上道人,可給一
月糧,願止留。獺亦復入水取大魚來,以上
道人,給一月糧,願莫去也。兔自思念:「我當
[002-0518b]
用何等供養道人耶?」自念:「當持身供養耳。」
便行取樵以然火作炭,往白道人言:「今我為
兔最小薄,能請入火中作炙,以身上道人,
可給一日糧。」兔便自投火中,火為不然。道
人見兔,感其仁義,傷哀之則自止留。佛言:
「時梵志者提和竭佛是,時兔者我身是,獼猴
者舍利弗是,狐者阿難是,獺者目揵連是也。」


(四六)



昔有五道人俱行,道逢雨雪,過一神寺中
宿,舍中有鬼神形像,國人吏民所奉事者。
四人言:「今夕大寒,可取是木人燒之用炊。」一
人言:「此是人所事,不可敗。」便置不破。此室
中鬼常啖人,自相與語言:「正當啖彼一人,
是一人畏我,餘四人惡,不可犯。」其可止不
敢破像者,夜聞鬼語,起呼伴:「何不取破此像
用炊乎?」便取燒之,啖人鬼便奔走。夫人學
道常當堅心意,不可怯弱令鬼神得人便也。


(四七)



昔有國王棄國行作沙門,於山中精思,草
茅為屋蓬蒿為席,自謂得志,大笑言快哉!
邊道人問之:「卿快樂,今獨坐山中學道,將有
何樂耶?」沙門言:「我作王時所憂念多,或恐
鄰王奪我國,恐人劫取我財物,或恐我為人
所貪利,常畏臣下利我財寶反逆無時。今我
作沙門,人無貪利我者,快不可言,以是故
言快耳。」


(四八)



昔有國王大好道德,常行繞塔百匝未竟,
邊國王來攻欲奪其國,傍臣大恐怖,即行白
王言:「有兵來至。唯大王置斯旋塔,還為權
慮以攘重寇。」王言:「聽使兵來,我終不止。」心意
如故,繞塔未竟兵散罷去。夫人有一心定意,
[002-0518c]
無所不消也。


(四九)



昔有國王,行常過佛為作禮,不避泥雨,
傍臣患之,自相與語:「王作意何以煩碎乃爾?」
王耳聞之,王還宮勅臣下:「行求百獸頭及人
頭一枚來。」臣下白王言:「已具王令,於市賣之
皆售,人頭不售。」臣下白言:「賣百獸頭皆售,
此人頭臭爛初無買者。」王語傍臣:「汝曹不解
耳。祕前者過佛所,為佛作禮,汝曹言:『王意
煩碎。』欲知我頭者如此,死人頭不潔淨,當以
求福可得上天,汝曹愚癡不知,反言煩乎?」傍
臣言:「實如大王所說。」叩頭謝過:「臣等愚不
及。」王後復出,臣等皆下馬為佛作禮,以王
為法也。


(五〇)



昔有國王出遊,每見沙門輒下車為沙門
作禮,道人言:「大王止,不得下車。」王言:「我上
不下也。所以言上不下者,今我為道人作禮,
壽終已後當生天上,是故言上耳不下也。」


(五一)



昔有人死已後,魂神還自摩娑其故骨,
邊人問之:「汝已死,何為復用摩娑枯骨?」神言:
「此是我故身,身不殺生、不盜竊,不他婬、兩舌、
惡罵、妄言、綺語,不嫉妬、不瞋恚、不癡,死後得
生天上,所願自然快樂無極,是故愛重之也。」


(五二)



昔外國有沙門,於山中行道,有鬼變化
作無頭人,來到沙門前,報言:「無頭痛之患,
目所以視色,耳以聽聲,鼻以知香,口以受
味,了無頭,何一快乎?」鬼復沒去復化無身,
但有手足,沙門言:「無身者不知痛痒,無五
藏,了不知病,何一快乎?」鬼復沒去,更作無
手足人,從一面車轉輪來至沙門,道人言:
[002-0519a]
「大快!無有手足,不能行取他財物,何其快哉?」
鬼言:「沙門守一心不動。」鬼便化作端正男子
來頭面著道人足言:「道人持意堅乃如是,今
道人所學但成不久。」頭面著足恭敬而去也。


(五三)



昔沙門於山中行道,裏衣解墮地,便左
右顧視,徐牽衣衣之。山神出,謂道人:「此間
亦無人民,衣墮地,何為匍匐著衣?」沙門言:「山
神見我,我亦復自見上日月諸天見我,於義
不可身露?無有慙愧,非佛弟子也。」


(五四)



昔有六人為伴,俱墮地獄中,同在一釜中,
皆欲說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
特,四人言涉,五人言姑,六人言陀羅。佛見之
笑,目揵連問佛:「何以故笑?」佛言:「有六人為
伴,俱墮地獄中,共在一釜中,各欲說本罪,
湯沸涌躍不能得再語,各一語便迴下。一人
言沙者,世間六十億萬歲,在泥犁中為一日,
何時當竟?第二人言那者,無有期,亦不知何
時當得脫?第三人言特者,咄咄當用治生
為?如是不能自制意,奪五家分供養三尊,愚
貪無足,今悔何益?四人言涉者,言治生亦不
至誠,我財產屬他人,或為得苦痛。第五人
言姑者,誰當保我從地獄中出,便不復犯道
禁,得生天人樂者。第六人言陀羅者,是事
上頭本不為心計,譬如御車失道入邪道,折
車軸,悔無所復及也。」


折羅漢譬喻抄七首


(五五)



昔佛遣舍利弗,西至維衛莊嚴剎土,問訊
彼佛三事:「佛身安隱不?說法如常不?受者
增進不?」舍利弗即承佛威神往詣彼剎,宣令
[002-0519b]
如是。彼佛報言:「皆悉安隱。」於時彼佛轉阿
惟越致輪,為七住菩薩說法,舍利弗聞之,從
彼剎還,姿色光明行步勝常。佛告舍利弗:「汝
到彼,何故侅步怡悅如是。」舍利弗白佛言:「譬
如貧家飢凍之人得大珍寶如須彌山,寧歡
喜不?」佛言:「甚善!」舍利弗言:「我到彼剎,得聞
彼佛說阿惟越致深奧之事,是以欣踊不能
自勝。」佛言:「善哉!如汝所言。」佛語舍利弗:「譬
如長者大迦羅越,純以紫磨金、摩尼珠為寶,
內有掃除銅鐵鉛錫棄在於外糞壤之中,有
貧匱者喜得持歸,言我大得迦羅越寶,寧是
長者珍妙寶非?」答言:「非也。」佛語舍利弗:「汝
所聞得,如是貧者,彼佛所說但十住事及在
舉中清淨之者,汝所聞者不足言耳。」舍利弗
即愁毒,如言我謂得寶,反是鉛錫。舍利弗說
是事時,無央數人皆發無上平等度意,無央
數人得阿惟顏住也。


(五六)



昔摩訶目揵連,坐於樹下自試道眼,見
八千佛剎,意自念言:「如來所見尚不如我。」
作師子步行詣佛所。佛告目連:「汝聲聞種,
今者何故作師子步?」目連白佛:「我自所見八
方面八千佛剎,想佛所視又不如我,故師子
步。」佛言:「善哉目連!所見廣大乃爾。」佛告目
連:「譬如燈明比方摩尼,相去甚多。」佛言:「我
眼所見,十方各如十恒沙剎,一沙為一佛剎,
盡見其中所有一切。有從兜術天來入母腹
中者,及有生者,有出家行學道者,有降伏
魔者,有釋梵來勸助者,有轉法輪一切說法
者,有欲般泥洹者,有已般泥洹燒舍利者,如
[002-0519c]
是等輩不可計數,我持是眼悉已見之。」佛放
眉間毫相之光徹照上方,放身中光遍照八
隅,放足下光明洞照下方各百千剎,應時十
方諸剎六反震動,其大光明無所罣礙。時目
揵連,即於佛前,見無央數千恒沙無邊剎,
其中所有如佛前說,白佛言:「佛屬所說十
恒沙剎,今佛所現乃爾所乎?」佛語目連:「用
汝不信故小說耳,今我所現如是之比不可
勝計。」摩訶目揵連聞說是事,身即躄地如
大山崩,舉聲大哭:「我憶知佛有是功德,今
方如此,寧令我身入大泥犁,右脇見者過於
百劫不取羅漢。」目連便言:「諸在會者,世尊
說我神足第一,尚不足言,所作功德不及知
此,何況未有所得者耶?發心所作當志如佛,
莫得効我化為敗種。」一切會者龍神人民無
央數千,皆發無上平等度意,發大道心者即
得阿惟越致,已得不退轉者皆悉逮得阿惟
顏住也。


(五七)



昔有龍王名曰拔抵,威神廣遠多所感
動,志性急憋數為暴虐,多合龍共為非法風
雨霹靂,雹殺人民鳥獸蠕動,積無央數。有
尊羅漢萬人,自共議言:「若殺一人墮地獄一
劫,百償死罪猶故不畢。今者此龍殘害眾生
前後不訾,遂爾不休轉恐難度,幸當共往諫
止之耳。」時佛知之,讚言:「善哉!汝等出家求
無為道,欲救一切危厄之命,度有罪者,大
快當爾,是為報恩。」時諸羅漢自相謂言:「不
足乃使萬人俱行。」於是一人各各更往,輒被
厄害不能自前,還相謂言:「雖獨行不能降
[002-0520a]
化屈折此龍使改為善,當更合會萬人功德,
俱時共行即都復往。」龍放風雨雷雹霹靂,
萬人驚怖不知所至,逆為所辱頓伏來還。阿
難白佛:「此龍殘殺乃爾所人及諸畜獸,其罪
大多已不可計,今復加雹怖萬羅漢,雨其衣
被狀如溺人,其罪深大叵復勝計。」是時佛在
耆闍崛山,與萬菩薩萬羅漢俱,往詣異山到
龍止所,龍便瞋恚興暴雨漴雷雹霹靂,
其放一雹令辟方四十丈,若至地者入地四
尺,欲以害佛及菩薩僧。時雹適下,住於空中
化成天花,佛放光明廣有所照,諸在山中射
獵行者,遭值雲雨窈冥迷惑不識東西,合
萬餘人皆尋光來詣佛所住。龍復霹靂,放下
大石方四十丈,若石至地者,陷入地中當
四十丈,石於佛上與前華合化成華蓋,小龍
雹石各方一丈,亦皆如是。前諸羅漢見龍災
變,各懷恐怖前依近佛,龍於雲間自見雹石
化為花蓋,懸於虛空而不下至,復自念言:「我
當以身堅自蟠結,令四十丈,欲以投佛及
眾僧上。」即時自撲無所能中,遍身毒痛倒地
甚久,舉頭開目仰視見佛,「我之所為皆不如
意,疑是尊妙無上神人。」於是小龍而皆自撲
無所動搖,龍王是時即便命盡上生為天,諸
餘小龍亦皆併命得作天子,皆悉來下住於
佛邊。佛告阿難:「汝知是天所從生不?」對曰:
「不及。」佛言:「屬者諸龍興惡意者,汝言罪大
不可勝計,自撲在地發一善心,知佛為尊,
命盡為天,此者是也。」天聞佛言,及諸天子
皆發無上平等度意。是時獵人諸在山中來
[002-0520b]
詣佛者,皆自念言:「此龍之罪尚得解脫,我
之所害方之此龍蓋亦無幾。」欲發道意心尚
猶豫。佛告阿難:「此萬羅漢欲度諸罪力所不
任,若無我者為龍所制,不能度惡還益其罪。
欲度一切,當先禪定思惟可度,然後乃行,汝
等不能度者,怛薩阿竭能度不度。」是時獵人
聞說如是,皆發無上平等度意。天龍人民其
在會者,佛為說經,皆得阿惟越致。昔龍王拔
抵與釋迦文佛,共為婆羅門,拔抵弟子時有
萬人,見釋迦文為人才,猛捨其師事釋迦文,
拔抵懷恚罪至為龍。佛德既成多度一切,弟
子萬人皆得羅漢,龍惡遂盛廣欲為害,萬人
愍傷故欲往度。曾為師故四道雖足猶受其
辱,若為菩薩,龍欲加惡終不敢也。


(五八)



昔有一國人民熾盛,男女大小廣為諸惡,
性行剛憋兇暴難化。佛將弟子到其隣國,
五百羅漢心自貢高,摩訶目揵連前白佛言:
「我欲詣彼度諸人民。」佛即聽之。往說經道,
言當為善,若為眾諸惡其罪難測。覆一國人
皆共撾罵不從其教,於是復還。舍利弗謂目
揵連:「欲教諸人當以智慧如更見毀。」舍利
弗白佛:「我欲詣彼勸度人民。」佛復聽往。為
說經戒,復不從用而被唾辱。摩訶迦葉及尊
弟子,合五百人以次遍往,不能度之咸見輕
毀。阿難白佛:「彼國人惡不受善教多所折辱,
辱一羅漢其罪不訾,況乃違戾爾所人教,當
獲重罪虛空不容。」佛言:「此罪雖為深重,菩
薩視之靜為無罪。」佛遣文殊師利,往度脫之。
即到其國,都讚歎言:「賢者所為何乃快耶?」
[002-0520c]
詣其王所皆面稱譽,各令大小人人聞知,言
某勇健、某復仁孝、某有膽慧,隨其所在應意
嘆譽,皆歡喜不能自勝,言:「此大人所說神妙,
知我志操,何一快善。」眾人各持金寶香花,散
菩薩上,咸持好疊錦綵衣服、甘脆美味飲
食餚膳,供奉菩薩,皆發無上平等度意。文殊
師利謂人民曰:「汝供養我,不如與我師,我師
名佛,可往共供之,福倍無量。」一切甚悅,隨文
殊師利往詣佛所,佛為說經,應時即得阿惟
越致,三千國土為大震動,山林樹木皆讚言
𡂠:「文殊師利善度如是。」佛告阿難:「深大之
罪今為所在?」五百羅漢躄地淚出:「菩薩威神
所化如是,何況如來可復稱說耶?我為敗種
無益一切也。」


(五九)



昔佛坐樹下時,佛為無央數人說法,中
有得須陀洹,有斯陀含,有阿那含,有得
羅漢者,如是之等不可計數。時佛面色無有
精光,狀類如愁,阿難深知佛意,長跪白佛:
「禮侍佛八年,未曾見佛尊顏無有光明如今
日也。有何變應令佛如此?今日誰有失大行
者?誰有為惡墮地獄者?誰有離遠本際者耶?」
佛告阿難:「譬如商客多持珍寶及數千萬遠
行求利,道逢盜賊亡失財寶,其身裸住無以
自活,寧愁憂不?」阿難白佛:「其愁甚劇。」佛
告阿難:「我從無數劫來,勤苦為道,欲救度
一切人民皆令得佛,我今已為自得作佛,而
無一人作功德者,是以不樂身色為變。」阿難
白佛:「今佛弟子有得羅漢,已過去者今現在
住及當來者,不可計數,有得阿那含、斯陀含、
[002-0521a]
須陀洹,亦爾叵計,云何無因功德度者?」佛
告阿難:「譬老公嫗生十數女,當能典家成門
戶不?」阿難言:「不能也。」佛言:「雖有羅漢無央
數千因我法生,猶非我子,會亦不能坐佛樹
下故。譬如生女雖為眾多,行嫁適人公嫗孤
獨,我亦如是。」時佛涕泣墮三渧淚,三千世
界為大震動,無央數天龍神人民皆發無上
平等度意,應時佛面端正悅好,無數光明千
億萬變,十方徹照倍異於常,其見光者無不
蒙度。阿難白佛:「何以重光神變妙好乃如是?」
佛告阿難:「如老公嫗祠天禱地求索子姓,晚
得生男,竪立門戶,豈不歡喜而自勞賀?今
諸一切發摩訶衍意,是以踊躍,佛種不絕故
也。」佛遣須摩提菩薩上國六十億恒沙數剎,
令詣彼國取師子座眾飲食具,如伸臂頃還
來到此,嚴莊師子高廣之座,請諸一切無不
會者,其發無上平等度意者,皆坐自然師子
千葉金蓮華上座。有於七寶交露帳中及於
七寶樹下坐者,竪諸幢幡七寶為柄,天錦為
幡天繒為花蓋。佛應時令大千國土變為浴
池,七寶蓮華滿其中生。佛自變身現作菩薩,
或復現形如釋梵四天王者,廣為大檀供養
一切,萬味飯食其香廣聞十方一切,其聞
食香皆發無上平等度意,香香遍身從毛孔
出,展轉復聞毛孔之香者,亦發無上平等度
意。十方無涯坻剎為大震動,剎剎諸佛各
遣左右尊菩薩來賀,釋迦文用一切,人民
多發菩薩之心故也。中有持紫磨金蓮花來
者,有持摩尼寶蓮花來者,有將明月珠蓮
[002-0521b]
花來者,各各持雜尊寶蓮花共散佛上。佛之
威神皆令所散合成花蓋,覆遍十方無央數
剎,花蓋光明亦照諸剎,幽冥之處恒為明,
泥犁、薜荔、禽獸六畜,皆發大意咸欲求佛,佛
為一切會者說經,不可計菩薩皆得阿惟顏
住,復不可計天人得無所從生法忍,復不可
計龍神人民得阿惟越致,復一切菩薩和薩
皆發無上平等度意。


(六〇)



昔有一人年少貧苦,行詣他國得一甘果,
香美且大世所希有,輒愛惜之不敢䬽嘗,
心念父母欲以果與,即持果歸還耶離。時佛
入城與諸菩薩大弟子,俱詣長者家就檀越
請。佛適過去,人未至家,手持果投在佛處。
從少及長未曾聞佛見佛足跡,相輪如蓋光
色眾變亦無缺減,便住足邊視之無厭,心自
僥倖亡悲亡喜。「地之行跡猶尚乃爾,況此人
身誠非世有,度是行人必當來還,我當掇
置父母之分,待此人至以果上之。」佛未周旋,
人坐跡旁悲思淚出,道路行者來問此人:「為
持果坐此悲耶?」答言:「守此無極尊跡,待留
神人冀其當還,欲以此果自歸上之,遲見光
顏未得如願,自鄙薄祐是故悲耳。」行路問者
聚觀如雲,豈怪此人謂之狂癡,詎知行者還
在,何斯欲待之乎?佛到檀越長者家坐,眾
僧澡訖以次坐定,長者大小手下飯具,眾
味遍設皆悉備足。佛遙達嚫,道中守跡持果
延竦欲上佛者。於是食訖,檀越自念:「世尊
達嚫屬不見及。」即遙祝願外持果者,將以
所供有不可乎?佛告阿難:「長者供具福往耳,
[002-0521c]
所為雖廣意有所冀,心懷四懼志在滅度。外
有年少,手持甘果一心無他,守我足跡慈悲
待我,思欲上果,用一切故發大道意。是以在
坐並遙達嚫。」長者念言:「是人果施而無異
饌,佛歎其德甚為高妙。我雖豪富所設為豐,
計意輕重福為不如,願侍隨佛往見此人。」佛
便起坐到守跡人所,菩薩弟子長者居士并
餘眾輩,應時皆從。彼持果者遙見佛往,身
相眾好光踰日月,即前迎佛稽首作禮,因
以此果長跪上佛,即發無上平等度意。佛放
光明徹照無極,三千世界為大震動,十方諸
佛及諸菩薩應時皆現,如鏡中像不以遠近
無不見者。佛為受其果,轉施諸佛等,令一
果周遍無極,十方諸佛及諸菩薩,各從袈裟
伸金光手放千億炎。其一炎端各各自然有
寶蓮花珠交露帳師子之座,上有坐佛及諸
菩薩,皆持寶鉢受得此果,各持一果神變達
嚫。釋迦文佛亦復如是,於此世界照燿十方,
虛空神天一切充滿,八維上下無空缺處,皆
助歡喜讚善稱嘆,三界諸菩薩皆得應蒙。時
上果者得不起忍,佛授其決:「後當作佛,號果
尊王無上正覺,所有國土如阿彌陀剎。應聞
世尊所別國土,自然清淨得阿惟顏。長者
居士向道跡者無數,千人不退轉地大度,其德
如是也。」


(六一)



昔佛往到第二忉利天上,為母說經。時
有一天壽命垂盡,有七事為應:一者項中光
滅,二者頭上傅飾華萎,三者面色變,四者
衣上有塵,五者腋下汗出,六者身形瘦,七
[002-0522a]
者離本坐。即自思惟:「壽終之後當棄天座
七寶殿館浴池園果自然飲食眾伎女樂,更
當下生於拘夷那竭國疥癩母猪腹中作子。」
甚豫愁憂,不知當作何等方便得免此罪?有
天語言:「今佛在此為母說經,佛為三世一切
之救,唯佛能脫卿之罪耳。」即到佛所稽首作
禮,未及發問,佛告天子:「一切萬物皆歸無
常,汝素所知,何為憂愁?」天白佛言:「雖知天
福不可得久,恨離此座當為疥癩母猪作豚,
以是為毒,趣受他身,不敢為恐也。」佛言:「欲
離豚身,當三自歸,言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
丘僧,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如是日三。」
天從佛教晨夜自歸,却後七日天即壽盡,來
下生於維耶離國,作長者子,在母胞胎日三
自歸,始生墮地亦跪自歸。其母娩娠又無
惡露,母旁侍婢怖而棄走,母亦深怪,兒墮
地語,謂之熒惑,意欲殺之,退自念言:「我
少子怪,若殺此兒父必罪我。徐白長者,殺
之不晚。」母即收兒,往白長者言:「產生一男,
甫初墮地長跪叉手自歸三尊,闔門怪之謂
為熒惑。」父言:「止止!此兒非凡,人生在世行
年百歲,或八九十,每尚不曉自歸三尊,況兒
墮地能稱南無佛?好養視之,慎無輕慢。」兒遂
長大,年向七歲,與其輩類於道邊戲,時佛弟
子舍利弗、摩訶目揵連適過兒旁,兒前禮足
言:「和南舍利弗、摩訶目揵連。」舍利弗、摩訶目
揵連驚怪小兒能禮比丘。兒言:「道人不識
我耶?佛於天上為母說經,我時為天當下作
猪,從佛之教自歸得人。」比丘即禪亦尋知之,
[002-0522b]
即為呪願言:「咨梨祇。」兒語目連及舍利弗:
「願以我聲,因請世尊、諸菩薩僧并及仁等。」目
連、舍利弗然受其言,兒便還歸白父母言:「屬
者遊戲見佛二弟子過,即因請佛及四輩飯,
願辦其甘脆。」父母愛之從其所言,異其年
幼開發大意,又奇所作操識宿命,為極珍
妙盡世名味,求具精細過踰兒意。佛及眾僧
各以功德,作神足來到兒舍飯。父母小大供
養畢訖行香澡水,如法皆了,佛為說經,父母
及兒內外親屬,應時皆得阿惟越致。自歸之
福所度如是,況乃終年修道教乎?
《舊雜譬喻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