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78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 (master)


[04p001a]
重刋道藏輯要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卷之七
             三十六世孫羲基編輯
 遺文
  黃陵廟記節文
僕躬耕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勢不可御計事善之於是
情好日密相拉總帥趨蜀道履黃牛因覩江山之勝亂石排空
驚濤拍岸斂巨石於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三峯平治浲水順遵
其道非神扶助於禹人力奚能致此耶僕縱步環覽乃見江左
大山壁立林麓峯巒如畫熟視於大江重複石壁間有神像影
[04p001b]
現焉鬢髮鬚眉冠裳宛然如彩畫者前𥪡一旌旗右駐一黄犢
猶有董工開導之勢古傳所載黃龍助禹開江治水九載而功
成信不誣也惜乎廟貌廢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開江不事
鑿斧順濟舟航當廟食兹土僕復而興之再建其廟號目之曰
黃牛廟以顯神功
 陳仁錫曰此記惜是節文武侯文字絶竒此亦卧龍之片鱗
 耳
 陸游云黃牛廟靈感神封嘉應保安侯皆紹興以來制書也
 其下卽無義灘亂石塞中流望之可畏傳云神佐夏禹治水
 有功故食於此門左右立小石馬廟後叢木似冬青而非葉
[04p002a]
 有黑文類符篆然葉各不同夜舟人來吿請無擊更皷云廟
 後山中多虎聞皷則出
 范成大云黃牛峽上有洺川廟黃牛之神也亦云助禹所疏
 川者廟在大峯峻壁之上有黃跡如牛一黑跡如人牽之云
 此其神也順流而下黃牛峽盡則扇子峽過此則峽中灘盡
 矣
  梁父吟
 齊勇士陳開疆顧冶子公孫捷晏嬰讒之景公曰王摘三桃
 自食其一各令說功高者賜一顆陳顧遂食之公孫自刎而
 陳顧懷慚亦從而刎侯出齊城見三墳有感而作
[04p002b]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壘壘正相似問是誰家
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絶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
三士誰能爲此謀相國齊晏子
  白鳩篇
翩翩白鳩再飛再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白雀呈瑞素羽明鮮
翔庭無翼以應仁乾皎皎鳴鳩或丹或黃樂我君惠振羽來翔
東壁餘光魚在江湖惠而不費敬我微軀策我良駟習我驅馳
與君周旋樂道忘饑我心虛靜我志霑濡彈琴皷瑟聊以自娛
淩雲登臺浮游太清攀龍附鳳自望身輕
  司馬季主碑贊
[04p003a]
 眞誥云司馬季主漢人也得道尸解留枕席以代形粗似其身
 不異家人乃塟之於蜀昇盤山之南諸葛武侯爲之碑贊云
玄漠太寂混合陰陽天地交泮萬品滋彰先生理著分别柔剛
鬼神以觀六度顯明
  上後主
臣先進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渭水漲以二十日
率騎萬人來攻琰營臣作竹橋越水射之賊見橋垂成便引兵
退
  與吳王
所送白毦薄少重見辭謝益以增慙
[04p003b]
  遺表
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
肓命垂旦夕伏願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布
仁心於寰宇提拔逸隱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臣家成
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别
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
使内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與兄子瑜書
綏陽小谷雖山崖紀重溪水縱橫難用行軍者邏候往來要道
通人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
[04p004a]
兵東行
  又
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
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
  又
殷往嗣秀才之僑盼者也東吳菰蘆中乃有竒偉如此人
  又
前趙子龍燒赤崖以北閣道緣谷一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
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不可
强也
[04p004b]
  又
頃大山[~暴]出赤崖以南橋閣悉壞時趙子龍與鄧伯苗一戍赤
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緣厓與伯苗相聞而已
  又
旣蒙東朝厚遇依依於子弟又子喬良器爲之惻愴見其所與
亮器物感用流涕
  與張裔書
去婦不顧門萎韮不入園以婦人之性草菜之情猶有所恥想
忠壯者意何所之
  與陸遜書
[04p005a]
家旡年老而恪性疎今使典糧穀糧穀軍之最要僕雖在遠竊
用不安足下特爲啟至尊轉之
  與步騭書
僕前軍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馬冢在武功東十餘里有
高勢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戒外甥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情揭然有所
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何損於美趣何
患於不濟若志不强毅意不忼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
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也
[04p005b]
  戒子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
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
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𡻕去遂成枯
落悲嘆窮廬將復何及也
  又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
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教
計一𡻕運用蓬旅簟千萬具
[04p006a]
 寰宇記云渝瀘漢遂合皆出簟子以桃竹爲之柳宗元詩桃
 笙葵扇安可常言以桃竹爲笙也方言簟宋魏間謂之笙
  又
作部作匕首五百枚以給騎士又曰勅作部皆作十拆矛以給

  又
始出營竪矛㦸舒旛旗鳴皷角行三里辟矛㦸結旛旗鳴皷角
未至營三里復竪矛㦸舒旛旗鳴皷角至營復結旛旗上皷角
違令者髠
  格言
[04p006b]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温不增華寒不改葉貫四時而
不衰厯坦險而益固
  遠涉帖
師徒遠涉道路甚艱自及褒斜幸皆無恙使還馳此不復具
  如秤帖
吾心如秤不能爲人作輕重
 張栻曰貞觀政要載公此二語眞孔明語也觀廖立李平之
 事可見矣
 楊愼曰太平御覽載公語曰我心如秤不能爲人作低昻唐
 朝曾投人啟曰推諸葛之秤心負姜維之斗胆
[04p007a]
  與張魯
靈仙養命猶節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尙道
  陰符經解陳仲醕藏本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侯曰以爲立天定人其在於五賊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侯曰按楚殺漢兵數萬大風杳冥晝晦有若天地反覆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
 命
侯曰夫子太公豈不賢於孫吳韓白所以君子小人異之四子
[04p007b]
之勇主於殺身固不得其主而見殺矣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侯曰竒器者聖智也天垂象聖人則之推甲子畫八卦考蓍龜
稽律厯則鬼神之情陰陽之理昭著乎象無不盡矣又曰八卦
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入萬明一矣
  兵要杜氏兵典
軍已近敵羅落常平明以先發絶軍前十里内各按左右下道
亦十里之内數 里之外五人爲部人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看
隱蔽之處軍主轉尋高而前第一見賊轉語後第二第三詣主
者白之凡侯見賊百人以下但舉旙指百人以上便舉旙大呼
[04p008a]
主者遣疾馬徃視察之









[04p008b]










[04p009a]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卷之又七
 便宜十六策
  治國第一
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立其本本立則末正矣夫本者
倡始也末者應和也倡始者天地也應和者萬物也萬物之事
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人不成故人君舉措應天若北辰爲之
主台輔爲之臣佐列宿爲之官屬眾星爲之人民是以北辰不
可變改台輔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錯繆此天之象也故立臺榭
以觀天文郊祀逆氣以配神靈所以務天之本也耕農社稷山
林川澤祀祠祈福所以務地之本也庠序之禮八佾之樂明堂
[04p009b]
辟雍高牆宗廟所以務人之本也故本者經常之法規矩之要
圓鑿不可以方枘鉛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
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則有逆氣地失其常
則有枯敗人失其常則有患害經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
之謂也
  君臣第二
君臣之政其猶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則君臣之道備矣君以
施下爲仁臣以事上爲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
上下好禮則民易使上下和順則君臣之道備矣君以禮使臣
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勸功也君
[04p010a]
勸其政臣勸其事則功名之道俱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陽著其
聲響臣北面向陰見其形影聲響者教令也形影者功効也教
令得中則功立功立則萬物蒙其福是以三綱六紀有上中下
上者爲君臣中者爲父子下者爲夫婦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
臣上下以禮爲本父子上下以恩爲親夫婦上下以和爲安上
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故君惟其政
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則忠臣之事舉學者思明師仕者
思明君故設官職之全序爵祿之位陳璇璣之政建台輔之佐
私不亂公邪不干正此治國之道備矣
  視聽第三
[04p010b]
視聽之政謂視微形聽細聲形微而不見聲細而不聞故明君
視微之幾聽細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爲政之道務於多
聞是以聽察採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其目眾音佐
其耳故經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爲心目爲心視口爲心言耳
爲心聽身爲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國之有君以内和外萬物昭
然觀日月之形不足以爲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爲聰故人君
以多見爲智多聞爲神夫五音不聞無以别宮商五色不見無
以别玄黃蓋聞明君者常若晝夜晝則公事行夜則私事興或
有吁嗟之怨而不得聞或有進善之忠而不得信怨聲不聞則
枉者不得伸進善不納則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姦故書云天
[04p011a]
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納言第四
納言之政謂爲諫諍所以採眾下之謀也故君有諍臣父有諍
子當其不義則諍之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惡不可順美不可逆
順惡逆美其國必危夫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
專行其政此爲國之害也故有道之國危言危行無道之國危
行言遜上無所聞下無所說故孔子不耻下問周公不耻下賤
故行成名著後世以爲聖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
下不可居矣
  察疑第五
[04p011b]
察疑之政謂察朱紫之色别宮商之音故紅紫亂朱色淫聲亂
正樂亂生於遠疑生於惑物有異類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
寶之魚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蔞似瓜愚者
食之故趙高指鹿爲馬秦王不以爲疑范蠡貢越美女吳王不
以爲惑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故聖人不可以意說爲明必
信夫卜占其吉凶書曰三人占必從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謀
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
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
患賤不知貴惟患貴不知賤故士爲知已者死女爲悅已者容
馬爲策已者馳神爲通已者明故人君决獄行刑患其不明或
[04p012a]
無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彊者專辭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
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見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天之逆氣災暴
之患禍亂之變惟明君治獄案刑問其情辭如不虛不匿不枉
不弊觀其往來察其進退聽其聲響瞻其看視形懼聲哀來疾
去遲還顧吁嗟此怨結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盜視見怯退還喘
息却聽沉吟腹計語言失度來遲去速不敢反顧此罪人欲自
免也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治人第六
治人之政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故經云陳之以德義而民
[04p012b]
興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日月之明眾下仰之乾坤之廣萬
物順之是以堯舜之君遠夷貢獻桀紂之君諸夏背叛非天移
動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猶如養苗先去其穢故國之
將興而伐於國國之將衰而伐於山明君之治務知人之所患
皁服之吏小國之臣故曰皁服無所不剋莫知其極剋食於民
而人有饑乏之變則生亂逆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
盡民財如此富國安家不亦宜乎夫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
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時分地之利以備凶年秋
有餘糧以給不足天下通財路不拾遺民無去就故五霸之世
不足者奉於有餘故今諸侯好利利興民爭災害並起强弱相
[04p013a]
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雲手足不安經云不貴難得之
貨使民不爲盜不貴無用之物使民心不亂各理其職是以聖
人之政治也古者齊景公之時病民不奢侈不遂禮制周秦之
宜去文就質而勸民之有利也夫作無用之器聚無益之貨金
銀璧玉珠璣翡翠奇珍異寶遠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錦
綉纂組綺羅綾縠玄黃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鏤伎
作之巧難成之功妨害農事輜軿出入袍裘索𥜃此非庶人之
所飾也宮室堂殿重門畫獸蕭墻數仭冡墓過度竭財高尙此
非庶人之所居也經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謹身節用
以養父母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凶年不儉素有蓄積
[04p013b]
以備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
  舉措第七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夫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
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故國之有
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故治
國之道舉直措諸枉其國乃安夫柱以直木爲堅輔以直士爲
賢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故人君選舉必求隱處或有
懷寶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絶不見招求或有忠賢孝義
鄕里不舉或有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或有忠直於君
朋黨相讒堯舉逸人湯招有莘周公采賤皆得其人以致太平
[04p014a]
故人君懸賞以待功設位以待士不曠庶官闢四門以興治務
玄纁以聘幽隱天下歸心而不仁者遠矣夫所用者非所養所
養者非所用貧陋爲下財色爲上讒邪得志忠直遠放玄纁不
行焉得賢輔哉若夫國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賢之過也夫失
賢而不危得賢而不安未之有也爲人擇官者亂爲官擇人者
治是以聘賢求士猶嫁娶之道也未有自嫁之女出財爲婦故
女慕財聘而達其貞士慕玄纁而達其名以禮聘士而其國乃
甯矣
  考黜第八
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惡廣及四
[04p014b]
海不敢遺小國之臣下及庶人進用賢良退去貪懦明良上下
企及國理眾賢雨集此所以勸善黜惡陳之休咎故考黜之政
務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爲私乘權作姦左手
執戈右手治生内侵於官外採於民此所苦一也或有過重罰
輕法令不均無罪被辜以致滅身或有重罪得寬扶彊抑弱加
以嚴刑枉責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縱罪惡之吏害告訴之人
斷絕語辭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長
吏數易守宰兼佐爲政阿私所親枉剋所恨逼切爲行偏頗不
承法制更因賦斂傍課採利送故待新夤緣徵發詐僞儲備以
成家產此所苦四也或有縣官慕功賞罰之際利人之事買賣
[04p015a]
之費多所裁量專其價數民失其職此所苦五也凡此五事民
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無此五者不可不遷故書云三載
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治軍第九
治軍之政謂治邊境之事匡救大亂之道以威武爲政誅暴討
逆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備故含血之
蟲必有爪牙之用喜則共戲怒則相害人無爪牙故設兵革之
器以自輔衞故國以軍爲輔君以臣爲佐輔彊則國安輔弱則
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非民之將非國之輔非軍之主故治國
以文爲政治軍以武爲計治國不可以不從外治軍不可以不
[04p015b]
從内内謂諸夏外謂戎狄戎狄之人難以禮化易以威服禮有
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黃帝戰於涿鹿之野唐堯戰於丹浦之水
舜伐有苗禹討有扈自五帝三王至聖之主德化如斯尙加之
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謀然
後乃施其事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習兵革之器明賞罰之
理觀敵眾之謀視道路之險别安危之處占主客之情知進退
之宜順機會之時設守禦之備彊征伐之勢揚士卒之能圖成
敗之計慮生死之事然後乃可出軍任將張擒敵之勢此爲軍
之大略也夫將者人之司命國之利器先定其計然後乃行其
令若漂水暴流其獲若鷹隼之擊物靜若弓弩之張動如機關
[04p016a]
之發所向者破而勍敵自滅將無思慮士無氣勢不齊其心而
專其謀雖有百萬之眾而敵不懼矣非讐不怨非敵不戰工非
魯般之目無以見其功巧戰非孫武之謀無以出其計運夫計
謀欲密攻敵欲疾獲若鷹擊戰如河决則兵未勞而敵自散此
用兵之勢也故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是以智者先勝而後
求戰闇者先戰而後求勝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
此順逆之計也將服其威士專其力勢不虛動運如圓石從高
墜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無敵於前無敵於後此用兵之
勢也故軍以奇計爲謀以絕智爲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强能存
能亡疾如風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地
[04p016b]
充實如天不竭如江河終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時衰旺如五行
奇正相生而不可窮故軍以糧食爲本兵以奇正爲始器械爲
用委積爲備故國困於貴買貧於遠輸攻不可再戰不可三量
力而用用多則費罷去無益則國可甯也罷去無能則國可利
也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
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爲固堅甲
銳兵不足以爲彊敵欲固守攻其無備敵欲興陣出其不意我
往敵來謹設所居我起敵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敵先擊其實不
知守地不知戰日可備者眾則專備者寡以慮相備彊弱相攻
勇怯相助前後相赴左右相趨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
[04p017a]
之道也故勝者全威謀之於身知地形勢不可豫言議之知其
得失詐之知其安危計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慮之知其
苦樂謀之知其善備故兵從生擊死避實擊虛山陵之戰不仰
其高水上之戰不逆其流草上之戰不涉其深平地之戰不逆
其虛道上之戰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夫軍成
於用勢敗於謀漏饑於遠輸渴於躬井勞於煩擾佚於安靜疑
於不戰惑於見利退於刑罰進於賞賜弱於見逼彊於用勢困
於見圍懼於先至驚於夜呼亂於闇昧迷於失道窮於絶地失
於㬥卒得於預計故立旌旗以視其目擊金鼓以鳴其耳設斧
鉞以齊其心陳教令以同其道興賞賜以勸其功行誅伐以防
[04p017b]
其僞晝戰不相聞旌旗爲之舉夜戰不相見火皷爲之起教令
有不從斧鉞爲之使不知九地之便則不知九變之道天之陰
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
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
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間之道軍之所親將之所厚非聖智不
能用非仁賢不能使五間得其情則民可用國可長保故兵求
生則備不得已則鬬靜以理安動以理威無恃敵之不至恃吾
之不可擊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以實待虛以生待死
以眾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來整整之旌堂堂之皷當順其前
而覆其後固其險阻而營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軍之
[04p018a]
道備矣
  賞罰第十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姦賞不可不平罰
不可不均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加則
邪惡知其所畏故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賞虛施則勞臣怨
罰妄加則直士恨是以羊羹有不均之害楚王有信讒之敗夫
將專持生殺之威必生可殺必殺可生忿怒不詳罰賞不明教
令不常以私爲公此國之五危也賞罰不明教令有不從必殺
可生眾姦不禁必生可殺士卒散亡忿怒不詳威武不行賞罰
不明下不勸功政教不當法令不從以私爲公人有二心故眾
[04p018b]
姦不禁則不可久士卒散亡其眾必寡威武不行見敵不起下
不勸功上無彊輔法令不從事亂不理人有二心其國危殆故
防姦以政救奢以儉忠直可使理獄廉平可使賞罰賞罰不曲
則人死服路有饑人廐有肥馬可謂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
故人君先募而後賞先令而後誅則人親附畏而愛之不令而
行賞罰不正則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賞賜不避怨
讐則齊桓得管仲之力誅罰不避親疏則周公有殺弟之名故
書云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此之謂也
  喜怒第十一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
[04p019a]
間必明其類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喜怒之際不
可不詳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行
其私而廢其功將不可發私怒而興戰必用眾心苟或以私忿
而合戰則用眾必敗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爲
先以武爲後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
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可忿之事
然後加之威武威武加則刑罰施刑罰施則眾姦塞不加威武
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眾惡不理其國亡
  治亂第十二
治亂之政謂省官并職去文就質也夫綿綿不絶必有亂結纖
[04p019b]
纖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綱不正六紀不理則大亂生矣故治國
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爲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
功可保夫三軍之亂紛紛擾擾各惟其理明君治其綱紀政治
當有先後先理綱後理紀先理令後理罰先理近後理遠先理
内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强後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
身後理人是以理綱則紀張理令則罰行理近則遠安理内則
外端理本則末通理强則弱伸理大則小行理上則下正理身
則人敬此乃理亂之道也
  教令第十三
教令之政謂上爲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爲人之
[04p020a]
所瞻也夫釋已教人是謂逆政正已教人是爲順政故人君先
正其身然後乃行其令身不正則令不從令不從則生變亂故
爲君之道以教令爲先誅罰爲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先習士
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習其旌旗指麾之變縱横之
意二曰使耳習聞金皷之聲動靜行止三曰使心習刑罰之嚴
爵賞之利四曰使手習知五兵之便鬬戰之備五曰使足習知
周旋走趨之列進退之宜故號爲五教教令軍陣各有其道左
教青龍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軒轅大將軍之所
處左矛右㦸前楯後弩中央旗皷與動俱起聞皷則進聞金則
止隨其指揮五陣乃理正陣之法皷旗爲之主一皷舉其青旗
[04p020b]
則爲直陣二皷舉其赤旗則爲銳陣三皷舉其黃旗則爲方陣
四鼓舉其白旗則爲圓陣五皷舉其黑旗則爲曲陣直陣者木
陣也銳陣者火陣也方陣者土陣也圓陣者金陣也曲陣者水
陣也此五行之陣展轉相生衝對相勝相生爲救相勝爲戰相
生爲助相勝爲敵凡結五陣之法五五相保五人爲一長五長
爲一師五師爲一枝五枝爲一火五火爲一撞五撞爲一軍則
軍士備矣夫兵利之所便務知節度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
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皷弱者給糧牧智者爲謀主鄉里相比
五五相保一皷整行二皷習陣三皷起食四皷嚴辦五皷就行
聞皷聽金然後舉旗出兵以次第一鳴皷三通旌旗發揚舉兵
[04p021a]
先攻者賞卻退者斬此教令也
  斬斷第十四
斬斷之政謂不從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盜二曰輕三曰
慢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當斷不斷必
受其亂故設斧鉞之威以待不從令者誅之軍法異等過輕罰
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斬期會不到聞皷不行乘寛自留避迴自
止初近後遠喚名不應車甲不具兵器不備此爲輕軍輕軍者
斬受令不傳傳令不審迷惑吏士金皷不聞旌旗不覩此謂慢
軍慢軍者斬食不稟糧軍不省兵賦賜不均阿私所親取非其
物借貸不還奪人頭目以獲其功此爲盜軍盜軍者斬變改姓
[04p021b]
名衣服不鮮旌旗裂壞金皷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堅矢不著
羽弓弩無弦法令不行此爲欺軍欺軍者斬聞皷不進聞金不
止按旗不伏舉旗不起指揮不隨避前向後縱發亂行折其弓
弩之勢卻退不鬬或左或右扶傷舉死自托而歸此謂背軍背
軍者斬出軍行將士卒爭先紛紛擾擾車騎相連咽塞道路後
不得先呼喚喧嘩無所聽聞失亂行次兵刃中傷長短不理上
下縱橫此謂亂軍亂軍者斬屯營所止問其鄕里親近相隨共
食相保不得越次彊入他伍干誤次第不可呵止度營出入不
由門戶不自起白姦邪所起知者不吿罪同一等合人飲酒阿
私取受大言警語疑惑吏士此謂誤軍誤軍者斬斬斷之後此
[04p022a]
萬事乃理也
  思慮第十五
思慮之政謂思近慮遠也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故君子思不
出其位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非其
事不慮其計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慮其害
欲思其成必慮其敗是以九重之臺雖高必壞故仰高者不可
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後是以秦穆公伐鄭二子知其害吳
王受越女子胥知其敗虞受晉璧馬宮之奇知其害宋襄公練
兵車目夷知其負凡此之智思慮之至可謂明矣夫隨覆陣之
軌追䧟溺之後以赴其前何及之有故秦承霸業不及堯舜之
[04p022b]
道夫危生於安亡生於存害生於利亂生於治君子視微知著
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陰察第十六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外傷則内孤上惑則下疑
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
則不安是以思者慮遠遠慮者安無慮者危富者得志貧者失
時甚愛大費多藏厚亡竭財相買無功自專憂事眾者煩煩生
於怠船漏則水入囊穿則内空山小無獸水淺無魚樹弱無巢
牆壞屋傾堤決水漾疾走者仆安行者遲乘危者淺履氷者懼
涉泉者溺遇水者渡無檝者不濟失侶者遠顧賞罰者省功不
[04p023a]
誠者失信唇亡齒寒毛落皮單阿私亂言偏聽者生患善謀者
勝惡謀者分善之勸惡如春雨澤騏驥易乘駑駘難習不視者
盲不聽者聾根傷則葉枯葉枯則花落花落則實亡柱細則屋
傾本細則末撓下小則上崩不辨黑白棄土取石虎羊同羣衣
破者補帶短者續弄刀者傷手打跳者傷足洗不必江河要之
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疾足賢不必聖人要之智通總之有五
德一曰禁[~暴]止兵二曰賞賢罰罪三曰安仁和眾四曰保人定
功五曰豐撓拒讒此之謂五德


[04p023b]










[04p024a]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卷之八
 將苑五十篇
  將權
夫兵之權也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
之勢以臨其下譬如猛虎加之兩翼翺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其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中欲求游泳之勢
驀濤戲浪何可得也
  逐惡
夫國軍之弊有五害焉一者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者侈其衣
服異其冠帶三者虛誇妖說詭言神道四者專察是非私以動
[04p024b]
眾五者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爲奸悖德之人可遠而不
可親也
  知人
夫人之性莫難察焉善惡雖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爲盜者有
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
道有七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詞而觀其變
三曰咨之以謀而觀其識四曰吿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
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
其信
  將材
[04p025a]
夫將材有八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
仁將事無苟免不爲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
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
動應多端轉禍爲福因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
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葢百夫善用
短兵長於劍㦸此之謂步將臨高厯險馳射若飛進則先行退
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彊敵怯於小戰勇於大鬬
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若順流寬而能剛簡而多計此
之謂大將
  將器
[04p025b]
夫將之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爲眾心所服此十夫
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鬬此
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心烈烈知人艱難惜人饑寒此萬人之
將近賢進能日愼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
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曉天文下察地理中悉人事四海之
内親如室家此天下雄將不可敵也
  將弊
夫爲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妬賢嫉能三曰信
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
七曰奸詐而心怯八曰狂言不以禮
[04p026a]
  將忠
兵者凶器將者危任是以氣剛則缺任重則危故善將者不恃
强不怙勢寵之不喜辱之不懼見利不貪見色不淫以身徇國
一意而已
  將善
夫將有五善四欲五善者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
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坦險四欲者議欲奇保
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將剛
善將者至剛不可折至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剛純柔
[04p026b]
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强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將驕
將不可驕將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將不可恡恡
則賞信不行賞信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軍無
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
其餘不足觀也已
  將彊
將有五彊八惡高節可以勵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
汎愛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彊也謀不能料是非
理不能任賢良亂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貧乏智不能備未形
[04p027a]
慮不能防微宻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毁謗此之謂八惡也
  出師
古者國有難君簡賢而使之齋三日入廟門面南立將北面太
師進斧鉞於君君持斧鉞以柄授於將曰閫外將軍裁之復命
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
眾勿以巧佞而違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
逸齊甘苦均危患此則士必盡命敵必可亡將受詞訖鑿凶門
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捧轂曰進退維時軍中之事不聞君命
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是
以智者爲之慮勇者爲之鬬故戰勝於外立功於内揚名於後
[04p027b]
代福延及於子孫
  擇材
夫師之行也有好鬬樂戰獨取强敵者聚爲一徒名曰報國之
士有氣葢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爲一徒名曰突陣之士有足輕
善步走如奔馬者聚爲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騎射若飛發無
不中者聚爲一徒名曰爭鋒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爲一
徒名曰飛馳之士有善發强弩遠而必中者聚爲一徒名曰摧
鋒之士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
  智用
夫爲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故天作時不作而人
[04p028a]
作謂之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謂之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
作謂之逆人智者不逆天不逆時不逆人也
  不陣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
者不亡昔者聖人之致理也安其居樂其業人至老不相攻伐
可謂善理者不師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人不犯令刑無所施
可謂善師者不陣若禹伐有苖舞千羽而苖民格可謂善陣者
不戰若湯武誓師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可謂善戰者不敗若楚
昭王遭禍奔秦請救卒能返其國可謂善敗者不亡也
  將誠
[04p028b]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行兵之要
務擥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兼剛柔之術悅禮樂
而㪟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若潛魚動若奔獺散其所連折
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
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强
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𡨚者伸之有
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有獲財者與
之不恃力而輕敵不傲才而輕下不固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
知勝而後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將能若此發
號施令而人願鬬兵不血刃而敵自敗矣
[04p029a]
  戎備
夫國之大務莫大於戎事備若乃失之毫釐差之萬里殺軍獲
將勢不踰息可不懼哉故國有難君臣旰食而謀之簡賢料能
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
游於鼎亡不待夕矣傳曰不備不可以師又曰國無小有備故
也又曰預備無虞善政之道又曰蜂蠆尙有毒而况國乎無備
雖眾不可恃也書曰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
不可不備也
  習練
夫卒不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以當百故仲尼曰不教而
[04p029b]
戰是謂棄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卽戎矣然則士不可
不教先訓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人
知其勸矣然後習之或陣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前而卻
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
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以成三軍如此練習之敵必敗矣
  軍蠧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謹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
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刻無厭營私徇已不恤
饑寒非言妖詞妄陳禍福喧雜驚亂胘惑將吏勇不受制專邪
凌上虛竭軍庫以給其身此九者三軍之蠧有之必敗矣
[04p030a]
  腹心
夫爲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
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
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爲腹心沈審謹宻爲耳目
勇捍善敵者爲爪牙
  謹候
夫爲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也故師出以律失律則
凶律道有十五焉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結誶候謹也三曰勇
敵眾不撓也四曰廉見得思義也五曰平賞罰均也六曰忍善
含恥也七曰寛能容眾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
[04p030b]
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故不遺舊也十二曰仁愛養士卒也
十三曰忠以身徇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而
後料他也
  機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道有三焉一
曰事二曰勢三曰情事機作而不能應非智也勢機動而不能
圖非賢也情機發而不能行非勇也善爲將者必因機以立勝

  重刑
吳起曰皷鼙金鐸所以威耳旌旄旗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
[04p031a]
以威心耳威以聲不可不淸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
可不嚴此三者不善害可待也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必移將之
所指莫不必至將之所期莫不必死也
  善將
古之善將者有大經示之以進退而人知禁陳之以德義而人
知禮重之以是非而人知勸令之以賞罰而人知信禁禮勸信
師之大經也故能戰必勝敵必取也庸眾不然退而不能止進
而不能禁善惡混同士無誡勸賞罰不均人不知信故賢良退
伏而謟諛進用是以戰必敗散也
  審因
[04p031b]
夫因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因人之力以決勝
湯武不能與爭功矣善以審因而加之威信則萬夫之雄將可
圖而四海之英豪可制矣
  天勢
夫行師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勢者謂日月淸
明五星合度彗孛不生風氣順調地勢者謂險易形殊或石門
幽洞羊腸險要或峻嶺重巖洪流千里人勢者謂主聖將賢三
軍有禮士卒用命糧甲堅備也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
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勝敗
[04p032a]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懼相議以勇鬬相望以
威武相勸以刑罰此必勝之徵也三軍數驚士卒惰慢下無禮
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
必敗之徵也
  假權
夫將者人命之所懸也成敗之所繫也禍福之所倚也而上不
假之以賞罰亦猶束猿猱之手而責之以騰㨗膠離婁之目而
使之辨靑黃不可得也若賞在權臣罰不由將人苟自利誰懷
鬬心雖伊呂之謀韓白之功不能自衞也故孫武曰將之出也
君命有所不受亞夫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有天子之詔也
[04p032b]
  哀死
古之善將者養其人如養愛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
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饑者捨食而飼之寒者解
衣而衣之賢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若此則所向必
㨗矣
  三賓
夫三軍之行也必有賓客共議得失以資將用有思若懸泉奇
謀不測博聞廣見多藝碩才者此萬人之望可以爲上賓有猛
如熊虎㨗若騰猿剛共鐵石利若龍泉此一時之雄也可以爲
次賓有多言或中薄能小奇此常人之能可引爲下賓
[04p033a]
  設應
若乃圖難於易爲大於小先用賞後用刑此用兵之妙也師徒
已列戎騎交馳强弩纔臨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敵人告降此用
兵之能也身衝矢石爭勝相對成敗各分彼傷我死此用兵之
下也
  便利
夫草木叢集利以遊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晴明無隱利以勇
力隘途深草利以潛伏以少擊眾利以日暮以眾擊寡利以淸
晨强弩長兵利以㨗次踰淵隔水大風暗昧利以搏前擒後也
  應機
[04p033b]
夫必勝之術合變之形在於機也非智者孰能與於此乎見機
之道莫大於不意故猛虎失隊童子曳㦸而追之蜂蠆入袖壯
夫恛惶而失色以其禍出不圖變速非慮也
  揣能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勝負主孰聖也將孰賢也吏孰
能也糧餉孰豐也士卒孰練也軍容孰整也戎馬孰逸也形勢
孰險也賓客孰智也鄰國孰懼也財貨孰多也百性孰安也由
此觀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輕戰
螫虫之觸負其毒也戰士能勇恃其備也所以鋒銳甲堅則人
[04p034a]
輕戰故甲不堅宻與肉袒同弩不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
無兵同探候不謹與無目同將鬬不勇與無將同
  地勢
夫地勢者兵之助也不知戰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山林積石
邱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平原小坡蔓衍相屬此車騎之地依山
附澗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淺土平可前可後此長㦸之地
蘆葦相參竹樹交映此鎗矛之地
  情勢
夫將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
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智而心緩者是故勇而輕死者可㬥也
[04p034b]
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喜利者可遺也仁而不忍者可勞也
智而心怯者可窘也智而心緩者可襲也
  擊勢
古之善將者先探敵情然後圖之師老糧絶百姓愁怨人多疾
疫計不先設噐械不修卒不習練外救不至途遠日暮士卒勞
倦將薄吏輕懈不設備進不暇陣陣而未定行阪涉險半隱半
出踰津越河旌旗散亂將士相違戰勝而驕行陣失次兵疲而
驚大軍雖給而眾未食自行自止或前或卻擊之無疑若上度
下惠信賞必罰陳力就列任賢使能師恭而禮甲兵堅利糧備
有餘政教不虛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人有此引而辟之
[04p035a]
  整師
夫出師行軍以整爲勝若賞罰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皷之
不進雖百萬之師無益於用所謂整師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
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前後應節左右應麾與之安不與之危其
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也
  勵士
夫用人之道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接之以禮勵
之以言則士無不死矣畜息不倦法令畫一則士無不服矣先
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無不勇矣小善必錄小功必賞則士無
不勸矣
[04p035b]
  自勉
夫聖人則天賢人法地智者循古驕者毁至慢者禍及多語者
寡信自奉者少恩賞無功者離罰無罪者怨喜怒不常者滅
  戰道
征戰之道晝廣旌旗夜廣火皷利用短兵巧在奇伏或發於前
或發於後聚戰之道利用劍楯將欲圖後先廣其路十里一場
五里一堠偃戢旌旗時節金皷令敵人無所措手足谷戰之道
巧於設伏利在勇鬬輕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後列强
弩以衝之持短兵以繼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戰之道利在
舟檝簡練習之士以乘之多張旗幟以惑之發强弩以中之持
[04p036a]
短兵以捍之設堅柵以衞之順其流以擊之夜戰之道利在機
宻或潛師銜枚出其不意或多以火皷亂其耳目馳而攻之可
以勝矣
  和人
夫用兵之道要在和人人和則不勸而自戰矣若吏卒相猜士
戎不附忠謀不納羣小暗議謗慝芽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能
取勝於匹夫况其眾乎故傳曰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矣
  察情
夫兵起於情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眾
樹動者來也塵卑而廣者徒來也高而銳者車來也辭强而進
[04p036b]
驅者退也卑而益備者進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行者饑也
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
也旌旛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數賞者窘也思罰者困也先㬥
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幣重而言甘
者誘我也
  將情
夫爲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米未炊將不言饑軍火未
燃將不言寒軍幕未拽將不言𤍠夏不操扇冬不服裘雨不張
葢與眾同也
  威令
[04p037a]
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歛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法制使
然也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貴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
自免者桀紂之類是也匹夫操兵之權制之以法令威之以賞
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穰苴之類是也故令不可輕勢不
可逆也
  東夷
東夷之性薄禮少義悍急能鬬依山塹海憑險自固若君臣和
睦黎民安樂不可圖也上亂下離則可以行問間起則隙生隙
生則修德以來之固甲兵以擊之其勢必剋也
  西戎
[04p037b]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故人勇戰
鬬難敗其積石以西諸戎種繁地廣形險俗負强狠故人多不
臣當候之以外釁伺之以内亂則可破矣
  南蠻
南蠻多種性不帥教連合朋黨失意則叛居洞依山或聚或散
西至崑崙東至洋海產奇貨故人貪而勇戰春夏多瘴疫利在
疾鬬不可久師也
  羌狄
羌狄居無城郭隨逐水草勢利則南侵勢失則自引去長山廣
積足以自衞饑則捕獸飮乳寒則寢皮服裘奔走射獵以殺爲
[04p038a]
務未可以道德綏之未可以兵革服之漢不與戰其畧有三漢
軍且耕且戰故疲而怯狄騎且牧且獵則逸而勇以疲敵逸以
怯敵勇不相鬬此其不可戰一也漢長於步日馳百里狄長於
騎日行倍之漢逐狄則運糧負甲而隨之狄逐漢則長驅疾騎
而運之運負之勢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其不可戰二也漢戰
多步狄戰多騎爭地之形勢則騎與步遲疾勢懸此其不可戰
三也不得已則莫若守邊守邊之道㨂良將而任之訓銳士而
禦之廣公田而實之練士卒以防之多方策以誤之候其隙以
間之乘其衰以擊之則國不費而狄已剋矣人不疲而狄已靜

[04p038b]










[04p039a]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卷之又八
  遺事
後主初益州大姓雍闓殺太守正昻更以蜀郡張裔爲太守闓
假鬼教曰張裔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内實麄殺之不可縛與
吳於是執送裔於吳吳王孫權遙用閩爲永昌太守遣故劉璋
子闡爲益州剌史處交益州際牂牁郡丞朱提朱褒領太守恣
雎諸葛丞相以初遭大喪未便加兵遣越嶲太守巴西襲祿住
安上縣遙領郡從事蜀郡常頎行部南入以都護李嚴書曉諭
闓闓答曰愚聞天無二日土無二主今天下派分正朔有三遠
人惶惑不知所歸其傲慢如此頎至牂牁收郡主簿考訊姦狀
[04p039b]
褒因殺頎爲亂益州蠻復不從闓闓使建甯孟獲說蠻叟曰官
欲得烏狗三百頭膺前盡黑蟎腦三㪷斵木構三丈者三千枚
汝能得否蠻以爲然皆從闓斵木堅剛性委曲高不至二丈故
獲以欺蠻
建興三年春侯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嶲别遣馬忠伐牂牁
李恢向益州以犍爲太守漢王士爲益州太守高定元自麾牛
定笮卑水多爲壘守侯欲俟定元軍眾集合并討之軍卑水定
元部曲殺雍闓及士庶等孟獲代闓爲王侯旣斬定元而馬忠
破牂牁李恢敗之於南中分建甯越嶲置雲南郡以呂凱爲太
守又分建甯牂牁置興古郡以馬忠爲牂牁太守移南中勁卒
[04p040a]
靑羗萬餘家於蜀爲五部所當無前號爲飛軍分其羸弱配大
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爲部曲置五部都尉號五子故南人言
四姓五子也以蠻多剛狼不賓大姓富豪乃勸令出金帛聘策
惡蠻爲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襲官於是蠻人貪貨物以漸服屬
於漢成蠻漢部曲侯收其俊傑建甯爨習朱提孟琰及獲爲官
屬習官至領軍琰輔漢將軍獲御史中丞出其金銀丹漆耕牛
戰馬給軍國之用
夏五月侯渡瀘進征益州生擒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何如獲
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侯以方務在北面南中好叛亂宜窮
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蠻漢亦思
[04p040b]
反善侯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爲惡矣秋遂平
四郡改益州爲建甯以李恢爲太守加安漢將軍領交州剌史
移治味縣以上俱華陽國志
滇域未通中國之先有低牟苴者居永昌哀牢之山麓有婦曰
沙壹浣䋈水中觸沈木若有感是生九男曰九隆八族種類滋
長支裔蔓衍竊據土地散居谿谷分爲九十九部其渠酋有六
各號爲詔蠻語爲詔爲王其一曰䝉舍詔其二曰浪施詔其三
曰鄧貶詔其四曰施浪詔其五曰摩㱔詔其六曰䝉雋詔兵埒
不能相君長至漢有仁果時九隆八族之四世孫也强大居昆
彌川傳十七世至龍祐那當蜀漢建興三年諸葛武侯南征雍
[04p041a]
闓師次白崖川獲闓斬之封龍祐那爲酋長賜姓張氏割永昌
益州地置雲南郡於白崖諸蠻慕武侯之德漸去山林徙居平
地建城邑務農桑諸部於是始有姓氏龍祐那之十六世孫曰
張樂進求遜位於䝉氏考其時葢唐世也張氏或稱昆彌國亦
稱白國或稱建甯國其年系莫可推詳楊升奄滇記
蠻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鐵裹結無大侯王如
汶山漢嘉蠻也蠻中有桀黠能言議屈服種人者謂之耆老便
爲主論議好譬喻物謂之蠻經今南人言論雖學者亦半引蠻
經與蠻爲姓曰遑耶諸姓爲自有耶世亂犯法轍依之藏匿或
曰有爲官所法蠻或爲報仇與蠻至厚者謂之百世遑耶恩若
[04p041b]
骨肉爲其逋逃之藪故南人輕爲禍變恃此也其俗徵巫鬼好
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盟詛要之武侯乃爲作圖譜先畫天地
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蠻及牛馬羊後畫部主吏乘馬
幡葢巡行安䘏又畫牽牛負酒齎金寶詣之之象以賜蠻蠻甚
重之許致生口直又與瑞錦鐵劵今皆存每剌史校尉至齎以
呈詣動亦如之華陽國志
中州連滇有三路自卭雅建昌會川渡金沙江入姚安白崖曰
古路泰常頞畧通五尺道武侯南征乃大闢焉唐曰姚嶲路起
瀘州泝永甯走赤水達曲靖曰西路唐天寶中出師伐南詔亦
由此進至元世始開郵傳今因之焉出湖藩轉辰沅經貴州曰
[04p042a]
東路肇自莊蹻立傳則自國朝始也東路由大江捨舟首程曰
公安六亭而達孫黃道經故孱陵縣遺甃存焉孱陵罐子皆十
里而遙樹多女貞多貴竹楊升奄滇記
張温將使蜀權謂温曰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
與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搆於蜀行人之
義受命不受辭也温對曰臣入無腹心之規出無專對之用懼
無張老延譽之功又無子產陳事之効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
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温
至蜀詣闕拜章蜀甚貴其才
 會稽典錄曰餘姚虞俊歎曰張惠恕才多智少華而不實怨
[04p042b]
 之所聚有覆家之禍吾見其兆矣諸葛丞相聞俊憂温意未
 之信及温放黜乃歎俊之有先見亮初聞温敗未知其故思
 之數日曰吾已得之矣其人於淸濁太明善惡太分
遣衞尉陳震慶權正號權與震升之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
靑屬吳并凉冀兖屬漢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爲界造爲盟曰
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乘釁始於董卓終於曹操及操子丕
桀逆遺醜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尋丕凶蹟昔共工亂象而高辛
行師三苖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滅叡禽其徒黨非漢與吳將
復誰在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是以春秋
晉侯伐衞先分其田斯其義也諸葛丞相德威遠著典戎在外
[04p043a]
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盟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
侯引兵出散關圍陳倉起雲梯衝車以臨城魏將郝昭以火箭
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
車折侯乃更爲井欄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塡壍欲直攀城昭
又於内築重牆侯又爲地突欲踊出於城裏昭又於城内穿地
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會糧盡引去將軍王雙追之擊
斬雙
斜谷之事司馬懿使二十人就軍營東南角大聲稱萬嵗武侯
使問之答曰吳朝有使至請降武侯謂曰計吳朝必無降法卿
是六十老翁何須詭誑如此
[04p043b]
九年春丞相復出圍祁山始以木牛運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
懿拒侯張郃拒平侯慮糧運不繼設三策吿都䕶李平曰上計
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懿等糧亦盡盛夏
雨水平恐運漕不給書白侯宜振旅
辟尙書郞蔣琬及廣漢李邵巴西馬勳爲掾南陽宗豫爲主簿
皆德舉也秦宓爲别駕犍爲王梁爲功曹梓潼杜微爲主簿皆
州俊彥也而江夏費禕南郡董允郭攸之始爲侍郞贊揚日月
李朝字永南弟邵字偉南郪人也王士字義疆從弟甫字國山
文表諸弟也先主領牧朝爲别駕羣下上先主爲漢中王其文
朝所造也後丞相亮府辟西曹掾亦有文才兄弟三人號三龍
[04p044a]
士厯宕渠犍爲益州太守甫善言議人流美稱自綿竹令爲
州右職
楊戲字文然少與巴西程祁巴郡楊汰蜀郡張表並知名戲每
推祁以爲冠首丞相亮深識之年二十餘從州書佐爲督軍從
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爲平當
何祇漢成都令時郫闕令侯以祇兼之人不敢欺
吳主使輔義中郞將吳郡張温聘於漢自是吳蜀信使不絶時
事所宜吳主常令陸遜語侯又刻印置遜所王每與漢主及侯
書嘗過示遜輕重可否有所不安每令改定以印封之
江表傳曰諸葛亮討賊還成都孫權遣使勞問之送馴象一頭
[04p044b]
蜀志曰先主平益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錦各千疋諸葛
軍令云今民貧國虛决敵之資惟仰錦耳侯嘗自校簿書主簿
楊顒直入諫曰爲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請爲明公以作家譬
之今有人使奴執耕稼婢典炊爨鷄主司晨犬主吠盜牛負重
載馬涉遠路私業無曠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飮食而已忽一旦
盡欲以身親其役不復付任勞其體力爲此碎務形疲神困終
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奴婢鷄狗哉失爲家主之法也是故古
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故丙吉不問
橫道死人而憂牛喘陳平不肯知錢穀之數云自有主者彼誠
達於位分之體也今明公爲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終日不亦
[04p045a]
勞乎侯謝之及顒卒侯垂泣三日
武侯與宣皇在渭濱將戰宣皇戎衣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
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軍各隨其進止宣皇聞而歎曰可謂名
士矣今成都出羽扇攢雜鳥毛爲之葢其遺制也裴氏語林
武侯以巾幗遺司馬懿巾幗女子未筓之冠蜀中名曇籠葢笑
其堅壁不出如閨女之匿藏也幗音憒同古對切今音與國同
楊升奄
本傳載侯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皆出其意按魏氏春秋云侯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爲矢長八尺一弩十矢俱發夫弩而
謂之連則非一弩也意必數者相連謂之損益者前葢有此弩
[04p045b]
至侯而有所損益於其間耳考史魏司馬懿征公孫淵軍至遼
東爲發石連弩射城中唐李元諒節度隴西築連弩臺盧躭節
度四川爲大旝連弩南詔憚之則古人攻戰以連弩取勝者多
矣今連弩之製不可考說者謂古時西蜀弩兵尤多大者莫踰
連弩十矢謂之翔鴻一矢謂之飛鎗通呼爲摧山弩卽侯所謂
元戎也今具其法如此
侯嘗欲鑄刀而未得會蒲元爲西曹椽性多巧思因委之於斜
谷口鎔金造噐特異常法刀成以竹筒宻納鐵銖滿中舉刀斷
之應手虛落若薙水芻牧稱絶當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環者
是其遺範也别傅
[04p046a]
刀劍錄曰蜀章武元年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
六寸一先主自佩一與太子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
葛亮二與關羽張飛一與趙雲并是亮書作風角處所
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製琴之始及七絃之音十三𡽪所象之
中興書目
兵書匣在定軍山上壁立萬仞非人迹可登凡兩經其地初視
匣其色淡紅後則鮮明若更新者顧璘
崇甯縣昔武侯以蜀脞脆令隣邑翊日而市唐中丞吳行魯建德碑
司馬德操年小德公十𡻕兄事之呼作龎公故世人遂謂龎公
是德公名非也德公字山民娶諸葛孔明小姊楊去奢
[04p046b]
侯兄瑾及從弟誕並有成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爲蜀得其龍吳
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

侯居隆中時有客至屬婦具麵須臾而具侯怪其速後潛窺之
見數木人砍麥運磨如飛求傳此術後變其制爲木牛流馬云
蜀漢時有火濟者從丞相破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卽今宣慰
使安氏遠祖也
滇蠻者十年前大理馬至橫山此蠻亦附以來衣服與中國畧
同能通華言自云諸葛公戌兵俱桂海虞衡志
叡好土功旣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
[04p047a]
高十餘丈力役不已農桑失業諸葛武侯死乃大興宮室晉士
爕所謂釋楚爲外懼者此也魏誌
先主定益州用荆楚宿士零陵頼恭爲太常後其子厷爲丞相
西曹令史隨於漢中早夭侯甚惜之與留府長史張裔蔣琬書
曰令史失頼厷掾屬喪楊顒爲朝中損益多矣
張遵飛之孫苞之子尙書郞同諸葛瞻引軍拒鄧艾死於綿竹
諸葛武侯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爲八行相去二丈
桓温征譙縱見之曰此常山蛇勢吾常過之自山上俯視百餘
丈凡八行爲六十四蕝蕝正圜不見凹凸處如日中葢影及就
視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怪也東坡
[04p047b]
桓宣武温征蜀猶見武侯時小史年百餘𡻕桓問諸葛丞相今
誰與比意頗欲自矜答云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葛公殁後不
見其比
史萬𡻕征甯南蠻至南中行數百里見諸葛紀功碑銘其背曰
萬𡻕之後勝我者過此萬𡻕令左右倒其碑而進破三十餘部
諸蠻請降於是勒石頌德隋書
神僧傳云梁將王綝與陸法和守巫峽軍次白帝法和謂人曰
諸葛孔明可謂名將吾自見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鏃一斛許
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
龍州武侯廟在宣尉司東一百八十里初州人以鄧艾嘗經於
[04p048a]
此立廟祀之宋知州洪咨夔毀其像更以諸葛吿其民曰毋祀
仇讐而忘父母
蜀古蹟記云宋曹彬建隆二年爲都監伐蜀謁武侯祠視宇第
雄觀頗有不平謂左右曰孔明雖忠于漢然疲竭蜀之軍民不
能復中原萬一何得爲武當因其頽敗者折去之止留其中以
祀香火左右皆諫不可俄報中殿摧塌有石碑出土尺許彬驚
視之石有刻字宛若新書題云測吾心腹事惟有宋曹彬讀訖
下拜曰公神人也小子安能窺測哉遂令蜀守新其祠宇爲文
祀之而去按此古昔武侯祠也天社任淵記云昭烈廟西偏少
南又有别廟忠武侯在焉老柏參天氣象甚古詩人嘗爲賦之
[04p048b]
是矣今武侯祠在百花潭與草堂並列者不知何代增設
湻化中李順亂蜀招安使雷有終遣嘉州士人辛怡顯使於南
詔至姚州其節度使趙公美以書來迎云當境有瀘水昔諸葛
武侯誡曰非貢獻進討不得輙渡此水若必欲過須致祭然後
登舟今遣本部軍將齎金龍二條金錢三十文并設酒脯請先
祭享而渡乃知南蠻心服雖千年如初嗚呼可謂賢矣
宋高宗手書曹操諸葛羊祐三事賜岳飛
南定樓在瀘州治内宋郡守晁公武建取出師表中語爲名陸
游詩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渡瀘遊江山重複爭供眼風
雨縱橫亂入樓
[04p049a]
房從眞成都人工畫人物蕃馬事王建爲翰林待詔嘗於宮中
畫諸葛武侯渡瀘水圖甲馬如生兼善潑筆鬼神有甯王射獵
陳登斫鱠等圖傳於世
唐釋天竺亡名未詳何印度人也其貌惡陋纒乾陀色縵條衣
穿革屣曳鐵錫化行于京輦當韋南康臯生纔三日其家召僧
齋此僧不速自來以敝席坐於庭中旣而齋畢韋氏令乳母負
嬰兒出請眾僧祝願梵僧先從座起攝衣升階視之曰别久無
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相認之意眾皆異之韋君曰此子纔生三
日耳吾師何言别久也梵僧曰此非檀越所知此諸葛武侯之
後身耳今降生於世將爲蜀帥必福坤維之人吾往在劔門與
[04p049b]
爲善友故不遠而來此子他日作劔南節度二十年官極貴中
書令太尉此外非我所知也父然之因以武字焉後韋臯自少
金吾節制劍南軍果遷太尉兼中書令在蜀二十一年卒諡忠

先主章武二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三
足又鑄一鼎於永安紀行軍奇變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檐山名
曰受禪鼎又一鼎於劔口山名曰劔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迹
諸葛武侯斬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
作八陣鼎於永安皆大篆書又於玄武郡金山鑄二鼎一大一
小武侯行軍見此山勢似有王者故鎭之梁虞荔古鼎錄
[04p050a]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集卷之九
 遺蹟
侯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晉永興中
鎭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侯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椽犍爲李
興爲文見碑記
隆中山襄陽縣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書院諸葛武侯隱居地
一統志
蓮池在沔縣治北其畔有武侯讀書亭遺址每遇花時縣人遊
一統志
諸葛相蜀築臺以集諸儒兼待四方賢士號曰讀書臺在章城
[04p050b]
門路西今爲乘煙觀杜光庭錄異記云成都書臺坊武侯宅南
乘煙觀内有古井井内有魚長六七寸往往游於井上或取魚
水必騰涌相傳其井有龍矣寰宇記
臥龍墨池沅江縣西三十里烏龍寺内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
於此寺因名臥龍常德府志
諸葛宅在石皷山漢昭烈牧荆州時侯駐臨烝調賦以供軍實
後廟食於此宋重建張栻爲記衡州府志
隆中諸葛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盛弘之記云井深五丈廣
五尺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坵極高云是避暑臺又有三顧門宅
西有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爲梁父吟因名此爲樂山先
[04p051a]
有董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憇焉齊建武中有人修
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長九寸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爲宅銘
葛井襄陽縣東二十里荆州記諸葛宅有田卽此
諸葛井益陽縣東南二里相傳蜀諸葛武侯所鑿
諸葛井在大慈寺西里許自上窺之祇見其三邉更一邊不知
其際涯也昔孔明鑿此以通井絡王氣俗傳有人入井聞其中
有鷄聲方輿勝覽大慈寺在華陽西南五里
沔水又東逕武侯壘南諸葛武侯所居也南枕沔水水南有亮
壘背山向水中有小城迴隔難解水經註
成都府成都縣太城者南門城也張儀司馬錯所築諸葛武侯
[04p051b]
以丞相開府領益州牧故晉益州剌史治太城其制因之蜀名勝志
古城在榮經縣西五里侯征南屯兵於此唐李德裕增築雅州
臥龍巖黔陽縣南四十里傍爲諸葛武侯古城其洞廣數十步
深數里石壁如飾泉湧不竭有石竈二相傳武侯駐兵處
名山縣本志云東北三十四里古土城周七十二丈乃武侯征
蠻所築遺址見存
諸葛城㳂滋縣西五十里高山上相傳武侯征南時築址跡猶

武侯城在舊黎州城外三里諸葛所築壕塹故壘存焉又有武
侯戰場在安靖新寨
[04p052a]
武侯城在臨安都司城南三十里瀘水東侯所築所謂五月渡
瀘處瀘州卽擒孟獲之地
三交城在寶鷄縣西四十里魏司馬懿與侯相拒於此築城
漢中郡西縣後魏置嶓冡縣隋爲西縣故西樂城在縣西南武
侯所立甚險固墓在縣東南以上俱一統志
臥龍岡在府城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
然而住囘旋如巢然草廬在其内前有井靑石爲牀有汲綆渠
百十道數不能眞其下平如掌卽公躬耕處舊爲祠以奉之元
至大中建書院程鉅夫作記嘗有道士居住夜聞兵聲懼而移
之宣德中有司復新其廬塑其像春秋祭祀前代碑文俱存又
[04p052b]
南陽縣東北博望鎭南隱山頂上亦有武侯廟襄陽府志
臥龍山南漳縣東五十里相傳諸葛武侯耕南陽時嘗遊此
葛山諸葛屯營因名有武侯廟
祁山在西和縣北七里山上有城極嚴固武侯率諸軍攻之縣
又有南北岈二岈有萬餘家侯表言祁山去沮五百里有人萬
戸瞻其邱墟信之爲殷矣卽此
漢水北連山秀舉羅峰競峙祁山在嶓冡之西山上有城極爲
嚴固昔諸葛武侯攻祁山卽此城也開山圖曰漢陽西南有祁
山溪徑委迤山高巖嶮九州之名岨天下之奇峻
瀘州掇旗山諸葛武侯樹旗于此以誓師以上俱一統志
[04p053a]
耒陽縣東北四十里有相公山侯嘗駐兵於此因名
火烽山在中江縣東南諸葛公嘗會於此置烽火潼川府志
箕山在褒城縣北十五里山有秦王獵池及内穴道人谷諸葛
公遣鄧芝趙雲等出箕谷卽此
興勢山在洋縣北二十里山形如盆外甚險盤道以上諸葛公
嘗戍於此後魏興勢山以此名
周地圖云蒲亭縣有鐵山諸葛侯取爲刀劍宇文度封鐵山侯
卽此
侯計山在耒陽縣東七十五里山有七十峯上有仙人亭觀音
閣亦名侯憇山謂諸葛武侯嘗於此憇息籌計兵事
[04p053b]
銅鼓山在威淸衞城西四十五里相傳漢諸葛侯征南於此獲
銅鼓
會軍山潼川治東南一百六十里漢昭烈入蜀武侯張飛畧地
至此百姓以牛酒犒師故名
諸葛山在道海縣東南三里侯南征駐兵於此
孟山在榮經縣東二十里諸葛擒孟獲處
敘州朱提山西五十里山產銀漢諸葛書曰漢嘉金朱提銀採
之不足以食
定軍山在沔陽縣東南十里兩峯對峙漢昭烈於此山下作營
斬魏夏侯淵山有諸葛巖上有兵書匣其山壁立萬仞非人跡
[04p054a]
可登其下有八陣圖又有督軍壇鄕人云每陰雨時上有擊鼓
聲先主旣保有漢中侯之薨也遺令葬於其山因卽地勢不起
墳壟惟深松茂柏攢蔚川阜莫知墓營所在山東名高平是侯
宿營處有廟
建康東北十里有鍾山舊名金山漢末金陵尉蔣子文討賊戰
亡靈發於山因立蔣侯祠焉故號曰蔣山諸葛亮以爲鍾山龍
盤卽蔣山也以上俱一統志
諸葛營在定遠縣西一十里侯討南中過髳州於目直睒北傍
山下築營蠻稱望子洞基址尙存楚雄府
諸葛營靖州西武侯撫谿洞諸蠻駐此
[04p054b]
諸葛營黔陽縣有四一渡頭一原神鄉一安江一托口武侯撫
綏嵠洞諸蠻駐兵於此營壘猶存
諸葛營在宜良縣南小石嶺諸葛亮嘗營於此又名諸葛峒以上
寰宇記

諸葛營在府城東南一十里其東嶽堰内一土墩周迴三十餘
丈高六尺隨水高下雖盛潦不没俗爲武侯旗臺永昌軍民府志
渭川王讓記畧云西絶涪水有山曰柏下諸葛公營壘在焉而
喬木婆娑者蔣公琰萬秋之宅鍾士季之所嘗致敬也
龍透關在嘉定州南七里世傳爲諸葛公所立其南七十里爲
安遠寨亦公征蠻於此屯駐宋元豐中置爲寨
[04p055a]
沔水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爲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
山爲名水經注
石鼻寨在寶鷄縣東四十里侯所築以拒郝昭一名石鼻城
諸葛寨在長官司西
敘州保子寨納谿治西十里世傳武侯征南屯兵於此
諸葛寨在德安府羅陂村舊傳武侯所立
諸葛壘在秦州東二里俗謂下募城傍有司馬懿壘俗謂上募
城魏太和中諸葛武侯攻天水詔懿拒之此其壘也
漢陽山北八十里諸葛平西南蠻駐軍此山
董王臺石首縣北五十里相傳董允與諸葛武侯駐兵處
[04p055b]
萬乘湖石首縣東四十里相傳諸葛武侯屯兵於此
籌筆驛在廣元武侯出師嘗駐於此以上俱一統志
棊盤嶺在府城南五里相傳諸葛宴兵著碁於此有石盤廣六
尺棊痕尙存寶慶府
沔水又東逕西樂城北城在山上周三十里甚嶮固城側有谷
謂之容裘谷道通益州山多羣獠諸葛公築以防遏
榮經縣本志云榮水在城北一出相公嶺一出番境經水在城
南一出瓦屋山一出改丁河一出汶川按相公嶺者以諸葛丞
相征蠻所經也改丁河源出黑石汶川源出卭崍馬耳榮經水
北流卽武侯七擒孟獲之地上有廟以上水經注
[04p056a]
將軍池在岳池縣東五里相傳諸葛嘗駐兵於此順慶府志
方輿云萬勝岡在州西有龍觀寺其趾曰百丈山自卭崍或起
或伏環遶州治本志云諸葛武侯擒孟獲旋師至此岡下人聚
觀之因建亭於上爲龍觀亭
卭州西百里石盤戍俗呼爲望軍頂昔諸葛武侯駐軍於此
漢水北出遠山山谷邃嶮人跡罕交谿曰五丈谿水側有黃沙
屯諸葛所開也其水南注漢水水經注
武侯出師表五月渡瀘今以爲瀘州非也瀘州古之江陽而瀘
水乃今之金沙江卽黑水也其水色黑故以瀘名之爾沉黎古
志武侯南征由今黎州路黎州四百餘里至兩林蠻自兩林南
[04p056b]
瑟琶部三程至嶲州十程至瀘水瀘水四程至弄棟卽姚州也
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交一在武定府元江驛一在姚安之左
卻據沉黎志武侯所渡當今之左卻也瑟琶一作風琶兩林今
之卭部長官司也楊升奄
勝覽云寶山在瀘州城南初名堡子山爲巡檢廨陳公損之移
廨山西建堂其上袁公說友榜其堂曰江山平遠易堡子爲寶
山大書揭之下瞰城郭萬瓦鱗集兩江合流郡國志一名瀘峯
山高三十丈地多瘴三四月渡之必死惟五月上旬渡之卽無
害故諸葛云五月渡瀘也李[直/土]西山堂記云以常璩華陽國志
及辛怡顯雲南錄考之諸葛渡瀘乃在越嶲之地非瀘之寶山
[04p057a]

黑水在城固縣西北諸葛公牋云朝發南鄭暮宿黑水
瀘津水東逕不韋縣北兩岸皆高山瀘峯最爲傑秀孤高三千
餘丈水之左右馬步之徑裁通而特有瘴氣三月四月逕之必
死非此時猶令人悶吐五月以後行者差得無害故諸葛武侯
表言五月渡瀘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瀘水兩峯有殺氣暑
月舊不行故武侯以夏渡爲艱今昆明道渡所見有武侯道在
水浚急而多巉石土人以牛皮爲船方涉津涘水經
寰宇記云馬湖江從州西南流出東郭與蜀江㕣諸葛武侯五
月渡瀘則此水之上流也
[04p057b]
𤏡溪南溪縣西六十里昔武侯南征𤏡蠻于此歸服又名服溪
舊志云福溪寰宇記
華陽國志云有漢水入延江本志云漢陽山在縣北八十里漢
武通西南夷自此山之南皆漢地故云諸葛武侯征蠻過此今
崖壁上鐫武侯征蠻故道六字猶存縣有順應廟乃祀馬謖者
大諸葛堰在永昌府城南一十五里其東有東嶽堰及小諸葛
堰皆有灌溉之利永昌府志
益州記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遂東郫江之右也
因山頽水坐致竹木以溉諸郡又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
作三石人於白沙郵郵在堰官上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
[04p058a]
足盛不没腰是以蜀人旱則藉以爲溉雨則不遏其流故記曰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沃野千里世號陸海謂之天府也俗謂都
安之堰亦曰湔堰又謂之金堤左思蜀都賦云西踰金堤者也
諸葛北征以此堰農夫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
堰官李膺記云玉女房鑿山爲穴深數十丈中有廊廡堂室屈
曲殆若神功非人力矣
七星關七星橋記云關號七星孔明禡牙之地又有滇海曲云
神禹導河雙洱水武侯征路七星關楊升奄
劍門關在劍州北境大劍山至此兩壁削聳有隘束之路侯因
立爲劍門後姜維退守以拒魏鍾會卽此
[04p058b]
斜谷關在郿縣西南三十里谷之南口曰褒北口曰斜卽侯出
師處一統志
木門在泰州西南九十里魏張郃追諸葛公於此中飛矢死鞏昌
府志

赤阪在洋縣東二十里其土色赤魏司馬懿寇蜀漢建興五年
丞相出屯兵漢中築城於城固駐兵於赤阪卽此
寰宇記云宜賓縣本漢南安縣地屬犍爲郡諸葛南征於此置
郁鄢戍後改爲郁鄢縣
卭州沉黎縣卽侯征羗之路每十里作一石樓令鼓聲相應今
蠻人效之所居悉以石爲樓九州記
[04p059a]
邵水在寶慶府城北源出邵陽縣龍山經馬鞍山諸葛武侯廟
下號相公潭深不可測流至此合澬水
京口有石如羊謂之狠石諸葛武侯嘗坐其上與孫權議拒曹
狠石有十字斷痕先主與孫權私卜所斷也孫劉同獵醉
各據一石羊後名石羊巷
永安宮府學宮地先主征吳還至白帝改魚復爲永安宮居之
明年崩諸葛受遺於此以上一統志
劉琦臺襄陽縣城東二里卽劉表子琦與武侯謀自安計登樓
去梯處襄陽府
水經云江水又東逕諸葛亮圖壘南註云石磧平曠望兼川陸
[04p059b]
有亮所造八陣圖東跨故壘皆累細石爲之自壘西去聚石八
行行間相去二尺因曰八陣旣成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皆圖兵
勢行藏之權自後深識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蕩𡻕月消損高
處可二三尺下處磨滅殆盡荆州圖副云永安宮南一里渚下
平磧上週迴四百一十八丈中有諸葛孔明八陣圖聚細石爲
之各高五尺廣十圍厯然棊布縱橫相當中間相去九尺正中
開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聚或爲人散亂及爲夏水所没
冬水退復依然如故八陣圖下東西三里有一磧東西一百步
南北廣四十步磧上有鹽泉井五口以木爲桶昔常取鹽卽時
沙壅冬出夏没劉賓客嘉話錄云夔州西市俯臨江岸沙石下
[04p060a]
有諸葛亮八陣圖箕張翼舒鵝形鸛勢聚石分布宛然尙存峽
水大時三蜀雪消之際澒湧滉漾可勝道哉大樹十圍枯槎百
丈破磑巨石隨波塞川而下水與岸齊人奔山上則聚石爲堆
者斷可知也及乎水落川平萬物皆失故態惟諸葛陣圖小石
之堆標聚行列依然如是者僅已六七百年淘灑推激迨今不
動高似孫緯畧曰八陣圖在魚復者隨江布勢塡石爲規前障
壁門後倚卻月縱八橫八魁容二丈内面偃月九六鱗差江自
岷來奔怒湍激驚雷迅馬不足以敵其雄也徙華變滄不足以
窮其力也磊磊斯石載轟載春知幾何年曾不一仄是非天所
愛神所儆者歟詩林載晉桓温伐蜀觀八陣圖詩云訪古識其
[04p060b]
眞尋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仍顧謂從事曰此常
山蛇勢也
諸葛八陣磧在夔城者江沙上碎石行列如引繩春冬時見夏
秋没於水然江漲卽浮磧上數十丈比退而陣石如故
八陣圖有三處一在新都彌牟鎭一百二十有八當頭陣法也
一在夔州六十有四方陣法一在碁盤市一百五十有六下營
法也
寰宇記云八陣圖在縣北三十里彌牟鎭蜀志亮推演兵法作
八陣圖咸得其要李膺益州記云稚子闕北五里有武侯八陣
圖土城四門中起六十四魁八八爲行魁方一丈高三尺緯畧
[04p061a]
曰八陣圖在新都者峙土爲魁植以江石四門二首六十四魁
八八成行兩陣並峙周凡四百七十二步魁百有三十也
姚安軍民府東山在府城東十里一名飽煙蘿山其西有武侯
塔相傳公征南駐兵之所後人建塔於上
武侯塔長甯縣東諸葛所建以誓蠻戎者
諸葛洞在龍州宣慰司治南石崖屹立傍有石洞數丈相傳諸
葛公征九溪蠻嘗過此留宿洞中設一床懸粟一握以⬤馬後
遂化爲石床石粟至今猶存
萬里橋亦名篤泉橋橋之南有篤泉因蜀使費禕聘吳武侯餞
之曰萬里之行始於今日故曰萬里橋唐岑參有萬里橋詩
[04p061b]
保甯府有武侯橋
七縱橋在孟山下相傳因諸葛擒孟獲而名
處書峽相傳諸葛武侯藏書處
通道縣有武侯兵書臺以上寰宇記
方與云平羗江在州城北源出西徼遶西北郭謂武侯平羗戎
於此雅州志
魏了翁朝眞觀記畧云出少城西北爲朝眞觀觀中左列有聖
母仙師乘烟葛女之祠觀西有武侯祠是侯故宅也故老相傳
侯有女于宅中乘雲輕舉唐天寶元年章公始更祠爲觀奏名
乘烟蜀中志
[04p062a]
華陽國志延熙二年馬忠定越嶲置赤甲軍常取涪陵之民丞
相諸葛亮亦發勁卒三千人爲連弩士按志有赤甲戍與黃草
峽相近在李渡之上藺市之下杜甫詩云黃草峽西舩不歸赤
甲山下行人稀卽此地也
赤崖在府城西侯與兄子瑜書云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崖以
北閣道云  云劍門關棧閣相望顏師古曰棧卽閣也按史記蔡
澤謂范雎曰今君相秦計不下席坐制諸侯棧道千里通於蜀
漢華陽國志云諸葛相蜀鑿石架空始爲飛閣以通行道如此
則棧閣爲二矣水經注
方輿勝覽灌縣有老人村在大面山之北昔人避難其中多享
[04p062b]
年夀故名或云潛夫張不羣入山採藥浹旬不返見一叟致敬
而問答曰本丞相范賢之裔知李雄之祚不永挈吾輩居此爲
終焉之計圖經云卽老澤也在靑城北百三十里昔諸葛武侯
遷羣獠于山下故名
五丈原在郿縣西三十里又云在岐山縣南諸葛公據渭南與
魏司馬懿相拒屯兵於此有落星村卽長星墜營處上有諸葛
祠元時建
石碑耒陽縣東五里武侯斬雍闓擒孟獲囘軍經此立石紀功
𡻕久字不可辨又相傳武侯立石誓蠻云後有功在吾上者宜
立石於右至宋狄靑破儂智高囘立碑其右後爲雷轟惟存斷
[04p063a]
碑横仆其側以上天中記
諸葛營在宜良縣南小石嶺侯嘗營於此又名諸葛峒中廣德
初鳳伽異築拓東城故有諸葛公石刻文曰碑卽仆蠻爲漢奴
蠻畏誓嘗以石搘捂一統志
魏鶴山集有𤏡道諸葛武侯碑又有答馮敘州邦佐謝武侯廟
碑啟本志云府城南姜維屯一峰突起高千仞其頂平相傳姜
伯約於此駐軍
諸葛武侯行廟碑在興元府固縣西唐貞觀十一年置
諸葛武侯碑在昭烈帝廟中長慶四年裴度撰柳公綽書成都志
武侯碑陰記集古錄云唐崔備撰元和二年武元衡刻及其寮
[04p063b]
屬題名於武侯廟碑陰成都府志
蔡山在瀘州城東五里舊傳諸葛侯於此夢見周公助以陰兵
因立文憲王廟又名周公山李燾詩巖巒最高頂雲氣時蔚薈
彷彿羣仙宅宮闕輝珠貝
寰宇記文翁立文學講堂一名周公禮殿按雲南志武侯征西
南夢見周公勅所在祀周公也
黃陵廟夷陵州西黃牛峽相傳神嘗佐禹治水諸葛武侯建祠
一名黃牛廟又名靈感廟
武侯墓在沔陽縣東南十里又東南八里亦有祠保甯府志
武侯廟在黎平府城南隅黎平府志
[04p064a]
通志云瀘州寶山之瀘峯有武侯廟每𡻕蠻人貢馬相率拜於
廟前宋劉光祖詩云蜀人所至祠遺像蠻徼猶知問舊碑
武侯廟在府城南一十里諸葛擒孟獲屯營於此民懷其德立
廟祠之至今土人自稱爲諸葛之遺民因名諸葛村元揭徯斯
有詩永昌軍民府志
八陣廟在新都治二十里卽武侯祠前有八陣遺跡
諸葛廟均州房縣西長望川
諸葛武侯廟景陵縣白湖村
諸葛廟雲夢縣北二十里
諸葛武侯廟公安縣西孱陵街至元戊子邑民李鎧建
[04p064b]
諸葛武侯廟在襄陽縣伏龍山唐封武靈王宋賜英惠廟加號
仁濟一方感祀焉襄陽府志
諸葛武侯廟寶慶府邵陽縣東南二里宋湻祐中建
諸葛武侯廟武岡州右宋湻祐中建
方輿勝覽云武侯廟在府西南二里今爲乘烟觀孔明表云薄
田十五頃桑八百株卽此地孔明初亡百姓遇節朔各私祭於
道上李雄稱王始爲廟於少城内桓温平蜀隤少城獨存武侯
廟後封武興王廟至今祠祀不絕
武侯廟在司城北三里宋紹興中郡守邵溥因舊鼎新榜曰天
威廟又作二室塑唐韋臯李德裕像
[04p065a]
諸葛武侯廟在府城東南隅銅仁府志
先主廟在府城南二里舊在惠陵右附諸葛侯廟唐杜甫詩先
主武侯同閟宮本朝洪武初合廟祀之成都府志
武侯廟在太原府太谷縣咸陽谷
忠賢堂夔州府治内初名𡻕寒宋慶厯中建取嘗經遊此地者
屈原諸葛亮嚴挺之杜甫陸贄韋昭範白居易柳鎭寇準唐介
十人畫像於堂中外栽修竹林栗有記王十朋詩六月修筠帶
雨移丁甯護取𡻕寒枝十賢淸節高千古不是此君誰與宜一統

方輿勝覽云武侯廟在八陣圖之臥龍山上有堂曰開濟堂何
[04p065b]
耆仲小記云堂閱𡻕久垂壓矣湻熙疆圉作噩瀆山何耆仲假
守舉而新之因訪善本重肖侯像摘老杜兩朝開濟老臣心之
句以字堂巫山尉任份來董事春二月乙亥落成夔州志
諸葛武侯祠東安縣西
廣德寺在隆中書院傍唐時建書院祀武侯以寺僧主之明成
化中重建
夔州臥龍山府治東北五里上有諸葛祠因名有泉極淸冷
懷古樓綿竹縣東隆慶初建祀諸葛瞻父子紫巖南軒二先生
萬厯元年四川巡撫曾省吾蕩平九絲城都蠻俘獲諸葛武侯
銅鼓九十三面擇有聲者六十四面以獻疏畧云都蠻呼銅鼓
[04p066a]
曰諸葛鼓相傳以爲寶噐審阿大王等執稱鼓有剝蝕有聲響
者爲上上鼓易牛千頭次者七八百頭遞有等差藏至二三面
者卽得雄視一方僭稱王號每出刼擊鼓高山諸蠻頃刻雲集
集則椎牛數十頭饗蠻乃出刼刼數勝益以鼓爲靈臣等細觀
所鑄皆奇文異狀相錯蟠僅可辨者雕螭刻鷺間綴蝦蟇其數
皆四縉紳父老云諸葛製以鎭蠻若曰鼓去則蠻運終理或然

諸葛鼓乃銅鑄者其形圓上寛而中束下則敞口大約若今楂
斗之倒置也面有四水獸四周有細花紋其色不甚碧綠擊之
彭彭有聲如皷云置於水擊之其聲更鉅
[04p066b]
銅皷交趾服役有頭飛獠子赤裩獠子鼻飮獠子皆窟居巢處
好飮酒擊銅皷皷初成置庭中招同類來者盈門豪富女子以
金銀釵擊皷叩竟留與主人或云銅皷乃諸葛征蠻鉦也
夔州府江岸與八陣圖相對有石皷世傳武侯教戰之皷夔州府志
侯初平蠻儌夜聞軍中多謳歌思歸遂詔眾各與一磚曰若輩
久苦行役欲遄返耶枕此而臥詰朝扺家矣從者果然不用命
者終莫能歸今雲南營内有一城居民皆四川人云卽其後也
太華山是滇西之會合處皆大銅釘鎭之每一釘拔則蠻必有
變者此渡瀘幾時勾當作事眞有神耶
孫黃驛七亭而達順林坡於塔岡坦於順林望皆烟篁饒水田
[04p067a]
羅塢樟庒皆十里而遙山多荒茅亭卒吹錫呌竹以代銅鉦順
林驛六亭而達灃州絶涔水水淸徹產蠃蚌巨者象盤岸有諸
葛遺釡二有灃陽橋遇仙橋有車𦙍故里有屈原祠蘭江驛實
枕灃水
隋僧蜀郡福緣寺釋僧淵以錦水江波没溺者眾欲於南路駕
飛橋昔諸葛公指二江内造七星三鐵錞長八九尺徑三尺許
人號鐵鎗擬打橋柱用訖投江須便祈祠方可出水淵造新橋
將行𥪡柱其錞自然浮水來至橋津及橋成又自投水高僧傳
宋御仗有諸葛公篇袖鎧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以賜殷
者規宋書
[04p067b]
楊愼曰孔明炊釡麻城毛柱史鳳詔爲予言近日平谷縣耕民
得一釡以凉水沃之忽自沸以之炊飯卽熟釡下有諸葛行窩
字鄉民以爲中有寶物乃碎之其釡複層中有水火二字亦異
哉瑞應圖曰丹甑不炊而自熟玉臯不汲而常滿近此類乎信
侯之才藝固后世之神禹周公也世所傳划車弩鷄鳴枕不一
而已
諸葛公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以助之
然其俗必殺人以其首祭則神享爲出兵公不從因雜用羊豕
之肉而包之以麵像人頭以祀神亦享焉而爲出兵後人由此
爲饅頭事初紀物
[04p068a]
蠻酋自謂太保大扺與蠻獠相似但有首領其人椎髻以白紙
繫之云尙有諸葛制服也
魏畧云劉備性好毦適有饋之牛尾者備手結之諸葛亮曰將
軍當復有遠志耶止結毦而已備乃投毦曰以忘憂耳按韵寶
毦音珥織羽爲衣也諸葛亮與吳王書云所送白毦薄少重見
辭謝益以增慚
齊諧記武岡有幕官因鑿渠得一瓦枕枕之聞其中鳴鼓起擂
一更至五更皷聲次第更轉不差旣聞鷄鳴亦至三唱而曉扺
暮復然其人以爲怪而碎之見其中設有機局以應夜氣乃諸
葛武侯鷄鳴枕也
[04p068b]
書苑云蜀先主常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雲貴土官中門甚低出入必俯首云武侯遺制欲其敬朝廷也
稍高其戸者輒禍
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傳爲諸葛公服所居深遠者後遂不除
今蜀人不問有服無服皆帶孝帽市井中人十常八九余嘗以
重午登南樓觀競渡戲兩岸男女匝水而聚望之如沙城有司
卽嚴禁之恬不爲止浣水續談
明黃中允輝曰陳三謨開府滇中以堪輿家言自命初卜昆明
一區欲移幕府剗草得小碑云諸葛禁地皆以鐵錮之又白沙
驛形勝稱最而皆蠢蠻陳訝之往尋籠絡已被掘斷亦有小碑
[04p069a]
曰諸葛禁地
先主寓荆州從南陽大姓晁氏貸錢千萬以爲軍需諸葛武侯
作保劵至宋猶存
苖民家家供祀武侯像取糓逐顆剝米以炊日不暇給云亦始
自武侯俾終𡻕勤苦弗獲居閑思叛也今雖苦難不敢違其法
成都西金容坊有石二株舊曰石笋前秦遺址諸葛武侯掘之
有篆字曰蠶叢起國之碑以二石柱橫埋中連以鐵一南一北
無所偏倚又五字濁歜燭觸蠲時人莫曉後范長生議曰亥子
𡻕濁字可記主水災寅卯𡻕歜字可記主饑饉已午𡻕燭字可
記主火災辰戌丑未𡻕觸字可記主兵災申酉𡻕蠲字可記主
[04p069b]
豐稔後以年事推驗悉皆符騐見萬花谷
蜀郡臨卭縣有火井漢室之盛則炎赫彌熾桓靈之際火勢漸
微諸葛孔明一窺而更盛矣至景曜元年人以燭投卽滅其年
蜀併於魏異苑
按華陽國志臨卭縣有布濮水從布濮來合火井江有火井夜
時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光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熖出通
耀數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也井有二水
取井火煑之一斛水得五㪷鹽家火煑之得無幾也
道家多作柏葉湯常點益人古柏葉尤奇今益州諸葛武侯廟
中有大柏木相傳是蜀世所植故人多採收以作藥其味甘香
[04p070a]
於常柏也
儒林公議云武侯廟前柏圍數丈唐相段文昌有詩石在焉唐
末漸枯悴厯王孟二僞國不復生然亦不敢伐之宋乾德五年
辛卯夏五月枯柯再榮時人異焉三國迄今千二百餘年矣新
枝聳雲枯幹並存夭矯若虯龍陸游劍南藁云唐有節度使取
孔明祠柏一小枝以爲手板書於圖志非𧦄至今則此柏亦稱
靈異著聞極矣
嶲州界緣山野間有菜大葉而粗莖其根若大蘿蔔土人蒸煑
其根葉而食之可以療饑名之謂諸葛菜云武侯南征用此菜
蒔於山中以濟軍食亦猶廣都縣山櫪林謂之諸葛木也諸葛
[04p070b]
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纔出甲者生䧟一也葉舒可煑
食二也久居隨以滋長三也棄去不惜四也囘則易尋而採之
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溥乎三蜀之人
今呼蔓菁爲諸葛菜江陵亦然劉禹錫嘉話錄
益州記云綿竹東武山有江池出白蓴其利不亦溥乎三蜀之人
最地圖記云是諸葛武侯池中物池是侯所鑿宋元嘉中刺史
陸岩嘗取以獻池李膺有記
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
石葢木牛流馬也
漢州德陽及峽中定軍山皆有八陣圖定軍山下土堆也陳師道履
[04p071a]
常後山談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