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385 老子說畧-清-張爾岐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老子說畧卷下
            濟陽張爾岐 撰
 下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
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
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002-1b]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
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德之上者不自有其德是以有德德之下者勉强執
 持而不失其德是以德未至而無德其中存之不同
 如此德之上者無所作爲非故無爲也率德之自然
 而已無餘事無所用爲也德之下者則爲之矣然慮
 而後獲為而後成實不得不出於爲也其發用之不
[002-2a]
 同如此德者道備於身之稱若夫一德著聞者有上
 仁焉有上義焉有上禮焉上仁事主於愛不能無爲
 矣爲之而生於心之不自已實無所勉而爲之也上
 義事主於宜不能無爲矣謂其宜也而爲之是有以
 爲也上禮以文飾情情積於中則爲禮以達之然節
 文詳縟非衆之所必能也爲禮而莫之應者有矣莫
 之應則不免攘臂而仍之又非僅有爲而已也故失
 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凡
[002-2b]
 自道五降而後至於禮也夫禮者文也文勝則情衰
 禮者讓也讓不應則爭起禮豈非忠信之薄而亂之
 首乎人之前識者聰明外耀矜外則遺内推索過勞
 明過則生惑前識者豈非道之華而愚之始乎薄以
 生亂華以致愚如此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
 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智禮而取此道徳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
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
[002-3a]
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
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
爲貞而貴髙將恐蹷故貴以賤爲本髙以下爲基是以
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邪非乎故致數輿
無輿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雖
 有天地人物之殊其不可不致此一則同也使天無
[002-3b]
 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
 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而
 徒居髙貴之勢將恐蹶甚矣一之不可不致也侯王
 之致一者如何亦曰不自貴不自髙而已貴者以賤
 爲本髙者以下爲基如之何可以自貴自髙也是以
 侯王自謂孤寡不穀以賤者自名此其不自貴而以
 賤爲本耶非乎天下之勢合衆賤以成貴如車之合
 輪轅軫蓋以成車非賤則無貴如致數輿則無輿侯
[002-4a]
 王能忘其貴忘其髙乃可以爲天下貞耳不欲琭琭
 如玉落落如石過爲分别也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人不外馳而内反即入道之肇端反者道之動也有
 道者必不與物競而自處弱弱者道之用也所以然
 者蓋以天下之物皆生於有而有則生於無無者道
 之本然也反者捨有而趨無以有趨無故云道之動
 也及其與道爲一無靜可名何有於動乎弱者有而
[002-4b]
 不離於無不離於無故云道之用也若究其體則亦
 無而已矣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
⬤之不⬤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
退夷道若𩔖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
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隠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而已不能
[002-5a]
 必行也下士聞道則大⬤之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
 爲道何也古之建言者有之矣曰明道者自明而已
 不與世競明故若昧進道者自進而已不與世競進
 故若退夷道者與世無所不平雖非人之所及也而
 與人若𩔖上德者不自有其德其卑下若谷大白者
 不離染以爲白其同塵若辱廣德者不自以爲廣常
 若有所不足建德者勤於治性接物必簡故見爲茍
 且而若偷質真者任天而遊無所執著故見爲不常
[002-5b]
 而若渝大方正内而行無事矜暴故不見其㢘隅大
 器晚成其成不可遽見大音希聲其聲不可得聞大
 象無形其形不可得容此豈中下之人計量之所能
 至安得不非⬤之哉蓋道之本體隱而難見無所可
 名及其發見於物則惟道善貸而且善成萬物並受
 其賜而又未能知之其取⬤於下士宜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隂而抱陽沖
氣以爲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故物
[002-6a]
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
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無名天地之始也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名萬物之母也萬物皆負隂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孰非道之生之成之者乎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
 制名者使王公自以爲稱欲其貴而不忘賤髙而不
 忘下也故物或損之而適以益或益之而反以損謙
 與滿之所自招也古人之所以教人者我亦取其言
[002-6b]
 爲教有曰强梁者不得其死豈非自益而反大損者
 乎是言也吾將以爲教人之主
 此章沖氣爲和以上似承善貸且成而言與下叚文
 義不屬或有脱誤不可知解者皆牽合耳
 道謂理一謂氣二謂隂與陽三謂隂與陽與隂陽㑹
 合之氣即下文所云沖氣也萬物負隂而抱陽沖氣
 爲和即申說三生萬物也
 此言生一生二與儒者不同此章惟李息齋註差明
[002-7a]
 白可味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
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惟天下之至柔爲能馳騁天下之至堅而役使之惟
 無有者爲能入無間之内而無不達吾是以知無為
 之為有益也無爲之爲所謂至柔也無有也何所不
 馳何所不入乎然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矣蓋歎其鮮能也
[002-7b]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
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人之狥名者知有名而不知有身亦思名與身孰親
 乎人之貪貨者知有貨而不知有身亦思身與貨孰
 多乎狥名貪貨者皆知好得而病亡亦思得與亡孰
 病乎是故有所甚愛則求之者必力而有大費所藏
 者厚則攻之者必衆而至厚亡至此而始悟名之爲
 身累也貨之爲身賊也得之爲病甚於亡也若夫君
[002-8a]
 子能知足則不辱能知止則不殆斯乃可以長久耳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
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道德之大成者不自知其成也自視常若缺故其用
 不敝才能之大盈者不自以爲盈也自視常若沖故
 其用不窮行之大直者循理而動不與物競故若屈
 知之大巧者行所無事不爲雕琢故若拙言之大辯
 者理有固然不以口爭故若訥此清靜之德也今夫
[002-8b]
 寒熱之氣有形者之所不免而躁者可以勝寒靜者
 可以勝熱内之勝外如此豈有體清靜之德而不爲
 天下所取正者乎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
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天下有道無所事爭卻走馬以糞田天下無道則日
 尋於爭而戎馬生於郊何以故罪莫大於可欲有可
[002-9a]
 欲而以示人盗之招也禍莫大於不知足不知足而
 求益亂之所由生也咎莫大於欲得人之有欲得人
 之有大惡之所歸也匹夫有此患必及之侯王而爲
 此戎馬所以生於郊乎故人能知其分之已足而自
 足焉則無不足矣無不足則不爭矣
不出戸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逺其知彌少是
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
 不出户可以知天下天下之爲天下無待於出户而
[002-9b]
 後知也不窺牖可以見天道天道之爲天道固無待
 於窺牖而後見也若不知天下天道之所以然而求
 之於外出户而後知所知幾何窺牖而後見所見幾
 何即窮其所知所見以求之其出彌逺其知彌少矣
 是以聖人之知天下不自天下索知也聖人之見天
 道不自天道起見也知不在外見不在外故不待行
 以求之而後知也不待目見而後名也不行而已知
 不見而已名且不必有所作爲而已成矣聖人體道
[002-10a]
 之功用如此其至也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
無不爲矣故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

 爲學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爲道者在返本故欲其
 日損損之者無欲不去亦無理不忘損之又損以至
 於一無所爲而後與道合體焉爲道而至於無爲則
 可以物付物泛應無方而無不爲矣故古之聖人取
[002-10b]
 天下而化之正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則爲者將
 敗之執者將失之何足以取天下乎
 無事即無爲也取開元䟽云猶攝化也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
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聖
人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
皆孩之
 聖人無常心惟以百姓之心爲心而已百姓之心皆
[002-11a]
 欲上之善之也皆欲上之信之也聖人於百姓之善
 者吾善遇之即其不善者吾亦善遇之斯其德全乎
 善矣百姓之信者吾信待之即其不信者吾亦信待
 之斯其德全乎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然恐天下
 之不相忘於善相忘於信故爲天下渾同其心一以
 視之而無所異焉百姓方注其耳目互相伺察各有
 是非聖人皆孩之孩之者視若嬰兒見其是者亦不
 喜見其非者亦不怒也聖人之無常心以百姓心爲
[002-11b]
 心者如此 惵惵恐懼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
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
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
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萬物之變莫大乎生死茍出乎生即入乎死約計當
 世之人宜得生而爲生之徒者十有其三宜得死而
 爲死之徒者十有其三自以爲之生實則動而之死
[002-12a]
 地者亦十有其三夫方以爲之生乃動之死地者何
 以故以其生生之厚也其奉生者愈厚則其趨死者
 愈迫故曰之生而適之死也要之皆非攝生之善者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入軍不避甲兵兕無
 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
 其無死地也所謂死地者身是也不有其身方以生
 爲寄而不之愛不愛其生孰能死之此所謂善攝生
 者也
[002-12b]
 諸解多以出謂自無而見於有入謂自有而歸於無
 無死地謂本性常存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
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
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
長而不宰是謂𤣥德
 立於無物之先者道也此萬物之所始故凡物皆道
 生之道運而爲德隂陽之氣是也萬有之所資也故
[002-13a]
 凡物皆德畜之氣聚而有物而後有形可見故物其
 形之者也物既形矣此物之形與衆物之形相交相
 取而爲勢而後物之體用以備故勢其成之者也物
 之形形此道之所生德之所畜而已勢之成成此道
 之所生德之所畜而已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豈有待而然哉夫固莫之爵而常自
 然者也故道之於物生之畜之不已也而又長之育
 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其爲功於物如此然皆自然
[002-13b]
 而然生之而不有也爲之而不恃也長之而不宰也
 此豈可得而名可得而測者乎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
復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
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
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此人所當體而得之者也既
 得其母以知其子將無所不察無所不濟然不可狥
[002-14a]
 末而忘本也既知其子必復守其母斯可以沒身不
 殆矣守母之道如何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勞而功
 自成不然開其兌以求濟其事將終身危殆而莫之
 救人可不知返而守母乎視之而不可見者小也能
 見此不可見是曰明守之而無可守者柔也能守此
 無可守是曰强用其外見之光復斂其光而歸本然
 之明勿外馳不返以遺身殃是謂能服習常道而與
 之合一者也
[002-14b]
 此皆言體道之事曰始曰母皆指道言子萬物也知
 小守柔即守母也小柔即上篇希夷微之意形道妙
 之辭襲即中庸下襲水土之襲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
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貨
有餘是謂盜竽非道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亦無不可知不可行也惟
 夸張則必至失道是可畏耳大道甚夷本自易行而
[002-15a]
 民每好徑遂至背馳好徑者何如視其朝甚除刑政
 繁矣視其田甚蕪視其倉甚⬤本業廢矣乃服文采
 帶利刃厭飲食資貨有餘寵賂章矣大姦作小盗隨
 是謂盗之先唱如竽之唱衆聲也真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
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
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
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
[002-15b]
天下之然哉以此
 善建者其所建不可拔善抱者其所抱不可脫傳之
 無窮至其子孫猶祭祀不輟也所謂善建善抱者善
 修其德而已修德者修之於身而身正其德乃真修
 之於家而家齊其德乃餘修之於鄉而鄉服其化其
 德乃長修之於邦而邦順其治其德乃豐修之於天
 下而天下各得其所其德乃普此其所以不拔不脫
 也何以知其德之修與否也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
[002-16a]
 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而已吾何以知天
 下之然哉以此 觀身數語未詳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
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之至也終日
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
使氣曰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者至比於赤子爲赤子者毒蟲不螫猛獸
 不據攫鳥不搏皆厚德之應也骨弱筋柔而握固不
[002-16b]
 知牝牡之合而䘒作其氣精純之至也終日號而不
 嗄心不動而氣和之至也知此至和之理者是之謂
 知常道知此常道者是之謂至明知其和知其常而
 守之不失則含德之厚可比赤子矣不然不知生之
 不可益而欲益之是葘診欲至之祥氣好勝而心復
 使之是謂不能弱而失之强物至於壯則必老恃壯
 者是謂不道不道則早已與含德者不大殊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
[002-17a]
其光同其塵是謂𤣥同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疎不可
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
下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者塞内出之兌閉外入之
 門挫已之銳解物之紛和已之光同世之塵是之謂
 忘物我混内外𤣥同於道者也亦安所恃言哉未能
 𤣥同者同乎此則異乎彼同乎始未必不異乎卒當
 其同也則親之利之貴之及其異也則疎之害之賤
[002-17b]
 之𤣥同之人無所爲同也安有所謂異故不可得而
 親亦不可得而疎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
 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之至貴
以正治國以竒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
然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
技巧竒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
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
而民自樸
[002-18a]
 爲君者以正道治國以竒變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
 何以知天下之可以無事取哉嘗觀天下多忌諱則
 失業者衆而民彌貧民多權謀則國家眩於是而滋
 昏人不務本業而多技巧則珍竒無益之物滋起多
 爲法令以制人則盜賊因之而愈多有此皆爲上者
 多事之所致也知多事之足以病天下則知無事之
 足以取天下矣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
 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蓋言
[002-18b]
 無事之足以取天下也
 爲化並讀如訛或化讀如歸蘇子由云利器權謀也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爲竒善復爲祅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㢘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爲君者其政悶悶而廣大歟則其民醇醇而知厚矣
 其政察察而煩苛歟則民缺缺而疎薄矣悶悶者若
[002-19a]
 無得於民也而醇醇者應之察察者若大得於民也
 而缺缺者應之人見爲禍而已爲福之所倚人見爲
 福而已爲禍之所伏孰有知其究竟者哉方人之爲
 察察之政其獨未嘗以正耶久之而正者復爲竒矣
 善者復爲祅矣察察之害如此人之狃目前之小福
 而忽逺禍者其日固已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㢘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去察察而取悶悶也
 正而不至爲邪善而不至爲祅此道得也
[002-19b]
 竒衺也祅怪變也劌傷也割也
治人事天莫如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
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
柢一/作蒂
 治人者不欲煩事天者不欲費二者皆如嗇嗇者斂
 退⬤靜之意夫惟嗇是不待禍患之形而早自服習
 於道也早自服習於道是重積德於已也重積德於
[002-20a]
 已則於天下之事將無所不勝於事無所不勝則其
 德之量又莫知其所極德之量莫知其所極則可以
 有國矣其有國也乃有其撫育一國之本是有國之
 母也斯可以長久治安而無患矣是道也以之治生
 則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故治人事天皆莫如
 嗇
 韓非子曰衆人之用神也躁躁則多費多費之謂侈
 聖人之用神也靜靜則少費少費之謂嗇又曰知治
[002-20b]
 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思慮靜故德不
 去孔竅⬤則和氣日入語皆可味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焦氏云烹/不當加火
 治大國者不可以煩若烹小鮮之不可以撓治之以
 道而已人主誠能以道莅天下則其鬼寂然安於㝠
 漠而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鬼雖神而不為厲以傷
[002-21a]
 人若不神耳又非其神之自不傷人也聖人之治亦
 不傷人以和召和故神不傷人耳聖人不傷人聖人
 之德爲之也兩不相傷而德交歸於聖人焉
 亦字當善讀乃追原語兩不相傷亦謂聖人與神俱
 不傷人非謂人神不相傷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
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而下大國則取
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
[002-21b]
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爲下
 大國者小國之下流天下所交㑹之國即天下之牝
 也牝之爲物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知牝之道則知
 大國之道矣故以大國而下小國則取小國之心而
 爲其所歸以小國而下大國則取大國之心而爲其
 所畜或下以取人或下而取於人爲牝之益大矣嘗
 觀大國之情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之情不過欲入事
 人今大國亦能下而取小國小國亦能下而取大國
[002-22a]
 兩者各得其所欲矣故大者不可恃其大而宜爲下
 也大者宜下况小者乎
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
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
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爲天下貴
 道者萬物所藏以爲安之奥善人治身治世之寶而
 不善人之所倚以自保也何以見其爲不善人之所
[002-22b]
 保人即不善茍有一言之美亦可以市於人一行之
 尊亦可以加人之上人之不善知悔而求道何至遽
 爲人棄之有道爲不善人之所保如此故天子所由
 立三公所由置亦以道在而人歸之耳雖有拱璧以
 先駟馬誠不如坐進此道之可貴也古之所以貴此
 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求以得故爲善
 人之寶有罪以免故爲不善人之所保而爲天下貴
 也
[002-23a]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
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
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
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聖人所爲者無爲所事者無事所味者無味大視其
 小多視其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方易爲大於其方
 細蓋以天下難事必起於易天下大事必起於細也
 是以聖人於天下之事終不待其大而後爲之故能
[002-23b]
 成其大若夫衆人之輕諾者後必難復而寡信於事
 多見爲易者後必多至於難是以聖人之於事猶難
 之故終皆可成而無難矣焦氏云爲/營爲也
 王純甫云事所爲之條件也味所謂之理趣也作起
 也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爲之於未
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
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
[002-24a]
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焦/氏
 從韓非本作恃/今斷從諸本
 天下之事方其安易持方其未兆易謀方其脆易破
 方其微易散故爲之者亦於其未有而爲之治之者亦於
 其未亂而治之乃爲善於爲善於治者耳試觀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002-24b]
 何者不始於小而終於大乎可不爲於未有治於未亂
 乎為之治之將如何亦因物之自然而已天下事有
 所作為者常敗之有所固執者常失之聖人無為故
 無敗無執故無失所以能為於未有治於未亂也凡
 事又不特始者宜愼也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若
 能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以不欲為欲故
 不貴難得之貨以不學為學故復衆人之所過凡以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是以聖人以下數句與
[002-25a]
 上文不相屬豈錯簡歟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
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
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𤣥德𤣥德深矣逺矣與物反矣
乃至於大順
 古之善治道術者非以明民而使之智將以愚之使
 之去巧詐返淳樸也民之難治以其智之多耳我若
 以智治國則民亦將以智應之機詐愈深大亂將作
[002-25b]
 是國之賊也惟安於無為而不以智治之則民亦將
 不識不知以順吾治乃國之福也知此之為福彼之
 為賊則得治國之楷式是謂𤣥德𤣥德之為德深矣
 逺矣且物方競智而已獨賤之與物情反雖與物反
 必如此乃上下和平至於大順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
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
[002-26a]
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
 王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
 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苦其重處前而民不忮害
 之不惟不重不害天下且樂推而不厭以其善下而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老氏疵處在此子由云聖人欲上人非欲先人也蓋
 人下之後之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增飾之詞非其
[002-26b]
 本旨諸文士解老佛書多𩔖此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
其細也夫我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
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
能成器長今⬤其慈且勇⬤其儉且廣⬤其後且先死
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衞之
 天下皆謂我之道則大矣其人則似一無所能而不
 肖者夫惟大故似不肖若有所能而肖久矣其細也
[002-27a]
 夫我有三寶常寶而持之三寶者一曰慈二曰儉三
 曰不敢為天下先此天下所謂不肖者也夫慈則為
 人致福除禍行之不疑故能勇儉則積貯有餘致用
 必裕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則與物無忮人所樂推
 故能為材用之長三寶之為益於天下者如此今使
 捨其慈而徒為勇捨其儉而好為廣捨其後而樂居
 先是人之所惡也有死道矣較之知所寶者何如乎
 試以慈之效言之夫為上者盡慈之道則百姓親附
[002-27b]
 各出死力以衞其上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是天之將
 救是人也故開其心使之以慈得衆而衞之也人知
 是人之以慈衞人也不知實天之欲救是人而以慈
 衞之也則世之殘民以逞者其天之所絶乎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
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

 善為士者不尚勇武善戰者恬淡而不怒善勝敵者
[002-28a]
 不與之爭善用人者身為之下有此善者是謂不爭
 之德是謂能用人之力是謂能配合乎天之道此自
 古之極則也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
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
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為造兵端之主但後起應敵而
 為客吾不敢進寸而爭人之有寧退尺而守巳之分
[002-28b]
 是用兵而存不用之心若無行陳之可行無臂之可
 攘無敵之可扔無兵之可執也存心如此安有用兵
 之咎乎夫國家之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於自喪其
 寶故兩國抗兵相加惟哀人之死而不樂殺者斯勝
 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
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
聖人被褐懐玉
[002-29a]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何也言
 有其宗事有其君知其宗與君而後謂之知而後可
 見之行夫惟不知言之宗事之君是以雖聞吾言而
 終不我知也知我者希此在我者之所以可貴也是
 以聖人被褐懐玉豈人之所及知乎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
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而不自以為知者上也不知而自以為知者病也
[002-29b]
 夫惟病其病者是以不陷於病聖人所以無强知之
 病者以其深病此病是以不至於病也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
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刑威則必犯法而大威至矣民之所以不畏
 威者由於狹其所居而志於大厭其所生而志在多
 故䧟死亡而不恤耳人各有分慎無狹其所居之位
 也慎無厭其所生之資也夫民心何常在上之所導
[002-30a]
 耳惟為上者先不厭其所生是以民亦不厭其所生
 使上好侈大樂富厚民志何由定乎是以聖人自知
 而已不自見以誇人自愛而已不自貴以上人故去
 彼厭常競新之習而取此清靜也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
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
言而善應不招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疎而不

[002-30b]
 人有用剛使氣而勇於敢者則必致殺人有用柔能
 退而勇於不敢者則可全活此兩者或利或害人皆
 知其不同也勇於敢為天之所惡孰知其致殺之故
 在此乎是以勇敢之事雖在聖人猶難之誠知其為
 天之所惡耳天之道未嘗與人爭也而卒之無所不
 勝未嘗言也而善與人事相應不待呼召也而自來
 格於日用之間繟然舒緩若與人忘也而善為萬物
 謀其成毁降祥降殃天之法網恢恢然大矣雖若疎
[002-31a]
 廓而未嘗遺失天道之可畏如此一犯其所惡何以
 自免乎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人常畏死而為竒者
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
代大匠斵夫代大匠斵者希有不傷手矣一民下無常字/人常作民常
 民之情本不畏死為民上者奈何以死懼之若使人
 常畏死為竒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復為竒者乎惟
 殺之而不止因知民之未嘗畏死也則人恃刑以為
[002-31b]
 治者亦可以返矣且民之有罪常有司殺者殺之若
 任一人之喜怒而殺人是代司殺者殺如人代大匠
 斵也代大匠斵希有不傷手者矣
 司殺者法也聖人立法本乎天討不可以私意輕重
 其間為廢法任情者警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
之有為也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
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002-32a]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也食稅多而民力竭是以
 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也有為而民智繁是以
 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求生厚而貪無厭
 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在上則不多取多事以
 病其下在下則不敢扞網為奸以累其上是賢於貴
 其生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
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不
[002-32b]
勝木强則共强大處下柔弱處上
 人之生也柔弱及其死也則堅强草木之生也柔脆
 及其死也則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
 徒也是以兵强者則反而不勝木强者則人共伐之
 凡物之强大者常處下柔弱者常處上人可以知所
 去取矣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
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𥙷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002-33a]
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聖人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其不欲見賢耶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張弓者高者抑之使下下者舉
 之使高天之道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政相𩔖也
 天之道損有餘而𥙷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
 奉有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之不足者乎惟有道者
 能之耳是以聖人為之而不恃其為成功而不居其
 功其殆不欲自見其賢耶庶幾能損有餘𥙷不足者
[002-33b]
 耶
 焦氏云凡弛弓俯其體則弣在上弰向下張之而仰
 其體則弣向下弰在上是抑弣之高者使之向下舉
 弰之下者使之在上天之損有餘如抑其弣而使之
 向下其𥙷不足如舉其弰而使之高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
之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
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
[002-34a]
王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以性常然
 未嘗變易也弱之勝强柔之勝剛天下亦莫不知也
 但莫能行耳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
 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斯言也是合道之正言也世俗
 視之若以為反正之言以其方以垢為辱以不祥為
 殃也豈知柔弱之勝剛强乎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
[002-34b]
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人有大怨而我為之和必有餘怨之不勝和者矣有
 心為善所及有限安可以為善乎是以聖人無心待
 物如執左契待人之來符於己而不往責於人故有
 德者無心計較是謂司契無德者恐其不均而較量
 多寡是謂司徹和大怨者亦司徹者耳是以不得為
 善也天道亦然天道於人無所私愛其所與者常在
 善人亦善人之自取之也豈常求善人而與之哉
[002-35a]
 禮記獻粟者執右契疏云契者兩書一札同而别之
 右者先書為尊此言獻粟必先以右契獻人之意因
 知左契在主財物者之所右契取財物者所執則執
 左契者待人之來取合則與之不往責人也司徹即
 主徹法均分多寡之人言有心計較也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逺徙
雖有舟車無所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
[002-35b]
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吾願今之為諸侯者各安其小國寡民而不求多使
 為之民者各安其分雖有什伯乎人之材器而不求
 用使民重惜其死而不逺徙以求利雖有舟車無所
 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忘其詐巧復結繩而
 用之各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内足而外
 無所慕即隣國相忘雞犬之音相聞地至近矣民亦
 至老不相往來至近且然况逺者乎往來且無况爭
[002-36a]
 奪乎無為之治蓋如此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辨辨言不善知者不博博
者不知聖人不積旣以為人已愈有旣以與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言之信者不美言之美者不信言之善者不辨言之
 辨者不善知道者不博務博者不智試舉聖人之道
 而約言之聖人之為聖人無所積以自私故常為人
 旣己為人已愈有故常與人旣已與人已愈大天之
[002-36b]
 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之道一天道
 而已矣
 
 
 
 
 
 老子說畧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