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217 太清調氣經-唐- (master)


[000-001a]
太清調氣經盡五
仙經云從半夜子時服九九八/十一雞鳴時八八/六十
日出時六六三/十六食時五五二/十五禺中四四一/十六
夫前法是世人及舊經相傳妄爲習眼虛役
歳月徒履艱辛功效無成久而反損蓋由不
服元氣不識深根諸如此流舉世共矣遂令
久服無驗神謝氣萎乎慕道之流虛損性命
逡廵之際即枉正年甚可哀矣深非正道不
可依行
又舊經云頓休糧服氣法畫夜計十二時五
[000-001b]
百四十咽如此十二時周而復始
夫人壯年之時兇荒於利欲未知正氣奚思
攝養息志安神及漸年衰五臓巳損不漸修
補卒即絕食元氣未充俗食巳絶兩未相接
遂致危亡思欲全身不可得也又云以咽多
爲限以飽爲功
夫人初服氣百日之内微通及周巳徃關節
開初頓服即致飽及成氣疾腹肚脹悶絶
非正道初冝少服三年後任意多服但初功
人支節未開肌膚猶閉頓即多服腹肚服悶
[000-002a]
如何得安又云日中巳前為生氣日中巳後
爲死氣生氣可服死氣不可服是何言也
夫人毎日雖三頓食或以爲客他郷或公事
驅迫節候失時遇食即餐豈候時節氣亦如
此但有即服無思生死之氣
又云鼻長引氣口滿即咽然後一吐須少毎
引須多夫服氣之道本名胎息胎息者如嬰
兒在母腹中十箇月食而熊長養成就骨
細筋柔握固守一者爲無思慮故含元氣之
故忽出母腹即吸納外氣有啼呌之聲知乾
[000-002b]
濕飢飽者即失元氣也今鼻引而咽者外也
不堪服之又云取生氣趂五方以心面相當
存思想念初從東方青氣次南方赤氣次西
方白氣次北方黑氣次念中央黄氣皆須以
心想念五方氣色服之此即非正也
夫服氣者先以無思無慮絕縁息念即兀然
和氣自至因而咽之各歸其位無所不定且
五方各在五臓何須思念有念即有縁起縁
起即心不定心不定即氣不安氣不安即無
自鉞無自然即氣失度氣失度即納邪氣納
[000-003a]
邪氣即病有所生病有所生即百痾相注故
黃庭經云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别住俱腦
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即相當斯之
謂矣其想五方者不堪服又云咽滿服百令
彭彭聲即是妙也凡服氣初須少服爲通暢
所以候百毛孔開毎閉氣無所不發汗遍身
頓服千氣亦不壅滯令彭彭聲者是不通暢
壅塞耳令人面黄損五臓失心也又云十五
日前從手出十五日後從足出
夫如存想者爲有苦處或時用之無病不合
[000-003b]
偏有思念故黃庭經云物物不干泰而平謂
無想念耳又云初服氣欲休糧滿二十一日
即免飢閉氣九十息一咽腹半滿勿令大出
莫繫之念使上通髪下通足又云想足却上
經腎至喉仍想五色氣閉之夫初頓絶者前
巳申訖爲五臟頓絶則損人豈有二十一日
而能成功免飢如三年功成元氣即住氣海
即凝須絶即絶豈限日數動念之理
又云十息一息一屈指至一十七息一咽或
委氣四九三十六三百六十息一轉側
[000-004a]
夫正氣咽之時絶思去念存心於無爲之境
委形於無爲之身安能屈指記數但行住坐
卧任性自然肚空有便即服豈勞轉側記數
也又云口無津液即以棗一兩顆肉喫留核
舍之令引液夫如初功人或無智無功未能
引得眞津液縱以此引得些些终是不眞之
津亦不得用又鼻但長引氣蹙而咽之良久
更服仍須相續連連而下如瓶注水據此直
是殺人之法也安可全神又云但閉氣自然
飽滿者亦殺人也又云有病即閉氣攻之依
[000-004b]
五臟吐夫有病即使攻之亦不知如何攻之
復攻多少不解節候捜氣亦是殺人之事
又云固氣勿下泄必須固之仍以意運令散
是何言哉人上有七竅下有二竅若爲上膲
不通有冷熱者只爲三膲氣不和而病如初
攻者先須氣通泄上服下應有泄即不可固
之並别申之於後服氣法凡服氣先須察氣
候識病狀入氣有一出氣有六須知六氣然
後服之六氣雖舊經中具說口勢六氣之候
如何察之但聞其方誰識其候今具録如後
[000-005a]
凡欲學服氣者爲三膲不通咽氣不可住在
上膲即恐心胷悶不通泄先學調理氣候識
辯六氣除五臟惡氣然後服之即得清氣下
一咽咽有益也
凡調氣者先須依門户依門户者鼻爲天門
口爲地戸常從鼻入口吐即爲順氣口入鼻
出即爲逆氣逆氣即壅順氣即宣通依隂陽
分理也旣知門户逆順隂陽分理必順依此
修行無問行住坐卧鼻常引納口常呵吐引
則納清吐即出濁濁者因五臟而出之何爲
[000-005b]
濁氣皆同出於口
五臓有濁氣爲食五味五味各一臓每臓
又有六府之氣同湊一門衆穢所衝合成濁
氣旣有濁氣如何察知凡夜睡皆縁口合則
五臓氣塞壅即在喉中毎至睡覺時大開口
察量即有葷穢之氣自不堪聞因此察知即
知氣濁惡也
凡口中乾苦澁乳頰無津液或咽喉中痛不
能喫食者皆熱狀也即須大開口呵之毎呵
必須依門户出入呵十氣二十氣即鳴天鼓
[000-006a]
者叩齒是也叩齒七八下以舌漱華池而咽
津液黄庭經云漱咽靈液災不干此之謂也
又依喘息氣任自然出入調之三數下又開
口大呵呵了又調如此消息察熱氣退盡即
止如何得知喉中清水甘漿生即熱氣退五
臟凉也黄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
之可長存此即甘漿清水是也常能調察此
候五臓必無病生如能察准此候三膲自得
通即服氣一一有益功無虚施
夫氣者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氣正今所
[000-006b]
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不由心心之動念莫
不是氣氣感意意從心如此氣全即身全氣
絶即神滅神滅即身死故醫家先診脉者則
五臓四時脉并氣候察知病源始㝷方藥人
但察得氣侯則五臓自和即脉調氣順何以
得知五臓主於五氣又主於五方臓氣調即
四時順理況能自察口鼻取捨斯須冷熱自
不入也
又經云何以知其冷熱入氣有一出氣有六
其六者咽呵呼噓吹嘻此是六氣六氣者五
[000-007a]
氣各主一臓餘一氣屬三膲呬屬肺肺主鼻
鼻有寒熱不和依呬吐納兼理皮膚瘡痏有
此病依狀理之呵屬心主舌乾澁氣不通是
熱以呵去之大熱大開口大須作意量事王
之過度即損人呼屬脾脾主中宫土如氣微
熱不和腹肚脹滿氣悶不通泄以呼理之嘘
屬肝肝主目如目温熱可以噓調理之吹屬
腎腎主耳如腰脚冷陽道衰弱吹調理之嘻
屬三膲也凡以前氣大都雖有此理所是五
臓六府三膲冷熱不調都屬於心心主呵但
[000-007b]
以吐納理之萬病皆愈亦不一一須六氣調

又調氣一依門户出入或多即恐喉中乾如
覺乾即合口任鼻中出入即口中津生喉中
潤漱取咽之又察之如口中無熱穢氣五臟
得和不須調即行住坐卧以舌擁咽之面色
光矣
又舊經云取子時候生王氣又取六時節候
數而服之初服極熱多更無次第節量漸漸
修行爲人不解者多但依方即用不㝷師訣
[000-008a]
將爲眞法然及服之時損傷者衆矣或因病
生或却損正壽諸如此例其數寔繁或言氣
之無功或言卒行無益悠悠歳月何有成期
或不遇先師修心都退二疑之際即悮此生
今爲薄以致功皆曾修習損益二理並身經
過從茲廣歷歳年眞謬俱見以後修行者更
無差錯取益日勝愈疾如神驗之斯須臧否
立效
又初功人皆爲三膲未通服氣多在上膲不
過氣住則心胷間悶悶即損人未解調理深
[000-008b]
須作意其初服人先須飯食節候喫物反觸
修行次第眞心不輟下却三尸捨榮去貴節
色遠財然始近道日漸成功長生益壽必無
虚棄苟不能依此徒暫知之終無成耳
夫修真之人亦有三等任時取理其狀不一
亦不能固執略申如左上等之士本性幽閑
用志清雅發言合道行之無瑕如此之人者
有前世之資以石投水無可比之喻上智早
發心人也中等人或身居榮禄或勢望高遠
或覇業厚姻或名位有望二疑進退倏忽虛
[000-009a]
捐聞道則寤寐不安思即終朝不息兩心交
戰勝者即全逡廵之間十失六七矣喻中智
發心晚也下等之士二時巳過蹉跎暮年筋
力衰微心神巳䘮雖食禄如衣錦夜行日落
西傾俄然風燭追神念道其如噬臍靜而思
之感歎何極如此之類仍能精心勵志者猶
十救可一二矣其八十巳上人罪分巳定祈
之他生爲此三等之人先賢遺歎表示後人
幸察深根發志堅固成功不退福壽無涯豈
不善矣
[000-009b]
夫服氣者本名胎息胎息者如嬰兒在母腹
中十箇月不食而能長飬成就骨細筋柔握
固守一爲初受正氣無思無念兀然凝寂受
元氣變化開節臓府皆是自然忽出母腹即
吸納外氣而有啼呌之聲即知乾濕飢餓似
有所念即失元氣今人所服者如嬰兒在母
腹是名胎息服内氣耳舊經云鼻引外氣服
者深非正法也
夫欲服氣者取夜半後睡覺及五更睡覺依
前調氣吐納察量氣候漱咽靈液即仰卧展
[000-010a]
手及足下着枕即息心定無絶念任氣依門
戸喘息出入兀然開口内巳有氣即却引上
入口微鼓而咽之下仍以意送即以手摩將
心上令氣下即更調氣六七度即更咽一氣
依前以手摩將之如咽二十氣且止至明即
更隨時任坐卧取方便安穩更咽十餘咽毎
一咽隔調氣四五十下即徐徐咽非事勿併
咽之毎一咽必須以手摩令下仍以意送向
下便察之如上膲通即咽下過臍如未通即
在心胷問住候至食時如覺上空下泄氣通
[000-010b]
即任喫飯如未飢且勿食如食不得令飽飽
即妨服氣食了候心上及腹中微空即更服
二十咽巳下又即夜食食了候心上空又服
二十咽即止任行住坐卧此以前一日服氣
節候與百日同毎服一咽皆記手摩合散一
咽皆隔十息巳下爲妙初服三膲未通關節
未開關節未開恐却壅塞不得多服毎十日
加三五咽百日滿百五十日更加四五咽二
百咽周年巳後氣巳通關節巳開皮肉潤毛
孔開但候腹中空即三咽五咽任意連連咽
[000-011a]
之亦無定限仍不得過過三百咽待三年後
氣得周還大通五臓養成骨髓堅益皮膚滿
實即不限咽數多少仍須絶粮亦得如未滿
三年爲人先犯五勞七傷臓府抽損百關焦
枯不能漸漸修補頓即絶粮以希延壽又加
不能絶心世網營營六性財色依然唯知餓
肚穀氣漸絶藥味不充新疾互生萬病俱臻
思欲不死安可得乎又服氣之後須知食次
第毎日早食時喫少淡水粥即和得脾氣日
晩足津液日午喫一兩箇淡麫餅煑葱薤羹
[000-011b]
並得仍不得熱喫至晩間飢煑少淡麪餺飥
硬和麪煑三二十沸喫之毎喫飯並不得飽
必須減三五口恒令内欠欠然始好如一頓
併飽即氣道被壅不通妨一日之功矣特忌
酥油粘膩食生菜蘿蔔陳臭等一切葷氣物
並不得喫初時三五十日能不有些些飢餧
思食巳後調得氣候腹中漸漸滋潤百味並
不思之其所言喫粥及餅飥等並任臨時方
便要喫即喫不必日别依此喫也大分食次
第如此自取穩便淡水粥時復一飡亦佳耳
[000-012a]
又初服氣三膲通胃口開五臓和甘津生玉
池美喫食甜猶如初病可人貪不知足一切
物無不美者必須節之如信情任之必大損
也乍可覺數數食耳
夫每喫食了其食皆有毒并有五味熟氣毎
初食了即須開口呵吐之約口中熱氣退即
止永無患也又須節監及辛酸等味不可喫
初即以難及一二十日有津液靈泉出入鹹
辛不得爲服氣後五藏潤正氣下趂盡宿惡
氣宿惡氣下泄即傷胃淨不得食冷熱粘膩
[000-012b]
生硬物如妄喫一口即物所住處微微覺痛
用功深處後並亦自知但食軟熟之物必佳
仍須食了即須呵之
又每喫飯先喫三二十顆生椒水下即喫飯
食了覺傷飽即更喫一二十顆椒亦好其椒
通三膲趂下惡氣兼消宿食理引正氣如覺
氣上心胷間悶即合三兩顆椒登時即散此
椒功不可言也又怱飽悶氣滿即須静坐調
氣少時即散下泄
舊經云固氣勿令下泄徃時初學者依此固
[000-013a]
氣少時肚悶交慮見死下有二竅通上口鼻
出入上下應為五臓先有宿惡氣須下出河
得固却固却即氣不通泄氣不通泄即覺痛
所以故氣未出新氣乍入兩氣相衝而能爲
患不須固之以通泄爲妙又毎日空腹隨性
飲一兩盞酒大妙不可令至昏悶如日能涓
涓飲三五盞大助氣道其酒仍須清好始堪
飲之不得多一吐即數日氣不平復又遇樂
欲得多飲即有法也人所以飲酒昏醉悶亂
者蓋爲酒有麹蘖之毒毒氣入四支即醉如
[000-013b]
正飲時十人五人同坐時時盞至毎喫一盞
了即開口呵吐七八氣其酒毒即出散如酒
併到即大張口呵之如隨盞可微吐之
凡常喘息中接出氣呵而送之如能終席調
理不輟者凡曰能飲三升是日能飲一斗矣
仍加不醉亦免中酒復不失酒味终日飲亦
不退矣更候至睡覺依前漱咽調理平常如
故又忽有泄氣來下時節無期或正喫食時
或對賔客或騎鞍乗或對尊親或有氣來如
何爲計必須求方便下泄却若固一氣不泄
[000-014a]
便逆上臓胃中攪痛差心脇即良久不散一
吐裏氣亂悶痛如公私無暇不得攝養則莫
喫葷辛縱泄下氣氣亦不多臭若是絶榖後
縱有一泄兩泄亦不臭也
又有産生穢惡氣一切重病不可衝之深損
正氣如忽須出入街中遇逢惡氣即閉氣過
之不然須飲酒令有酒氣及喫少葷辛物亦
能辟之如惡氣巳入覺不安穏即須調氣趂
却又不用大作聲歌哭呌呼如人事不免吊
問即須小作聲不可令泣過耳又忽氣逆上
[000-014b]
衝喉來勿放令上便咽令却下更納取氣咽
之三五咽即定仍亦以手摩令下散也即含
椒及飲酒便散如忽苦咽不下亦不須逼咽
令上膲壅也作意消息臨時自察如氣未散
且勿食又忽食飽即不得咽之咽之即被食
隔不下便成病
又毎一咽即住口絶鼻喘息定以心送向外
察其氣左邊下歷二十四節歴歴聞之如水
度坎聲極分明有坎節也如不鳴即喫油膩
不依節候之狀如不早消息即更服氣相逼
[000-015a]
必當病生尤須愼之
又人初服者皆貪其功並歎其氣乃將多服
爲功毎日或加十氣二十氣覺且安穩又更
加三十五十氣日漸增之將爲得在不知氣
未通潤因結咸病腹内巳有病身仍未覺及
至有徴不安仍將可在日加一日積以結成
一結成氣病兩脇卒難方藥也如三年功成
縱有觸犯並不妨服氣日至千咽巳上亦不
懼矣至九年功終不退關節相連
黄庭經云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如重
[000-015b]
山者即是筋骨相連着也如此五臓巳後可
入水不溺内氣不出外氣不入即十日二十
日亦得大寒大執一無懼憚或老或少並皆
不恒夫氣須握固令爲初氣未行未得握固
待半年或百日覺氣通暢手掌中汗出即得
握固也
黄庭經曰閉塞三關握固停合漱金醴吞玉
英遂至不飢三蟲亡意常和平致忻昌夫氣
海在臍下人皆爲二膲不通凡喘息不得過
臍又加氣急喘不定者爲氣未下只擁在上
[000-016a]
膲心胷如人初咽十日五日上膲未通十日
外至二十日即合覺下歴關坎過入氣海鳴
幽幽聲微覺氣轉也至氣海氣而長氣候和
好也
又舊經不子細但說及解禁忌使後人多袂
此損却正氣中道虛休令此皆因修行曾有
損益故重細述
又調氣皆須細意出納不得耳聞聞即麄損
正氣唯大熱呵少許不畏覺熱定即須細理
之又人初服未解咽以一咽爲候兼大鼔口
[000-016b]
引氣滿口始蹙而咽之解咽之後上膲又通
即不鼔但兀然閉氣合口更不引吐連咽得
三咽一吐即更咽又至八九咽一吐或至二
十咽一吐或至三十咽一吐此即是氣下至
氣海通暢筋脉通矣此者有時作意試察氣
候長短通與不通亦不要長依此多咽多咽
亦不是好不安穩也如取安穩一閉口一咽
咽入以心送向下至氣海然更咽不須吐氣
常行也又初服未知節度不免用心送下至
及巳後知氣將息次第即息絶念但無思任
[000-017a]
意咽即各依分位更不要以手摩心送又經
云何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爲生而不為
有功成功成而不居不言之教者心處自然
無爲無念五臓六府而養生而不有者生道
氣於身身不恃有兀然成功功成不居無見
外行見即人知人知即我生我生即名至名
至即禍來禍來即氣亡氣亡即滅矣故黄庭
經云子能知一萬事畢又都舉半夜及五更
并毎日三時服氣時節兼喫食次第者爲初
功人未解具載之但深知之後並臨事細意
[000-017b]
自取方便勿執耳執即憂生憂生即繫之心
繫心即心勞勞即功退矣志之志之仙經曰
夫人臨终而始惜身罪定而思遷善疾成方
求其藥又網巳發無可追之故賢人上士惜
未危之命懼未禍之禍修未病之病此眞爲
上士眞名保愛亦云上年中年下年上年二
十巳上三十巳下中年四十巳上五十巳下
下年六十七十也其八十巳上罪位巳定上
年爲卑悟解正道識逹玄微髓實骨堅筋全
肉滿發心履道無不成功中年者悟道巳晚
[000-018a]
筋肉骨髓各有其半處在進退功效即微下
年者六十七十骨髓筋脉十有二三日暮功
矣猶可救之八十巳上者腦竭髓盡萬關乾
枯神謝氣亡尸行鬼歩無可救也故先賢上
士知風燭之難攝志心棄俗舍勞惜身爲寳
遂逸志幽嚴攝心歸道道者氣也氣者身之
根也魚離水而將死人失道而難全養生務
於修氣修氣者務於保精精氣兩全是名眞
實又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丹田
泥九腦也一名帝郷中元中丹田心也亦名
[000-018b]
絳宮眞人下元下丹田氣海亦名精門此三
元各有神一神虧即氣漏精泄泄即氣散精
者身之根根者氣之位精全即氣全精泄即
氣泄唯精與氣直順全耳
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爲死作令神
泣若當決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故先
賢忐道莫不愛氣保精而得全也鍊氣法又
因服氣功餘暇取静室無人處散髮脱衣覆
被正身仰卧脚及手並須展勿握固淨席頭
邉垂下著地其髮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調
[000-019a]
氣氣候得悶即口放令出初氣出喘急即且
調氣七八下或十氣巳來急氣即定定又鍊
之如此有暇且十鍊而止爲初恐氣未通擁
在皮膚不好更有餘睱又鍊之即更加五六
鍊又漸加鍊至二十三十或四十五十並無
限何以為則如服氣不久功漸成關節通毛
孔開鍊至二十三十即合徧身潤汗出如得
此狀即是功效也初鍊氣得通潤且止漸汗
出即好也耳安穩卧不得早起衝風如病人
得汗將息良久取淨衣著無風處徐徐行出
[000-019b]
步少言愛氣省事澄思即身輕百脉流注四
支通暢故黃庭經云千災巳消百病痊不憚
虎狼之凶殘亦以却老年永延夫鍊氣者毎
日夜頭及午時任得方便候神情清爽時即
依前次第峻坐修咽勤勤常須致之不得墯
慢恐昏悶須睡不得強坐強坐即却邪亂其
意意邪即氣亂失正道也初服未有正氣即
昏昏巳後亦無昏沉也夫鍊氣者即不得毎
日行之十日五日有餘暇覺不通暢四體煩
悶即爲之常日恐無功亦不用頻也
[000-020a]
委氣法夫養氣委氣者候四體清和志無思
念或因坐或因卧任氣依門户調息凝然委
身如委一衣放在床上無筋無骨無神無識
縱心縱耳如此委衣亦忽為主寂沉寂沉放
形委體澄神鍊氣即百節開張筋脉通暢津
液流注因此便咽下十氣或至二十氣亦得
毎一咽皆須兀然任氣不得與意相爭良久
氣便從百毛孔出不復更口吐也縱有十無
一二復止即更調理數十息至百息巳上忽
因喘息便又微含氣咽入即更調息調息稍
[000-020b]
覺四支皮肉關節一如沐浴相似毎有暇不
得仰卧側卧或坐或立即委氣委身行之其
功日進精滿氣全神安魄定志閑思遠道泰
徳寜三尸自亡六塵亦滅故黄庭經云閑暇
無事身體安虛無之居在惟閒但無爲養氣
委身委心放形放思與道合體即自知異候
黄庭經曰髙拱無爲魂魄安清淨見神與我
言此之謂也夫委氣者怱覺四體不和身有
壅塞氣候不調即委之或卧或坐澄神委氣
息念寂寂安心久久凝定即覺氣之流行無
[000-021a]
所不到也
閉氣法夫上智之人志堅思遠一人修理無
少遺功神定氣調絶其外病又有中智之人
或家私未終或心有進退不依禁忌調攝乖
冝氣壅不和反生其患如有苦處可入静室
仰卧熟調氣展手及足各相去四五寸仍須
卧處厚軟冬月暖蓋被静心坦然即便咽氣
因即便閉氣口鼻不動以心念苦處以意相
注使氣極即吐吐訖又閉毎閉初吐後氣急
即調六七下氣調順又閉之想念攻之或十
[000-021b]
或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攻之所苦處覺汗出
通潤即止如未可每日五更或夜頻意攻之
以差爲限如病在左手直入左手在右手直
入右手如在頭直上頭分明見驗方知心能
使氣氣意相從使氣如神憂慈哀樂不得在
心憂則傷神樂則失志有疾依此無不除之
也休粮法夫人欲休粮者但依前修行三年
之後五臓養成體實肉滿百神歸位血脉通
流氣道宣暢周遊無礙輕舉日新得至如此
漸不用聞五味之氣常不思食須絶更無難
[000-022a]
也又有世人貪樂愛利未能絶志遂多尋方
書服藥斷殼藥初入腹蹔似充飽藥盡飢生
循還無益加以常繫心於藥物求和合於終
朝駈營駈營無少蹔息力微智竭煩擾漸多
不招其禍又雖服藥物何能頓絶於物或喫
果子以助力或飡藥物而求飽唯加調理以
自保養寧思逐藥物之勞疲鍊煑之弊勤勤
嵗月虛役精神返老還齡何可能得唯不食
米何名爲休粮乎其中有下士未能頓絶世
務者且服藥相助亦有小益上士不理此道
[000-022b]
凡服氣功成休粮但肚中空即咽氣不問早
晚更無滯礙須咽即咽亦無限數自覺有節
候亦不得多咽為久服乃至絶粮並自解不
煩具載如初功欲得藥助兼氣服亦得服藥
者多不服氣但以藥物爲事
黃庭經云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
腥臭亂神明胎氣零從此反老得還嬰又有
在仕之人身居榮禄世務未寧慕道思真不
能息志也懷心嵗月虚積勤勞候絕色塵蹉
跎衰暮豈能固執不漸修之其在仕之人爲
[000-023a]
公務駈迫不可得日依三時修養但取夜半
或五更候睡覺即依前法漱咽津液調取氣
候去却下膲熱即咽取四十五十咽初從一
二十咽日加五咽至五十咽巳來且止及明
縱有公事但存眞立志行矣



太清調氣經



[000-0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