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十六
 序
  焦山古鼎圗詩序       汪 琬
古之祀典有彜器彜之為言常也頫者為鐘卬者為鼎
鐘鼎固彜器之大者也左氏傳曰諸侯有勲而不廢有
績而載則撫之以彜器此天子所以錫有功也然則焦
山之所蓄與二王子之所咏殆即其類與予嘗論之古
[016-1b]
器之與法書名畫並重也自宋代始蓋當累世承平之
後朝廷無事士大夫讀書好古如歐陽永叔劉原父者
争以博雅相高沿及政和宣和之間天子更剏禮樂亦
寖慕三代之法物摉竒索幽取而貯諸殿閣者不可以
數計於是李伯時黄長睿薛尚功趙徳甫之屬復相次
而起莫不規摹其欵識研窮其字畫而諷味其文章繪
之有圗述之有譜夫然後鐘鼎之器益見尚於世今二
王子從登眺之暇摩挲鑑賞作為詩歌以傳道之不啻
[016-2a]
數百言迹其風流好事其何减於前宋諸君子哉抑予
有感也昔春秋桓公二年書取郜大鼎于宋說者曰取
者不當取也又曰得非其有之稱也夫魯桓宋莊其人
皆孔子之所深惡然則一賂一取其辱此鼎也多矣此
可謂鼎之不幸也至於焦山所蓄者雖嘗見汚嚴氏父
子然猶幸而得反其故深自蔵匿於窮巖絶壑浮屠氏
之精舎固不可以郜鼎者相提而語辟諸山林隱遯之
士遭罹患難而卒能潔身以自全豈不尤為可尚也哉
[016-2b]
予故並論之若二王子之詩雄偉竒麗儼然子美退之
復出則有程通判雷山人之評隲在
[016-3a]
 瀛臺
賜宴序             潘 耒
臣/聞地天垂象泰交之道以成木火繫爻鼎養之義斯
著樂有徵招角招之奏禮存三爵二爵之文彤弓湛露
播在風詩鄷水鈞臺標于傳記自昔哲王有饗有宴將
以訓㳟儉而示慈恵昭文章而辨等威非直黼黻升猷
潤色鴻業而已也至如漢宫長樂依綿蕞以為儀晉代
華林緣祓除而成俗柏梁興枚馬之辭曲水盛顔謝之
[016-3b]
制昆明池上筆墨横飛華蕚亭中觥籌交錯流湎之塗
寖開莊敬之風邈矣然猶形諸聲詩被之金石鏗鏘炳
煥千載可觀我
皇上亶聰濬哲允武允文法夏后之卑宫師姬文之昃
食歳下蠲租之令朝頒省罰之科轉圜從諫鞀鐸遍于
宫廷側席求賢弓旌周于巖壑兢兢業業無怠無荒用能
綏奠寰區削平僭逆一苞三蘖之寇駢首檻車射天逐
日之渠傳膏齊斧跨滄溟而斮鰐掩碧落以弋狼治定
[016-4a]
功成仁漸義洽于是推恩臣下加賚具僚及萬幾之餘
閒施三接之隆禮歳在作噩月惟孟秋有
詔廷臣特垂曲宴惟瀛臺者天府之奥區宫城之陸海
疏玉泉而作沼象蓬島以為臺洪波浩瀚浸其隈茂樹
䓤蘢䕃其曲紅蕖緑菼吐納烟霄繡栱璇題蔽虧日月
天子恒以炎蒸之節清暑于兹羽衛森嚴周廬交屬攀
躋所莫逮簮裾所莫經幸沐
㤙榮來逰來矚于是泛蘭橈浮桂檝彷徉乎靈渚瀏覽
[016-4b]
乎芳林溯灝氣之空明凌神颷而輕度升降脩阪徙倚
平臯臨清漣以振纓藉細旃而凝睇俄而珥貂宣
詔寵錫自天出内府之織文爛天孫之雲錦題名署氏
望之有輝叠雪披霞服之無斁爾乃間花張幕倚樹開
筵授几以班設俎有序甕人執饌膳夫進羞鱠鮮鯉于
蓬池菹芳蓮于玉井胹熊臛豹之味充衍方圓調蘭醖
露之珍厭沃薌澤然後流金尊騰羽爵雲漿百斛瓊液
千鍾降天語之溫淳臨重臣以敦勸在公載燕不醉無
[016-5a]
歸然而肅雝在庭儼恪在序舍爵有油油之色遷坐無
躚躚之容迨乎日晷西靡樹隂東徙相與整冠約帶鵠
立鳬趨瞻拜
闕廷雍容成禮以退斯可謂和樂而不濫恭敬而溫文
者歟㣲臣/幸生昇平之代為侍從之臣屬在末班預逢
曠典豈可使
湛㤙沛澤鬱而不宣雖戴髙履厚
帝力難名而叩缶擊轅微忱少展云爾
[016-6a]
  甲子科湖廣鄉試録序     毛竒齡
皇上御極之二十三年值元會初開干支初闢之始禮
臣以賔興大典恪遵成例開列諸臣應任選者仰荷
睿鑑命臣/臣/某典試三楚伏念天下當蕩平之際東
漸西被海波不揚而三楚介在南服自荆門以南逺至
五嶺中間數千餘里前代雈苻跆藉不遺尺寸賴
世祖皇帝方行克詰耆定武功江漢之間幸有寧宇而
潢池盗兵又適當黔巫之衝浸滛衡嶽凡鋪敦師旅悉
[016-6b]
集之襄樊穀鄧以下與湖湘為控馭卒之
六師張皇皆藉我
皇上聖文神武裒荆罙入持玉斧而劈之瀾滄之外洞
庭上下重見天日迄于今文徳振興賢書進獻者又三
年矣古者生聚敎訓必湏時日而
皇上以存神過他與斯民更始如風之刁嘹而萬竅齊
發不數年間巖居谷處悉受披拂臣/雖駑劣亦何敢以
文命覃敷不加宣布獨是三物六行互相比較惟恐以
[016-7a]
浮文虛夸致妨徳藝是必于程硃較墨之間使言行相
副始不負我
皇上求賢至意用是惴惴惟謹乃暑雨宵晨既底其地
即與二三臣工載厲厥事惟時監臨廵撫中外劼毖綱
紀肅然而提調則布政叅政經理精詳監試則叅議僉
事防衛周悉爰集同考試官决題發䇿進提學僉事所
取士而三試之垂簾于堂合衆視而通以一心一若心
入重淵而目營四海積若干日得若干人以
[016-7b]
覃㤙廣額増若干人并取乙巻貢成均者附若干人而
錄文若干首以獻臣/謹拜手稽首颺言簡端臣/
國家致治莫先用人用人之要在乎言行故三代立賢
必以言揚行舉為旁求之則而成周三載選士必大比
其徳行考詢其話言而後升諸宅俊以貯為世用此無
他言者行之表徳者言之本也自西京取士有舉有試
而分徳與言為二然且試士之目猶尚躬行如所稱賢
良方正孝弟力田者簡拔之中仍不失砥礪之㫖故兩
[016-8a]
漢得人較後為盛暨隋唐以還廣立科目但以天子親試
者謂之制科而别立秀才進士明經諸科為有司所試
舍此以外别無他途為進身之地而于是以行求言而
言見以言求行而行不可必見夫立言者既欲借言以
表其所得而求言者亦即欲因言以定其生平則疏其
辭矣必□其情也□其情矣必覈其義也覈其義矣必
覘其情之何以通與義之何以立也夫如是而衡文之
難也甚矣曩者漢庭制䇿首重儒術然晁錯内習申韓
[016-8b]
外應文學雖孝文之眀猶不辨其醇雜宋代啓髙文闢
詭習顧劉暉私製新體而應試則謬為方正之語以嘗
有司則雖歐陽之聰亦且為其所䝉昧而絶不之覺况
今人之文不逮晁錯有司之職逺遜歐陽而欲以尺幅
之間燭照數計坐見其敗也乃者兢兢業業殫精敝思
自謂可以告鬼神而終不能少釋于寤寐者以為因言
以求人仍不若因言以求言蓋言有偉肆而非夸者終
不若醇謹而不流于固言有綺麗而非靡者終不若清
[016-9a]
真而不隣于薄言有勃窣而非僻者終不若簡易而不
淪于一望而易盡則文字雖微亦即為維持氣運變易
風俗之大道而况高文華國正
聖世廸文敎所有事哉夫文體不同要歸一致前代取
士多途總皆以登選之一意行之雖明經明法不一其
科三年二年不一其候兩省禮部不一其地帖括經義
不一其業然其為求賢之㫖則一也况今者家共一書
人共一藝上以是求而下以是應閉門造車出戸而合
[016-9b]
登明選公夫豈有二姑無論其他即楚材晉用起自春
秋而其後三楚人物漢唐軰出諸如黄香孟宗以孝行
著易雄李芾以忠義見黄瓊郭翻之方正胥偃鄭獬之
氣節龎徳公劉凝之之髙尚孟浩然皮日休之曠達以
致幹辦如龎統向寵品量如孟嘉羅友力學如車𦙍潘
京該博如黄琬李善詞翰如李邕歐陽詢文章如羅含
習鑿齒王延夀杜審言輩何一非生其後者所當法式
而其合不一以歸于至一有如是也然則言行雖殊求
[016-10a]
之惟一而至于文體之變猶次焉者矣臣之所自勉以
勉多士者如此若夫有事茲役有吏臣若若例得並書
[016-11a]
  歴代名儒傳序        朱 軾
盡天下之人别其業而命之士農工賈四者而己而士
獨以儒稱重之也亦責之也戰國異端蜂起其最甚者
為楊墨挾其為我兼愛之說以誣民而與儒抗顧其為
術淺陋入人不深孟子辭而闢之二家之患亡矣漢初
學者惑于黄老之術儒道大衰迨後佛敎興其所論著
較老氏之恍惚杳㝠為尤甚而信從者益衆韓子曰古
之民四今之民六古之教一今之教三吾謂天下之人
[016-11b]
不歸老即歸釋二氏之學徧天下而儒敎幾乎息是敎
二而民五農也工商也緇流衲子也無所謂士然非佛
老之過儒者之過也今
聖天子崇儒重道超軼漢唐嘗謂朕所重者大儒真儒
所惡者小儒偽儒也
覺世牖民之盛心至矣盡矣孔子訓子夏曰女為君子
儒無為小人儒即此意也彼佛老方張大其說以為彌
天蓋地而莫能外又竭力殫心以工其術而儒者以其
[016-12a]
小且偽者當之有不退然沮喪者乎吾思大儒真儒一
也而小與偽有别焉聖人與天地相佀惟其公而已彼
小忠小信小㢘小謹煦煦之仁孑孑之義皆挾私用智
之為害也然小也非偽也一渉于偽則無所不至矣是
故有儒而阿諛取容者公孫𢎞張禹是也有儒而依權
附勢者馬融王肅也有儒而毁禮滅義者王弼何晏也
若夫不逞之徒以邀名市利之心假托仁義道徳之説
以惑人聽聞久之而一倡百和别户分門同者黨之異
[016-12b]
者伐之甚而恣其横議變亂黑白犬吠梟鳴無所不至
猶自號于人曰吾儒也何恠乎學者以儒為汙而相率
入于二氏乎漳浦蔡聞之先生嘗與余言儒之雜揉謬
亂痛心切齒余曰
堯舜在上黜邪崇正千載一時顧欲盡去雜揉謬亂之
穢習莫若表彰先賢使學者知儒術之有真而浮偽者
不得而託庶少贊一道同風之聖化于萬一於是倣大
全編次諸儒之例錄漢至元儒者凡若干各訂其本傳
[016-13a]
彚為一編曰名儒傳書成有難者曰何休之黜周王魯
王文中子之僭經惡乎取之曰過不掩功也小戴以貪
去官劉向以獻書進不錄可也曰聖之去官忤何武也
或曰九江太守徳也非聖也向父得鴻寳祕書於淮南
向欲不獻而不敢非以干進也始于漢而終于元者何
漢儒拾殘經于灰燼之餘有功于道術不小晉唐如范
寗孔頴達之徒類能發明經義以輔翼聖教至宋而濂
洛關閩諸儒直接鄒魯之傳前乎此者開其先後乎此
[016-13b]
者皆紹其緒者也明儒未有史傳故弗錄也傳以名儒
稱何也猶言純儒真儒君子儒也學術邪正之分途名
與實而已無所為而為者為君子有所為而為者小人
也學者誠能體察于身心之間存理遏欲進進不已則
聖人可學而至何有于名儒乎所貴乎儒者為其學而
至于聖人也明乎此而章甫縫掖之士能不顧名思義

[016-14a]
  歴代名臣傳序        朱 軾
名臣傳始漢留侯迄元董摶霄凡二百有竒或曰人才
莫盛於虞周五臣十亂盡之矣夏禹啓間類皆先代之
臣殷伊尹仲虺伊陟臣扈巫咸甘盤傅說外他無聞焉
今編名臣若干毋乃濫乎曰必如臯夔伊傅周召而後
謂之名臣則得與斯選者幾何且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集中所載皆上法古人而卓自樹立者也孟子曰有安
社稷臣者有大人者有天民者如汲長孺魏文貞者非
[016-14b]
所謂社稷臣乎漢之武侯唐之宣公宋之韓范司馬第
其品在天民大人之間歟或謂武侯宣公韓范司馬之
有功聖道者不少何以不列於名儒曰天生聖賢以為
天下未有功名不本於道徳亦未有道徳而不發為功
名者不幸而著書育才以守先待後非得已也程朱之
不為名臣有以夫是故有堯舜而後有五臣有文王武
王而後有十亂漢唐以下遭際不同聲績亦異總其要
歸多由元首我
[016-15a]
皇上嘗訓廷臣謂非臯夔稷契成堯舜堯舜實成臯夔
稷契吾君臣其交勉之㳟繹
聖言夙夜警惕自念遭遇
聖明不能感發刻勵附日月之末光垂榮施於無窮可
謂上負吾
君下負所學矣爰錄名臣都為一編審其所值之時所
行之事所守之節所建之業或俊偉光明直行已志或
委婉曲折務達其心之所誠然而後已雖不能與臯夔
[016-15b]
伊傅周召等量而齊觀要從此日以尚友千載高山景
行其長人神識志氣者豈少哉夫求珠者必于淵求玉
者必于山適伯樂之廐者纎離緑駬惟駕所適願覽斯
集者各取法于上而設身處地叅觀效法以自奮于
堯舜之世書曰汝翼汝為汝明汝聽詩曰有馮有翼有
孝有徳行將旦暮遇之矣
[016-16a]
  歴代循吏傳序        朱 軾
傳曰循吏仍史目也吏者涖也為天子涖此民也自牧
伯監尹下逮一州一邑之長統謂之吏吏得其人則民
安民安而天下治矣顧必如何而後為得人曰亷曰才
曰慈恵曰强幹四者盡之矣而史傳不以四者名吏而
標其目曰循循之為言良也舎四者無所謂良而卒不
得謂之亷吏才吏慈恵強幹吏者然則所云循良者可
會而知矣論語記仲弓子夏諸賢之為宰嘗問政於孔
[016-16b]
子而其為政無可考子賤子游以鳴琴弦歌傳其他亦
未有聞焉漢史稱龔黄卓魯之治郡多異績吾不知其
為政於聖門諸賢何如也宋張觀自謂守官以來惟持
勤謹和緩四字又云世間何事不從忙後錯過蓋為其
事而輒計其效則進鋭者退必速即幸而有成而急遽
茍且終遺後日之悔彼悃愊無華之吏循守繩墨而程
能效功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况煦育涵濡以養以教事
不煩而民享和平之福此王道之所以悠而久也循良
[016-17a]
之目其謂是歟顧吾猶有慮焉庸庸者自託於簡易鎮
静以文其迂拙固卑卑不足道其或慕古人之雅化而
優遊無為即使子賤鳴琴而理而怨咨愁苦之聲不息
雖日奏南風之曲能使阜財觧愠乎有恒産而後有恒
心假而終歳不飽而欲使家弦户誦吾知子游有所不
能也我
皇上念切民依勤求吏治嘗謂司民牧者存一沽名市
譽之念將有廉而矯激寛而姑息者矣朕非敎人以不
[016-17b]
亷亷且不可而况於不廉乎非教人以不寛寛且不可
而况於嚴乎惟中道而行實政實心上為國而下為民
莫善於是大哉聖謨無以復加矣蓋中者堯舜禹湯文
武之所以傳心施之於政事即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
平蕩蕩商頌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之謂也由
乎此則處為顔孟周程出為臯夔稷契悖乎此雖一郡
一邑可得而治乎今傳循吏若干其所為治雖未必盡
有合於
[016-18a]
聖訓而優游無為與矯激姑息以立異者槩不錄焉讀
者循覽體察庶於吏治或有少補歟
[016-19a]
樂善堂全集序          朱 軾
雍正元年我
皇上紹登大寶
特命朱軾/
皇子讀書時
皇四子
皇五子年甫十三歳已熟讀詩書四子背誦不遺一字
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通鑑綱
[016-19b]
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㫖趣探其精藴由是發為
文章實大聲宏彬彬乎登作者之堂矣雍正八年
皇四子自訂其所作詩文為一集名曰樂善堂文鈔命
軾/為之序固陋如軾/何足以知
皇子之文伏念
皇子以樂善顔其堂又以名其集讀者徒以文視文雖
揚扢諷詠咨嗟嘆賞烏足測斯編之涯涘乎凡人為一
事而或作或輟者所樂不存焉耳
[016-20a]
皇子之於文窮年累月抽思探賾俛焉日有孜孜誠有
味乎其言之矣然
皇子之所樂者善也非文也如以文而已矣雖如宜僚
之弄丸庖丁之觧牛得心應手亦徒虚車之飾耳於善
乎何與哉樂善之說見於孟子所謂善者仁義忠信而
已専言仁則為心之全徳而義在其中兼體用而言則
仁為體而義為用對忠信而言則仁義又為用而以忠
信為之體茍存諸中者有一毫不忠不信求幾於仁義
[016-20b]
可得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隂陽剛柔之流行不息迭運不窮
者誠也聖人之於仁義亦如是而已矣自聖人言之則
為誠誠者天之道也自學者言之則為忠信忠信者思
誠也人之道也思誠之功維何格致以啓其端克復以
踐其實戒懼以立其本慎獨以謹其幾循循於下學以
漸幾於上達久之而私欲潛消理與心融而樂生矣生
則烏可已也烏可已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天下
[016-21a]
娯心快志之事孰有過於此者乎欽惟
聖祖仁皇帝徳合乾坤功參化育我
皇上欽明緝熙聖以繼聖本精一執中之心法發而為
蕩平正直之
皇猷萬方臣庶是訓是行矧
皇子天禀純粹志氣清明晨夕侍奉之下其薰陶涵育

聖徳聖訓者固已日新月盛莫知其然而然矣從此敬
[016-21b]
承無斁優游厭飫戒於思慮之未萌恭於事物之既接
進徳修業之功孰得而窺其所至哉軾/嘗聞
皇子之自言其文也曰詩歌賦古三百篇之流吾將以
為山水以為樂音以養吾心焉耳㫖哉斯言凡知者之
樂水仁者之樂山以及先儒樂觀天地生物氣象無往
非善即無往非樂無往非樂即無往非養也書曰非知
之艱行之惟艱夫無所得於中而强而行之則不勝其
勞茍從事於窮理盡性而渙然有得亹亹不倦夫何難
[016-22a]
之有
皇子勉之哉謹序
[016-23a]
樂善堂全集序          張廷玉
雍正元年
皇上紹登大寳
廷玉/隨侍
皇四子
皇五子講讀經書蚤夜趨承仰見我
聖祖仁皇帝垂光錫祚舄奕綿洪我
皇上敬承
[016-23b]
庭訓以裕後昆
聖學相傳緝熙光大
皇四子粹質天禀明敏博逹而功力縝密朝有課夕有
程寒暑靡間有非専攻文學之儒所能希其萬一者自
經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閫奥詩賦之源流靡不博覽精
擇講明而切䆒之每發一問立一義輒超出於思議之
表而皆前人所未發覃心實學者之所宜辨析也含咀
釀郁蘊蓄富有時發抒其胸中所見著為論說詩賦諸
[016-24a]
體之作常不假思索一揮數千言立就清詞邃㫖首尾
爛然數年來俱不下千餘篇
皇子自加選擇得如干首彚為一集以示廷玉廷玉/
而循繹焉大抵意義淵深文采博贍而筆力之雄俊健
捷邁越等倫所闡明者聖賢之精蘊宇宙之名理而所
吐露者經籍之膏腴藝林之芳潤自昔以文章名家者
莫能逮焉
皇子之於文可謂才超而學邃矣抑尤願
[016-24b]
皇子之不以此自多也聞之文所以載道古聖賢修已
治人明體達用之大要胥於是乎在匪直工其文詞以
為美觀也故曰非言之艱行之惟艱
皇子以天授之才博通古今之學循循乎祗遹
聖訓敬勤無斁誠於載籍之指要平日口誦心惟者既
能言之又允蹈之自此進徳修業日新歳益廷玉/所樂
得而揚其美盛者詎有涯哉
[016-25a]
御製樂善堂全集序        張廷玉
臣/聞文以載道而道本于身故必實能明道而文始可
貴必實能身體而道始能明我
皇上躬濬哲之姿夙承
庭訓緝熙光明聖學淵茂臣/自雍正元年䝉
世宗憲皇帝㤙命得侍
左右于今十有餘年伏睹我
皇上稽古遜修研精經術于六經四子之書儒先之緒
[016-25b]
論諸史之成蹟博觀約取剖晰精微舉天人性命之理
政治之所從出皆得其大本大源之所在寒暑晨夕矻
矻孜孜融洽貫穿與道大適故發之于文日新富有麟
炳矞皇充溢緗帙曩者
親定樂善堂文鈔十有四巻臣/既承
命而敬序之矣
御極以來勑幾清宴乃合前後所著選定編次為
樂善堂全集臣/受而讀之其義藴之宏深則經緯天地
[016-26a]
無乎不包其辭藻之贍博則鎔鑄古今無乎不備仰泰
岱而知衆山之卑觀河海而知行潦之細誦聖言而知
百家衆說之凡淺巍巍乎煌煌乎洵宇宙之鉅觀也臣/
仰惟
皇上聖學高深固非擬議所及而竊謂其所以發而為
至文者由道之蘊積者深也夫道豈獨為文而已聖賢
本是道而垂彜訓帝王體是道而成治功
皇上本皇極之敷言既已見諸行事中外欣欣文徳誕
[016-26b]
被矣而猶夙夜孜孜因言考行所謂
聖天子建中和之極金聲而玉振之者誠在今日而是
編也天徳王道合為一焉乾坤之容日月之光與詩書
相表裏而世為天下則又何疑哉臣/校錄之次伏讀
御製序文竊有以知
聖心之所存兹奉
命綴言簡末仰至文之炳蔚而拭目以觀至治之日升
海内臣民涵泳
[016-27a]
聖澤偕登大道區區蠡測所及蓋不能自己云
 
 
 
 
 
 
 
[016-27b]
 
 
 
 
 
 
 
皇清文頴巻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