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14 湯子遺書-清-湯斌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湯子遺書巻一     工部尚書湯斌撰
  語録
   仁和門人沈佳柘城竇克勤鞏縣姚爾申手述
    二十三條/
人皆可以為堯舜要體察我之可為堯舜者何在識得
工夫自不容已
問喜怒哀樂未發曰當於人欲淨盡時騐之既而曰先
[001-1b]
儒教人看未發前氣象正是教人下手做工夫最親切

語姚岳生曰鳶飛魚躍如何是子思子喫緊爲人處答
曰鳶魚上下皆道之機也吾人體道不可須臾離亦是
如此曰然滿前洋溢俱是發育峻極何處得個空閒容
我疎放耶然却隨處自有個恰好的道理一切將迎期
必總用不著所以工夫正在勿忘勿助之間
學者讀書不務身體力行專為先儒辨同異亦是玩物
[001-2a]
喪志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工夫體認過來無一句不
是實話總之源頭澄澈隨時立教不妨互異正當反求
諸身識其所以同者勿向話頭討分曉始得
問仁之體可一言盡否曰仁體極難形似如何一言可
盡仁者得天地生物之心此言最宜體㑹
近代學者皆以近溪為禪近溪蚤於釋典丹經無不探
討晩年語録一本諸大學孝弟慈之㫖絶口不及二氏
其孫伯愚嘗私閱中峰廣録近溪一見輒持去曰汝曹
[001-2b]
慎勿觀此禪宗之說最令人躱閃一入其中如落陷阱
更能轉出頭來復歸聖學者百無一二惟究心大學孝
弟慈之㫖足矣近溪世所號為近禪者其言如此則沉
溺詖淫者可不知所戒哉
夜坐岳生閒問曰先儒有因人泛問輒曰汝輩是揀心
中疑的問是揀難的問蓋非誠心切問先儒常不輕答
一日舉必有事焉勿忘勿助長以告曰助長非必著力
緊促只容些小私意便是
[001-3a]
先儒嘗有言頓悟之非不知悟未有不頓者但必學問
真積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處是頓因於漸也古人
由悟而悔由悔而悟真實用功一日憬然醒悟渾身汗
下透出本來面目從前悞亦有益若不痛不癢剽竊聖
賢言語糟粕縱步趨無失究竟成一鄉原到對天質人
處心中多少愧怍
時有以助長為患者曰心體原是天機動靜内外無不
周流但時時體認天理不令昬散亦不可躁迫須知必
[001-3b]
有事焉工夫原極精密勿助長非放鬆之謂也稍放鬆
便忘非必有事矣總之涉有意便是私心
人不患思慮不寧只患心體未透
學者最怕是以實未了然之心含糊歸依以實未湊泊
之身將就冒認
小人只是不認得獨字
問事親從兄有許多儀節亦不可不知曰如何可不知
但所謂儀節如問安視膳昬定晨省此念從何而起侍
[001-4a]
父母而問安視膳昬定晨省有時離父母則儀節於何
處行須要透得孝弟根源則充之足以保四海矣
問何思何慮曰何思何慮非全無思慮也觀同歸殊塗
一致百慮可見非無思慮惟得其所謂一致者雖千變
萬化而寂然者自在也
心中有趣纔得樂此趣從不愧不怍而生不愧不怍從
戒慎恐懼而出學者先有用力處後有得力處
凡人為一善事則心安而體舒為一不善事則心不安
[001-4b]
而色媿可見人一身内渾是天理於此便見人性皆善
人能隨事體察勿虧此心本體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
所不欲這便是盡心復性的真實工夫故格物是要緊

道在日用任人一步一趨無往不有天理流行之妙舍
却子臣弟友更有何道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惟中庸故
難能故入其中愈尋味愈樂
為學工夫只在當下
[001-5a]
或問孟子言性善陽明言無善無惡心之體何也曰此
是對有善有惡意之動而言心之體不但惡非所有即
善亦不得而名也善亦不得而名乃為至善孟子言性
善究竟是於情上看出性之善如何可說下言知善知
惡是良知這良知便是性之虛靈不昧處惻隱羞惡辭
讓是非皆從此出是即孟子所謂性善宋儒言主敬陽
明恐學者過於執著反於心體上多一敬字故教人只
提醒良知便是其言無善無惡只是教人涵養未發勿
[001-5b]
過執著而已
凡事功不從心性上發出於自己毫無干涉若於心性
上毫無虧欠顔子之簞瓢陋巷便是禹稷事業
聖賢學問只在心性上用功譬如種樹日於根本上培
養灌溉久之自然暢茂條達縱未暢茂條達根本自在
今人只於枝葉上用功外面雖極好看究之全非已有
今人為學須持心堅牢如鐵壁銅牆一切毁譽是非畧
不為其所動乃可漸入若有一毫為人的意思未有不
[001-6a]
入於流俗者
 嗚呼此先大夫之所嘗語也先大夫與臣言忠與子/言孝平居講習討論有來問者未嘗不竭誠而發其
 覆也蓋言之可傳者百此矣惜乎未經裒録此編為/姚岳生竇敏修沈昭嗣各因所聞而識之者然存語
 雖少皆先大夫躬行心/得之餘也男溥敬識
   柘城竇克勤日録四十九條/
學者須明義利之介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又曰富與貴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
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能在此處立定天下無
[001-6b]
事不可為所以平天下到底只說到義上去
學者有自立之志當拔出流俗不可泛泛與世浮沉
破除流俗是學者第一闗鍵透出便是豪傑
日之行也日復一日總無一息而已君子之為學也顧
可息乎一時息則一時非學矣曾子曰仁以為已任死
而後已朱子以為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其警惕學
人莫有痛切於此者
大凡學人具剛勇之志量者其造道恒深中庸說知說
[001-7a]
仁終必說勇勇是收拾上面處若無這個便不濟事
顔淵問仁夫子只教以克復數語說得規模既極𢎞逺
功夫又極切實顔子聞言便直下承當其大勇者乎
事不論大小只論是非學者須令事事合理一事不可
忽畧故曰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曰集義是日積月
累事功夫不可一時息一有息時便與天行之健不相

理流行於天地間不有此身則虚而無著此身關係最
[001-7b]
重不可不敬其身
天地生物勢不能無闕陷有闕陷處端頼人以補助之
故人能贊天地之化育方為克盡人道
中庸之書甚是整齊初從天命說起中間支派分明末
又自下學立心之始說歸天命去首尾一貫甚好看
問士之守曰中庸說不變塞至死不變觀兩變字可見
人能自立者不之而敗於末路者亦復不少先生曰觀
人全在末路上
[001-8a]
宋儒教人道理說不盡留有餘以待學人之疑至明儒
說得太盡人反忽過不能深入有得也
斯道淪落聖賢不數數見三代而後如漢僅一仲舒隋
僅一文中子唐僅一昌黎然學未必純雖宋有濓洛諸
大儒又不無生不同時居不同地之感大抵學道之事
能與大家講明同歸於善固其素心若世人不知而已
獨為之亦惟躬行實踐自盡其道而已矣
為學於舉世講學之日學之途或慮其雜為學於舉世
[001-8b]
不知為學之日學之事猶存其真故聖道沉淪或一二
知已散處四方心期砥礪吾道已處其孤天地間正不
可無此真修君子以為維持
天下之理感應二者而已
聖人之意寄之於言真有言不能盡意處學者讀書當
黙識以求得若徒泥乎詞以求之則聖人之意亦有時
而晦矣如太極圖周子欲顯其象以示人勢不得不疊
畫幾個圏子若論其理則太極之中即有隂陽五行如
[001-9a]
何可分周子當日豈見不及此只是落到言語上自須
如此說畫到圖様上自須如此畫此際總在學者黙識
而心通之爾
先儒解易特地創解無所依據後人觀玩甚省力却不
加思索只據現成說粗心看去此後人所以不及前人

問處世之道曰初之用濳不成乎名其處世而能善者
乎君子處世不韜光晦顯使人得以名之則忌之者衆
[001-9b]
矣先生曰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其慮天下來世無一不
備後人取而觀玩之固無在不得處世之道也
君子愼言語節飲食見得明道者此言語亂道者亦此
言語故慎之養生者此飲食害生者亦此飲食故節之
漸之進得位以卦畫推之似初上未為得位問曰進得
位以中四爻言也先生曰何獨遺初上乎問曰此自卦
變而言謂自渙而來九進居三自旅而來九進居五各
當其位故止以中四爻取義而不及乎初上也先生曰
[001-10a]
程傳於六爻皆取之而謂初上二爻陽上隂下亦為得
位似覺未安問曰玩其象又似少此一層不得蓋總六
爻論之艮下巽上有男下乎女之象分初上二爻觀之
陽上隂下又有夫婦尊卑之象女未歸則男先下乎女
女既歸則婦不先乎夫二者互相發明義始備也先生
曰程傳不主卦變今觀卦畫皆是乾坤而來三四隂陽
相交其女歸之日乎上二爻皆乾下二爻皆坤其既為
夫婦之後乎只將三四爻合看上下四爻分看自有精
[001-10b]
義可思
刑之一事聖人每慎言之旅之象曰君子以明慎用刑
而不留獄與噬嗑之明罰勅法賁之明庶政無敢折獄
同一慎重之意曾子曰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其萬
世用刑之凖乎
兌之麗澤何取朋友講習之義程子曰兩澤相麗互相
滋益妙在滋益二字已與朋友講習之義相闗切矣
問各卦爻取義不同有取本爻者有取他爻者隨時而
[001-11a]
觀各惟所適如兌之三四五爻皆在他爻取義若執本
爻求之又不得先生曰兌有相引而說之義故聖人繫
兌之本爻多於他爻取義
問人之德業必資友而成兌之六三來兌初二豈不是
他好處卻繋之以凶想是他隂柔不中正只是以非道
說之爾若剛柔得中正之位聖人自不如此說此際當
隨其時以觀之先生曰如此看三百八十四爻皆活
包羞是小人之爻若君子筮得此必有自心歉然之事
[001-11b]
春秋之義顯而可尋人自不體爾如公如晉胡氏亦未
有傳驟讀之幾不知其何屬一取上文連類考之則書
法自明上文書天王崩公自宜如周而乃如晉是忽天
王而重霸國其罪不言自見矣
微予之去止遯於郊爾後人妄以歸周為言不知微子
商之元子也亦聖人也豈有歸周之理甚至有面縛銜
璧之說何其敢於誣聖人也要知受封於宋在武庚被
誅之後而白馬來賓之詩亦周人誇耀之詞爾然究以
[001-12a]
客禮待之而不臣也至於祭又令得用天子之禮樂其
所以處之者厚矣
商之天下已失而武王於箕子之囚則釋之此時為箕
子者審乎天理人情之安惟不仕於周即其所以報商
者也乃其時道統在上而不在下箕子以一身荷堯舜
以來相傳之道不容泯沒無傳王訪於箕子箕子安得
不為萬世存道統為萬世存道統安得不為武王陳洪
範聖人審天命人事之歸其心公天下而不以一毫私
[001-12b]
意與於其間道可傳則傳之義不可仕則弗仕之武王
亦亟於訪道而不強箕子以仕故封於朝鮮而不臣也
嗚呼可謂仁之至義之盡矣
齊家之道與治國不同臣之在國也有犯無隱若以此
道施之於家則不可家之中不得徑行其直須有委曲
黙為轉移之法
齊家之道最難周子云家親而國與天下疎惟其親故
不可以義傷恩又不可以恩掩義然則教家者亦惟漸
[001-13a]
漬化𨗳而已久當自變也
論義門鄭氏曰禮義之心必如此浹洽方為善道然非
一朝一夕之故先生曰家道惟創始為難久則相承即
間有不率禮義之風已成可觀摩而化也
問胎教曰只是無時不宜以正自處爾先生曰古之言
胎教者原子之未生而言也婦人以正自處不言可見
意不重此
教子弟只是令他讀書他有聖賢幾句話在胸中有時
[001-13b]
借聖賢言語照他行事開𨗳之他便易有省悟處
從來以女賈禍者不可勝數然非旦夕之故即如人家
舊守家風本無他事乃忽動念為改觀之事令女子讀
書習字妄念一起後患即伏將來必有受之者矣
聖人之言包舉無遺試觀九經始言修身次言尊賢次
言親親以至臣民百工逺人諸侯無不處之各得其道
聖人之學通天徹地後世之儒者徒見迂踈淺陋而已

[001-14a]
節用最關治道若經制不定財用靡侈未有能幾於治

自聖人之道不明至漢而人崇黃老之術大抵亦是承
秦攻伐之後人心厭紛擾而思恬靜固時㑹使然也問
曰帝王之治天下有禮以維持大綱其間質文損益隨
時而變亂極思治治極思亂考其時㑹可知也當秦漢
時固動極思靜之㑹但可動亦可靜者莫如聖人之道
當時何無一人講明與天下相休息必崇尚黃老何為
[001-14b]
乎先生曰聖人之道與時消息惜當時無人知之故終
漢之世治術不純至唐而益甚
古之民有四今之民有六其耗財已至何怪匱乏相繼
乎問曰古之士為真儒農皆樂業商賈安居今則士無
真修農日困迫富商大賈雖或相安然亦坐而待敝矧
又益諸僧道諸游民從而耗其財此皆本業不修之故
也先生曰欲驅游惰而農之惟在使民樂為農今之為
農者力作不足供賦稅不見其樂而止見其苦苦則思
[001-15a]
逃逃則不復思返如商賈之徒固是奔競之心勝亦縁
不能安業故思他圖又如僧道輩其心豈不欲有父母
妻子之樂多縁農困無以為生故逃歸僧道既逸其力
又不匱於衣食則亦安之不思返矣是莫若輕徭薄賦
使民安於農而樂為之則游惰者不驅而歸農矣問曰
游惰者歸農矣其間貧富相耀風俗終難整理若何先
生曰此最難處今之時勢與古不同古之時無甚貧甚
富之俗所以易治今之富者田連阡陌貧者至求數畝
[001-15b]
自給而不可得此中甚費區畫今但使一鄉之中富者
明禮義興仁讓有以庇貧者而不至失業則後此可以
徐圖矣明太祖召江南父老諭以至道無欺凌貧民亦
此意也
明太祖定制令府州縣各有鄉長總理一鄉之事遇有
祭孤魂等事亦鄉長主其事每鄉置亭鄉長常至其處
稽鄉人之善惡而籍記之以為勸懲小事直决之鄉長
大事方告有司所以獄訟衰息又聞老人云洪武時每
[001-16a]
逢朝覲令天下里老各赴京詢以民隱及歸即令掌社
倉積穀備荒畧倣古義倉之制及後在史館閱明制誠
然其立法甚詳密後之愛民者恐不能出此規模也
湯淑原問適所論治道就一邑論之有司若立申明亭
之類專其責於鄉長令以時書善惡為勸懲未有不可
成俗者何有司莫之行乎先生曰後世利欲浸漬極重
難返留心治道者絶少若有司有志復古整理一方儘
可行去初無難事
[001-16b]
問鄉舉里選雖不能復似亦不可廢先生曰明初極重
此典此典廢而專重科舉亦慮賢否並進名實混淆不
如舍彼取此爾問曰只縁後世取士除以言觀人更無
别法故如此然究其立法之意亦是鄉舉里選之遺但
取士以言與取士以德収效不同今科舉不能廢若更
兼德行之選舉不亦可乎此事實與風俗相表裏又須
將風俗整頓如置鄉長設義倉之類措置得法方可先
生曰然
[001-17a]
為臣而不盡職非君子也為臣而踰乎職分之所當為
亦非君子也欲不至於不盡職任事必須做事欲不踰
乎職分之所當為多事不如省事
官無論尊卑各有當盡之職為一官即盡一職便是天
地位萬物育的氣象至於司敎一席培養人材濳移世
運關係特重時克勤將就教職先生又曰人有動念利
禄者當其始君子已病其終一心扶持名教便無不盡
職之慮
[001-17b]
儒者不患不信理患在信之過而用法過嚴者亦是一
病天地間法情理三字原並行不悖如官司有弗稱職
者若優容貽害固不可必嫉之過而加以重罪至隕命
析產亦不忍有仁術焉輕其罪使之蚤去則我亦不流
於殘而民已除其害矣
天下事惟公而已矣向在潼關時惟於此字甚得力
先生任潼關時年饑麥不熟兵餉匱乏人心騷動先生
知之欲發倉儲秋糧以貸俟來年麥収仍以兩季麥糧
[001-18a]
撥發督鎮不可先生曰今事變倉卒非可拘以常數若
以此安撫人心利害由我而當何不可變通行之督鎮
以為然及召各營弁諭之衆皆歡欣感謝變遂寢後督
鎮每謂僚屬曰作事如湯公真可謂盡職無遺憾有能
倣而行之者即善類也
先生任潼闗時同列問曰得百姓心易得僚屬心難公
何兼而致之易如也先生曰吾於屬吏不惟不取其財
且彼有善吾力成之以遂其願故人或不以為苦同列
[001-18b]
曰無所取於彼何所應於上先生曰無所取於彼亦無
所應於上交際之禮不過尋常帛物四件上官且戲謂
吾禮物有班數亦各諒之無所受也至往來過往之官
未有以金帛為贈者其於上下間如此而已
先生任潼闗時無取於屬吏屬吏不得肆暴百姓無取
於津吏津吏不得貽害商賈無取於武弁武弁不得尅
減軍糧以此行之人感德深至所以自闗中來者有望
門而拜者有經過塋中拜其祖墓者其得人心如此
[001-19a]
問潼闗之政先生曰惟於保甲鄉約社學義倉四者加之
意而已又曰實政録不可不讀也
先生時為講官曰講官所職者大宜從源頭上整理古
人正色立朝其一段至誠感孚處有格君心於不自知
者君心正而天下治此猶天之樞紐轉運衆星而人不
之見者也講官又是黙令樞紐能轉運底是何等闗係
 康熙壬戌春闈下第將歸先生留止之設榻齋頭晨/夕晤對講論互發答問無遺因撮其語並事跡約畧
 記之凡三閲月而/歸柘城竇克勤記
[001-19b]
   男溥手述六條/
課子溥等讀書嘗至夜分不輟曰吾非望汝蚤貴少年
兒宜使苦苦則志定將來不失足也
天理二字不可不時時體察用力既久愈見親切從此
行將去自然仰不愧俯不怍
在林下時或勸之著書曰學貴日新今之所是異日未
必不以為非何敢妄為
撫吳時秉燭治事四鼓始假寐日中始食或勸進藥餌
[001-20a]
恐事煩心血漸槁非暮年所宜慨然曰君命即天命也
且曰吾自信者心也安能保其必當乎
占易以彖象為主常曰易非教人趨吉避凶祗審理之
當否其進退存亡介在幾微間非沉濳玩味不能得也
臨歿時以潞河勘楠木歸感風寒疾漏下二鼓猶戒子
溥等曰孟子言乍見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汝
等當養此真心真心時時發見則可上與天通若但依
成規襲外貌終為鄉愿無益也
[001-20b]
   錢塘門人王廷燦手述五條/
年少登科切勿自喜見識未到學問未足一生喫虧在
此即使登高第陟高位庸庸碌碌徒與草木同朽耳往
往老成之人一入仕途建立一二事便足千古由其閱
歴深也
諸生能喫苦否喫得苦無事做不來死於安樂生於憂
患刻刻當存此念
學問之道全在收拾此心此心不曾收拾毋論聲色貨
[001-21a]
利皆是戕害我身之具即讀書誦詩亦為玩物喪志
讀書遇古人疑難大事先須掩巻靜思如我處此何以
措置然後看將下去方知古人得失學識方有長進不
然一直看去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有何益處
漢人全尚氣節有鋒芒有圭角終非聖賢地位聖賢非
無氣節却從性分中發出皆是天理流行不可名之為
氣節
   秀水門人范景手述十五條/
[001-21b]
景侍先生問涉世之道如何曰言忠信行篤敬聖人教
人不過如是
君子小人在天地間如隂陽之相乗試看從古以來雖
極治時舉朝皆君子其間也有小人就是極亂時舉朝
皆小人其間也有獨為君子的有志者正須自立
先生撫吳時聞有當事登壇講學者慨然語景曰學當
躬行實踐不在乎講講則必有異同有異同便是門户
爭端當初孫夏峰先生為一代大儒未曾應聘開講不
[001-22a]
過於一室中二三同志從容問答而已若必登壇南面
聚衆而談何異禪門家數
問為政當以順民情為第一義否曰然良久又曰也有
順不得的所在即如我當初在贑州作道時正值海宼
猖獗忽有賊持偽檄到撫軍轅門撫軍傳余甚急食頃
三至余詣撫軍所以此賊付余余在轅門訊之百姓觀
者如堵頗多惶惑余請撫軍急梟示以絶賊人覬覦撫
軍猶豫欲監候上聞余意不容稍緩請益力因令押赴
[001-22b]
市曹百姓人人震恐遮道而請曰殺之則賊衆大至百
萬生靈不保矣余曉百姓曰殺之則賊知我不懼而不
敢來即賊衆果至我自有方畧保障抵敵爾百姓無恐
此賊亦大呼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余呵之曰汝賊耳
安得云國亟斬之尋賊敗去竟無警使是時稍順民情
不斷然斬之奸宄生心保無意外之變乎此豈不是順
不得處非是當初年少氣壯只是明理耳
先生問聞吳中上方山神最靈祭賽最盛起於何時景
[001-23a]
對曰相傳是南宋時沿流到今靈異之說皆出鄉里之
傳說耳先生曰鬼神福善禍淫治幽贊化若來祭享者
方免其禍不來祭享者即降以災直與世間貪官行事
一般定是邪鬼決非正神吾只是不信
乙丑夏候先生於院署因留宿署中時已二鼓先生猶
辦事未寢至景榻前從容問近所施設果允協人心否
抑猶有當行而未及行者否蓋先生德愈盛而心愈下
如此
[001-23b]
自古治日常少亂日常多要知亂日之所以多者皆縁
人之情欲相感邪淫日生其氣上通於天故天降喪亂
日甚一日然天心仁愛常欲撥亂反治故篤生聖人以
為天下主設不生聖人則人之相殘相害無有已時非
上天生人之意矣
自古有為之君必親君子逺小人與君子日親自與小
人日逺與小人日逺凡聲色貨利之欲土木興作之煩
奇技淫巧之物俱耳目所不及見心思所不及謀君志
[001-24a]
清明忠言易入天下事可理矣
天生民而立之君人君之職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
擇相故曰勞於求賢而逸於得人此總其大綱以御天
下者萬世人君之道也
封建與井田相表裏井田不可復矣明大封同姓之制
使諸王散居於外而不假以權却最得法
人君之所最重者無如總憲朝廷有違德總憲則匡之
宰相有失政總憲則糾之六曹有不盡職卿大夫有不
[001-24b]
守度總憲則劾奏之舉凡用人行政無一非總憲之責
職固若此其重也而豈易副哉
學問之事有為己為人之别真修君子朴實做去不求
人知人亦莫得而知之直至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此纔
是真實學問故為己之學聖人有味乎其言之也
易有象必有理數與理相因非判而為二者也其斷以
吉凶者亦就一定之理以斷之至孔子繫易純是說理
雖周家卜世三十卜年八百若有定數畢竟有文武詒
[001-25a]
謀之善方能永久若秦至二世而亡亦似有定數畢竟
始皇所為不善以致此數固不離乎理也
易重陽剛故成天下事者必剛健中正若柔順中正必
有相助者始可成功此隂陽之辨也
問豐之六五柔暗之主二三四爻之障蔽皆由此爻不
好至此爻却說來章何也先生曰他爻之障蔽皆由此
爻不好若此爻能不使他爻障蔽便是他大有好處故
只以來章言之亦見他是隂暗不能獨立必借人而成
[001-25b]
若不能來章即不能有慶譽之吉矣戒意已具詞中也
  附
   志學㑹約
學者莫先於立志孔子十五志學便志到從心所欲不
踰矩我輩四十五十尚未知志學何以為人程子曰言
學便以道為志言人便以聖為志今與諸君子立㑹以
志學名欲先定其志要識聖人之所志者何志所學者
何學如適京師者必先識京師之路雖相去千萬里畢
[001-26a]
竟路逕不差漸次可近京師否則適北而南轅用力愈
勤相去愈逺矣後列㑹約數則大約本之馮少墟先生
舊約而稍稍增損附以己見亦藉以就正先生長者焉
一㑹以每月初一十一廿一中午為期不用柬邀
一揖就坐世情寒温語不必多各言十日内言行之得
失務要直述無隱善則同人奬之過則規正所講以身
心性命綱常倫理為主其書以四書五經孝經小學濓
洛闗閩金谿河東姚江諸大儒語録及通鑑綱目大學
[001-26b]
衍義等書為主不許浮泛空談䙝狎戲謔凡涉時政得失
官長賢否及親友家門私事與所作過失幷詞訟請託
等事一概不許道及違者註冊記過
一㑹中崇真尚樸備饌多不過八器圍坐葷不許過素
若人少則四器亦可飯罷酒即止甚勿杯盤狼籍飲酒
笑謔以傷風雅違者註冊記過
一㑹中置一冊子凡是日講論有能發明義理或近日
有所心得即録冊中以便商訂或有疑難一時不能明
[001-27a]
白者亦記冊中漸次考正亦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
能之意仍將所問答叅悟有合於道者畧為綴記成篇
以存其說
一彼此講論務要平心易氣即有不合亦當再加詳思
虛已商量不可自以為是過於激辨舍己從人取人為
善聖賢心傳正在於此否則雖所論極是亦見涵養功
疎况未必盡是乎尤西川先生云讓古人是無志不讓
眼前人是好勝
[001-27b]
一學之不講孔子且憂况學者乎人心易放學問難窮
故親師取友一則夾輔切䃺使不至放逸其心一則問
津指路使不至錯用其功總是自己求益非務外狥人
也鄒東廓先生云講學者非以資口耳所以講修德之
方法也聞義而徙不善而改便是講學以修德實下手
處吕涇野先生云學不講不明非是自矜將騐已之是
非又云學道之名亦不消畏避人知方是真做纔有避
人知的心便與好名的心相近我輩浮沉世味悠悠歲
[001-28a]
月衰老將至漫無心得碌碌一生草木同朽豈不負父
母生成之恩為宇宙間一大罪人往者不可諫來者猶
可追我軰大家猛省非求名譽非結聲氣總要各完自
己性分各成自己人品不致喪盡幾希淪於異類富貴
功名轉眼即空如不可求從我所好願同志者相與精
進勇猛共證此事焉
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吾輩發憤為學必要實心改過
黙黙㸃檢自己心事黙黙克治自己病痛若瞞昧此心
[001-28b]
支吾外面即嚴師勝友朝夕從遊何益乎每見朋友中
自己吝於改過偏要議論人過甚至數十年前偶誤常
記在心以為話柄獨不思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舜蹠
之分只在一念轉移若向來所為是君子一旦改行即
為小人矣向來所為是小人一旦改圖即為君子矣豈
可一眚便棄阻人自新之路更有背後議人過失當面
反不肯盡言此非獨朋友之過亦自己心地不忠厚不
光明此過更為非細以後㑹中朋友偶有過失即於靜
[001-29a]
處盡言相告令其改圖即所聞未真亦不妨當面一問
以釋胷中之疑不惟不可背後講說即在公㑹中亦不
可對衆言之令彼難堪反決然自棄交砥互礪日邁月
征庶幾共為君子改過遷善為聖學第一義我輩勉之
一聖賢義理載於五經四書而其要在於吾身若舍目
前各人進修之實不以改過遷善為務縱將注疏大全
辨析毫釐與已終無干涉聖學首重誠意自欺自慊皆
在隱微獨知處勘證若徒彌縫形迹不實在心地打㸃
[001-29b]
即外面毫無破綻總是瞻前顧後義襲而取苦力一生
究竟成一鄉愿到對天質人處心中多少愧怍我輩著
實用力必期躬行心得義利誠偽闗頭不可一毫將就
混過此日勉強久之必有純熟境界陽明先生致良知
為聖學真脈各求所以致之之道勿忽也
一近日風俗衰薄巧詐滋起凡我㑹中各宜敦本尚實
力崇古道不得概從流俗苟且避謗至於四禮儀節亦
當斟酌復古有斷當改正者亦不必因循隨衆
[001-30a]
一善是大家公共的不是一人自私的為善却是自己
擔當的不是他人强攀的既入㑹必須實實照約行否
則彼此無益孟雲浦先生曰學者躧兩家船不得
新吾呂先生曰吾學工夫秪有事心一著最為喫緊若
把一心被耳目口鼻四肢驅策如犬馬役使如奴婢男
兒七尺之軀不能為他做一主張發之言動措之事業
縱有一二可觀都是氣質作用安得盡合道理協於天
則必須大勇猛振委靡之氣堅果確之心勿以戒慎恐
[001-30b]
懼為桎梏勿以怠荒淫肆為膾炙於發憤忘食之中嘗
樂以忘憂之味久則和順於道德優游於矩度馴焉安
焉纔是得力處嗚呼呼吸一過萬古無輪迴之時形神
一離千載無再生之我悠悠一世可為慟哭又曰聖學
入門先要克已歸宿只是無我蓋自私自利之心是立
人達人之障此便是舜跖關頭死生岐路又曰敬者不
苟之謂也敬無他攻擊此心之苟而已故苟則不敬敬
則不苟戒慎恐懼心體不苟也中規中矩步履不苟也
[001-31a]
無淫視無側聽耳目不苟也安定辭守如瓶聲音不苟
也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與人不苟也一息尚存此志
不容少懈終身不苟也敬外無聖人居敬外無聖人之
道其始也毋不敬終也恭而安盡之矣又曰防欲如挽
逆水之舟纔歇手便下流力善如縁無枝之樹纔住脚
便下墜是以君子之心無時而不敬畏也又曰學者要
養心氣心氣一衰萬事分毫做不得又曰胷中只擺脫
一戀字便十分爽淨十分自在人生最苦處只是此心
[001-31b]
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斷耳又曰才能技藝讓他
占個高名莫與角勝至於綱常大節定要自家努力不
可退居人後
夏峰孫先生曰靜坐讀書須先澹其安飽之念方稱好
學自世人以富貴為性命以貧賤為讐敵而壊心術喪
名節祗此欲惡兩念為之祟耳程子曰大凡學者學處
患難貧賤今觀孔顏樂處不出乎世情所謂澹泊憂愁
中即伊川氣貌容色逾勝平生亦自涪川貶後見之益
[001-32a]
信聖賢所為樂不於富貴得志時學者正要於此處見
得分明又曰世人不知學者勿論即素有志於學動輙
曰目前為貧所苦為病所苦為門户所苦為憂愁拂逆
所苦不知學之實際正在此貧病拂逆種種難堪處不
可輕易錯過若待富貴安樂時始向學終身無學之日
學之晦於天下也久矣又曰大凡向學之人獨立之意
多近於方方之弊也為單板隨人之意多近於圓圓之
弊也為軟熟初學宜以方入學力深單板自化斷不可
[001-32b]
失之軟熟耳新吾先生為同郡先哲夏峰先生為今日
先覺故各摘語録數則與同志共朂焉
 
 
 
 
 
 湯子遺書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