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9 曹月川集-明-曹端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曹月川集
             明 曹端 撰
 雜著
  夜行燭
孝乃百行之原萬善之首上足以感天下足以感地明
足以感人幽足以感鬼神所以古之君子自生至死頃
歩而不敢忘孝焉今我家嚴行在孝道常患不及故端
[001-1b]
畧述聖賢明孝之格言以告之
男女有别乃人倫之大體正家之大經禮之尤重者也
若或男女無别則與禽獸無異所以古之君子必嚴内
外之分以謹男女之别故自七歲以上至六十以下不
同席不共食其嚴如此
儒家之禮原出於天地而制成於聖人故自周公而上
作之者非一人自孔子而下明之者亦非一人矣其在
五經四書詳且備焉彼釋迦老聃之書本無齋醮之論
[001-2a]
而梁武宋徽之君乃妄為齋醮之説故武餓臺城而徽
流落於金將求冥福俱遭顯禍誠萬世之明鑒也奈何
人不知戒踵謬成俗流至於今可勝痛哉然出俗超凡
何代無人宋程伊川先生家治喪不用浮屠在洛亦有
一二人家化之元許魯齋先生居鄉里凡喪葬一遵古
制不用釋老二氏士大夫家因以為俗四方聞風亦有
傚之者今欲明其禮而却其俗焉以二先生為法母曰
我下愚也豈敢傚大賢之所為哉孟子不曰人皆可以
[001-2b]
為堯舜况程許乎葬家詩曰葬家風水果何由舉世滔
滔苦信求我道如依風水説陰陽個個做王侯
初請家嚴除淫祀祭祖先時觝日之牛吠雲之犬所在
成羣愚問之曰或有一人將父母不養以致流落在外
尋覔過日其子在家殺羊造酒吹彈歌舞請宴外來賓
客醉飽連日其父母悲泣而歸探墻而望不得其門而
入又復悲泣而去此子何如衆曰自家父母不養却養
外人正孔子所謂不愛敬其親而愛敬他人者也豈非
[001-3a]
悖德悖禮忤逆不孝之甚者乎端曰今日把自家祖宗
父母都不祭祀却將外神他鬼畫影圖形在家祭獻又
去外面享賽某廟某神與此人何異衆人皆慚服自是
不復非議
不忍事聽婦言好飲酒惡諫諍四者皆足以速禍敗小
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絶嗣所以古之君子切以此戒

古人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隋唐皆旌表其門麟德中
[001-3b]
髙宗封泰山幸其宅召公藝問其所以睦族之道公藝
取紙筆以對乃書忍字百餘以進其意以為宗族所以
不協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禮節或有不備更相
責望遂為乖爭茍能相與忍之則家道雍睦矣上善之
賜之縑帛吾家倘欲以雍睦傳世上為祖宗出色下為
子孫垂訓當以張氏為法母曰我惡人也豈敢傚好人

酒乃亂性之物速禍之萌也所以聖人深惡之而切以
[001-4a]
為戒焉是故禹以惡㫖酒而興夏四百年之祀而桀以
荒湛於酒而亡之湯以不崇飲而興商六百年之祀而
紂以荒湛於酒而亡之其餘以酒而傾敗者歴歴皆可
紀而難以紙筆盡也君子聞之可不寒心哉
受諫之道有消惡長善之功乃出禍入福之門也夫君
有爭臣君之福也父有爭子父之福也兄有爭弟兄之
福也士有爭友士之福也成湯知乎此從諫弗咈唐太
宗知乎此納諫如流子路知乎此聞過則喜此所以皆
[001-4b]
成聖賢之德而名流萬古也若夏桀無道龍逢諫而死
而夏亡商紂無道比干諫而死而商亡吳不聽伍子胥
之諫而為越所滅可勝痛哉
俗語云家有一爭子勝有萬年糧能諫爭於親本孝道
之事今以能保親於無過之地則能全家於無禍之樂
所以摘於明孝之篇而續於受諫之下庶使脉絡貫通
而上下兩便於觀覽云
孝子保親全家之道當以進諫為心也且先意承志諭
[001-5a]
父母於道者其孝大於養極甘脆者矣和色柔聲諫父
母於善者其孝大於拜醫求藥者矣書稱虞舜曰父頑
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良以此也然此不
惟孝子當行而實慈父慈母之所當察焉
詩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葢兄弟本一氣而分形乃同
胞共乳是則舉世之人豈有如兄弟之至親哉今人多
昵妻子之愛忘兄弟之親小則䦧墻鬭狠大則分門割
戸側目相視如讐如敵切齒相恨如狼如虎傷一氣之
[001-5b]
和為衆人之恥惟我家嚴深惡於此端請畧述古人明
兄弟之親破流俗之惑者以為垂訓之助云
端嘗於兄弟聚㑹之時從容言曰兄弟天合者也夫妻
人合者也今人有兄弟分居未聞有夫婦分居者焉是
則疎天合而親人合者也豈非惑之甚哉然其妻果有
貞靜專一之德生則同室死則同穴猶與兄弟有輕重
親疎之不同况無禮無義不貞不節之婦夫死而又適
他人不惟玷已之身又且辱夫之行有識君子何若與
[001-6a]
兄與弟相親相愛以篤吾天合之好生則同樂於一門
之内死則同樂於一墳之中豈不羙乎况人之死生離
合朝不慮夕古人言人活一世七十稀且以七十為期
除幼小無知及疾病違離外兄弟齊㑹同歡不能以十
年况未及七十而死者乎且家嚴兄弟四人今止有一
人在咱兄弟六人明年今日未知誰在因作詩以諷之
辭雖鄙野心則真誠念之哉
人於患難之中則内而宗族外而鄉里皆來憂恤及事
[001-6b]
平之後則各私其私各利其利而忘宗族鄉里之情或
頭畜相侵或財物相虧輒生暴怒或相毆罵或相告訐
或相屠戮原其所以皆由不知宗族之情鄉里之義茍
或知之則相親相愛惟恐無日奚暇爭競哉且螻蟻微
物也一穴之宫與衆居之一拳之臺與衆臨之一粒之
食與衆聚之一虫之羶與衆共之可以人為萬物之靈
而不如蟻子之知義乎
成家之計莫先於教子孫為善此我家嚴之常言也端
[001-7a]
請畧述古人訓誠子孫之格言以告之不惟少禆家嚴
之教又將使後之子孫有繼志述事之孝者知所先焉
禍福本善惡之應也世人不知為善以致福改惡以避
禍而專務謟神佞佛以為可以滅罪資福殊不知謟佞
獲罪於天不惟不能資福又將速於禍焉
惟德動天善不可不修於身惟天眷德善不可不傳於
後今人雖有愛子孫之心而不知愛子孫之道但惟以
私利愛之而已而不知私利之愛乃趨火赴淵之籌覆
[001-7b]
宗絕嗣之計也家嚴明見此理故常訓於家曰修身豈
止一身休要為兒孫後代留此保愛子孫之心也
或曰佛老之道清淨如此固非凡俗之所及今子不惡
凡俗而惡佛老何也端應之曰易云天地感而萬物化
生佛老以不夫婦為清淨則天地不如佛老之清淨矣
然使天地如佛老之清淨則陽自陽而陰自陰上下蕭
然常如隆寒之時矣萬物何自而生哉萬物不生則吾
族固無矣彼佛老之徒亦能自有乎且萬物生於天地
[001-8a]
而各具一天地生生之理故有胎者焉有卵者焉有勾
者焉有甲者焉原其所以莫非陰陽造化之道也是故
聖人順天地之理制夫婦之義使生生而不窮此所謂
參天地而贊化育也且伏羲肯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
婦則十五世之傳一萬一千七百八十年之祀得乎神
農肯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八代之傳五百二十
年之祀得乎黄帝肯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五帝
夏后氏三十三主之傳九百二十三年之祀得乎成湯
[001-8b]
也文武也肯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六百二十九
年之商八百六十九年之周自誰傳耶高祖也太宗也
肯為佛老之清淨而不夫婦則四百二十五年之漢二
百八十九年之唐自誰興耶又如自今而後男皆如佛
老之清淨而不求其室女皆如佛老之清淨而不求其
家則百年之下生民之類有耶無耶傳曰有天地然後
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
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
[001-9a]
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中庸曰君子之道造端乎
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而佛老只是一箇不夫婦把
父子君臣天地上下之理殄滅盡矣區區慈悲不殺清
淨不擾夫何補哉
  家規輯畧
子孫入祠堂當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嬉笑對
語疾步晨昏皆當致恭而退
撥常稔田五十畞别蓄其租專充祭祀之費其田劵印
[001-9b]
某郡某氏祭田六字字號步畞亦當勒石祠堂之左俾
子孫永逺保守有言質鬻者以不孝論
子孫毋習吏胥毋為僧道毋狎屠䜿以壞亂心術當以
仁義二字銘心鏤骨庶幾有成
子孫不得修建異端祠宇粧塑土木形像
子孫年未三十者酒不許入唇壯者惟許少飲亦不宜
沈酗杯酌喧呶鼓舞不顧尊長違者箠之若奉筵賔客
惟務誠實不必強人以酒
[001-10a]
子孫不得私造飲饌以徇口腹之欲違者姑誨之誨之
不悛則責之産者病者不拘
增拓産業彼則出于不得已吾則欲為子孫悠久之計
當體究果直幾緍盡數還足不可與駔儈交謀濳萌侵
人利已之心否則天道好還縱得之必失之矣立劵極
務分明不可以物貨逋負相凖或有欠者後當索償又
不可以秋税暗附他人之籍使人陪輸官府積禍非輕
親婣饋送一年一度非常弔慶則不拘此切不可過奢
[001-10b]
又不可視貧而加薄視富而加厚
女子適人若有外孫彌月之禮唯首生者與之餘並不
許但令人以食徃慰問之
子孫年十二於正月朔出就外傅見燈不許入中門入
者箠之
棊枰雙陸詞曲蟲鳥之類皆足以蠱惑心志廢事敗家
子孫一切棄絕之
子弟未冠學業未成不得食肉古有是法非惟有以資
[001-11a]
於勤苦抑欲其識虀鹽之味
里黨癢疴疾痛吾子孫當深念之彼不自給况望其餽
送我乎但有一毫相贈亦不可受違者必受天殃
展藥市一區收貯藥材鄰族疾病其症章章可騐如瘧
痢癰癤之類施藥與之更須診察寒熱虛實不可慢易
此外不可妄與恐致悮人
橋圮路淖子孫倘有餘資當助修治以便行客或遇隆
暑又當於通衢設湯茗一二處以濟渇者自六月朔至
[001-11b]
八月朔止
立義塜一所鄉鄰死亡委無子孫者與給槥櫝埋之其
鰥寡孤獨果無以自存者時周給之
拯救宗族里黨一應等物令監視寘推仁簿逐項書之
歲終於家長前㑹算其或沽名失實及執文不肯支者
天必絕之此吾拳拳真切之言不可不謹不可不慎
諸婦夫死有能持節守義而終身不願再嫁者主父主
母當厚恤養以全其志毋使失所違者必受天殃
[001-12a]
女子有作非為犯淫狎者與之刀繩閉于牛驢房聽其
自死其母不容者出之其父不容者陳于官而放絕之
仍告于祠堂于宗圖上削其名死生不許入祠堂既放
而悔改容死其女者復之
子弟年十六歲以上許行冠禮須能暗記四書一經正
文講説大義方可行之否則直至二十一歲弟若先能
則先冠以媿之
凡為童子以事長為事紒而不冠衣而不裳名而不字
[001-12b]
皆所以别成人教遜弟也
擇配必於男女十四五以上方見賢愚否則必有後悔
葬埋之法當用趙忠敏公族葬之圖左昭右穆以世為
列不可淆亂
牛之耕田狗之防寇有功于人深所當念吾家所畜牛
狗有三年以上之功者死則埋之其調良異常者不拘
三年之例
子弟切不可于山野放火延燒林木傷害蟲鳥有失仁
[001-13a]
心違者天必不佑
鄰里有遇水火賊盜當盡赴救不可坐視否則天必禍

  語錄
人性本善而感動則有中節不中節之分其中節者為
善其不中節者為惡
學者須要天理人欲之間見得分明方始有益一毫相
雜則學非其學而德非其德矣
[001-13b]
於天理人欲之界上截然限斷使不正之言非禮之色
不得接吾耳目則無以侵撓於内而天理寧矣
凡人之言躁妄最害事躁屬氣妄屬欲發言之際能禁
制之不為氣所動故心寧静不為欲所分故心專一
活潑潑地只是不滯於一隅大較不要人去昏黙窈㝠
中求道理平平正正處㑹得時多少分明快活
朱子曰陰氣凝結於内陽氣欲入不得故旋繞其外不
已而為風至吹散陰氣盡乃已又曰風如天相似不住
[001-14a]
旋轉今此處無風或旋在那邊或旋在上邊都不可知
如夏多南風冬多北風亦可見按二説不合邵子曰火
為風註云風者火氣所化程子謂風自火出火熾則風
生葢風自是天地造化發育之具實五行之火之氣之
流行也其大小疾徐動則由其屈伸消長之理耳亦猶
水之潮汐有大小緩急進退易曰風以散之撓萬物者
莫疾乎風樂記云八風從律而不姦䟽曰八風八方之
風律十二月之律距冬至夜四十五日條風至條者生
[001-14b]
也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者衆也云云可知
先儒云聖人臨喪自有食不下咽之意弔哭一日之内
自不能歌葢聖人之心如春夏秋冬不遽寒煖也須漸
漸過去故哭之日自不能遽忘其哀而驟歌之學者法
而勉之足養忠厚之心
聖人䟽食水飲肱枕而樂視不義富貴如浮雲有無漠
然無所動其中正如箇氣壯底人遇熱亦不怕遇寒亦
不怕氣虛則為所乗矣葢聖人之心無時不樂如元氣
[001-15a]
流行天地間無一處不到無一時或息
成家之計莫先於教子孫為善
鄭氏子弟未冠學業未成不得食肉古有是法非惟有
資勤苦抑欲識虀鹽之味
忠臣之心惟恐君之有欲奸臣之心惟恐君之無欲
克已復禮為仁孔傳顔之心法也吾道一以貫之孔傳
曾之心法也夫聖人之心法一也何傳不一㫖歟葢一
是仁之體貫是仁之用事皆天理是貫心德全是一夫
[001-15b]
何不一之有
所謂已舜所謂人心也所謂禮舜所謂道心也所謂克
復舜所謂精一也所謂為仁舜所謂執中也千聖相傳
葢不出乎此矣
南容免於刑戮只是不輕言妄動取禍當言而言雖箕
子之囚比干之死豈容茍免若以直言極諫面折廷爭
為不謹言豈聖門忠孝之教
黄榦云門人欲厚葬顔子尊賢之情也子不可安貧之
[001-16a]
義也葢不以情勝義所謂愛人以德不以姑息喪予之
嘆有慟之哀非厚顔子也為道也請車却之厚葬責之
非薄顔子也為道也聖人之心無非為道
按虎與不狃欲去三桓一也虎欲見孔子不見不狃召
欲往其用心必有異乎葢弗擾名為畔臣勢不得來見
故欲見而召不害為嚮慕之誠虎不來見又瞰亡歸之
豚其意譎矣且二人皆欲去三桓者不狃意張公室特
不知非家臣宜舉耳虎本不在公室特欲假公室制大
[001-16b]
夫為利而已觀異日吳欲伐魯不狃止之虎乃勸齊三
加於魯則可見夫子不見欲往殆謂是歟
論語一書之要曰仁而己篇終歸於帝王相傳之中何
葢仁即中也以心之德言即未發之大本以愛之理言
即已發之時中帝王相傳之中已發之時中中之用也
孔門傳授中庸首章方言未發之大本中之體也論語
一書之仁兼中體用終歸帝王相傳之中由體以達用
即用以明體若大學之敬中庸之誠孟子之仁義胥一
[001-17a]
中也易之時詩之思無邪禮之無不敬春秋之正名分
又何往非中乎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錄粹
人之所以可與天地參為三才者惟在此心非是軀殻
中一塊血氣
事事都於心上做工夫是入孔門底大路
學者須要置身在法度之中一毫不可放肆故曰禮樂
不可斯須去身
[001-17b]
天理存亡只在一息之間
生死路頭惟在順理與從欲
窮理反躬之學吾輩當時時念之
聖人之心一天地生物之心天地之心無一物不欲其
生聖人之心無一人不欲其善
天無不實寒便是寒暑便是暑更不待他恁地聖人仁
便是真箇仁義便是真箇義更無不實處
聖人為已之實處譬如人之飲食珍羞異饌羅列在前
[001-18a]
須是喫得徧方好喫得不徧又增加得來亦徒然今人
惟恐不聞既聞得寫在䇿子上便了不解自去着工夫
無欲便覺自在
君子之待小人有正已而無屈意有容德而無過禮惡
惡之心雖不能無然亦不為已甚
道無形體可見而聖人一身渾然此道故無形體之道
皆於聖人身上形見出來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一章書亦孟子㧞本塞源之論
[001-18b]
帝王記事之書而過實有如此者况後世乎邪誕妖妄
之徒索隱行怪欺世盗名之所作不曰經則曰書者又
可信耶適足以戕人之心壞人之性導人之惡指人之
迷而已故朱子詩曰誰哉繼三聖為我焚其書
 文
  夜行燭序
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古人有是言矣伏惟我家嚴九歲
失其怙恃自恨歉于讀書然天性仁厚資質聰敏見善
[001-19a]
勇於必行知過勇於必改嘗曰祖宗積德以遺我使我
子孫既衆且賢矣享此團圓之福我受其榮豈忍積惡
於身上玷祖宗之德下遺子孫之禍哉苦為流俗所移
於是以崇奉鬼神尊事佛老為善洎端讀書於邑庠幸
聞師友之譚頗知聖賢之道乃告家嚴曰易云受兹介
福惟以中正詩云思無邪思馬斯徂是則福在正道不
在邪術况聖門之敎敬鬼神而逺之彼佛老以清淨而
廢天地生生之理致令絕祀覆宗禍且不免福何有焉
[001-19b]
家嚴悔恨因執端手而諭之曰我不讀書為流俗所惑
昏迷至此可勝痛哉今而後由你引我上去我便隨着
你行端拜曰古之孝子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端既奉
命敢不拜教於是取聖經賢傳之格言扶正抑邪之確
論朝夕諷誦左右又將文公家禮及鄭氏家規勸而行
之既而家嚴喜曰昔我愚㝠如夜行然自端開明之後
雖未到髙明逺見地步然常若有明燭照引於前者端
因述前言往行之經告於家嚴者纂集成書命名曰夜
[001-20a]
行燭蔵之篋笥以備觀覽而已固不敢為讀書知古者
設也然是燭也照之於上下則上下無不明照之於前
後則前後無不明照之於左右則左右無不明以之而
引導於父母則父母之正道得而治家垂訓之理明以
之而引導於兄弟則兄弟之正道得而成家立計之義
明以之而引導於子姪則子姪之正道得而繼志述事
之孝明用之則家道安和舎之則家道廢墜矣古語云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可不慎所從哉
[001-20b]
  四書詳説序
四書詳説凡三十六巻永樂初註解已成今序之其略
云永樂中端正霍學為諸生説四書一尊朱子成説先
舉一章大㫖而後分經以布其註衍義以詳其説然其
間朱子以為易曉而不盡釋者初學者或難之端用父
師先正成説之精當者補之將以盡詳約而便初學焉
時秦解元輩遂好錄而傳誦之暨端終制起調蒲州學
蒲中士大夫又已傳之矣端見而驚且懼竊欲倣許魯
[001-21a]
齋先生故事收而火之不可得矣乃取一二冊校之脱
誤不勝枚舉至洪熈改元霍州奏保復任得諸生所藏
之説比之外傳差少脱誤遂從而正之越月方畢夫四
書者孔曾思孟之書所以發六經之精義明千聖之心
法也語其要分之則論語曰仁大學曰敬中庸曰誠孟
子曰仁義合之則帝王精一執中之㫖而已矣葢載道
之噐亦聖心之糟粕也始則靠之以尋道終當棄之以
尋真不可徒誦説焉
[001-21b]
  存疑錄序
存疑錄錄先知先覺之微辭奥義而存之以釋疑焉而
已矣端自幼業農弱而學儒苦為流俗異端所困後數
年方漸脱之放之而至於一正之歸然尚為科舉之學
縻之自强以來潛心理學初若駕孤舟而泛烟海渺茫
瀰漫澒洞浩瀚莫知涯涘恍忽艱甚者久之逮五十而
後方聞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焉性即理也理
之别名曰太極曰太乙曰至誠曰至善曰大德曰大中
[001-22a]
隨意取名不同而道則一而已六經四書之後闡明開
示至當歸一之論惟濓洛關建大儒真得孔孟宗㫖傳
帝王之心法發天地之精蘊端竊尊之信之而老拙于
記則日忘所能者多而懼得罪於聖門焉雖老且病敢
倦于勤是以于講授之餘信手錄其説之萬一首太極
以闡造化之源次陰陽以明造化之流而後列其成象
成形有涯有涘或動或靜在幽在明之久之暫之所以
然與其所當然之故及夫道統之傳異端之辨以實造
[001-22b]
化之理之氣之無窮則吾道一以貫之無遺焉故萬物
之靈而曰人者後天地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歿而
知天地之終然而在所錄者不能無重複不在所録者
又豈無精要者葢無夫子刪述之筆焉故爾尚冀有道
而成人之美者為之節文焉
  儒家宗統譜序
儒家宗統譜是儒家之真源正派也葢真源乃天地人
之所自出正派乃皇帝王之所相承所以參天地而立
[001-23a]
人極者焉然其大目則曰三綱曰五常而其大要則曰
一中而已三皇儒而皇五帝儒而帝三王儒而王臯䕫
稷契伊傅周召儒而相孔子儒而師然則孔門一帝王
之教耳帝王一天地之道耳儒家者所以相天地宗帝
王師聖賢心公天下萬世之心也道公天下萬世之道
也朱子謂釋氏出于自私之厭老子出于自私之巧夫
彼豈可與此同年而語哉端固愚陋恍然于源之真派
之正似有見焉于圖而譜之用以存疑然不敢自私將
[001-23b]
俾願為儒家之精到者一覽知真源正派之所在則亦
庶乎迷津之一指云耳
  太極圖説述解序
太極理之别名耳天道之立實理所為理學之源實天
所出是故河出圖天之所以授羲也洛出書天之所以
錫禹也羲則圖而作易八卦畫焉禹則書而明範九疇
叙焉聖心一天理而已聖作一天為而已且以羲易言
之八卦及六十四卦次序方位之圖曰先天者以太極
[001-24a]
為本而生出運用無窮雖欲紹大明前民用然實理學
之一初焉厥後文王繫卦辭周公繫爻辭其義始明且
備命曰周易及孔子十翼之作發明羲畫周經之㫖大
明悉備而理學之傳有宗焉其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羲易説也太極者象數未形
而其理已具之稱形器已具而其理無朕之目是生兩
儀則太極固太極兩儀生四象則兩儀為太極四象生
八卦則四象為太極推而至於六十四卦生之者皆太
[001-24b]
極焉然則羲易未有文字而為文字之祖不言理學而
為理學之宗噫自木鐸聲消儒者所傳周經孔傳之文
而羲圖無傳遂為異派竊之而用於他術焉至宋邵康
節始克收舊物而新其説以闡其微及朱子出而為易
圖説啓䝉之書則羲易有傳矣不惟羲易千載之一明
而實世道人心之萬幸也伊川程子康節之同遊傳易
而弗之及果偶未之見耶抑不信邵之傳耶若夫濓溪
周子二程師也其於羲圖想亦偶未之見焉然而心㑹
[001-25a]
太極體用之全妙太極動静之機雖不踐羲迹而直入
羲室矣於是手太極圖而口其説以示二程則又為理
學之一初焉何也葢孔子而後論太極者皆以氣言老
子道生一而後乃生二莊子師之曰道在太極之先曰
一曰太極皆指作天地人三者氣形已具而混淪未判
之名道為一之母在太極之先而不知道即太極太極
即道以通行而言則曰道以極致而言則曰極以不雜
而言則曰一夫豈有二耶列子混淪之云漢志含三為
[001-25b]
一之説所指皆同微周子啟千載不傳之秘則孰知太
極之為理而非氣也哉且理語不能顯黙不能隱固非
圖之可形説之可狀只心㑹之何如耳二程得周子之
圖之説而終身不以示人非秘之無可傳之人也是後
有增周説首句曰自無極而為太極則亦老莊之流有
謂太極上不當加無極二字者則又不知周子理不離
乎陰陽不雜乎陰陽之㫖矣亦惟朱子克究厥㫖遂尊
以為經而註解之真至當歸一説也至於語錄或出講
[001-26a]
究未定之前或出應答倉卒之際百得之中不無一失
非朱子之成書也近世儒者多不之講間有講焉非舎
朱説而用他説則信語錄而疑註解所謂棄良玉而取
頑石掇碎鐵而擲成器良可惜也端成童業農弱而學
儒漸脱流俗放異端然尚縻于科舉之學者二十餘年
自强而後因改所學而潛心玩理幾十年之間始有一
髮之見而竊患為成書病者如前所云乃敢於講授之
際大書周説而分布朱解倘朱解之中有未易曉者輒
[001-26b]
以所聞釋之名曰述解用便初學者之講貫而已非敢
凟高明之觀聽也端前為序冗中舉槩而但辨語錄太
極不自㑹動静一叚之戾邇因頭目風眩坐臥密室良
久黙思不滿意乃口此命子琇筆而易之仍取辨戾及
詩贊附巻末尚就有道而正焉
  辨戻序
先賢之解太極圖説固將以發明周子之微奥用釋後
生之疑惑矣然而有人各一説者焉有一人之説而自
[001-27a]
相齟齬者焉且周子謂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陰則陰
陽之生由乎太極之動静而朱子之解極明備矣其曰
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
五行具尤不異焉及觀語錄却謂太極不自㑹動靜乗
陰陽之動靜而動靜耳遂謂理之乗氣猶人之乗馬馬
之一出一入而人亦與之一出一入以喻氣之一動一
靜而理亦與之一動一靜若然則人為死人而不足以
為萬物之靈理為死理而不足以為萬物之原理何足
[001-27b]
尚而人何足貴哉今使活人乗馬則其出入行止疾徐
一由乎人馭之何如耳活理亦然不之察者信此則疑
彼矣信彼則疑此矣經年累歲無所折𠂻故為辨戾以
告夫同志君子云
  家規輯畧序
且國有國法家有家法人事之常也治國無法則不能
治其國治家無法則不能治其家譬則為方圓者不可
無規矩為平直者不可以無凖繩是故善治家者必先
[001-28a]
立法以垂其後自今觀之江南第一家義門鄭氏合千
餘口而一家歴千餘歲而一日以其賢祖宗立法之嚴
賢子孫守法之謹而致然也其法一百六十有八則端
悉錄而寳之今姑擇其切要者九十有四則因其類聚
羣分定為一十四篇名曰家規輯畧敬奉嚴君祈令子
孫習讀而世世守行之期底於鄭氏之美而又妄述數
十餘則以附其後雖不能如鄭氏之家規妙合聖賢之
心法扶世道正人心敦教化厚風俗上以光其先下以
[001-28b]
裕其後亦庶乎治家垂訓之一小補云
 詩
  戒酒
養性毋貪昏性水成家切戒破家湯怕君不信觀前古
桀紂曾將敗夏商
余觀酒誥與賓筵更上參之大禹言灼見酒中藏大禍
臨杯克戒庶能全
  兄弟
[001-29a]
白頭兄弟古今稀奉勸同胞共乳知友愛相親須及早
白頭兄弟古今稀
堪嘆今人這様愚親親兄弟各分居陳褒畜犬猶知義
何乃為人反不如
曰妻曰妾他人女惟弟惟兄父母兒輕重親踈天地判
為人何不自尋思
世上多因踈間親妯娌分破兄弟門有人叅透親踈理
寧可休妻永不分
[001-29b]
舉世誰親兄弟親原從一氣上分身今人各自私妻子
不認同胞共乳人
  續家訓
修身豈止一身休要為兒孫後代留但有活人心地在
何須更問鬼神求
  誡子孫
越姦越狡越貧窮姦狡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姦狡得
世間癡漢吸西風
[001-30a]
  典試陜西
天道原來秉至公受天明命列人中掄才若不依天道
王法雖容天不容
  氣化
太一分兮作兩儀陰陽變合化工施生人生物都無種
此是乾坤氣化時
  形化
乾坤氣化既成形男女雌雄牝牡名自是生生有形化
[001-30b]
其中氣化自流行
  死生
陰陽二氣聚時生到底陰陽散時死生死陰陽聚散為
古今造化只如此
  輪迴
空家不解死生由妄説輪迴亂大猷不有天民先覺老
孰開我後繼前修
  太極圖説贊
[001-31a]
濓溪夫子卓乎先覺上承洙泗下開河洛建圖立説理
明辭約示我廣居抽關啟鑰有條有要有本有末歛歸
一心放彌六合月白風清鳶飛魚躍舜禹得之崇髙卑
若孔顔得之困極而樂舎此而為異端俗學造端之初
胡不思度毫釐之差千里之錯
  月川交輝圖
天月一輪映萬川萬川各有月團圓有時川竭為平地
依舊一輪月在天
[001-32a]
 附
  諸儒評論
蒲坂謝氏琚/曰先師心術正大學問髙明仁義在躬其
執德𢎞而不隘忠恕接人其信道篤而不二羽翼經傳
既有功於前賢成就人才復有功於後學上足以繼鄒
魯之墜緒下足以續濓洛之正傳則其師道之得人也
如斯夫以其出處言之歲在癸酉始入邑校丙子有與
僧㑹談事丁丑有勸兄弟同居事戊寅有斥風水事己
[001-32b]
卯有罷神賽事壬午有請毁淫祠等事甲申有闢巫覡
等事丙戌有止赴水陸㑹等事丁亥有建祠堂奉先事
己丑有登科調官等事己亥有非修五嶽廟等事庚子
有不赴齋醮等事辛丑有答不事鬼神等事壬寅有調
官及不避太歲土旺等事甲辰考績有門人奏留等事
乙巳有復任霍州等事丙午有典文衡論天道王法及
太極圖等事己酉有典文衡及論詩文等事壬子有典
文衡論配饗位次等事甲寅有寢疾棄世等事乙卯霍
[001-33a]
州建祠堂事之蒲州建祠堂事之辛酉沔池建祠堂事
之此則其有道者然也以其著述言之歲在乙亥性理
文集成丙戌家規輯畧成丁亥男女訓戒詞成戊子夜
行燭書成辛丑周易乾坤二卦解義成丁未通書述解
書成童子箴成戊申存疑錄書成太極圖説述解書成
氣化形化死生輪迴詩成太極圖説贊及辨戾文成己
酉西銘述解書儒家宗統譜成辛亥性理論文字成壬
子孝經述解成乙卯行實碑記成拙巢鳴文集成丙辰
[001-33b]
月川文集成此則其有本者然也先師自幼喜觀太極
圖涵蓄既久黙契於心撮其大㫖而以月川喻之出示
學者以在天之月喻萬殊之原於一本以映水之月喻
一理之散為萬殊大要形容一貫之理以樂其志與周
子圖説相為表裏者也因號月川子又曰先生讀書自
朝至夕手不停披自暮達旦心無外慕冬不爐夏不扇
不飲酒不啜茶葢其性然也又曰自少喜談人善惡稱
人惡有稱人善者喜動顔色問其顛末記念不忘樂善
[001-34a]
之誠也見有稱人惡者則佯若不聞或舉他言以沮之
終身不以語人忠厚之至也又曰平生衣取蔽體食取
充口目不觀非聖之書口不談非聖之言未嘗一日間
也夜分乃寢鷄鳴而起諸子侍立左右肅恭不怠
東莞陳氏建/曰曹月川學行如此而楊方震理學錄遺
焉豈微其為教官耶正德中大司馬彭幸菴稱其為本
朝理學之冠欲舉從祀孔子廟庭嘗致書於河南巡撫
李公諱充嗣書曰我朝一代文明之盛經濟之學莫盛
[001-34b]
於誠意伯劉公潛溪宋公至於道學之傳則斷自澠池
月川曹先生始尚論君子宜考於斯
李氏禎/曰曹先生産伊洛之鄉篤信好學力行不怠其
教人也專於敦本發人心志其感人也為獨深著述皆
可羽翼六經禆益治道矻矻然排斥異端終始不囘令
學者率由正路此其功為尤𢡟焉故薛河東先生雅服
其人而海内薦紳大夫多推宗之不置云又贊曰人胡
不言躬行者貴仕而道行何必大位抱經遡始設科待
[001-35a]
來闢邪閑聖功百世哉
同邑韓氏養元/曰邑侯張父母來蒞兹土購求先生遺
書共得七巻末復得趙公皇明語錄一巻俱授之梓
容城孫氏竒逢/曰濓溪之太極横渠之西銘實三代以
下庖犧也然後世知元公者鮮紹興乾道間屢以二程
夫子請配孔子之廟而祀於學官皆不及元公至有疑
無極之説出自老子訟言排之噫可謂文之危矣若訂
頑砭愚上推極於乾父坤母下推極於戲言戲動語大
[001-35b]
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深哉誰其知之月川子
於太極圖説暨西銘大都以朱子為依歸獨辨戾一則
所以効忠於考亭者良工心獨苦不知者謂與紫陽為
難則豈知大道無我之公哉
燕山張氏璟/曰先生太極圖西銘述解已載其畧於邑
乗其他書多遺失不可考戊戌春乃訪於裔孫曹繼顔
家觀通書述解又搜之於晉於秦始觀夜行燭家規輯
畧語錄錄粹年譜共八巻梓之
[001-36a]
  年譜
洪武九年丙辰春正月十三日午時生
三歲從父遊學宫見有觀河圖洛書者問曰此星子黑
白不同如何其人異之謂曰分陰陽也白是陽黑是陰
顧謂其父曰童子可教歸畫圖於地問父曰與書上相
似麽父甚竒之
十六歲嘗曰六經四書天下萬世言行之繩墨也不可
不使之先入其心至是又取諸書盡讀之上自三代下
[001-36b]
及近世諸儒文集無不徧觀盡識曰六經四書之外諸
子百家之言不讀其書無以考覽得失而定其賢否豈
增飾文墨而已雖周公孔子之聖猶且朝讀百篇韋編
三絕况常人乎
十七歲搆室以陳經籍書其戸曰勤勤勤勤不勤難為
人上人苦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父命扁曰勤苦齋
二十歲嘗曰孔門游夏稱文學亦何嘗秉筆為詞章也
且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豈
[001-37a]
詞章之文也故吕與叔有詩曰學如元凱方成癖文似
相如殆類俳獨立孔門無一事只輸顔子得心齋端亦
偶成曰作文不必巧載道則為寳不載道之文臧文棁
上藻言無味而意有在焉
二十一歲志意堅定内不溺於章句文辭之習外不惑
於異端邪説之謬卓然以斯道為己任有老僧素諳釋
典鄉人甚敬信之時先生歸省鄉人陰令僧詰先生曰
秀才勤學篤孝但不言神佛未善先生曰事之如何僧
[001-37b]
曰佛主輪迴神主禍福事則報本先生曰物本乎天人
本乎祖人能敬天而不違尊祖而繼志是謂報本若事
神佛而言行違禮何云報本且佛法自漢明帝始入中
國漢去開闢數千餘年豈漢以前無輪迴獨漢以後有
輪迴哉神如關某李某等皆漢世人豈漢以前無主禍
福獨漢以後有主禍福哉僧曰輪迴不可逃惟佛救度
之事佛者升天堂不事者墮地獄不可不信先生曰人
氣聚則生氣散則死猶旦晝之必然安有死而復生為
[001-38a]
人生而復死為鬼徃來不已為輪迴哉天堂無則已有
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如不分君子小人
茍能事佛一槩升天堂茍不事佛一槩入地獄决無此
理且所謂天堂地獄安在自古及今誰見乎不過僧家
設之以嚇愚民爾使人皆事佛不夫婦乾坤内不過百
年無人類矣佛法將安施故曰我道如依三界説乾坤
不過百年空僧無以對久之曰禍福不可逃惟神能佑
之不可不事先生曰作善降祥作惡降殃禍福之來人
[001-38b]
為感之使人不積善見禍而謟神求免神本至公豈受
枉法之贓而倒禍福之柄乎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
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天道福善禍淫鬼神不能移也如
不分積善積惡茍事神者一槩受福不事者一槩受禍
豈有是理書曰惠迪吉從逆凶鬼神何與僧無以對曰
公説神佛皆不足事歴代何以立教門崇祀典乎先生
曰佛出西方本以化導西人西人事之中國可乎故韓
文公佛骨表云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
[001-39a]
道之至於神之有功德於民者其祀典亦不敢僭禮天
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祖先
上得以兼下下不得以僭上今一郡一邑神祀數百一
村一落神祀數十家家事天地人人祭山川甚者昊天
上帝與五嶽及忠臣烈士同坐一室共饗一祀悖禮傷
教不可勝言魯公三望春秋譏之季氏旅泰山孔子非
之况庶人乎古者民不祀非族神不歆非類故狄梁公
奏黜江南淫祠千餘為此故也彼釋家妄説輪迴惑世
[001-39b]
誣民滅天理矣抛妻子離父母滅人倫矣雖事神佛無
以救滅理亂倫之罪况能報本耶舎中國先王之法從
事西方空寂之教舎劬勞罔極之恩周旋釋氏悖逆之
像謂之忘本可也豈能報本如欲報本棄而幼習歸而
故家拜父母於堂上饗祖宗於地下納室生子思以繼
續宗祀上則供賦税下則守禮法仰以事其父母俯以
畜其妻子此所謂出幽谷而遷喬木也報本之道舎是
何以哉僧黙然良久曰秀才言是也恨年老不能從學
[001-40a]
耳咨嗟嘆息以杖擊地者久之
二十三歲勸族人勿用堪輿術
二十五歲先生二絹置書舎失之同舎愕然先生曰人
失人得不足介意同舎曰訟之某盗某見也先生曰訟
則其人一生復何自立二絹微物而壞人行止不可
六月六日戌時子琇生字如玉最賢言動綽有父風霍
蒲喪葬不用浮屠率請如玉相禮父母殁與弟良玉廬
墓屢舉賢良方正孝行皆不就撫育季弟美玉友愛切
[001-40b]

二十六歲攝澠儒學事時部使者照刷文巻以前官巻
案不如式罣誤下獄先生處之泰然作詩自遣有云仰
天心無愧俯地意不慚未幾而白
二十七歲時澠淫祠過多先生上書請毁之邑令楊某
者從其言即令先生躬詣四鄉監毁百餘所為設里社
里穀壇使民祈報焉惟存夏禹雷公二廟而已
二十八歲嘗曰儒書不博觀無以探其本末原委之真
[001-41a]
異典不涉獵無以鍳其似是實非之的故能講説詳明
正大非俗儒所及
三十一歲勸彭鄭二先生勿赴水陸㑹畧曰切見僧不
為道醮而廢齋道不為僧齋而廢醮是彼各知自重也
為儒家者祖天地宗帝王師周孔將以正人心扶世道
反為齋醮而廢禮是自輕耳寧無愧乎
三十二歲因祖父從俗事淫祠先生請建祠堂依文公
家禮以奉先世神主置祭田二十畞祭帛取諸蠶桑為
[001-41b]
籍印識使子孫奉行焉
三十三歲夜行燭成以告其父凡十有五篇首陳善惡
禍福之由繼以保身正家之要其間明禮却俗闡道闢
邪訓子孫友兄弟睦宗族和鄰里嘉言善行無所不備
其所以閑先聖之道破愚俗之見正人心以息邪説者
誠大有所關也書成命曰夜行燭父嘉納而力行之
三十五歲霍州饑輒分俸濟諸生之貧者又勸守發倉
賑貧民郡中多賴之 資助滇南官之任 赴曲沃省
[001-42a]
祖墓
三十七歲因父幼孤出贅邵氏資教飬焉邵氏無後故
别立義祠祀之亦義起也初邵氏與曹氏合祀一祠其
位次曹居右邵居左承父志也今别建祠分祀以正經
制焉霍州有樵者鬻薪獲米誤得金釵明日還其主或
曰辛苦得釵何輕也樵者曰曹郡博有道人也以有道
者倡教吾霍可不知化乎先生聞之曰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訪其姓名入郡志
[001-42b]
三十九歲叅政張公臨霍察先生學行卓異執其手曰
今日乃知曹正夫也大書亷靜二字贈之當時稱亷靜
先生者本此
四十一歲霍州鄉貢生文昌之兄也與同輩觀樂中途
返曰此行曹先生得無知乎如知何面目相見縱不知
終當自愧不往歸謂人曰觀曹先生書籍聽曹先生説
話饑可以忘食寒可以忘衣可輕其身從流俗乎
四十二歲謂子孫曰人之處世貴乎守已安分夫安則
[001-43a]
無人欲䧟溺之危守則無亡身敗家之失即此便不貧
窮即此便是富貴不可奸狡取便益也因作詩以諭之
四十三歲母邵氏卒奔䘮澠池既窆廬於墓所冬十一
月父卒亦如之四方來學者愈衆有司旌之先生辭曰
人子當為事非有加也苐恐力行未至遺笑耳敢希名
髙乎
四十四歲新安游藝丁酉鄉貢士春闈不第就墓次而
稟學焉
[001-43b]
大使邢端重修五嶽廟成請先生撰告文先生辭而闢
之大畧言天子祭天地及天下名山大川諸侯祭境内
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祖先此定分也
四十五歲友人設齋醮請先生祖先姓名奉之先生隱
其姓名不赴
四十六歲先生至府羣吏素聞先生名未識其面聚觀
之問曰舉世崇信鬼神先生獨不事何也先生曰且如
府太守清亷列郡畏服有人執金帛導以金皷欲賂太
[001-44a]
守免差税如何羣吏愕然曰如此將討死先生曰今人
謟求鬼神使神而果神耶亦將討死使非其神安用事
為設一人犯盗一人殺人上司追求至𦂳二人各挾珍
寳暮夜請求免罪太守可受而放之乎今人不務為善
臣不忠子不孝弟不遜婦不順積惡有罪天理不容乃
謟媚鬼神倖求非望在鄉廣建淫祠惑誘鄉人在家裝
圖神像朝夕奉獻茍無災禍曰事神所致也茍或不免
曰所事不恭也惟知倚於鬼神而修身為善初不暇計
[001-44b]
神本正直安受人間枉法乎羣吏嘆服不已
四十七歲補蒲州學正 嘗曰生日者父憂母苦之日
也人子親在則當設酒殽拜父母親没宜倍恭祠堂終
日哀慕子在親殁安忍召賔客作樂乎唐太宗生日不
受章奏况其下者哉 時蒲學垣傾圮先生命工修築
門人某曰太歲在東未可修理先生曰東家之西乃西
家之東太歲何在爾欲避之乎夫太歲天上歲星也豈
人間家家户户皆有一太歲耶命亟修之 先生修公
[001-45a]
廨有言土旺者先生曰土旺不用反用衰土乎且土旺
不動土水日不飲水乎火日不吹火乎金日不煉金乎
木日不折薪乎五行在天地間木旺於春七十二日火
旺於夏七十二日金旺於秋七十二日水旺於冬七十
二日惟土無專氣無定位故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
四季總得七十二日是五行各旺七十二日而成歲功
也五行一理而已土旺猶金木水火之旺也今於金木
水火之旺皆不畏避獨於土旺深避之何惑之甚也聞
[001-45b]
者嘆服 同僚友劉周二先生送門人張翼䘮暑氣方
熾過僧舎避之謝琚背佛像設座先生曰只東西列坐
二先生問其故先生曰昔程伊川遊僧舎一後生置座
背佛像設之亦如謝生也伊川令列坐門人問曰先生
平日闢佛老今何敬也伊川曰平日所闢者道也今日
所敬者人也且佛亦人耳想在當時亦賢於衆人者故
闢其道而敬其人二先生嘆服 蒞任數日門人張縉
卒乃率諸生弔再拜同列曰過禮也先生曰師生原有
[001-46a]
答拜之禮何過之有
四十八歲諸生有親死欲作佛事先生責之曰僧死不
用道道死不用僧儒讀周孔書死而用釋老之薦豈非
惑歟生曰超度父母人子悲切之至情先生曰親死而
禱浮屠是不以親為君子而為積惡有罪之小人也何
待其親之不厚哉借使親實積惡有罪豈賂浮屠所能
免生曰舉世皆然不信佛事則以為不慈不孝恐致鄉
人非謗先生曰一鄉溺於流俗是不讀書的人子讀儒
[001-46b]
書明儒理不以違禮為非而以違俗為非可謂執德信
道之士乎一鄉皆然子能特立獨行卓然不為流俗所
染舉行周孔之禮則鄉人孰不轉謗為譽而矜式哉因
命子如玉與王惠相之一依文公家禮境内士大夫聞
風相率觀禮約曰喪葬以禮祭祀以時母為曹氏之罪
人得罪曹先生則得罪聖賢矣各當自勉 時訓導周
敏河南新野人在京師其妻適卒先生為主其喪二子
欲用浮屠先生曰彼圖衣食凟亂天理果何益於死者
[001-47a]
乎其以禮葬之毋惑其妾不肯服衰先生責以大義逼
服之周歸大悦曰篤朋友之義嚴妻妾之分斥釋老之
教一舉而三善備焉
四十九歲郭晟字巨成霍州髙弟擢西安府同知道蒲
而問政先生答曰其公亷乎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
吾亷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亷則民不
敢欺郭公佩其言歴九載以公亷稱後兵部尚書王公
某薦為西安知府 諸生某其母詣解州壽亭侯社請
[001-47b]
隨行先生鳴鼓召諸生曰妄行淫祀謟求鬼神非吾徒
也生曰母心欲之先生曰汝平日但少諭父母以道與
義爾汝母離閨門從淫祀當明大義以死諫之既不能
諫又從而助之可謂孝乎孔子曰父有諍子則身不䧟
於不義生曰時關陜江浙千里赴㑹何獨愚生先生曰
彼無知之人不知禮而妄行者汝業儒有年詎可混同
流俗乎且關雲長剛明正直無少私曲生為侯王死為
明神安肯饗民間婦女䙝凟哉聖朝祀典古今忠臣烈
[001-48a]
士春秋祭祀各有名分府得祭者州不敢與州得祭者
縣不敢與况民間乎况婦女乎於古則違禮於今則違
法而以阿意曲從越禮犯分為事可謂讀書學禮人乎
禮曰婦人無故不出閨門又曰婦人不下堂送客又曰
婦人既嫁不百里奔喪今汝母不然出閨門矣下堂矣
出百里矣猶不當諍謂之孝可乎其人愧謝不往 先
生弟昱先卒家人拘於禁忌葬不備禮先生為改葬之
素服九日不飲酒食肉 凡考妣忌日終日哀慕未嘗
[001-48b]
飲食言笑接見賔客倍恭祠堂而已 凡九族之喪先
生聞訃必依制行之素服素食未嘗少間
五十歲春先生考績吏部霍蒲二州學者上章爭留之
復補霍州儒學學正
五十一歲典試陜西與同列語曰取士要在公平譬如
葢屋用一朽木必棄一良材間有以書干謁者先生辭
以詩 在試院有同列言先有無極而後有太極者先
生曰只此一句便見所見之差流於老莊之説如此則
[001-49a]
於不相離之言實不相䝉與老子道生一而後生二莊
子道在太極之先之説同歸于謬豈周子之意哉夫周
子所謂無極而太極無謂無形象無聲氣無方所極謂
至極理之别名也太者大無以加之謂天地間凡有形
象聲氣方所者皆不甚大如此極者雖無聲氣而有形
象方所焉惟理則無形象之可見無聲氣之可聞無方
所之可指而實充塞天地貫徹古今大孰加焉故周子
言無極而太極是言無極之中而有至極之理朱子曰
[001-49b]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為造化之樞紐品彚之根抵
也同列見其發明詳盡豁然有悟
五十二歲通書述解成篇中論孔顔之樂有云周子毎
令程子尋仲尼顔子樂處所樂何事欲學者深思而實
體之不可但以言語解㑹而已今端竊謂孔顔之樂者
仁也非是樂這仁仁中自有其樂耳且孔子安仁而樂
在其中顔子不違仁而不改其樂安仁者天然自有之
仁而樂在其中者天然自有之樂也不違仁者守之之
[001-50a]
仁而不改其樂者守之之樂也語曰仁者不憂不憂非
樂而何周程朱子不直説破欲學者自得之 先生因
人以地上童子稱其子作箴勉之曰敦威儀慎行止正
心術保身體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和鄉里逺小人親
君子事誠明一終始不他求得於此
五十四歲西安太守郭巨成暨謝琚相從于滻㶚之間
談詩馬上郭曰古人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片心琚曰
古人云吟成五字句心從天外歸先生應曰可惜一片
[001-50b]
心用在五字上葢恐學者溺于詩文不務義理故發此
須臾曰古人文人自是文人詩人自是詩人儒者自是
儒者今人欲兼之是以不能工也賢輩文無求竒詩無
求巧以竒巧而為詩文則必穿鑿謬妄而不得其實者
多矣不若平實簡淡為可尚也
五十六歲按察張公一見先生甚與之欵洽不拘以屬
禮謂先生曰我編一賢人錄以先生居首因聯轡馬上
贈以詩曰景仰聲光久相逢始有因文章濓洛胄德行
[001-51a]
閔顔鄰心地明如月襟懷蕩若春圖書探討處筆下豈
無神既歸欲薦先生未幾而殁
五十七歲取唐明皇許魯齋二解述其精當者分經布
註解之其未瑩者釋以已意名曰孝經述解序畧云性
有五常而仁為首仁兼萬善而孝為先葢仁者孝所由
生而孝者仁所由行也是故君子莫大乎盡性盡性莫
大乎為仁為仁莫大乎行孝行孝之至則推無不凖感
無不通又曰孝云者至德要道之總名也經云者持世
[001-51b]
立教之大典也然則孝經者其六經之精義奥㫖歟
復典試陜西試院與同列論配饗先生謂先聖廟曾㸃
顔路伯魚皆父也坐於兩廡顔子曾子子思皆子也坐
于殿庭同列曰以傳道言先生曰道何道也既非老子
之道又非佛氏之道儒家之道不過明人倫而已父坐
廊廡之下子坐殿庭之上何在乎明人倫也此唐家之
謬歴代踵而行之耳同列曰然則宜何如先生曰合於
殿庭之東另設一祠以孔子父叔梁紀居中以顔路曾
[001-52a]
㸃伯魚叙坐左右庶幾理當 西安太守顧公&KR0008等送
滻㶚之間相從數十里與先生談論無不嘉納因舉孟
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至環而攻之為問先
生答曰朱子集註環圍也言四面攻圍曠日持久必有
值天時之善者此天時不如地利也趙岐古註環者筮
而用之軍師之名也按周禮春官簭九曰巫環巫簭也
以簭環知吉凶也環而攻之筮而行之也攻之則筮吉
故曰必有得天時者矣得天時之吉則必勝可也雖得
[001-52b]
天時之吉而不能克之者非天時之吉不如地利之善
乎 又舉孟子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為
問先生答曰只將無實之實作賢字讀便通葢世不絕
聖國不絕賢故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孟子在齊淳
于髠言無賢者也有則髠必識之本有言無以蔽之是
不祥也故曰言無賢不祥蔽賢出于媢嫉之私妨賢病
國私意横起上不欲正其君下不欲福其民不祥之氣
已充溢于中矣且天生賢人以為民也彼違天而蔽賢
[001-53a]
妨賢而病國不祥孰甚焉太守歸謂同列曰曹先生真
道學
五十八歲夫人陳氏卒享年五十有三葬霍城東南二
里許高氏之源其子琇璟廬墓先生祭文畧曰惟嬪敬
我祖宗孝我父母和我宗族慈我兒女于我一身豈曰
小補
五十九歲夏六月先生卒先是州大夫入問疾曰諸大
夫能寛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吾無遺恨矣諸生入問
[001-53b]
疾曰賢輩尊所聞行所知吾無遺患矣已而召諸生語
之曰吾平生不喜佛老不悦齋醮惡其害道亂正也我
死爾曹當以我葬考妣之禮葬我毋我汚也
 
 
 
 
 曹月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