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71 繼志齋集-明-王紳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繼志齋集巻八     明 王 紳 撰
  記
   寒谷小隱記
義烏縣南五十里有山曰大寒原谷深䆳岩壑峻絶田
疇衍沃而草木蓊密其地逺城市其俗敦信義故士之
厭喧囂而嗜幽寂者莫不樂處之邑人進徳陳先生自
元末之亂避地来居結屋數楹間扁其顔曰寒谷小隠
[008-1b]
於是居其間角巾杖藜日徊徉於山巔水澨或仝父老
酌春酒話桑麻或挟冊攜琴坐泉石間至暮始返處而
樂之若將終身焉逮乎大眀啓運詔求遺逸有司以先
生應命先生遂幡然而起至則授以錢塘儒學教諭錢
塘古東南都會居民富庶習俗工巧先生至一以仁義
道徳躬修實踐之學以為教未十年子弟之承學用世
者往往為時名公卿其居錢塘初無赫赫之譽而清名
隠然動於搢紳間凡朝廷往来之使四方碩彦之士至
[008-2a]
者莫不願見先生先生處已愈謙待人愈厚雖居繁縟
之邦而心往往在於窮山密林也每謂人曰吾之居所
謂寒谷者果逺邪近邪吾不得而知也以為果逺邪則
林姿谷態之蒼茫冬夏朝暮之異狀未嘗不往来於心
也以為果近邪則山川數百里之遼邈職事官守之羈
縻而足跡未嘗得數數到也於是命工繪為圖名公鉅
卿又為詩文以紀之先生復徴言于紳紳之先世居鳯
林去寒谷不數里始祖節度府君愛其山水之秀自會
[008-2b]
稽来遷迄今三四百年族日以大重珪疊組代不乏人
世號鳯林王氏今先生藴才積徳未及大施而年已老
安知異日不遺澤委祉而儷美於吾王氏乎抑聞寒者
冬之令也萬物遇其時則必損伏屈抑以自存今先生
隱處寒谷而出居冷官適符先生之心迹矣紳固守寒
賤處荒涼而逺炎熱者有素今一旦泝濤江泛湘漢上
瞿峡抵巴蜀計其道途不啻萬里迴想故山故水豈能
忘情是先生今日之為心固紳之所為心也其能已於
[008-3a]
言乎文以記之其亦發予心之感慨爾
   三教堂記
道士某君某通儒而旁習乎佛氏之法於所居闢堂三
楹間乃肖孔子釋迦老子之像合而祠之因名曰三教
堂爰使来取記予惟三教之道若岐逕之異趨氷炭之
不相入盖不可同日而語者也是故儒者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本而佛氏則以守空寂滅明
心見性為事道家則以清靜無為鍊形長生為主要其
[008-3b]
歸清靜無為則當株守塊處莫能事事明心見性則當
死灰其心朽木其身嗚呼使天下之人皆習二者之學
則穀粟布帛無所出而五倫五常亦㡬泯矣必若吾儒
之道行之萬世而無弊用之須臾不可離者為可尚也
故世之知本者是宜以孔子家祠而户祭之今乃慢不
加省幸賴前代遺制尚存而郡縣之設未墜然而佛老
之宫則乃遍布鄉閭星羅棋列不可悉數其故何哉夫
孔子之道眀白坦易正大光輝非有竒譎詭偽以衒人
[008-4a]
而佛老者伸舌啓口則惟以虚無眇昧之言禍福灾異
之故以儆世此世之所以忽常而好怪慢逺而趨近亦
其勢也雖然吾孔子之道譬猶日星之在天山川之在
地不以人之好惡世之崇尚為増榮又豈以淫詞瀆禮
為合義哉此吾儒所以縱而不暇論累世由之而不察
也今君既為老子之學而旁求佛氏之㫖又能習知儒
道尊慕而合祠之嗟乎世之為三教之學者入乎此者
出乎彼若秦肥之視越瘠固未有相得者也惟君乃兼
[008-4b]
通而並嚮之故是祠之建雖未必允合古誼要知其繫
人心崇教本所厲於風俗者為不淺也其視夫泥於一
端局於一器者不其多乎予故樂書以為記
   尚友齋記
君子之自待也重而自視也髙則庸俗不足以厭其意
庸俗不足以厭其意必求古之賢哲之士與已志相符
者而友之杜子美處流離困厄之中而自比稷契胡康
侯愛諸葛孔明之為人蘇明允為文必取法於孟子子
[008-5a]
瞻之心迹効白樂天雖其所就有不齊觀其自待自視
者如此其能局於淺近而自狭耶國子助教廬陵鄒君
仲熙名其居齋曰尚友鄒君以予辱交也厚徴言以記
之予嘗與之縱談千古之故而商畧當今之宜稔其為
人矣又安敢以不敏為辭夫鄒君生文獻之邦而負超
越之才勵志古學凡古文辭有當意者悉手自抄錄口
誦心維志忘寢食涵蓄既久發而為文益凌厲贍足然
酷愛南豐曽氏之作觀其音韻步驟間亦似之况其年
[008-5b]
甚富而志甚鋭則其自待之重自視之髙而庸俗不足
以厭其意者宜也雖然予切為去古既逺士習益卑固
有志者之不屑就至於凌髙騖逺不求其實而惟虚名
之是慕者又豈非君子之所病哉必有子美康侯明允
子瞻之志而後可此又予與鄒君所宜共勉者也且昔
鄒君佐教於一邑已友一鄉之善士矣今之居太學是
友天下之善士也鄒君尚毋以天下之士為皆不足友
也茍以此待天下之士安知天下士不以此為待哉予
[008-6a]
又聞古有求千里馬不得購其骨而馬自至者盖亦示
所好於人也鄒君於此盡心焉而後馳思於往古雖欲
肩顔孟而友伊周人不以為過矣鄒君以為何如
   樂親堂記
人之大倫有五而莫親於親亦莫尊於親也惟其親而
尊也所以思致之於安且夀者無所不用其極焉固如
金石矣而猶患其有時而消泐夀如喬松矣而猶慮其
有時而終窮况於晨夕興居之間寧不思致其養哉夫
[008-6b]
甘㫖以充其所嗜滫瀡以中其所欲其於口腹之養至
矣君子不謂至也輕煖以適其宜晏安以適其體其於
四肢之養至矣而君子亦不謂至也夫為養而捨此固
不可使務此而心有所不悦志有所不遂雖日奉以三
牲吾知其不以為樂而反以為戚矣故孔子曰養則致
其樂而孟軻氏亦謂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是則為養
之道孰有加於樂哉廬陵胡原旦氏名其養親之堂曰
樂親他日走京師介其友李子學来徴予言以記之予
[008-7a]
惟欲樂其親者人子之同情也然而事有不齊則其志
有所不遂力足以為養矣而父母之年或不待幸而父
母具慶矣或梏於困窮或厄於暌離又幸而無此矣其
或反身有不誠制行有不謹尤足以貽其親之憂焉之
數者或命於天或由乎我命於天者非力所能為厄於
我者可不思致其意哉余聞元旦讀書知義理又喜交
賢大夫士今觀其名堂之義可以知其為人矣予也自
晬離先公於膝下及弱冠先公執節於蠻荒先母亦感
[008-7b]
憂而卒今幸叨忝禄位欲致升斗之養而不可得况望
致其樂乎因元旦之請益不自勝故書余與原旦之不
齊者以為告使原旦知命于天者不易得而不忘乎喜
懼在我者之不可不盡而夙夜常存於警省也
   橘軒記
尚論東南之名木冬夏常榮而蒼翠可以悦人心目者
惟松柏楩楠豫樟為然然而無實可以充人之食果之可
以充人之食者有梨榴棗柿栗李而其花葉應時而發
[008-8a]
隨候而彫不足以聳人之觀瞻求夫二者之兼至其惟
橘乎今夫層枝剡棘緑葉素榮欝然不變於寒暑者吾
知其為橘也青黄雜揉文章燦然於天地嚴肅之時者
吾知其為橘也以言其味則甘而馨以言其功則可充
錫貢而療疾病是以古仙叟隱其間以自樂屈大夫頌之
以自况者良有以哉鳥傷丹溪之上有隱君子曰楊君
伯融好古知學有才而篤於行鄉人稱之其事乃考彦
徳處士尤盡愛敬之道嘗扁其奉親之軒曰橘軒盖以
[008-8b]
環室所植者皆橘也於是處士甫方以耆年碩徳享有
天爵之貴子孫宗戚歳時問候稱夀於橘軒者肩相摩
而足相踵處士甫童顔鶴髮角巾布服據中坐為之談
倫理言仁義斥異端似是之非而㕘之以當世之務亹
亹不能休及退而瞻橘林之蓊密味橘實之甘馨未嘗
不歎伯融之善娛其親而羨處士甫之徳深契於橘也
繼而處士甫化去㡬二十年伯融追慕之心益切覩橘
而傷手澤之尚存入室而慨聲容之如在慮無以慰其
[008-9a]
思於是走書京師求為之記予家青巖去丹溪僅一舍
向閒居時常杜門不出故弗獲接其面顔今也祿食于
外幸盡友天下之賢而鄉邦善士如吾處士甫者廼獨
不之識每以為恨况今與伯融聨葭莩之好而復以此
為屬寧不喜聞而樂道之哉詩曰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又曰髙山仰止景行行止伯融尚益思培其根埴其本
使其枝益茂而實益繁庶乎遺䕃流芳于後嗣者彌久
而彌昌也易曰碩果不食君子得輿余實有望於楊氏
[008-9b]

   養齋記
自古名世之士其才器皆養於未用之先而功業成於
既用之後譬猶千尋之木必蓄於山林曠莽霜雪雨露
之中而後可以任棟梁之用豈若樲棘榿樗之怒長驟
發而不中於繩墨哉張良之智養於圯上韓信之勇養
於胯下諸葛亮之勲烈養於隆中是數君子者之志慮
器識皆培埴深厚故其出而應事也若庖丁之治牛迎
[008-10a]
刄而解矣鳥傷蔣君伯原讀書華川上為人沈毅端慤
氣和而貌恭家世業醫至伯原而得丹溪朱先生再傳
之妙故其術尤精鄉閭之抱疾無訴者必賴伯原以為
安伯原之恵利及人既多其心猶不以為足復扁居室
曰養齋其志盖不安於小成而欲養之以就夫大器者
歟他日馳書京師求余記夫世之小丈夫者挟偏曲之
術濟滿盈之志幸其偶中一勝以為能旦旦而揣之曰
吾術足以行世矣及嬰之以槃錯被之以紛綸未有不
[008-10b]
顛倒是非變眩黒白而僨事貽笑者皆素無所養故也
今伯原固足以有為而猶存於養吾知其所謂養者非
特欲以自養盖志於養人者歟風寒暑濕之賊人養之
刀圭以致和平疾痛痼滯之害體養之砭焫以致康復
人之蒙其養者既衆則已之養者益厚養之既厚於是
出而醫國則一國之人蒙其養矣此伯原之所以為志
而欲上效數君子之善養者歟余家與伯原同里閈自
總角相遊戲稍長伯原遂任家學之傳而余貿貿焉罔
[008-11a]
知所立未㡬亦為虚名所牽西入蜀又以情事未伸南
上滇道途奔突神疫形瘵今復以非才召人為國子師
夫以衰朽之資又無所養之素一旦幸而居厚秩任重
事媿莫甚焉其視伯原之久養於家林者不可同日而
語矣庶㡬他時謁告来歸一造養齋之下伯原尚能閉
關下榻焚香瀹茗為余劇談養之之妙而使余亦有所
得乎姑書予説以諗之
   容齋記
[008-11b]
天下之物不患其不聚患乎其聚而不能容江河川澤
之水非湖海以納之則必泛濫横流而無所制合勺升
斗之累非鐘鼎以受之則必充溢委露而無所安是
故覆簣土於平原増一毛於九牛之背非惟人不之覺
抑亦不足為其多少矣况夫人之賦形於兩間見乎外者
七尺之軀耳存諸中者方寸之心耳七尺之軀固不足
以任天下之重然而方寸之心其體宏其量大虚靈微
妙則有以周天下之事而無乎不容矣人固有授之以
[008-12a]
軒冕而不以為喜予之以萬金而不以為意加之以頓
挫屈辱而不以為戚其心休休焉汪汪焉若千頃波者
其量為何如哉余從弟仲宗卜居於松門復搆小室為
退休之所間嘗走書京師求闕/
[008-13a]
 
 
 
 
 
 
 
 
[008-13b]
 
 
 
 
養吾身才徳於崇奥宗表既皆涵泳而浃洽於心或時
瞑目危坐沈思黙契於千古聞松風泠泠有金聲玉振
之遺韻恍然似有得其㫖趣者於是攝衣而起登眺以
發其精神嘯歌吟咏以暢其情性或仰卧苔石看晴雪
[008-14a]
墮松頂或眄浮雲往来岩岫間則其心乂悠然于萬化
之表日就月將而宗表之學忽不自知其進矣遂扁曰
松間讀書處繼而郡大夫聞之選入郡庠為弟子員未
㡬領鄉貢會試春闈中副榜行將致用於世矣其心猶
不釋過予橋門請曰此某㓜學之所願先生記之以示
不忘其初予聞而嘆曰宗表可謂善於為學者矣昔諸
葛武侯嘗謂才須學也而非靜無以成學今宗表惟能
由此以致其學則其所得者可知宜乎拳拳于懐而不
[008-14b]
釋也故予為之書
   安節軒記
余嘗觀夫草木矣當春夏之沾濡莫不敷榮而競秀及
秋冬至而霜雪零也凡姿性之柔脆者皆望候而毁落
惟松惟柏乃獨翹立於彫卉之端拔出於衆芳之表蒼
姿翠色不可狎豈衆卉之可較哉嗚呼豈特草木人亦
猶爾是故人具五常之性平居而樂處也曷有淑慝之
别哉及事有不齊或摧挫而頓擗或鰥寡而顛沛處乎
[008-15a]
人所不堪而能不詭隨阿縱敗度斁常者其為安守節
操者矣雖然安守節操固君子之常事而世降風漓民
知其理者什不三四茍欲求婦人之知此於三四之中
僅得其一焉若烏傷龔母傅氏其什一者矣傅氏年二
十九而夫亡二子尚在襁褓乃誓死靡他對影寢食挑
燈績絍保持門户鞠育二子者十六年如一日又能教
其長子叔安游邑庠士大夫以是尤多之叔安請名其
奉母之軒於鄉先生養素俞公名之曰安節表之也叔
[008-15b]
安又請記於余余謂今天子在上宵衣旰食勵精求治
聖慮所注而風教居首焉若旌善亭之設大誥三編之
頌奬善懲惡者亦至矣惜乎人民之愚莫能仰承聖訓
故能登名載徳於二者何不多見也雖然亦有砥節礪
行窮居獨處而名不揚者亦有之矣若龔母之不獲登
名旌善亦有司之闕典歟豈天典民彜之全泯也予故
書而記之所以備有司之采捜且以表其歳寒之節耳
是則兹軒之名其亦旌善之遺意焉為人婦者茍能慕
[008-16a]
効而思齊之則又為比屋可封之權輿者矣
   寧夀堂記
斵木以為輪不越時而摧敗制非不完也冶鐵以為耜
厯歳而毁折質非不堅也其所以然者以任之勞而處
之不得其寧也今夫華嶽之山屹立天表厯千萬世而
不見其崩九層之臺穹乎其髙撼之以風雨蠧之以蟻
封而不憂其圮者以其靜而寧也君子之欲致其親於
期頥者可不思有以寧之乎夫安其寢處以寧其外養
[008-16b]
其心志以寧其内内外一於寧而夀考可必矣浙江布
政司左㕘政武昌周侯仲方名其奉母之堂曰寧夀予
僚友國子助教四明黄君季端采徴文以記之予謂欲
夀其親者貴賤之所同然而致其寧者則有不侔矣愚
民之父母所憂其子者飢寒所營者衣食使獲十金之
蔵則志盈意得以其器小而易滿也閭右之家則不然
所念者富貴所求者兼併偶一缺/
[008-17a]
   先兄仲言像贊
春日其容秋水其目皎皎風姿碧梧翠竹惜其不為丹
鳯之鳴朝陽而廼甘効白駒之在空谷也
  箴
   却兼味箴
昔范文正公至晚必思平日所為事與所奉者直則瞑
目鼾睡或有不及必竟夕踧踖不寧其自持之功若此
故能成其徳業心切慕之而未能効也且慮歳月迅邁
[008-17b]
志氣無成而悔尤日益以至故凡於食頃遇兼味務峻
却之此雖非古人之所用心亦庶乎節忍之一端云爾
因箴以自警人身之奉惟適於中侈約得宜何儉何豐
萬錢下筯三韭自給於已無禆於道無益行或不臧與
物無異取物以奉是食其類宜受其養矯情飾愆棄禮
弗居是曰逆天我心思之彼此交媿志業未就奚補於
世念兹遺體弗養或傷養而失中天必我殃故凡食頃
却其兼味以節吾欲以安吾義且懼志懈厥徳不凝庸
[008-18a]
述斯箴以為心銘
   上蜀府四箴并序
紳叨承國家洪恩厚澤久處輦轂之下仰知殿下天資
智睿英敏而好學喜不自勝常欲取古人為學之要萃
為一詩以塵經筵之覽而才力淺短有志莫遂今者適
以虚名上達屬當逺行自揆葵藿之誠不揣蒭蕘之語
著為志學明徳處謙崇儉四箴繕寫以進伏惟海容川
納而賜覽焉雖然語意不倫庶㡬拳拳之情有以見矣臨
[008-18b]
楮無任悚息之至
 
 
 
 
 
 
 繼志齋集巻八